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2024-09-06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精选十篇)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篇1

1 建园地选择

根据句容市地理条件, 茶园开垦种植应选择坡度在25°以下, 土壤厚度在50cm以上, p H值在4.5~5.5的土壤中。种植区域要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 符合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 (茶叶) 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 需制定能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及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2 品种与种苗选择

句容市茶叶产品主要是绿茶, 所以应选择以生产绿茶的茶树品种为宜。多年经验表明, 句容市茶树品种应以国家推荐的良种福鼎大白茶且适制绿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cm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良种茶苗, 切忌使用种子直播种植茶园。

3 定植

句容市茶苗移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进行。目前句容市种植茶树一般都采用双行种植法, 规格为:大行距×小行距×株距为1.5m×0.4m× (0.20~0.23) m, 用苗量6.00~6.75万株/hm2。种植底肥可根据条件而定, 一般沟施菜籽饼肥1 500kg/hm2以上、腐熟畜禽粪15t/hm2以上。茶园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不打除草剂, 采用生物、农业、机械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4 定植后管理

勤锄草, 勤浇灌, 施薄肥, 及时防治病虫, 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的目的。一至三年生幼龄茶园可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及深挖埋土及沟施沤肥、堆肥、饼肥等, 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幼龄茶园需人工锄草, 禁用化学农药, 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 尽可能先在根际30cm范围内用手拔草, 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 而后在行间进行锄草。定型修剪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 促进分枝生长, 增加分枝层和生产枝, 培养和形成丰产树冠, 提高芽头数和芽重, 这是形成茶园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之一。幼龄茶树必须进行3次定型修剪, 不同品种, 生长习性不同, 整枝修剪技术也不同。一般第1次离地面20cm处剪出主枝;第2次培养骨干枝, 在树高超过35cm时, 剪口离地面30~35cm;第3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 修剪高度在第2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cm, 要求剪平, 剪去细弱枝和病虫枝。

5 肥水管理

无公害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 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施有机复合肥, 一般每采制100kg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kg、纯磷肥4~5kg、纯钾肥4~5kg, 按元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量。重施茶园基肥, 一般每100kg干茶施厩肥、堆肥、沤肥1 000kg或饼肥90~120kg, 并于10月份后开沟施肥覆土。追肥一般在采茶前1个月施下, 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 (无公害茶园可施用少量尿素) 。茶园水分管理以保水为主, 一般要求耕作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 以保证茶树正常生长。

6 茶蓬修剪

一般年修剪2~3次。目的是剪去茶树蓬面的徒长枝、细弱枝, 修整蓬面, 使芽叶生长整齐, 提高采摘质量和效益。第1次轻修剪在夏茶前进行, 即春茶采摘结束后抓紧时间进行轻修剪, 否则夏茶萌发, 影响产量, 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主;第2次轻修剪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对于生产秋季名优绿茶的茶园这一点更为重要;第3次修剪在秋茶结束后进行, 根据茶树蓬面情况可进行轻修剪或重修剪, 以达到修整蓬面, 剪去细弱枝、病虫枝、徒长枝的目的, 一般可在10月份后进行, 修剪质量对翌年春茶提早发芽、提早开园非常重要。

7 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 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 约10cm。最好每年铺草2次。铺草时间:第1次在5~6月为宜, 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2次在10~11月, 可用于抗寒防冻。翌年9~10月将铺草深埋当肥料。一般一次铺草量为15.0~22.5t/hm2, 第1次量少些, 第2次量多些。

8 病虫害防治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农药、人工、机械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化学农药应遵照农药种类和要求进行使用,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茶园园林化, 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 以生物治虫, 以虫治虫, 降低害虫基数。茶季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农药封园, 减少翌年病虫的发生量, 但不得在茶叶采收季节使用, 石硫合剂的使用量也不得使茶叶的铜含量超标。

9 鲜叶采摘

实行分批多次、先发先采、采强留弱、采高留低、采中留侧的方法进行采摘。目前句容市多使用手工采摘制作名优绿茶、中档绿茶, 提倡双手采、提手采、抽采等手法, 以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齐、嫩净, 禁止用指甲掐采和用手扭采、捋采、抓采。幼龄茶树要贯彻以养 (树) 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 即三足龄茶树春留2叶, 夏留1叶, 秋留鱼叶或1叶采。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以养为辅的原则, 春秋留鱼叶, 夏留1叶采。提倡机械化采摘, 以提高功效, 降低成本, 保证质量, 但必须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茶树和鲜叶。盛装鲜叶的器具必须是清洁且通风良好的, 以防止鲜叶被污染变质。最好用竹具类盛装鲜叶, 且及时转运。在鲜叶盛装与储运过程中注意卫生, 应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

