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2024-07-12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精选十篇)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篇1

随着麻醉学科领域不断发展, 我国三级医院已经有专门麻醉护士队伍。但在基层医院, 麻醉护理多仍是由手术室护士承担, 笔者就手术室工作的经验总结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按拟定麻醉方法, 手术前日准备好常用物品, 仪器, 抢救药品。 (2) 麻醉护理:手术前日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 麻醉方法。要求患者清除面部, 口唇、指甲化妆, 有利于术中对患者肤色观察。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重大、危重症休克患者手术, 应作深静脉穿刺置管;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 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根据手术、失血量、病情、血压、心率等调整输入量和输入种类, 注意输血常见过敏反应。 (3) 手术结束, 等待患者麻醉苏醒, 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回病房, 危急重患者随同麻醉医生将患者送回ICU, 向有关人员床边交接班。

1 麻醉前的准备条件

1.1 手术室湿度和温度范围

为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相对湿度要保证在42~52之间, 温度要保证在23~26℃之间, 为了保持这个范围, 手术室护士应该监控手术室内的现有湿度和温度, 不符合条件时随时适当调节。病人所输液体必须经过加温处理后方可, 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需要常规下体温检测方可。

1.2 药品准备

根据医嘱协助配药, 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 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 整齐地放在无菌治疗盘中, 以便备用。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通畅。

1.3 配合体位

为了保证麻醉医生操作麻醉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手术开始后, 手术室护士必须协助配合医生摆好病人体位。

2 病人术中表现

2.1 病人心理护理

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防止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刺激。当病人入手术室后, 注意当病人情绪逐渐趋向稳定的时候方可进行麻醉工作。病人局部麻醉以及硬模外麻醉的情况下, 由于这时病人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消失, 这时候禁止喧哗, 必须严格遵守医院保护性医疗制度。

2.2 查对制度

手术室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多, 因此要及时记录, 认真核对。应急情况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判断准确、执行无误。输血前与麻醉师共同核血, 确保无误后输入。用空的安瓿和血袋要妥善保留, 确实无误后, 术毕弃之。

2.3 无菌操作必须严格

为了避免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感染、输液、输血等不正常反应, 加上手术室的护士单独操作多, 所以要求护士必须严格自觉地按照无菌的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2.4 密切观察, 及时处理

手术开始后, 护士要坚守岗位, 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 及时分析、判断, 及早发现病情动态, 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 要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心率、出血量等, 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维持循环稳定。

2.5 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 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脏骤停的抢救, 全脊髓麻醉的抢救等。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及使用剂量、方法, 同时, 还应熟悉各种常用监护仪及除颤器的使用方法。

3 病人麻醉恢复

当病人已经进入麻醉恢复期后, 这时候病人因为受麻醉的影响还没有清醒。手术室护士需要协助麻醉医生保证术后病人的安全, 尤其是病人的保暖工作要做好。当手术室护士帮助病人从手术台到双轨担架上转移时, 为避免出现病人误吸, 以至于窒息, 移动病人的时候以防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及气道梗阻, 必须防止病人坠伤, 严格注意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靳晓玲, 李明, 钱建平.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1) .

[2]王华芳, 孙灵.麻醉护士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8) .

[3]张玉蓉, 秦玲.表面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7) :1625.

[4]姜寿葆.外科护理学[M].第4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5~70.

[5]周雪萍.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6]张石红.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8) :53~55.

[7]程丽琴.剖宫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3) :1247.

[8]闫建英.全麻醉诱导后导尿术的应用效果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12) :1699.

[9]冯宝琴, 谭惠霞.加强手术安全护理, 防范手术病人潜在性损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12) :28.

[10]黎彩玲, 戴红霞.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 :35~36.

