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运行模式

2024-07-07

管理运行模式(精选十篇)

管理运行模式 篇1

自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来, 始终秉持着节约资源的理念, 做出了种种努力。对于我国的能源产业尤其是风能发电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我国的风电行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1]。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 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在以两倍的速度增长, 到2009年总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 截止到2010年底, 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可达将近4500万千瓦, 位居世界第一。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又再次加大扶持力度, 使得风力发电的前景广阔, 预计到2015年, 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可达1.5亿千瓦。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成果显著, 具备很大的开发潜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 随着我国大中小型风力发电厂的建成投产, 在电场运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也陆续出现, 如何更好地管理风力发电厂的运营,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最大化, 成为各大风力发电厂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运行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瓶颈分析

1.1 风力发电厂日益规模化, 传统管理模式弊端凸显

我国风力发电厂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 由于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 起初发展极为缓慢, 主要以一些小型发电厂为主, 渐渐形成“运行和维护一体化, 一岗多责, 一职多能的”传统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今的风力发电厂基本以大中型发电厂为主, 这些发电厂本着保护环境的理念, 多建设在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偏远地区, 再加上较为分散, 传统的管理模式就凸显出很多弊端, 导致运营过程信息反馈不及时, 运行和维护都不能处理地十分得当, 不利于公司全盘掌握营运信息, 影响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开展。

1.2 规模化时间较短, 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我国最初发电基本以燃煤发电为主, 带来环境的破环和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风电行业, 由于起步较晚, 我国管理运行经验尚处于积累阶段[2], 许多管理模式都是模仿燃煤发电的管理模式改变演化而来, 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 由于同燃煤发电的发电方式和技术、操作运营存在较大差距, 现有的管理模式就在时机执行过程出现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厂规模化的脚步加快, 越来越多的大型风力发电厂会出现, 上述的风电运行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对生产操作的影响会日渐加深, 严重制约风电公司运营能力的提升。

2 推进风电行业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实施

2.1 加快推进实施“群控制, 高科技, 高效率, 高人力”的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3]

所谓新模式必须与当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 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纵观我国多个风力发电厂, 不难发现, 我国的风力发电基本都是围绕一个集中点呈散射状分布, 这就带来一个探索新模式的契机。可以将风力发电厂集中管理, 在集中点附近设置总控制区, 利用高科技技术, 对周围散射的风力发电厂进行控制, 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反馈, 做到“群控制, 高科技, 高效率, 高人力”的区域性管理模式。

新模式的实施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的生产管理系统, 将多个风力发电厂的操作运行状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 通过网络实现各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 做到风力发电厂的“群控制, 高科技, 高效率”;另外正是由于这种高科技平台的建立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而且实现了区域性维护, 一举两得。

2.2 新模式实施过程的基本要求

2.2.1 确保新模式实施过程中, 高科技技术网络信息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风力发电运行过程中每一个数据和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需要被安全保密, 并且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所以必须保证网络的稳定, 这样才可以及时准确的保证过程的监管和运行。

2.2.2 协调好风力发电公司与其他相关配套设备厂家的关系;在实现“群控制”的过程中, 要求对各项通讯、监控系统的技术有明确的了解,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与厂家明确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设备接口、信息传输和控制功能的各项数据, 能够保证在风力发电厂群集中监控管理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 争取做到统一化、标准化, 实现统筹兼顾。

2.2.3 实施新模式过程, 要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把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 认真负责, 把企业负责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设施和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3 风电行业快速规模化与各项应对措施协同发展, 更好实施新模式

3.1 加快自主创新, 推进技术发展

全球的风电产业都在迅猛发展, 我国也不例外。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紧跟国际化的脚步, 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对此, 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风电行业的研发投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研制出适合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回报的风电行业发电技术与管理模式。

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的创新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还有很大缺口, 风电行业本来就属于系统性技术性行业, 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控制, 因此国家和企业应积极引进人才、吸引人才。

3.3 有效运行信息化平台, 及时有效反馈完整信息

在新模式的实施管理下, 信息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对各个环节、各项设备的实时信息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整理总结、完整反馈、及时更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也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和部署, 所以必须为监控系统配备高效的信息化平台, 提高控制中心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及时性。

3.4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快各个环节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

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做到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配套设备、信息平台等方面工作的细节化与标准化, 并且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有效地实施, 这对与我国风电行业的管理走向高效率、高科技、高质量的道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风力发电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发电举措。然而就我国目前的风力发电现状来看, 该行业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控制, 高科技, 高效率, 高人力”的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以我国的风力发电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风电行业的运行特点为主线, 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 缓解了风电行业许多压力,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风电作为技术相对成熟、可进行较大规模开发和可实施较大范围商业化的一项新型能源发电技术, 受到各国的重视与青睐。文章主要就目前我国风电运行管理的新模式进行探索分析, 旨在推进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进步, 缓解日益严重的气候和能源压力, 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道路上献力献策。

关键词:风力发电,运行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Maria Isabel Blanco.The economics of wind energy[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37) :4493-4499.

[2]裴哲义, 董存, 辛耀中.我国风电并网运行最新进展[J].中国电力, 2010 (11) .

