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算财务问题

2024-08-01

企业清算财务问题(精选十篇)

企业清算财务问题 篇1

一、我国企业清算过程中财务管理现状

在对我国破产企业进行清算期间, 企业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任何经营活动, 并且在对企业进行清算的过程需要履行国家规定的规范法律程序。在对企业进行清算过程中, 对其财务方面的管理需要遵守以下程序:首先对所需清算的企业成立清算小组, 并通知企业债权人进行相应的债券登记, 并由清算组进行债券审核, 确定其为债权所有者以后, 方可正式清理审核破产企业的财产, 其清理内容包括清理公司剩余财产、制定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并制定相应的清算方案, 并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处置, 包括回收应收的账款, 变卖固定非货币资产等, 其中无法回收的相应账款应做为坏账处理, 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方可扣除损失, 最后对企业债务清偿和剩余财产进行分配, 并做好相应的清算报告后, 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在这一系列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清算问题的同时, 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企业清算作为终止企业法人资格的一种制度, 指定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以后, 企业法人的法律效应也将就此终结。

二、企业清算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1. 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

我国企业清算过程中, 会计对于核算工作的开展缺乏统一的规范,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 账务信息的调整工作不及时。由于有些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之前, 并没有及时将相关手续和凭证报备给相关会计部门, 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没有规范性, 不符合会计清算组织制度的要求;企业对于一些已经符合坏账损失核销条件的债权, 没有通过相关手续办理核销, 而导致债权长期挂账, 即使已经偿还或豁免的债务, 也不会得到相应会计机构的有效处理, 从而导致最后会计做的清算与实际账目产生不符;部分会计部门只将收支业务本挂在往来账目上, 并没有将其列入当期损益的清算, 导致清算损益在报表中的体现不明确, 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由于与破产企业相关联的单位, 如上级公司、所属财务机关等机构之间的往来账目长期得不到核对, 导致企业账目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导致企业清算会计所清算的信息严重脱离实际, 使会计部门发挥不到应有的监督监管作用。

2. 破产企业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对于破产企业资产的评估, 关系到企业和债券人乃至员工的共同利益, 但在实践中, 对于资产评估的现状却很不可观, 许多破产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的过程中, 没有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对企业财产进行具体评估, 而只是针对破产企业在破产前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账面上简单的数据信息作参考, 并比照相应的市场行情进行定价, 这样的做法将导致对破产公司的财产评估结果十分不准确, 使破产企业的财产职能被低价卖出, 甚至不得已进行多次的降价拍卖。

由于以上原因, 除了破产公司的土地, 这一国有资产能受到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进行专业评估, 进行挂牌销售, 以及企业固定厂房和设备能得到合理的评估价格以外, 其他资产的评估都与其实际价值相去甚远, 这样极大程度地损害了企业以及债权人的利益, 同时对于破产企业的审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 缺少对破产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在对破产企业进行财产清算时, 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 使得破产企业在对留守期间所进行的财务收支管理情况、支出口径以及标准进行分析时无从下手, 对于所采用的方式是否正确和符合规范也十分茫然;其次, 在对破产进行裁定和终结的过程中, 由于缺少相应管理制度的监管, 使得对于政府以及垫资人所持有的各项财产处理的程序上, 缺乏规范, 并且很容易导致分歧的产生。

而对于部分清算留守财产的机构, 其进行的一系列财务方面的开支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范标准, 导致会计机构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 对于部分财务的收支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4. 清算留守问题存在较大难度。

由于企业的破产及歇停业, 导致企业内部遗留许多严重问题有待解决, 在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过程中, 也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并且一旦这些遗留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当, 将会导致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得不到完善保护。在破产企业遗留问题中, 对失业人员的安置、职工的住房等一系列非经营性质的资产的管理、对后续所需移交的问题和土地资产变现和盘活问题以及担保和抵押的债务的偿还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导致留守问题的清算长期得不到完结的重要原因。

在对于留守问题的处理上, 由于员工主观能动性差, 对于留守问题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 使得留守工作的开展十分缓慢, 效率十分低下。因此, 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破产的成本支出以外, 还使资金缺口逐渐增大, 导致相关企业和公司的相应账目无法得到正确和有效的处置, 从而影响了清算组对企业经营中的利益和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分析。

三、对企业清算中财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破产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可以看出, 这些在企业清算中产生的财务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解决, 将极大程度地损害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各个部门都应该对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引起重视, 并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使企业清算中产生的一系列财务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具体解决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破产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在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的过程中, 必须对破产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核算, 必须由统一的支付渠道将政府、国资运营机构以及主管局等政府机关对企业进行承担和垫付的资金予以统一拨付, 并将其拨付到企业清算组设置的账户中, 以此避免在破产资产中多头管理现象的发生。在拨付的过程中, 属于垫资性质的资金, 除了要取得相关机构的批文以外, 还应取得由破产清算组所开出的借款证明等凭证。

对于资金中确实需要国资的相关运营机构来代替企业进行支付的这类资金, 也需要办理各方面的规范手续, 并将这部分资金列入清算组会计核算的内容中, 从而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政府以及公司在垫资和承担过程中, 对于企业破产资金的收支情况。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由企业清算部门对与该破产企业相关的各个部门进行准确的来往对账, 以掌握资金的收资情况, 从而分析出企业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使用和管理过程中, 是否有未及时得到处理的问题, 并将其加以纠正。

2. 规范破产清算剩余资产的管理和权属关系。

对于破产企业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应该规范资产评估体系, 并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对企业财产进行具体评估, 并根据《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三条规定, 评估所得出的结论必须由债权人会议和清算组一起讨论并且通过, 才能成为对企业进行财产处理的依据, 并且在评估过程中, 必须在企业相关监管组以及人民法院的监督下进行, 以此确保评估行为和评估结果的公开和公正性。

在对于破产企业的破产程序进行最终定裁以后, 破产企业中剩余的资产处理和财务管理事项等需处置的大部分工作都将不再由清算组负责, 对于这些剩余事物的处理, 需要公司及时组成相应的负责机构进行留守清算, 并对财产的清理、清单的制定以及留守事项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完结和有效实施, 并且通过这一环节, 能够有效解决在财产清算工作中产权归属不明确等问题, 而主管局便可以持有对公司剩余财产的处置权和管理权, 减少在对破产剩余资源管理中产生脱节的现象。

3. 加强对破产歇停业企业留守机构资产的管理。

对于破产企业资产的处置和对其财务的管理工作, 一直都是对破产以及歇停业企业进行清算和留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 主管局需要在建立破产企业留守组的初期直至撤销清算组之日, 对相关机构进行资产处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的程序性加以有效规范, 从而限定相关工作人员在资产财务工作中的行为。对这一系列操作规范进行设定的过程中, 需要主管局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对破产企业留守机构的财务管理和指导责任, 制定有效地管理制度和会计审核的办法, 及时对留守报表信息加以清算, 对财务现状进行实时观察, 促进会计审核有效规范地进行, 对资产的损失及支出情况加以审核, 并提出建设性处置意见, 为相关单位进行有关账务的专销提供有力依据。

4. 妥善安置破产企业员工, 提高资产变现率。

在对破产企业员工进行安置的过程中, 了解员工的切实所需, 做到满足员工精神物质反面的双重需求, 极大程度地安抚员工, 让其尽快投入到全新的生活当中。而在对于破产企业进行资产处理过程中, 对于企业中资质比较好的财产应尽量进行完整销售, 提高资产在变现过程中的价值, 对于资质比较差的资产, 可以进行分批拍卖, 这样可以充分做到对资产的合理处理, 节约有效资产的浪费。对于短时间内无法估算出其价值的资产, 应做到有足够的耐心, 避免资产贱卖, 以减少经济损失, 在变卖过程中, 也可以采取租赁等灵活方式对资产进行处理, 以提高对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的效率, 将企业和员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对破产企业进行财务清算时, 要对清算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清算过程中, 只有做到规范破产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明确破产清算剩余资产的管理和权属关系, 妥善安置破产企业员工, 提高资产变现率等财务管理工作, 才能使企业清算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英艳.浅析破产清算财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3 (13) :145.

