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知晓率

2024-05-28

患病知晓率(精选五篇)

患病知晓率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考虑到现场调查的可行性,调查样本的基本单位为家庭户,家庭户中18岁及以上的全部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家庭成员包括所有在家庭户内共同居住、吃饭超过6个月的人员,包括保姆、雇工等非亲缘关系的成员)。

1.2抽样方法遵循随机、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保证年龄、性别分布近似于当地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第1阶段抽样:街道、社区的抽取;从全部名单中随机抽取。第2阶段抽样:调查户的抽取及调查对象的确定,根据健康档案中性别、年龄等基本数据整群抽取,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抽样名单及补充抽样名单。

1.3调查内容及方法调查表选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设计的《居民健康调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身体测量等。采用调查员入户询问方式填写调查表,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

1.4诊断标准1“慢性病患病”定义为:调查对象自行报告并能提供调查前一年内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的各类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等)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2]。2肥胖: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3],计算体质指数 (BMI)=体重 (kg)/[身高(m)]2,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3高血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4],高血压指曾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患有高血压,或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3 k Pa)和(或)舒张压≥90mm Hg。4糖尿病: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5],糖尿病指曾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患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1.5质量控制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利用预约卡和身份证对调查对象进行身份确认;定期校正测量仪器;调查问卷由质控人员现场审核、当天核查与电话补访以及录入前再核查;数据录入采用平行双录入。

1.6统计学分析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采用双录入实时校验模式进行。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应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共完成调查2 156人,其中男性1 071人,占49.68%;女性1 085人,占50.32%。18~29、30~39、40~49、50~59、60岁及以上人群分别为407 (18.88% )、460 (21.34% )、507 (23.52% )、375(17.39%)和407人(18.88%),与站前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相符。

2.2常见慢性病自报患病率站前区成年居民36种慢性病自报患病率排序前5位为高血压(11.0%)、高血脂(6.8%)、糖尿病(4.0%)、冠心病(3.4%)、肩周炎(1.4%)。

2.2.1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显示,站前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10%,无论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并于40岁后加速上升,见表1。男女高血 压患病率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9.791,P=0.002),不同年龄段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15,P=0.000)。

2.2.2糖尿病患病率站前区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4%,见表2。男女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3,P=0.430),不同年龄段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017,P=0.000)。

2.2.3超重和肥胖率站前区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见表3。男女超 重患病率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χ2=5.052,P=0.025),不同年龄段居民超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36,P=0.000);男女肥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P=0.269),不同年龄段居民肥胖患 病率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χ2 =37.906,P=0.000)。

2.3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2.3.1对自我监测项目的知晓情况站前区成年居民对自我体重、腰围、血压和血糖的知晓率见表4。

2.3.2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知晓率居民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的知晓情况见表5。

注:有1 078名居民未参加血糖检测。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与2010年全国监测结果比较,超重率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6%、9.7%),而高血压、肥胖和高血脂患病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5%、12.0%、11.3%)[6]。超重防治形势非常严峻,超重、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明显的关系[7],经济转型引起的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症发病率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3]。站前区成年居民35.67%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肥胖率为8.30%,开展超重、肥胖的干预刻不容缓。站前区成年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并于40岁后加速上升。提示我们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对象为40岁以上人群。

在体重、腰围、血压、血糖4项指标自我知晓率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其中体重、腰围、血压的知晓率均高于70%,只有血糖的知晓率低于40%,说明居民对自我可以监测的一些指标项目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像血糖监测这种对技术和器材都有一定要求的项目,知晓率相对较低。本调查还显示,站前区成年居民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还不是很了解,对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更是无法判断,准确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需要关注。

慢性病病程长,医疗费用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8]。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慢性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效果最佳。慢性病在我区居民中有一定的流行,我区居民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匮乏,今后应全面深入地搞好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落实好居民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设立工作,让居民能方便连续动态监测自己的各项健康指标。坚持社区居民35岁以上社区首诊测血压制度[9],尽早发现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及时开展慢性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病在营口市站前区成年居民中的流行特征,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适合该地区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2 156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面访的方法。结果 人群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的现患率分别为35.67%、23.10%、9.74%、8.30%、6.8%,对自我体重、腰围、血压的知晓率均高于70%,血糖的知晓率低于40%。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知晓率为9.9%。结论 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是站前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居民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应加强慢性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

患病知晓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00名农村居民监测高血压,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30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2.5岁。检测前向所有农村居民说明此次临床检测的意义并获得其同意。

1.2 检测方法

所有居民到农村医疗室测量血压,不能到达者医护人员可上门测量,使用标准水银测压计,嘱受测者在测量前1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喝茶与锻炼身体等,受测者到医疗室后5min由检测人员测量血压,随后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问卷调查。