红十字会运行模式和管理 篇2

坏人手上就叫凶器。

下文可看看

[一种声音]王鼎公司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来龙去脉

xilei 发布于 2011-6-30 9:29:00

6月30日凌晨,商业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王鼎公司副总李庆一对外宣布,原定于6月30日进行的新闻发布会因故取消,并发布新闻通稿《王鼎公司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了王鼎公司与商红会的关系:

1、商红会系王树民一手策划并申请成立;

2、为弥补商红会人员和经费不足,王树民创立王鼎——“王鼎”即为王树民的笔名;

3、中红博爱运营项目由王鼎策划;

4、王鼎与郭美美无关;

5、商红会十年探索,致力于解决公益组织的忧虑与困境。

商红会的通稿全文如下:

王鼎公司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来龙去脉

随着“郭美美事件”的深入,一些幕后的真相不断被网友扒出。一个注册仅10万元的公司身陷其中,不但参与运行了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所有项目,而且,该公司高层领导,公司创始人、大股东王树民和公司现任副总经理李庆一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领导成员名单中。引起了网民的猜测。

王鼎是谁?

北京王鼎市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鼎公司”)2001年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宣武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成立初期,因其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王树民的笔名王鼎,故以其作为企业字号。在王树民的公开的个人履历中,其曾经担任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综合应用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思维创新方面建树颇丰。据考证,其还于1984年创办了中国推销员函授学院,任教务长并编有《推销员的自我开发》和《广告学》。其后,其又用开办推销员函授学院赚来的钱创办了举国闻名的《诗人》杂志和《快乐报》。

王树民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

2000年,王树民策划了在大中型零售企业安装“顾客紧急救护系统”项目,为了实施该项目,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提出申请成立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并被批准成立。于是,聘请了王树民担任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兼职副会长。由于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没有任何拨款和资金支持。为了弥补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王树民同志创办了北京王鼎市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模式。

有资料显示,在10年的时间里,王鼎公司策划了多起据称在策划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前文提到的“顾客紧急救护系统”项目就是由大宝、通城等知名广告公司投资,安装在全国商业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同时,由红十字会为商场培训2名急救员,急救箱内有多种急救物品,供顾客在遭受意外伤害时进行急救。据《北京晚报》报道,此活动在北京开展半年时间,救助各类伤者过万。

2002年,王鼎公司又和铁道部老科协合作,策划了在全国铁路火车站候车室的“公共吸烟亭”项目,由上海宽容广告公司出资在全国170个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修建了400多个吸烟亭,亭体开发为广告媒体,投资商因此获利颇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此项目为公共场所控制烟雾危害,保护非烟民不吸二手烟的有力措施。因此项目的成功实施,王鼎公司也从宽容广告公司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咨询费,但是与其智慧创造的价值相比,王树民认为自己得不偿失。据王自己说,他曾亲手扶持了若干位身家过亿的富翁。这些人目前现在仍然活跃在经济舞台上。

针对网上盛传的王鼎公司大股东兼法代表人王彦达实际是王树民的女儿的说法,王树民予以承认。

有网友称:郭美美其实就是王鼎公司的挂名总经理,王鼎公司发表声明称,本公司与郭美美没有任何关系。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网民质疑王鼎公司参与红十字会工作的动机是为商业目的。王鼎公司副总经理李庆一介绍,自从自己全面参与红十字会的有关工作以来,公司的业务再没有新的增长,许多老客户的流失导致公司咨询业务滑坡,致使公司连年亏损。

中红博爱公司浮出水平

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升级,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浮出水面。从该公司的宣传材料和相关招聘信息,有网友发现,与郭美美在微博中第一次回应的相关内容高度相似。有记者甚至断言,郭美美事件,真相即将到来。

有资料显示,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的全国红十字万站进社区项目。该项目以无动力房车为载体,在全国3万个社区建立红十字博爱服务站的方式为各级红十字会推广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和在社区开展便民服务。目前,该项目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正在实施。2008年奥运会期间,设在奥运场馆周边的博爱服务站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日本NHK电视台还做了一期节目,称北京奥运会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是历届奥运会最有特色的。奥运会结束后,在奥运服务站提供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叶如陵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联合表彰。现在叶如陵老人仍然坚持在位于北京市西坝河西里的红十字社区博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据说,该项目建成后,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将会有3万个统一的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站,将使全国1.5亿城市人口受益。有证据显示,该项目由王鼎公司策划。

公益事业市场化,任重道远

面对记者的采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王伟坦言:当前,中国红十字事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实力不强;二是专业化水平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缺少主打品牌;四是缺乏资源,相对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人员和资金明显不足

其实,公益事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国外已有很成熟的体系和操作方法,就在国内也不泛成功的案例。比较著名的有全国公交系统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就是典型的公益事业市场运作模式。纵观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十年来的苦苦探索,不难发现,其正是想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解决王伟常务副会长的忧虑,化解我国公益组织面临的窘境。

[一种声音]揭秘商业红十字会运行模式和管理

xilei 发布于 2011-6-30 9:19:00

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红十字下的商业红十字会更是陷入舆论**,并被记者调查出有3家关联公司与商红会关系密切。商业红十字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其运行模式和管理费方式如何?与红十字会是一种什么关系?

