西医放射治疗

2024-07-21

西医放射治疗(精选九篇)

西医放射治疗 篇1

1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

1.1中医发病机制

放射性脑损伤属于中医学 “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2]。其发病多为素体肝肾阴虚,或脾虚失运,外受射线等邪侵扰,导致脑内经气壅滞或气机逆乱;脉络破损,营血离经,积而成瘀,阻塞清窍;瘀血郁而化热,热盛伤津,炼液成痰,致痰热蒙窍;痰瘀互结,蒙蔽清窍,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神明皆累而致癫狂、昏厥。痰瘀互结,气血逆乱,瘀血阻滞脉络,气血不能正常输布,脑神失养,元神失主,神机失用,出现精神失常等表现。脑为元神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脑”,脑又为“髓海”之所在,一旦受损伤,或伤势过重,或迁延失治,或治之失当,均可造成多脏腑功能失调,形成较为复杂的症状。

1.2西医发病机制

放射性脑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与照射剂量、照射面积、照射时间、治疗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是放射线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 其损伤神经干细胞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少突胶质细胞脱髓鞘及凋亡数量增加、小胶质细胞增殖并释放大量炎症介质、神经元大量凋亡等[3,4,5]。血管损伤以内皮损伤为主,放射线使神经组织水肿、缺血,造成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晚期血管壁变性坏死,形成瘢痕组织,引起血管腔狭窄,对脑部血流的局部供应造成影响[6]。神经生成被抑制和免疫损伤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各个阶段也有重要作用,放射线照射能引起脑内脂质蛋白发生变性,为抗原物质启动免疫应答提供应答机制,同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 kin-1β,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也有增高,严重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及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引起胶质神经元级联损伤[7]; 少突胶质细胞及其酶系统产生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诱发自身免疫性脑炎[8,9]。但任一个单一因素均不能解释放射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其发病机制可能是上述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放射性脑损伤临床表现

Greene-Schloesse认为,中枢系统的放射性反应过程分为三期:1急性期:常在放疗后数天至数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暂时性、可逆性,主要症状为脑水肿、头痛、困倦,主要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2早发延迟期:反应在放疗后1~6个月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脱髓鞘、嗜睡、注意力缺失、短期记忆力下降;3晚期反应:常见于放疗后半年,病理学变化为血管结构异常、脱髓鞘,最终引发脑白质的坏死, 该进程不可逆[10]。临床上较常见晚期放射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凝固坏死、溶解或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局部血管壁增厚,脑白质脱髓鞘,邻近脑组织水肿及坏死。

3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中西医在治疗及防治放射线照射导致的脑损伤方面存在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3.1针灸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已用于治疗多种脑损伤疾病,通过针刺对脑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利用脑电图、MRI、CT等技术进行检测,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兴奋对应脑区,可以改善患者脑功能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技能[11]。针灸可以改善脑的代谢,降低自由基,调节神经元的功能,促进突触的形成和生长,对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脑功能代谢、脑微循环等方面有保护性干预作用。实验发现,针灸可减轻照射后脑组织血脑屏障的急性破坏程度,保护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减轻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12]。针灸能促进成熟神经细胞再生恢复,提高脑组织中神经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含量, 在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中起重要作用[13,14]。针灸对放疗后引起的口干症及干燥综合征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5]。

3.2西药

有研究认为在放射性脑损伤的急性期和早发延迟期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主要有甘露醇、糖皮质激素、依达拉奉等。甘露醇在治疗放射性脑水肿方面具有明显作用[16];糖皮质激素可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改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17];依达拉奉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保护脑组织[18]。有研究发现尼麦角林对放射性脑损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改善脑的学习记忆功能,加快脑功能的重塑[19]。

3.3中药复方

丹参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减轻脑水肿,对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疗效[20];川芎嗪可减少脑缺血、缺氧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21];银杏黄酮可减轻射线导致的海马神经干细胞水肿,减轻对海马的损伤[22]。

3.4物理刺激

早期研究发现,高压氧能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对神经再生的刺激,进一步提高脑组织的功能恢复[23,24];促使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促进神经轴突和树突的再生[25]。

4展望

放射治疗规程 篇2

1、放疗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具有忠于职守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业务精业求精的高尚品质。对患者和家属热情耐心,态度和蔼,讲究医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放疗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考核合格,掌握放疗设备性能(基本结构,射线性质,工作范围),严格按规程操作,爱护设备,注意设备安全。

3、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了解病理特性,并经医生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完善相关检查,给出分期,评价治疗。

4、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疾病,评估放射治疗风险,治疗合并疾病。

5、科室讨论确定放疗目的及放疗方式。调整放射治疗计划必须经过科室讨论。

6、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说明病情、治疗方法、放射治疗方式、风险、副反应、注意事项、预后,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放射治疗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及家属接受放射治疗,签署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调整放射治疗计划需再次签署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

7、做好放疗前准备工作:如口腔处理,剪头发,穿衣要求等。

8、模拟定位:必须由1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确定病人体位,制定病人固定装置;确定靶区范围;查对模拟机参数;拍定位片或CT扫描,CT图像数据传输。

9、确定靶区体积: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确定肿瘤体积及剂量,确定危及器官及剂量。