1 0 茶叶加工与贮运

无公害茶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设备和场地, 应保持整洁卫生, 经常清洁或消毒, 所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产品, 整个加工过程严防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混入茶产品。采下的鲜叶应及时送往加工车间, 及时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摊放厚度5~10cm, 时间根据鲜叶含水情况而定, 一般摊晾时间为3~6h。无公害茶应遵照无公害茶的标准和绿茶技术规程进行加工。根据不同茶类、原料 (鲜叶) 级别, 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经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物及容器应该干燥、清洁, 无异味, 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 这样才能能保证茶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茶叶保鲜库, 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选择无公害茶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所用包装材料必须是无污染且具有保鲜性能的食品级包装材料。严格按各类无公害茶产品要求进行储运, 严防霉变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质经储运环节混入茶产品。

摘要:系统介绍了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 包括建园地选择、品种与种苗选择、定植、定植后管理、肥水管理、茶蓬修剪、茶园铺草、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茶叶加工与贮运等内容, 旨在指导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和加工。

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 篇2

论文关键词:茶叶、优质加工技术

论文摘要:茶叶种植的加工技术管理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 1

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一般每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一项重要措施。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400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或台

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地面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发现的约400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

姓名:

专业: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 篇3

本项目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茶园土壤的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来实现无公害茶叶产品的开发。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好的色、香、味、形,而且更要求茶叶卫生安全。而长期以来,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系统的环境污染,同时茶叶的卫生质量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茶叶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力发展无污染、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的无公害茶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茶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将茶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茶叶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安全食品的产供销管理系统;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农艺的结合。因为无公害茶叶不仅要求其品质优良,而且还要求无污染;所以生产技术除了一般的丰产优质的生产技术外,还应在园地选择、种植、施肥耕作、病虫草害防治、采摘、修剪、加工、包装、贮藏等各环节遵循无污染的控制标准;实施“从土地到茶饮”的系列化卫生保障。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是包括茶园土壤的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及生态环保意识的相关体现等。

项目技术负责人:郭桂义

电话:0376-6687756

13569755383

ggy1963@sina.com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464000

项目技术联系人:陈 斌

喻明达

电话:0376-6696292,6687705

超微茶粉及茶叶糕点加工技术 篇4

1超微茶粉加工工艺

1.1 原理

以超微绿茶粉为例, 其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下述流程:摊放茶叶———护绿——杀青 (采用蒸汽杀青法,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1], 有助于绿茶风味的形成) ———脱水———烘干———超微加工———低温储存或包装。在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保留叶绿素以及获得超细颗粒部分。综合来讲, 超微绿茶粉应具有下述特征:色泽亮丽、有清香、味道醇厚等。与普通茶粉相比, 超微绿茶粉在味道上并无特殊, 但区别在于颗粒更小、颜色更绿。

1.2 注意要点

在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 重点在于2 个部分, 即保证颜色翠绿、获得更小的颗粒。为保证色泽,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是有色物质, 所以, 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确保其比例合理;具体工艺方面, 应侧重于防止茶叶变黄, 所以, 加工时必须进行有效处理, 保证其叶绿素保留率。

为获取超细颗粒,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 (1) 保证茶叶干燥, 最好将其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2], 以保证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彻底粉碎。 (2) 外力选择。获得颗粒需要经过外力作用, 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 才能使茶叶在充分的外力作用下破碎成理想形态。结合实践来讲, 茶叶粉碎状态与选择的外力作用方式有着直接联系。当前采用气流法, 加工时能够获得更细腻的颗粒, 粉碎效果更佳, 可达600~2000 目。 (3) 控制料温。在粉碎茶叶的时候, 料温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上升。温度升高极易导致茶叶变黄, 影响外观, 所以, 粉碎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料温, 具体实行中可通过设置冷却装置达到目的。

1.3 具体流程

1.3.1 摊放茶叶。

1.3.2 杀青。目前比较常用的杀青方法包括滚筒法与蒸汽法[3], 前者与普通绿茶的杀青处理无异, 后者则要注意将水压控制在0.1Mpa, 同时, 蒸汽量应保证在180~210kg/h, 输送速度最好在150~180m/min, 筒体倾斜应≧4°且≦7°, 每分钟回转数应在34~37。在这个过程中, 应注意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1.3.3 动态脱水。经比对比试验, 初脱时采用微波法效果较好, 不仅节省时间, 还有助于保证品质。此种方法使用时微波时间应控制在3~3.5 分钟, 精脱时微波时间应控制在1.8~2 分钟。

