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措施

2024-07-08

帮教措施(精选八篇)

帮教措施 篇1

甄别对象, 建立后进生档案资料

后进生是指自控能力差或学习差, 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学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行为学生。建立后进生的档案是实施帮扶的基础性工作, 每个后进生都必须有一份帮教档案资料, 其基本内容包括:后进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成绩;品德修养、课业学习、纪律遵守、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表现;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准确的资料是对后进生的各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正确分析后进原因, 制定帮教措施、方法和步骤, 确定每个帮教阶段取得的进步预期,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进行帮扶的依据。

构建帮教体系, 形成帮教合力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他们的转化要从多方面努力, 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校内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认真研究本部门在育人方面应承担的职能, 分析后进生的出现与本部门工作之间的关系, 提出本部门帮教后进生的方案, 担负起相应的育人职责, 在后进生帮教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后进生的帮教问题。要认真分析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生源情况、学生入学的智力基础和知识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情况, 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并对老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从严管理各个教学环节。

学生工作部门和学工干部要从不同层面分析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 研究改进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对后进生以管、教、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做好对他们的重点帮教工作, 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党务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部门要研究提高学生的政治热情、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上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党校、团校的培训职能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优势, 及时开展针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 以组织帮教小组、建立联系人等方式对后进生进行帮扶。

后勤和管理服务部门要研究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 从优化育人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来促进育人工作, 加强对宿舍秩序的管理, 营造有序向上的风气, 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潜移默化, 健康发展。

注重育人方法, 落实帮教措施

后进生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客观的, 有主观的, 但是, 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显著特点和缺点, 这往往是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后进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 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对后进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 针对他们的特点和缺点,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帮教, 促进其不断转化,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构建家校帮教网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学生的表现特别是思想品德状况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后进学生的家庭情况, 找出其中影响学生进步的负面因素, 挖掘其中可以促进学生转化的有利因素。要经常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状态, 每学期要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单及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以书信形式向学生家长通报, 说明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所作的努力、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并要求学生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基本情况向学校及时反馈, 认真听取家长的分析、意见、建议, 共同商量帮教的办法。必要时, 要请家长来校配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使学校和家庭之间随时保持沟通, 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

2. 开办后进生帮教学习班

为进一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需要开办后进生帮教学习班, 在了解后进生不同的禀赋、志趣、爱好、才能、思维、倾向等造成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全面掌握后进生想了解什么、急需什么帮助等情况, 聘请学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咨询专家和专职政工干部对他们进行专门教育, 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校园行为规范和管理等深入细致地进行讲解, 因势利导, 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此外, 要根据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情况, 把他们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大学生德育基地, 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表现出优点和缺点, 长处与不足, 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全面看待同学,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把他们引导到正确方向和轨道上来。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进而激发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省, 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建立谈心及汇报制度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而应成为后进生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高高在上, 不讲究教育方法, 不拓宽教育形式, 不与之平等相处, 凭借长官家长意志行事, 就会扭曲教师形象, 导致师生关系对立, 也达不到帮教效果。因此, 需要建立与后进生的谈心工作制度, 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情感的桥梁。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 与他们建立感情, 从情入手转变思想, 多参与他们的讨论, 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 解开同学心中的疙瘩, 开导不足, 消除误会, 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 深刻认识自己, 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让学生的感情、人格、品行、自尊心等得到理解和尊重, 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 把思想压力变为学习动力, 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谈心交心的基础上, 要建立后进生转化工作汇报制度, 动态跟踪和调查了解各相关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表现情况, 及时了解和掌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4. 运用心理咨询帮教转化

后进生管理难不仅因为他们的学习差, 行为习惯偏常, 而更为严重的在于他们的自卑感强, 缺乏自信心。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重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并对他们跟踪进行心理咨询, 有效地减轻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通过使用心理咨询中的测验、调查方法, 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状况, 为帮教后进生提供依据。同时巧妙地把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技术运用到与后进生的谈心教育中, 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和观念。还要正确处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关系, 针对后进生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的客观情况,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真诚理解学生, 真诚对待学生, 循循善诱, 给他们以温暖、爱和帮助。既要对他们从严要求, 指出他们的不足, 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又要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宽容所犯错误, 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 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 重新培养和树立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和进取心。要适时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 帮助他们在前进中找准人生的坐标, 增强信心, 勇往直前, 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翠, 单桂峰.大学后进生的预防与帮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2]王菁.浅谈行为科学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运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3]李英霞.积极的期望——由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后进生的转化[J].衡水师专学报, 2002 (4) .

