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2024-08-23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精选十篇)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1

1. 运动养生方法的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至理名言,从古至今,人人皆知。运动能使身体健康、有活力。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充血能力而使肌肉发达;运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氧气的利用率而使人体精神活力焕发;运动能够剌激骨骼及其周围附件组织,使人体骨骼更快生长;运动能够提高大脑血液供应,使人产生美好的感觉与愉快的心情,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人体在不断变化,骨质、内分泌、内脏等各个系统都会变得不如以前,人体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及心肺功能低下等,养生运动应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相关疾病为主而进行,以达到强健身体、减轻病痛、延年益寿的目的。

2. 运动养生方法要求

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注意一些相关的要求。首先,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应急于达到想要的效果而过量运动,过量运动不但效果不尽其然,而且可导致肌肉、关节等组织损伤。其次,在运动时要根据个体体质情况而决定运动强度,即“能者多劳”,体质好的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体质差的人可适当减少运动强度。最后,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最适合选择的时间为清晨和晚上,清晨为饭前1—2h,晚上为饭后2h,白天也可进行,可选择上午10∶00—1130和下午3∶00—5∶00时间段均可。

3. 养生的运动方法

3.1 热身运动

首先慢跑10分钟,速度要慢,以适合的心率为度,120次分钟左右。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通常都要做热身运动,以防止关节活动度不够而出现运动损伤。

3.2 站立俯身拉筋

待心率回复平静后,原地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弯腰俯身,使两手手指尽量触碰地面,并且两膝关节不能弯曲,每次俯身下去保持姿势10秒左右,如此反复10次左右。然后两脚大幅度分开,俯身向下,尽力使两手触及地面,并且使身体重心慢慢向左移动达最大幅度,保持姿势持续10秒,再慢慢向右移动达最大幅度,保持姿势持续10秒,共约5分钟。拉筋运动可使人体关节充分伸展,人体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人体气血充分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运动过量也可发生肌肉拉伤,所以在进行该种方法时应该量力而行。

3.3 助力呼吸运动

原地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将两上肢从侧方抬起达135度左右,手心转为向上,并同时抬头挺胸,从两上肢抬起那一瞬间开始做深吸气,至上肢抬起动作结束时吸气深度达最大,然后慢慢将上肢从侧方放下,同时做深呼气,两手叠加压于胸前,并用力下压,同时尽力呼气,使吸入的气体全部呼出。如此反复进行数次,运动的频率以每分钟18—22次为宜,以胸不闷为度,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跳,以不心慌为度。对有肺系疾病的人来说,助力呼吸运动可以提高人体二氧化碳的代谢及氧气的吸入,也能增强肺的活动度,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正常人来说,经常进行此种运动方法,可提高人体对氧的吸收能力,延缓衰老。

3.4 颈部运动方法

原地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眼平视前方,慢慢将头转向左后上方,视线运动轨迹呈弧形,头部转动速度为匀速,并且颈肩部及身体保持不动,不耸肩,不转身,然后慢慢按原运动轨迹使头部返回正立姿势,再慢慢将头转向右后上方,做法与前面方法相同。然后头部做前屈、后伸、左偏、右偏各动作,每个姿势都应保持最大幅度。此方法可以提神醒脑,解除颈部疲劳和治疗颈椎病。

3.5 腰部运动方法

原地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眼平视前方,慢慢做腰部绕环动作,尽量保持最大运动幅度,速度保持均匀,按照左三圈右三圈的顺序进行,并同时用两手缓缓揉捏腰骶部位的肌肉,力量由小到大,持续5分钟。此法可解除腰部疲劳,治疗急、慢性腰痛疾病。

3.6 肩部运动方法

原地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后,肘关节伸直,慢慢从前方抬起双臂,举过头顶,侧面观双臂与身体呈一直线,此时,慢慢使双臂从身体侧方落下,肘关节保持伸直状态,同时使手臂向外方旋转,手心转为向上,正面观如“大”字,此时,双臂同时做旋前运动,手心转为向下,再将两臂慢慢落下,两肩尽力向后方伸展,两手在身体后方腰背位置交叉,两手尽力触摸其对侧的肘关节,达最大幅度使两肩不能再向后伸展时,挺胸抬头,保持10—20秒,再慢慢从身体前方抬起右臂,前臂外旋,手心转向后方,慢慢使右肘关节完全屈曲,右手触摸右肩后方,右上臂与身体呈一直线,同时左、右手尽力在身体后方连接,如不能连接,则达最大幅度即可,同时挺胸抬头,保持10—20秒,还原站立姿势。同上,再使左臂从身体前方抬起,触摸左肩后方,左右手在身体后方连接保持10—20秒,还原站立姿势。此方法可扩大肩部关节的运动幅度,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的流通,恢复肩部疲劳,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肩周炎。

3.7 慢跑

以身体不累、呼吸均匀的速度进行慢跑,尽自已所能,能跑多久跑多久。慢跑虽然简单,但它是一种最好的运动方法,持久的耐力运动,能增加全身氧的代谢,不但对运动系统有好处,而且能提高肺泡的扩张及收缩程度,增加肺活量,减少残气量,预防肺系疾病,并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肌肉中氧的代谢,减少酸的生成,解除疲劳等。

4. 结语

养生的运动方法非常简单易行,但按此种运动方法进行,要见到所期待的效果,必须坚持锻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方法看似简单,但确实有效,贵在坚持。

摘要:早在远古时代, 人们就已经发现某些特殊动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 一些特殊运动能治疗人体疾病, 增强运动能力, 所以早在古代已经有人将其总结归纳, 如先秦的扁鹊自创了“五禽戏”, 这些特殊运动既能治疗疾病又能预防疾病。本文主要论述养生运动的作用及一些方法, 以及如何掌握和利用养生运动技能, 使其发挥最好的作用, 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2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精选【1】

1)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

2)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从终。

3)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4)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5)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6) 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7) 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8) 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9)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

10) 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11) 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12)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剑

13) 生活像镜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常哭病来了,常笑病没了。

14)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15)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集锦【2】

1) 重视健康,淡泊钱财,死不带去,生不带来。

2) 忘掉过去,珍惜现在,享受今天

3) 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处事泰然,性格开朗。爱劳动,不懒惰,爱活动,不闲着。

4) 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药方。

5)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气不生病,无毒不生疮。

6) 心理平衡,生理平衡,预防疾病,身体安静。

7) 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身体健康是幸福的保障。

8) 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暴食暴饮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9) 心中欢乐,强身健体;心中烦愁,伤神减寿。

10)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理智。幸福生活,来自健康的身体。

1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怕不动,脑怕不用。志怕不坚,心怕不静。机器不转要生锈,人不锻炼要减寿。

12) 通则不疼,疼则不通。血脉畅通,百病不生。脑子常用,目明耳聪。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通则玻

