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球团

2024-07-12

烧结球团(精选四篇)

烧结球团 篇1

冶金企业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个标志性大型综合企业, 各生产工艺和生产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目前国内的冶金企业中各个生产环节的联系, 80%以上的运量是通过企业内部的铁道专用线来实现的, 可以说铁道运输线是冶金企业生产的大动脉。因为冶金企业的专业特性, 其实现运量的铁道车辆与国家铁路的铁道车辆在结构形式和设计制造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在国内, 现在冶金企业的铁道车辆类型主要有铁水车、渣罐车、N型耐热平板车、烧结矿车、自翻车、铸铁车和C型各类敞车等。

C50型敞车是我们国家铁道车辆生产厂家早期生产的一款高边木质敞车, 在铁道事业发展的初期, 对我们国家的运输业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国内很多冶金企业当时也引进和应用了该款车型, 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运输。现在这款车型已经超期服役, 在国内的冶金企业都面临着怎样处置和利用这批车辆的问题。对于国家铁路, 由于所有铁道车辆的产权归属于国家 (铁道部) , 而且国家铁路是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 从安全和运力、运量等方面考虑, 国家铁路管理部门已经全部淘汰该款车型。另外, 对于C62型系列敞车, 虽然车体是全钢结构车辆, 但其设计只考虑通用性要求, 在冶金企业虽然也可以使用, 但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 而且冶金企业铁道运输多是装运腐蚀性较大的矿物质和原材料, 多数作业点是机械化卸装作业, 其一批购置年代较早的车辆, 其车体金属结构已经完全破损。还有就是冶金专用车辆Z50烧结矿车, 是较早期我国冶金车辆制造厂生产的冶金企业专用车辆, 由于超年限使用服役, 风动开门系统的传动杠杆变形, 已不具备杠杆自锁功能, 自动变为手动, 结构调整困难, 安全隐患大, 沿线漏矿现象严重, 已经不适应生产的需求。

对于冶金企业, 这批车辆如果直接报废, 将是对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冶金企业的铁路运输, 其运输物质是在企业内部各生产点之间运行, 且厂内各个生产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很长, 一般车速比较底, 而且机车挂载的车辆数也不是很多, 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现有的机车车辆检修手段和装备技术上看, 这批车辆还存在价值的利用和回归, 也就是我们研究的如何去改进和改造的问题。

面对冶金企业所共同存在的这样一个共性问题, 就存在怎样去合理改造和利用现有资产和资源, 达到价值的利用和回归问题。这是冶金企业所要研究的一个共性问题。本文的研究, 就是针对目前冶金企业现有的C50型敞车、C62型系列敞车和Z50烧结矿车这二类我们国家的早期铁道车辆, 对其进行技术改进和结构改造, 制造成适合于冶金企业专用的冶金车辆, 我们以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为例, 将我们所列的这三类车辆改造成为厂内专用线运用的冶金烧结球团专用车, 达到降低运输成本, 节约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 以更好的适应冶金企业的运输发展和需要。

1 车辆运用存在的问题

烧结球团是细精矿粉 (-200目, 即粒度0.074mm的矿粉占80%以上、比表面积在1500cm2/g以上) 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混合后, 在造球上加水, 依靠毛细力和旋转运动的机械力造成直径8~16mm的生球, 然后在焙烧设备上干燥, 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下Fe2O3再结晶的晶桥键固结成的品位高、强度好、粒度均匀的球状炼铁原料。对于我国的冶金企业, 球团的运输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皮带传输机、烧结矿车、敞车等等。但对于皮带运输, 由于空间和距离的限制, 很多企业不方便采用这样的方式, 也就是说还必须采用车辆做为运载工具, 输送到各个生产线。而我们所研究和探索的将以上三类车型改造成球团运输车, 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造和设计, 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于生产。