10、制定治疗计划:物理师设计照射野并计算照射剂量,选择最佳方案,90%的计划靶区应在85%-95%的等剂量曲线内,危及器官在可接受的剂量范围内;确定治疗计划;制作铅挡块或光栅文件;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在模拟机下验证治疗计划;调强放疗需在膜体中做剂量验证;计算照射剂量应由放射物理师及医生进行校对核实;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和物理师签字确认。

11、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1)保持照射野的清晰,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2)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3)治疗时尽量不要咳嗽。4)机房内装有监控器和对讲机,有不适可呼叫技术员或举手示意。5)定位及治疗时患者最好脱去外衣,只穿一件较薄的衣服等。及时安排放疗时间,对老年残疾患者耐心帮助,保证放疗过程安全。

12、放疗技师每日工作前检查机房、操作室及设备,如有异常气味,烟雾,积水等情况,请维修工程人员检查。

13、放疗前放疗技师要认真做好患者治疗单的查对工作:1)至少两人当班,全班工作密切配合,相互核对,对本班放疗质量及安全共同负责。2)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查治疗单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签名。3)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时间、剂量、分割方式、投照方式(角度、挡铅、锲形板时间、锲形板角度)、分次及累积剂量。4)查对野号、体位、摆位

说明。5)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标记是否清楚。6)如有疑问立即请主管医生更正说明,否则不予治疗,首次请主管医生和物理师共同摆位,向放疗技师交代计划的内容和注意点。

14、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用技术文件是否正确。

15、将患者引入治疗室:需要两位技师共同进机房,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16、放射治疗前摆位:1)检查治疗机机架,光栏,床体是否归零。

2)将患者所需的填充物、挡铅、楔形板等物质准备好,便于使用或避免漏用。3)放置并查对患者辅助摆位固定装置(如头架、头枕、体架、体膜、面膜和真空垫等),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注意真空垫有无漏气、变形,发现漏气及时与医生联系。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等中心标记清晰。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摆位固定装置使用是否正确。6)源皮距照射时,让机架旋转至照射角度,切记垂直照射各立档铅不可转机架;操纵手控器上、下、左、右移动治疗床使射野中心至医嘱位置。7)等中心照射时,对激光线,让机架旋转至照射角度;8)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床再转机架。9)机架角大于90°时,必须检查射线是否被床的钢性支架所挡。10)转角治疗时,在旋转机架前应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下砸伤患者或砸坏机器。应在机头正方向看机架刻度盘,防止因斜视而发生的角度误差。11)做旋转治疗时应把治疗床尽量放在零位,并在第一次摆位时做一次全程模拟演示,以确保机架旋转时患者的安全及机器的安全。12)查对射野及光栅射野的适形情况,观察灯光野十字与治疗野十字一致性,必要时调整。

13)放置填充物、挡铅、楔型滤片,注意填充物的厚度,注意楔型滤片的方向。放置正确与否需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14)摆位结束,请随行人员出门,技术员走在最后一位。确保治疗室中非治疗者全部出门,才能关闭治疗室电动门。

17、开机前应再次复核治疗单。包括姓名、性别、野号、射线的性质、能量、剂量、MU、机架的角度,床角度、机头角度、光野大小以及所调用的放射技术文件等,确保准确无误。

18、开机治疗。治疗过程中,技师应密切监视病人和设备运行情况,照射结束要检查病人体位移动情况,及时记录和提醒病人注意。患者一旦不适应应及时终止治疗,并及时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记录有关参数,汇报给主管医生。

19、精确放疗要求第一次放射治疗摄验证片,由医生和物理师核对,以后每2周摄验证片,医生每周核对治疗单,每周检查病人。

20、如遇机器发生故障立即中断治疗,切断电源,及时告之患者,确保患者安全离开治疗室。保护现场,记录有关参数,汇报给维修工程人员及主管医生。检修结束后须经物理人员检查后方能操作,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请示处理意见。

21、治疗结束:1)机器归零。2)床尽量放低位。3)让患者下床穿好衣服,必要时可搀扶患者。4)出治疗室门,技术员应走在最后。

22、放疗中出现任何疑问应及时告之主管医生。

23、做好治疗单登记:日期、次数、分次及累积剂量;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

24、技师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不得涂改数据,若发生摆位和测量差错及事故,不得隐瞒,实事求是,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并向科主任、医务科汇报。

25、工作完毕,设备各种条件复位,治疗用具放回原位,打扫,保持清洁,关闭水电,二人重复检查一次,关好门窗。

26、各种治疗记录及时登记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数字准确,不得涂改,撕贴,每周定期检查,记录本轮换后要签名以示负责。

27、认真做好交班,每日做好工作日记(本班设备情况及物资交班记录),如遇工休,换班时,应将特殊照射及摆位交代清楚,提前交班。班班责任明确,交换完毕方能离岗。

28、当班人员严肃劳动纪律,操作室内不会客,不闲谈,不做与操作无关的事,非操作人员不得无故在操作室内逗留谈天。

29、治疗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进入治疗室,非本科室人员谢绝进入操作室及机房,外来参观学习人员须经医务科批准,由本科室负责人陪同。

30、治疗中评价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

31、治疗中评价副反应及合并疾病,根据评价给予治疗,保证放疗效果及顺利进行。

32、治疗结束后完善检查,评价疗效和副反应。

33、交代出院医嘱及注意事项,密切随访。

肺癌放射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

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恶性肿瘤称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简称肺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治疗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放疗期间应加强支持治疗措施,积极处理放射反应,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1]。我院2012~2013年对肺癌病放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肺癌病60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病理分类:鳞癌26例,腺癌 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7例。