[2]韦永福.论企业破产清算的若干财务问题[J].时代金融, 2011, 36 (21) :2-3.

[3]镡经林.法务会计在企业清算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4]王永欣.企业破产清算的治理结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5]岳增盛.注销企业清算评估检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2.

[6]唐莉.论企业破产清算中的财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 2013, 31 (32) :186.

企业清算税务问题 篇2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倒闭关门,一些企业主因恶意逃债“人间蒸发”,有的企业注销后又被发现此前存在税收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同时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来执法风险,那么,如何处置企业终止后的税收问题呢?

一、当前立法中对企业注销前的征税权保护

(一)国家征税权在清算过程中的实现

《企业所得税法》第55条 :企业在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公司法》第185条中明确规定,清缴企业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是清算组在清算期间所应当承担的职责。

《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企业所欠税款,以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后的破产财产清偿。说明国家征税权可以优先于公司的普通债权和股东剩余财产权得以清偿

(二)税务注销登记前的清税与审查程序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16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31条亦规定,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还规定了税务机关对申请税务注销企业的清税审查权。(三)未进行正常清算时的处理 1.主体地位问题

(1)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不宜以一方当事人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已丧失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为由,裁定驳回起诉问题的复函》(法经[2000]23号函):本案债务人新科公司在诉讼中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至今未组织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因此,债权人兰州岷山制药厂以新科公司为被告,后又要求追加该公司全体股东为被告,应当准许,追加该公司的股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承担清算责任。该案例说明,公司营业执照注销后,只要未依法进行清算,仍有民事诉讼资格,由此推定,纳税人的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仍可进行税款追缴。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法经[2000]24号函):“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企业法人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

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如果该企业法人组成人员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参加诉讼,债权人以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开办单位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应予以准许。” 2.实体处理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法释[2008]6号):第十八条主要内容: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主要内容: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②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③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④清算组成员从事清算事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者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四)拍卖、变卖中的司法衔接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精神,税款滞纳金与罚款两者在征收和缴纳时顺序不同,税款滞纳金在征缴时视同税款管理,税收强制执行、出境清税、税款追征、复议前置条件等相关条款都明确规定滞纳金随税款同时缴纳。税收优先权等情形也适用这一法律精神,《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

二、企业注销之后的征税权实现的可能性

企业注销后征税权实现的可能途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税务追征权的行使

《税收征管法》第52条: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

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款的追征可以延续到企业注销登记之后。因此,从法律上说,当前立法并未完全否认注销登记后征税权行使的可能性。

(二)第三人承担税收债务

1.《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它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它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2.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法释[2008]6号)(3)《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投资人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原《合伙企业法》第63条规定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还请求的,该责任消失。修订后《合伙企业法》第91条规定合伙企业注销后,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8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民法通则》第29条规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地方一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在《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已注销纳税主体被发现注销前有偷税行为处理意见的批复》中,做了如下规定:

(1)原纳税主体为个人的,个人死亡后有遗产的,以其遗产承担补缴税款的经济责任。

(2)原纳税主体为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依照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法的规定,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其偷税行为承担无限经济责任。

(3)原纳税主体为企业法人的,原则上以企业法人自有资产承担其偷税的经济责任。但企业的终止有下列情况的,开办该企业的单位与终止的企业共同承担补税的经济责任:

终止的企业是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办的,该企业因偷税而应补缴税款的经济责任由企业与直接批准的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承担;

终止的企业是由企业开办的公司(无论该公司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者是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其因偷税而应补缴税款的经济责任由开办该公司或分支机构的企业共同承担。

(4)企业如果发生合并、分立,其因偷税而应补缴的税款由变更后的企业承担。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清算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企业 清算

一、引言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取得的应税所得额征收的税种。我国对于企业所得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征收办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复杂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企业所得税在清算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清算过程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所得税清算过程中的问题情况较复杂,但主要集中在清算单位复杂不一、开发项目费用扣除单据混乱、收入确认违规、成本扣除随意性大等方面。

(一)企业所得税清算单位复杂

由于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市场火热,房地产开发项目形式多样化,既有普通住宅开发,又有非普通商品房开发,还有商业用房、经济适用房开发等项目,给开发项目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根据待清算开发项目的应税所得额征收的税种,如果清算单位确认错误,必然导致收入、扣除项目以及应税所得额的计算错误,致使企业所得税得不到准确的缴纳。根据我国房地产所得税清算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单位应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开发项目为依据,如果一个开发项目涉及分期开发情况的,以分期开发为清算单位。由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管理不完善,开发项目相对较混乱,商业项目与市政公益项目、赢利项目与亏损项目捆绑开发等混合性开发项目多发,致使企业所得税在清算过程中对于清算单位的确认复杂化。

(二)开发项目费用扣除票据混乱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费用扣除是确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的重要内容,开发项目费用的扣除需要房地产企业取得合法、正规的票据,否则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能予以扣除。然而,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往来单位涉及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拆迁户个人等,往来单位性质复杂,所涉及的票据也多种多样,既有行政单位收费票据、事业单位票据,又有企业往来的常规性发票,还有个人的收款收据等等,在各种票据取得过程中往往会因涉及到不合规票据、甚至虚假票据而造成不能作为扣除项目抵扣的现象,费用扣除票据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三)开发项目收入确认违规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收入确认是企业所得税清算的基础。我国企业所得税清算相关制度规定,开发项目的收入是指因开发项目取得的所有经济利益,包括货币性收入、以物易物的实物性收入,以及变价折款等其他收入形式。然而,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出于偷逃税款或政策把握不明等原因,对开发项目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现象。例如,将房地产开发的销售收入长期挂在个人往来账面上,不进行收入的确认;混淆不征税收入与征税收入界限,肆意扩大不征税收入范围;视同销售的房地产项目不计算收入等等。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收入确认违规是企业所得税清算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需要重点审查的领域之一。

(四)开发项目成本扣除随意性大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成本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成本、开发费用以及加计扣除等项目。由于扣除项目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房地产企业在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往往通过随意调整扣除项目金额和范围,逃避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例如,虚构开支扩大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与承包商恶意串通虚增建安成本逃避税收并私建小金库;任意提高加计扣除项目的基数;利用开发费用中关于三项费用的相关规定变相操作,调增可扣除的银行借款利息以及另外两项费用。开发项目在成本扣除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清算对策分析

