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

2024-07-13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 篇1

一、科学规划来复习全面掌握不遗漏

在复习过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和《考试说明》, 对考试范围、命题特点、知识体系、课本系列和学生情况仔细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明确复习的目标、复习重点。既全面复习, 又突出重点, 增强针对性, 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现在的中考题型, 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部分, 一定要细化、要总结。总结才能发现问题, 总结才能找出规律, 总结才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字词部分, 容易写错的要列出来。经常考试的要列出来。一词多义的重点词语, 要列出来。词语的应用语境, 感情色彩, 使用特点, 要使学生基本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虚词及作用、实词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语古今异义的, 都要加以总结。句式部分, 掌握住句式分类及特点, 并多多加以应用。改病句部分要在掌握关联词语、词语搭配习惯等基础上凭借语感加以解决。

二、以本为本来复习注重能力不放松

对学过的课文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来看待。复习学过的课文, 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要用新的眼光来认识, 力争有新的发现。要通过复习, 查漏补缺, 对知识进行梳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应考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初中语文课文篇目多, 知识面大。对于复习, 要树立一个基本的思想:以课本为本, 突出重点。如果课本上的东西学不会, 课外的东西就更谈不上。如果复习时, 平均用力, 没有重点, 那就会既浪费时间, 又收效甚微。所谓的重点部分, 即重点篇目、重点段落、重点知识。一句话, 就是考点。抓住了重点, 就抓住了复习语文的根本。

对于课文现代部分的复习, 字词句的复习, 要列出重点的知识点, 进行强化。每天记忆一部分, 做到有计划复习。逐渐缩小不会的知识点, 最后达到全部掌握。有些学生, 复习总是从第一课开始, 看到第十课, 没时间了, 结束本次复习。下次再复习, 还是从第一课到第十课。这样简单重复、毫无计划的复习, 永远不会有好的成绩。对于古文的复习, 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式, 只要加以比较、总结, 完全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写作方法的复习, 总结就更为奏效。学生在课文内容相对熟悉的情况下, 侧重写作特点的借鉴。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 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对于写作方法, 可以总结、归纳为:借景抒情、象征、烘托、托物言志、对比、渲染、铺垫、设置悬念、联想等写作手法, 在文章中比比皆是, 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 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 才能而作理性归纳与总结, 而归纳与总结, 又反过来有利于学生阅读中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为, 不掌握方法, 怎么来做事情?让学生作文, 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他不知道写作的方法, 不会运用写作方法, 怎样写出来?可见, 总结写作方法的重要。

三、结合题型来复习既能得鱼又得渔

通过对往年中考试题的练习, 归纳中考题型。如, 字词类、诗句类、病句类、名著类、拟标题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 归类比较,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可以让学生明确属于哪种题型, 在哪篇文章中存在, 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提高复习效果。训练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适当研究考试题的具体特点, 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 要通过练习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 关注考试的动向和发展趋势。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审题细致、做题认真、应试心理平和。做到学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我们在总结中做题, 越做越觉得中招试题“十分亲切”;在做题中总结, 越做越能够把握中招试题的脉络, 渐渐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也正是在我们做到”胸有成竹”的时候, 我们才可以说, 我们的复习取得了成功。至于作文的创新, 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焦点, 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议论热点, 并进行思考, 也可以让学生加以讨论, 取得共识或者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这既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写出的文章才会脱去“稚气”, 立意高远, 比较洒脱, 较为成熟。当然, 好的作文, 言辞上, 也要富有文采。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要做到, 多读名著, 多背名篇名段名句。只有背会了, 才是自己的。学会武艺不压身, 考试就能用得上。由此, 也可以发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没有阅读的经常化, 要想写出比较有文采的作文也是不现实的。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2

课题:记叙文复习设计理念:

明确考试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常识,在实际的举例中掌握记叙文阅读及答题的基本方法,“授之于渔”,使学生在实际的考试中能正确运用到这些方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中考考试说明中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记叙文中的标题和描写的作用的方法,巩固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1、描写方法的分析及作用的把握

2、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抛弃死记答案的坏习惯,在答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1、引导学生解读考试说明中记叙文阅读的有关要求,并提出平常自己在阅读试题的答题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既而引入本课所学,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1)标题的作用和含义(2)记叙文中的描写及其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作用和含义,主要结合学习过的课文进行讲解。标题的作用