13) 良好的健康状况,美好的愉快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14) 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15) 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剑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推荐【3】

1) 细粮四、粗粮六;主食四、副食六;动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2) 学习深钻细研,学识博大精湛。吃饭细嚼慢咽,身心健康平安;学习马虎粗心,知识真伪不分。吃饭虎咽狼吞,肠胃撑胀伤身。

3)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4) 经风雨,见世面,勤活动,多锻炼,精神安,体魄剑

5)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都报。恶人大都命短,好人一生平安。

6) 夫妇三从四得:说的正确听从,指挥对的服从,老伴外出跟从;一时冲动***得,买必需品舍得,相互好处记得,生活保健懂得。

7) 健康长寿之法:“保健锻炼,快走慢跑”;健康长寿之道:“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健康长寿之秘诀:“按时作息,规律生活”;健康长寿金钥匙:“心理平衡,天天欢乐”。

8) 十者寿,即:合理膳食者寿,体动心静者寿,清心寡欲者寿,勤于动脑者寿,修身养性者寿,与人为善者寿,谨慎认真者寿,忘病忘忧者寿,听乐观景者寿,老有所为者寿。

9) 保健保健,有病保健,为时已晚,受罪花钱。结果——平均寿命,差二十年

10) 旺盛的精力,来自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标志。

11)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甜语甜食,夺志坏齿。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吃饭有度,不胖不瘦。

12) 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渊博的知识、不挠的毅力。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必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13) 四莫忘:养生莫忘养心,养心莫忘寡欲;至乐莫忘求知,求知莫忘读书。

14) 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未老先衰颓;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白了少年头。

15) 人劳五伤: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时常变换,动作姿式。有利健康,有利休息。

16) 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当今社会普遍现象。贪图好吃,忽略健康。精神文明,还没跟上。认真学习,保健知识。加强锻炼,调控饮食。心安神怡,强身健体。

17) 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18) 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

19)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休息。保持乐观情绪,遵循生活规律。白天按时运动,身体就会康宁。晚上按时休息,精神就会安逸。

感冒期最佳运动与最差运动 篇3

一、感冒期间的最佳运动

1.步行 贝瑟博士表示,感冒时往往浑身乏力懒得动。但是20分钟的步行有助于获得常规锻炼的益处,也有助于改善感冒症状。

2.慢跑 美国骨科专家安德里·胡尔斯博士表示,轻度感冒时慢跑是一种“天然解充血剂”,可以使大脑更清醒。只要室外不是特别寒冷,跑步对治愈感冒大有好处。跑步还能改善情绪。专家提醒:由于感冒期间人体正竭力抗炎,即使是慢跑锻炼,也切勿过量。

3.瑜伽 贝瑟博士表示,在抗击感冒等炎症的时候,人体会释放压力激素皮质醇。研究发现,瑜伽和呼吸技巧训练等解压方法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跳舞 参加舞蹈有氧运动训练班或者边干家务边跟着喜爱的音乐扭动身体,都能有效缓解压力。一项研究发现,仅仅听50分钟舞蹈音乐就能够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提高战胜感冒的抗体水平,增强免疫力。

二、感冒期间的最差运动

1.耐力长跑 胡尔斯博士表示,常规运动通常可刺激免疫系统,有助于保持健康。但是频度过高的高强度运动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快感冒的时候、感冒期间以及感冒快好的时候,都不宜进行马拉松等高强度耐力长跑。

2.健身馆运动 贝瑟博士表示,为了防止感冒病菌交叉传染,感冒期间最好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其中包括健身馆。

3.举重 感冒期间最好取消举重等力量训练。另外,举重还会增加鼻窦压力,加重感冒头痛症状。

4.集体运动 贝瑟博士表示,与健身馆器械运动一样,进行篮球等集体运动时,人与人直接接触更多,会增加感冒病菌传播及交叉传染感冒的危险。

5.大冷天户外运动 发生感冒时,如果在大冷天进行户外运动,冷空气会限制或刺激呼吸道,导致感冒症状加重。

三、最佳或最差运动:游泳和骑自行车。

体育运动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研究 篇4

环境舒适性对体育远动者的健康与比赛成绩的影响非常明显, 我们以服装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服装是联系人与环境的中介, 是环境空间与体育运动者舒适性之间的晴雨表。环境因素从外界条件来考虑, 由于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性事以人体着装后流向环境的热量, 环境流向人体的热量为基础而进行研究的, 所以环境对服饰的舒适性也不能忽视。人体着装后, 一般在热适中的条件下, 身体热容量既不能增加, 又不减少, 处于一种类似“耗散机构”的状态, 人体就会感到舒适, 就是既感不到微热又不觉得稍凉。人体所有部位都具有相对“正常”的皮肤温度。有人曾做过实验, 结果表明:人体对热量感觉的适中点是空气温度处于28~30℃的范围。为了取得和保持这个适中点, 就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调节, 不可否认生理调节对服装舒适性起一定作用。例如:同样的衣服,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穿着, 舒适性相差是很大的, 当人穿着过紧的衣服时, 人体除了会感受到服装的束缚所带来的压迫感之外, 还有种束缚引起的呼吸困难;而重量的影响则仅仅是由于服装的自身重力给人体带来的压迫感。实验表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考虑减轻所穿服装的重量, 如果所穿的服装过重就会使人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影响工作效率, 甚至影响穿着者的健康和比赛成绩。

2 服装舒适性的规范

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人对服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例如, 一套相同材料制制成的服装, 在同样的气温环境条件下, 两个人穿着就会产生不同的舒适感, 这就是每个人生理机能所产生的不同反应的结果。

2.1 服装舒适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 服装具有满足人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舒适因素的性能。服装最初只是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用品、现代生活中、服装已不再是简单的穿着物品, 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产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服装的舒适性能和安全等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为强烈和普遍, 运动和休闲已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使运动服装的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快速延伸。而运动服装的舒适性功能已经成为人们挑选运动服装的首要考虑要素。

2.2 服装系统内热、湿传递的基本途径与规律

运动服装舒适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汗水你能迅速被芯吸或迁移到服装的外表面, 具有良好的芯吸作用;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汗液聚集时, 为不使汗水流淌, 必须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面料吸湿后, 可以快速放湿干燥;汗气能够快速扩散转移。a.在大量运动条件下, 运动功能服装面料的舒适性能主要决定于其所含原料的性能, 尤其纤维的导湿性能。b.人体在大量远动、出汗状态下, 化学纤维织物 (棉、毛等) 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着装舒适性, 尤其在湿传递方面的性能。但人体在大量运动状态下, 皮肤要经历干燥的过程~大量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此时天热纤维大量吸湿, 却无法将吸收的液态水导出, 对汗水的蒸发起了阻碍作用。人体所产生的大量汗水无法迅速导出, 产生的热量也无法通过汗水的蒸发来扩散。因此, 人体的湿舒适性差, 天然的棉、毛等纤维织物不适合于用来制作功能性运动服装。