(一)明确企业所得税开发项目

做好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所得税的清算,明确企业所得税清缴单元的开发项目是基础工作。具体而言,首先以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依据,逐个进行清算;其次,如果该房地产开发项目属于分期开发分期验收的情况,则以每一期开发验收项目作为清算单元;如果开发对象属于捆绑式开发,既基于某种原因将几个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发,则依据国家相关的文件将捆绑式开发项目结合为一个清算单位。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清算单位,还应注意把握清算时间,不仅仅将实现销售的开发项目纳入清算的范围,还应包括虽然形式上没有完成销售、但实质上已经符合清算条件的开发项目,如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尚未销售的开发项目。

(二)严格审核清算项目票据的合规性

原始票据是企业所得税清算项目费用扣除的唯一凭据,必须严格审核原始票据的合规性。具体而言,对于为开发项目提供服务的对方单位是营利性企业单位而言,例如,为开发工程提供建筑材料或设备、提供建筑劳务、负责建筑材料或设备的运输,以及提供测绘设计及监理等对象,应取得经税务系统及财政系统共同监制的正规发票,且发票开具的时间、内容、金额、对象与实际业务相符时才能计入开发成本予以扣除;如果往来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或相关事业管理机构,如项目建设所在地规划部门的行政收费,应取得省级财政部门监制的行政事业性专用收费票据才能予以确认;对于往来对象是个人的情况,如向个人支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由于个人无法出具正规的财政发票,可由个人出具经本人签字确认的收据,并辅之以双方签订的拆迁补偿合同共同作为原始凭证,方予以认可。

(三)运用资料测算法,解决隐瞒收入问题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所得税清算中最重要的收入确认问题,应将重点放在隐瞒收入的审查上,尤其是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以及收入水平或利润水平与市场同期同地段同规格房地产开发差距较大的项目,应引起清算人员足够的注意力,防止隐瞒收入、偷逃税款。在具体审查上,除了运用基础的账簿审查法,核对开发项目报表数据、账簿数据、凭证数据,审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分析开发项目收入、成本、利润、税额、往来款项等重点项目的合理性,还应采取分析推算法,从另外角度对开发项目的收入进行分析测算,防止收入的隐匿。可通过审查开发项目销售明细账,分析销售价格是否与市场平均价格相差悬殊以推断是否存在调整价格隐匿收入的现象;通过房管部门登记的开发项目验收面积与市场价格测算开发项目收入的整体水平,分析是否有隐瞒已完成销售尚未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的项目等等。

(四)运用分析性复核,审查扣除项目合理性

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扣除项目多、扣除内容繁杂、扣除凭证杂乱,致使很多房地产企业通过调整扣除项目金额来实现减少增值额,偷逃企业所得税税款的目的。对于企业所得税清算过程中关于扣除项目的审查,一是要认真审核扣除项目的原始凭证,尤其是大额扣除项目的原始凭证,将违规凭证予以剔除不得抵扣;二是要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法,测算扣除项目的合理性,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性复核,测算同类开发项目开发费用的合理性区间,抑制扣除项目金额和范围的人为增加。

四、结语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所得税清算情况复杂、过程繁琐,需要针对包括收入确认、成本计算、加计扣除、增值额确认、税率选用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准确计算增值额及企业所得税税额,维护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和国家税收的征缴。

参考文献

[1]刘祥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缴实务问题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2(5).

[2]张玉强.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3(12).

[3]王天林.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3(7).

[4]方霖.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所得税清算案例分析[J].中国会计师,2014(2).

加强我国企业清算时财务问题的思考 篇4

一、合理界定政府及所有者职能, 完善债权人自治制度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 政府参与清算有其客观性。但必须区别情况, 对目前政府在清算中实际履行的职能要不断进行调整, 逐渐使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 一部分职能应该立即还给市场和其他有关行为主体, 如破产管理人的确定权应还给法院和债权人, 清算实务应交给破产管理人来完成;一部分职能要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还给市场和有关行为主体, 如破产企业的类别和范围要逐渐地由政府确定变为由市场选择;还有一部分职能是需要立即加强, 如加强清算及其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 以所有者身份强化监督等。

二、完善企业破产评估制度, 加强法制和社会监督

建立破产统一规定, 具体内容是规定企业破产案件应当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产负债表为准, 对企业自行提交的财务会计报表不予采信。同时聘请破产企业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须经一半以上主要债权人同意的强制性制度。当前通常由办案法官或清算组为破产企业聘请提供资产评估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但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很可能影响资产评估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建立强制性制度, 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弊端, 并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公开竞争及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破产法, 建立破产监督制度, 要加强司法, 严格执法, 特别是各级政府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 保证清算及其财务管理的公平、有效。要建立由人民法院、债权人会议及其监督人、破产管理人、政府有关部门、职工代表、社会中介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组成的环节监督系统, 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 还要实行清算财务公开——对全体债权人公开, 对破产企业职工公开, 对社会公开。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清算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主体不再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机构和人员, 而是清算小组。

规范清算组会计记账方法, 清算组会计记账应采取复式记账方法, 并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清算组应以破产企业科目余额为准, 正确衔接科目。有些科目是一致的, 也有些科目是合并或另行规定的, 应注意划清。

2、会计对象发生变化。

改变为清算组依法进行的清理变卖财产、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业务活动中的具有一次性和终局性的业务活动。加强破产费用的管理, 在加强破产费用的管理过程中清算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破产费用必须是为所有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支付的费用。如债权人参加债权人会议而支出的差旅费不能列为破产费用。 (2) 清算组在破产案件办理过程中, 应坚持节约原则, 尽量减少破产费用的支出。在清算过程中, 清算组应本着节约的原则, 提出破产费用预算, 交债权人会议审查。破产程序终结后, 应将破产费用的开支情况交政府审计部门审计。清算组必须按规定范围支付破产费用, 与其无关费用不能支付, 清算组成员中的在职人员工资已在本部门发放的, 不得在清算组重复支付。

3、会计核算基础理论发生变化。

其一, 由于破产清算期间改由清算组接管公司的财产和事务, 只能进行与清算有关的经营活动, 从而在会计的基本假设问题上无需涉及持续经营假设。其二, 由于破产财产需按现时变现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反映, 会计核算也无需严格按币值不变假设进行。其三, 由于破产财产不是根据原始成本而是根据变现价值计算, 从而无需采纳会计的某些基本原则, 如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

4、账户内容发生变化。

除采取财务会计中的有关账户外, 还应根据破产清算的要求重新设置一些专用账户, 如破产财产、担保财产、抵销财产、受托财产、普通债务、担保债务、清算费用、清算损益等特设账户。

四、建立职业性的清算财务管理专业队伍

1、优化破产管理人的构成, 实现清算组的“三化”

清算组清算权的指导思想是:专业化、中介化、独立化。专业化是指破产清算组织应具备胜任破产清算工作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考察清算组成员构成的法律规定的变化, 可以看出我国破产法律对破产清算工作有着越来越专业化的要求。中介化是指破产清算组织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中介机构或中介专业人员组成。其意义在于使清算组能独立于债权人、债务人和政府有关部门之外, 不受任何个人和部门的牵制, 能够正确履行清算组的一切职能, 有利于公正和中立的破产清算, 从而解决目前清算组行政化带来的弊端。独立化是指破产清算组织应具有独立履行职能和承担责任的民事主体资格。