线索 《风筝》

一语双关 《心声》《勇气》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骆驼寻宝记》《地毯下的尘土》 揭示中心 《白杨礼赞》 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 《山中避雨》 标题的含义

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去理解

例:200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一是指用自己的双腿走路,一是指爱惜自己的生命,勇于与命运抗争。)

例《驿路梨花》题目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一是指梨花姑娘,一是指纯洁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2、让学生回答记叙文中一般有那些描写方法,老师再进行纠正和讲解

3、教师先讲解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并举出实际的例子,然后让学生回答例子中的部分题目。重要内容如下: 描写作用(人物)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例1 :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体现人物身份 例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反映社会环境 如例1 中年闰土的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备注:某种作用不是分割开来独立体现的,常会出现几种作用同时存在于一段描写中的现象。希望答题人冷静剖析,答准答全面。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中秋过后,秋风十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四面又分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冷酷和毫无生机)

为下文作铺垫 : 《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

烘托人物形象

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如:《故乡》中对种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背影》对父亲卖桔子动作的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作用 :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如《陌上桑》。

2、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鲜明突出。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自己到田野中的快乐,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都侧面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备注:如是侧面描写文字,在答作用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其“侧面描写"的身份。

二、课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描写方法的分析

2、描写方法的作用把握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总复习概述 篇3

关键词:双基;讲究;实效;语文;复习;失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91-01

中招语文总复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师生欲得佳绩的欲望也是不言而喻。可是在复习中,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问题是:教师费尽口舌讲了许多问题,学生焦头烂额做了大量练习,结果收效甚微,皇天偏负有心人。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提高语文复习效率,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呢?下面我就根据多年的经验,谈谈复习语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失误一:做“滥”卷,“滥”做卷。

初中毕业生在复习时,每位学生手中至少有两套或者多套语文复习资料,超负荷的复习,只能是学生疲惫不堪,心生厌倦。如此这般,谈什么复习效果!

对症下药:首先是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提高试题质量,注意控制试题数量。其次老师要精讲,千万不要从第一题字词运用开始,然后一字不拉的讲完。学生大多数会的试题就不要再啰嗦了。

失误二:复习时习惯于滔滔不绝,做不到有的放矢。

一些老师以为复习课就是讲卷讲题,把学生做过的题全讲,但是由于题多时间紧,老师讲过之后学生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一到考试不少学生只是一片空白。

对症下药: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要随意安排复习内容,更不该的是这边一打上课铃,那边随手拿着资料进班了。老师要有计划地复习。复习计划制定时要注意分类复习,如病句修改,名著阅读等。这些专项复习要总结各种题型,而后据此精选习题。并且对每一个专题都要有总结(最好每人准备一个语文知识摘记本)。对语文阅读题,更是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点作认真的归纳。

失误三 思维机械,忽视深入思考。

在复习中老师常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讲一篇短文,给学生传授了一个知识点,学生看着也掌握了。但是若再换成另外一篇,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解题方法好像无用武之地了。这就是学生易受惯性思维影响,懒于动脑,不能够深入思考。

对症下药:在语文学习中,识记一些答题的基本规律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各种文体的阅读,各个知识点的训练都需要让学生去思索为何如此。教师给学生作出知识讲解后,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它的特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例如对比写法,老师也是没有少讲此种写法的特征及作用,可是学生并没有自悟,所以再遇到这些知识点时他们不能很好回答,大多数“依葫芦画瓢”的回答衬托了什么什么,得分当然不尽人意。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更加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着眼于指导、引导,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于自学、自悟。讲过每個知识点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且要给他们消化吸收的时间。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认真讨论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失误四 :惯于理论讲解,从偏从怪,忽视基础

有些语文老师在复习时习惯于给学生讲一些难度很高的“理论”。他们往往会给学生讲一些不必要的理论,让学生去听去记。如中招考试中语文试卷经常有修改病句的试题,有些老师不是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病句的修改,而是大讲特讲病句的类型特征以及病因等等,如讲定语修饰语不当等。这些理论其实给学生只能是增加一些学习负担,而没有实际上的应用价值,复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对症下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立足点。每年的中招试卷都是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设计试题的。所以,在语文复习时要紧扣“双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学生的“双基”扎实了,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例如修改病句这个练习,要紧扣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的错误句子,让学生整理归纳,找到基本规律。

学生的基础之所以称之为“基础”,就不是可以临时突击可得的。所以平时应重视双基训练。老师在总复习时要适当引导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善于选择一些有示范性的题目,把“双基”训练落到实处。例如河南省中招语文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为概括记叙文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这一个知识点,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知识点。可是如果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学生并不能很好掌握。事实上这类试题,从学生得分上来看并不理想。显而易见,语文训练中“双基”的训练是何其重要!

