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水平

2024-08-18

血液水平(精选八篇)

血液水平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①仪器与试剂:采用迈瑞BC5300 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相应配套试剂 ( 包括稀释液、清洁液、溶血素) ;②全血质控物:国产全血质控物由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批号:150810、150910、151010、151110) 。

1. 2 方法

1.2.1浮动均值法[5]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自身所拥有的质控功能, 对同一标本进行反复测定, 取其均值及标准差, 每日进行观察统计, 连续测定30 d, 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1.2.2全血质控物的应用首先取出在恒温冰箱保存的全血质控物, 平衡至室温后[4], 采用微型震荡混匀法[1]对全血质控物进行混匀, 并立即进行测定, 反复测定3次, 然后取其平均值记录下来, 每日均进行此种方法的测定, 根据测定结果绘制质控图, 同时与已知的靶值进行比对分析, 观察其准确性与重复性。

2 结果

2. 1 全血质控物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测定值随时间变化情况, 主要观察WBC、RBC、HGB和PLT等四项指标,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显示, 血小板在第6天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 连续升高的数据均出现在质控线一侧, 提示失控。见表1。

注:上表显示测定结果的偏差, 在每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中反应基本一致

2. 2 在进行本项目研究中, 排除了可能由仪器、试剂、温度等所引起的干扰因素。在血小板出现漂移后使用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同时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提示仪器工作正常, 该漂移结果为全血质控物本身改变造成。

3 讨论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项目, 可以反应大多数疾病的变化趋势, 因此在各种疾病的诊断、进展、预后判断以及疾病预防上应用广泛。也因此, 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临床检验结果尤为重要。血常规的分析结果只有直接或间接溯源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因此对血常规的检测所用的仪器进行质量监控为重中之重, 即室内质量控制的开展普及。室内质控是找出影响试验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因素, 现阶段所使用的全血质控物一般采用真空密封管保存于恒温冰箱中, 在未经开启使用的状态下有效期内质控项目的测定值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一经开启使用, 随着混匀操作次数的增加, 细胞破坏的也越多, 由此造成的检测误差也越多。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血小板的测定值随着全血质控物的持续使用而不断增高, 提示由于细胞破坏而产生的碎片对血小板的计数产生了强烈的干扰[2]。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继续使用已经有偏差的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 是达不到满意效果的, 不能评价血液计数仪是否在正常使用状况, 同时也不能保证提供给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由于全血质控物的价格比较昂贵, 一些医院考虑到成本问题, 为了减少购买成本而持续使用过期的全血质控物, 反而达不到室内质控的目的[3], 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做出虚假数据, 并不能根据室内质控的结果来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 也无法保证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 终究是害人害己。

针对以上的问题, 提出两点建议:①有条件的医院购买全血质控物时应购买两管以上的同一批号全血质控物, 以在第一管质控物出现异常时能进行平行测定比对找出异常原因;②为了节约成本, 可以对刚购买来的全血质控物进行无菌分装, 真空管密封保存于恒温冰箱, 这样可以减少一管全血质控物由于反复的混匀使用而造成的偏差。

只有解决了全血质控物的质量问题, 才能保证血液常规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完备的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又是提供给临床准确检验结果的前提, 为了提高临床的血液常规检测水平, 应该把这一点认识提高到日程上来。

摘要:目的 血液常规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改善, 对提高临床血液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一单位生产的不同批号全血质控物, 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每日连续测定, 找出全血质控物中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 全血质控物在开始使用后有效期内测定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和血红蛋白 (HGB) 15 d内无明显变化, 而血小板 (PLT) 在开始测定后的第6天结果开始显著升高 (本实验排除了可能由仪器、试剂、温度等所引起的干扰因素) 。结论 应用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时, 应注意质控物的有效期内使用及质控物中成份变化是否影响到质控结果 , 并及时更换质控物, 才能对室内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全血质控物,室内质量控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管常规检测

参考文献

[1]刘爱胜, 叶朝霞, 占松涛.全血质控物混匀方法探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2, 10 (1) :15.

[2]崔相法, 卢志明, 武焕玲.血液质控物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探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6, 12 (4) :85-87.

[3]贾妙兴, 付国顺, 陈飞.过期全血质控物对室内质控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8) :618-619.

[4]李爱丽, 高龙一, 贾铁弟.全血质控物开启后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1999 (4) :310-311.

血液水平 篇2

试验选用3只健康装有门静脉血插管的湖羊,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8.4%(A)、11.2%(B)、14.0%(C)、16.8%(D)四种日粮蛋白质水平下,湖羊门静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血浆氨态氮(NH3-N)浓度以C组最高,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2)血浆尿素氮(PUN)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D组极显著高于A、B组(P<0.01),C组显著高于A组(P<0.05).(3)血浆肽氨基酸(PAA)浓度以D组最高,C组次之,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C组日粮蛋白质水平较适宜.

作 者:王春梅 孙龙生 赵国琦 作者单位:王春梅(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孙龙生,赵国琦(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血液水平 篇3

1 材料

试验动物梅山猪来自江苏省昆山市梅山猪保种有限公司 (原梅山猪保种场) , 大白猪来自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 35日龄时选取健康状态仔猪114头 (梅山50头, 大白64头) 前腔静脉采血5 m L, 常规分离血清后, -20℃保存, 用于细胞因子的测定。

2 方法

2.1 部分免疫指标的测定

依次使用对应缓冲液对标准样进行4倍8点浓度梯度稀释, 建立标准曲线。同时使用对应缓冲液稀释样本血清, 按照操作说明, 利用猪多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Procarta Immunoassay Kits) 对样本血清进行处理, 送入已校正的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中读出对应荧光值, 然后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部分细胞因子的浓度。

2.2 统计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的比较均值法对梅山猪与大白猪之间的细胞因子荧光值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并分析不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梅山猪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对50头梅山猪的部分重要细胞免疫因子进行检测, 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 IFN-α和IL-2在血液中表达水平较高, 而IFN-γ、IL-6、IL-10及IL-12水平相对较低。

3.2 梅山猪不同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梅山猪不同细胞因子 (IFN-α、IFN-γ、IL-2、IL-6、IL-10、IL-12) 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注:*表示关联程度达到显著水平 (P<0.05) ;**表示关联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

