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粳7号

2024-08-10

连粳7号(精选八篇)

连粳7号 篇1

1 种植表现

连粳7号高产栽培壮秧标准, 成苗1.5~2.0株/cm2, 适宜苗高11~16 cm, 秧龄15~18 d, 叶龄3.2~3.8叶, 且生长均匀一致、苗挺叶绿、青秀无病、根系盘结、提起不散。秧块规格:宽28 cm、长58 cm、根土厚1.5~2.0 cm[1]。一般要求基本苗90万~105万根/hm2、高峰苗480万~525万根/hm2、成穗率约70%, 有效穗数360万~375万穗/hm2, 穗总粒数约135粒, 结实率逾90%, 千粒重约26 g。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药剂处理, 1.5%浸种灵可湿粉剂浸种可有效地预防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 取8 g对水6~7 kg可浸水稻稻谷5 kg[2,3]。用0.01%有效成分的多效唑浸种可以控制秧苗高度, 浸种要浸透, 约浸24 h, 催芽至露白即可。

2.2 培育壮秧

床土一般采用育秧专用基质, 或用菜园土、旱地细土, 播种前30 d过筛拌腐熟的有机肥堆闷, 促使土充分熟化, 作底肥及覆盖物。采用机械化流水线播种。可选用育秧剂提高秧苗的素质和防病能力, 如育苗伴侣、旱育保姆等, 每盘施30~50 g[4]。方法是先将基质装盘2/3后播种, 干种子每盘播50 g, 湿种子每盘播90~110 g, 之后再用覆盖物加至约平盘。一般大田备盘420~450盘/hm2。壮秧是机械插秧高产的基础, 壮秧的标准是均匀整齐、植株矮壮、茎基粗扁、苗高13~15 cm、根系盘结好、提起苗不散、叶挺色绿、无病虫害、秧龄15~18 d。播后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以避免鼠雀害及雨水冲刷影响全苗齐苗;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 但其上要盖草遮荫, 防止膜内温度过高引发烧苗, 可于“现青”后揭去薄膜, 盘土干燥时及时喷水, 秧苗生长期间保持湿润[5]。及至1叶1心时施断奶肥, 下午至傍晚时喷洒1%尿素溶液, 同时用15%多效唑225 g/hm2对水225~300 kg均匀喷雾, 避免重喷和漏喷。若秧田养分不足, 可于移栽前2~3 d施起身肥, 并喷洒2%尿素溶液。移栽前3~5 d若遇雨应及时覆盖或排水, 以保持盘泥干爽, 有利于起盘分秧。

2.3 整地移栽

一是精细整地。麦收后及早抢耕翻晒垡, 整地要求达到田平一致、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上糊下实、寸水棵棵到, 并清除田面的杂草及麦茬、秸秆。砂土地可随耙随栽, 结合整地施基肥;黏土地耙后等1 d, 待土壤泥实后再插秧。二是定量栽插。选用高速插秧机进行机插, 保持行距在30 cm, 株距调至11.7 cm, 插28.5万穴/hm2, 除去空穴实插约25.5万穴/hm2, 共插基本苗90万~105万根/hm2, 并及时进行人工补缺。

2.4 肥水管理

根据当地不同土壤肥力, 掌握前轻、中控、后补的原则, 施足基肥, 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机插秧分蘖先慢后快, 应避免在无效分蘖期前后施肥, 而造成成穗率下降、无效分蘖过多[6]。基肥45%复合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分蘖肥分2次施用尿素225 kg/hm2, 结合化除施第1次, 10 d后施第2次;促花肥施氯化钾75 kg/hm2, 尿素7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 kg/hm2。机插后应及时灌水, 水深以不淹心叶为宜, 同时田边要开好平水缺, 防止大雨后造成漂苗、倒苗或淹苗。够苗时要及时搁田减少无效分蘖, 抽穗期建立水层, 抽穗后保持田间湿润, 中后期保持干干湿湿, 避免过早断水。为提高抗倒伏能力和增强根系活力, 砂土地应于收获前7 d断水, 黏土地于收获前15 d断水。