1.3.4 气流加工。

2超微绿茶粉蛋糕加工工艺

糕点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食品, 其具有味道香浓、富含营养等特点, 但糕点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 长期、大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茶叶糕点与普通糕点相比, 不仅口感更为独特, 对人体健康也比较有利, 因此, 茶叶糕点更符合绿色食品的相关要求。本文采取试验法, 对超微绿茶粉蛋糕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2.1 准备

此次试验中使用的茶叶为茶园采摘所得, 蛋糕原料均为市面上常见的材料, 并无特殊之处。原料主要包括鸡蛋、蛋糕油、泡打粉等制作蛋糕的必备品;使用的设备包括杀青机、烘焙机、粉碎机等。

2.2 工序

试验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 制备超微绿茶粉 (工序见上文, 此处不再重述) 。 (2) 蛋糕加工。此次试验的基础为单因素试验, 采取感官法进行效果评定, 评审为某大学30 位大二学生, 具体实行时, 采取双盲评定。试验中, 在室温25℃的环境下, 对掺入1.4%超微绿茶粉的蛋糕和普通蛋糕出现霉点的时间进行了观察, 以明确茶粉在保鲜方面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此次试验制备的茶粉粒径在0.127mm以下, 色泽翠绿且口感上佳。为进一步明确茶粉添加量对蛋糕的影响, 此次试验中共进行了5 组测试:第1 组茶粉添加量为0.8%, 蛋糕颜色为浅绿色、茶味略淡;第2 组茶粉添加量为1.0%, 蛋糕呈黄绿色, 口感与第1 组类似;第3 组茶粉添加量为1.2%, 蛋糕呈绿色、茶香明显、口感尚可;第4 组茶粉添加量为1.4%, 蛋糕呈暗绿色、茶香味浓郁;第5 组茶粉添加量为1.6%, 蛋糕呈暗绿色, 口感不佳, 甚至略苦。

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 超微茶粉添加量不同, 对蛋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过低茶香味不显著, 过高会影响口感, 所以, 最好将添加量控制在1.2%~1.4%。为明确烘焙温度的影响作用, 此次试验中也进行了5 组测试 (方法与茶粉添加量试验类似) , 温度依次为240℃、230℃、220℃、210℃、200℃, 经对比分析发现, 烘焙温度在220~230℃, 蛋糕的口感、外观、色泽综合效果最佳。为明确茶粉能够起到保鲜作用, 此次试验中将超微绿茶粉蛋糕成品与普通蛋糕放在同样的环境下, 结果发现后者在第8 天产生了霉点, 而前者在第10 天依旧未现菌斑。由此可知, 适当掺入超微茶粉能够延缓糕点变质。

通过试验可知, 制作蛋糕时掺入1.4%的超微绿茶粉, 并以225℃的温度烘烤 (时间<11 分钟) , 蛋糕成品不仅外形美观, 且口感更佳。

3结语

综上所述, 将超微绿茶粉用作茶叶糕点的“掺入料”,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蛋糕的外形, 还可以起到延缓变质、提升口感的作用, 与绿色食品的要求相呼应。由于超微绿茶粉加工过程中对细节要求比较多, 所以, 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制作茶叶糕点的过程中, 则要注意控制好茶粉掺入量和烘焙温度, 以保证成品形态与口感。

摘要:超微茶粉的主要原料为茶树鲜叶, 既可作速冲饮料, 也可作食品添加料。超微茶粉可细化为红、绿茶粉, 茶粉可用于糕点制作, 经过科学的加工工艺, 可提升糕点保健性能。在简要分析超微茶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 以超微绿茶粉蛋糕为例, 探讨了茶叶糕点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超微茶粉,茶叶糕点,加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龚新怀, 赵升云, 陈良璧.茶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加速老化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 2015 (12)

[2] 苏琳, 段艳, 尹丽卿.抹茶蛋糕的工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

[3] 杨丽红, 刘政权, 刘紫燕等.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J].中国茶叶加工, 2015 (1)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篇5

一、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特性

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肥培管理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树体内营养状况和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有关。在满足茶树生长要求的情况下,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在我国四季分明的茶区,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枝叶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

二、剪取穗条和插穗的要求

1.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2.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打顶采摘法

是一种以留养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茶树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在2~3龄的幼年茶树或更新复壮茶树最初1~2年时采用。

四、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要改变对茶叶加工业地位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茶叶是一种直接冲泡饮用的高档饮品,茶叶加工不应该属于农副加工范畴,理应属于食品加工的领域和范畴。为此,茶叶加工厂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和管理手段等系统工程着手,不断提高我国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水平。