[4]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1 (3) .

[5]杨维明.浅谈后进生转化中的情感效应[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1 (3) .

[6]马勇琼.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1 (2) .

[7]米娜娃.艾买提.后进生——不可忽视的群体[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安置帮教工作措施 篇2

为了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就安置帮教工作做出如下措施。

一、帮教小组自接收刑释解教通知书起:两日内应制定专人负责与刑释解教人员联系。核实情况后及时反馈到镇安置帮教领导组县。

二、通知其家庭亲属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五日内到镇司法所报到,填写有关表格,镇司法所负责协助其办理登记户籍等相关事宜。

三、负责联系安置帮教小组,在一个月内为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属于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应尽量安排落实就业,如短时期内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的,应为其提供一个临时性工作岗位解决吃饭问题。

“三违”帮教十结合 篇3

一是“三违”帮教必须与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相结合,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不蛮干。

二是“三违”帮教必须与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阶段性安全活动相结合,与组织安全演讲、案例分析、工伤人员现身说法、安全监督、安全演习活动相结合。

三是“三违”帮教必须与规范岗位人员的操作行为相结合,才能使工人有章可循。

四是“三违”帮教必须与现场管理、质量标准化相结合,要用现场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引导职工举一反三,使之认识到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关系。

五是“三违”帮教必须与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特别是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真正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根除“三违”。

六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亲情教育相结合。家人的提醒和劝戒, 可引起职工感情上的共鸣,较之单位领导的教诲和告诫,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职工违章行为的制止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七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严格的制度考核相结合。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如果因为人情、经济条件等因素放弃考核,那么“三违”帮教就会事倍功半,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八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为职工排忧解难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职工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使职工心服口服,帮教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起到作用。

九是“三违”帮教必须与部门工作相结合。“三违”帮教是企业安全管理大事,党政工团必须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达到杜绝“三违”,减少事故,稳定发展,建立平安矿区的目的。

转化“后进生”的帮教措施 篇4

一、深入了解,真诚理解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后进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全面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改正其短处,以长补短。这样会使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

再次,“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行为习惯难以矫正。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心理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他们,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而那种靠家长施加压力或由个别学生暗中监督的方法,不仅收效不大,反而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自卑自私,得不偿失。

二、充分信任,循循善诱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上,全面发展。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三、多加激励,促其转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

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双差生”,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其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个体始终在兴奋状态中。要使“后进生”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多数“后进生”除了学习相对或暂时落后外,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还有许多优秀学生所没有的特长。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对他们的特长肯定、奖励,以激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向他们提出希望。他们会在学习上也能像发挥特长一样,要求上进,坚定地迈出前进的步伐。

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篇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

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生教育的先天不足不只来自家庭,学校所处位臵的周边社会文化氛围、社会人文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家长的有些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乃至今后的正常发展。学生来源和自幼受外界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学校学生中不良行为学生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不良行为学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三者共同发挥其相应作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面对这种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诸多不利因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因此,有效地转化不廉行为学生,是全面落实“两全”方针的有效举措。

“不良行为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建立领导包级制,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步骤。学校领导分组承包各个年级,对任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推门听课,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来指导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召开教学人员会议,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布臵本周教学工作。对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单独提新要求。

5、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要多为不良行为学生着想,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不良行为学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6、对不良行为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不良行为学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建议教师,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不良行为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不良行为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不良行为学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经验交流会,加大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四、对任课教师和参与助学学生的评价考核

1、学期末,举行一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中,及时总结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经验。对参与这次活动的任课教师,评为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2、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统计各班不良行为学生成绩,与上学期对照,计算进步幅度,各学科评比,评出助学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助学教师,并根据《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评价方案》分别给予了奖励。