2.5 病草害防治

机插秧可选用叶枯唑等防治白叶枯病;抽穗前和齐穗后喷洒苯甲·丙环唑防治稻瘟病、粒黑粉病和稻曲病;抽穗期若遇雨、低温高湿, 应于破口前齐穗后各用三环唑喷施1次防治稻穗颈瘟。结合施促蘖肥选用二氯喹啉酸、丁草胺、禾大壮、杀草丹等防除稗草, 用卞嘧磺隆等防除阔叶杂草。

摘要:介绍了连粳7号水稻的种植表现, 并从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整地移栽、水肥管理、病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姜明波, 翟顺国,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31-32.

[2]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等.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3) :134-138.

[3]罗延志, 杨开术, 赵宛兵, 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福丰18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2) :54-55.

[4]秦德荣, 樊继伟, 卢百关, 等.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55-56.

[5]王书玉, 陈桂月.豫粳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9-11.

足球7号球员 篇2

1、完美的7号--扎加洛(巴西)不知道加扎洛是不是最早的7号边锋,不过他却应该是第一位以7号的形象,包打球场一条边的选手。作为球队的左边锋,他和加林查组成了巴西队的魔鬼双翼。作为球员和教练,还没有人能取得他那样的成就。扎加洛永远都是巴西人的典范。

2、蓝色的7号--马佐拉(意大利)作为意大利国际米兰队的传奇人物,马佐拉带领球队夺得两次欧洲冠军杯、两次洲际杯和一次欧洲优胜者杯;获得4次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他作为国米的核心球员,为大国米时代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国米一举击破皇马对欧洲足坛的统治,马佐拉由此成为意大利人的偶像。

3、铁血的7号--罗布森(英格兰)也许曼联注定就是个出产7号核心的球员,从当年的查尔顿到后来的坎通纳,他们都曾是满联的国王。而罗布森作为80年代英格兰和曼联的7号,场上的队长,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人物。还记得当年足球世界登过一张罗布森受伤全纪录的文章,那时候的罗布森就是球场的铁汉。

4、精灵的7号--利特巴尔斯基(西德)喜欢德国队的球迷不会把西德队的7号记在别人的身上。利特巴尔斯基,不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他都是经典的7号化身。突破、传中、射门,利特巴尔斯基把7号的进攻能力演绎得如此完美。

5、恬静的7号--贝贝托(巴西)巴西队中从来都不缺少巨星。贝贝托被人成为“小济科”。三届世界杯的经历奠定了他的足坛强者地位。特别是94年世界把他的一次次精彩突破和漂亮进球,为巴西队锁定了冠军奖杯,而他那摇篮庆祝动作,也成为球场上的经典。

6、冷静的7号--德尚(法国)德尚作为98年法国世界杯和2000欧洲杯冠军时法国队的队长,是法国队的核心。作为球场上的攻防核心,他在中场的拦截和长传功夫令人叫绝。德尚告诉人们,7号不只代表技术,还可以是球队的核心。

7、忠诚的7号--劳尔(西班牙)劳尔是什么,是皇家马德里的象征,是忠诚的代词。作为近10年皇马和西班牙队的头号人物,劳尔的意识、技术和经验,为马德里带来了一次次的欢呼。劳尔对得起自己“马德里金童”的称呼。

8、帅气的7号--贝克汉姆(英格兰)谁是世界上最吸引球迷的7号,当然是贝克汉姆。谁是能够踢出最好的右路传中球的7号,当然也是贝克汉姆。只此两点,贝克汉姆足以在球坛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曼联的7号,在贝克汉姆这里得到了全新的解释。