[11]丁力, 姜安丽, 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11) :18~19.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篇2

【摘 要】目的:总结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在9-12min,平均(10.54±2.31)min。在麻醉苏醒期,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针对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予以严密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颅脑手术;护理干预;并发症

对于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时间长以及手术入路、肿瘤部位的不同等原因,使其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术后,受残留肌松药物、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在苏醒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针对颅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严密观察,加强护理,从而让患者顺利地度过苏醒期。现将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如下。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在13~81岁,平均(40.5±3.2)岁。其中颅内动脉瘤8例,椎管内占位19例,动静脉血管畸形5例,鞍区占位3例,基底节占位4例,脑积水19例,桥小脑占位7例,小脑占位4例,脑室占位15例,其他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复合麻醉(吸入+静脉)下,行颅脑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均带气管导管送入脑外复苏室。在复苏室中,均予以麻醉机支持呼吸,并进行心电监护,准确记录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实施了穿刺的动脉,要对其波动情况进行监测。监护期间,必须由专职护士和麻醉医生进行护理、监测操作。在病人呼吸、意识逐渐开始恢复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同时麻醉医生。当病人有拔管指征后,先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彻底清理,再进行拔管,拔管后还要予以面罩吸氧(3~5L/min)。患者的麻醉苏醒期,最易发生如恶心呕吐、躁动、寒颤、苏醒延迟、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因此,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1 恶心呕吐

因残留麻药作用、颅内高压、手术刺激等因素影响,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症状。对于有恶心呕吐症状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回流至气管,呕吐后,要及时对患者气道、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确保呼吸道畅通,以免因分泌物返流而发生误吸。

1.2.2 躁动

避免患者在苏醒期因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同时还要随时查看管路,保证管路通畅。

1.2.3 寒颤

为避免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寒颤,术后要立即应用暖风机为患者保暖,适当调高复苏室温度。若患者发生寒颤,护理人员要立刻报告麻醉医师,遵医嘱应用曲马多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寒颤症状。

1.2.4 苏醒延迟

在将患者送入复苏室后,要使用暖风机保暖,认真记录病人的尿液量,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进行血糖监测。复苏期间,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1.2.5 高血压

若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符合拔管指征,应尽早拔管,对于主诉伤口疼痛者,适当予以止痛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应用降压药,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再次出血。

1.2.6 低氧血症

对于发生了低氧血症的患者,护理患者可托住患者下颌,开放气道,若面罩加压给氧的效果不好,可插入喉罩进行辅助通气,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当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神志清楚后,彻底抽取气道分泌物,然后拔出喉罩。脱氧观察15min,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可由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共同送至病房。结果

本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在9~12min,平均(10.54±2.31)min。86例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本组患者未发生死亡病例。脑外复苏室观察时间在 30~58min,平均(31.55±10.24)min。讨论

颅脑外科手术对象多为病情危急的患者,术后由于残留肌松药物、麻醉药物作用,再加上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伤性刺激、损伤性操作,会改变病人的生理状态,从而发生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会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术后麻醉苏醒期是发生并发症的一个高峰时期,所以必须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护士和麻醉医师在脑外复苏室陪护患者,以确保手术病人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3-4]。

在本次研究中,86例行颅脑手术的病人,在送至复苏室后立即应用呼吸机,并与麻醉医生做好交接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积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本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未发生死亡病例。总之,针对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予以严密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篇3

方法:麻醉前、后以及手术中、手术后都应给以麻醉师全面的配合工作,包括心理护理、用藥护理、体位护理、术中、术后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

结果: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要有默契。特别是急诊抢救手术及对患者进行快速气管麻醉时,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

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技术操作熟练,全面地配合麻醉师的工作。

关键词: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1-01

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师的工作,这就给我们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白林医院在多年手术室工作中,体会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位的配合

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如:连续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等。手术中常需将病人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病人,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病人已丢失自身调节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紊乱。手术室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共同安置好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应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全身麻醉的配合

2.1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配合。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三个阶段,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首先了解静脉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和用法,注意事项,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静脉给药,诱导期将患者适当固定于手术台上,防止因诱导兴奋而自手术台跌下,擦伤皮肤及发生骨折,在维持麻醉期间,手术室护士应坚守岗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麻醉医师医嘱给药,所有药物严格核对,苏醒期应配合麻醉医生随时调整好体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患者保暖和防躁动。

2.2基础麻醉配合。成年人可有梦幻般的感觉及烦躁不安等精神异常的情况。因此术前固定好患者,以防患者躁动影响手术。

3麻醉前后护理

3.1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3.2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3.3麻醉前用药。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3.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