1.3 判断标准

参照WHO的血压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 mmHg;正常高限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理想血压值: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高血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收缩压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压主要分三个等级,Ⅰ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Ⅱ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 mmHg。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120名村民确诊高血压,占40.00%;其中Ⅰ级高血压20例(6.67%),Ⅱ级高血压60例(20.00%),Ⅲ级高血压40例(13.33%)。调查300名参与者高血压高危因素的知晓情况,其中知晓遗传因素占10%(30/300),肥胖占11%(33/300),吸烟占9%(27/300),缺乏锻炼占20%(60/300),高盐摄入占11%(33/300),年龄占30%(90/300)。

3 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农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II级高血压患者较多,参与者高血压高危因素知晓情况较差,应引起农村医疗机构的重视。

高血压疾病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前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头痛,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引发其他相关疾病。近几年我国每年农村高血压新增患者明显多于城市,主要因为农村居民较缺乏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其高危因素的知晓率不高,日常不注重生活饮食控制。结合农村医疗机构的特点,减少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方法为普及农村居民的高血压高危因素知识,如开展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讲座,进行适当的健康干预,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其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不良生活习惯是机体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因此控制农村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以乡镇为单位,我院成立有一个慢病管理小组[1],对乡镇中老年人进行适当的健康干预。

慢病管理小组主要任务是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诉其预防疾病的方法及生活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治疗糖尿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饮食造成,患者多为老年人,除高血压外还伴有其他病症,要积极干预患者饮食,如医疗人员制定科学的饮食表,宣教时发送给患者,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医院初次检测后建立完善健康档案,督促患者定期入院检测血压,不能来院检测者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可到其家中检测[2];定期组织患者活动,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让患者家属帮助督促治疗,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并让患者影响身边的朋友,通过自身经历让更多的人重视高血压患病的原因,告知其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从而降低我国高血压发病率[3]。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的流行疾病之一,农村居民发病率高,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与适当的健康干预能有效降低农村高血压患病率。

参考文献

[1]祝海霞.农村高血压患者患病状况和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5:797-798.

[2]杨帆.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慢病控制项目人群干预效果评估[D].山东大学,2013.

患病知晓率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长春市南关区、德惠市、吉林市丰满区、龙井市和集安市作为国家疾病监测点于2010年9-12月参加了中国慢病监测(2010)吉林省调查工作,其中长春市南关区和吉林市丰满区为城市监测点,其余为农村监测点。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50户,每户按照KISH表法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本省共计抽取3 00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主要包括了解调查对象基本的人口学信息,以及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状况的询问。

1.2.2 实验室检测

包括血糖(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和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静脉血,有糖尿病病史者不服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中血糖由监测点进行检测,其余指标由国家项目组检测中心检测,血糖检测方法统一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1.2.3 相关定义

参照《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DSPs)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中的相关指标定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糖负荷后2 h(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已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患者占调查人群的比例。糖尿病知晓率:糖尿病患者中,已明确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Info3.5.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不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计调查3 000人,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 993份,其中男性1 425人(占47.61%),女性1 568人(占52.39%);城市1 197人(占39.99%),农村1 796人(占60.01%)。

2.2 不同影响因素糖尿病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者484人,患病率为16.17%。其中男性246人(17.26%),女性238人(15.1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各年龄组间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73.39,均P<0.05)。见表1。

2.3 不同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知晓情况

此次调查共获得糖尿病患者484人,其中新检出患者248人,既往患者236人,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48.76%。男性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为46.34%,女性为51.26%,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中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为50.93%,农村为47.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病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中发现监测点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6.17%,高于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调查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9.7%)。调查发现,年龄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与既往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1];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这可能与城市的经济水平和个人收入高于农村有关,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要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

调查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48.76%,高于全国疾病监测点人群知晓率水平(36.1%),这可能是与近年来吉林省各地区慢性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有序、宣传到位,人群的健康意识得以提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知晓率随之提高,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

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监测点人群糖尿病较高,青少年人群糖尿病知晓率相对较低。由此反映出,本省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任务较重,中、老年人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该加大干预措施和力度,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的年轻化趋势也提示青少年是今后宣教的重点,应提高其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早除去危险因素,降低发病。

参考文献

(1)唐彬,王娜,董砚虎,等.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会议侧记(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30(6):372-374.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患病知晓率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市新洲区10所普通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共10 917名,男生6 319名,女生4 598名;年龄16~20岁。资料来源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初诊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病案及区人民医院体检科学生体检存档材料。