一、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性质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中国红十字会的活动需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确立的基本原则,同时,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支持和资助,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红十字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与其职责有关的活动。

按照中国红十字法的规定,县级以上按行政区域建立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全国性行业根据需要可以建立行业红十字会,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和全国性行业红十字会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同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分会,需要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在两个行业设立红十字会组织,一个是商业系统,一个是铁道系统。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成立10年,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获得法人资格。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二章第八条,“全国性行业根据需要可以建立行业红十字会。”但第十一条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行业红十字会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

尽管中国红十字会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属于上下级关系。但是,据《每日经济观察》的报道,商业红十字会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成立的一个机构,中国红十字会对商业红十字会只有指导的权力,并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力,人、财、物都不归中国红十字会管,而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负责。

中国红十字会发言人王汝鹏说,“对行业系统红十字会的管理,我们是一种指导性的关系,就是对行业系统红十字会干部的任免我们总会不参与,对它的工作经费我们也没有拨给,它的主管部门是商业联合会,我们主要是在业务上对它进行指导”。

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副秘书长李庆一说,目前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收支管理是参照商业联合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会长王树培审批,副会长兼秘书长孙莲负责执行。

李庆一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商红会自成立至2005年,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差旅费均由王鼎公司承担。该公司还派出多位工作人员负责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工作,工资由公司发放。

三、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经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五章第二十条,“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一)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三)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拨款”。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规定,县、地(市)、省级红十字会应将收缴会费的30%逐级上交上一级红十字会,70%留本级红十字会。全国性行业红十字会比照省级红十字会的比例和做法,向总会上交会费。这也就意味着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会费30%需要上交,自留70%。

另外,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以进行募捐活动。李庆一表示,尽管目前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还未取得独立法人资格,但是按照红十字法和红十字会章程,可在商业系统内开展募捐工作。成立以来,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总额为100多万元。

根据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红十字会的经费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并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红十字会的经费和财产。

没有注册就不是独立的法人资格,商红会就没有募捐账号。李庆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商红会没有注册,所以借用了王鼎公司的账号。李庆一的另一身份正是王鼎公司副总经理。在另一场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李庆一表示,商红会使用的账户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出具证明,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设的基本账户,主要用于开展募捐、收取会费等。

四、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是否进行商业活动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完善

0 引言

运维是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用户的业务在不断的变化、用户信息系统的组成元素在不断变化、各种信息系统的突发事件、系统的优化完善升级改进等实际情况,决定了运维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完善的过程,无法做到一劳永逸。

1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概况

1.1 运维管理的健康状态 所谓业务系统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三大方面,简单阐述如下:可用性——业务系统连接正常吗?可正常访问吗?常规应用操作正常吗?稳定性——业务系统是否稳定?是否存在缓慢、丢包等现象?是否时通时断?安全性——是否存在被入侵的痕迹?系统或业务重要文件是否被篡改?

1.2 运维管理的工具 使用运维管理工具的出发点是“简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基于这个出发点,运维管理工具应站在大部分运维管理者的角度,以简单、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现出用户最为关心的部分——与核心业务系统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健康”状态。

运维管理工具不应单纯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细而精,若如此则必然导致运维管理工具偏离其“简化工作,提高效率”的出发点,如当今绝大部分的运维、SOC产品最终变成了仅适用于少数具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单位(如电信、银行等),而让绝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者望而却步——产品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就已经成为了运维管理工作的门槛和障碍!

好的运维管理工具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实时、自动、不间断监测业务关联的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运行数据。围绕核心业务的运行健康情况做简单、直观的关联展示,不是多个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单个松散的展示。能够及时主动发现异常并做出预警;为常见异常预警问题智能提供解决思路,协助用户解决常见异常问题;与专业服务团队关联,实现产品自动关联主动应急响应服务;大胆摒弃大而无当、给运维效率带来反作用的功能。

运维工作远非单纯工具可解决,离不开专业支撑团队。

1.3 专业团队的维护 工具目的在于简化运维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即使工具平台做的“更智能、更简单”,但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同用户环境的差异,总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借助精专的技术服务团队,在用户现场帮助用户解决。

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的以下基本要求:全面的信息技术领域覆蓋,不可存在技术短板。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准,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站在用户立场设计解决方案,客观公正,不推销产品。服务本地化,保障及时应急响应。服务与工具自动关联,实现主动应急响应。依赖“技术团队”而非个人,个人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术素养。

1.4 运维工作的体系要求 应形成体系而非单纯产品和服务的结合。运维体系涉及的对象应包括业务、用户、服务团队等,运维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模式,服务经费来源保障,具体合作方式、服务级别要求等;人员权责,用户方、服务方具体人员的分工和权责;管理制度,考核、相关管理制度;接口,用户与服务团队的对接方式等;流程,巡检流程、应急处置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主要事件的处理流程。运维体系因需而设,因用户而异,但需“简单、实用、可操作”。

2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完善

因信息技术专业性以及运维资源的限制,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全面外包是大势所趋,将越来越精专、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团队,对用户而言,花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很好解决复杂专业的问题。将用户解放出来,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及管理工作,这对用户及服务团队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2.1 完善运行维护预算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管理决策最高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主管部门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编制和使用机构。

2.2 界定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很多信息系统在进行维护时,存在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定义模糊、建设和运维划分不清的现象,运行维护费用涵盖的部分内容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关联性较弱。在考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时,必须要明确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界线,对于系统开发建设的支出要纳入投资计划管理,避免系统建设内容与维护内容交叉,维护费用严重超支等情况。

2.3 研究运维人员数量和费用标准 进入运行维护期后,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运行维护人员数量是费用预算的关键。除了软件行业计算复杂的功能点方法外,也可以按照实际工作签单制核定运行维护工作量,以本年度结算额核定下一年度预算。维护人员费用标准可以参照信息项目市场行情调整确定。

2.4 规范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编制 完整、严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必须以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依据。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预算办法,从人员费用标准、软硬件费用的核定方法、运行维护费用的分摊、工作量确定等方面,促进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的规范化管理。

2.5 加大运行维护工作监督考核 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监督考核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是否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运行维护费用是否能物有所值,需要采取必要的考核,对运行维护费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每年从考核服务合同、付款申请、采购单据、工作单据等原始凭证出发,审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下一年考核新预算的参考。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我们充分的重视,从运行维护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成本等方式合理确定,在管理上不断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珂,殷国富,姜华,等.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6):82-86,101.

