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2024-08-05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精选十篇)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1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内涵

学习策略教学指教师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策略教学包括:认知策略教学、元认知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教学三方面[5]。Winogrand (1989) 认为[6], 学习策略教学的宗旨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信息加工与处理、问题解决、善于开动脑筋、积极选择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学习的选择性和思想性。学习策略是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因此, 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 而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过程, 是一个学习的监控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 他们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主动认知, 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此外, 学生作为学习策略的受用者和践行者, 要想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就必须不断地改善先前学习过的学习策略。这种改善也是受个体认知加工过程决定的。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完善认知的过程。因此, 这种对已获得学习策略的改善就为学生创造了创新学习的情境, 提供了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 培养了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二、学习策略教学对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 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学习策略属于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性知识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 还要懂得“如何做”。要做到这一点, 掌握一种策略, 就必须经历一个内化过程, 从而使这种策略由外在的东西变为自身学习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任何一种内化都是在主体的自我实践中实现的, 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就是一个内化过程, 因而也只能在学习者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林崇德教授认为[7],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强调和重视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这种探究与发现所获得的东西,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有助于不断创新, 并在不断发现的积累中走向成熟。

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兴趣、质疑精神、批判精神、主动性、积极性等。某一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 但是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节课就获得。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而这种教学实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点上, 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善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我们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的过程中, 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 而这些都是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 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是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精加工策略中的人为联想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为联想策略是指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时, 学习者可以展开联想, 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 以便于学习者记忆与提取。人为联想策略主要有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人为联想策略要求其结果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因此, 在运用人为联想策略的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会得到训练。形象联想法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种人为联想策略, 常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将抽象的材料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如在小学生初学汉语拼音时常常采用这种办法。课本上编者在韵母“O”的旁边, 配上甜甜圈的图, 甜甜圈的外面一圈用粗线条标示出来。这样, 老师就会很容易地引导小学生把拼音和图画联系起来, 从而更牢固地记住字母“O”的发音与形状。小学生会借助图画在头脑中再现甜甜圈的形象, 并且把它和韵母“O”的形状与发音联系起来。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再造性想象过程。二是借助离奇的想象, 将毫无联系的材料人为地联系起来, 使其成为一个新鲜而离奇的故事, 从而便于记忆。例如, 要记住“飞机、大树、信封、耳环”等20个相互没有内在意义的词语, 可以进行如下的联想:天空飞着一架银灰色的飞机;这架飞机突然撞到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上;这棵大树非常奇特, 它的树叶形状像是一个信封;信封状树叶上挂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耳环……

(三) 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思维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这些思维能力的学习、掌握和有机结合, 必须结合特定的学习要求、学习情景和学习评价方式。学习策略恰恰为这一学习理念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和环境。因为首先, 学习策略形成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指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活动, 学习策略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发现、总结和提取出来的。例如, 学生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常将这些内容用笔勾画出来或者摘录出来, 这种最简单的勾画和摘录在长期的实践和操作中就成为精加工策略;其次, 学习策略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任何一种学习策略, 即使是最低级的学习策略也都联结着不同的思维训练点, 都在各个环节上保证信息加工的顺畅进行。笔者认为, 学习策略与创造性思维中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存在着一致性。比如, 精加工策略常常与创造性思维方式中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紧密联系, 它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元认知策略常常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联系, 它对思维的批判性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WENJIAOZILIAO

三、实施学习策略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一) 认知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

认知策略教学是个体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大量不同类型的认知策略构成了认知策略系统, 它包括若干一般性的认知策略, 如记忆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也包括大量与具体任务相关的策略, 如类比记忆法、补充细节策略等。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认知策略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8]。在自主创新学习的过程中, 个体要根据任务条件从认知策略系统中选择相应的认知策略。教师首先应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领域内具体性的学习策略。常见的一般性的创新学习策略包括目标设置、计划、自我监控、复习等。其中,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计划的制订, 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例如,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有难度的题目上分配的学习时间不足, 对此教师应予以指导。常见的领域内具体性的学习策略包括复述、分类、利用心理表象、作小结、头脑风暴法、列提纲、画示意图等。对于领域内具体性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把它们渗透在各科的具体教学内容中教给学生。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对阅读策略进行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对列提纲策略进行训练。