由表1可以发现, IFN-α与IL-12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 ;IL-2与IL-6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 , 与IL-10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P<0.01) ;IL-6与IL-10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 。3.3梅山猪与大白猪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分析

分别测定梅山猪和大白猪的部分免疫指标, 并挑选4个重要细胞因子 (IL-2、IL-6、IL-10、IL-12) 进行比较分析。2个品种间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

μg·m L-1

注: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2可以看出, 梅山猪群体中IL-10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大白猪 (P<0.01) , 而IL-6水平极显著低于大白猪 (P<0.01) 。

4 讨论

IL-6作为一种辅助信号与T细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有关, 能协同其他因子刺激IL-2的产生, 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增殖、分化[3]。用猪圆环病毒Ⅱ (PCV2) 免疫猪时, 胸腺中IL-6与IL-2在mRNA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4]。IL-10主要由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是一种抗炎因子, 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双重作用, 可以抑制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免疫介质 (TNF、IL-1、IL-6、IL-12) 的产生[5,6]。IL-12可刺激NK细胞和T细胞产生IFN-γ[7]。IL-4和IL-10均通过抑制IL-12表达, 来抑制Thl细胞分化和增殖能力[8]。IFN-α在抗肿瘤和抗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充当一个较早应答的细胞因子, 存在剂量效应, 可以被下游因子IL-12反作用诱导产生, 产生免疫瀑布效应[9]。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梅山猪血液中IL-2、IL-6、IL-10、IL-12各免疫因子水平之间密切相关, 这些免疫因子都是机体免疫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 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调节, 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今后建立梅山猪一般抗病力评价体系时, 上述细胞因子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

以引进品种大白猪IL-2、IL-6、IL-10和IL-12的水平作为对照, 试验结果表明, 梅山猪在健康状态下具有较低水平的IL-6和较高水平的IL-10。IL-6主要功能为促进炎症作用, 而IL-10主要为抗炎症作用, 已有研究显示IL-6和IL-10水平呈负相关[4], IL-6的高表达常常伴随着疾病的发生, 如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 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10]。而在儿童感染性腹泻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的急性期IL-6水平也明显升高, 在恢复期IL-6水平有明显降低[11]。这些研究都从侧面表明, 在正常范围内IL-6水平低可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由于IL-6和IL-10呈负相关, 推测在正常范围内可能IL-10水平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研究中, 相对于引进品种大白猪, 梅山猪IL-6水平低、IL-10水平高,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提示梅山猪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一般抗病力。同时有研究显示革兰阴性菌脂多糖 (LPS) 会导致IL-6的高表达[12], 梅山猪可能通过IL-6水平的下调导致LPS生成量的减少, 最终使机体革兰阴性菌等病原的生成受到抑制, 使个体感染F18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的几率下降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研究通过分析梅山猪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大白猪的差异, 从免疫指标上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地方猪种比外来猪种具有较高抗病力的现象, 同时也为今后利用免疫指标进行抗病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摘要:试验利用猪多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Procarta Immunoassay Kits) 对35日龄梅山猪血液中部分重要细胞因子 (IFN-α、IFN-γ、IL-2、IL-6、IL-10、IL-12) 水平进行测定, 分析梅山猪各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并比较梅山猪和大白猪之间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态下梅山猪血液中IFN-α、IL-2的水平较高, 而IFN-γ、IL-6、IL-10及IL-12水平相对较低;IL-2、IL-6、IL-10水平之间显著相关, 存在密切的联系;梅山猪IL-10水平极显著高于大白猪 (P<0.01) , 而IL-6水平极显著低于大白猪 (P<0.01) 。试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方品种梅山猪与引进品种大白猪抗病力差异的免疫学基础, 并为今后梅山猪一般抗病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梅山猪,细胞因子,IFN-α,IFN-γ,IL-2,IL-6,IL-10,IL-12

参考文献

[1]DINARELLO C A.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s media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J].Chest Journal, 1997 (112) :321-329.

[2]马小军, 张小丽, 王立贤, 等.松辽黑猪、大白猪免疫指标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 (2) :52-56.

[3]LA FLAMME A C, PEARCE E J.The absence of IL-6 does not affect Th2 cell development in vivo, but does lead to impaired proliferation, IL-2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B cell responses[J].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1999, 162 (10) :5 829-5 837.

[4]陈耿, 张书霞, 华利忠.PCV2对仔猪胸腺IL-2、IL-6和IL-10及其受体mRNA的影响及NO-NOS系统的调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3) :101-106.

[6]MAYNARD C L, WEAVER C T.Diversity in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leukin-10 to T-cell-mediated immune regulation[J].Immunological Reviews, 2008, 226 (1) :219-233.

[7]AMEMIVA K, MEYERS J L, TREVINO S R, et al.Interleukin-12induces a Th1-like response to Burkholderia malle and limited protection in BALB/c mice[J].Vaccine, 2006, 24 (9) :1413-1420.

[9]BIRON C A.Initial and innate responses to viral infections-pattern setting in immunity or disease[J].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1999, 2 (4) :374-381.

[10]唐涛.白细胞介素 (IL) -6及IL-8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 2012, 18 (2) :73-74.

[11]姜丽霞.细菌和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观察[J].检验医学, 2006, 21 (1) :88.