对于敞车, 在冶金企业的运用, 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车体部分, 从目前冶金企业的运用情况看, 车体钢结构问题比较多。主要缺陷有:1) 敞车非冶金专用车辆, 其设计标准和要求是按照铁道部的技术要求设计, 考虑的较多的是通用性要求, 而非冶金企业的专业性要求;2) 其主体结构复杂, 附属结构偏多, 检修难度和成本都大, 车体钢结构不适应冶金企业的作业要求, 反映出强度差的问题比较突出;3) 部分车型走行部分老化, 以上三类车型, 其走行部分很多为转8A型滑动轴承转向架, 从目前的铁路发展趋势看, 转8A型系列转向架虽然还是货车运用的主型转向架, 但铁道部已经对其的发展和运用有新的战略政策, 但在厂矿内部运输, 对于设计时速有100公里左右的转8A型转向架系列, 完全可以满足其生产要求。只是从配件的购置和检修的周期以及检修的质量来看, 将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系列既可以较好的满足生产之需要;4) 车体金属结构用材料不科学, 原有车辆的金属材料, 基本上都为Q235普通钢材, 生产之前没有预处理工艺, 使用寿命短。而现在的生产工艺很多车体材料使用耐候钢, 原材料进行预处理, 抛丸、除锈、上防锈漆, 大大提高车体的使用寿命;5) 由于车辆的运用现状问题很多, 造成车辆漏矿现象非常严重, 及车辆构造上的缺陷, 便于不法分子偷盗运输物质;6) 冶金企业的货物装卸, 很多作业场所是采用机械化装卸作业, 但现有结构的普通车辆不便于机械化装卸作业;7) 从运用情况看, 敞车运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车门过多且车门变形大, 无论是厂修还是段修, 处理车门故障的工作量都是非常大, 返修率也高, 这是其主要问题之一。

对于Z50烧结矿车, 其走行部分、车购缓冲装置、空气制动系统的情况与敞车的情况类似, 而且其车体部分相对来说, 还是比较适应球团车的的运输需要, 在设计和改造中可以对这部份结构进行原结构修理和换件修理,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风动开门系统的改造和设计。车门开闭机构是利用机车输送的压力空气进入车辆风管控制系统, 通过操作阀, 进入双向作用风缸的前或者后工作腔, 推动活塞向前或向后移动, 带动作用轴转动, 固定于作用轴上的车门长拉杆和车门短拉杆将推动车门的开或闭, 且长拉杆和短拉杆都具有为防止车门的自动打开, 在其所处的位置都具有自锁性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原有的设计不能够控制卸货量, 当某个仓位料已满, 需要输送到下个仓位时, 无法实现。再就是车辆使用时限太长, 传动杠杆严重变形, 已经不具备杠杆的自锁功能, 主要靠作用风缸鞲鞴头部的闸刀顶着活塞杆使门关闭, 其开门变为人工扳动或者敲打闸刀来完成作业, 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使用情况, 很容易造成卸车人员的人生伤亡事故, 且造成闸刀处受力过大, 车体门缝间隙大, 并且很难调好, 沿线漏矿现象严重。

2 改造和设计方案

对于C50、C62系列、Z50这三款车型, 其走行部分转向架均为转8A型, 老车型大多数为滑动轴承, 也有一些为滚动轴承, 从近些年的运用及检修, 还有配件的供应情况看, 本次改进将所有的滑动轴承转向架淘汰, 改为转8A滚动轴承转向架, 这样更有利于生产和检修;对于车钩部分的改进, 全部采用13#C级钢车钩, 缓冲器淘汰2#缓冲器, 改用Mark-50型缓冲器, 空气制动系统有些为GK型, 有些为120型, 其制动装置仍然有其一定的使用和检修价值, 可以保留使用。这三类的车型改造为烧结球团车专用运输车, 相对来说, 其走行部分、车购缓冲装置、空气制动系统的改造设计基本沿用现存的铁路标准件, 只需要做微量的结构调整, 主要需要设计和改进的是敞车的车体和烧结矿车的风动开门系统。

针对使用上的以上不良情况, 我们对敞车进行换体改造和设计, 对烧结矿车开门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以满足新钢厂烧结球团运输之需要。