(二) 元认知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

“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 旨在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 引导学生走创新性学习之路。因此元认知策略教学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必不可缺的条件, 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核心。元认知涉及某人有关认知的过程或某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元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积极监控和调节, 这是对一种执行性控制系统的表征[9]。元认知对于制订计划、问题解决、评价和语言学习的许多方面而言, 是处于中心地位的[10]。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者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 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 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完善学习者的元认知, 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建议采取三种办法:第一, 自我提问法。自我提问法, 就是在元认知训练中, 通过提供一系列学习者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清单, 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特别是问题解决能力;第二, 相互提问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两名学生, 给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清单, 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 根据问题清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与竞争。解决问题时, 相互提问最多的学生, 解决问题的速度也最快;第三, 计算机程序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 计算机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 而且能对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分析和及时反馈。正是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反复练习和反复思考过程中, 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加以监控、调节, 对认知活动的结果加以设想和预估, 并及时改正错误, 从错误中获得经验, 学习者在提高认知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元认知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三) 资源管理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保障。

资源管理策略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成功使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外界条件, 合理分配自身有限的资源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认识不到影响自己学习的内外在因素, 不能合理分配有限的个人资源,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而且越是年龄小的学生表现得越明显, 越是学习差的学生表现得越突出。资源管理策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资源, 告诉他们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创新学习者需要一定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其中, 时间管理和注意力培养是资源管理策略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合理、有序, 是时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和做多长时间的问题上, 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内容, 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规律来指导学生, 尽可能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使用学习时间通常是基于习惯, 而不是基于计划。训练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 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 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11]”。资源管理策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策略的运用与努力的关系。那些相信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努力分不开的学生, 与那些持有不同看法的学生相比, 更为经常地使用自己已经习得的策略。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成败的归因训练, 引导学生将学习结果的取得主要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 这样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接近学习的目标。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资源, 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学习困难, 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时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所以教师应教学生一些工具性求助策略, 使个体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学业帮助。

总之, 开展学习策略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路径, 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为有效而教的理念, 科学设计学习策略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解决当前学习策略教学低效问题的基本。此外还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 展示才华的舞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生“乐学”“会学”,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炎根.实施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J].教学与管理, 2006 (1) :4-6.

[2]崔立中, 杨竞, 郑凯.自主创新的心理实质[J].心理科学, 2006, (3) :744-746.

[3]桑青松.试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9) :34-36.

[4]缴润凯, 华炜.学习策略:发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6) :54-56.

[5]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 (理论版) , 2006.2.24, (3) .

[6]Winogrand P..Paris SG.A Cognitivand motivational a-genda for readin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89, (1) :30-36.

[7]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78-79.

[8][11]Alderman, M..Developing student self-regulatorycapabilities[M].Lawrenc Erllbau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9:112-141.

[9]Flavell, J.H..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memorizationprocesses[J].Cognitive Psychology, 1970, (1) :324-340.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2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四)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10.4

一、课题研究价值

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力度。

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进入到初步实施研究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引进组间竞争机制。有序教给超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遵循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围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氛围的策略)。

三、实验的做法、成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地理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

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孩子理解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美国;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当今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只知道答案,他们从来没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不”。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地理的主人,地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教师的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这个探究的方法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四是教学评价制度没跟上,仍是一卷定乾坤,给足够的时间学生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是上去了,可考试也不考探究能力呀。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3

实践表明,初中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许会给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即授学生以“渔”;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猎取知识——即诱导学生善“渔”。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打破固有模式

应试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接收容器,教师也常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应有自来水”自勉。其实质不外乎教与学的灌输关系,只不过是量的大小而已。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不同,自主创新性学习强调的是人的自主认知和理解,注重学习者智能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吸纳更多的知识,训练机敏的思维,不仅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而且能不断去探索水源,发现源泉,拓宽源道,逐步形成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是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变教学质量观为教育教学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要看综合素质。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主动发展观,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自主创新教育无处不在,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发展。

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首先备课时不应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注重学生情况,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体”,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意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真正变“我教你学”为“我自己学”。同时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执行新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放”及学生的“兴趣——尝试——独立”的步骤,逐步改变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讲解—接受”式的学习模式。