五、合理采摘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育成品种

也称改良品种,是指专业育种工作者或群众,应用科学的育种方法(包括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等方法)选育出来,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并在生产应用上有一定成效的新品种。

七、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八、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1.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2.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品种

3.加强茶园管理

4.及时采摘和修剪等。

九、浅耕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篇6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高寒山区;茶叶;应用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11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是一个山区县域,茶叶的种植条件非常优越,那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在政府一系列的惠农的政策支持下,尤其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大力驱动下,金秀县的茶叶产量、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测土配方法可简单概括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测土,通过化学的方法测定土壤元素的含量、构成;接着是配方,经过分析土壤的成分,按照茶叶生长需要的元素开出配方、按方配肥;三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施肥,具体是指茶农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的方法施用配方肥料[1,2]。

1 金秀县高寒山区茶叶施肥的现状

金秀县高寒山区的茶叶大多数位于高寒的山区,由于茶农科学意识与素质普遍比较低,学习意识不强,在茶叶的种植上十分粗放,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和问题。

第一,金秀县茶农对肥料的配比不科学,能够有效利用的部分十分低。首先,茶农对有机肥、无机肥的认识非常不科学,大部分种植者过于重视化肥,而忽略了有机肥。有机肥的施用量过少,不仅会影响茶树对无机肥的充分吸收,甚至会导致土壤板结等后果,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茶叶的品质。其次,金秀县茶叶种植者对无机肥的配置也非常不合理,施肥过程中,不够重视磷、钾肥的作用,尤其是钾肥,施加量不能满足茶叶生长的需求,很大一部分种植者使用的氮肥明显过多。由于肥料的比例不够科学,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严重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第二,肥料施用方法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合理不但会导致茶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变弱,还会使茶树结果变多、发芽减少、茶叶质量降低,甚至会造成土壤地下水、空气污染,损害长远的利益[3]。错误的施用方式也可能使作物形成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第三,重采少管严重。有的农民一年不给茶园施肥,使茶树营养不足,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只能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

要使金秀县茶叶产业健康的发展,就要彻底改变这一情况,必须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学会科学的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可以从观念上改变“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盲目施肥做法,在施肥方式上,由撒施、表施转为深施和定点施,减少化肥使用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和产量。

2 测土配方施肥法在金秀县茶园的发展现状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是建立在土壤测试和肥料试验基础上的施肥方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茶树需要的肥料、土壤供肥的机理,现场试验,进而确定施加肥料种类、数量、比例的配方。满足茶叶生产必要的元素的科学供给,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产量和提高茶叶质量,增加肥料的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为了协调茶树需肥与茶农供肥的矛盾。有针对性、精确地补充茶树所需的各种元素,通俗来说,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添什么、需要多少施加多少,实现各种元素的平衡供应[4]。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达到提高年度茶叶的生产量,改善茶叶的品质质量,提高金秀县茶产品在整个茶叶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达到提高金秀县山区农民收入水平、脱贫的目的。

金秀县当地农业部门通过分析金秀县高寒山区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出适应于当地的施肥配方:茶农要少施化肥,保护土壤,防止其过度酸化;要多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百分含量;根据土壤基本状况的试验结果,再结合当地茶树种类的营养特征,形成配方复合肥,配方比例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比例为17∶3∶12;茶农要注意施用微量元素的肥料,如追肥时适当补充硫酸钾镁肥[5]。

茶叶种植对金秀县高寒山区的茶农的生活非常重要,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茶园对化肥的施用非常不科学,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严重失调。许多茶区为了提高产量过度施用氮肥,对肥料的投入非常高,直接影响了茶叶种植者的净收入。因此在茶园推广测土施肥,改变以往的施肥配方方式,对金秀县的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务院农业部门推广的五大技术之一,组织推广好测土配方施肥法,对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政府要最大限度地推广,教授农民使用科学的施肥技术,降低施肥的成本、提高施肥的质量、减少肥料对土地的破坏,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测土配方施肥是造福广大农民、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项目,基层政府要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为出发点,制定相关惠农政策,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来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獻

[1]黄议漫,王刚,李建勇,等.测土配方施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6(5):41-42.

[2]田润泉,吕闰强.配方施肥对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茶鲜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学报,2016(3):149-152.

[3]王安洪,罗芝洋,张万里,等.测土配方施肥茶叶肥效矫正试验初探[J].农技服务,2014(2):55-56.

[4]陈虎.宁洱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陈建民.泰顺县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4):34,43.