目前对舒适性的研究来看, 国内主要倾向于服装性能方面, 在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少。人是服装穿着的主体, 服装舒适性研究应当把人的主观感受作为研究对象, 将人体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的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服装舒适性的心理学、生理学评价方法在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舒适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合体, 衣物缝合太紧或制约运动会让人感到不适。

总之, 舒适是多维的, 它体现在服装的合体、重量、活动自如性、质地、温湿度调节、功能性和维护性 (如防油、防污、防水、易洗涤、抗折皱、防气味) 等多方面。现代很多服装、纺织品的功能要求在许多时候与舒适性要求是相冲突的, 设计者应该不断致力于寻求二者的和解。

3 服装色彩与人的心理、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3.1 心理因素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现代人不但渴求服装有最佳的实用功能, 还要求具有艺术观赏性和自我表现的个性, 除给自己生活带来方便、舒适外、还要求具有赏心悦目的情趣, 美化自身的同时美化社会, 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扩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因素。

3.2 服装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服饰是诉诸于人视觉的, 而色彩是视觉中最鲜明、最响亮的语言, 所以色彩是服饰美的外在视觉体现。服装色彩通过人们的视觉反映, 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它不但影响人的视觉神经, 还进行而影响心脏。内分泌机能、中枢神经的活动。色彩的心理反映现象, 也可以说是色彩的感情效果。它可以使人们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明快与忧郁、华丽与质朴、轻与重、软与硬、强与弱、活泼与庄重的感觉。颜色的冷暖, 在程度上存在着差别, 颜色的远近感 (进退感) 则与颜色的深浅有关, 运动情绪和颜色看起来是不相干的, 这是因为人们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颜色专家指出, 颜色不仅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而且也影响人体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从而直接影响体育运动的形式和结果。颜色是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体育运动服装的研究展望基因赋予他们的能力

更好的装备、更好的训练方法以及更多地激发出运动员的潜能-基因赋予他们的能力。更好的运动装备是运动员获得相对舒适性的首选。那些需要使用装备的比赛, 如自行车、高尔夫球、撑杆跳, 运动器械的进步已经使得运动员的成绩有了惊人的提高。运动服装也得到了改进, 游泳运动员们穿的特殊服装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滑雪、自行车等运动员穿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服装可以减少风的阻力。例如, 08年奥运会出线的游泳巨星菲尔普斯穿的连体“鲨鱼皮”泳装, 其上万片鳞装表面材料可减少水的阻力, 第27届奥运会上, 在短跑运动中, 澳大利亚著名短跑选手弗里曼穿着一件由5种不同纤维制作的从头到脚的连体紧身运动服, 轻松获得了女子400米冠军。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生存意识的增强, 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人们最关心运动, 当然也关心运动的舒适性。21世纪的运动服装将集功能和时尚于一体, 保护身体健康, 提高运动成绩, 具有高科技性能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一代的运动服装面料除了要求既有弹性, 皮肤触觉柔和、吸汗和保暖性能好以外, 最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摩擦与阻力, 为运动员发挥最佳成绩创造条件。今后对运动服装功能的要求不仅更加严格而且项目会继续增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多功能运动服装将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摘要:围绕“人-运动-服装”系统的作用机制, 论述以人为本的运动活动中空间环境的舒适性问题, 并试图对体育运动中主要项目的活动空间环境做分析, 获得体育运动成绩与运动服装舒适性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体育运动,服装,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李毅.服装舒适性与产品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7-10.

[2]吕进.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J].棉纺织技术, 1999, 22 (8) :12-14.

[3]刘瑜.大运动量条件下运动服装舒适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13 (1) :48-49.

[4]王妮.都撞舒适性概述[J].服装科技, 2000 (10) :56-57.

[5]杨明英, 薛金增, 阂思佳, 朱良均.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N].科技通报, 2000, 18 (2) :105-107

[6]周文杰.谈服饰的舒适性问题[J].丝绸, 2002. (1) :38-40.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5

高店中学

刘敏

课的设计

本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体质发展不仅要从技能素质上要有提高,也要在保健理论上有提高。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促进学生健康贯彻于本堂课的全过程。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体育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是对抗激烈的运动,如果稍加不注意,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本课以课程标准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来揭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遇到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并学会如何在运动中预防受伤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擦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2、3、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处理

三、课的重难点

课的重点: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课的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强身健体,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思考: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原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练的动作,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造成损伤;或是做节响音,损伤当时可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熟悉的动作时,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客观原因: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树立安全运动的观念,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预防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呢?

(一)运动前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

个人:着装合理,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及时向教师报告,安排较低强度和运动量的活动或见习;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环境:检查体育场地是否有坑洼不平、湿滑等安全隐患;检查 体育设施和运动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结实可靠;避免在受污染的环境或恶劣天气中运动。夏季炎热环境中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 寒冷环境中运动要注意保暖和适时增减衣物。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运动员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防止损伤的出现。例如:当重心不稳而快摔到的一瞬间,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决不可用手直臂撑地,以免发生腕部或前臂骨关节脱位。在进行力量器械练习时,应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和教练进行保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运动开始前要热身,结束后要放松:运动中负荷要适宜,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度。

2、遵循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完成动作坚决果断。

3、精力集中,切忌精力集中,切记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

4、遵循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比赛带规则,杜绝嬉笑打闹,严禁粗野动作和故意伤害

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一)擦伤

擦伤是一种常见的轻微运动损伤,是由于皮肤组织受到急剧摩擦而导致,表现为表皮组织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伤口周围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用碘伏等涂抹 伤口,也可用创可贴保护伤口。伤口创面大、污染严重时要注射破伤风或抗病毒血清。

(二)关节扭伤

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受伤后扭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伤后几天会出现青紫色的瘀血斑,之后疼痛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将患处适当抬高。对于扭伤严重者应包扎补丁,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肌肉拉伤 常见的几种拉伤:

机理:1 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四)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 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寒冷的刺激。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终止运动:受伤后应尽快停止运动,以最舒适的姿势进行休息。

冷疗:受伤后立刻对伤处进行冷敷,或采用局部喷射冷冻剂,以及冷水冲淋等办法,是局部血管收缩,以减轻伤情。伤情严重者,在伤后24-48小时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冷敷,每次10分钟。然后方可转为热敷。

加压包扎:利用绷带等对扭伤处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患处的出血和肿胀。但也不可包扎过紧,以免阻断血流

抬高患处:在损伤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尽量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以减少和消除肿胀