9、痛苦的7号--菲戈(葡萄牙)在很多人眼里,费戈被称为足坛最大的叛徒。但是在更多公正的球迷眼里,这位葡萄牙“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费戈将自己的突破技术展示的极度完美。无论何时,你都不能否认费戈是21世纪之初和贝克汉姆一起争辉的7号。

连粳7号 篇3

关键词:超级稻;生理特性;抗光氧化;耐阴

中图分类号:S52204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094-02[HS)][HT9SS]

[H4mm]

收稿日期:204-05-04

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4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3)5075];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CN 20)。

作者简介:樊继伟(982—),男,江苏赣榆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工作。E-mail:fantrta@63com。

通信作者:徐大勇,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xudayong3030@sinacom。[H]

[ZK)]

水稻生长后期易遭受连续阴雨低温寡照的影响,光合能力大大降低,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只有既能适应强光又能适应弱光的水稻品种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资源,达到超高产的目的[-2]。研究水稻的耐光氧化、耐阴的光合生理特性对于水稻稳产高产十分重要[3]。本研究对连粳7号抗光氧化力及耐阴性进行比较,旨在为连粳7号超高产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水稻品种包括连粳7号、镇稻88、武育粳3号、中粳845、中粳川-2。试验于203年在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玉带河试验田内进行。5月5日浸种,用浸种灵吡虫啉咪鲜胺浸种48 h,再用清水浸种2 d。5月9日播种,6月5日将水稻秧苗移入盆钵中,每盆5穴,每穴株苗。每个品种移栽30盆,3次重复,常规水肥管理,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2方法

2水稻抗光氧化能力鉴定

按照樊继伟等的方法[4],抽穗期将水稻离体倒2叶平展浸于装满自来水的白色瓷盘中,用玻璃压住避免叶片浮起,晴天自然光照下处理8 d,长时间的光抑制导致叶绿素衰减,叶片变黄。利用日产叶绿素快速测定仪(SAD)测定处理前后离体叶叶绿素含量,两者之差即是叶绿素的衰减量[5]。

22水稻耐阴性鉴定

在水稻拔节期至孕穗期,将鉴定材料分为2组(每组5株,重复2次),组在自然光下生长;另组放在无纺布罩下(仅有/5自然光强)生长4 d,割取2组地上部分烘干称质量,以自然光强下干质量为00%,以“/5光强下干质量/自然光强下干质量×00%”为耐阴指数(SN)。以遮阴条件下干物质量超过自然光强下干物质量的50%者作为耐阴品种[6]。

23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录入数据,用DS70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2结果与分析

由表、表2可知,水稻在孕穗期经遮光处理4 d后,生物产量(即单株干物质量)下降,同时经济产量(指单株稻谷产量)也随之下降。中粳845每盆稻谷产量下降幅度最大,与自然光处理相比,下降了579%。中粳川-2每盆稻谷产量下降幅度最小,与自然光处理相比,下降了382%。连粳7号、镇稻88、武育粳3号每盆实际产量与自然光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44%、458%、47%。结实率、千粒质量下降是导致每盆稻谷实际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中粳845遮光处理后的结实率与自然光处理相比减少了2937%,千粒质量下降369%;中粳川-2遮光处理后的结实率与自然光处理相比减少90%,千粒质量下降250%;连粳7号遮光处理后的结实率与自然光处理相比减少了35%,千粒质量下降275%。遮光处理后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千粒质量的下降,导致结实率、千粒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稻在低光强下生产能力降低。[FL)]

[FK(W3][HT6H][Z][WTHZ]表孕穗期遮光处理4 d对不同水稻品种经济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HTSS][STBZ][WTBZ]

[H5][BG(!][BHDFG3,WK9,WK82,WK82。5W]品种处理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千粒质量(g)单株稻谷产量(g)每盆稻谷实际产量(g)