茶叶籽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篇7

茶叶是我国最具民族性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从黄帝算起的五千年茶文化, 一直到近现代制茶工业, 茶叶籽的有效利用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茶树是一种叶用植物, 目前的利用价值主要是茶叶。茶叶籽是茶叶树上的种子, 凝聚着茶叶之养分, 是一棵茶树除茶叶外最有价值的产品, 但数千年来, 这亿万斤的茶叶籽却贱如泥土。400年前, 我国南方就曾有人想过从茶叶籽中提取食用油, 但是, 由于茶叶籽成分十分复杂, 提取出来的油“乌黑苦涩, 口感戟喉”, 因而没能成功的。近几十年来, 世界上许多茶叶大国, 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的专家与学者都先后对茶叶籽的开发利用问题, 尤其是如何从茶叶籽中提炼可以食用的油, 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和实验试验, 但结果都不理想。茶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进程一直处于非常缓慢的状态。使蕴藏量极为丰富的茶叶籽资源, 除部分用于有性繁殖外, 只能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茶叶籽这巨大宝贵资源长期没有很好开发。

茶叶籽油开发在国外为空白, 国内刚刚开始, 但其副产品尚未开发。近年来,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对茶籽的成分组成、茶籽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以及主要成分茶籽油、茶皂素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但一直未达到产业化的水平。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茶叶籽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广泛调查, 制定了详细的工艺及设备研发计划;并根据实验研究的初步结果, 进行绿茶油工业化生产及关键设备的研制;在绿茶油精深加工的基础上, 对茶叶籽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并开发系列产品。

1 茶叶籽加工工艺与装备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绿茶油 (茶叶籽油) 制备关键工艺及开发了相关设备。提出了茶叶籽干法脱壳、低温浸出制油优化工艺路线:

茶叶籽→计量→初清筛→磁选→清理筛→调质→周转→脱壳→

在提取毛油的基础上, 研究得出了高档绿茶油及营养保健油优化工艺路线, 开发了相应的加工设备:

毛油→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冷冻脱脂→高档绿茶油

此外, 进一步提出了茶皂素提取及有机复合肥制备工艺路线:

还对茶叶籽壳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提出了茶叶籽壳制作活性炭 (提取糠醛、木糖醇等略) 的优化工艺路线:

2 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茶油制取及加工设备, 研制的绿茶油低温浸出技术和设备, 达到工业实用水平。研究提出的高档绿茶油精炼优化工艺和绿茶油精炼技术, 通过特殊的苯并芘脱除技术、采用天然植物酸络合脱除苦涩味技术, 很好地解决了技术难题, 开发的产品符合欧盟食品出口标准, 即农药残留、PHAS残留、苯并芘残留达标, 其中, 茶叶籽粕中茶皂素制取新型工艺技术及装备, 并达到工业实用水平。

3 结语

茶叶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资源, 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原料基础。该项目属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本项目的实施可使茶叶籽变废为宝, 物尽其用, 利国利民, 可以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特别是开发的精炼茶叶籽油, 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油源, 并以其数量少、产品质量高、保健功能强等独特优势, 决定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可作为高端产品面向高消费市场, 并与国际上流行的橄榄油相媲美,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 我国食用油正由实用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 代谢和营养是现在国际上油脂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绿茶油富含油酸、亚油酸, 油溶性茶多酚、VE正符合人体营养健康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加工, 提高油品品质, 符合当代油脂消费的主流,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文鑫.相海, 等.油茶籽制油及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4 (11) :41-43.

[2]曾益坤.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J].中国油脂, 2006 (3l) :69-71.

[3]曾益坤.胡文龙, 等.注射用茶油精炼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 2003, 28 (3) :28-31.

大田县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篇8

1 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措施

1.1地块树种

种植茶树要选择地块, 地块要选择在环境好, 土壤深厚肥沃, 在土壤酸碱性上最好呈微酸性, 这样的土壤最适合茶树的生长。大田县地处福建省的中部, 土壤呈酸性, 具备茶树生长的条件。树种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将来茶叶的产量, 更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因此,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茶树品种的适应性去选择。要采用无性系优良无公害苗木, 确保种苗的质量。优良无公害品种在外形上要求体形小巧, 锋苗要好, 并根据品种特性, 做到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播种时要把握好行距和穴距, 若是春季播种穴距20cm, 行距40cm, 挖好的穴里放置5 ~ 7 粒种子。而如果是秋季播种, 穴距行距不变, 但只能放置4 ~ 6 粒种子。通过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块、选择优良的树种, 提高茶树的质量, 促进茶叶的产量的提升。