[2]陆韬,马彦飞,慕艳梅,等.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J].信息通信,2014(2):161.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运行模式浅析 篇4

所谓政府工程, 一般是指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非营利性的建设工程, 如体育馆、政府办公楼、医院和学校等。目前比较常见的政府工程管理方式有:

1.1 临时机构型。

为了一个具体的建设任务, 由政府组建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作为项目的具体事实者。

1.2 基建处室型。

主要是指教育、卫生等部门为了进行学校、医院等项目的实施, 而设有基建处。

1.3 代建制。

即由政府委托项目管理公司或如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项目的实施。

1.4 项目法人型。

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工程, 如机场、地铁等建设项目, 由政府设立企业法人, 由其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和建设管理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

1.5 政府直接负责型。

如由水务、交通行政部门直接负责道路、供排水等工程的实施。

以上政府工程管理方式的特点及弊端是:首先, 建设管理职能分散, 非专业人士从事的建设工程管理, 对政府工程的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难以保证。其次, 基建管理班子众多, 有时有事做, 有时没事做, 造成资源的浪费。再次, 政府工程的实施单位也多是项目的使用单位。可能会造成为满足单位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而变更增多、提高规模的现象。就象自家装修一样, 何况自家装修都会禁不住超预算。最后, 临时性的管理机构, 不规范、不够严谨的程序势必造成漏洞较多。对廉正建设不利。

基于以上情况、政府工程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该如何改革呢?

2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模式的产生

我国现行的政府工程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2.1 将政府投资工程的所有者权力和所有者代理人的权力分开, 投资决策与决策执行分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项目业主职能分开。

2.2 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进行集中采购, 即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实施进行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

2.3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工程使用相互配合和制约, 做到权责明确。

2.4 建立管理细则, 使政府工程的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依法进行, 杜绝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各项事务都做到有法可依。

3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推行情况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就是响应这样一种要求, 作为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 学习香港经验成立的。主要职能是负责除水务、公路以外的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市政府经济适用房及其他政策性住房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目标就是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据《珠海特区报》报道, 珠海市成立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对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据《东南快报》、《张家港建设信息网》的报道福建、江苏等省也在试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政府工程集中管理越来越成为一种政府工程管理的改革方向。

4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运行模式介绍

这一管理模式能够正常运行, 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得益于其科学、严谨、规范、民主的程序和做法。下面将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为例, 对这一运行模式中的典型做法做一介绍。

4.1 招标。

4.1.1 组建招标委员会, 招标委员会由所有署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及项目主任组成。

署长任招标委员会主任, 招标工作的分管副署长任副主任。派驻纪检组组长列席招标委员会会议。特殊项目, 如有必要, 邀请项目使用单位负责人参加。

4.1.2 招标委员会为重要招标事项的决策机构, 主要职责是:

审议批准招标方案、审议批准投标报名条件、确定合格投标人、审议投标人须知的重要内容、审议评标办法、审议合同专用条件、审议中标候选人投标文件澄清谈判结果、确定中标人。

4.1.3 招标委员会议执行严格的议事程序:

(1) 招标委员会主任 (或委托副主任) 做出召开委员会会议的决定, 并召集委员会成员开会; (2) 招标委员会主任 (或委托副主任) 主持委员会会议, 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到会; (3) 会议在听取招标工作小组的汇报后, 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 会议决议应获应到会人员二分之一以上通过, 方为有效; (4) 委员会认为难以决定的, 报请主管市领导决定; (5) 会议由专门处室负责记录, 并起草会议纪要;

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咨询都是通过招标选择合作方, 通过一套这样的招标管理制度, 把好工程管理的重要关口。

4.2 工程变更程序 (见图)

通过这个变更程序可看到, 确实必须的设计变更也要经过这样严格的程序, 如果因工程量变化造成造价变化超过一定幅度, 将按一定程序报批。所以变更是很严谨的事。

在工程的关键环节, 如上述招标、工程变更方面, 通过严谨、科学、民主的程序进行控制, 同时充分发挥监理公司、咨询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使各项工作在受控的状态下运作。

当然为保证这一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及运行, 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4.2.1 与项目使用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实施单位与使用单位分离后, 若不能正常的沟通与协调, 在项目交付使用后, 可能造成使用单位的不便或不满。因此, 在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 工程实施部门必须与使用单位密切合作, 在投资得到切实控制的前提下, 使建设项目在功能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单位的需要。

4.2.2

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权力制衡机制, 防止个人舞弊, 同时明确责任, 保证效率。

4.2.3 做好廉正教育及工程管理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

比如, 新职员的入职培训, 廉正教育是必要内容, 每年若干次的廉正教育大会。使廉正教育成为了一种常态。

集中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运行, 离不开以上强有力、可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措施。