初中语文总复习方法探究 篇4

一、以立足教材进行考点精通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明确教材在语文总复习中的地位,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践行与深化,可能会在部分教师中引起某种误解,认为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不再进行考试,而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总复习,但就大量的实践证明,教材内容依旧是考试中的重点,并且永远是考试的根源,课外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是源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深化变形而来,这就要求教师依旧要带领学生进行教材的系统性复习,这不仅仅是考试内容的要求,更是学生解题思维培养及解题模式组建的需求,将教材作为总复习的起点及终点。教师其次要带领学生进行考试内容的研究,以往届中考题的重点模拟练习,逐渐地实现对考点的精通及熟练应对,在全面系统进行教材复习的基础上,将重点放置在中考试卷的分析中,从试卷的题型布局、题目的形式、所考察的知识点、课外知识的比例及分布、考卷的评分标准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以中考试卷的发展变化等引导总复习更为有效的开展。

二、以全局统揽开展比较分析

语文知识是个较为复杂的整体体系,在整体体系之下又包含很多的小体系,例如修辞类知识体系、文体类知识体系及语法类知识体系等,这诸多的体系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体较强的联系性,在进行语文总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体系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体系,将小的知识体系看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依据知识体系的特点进行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系统复习,然后将小的知识体系依据其内在的关联关系,以融会贯通连接成语文知识体系的整体,例如修辞类知识体系下往往包含着比喻、拟人、拟物、象声等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及运用方式等,首先对其进行独立的复习运用,然后再对整个修辞类知识体系进行复习等。采用比较法是进行语文知识体系复习较为有效的方式,比较常常被称为是具有超强艺术效果的武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总复习阶段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全面复习,对知识点采用对比复习往往具有较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些困难程度较大且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例如象征手法与比喻手法的相同及差别,状语与定语的区别等,采用相似知识点的对比分析更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三、以文体区分进行专业表达

在中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类题目的答题要有规范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重点学习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组织开展总复习时,要结合具体文体的特点,在综合语段的基础上,就阅读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题目可能的回答方法等进行引导教学,重点地训练学生就阅读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及答题方法等,例如进行所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探究时,要让学生首先知道作品主题就是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的思想及重点说明的问题,是借以表达作者面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所给出的评价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概括方法的总结,建立起该类问题规范化的回答方式及回答的句式结构等。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象征、铺垫、设置悬念、一语双关、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总领全文及托物言志等在阅读题的解答中常见的专业术语等的使用,以创造出进行语文探究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掌握,使其在进行问题解答时更加地应对娴熟等,并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多种专业化的术语应用于作文中,从而提升其作文的内容含量等。

四、以提要浓缩引导复习思路

任何文体的文章无论在内容结构及艺术手法上存在多大的差别,都可采用几个或者几十个较为精简浓缩的字对其进行总结,就如《岳阳楼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借用文章中作者自己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可以对其进行概括。因为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提炼浓缩法并利用板书对文章主旨等进行归纳概括,在复习阶段依然采用该种方法,恰好帮助学生实现文章精华的再现及板书内容的再回顾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记忆,以思维的拓展实现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及全面掌握。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回答中依然采用浓缩提炼法,强调对文章的开头总起句、文中的过渡句及结尾的总结句等明显段落信息的找寻,对于没有明显的提示信息的段落进行概括性语句或重点词汇的分析,以提升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教师要对每个知识板块有可能的考点进行重点分析,综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最佳的思路途径的选用,然后进行解题步骤及解题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逐渐的构筑起自身实用的问题分析及解题思路等。

五、总结

初中语文总复习因面临的复习内容较多,可选用的复习资料较多,常常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对教材的重视、对复习思路的把握、对考试中常规阅读类题目的思考方式及回答方式等知识模型的构建等,引导学生开展全面系统但针对性明确的总复习,从而提升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等。

参考文献

[1]许昉.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总复习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 2011 (04) .