3、设不良行为学生进步奖:奖励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不良行为学生;设手拉手帮教奖:奖励在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中,帮教同学效果显著、事迹突出的学生。

五、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明显。个别任课教师对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把关注不良行为学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本学期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尽快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自觉地把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户县纸房学校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

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意识与安全意识等系列教育活动。在班队会上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逐条向学生讲解说明。其次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班级里所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大家是议论纷纷啊 最后我逐条总结:

一、不良行为: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 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3不遵守纪律,随便 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 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 8 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 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 13自以为是

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 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

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 18在家里乱扔东西。

19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 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

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

二、讨论重点

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增强在小学生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很多同学有骂人的习惯。其实,这类的不良习惯通常都是跟家长、电视节目、不良图书等的语言学的,家长骂人,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骂人,这样会恶性循环就导致孩子有了骂人的不良习惯,打架也是如此,通常有动武习惯的家长,孩子就爱打架,真正要改必须得从源头做起。所以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众多不良习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算是乱扔垃圾了,我们在操场上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去,久而久之,垃圾没了,坏毛病也改了。在这里我们没提到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只要大家努力,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那么多少不良习惯都可以改掉。

现在的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小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信息时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包围,以往的教育规律变得模糊起来,“养成”一下子成了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基本道德素养都没有形成,那祖国的未来也让人担心。

三、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首先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

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价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表彰。为了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我们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

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一般有哪些活动呢?校会、班会、有关文娱体育活动、各种比赛性活动、调查活动等都可以。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

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各中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多年来,此办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对于家庭中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做指导。社会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秩序渐进地养成良好习惯。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形成一条龙教育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一条七彩的路。

寄宿生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户县纸房学校

2011年10月

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户 县 纸 房 学 校

2010年3

当今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篇6

关键词: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

一、安置帮教工作现状

一)、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1、安置帮教工作总量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已经成为刑满释放人员进入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这是保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和谐的必然要求。这要求我们针对每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绝不偏颇、绝不遗漏、绝不放弃。相应的,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必然大大增加。以新都区为例,仅2013年上半年就有138人刑满释放,近年来平均每年都有超过300名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相比93年的每年100余人增加了两倍多。今后,这个数字将会越来越大。

2、安置帮教工作形式不断丰富

刑满释放不仅仅是服刑人员结束监狱生活这么简单,回归社会也不仅仅是服刑人员出狱这么容易。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能否走上正途,能否重新融入社会,能否重新投入家人怀抱,这都是全新的挑战,这都需要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帮助。随着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积累,安置帮教工作的形式不断丰富,为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融入、职业融入③、家庭融入④、社会交往融入⑤等各方面提供帮助。工作形式、工作范围相比之前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以新都区为例,安置帮教工作由区政府牵头,分配至乡政府,乡政府再联系居委会,将工作渗透到最基层,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居委会定期举行恳谈会,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持续的教育,加强引导。

3、安置帮教工作相关制度逐步完善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安置帮教工作逐渐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从安置、户口、档案、就业、社保、贷款等相对全面的覆盖了刑满释放人员在回归社会生活后的方方面面。以新都区为例,在十年前,获刑死缓和无期的服刑人员的田地将收归国有,现在通过相关手续,在服刑期间可以由亲人代耕,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予以返还。这从物质上保证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经济地位,为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关注逐渐加强,社会意识逐渐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文明逐步开放,人们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前所未有的提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服刑人员不再是“废人”,即使他们的人生有了“污点”,也不能对他们进行完全的否定。尤其是刑满释放的、“改邪归正”的这一部分人,既然法律已经对他们所犯的罪恶做出了判决,他们也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承受了相应的惩罚,社会、人民就应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重新做人,绝不应该把人“一棒子打死”。事实证明,人民、社会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的态度相比从前已经更加宽容。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并努力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努力把他们当做一个全新的个体,平等相待。现在社会上更有不少用人单位对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他们的就业问题出一份力。这些社会意识层面的改变也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意识融入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当今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组织刑满释放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就业