二、善于挖掘创造性教育因素,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认知主体之间的交流、研讨与整合,有利于克服学生从众心理和胆怯心理,有助于彼此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甚至可以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应善于挖掘创造性教育因素,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尽可能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写。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体会,引导学生去质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教育手段革命性的变化,必然促使教学从传统模式回归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必然促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知识占有者、灌输者回归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语文教学在创造性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挖掘、把握、利用。

在教学手段上,应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维,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境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处理上,要精心设计,展示创新,带给学生“新”的感受。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有机将“教师问题”、“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问题”,使教师提出的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自身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因素,调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尽力挖掘其想象的潜能,让学生大胆联想、丰富想象、奇思妙想。如学习《范进中举》、《孔乙己》以后,可抓住教育契机,以《范进巧遇孔乙己》为题作文,把不同时代、不同遭遇,都是科举制度牺牲品的人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还应注意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教育和感染学生,激发、培养问题意识、创造意识,消除学生懒得问,怕问的思想,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锻炼其敢问的勇气,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善于探索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潜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学习的积极性来激发。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可出示两桥挂图,形成对比,刺激学生大脑产生兴趣。通过比较两者结构、形式上的异同,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感观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看得细致,读得认真;分析讲解,动脑动口,在强烈的兴趣中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也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已动手架模型桥,在各种形式的“桥”中比较、分析、归纳,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已提问题。”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多义性、丰富性,也决定了语文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克服一言堂、一家言、一刀切的做法,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质疑、解疑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的发现与争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

总之,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法指导,更好地指导学生会“渔”,启发学生善“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探究—评价—反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4

一、从学习“规范”做起,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前提。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做到“六会”, 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 提出具体要求, 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 在每节数学课上, 由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训练。

1. 会听

是指在课堂上要注意力集中, 会听老师讲;尊重同学, 会听同学说, 会倾听小组内同学的发言;要谦虚耐心, 能认真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并产生自己的想法。

2. 会说

是指在课堂上要敢说, 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别人的回答, 能较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条理、逻辑清楚地描述数学学习的过程、思路和方法, 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会辩论、会修正补充别人的意见, 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 会读

是指能读懂数学课本上各种形式如情境图统计图、统计表、文本等) 呈现的数学信息,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的、有用的数学信息, 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会用自己喜欢的阅读符号对主要内容做出标记, 能读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会阅读有关的数学资料。

4. 会问

是指课堂上要敢于提问, 能积极主动地提问题;要学会善于提问, 针对别人的回答进行提问、质疑;能逐步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有创意的数学问题, 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5. 会交流

是指敢于和别人交流, 能在学习小组内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会进行组际交流, 乐于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能从交流中获得收益。

6. 会做

是指根据老师的要求和示范, 逐步达到正确的、创新性的动手操作;能根据学习要求, 认真规范地书写作业和练习, 达到一定的速度;会写数学日记;会设计有创意的数学专题活动方案等。

二、抓住课堂教学“牛鼻子”, 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 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抽象等数学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构建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启发诱导、问题设疑———合作探究、释疑质疑———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基本操作要领:一是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通过点拨、启发、引导,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三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 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 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 使学生真正参与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四是精心设计练习, 以教材为依据, 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挖掘问题的多向性,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分层分类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 促进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开放视野广开“门路”, 拓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与途径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 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 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完全“课堂化”,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 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 封闭的学习环境, 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尝试着通过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以促进数学教学。

1. 数学阅读

有效的阅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数学方面的阅读书籍比较少、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去进行数学阅读的现象, 我们在研究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 从阅读数学课本提供的各类素材开始, 不断拓展相关阅读内容, 利用班内图书角、数学小报等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教师积极进行参与式阅读, 和学生进行对话式交流, 为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信心, 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魅力。

2. 自主整理

我们创新复习课教学, 建立“明确目标———自主整理———交流深化———拓展运用”复习课模式,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建构的同时, 突出了学生对单元知识或阶段内同类知识的自主整理。根据教学计划, 教师布置自主整理实践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创造性地设计各类整理结构图形、图表对知识进行梳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梳理知识习惯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3. 数学日记