集中管理模式顺利进行, 一些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措施完善不可少。时下应该借机构改革的东风, 按着行政三分的原则明确责任制。建立问责制度, 使实施的部门的负责人成为项目质量、工期、投资的真正负责人。当然实施部门可责任到人, 如项目主任。建立审计监督制度, 严格把控工程投资, 同时发挥纪检、检察、建设等部门的作用, 建立监督制衡体制。

5 结语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模式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全国范围内, 已一定程度上被采用。在一定的配套措施的保证下, 在各地运行一段时间后, 情况证明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模式在被正确贯彻实施以后, 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工程管理上诸如:超标准、超规模、超投资的“三超”现象和腐败现象等难题, 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 将被更多地方政府采用, 甚至中央政府对政府工程也在采用这种集中管理模式, 尽管具体实行方式将有所不同。

摘要:本论文将对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作一个概述, 并讨论其特点和弊端, 分析政府工程集中管理运行模式、配套措施。

关键词:政府工程,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陈旭.对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尹贻林, 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管理运行模式 篇5

绿苑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依据本辖区的规模大小及资源分布状况,划分为基本网格,并成立网格党组织。积极吸引社区居民和工作的党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一块为主、开放式的工作格局。同时推行“4321”的管理模式。

“4”即在区委的领导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的四级组织体系;

“3”即街道作为一级网格,社区作为二级网格,社区内单元作为三级网格,形成街道→社区→单元网格的“三级管理网格”;

“2”即本着促进党内和谐、密切党群关系的原则,健全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两项服务机制”;

医院中央空调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篇6

【关键字】医院;中央空调;模式;外包;安全;高效

目前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规模都比较大,中央空调系统作为改善就医环境的设施设备也是各家医院必备的。由于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医院体量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中央空调系统管路延伸到医院的各个角落,其安全性、稳定性、成本性都越来越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医院存在着中央空调方面技术人员的缺少与中央空调系统更新速度快的不协调,导致并不是每家医院都能较好的掌控中央空调的运行。如何真正有效的管控好医院的中央空调,服务好医院临床工作一直是很多人较为关系的话题。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中央空调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模式。

以上三种是目前国内医院较流行的管理方式,作为院方而言,究竟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而言对中央空调运行模式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安全生产是中央空调运行的核心要求。中央空调系统是服务全院医护人员和来院患者的,涉及院内的各个角落;所以安全,稳定,高效是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把握的第一要素。中央空调安全运行涉及到主机、水泵、末端软接、冷却塔、冷凝水、配电等安全;特别是在冬夏温度超出本地区正常温度范围时,系统负荷较大,容易发生各种漏水、跳电、主机喘震等现象。这些需要我们运行管理人员要加强事前预防性维保、落实每日的检查、每月定期评估主机与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果医院中央空调专业有经验的人才较少,无法对事件进行预判,可以请外包单位实力强的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云平台管理技术,发现隐藏的问题。同时日常工作中需要有责任的员工对主机或末端设备负责,因为这些设备的变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时需要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员工要有归属感,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设备的长期运行整体把握。

第二、有效服务是中央空调运行的基本要求。作为后勤管理,服务是主要的,后勤员工对临床一线的问题反馈要快、要准。对于临床反应的中央空调问题,我们小部分医院的员工在这点上确实存在不会做,如技术力量差,无法通过声音,通过温度变化感知空调系统的变化,遇到漏水或异响时候不知如何处理,院方对员工的考核与激励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灵活性。通常外包单位在这方面有优势,其员工的危急意识明显强于院方管理的人员;对于夜间出现的空调问题通常而言外包单位有灵活的加班条件,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医院后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服务态度的问题,外包人员不稳定会导致现场情况不明,态度欠佳,服务效果差等问题;员工对医院缺乏认同感,无归属感将导致外包员工的工作不负责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第三、成本管理是中央空调运行的主要任务。中央空调的运行成本占到各家医院水电气支出的50%或以上。属于医院能耗中的最大头,是医院提升效益压力最大的部分,因此也是医院后勤关注的重点。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中央空调从设计到施工都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控制之下,有较严格的节能要求,所以从根本上而言,按设计院根据国家规范计算、配置的设备应该是能满足现有节能要求的。但为何近几年出现这样多的节能公司,笔者认为与医院在技术管理方面的不足存在很大的关系,医院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不规范,浪费现象严重导致系统负荷过大;医护员工与病人过分的需求也导致原有设计的量不够。后勤管理考核松懈导致运行保养不规范,成本支出多。另外外包过程也存在空调材料由谁来购买的问题,如果维修都是外包公司,那如何核算成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材料都是医院购买,也存在能修的设备外包单位要求更换,浪费现象会比较难以控制。

最后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医院后勤的发展趋势。医院规模的扩大很难再沿用以往医院办后勤的思维模式,医院的决策管理层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技术的提升上。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要放开思维,跳出现有模式的困扰。医院后勤中央空调管理就是需要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这只队伍需要有对中央空调设备全寿命管理的宏观把控,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处置能力,需要认真负责的专业操守,需要有一种服务奉献的精神。院方所要办到的是系统的宏观管理与有效的微观考核,对后勤人员也不需要很严格的界限分隔,可以同时设置外包单位与医院合同制员工一起工作,这样对于中央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運行可以起到跟踪作用,提前判断中央空调可能的的设备状态,做好预防性维保。

因此,作为医院而言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才是合适的,主要与医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相关,要结合安全、稳定、高效的原则,从便于管理考核、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服务、成本控制手段等方面综合评判。相信各家医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有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选择最适合医院发展的模式才能最有效的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才能让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宝姣,管德赛,郭诚刚.大型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10).