2、要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建立破产管理人责任追究制度

清算应从具有超脱地位的破产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分支行等单位, 抽调政治思想觉悟高、遵纪守法、责任心强、精通破产业务的优秀人员参加清算工作。清算组领导及其人员应增强法制观念, 应正确对待破产企业清算工作, 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加强学习《破产法》和《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等, 并认真贯彻执行。在国外, 清算人和律师、会计师一样必须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而符合上述条件的清算人员在我国还相当薄弱, 因此亟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清算人队伍, 保证破产清算工作的公正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林乐君, 王玮.《破产财产清偿须优先偿还》.[N].《黑龙江日报》, 2007年, 第1期

[2]、周志春.《企业破产清算中有关财务问题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 2007.01.17

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篇5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中提到,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而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我们先来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财税[2009]60号提到企业清算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包括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但是,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需要在被清算的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吗?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此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

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非常简单。企业投资者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企业的破产公告,即可向税务机关进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确认资产损失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下面,我们来关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根据财税[2009]60号的规定,清算所得的计算公式为: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亏损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破产清算环节,清算所得主要是来源于清算环节资产变价中的增值收益和债务的清偿损益。由于破产清算中,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负债,因此,最终大部分的债务都是按比例部分清偿的。因此,在破产清算中,债务清偿损益是清算所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所以,如果严格按财税[2009]60号文件的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在所得(所有)的企业破产清算中,在企业层面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清算所得,即破产清算的企业需要在清算环节就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一个现实的程序问题。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只有在企业对所有的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计算出来,即破产清算所得所产生的这项所得税债权只有在破产企业所有债务清偿事项处理完毕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但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在新的《企业破产法》中,只有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无须进行债权申报。因此,税收债权和其他一般债权一样,也只有进行申报才能得到清偿。同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符合申报条件的债权必须是确定的债权,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但是,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资产还未变卖,清算费用和相关税费还基本未发生。同时,由于仅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相关债务最终的清偿比例还未确定,因此,债务清偿损益也无法确定。这就意味着,在破产企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破产企业的清算所得还无法准确确定。既然清算所得无法准确确定,则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就属于一项未确定的债权,而非未到期债权。更准确的讲,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清算所得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还属于纳税义务未发生的债权,根本无法在法院确定的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既然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无法进行申报,这项债权在破产清算中就无法得清偿。再退一步讲,虽然该债权未在破产债权申报环节进行申报,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但是,破产企业清算所得只有在所有债务人都清偿完毕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即使此时税务机关就计算出来的破产清算所得的所得税债权向法院申报,此时破产企业已无任何财产进行清偿,这样的申报也就无任何实际意义了。虽然财税[2009]60号提到根据《企业破产法》,清算的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在企业所有需要进行清算处理的业务中,破产清算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该情形下,破产企业实际上无需进行企业层面的企业所得税清算。而投资者层面,破产企业的企业投资者只需要直接根据破产公告进行投资资产的损失报批就可以了。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破产中其他环节涉及的税收问题。

破产企业欠税债权申报和清偿

首先,税收债权的申报。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新《企业破产法》下,破产企业欠税而形成的税收债权,税务机关也需要在破产债权申报期内向法院进行申报。

其次,税收债权的清偿顺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因此,国家税款在企业破产中是作为第二清偿顺序优先受偿的。第三,滞纳金和罚款的申报及清偿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应付款项的滞纳金不属于破产债权。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的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精神,《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纳金。因此,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滞纳金只应计算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案件受理后则不宜再计算税收滞纳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企业欠税以及由此产生的滞纳金应一并作为破产债权申报,且滞纳金和税款一样享受税收优先权。而税务机关对于破产企业作出的罚款在我国破产法中是作为除斥债权,而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的。

第四:破产对税收保全措施的限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因此,一旦进入破产程序,税务机关对于尚未解除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措施的税收债权而言,优先性将丧失。

破产企业财产变卖环节的税收债权的申报与清偿

在破产清算环节,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通过变卖破产企业的财产来清偿破产企业所欠债权人的债务。但在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一系列的税收问题。比如,存货、不动产在变卖环节会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产有增值的还涉及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属于破产费用,而破产费用是不需要进行债权申报的,且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因此,破产费用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中属于第一位的。

所以,在企业破产环节,管理人变卖破产企业财产所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破产费用,应优先受偿。破产财产的变价收入扣除上述作为破产费用的税金后的余额才能用于其他破产债权的清偿。

但是这里要注意,即使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变卖环节有增值收益,对应这些资产增值收益的企业所得税是不能作为破产费用优先受偿的。因为,破产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债权不是按单项资产增值收益分别计算的,其最终应作为清算所得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债权而一并计算。

破产企业共益债务的申报和清偿问题

在企业申报破产后,企业可能还有尚未履行完的产品销售合同或房屋租赁合同等其他经济合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假设,管理人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对破产企业有利,而选择继续履行的,则继续履行合同则会产生相应的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问题。比如房屋租赁合同的继续履行就会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

企业清算财务问题 篇6

1 企业破产清算

所谓企业破产清算通常是指企业在申请破产以后,由我国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宣告其破产,并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财务的整体情况进行清算。为了能够保障相关人员的利益,需要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从而使企业法人消失的一种法律制度。[1]在具体的清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比如,有些企业法人通常会选择抽离企业优良资产以逃避外债。因此,在破产清算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出现问题,才能够最大化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2]

2 企业破产清算的内容

当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最后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然后人民法院通过指派具有一定资质人员去对破产企业的所有财务关系进行分析,对企业资产进行分配,对企业债务进行清理。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所需要清算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估企业的剩余资产、破产企业的财产制订变价方案、变价出售破产企业的剩余资产、对破产的费用进行管理和支出,制定并严格执行破产企业的资产分配方案以及对破产企业的债务进行清偿。[3]

企业破产清算涉及的财产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破产财产的定义。其主要是指当企业由于破产而申请保护时,该企业拥有的一切资产都由企业按照相应规定去分配财产。二是对破产债权的确定。其主要是指在企业宣告破产之前,破产企业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三是对企业在宣布破产时的破产费用进行管理。其主要是指企业在申请破产以后所产生的管理、变卖、分配、诉讼等费用,还有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所产生的费用和报酬等。四是对破产企业债务的清理和偿还。在清理破产企业的债务时首先要对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及各项劳动保险费用进行核算支付,然后对所欠缴的税款进行偿还,最后再偿还普通债务。

3 企业破产清算所存在的财务问题

3.1 财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破产清算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财产监督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在被法院宣告破产之前,财产会出现不合理的清算现象。而企业既然已经宣布破产,就代表着企业停止了一些经营活动。没有经营活动自然也就没有管理活动,企业的财产会在该阶段被他人占用或者盗取。[4]企业对于破产财产管理的不重视也会致使企业的一部分财产在清算的过程中流失,清算结果并不准确。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财产非常少,无法与企业的财务账目相对应,损害了企业所有人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债权人的利益。这些现象也导致了企业的财产在被评估时无法统一并且使企业的财产评估不具有权威性。