数学问题是没有直接呈现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然而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于是, 我们引入数学日记,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独立见解的阵地, 使学生不能及时暴露、展示的思维状况, 通过日记这一物质载体得到及时呈现和释放, 改变了数学学习单评话语交流的单调状况, 也使日记成为师生数学学习与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

4. 研究制作

学习是一种综合活动, 某些知识受课堂的限制不能进行实际操作, 校外研究制作旨在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突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为此,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做活动角、切割正方体、用球画圆、测量操场、调查统计等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体验, 在活动中得出一些结论或发现规律, 进而提高对相关问题、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

5. 数学小报

数学小报或手抄报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设计“自我评价、我的心里话、老师我对您说……”等栏目, 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使数学的教与学变得和谐、有趣, 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 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主要从抓好学习“规范”、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拓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空间与途径等方面加强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解决一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关键词: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实践,数学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5

顺利地上完一节研讨性公开课,心里轻松了许多。几天来,静心回顾,思考整堂课的教学情况,觉得这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了“变序”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的主要段落。学习了白杨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自然段,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特点与品格。再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理解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这样安排,既梳理了顺序,又突出了重点,条理非常清晰。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教给阅读文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边读边思,读中理解。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高大挺秀”一词,就把白杨的外形特点全说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读书时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阅读,就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也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又要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内容的理解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这就是阅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用多媒体课件,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树的形象及生长环境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南方的孩子认识白杨,又再现当年新疆军垦战士垦荒的情景和他们的光辉形象,最后还播放了现在新疆繁荣、美丽景象的画面。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利于学生对边疆建设者博大情怀的理解。

三、编小报,体现大语文观。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自己动手编小报,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背景材料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新的能力。

这堂课,也存在许多缺憾,须认真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本课朗读课文的形式不少,但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很大,上课时,我总担心时间会不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受有些欠缺;二是临下课时,学生小报的交流也有些仓促。学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外时间,精心做成了一份小报,都渴望能更多地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我只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挑几个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报。大部分没上台的同学为此有些失望和扫兴。如果我当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向听课的老师、同学展示自编的小报,然后,请让几个同学上台介绍并展示自编的小报,下课后再让有兴趣的同学拿自己的小报找后面的听课老师点评、指导就更好了。这样安排,不仅扩大了交流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充分利用现成的课堂资源(有几十个听课老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 linyusuan@163.com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因此,我们责无旁贷地无疑承担着创新教育的重任。多年的教育教学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自己是主体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师这个外因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到作用,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正是有了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学生这个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独立性不强,做事处处依靠别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通过教师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精心引导和自己的历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会不断加强。

二、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经验告诉我们,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师千方百计地通过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通过课堂教学,教师针对某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会、主题班会讲演、口头作文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会大大地得到提升。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7

1. 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实验试剂都由书本指定,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步骤也是书本上规定好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成为不需要思考的机械操作者,按部就班,往往到实验结束的时候都只会进行操作,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操作,甚至对实验根本没留下完整的印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也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则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实验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手。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实验材料最好能从身边选取,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尽量少用或不用制成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贴近自然,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增强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会被充分地调动,实验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植物的向光性运动原理和生长素的作用制作盆栽;用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叶子上印出自己的头像等。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造力。

3.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索性实验是发现与创新的手段。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虽然已经增加了一些实习和探究性实验,但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高中生物教师的一般做法都是先讲授知识,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采用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将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在这些实验的选材上,教材建议用洋葱根尖,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可以取代?教师可以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验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既重视实验结果,更重视实验过程

实验要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为出发点,这也是实验的本质要求。然而目前高中生物教材所采用的一些实验设计,是长期筛选的一些经典实验,目的仍然是巩固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这样很容易造成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没有培养学生发现和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实验的结果固然很重要,然而实验过程更重要。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并处理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实现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从实验中获取经验,获取灵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现代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结合实际亲自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照书本做实验的效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调查统计,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是生物学实践教学的核心。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实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入手,不断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创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军良.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刍议.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8:87-88.

[2]王青凤.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科教育, 2010, 12:127.