1.2 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应有完整的诊断、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的资料,并及时处理相应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肺炎、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

1.2.2放射剂量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剂量通常为:鳞癌55~65 Gy/6~7周;腺癌60~70 Gy/6~8周、术前放疗或亚临床处治疗剂量可控制在35~45 Gy/3~4周。肺野内实质性肿瘤实际受照剂量比软组织中的肿瘤照射剂量大10%~20%(因射线经过的肺组织厚度不同而变),临床上应特别注意。近年來也有采用48 Gy/4次/4天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报道。小细胞肺癌,以往认为小细胞肺癌的合适剂量为45~50 Gy,超分割放疗或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1.5 Gy,每天2次的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26%。CALGB 8837的研究发现常规分割70 Gy合并化疗的6年生存率高于30%。

1.2.3射线选择 适合的射线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其在肺内的位置而定,对巨大且贴近胸壁的肿瘤,用相对斜野照射时,15 MV以下X射线,因其70%剂量区可大于野间距的1/2,故剂量分布明显优于10 MV以下的X射线。对位于肺内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射线能量则不宜选择太高,以免在肿瘤表面形成二次剂量建成区会影响肿瘤的受照剂量。

1.2.4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 定位CT的扫描范围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肝下缘。 GTV应在肺窗勾画,包括肺癌原发灶、短径大于1.0厘米的淋巴结。鳞癌CTV为GTV外放6毫米,腺癌需外放8毫米。并发肺不张患者应事先进行葡萄糖代谢显像,以准确确定GTV的范围、减少正常肺体积的受照射剂量。

2 结果

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3 讨论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颇大,近年来的疗效有所提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接受50~60 Gy/5~10次/1~2周立体定向放疗,其中18例在立体定向放疗之前接受常规放疗40~60 Gy/20~23次/4~6周的常规放疗。术前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多项随机研究标明手术切净的仅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需要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会使2年生存率由55%降至48%;但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Ⅳ期病例都有转移[2]。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骨转移患者应首选放疗,尽快缓解患者症状,然后化疗;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首选化疗,适当辅以小范围的姑息放疗。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局限期20世纪70年代的随机研究证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放疗疗效优于手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4%,手术组为1%(并且这一例也是起初选择手术,后来改为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是:首选放化综合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也优于单纯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耐受该方案足量化疗和同步50~60 Gy放疗;化疗期间早加放疗优于晚加放疗;化疗后放疗的照射范围以化疗后的病变范围为主;放化疗后胸部完全缓解的患者应接受全脑预防性照射,荟萃分析表明脑预防照射把3年生存率提高5.4%。广泛期以化疗为主,配合放疗可以较快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十年来最基本的照射方法是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1.8~2 Gy。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有效率大约30 %~40%。近年来基于对肺组织属于放射迟反应组织的认识,有的单位采用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总疗程时间不变,总剂量增加的超分割射照方法,旨在保护肺组织免受过分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受照剂量。通常采用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2~3次,间隔4~6小时,每次照射1.1~1.2 Gy,该方法早期放射反应比常规分割重[3]。加速超分割照射主要是期望通过缩短疗程时间,克服分割放疗期间肿瘤细胞的再增殖,而又不增加正常组织的后期反应。方法是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并缩短疗程时间,增加总剂量,称为加速超分割照射。例如采用每周治疗5 d,每天大野照射2次,间隔8小时,其间针对肿瘤灶局部补充小野照射1次,每次各1.1 Gy。分段照射在疗程中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2~3周;意在便于减轻前一阶段的急性放射反应或中间插入化疗。但若仍按常规分割,则疗程时间延长,故放疗进度或总量应作适当调整,才不致降低生物效应。大剂量少分割照射对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姑息治疗病例,可采用每次照射3~5 Gy,每周2~3次,个别情况下可1次给予10 Gy,每周1次,2~3次结束,以减少往返搬动病人的负担。也可用于术前放疗。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7-1111.

[2] 马胜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放射治疗.中国癌症杂志,2005,15:224-227.

西医放射治疗 篇4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15%,放射学改变的发生率高达15%~100%,其对肺实质的损伤较为严重,最终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放射性肺炎主要限制了胸部肿瘤放疗的剂量,从而影响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解决放射性肺损伤是放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放疗的38例肿瘤病人(放疗中或后出现放射性肺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诊断标准[1]。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伴有憋喘、胸痛、有时发热,胸片或CT示:在放射野内出现弥漫性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酷似支气管肺炎,听诊部分患者肺部可以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1.2 病例选择标准

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要接受放疗,无放疗禁忌证,放疗中或放疗后诊断为放射性肺炎的肿瘤;患者年龄>18岁;机体状况KPS评分≥60分;参照RTOC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损伤的分级标准,诊断为2、3级放射性肺炎需要积极治疗的患者;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

病程>3个月,属于慢性期,即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合并严重的心肺原发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与放疗无关者;放射以外的肺部感染;食物、药物过敏者;KPS<60分者。

1.4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54.2±12.8)岁,西医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3±14.2)岁,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纵隔肿瘤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肺功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线行根治性放疗,常规分割剂量200CGy/次,5次/周,累积剂量50~70CGy/5~7周,放疗时间1-2个月,西医组:应用地塞米松10mg/d静滴,治疗7~14天后减量至5mg/d,然后再逐渐减振至停药,同时配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d静滴,每疗程10~15天,可连用2~3个疗程,参麦注射液50ml静滴,每天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抗生素、激素治疗。