3.2 会计清算不合理

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的会计清算方法也是清算问题。企业在破产阶段所采用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或者不是专职从业人员,其工作能力直接导致了清算效率低下。而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更会导致清算结果出现错误,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破产阶段的管理并没有严格的制度束缚,管理的松懈导致会计人员即使出现了工作上的失误,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来促使会计人员承担责任。而部分企业所成立的清算小组结构并不合理。[5]一般来说,企业在破产结算所成立的清算组需要具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而不合理的清算队伍促使其对企业的开支没有概念,清算人员乱用职权,收取破产费用,不仅违背了清算人员的工作原则,还会给企业的破产清算带来不良的影响。

3.3 缺乏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破产企业欠税的涉及范围往往较为广泛,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企业所得税等。另外还有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各类基金(以下统称附加和基金),税收滞纳金及税收的罚款均与税务部门相关。一般在破产时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国税、地税)查询企业破产前的欠税明细,但对于清算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往往忽略或考虑不全,如财产变卖存货、设备、房产等时涉及的增值税、房产税等相关税种及税率的适用问题,不合理的税务处理将给企业清算带来经济损失。

4 企业破产清算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完善财产监督管理制度及评估规范

在企业破产时清算组应及时入场,清点财产登记造册并进行统一管理,并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检查有无流失的财产并对其原因进行追查。对企业破产前一定年度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清查,检查有没有剥离优质财产、挪用企业资金、随意处置企业债权等行为。对于破产企业财产的评估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保证企业财产的客观、公正、合理。此时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和评估机构或专业人员参与清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企业财产的准确、完整、公正。

4.2 规范会计清算制度

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的人员需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方法,会计的科目也应该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规定进行设置,并以破产企业的各科目余额作为标准,在清算企业原账的基础上,应由清算组负责清查核实资产、账目、债权等,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此基础上,再对企业进行清算。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各类科目进行划分,区分出不同科目,也将一致的科目进行合并,以避免出现科目混乱的现象,从而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对清算人员包括清算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清算组管理制度,规范清算行为。

4.3 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合理处理税务问题

我国现在全面实行“营改增”,相关税务政策的变化也很大,在破产清算时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处理的把握度更大,除涉及的税金以外,附加和基金、滞纳金与罚款也和企业的清算息息相关。因此咨询专业人员或机构、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取得税务政策变化的信息,正确处理纳税申报、发票的缴销和注销税务登记等税务问题。

5 结论

总之,在企业破产时,所要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对破产企业财产进行清算的财务问题。为了能够使清算工作顺利完成,需要重点解决在清算时所出现的财务问题。所以,本文针对破产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企业的清算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除此之外,其还能够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清偿工作变得更加公平。

参考文献

[1]刘家胜.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完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4-48.

[2]韦永福.论企业破产清算的若干财务问题[J].时代金融,2011,6(36):2-3.

[3]严星宇.企业破产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6,10(8):180-181.

[4]宋培霞.浅谈企业破产清算中的财务问题[J].山西财税,2014,5(7):45-46.

[5]冯艳辉.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0(14):160-161.

企业清算财务问题 篇7

每一个企业都遵循着企业的生长周期, 由初创期逐步走向发展期, 再由发展期走向成熟期, 最终由成熟期走向衰退期。这样的企业生长周期意味着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着破产清算。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震荡发展的期间, 在这种情况下, 行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 非常多的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时有必要基于财务情况对清算期间的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和把握,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清算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促进经济整体的换血和发展。而企业破产清算时候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股东抽逃资金、逃避债务等, 这对债权人的利益带来了极大损害, 也危害了社会安定。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破产清算过程面临的风险

(一) 财务舞弊风险——提前转移资产、减少可分配资产

任何一个企业在经历了生命周期之后, 必然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而企业进入衰退期的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难抵负债和现金流紧张, 而这最终都将导致企业出现破产, 必然走向清算的道路。由于企业的衰退有一个期间, 这也使得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股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财务舞弊, 即对企业现存资产进行提前安置, 降低可以分配给债权人的份额。而主要的操作手段为粉饰报表, 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虚假账务将财产进行转移, 或者通过虚构债权等来免除自身债务。这也使得企业的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清算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股东可能会通过内部操作的方式损害债权人的权益。首先, 企业可以通过虚增费用的方式进行财务报表的虚造, 造成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还有部分企业通过高买低卖的方式进一步亏空自身的财产, 使得财务报表的亏损面更大。其次, 高买低卖的方式不单单可以使得财务报表中显示的状况恶化, 还会被用于进行资产的转移, 减少企业最终在清算阶段的存量资产, 这种方法给债权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 清算过程风险——时间长、跨度大, 复杂程度过高

对于某些企业而言, 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产业, 其生产经营所涉及的模块极其庞大和复杂。同时还可能存在众多的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 这也给企业的清算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庞大的企业清算必然面临时间长、跨度大、复杂程度过高的问题。首先, 当前我国虽然对于企业的破产流程进行了规定, 但是对于具体流程和具体操作却存在法律发展难追事实情况的问题, 而又由于破产过程需要包括法律、财务、资产评估等多方同时参与, 如何将多个不同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有效参与到破产工作中来, 便成为了企业在清算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问题。其次, 当前我国对于破产流程引入了管理人制度, 虽然对管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 但是在现实中, 却存在着大量处于法律规定边界的工作内容, 这给管理人行使其权利带来了一定难度, 同时也使得管理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 高度复杂的企业构造和关联交易必然给破产清算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

(三)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内控制度完整性较低, 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企业从创业期开始都必须要进行内部控制, 只有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完整的执行, 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但是当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企业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却欠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也使得企业在向更大更强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控制风险的能力, 给企业的生存埋下了巨大隐患。但是, 随着企业规模增大, 内控不严的企业无法抗击市场带来了风吹草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企业的破产和清算。而企业到了破产清算时, 仍然面临着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较低, 则难以进行有效监督。首先, 虽然当前在破产清算阶段可以建立债权人委员会对管理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但是由于缺乏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程序, 仍然无法对企业的内部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其次, 一般在进行破产清算的过程中会设置相应的资产组、评估组等, 但是这些组之间是否能够保证独立和公用经费的透明运用仍然是企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面临的较大风险。

三、降低企业破产清算风险的举措

(一) 降低财务舞弊风险, 避免给债权人带来损失

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型和行业的升级, 在未来的一些年份里, 某些夕阳行业将出现大量破产清算的案例, 因此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企业的财务舞弊风险, 避免由此给债权人带来的经济损失,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首先, 在企业进入到破产清算流程之后, 法院有必要通过管理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了解在近1年内的重大资产交易情况, 并对之前的财务审计结果进行了解, 对于异常财务情况的出现及时调查和取证。其次, 某些破产企业的管理者或股东在知晓自身企业难以维系后, 可能会采用怠于行使债权等方式间接损害债权人的权益,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破产清算的公正有效性带来了巨大考验, 破产清算期间, 必须要对怠于行使的债权进行执行, 同时进行债权债务登记申报, 了解破产企业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通过这些方式, 可以尽量降低企业的财务舞弊风险, 但是对高买低卖等方式进行的转移资产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 难以完全扼杀。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相配合。