[3]李玉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研究, 2011, 6:191.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8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考考试模式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 使中学数学课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 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教学优化的策略, 即打造新课堂, 赋予课堂教学与学习新的文化内涵, 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时代功能,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对高中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

高中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 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师生交往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知, 增长才干;要立足课堂教学, 探求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操作模式, 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创新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大胆提出质疑、猜想、标新立异的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构建“导与学”结合的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从本质上说学习首先是一种态度, 是思维的积极活动。数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多表扬, 少批评,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

2.注重学习策略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

首先, 数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领域内具体性的学习策略, 常见的一般性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目标设置、计划、自我监控、复习等,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谈”“析”“练”,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 使学生很快地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其次, 在策略教学中还要对学生指明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例如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既做示范, 又采取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方法, 给学生以引导。

3.加强思维训练, 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篇9

(一) 为适应新的社会大环境, 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 现代传媒与资讯的高度发达, 完全打破了空间界限, 特别是网络世界如同信息海洋, 这有助于我们的大学生更加便利地接受大量新鲜的信息和先进的观念, 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这种开放性、交互性远超以往, 这一切都促使教育模式发生变革。信息网络将文本、视频、音频等集成一体,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可以与外界自由地进行交流,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这要求大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 所谓创新, 是以有别于常规或不同于常人的思路、见解为导向去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环境的行为。这需要教育打破常规,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的能力的人才, 为此, 大学生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适应客观社会的必然要求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知识的不断更新, 科技知识日新月异, 信息、知识的广泛应用导致新职业和新技术的使用, 个人知识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 不然将被知识发展的大潮吞没, 被社会淘汰, 迫使从业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拓展业务能力, 才能够适应新的问题和任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指出, 在半个世纪前, 人们从大学毕业后, 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其退休, 而在当今, 这个数字缩减为2%。大学生在校字习到的知识技能不再是一劳永逸, 有些知识在毕业时可能就已淘汰, 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地从社会这个大学中汲取知识, 否则将不能胜任专业岗位, 毕业时即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机。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更新自我、提升自我, 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终身学习, 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确立学习者主体、关注学习者需要、形成学习的正确态度、保持学习的延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场所等方面。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必须要求学习者具备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的学习多数是迈向社会前的最后学校学习, 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所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前所述, 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职业发展, 都要求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新技能,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完善自己的生活。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个体的毕生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了分析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并从中找出图书馆可以发挥作用的方面, 探索图书馆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进行服务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案,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此次调查的对象是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生, 通过在教室、图书馆、寝室发放问卷2000余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可看出, 我校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现状如下:

(一) 大多数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从课余时间设置的问题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 被调查的大学生大多认为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占70%, 而且是要利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来学习;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余时间的学习主要由来自己安排, 而不是老师和学校强迫, 这说明学在认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者部分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从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数量上来看, 我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2-5小时的占59%, 5-8小时的占25%, 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 从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来看, 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是用来学习, 用课余时间来娱乐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比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还要偏高,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多数学生却把时间用于娱乐, 他们在学习氛围相对轻松、学习时间相对宽裕的大学校园里放松了对学习的警惕而感到迷茫以至于对较多的课余时间没有做好安排。

(二) 多数学生选择在图书馆进行课余学习

通过调查发现, 在选择学习场所、到馆率和到馆时间上, 有53%的学生选择图书馆作为课余时间的学习场所, 90%以上的学生每周到馆一次, 13%的学生每周到馆5次以上, 有47%的学生每次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达到3-5个小时, 有19%的学生整天呆在图书馆学习, 这说明图书馆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重要阵地。所以我们选择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来分析我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三) 学生依然偏爱纸质资源

在到图书馆主要利用的资源选择上, 38%的学生选择纸本资源, 12%的学生选择电子资源, 34%的学生表示都使用过。使用纸本资源的学生高出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26个百分点。这表明, 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上还拘泥于纸质资源上, 还是把纸本图书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 这说明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 同时, 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任重而道远。

(四) 阅读媒介的选择

57%的同学认为他们会偶尔使用手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的阅读媒介;62%的同学认为偶尔使用手机或计算机来学习;46%的学生认为传统纸质文献比计算机或手机更适合阅读;同时48%的同学认为计算机或手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 在校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学习媒介时更希望使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手机或者计算机, 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发展的制约影响, 导致手机或者计算机没有传统纸质文献更加便捷, 所以现阶段同学们更多的使用纸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移动学习媒介仍旧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式。