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从狱中一直持续到狱后。在服刑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也为他们刑满释放后正确就业奠定基础,有效避免再次走入歧途。狱后,刑满释放人员回到所在地,仍可以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新都区为例,刑满释放人员回到乡镇后,乡镇为其准备了丰富的职业培训科目,包括:缝纫、烹饪、电工、计算机、制鞋、手工、种植养殖等,可以说是“需要什么,学什么”,刑满释放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加快就业。据我们调查了解,有的学习烹饪技术后开起了农家乐,也有学习了养殖种植技术后开办养殖场并形成相当规模的,这都是安置帮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同时,安置帮教工作还重点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企业”接收刑满释放人员在企业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以新都区为例,2013年与新都区合作的安置帮教企业就有11家,他们有的是热心公益的“爱心企业”,有的是本身有过类似经历的成功创业者想要回报社会,行业涉及机械加工、建材、保洁、养殖等。

2、引导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第一,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进行提前教育,分析邢释后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问题以及挑战,端正心态,减少出狱后可能面临的冲击。

第二,出狱前后举行家庭座谈会,让服刑人员家属与服刑人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分担责任,增强服刑人员的家庭归属感,为重新融入家庭做好精神准备。这是安置帮教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三,组建用专业知识武装的志愿者队伍,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志愿者多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具有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极高的热情,对安置帮教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以新都区为例,安置帮教志愿者分为“传统教育组”和“法制教育组”,分别对邢释人员进行教育。

二、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困境

一)、安置帮教工作实施者所面临的挑战

nlc202309020631

1、工作量大,人员紧缺,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制度仍需完备

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呈倍数增加,工作形式不断丰富,工作面增幅明显,工作时间跨度不断拉长。但是相关人员配置却远远跟不上工作量的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跟不上工作内容的专业化发展趋势。

另外,工作量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但相对于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和重要性仍有很大的差距。以新都区为例,2013年的刑满释放人员是20年前的三倍,但国家给这一部分工作的专项资金却与当年的5万元持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同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刑满释放人员仍带有有色眼光,无法做到平等相待。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后,自身的经历难免成为今后工作、生活的绊脚石,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自身合法的基本权益也无法得到保证,这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对他们的权益进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从宣传层面为他们的权利谋求出路。

2、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难

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何况是有特殊“标记”的刑释人员,更是难上加难。第一,刑释人员有着社会还不能完全接受的“污点”,承受着从用人单位、周围人群投来的有色眼光甚至偏见,这对他们正常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刑释人员由于自身原因,在技能、知识、品行等方面有缺陷,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录用。第二、刑释人员长时间离开社会,不具备连贯的社会关系,这对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形成了阻碍,更别说像正常人一样找工作。第三,刑释人员往往不具备拿手的职业技能和正常的工作经验,这也是他们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接纳度有待提高

刑满释放人员虽然已经接受了相应的惩罚和改造,但终归被打上了“有前科”的烙印,此类人员往往很难被社会大众接纳。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有前科”的人就是现行的犯罪者,不存在改过自新一说,从情感上就不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这需要从上自下的改变观念。甚至在当今的领导队伍中有部分领导也抱有此类看法,这对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自上而下的意识转变,自上而下的宣传,带动人民大众意识看法的转变是提高社会接纳度的关键。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对刑释人员投予更多的关爱,全方面客观的审视他们,对值得帮助的对象予以帮助,对需要教育的对象进行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自身责任感,这是提高刑满释放人员社会接纳度的重中之重。

二)、安置帮教对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刑满释放人员态度有待端正,自我意识有待明确

服刑人员进入监狱后,必将经历巨大的思想冲击,之前所形成的观念看法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通过监狱教育的改造,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新做人,但有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仍未能形成正确的观念,甚至负面情绪愈演愈烈。这是安置帮教工作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经历牢狱生活后,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端正态度,是所有服刑人员都必须思考的,站在安置帮教者的角度上,只能尽力教育他们转变观念看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内心的答案。政府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帮助,但政府不是万能的,关键还是靠自己。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陷入了精神阴影,萎靡不振、无所事事、自甘堕落,或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弱势群体,对当地部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都是是不正确的。