血液水平 篇4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中医虚实辨证

1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据统计资料表明, 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900万人, 癌症死亡人数为500万人。我国的年发病人数约为160万人, 死亡I30万人, 我国大、中城市居民肿瘤死亡率为126.52/10万人, 占主要疾病死亡人数的21.75%, 居死因第一位;农村居民肿瘤死亡率为102.18/10万人, 占主要疾病死亡人数的16.35%, 居死因第二位;全国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肿瘤。综上所述,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十分严峻。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临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对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 治疗的病种、病例逐年增加, 大量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也已获得较大的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是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 融中西医学优势于一体, 发挥传统中医药学优势, 提高现代医药学水平, 两者相辅相成、实行互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癌治癌之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鉴于中医中药治疗仍是肿瘤治疗的重在手段, 中医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 如何辨证, 特别是如何用现代科学手段去辨证, 是我们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任务, 也是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在这一方面, 目前, 关于微观辨证指标的研究较活跃, 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临床研究方法有:微循环学、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超微结构学、膜学、医学影像学、核技术、PCR技术等。随着生物学技术、基因研究的进展, 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一定的增加, 且检测方法不断进步,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检测手段同样已成为目前微观辨证指标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例如:对这些指标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仪萤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技术等等, 从而使指标的特异度、灵敏度、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 在微观辨证指标的研究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可作为客观辨证指标的项目仍偏少, 特别是可作为虚实辨证的微观指标较少, 如目前关于恶性肿瘤虚实辨证的微观指标, 大多数人都以免疫指标来衡量, 尚未见以血流变改变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辨证指标的报道。由于一般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不大, 单独用免疫功能指标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肿瘤患者的虚实状态。所以, 寻找一组 (种) 实用、敏感的客观指标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为了研究恶性肿瘤中医虚实辨证分型的实质, 寻求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测定,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变水平与中医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的关系, 从而为肿瘤的虚实辨证提供客观指标, 指导肿瘤的中医临床辨证。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选择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 (除部分肝癌患者外) 均有病理诊断。

2.1.2 中医辨证标准

按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中医诊断学》虚实辨证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第二辑的有关内容, 分类如下:

(1)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包括气、血、阴、阳、津以及脏腑不同的损。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包括:①气虚证:见呼吸气短, 少气懒言, 自汗, 纳谷少馨, 舌淡胖或有齿印, 脉虚细无力 (弱、软、濡) , 尚包括心气虚、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等;②血虚证:症见面色苍白, 头晕眼花, 唇舌色淡, 脉细等, 尚可分为心血虚、肝血虚、气血两虚、精血不足等;③阴虚证:症见腰膝酸痛, 五心烦热,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包括肾阴虚、肺阴虚、肝肾阴虚、胃阴虚等;④阳虚证:腰膝酸痛, 畏寒肢冷, 头晕目眩, 精神不振, 五更泻泄, 舌质胖大, 苔白, 脉沉, 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等。

(2)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在恶性肿瘤病例中一般为后者, 常见血瘀、气滞、痰凝等。包括:①血瘀:症见刺痛, 痛有定处, 拒按, 脉络瘀血, 癥积,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 可瘀阻于心、肺肝脾、肠胃、胞宫、四肢或脑等处;②气滞:证见胸胁或胃脘胀闷、胀痛不适, 嗳气, 或下焦壅闭, 脉弦;③痰凝:常可扣及痞块, 纳减便溏或大便不通, 恶心呕吐, 或喘逆咳嗽, 舌苔浊腻, 脉弦。痰浊之邪常如瘀血一样可凝滞于身体各处。

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75岁之间;③均为在我科住院的病人。

2.3 分组标准

根据具体入选患者虚实临床表现的轻重多寡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3个组:①偏虚组:以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 而实证的表现较不明显者;②偏实组:以肿瘤增大压迫梗阻为主要表现, 而虚证的表现较不明显者;③虚实并重组:虚证和实证的临床表现俱明显者。

2.4 排除病例标准

①已经手术、放化疗后并达根治, 临床上已找不到肿瘤病灶者;②合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者;③凡不符合纳入标准, 无法判断证型及资料不全者。

2.5 对照组选择标准

①在我院行健康体检与被入选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年龄、性别的分布上大致相同者;②无合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者;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

2.6 研究方法

2.6.1 研究对象

病例组:60例, 年龄35~75岁, 男女各30例。全部病例经X片、CT、MRI、B超、纤支镜、同位素骨扫描、免疫学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正常健康人60例, 男女各30例, 年龄35~75岁。

2.6.2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以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常规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4mL, 用EDTA抗凝, 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公司生产的LBY-N6型血液粘度计, 在37℃条件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

3 结果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见表1。

全部受试者半个月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等4项指标。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

4 讨论

本实验资料显示, 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HCT外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1) , 有显著性差异, 表现为血液高黏、高凝状态, 说明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循环障碍。科学研究证明, 细胞的突变、裂变是致癌的重要机制, 而肿瘤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恶化呈正相关。如果细胞在突变前能获得良好的血流灌注就可能减少突变的发生率, 从而阻断和延缓癌的发生和发展。著名的血液流变学专家Dintanfass认为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高黏血症, 而其与肿瘤的血行转移有极密切的关系。血液黏度的增高, 可能直接促成肿瘤的转移和扩散。血流缓慢、血流瘀滞、癌细胞易于停留在局部, 这就增加了癌细胞向组织浸润的可能, 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由此可见, 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液速度减慢、保证组织器官以充足的血流供给是对抗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措施。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文献报道较多, 但其发病阶段不明确, 变化也无规律可循, 总的来看, 各项指标 (除红细胞压积外) 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实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测定提示在各个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值和血浆黏度值等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 (P<0.101) , 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全血粘度又显著下降 (血浆黏度P>0.105) , 这一结果表明, 在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 血液流变性有完全不同的变化, 这说明肿瘤可导致血流变的改变, 同时血流变的异常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其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 包括遗传、年龄、吸烟、化学性致癌物质等, 均有致癌作用, 形成病理性肿块, 并向组织浸润, 造成人体正常器官的破坏和畸形。从中医学观点来看, 恶性肿瘤属血淤症的范畴, 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反映血淤症病理变化的客观表现。可反映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呈现“浓、黏、聚、凝”状态。血浆黏度的增高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所致, 而纤维蛋白原增高又将促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 表面产生黏着性物质及某种分子的媒介作用使红细胞相互结合, 而细胞内钠离子增加, 引起细胞水肿, 细胞体积增大, 刚性增加, 变形能力减弱。此外, 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内黏度升高, 也可使聚集性增加, 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下降, 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加大故出现高黏滞血症, 进而造成血液黏度的增高。同时, 血液黏度的升高可直接促成癌瘤的成功转移。因为当红细胞聚集增多时, 使得血液所携带的癌细胞从血管轴心处向管壁处迁移, 这样, 癌细胞就有可能陷入血管内皮不规整的地方, 或附着于壁血栓之上, 亦或卷入某些停滞于某处的涡流, 为分散的癌细胞提供了聚合和聚集的机会, 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此外,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都可使血流缓慢和血液趋于淤滞, 癌细胞也极易停留在局部组织并沉积, 沉积的癌细胞可被新生的血栓包裹, 并且可以穿过血管内皮, 这样就增加了癌胞向组织浸润的机会。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动性下降, 微循环血液瘀滞, 促进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低氧导致红细胞刚性增加, 变形能力下降, 将增加微循环障碍, 促进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正因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 进而引起癌栓及血栓形成的一大主要因素,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 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肿瘤一旦转移成功, 则转移瘤组织本身又需要宿主提供营养, 若血粘度过高, 则不利于肿瘤的血液供应。因此, 在转移成功后, 瘤组织有可能分泌某些降低血粘度的物质, 以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血供, 因而随着病情的进展, 有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其血粘度反而接近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另外, 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贫血较重、化疗时水化也是导致血粘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于小波等通过小鼠实验对转移及非转移肿瘤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做过研究, 结果表明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不仅与分期有关, 而且与肿瘤的转移能力及途径明显相关, 鉴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没有对肿瘤的转移能力及途径等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TempelhoffGF等的临床研究证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目前的生存期正在随访中, 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众所周知, 血液粘稠度增高往往易于引起血流缓慢, 促进血栓形成和转移灶的形成。本篇资料表明, 血液流变学改变以Ⅱ-Ⅲ期患者为著, 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血栓形成, 而且这些患者往往具有手术指征, 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血液水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HD的患者40例为HD组,HD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透析时间平均(60.32±36.18)个月。另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无近期感染、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疾病、肿瘤、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既往无甲状腺疾病病史,未口服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0例HD患者中透析时间≤72个月26例,透析时间>72个月患者14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小球滤过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2 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费森尤斯4008 s血液透析机,费森尤斯聚砜血液透析器FX60/FX80高通量膜。标准碳酸氢盐透析血液透析治疗。