(二) 缓解清算过程风险, 减少时间跨度, 完善破产清算程序

在企业破产清算的过程中, 必然面临着时间长、复杂程度高的问题, 但是只有缓解清算过程风险, 提高清算流程中的组织架构合理性, 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破产清算的时间跨度, 完善破产清算程序。首先, 清算过程中面对巨大的破产清算案件, 要先了解清算企业的生产价值链和关联交易类型, 对于跨省市甚至跨国的清算可能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资产清算。只有保持审慎的态度, 才能确保清算过程的顺利进行。其次, 在进行资产清算时, 还应当根据清算企业的规模由法院选择不同的清算人员和组织进行清算工作, 对于在制度规定中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提请上级法院进行确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障清算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 清算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公用经费的开销, 本着保全债权人利益的原则, 避免铺张浪费, 对于公用经费的开销仍然需要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要求, 进行详细记载和管理。

(三) 控制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提高内控制度完整性, 进行有效监督

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都对企业的运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企业进入成熟阶段之后, 一般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于清算阶段, 很少企业可以延续之前完善的内控制度, 在清算阶段的内控状况一般都较为混乱。因此, 有必要基于财务视角, 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 并对清算流程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首先, 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时除了要建立债权人管理委员会进行债权人的外部监督管理, 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之外, 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或者分组, 对企业在破产清算流程中的资金流向进行管理。其次, 还要加强内部控制, 保障各个破产组内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确保资产组、评估组等分组之间具有极强的独立性。

四、结语

破产清算作为所有企业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其流程是否规范有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而恶意破产清算甚至会牵涉到经济犯罪, 危害到国家经济安全。因此, 有必要降低财务舞弊风险、缓解清算过程风险并控制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保障破产清算流程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稳定经济秩序, 避免因破产清算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震动, 并且有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甫贵, 张建军, 袁帅.国有企业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风险预警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1) .

[2]黄志刚.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企业研究, 2013 (10) .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研究 篇8

一、破产清算会计理论

1.破产清算会计定义

破产清算工作的开展, 需要从会计计算方法入手, 借助于对破产法律的使用, 来实现对各项清算内容的明确到位, 促使企业能在对会计科目有所了解之后,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来将财产内容、债权内容以及破产损益科学计算, 进而完成对记录、分析工作的稳定开展, 使其成为一个具体化的开展模式。

2.破产清算会计目标

破产清算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 需要对企业破产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进而帮助企业可以将法院所需的信息内容与企业本身提供的活动相适应, 促使这类会计信息可以得到企业破产工作的有效认可, 让清算费用、资产信息以及债务需求得以真正意义上地成为能被认可的信息内容;其次, 破产企业的预测工作, 应当确保整个会计计算活动得以准确进行, 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利益, 使得债务人可以降低损失;再者, 在对企业资产内容进行流向分析的时候, 债权人的权益需要与企业利益相吻合, 以此来提高破产清算工作的开展稳定性与公平性。

二、破产清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破产清算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监督

在企业的破产清算过程中, 企业应当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准确、完整的呈现出来, 进而保障财务监督工作可以得到更多有效信息的支持。有一些企业会在宣告破产之前, 将资产内容进行转移或者隐藏, 企图借助这样的方式来逃避债务。因为这样的直接关系存在, 导致债务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从而降低了企业清算工作开展的有序性, 让利益内容无法按照预期要求一一实现, 所谓的财政监督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资产评估也就显得缺乏实际开展价值, 成为了个人利益的“维护工具”, 损害了整个集体的利益追求。

2.与破产清算有关的信息披露水平较低

破产清算需要企业能够在具体过程中, 将复杂的工作内容具体化, 以此来确保利益追求者的相关需要得以有效保障。同时, 也会有个别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内容有着特殊化的要求, 降低了企业破产信息的可靠性, 极不利于破产清算工作的开展。究其根本, 造成这一原因的关键在于, 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未能有着较高能力的开展水平, 其参与者的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较低, 导致所需工作内容开展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最终, 为信息处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应的隐患。

3.与破产清算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 我国企业的破产保护工作会按照相关法律内容来提高自身的规范性与公平性, 但是, 其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切实的解决。在破产法的内容中, 尚未能将企业类型有效划分, 导致企业的合伙形式无法在破产处理工作中被有效认知, 导致法律本身的适应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同时, 法律内容的适应性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地让金融机构不能将破产法的价值有效体现出来, 会计科目的计算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清算工作。

4.破产清算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在提高自身科学性的时候, 应当从会计科目的内容出发, 促使其得以按照相关规则要求给予出更为妥帖的解决方案。因为, 在传统的财务计算活动中, 企业的破产清算所需的信息内容与财务会计计算工作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使得传统会计计算工资应当加强自身的合理性与真实性。比如, 企业在提出破产宣告之后, 应当将企业的资产进行保存, 确保破产清算小组的工作开展得以更好的进行, 但这也就使得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所需的相关费用, 企业已无力支付, 其所需的处理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可是其准确性与有效性因缺乏明确的保障, 这一业务的开展所需费用成为了双方工作的开展难题, 既不能直接划分到“库存现金”的使用需求内容, 也不能将其作为“应付账款”, 最终, 其成为了企业财务工作的“烂账”。

三、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的解决办法

1.大力完善与破产财产相关的评估规范

企业本身在会计计算过程中, 因缺乏较为稳定的评估体系, 使得其监督工作难以实现有效影响力, 降低了其开展价值, 也不能帮助企业在破产清算工作中, 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利益。当前, 我国企业在对破产财产进行评估的时候, 缺乏对权威信息内容的采集, 降低了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公平性, 甚至出现一些企业企图利用虚假信息来逃避债务。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因不能将财务会计的计算报告作为基本依据, 使得企业的法律保障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而在律师处理中, 依据的信息是经过裁定之后产生的, 其本身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 审计报告也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帮助企业更好地去适应破产清算工作的开展需求。当审计报告的独立性难以实现的时候, 企业的破产计算也就会因缺乏公平性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 应当将债权人的认可程度与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 促使资产评估内容得以提高后续处理能力, 避免因公平性不足带来的资产评估问题。

2.提高破产清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破产的法制意识是对企业清算工作的良好保障, 企业的破产清算应当满足财政要求, 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制认识, 进而来让工作人员得以在具体工作活动中将财政法律与相关要求结合起来, 增强自身的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 确保价值观可以在破产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 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将专业知识作为学习内容, 做到不断学习, 将工作培训活动与自身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 全方位地实现自我提升, 确保财务清算人员可以在对会计清算知识进行使用的时候, 主动地去提高工作活动的开展水平。当然, 会计清算工作需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认识,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强化, 将过失问题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实现监督工作的影响力。最终, 确保每一个破产清算人员可以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工作活动的开展核心, 形成整个行业的良好风气。