3.5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4输液输血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体液的纠正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问题。术前有脱水、高热患者,需要在术前补液,手术麻醉中的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饮及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器官的血管扩张,相对血容量不足,且麻醉手术中创面不断渗出和蒸发,可能使血压下降,故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穿刺,在麻醉医生指导下输液,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一定要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人量。手术中血液的丢失是很正常的,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血量、手术野失血情况来决定输液量,以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应与麻醉医生共同严格执行查对工作。需大量输入库血时,应经过加温后输入,以保持体内温度的恒定。在输液过程中,应保证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遇有麻疹或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再次进行查对工作。

5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体会 篇4

笔者是一名基层综合性医院(二级甲等)的麻醉科护师,承担着麻醉药品的领取、保管、使用、管理工作。近2年时间,随着我院手术开展级别的提高与手术数量的增加,麻醉药品的种类、数量也迅速增加。麻醉药品种类的扩展与数量的增多,给安全用药与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用药安全,2008年12月—2009年11月近1年的时间,笔者对麻醉药品的管理进行了研究,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药品的保管方式

针对以往麻醉药品保管的缺陷,我们把麻醉药品统一放置在离手术间最近的麻醉准备间,室内置有保险柜、麻醉基数药品冰柜、值班麻醉柜,建立专用麻醉药品账册。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人登记,有效防止了药品的丢失。

1.1 保险柜内存放需要管理的毒麻药品,如:哌替啶、芬太尼、瑞芬太尼;一类精神药品:氯胺酮、麻黄碱、力月西、地佐辛、曲马多等。24小时上锁,密码和钥匙由科主任和专职麻醉护士保管。

1.2 麻醉基数药品冰柜里放置静脉麻醉药、止吐药以及肌松药等,固定基数、标识清楚、定期清点、班班交接并登记。

1.3 值班麻醉柜,为了方便工作,我们给值班者配备了一定基数的麻醉药品,放置于值班麻醉柜内,供晚夜间急需时使用。如芬太尼20支、哌替啶5支、氯胺酮5支、麻黄碱10支、瑞芬太尼10支、力月西5支、地佐辛50支、曲马多50支,24小时上锁。晚间钥匙由值班麻醉师保管,班班清点交接并登记。

2 实行麻醉药品使用登记程序

为了使麻醉药品应用更规范、安全,凡使用麻醉药品的不管药品性质如何、数量多少均实行使用登记。建立毒麻药品登记本和麻醉基数药品登记本,专用的硬壳本牢固,字迹清楚,不能涂改,置于相关药柜内妥善保管。

3 加强麻醉药品使用的过程管理

3.1 使用麻醉药品需经2人核对,在注射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保留空瓶。

3.2 未用完的麻醉药品在麻醉结束后,必须在麻醉护士见证下由麻醉师现场销毁,不允许麻醉药品合用现象。

3.3 麻醉药品使用后将处方和空瓶交与麻醉护士,在每日下班前由麻醉护士输入电脑进行记账,将麻醉处方和空瓶整理好,到药房及时补充回药品,麻醉处方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3.4 麻醉药品取放使用时务必小心谨慎,以防打碎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必须汇报科主任,并登记在册。

4 体会

手术室内麻醉工作常见问题总结 篇5

我科主要工作场所在手术室内,以临床麻醉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央监控及平常工作的观察,我科手术室内麻醉工作运行平稳,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较为到位,较好的保障了麻醉质量控制。

科室人员较多,手术量比较大,手术种类比较多,工作强度较大,经过仔细观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一些或个别同志身上,或者大部分人都存在。告知大家的目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终是为了保障麻醉医疗质量,使得工作更为顺心。

具体问题如下:

一、麻醉前准备:不够充分

1、入室时间过晚:没有时间进行积极准备;仓促应战。

2、器械、药品等准备不充分:没能很好的检查麻醉机(未进行漏气减验,有无确定的交流电源,非全麻者未连接呼吸回路);喉镜未检查(灯泡是否足够亮,镜片是否备齐);钠石灰未加满。