(五)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候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六)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骨折,一般是由于剧烈冲撞、摔倒等猛烈动作造成的。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损伤,发生后伤处会有压痛、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应急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后要立即止血,防止伤者休克。开放性骨折应尽快经骨折端进行固定,使伤处不再活动,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行进一步损伤。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固定后及时送医院。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6

关键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社区体育运动;相互关系的研究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設。

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包括校外自我锻炼、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我国向来强调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我们农村社区一般都有文化站。最近几年国家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已逐步在农村建立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场所,设施完善,富地方特色。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民办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一、目前的农村社区普遍具备了社区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1.设施比较齐全,比如说文化站建成篮球场、乒乓案、羽毛球场、同时兼具跳舞、跳绳、武术等体育活动的空间要求。2.农村社区居民都愿意参加社区体育锻炼,而且这种需求是越来越明显。3.阳光体育和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相同之处。

二、社区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外体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3.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阳关体育运动不仅是学生,更有助于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政策保障、内容、方式

1.阳光体育运动能带动本地农村文化活跃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已经在火热建设中,但仍不够完善。比如说笔者所在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首先,没有人教,没有人组织。让中学生在晚自习后,高高兴兴地参加社区的体育锻炼,完全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来教授大家,比如说健美操、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让我们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引领农民,他自己本身也获得了快乐和自信。

2.学生和家长关系更加和谐当前很多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融洽,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缺少交流。学生在社区文化体育锻炼中既可以教又可以学,既可以教给父母锻炼的科学方法,也可以向父母请教。

3.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让他们的特长能够展现可以在社区文化站当辅导老师,交给他们带操、辅导、组织活动等任务。对于这些学生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应当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

1.影响学生学习。农村社区体育锻炼设施完善、内容丰富精彩,而且不受人约束,为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锻炼时间间隔以及锻炼的负荷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妥善处理好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得益彰,松弛有度。②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负荷及锻炼的间隔,应当在中学生能承受的负荷范围之内,而且锻炼的时间、次数都要试完成课业情况而定。

2.管理混乱,容易出安全问题。

五、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阳光体育运动的课余训练与竞赛反映了本地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学生更感兴趣。社区体育锻炼也是一种体育锻炼,社区资源更是重要的体育资源,更有助于展开课程资源。

身体素质类(呼啦圈、橡皮筋、跳绳)

健美操简单美观、大方、健康、活泼、参与性强。

羽毛球

韵律体操和体育舞蹈以及排舞(健身操)

球类(篮球、足球、羽毛球)

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喜庆秧歌)

家庭组合竞赛类亲子游戏

六、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5.学校给予否定,打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心。不可否认,当今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成绩,但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6.政策扶持(农村文化站保障安全机制、学校加强激励机制、资金投入。)

七、结论

1.阳光体育与社区体育不仅要求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更要求我们在保证体育课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挖掘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让阳光体育为社区体育的开展助力。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切实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的,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康全面发展。

3.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协同一致,各尽其责,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不断挖掘和探索更为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走进社区体育的方法和途径,真正让学生自觉地走出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向社区、走进大自然。参考文献:

[1] 聂盼.北京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A]. 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1

[2] 袁熹.近代北京体育运动的发展[A]. 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 2000

[3] 杨梅.体育文学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 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08

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与分析 篇7

1.1、文献资料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 查阅了各大体院历年学报, 国内、外多种体育刊物, 阅读了有关体育运动竞技能力与训练方面的文章, 以及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控制理论、运动训练学等专业书籍。

1.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比较分析, 找出差异, 分析原因。

2、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

2.1、CBA 与 NBA 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

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笔者通过查阅《篮球》杂志上公布的NBA 96-97和97-98赛季各队运动员准确年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NBA 96-97赛季共有390名运动员参赛, 平均年龄为28.1岁, 年龄跨度达22.75岁, 频数分布较多的年龄值是在24.0-33.0岁区间;NBA 97-98赛季总共有409名运动员参赛, 平均年龄为28.4岁, 年龄跨度长达22.5岁, 频数分布率较高的年龄值在24.0-33.0岁之间。

参加96-97赛季和97-98赛季NBA和CBA联赛的运动员年龄状况有以下明显特点:CBA联赛中虽然年轻运动员人数不少, 但实际运动员成才时 (即能力达到适应CBA比赛) 的年龄一般在22岁左右, 同NBA各参赛队没有差别, 但运动员退役普遍较早。在CBA两个赛季中 , 31岁以上的老运动员分别占总人数的9.8%和8.5%。这说明, 运动员基本上在31岁左右就退役了, 其运动寿命也只在7~9年。NBA两个赛季的相同指标分别为24.9%和26.3%, 差距在3倍以上。可见, 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在保持运动寿命方面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很大。

2.2、江嘉良和瓦尔德内尔运动寿命比较

江嘉良 (1964-) , 1979年进国家队, 1981年获斯堪的纳维亚杯赛男单冠军, 1982年获法国邀请赛男单冠军。世锦赛成绩:1983年 (第37届) 男团世界冠军。男单第三, 男双第二;1985年 (第38届) 男团和男单世界冠军, 男双第三;1987年 (第39届) 男团和男单世界冠军, 混双第2。世界杯赛成绩:1983年第三, 1984年冠军, 1985年第三, 1986年第三。1986年获亚锦赛男团和男单冠军及亚运会男团亚军。1988年在第24届奥运会上未获好名次, 随后退役。

瓦尔德内尔 (1965-) , 1982年首次参加欧洲锦标赛获男单亚军。1984、1986、1988年3次蝉联欧洲12强赛冠军。1986、1992年两次获欧洲锦标赛获男双冠军, 是1996年瑞典获欧洲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 并获男单和男双冠军。参加过第37至第46届世界乒球锦标赛, 是瑞典获第40、第42、第45届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 并获第40、44两届男单冠军。1990年获第11届世界杯男团和男单冠军。1988年在第24届奥运会上, 未取得好成绩。1992年获第25届奥运会男单冠军。他是乒乓球史上获得“大满贯”的第一人。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上, 未取得好成绩。2000年获第27届奥运会男单亚军。2001年在第46届世乓赛上, 未获好名次, 但仍未正式宣布退役。

3、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存在差异的原因

3.1、中西方传统体育观念的差异

我国的传统体育观念导致运动员对伤病的重视度不够, 中西方运动员对从事竞技体育的认知不同, 运动员输送体制的差异。

3.2、中外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发生率及恢复期护理的差异

我国运动员训练负荷过大导致伤病是常见现象, 运动训练中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 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方式;过大的、过小的负荷都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尤其是过大的负荷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给运动员带来伤病, 消减运动寿命。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 负荷过大是多年来存在的现象, 因此, 伤病也一直是造成中国运动员早早退役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3.3、运动员自我发展的考虑