1.3 观察指标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所有受检对象禁食10 h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透析患者透析前采血。罗氏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

1.4 评价标准

1.4.1 甲状腺激素水平

正常参考值TT3(正常值1.20~3.40 nmol/L),FT3(正常值3.10~6.80 pmol/L),TT4(正常值66.00~181.00 nmol/L),FT4(正常值12.00~22.00 pmol/L),TSH(正常值0.27~4.22μU/m L)。

1.4.2 各种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标准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仅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轻度升高>4μU/m L,而血清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正常,患者无甲减症状或仅有轻微甲减症状,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简称“亚临床甲减”)[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TSH升高>10μU/m L和血清T3、T4降低[10]。低T3综合征指为血清TT3、FT3水平下降,TSH正常[1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血清T3、T4升高,和TSH降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简称“亚临床甲亢”):仅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而血清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正常,患者无甲亢症状或仅有轻微甲亢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D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情况

HD组TT3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4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总甲状腺素;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素

2.2 HD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比较

HD组与对照组比较,低T3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4、低T4、甲减、亚临床甲亢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不同透析时间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比较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时间>72个月患者的亚临床甲减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透析时间的患者低T4、甲减、亚临床甲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Lim等[12]报道HD患者低T3的发生率为40%。本研究结果显示,HD患者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Song等[13]研究随着e GFR的下降,低T3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当e GFR<15 m L/min/1.73 m2时,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78.6%,这项回顾性研究2284例CKD患者,观察慢性肾脏病的不同阶段患者低T3的发生率以及GFR与血清FT3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当肾脏功能受损逐渐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因为内环境的改变,激素水平常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低T3的发生。而且在肾功能异常的不同时期,低T3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正常对照组;GFR与血清FT3水平两者呈有正相关[13,14]。本研究中显示HD患者血清T3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HD患者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发现与相关文献报道[13,14,15,16,17,18]相似。研究报道[15]HD患者最常见的甲状腺失调是低T3综合征,在此研究中表明低T3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炎症、心血管损害有关。低T3综合征是心血管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6]。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低T3、低FT3可能是反映终末期CKD患者预后的标志物。Rotondi等[17]发现肾移植前低血清T3水平和肾移植生存率降低有关。

肾脏对甲状腺内分泌功能有重要影响,CK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它并没有被完全阐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致使多种甲状腺激素(TH)合成、分泌发生异常改变,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主要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改变,其目的主要是减少慢性病过程中存在的高分解代谢[18]。考虑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常被尿毒症状态所掩盖,对所有HD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比较,HD患者甲状腺异常更为常见,并且与患者的透析时间有关。多项临床证据表明HD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CVD)及CVD高死亡率密切相关[19,20,21,22,23,24,25]。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对于维持性HD患者监测其TH水平。

摘要: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名为HD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比较H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甲状腺功能,以及不同透析时间H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1HD组T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D组与对照组比较,低T3综合征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时间>72个月患者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高于透析时间≤72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较一般人群高,因此甲状腺功能的筛查是有必要的。

血液水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 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 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 (2) 发病24h内入院。 (3) 本试验遵循的程序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制订的伦理学标准,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病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并于2009年3月—2012年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7例, 男112例, 女155例;平均年龄 (74.4±12.5) 岁。入院时收集患者相关的病史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近期感染史、心血管疾病史、周围血管疾病史、一过性缺血性发作和中风史、心衰史、心房纤颤以及糖尿病史。

1.3炎症细胞因子测定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 分离血清, -20℃保存待测。血清IL-6和TNF-α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 (碧云天实验技术有限公司) ;血清C-反应蛋白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 (广东捷基生物技术公司) 。

1.4 神经功能评价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 共15项检测内容, 包含每一主要脑动脉病变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以及受试者精神状态、感觉功能、瞳孔反应和足底反射项。根据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 NIHSS评分<7分;中度, NIHSS评分7~15分;重度, NIH-SS评分>15分。