[2]张剑芬.初中语文期末复习的指导[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05)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篇5

——南昌市十二中

张惠涛

教学目的: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晰。

导入: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当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同学经常会把文言文的内容弄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将对我们所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做个归纳,按照一定的分类,让同学们对我们学习过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楚。

教学内容:

一、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文言文按内容分成四类,分别是:

(一)山水篇

(二)人物篇

(三)道理篇

(四)说明篇

(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二)人物篇包括:《五柳先生转》、《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庄子》故事两则、(三)道理篇包括:《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

(四)说明篇:《核舟记》

二、我们对以上三类文章再做更详细地分析:

(一)山水类:

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人物类:

1、不结交出仕、淡泊名利、《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是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庄子》故事两则:庄子借“鸱得腐鼠”的来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借“鹓鶵”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立场。

《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绝不轻易结交出仕,淡泊名利。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显示出诸葛亮的淡泊名利。总结:以上四篇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都有着“淡泊名利”的品格。

2、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斗争

《陈涉世家》:陈胜在起义前做好舆论准备,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展现出自己的有勇有谋;在起义前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臣。不难看出他在面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时早已胸有成竹;在于秦王正面交锋中,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了唐雎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公输》:墨子在对付公输盘和楚王时都是先让他们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中,让他们理屈词穷,显示出墨子的机智;在面对公输盘点杀机时,更显示他的有勇有谋,充分显示出哦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时,不仅表现出机智勇猛,而且还显得镇定自若。《曹刿论战》:围绕着长勺之战,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他具有卓越的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突显出曹刿的聪明才智。

《隆中对》: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从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冷静客观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机智、真知灼见、眼光长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明智、细心;在向齐王纳谏时,懂得说话要注意对象,用婉转的话来告诫别人,这也显示出了邹忌的聪明才智。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军事上、政治上表现出是非凡的才能。

(三)哲理篇:

1、联系学习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险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可以知道要想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我们把学习比作"山""海",就可以看出学习的艰难之处,要想要把学习学好就要不断努力,战胜困难.

《愚公移山》从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有愚公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 总结:在谈学习启示时,还应该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谈。

2、联系人生谈启示: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让我们知道只要品德高尚,住在陋室之中又有何妨.这教会了我们应该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爱莲说》:通过学习"莲"的品质,让我们懂得在平时的为人方面要洁身自好,要能做到"清这自清",要象莲花一样保持着君子的风度.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教会我们要保持平淡心,看待事物不要太功利性。

《鱼我所欲也》:让我们知道“舍生取义”的光荣,“见利忘义”的可耻。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 见义勇为时,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都一个共同点:都出身贫寒,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这让我们感悟到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了苦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但也有一条人生基本准则: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3、联系社会谈启示

《马说》: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在当今社会,人才很重要,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但伯乐更重要,没有伯乐,即使有人才也等于没有,所以,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同样都很重要。

《大道之行也》:本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正是朝着这个方向 前进的。这也教会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讲诚信、讲和睦、树公心、去私心,为理想社会而努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是因为他在劝说时能勇婉转的方式,这让我们知道在现代这样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发频繁的社会戾,学会与人交往是相当重要的,说话要得体,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说话的方式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智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突出地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谈起的“和谐”是一样的,还可以联系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正面的:比如雪灾、大地震;反面的:比如“三鹿”奶粉事件。

总结:在谈社会启示时,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事来谈,这样就有理有据。

(四)说明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语文总复习 篇6

关键词:语文总复习 指导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也应该是复习的主人。要明确导向、把握目标、抓纲务本、突出主体、优化训练。要重视阅读与作文的复习指导。科学的复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知识,求得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积累水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老师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总复习效益。

二、以课本为主

首先要把当前的课文认真学习好。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方式学习当前的课文。即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应以新带旧,新旧结合。用比较、归纳、整合的方法去学。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所以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复习指导,复习成效显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三、根据题型,授之以渔

第二阶段复习,主要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可用归类比较法。

阅读部分的复习可分为文言文和现代文两部分,贯穿复习的每个阶段。这一阶段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复习要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的总结。比如,现代文阅读应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采用程序阅读法(即按照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带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的阅读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若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靠语言的积累,二是靠作文形式的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如熟读好文章、熟读诗词名句等。关于作文的创新,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的原则,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

第四阶段复习就是回扣课本。本阶段复习本着“三个层面”即梳理、巩固和突破。具体说来,是针对模拟试卷和考点的内容梳理、巩固,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力求实现自我突破。