3.对破产清算有关的会计法律进行完善

借助于对企业破产清算法律保障内容的完善, 促使相关信息的使用需求可以满足不同经济体制的企业破产清算需求, 为企业的制度完善提供更为稳定、公平的法律环境。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应当将相关法律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以此来保障法律内容的操作性可以适应破产清算工作的实际需求, 促使债权人与自然人可以得到共同的保障, 确保其损失得以最低化。为了更好地提高破产清算工作可以满足法律建设与完善的实际情况, 我国政府应当一方面主动将保障体系的价值体现出来, 使其可以成为制度保障内容的一大改进点;另一方面, 也要让其得以落实到实处, 来确保实践工作可以更为完善, 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对破产清算工作的要求, 进而让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4.增加与破产清算有关的会计科目

因为传统会计工作与破产清算工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 在对企业破产清算的时候, 应当从会计工作的设置需求出发来完善企业破产清算工作所需的会计项目, 进而增加破产清算工作的完善性与影响力。其具体内容包括了:首先, 应当让增加的资产与抵押内容按照相关的类别要求, 合理划分, 当企业的破产宣告被登记之后, 其在半年的有效期内都应将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登记处理, 让其得以在企业账目中准确表现出来;其次, 企业在对员工福利需求进行满足的时候, 当其与资金内容相关联的时候, 需要让企业能够将相关财务核算处理工作与支出明细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确保在破产清算过程中, 出现的企业债务变化与借款内容能够成为科目增设需求。再者, 企业应当主动地将虚拟资产形式、专利技术以及土地所有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计算内容, 带入到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中, 虽然, 目前我国的清算认识已经开始逐步地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提高自我的完善性, 但是, 开展水平还是较低, 其取得的成效应当将专门的清算费用与员工安置需求所产生的支出有效计算出, 增强对会计科目的计算整体性。最后, 针对于我国企业的经营范围来说, 其涉及的领域与影响地区越大, 特别是跨国业务的产生, 使得企业只有将企业的财务处理工作进行水平提高, 确保会计科目的完善可以满足财产处理的需求。

四、总结

总的来说, 破产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面临的问题, 在对破产工作进行建设与开展的时候, 企业应当主动地将所需的信息内容与执行标准结合起来, 促使企业的利益清算能够按照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达到最好地开展状态, 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在建设服务工作中主动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最终, 提高企业的破产清算能力, 实现企业财务处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因此, 企业的财产清算也是企业日常经营形式的表现。就企业本身来说, 通过破产清算, 可以更好地保护股东的权益, 使得债权人的利益追求得以保障, 同时, 这也是激烈市场竞争活动的重要保护手段, 借助于这样的形式可以保障市场经济能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活力, 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秩序按照预期落实下去。本文将通过对破产清算工作的开展内容进行分析, 就其与传统计算方式的差异性, 来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思考, 提高破产清算工作的处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发展,破产清算,会计问题,财务处理

参考文献

[1]任永宏.企业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5, (10) :153-154.

[2]申雄杰.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5) :126-127.

[3]孙秋梅.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 (03) .

公司企业清算涉及的税收问题探析 篇9

关键词:企业清算,税收问题,处理方法

一、企业清算与税务清理的关系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 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 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可以看出, 公司企业的清算会涉及到税务清理, 而税务清理则不一定要进行清算。如在企业分立、合并过程中, 只有税务清理而没有企业清算。从二者的区别上看:企业清算的主要内容是清理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 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税务清理的内容主要是公司企业所欠缴的税款、未使用的发票、以及应当依法缴销的登记证件和防伪税控器具等, 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税款流失、保护国家税收, 即国家债权人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 当公司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公司企业全部债务的时候, 清算和清理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必须根据解散的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 来处理好清理和清算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对解散的公司企业应当在清算之前提前进行税收清理, 核对欠税数额, 审查纳税情况, 控制发票和税控器具的使用。但提前进行清理不意味都提前清偿税款, 对一些有逃避纳税义务嫌疑的企业, 可以把税务清理和清缴税款一并进行, 对一些正常清算的公司企业, 清理后对企业欠缴的税款应当按照规定的顺序清偿。这样可能会出现税款不能足额清偿的情况, 但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二、公司企业清算后未清偿税款的追缴

通过公司企业清算程序, 税收债权得不到足额清偿的情况是存在的,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对通过清算程序得不到足额清偿的税收债权, 税务机关有权向有关的责任主体要求其继续清偿。

(一) 对合伙企业未清偿税款的追缴

按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企业注销后, 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 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人清偿, 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的, 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不论是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 还是在合伙企业消灭以后, 都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 税务机关对在合伙企业破产清算中未足额清偿的税款, 仍然可以向普通合伙人进行追缴。只是在追缴的程序上应注意必须先依法执行合伙企业的财产, 只有在合伙企业的财产被执行完毕仍不足清偿的, 才能依法执行普通合伙人的个人财产。

(二) 对个人独资企业未清偿税款的追缴

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 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应承担偿还责任, 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清偿请求的则该责任消灭。

对个人独资企业所欠缴的税款可依法向出资人追缴, 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两点。

1. 承担无限责任的财产的对象。

按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的财产的性质分为两种, 一是个人财产, 一是家庭共有财产。只有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出资的才能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 否则只能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所以在对投资者的财产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出资财产的性质。

2. 要求清偿欠税的时间。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注销后投资人对企业债务继续承担清偿责任, 并规定了5年的除诉期间。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欠税清偿是否受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的5年除诉期间的限制。《中国税务报》2003年2月6日刊登一篇由作者赵圣伟撰写的题为《企业解散了, 欠税怎么追》的文章, 该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投资者对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的税款追缴, 必须在企业解散后5年内提出, 否则追缴权消灭 (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已取消五年追征期的规定) 。而对个体工商户欠缴税款的追缴, 由于法律对追征权没有规定除诉期间, 所以税务机关可以依法无限期追缴税款而不受5年除诉期的限制。笔者认为后一个观点可以成立, 而前一种观点就值得商榷。首先要弄清我们所说的税款的追征是对欠税的追征而不是对发现少缴税款的追征, 因为对发现少缴税款的追征受三年或五年 (少缴税额10万元以上) 追征期的限制。对于纳税人的欠税, 税收征管法是没有规定追缴期限的,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5年的债务追征期, 应理解是对个人独资企业注销后对其他债务承担的一个特殊规定, 原则上不能适用税收之债。如果理解为适用欠税追缴的话, 不仅与现行的税收法律相冲突, 并且与合伙企业法, 私营企业法的规定也不衔接。

(三) 对纳税担保人未清偿税款的追缴

税务机关通过破产或清算程序未能足额清偿的税款, 如果该笔税款是由第三人提供了纳税担保的, 税务机关在企业清算结束后, 就未受清偿的税款可以向解散企业的纳税担保人继续追缴, 纳税担保人应当依法承担担保责任。

三、公司清算涉及增值税问题的处理

在公司企业清算中存在资产转让问题, 也必定涉及增值税问题: (1) 存货转让涉及的增值税问题; (2) 产权整体转让涉及的增值税问题; (3) 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处理。

(一) 存货转让涉及的增值税问题

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 公司企业存货的转让应当依法计算缴纳增值税。这种存货转让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存货的对外转让;二是用存货向债权人抵偿债务;三是将存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存货对外转让应按规定开据发票计算税款, 以存货抵债和分配给股东应当作为”视同销售”计提销项税额。