[2]韩冬伟.论商场中央空调设备管理的新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20) .

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研究 篇7

1高校物业管理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业管理在高校的特殊性体现在涉及多个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学校后勤处、 固定资产处、校园基建处、保卫处、招标办、以及学校所处行政区域管理部门。 由于不同部门对物业服务要求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物业管理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标准的侧重点也就千差万别。 现有高校物业管理做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可划分为高校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部门负责公共教室的物业和学生生活区管理工作,国资处负责具体二级学院和行政办公物业管理招标工作,后勤部门、 教务处和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共同对学校家属住宅区的物业管理负责[3]。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高校规模快速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的发展是滞后于学校建设的。当前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管理观念理论落后、规模效应差、 职责权限不明确等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1业主应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确,物业管理各方法律关系界定模糊,出现问题后无法追究相关责任;2物业管理招标不规范,物业服务价格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重复性收费或者同等服务价格不等,出现同工不同酬;3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业主大会的成立及运作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学校缺少鼓励和监督政策。尤其表现在校园住宅区,物业公司对应的是学校和业主两方,业主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且业主不能参与到物业管理之中。

2高校物业管理及运行模式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的体制不同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其建立是从最初的学校直接管理模式上转化而来,而并非从最初就按照市场经济导向机制下的物业管理企业或公司运作。因此,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作为高校整体物业运行的服务核心和实体,首先应做到管理层人员的精和专,杜绝人浮于事和入大于出的现象,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努力在经营机制上敢于创新, 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公司依然是企业化和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因此,在不损耗学校利益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建立现代企业经营制度。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本地区的特色,在经营和具体运作模式上不尽相同。要经过一定阶段的过渡和发展,才能逐步成熟为集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现代化物业管理公司模式,具体表现为:

(1)要转变观念。依照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高校自有物业公司原则上虽属于高校下属组织,实际上已经是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另外,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社会上专业物业管理参与高校物业管理,高校与物业管理公司是合同关系,彼此按照契约内容享受各自权利和履行相应义务,彼此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混合式新型物业管理模式由学校后勤部门、师生以及受委托方物业管理机构和物业公司负责、校方监督的管理机制两部分组成,此混合式新型矩阵式物业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传统物业管理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专长和学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2)物业管理要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现有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中,片面强调高校行政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实际组织管理,而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和主体 —— 广大在校师生的诉求和参与有所忽略。新型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中物业管理,涉及高校后勤行政机构、中标物业管理公司、学校师生等多方权利和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有所反馈,并实现有效监督。此外,应鼓励具备物业管理资质的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有所突破, 扩大经营和服务范围,发挥自我优势同社会上其它物业管理公司开展业务竞争。 特别是对于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来说,更是一个好的教学和实践机会。高校物业管理教学和项目的具体实施,涉及多个单位的利益,必须要学校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并且要有必要的约束监督以规范其行为,学校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以确保其良性发展。同时,作为物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 高校的每一位师生需提高自我参与的主人翁意识,要明确高校物业管理实施必须要有师生代表来参与,积极反映合理化意见和诉求,并监督落实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管理中来,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来使得高校物业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走上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的道路。

(3)高校物业管理要规范化。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及时到工商税务及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接受审核,依法诚信经营。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按行业工作标准和合同内容经营。 同时,更要主动参与到校方和学校师生的互动中,做到及时反馈积极改变,发挥高校物业管理特点和自身特色,在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

3结束语

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关系到高校发展、师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创立或者引入专门的物业服务企业,为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物业保障。认真履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细则,要大力发展集约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物业管理手段,同时,也要兼顾人性化,这是高校房产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及特点,总结了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共性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方法,希望能为提升高校物业的管理水平、加快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发展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作祥.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世弘,张坤,王玉英.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06-209.

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篇8

电网就是电力网,它是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的统称,在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属于中间环节。电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联结成网的配电所、配电线、送电线路、变电所等。而变电就是通过电力变压器传输电能的过程。笔者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我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加强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方法。

1 我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发展

变电运行的正常进行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我国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常规站、集中监控站2个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1.1 常规站

常规站的主要特点是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对运行人员而言十分有利。考虑到常规站的运行模式,在事故处理时至少需要2名操作人员,而主控室中至少还要有1个进行监督运行以及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工作人员,所以每次值班至少需要3个人。变电站是时刻需要有人解决突发事件和监督是否有突发事件的,针对这一特点,就必须要设置一个工作班组,且要采用2天3班倒的值班制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220 kV超高压变电站快速增长,这种管理模式将会导致变电运行人员数量不足,而培养一个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所需时间较长,至少要2年,加上变电站需要大量的变电运行人员,于是就必然加重了电力部门的负担。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大力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开展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并且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管理模式。

1.2 集中监控站

集中监控站主要是以集中监控中心负责全区的监控,按照变电站所在位置分区域设立操作队负责该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我国使用过的集中监控站模式主要有3种,即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监控管理区域化及监控与操作分设化。