1.2 方法

在高三学生毕业前进行体检,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有丰富经验且具中级职称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对学生进行胸部透视,发现胸透异影者立即问诊登记,拍摄数码胸片。区结核病防治所对诊断或疑似诊断肺结核患者进行PPD试验,皮内注射PPD 0.1 mL(5 IU),72 h观察结果,测量硬结均径(横径+纵径)/2,≥5 mm为阳性反应,均径≥20 mm或有水泡、双圈、淋巴管炎、坏死等反应为强阳性反应[2],及时进行痰涂片检查(备夜间痰、晨间痰和即时痰),并于2~4周后免费复查胸片。自行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对确诊病例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1.3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建立患病学生电子档案,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胸透共检出异影者47例,其中男生31例,女生16例,男∶女=1.94∶1,胸透异影率为0.43%,男、女生胸透异影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摄胸片47例,诊断或疑似诊断肺结核患者39例,占82.98%。行痰涂片检查者39例, 2~4周后免费复查胸片39例,送检和复查率均为100.00%。 PPD试验者39例,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92.31%;强阳性者17例,强阳性率为43.59%(表1)。

2.2 肺结核患病情况

共发现高三毕业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6例,其中男生25例,女生11例,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395.63/10万和239.2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0.83,P值均>0.05);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29.76/10万,其中涂阳患者6例,占16.67%。在36例患者中,PPD试验阳性者35例,阳性率为97.22%;强阳性者16例,强阳性率为44.44%。从肺结核病分类看[3,4],Ⅰ型肺结核1例,Ⅲ型34例,Ⅳ型1例;有初治肺结核35例,复治肺结核1例;有空洞型肺结核2例。

注:()内数字为患病率/10万。

2.3 肺结核症状与归口发现情况

体检发现的3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有典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5]14例,占38.89%;非典型症状者(指有咳嗽咳痰不足3周、胸闷气短、胸痛等呼吸症状,和/或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者)13例,占36.11%;无症状者9例,占25.00%;6例涂阳病人均有肺结核症状。本次调查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6例,占72.22%;调查前已知现患病人10 例,占27.78%,其中综合医院(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确诊肺结核病人9例,占90.00%,向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6例,转诊率为66.67%;结控项目登记活动性病人7例,其中初治6例,复治1例,项目登记率仅为19.44%。

2.4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所有患者都听说过肺结核病,都已享受了免费摄胸片和痰检,且知道有免费政策。仅有22.22%的患者知晓咳嗽、咳痰多长时间应考虑可能是感染了肺结核病,能正确回答结核病要治疗多长时间的占52.78%,怀疑感染了肺结核病最好去哪里看病能正确回答的为69.44%,其他防治知识正确知晓率均在77.00%以上(表2)。

3 讨论

学校是一个人群相对集中、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场所。在我国,学生结核病暴发流行亦时有报道,肺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也是导致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对此表示高度重视和关注,要求每年为在校中小学生免费常规健康体检1次。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新洲区高三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2000年全国同年龄段人群水平及本地区高中和武汉高校新生疫情水平,涂阳患病率与全国流调同年龄段人群水平[6,7,8]相当。说明新洲区高三学生肺结核疫情形势严峻,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亟待遏制。75.00%的肺结核病人有结核病症状,涂阳病人症状发生率更高;现患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为27.78%,首诊于综合医院者占90.00%,归口转诊率为66.67%,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率仅为19.44%,与项目要求相差甚远。说明大多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并被综合医院首次发现;学校肺结核病人大多数没有被早期发现,项目登记率较低。提示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有结核病症状后该到结防机构就诊,综合医院在归口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6]。从患病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看,正确回答率为76.23%,说明患病学生具有一定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但仅有22.22%的患者知晓咳嗽、咳痰3周或以上应考虑可能是患了肺结核病,结核病要治疗多长时间、怀疑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去哪里看病的正确回答率也不是很高。若调查问卷在学生体检前进行(三级目标人群),正确回答可能会更低,说明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造成及时就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提示国家疾病(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应从青少年时期抓起,这也符合WHO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益”原则。

因此,结防机构要经常性地深入学校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与教师一起积极发现现症可疑病人,提高病人发现率、就诊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加强归口管理工作,做到早接诊、早转诊;配合学校每年常规健康体检,积极发现无显著症状、易被同学们所忽视甚至为了学习而隐瞒病情的学生,尽可能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普通高三学生肺结核患病状况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现况,为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10917名高三学生进行胸部透视,胸透异影者拍摄数码胸片,对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确诊病例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29.76/10万,涂阳患病率为54.96/10万;有结核病症状者占75.00%,94.44%的患者为Ⅲ型肺结核;PPD试验阳性率为97.22%,强阳性率为44.44%;现患病例发现率为27.78%,综合医院转诊率为66.67%,结控项目登记率仅为19.44%;患病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正确知晓率为76.23%。结论该地区高三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较高,患病学生具有一定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与防治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结核,肺,患病率,预防卫生服务,知识,学生

参考文献

[1]WHO.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Surveillance,planning,finan-cing.Geneva:WHO,2007:9-10.