2、长时间与社会脱轨,融入社会存在困难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面临精神和物质的极大挑战。长时间断绝社会交往,精神上一时间难以融入社会生活,意识短时间很难适应全新的社会生活。朋友的离去,家庭的冷遇,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形成了阻碍,调整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再入迷途。无法面对入狱前的同事或是入狱前就没有正常的工作,自身职业技能的限制,使得刑满释放人员的物质生活也面临挑战。在当今社会,没有稳定的工作不仅无法维持自身生存,对于社会稳定和谐来说也是极大的隐患。以上也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置帮教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和比较完善的体制,但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部门和人民大众也应当对安置帮教工作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永远都会有犯罪,不应该过于理想化的去思考。今后,在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其他未知的变化及问题,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安置帮教工作的现实状况,用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注释

①社会融入:具体操作化为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融入,即社会对他们是合法公民的认可.

②刘武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论纲(上)[J].北京:2013(12)

③职业融入:主要指他们的就业、收入情况.

④家庭融入:主要指他们与家人的密切程度.

⑤社会交往融入:主要指他们与其他社区居民、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状况.

作者简介:廖一如,女,(1989年7月21日——),经济学学士,西南石油大学 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业成长:帮教师长出飞翔的翅膀 篇7

每个教师都有“向上之心”,当“拔节成长”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时,一个学校必然活力四射,生机盎然。

1. 营造和谐互助氛围

教师要成长,必须有一块沃土,这块沃土就是和谐的氛围,就是互助的情谊,就是点点滴滴的感动凝聚成的力量,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领导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领导要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教师,在日常工作、教研活动、学习活动中冲在最前面,只有教师们感动在心间,工作起来才劲头十足。

2. 创造坦诚交流机会

一次民主生活会活动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活动前,校长先告知了大家活动安排,在大家思虑谋划的基础上,每人完成了表格的简易填写。表格分为“我眼中的同事”和“我眼中的自己”两大板块,“我眼中的自己”又分为“闪光点”“完善点”两项内容。活动中,以表格内容为提纲,每个人都做了发言。在发言中,大家怀着敬佩之情总结了同事的优点,回忆了同事间的互助情谊,也在充分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坦言了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老师们谈及的内容涉及为人之道、为师之道的方方面面。通过这项活动,全体老师饱享了一顿精神大餐,建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凝聚力。

3. 搭建展示学习的平台

有展示的机会才有前进的动力,有展示的观摩才有学习提升。学校要充分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教案、作业、家长会流程及资料、后进生管理办法、学科主题活动成果都可以展示,这样金点子的光芒就会越放越亮,教师们就会形成自觉相互学习的意识。

二、专业成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基本途径

1. 多样的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不外乎“走出去”、“请进来”两大类型。

要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到名校参观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观摩活动,从而使教师眼界更开阔,志向更高远,教学能力更强。但是受人力、财力的局限,大多数学校不能走得太远。而“把专家请进来”,则可以事半功倍。

这里所说“请专家”,并不是请专家本人,而是请进专家的视频、专家的博客、专家的著作。例如:我校组织教师从网上观看了窦桂梅的演讲《为生命奠基》,观看了邹越教授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组织中高年级师生观看了央视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把“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我校还给教师发放了网络视频名师课例推荐表,教师机里存有名师博客网址,教师有时间的话轻松点击就可以游历名师世界。我校还通过多种渠道买了一些教育专著,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李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平时教师人手一本,能看多少看多少,寒暑假则进行再分配,布置假期读书作业。我校还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讲座或讲课的光盘。与专家面对面,足不出户,接受专家名师的引领,将新理论、新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库存,使课堂或多或少都有专家的影子和味道。

2. 别样的同伴互助

(1)“五位一体”学习笔记。我校号召教师人人精读课标,人人通览小学学段各科教材,人人广读教育理论名著,人人多读《小学语文教师》等学术刊物。但是,教师工作千头万绪,顾此就会失彼,省时高效的“五位一体”学习笔记就这样诞生了。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上都集“读书摘记、练字、练画、布局设计、为学生引领示范”五项功能,成为自制精品书刊,教师之间相互传阅借鉴,有时扎堆品评,有时拿到班里给学生展示,使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图文并茂。