语文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7

一.明确复习目标, 把握目标要求与方法

1、把握复习依据

在语文复习时, 应以《考试说明》为总复习依据。因为这规定了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 使我们明白“考什么”及“如何考”。如 (1) 识记与理解:识记课文中的作品、著名作家及相关文化与文学常识;理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与作用等。 (2) 分析与综合: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思路、写作特点;概括文章要点、主旨、作品要点等。 (3) 鉴赏与评价: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等;评价作品思想及艺术价值等。

2、明确复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 目标应清晰、明了。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专题以及每项复习活动等均应明确要求, 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复习:把握文体特点———“颂”;把握语言与结构特点等。 (2) 目标应可行。这需结合学生实际, 因才施教, 因材施教。 (3) 目标应集中, 不能贪多, 每堂课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 (4) 注意连续性。依据知识的联系性与相关性, 有序列、有计划制定复习目标, 实现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 (5) 应有针对性, 把握复习难点与重点, 发现学生薄弱环节; (6) 注意可量性, 以便控制与评估, 矫正与反馈。

第二、明确复习的目标方法:这可基于终极目标, 按照复习阶段来确定中程目标, 再将其分解为即时目标, 而后指导学生围绕即时目标来进行复习与评价。如:专题纵向复习的开展, 可根据《考试说明》专项内容的顺序确定专题的中程目标, 再根据知识点分为一些即时目标, 指导学生展开复习训练。

二.加强复习训练, 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进行单元训练。就是按照书本单元或根据题材自编单元而展开训练。这应明确目标, 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与《考试说明》相符。训练题型根据高考题型来设计, 需定量定时, 问题具有层次性。

第二、开展课堂训练。如抓“诗眼”训练, 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尘埃。在该诗的第三联上下两句中, 写的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并简要分析。

第三、展开专项训练。这涉及了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写作等专项训练。训练时, 内容应集中, 连续而有梯度。对重要专题可反复训练。主要适用于第二阶段纵向复习。例如:文言文的专项训练, 教师先梳理基础知识, 然后设计专项习题: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

第四、注重综合训练。即考前模拟训练。其具体要求为: (1) 题量与时间需等同于高考; (2) 试题的难度、题目信度、试题效度、题型区分度应与高考等同; (3) 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命题思路、角度、内容; (4) 试卷结构、长度以及分值应与高考试卷切合。 (5) 注意题目的递进性、连续性、序列性, 训练以7至10套题适宜; (6) 练后及时反馈与矫正。

第五、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是高考重点与难点。 (1) 注重课堂阅读训练, 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适时补充课本知识, 以精读、跳读、泛读、评读等方式展开训练。 (2) 强化语言训练。掌握篇、段、句、词、字的表面含义及深层意义, 学会分析与评价文章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 筛选关键信息, 概括主要内容。 (3) 加强语段训练。主要分析语段层次、内部结构, 某一词语于句段中的意义, 句和句间的联系, 语段的中心句, 概括段意, 语段对文章的作用等, 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分析、阐释、归纳、综合等。 (4) 加强自读能力训练。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思路 篇8

一、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根据初中物理大纲要求、教材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物理总复习应紧扣课本, 可采用“三先三后”的方法进行复习, 即先具体后概括, 先全面后重点, 先细后粗, 做好课文复习、插图复习、实验复习、习题复习, 彻底掌握, 学懂弄懂。

1.课文的复习 :课本中出现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四大因素。 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明确各章节包含的这四大块的物理知识及相互关系, 弄清各章节的物理内容体系 (知识结构) , 能力要求, 重点、难点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课文中用黑体字排印和带波线的内容要释意明理, 分析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如压力概念中的“垂直”二字, 很多学生将其理解成“竖直”, 因而造成应用与判断错误。这些例子很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 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字眼, 深刻理解, 正确应用。

2.插图的复习:初中物理教材很丰富 , 复习时应抓住重点分类掌握。如可将插图分为: (1) 装置图———主要是设备的构造原理图。如天平、滑动变阻器等, 要注意分析它们的构造原理, 掌握物理知识的应用。 (2) 实验图———演示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和程序图。要学会从图中观察、分析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找出引起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3) 受力图———要学会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养成作图规范化的良好习惯。 (4) 电路图———要会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 正确将电路图和实物图相互改换, 要能正确读表, 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等。 (5) 光路图———要能正确画出平面镜、凸透镜等的光路图。 (6) 磁感线图———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图。 (7) 常数表———如密度表、比热表、沸点表及熔解凝固曲线等。要对课本中的每张图、表、曲线细心分析、弄清意义。