(五) 图书馆资源基本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图书馆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43%的学生认为是提供资源, 38%认为是提供场地, 只有9%的学生选择教授学习方法, 10%的学生选择提供疑难咨询。在图书馆的资源满意度方面, 22.4%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能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 60.2%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基本能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17%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不能满足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至于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不满足的原因, 22%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合理, 30%的认为结构不够合理, 34%认为图书馆的资源更新太慢、过于陈旧, 14%认为学术性不够;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服务方面, 我校大学生认为图书馆的数据库、电子书、多媒体资源、参考咨询服务都需要加强, 这说明图书馆的资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只有16%的在图书馆实通过工作人员来查找图书, 自主在书架上查找的是41%, 其他的是通过网站或手机客户端查找;在图书馆的其他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方面, 28%的认为是馆舍设备, 22%的认为是工作人员的水平, 26%的认为是咨询服务质量, 24%认为是学习环境;我们不难看出图书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图书馆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发挥工作人员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 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 应该与时俱进, 以读者需求为发展方向, 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优势, 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 服务理念创新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面对面服务, 发展变化为更多虚拟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及信息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 要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具体体现为: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手段的自动化、服务内容的精品化、服务过程的人性化。要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加大数字阅读环境下对读者服务工作的研究和投入, 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 做好数字资源的推荐、宣传工作,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开展移动服务, 让读者通过多种渠道, 从图书馆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 服务手段创新

快速且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所要达到的目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 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了交互式的沟通、交流平台, 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和反馈。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开发的QQ、微博、微信是人们常用的即时免费通信软件, 也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发布的重要平台, 在智能终端设备上的应用非常普及。图书馆利用QQ、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优势开展读者服务, 可以向读者推送多种形式的信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 用最少的投入达到快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而高校读者群体中学生、教师对以上三种通信软件的应用率更高, 图书馆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读者进行细分, 通过嵌入或创建用户群, 如班级群、学生社团群、教师科研群及其他各种功能的读者群等, 在群中实现高校图书馆各种服务, 包括图书馆新闻发布、图书到期提示、新书推介、阅读推广、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用户培训等, 以达到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 服务方式创新

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 服务对象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都不一样, 由此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层次也各有不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在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主动为读者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制”, 提供读者真正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比如, 向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移动阅读服务、订制服务 (RSS) , 读者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关注的最新信息。

(四) 服务宣传创新

网络带给读者的是海量的信息、精准的检索和快速的传递, 而我们并不希望读者因此而远离实体图书馆, 从而无法感知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人文的关怀、温馨的氛围。这对阅读推广和培养读者人际沟通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是不利的。因此, 在数字虚拟环境以外, 图书馆还应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服务宣传活动, 鼓励读者走近实体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的创新举措可以有这么一些:1.“学霸养成计划”。在发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 都附有一张介绍图书馆的宣传页, 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图书馆的资源及环境, 并向新生推介本专业书籍, 倡议新生积极利用图书馆, 争做多读书、读好书、成绩优异的“学霸”。2.“读书达人”评选活动。图书馆通过借阅量统计, 选取借阅册数最多的三名学生, 分列一、二、三名进行表彰, 并请获奖学生上台演讲, 分享自己读书的体验和快乐。3.“真人图书馆”活动, 是指读者可以“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 获得更多的见识的活动, 它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是阅读和交流方式的创新, 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5yd/201504/t20150422_165753.html.

[2]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5/04-21/7222949.shtml.

[3]陈恩满.高校图书馆QQ群嵌入式服务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 (5) :48-52.

注重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篇10

所谓“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放开学生学习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揭示规律,充分经历观察现象的过程,互学互助,互动交往当堂完成作业,知识堂堂清的教学方法。当然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看似简单,想要做好却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呢?具体的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首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就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多运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把本来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活动语言,使得学生眼前一亮,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生物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了。这样,就能达到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其次,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积累学习方法。

就是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组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借助书籍、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整理、综合。

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储备相关内容的资料,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内容,创设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条件。

第四,对每个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自评、他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我加以总结后对每个小组、每个同学进行客观的评价,设集体奖,如合作奖、组织奖,设个人奖,如搜集资料奖、最佳创意奖等,予以表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感悟语文的方式下一篇:实践中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