(2)自成体系的“文本链接”。为解决备课查资料耗时多的问题,我们把搜集到的资料按单元、课题顺序装订成小册子,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扩大知识面,下一年,传给继任教师,成为他们备课的参考,继任教师再增添续集。各学科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刊物。在这些刊物里,不同教师的智慧火花在跳跃,教学设计理念相互碰撞,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集体备课。

(3)互相分享的教育格言。办公室黑板上开辟教育名言专栏,一周一换,让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话,大家在分享的同时可以共勉。

3. 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校除了要求教师每课教案后有简要反思外,还统一给教师配备了工作日记本,提倡自由灵动地写,故事性随笔、每天的收获感想、教后小记等形式不拘。有时也布置“同题异构”。在这项活动开展之初,部分教师感觉无从下笔,于是在周一的例会上,校长主任带头读自己的日记,再让写得好的教师读,进而留硬性作业,督促检查。现在,日记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习惯和享受,不是藏在抽屉里的秘密,而是每天展示在办公桌最醒目的地方,大家自由翻阅。时间久了,教师们思路广了,曾经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小细节,变成了精彩案例。大家通过互读日记,提取他人班级管理的金点子,学习他人教学设计的创意,解读同伴思想。这样的日记书写,是最深刻的自我反思;这样的日记交流,是最切实的同伴互助。

三、专业成长:“磨课”之举功不可没

抓住一节课反复打磨锤炼,使自己百炼成钢,是我校教师快速成材的一个秘密武器。领导听常规课常常带上相关教师,听完必定评课,教师必须进行二度备课。每学期必搞的“每人一节展示课”,在全体教师评课后,教师要根据大家建议写出新的课堂预设。这样,课上得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课堂生成处理得不好,集体评课中不乏真知灼见,也会众人受益。对于要重点拔高的教师,由教导主任带他到兄弟学校再讲这节课,让教师两遍三遍地面对新学生同讲一堂课,吸纳外校教师建议,反复体验、感悟、修正。这样,不单单是“磨”出了一节好课,同时也磨出了人才,磨出了群体智慧。磨出的优秀课例整理留踪,成为最有效的学习资源。我校始终坚持有赛必参的原则,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竞赛,我们深知:“磨课”,功在平时,利在大赛。教师参赛捷报频传,平时的磨砺功不可没。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地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场”,帮教师生出飞翔的翅膀。当所有的老师都养成自觉读书、自觉学习、自觉思考、自觉写作的习惯时,离名师的高度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帮教措施 篇8

关键词:企业职工;安全教育;“三违”;帮教工作;

中图分类号:X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一、落实联动帮教责任,是“三违”职工转化的重点

1、建立联动帮教工作机制,落实联动帮教工作职责。支部在联动帮教工作开展前,首先要明确党政工团妇在“三违”帮教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按照一般“三违”人员和重点“三违”人员两套帮教程序进行帮教;其次明确设定重点“三违”帮教转化率要达到95%以上,一般“三违”帮教率要达到100%”的工作目标。第三是针对“三违”人员的特点,形成班组、车间、支部,党政工团妇五方三级联动“三违”帮教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安全帮教主体的作用,落实“把严重三违人员教育过来,变成安全生产的骨干力量,把三违人员教育、转化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的工作要求,对各个帮教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考核,确保帮教工作的有效性。

2、建立“卡”、“帐”管理,把“三违”帮教工作作细作实。一方面为使“三违”帮教工作做深、做实,既要注重结果的考核,又必须强调过程的管理,为此专门设计建立“三违”人员联动帮教卡、党员包保联系卡,“三违”帮教工作台帐。做到日常信息交流沟通灵,月底考核兑现清。另一方面支部根据联系卡和日常掌握的信息相互对照,加强过程控制,结合帮教转化结果、“三违”发生的种类、数量,和大家一起进行分析诊断“三违”发生的情况、特点,及时调整帮教工作思路,制定针对性措施,保证帮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3、针对职工违章特点,结对帮教促进“三违”职工转变。为保证帮教效果,支部还通过“一帮一”、“多帮一”、“谈心谈访”等不同形式进行结对帮教,做到从思想上教育、心理上疏导、情绪上化解、家庭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切实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暴光”惩戒、现身说法、以“违”示警等方式,强化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及危害性的认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促进他们自觉遵章守纪,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二、经常的安全思想教育是职工帮教的关键