2000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 , 2001年12月15日正式宣布退役。挂着奥运金牌的刘璇选择了激流勇退, 其实在此之前, 她就已经转型成一名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了;李宁, 中国著名男子体操运动员。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 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 赢得一百多枚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 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1980年到1988年李宁参加了国际大赛, 获得各种奖项, 然后毅然选择退役。伴着一身辉煌的冠军荣誉退役后, 便建立了“李宁”这一运动品牌, 并取得了成功。

3.4、优秀运动员后备资源充足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大国, 在每个项目上, 我国的运动员后备资源都非常充足, 特别像乒乓球, 羽毛球, 跳水等我国的优势项目上, 顶尖的运动员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在此类项目上, 一名优秀年轻运动员的出现, 便意味着一名年龄稍长的运动员面临退役的境地。例如从表5中可以看出, 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人才济济、新人辈出、资源丰富, 瑞典乒乓球队运动员人才断层、老将坚守;另一方面, 说明了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竞技黄金时段的时间普遍较短, 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摘要: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长短, 不仅受单个因素影响, 在其日常的生活、训练中, 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类因素是复杂的, 随机且动态的。

关键词:运动寿命,运动员,运动

参考文献

[1]周晖.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24 (4) .

[2]彭杰.运动寿命研究的人文社会学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 (3) .

中国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比较研究 篇8

1、散打运动和拳击运动的发展概况

1.1、散打起源与发展

散打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是同步发展的。它从人类的生产劳动开设, 被生存所迫, 所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食材自下而上、并长期与野兽搏斗, 与此同时学会了很多与野兽搏斗的方法。如:脚踢、拳打抱摔等一些简单的散打技术, 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 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春秋战国时期, 散打的发展大大受到了人民的重视。

1979年散手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在80厘米高, 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同时比赛制定了散手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技法, 与此同时也规定了不许攻击对于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咽喉还有裤裆等人体要害部位, 也不允许使用擒拿的技术来应战;但是在实际的武力冲突中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在武警的训练中往往都强调对于敌人一招制敌的技巧, 这种方法就是专门攻击人体的要害部位使得其瞬间被擒获, 往往使用的都是大招。运动员更加强调的是在相同的体重的数量级的情况下来公平的进行技术上的切磋。

1.2、拳击的起源与发展

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的生动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古希腊壁画中就有戴手套进行拳击的场面。在古代, 战士拳击时, 由于可以任意使用摔、打、踢、蹬等动作, 直至将对方置于死地, 所以它是一种供奴隶主寻欢取乐的残杀游戏。

现代拳击运动是由英式格斗演变而来的, 起源于18世纪英国, 当时比赛不戴拳套, 无规则和时间限制, 直至一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在这方面英国的拳击名将布劳顿在18世纪初期在他的理解上制定了一套拳击比赛的规则, 随后又设计了最早的拳击手套, 他的这两项进步被视作近代拳击历史的重要的进步。在19世纪中期, 英国的有关部门又根据最新的情况改进了拳击锦标赛的相关规则, 随后又进行了一些列的修正与补充, 在19世纪后期英国的记者钱伯斯编写的新的拳击比赛规则中开始强调对于拳击中的战术以及运动技巧的重视。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 1881年举行了第1次锦标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

首先从散打的诞生和发展来看, 诞生的国度的不一样, 散打产生于中国这片土壤, 更具有民族特色性, 蕴含着几千年华夏的文化底蕴。而拳击来源于古希腊, 记载着西方文化的特点, 并且进入成熟比赛的时间不同, 散打比赛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逐渐成熟化, 而拳击运动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有比较正轨的比赛, 在时间上散打进入比赛模式比拳击晚一点。这点上是跟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有关。

2、散打运动和拳击运动的运动技术特点比较

2.1、散打的技术特点

散打的运动特点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其中主要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利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

2.2、拳击的技术特点

拳击运动本身是参加拳击运动的运动员双方依靠两只拳头展开相应的对抗, 从而在体力、运动技巧和心理战方面进行博弈的运动。而拳击比赛的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参加比赛的双方均在使用绳索围出来的比赛场地上, 带着符合特定的标准的拳击手套, 在遵守一定的比赛规则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两个人开展的正反攻防的对抗,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用的武器仅仅是带着手套的双手, 而攻击的目标也仅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所以身体的对抗是非常激烈的。

由于在散打比赛规则上的有所不同, 散打运动便更加全面一些, 规则要求散手的上肢和下肢配合度要强一些, 要求运动的技术更加丰富多变。而拳击比较重视上肢的技术的训练, 散手动作相对比较单调。

3、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比赛规则比较:

3.1、服装护具场地。

散打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规定的拳套、护头、护齿、护裆、护腿、赤脚穿护脚背。穿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 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比赛时职业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 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克;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为280克。比赛用的方形拳击台面积为6.1平米, 四周有围绳。拳击台表面由拉展开的帆布组成, 帆布下面有软垫层。整个拳击台面延伸出围绳的面积为45.72平方厘米。拳击台的每一边的围绳由四根平行的绳子组成。离拳击台地面最低的绳子有40.66厘米高, 两道绳子间的高距为30.48厘米。拳击台上的四角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参赛时拳击手可使用的台角是红色和蓝色, 其余两个中立角为为白色。

3.2、比赛时间和场次

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每局净打3分钟, 局间休息1分钟。在雅典奥运会中, 每一场拳击比赛包括四个回合, 每回合二分钟, 每回合之间休息一分钟。以前的奥林匹克拳击赛每一场三个回合, 每回合三分钟。规定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 每个回合打2分钟, 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 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 业余拳击比赛设有12个级别, 职业拳击比赛设有17个级别。

3.3、运动员体重分级

(1) 52公斤级 :52公斤以下 (含52公斤 ) ; (2) 56公斤级 :52公斤以上 -56公斤; (3) 60公斤级:56公斤以上 -60公斤; (4) 65公斤级:60公斤以上 -65公斤; (5) 70公斤级:65公斤以上 -70公斤; (6) 75公斤级:70公斤以上 -75公斤; (7) 80公斤:75公斤以上-80公斤; (8) 85公斤级:80公斤以上 -85公斤。拳击运动体重级别的划分和限度如下:次特轻量级, 48公斤级;特轻量级, 51公斤;最轻量级, 54公斤级;次轻量级, 57公斤级;轻中量级, 64公斤级;次中量级, 69公斤级;中量级, 75公斤级;重量级, 81公斤级;最重量级, 91公斤级; 超重量级, 91公斤级以上。﹙参考2004雅典奥运会比赛﹚

3.4、击打部位不同

(1) 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2) 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小腿。

(3) 禁用方法: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3用转身后摆腿进攻对方头部; 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4一方倒地, 另一方用脚进攻对方头部。