3、病情了解不全:手术方式、有无特殊情况等;有创监测没能按要求进行。

二、麻醉诱导:不够平顺

1、插管时机:一般比较着急,肌松未完全起效就插管,反应较重。

2、准备不充分:无导丝,不涂石蜡油等,有无吸引器等。

3、病情了解不全:牙齿有无松动,是否换牙期未注意到等。

4、牙垫使用不规范:绑扎过于紧张(面部压迫变形);偏于一侧口角(常见于右侧,使得口角受压、变形、水肿)。

5、导管:过深(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时);气囊充气过多;充气导管受压(卡于牙垫中);不用气管支架进行妥善固定。

6、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

二、麻醉维持:不够平稳

1、不能坚持岗位:各种原因(如果必须离开可以叫二线、或有足够可以代替者方可离开)

2、血流动力学:对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控制的不理想(如高血压、冠心病或脑梗者患者,血压较低;心率慢于50次,未能及时纠正等;出血量计量不准确,补液不足,已经出现心律增加,血压下降,仍未积极补液。

三、麻醉苏醒期:过于着急

1、停药过早:手术

2、拮抗用药不当:过早、过量、针对性较差(多沙普仑静脉推注、未能分析清楚,给予各种拮抗剂。)

3、拔管:有力拉断套能充气导管(气囊不能充分回缩)。

4、出室:患者还未出室,停用气、电、管路等。

四、医疗文书:不合要求

1、项目不全:无特殊情况、无所有药物总剂量(仅有丙瑞合剂、腰麻合剂多少毫升)、手术麻醉步骤不全。

2、格式:

五、期望与要求

能够时刻知晓患者的安全在我们手中,严格按照科室要求工作。

麻醉手术科

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篇6

关键词 静脉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急症剖宫产术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一般都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但是对于部分急症剖宫产(如脐带脱垂、肢体先露、肩难产等)和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产妇并存有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腰椎畸形,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或患者拒绝、不合作等)的产妇只有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或静吸复合全麻。近年来针对以上情况应用静脉全身麻醉成功地完成了56例手术的麻醉患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11年7月收治剖宫产患者56例,ASA Ⅰ~Ⅱ级非急症者术前禁食水6~8小时,急症患者麻醉前10分钟静推长托宁1mg;年龄19~40岁;孕周36~42周;均为单胎;体重65~80kg。术前检查排除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其中,急症手术12例,凝血功能障碍22例,脊柱侧弯、腰椎畸形18例,穿刺部位感染3例,患者高度紧张不能配合椎管内麻醉1例。

麻醉方法:患者入手术间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监测无创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心电图等。准备好吸引设备、喉镜、气管导管等急救物品。手术者进行术野消毒、铺巾完成后,静脉依次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15~0.2mg/kg、芬太尼0.5~1μg/kg、氯胺酮0.5~0.6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每间隔15~20分钟追加上述药物,如因各种原因手术时间需延长者用丙泊酚200mg+芬太尼0.1mg靜脉泵入22ml/小时,缝皮前停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全程面罩吸氧。

结 果

有29例手术历经时间短,仅用追加1次药物即可完成,有27例手术因宫缩欠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等原因需延长手术时间需再用丙泊酚200mg+芬太尼0.1mg静脉泵入。麻醉效果好,有少数患者在术中有体动反应,有14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面罩加压吸氧后很快恢复。无创血压波动不超过30%,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短于3分钟11例,3~5分钟37例,5~7分钟6例,7~8分钟2例。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0、1、5分钟)满意,仅有3例常规处理后需面罩加压吸氧。术毕6~15分钟患者呼之能应送入麻醉恢复室。