3.实验的复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因此应十分重视实验的复习, 以此提高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增强记忆效果。实验复习应以培养实验能力为目标, 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能力、探索能力、实验技能、实验素养、实验规范。如在做电学实验时, 应先正确画出电路图, 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连接电路前应断开开关,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打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这些都是基本的实验程序。

二、加强能力, 拓宽思路

综观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招考试命题, 出现不少题型新颖、立意独具匠心、题设情景别具一格的试题, 这些题目能力要求高, 是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在考试命题导向上的体现, 代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考命题的新走向。下面就这类题型进行归纳分析, 以供参考。

1.设计型实验试题:这些试题跳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范畴, 成为考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试题。

(1) 所测的量是教材中已经做过的实验, 但试题要求另用他法。

例1.给你足够的水, 量筒一只, 怎样测定小瓷杯的密度? (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用实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 所测的量 (或要做的实验) 是教材中没有的,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例2.给你一块橡皮泥 (它的密度大于1.0×103kg/m3) , 一个弹簧秤, 一个量杯和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例3.两种外形相同的灯泡, 在它们的铭牌上只能看清都标有“220V”的字样, 它们的额定功率不同。请你提出两种方法判断哪只灯泡的额定功率较大, 并简述理由。

从上述试题可以看出设计型实验试题的特点: 一是跳出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限制, 不再从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挖掘、编制考题;二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制定实验步骤;三是试题具有开放性, 设计方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灵活应用知识、发挥能力的空间;四是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是对某一类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全方位考查;五是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力学中测物体的密度、电学中的测电阻、测灯泡的功率及一些实用电路的设计等。

2.“STS” (应 用型) 试 题 :近年来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重视 物理与科技, 注重应用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

例4.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 地表温度急剧上升, 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 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 人们感觉空气湿热, 但过一阵子, 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 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 人们也感觉凉爽了。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和原理。

题目中“下了阵雨, 雨停后……空气湿热”, “一阵风刮过之后……便清凉了”等, 这些语句均含有物理现象, 涉及相关物理知识。此外诸如黄河水的含沙量、居民供电系统“增容”后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及减小措施、 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飞龙7型”返航导弹、“神舟号”飞船、西部大开发列车提速、潮汐水利发电、钱塘江的奇特景观、比较谷物质好坏、洗衣机、空调说明书, 等等。这些试题取材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中与初中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素材, 将所学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STS”这类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联系的试题的特点:一是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有关实例中创设一个题设情境; 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试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 分析处理信息;三是根据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常见的电器说明书, 一些科技、自然方面的有关物理知识应用等;五是这类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此外还有知识结构题、论证题等, 这些题型立意新颖, 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是中考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有益考试, 为今后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知识, 适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通过了解学生状况, 查阅资料, 与同仁交流讨论, 对物理中考总复习思路提出了具体看法。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学 篇9

关键词:数学,初中,高效,复习

一、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安排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时,为了全面复习,避免遗漏,应该熟读教学大纲,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再按照其安排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必须切合实际.复习时间也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有所侧重.

二、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学生要做的事主要是系统复习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复习伊始,我对学生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能够正确阐述基本的概念、法则,还有公式和定理,这里的阐述并不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定义默写出来,而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基础知识.如我要求学生将勾股定理描述出来,学生可以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标出直角的两条邻边为a,b,而直角的对边为c,并写出a2+b2=c2.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大多数定理都可以通过图形和简单的数学式就能表达出来,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远比直接默写定义公式更能让学生接受.(2)认真完成课本的课后习题,许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题简单乏味不值一做,实际上,课本的习题正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很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返回课本复习自己没有弄懂的内容.

复习基础知识虽然枯燥,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往往认为其简单而未加以重视,敷衍了事,导致基础没有打牢,严重影响到后期复习工作的展开.因此,还可将单纯的基础知识理论复习,变更为习题进行复习.如根据一条定理的几个要点分别设置习题,通过习题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定理认识的不足.例如这样一道题: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①不带“-”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A.0个B.1个C.2个D.3个

这道题考查了正数、负数的概念,还有0这个特殊的有理数.正数、负数、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复数、整数这些基本概念虽然简单,却容易混淆,死记硬背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通过做这样的习题,就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关系理清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选取习题时,要注意全面涵盖这些定义的习题.