(4) 犯规 : 拳击手犯规时 , 他将面临告诫、警告或最严厉的处罚, 取消比赛资格。对同一种犯规定两次告诫等于一次警告。三次警告, 无论是否针对同一种犯规, 就会导致取消选手的比赛资格。常见到犯规包括:击打对方腰线以下部位, 抱住对方, 用手臂和肘部挤压对方的脸部, 把对方的头往围绳外压, 张开手掌击打, 用掌背击打, 击打对方的头颈后部以及躯体的背部。其他的犯规有消极防守, 在场上裁判员命令“分开”时不后退一步, 语言冲撞台上裁判员以及在台上裁判员命令“分开”后马上击打对方。

3.5、得分标准不同

在一局散打比赛中, 先完成三个三分动作者: (1) 在比赛中, 双方实力悬殊, 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 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 被重击 (侵人犯规除外) 倒地不起达10秒, 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 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 一场比赛中, 被重击强制读秒 (侵人犯规除外) 达3次, 判对方为该场胜方。4、比赛中, 运动员出现伤病, 经医生鉴定不能继续比赛者, 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得3分: (1)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 而自己迅速站立者, 得3分; (2) 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 得3分。

得2分: (1) 一方倒地 (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接触台面) , 站立者得2分。 (2) 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 (3) 被强制读秒一次, 对方得2分; (4) 受警告一次, 对方得2分。

得1分: (1) 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2) 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大腿和小腿; (3) 运动员消极8秒, 被指定进攻后, 8秒钟内仍不进攻, 对方得1分; (4) 主动倒地超过3秒钟不起立, 对方得1分: (5) 受劝告一次, 对方得1分。

不得分: (1) 方法不清楚, 效果不明显; (2) 双方倒地或下台; (3) 双方互打互踢; (4) 用方法主动倒地, 对方不得分; (5) 抱缠时击中对方。

4、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运动损伤比较

散打运动员和拳击运动员的损伤对比; 散手运动员在比赛中扭伤的概率明显高于拳击运动员, 但拳击运动员手部挫伤、和脑震荡的概率高于散手运动员。下肢损伤的话散手运动员发生率却高于拳击运动员;散手和拳击运动员发生的主要是扭伤、擦伤、挫伤等损伤类型, 最为严重损伤如脱臼、骨折、而颅脑损伤较少出现。

在对散手运动员的受伤区域进行统计中发现, 受伤最多的是运动员的头部, 其次就是下肢, 这也是由于散打的运动特征而决定的, 散打的运动对抗主要就是通过拳击, 脚踢还有摔打来获得运动比分的。头部由于在散打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攻击点, 与此同时也是运动员取得胜利最为重要的部位, 就这两点原因使得其被击打的频率也较高。

头部是散手和拳击运动员发生损伤的主要部位, 而拳击运动员的头部损伤发生率高于散手运动员, 散手运动员下肢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拳击运动员。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 散打运动起源于中国 , 而拳击运动起源于古希腊 , 散打运动在进入正式比赛的时间晚于拳击运动;

(2) 散打运动在技术特点上讲究的是散手上肢和下肢的配合 , 而散打运动主要发展的是上肢训练;

(3) 散打的服装在擂台上与拳击不同, 在比赛方式和得分规则某些方面上不同于拳击;

(4) 散打运动员下肢受伤的几率大约拳击运动员, 而拳击运动员的上肢受伤的概率大于散打运动员。

5.2、建议

(1) 散打和拳击都属于对抗性的项目, 在两者之间比较不同之处是主要是掌握和, 解两者共同之处以及不同点, 从而能更好的吸取两者之间的优势之处, 给予对散手运动员的竞技技能有所提高, 并且不断完善自我;

(2) 散打的进程继承中国华夏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 , 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对散打的普及性和推广, 提高散打运动的意识, 促进散打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于德, 高谊.拳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8.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探索[Ml.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3]郭冬云.散打的革命[J].中华武术2001, (02) .

[4]赵斌, 张选惠, 费永波, 文善恬.中国武术散打技术与规则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9

一、运动素质转移及其规律

1. 运动素质转移

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个运动素质都是由人体的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 肌肉活动的基础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 以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来实现的。所以, 在发展运动员某一运动素质的同时, 都会或多或少,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另一素质的变化。如通过耐力素质的训练, 提高了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也必然对速度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故此, 由于耐力素质的训练而提高耐力素质 (某一素质) 能力, 继而影响到速度素质 (另一素质) 的发展, 运动素质发生了转移。故通常认为由一种运动素质的发展变化而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变化叫做运动素质转移。

2. 运动素质转移的规律

运动素质的转移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 即良性转移和非良性转移。良性转移是指当运动员由于某一运动素质的发展促进另一素质的发展。如武术运动员在发展柔韧素质的同时, 其灵敏素质和局部的肌肉力量素质也通常得到锻炼提高。非良性转移是指运动员由于某一运动素质的发展对另一素质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柔韧素质发展不当, 可能会影响到力量素质的发展, 因为柔韧素质要求肌肉、肌腱、韧带有较好的伸展性, 而力量素质则要求其有较大的收缩能力, 柔韧素质所要求的伸展性和力量素质所要求的肌肉收缩能力往往不能同时满足。所以说各种素质之间的转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利用各素质之间的生理基础共同点和相似点, 以找到不同运动素质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用科学的方法来发展素质, 使素质之间能够发生良性的转移, 为提高运动能力打好基础。

从上可知, 运动素质的转移不仅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 而且是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但运动素质的转移是有条件的, 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在训练实践中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这一规律, 就会使相关联的运动素质之间相得益彰, 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使身体训练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运动项目迁移及一般表现形式

1. 运动项目迁移

在国内外体坛上, 不乏通过改变运动项目而成功成名的体育明星。比如有的人可能刚开始从事的是足球运动,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其成绩并未见提高, 而后改为短跑运动成绩却大大提高;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在田径运动中各种项目之间改动, 如跳高改跳远,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运动项目迁移。发生迁移的运动项目, 从运动项目的技术构成和素质要求上看, 他们必定有一些共同之处, 在技术能力上也就有了相似的地方。本人认为, 运动项目的迁移实际上就是运动员运动技能的迁移, 因为运动项目是运动员展现运动技能的载体, 故运动技能的迁移才导致运动项目的迁移。

2. 运动项目迁移的一般表现形式

由上可知, 运动项目的迁移的核心是运动技能的迁移, 如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利用了迁移规律, 而且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促进的。桑代克认为, 只要人们在先学知识和后学知识中有相同的地方, 迁移就一定会出现, 在体育运动中, 这种规律照样存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由内在的知识和外现的身体、肢体操作共同完成的, 一旦所学的动作技能与先前所掌握的知识相似, 那么就很快从大脑被提取而加以运用, 致使动作技能被迅速掌握。但是,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把“双刃剑”。与正迁移相对的是负迁移, 负迁移是由于以前的知识、技能对新的技术动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而使新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受到牵制, 如羽毛球动作对网球动作的影响, 武术钩脚尖对体操蹦脚尖的影响, 导致新学的动作掌握不够成熟, 达不到理想境界。