讨 论

产科麻醉关乎母婴安全。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法对于母婴呼吸、循环影响小,但对于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存在容易引起硬膜外腔出血、硬膜外腔血肿并发症的危险,并存有脊柱疾病的产妇有并发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的危险,穿刺部位感染有可能引起感染播散并发硬膜外脓肿的危险[1],对于部分急症剖宫产又难免耗费宝贵时间,静脉全身麻醉成为比较好的选择。实施静脉全身麻醉的管理,既要避免不良应激反应对产妇、胎儿的不利影响,又要考虑到麻醉诱导药物本身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特别是对胎儿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2,3]。麻醉的关键在于对药物的合理选择上,保证产妇的安全,满足镇静、镇痛、肌肉松弛等手术要求,保证胎儿安全,尽可能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避免在药物通过胎盘屏障的高峰期取出胎儿[4]。与手术者密切配合,尽量缩短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减轻对胎儿的不利影响。氯胺酮可迅速通过胎盘,但静脉用1~1.5mg/kg氯胺酮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氯胺酮有交感兴奋作用,故高血压的孕妇禁用。本组患者氯胺酮与依托咪酯、芬太尼协同用药,氯胺酮用量小,也减轻了其不良反应。芬太尼其产科麻醉或镇痛的常用剂量为肌注50~100μg或静脉25~50μg,静脉注药后3~5分钟作用达高峰,维持时间30~60分钟。研究证明,在剖宫产手术时,胎儿娩出前15分钟以内静脉用常规剂量的芬太尼,没有发现对新生儿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依托咪酯0.3mg/kg可用于孕妇的麻醉诱导,但插管反应较强,新生儿评分和硫喷妥钠相似。依托咪酯可用于血压低、心血管功能较差的孕妇。丙泊酚为新的静脉催眠药,催眠效能较硫喷妥钠强1.8倍。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用于剖宫产有许多优点,患者迅速苏醒,胎儿娩出后应用,不必担心新生儿呼吸抑制。静脉全身麻醉中,应充分注意到麻醉本身的特点,强调个体化用药原则,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循环、术前用药等具体情况来调整,协同用药时减少剂量[5]。术中应考虑饱胃所致的呕吐、反流及误吸,故均应按饱胃患者来处理。本组病例在实施麻醉前,均备好吸引器,用长托宁静注,预防呕吐、返流及误吸等情况。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保证通气良好,维持循环稳定,注意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综上所述,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与产科急症的产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可靠,起效快、苏醒迅速,母婴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9.

2 王明安,周昌苟.产科麻醉手册[J].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2:210.

3 李仲廉,邓乃封.妇产科麻醉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9.

4 金孝巨,郭文俊.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8:416.

5 苑树宁.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椎管内麻醉禁忌的剖宫产术30例.中国医药导报,2010,11(5):31.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00例手术中接受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男197例,女20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7±12.3)岁;观察组男201例,女199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9.2±1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配合护理操作。观察组进行更具针对性的麻醉配合护理,其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首先对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做好基本的麻醉知识普及减少不必要的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发生,最终更好的帮助整个麻醉工作能顺利的进行。同时介绍并提醒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以避免在术中发生意外情况。对患者进行鼓励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有效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2]。

1.2.2 术前准备

手术前按照麻醉预案,准备好术中所需各种麻醉常规用品,做好术中所需仪器和设备的保管、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能正常运行,合理放置所有物品,以便术中及时提供给医生[3]。这样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麻醉器具实施麻醉,从而减少时间并且增加对整个麻醉过程的把控能力。在实施麻醉前有条件的可以让护士与医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保证接下来的麻醉工作能够更加顺利默契的进行。1.2.3术中配合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确保各种麻醉操作顺利开展,并建立一条甚至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快速补液[4]。还有对管道的外部也要进行关注以避免其发生脱落最终对整个麻醉产生不利影响。有效的关注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当发生不适时应该马上进行调节。术中尽量用温盐水纱布擦拭血迹,用37℃左右的热盐水进行体腔冲洗,以避免引起体热散失[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全身麻醉插管时间为(28.1±8.7)min,静脉麻醉时间为(18.8±12.1)min,推管内麻醉时间为(16.7±6.1)min,急诊手术时间为(17.2±6.8)min;观察组的全身麻醉插管时间为(15.2±3.8)min,静脉麻醉时间为(12.9±5.2)min,推管内麻醉时间为(18.3±6.2)min,急诊手术时间为(13.6±4.1)min。观察组的各项麻醉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麻醉在手术室中非常常见且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手术会带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在患者不能忍受的同时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实施。最古老的麻醉技术为古代中医发明的麻沸散,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患者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来避免对医生的治疗有所干扰。但是有时对于患者的麻醉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时候护士与医生的配合就成了关键,能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将直接影响到麻醉的实施效果甚至最终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而更具有针对性的默契配合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麻醉工作更加有效的实施并帮助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效果。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的各项麻醉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任何手术,时间都是分秒必争的,时间消耗的越少,对患者的风险也就越小,其最终的治疗成功几率也自然就越高。针对性的麻醉配合护理能更好的减少麻醉时间也就是对治疗工作最直接的帮助。在整个麻醉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对时间的耽误都是因为相互之间的配合不默契导致最终消耗的时间反而更多,这样就会给患者接下来的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只有更加默契的配合并加上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更完善的将整个麻醉工作做到最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真正的负责。