[BHDG2,WK9ZQ2,WK82。6W]连粳7号自然光(N)383922 2706 703 86

[BHDW]遮光(S)27677892 963 82 5045

[BH]镇稻88自然光(N)2676903 2732 584 7872

[BH]遮光(S)6397628 878 974 4268

[BH]武育粳3号自然光(N)2529087 2739 506 7557

[BH]遮光(S)087753 97 889 3998

[BH]中粳川-2自然光(N)49338853 2833 869 9040

[BH]遮光(S)3848055 226 29 5583

[BH]中粳845自然光(N)09679234 2649 333 6465

[BH]遮光(S)96456522 67 576 272 [H][BG)F][FK)]

[FL(2K2]由表2可以看出,供试材料经遮光处理、光氧化处理后,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皆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下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中粳川-2干物质量与自然光强处理相比下降了3467%,下降幅度较小;中粳845干物质量与自然光强处理相比下降了627%,下降幅度最大;连粳7號、镇稻88、武育粳3号干物质量与自然光强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4070%、4528%、4362%。连粳7号的耐阴能力略强于镇稻88、武育粳3号。中粳川-2叶绿素衰减量为 294 mg/dm2;中粳845叶绿素衰减量仅为087 mg/dm2,衰减幅度最小;连粳7号、镇稻88、武育粳3号叶绿素衰减量分别为39、63、44 mg/dm2,连粳7号的抗光氧化能力也略强于镇稻88、武育粳3号。由上述数据得出,中粳川-2耐阴但不抗光氧化,中粳845抗光氧化但不耐阴,连粳7号既抗光氧化又耐阴,镇稻88、武育粳3号略次。[FL)]

nlc202309041115

[FK(W0][HT6H][Z]表2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HTSS][STBZ]

[H5][BG(!][BHDFG3,WK9,WK7,WK82,WK252W]品种[ZB(]

每株干物质量(g)

[BHDWG2,WK82。2W]自然光(N)遮阴(S)遮阴后平均质占比(%)

叶绿素含量(mg/dm2)处理前处理后增幅[ZB)W]

[BHDG2,WK9ZQ2,WK82。6DWW]连粳7号688aA408aA5930aA693aA554aA-39aA

[BHDW]镇稻8864bB336bB5472bB720bB557bB-63bB

[BH]武育粳3号603cC340bB5638cC684cC540cC-44cC

[BH]中粳川-272dD47cC6533dD86dD522dD-294dD

[BH]中粳845547eE204dD3729eE625eE538eE-087eE[H][BG)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00)。 [FK)]

[FL(2K2]

3结论

水稻对变化光强的适应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本研究表明,连粳7号遗传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对光强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表现为适应性強、高产、稳产,生长后期上部叶片保持绿叶功能,秆青籽黄,熟相极佳。将亲本适应不同光强的能力组合到后代中,选育出适应力高、低光强的水稻品种,对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严建民,翟虎渠,万建民,等 几种重穗型杂交稻的耐荫性差异 [H8mm]江苏农业学报,2002,8(4):93-98

[2]赖东,夏士健,吕川根,等 水稻光氧化基因[WTBX][STBX]L0(t)[WTBZ][STBZ]的初步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202,28(6):22-27

[3]焦德茂,高亮之,金之庆,等 水稻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的鉴定及其生理基础 中国水稻科学,995,9(4):245-248

[4]樊继伟,李健,迟铭,等 水稻品种抗光氧化力及耐荫性的鉴定 农业科技通讯,20(4):09-0

[5]焦德茂,童红玉,张建喜 水稻适应广幅光强的光合特性及品种间差异 中国水稻科学,993,7(4):243~246

[6]屠曾平 水稻光合特性研究与高光效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997,30(3):28-35