改造后的专用敞车, 其技术结构特点为:1) 底板采用10~12mm的钢板, 放弃原普通车辆底板的铺设方式, 采用先铺两侧底板, 中央加盖一块60×12000mm钢板的铺设工艺, 解决了由于机械卸车机将底板卷起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侧墙、端墙与底板, 侧墙与端墙之间采用了护堆结构, 增加了车厢体的抗冲击能力;2) 采用全钢无门中边敞车设计, 车体全钢全封闭无门, 圈梁采用双根14a槽钢对合的双圈梁形成, 增强了圈梁的强度, 根据球团矿的比重, 为防止运用时的集重和超载问题, 车体内侧面高度为1400mm;3) 车体端墙采用箱体结构, 角柱采用14a槽钢与10mm钢板组成, 替代传统160mm角柱, 端梁上横卧14a槽钢作为辅助端梁, 端梁中间采用两根20槽钢作为加强筋, 辅助端梁与1位加强筋之间增设三根14a槽钢辅助加强筋, 以加强强度和安装钩提杆, 端板采用10mm钢板, 形成了结构合理、强度大的端墙组合。解决以往自备敞车端墙由于装卸过程中受力过大产生端墙外涨, 影响运输和增加检修工作量的问题;4) 侧墙采用6根立侧柱, 7根辅助侧柱和6~8mm钢板组成, 辅助侧柱由14a槽钢与10mm钢板组合而成。侧梁采用25槽钢, 辅助侧梁与车底架、辅助横梁托板相连, 增加了侧墙的整体强度, 解决了原车运用中侧墙外涨、侧梁下垂的问题;5) 底板均匀分布10个Φ100mm的下水孔, 下水孔采用上加栅栏、下接100mm长的导水管, 以解决车体排水、漏矿以及车底板腐蚀的问题。

改造后的烧结矿车车门开闭系统, 其设计思路是将原有的二个车体侧门以及带动车门开闭的大、小传动杆及传动主轴即全杠杆传动系统废除, 利用侧墙、人字中梁及横梁用10~12mm钢板做成圆弧漏斗型下料装置, 将一个开门的双作用风缸改为四个小型双作用风缸, 全部安装于车体的中梁下部, 四个活塞杆在储风缸通过操作阀送来的压力空气作用下, 通过方枕主轴杠杆传动带动中梁两侧传动轴转动, 传动轴使固定于其上的八个大刀片式传动拉杆推动四个圆弧型门往上翻, 使漏斗自卸, 经过这样的设计改造, 很好的解决了卸货量不能控制, 门自锁过紧及杠杆变形引起的各类问题和矛盾, 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3 结论

高炉、烧结、球团工艺流程 篇2

高炉是用焦炭、铁矿石和熔剂炼铁的一种竖式的反应炉(如图2-3)。高炉是一个竖立的圆筒形炉子,其内部工作空间的形状称为高炉内型,即通过高炉中心线的剖面轮廓。现代高炉内型一般由圆柱体和截头圆锥体组成,由下而上分为炉缸、炉腹、炉腰、炉身和炉喉五段。由于高炉炼铁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所以它的工作空间是用耐火材料围砌而成,外面再用钢板作炉壳。

1-炉底耐火材料; 2-炉壳;

3-生产后炉内砖衬侵蚀线; 4-炉喉钢砖; 5-煤气导出管; 6-炉体夸衬; 7-带凸台镶砖冷却壁; 8-镶砖冷却壁; 9-炉底碳砖; 10-炉底水冷管; 11-光面冷却壁; 12-耐热基墩; 13-基座

l图2-3 高炉的结构

在高炉炉顶设有装料装置,通过它将冶炼用的炉料(由焦炭和矿石按一定比例组成)按批装入炉内。在高炉下部炉缸的上沿,沿圆周均匀地布置了若干个风口(100m3小高炉有 8-10个,4000m3以上的大高炉则有36-42 个)。加热到1000℃以上的热风,经铜质水冷风口送入炉内,供焦炭燃烧形成高温煤气。在炉缸的底部设有铁口,可周期性或连续性地排放出液态生铁和炉渣。在风口和铁口之间还设有渣口以排放部分炉渣,减轻铁口负担。

l现代高炉采用优质耐火材料,例如炉底、炉缸部位用微碳孔碳砖,炉身下部和炉腰部位用铝碳砖或碳化硅砖,其它部位用优质高铝砖和高致密度的粘土砖等作炉衬。炉壳用含锰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制作,安装有性能好的含铬耐热铸铁、球墨铸铁或铜质立式冷却器,或铜质的卧式冷却器。

l4 工艺流程:

高炉冶炼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全过程是在炉料自上而下,煤气自下而上的相互接触过程中完成的。如图2-4所示。

l炉料从受料斗进入炉腔。在高炉底部的炉缸和炉腹中装满焦炭。炉腰和炉身中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层层相间,一直装到炉喉。

l从风口鼓入的热风温度高达1000-1300℃,炉料中焦炭在风口前燃烧,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风口附近炉腔中心温度高达1800℃以上。

l由于底部焦炭很厚,燃烧不完全,因此,炉气中存在大量CO气体,在炉内造成了良好的还原性气氛,产生的CO气体在炉体中上升。同时,由于下部的焦炭燃烧产生空隙,上面的焦炭、矿石和熔剂在炉体内缓慢下降,速度大约为0.5-1mm/s。炽热的CO气体在炉内上升过程中加热缓慢下降的炉料,并把铁矿石中铁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铁,铁矿石在570-1200℃之间受到CO气体和红热焦炭的还原,形成了海绵铁。海绵铁在1000-1100℃的高温下溶入大量的碳,因而铁的熔点下降,形成了生铁。生铁的熔点约为1200℃,以液体状态滴入炉缸。矿石中未被还原的物质形成熔渣,实现渣铁分离。最后调整铁液的成分和温度达到终点,定期从炉内排入炉渣和生铁。上升的高炉煤气流,由于将能量传给炉料而温度不断下降,最终形成高炉煤气从炉顶导出管排出。1-料斗;2-大钟; 3-焦炭;4-燃料带; 5-炉渣;6-铁水; 7-渣罐;8-铁罐; 9-铁口;10-风口; 11-矿石;12-上升煤气

l图2-3 高炉治炼过程示意图

烧结工艺流程介绍2010-04-29 08:42 烧结工艺流程介绍

为了保证供给高炉的铁矿石中铁含量均匀,并且保证高炉的透气性,需要把选矿工艺产出的铁精矿制成10-25mm的块状原料。铁矿粉造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烧结法和球团法。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块矿分别为烧结矿和球团矿。本专题将详细介绍烧结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其次,我们将简要介绍球团法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由于时间的仓促和编辑水平有限,栏目中难免出现遗漏或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铁矿粉造块的目的:

◆综合利用资源,扩大炼铁用的原料种类。

◆去除有害杂质,回收有益元素,保护环境。

◆改善矿石的冶金性能,适应高炉冶炼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铁矿粉造块的方法:烧结法和球团法。

铁矿粉造块后的产品:分别为烧结矿和球团矿。(供高炉炼铁生产的主要原料)

一、烧结生产的工艺流程介绍:

查看 冶金自动化频道-> 烧结频道

烧结是钢铁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铁矿粉、粉(无烟煤)和石灰、高炉炉尘、轧钢皮、钢渣按一定配比混匀。经烧结而成的有足够强度和粒度的烧结矿可作为炼铁的熟料。利用烧结熟料炼铁对于提高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比、提高高炉透气性保证高炉运行均有一定意义。

烧结生产的流程

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带式抽风烧结机生产烧结矿。烧结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下所示。主要包括烧结料的准备,配料与混合,烧结和产品处理等工序。

烧结的原材料准备:

含铁原料:含铁量较高、粒度<5mm的矿粉,铁精矿,高炉炉尘,轧钢皮,钢渣等。一般要求含铁原料品位高,成分稳定,杂质少。

熔剂:要求熔剂中有效CaO含量高,杂质少,成分稳定,含水3%左右,粒度小于3mm的占90%以上。在烧结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白云石,使烧结矿含有适当的MgO,对烧结过程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质量。

燃料: 主要为焦粉和无烟煤。对燃料的要求是固定碳含量高,灰分低,挥发分低,含硫低,成分稳定,含水小于10%,粒度小于3mm的占95%以上。

烧结的配料与混合:

配料目的:获得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稳定的烧结矿,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

配料方法:质量配料法,即按原料的质量配料;通过电子计量设备,按一定比例配兑原材料。

混合目的:使烧结料的成分均匀,水分合适,易于造球,从而获得粒度组成良好的烧结混合料,以保证烧结矿的质量和提高产量。

混合的方法:加水润湿、混匀和造球。根据原料性质不同,可采用一次混合或二次混合两种流程。一次混合的目的:润湿与混匀,当加热返矿时还可使物料预热。二次混合的目的:继续混匀,造球,以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用粒度10~Omm的富矿粉烧结时,因其粒度已经达到造球需要,采用一次混合,混合时间约50s。使用细磨精矿粉烧结时,因粒度过细,料层透气性差,为改善高炉透气性,必须在混合过程中造球,所以采用二次混合,混合时间一般不少于2.5~3min。我国烧结厂大多采用二次混合。