1.5 3个月预后评价

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改良后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问卷调查, 0:完全无症状;1:尽管有症状, 但无明显功能障碍, 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2:轻度残疾, 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 但不需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事务;3:中度残疾, 需部分帮助, 能独立行走;4:中重度残疾, 不能独立行走, 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5:重度残疾, 卧床, 二便失禁,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笔者定义MRS评分0、1、2级为预后良好, 3、4、5级为预后差。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笔者研究了267例患者, 从表1可以看出, 患者性别与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年龄在疾病的预后中有极强的相关性 (P<0.001) 。

在患病之前的病史中, 一过性缺血发作和中风史、心衰和心房纤颤与预后有相关性, 尤其是心房纤颤有极强的相关性 (P<0.001) 。而近期感染、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不影响疾病的预后转归。入院后的NIHSS评分也对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P<0.001) 。血清中炎症因子CRP、IL-6和TNF-α水平, 对于预后良好和预后较差有差异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为常见人类致残致死性疾病之一, 致使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给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严重影响人的日常工作和活动, 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012年WHO在发表的《心脏疾病与脑卒中统计年鉴》[6]中指出: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中, 50%有轻偏瘫, 30%没有辅助不能走动, 26%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9%有失语症, 35%有抑郁症, 26%须由保姆照料。脑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年龄和性别等。近年来, 在缺血性卒中的发展转归过程中, 血管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 并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恶性循环受到广泛重视。脑组织缺血损伤后, 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分泌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 并进一步促使肝脏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合成增高[7], 使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促进炎性反应。血清高水平IL-6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8]。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9]。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梗死体积越大、其升高越明显[10]。笔者分析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病史, 并测量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注意到患者年龄、心房纤颤、NIHSS评分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与患者3个月之后的MRS量表分数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呈正相关, 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越高, 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本文结果表明, 在缺血性卒中早期, 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 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 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指导患者早点做好心理准备。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 对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267例患者病史并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和3个月后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心房纤颤病史、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与预后有极强的相关性。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 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NIHSS评分,改良后Rankin量表

参考文献

[1]Counsell C, Dennis M, McDowall M.Predi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stroke:comparison of a simple six variable model with other predictive systems and informal clinical prediction[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 75:401-405.

[2]Whiteley W, Chong WL, Sengupta A, et al.Blood markers for the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 2009, 40:e380-e389.

[3]Zhang P, Huang Z, 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of serum homocystein,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ubtypes of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chemic stroke[J].Life Science Journal, 2013, 10 (1) :3145-3149.

[4]Welsh P, Barber M, et al.Associations of inflammatory and haemostatic biomarkers with poor outcom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 2009, 27:247-253.

[5]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6]Roger VL, Go AS, Lloyd-Jones DM, 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2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 2012, 125 (1) :e2-e220.

[7]Castillo J, Rodriguez I.Biochemical change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markers for brain ischemia:molecular markers of diagnostic utility and prognosis in human clinical practice[J].Cerebrovasc Dis, 2004, 17:7-18.

[8]Nakase T, Yamazaki T, Ogura N, et al.The impact of inflamma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08, 271 (1-2) :104-109.

[9]Sotgiu S, Zanda B, Marchetti B, et al.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schemia[J].European J Neurol, 2006, 13 (5) :505-513.

血液水平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分组

选用清洁级健康KM小鼠64只 (成都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雌雄各半, 体重16~18 g。以小鼠专用生长维持饲料预饲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Ⅰ、Ⅱ、Ⅲ四个组 (P>0.05) , 每组16只 (4只小鼠用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其余12只用于测定阶段体重、组织及血液中铜残留) , 雌雄各半, 分笼饲养, 进行30 d蓄积性毒性试验。

1.2 染 铜

试验各组小鼠编号后采用灌胃方式染铜。硫酸铜 (分析纯) 用超纯水分别配置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灭菌后冰箱4 ℃保存。灌胃前, 灌胃液放至室温, 灌胃时以小鼠体重计, 分别按0 mg/kg、10 mg/kg、20 mg/kg、40 mg/kg剂量浓度梯度递增灌胃 (见表1)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 阶段体重:

每6 d称重小鼠1次, 称重前断食4 h。

(2) 血液生化指标:

采用摘除眼球的方式取全血, 于EP管中13 000 r/min低温高速离心分离血清, 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各种蛋白以及酶指标。

(3) 组织及血铜残留检测:

每个处理选取2只小鼠, 其中组织样 (肝、肾、肌肉) 采用干消化法处理, 血样以摘除眼球的方式取全血, 采用湿消化法处理, 定容后用日立Z-2000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具体方法参照GB/T 5009.13-2003《食品中铜的测定》。

(4) 数据处理:

所得实验数据最终使用EXCEL2003 、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阶段体重

从表2可以看出, 试验开始时, 试验各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 (P>0.05) ;1~6 d, 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Ⅱ、Ⅲ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 ;到13~18 d, Ⅰ组体重超过对照组, Ⅱ、Ⅲ两组和Ⅰ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30 d后, 四个组的体重均有所增加, 同对照组相比, Ⅰ组体重增加, 差异显著 (P<0.05) , 末期ADG提高了10.62%;Ⅱ、Ⅲ两组体重下降,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 , 末期ADG分别降低12.46%和17.61%。可见灌胃适量的铜 (10 mg/kg) 对小鼠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继续增加染铜剂量 (20 mg/kg、40 mg/kg) 对小鼠的生长反而起到阻碍作用。

/g

1) 数值后面的英文字母, 有相同的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P<0.01)

2.2 血液生化指标

从表3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三个染铜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略高于对照组, 白蛋白含量除Ⅱ组外均略低于对照组, 球蛋白含量均略高于对照组, A/G值均略低于对照组, 但四个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1) 尿素氮 (UN) 含量变化:

Ⅰ组和Ⅱ组的UN含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 差异显著 (P<0.05) ;Ⅲ组UN含量和Ⅰ、Ⅱ组比较含量有所提高, 且Ⅱ、Ⅲ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但Ⅲ组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 (P>0.05) 。

(2) 谷草转氨酶 (AST) 活性变化:

随着染铜剂量的增加, 三个染铜组的AST活性较对照组均出现升高现象。其中Ⅱ、Ⅲ两组和对照组、Ⅰ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Ⅲ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 。

(3) 谷丙转氨酶 (ALT) 活性变化:

ALT与AST活性变化一致。随着染铜剂量的增加, 三个染铜组的ALT活性较对照组均出现升高现象。其中Ⅱ、Ⅲ两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Ⅱ组和Ⅰ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 Ⅲ组和Ⅱ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4) 碱性磷酸酶 (AKP) 活性变化:

随着染铜剂量的增加, 四个组的AKP活性呈现先迅速升高再迅速下降的趋势。其中Ⅰ、Ⅱ两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Ⅲ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5) 乳酸脱氢酶 (LDH) 活性变化:

随着染铜剂量的增加, 四个组的LDH活性呈迅速上升的趋势, 三个染铜组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Ⅰ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 Ⅱ、Ⅲ两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Ⅲ组酶活性升高最多, 和前三组差异均极显著。

2.3 组织及血铜残留检测

(1) 从表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染铜30 d后, 与对照组相比, 三个染铜组肝铜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上升了67.5% (P>0.05) 、245.9% (P<0.05) 、1 148.1% (P<0.01) , Ⅲ组肝铜含量最高, 和Ⅰ、Ⅱ两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01) 。

(2) 从表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染铜剂量的增加, 三个染铜组肾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Ⅰ组的肾铜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幅度不大, 差异不显著 (P>0.05) , Ⅱ、Ⅲ两组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极显著 (P<0.01) 。与对照组相比, 三个染铜组肾铜含量分别是对照组肾铜含量 (4.20 mg/kg) 的1.27倍、1.77倍、2.67倍。

(3) 从表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三个染铜组的肌肉含铜量随染铜剂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但四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肌肉中含铜量相对稳定。三个染铜组的血铜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1) 数值后面的英文字母, 有相同的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P<0.01)

1) 数值后面的英文字母, 有相同的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P<0.01)

3 讨 论

(1) 大量研究证实了铜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学者认为铜有助于动物肠道有益菌群繁殖, 提高采食量, 活化含铜酶系统等是铜促生长的主要原因[1]。但高铜的促生长作用和铜添加水平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和前人研究结论一致。

(2) 随着染铜剂量的增高, 四个组的U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即当染铜剂量在10 mg/kg和20 mg/kg时, 铜会阻碍含氮物质的正常分解引起血清UN含量的显著降低, 导致肾功能的异常, 而当进一步提高染铜剂量 (40 mg/kg) , UN又会有所提高,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动物内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AST, 但以肝脏和肌肉含量最多, AST活性的改变是肝脏受到铜毒性作用损害的一种应答反应, AST水平升高对肝脏疾病诊断有较高特异性[2]。可见, 高剂量铜 (20 mg/kg、40 mg/kg) 使得血清AST活性的显著升高, 已经造成肝脏的受损和功能障碍。

ALT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内线粒体中重要的氨基转移酶, 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甚微, 当肝脏发生病理损伤时, 组织内ALT释放入血而导致血清ALT升高。因此, 血清ALT活性的高低可反应出机体在高铜状况下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可见, 这是高剂量铜 (20 mg/kg、40 mg/kg) 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结果。

血清AKP活性降低是动物锌缺乏的特点之一。日粮缺锌可引起鸡、仔猪血清锌含量、血清AKP活性极显著的下降 (P<0.01) [3]。可见适量的铜 (10 mg/kg、20 mg/kg) 能有效地提高该酶活性的发挥, 高剂量的铜 (40mg/kg) 则不利于该酶活性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在应用高铜饲料时适当补锌可缓解由铜引起的AKP活性变化。

有报道指出[4], 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升高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的破坏, 反映了溶血的程度, 可作为溶血性贫血诊断的初步筛选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3) 研究证实[5,6], 肝脏是动物储铜的主要器官, 当铜水平低于需要量时, 肝铜含量变化不大, 当铜水平接近或稍高于需要量时, 肝铜呈线性增加, 当肝铜含量随铜水平的升高而呈成倍增长时, 说明铜的添加已大于需要量。本试验中, 三个染铜组肝铜含量分别是对照组肝铜含量 (5.14 mg/kg) 的1.67倍、3.46倍和12.48倍, 说明染铜剂量在10 mg/kg和20 mg/kg时, 铜水平接近或稍高于小鼠需要量;而当染铜剂量达到40 mg/kg时, 显然已经大大超过小鼠对铜的需要量。

在任何动物各内脏组织中, 肾脏和心脏是仅次于肝脏的含铜量高的组织。肾铜增高的原因是动物铜中毒时, 铜首先在肝脏中蓄积, 当肝铜蓄积到一定程度后, 肝将释放大量铜入血, 血铜的增加使红细胞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现象, 造成肾铜浓度升高。

试验结果表明肌肉铜含量和血铜含量随染铜剂量增加变化相对稳定, 原因是[7], 动物摄入不同水平的铜是首先影响到肝铜的含量, 而动物体可根据自身铜的营养状况调动储铜库, 最终保持肌铜血铜的恒定。铜添加水平与组织器官血液铜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肝脏>肾脏>血液>肌肉。

4 小 结

(1) 适量的铜对动物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但过高剂量的铜水平会对动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在畜禽养殖过程中, 不应盲目提高饲料中铜的添加剂量。

(2) 高剂量铜水平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动物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 反应了高铜对动物肝、肾的毒性作用, 应该引起重视。

(3) 肝脏和肾脏是铜残留的主要器官。Ⅱ、Ⅲ两组的肝铜含量和Ⅲ组的肾铜含量均超过10 mg/kg, 高于我国肉类食品铜最高残留限量10 mg/Kg的规定。建议广大养殖户不要把高铜作为万能添加剂, 在畜禽养殖全程饲喂, 防止由铜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波, 罗绪刚, 张荣强.高剂量铜促生长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 1997, 9 (3) :1-6.

[2]AUZA NJ, WILLI AM G D, MICHAEL J M, et al.Diagnosis and treat ment of copper toxicosis in ruminants[J].JAVMA, 1999, 214:1624-1628.

[3]唐朝忠, 刘晋平, 温伟业.日粮缺锌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锌、铜含量的影响.中国兽医学报, 1998, 18 (1) :91-93.