优质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4

1 特征特性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 (镇稻88×中粳8415) F3为母本, (中粳川-2×武育粳3号) F1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粳稻品种。熟期适中, 全生育期152d左右。稳产性好, 产量水平高, 高产可达11.25 t/hm2以上。一般有效穗数为345万~37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 结实率90%以上, 千粒重26 g。熟相好, 易脱粒。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二级、国标三级优质稻米标准。株高96cm左右, 株型集散适中, 长势旺盛, 茎秆粗壮, 抗倒性强, 叶色较深, 剑叶挺举, 穗半直立, 分蘖性好, 成穗率高, 后期生长清秀。田间种植表现为高抗条纹叶枯病。适宜在江苏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 无公害栽培技术

2.1 产地环境选择

良好的产地环境条件是无公害稻米生产的前提条件, 生产前应对产地环境条件进行调查, 监测评价, 下面几种情况不能作为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基地: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单位, 排放的废气、废渣等对产区农业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产地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区;产地排灌设备不健全, 不能做到旱涝保收;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某一单项重点污染指数超标, 或若某一单项非重点污染指数超过1, 且综合污染指数不达标。保持产地空气清洁, 产地要做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 距医院和主要交通干线等有污染源地域1 000 m以上, 必要时按大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进行测定确认。保持产地灌溉水清洁和排灌方便, 产地稻田用水要控制污染源, 对附近工厂、医院废水经过严格处理后, 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才能灌入基地使用。另外, 要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作基地。产地要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的稻田, p H值5.0~7.5, 有机质含量1.2%~2.0%, 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符合无公害生产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禁止施用带污染的有机物和工厂的废泥、废渣, 及未经登记的肥料和激素类肥料。

2.2 播前准备

所用的连粳7号种子要求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 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 清洁干净, 饱满充实, 发芽健壮整齐, 无检疫性病害, 干燥耐贮藏。所选原种或良种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旱育秧每秧田备种750 kg/hm2。为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 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秧苗素质, 无公害水稻生产以肥床旱育培育标准化壮秧。旱育秧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土壤p H值较低、靠近水源、远离麦田和柴塘的成片菜园或永久性旱地作苗床, 不提倡稻田或水秧田作苗床, 因为老稻田土质黏重, 地下水位高, 耕翻时间晚, 细整难度大, 花工多, 渍害重。苗床、大田面积比为1∶20左右。旱育秧苗床培肥一般分3次进行:第1次是秋冬自然培肥, 秋收后、入冬前以秸秆培肥为主, 施草2~3 kg/m2、土杂肥3~5 kg/m2、过磷酸钙80~90 g/m2。施后耕地, 使草、肥、土拌匀;第2次是春季突击施肥, 2—3月, 以腐熟的农家肥培肥为主, 施腐熟农家肥3~5 kg/m2, 施后耕地;第3次是播前临时培肥, 以化肥培肥为主, 施尿素30~50 g/m2、过磷酸钙75~120 g/m2、氯化钾40~50 g/m2。施后旋耙3次以上, 使肥料充分拌合在0~10 cm土层中。菜园田可适当减少培肥次数。按苗床宽1.4~1.5 m, 沟宽30~35 cm、深15~20 cm做床。苗床长度超过30 m时, 中间开1道腰沟, 宽30 cm, 深25 cm。田头沟宽30~40 cm, 深50 cm。旱育秧田地下水位在50 cm以下, 做到床面土细面平, 下雨后无积水。旱育秧的盖种土应选用培肥后苗床土, 过筛后作盖种土。备土10~15 kg/m2。旱育秧田用辛硫磷3.00~3.75 kg/hm2, 对水750 kg播前喷洒畦面, 防治地下害虫。