1.2.1 监控与操作一体化模式

监控与操作一体化模式与常规站没有太大区别,运行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繁多。

1.2.2 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

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虽然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够减少处理事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不适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

所以,上述2种模式都不适合在我国大规模推广使用。

1.2.3 监控与操作分设化模式

即监控中心与操作队分设化,建立统一的集中监控中心,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实时监控,而且还能够与操作人员实时保持通讯。监控与操作分设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变电站变电运行值班人员的数量,使得变电站增加时不需要新增监控人员,这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变电站来说能够起到显著的减员效果。在实际运行中,操作预令的转达和冷备用间的部分操作、对后台设备的运行监视和紧急事故处理与汇报工作都可以交由监控人员执行。操作班组则按区域进行配置,负责就近变电站的巡视、变电运行过程的管理、突发故障的处理、现场倒闸操作等工作。监控与操作分设化模式将监控与操作职责完全分开,岗位的专业性更强,这样可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监控中心与操作队的工作效率,使其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2 电网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电网的关注程度。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各个省市也加大了对电网的改革力度并进行了新的电网规划,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优化电网配置、加强电网能源利用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的电网规模将要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具体表现在变电站的数量特别是220 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的数量成倍增长,从而给电网变电运行管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选择分配带来了困难。按照变电站的常规管理模式,“十一五”后期,变电站需要的值班人员比2005年翻了一番。人员的急速增加造成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对于时刻都需要值班人员的变电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培养符合要求的变电运行值班人员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2年),这是变电站无法等待的。近年来,运行管理部门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增加运行人员的数量,但效果并不显著,变电站变电运行工作对运行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然而老员工的年龄整体偏大,老龄化速度加剧,加上新员工在电网运行方面缺乏经验,所以运行人员总体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加强电网变电运行管理,解决电网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3 加强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方法

3.1 加速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施步伐

(1)变电站运行工作对运行人员的要求很高,比如身体健康、反应快、熟悉各个流程的操作、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等。由于变电站一般都是实行2天3班倒的模式,一个职位一般最多不超过3个人,而电网变电运行的整个过程都要求有工作人员的监督,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在工作期间,可能会由于体力的过度消耗,(下转第11页)导致其对电网变电运行过程不够警惕,造成机器出现故障,电网变电运行过程出现错误。

(2)随着经济和电力系统的发展,高压变电站剧增,变电站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而培养一个合格的变电站工作人员要花费至少2年的时间,培养周期过长。

(3)电网变电运行过程中,有的设备运行人员操作存在危险。例如,部分变电站的隔离开关盒接地刀闸设备没有电动操作机构,操作人员必须到现场手动操作才行,而这种手动操作就可能存在误操作的风险,从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维操人员从以前只需要掌握一个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设备状况、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知识扩大到需了解数座变电站,同时还必须对电网运行结构有清醒的认识,就目前而言维操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这就增加了误操作的风险。

这些都要求要加速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施步伐。

3.2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的新型电网,它高度集成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其主要特点是在发生重大故障、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或外力破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而且其自愈性很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3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

管理人员应设立相应的变电运行维修和检查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系统,使维修和检查工作得到落实。对于电网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现象要一查到底,不能含糊带过。

3.4 引进先进的设备

在电网变电运行过程中,每个操作过程发生一点差错都会对下面的变电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有些过程仅是人为操作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生命威胁。所以,变电站应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电网变电运行的效率,降低运行人员工作的风险。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配送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同时,各个电力企业也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使电网的运行和发展得到保证,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电能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浩.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构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探讨 篇9

1.1 对水利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 不少地区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挖潜改造和强化管理的重要性, 思想上仍停留在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上, 运行维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方面, 对于已建工程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单一、定额标准陈旧。“重建轻管”使得水管部门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业务能力有限、管理条件差等问题。

1.2 水管部门定位不准, 性质不明;管理运行体制不顺, 权责不明

综合性水管部门功能的双重性造成了难以准确区分水管部门的性质 (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除外) , 导致许多单位性质不明、定位不清, 既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国家补贴, 又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如:堤防管理单位为纯公益性单位, 本应由财政部门拨款, 但大多都被定义为差额补助事业单位, 导致其生存经费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 约39.12%的纯公益性单位没有获得财政拨款, 加上自身又不具备对外经营创收的能力, 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大多是由经营性工程、综合开发、公益性工程和综合利用工程构成, 所以综合性水管部门在总体水管部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单位的资产性质难以界定, 无法得到财政的合理补偿, 并且它们不具备法人资格, 无法在市场经济下独立核算、经营, 因此存在“事”为管理, 管而不专, 维护管理投入较低的现象。

1.3 人员超编, 人才结构不合理

水管部门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员超编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对用人权利过多干预和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如随意安置复转军人、乡镇干部。水管部门不得不兴办一些附属机构解决家属和子女的就业问题, 这些行为导致水管部门基层人员不断增加, 人员远远超出规定的编制, 不仅增加了管理单位的经济负担, 而且降低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1.4 水价标准低, 水费收取率低

水费是水管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 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水价计收是否达到成本。目前水管单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价低于供水成本, 导致水管单位收入较低;农业水费收取率不高, 导致拖欠缴费问题较为严重;水费收入分配不合理, 导致供水单位年年亏本运行, 水管单位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2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深化改革的举措