1.6 观察项目

从治疗前至治疗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胸痛、肺啰音)及胸片X线(观察至治疗后2个月)的变化情况,主要症状治疗起效时间,以临床症状的时间为准,生存质量评价以KPS评分标准评判。

1.7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咳嗽、咳痰、胸痛、憋喘消失、体温正常、听诊啰音消失),胸片显示照射野内片状影或毛玻璃影基本消失,稳定4周以上。有效:症状或体征好转(咳嗽、喘憋减轻、体温下降,听诊啰音减少),胸片示照射野内片状影或毛玻璃影缩小一半,稳定4周以上。无效: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胸片显示片状或毛玻璃影无变化,持续4周以上。

1.8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检验的用t检验,由本院统计室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X线平片表现,起效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胸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肺啰音消失,X线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亦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治疗时间。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KP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西医组治疗后KPS评分无明显增加,P>0.05,提示: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3 讨论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者多数在放疗后半年至一年发生。有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其损伤多为不可变化,亦有人认为放射性损伤早期为一过性肺炎,部分可愈合,故应着重于在急性期以非特异性抗炎,快速减轻肺泡渗出和间质水肿,加强对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保护,阻断纤维组织增生过程.目前国内外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虽然大剂量激素可暂时缓解症状、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但因其相关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诱发二重感染、高血糖、撤药综合征,使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中医药在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功效。本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抗生素加激素等保护肺功能,减轻急性渗出,预防肺部合并其他感染,辅以中药制剂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放射性肺炎症状大致属中医肺瘘范畴,中医认为放射治疗的电离辐射是一种毒热杀伤因素,属热毒之邪,热能化火,灼伤肺络,耗伤肺阴造成阴虚,而癌症病人正气不足,痰瘀内结,正不胜邪,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瘀积成毒,阴虚与热毒是放射治疗的最常见的副反应,故中医药治疗重点是养阴与清热解毒两者并重,不可偏废。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以黄芩为君药,黄茶上行清肺火,下行膀胱火,是热病肺系疾病常用的清热药物,以行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本,以熊胆粉、山羊角二药为臣药,熊胆粉具有解痉解毒、抑菌抗炎、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山羊角酸水解液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及免疫作用。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取其为佐药,以助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连召味性微寒具有清热宣透的功用,有引诸药入肺经为使药。动物实验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有效地减轻模型动物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泡渗出和间质水肿,对肺泡壁、毛细血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疲血状态,阻止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参麦注射液中红参性甘平、太补元气,麦冬性微寒,养阴润肺清心,二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脱,滋阴生津,养心复脉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养阴药有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3]。本研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配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除改善症状快且明显外,还可避免应用激素,减少应用大剂量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提高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77~681.

[2]李澎涛,张娜.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518~521.

西医放射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以来在放疗病房就诊治疗, 符合诊断标准, 对自己的病情知情并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100例R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48~82岁, 平均 (65.1±8.99) 岁。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64.5±8.91) 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64.6±8.82) 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拟定的《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1) 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史, 隐匿起病,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憋喘, 病程≥3个月, 双侧听诊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 (2) 杵状指和/或紫绀; (3) 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活量 (VC) 减少, 而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 正常或增加和/或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或运动后低氧血症; (4) 胸部高分辨CT表现为:双下肺和胸膜下为主的网状改变或伴蜂窝样改变, 可伴有极少量磨砂玻璃样阴影; (5) 经支气管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示肺间质病变[8]。

1.3 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的同时, 视情况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对伴发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T有急性渗出性改变者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优先推荐口服强的松, 症状较重或病情较急时静脉使用地塞米松。强的松0.5 mg/ (kg·d) (理想体重) , 口服4周, 然后每天0.25 mg/ (kg·d) (理想体重) , 口服8周, 之后减量至0.125 mg/ (kg·d) (理想体重) 口服, 维持1~1.5年。 (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口服中药复方化纤方。化纤方组成:柴胡24 g, 黄芩9 g, 党参15 g, 法半夏12 g, 天花粉12 g, 桂枝12 g, 五味子15 g, 干姜6 g, 瓜蒌仁15 g, 香附12 g, 炙甘草6 g, 浙贝母12 g, 麦冬15 g。1剂/d,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均建立管理档案, 定期随访, 并进行健康宣教教育活动。

1.4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圣桥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 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参照《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和《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制定, 包括50道问题, 可划分为5个能区:呼吸症状 (咳嗽、咳痰、气喘发作等) , 活动受限 (爬坡、穿衣、游戏、家务等) , 疾病影响 (焦虑、痛苦、不安全感、失望) , 肺功能检查 (改善、有效、恶化) , 胸部X线或HRCT显示 (减轻、加重) [8,9]。在检查的当天调查表由患者独立完成, 不允许任何代替, 并由观察者检查是否有遗漏。根据调查问卷统一规定进行评分并记录, 具体评分方法分为每一部分的分值和包括所有问题在内的总分分值。每一部分的分值等于该部分阳性选项的得分之和与该部分总预计分比值的100倍, 总分分值等于所有阳性选项的得分之和与全部问题总预计分比值的100倍。分值范围为0~100, 分值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复方化纤方可以改善RPF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3.14、4.67、9.33,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97、3.68、7.17, P<0.05) , 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胸部X线变化