1.2日常管理

幼龄茶树因其抵抗力比较低下, 需要进行及时护理。这种日常的管理包括对茶树及时浇水、科学追肥、合理修剪。浇水:茶树在种好以后, 要及时浇水, 以保证充足的水分, 但不是每天都需要浇, 要根据茶树树苗的大小以及对水的需求进行。科学施肥:当茶树苗长到3cm时就可以追肥了。现在人们倡导绿色种植, 在追肥时, 用农家肥, 牲畜的粪便、秸秆等经过高温发酵后就可以就地使用。也可以用国家认证许可的茶叶专用有机肥, 这些肥料比较安全, 对茶树生长造成的副作用较小。合理修剪:茶树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生长速度就比较慢了, 为了促进茶牙、茶枝的生长, 需要对其进行修剪, 成年后的茶树更要定期修剪, 以保证茶树的质量。

1.3病虫害防治

茶树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 种植方式的不断改变, 茶树生长繁密, 这些都为害虫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病虫害严重威胁着茶树的生长, 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并消灭病虫害, 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利用农药对病虫进行防治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手段, 夏季茶毛虫虫害较多, 以每667m2土地面积为例, 可以用40% 乐果乳油100 ~ 200g兑40kg的水进行喷雾。但药物防治的弊端日益显现, 害虫的抗病能力越来越强, 茶叶的农药残留现象,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需要采取更为安全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茶树的病虫害。利用一种生物来对付另一种生物的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抑制了害虫的繁衍生长。这种方式既不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 也不会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已成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1.4创新管理

随着茶园的管理日益现代化, 嫁接技术被成功地运用到茶树管理中, 选择品种优良的树种进行嫁接。大田县种茶历史悠久, 茶树的种植、嫁接经验丰富, 发展嫁接技术有很好的基础。运用现代化的嫁接技术, 既提高了茶树的适应性和抗性, 还提高茶树的质量和茶叶的品质。生态茶园的建设成为茶树种植发展的趋势, 茶园中不仅可以种植茶树, 也可在茶园的山腰、空闲地种植适宜当地种植的树木。树木不仅能为茶树遮阴, 还能改善茶园的空气环境,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改善茶园土壤状况,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保证茶树的质量。

2 优质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2.1采摘

茶树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对茶叶进行适当采摘, 采摘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 采摘茶叶对茶树病虫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茶叶采摘就是将茶树的幼嫩芽叶摘取下来供人们炒制, 采摘茶叶的好坏关系到茶叶的品质。茶树的品种不同, 采摘的标准也不同, 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采摘。采摘方式主要有人工采摘和机器采摘。机器采摘虽然能提高工作效率, 但机器不能分辨茶叶的鲜嫩程度, 很难分批采摘。因此, 人工采摘是最常用的采摘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效率比较低, 但经过手工采的茶叶质量有保证。大田县很多妇女都具有采茶的技能, 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人工采茶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2.2加工

采摘工作完成后, 就需要进行茶叶加工。当鲜茶叶变成了干茶叶, 这样保存起来更方便, 茶叶的经济价值更能显现出来。茶叶的加工可以分为很多的步骤, 具体有萎凋、杀青、发酵、揉捻、干燥。萎凋就是将采摘来的鲜茶叶摊放、晾干。萎凋后茶叶水分减少, 这时进行杀青, 茶叶杀青时要控制好温度, 以160 ~ 180℃最好, 不能超过200℃, 时间也要控制好, 4 ~ 6min就可以了, 这时再进行发酵。茶叶的发酵是整个制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发酵是依靠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作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茶叶发酵有一定的要求, 尤其是对温度要求极高, 发酵室的温度在25 ~ 28℃最适宜,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茶叶品质。通过这一系列细致的加工处理, 茶叶的品质才会上升, 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茶叶。而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茶叶要单独堆放, 防止串味, 加工时也要进行单独加工处理。

2.3贮藏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茶叶要及时进行贮存, 贮存之前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装箱入库。工作人员在检验时要进行消毒处理, 不能将细菌、病毒带入贮藏室内。包装盛放茶叶的器具必须是清洁、干燥、无异味的, 且外包装盒要坚硬, 不易破损。要对茶叶进行分类摆放, 分类处理, 优质的放在一起, 质量中等的放在一起。茶叶贮存时要格外注重防潮, 大田县气候温和湿润, 又属于沿海地区, 空气湿度大, 茶叶很容易受潮。因此在包装时要密闭好, 贮存时放在阴凉通风、无污染的环境中, 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看护管理。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光照、湿度、温度的影响而变质, 味道发生变化。因此要确保贮藏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尽量保证不让茶的味道散发。