2.3 培育壮秧

高沟镇旱育秧的最佳播期为5月10—15日, 秧龄30~35 d。选用药剂浸种60~72 h, 消除种传病害, 后改用清水浸透至种子透明。将浸好的种子捞出, 催芽至50%破胸露白待用。播前苗床浇透水, 使0~10 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净板播种量为干谷750 kg/hm2。按播量和面积称种, 分2次均匀撒播, 用木板轻压入土, 再均匀盖土0.5~1.0 cm厚。盖土后喷水湿润盖种土, 待水分淋渗后用40%旱秧净1.5 L/hm2对水750~900 kg均匀喷雾, 防除杂草。盖土喷药后及时盖膜。膜上盖草遮阳降温, 防止高温浇苗。播种至齐苗经常检查膜上盖草, 防止被风吹走, 造成高温烫芽烧苗。播后5~7 d齐苗现青时揭膜。揭膜后及时浇水, 补充苗床水分, 防止青枯死苗[1,2]。齐苗至三叶期, 适当浇水, 防止苗床太干。在秧苗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1.5~1.8 kg/hm2, 对水450~600 kg均匀喷雾, 控制苗高, 促进分蘖。四叶期至移栽期苗床以控制水分为主, 做到秧苗不卷叶不浇水, 若发现秧苗缺肥, 用尿素45~75 kg/hm2配成1%~2%尿素液泼浇。注意做好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稻象甲的防治工作。起秧前3 d进行药肥混喷。移栽前一天下午浇透水。

2.4 整地移栽

三麦、油菜等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干整, 再放水整地、耙平。水耙地前施土杂肥45~75 t/hm2, 干整放水后施尿素300~375 kg/hm2、过磷酸钙900~1 05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作基肥。麦茬稻应尽早移栽, 一般在6月15—20日, 最迟不超过6月25日。行株距为 (28~23) cm×13 cm, 保苗27万~33万穴/hm2, 每穴2~3苗。做到浅、直、匀、挺、少, 即插得浅, 行株距直, 每穴苗数匀, 苗株挺直, 不漂不浮, 植伤轻。

2.5 田间管理

移栽后5~7 d, 秧苗返青立苗, 需追施分蘖肥。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或等量含氮的复合肥或碳酸氢铵。结合施肥用丁·苄1.2 kg/hm2或丁草胺颗粒剂15 kg/hm2, 拌尿素或细潮土撒施[3]兼除杂草。秧苗移栽后, 寸水护苗活株, 返青后浅水分蘖。总茎蘖数达到预期成穗数的70%~90%时, 脱水分次轻搁田, 高峰苗数控制在适宜穗粳的1.3倍以内。追施穗肥, 用尿素150~225 kg/hm2或等量含氮的复合肥, 分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 用量各1/2。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2.5时施用, 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1.0时施用。穗肥要视苗情施用, 群体大、叶色深的田块要少施, 反之要多施重施。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对水分较为敏感, 必须保持10~15 d的2~3 cm浅水层。其他时间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齐穗20 d后干湿交替, 成熟收获前5~7 d断水。采用根外追肥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2~3次。

2.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依据病虫害防治标准、用药标准, 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防治上, 可采取秋耕灭茬、春季灌水方法, 压低螟虫冬后存活基数;可清除田头地边杂草, 减少灰飞虱越冬场所;适当推迟播栽期, 避开1代螟虫发生以及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可在田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直接诱杀害虫。化学防治上, 选用Bt、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作物、天敌、环境友好的农药。有限制地使用咪鲜胺、三环唑、烯唑醇、吡虫啉、三唑磷、噻嗪酮、锐劲特、敌百虫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遵守GB4285、GB8321等国家标准中的有关农药的使用要求, 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实施农药交替使用[4], 禁用甲胺磷、水胺硫磷、杀虫脒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7 适期收获

当90%的籽粒黄熟或齐穗后45 d左右开始收割。并保持一定晒谷厚度, 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烘干机低温干燥处理, 使稻谷水分含量保持在14.5%左右, 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提高稻米品质。

摘要:阐述了连粳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 介绍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赵加生, 倪丹.水稻旱育秧的需水特点及水分运筹技术[J].作物杂志, 2000 (1) :34-35.

[2]赵加生, 黄开忠.水稻旱育秧弱苗成因及预防转化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1999 (6) :28.