因此, 相比运动素质的转移来说, 运动项目的迁移或者运动技能的迁移有着更实际的意义。它能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动作的好坏和运动成绩的高低。分清各种运动项目间的相互关系, 对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运动素质转移与运动项目迁移之间的关系

1. 运动素质转移与运动项目迁移相互促进

运动素质与运动项目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主要体现在运动项目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运动技能。运动素质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能力的重要条件, 各种运动项目虽然在其专门素质方面要求各不相同, 但在一般运动能力和素质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前所述, 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因为具备了腿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 100米短跑也能得到很好的成绩;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往往跳远成绩也很优秀, 等等。在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 是因为运动素质的转移规律在起作用, 以前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对新的动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在短跑运动中腿部所获得的速度素质, 对跳远快速力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运动素质的良性转移, 运动素质得以提高, 有利于运动技术能力的掌握和改善, 为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奠定基础, 从而也可以使运动项目发生正迁移。而运动项目的技术能力的掌握和改善又反过来可以促进和提高运动素质的训练水平。因此, 从这一方面讲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是相互统一, 相互促进的。

2. 运动素质转移与运动项目迁移相互滞碍

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 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例如打羽毛球的运动员往往打不好网球。羽毛球是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的运动, 速度的快慢、攻守的转换随时都可能变化, 被动的或主动的, 力量上的变化也是变幻莫测, 随时可以做出发大力、发小力或者不发力的选择, 而且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用上最大的力量, 即使是杀球, 也要视情况;但网球讲究的是从大力发球开始, 整个比赛过程中, 都是寄希望用大力扣杀打败对方, 所以两种运动在用力的节奏上是肯定不一样的, 这就是前面的问题原因所在。在此, 运动素质转移是阻碍运动项目迁移发展的。在实际的体育运动过程中, 由于许多项目在某些动作技术的要求上所需要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心理控制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就使得人们在运动时生搬硬套, 不加修改地从一项运动中拿到另一运动中去应用, 没想到既然项目不同所要求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最终使得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的效果与理想的效果大相径庭。

总之, 在体育运动中, 要正确合理地利用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之间的关系, 摸清各种素质转移之间的规律, 提高人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更好地为运动项目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要克服非良性转移和负迁移给动作技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运动过程中, 多观察、勤思考, 彻底弄清楚各种素质的训练方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项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以使得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能够协调发展, 最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摘要:在体育运动中, 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从运动素质转移和运动项目迁移方面入手, 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理清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运动素质与运动项目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以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运动素质转移,运动项目迁移,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2]柴建设, 邵丽君.对技能迁移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3) .

[3]曹跃兴.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体育科技, 2004 (1) .

[4]徐林川.运动素质的迁移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 2006 (2) .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篇10

1.1 研究对象

游泳运动营养与膳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对于游泳的营养与膳食文献的收集工作。

2 游泳的能量代谢的主要特点

2.1 在能源供应不同的距离特性

游泳可以大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距离完成一定的距离, 为代谢系统, 短距离的比例 (5000万米) 项目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功能;中间的距离 (200m, 400m) 项目的糖酵解和有氧代谢系统的功能;长距离 (8亿1500 m) 主要有氧系统糖酵解和能源系统。几乎所有的游泳比赛或训练中的磷酸, 糖酵解和有氧代谢和能量供应, 只是基于游泳距离的长度, 在从能源系统的比例各强度的大小。

2.2 其他原因

2.2.1 水的温度

游泳水温介于24~26度低于正常体温, 水的传热速度是空气的25倍, 所以更快的体热, 能源消耗更多。

2.2.2 游泳速度

游得更快, 更大的阻力, 消耗能量较多, 距离越长, 更多的卡路里的总消费量。

2.2.3 水的表面状况

水面波或逆流而上, 使波阻力增大, 增加能量消耗。

2.2.4 水流量率

更快的速度, 更多身体的热量损失, 提高阻力越大, 能耗越大。

3 补充营养和膳食调配

通过对游泳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游泳是高能运动的需要。营养补充品, 运动后应注意, 营养补充品, 运动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即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通过出汗:在辅助运动损伤修复肌肉组织糖原消耗:餐和特殊饮食和其他方面。此外,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同样重要的是, 合理的培训计划安排。由于游泳项目的特点, 在水中, 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物质, 营养不仅弥补人体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但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加速疲劳消除体内后负荷, 提高免疫力, 提高身体的压力 (如表1) 。

3.1 营养的补充

3.1.1 水供应

人类的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通过水进行这项运动。水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角色。首先, 它保持身体的矿物质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其次, 通过循环系统, 他还作为营养细胞的运输, 并远离细胞代谢产物的任务。虽然游泳者在水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很少经历脱水过程, 但适当的补水是很重要的。

3.1.2 食糖的供应

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要求, 游泳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糖是人体主要的热源材料4大卡热量, 1g糖。它具有功能强;比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产热少氧 (氧化物, 糖ODP为0.83L, 而1g蛋白质和脂肪每0.97L2.03L1克的氧化) 、运动;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分解产生的热量, 高的强度运动的特殊意义。糖参与一些重要物质, 是构成人体, 如细胞膜、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游泳糖消耗, 尤其是在长距离, 因此每日特餐的比赛前, 每天糖供应量应增加至每天每公斤体重10 g。较高的游泳糖酵解的需求, 并在较低的温度环境, 这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温度, 并克服对人体水的阻力, 对高能量储备的要求, 所以游泳运动后的补给, 更重要的是, 研究表明:在两个小时后, 运动, 身体是最有效的合成糖原。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体内的糖原消耗运动后补充这么快。如果接下来的训练或比赛在10~12 h。特别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效率高。特别是游泳比赛通常在一天内连续两或三场比赛。因此, 这种高效的补糖的使用可以保持体力, 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同时, 为保证足够的重大比赛前肌糖原含量。运动员需要在48~72 h降低训练强度, 和吃含糖丰富的食物可以。这使得肌糖原含量的普通人达到两倍, 足以参与游戏的需求。

注:此表格选自《游泳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作者:梁锡化、王电化, 等。

3.1.3 蛋白质供应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化合物的多种氨基酸。他们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抗体、酶和各种激素。是肌肉的主要成分。对受伤的肌肉代谢和修复的生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运动补充蛋白质, 帮助修复受损的肌肉和组织后迅速, 能提高肌肉受伤的合成和储存糖原的效率。因此, 在补充蛋白质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游泳运动后。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的游泳能力的发挥, 游泳是肌肉力量耐力项目, 要求运动员的肌肉力量, 蛋白质的摄入, 不仅影响效果的游泳训练, 从而引起的贫血运动员。从以往的研究告诉我们。乳清蛋白比酪蛋白易消化的。运动后补充乳清蛋白, 消化快, 能快速提供氨基酸。如果晚餐或睡前可以选择酪蛋白。它能缓慢释放的氨基酸, 提供长期的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同时, 在3~7 h饭后可以抑制在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所以根据蛋白质的分解率。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竞争时, 蛋白质供应。