配料与混合的主要设备:

电子计量称:对放置在皮带上并随皮带连续通过的松散物料进行自动称量的衡器。主要有机械式(常见的为滚轮皮带秤)和电子式两大类。电子皮带秤是使用最广泛的皮带秤。由承重装置、称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称重显示器组成。

主要用到的自动化产品:称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数显表、变频器、电动机

混合机:混合机械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混合机械广泛用于各类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混合机械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器、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械、热塑性物料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四大类。

主要用到的自动化产品:断路器、接触器、电动机

烧结生产:

烧结作业是烧结生产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布料、点火、烧结等主要工序。

布料:将铺底料、混合料铺在烧结机台车上的作业

点火:点火操作是对台车上的料层表面进行点燃,并使之燃烧。

烧结:准确控制烧结的风量、真空度、料层厚度、机速和烧结终点。

二、球团矿生产工艺流程

把细磨铁精矿粉或其他含铁粉料添加少量添加剂混合后,在加水润湿的条件下,通过造球机滚动成球,再经过干燥焙烧,固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冶金性能的球型含铁原料。

球团矿生产的流程:

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合、造球、干燥和焙烧、冷却、成品和返矿处理等工序,如下图所示。

球团矿的生产流程中,配料、混合与烧结矿的方法一致;将混合好的原料经造球机制成10-25mm的球状。

球团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

圆盘造球机:将焦炭粉、石灰石粉或生石灰、铁精矿粉混合后,输入圆盘造球机上部的混合料仓内,均匀地向造球机布料,同时由水管供给雾状喷淋水,倾斜(倾角一般为40一50°)布置的圆盘造球机,由机械传动旋转,混合料加喷淋水在圆盘内滚动成球。

主要用到的自动化产品:断路器、接触器、电动机

带式焙烧机:带式焙烧机工艺使球团焙烧的整个工艺过程——干燥、预热、焙烧、冷却都在一个设备上完成,具有工艺过程简单、布置紧凑、所需设备吨位轻等特点,为工厂缩小占地面积、减少工程量、实现焙烧气体的循环利用以及降低热耗和电耗创造了条件。

烧结球团 篇3

关键词:烧结球团学,教学改革,专业课程

高炉冶炼工业在为社会发展及经济效益做出了伟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烧结球团学》的教学目的是为高炉炼铁准备优质炼铁炉料。《烧结球团学》是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学好它, 学生能更好的为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服务。本文以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的《烧结球团学》专业课程为例, 探讨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一、《烧结球团学》教学现状

《烧结球团学》其实是两门课程, 按中南大学或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两门课的课时是108学时, 而本课程的课时量为32学时, 要在极短的时间上完两门课程的内容, 教师主要按主线、工艺进行讲解, 且授课速度较快, 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学习似懂非懂, 无法完全理解。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学生反映, 学科教师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烧结球团学》的每一章节都要讲解。以中南大学出版社的《烧结理论与工艺》和冶金工业出版社的《球团理论与工艺》这两本书, 共有600页, 二十余章节, 也就是说每个章节分到的时间约1.5个课时。因此, 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每一章节所讲的深度有待加强。此外, 教师课件PPT不够精, 文字较多。尽管教师未按PPT文字讲授, 仅仅基于PPT内的主线进行讲解, 但PPT中大量的文字却是让学生看着PPT找不到重点, 学生必须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才能听懂, 否则连教师上到哪儿都不知道, 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不思考, 容易走神, 使得听课效率低, 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的PPT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不够。多数教师以单纯的讲课为己任, 不会过多关心学生是否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课上、课外交流也很少, 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 学生也以去上课不被教师点到名为“己任”。更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点完名后就悄悄走掉, 即使留下的同学也有部分在睡觉或者玩手机。由于贵州大学处于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学生基础差, 由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缺乏, 致使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会和教学实际脱节。

二、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针对《烧结球团学》课程教学的不足, 笔者对当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一) 教学内容的改进

首先, 要把握教学起点。在开始教学前, 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调查, 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学习水平, 并且以此为依据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并针对学生的弱点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复习, 使学生更好的深入《烧结球团学》的学习。对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 使得所讲授的内容与矿业工程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 引入当今先进的工艺技术,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教师要做到以课本为依据, 但不能被课本束缚。教师所讲的内容应该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 适当的介绍当今先进的理论和工艺技术。