[3]王一凡.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连粳7号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在连云港市东辛农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

1.2 试验设计

1.2.1 浸种试验。

试验共设4个有机肥浸种处理, 分别为:用海洋生物有机肥300倍液浸种催芽 (M1) ;用海洋生物有机肥150倍液浸种催芽 (M2) ;用海洋生物有机肥450倍液浸种催芽 (M3) ;以用清水浸种催芽作为对照 (CK1) 。秧田每天10:30—12:00为浇水施肥时间, 秧苗二叶一心期, 用海洋生物有机肥750 mL/hm2+尿素1.5 kg/hm2对水225 kg进行喷施;每间隔7 d同上方法进行喷施。6月19日同期移栽, 穴栽3苗 (规格:25 cm×13 cm) , 基肥∶蘖肥=6∶4, 分蘖肥新生一叶期和二叶期各施50%, 穗肥倒4叶、倒2叶各占50%。其他管理措施统一实施。小区面积15 m2,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共12个小区。小区间隔40 cm。

1.2.2 精确定量有机肥无机肥料混施试验。

在水稻大田基肥基础上, 将往年常规施用化肥量300 kg/hm2减少50%, 加入海洋生物有机肥7 500 mL/hm2, 喷肥在复合肥上, 再加上尿素搅拌均匀, 作为基肥 (标准用量) 。采取裂区设计, 设置10个处理, 标准用量施尿素300 kg/hm2,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7 500 mL/hm2 (L1) ;在标准用量基础上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减50% (3 750 mL/hm2) (L2) ;在标准用量基础上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加50% (11.25 L/hm2) (L3) ;标准施肥量减50% (150 kg/hm2) ,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7 500 mL/hm2 (L4) ;标准施肥量减50% (150 kg/hm2) ,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3 750 mL/hm2 (L5) ;标准施肥量减50% (150 kg/hm2) ,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11.25 L/hm2 (L6) ;不施氮肥,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7 500 mL/hm2 (L7) ;不施氮肥,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3 750 mL/hm2 (L8) ;不施氮肥, 海洋生物有机肥用量11.25 L/hm2 (L9) ;以施氮肥300 kg/hm2, 不施海洋生物有机肥作为对照 (CK2) 。小区面积15 m2, 裂区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共30个小区。

1.2.3 孕穗期喷肥试验。

大田孕穗期追肥设4个处理, 分别为:用海洋生物有机肥750 mL/hm2+尿素3.0 kg/hm2+钾肥2.25 kg/hm2, 对水450 kg喷施 (U1) ;用海洋生物有机肥1 500mL/hm2+尿素3.0 kg/hm2+钾肥2.25 kg/hm2, 对水450 kg喷施 (U2) ;用海洋生物有机肥2 250 mL/hm2+尿素3.0 kg/hm2+钾肥2.25 kg/hm2, 对水450 kg喷施 (U3) ;以尿素3.0 kg/hm2+钾肥2.25 kg/hm2, 对水450 kg喷施作为对照 (CK3) ;小区面积15 m2,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共12个小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海洋生物有机肥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喷肥秧苗叶龄较对照降低, 随着喷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苗高较对照降低。各处理单株带蘖较对照减少;发根力降低。分析主要原因是秧田期喷肥促使秧苗生长较快, 导致秧苗抗性低, 受稻飞虱危害较重, 造成秧苗整体素质下降。从表2可以看出, 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受浸种和喷肥影响不能确定, 最终产量除处理M1外, 各处理均低于对照。本试验设计不能得出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主要是秧田期秧苗素质低造成减产。