1、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就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安排,使安全教育能促进职工的安全意识养成。

2、广泛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能极大提升了职工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安全教育即要学习专业性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安全教育还要用灵活的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感官认同度。

3、反思、讨论是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强化。我们知道身边的事故案例对人的冲击力最大,因此,通过组织职工对事故经过进行分析,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讨论事故给我们哪些警示?应吸取哪些教训?要采取哪些措施?注重哪些薄弱环节?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从自身找差距,使每名職工都能深入思考自身的安全,变一人抓安全为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安全。

三、用示范、引领强化职工的安全行为

1、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责任意识。要做好安全工作,领导首先要重视安全,要在工作中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注重防范。通过安全管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提升操作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力度,坚持贯彻执行 “三不生产”,“四不放过”等规定,以及加强劳保用品防护,使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促进职工的安全行为。

2、充分发挥党员在包保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支部要仔细研究和划分每个领导、党员的责任区域,做到了岗位、专业、责任三个结合,做到包保人在岗位、专业上发挥示范作用,用个人在岗位 上的标准作业成为职工仿效的样本,带动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党员在包保工作中还要做到“四个知道”(责任区设备和装置的运行状况,责任区每个职工的安全技能和精神状态,责任区安全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责任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六个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制度规程到位、防患意识到位、隐患整改到位、预警制度到位、管理责任到位),更好发挥基层党员的包保作用。在对经常违章的“三违”大王,要在联动帮教的同时,党员采取结对帮扶,做到党员“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考核”,从而保证一般违章人员不再违章。

3、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操作行为养成。无论是安全思想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三违”人员帮教转化,其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因此,要职工教育中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安全理念成为广大职工群众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使公司安全法规、制度、规程入心入脑,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工作主动抵制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从而让安全行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以人为本,让“三违”职工感受到亲情和关怀

1、对待不同的“三违”人员要使用不同的帮教方法。帮教工作要使“三违”职工接受和认同,并取得帮教效果,就要根据不同的违章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凭“经验”办事的麻痹人员,通过日常的心理疏导,采取定期开展思想访谈、讲案例等方式,讲安全利弊,讲三违后果,使其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不爱参加安全技术学习,培训时开小差,考试时靠抄答案而蒙混过关,工作中得过且过的职工,要采取脱产培训等方式,强化他们的安全思想教育与业务技术学习,使之懂操作规范,知作业标准,明防范措施等。

2、要注重发挥岗位青监员、群监员的监督保障作用。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任何环节细微的疏忽、纰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安全生产,群监员作为班组的成员之一,是职工安全监护的坚定战友,日常工作中对班组员工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更容易被职工接受,发挥好他们在岗位操作中的安全监督作用,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拾缺补漏,他们了解生产环节的第一手资料,能揭示了一些比较隐蔽的问题,查处一些被其他部门忽视的隐患,他们既能揭示安全生产中的“暗点”,也能宣扬工作中“亮点”,如开展群监员谏言活动,参与车间安全工作讨论等活动,都能极大的调动了职工自主管理安全的积极能动性。

3、人性化的“三违”帮教体系是职工转化的动力。对待企业生产中的“三违”现象,通过充满亲情化、人性化的帮教,让“三违”职工迷途知返,让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才是目的。有职工坦诚地说:“有时违章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并非明知故犯。因此,我们在工作还可以对转化成功的职工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如对经过联动帮教转化为“安全标兵”的进行一定的奖励,使“三违”职工深刻的认识到,在安全上严格要求是为职工的家庭幸福着想,无论是经济处罚还是行政处分都只是一种手段,

上一篇:APP营销法则下一篇:反思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