摘要:目的 研究总结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护理体会。方法 800例手术中接受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麻醉配合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配合训练并最终有效执行更为默契的麻醉配合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全身麻醉插管时间、静脉麻醉时间、推管内麻醉时间、急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为娴熟和默契的配合能帮助增强护理效果从而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3):75-76.

[2]燕晨龙,梁敏.1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7):99-101.

[3]纪阴心.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护士与麻醉师的护理配合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4(35):161-162.

[4]李华.用直形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江苏医药,2014,22:2818-2819.

小儿双向格林手术的麻醉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儿中, 年龄4个月~17岁, 男22例, 女20例。主要病种包括:单心室并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25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8例, 三尖瓣闭锁1例, 右室双出口7例, 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所有病例术前均有明显的紫绀, 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53%~82%, 平均 (72.5±7.47) %。

1.2 麻醉方法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4例年龄>10岁患儿, 余24例患者均肌肉注射氯胺酮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后入室。入睡后面罩吸氧, 同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及建立静脉通路, 监护仪连续监测ECG、SpO2、有创动脉压 (IBP) 。开放静脉通路后, 静注芬太尼 (5~10mg/kg) 或舒芬太尼 (1~2mg/kg) 、哌库溴铵或维库溴铵0.1mg/kg、地塞米松0.1~0.2mg/kg、咪唑安定0.1~0.2mg/kg, 诱导插管, 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经右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分别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全程监测ECG、SpO2、IBP、中心静脉压 (CVP) 、鼻咽温、肛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血气、电解质、尿量等。麻醉维持: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哌库溴铵或维库溴铵酌情分次追加, 必要时辅以0.5%~1%异氟醚吸入。体外循环时予静注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铵或维库溴铵、安定加深麻醉。

1.3 术中监测

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心率、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尿量、体温。间断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必要时监测肺动脉压、左房压、食道超声心动图。

1.4 术中处理

麻醉手术前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抢救药品、心内除颤器、简易自体血液回收装置、血浆等, 基础麻醉后经足背静脉泵入含5%碳酸氢钠的混合液, 开胸后给肝素400U/kg, 阻断上腔静脉后注意监测CVP, CVP过高应行引流减压, 保护脑细胞。纠正手术中低血压采用静脉推注血浆, 给予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静注等, 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泵注进行心功能维护。

2 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循环稳定, 恢复顺利, 无麻醉死亡。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至75%~95%, 平均 (85.97±3.96) %。除1例患儿外术后呼吸支持的时间为67h外, 其余患儿均于术后24h内脱离呼吸机;平均带管时间 (8.13±11.85) h。ICU停留时间 (3.39±1.85) d。术后出院时间 (12.25±5.43) d。

3 讨论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手术, 也称双向格林手术 (bridrectional Glenn shunt) 是将上腔静脉或左上腔静脉的体静脉回流血分流到两肺的一种手术, 常用来治疗不适合行Fontan手术的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由于此类患者心血管畸形复杂, 紫绀严重, 心脏代偿功能低下, 术中操作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大, 易致心肺功能衰竭、室颤等并发症, 这就要求麻醉处理必须迅速准确。本研究通过4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认为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和降低肺血管阻力, 促进肺血流的改善, 维持合适的血容量, 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2]。主要体会如下。