胸部X线或HRCT显示, 治疗前双侧肺纹理增多、紊乱, 双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 呈磨玻璃样、云雾状或蜂窝肺改变, 双下肺和胸膜下为主的网格条索状改变, 有的还伴有肺气肿, 双侧胸膜增厚以及少量胸腔积液, 由于肺纤维收缩牵拉, 气管、心脏、膈肌移向患侧, 肋间隙变窄, 膈肌抬高。治疗后, 虽然双肺仍见纹理增多、紊乱, 但磨玻璃样、云雾状、甚或蜂窝状改变明显减轻, 有的减轻十分显著, 并且都往双下肺、靠近胸膜处局限, 胸膜增厚的变化改善明显, 胸腔积液全部吸收, 肺气肿的改善对于病程短的可以全部不见, 病程长者无明显改变。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放射性肺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10]。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 其改变主要是逐步发展的纤维化, 以肺泡间隔有弹性纤维和胶原沉积使之增厚, 肺泡缩小塌陷, 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血管壁有胶原沉着, 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阻塞, 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 基础肺病将加重损伤[11,12,13]。

本组试验中观察到: (1) 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均有显著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胸部X线及肺功能变化均显示治疗组有较好的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结果显示,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加用复方化纤方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复方化纤方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免疫损伤作用, 不仅明显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能抑制肺泡炎症, 减少肺组织损伤, 改善肺功能, 提高肺活量和动脉氧分压, 使病情进展的肺纤维化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由于本病病理属于难以逆转型, 病机特点又是因虚致病, 因虚致瘀, 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其中以气虚血瘀、痰湿内阻为基本病机表现, 并贯穿疾病始终, 病机复杂, 预后不佳, 所以无论中医、西医均认识到治疗上不能追求解剖学的复原, 而应以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14,15]。医学的研究不仅只是针对疾病本身, 而是对患者整体, 只有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均处于完善状态才是健康[16]。

结合肺纤维化的病机演变过程和疾病分期, 进行辨证施治。早期以复方化纤方散结为主, 中期在此基础上配合化痰清瘀, 晚期则增加补肾纳气或温阳利水。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化纤方可以缓解RPF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药物副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安全有效, 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比较, 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放射性肺纤维化 (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RPF) 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中医辨证确诊为属气虚血瘀、痰湿内阻的RPF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免疫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化纤方治疗。根据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评价疗效, 分别进行治疗前评分和治疗3个月后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肺功能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随访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PF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可以改善RPF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西医放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间收治的放射治疗112 例鼻咽癌患者, 其中女51 例, 男57 例, 年龄29~68 岁, 平均 (48±18) , 病程1~13 年, 平均 (5±2) 年。将患者根据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每组患者56 例。普通放疗组女23 例, 男28例。年龄30~65 岁, 平均 (43±19) 岁。鳞癌为49 例, 其他类型为7 例。观察组女28 例, 男29 例, 年龄29~68岁, 平均 (44±20) 岁。鳞癌为51 例, 其他类型为5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信息如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有可比性。

1.2 放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放疗时, 选择适宜的体位, 头部用低温热塑网覆盖, 用头颈肩架固定患者肩部。普通放疗组患者:放疗对中心面额联合野进行对穿照射, 用放疗剂量DT35-42 Gy, 照射20~25 次, 待肿瘤变小后, 并实施分野照射。调强放疗组:选择用辐射无法透过的心导管, 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 确定治疗区中心坐标, 适形野设定7~9 个, 以参考点为基础, 确定照射区中心点的十字。向三维坐标轴以外延伸2 mm确定误射野影像。照射剂量定为2 Gy/d, 总剂量为70~80 Gy 。PTV剂量>75%, GTV剂量>90%, 脊髓<50%, 脑干限量<60%, 腮腺限量<30%。

1.3 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放疗后一个月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采用国际通过SCL-90 量表系统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项目。评分越高, 心理状态越差。 而患者的生命质量均采用针对肿瘤患者制定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欧洲癌症研究机构与治疗组织) , 其包含5 个项目, 所有项目的评分0-100 分。评分越低则表示功能差, 健康、生存质量较低, 评分越高则表示功能良好, 健康、生存质量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放疗后心理状态比较

SCL-90表中的9个项目: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 调高放射组患者显著高于普通放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放射治疗后1个月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干功能、角色功能和总体功能等项目, 调高放射组患者显著高于普通放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P<0.05

注:*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调强组患者放射后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口干、吞吐困难、吞吐疼痛、皮肤反应和黏膜反应等都显著低于普通放射组 (P<0.05) 。