[4]时昊, 张日.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对溶血性贫血诊断意义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3, 24 (1) :51-53.

[5]王建明, 孙奕南, 谢璋琪.生长猪饲料添加中等剂量铜的可能性探讨[J].广东饲料, 1999 (3) :17-18.

[6]武书庚, 齐广海, 郑君杰.微量元素铜的研究综述[J].饲料工业, 1999 (12) :22-26.

血液水平 篇8

本试验目的在于评价AA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浆氨基酸水平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选择母猪胎次相同,21日龄断奶,体重为6.20±0.31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健康仔猪272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栏)8-10头仔猪(公、母各半)。

参照NRC(1998)营养需要推荐及饲养标准配制基础日粮(表1)。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3%,0.06%,0.09%和0.12%的AAA。试验用AAA由长沙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注:*通过预混料向日粮中添加(每kg日粮中的含量):Cu SO4·5H2O 19.84mg;KI 0.2 mg;FeSO4·7H2O 400 mg;Na Se O30.56 mg;ZnSO4·7H2O 358.74 mg;MnSO4·H2O 10.17 mg;VK35000 mg;VB12000 mg;VB215000 mg;VB1230mg;VA 5400万IU;VD31080万IU;VE 1.8万IU;氯化胆碱80 mg;抗氧化剂20 mg;防霉剂100 mg;日粮营养水平为计算值。

1.2 饲养管理

试验用猪饲养于漏缝地板铁笼内。消毒、免疫等其他管理按照常规进行。试验开始前(16日龄)先用基础日粮饲喂5d,正式试验从21日龄开始,试验期为7 d。在试验期间,每天于7:00,11:00,15:00和19:00饲喂,在保证没有消化不良的前提下自由采食,每次饲料添加量以吃饱后槽内略有余料为度,人工饲喂,自由饮水。出现重度腹泻或者疾病及时治疗或淘汰。

试验在湖南益阳南县猪场进行。

1.3 样品的采集

在正式试验第7d,每栏随机抽取1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10 ml,于加有肝素的管内轻轻混匀后静止20 min,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0℃保存。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生长性能。每日记录试验猪采食量、食欲、精神状况、粪便和疾病等情况,并分别于试验第0和7d空腹称重,统计每头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G)。

(2)腹泻率的测定。每日记录各栏试验猪腹泻情况和头数,腹泻率=腹泻头次/(本组供试猪总头数×试验天数)。

(3)血浆指标的测定。氨基酸分析仪过茚三酮柱后衍生法测定血浆中氨基酸浓度;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氨(AMM)、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采用Beckman 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浆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Cor)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试剂盒由天津九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可见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2003初步整理后,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AA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0.06%、0.09%和0.12%AAA组的ADFI显著提高(P<0.05),而F/G显著降低(P<0.05);0.09%和0.12%AAA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AAA后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而且添加0.09%AAA效果最好,低浓度添加量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浓度添加量效果不再增加,反而有降低的趋势。

注:表中同列字母完全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AAA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0.03%、0.06%、0.09%和0.12%的AAA组腹泻率分别降低了39.57%,63.73%,77.54%和55.97%(P<0.05)。这表明随着日粮中AAA添加量的增加,断奶仔猪的腹泻率逐渐降低,添加量为0.09%AAA效果最好,但高浓度添加量效果降低,这可能是因为高浓度AAA产生了过多内源性的精氨酸,对肠道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图1)。

2.3 AAA对断奶仔猪血浆部分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0.03%和0.06%AAA组各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0.09%AAA组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35.95%(P<0.05)和6.07%(P>0.05),0.12%的AAA组Arg和Pro含量分别提高了26.65%(P>0.05)和8.19%(P>0.05),其它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表3)。这表明,日粮中添加AAA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中Arg和Pro的浓度,且添加0.09%AAA效果最佳,添加高浓度AAA血浆中Arg和Pro浓度不再继续增加。

2.4 AAA对断奶仔猪血浆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

(单位:μmol/L)

注:表中同行字母完全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日粮中AAA添加水平的增加(0.03%、0.06%、0.09%和0.12%),总蛋白(TP)含量分别提高了0.24%(P>0.05),4.33%(P>0.05),11.76%(P<0.05)和10.4%(P<0.05);尿氮(BUN)含量分别降低了17.94%(P<0.05),20.29%(P<0.05),36.76%(P<0.05)和39.71%(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AAA促进了断奶仔猪体内的蛋白合成和多余的氮向尿素的转化。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白蛋白(ALB)含量提高,其中0.09%AAA组提高了17.3%(P<0.05),而各试验组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降低,其中0.06%、0.09%和0.12%AAA组分别降低了24.48%(P<0.05),25.23%(P<0.05)和19.97%(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AAA有利于缓解断奶引起的应激,且高浓度添加量效果更好。各试验组胰岛素(INS)和生长激素(GH)都高于对照组,其中0.09%AAA组INS和GH分别提高了35.47%(P<0.05)和7.34%(P>0.05),0.12%AAA组INS和GH分别提高了30.21%(P<0.05)和10.27%(P>0.05),这表明高浓度添加量比低浓度添加量的AAA更有利于提高血浆中INS和GH(表4)。

注:表中同行字母完全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5 AAA对断奶仔猪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试验组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AA后,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随着日粮中AAA添加水平的增加(0.03%、0.06%、0.09%和0.12%),与对照组相比,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提高了8.28%(P>0.05),16.29%(P>0.05),30.63%(P<0.05)和35.48%(P<0.05);添加量为0.06%、0.09%和0.12%的试验组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分别提高了9.04%(P>0.05),30.48%(P<0.05)和31.01%(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AAA后,由于血浆中精氨酸浓度提高,引起血浆中NO和NOS水平也相应提高,且AAA添加量越高,血浆中NO和NOS水平提高越明显。

注:表中同行字母完全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和生长受阻是困扰现代规模化养猪的重要难题。研究表明,精氨酸不足是仔猪断奶应激和限制仔猪获得最佳生长的重要因素[2,3],而通过外源性途径直接补充精氨酸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精氨酸的吸收导致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吸收障碍以及过量的外源性精氨酸会导致体内NO急剧增加,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本研究表明,内源性调节途径既能提高断奶仔猪体内精氨酸浓度,提高其生长性能,同时也可以避免直接口服精氨酸带来的负面效应。