(二) 企业产权整体转让涉及的增值税问题

企业产权整体转让是企业将其全部产权包括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0页) 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一并转让的行为。整体转让也包括存货转让, 但不同于单纯的存货转让, 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不征收增值税, 如果是分别转让则应当对存货转让征收增值税。

企业产权整体转让不征增值税, 也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就会出现如果继续对转移到新企业的存货进行生产销售, 原来存货的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的问题。从增值税的原理上看, 应该可以抵扣。但是进入操作环节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原来企业的税务代码与新企业的税务代码不一致, 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中就无法比对通过。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不仅企业产权整体转让存在这个问题, 而且企业地址变更注销后迁到新址继续经营时存货的进项税额抵扣也存在这个问题。

(三) 企业注销后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处理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的有关问题研究 篇10

一、破产清算会计的相关内容简述

(一) 破产清算会计的概念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是会计组成的一个特殊内容, 它是以各会计方法作为基础, 以国家破产法制度作为参考依据, 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会计事项, 对破产后的具体企业财产、债务、净资产以及损益等内容的确认、记录和报告。对破产企业的相关会计方面资料进行账务设备和备查, 破产企业的资产、负责依照破产清算会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分类, 结算, 全面清查破产企业的全部财产及债务, 确认破产资产和债务的准确性, 根据核实编制企业破产清查资产负债表。将企业的破产资产进行变现, 准确的记录每一笔变现的资产和损益。核对破产损益中, 包括其清算费用、收益及损失等内容, 按照法定的破产清偿债务顺序对其剩余资产进行分配, 分配结束后, 编制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报表。

(二) 破产清算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是指对会计工作最终所要实现的目的。破产清算会计所研究的是企业破产后的相关资产、负责等的处理过程, 其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公平性、合法性以及监督性等, 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的行为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且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利。然而财务会计目标, 是指能够满足我国宏观经济条件下的相关会计信息, 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需求, 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真实的、有效的相关会计信息, 让各会计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破产清算会计目标与财务会计目标的相关信息使用目的不同, 信息的提供者也不同样, 可以认为, 破产清算会计是以会计目标为基础而进行的后续创新与拓展。

二、破产清算会计给各方面内容带来的冲击

(一) 对会计假设造成的冲击

企业破产清算组要向法院提供相关企业情况, 维护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 掌握企业破产后的具体资产情况, 取代了原来企业的会计主体地位, 成为了破产企业的会计主体, 这就意味着对企业的会计主体假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 也要防止破产企业利用不良会计手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操纵、侵吞、转移或变现。

(二) 对会计处理方法造成的冲击

企业如果一直进入到了破产程序, 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便被停止, 相关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都失去了具体的意义。企业宣告破产后, 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便被终止, 所以, 破产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假设中止, 会计处理的不同方法和程序, 以及不同的企业报告和破产计量方式, 根据这些相关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破产企业资产的变现及企业债务的偿还。

(三) 对会计原则造成的冲击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谨慎性等, 这与破产会计核算大致相同。只是由于破产企业宣告破产后,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被中止, 其记账基础、方法、依据等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使得企业的成本、收入、费用等内容的核算原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企业破产清算会计的相关问题思考

在企业破产清算相关法律制度出台后, 企业破产和清算会计方面的问题处理仍存在很多分歧, 绝大多数的业务处理都以先前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主要是企业的会计、财务处理问题等。而实际中, 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的过程中很多处理事项找不到具体的处理依据, 企业的核算范围设定也较为弊端, 这使得破产清算人员无所处理, 就这些问题应当进行完善和突破。

(一) 在企业会计科目中添加破产清算事项

企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依照会计问题的相关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划分。而在实际的企业破产清算操作过程中, 破产清算人员发现其设置的会计科目并不能够完全的覆盖和适用于破产核算清算企业的所有会计处理事项。比如, 企业宣告破产后, 企业的财产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变现, 这就需要破产清算小组采用货币的方式来进行先行垫付相关费用, 而这笔垫付的相关费用很难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中找到处理方式。如果该笔垫付费用借记为现金科目, 在账务处理的贷方记录为应付账款科目, 这就导致了破产企业的资产与债务情况不相符合。然而, 如果垫付的相关费用借记为清算费用科目, 其贷记登记的为现金科目, 那么, 又会使得破产企业的现金账目上呈现赤字情况发生。所以, 企业在进行破产清算处理时该笔费用都不会记入到账目当中。而在实际的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各类会计事项应当都被纳入到账目中以备备查, 应当在企业会计科目中增添科目类别:

1、应当增加关于抵押资产和债务的相关会计科目类别, 在企业宣告破产前六个月内的所进行核算的法律请允许进行担保的具体事项归纳到企业账目登记当中。

2、应当增加相关福利设施资产、资金的会计科目类别, 把企业在破产清算前为企业员工福利所列支出的资金内容登记其中。

3、应当增加破产清算过程中企业所借入以及应付债务的具体科目类别。

4、应当增加实物以及相关产权、无形资产以及非企业代销、寄销物资状况的相关科目类别。

5、应当增加企业在破产核算过程中的所发生的个别事项时, 应当支付的费用而未能支付的具体科目类别。

6、应当增加企业关于进行职工安置费用的具体支出费用的科目类别。

7、应当增加企业在跨境情况下所有财产处理的内容方面的科目类别。

(二) 正确处理企业破产清算账务

自企业宣告破产清算之日开始, 破产清算会计应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账目与原企业账目进行核对与结转, 同时, 就做好企业会计清算过程中的主要会计事项账务处理。企业在实施破产清算期间, 其会计账户设置与其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破产清算会计应对这些账目进行认真核对并结转。企业破产后的所有财产, 一般通过招标、拍卖以及签定协议的方式对破产后的财产进行处置并变现。此外, 在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时对其各项财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未收回应收账款、各项债权资金以及原材料、产成品等物资存货的变现或转让, 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理等。在企业破产清算的整个过程中, 应加强对清算费用的管理与登记, 避免虚报、漏报等不合法现象的发生。

(三) 完善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各项报告编制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时, 其清算资产负债表主要记录的是企业至破产清算之日起的各类资产、负责及损益各方面内容的反映。其中企业破产清算财产是企业清算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该表主要反映被清算企业在清算过程中相关财产的初始账面价值、本期变现价值以及期末账目余额,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报表需要清算人员认真的, 核对后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报告是企业破产清算后的主要依据。与此同时, 企业破产清算后的债权偿还, 主要依据破产企业清算会计报告, 根据会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进行债权核实与偿还,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等特点, 是破产企业进行清算核算的主要依据。

四、结论

当前, 各国对于破产清算会计的分析与研究比较少, 其操作尚不够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建立健全企业破产清算制度, 在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过程中, 对其破产清算进行会计处理与研究显得极其的重要。企业破产法与破产清算会计处理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只有在完善的破产法律制度下, 才能加深对企业破产清算会计制度的探讨, 破产法律与破产清算会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监督与促进, 进而不断的提升了我国企业破产清算会计工作的水平, 提高破产清算工作效率, 降低破产清算成本。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经济论丛, 2011 (03) .

[2]刘家松.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界定.国际商务财会, 2008 (10) .

上一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下一篇:B/S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