注:与普通放射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不同于其他肿瘤, 鼻咽癌具有以下物学特点:肿瘤生长迅速、辐射敏感度高、分化程度较差。鼻咽部位的结构组织较为复杂, 同时对于辐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放疗为主[1,6,7]。常规放射治疗中, 放射的方式主要采用矩形对穿照射, 在人体的脊髓、颞叶、脑干、颌骨等位置使用挡铅技术手段, 受到技术的限制, 辐射还是会对人体的唾液腺、皮肤、黏膜等部位造成损伤[8]。近年来, 医疗行业发展飞速, 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加快, 放疗技术也逐渐走向精准、有效、安全的发展方向[9]。调强放射治疗是可以调整放疗剂量的强度和分布, 使得肿瘤的形状和剂量的分部处于一致, 将肿瘤部位的杀伤效果进行强化, 没有肿瘤的部位进行弱化其杀伤效果, 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 保护正常组织不会受到损伤[10]。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由于病房和外界环境差异很大, 往往患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会产生积极的影响[11,12,13,14]。肖捷[8]等发现,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后, 调强放射组的心理状态相比于对照组好, 同时患者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低。唐华英等[7]对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 经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的心理状态要远远好于普通放射组。上述研究的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本研究发现,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项目调高放射组患者显著高于普通放疗组。由此可见, 观察组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提升了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增强了患者的配合意识, 缓解了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同时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放射治疗后1个月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情绪功能、躯干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功能等项目, 调高放射组患者显著高于普通放疗组。余丽亚等[9]发现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高于普通放射治疗的患者。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大大降低了患者因为放射治疗所产生负面情绪, 降低患者的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同时改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普通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根据入院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放射组和调强放射组,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结果:调强放射组患者与普通放疗组相比, 调强放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普通放疗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强放射组患者的治疗后一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普通放疗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调强放射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普通放疗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 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 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同时改善生命质量。

放射治疗健康指导 篇7

1 心理指导

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如治疗的性质、时间、疗程、预期疗效和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反应等, 患者可向家属或医务人员说出心中顾虑, 或通过听音乐、看书报、和家人、朋友聊聊感兴趣的话题等, 减少对化疗药物的恐惧。而且要坦然面对现实,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安定的情绪,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完成全程放疗。

2 皮肤保护指导

2.1 放疗前洗澡, 保持放疗野皮肤清洁, 乳腺癌术后应待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进行照射。内衣宜柔软、宽大、吸湿性强。

2.2 放疗期间, 由于放射线的刺激, 照射野的皮肤可出现Ⅰ、Ⅱ、Ⅲ

度皮肤反应, 这些反应是暂时的, 皮肤瘙痒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 或外涂冰片滑石粉即可, 但冰片滑石粉不能用得太多, 以免堵塞毛孔, 引发毛囊炎。切勿用手抓挠, 防止发生皮肤溃破、感染、长期不愈合;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 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对于局部渗出性皮肤反应, 可暴露皮肤损伤区, 使其保持干燥或在破损区涂抹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 使其干燥愈合。大面积皮损时, 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 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以利愈合。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 注意勿把治疗标记拭去, 忌用肥皂、酒精、红汞、油膏等刺激性药物和贴氧化锌胶布 (含重金属, 可产生二级射线, 加重皮肤损伤) , 同时避免冷、热刺激。夏日外出要防止日光照射。

2.3 保持乳房下、腋窝、腹股沟部皮肤干燥, 防止干反应发展为湿反应。

2.4 头面、颈部照射时, 应穿无领衬衣, 以免领子摩擦皮肤, 造成不要的损伤;

并防止日光照射, 外出时可佩戴墨镜和太阳镜 (伞) 。

2.5 勿用电剃须刀, 避免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2.6 皮肤脱屑者切忌撕剥。

2.7 发生干反应可涂石蜡油、碘甘油等;

湿反应可涂以龙胆紫或氢化可的松后暴露创面;如有水泡形成, 涂鹏酸软膏包扎1~2d, 待渗液吸收后再行暴露疗法。

3 全身反应指导

由于肿瘤组织崩解, 毒素被吸收, 照射数小时或1~2d后可出现全身反应, 表现为虚弱、乏力、头痛、头晕、厌食, 个别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反应程度与照射部位、照射野大小和每周的照射剂量有关。

3.1 腹部照射和大面积照射时, 应注意照射前不宜进食, 以免形成条件反射性厌食, 照射后卧床休息30min。

反应轻者无需处理, 重者可给予镇静剂、止吐剂、口服维生素B6、注意饮食调节, 必要时缩小照射野和剂量, 严重者停止照射。

3.2 在整个放疗期间, 患者多饮水, 每日2000~4000mL, 促进毒素排泄。

饮食宜给补阴益阳之品。如甲鱼、百合、莲子肉、银耳、燕窝等, 照射前后半小时不可进食。

4 口腔、黏膜反应指导

4.1 放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 放疗前拔除照射野内的患牙, 以防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

如患者有伤口及全身或局部感染须先控制感染, 待伤口愈合后方可进行放疗。

4.2 饭前、饭后及睡前用朵贝尔液漱口, 用软毛刷刷牙, 最好选用氟制牙膏, 出现假膜时改用1.