2.1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水管单位的多种经营是指依托于市场经济, 在做好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 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特点积极开展一些生产性经营活动, 如养殖、餐饮、技术服务、旅游等。但多种经营的开展必须要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 要有清晰的实施思路, 遵循党中央新时期的政策方针, 积极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此外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还需要政府部门加以指导、监督, 以规范其经营活动。水管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内部审计,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严格财务管理, 对多种经营单独核算。在市场成熟时, 多种经营还可以采用股份制、承包制的融资模式。

2.2 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

聘用制是最基本的用人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解决传统管理运行体制下干部能上不能下、用人单一化的问题, 真正实现人才流动。同时我党也提出了新的时期要构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打破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各水管单位可以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聘用制:对行政领导人员可直接采用聘用制、招聘方式, 通过竞争来确定最适合的人选;对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及养护人员, 要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推进聘用制;对于新进人员可实行完全聘用制, 通过双向选择决定人员去留。实行聘用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 根据人才类型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使考核结果成为人员续聘、晋升、奖励的依据, 使人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

内部分配机制是提高单位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单位活力的重要手段。水管单位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不断探索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实行以岗定薪。这种机制推行的前提是科学地设置岗位。根据岗位、责任和岗位目标任务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可以有效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这种以工种、工作业绩为主的分配制度可以真正实现重业绩、重贡献, 从而建立起向人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呈现出的诸多弊端进行分析, 总结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复杂性, 导致其性质不清、资产划分不明, 应加强对其资产性质的研究, 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实施方法;管养分离既可以减轻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负担, 又可以实现维修费用的专款专用, 因此是适合于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管理运行体制模式。

摘要:本文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历史和现状为分析基础, 客观、科学地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了新建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后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电力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篇10

关键词:电力变电,管理模式,创新

在电力变电运行的管理方面, 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各种各样的电力设备, 这些设备经常出现异常和障碍, 管理它们的工作是繁琐而又单调的, 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可能会麻痹大意, 精力分散, 从而效率低下, 更有甚者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电力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 出现的问题

1.1 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问题是我们开展电力变电运行管理的前提, 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安全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成百上千, 无孔不入, 一旦落实管理不到位, 就可能出现异常,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分析我国近段时间的变电事故不难发现, 在少数不可抗力导致的事故之外, 安全管理不善导致的变电事故占据了一大部分。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但是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在实践过程中。另外, 许多地方的变电站没有组织相关人员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变电管理工作的培训, 变电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 没有在日常管理生活中实践相关安全管理措施, 总是出现各种习惯性违章现象, 使得原本为了亿万人民大众用电安全而建设的变电站成为摆设, 许多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只是在上级领导检查时应付差事, 没有起到其该有的作用。

1.2 运行设备巡检不认真

设备巡检作为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 管理者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认真的进行巡检, 且即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我国的变电运行设备维修以定期维修制度为主, 这种制度能很好地防止和减少变电设备的突发故障, 而且能预防隐蔽性故障, 增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电设备的巡检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 尤其是在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状态时, 设备巡检人员极易松懈麻痹、产生厌恶情感, 可能忽视一些潜在的隐患, 给用电带来很大不安全因素。另外, 变电站的设备种类繁多, 数量众多, 且分布很不集中, 以至于巡检的工作繁杂琐碎, 并且会受到气候、环境、温度等外加因素的影响, 对巡检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影响人的判断, 难以有效的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在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用于电力上的新设备与日俱增, 设备巡检人员的学习培训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也会对巡检任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变电运行调度误操作

这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电器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的电网建设迅猛发展, 电网结构愈加繁杂, 在进行电力调度操作的过程中, 管理工作人员很容易发生失误, 从而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产生误操作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 除了设备方面的因素之外, 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在设备上, 往往是因为设备警示标志不明显、设备质量低劣、设备设计不科学等方面;在人为因素方面, 调度操作业务员的自身能力、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等都可能产生误操作。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次电力事故, 对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见, 在电力变电事故中, 以上三方面所占有很大的比例, 引起重视。

2 模式创新的策略

2.1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安全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不可小觑的问题, 安全无小事, 是电力变电运行管理的第一任务。创立安全责任制是创新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关键, 创新电力变电管理模式、提升变电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就必须落实安全责任体系。对电力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中管理工作者存在的问题, 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 将安全管理责任更规范而全面、更细致而具体、更标准而有条理的明确下来, 不同的岗位分工合作, 促使变电站安全电力生产的任务圆满完成。也就是说,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坚决彻底的将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 树立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高度责任意识, 深入到基层变电运行管理前线, 指导和监督工作, 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的相关要求:二是树立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 不定期对运功进行安全责任意识考验, 让工作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 防止各种情况下的违章生产或其他作业发生。同时, 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 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2 规范调度操作工作

作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 调度操作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创新电力变电管理模式就必须使调度操作工作规范化。要解决目前变电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规范电网规划、优化设备类型、认真调试安装三方面入手, 根据当地电网情况和变电站的布局情况进行资源整合, 设立控制中心来对整个地区的电网进行调度操作。根据变电调度的需要、结合各变电所的位置、交通条件、技术程度、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 建立操作组, 调控局域内电力。调度员指挥调度, 承担整个区域内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工作, 使电网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通过对电力变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 目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采取积极对策, 使电力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小燕.加强电站运行管理提高发电能力[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08) .

[2]陈杰.浅谈变电站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 2012 (23) .

上一篇:高三总复习下一篇:现代公证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