3.1 重视术前访视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为小儿, 因此在术前访视时应详细了解病史, 患儿目前的治疗情况, 有无活动受限, 有无并发症, 了解患儿身体发育情况和辅助检查情况。术前应根据不同年龄实施不同的禁食、禁饮时间, 以免禁食时间过长引起术中脱水和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紫绀患儿因红细胞增多, 脱水可导致血液黏滞性增加, 脑、肾栓塞的危险增加。术前给予镇静药、镇痛药可使呼吸抑制, 增加肺血管阻力, 加重右向左分流, 使病情恶化, 新生儿及小儿可不用, 而改为手术室基础麻醉。氯胺酮可增快心率, 增加心输出量, 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维持肺血流量和氧饱和度, 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 用于不合作患儿较为合适。抗胆碱药可抑制腺体分泌, 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并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及松弛平滑肌, 避免心动过缓或喉痉挛[3]。

3.2 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

做到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管理上注意以下几点: (1) 诱导平稳, 保证患儿安静, 防止哭闹, 予以氯胺酮+东莨菪碱肌注,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咪唑安定等诱导, 一旦发生血压下降, 则以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等提升血压。如患儿合作安静, 可在诱导前先行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 (2) 保持适宜的麻醉深度, 以利术中循环稳定和手术后拔管。麻醉药物应选择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不增加肺血管阻力 (PVR) , 对心肌抑制作用最小, 对循环系统影响轻微的麻醉药物。我们在手术中主要采用中小剂量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维持麻醉, 辅以吸入可控性强、较低浓度的异氟醚 (0.5%~1%) , 尤其适合于严重紫绀的婴幼儿麻醉[4]。 (3) 重视心律监测, 发生室上速或室速须立即处理, 尤其是心脏操作极易引起心律失常和低血压, 可泵入或推注多巴胺等来增强心肌收缩力。此类患儿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需备好异丙肾上腺素和起搏器。 (4) 及时补充血容量。紫绀患儿红细胞压积高, 加上术前禁食, 哭闹引起的体液丢失, 常出现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 故开放静脉通路后, 体重<10kg的患儿常规补充5%葡萄糖液30mL+5%碳酸氢钠5~10mL (1mL/kg) , 用微量泵静注;体重>10kg的小儿单纯补充5%葡萄糖液, 血管吻合前可相对多量输液, 以减小血管吻合时血液丢失对血压的影响。

3.3 维护呼吸系统的功能, 进行肺保护

通过降低肺血管阻力以增加肺血流, 从而改善氧合, 有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和促进血液回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充分吸氧, 保证足够的通气, 防止哭闹以至肺血管痉挛, 尤其注意手术操作对术侧肺的压迫引起缺氧; (2) 适当过度通气, 通过SpO2及PETCO2的持续监测, 可以大致估计PaCO2, 及时调整各呼吸参数防止通气不足而导致二氧化碳蓄积; (3) 及时进行血气分析, 可以了解氧合、通气和酸碱平衡紊乱,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 合理使用血浆、白蛋白, 以纠治低血容量和血液浓缩, 维持适当胶体渗透压, 减少术后肺渗出。

总之, 双向格林术是一种比较安全, 容易掌握的术式, 但由于先心病病理生理变化及手术操作的特点, 对麻醉要求高, 麻醉处理恰当、及时, 与术者密切配合, 方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格林手术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 在我院心脏中心行双向格林手术42例。年龄4个月~17岁, 体重4~52kg, 气管插管全麻, 术中主要采用中小剂量的麻醉镇痛药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 维持麻醉, 并辅以低浓度的异氟醚吸入, 通过呼吸支持、及时补充血容量、静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SpO2由术前 (72.5±7.47) %上升到 (85.97±3.96) %, 除1例患儿于术后67h拔除气管内导管外, 其余患儿均于术后24h内脱离呼吸机;平均带管时间 (8.13±11.85) h, ICU停留时间 (3.39±1.85) d, 术后出院时间 (12.25±5.43) d。结论行双向格林手术的患儿心内结构复杂, 麻醉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准备充分, 术中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和维持较低状态肺血管阻力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双向格林术,麻醉,先天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1]Aeba R, Katogi T, Kash ima I, 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r-terial oxygenation early after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shunt without additional sources of pulmonary blood flow[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0, 120 (3) :589~5951.