再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入视频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烧结球团学》这门课主要内容有烧结料层燃料燃烧与传热规律、烧结过程物理化学变化、烧结料层的气体力学、烧结过程成矿机理、烧结生产工艺、成球理论基础、球团矿焙烧理论基础及其生产工艺、球团矿直接还原、低温固结球团法以及压团原理与工艺等。课本上的讲解多侧重于合成理论的介绍, 学生对于实际中的操作和应用几乎不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入视频教学。当今互联网十分发达, 网络上也有很多免费的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学校条件和课时不允许的实验进行视频讲解。

最后, 在进行内容改革时, 多询问有关企业专业人员、学生和有关科研人员, 进行对口教学。学生毕业后学生会面临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条路。将所学知识与日后的企业实践和科研能够结合起来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目的。

(二) 结合PPT讲授, 引入“问答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

首先, 介绍研究型教学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进行学术性研究, 并将其理论成果进行公开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这种方式, 我国现行的也有这一方面的措施, 如SRT。但是SRT是一种以学生自愿为基础的, 并且是单向的, 不能使得广大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并不能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研究型教学与之相比就有较大的优势。以波士顿大学为例, 波士顿大学开展此项活动, 为学生提供向学科教师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机会, 并且波士顿大学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在此过程中, 坚持科研项目的草根性, 并且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样的做法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改善重科研、轻教育的局面, 使得专业课学习气氛得以加强。

其次, 引入问答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有很多的优点, 可以调用音频、视频等资源,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利用这种方式时出现了一定的僵化现象, 所用课件仅仅是传统板书的“电子化”。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 仅仅是以读的形式进行, 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引入“问题式”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 以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 每一节分为若干问题, 督促同学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辩论。

(三) 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前摸底和MBTI理论

由于教师对学生水平和特点不了解, 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案不能较好的对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因此, 在教学中引入课程前摸底和MBTI理论是很好的尝试。

首先, 引入课前摸底是指在整课程讲解前,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程, 并对有关的基础课程知识进行测试。教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并根据这些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确定学生的薄弱点。在开始上课时将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 以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 人的性格与人适应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MBTI理论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先生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 后经一对母女研究并加以发展。MBTI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 共计八个方面, 分别是:外向 (E) 和内向 (I) 、感觉 (S) 和直觉 (N) 、思考 (T) 和情感 (F) 、判断 (J) 和知觉 (P) 。通过这八个方向的不同组合即可得到人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 就会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正如, 孔子所实施的“因材施教”。例如ISTJ型性格的人就有严肃、安静、藉由集中心志与全力投入、可被信赖获致成功、行事务实、有序、实际、逻辑、真实及可信赖、十分关注且乐于做任何事、负责任、重视传统与忠诚。这样的学生在教学时, 就要注意对他的信任, 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这类学生更多的任务去完成。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活力, 保证教学质量。而对于另外的学生则要采取与之性格相适应的教育手段。

(四) 理论联系实际、以科研促教学、创新《烧结球团学》教学新体系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才能提高学科的水平, 丰富学科的内涵, 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因此, 在《烧结球团学》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教研室鼓励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教研室每年均要组织40余人本科生参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 并充分发挥研究室内研究生的协助指导工作, 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内容丰富的科研活动, 对学生进实验室之前进行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的基本培训, 同时还开设了《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做科学研究》和《学科前言讲座》等对学生进行科技写作的基本训练, 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进一步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 用实践来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以科研促教学, 创新《烧结球团学》教学新体系。

(五) 改进教学考核方式

现今, 对学生的考核多以笔试进行, 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短期的“突击”获得高分, 不能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很好的评价。为此, 必须对《烧结球团学》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其改革思路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笔试的考评方式, 而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其一, 采用课堂评价与考试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平时的各项表现。其二, 采用两次考试、素质锻炼和平时考勤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 教师可通过两次考试取平均值或取较高分数为最终成绩, 多给一次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部分较简单章节可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预习部分内容, 并做成精美PPT, 让学生反串上讲台进行讲课, 教师则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进行评议并给出成绩。此外, 平时考勤应纳入学生的成绩部分, 对无故缺席、迟到和早退的学生进行扣除部分平时成绩, 达到让学生时时知道底线, 便于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其三, 考试方式可不拘一格, 但要严格考试管理, 保证成绩数据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章晓林, 刘全军, 刘殿文.《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3) .