5-羧基-吡咯磷合成酶(P5CS)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Ⅰ)在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4]。而试验证明,AAA可以通过激活CPS-Ⅰ和P5CS来增加肠道瓜氨酸和精氨酸的合成量,增加仔猪体内精氨酸供给量,从而使仔猪生长性能得到提高[2]。Wu等对4日龄哺乳仔猪灌服AAA 50 mg/kg体重,每日2次,直到14日龄,血浆精氨酸浓度增加了68%,仔猪增重提高了61%[2];Frank等对9日龄哺乳仔猪灌服AAA 50 mg/kg体重,每日2次,直到17日龄,仔猪增重25%,血浆精氨酸浓度提高了32%,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效应[5]。这些结果证明,AAA通过内源性途径提高了哺乳仔猪血浆精氨酸浓度。

仔猪断奶后,由于应激引起皮质醇升高,而皮质醇会显著诱导仔猪肠上皮细胞精氨酸酶分泌[2],因此,应激状态下血浆精氨酸浓度可能会降低。此外,母乳蛋白质中含大量丰富的脯氨酸[6],哺乳仔猪可以通过母乳供应而得到足够的精氨酸合成底物脯氨酸,而断奶仔猪可能由于脯氨酸不足而导致血浆精氨酸浓度进一步降低。因此,断奶初期的仔猪可能同样由于精氨酸不足而导致生长受阻。印遇龙等研究表明,21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8 g/kg AAA可有效地提高仔猪血清精氨酸浓度,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仔猪生长[7];本试验表明,21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09%AAA(0.9g/kg),7d后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浆中皮质醇浓度降低了11.14%,精氨酸浓度提高了35.95%,仔猪增重提高了69.82%。这些结果表明,初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AAA后提高了血浆精氨酸浓度,增加了生长速度。

本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AA后仔猪血浆中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浓度无明显变化,表明AAA不影响机体对这些氨基酸的吸收。因此,通过AAA的内源性调控来提高断奶仔猪血浆中精氨酸浓度有利于机体保持精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供给平衡。精氨酸是动物体内NO合成的前体物质,同时也是体内NO合成的调节因子之一[8]。研究表明,精氨酸可以通过氧化途径,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生成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NO[9]。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NO和t NOS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NO浓度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这表明,日粮中添加AAA不会导致NO急剧增加,而NO适当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动物体的免疫水平,缓解应激。

血氨是动物体内一种有毒代谢物,能够进行尿素循环的动物可以通过尿素循环将多余的氨转化为尿素而保证体内血氨保持在低浓度范围内[10]。而当体内没有足够被激活的CPS-Ⅰ时,氨几乎不向氨甲酰磷酸转化[11]。因此,AAA可能通过激活CPS-Ⅰ而促进体内多余的氨向尿素转化。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AMM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BUN水平显著降低,TP含量相应提高,其中AAA添加量为0.09%和0.12%效果最明显,这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AAA后,一方面有利于体内多余的氨向尿素转化,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体内蛋白质合成和增加了氮沉积。ALB和ALP是动物应激的重要指标,动物发生应激时,通常伴随着ALB的降低和ALP的升高。本研究中,各试验组血浆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日粮中添加AAA可能有利于缓解断奶引起的应激。此外,断奶应激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过多的皮质醇可能抑制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的分泌,使断奶仔猪基础代谢降低,生长受阻[12]。本试验中,日粮中添加AAA为0.09%和0.12%的试验组GH分别比对照组高7.34%(P>0.05)和10.27%(P>0.05),且两个组的INS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日粮中添加AAA有利于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内分泌的影响;同时,AAA也可能通过提高血浆中精氨酸浓度,促进NO介导的INS和GH分泌[2]。

3.2 小结

日粮中添加AAA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精氨酸含量,缓解了断奶应激,有效降低了仔猪腹泻率,提高了仔猪生长性能;21-28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AAA添加量为0.09%效果最好。此外,AAA可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这为现代集约化养猪业的营养调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信,印遇龙,伍国耀.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和精氨酸生素在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09(8):8-11.

[2]Wu G,Knabe DA,Kim SW.Arginine Nutrition in Neonatal Pigs[J].J Nutr,2004,134:2783S-2790S.

[3]Wu G,Jaeger LA,Bazer FW,et al.Arginine deficiency in preterm infants:biochemical mechanisms and nutritional implications[J].J Nutr Biochem,2004,15(8):442-451.

[4]Wu G.Synthesis of citrulline and arginine from proline in enterocytes of postnatal pigs[J].Am J Physio(l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1997,272:1382-1390.

[5]Frank JW,Escobar J,Nguyen HV,et al.Oral N-carbamylglutamat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protein synthesis in skeletal muscle of piglets[J].J Nutr,2007,137(2):315-319.

[6]Wu G,Knabe DA.Free and protein-bound amino acids in sow’s colostrum and milk[J].J Nutr,1994(124):415-424.

[7]印遇龙,吴信,唐志如,等.不同水平精氨酸衍生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723-725.

[8]Wu G,Meininger CJ.Regu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esis by dietary factors[J].Annu Rev Nutr.2002,22:61-86.

[9]Wu G,Morris SMJ.Arginine metabolism:nitric oxide and beyond[J].J Biochem,1998(336):1-17.

[10]O’Connor JE,A Jorda,S Grisolia.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carbamyl glutamate on blood urea and ammonia[J].Eur J prediatr,1985(143):196-197.

[11]Guffon N,Vianey-Saban C,Bourgeois J,et al.A new neonatal case of 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 deficiency treated by carbamyl-glutamate[J].J Inherit Metab Dis,1995(18):61-6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液水平】相关文章: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湖羊门静脉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04-23

血液净化科血液透析机参数05-31

血液监督07-15

血液情况05-08

血液参数06-07

血液蛋白07-05

乳糜血液07-13

静脉血液07-18

血液细菌07-26

血液黏度07-31

上一篇:临床病理对比下一篇:高中数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