3.1.4 脂肪供应

力量训练可能会导致肌肉超微结构的损伤, 亚油酸和亚麻酸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水平, 提高肌肉质量和功能。

大重量级别, 有氧运动,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的合成;明显降低血胆固醇, 舒张血管, 可以提高运动能力, 促进身体和技能恢复。

碳链的脂肪酸, 能迅速吸收、氧化, 可直接用作能源的使用, 有助于保持和保护作用的蛋白质, 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3.1.5 维生素补给

维生素是一种物质以维持人的生命运动和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在游泳时,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促进各种维生素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人体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加, 导致疲劳。因此, 游泳的人可能希望添加一些维生素丰富的物质, 维持机体正常的运动能力, 如石榴、葡萄、山楂、胡萝卜。

3.1.6 无机盐供应

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要求的身体, 但它是生理功能的维护必不可少的材料。科学证据人体如果缺乏钙和铁、锌和钾, 这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 导致疲劳。游泳者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动物肝脏、蛋黄、鱼、等, 为了保证对无机盐的人力需求。 (表2) 。

3.2 饮食的部署

斯坦福大学的游泳俱乐部是一个著名的游泳训练中心来培训了许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俱乐部经理, 说是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运动员, 除了以严格的科学训练计划。波士顿大学医学教授西尔斯发达的营养计划,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斯坦福大学的运动员营养以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 可以改善体内糖的分解。促进因子浓度, 作用是促进糖原和脂肪组织功能的利用。因此, 它是可能的延迟的肌肉能量的消耗, 提高耐力, 减少疲劳, 并减少身体的脂肪。然而, 糖毕竟是直接的身体的能源物质, 减少摄入会适得其反, 糖、蛋白质、脂肪营养最好的比为4:3:3。营养计划的依据是:由荷尔蒙的变化引起的食物摄入量的消费, 对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荷尔蒙的变化可以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 身体发生在激素的作用的适应性变化, 如肌肉质量的增加和改善心血管系统耐力, 身体脂肪减少, 增加的能量输出, 提高了神经兴奋性。

膳食结构合理、配置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的基础营养需要, 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剧烈运动的运动员, 物质代谢需要游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 注意三大营养素的供应比例

在正常情况下, 游泳者的白肌纤维面积比例和高大的形状特征, 因此, 热量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训练水平。而蛋白质的比例, 在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游泳者的脂肪、蛋白质、糖和三的比例, 1:1:6热原的重量比。9:1:3低脂肪, 高血糖。对身体有益的代谢过程的适当比例, 更好地发挥能力可以引起高脂血症, 假如一个游泳运动员膳食脂肪太多, 使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减慢, 由酮体含量增加红血细胞的气体交换功能, 导致身体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3.2.2 合理膳食制度

合理的膳食制度, 包括饮食的质量和饮食的时间分配。吃的时候要适应训练或比赛时间。应该休息后至少30 min的运动, 然后吃。要休息1.5~2.5 h后吃到体育。运动员一天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三餐, 但要有一定的热量, 易消化, 含有更多的糖、维生素、磷;含有较少脂肪和纤维素:餐后运动。早餐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 晚餐不宜过多, 不宜吃太多的脂肪和蛋白质和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影响睡眠。

3.2.3 适量的维生素供应

维生素对运动员是更重要的, 它不仅要保证良好的健康, 与一些维生素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维生素的摄入要适量, 轻则造成缺乏性疾病, 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相反地, 不但无益反而对身体有害。如维生素A, D的摄入过量积累发生中毒, 太多的维生素B1、维生素C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和其他维生素的抗性。但是在大的游戏之前, 你可以使用一些维生素C, 用量为150~200 mg。在平时的训练和一般的游戏都不适合使用。否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能力, 会提高运动成绩。

3.2.4 适量的糖

在重大比赛的游泳运动员, 在吃糖, 你可以节省糖原和防止血糖过低, 从而减少或延缓疲劳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但你必须掌握的糖的量。一旦糖太多, 身体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如血液粘度增加, 血清钾下降以及胃部不舒服、头晕。因此, 糖的量为1k/kg体重为宜。时间的糖应该在两个小时的游戏。

3.2.5 运动饮料

游泳者开展活动,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热, 但也有很多水的损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当水损失量占4%~5%, 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20%~30%, 当水损失10%的体重, 将导致循环衰竭。游泳者注意有必要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最好的饮用水几次每15~20 min的运动约130 ml水导流。在开始运动10~15 min, 从40 0~6 00 ml的水, 以增加体内的水分储备, 运动应该用几次改道。盐和电解质的同时损失由于出汗, 还含有糖, 盐, 和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很好的饮料。饮料的成分, 糖的含量不宜太高。在审判后, 下面的公式可供参考:25~60 g葡萄糖、蔗糖26~60 g, 100 ml的新鲜的橙汁和石榴汁、盐4 g、柠檬酸1 g, 加水100 0 ml, 温度14℃是更好的适口性, 运动员想喝酒。游泳的人要学会用在平时的训练中的饮料, 供应充分的训练和比赛。

4 结论和建议

总之, 游泳能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运动、适当的营养、遗传学、健康、心理和生物力学。其中, 适当的营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确定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任何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竞技状态, 从而影响发挥竞技能力。虽然营养不能代替训练或遗传因素的合理营养的饮食, 营养和科学训练相结合。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继续承受较大负荷的能力, 从而显著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如果运动员膳食营养不当以及合理的运动营养补充不足, 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因此, 我们研究了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不仅要考虑学习每个体育项目的能耗特点, 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营养补充剂。

参考文献

[1]旦艺.浅谈游泳运动后的营养补给[J].贵州体育科技, 2004 (4) :54-56.

[2]冼汉昭.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18-21.

[3]毕红星.游泳运动员营养食谱的编制方法[J].游泳, 2003, 3:71-73.

[4] (美) 巴顿.美游泳选手成功的秘密——营养计划[J].游泳世界及青少年游泳, 1993, 3:12-15.

[5]陶然.游泳运动员的营养和饮食[J].游泳, 1994, 6:24-25.

[6]赵宏建, 张奇.浅谈游泳运动员的营养和饮食[J].山东体育科技, 1995, 4:43-47.

[7]高伟.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饮食与营养[J].游泳, 1996, 1:101-104.

上一篇:耳廓瘢痕疙瘩下一篇:“善”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