烧结球团 篇4

一、SIMOCODE pro系统简介

1. SIMOCODE pro系统的由来及其优势。

在很多连续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尤其是水泥、钢铁等行业, 生产线设备停机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 直接影响到生产厂是否能够达产。而SIMOCODE系统可以通过对详细的运行、维护和诊断数据的快速获取, 有效地预防设备驱动电机的停机, 或在故障情况下快速定位、查找到引起的原因, 进而快速排除故障。

SIMOCODE pro是一种灵活的模块化电机管理系统, 用于低压电机的控制回路, 安装在MCC柜内。通过ProfibusDP总线与上位自动化系统相连。其将工业以太网技术、通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电动机控制回路, 使之成为一个设备网层面的电机控制系统。其优越性表现为: (1) 独立于自动化系统的多功能、固态全电机保护系统。即在DP断线或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下, 仍可按照内部程序对电机进行有效地保护。 (2) 使用灵活的软件代替了关键的回路设备对电机的控制。 (3) 通过Profibus DP总线实现标准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系统通讯。 (4) 具有录波的功能, 能够提供电机起动过程中的电流变化曲线, 为分析电机故障及判断电机是否良好, 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2. SIMOCODE工作原理及功能简介。

本项目中SIMOCODE pro电机管理系统按功能不同分为两个系列:SIMOCODE pro C, SIMOCODE pro V。本工程中两种系统均有使用。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 基本单元 (主控制器) ; (2) 电流检测模块; (3) 操作面板; (4) 连接电缆; (5) 软件; (6) 扩展模块 (输入输出模块, 接地故障, 漏电, 温度) ———只有PRO V基本单元可以使用扩展模块。

电机的基本控制回路如图1所示。基本单元通过电机一次回路的相电流及线电压检测运算来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 并与内部设置的电机各项参数和根据运行特点设置的特性曲线比较, 以判定电机的运行实况, 是否达到设定的停机条件。

下面, 对每个功能单元进行简单介绍: (1) 基本单元供电电源为24V DC, 配有四个输入端, 三个输出端, RS-232总线接口以及Profi Bus-DP总线接口, 三个LED状态指示灯和复位按钮。如果选用SIMOCODE pro V型, 还可以增加扩展功能模块来实现更多的保护功能, 例如电机温度检测模块、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等。 (2) 电流检测模块由一台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组成, 也是标准模块, 可以安装在轨道上或背板上。 (3) 操作面板 (OP) 使用RS-232总线与基本单元进行通讯, 面板上有5个可自定义的按钮及7个可自定义的指示灯, 其作用可通过软件定义。 (4) 电脑可使用PC/PG电缆与基本单元或操作面板进行通迅, 可上传下载或修改基本单元内程序。

3. 将SIMOCODE pro集成在STEP 7中。

启动STEP 7, 并在“HW configuration”中调用菜单命令“Extras>Install new GSD file”;在对话框中, 选择要安装的GSD文件并点击“OK”确认—>现场设备显示在“Further field devices>Switching devices>SIMOCODE pro” (其它现场设备>分断设备>SIMOCODE pro) 下面“PROFIBUS DP”目录中的硬件目录中;在PROFIBUS上插入“SIMOCODE pro C”或“SIMOCODE pro V”。在DP从站的属性中检查设置的DP报警模式 (DPV0或DPV1) 以及DPV-1报警的启动。

二、本工程的应用实例

下面, 以烧结球团工程常见的皮带回路为例, 对SIMOCODE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其中基本模块通过A1 (+) 与A2 (—) , 引出DC24V电源, LCS01为现场操作箱, 其包括远程/就地选择开关, 确定控制方式。通过按钮引到I/O扩展模块, 控制电机使正转、反转、停机, 并通过HG1、HG2两个指示灯的明灭反映到就地操作箱。通过基本单元Y12、Y21来判断现场是否有人拉动拉绳开关来紧急停止电机的运转。送电操作过程如下:关上抽屉柜的柜门, 关上空气开关, 把LCS01上选择开关打到“就地”工作站, 按启动按钮启动电机, 或者打到“远程”位, 上位机通过DP总线传送命令字到基本单位内来启动电机。

三、总结

上一篇:网络经济下的会计下一篇:校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