2.4运输

茶叶在原产地运销全国各地的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 要注意轻放、轻压, 茶叶承受不住重压, 重压后的茶叶很容易破碎, 这样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在装卸的过程中也应避免遭受过于激烈的撞击, 应尽量轻拿轻放。茶叶也不能露天放置, 鲜茶叶在日光的照射下极容易升温变质, 干的茶叶经过太阳的照射, 口感会变差。运送茶叶的货车要干净、无异味, 并要对货箱及时的消毒, 远离有热源的地方, 防止高温对茶叶的影响。茶叶的运输不能与味道大的其它货物一起运送, 这样很容易造成串味, 影响茶叶的安全性, 造成货物损失, 尤其是一些化肥、香料、药草等, 更不能一起运送,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3 结语

通过选择优质的树种、适宜的地块、加强日常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 并以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茶树的生产技术, 在采摘、加工、贮藏、运输的过程中加强管理, 确保茶叶的新鲜。环环相扣把关才能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好茶, 才能够增加茶农收入, 以促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金.山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探究[J].北京农业, 2015 (03) .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篇9

近年来,广西茶叶生产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潜力很大。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以茶叶生产机械化的装备与技术为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茶园管理机械装备与技术

茶园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和修剪以及茶叶采摘等作业环节。目前,我区茶园管理机械的生产制造和机械化生产水平都比较落后。

(一)茶园管理机械的生产制造。虽然我国现涉及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企业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600家,能够生产的产品有16大类、60多个小类,近2000个品种,但从事茶园管理机械生产制造的企业却很少,而在广西则更加少之又少。茶园耕作方面,仅有一些很小的企业从事茶园耕整机械生产,产品性能、数量都无法满足我区茶叶发展的需要;茶园施肥方面,目前全区没有一家企业从事茶园施肥机械的生产制造;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植保机械产业是我国的优势农机装备行业,生产的植保机械品种多,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园病虫害防治要求;灌溉装备方面,我区一些企业生产的滴灌设备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满足茶园的灌溉要求;茶叶修剪方面,浙江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落合农林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几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生产对修剪机械的需求;茶叶采摘方面,上述国内几个企业的产品也基本上能满足茶叶采摘的需求,但缺乏名优茶采摘机械生产企业。

(二) 茶园管理机械化。在茶园管理机械化作业方面,虽然有多个作业环节已开始利用机械进行作业,但茶园管理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许多地方的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

耕作机械化:茶园在生长采摘期间,每年都需要进行行间的除草、松土、翻垡等中耕作业。然而,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适用于山地、坡地茶园的专用中耕机械,因而我区茶园的中耕作业基本上是依靠人工完成。

施肥机械化:合理施肥对茶叶的产量、品质以及保持土壤地力有着重要影响。由于使用化肥等各种无机肥较使用有机肥投工量少,劳动强度低,且肥效比较迅速等特点,许多茶农为了增加茶叶产量,施肥过程中主要使用化肥,有机肥的使用则很少,由此造成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茶叶品质退化等问题。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合茶园施肥的机械,以及将各种有机肥从平地运送到坡地和山地上的肥料运输机械。因此,目前我区茶园施肥机械化作业几乎是空白。

植保机械化:茶园一般建于坡地或山地,水源较少,因而要求植保机具用水量少,且加液不能太频繁;另一方面,茶园喷药时间往往是在茶叶生长期甚至采收季节,而芽叶既是主要利用部分又是药剂最易积聚之处。为此,必须严格掌握施药时机,使采摘的茶叶农药残留量在规定标准以下,防止农药对茶产品安全的影响。然而,由于植保机具质量落后,造成了部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茶园水土污染。

灌溉机械化:茶树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但在夏秋季节茶园常易出现旱情,因此及时合理的灌溉对茶叶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区的农机生产企业能够提供茶园灌溉所需的设备,但是由于产品价格以及示范推广方面的问题,目前只在少数地方使用滴灌设备对茶园进行灌溉作业。

修剪机械化:在茶树的不同时期都需要修剪。目前,我区每年春茶、秋茶采摘结束后对茶园的修枝和剪叶,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手工剪切或砍刀砍伐,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茶树的损伤比较大,同时对修剪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也较高。采用修剪机修剪后茶枝切口平整、不开叉,对茶树生长影响小,生产效率也高。由于我国的农机企业能够生产茶叶修剪机械,加之从国外引进和使用茶园修剪机械,使我区许多地方茶园修剪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采摘机械化:茶叶采摘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用工量最大,也是实现机械化难度最大的一个作业环节。目前茶叶采摘机械比较多,许多地方的大宗茶叶采摘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名优茶采摘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机械化采摘很少。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劳力缺乏,采摘机械化问题已成为我区各地名优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我区茶叶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茶叶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