5%双氧水含漱, 口干时用1%甘草水含漱或含嚼生甘草, 或用麦冬、银花泡茶饮用, 避免过冷过热食物;食管癌放疗后应注意饮食宜细软, 忌粗糙、硬食。

4.3 直肠癌放疗后应保持大便通畅。

吃少量酸性食物, 刺激唾液分泌。饮食以少渣为主, 剧烈疼痛或咀嚼、吞咽不便者于餐前30min用1%丁卡因口含, 并暂停放疗, 给予支持治疗。

5 造血系统反应指导

5.1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常见反应。

放疗期间每周固定复查血常规, 如白细胞降到3.5×109/L以下, 血小板降至80×109/L以下应暂停放疗, 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如白细胞下降到1.0×109/L, 应采取保护性隔离, 住层流病房, 无条件者也应住单人病房, 房间每日空气消毒两次, 谢绝探视, 绝对卧床休息, 预防感染。

5.2 一切操作均应严密消毒隔离, 患者所有用物、食品均应经过消毒, 做好个人卫生及皮肤护理, 定时协助翻身, 防止褥疮发生。

6 呼吸、消化系统的反应指导

6.1 胸部放疗后可发生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病变, 轻者无需处理, 重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6.2 由于胃肠道各上皮细胞敏感度不同, 可出现黏膜水肿、分泌增

加、消化功能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甚至黏膜溃疡、坏死、出血、穿孔、梗阻等, 轻者对症处理, 改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或酌情减少照射剂量, 严重者停止放疗。

7 放射性脊髓炎指导

脊髓受较大剂量照射时, 会出现脊髓损伤, 多发生在放疗后数月或数年内, 表现为渐进性, 上行性感觉、行走或持重乏力, 低头时有触电感, 逐渐发展为四肢运动障碍, 反射亢进, 痉挛, 以至瘫痪。如发生瘫痪时, 治疗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 神经营养药物, 血管扩张药物和激素, 配合针灸、中药治疗, 按瘫痪患者护理。

质子放射治疗脊索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3例中, 男性13例, 女性10例, 年龄22~761岁, 平均44岁, 病史平均2.1年 (3个月~712年) 。

1.2 病变类型与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变起源、部位与扩展方向, 23例脊索瘤分成以下临床类型。鞍型:包括蝶鞍、鞍旁、鞍上、鞍脊及颅中窝等部位 (共8例) 。坡型:包括斜坡、鼻咽部、脑干前方、枕大孔前及岩尖部等处 (共4例) 。枕颞型:包括经静脉孔及其周围、后颞骨及颅骨底等区域 (共3例) 。广泛型:病变范围广泛, 起止以上第一类型, 甚至延伸至颅底以外区 (共7例) 。其他部位脊索瘤:位于颈椎, 甚至腰骶部、身体中线、引起相应脊索受压症状。

临床症状非常繁杂, 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脑神经渐进损伤症状和头痛, 有脑神经损伤者29例, 有头痛者14例, 受损脑神经以Ⅱ、Ⅲ、Ⅳ、Ⅴ、Ⅹ、Ⅻ脑神经受损率为主, 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蝶鞍型症状以前组脑神经受损为主, 眼部内分泌症状为主, 斜坡型症状以鼻部、脑干, 受压原理脑神经损伤为主要症状, 枕颞型以耳部及后组脑神经受损为主要症状, 广泛型同时具有相关类型的症状和体征。

23例患者, 21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 大部分有2次以上手术史, 并经病理证实, 2例患者家属拒绝手术, 从影像学MR诊断为脊索瘤, 肿瘤边缘清晰, 轮廓完整, 呈分叶状肿块和骨质破坏T1像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像显著高信号, 增强后肿瘤显著强化。

1.3 治疗方法

治疗计划制定, 所有病例先采取CT平扫定位, MR强化显影, 计算机辅助进行图像融合计划方案, 个体化治疗剂量60-72CGE (lcobal+gray equiralent) , 单次剂量1.2~2CGE, 放疗复发者予60CGE, 首次治疗放射总剂量女性72CGE, 女性>68CGE[2], 男性>68CGE, 用90~95℃等剂量线覆盖靶边缘、视交叉、视束、视神经及正常脑干组织所接受的照射量均小于54CGE[3], 所有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临床症状减轻, 影像学检查瘤体明显缩小乃至消失; (2) 有效:临床稳定, 影像学瘤体明显缩小乃至消失; (3) 无效:临床症状继续加重, 影像学肿瘤继续增大。

2 结果

23例脊索瘤, 总有效率90%, 显效15例, 有效6例, 失访2例, 15例复查影像学明显缩小, 临床症状改善, 尤其对面瘫, 吞咽功能改善明显, 5例瘤体缩小, 停止生长。

3 讨论

脊索瘤是胚胎期脊索瘤残余组织发生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0.5%~1%。位于颅颈椎轴线组织学低度恶性, 临床生物学表现为高度恶性,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临床表现多发性脑神经渐进性损伤, 症状和头痛为主, 分型可分为下列几型:蝶鞍型、斜坡型、枕颞型、广泛型, 其他部位脊索瘤等,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斜坡, 蝶鞍附近广泛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中有破骨现象, 其侵蚀性骨质破坏是脊索瘤典型特点, CT可见颅底中线骨软组织肿块影, 肿瘤内斑块样钙化影及邻近结构破坏, 呈混杂密度影, 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MRI:肿瘤边缘清晰, 轮廓完整, 呈分叶状实性肿块, T1W1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2表现为显著信号高于头皮脂肪和颅底骨髓信号, 增强在肿瘤明显强化, 病理分型:分经典型和软骨样脊索瘤两种, 由大的空泡细胞和小的嗜伊红细胞构成, PAS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病细胞, 胞浆和细胞外基质均阳性, 免疫组化, S100阳性, EMA大部分阳性, CEA及LYS均为阴性。