三、系统整理,专题复习

有了总复习第一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已经全面巩固了一遍,而到了第二阶段,更注重的则应该是重点、难点、热点的复习,该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方法.这时不再以书本的章节为单位复习,而要以专题为单位.专题可以分为:(1)应用题;(2)分析题;(3)阅读理解题;(4)图形变换题;(5)归纳猜想题和探究性题.这些专题的划分更有侧重,通过一定量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内容有感性的认识,这些例题难度有适当的拔高,老师讲解时更侧重解题的思路,揭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此后再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专题习题,学生也不可盲目做题,而应该在听老师讲解例题及自己做题后及时总结,发现相似的题之间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同一类题的解题思路.请看下面这道例题.

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和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也在课堂上,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这个问题看似很长,实际上提炼出来就是一个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所对应的角度数相等,其次是这个∠A可以是腰对应的角,也可以是顶角,抓住了这些要点,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一类习题,阅读理解题中涵盖的信息量大,关系复杂,不仅考查数学知识,还考查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不少学生看到这类题就觉得头痛,实际上,只要仔细阅读题干,从中找出隐含的数学知识、结论或者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就能迅速将新知识进行迁移,进而解决问题.

四、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到了总复习的第三阶段,侧重的是训练解题的能力,而不是基础的复习.此时,学生可以将以前的中考真题试卷拿来练习,模拟考试气氛.老师也要做到及时讲评,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巩固复习效果.除了真题,还可以适量地做模拟试卷.模拟试卷的选择十分重要,应根据往年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能选取有较多偏题、怪题的试卷,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选择偏简单的试卷,这会让学生盲目自信,放松复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重视总结数学方法和思维,此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总复习的三个阶段,争取每名学生都能夯实基础,并在基础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进.明确课标要求,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效率[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43.

初中科学总复习教学有效方法探微 篇10

一、采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通过多轮复习来实现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生知识梳理、整合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复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逐一进行知识性的梳理:1.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测量;3.面积的测量;4.需要注重的几项内容:刻度尺的选用、特色的测量方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滚轮法) 、量筒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条理清晰的知识梳理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 在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后, 还应加强练习巩固, 做到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复习策略, 教师应在教学中多采用。通过“讲练结合”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及时地将有关的复习内容深化, 从而实现初中科学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实施专题复习, 根据内容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教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深化复习教学的开展, 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认识, 继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初中科学总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专题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专题知识划分;然后再有效地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 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 依据具体的知识特点可以将初中科学的知识点进行专题性划分,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光的折射和反射”、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能”、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光合作用”、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地球的运动”等内容可分别划分一个大的专题来开展复习教学。

又如,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科的特点开展具体化的专题复习, 如“实验复习”可这样进行:1.通过讲解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实验内容, 开展实验回顾性复习;2.借助具体的实验考题让学生先进行练习,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实验复习;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对其中的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进行梳理, 然后由小组以报告的形式来实现实验复习资源的共享, 从而实现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有效地提升实验复习教学的效率, 推动整个初中科学总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有的放矢, 导入中考真题

开展复习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要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知识的不断完善, 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 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迎战中考。对此,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采取对接中考的方式来进行复习教学。

例如, 在复习《内能》时, 我导入了如下两道中考真题。

1. (2006·湖北武汉) 关于比热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 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D.由于水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 所以内陆地区在一天之内气温的变化比沿海地区小

2. (2006·河北石家庄) 关于“热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改进技术, 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

C.用水循环来降低热机的温度, 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的特性

D.冬天晚上要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 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胀坏水箱

这两道中考真题的一大特色就是紧密地将生活和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为此, 教师在讲解这两个题目时可联系生活和课本上的知识 (如能量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内能和热能、电能的利用、电热器等) 。这样, 学生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理解, 对教材的记忆也更为深刻。

在这样的复习方式的推动下, 初中科学总复习的教学效率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佐波.浅谈初中科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上旬) , 2012 (4) .

[2]余昕.“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学实验复习教学实践探究[J].新校园·理论版, 2012 (4) .

上一篇:质量不合格下一篇:后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