相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水平来说,我区茶叶加工机械装备水平和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均有着较高的水平。

(一) 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制造。浙江、福建两省茶叶机械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品基本覆盖了全国茶叶产区,且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我区从总体上来说,茶叶加工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制造设备简陋陈旧,加工机械产品的连续性、自动化程度低,且以手工作业的单机为主,成套设备少,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已实现茶叶加工工艺标准化和生产连续自动化,现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也已基本达到连续、半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加工机械装备的安全性能较差,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此外,我国尚未有茶叶机械行业标准,制约了茶叶加工机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二) 茶叶加工机械化。机械化生产是提高茶叶质量的需要。在茶叶加工机械化方面,由于茶叶机械品种多,机型比较齐全,基本上满足了我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茶叶主产区的茶叶加工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名优茶的加工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大宗的传统的螺型茶、条型茶以及一些名优茶产品,实现了茶叶机械化的新、精加工。虽然我区茶叶加工机械发展水平较快,但茶叶加工产品品种单一,茶叶加工工艺水平落后,滞后于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平远县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篇10

1.1 茶园建设

茶叶种植园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 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符合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坡地修筑梯田, 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

1.2 品种、种苗的选择

选用适应平远县自然环境、抗性表现好的如白叶单丛、黄枝香、梅占、水仙等品种;种苗选用无病虫害、苗高20cm以上、生长健壮的1年生无性繁殖的茶苗。

1.3 茶树种植与高产树型培育

1.3.1 种植技术。

可采用单行条植法, 行株 (丛) 距1.5m×0.33m, 667m2栽4000余株 (3株为1丛) , 或双行条植法:大行距2.0m, 小行距0.5m, 株距0.33m, 667m2植2000~4000株。开种植沟宽0.8m、深0.5~0.8m, 然后在种植沟内667m2施菜籽饼肥400kg、腐熟畜禽粪2000~4000kg。在基地内适当套种豆科作物、绿肥及深挖改土等一系列农艺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茶苗移栽以农历“十月小阳春”或早春为最适期, 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 及时浇足定根水, 同时做好覆盖和淋水工作。可在茶带地面上铺一层芒箕或稻草, 覆盖物隔茶树为3~5cm, 厚度为15~20cm;淋水主要做到栽后前3天早、晚各淋水1次;后7天内每天各淋水1次;后1月内每周淋水1次;后3月内每半月1次;以后看茶园的干湿情况做好淋水、排渍工作。

1.3.2 树冠培育。

幼龄茶树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 以利于培育最佳丰产树冠。第1次离地面20cm处剪留主枝;第2次培养骨干枝, 在树高超过35cm时剪口离地面30~35cm;第3次修剪高度在第2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cm, 要求剪平, 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2 使用先进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源施用技术

2.1 科学施肥

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有机肥主要有畜禽粪 (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绿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 以涵养土壤水分, 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 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追肥在采茶前1个月施下, 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基肥在9~10月挖沟施下覆土。

2.2 茶园铺草

用无污染的稻草、绿肥、山野杂草、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 约10cm。每年铺草2次, 第1次铺草时间在5~6月, 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2次在10~11月, 用于抗寒防冻。次年9~10月将铺草深埋。

2.3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农业、机械物理等综合措施, 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 机械、人工捕捉害虫。茶园园林化, 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天敌, 以生物治虫, 以虫治虫, 降低害虫卵基数。药剂防治选择、推广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 主要有春雷霉素、华光霉素、绿僵菌等, 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3 无公害茶叶加工贮运技术

3.1 采摘与鲜叶保鲜

3.1.1 实行分批多次采摘。

先发先采, 采强留弱, 采高留低, 采中留侧。手法上, 用折采和提采, 禁止用指甲掐采, 用手扭采、捋采、抓采。

3.1.2 采茶标准:

幼龄茶树贯彻以养 (树) 为主, 以采为辅的原则, 即3足龄茶树春留2叶, 夏留1叶, 秋留鱼叶或1叶采。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 以养为辅的原则, 春秋留鱼叶, 夏留1叶采。

3.1.3 采后鲜叶处理。

采下的鲜叶置于清洁的竹篓中, 不能挤压, 并及时送往加工车间, 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 厚度约10cm左右, 摊放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 做到及时加工制作。

3.2 茶叶加工

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工。根据不同茶类、原料 (鲜叶) 级别, 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 实行自检互检, 并将结果记入档案, 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或劣变 (或受污染) 产品, 均分开堆放与处理, 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3.3 茶叶贮运保鲜

上一篇: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下一篇:动物防疫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