脊索瘤常采用治疗以手术切除加放疗为主, 手术入路很多, 入路选择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及其扩张方向, 一般采用经口蝶斜坡入路等下方入路, 或者经额颞下上方入路, 必要时采取联合入路术中应注意熟悉解剖关系, 保护好血管神经, 侧颅底入路注意保护好abbe氏静脉, 斜坡操作时避免牵拉刺激脑干及海绵窦, 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切除肿瘤时, 先从病体中央开始避免伤及瘤周重要组织, 对不易剥离的肿瘤严禁勉强分离及用锐利的手术器械盲目切除, 注意显微操作。

在质子治疗之前, 常规采用放疗, 剂量颅底一般为60G~80GY, 各家说法不一, 中位生存期一般为49个月 (采用质子来治疗明显提高有效率, 对生存期影响尚需要长期随访才能确定) 质子为正电荷的离子, 质子射线进入体时具有较高速度, 当它达到肿瘤内部时, 速度迅速下降到零, 并释放上所有能量, 形成Bragg峰[4], 因此具有非常优越的物理特性, 适用于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对放疗后复发的病例, 质子治疗仍有较有效的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23例脊索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质子治疗方法、疗效。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23例脊索瘤患者行质子放射治疗, 剂量40~70GE, 单次剂量1.8~73CGE。结果 23例脊索瘤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访4~724个月, 有效率为80%, 2例死亡。结论 质子放射治疗脊索瘤。质子的优良物理性, 适合于对颅底脊索瘤进行治疗, 尤其对手术和放疗效果不理想、多次复发的患者、无明显放射损伤和并发症。

关键词:质子,脊索瘤,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576-578.

[2]唐劲天, 蔡伟明, 曾逖文.肿瘤质子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32-43.

[3]胡立宽, 魏奉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70-76.

肝癌病人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HCC病人50例, 男45例, 女5例;年龄51.4岁±8.2岁;经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 血清甲胎蛋白 (AFP) >400 μg/L 36例, 在100 μg/L ~399 μg/L 9例, 血清AFP阴性5例;肝内单发肿瘤23例, 多发或弥漫性病变27例;肿瘤直径5 cm~12 cm, 平均7 cm。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40例, 肝功能Child A级20例, B级30例。

1.2 放射治疗

使用LUNA-260全身伽玛刀行放射治疗。病人脱去外衣裤, 仰卧于负压袋上, 双臂上举, 负压袋抽真空成型固定。由技术人员进行CT扫描, 应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照射总剂量为3 000 cGy~4 800 cGy。每日治疗1次, 连续6 d后休息1 d, 7 d~12 d完成治疗。

1.3 疗效评价

在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行CT检查, 以评价治疗效果。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稳定: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肿瘤增大超过25%或生存期短于3个月。

1.4 结果

在放射治疗后3个月, 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25例, 稳定8例, 进展14例;在6个月时分别为2例、20例、6例和22例, 在进展的病人中死亡15例。

2 护理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放疗本身也存在一些副反应,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肿瘤病人心理或生理上均可能出现各种反应。因此,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反应的发生, 对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有非常大的帮助。

2.1 心理护理

病人在接受放疗前和治疗过程中, 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 甚至想放弃治疗。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同情心, 高度的责任心、爱心, 积极主动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主治医生、放疗技师、病区环境、同病室病人, 让病人感到亲切, 消除陌生和恐惧心理。在治疗前要简明扼要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放射治疗的有关知识, 并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 提倡病人阅读有关治疗的知识手册, 陪同病人及家属到放射治疗室、操作室参观, 解释放射治疗过程、时间、费用, 使病人和家属能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安心治疗。进入放射治疗室前, 要检查和督促病人将金属物品, 如手表和钢笔等放入贮存箱内[1]。

2.2 饮食护理

肿瘤病人多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食欲差和免疫功能低下。除必要的补液外, 还要增加营养, 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豆类、蛋类和适当的高蛋白饮食, 禁忌刺激性食物摄入[2]。

2.3 皮肤护理

放射治疗结束后可能会出现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和局部瘙痒等, 因此要嘱咐病人注意保护好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检查射野标记是否清楚, 勿用碱性肥皂、粗毛巾、碘酊和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剂擦拭皮肤, 避免冷热刺激, 防止日晒和抓痕。嘱病人做四肢运动或被动运动, 预防压疮发生。禁用使用电剃须刀, 避免损伤皮肤[3]。

2.4 日常生活护理

每周测体重1次, 每日放射治疗前测体温1次, 如体温超过38 ℃应暂停放疗, 以免加重炎症和放射治疗反应。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或2次, 如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或血小板低于50×109/L时, 应暂停放疗, 并给予相应的处理[4]。

2.5 全身反应的护理

告知病人在放射治疗前后30 min避免进食, 可减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5,6]。放疗后静卧30 min, 以减轻疲劳。如病人出现低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放射性肺炎或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放射性肝炎的表现, 应嘱其多卧床休息、保暖, 并遵医嘱用药。症状严重者应停止放疗。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肿瘤病人的放疗护理体会浅谈[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2B) :1103-1105.

[2]潘汉城.原发性肝癌放疗与介入治疗疗效比较[J].临床研究, 2011, 9 (12) :236-237.

[3]于金明, 李宝生, 闫婧.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10) :1005-1007.

[4]王雪仙, 周东华, 王秀平.癌症病人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8B) :17-19.

[5]陈德凤, 莫新少, 游雪梅, 等.肝癌病人术前焦虑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2A) :296-299.

上一篇:630E下一篇:辽宁省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