[2]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4-177.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结核病分类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2):716-717.

[4]屠德华.结核病控制与肺结核病的分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2):710-711.

[5]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北京:2002:19-20.

[6]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107.

[7]刘宁,胡永峰,童建明,等.武汉某区高中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47-148.

患病知晓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城关区24个街道中的东、西、南和北随机抽取4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4个社区居委会,在每个社区居委会抽取不少于250名实际居住的18岁以上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居民5 300人。

1.2 方法

调查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完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居住时间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摄入情况和体力活动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同时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腰围;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上海鱼跃公司生产)测量血压值;采集清晨空腹指间血,应用快速血糖仪(强生公司生产)测定血糖值,对血糖异常者再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由调查员逐项填写问卷,经质控人员核查合格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多选题中答对60%以上者为知晓。

1.3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标准[1],进行诊断。高血压:统一使用经核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前安静休息5~10分钟,取坐位测量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诊断参照糖代谢状态分类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2],对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值进行筛查,若测量者同时具有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并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中的全部或部分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对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着重以性别、年龄进行分层。采用Epidata 3.0数据管理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查;采用SPSS 1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008年全国居民慢性病年龄别患病率资料进行标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居民5 300人,获得有效问卷5 198份,有效问卷应答率为98.07%。其中男性1 891人,占36.37%;女性3 307人,占63.63%;18~岁组859人,占16.52%;35~岁组1 134人,占21.81%;45~岁组1 823人,占35.07%;60岁以上组1 379人,占26.52%。

2.2 不同性别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5 198人中,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1.25%,标化患病率为16.98%,其中男性为16.14%,女性为17.76%。55~6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41%,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42.72%。糖尿病患病率为7.75%,标化患病率为5.7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67%,女性患病率为7.83%。5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55~65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55%,6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5.61%,见表1。

2.3 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运动量不足1~2次/周的人群占总人群的33.11%;常吃腌制食物的人群占总人群的39.48%;超重或肥胖人群占总人群的28.61%;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睡眠时间过少和生活紧张人群的比例均超过总调查人群的15%以上;日平均吸烟≥10支和饮酒≥1~2天/周,≥250 ml/次的比例占总人群的10%以上,见表2。

2.4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患病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中共确诊高血压患者1 100例,其中既往病例547例,新检出病例553例,高血压患者患病知晓率为53.36%;确诊糖尿病患者401例,其中既往病例227例,新检出病例174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知晓率为56.61%。不同年龄段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患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有184人,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兰州市城关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1.25%,糖尿病患病率为7.75%,高血压女性标化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人群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与孟蕾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兰州市城关区自2006年起在各社区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使得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3.36%和56.61%。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有效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越来越来成为控制慢性病发展的关键[4]。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在超重、肥胖者中患病率增高比较明显。肥胖与高盐饮食仍然是兰州市城关区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西北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13%,男性为19.22%;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83%,男性为7.67%。分析原因笔者认为,由于调查点处在省会城市经济、文化和医疗条件最优越的市中心城区,相对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来讲,调查对象自我保健意识较强,就诊率较高。女性在40岁以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性吸烟、饮酒和超重等危险因素的分布高于女性,因此,加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减少危险因素致病的风险势在必行。各种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也不同,提示在不同职业及不同年龄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同时也发现,要提高居民对被动吸烟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做到无病防病,实现疾病的一级预防。

高血压等慢性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5]。因此,各级部门要相互协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识,端正饮酒的态度;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减少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贯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避免静态生活方式人群规模的扩大,鼓励和促进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开展维持健康体重的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增多[6]。通过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于非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亦高于非糖尿病患者(OR=3.31)。这可能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致病因素有关,如肥胖、酗酒、吸烟、少动、心理紧张和压力过大等[7]。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利用健康教育、政策开发和创造支持性环境等措施,大力倡导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掌握动态变化情况;研究与推广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寻找有效的自我管理实施方法,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我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3]孟蕾,郑山,李娟生,等.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居民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1):90-92.

[4]梅花,乔晶,罗晶荣,等.大连市城乡社区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99-3901.

[5]孙晓东,吕筠,李立明,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及其预防策略的发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38-540.

[6]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等.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43-246.

上一篇:教育全球化思想下一篇:“教学做合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