[2]Anesthesia, Ronald D.Miller.Fifth Edition[M].USA:Chrchill Liuingstone, 2000:399~401.

[3]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99.

手术室麻醉工作体会 篇9

1 麻醉苏醒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1.1 细心观察

患者麻醉苏醒期间, 巡视的护士一定要细心观察, 协助麻醉医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记录好血压、脉搏、心率、引流量等情况, 基于观察的结果调整药物的使用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输氧或者是清除痰液的措施, 如果患者面色发绀, 或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现象, 立刻查清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2]。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之后, 护士观察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麻醉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功能均产生影响, 麻醉苏醒期患者各个部位的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 胃肠道减压管会对胃部造成较大的刺激, 因此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手术室护士应当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情况, 及时将分泌物清理干净, 以免出现误吸, 造成患者窒息。同时需要注意的的是, 低温会使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 当室温低的时候, 大量的液体输入患者体内会造成体温下降, 因此手术室护士还需要重视患者的保暖, 及时将潮湿的敷料单撤除, 增添棉被为患者保暖[3,4]。

1.2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会立刻恢复正常, 但是对于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患者在遇到刺激源的时候会发生躁动的现象[5]。因此, 护士此时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防止出现坠床事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 与患者适当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减少躁动发生的次数, 因为患者的语言交流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听觉功能的恢复相对要早, 所以护士可以告知患者手术已经安全结束, 患者需要配合进行治疗, 适当的使用肢体接触的方式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让患者安心的苏醒。

1.3 强化对导管的护理

手术过后, 患者身体上会有各种引流管, 常见的有导尿管与输液管, 除此之外还有气管导管、手术部位引流管等, 如果患者此时发生躁动很可能导致导管脱落, 甚至抓到伤口或敷料, 无意识伤害到自己。因此, 手术室护士需要适当的对患者的双手进行约束, 避免患者在无意识中拉扯到导管。手术结束之后, 出手术室之前应当将尿袋中的尿液防控, 以免出现逆流的现象, 对患者尿道造成损伤, 在排空尿袋的过程中不要挤压, 同样防止逆流造成感染。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 做好防止导管滑落的措施:首先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与数量, 然后将管路从支架或者挂钩上取出, 如果有扭曲和缠绕的现象, 要先将管路理顺, 保持其通畅的状态, 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再移动患者。

2 小结

患者手术之后的麻醉清醒期是机体功能恢复正常的重要时期, 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 手术室护士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 应及时发现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异常, 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因此, 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不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患者负责的心态, 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摘要:麻醉苏醒期是患者实施手术之后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麻醉深度会逐渐变浅, 感觉功能逐渐恢复, 自主呼吸逐渐开始自主进行调控, 随着感觉功能的恢复患者慢慢清醒。在这一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通过全面的生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尚秋敬, 靳西君.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3) :5715.

[2]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0) :1884-1886.

[3]谭峰, 王映, 杨晓, 等.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4) :13-14.

[4]林晓英, 乡杰卿, 黄树珊, 等.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代临床护理, 2013 (8) :38-40.

宫外孕手术80例麻醉体会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中, 年龄20~25岁。麻醉前均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表情淡漠, 反应迟顿, 面色苍白, 四肢发冷, 出冷汗, 部分患者烦躁不安, 呼吸急促。Bp12/8 kPa以下, 个别血压测不清, HR在100次/min以上, 清除腹腔内积血400~2400 ml。术前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 鲁米那纳0.1 mg。麻醉前常规扩容 、纠酸 、补血容量, 给氧气等抗休克综合治疗, 再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 暂时不注药。为保证患者安全, 争取手术时间, 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下切皮开腹。此时经综合治疗, 脉搏较前缓慢有力, 皮肤色泽改变, 血压有所回升, 再经硬膜外管少量分次注药, 1.6%~1.8%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 2~3 ml/次。手术进行到切开服膜时, 硬膜外用药恰好起到作用。这样, 止痛完善, 腹肌松弛, 手术野显露清楚, 又能保证患者安全。探查腹腔, 清理积血及血块, 处理原发病灶, 彻底止血。

2体会

上一篇:比较文学视野下一篇:机床夹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