2.2 不同氮素条件下海洋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海洋生物有机肥在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提高不明显。在施氮量减半的条件下产量与正常施肥条件下产量持平, 海洋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提高。在施氮量减半条件下也能达到9.50 t/hm2以上的产量, 证明海洋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在低氮水平下取得高产有促进作用。在土壤供氮量充足的条件下海洋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不宜过高, 过高易造成减产。本试验范围内建议土壤处理用量以3 750~7 500 mL/hm2为宜。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从表4可以看出, 孕穗期海洋生物有机肥喷肥对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影响小, 主要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最终影响产量。除处理U1外, 其余处理产量均表现为降低, 海洋生物有机肥孕穗期喷量以750 mL/hm2左右为宜。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 水稻产量逐年上升, 主要是依赖不断提高施肥水平, 特别是增加化肥施用量, 但该施肥技术存在弊端:一是氮肥水平偏高, 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二是影响水稻米质;三是造成水体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3]。海洋生物有机肥完全符合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清洁生产要求。在施氮量减半条件下产量与正常施肥条件下产量持平, 水稻产量均在9.50 t/hm2左右, 控制氮肥用量, 经济高效施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特别有益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生物有机肥完全符合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清洁生产要求[4,5,6]。

参考文献

[1]周青, 陈新红, 叶玉秀, 等.生物肥料培肥水稻秧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7) :26-29.

[2]凌启鸿, 张洪程, 仲维功, 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凌启鸿, 张洪程, 蔡建中, 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优化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 (6) :1-11.

[4]徐宗进, 汪洪洋, 张立智, 等.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6 (3) :47-48

[5]王芳, 刘民.千叶海洋生物有机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 2008 (5) :16.

连粳6号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篇6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株型理想, 农艺性状优良

连粳6号株高100 cm左右, 株型较紧凑, 茎秆粗壮坚实, 富有弹性, 抗倒性强, 后期生长势较强, 既能形成较高的生物学产量, 又克服了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群体整齐度好, 茎蘖生长整齐, 集散适中, 叶色深绿, 叶片较挺且分布均匀, 有利于高效群体的塑造, 提高光能的吸收与利用。生长清秀, 后期熟相佳。穗长18 cm左右, 穗形较大。

1.2 丰产性好, 熟期适中, 适应性强

连粳6号属于中熟中粳, 在苏北作麦茬稻种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 一般在10月10日前成熟, 既能充分利用当季的温光资源, 又能为后茬作物及时腾茬, 有利于稻麦两季高产。该品种茎秆粗壮坚实, 穗、粒、重容易在较高层次上有机统一, 形成高产的穗粒结构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良好内在素质。适于苏北、皖北、鲁南及豫中等稻区种植。

1.3 稻米品质较优

该品种外观品质好, 经农业部稻米检测检验中心检测, 为国标三级优质稻谷。米粒整齐, 米饭软硬适中, 饭味足, 口感好, 有清香味。

1.4 抗逆性较强

据多年田间生产表现, 该品种抗倒性较强。田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率较低, 一般穴发病率不超过5%。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2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根据多点试验结果, 亩产650 kg以上, 连粳6号适宜穗粒结构为亩有效穗20万~21万穗, 穗粒数150粒左右, 结实率90%, 千粒重26 g。其高产栽培策略是在壮秧的基础上大力促早发, 保足穗攻大穗, 最终夺取高产优质。

2.1 适期播种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苏北地区8月24-30日抽穗扬花, 10月上中旬成熟, 能满足抽穗期温度25℃左右和灌浆结实期平均温度21℃左右的要求。因此, 确定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2.2 培育带蘖壮秧

适期播种, 稀播足肥, 适龄移栽是培育连粳6号壮秧的关键。30~35天秧龄的壮秧指标为叶龄6.0~6.5片叶, 苗高20 cm, 单株带蘖1个以上, 基部第一叶分蘖发生率70%以上, 根数达到20条以上。培育出带蘖壮秧, 关键要落实好以下技术措施:一要选用有机质含量≥3%的菜园地或永久性旱地作苗床, 最好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集中连片专用苗床基地;二要应用营养全面、防病高效的“旱秧绿3号”等壮秧营养剂进行速效培肥, 健根壮苗;三要根据秧龄、育秧方式确定秧田播种量, 湿润育秧净秧板亩播量20 kg左右, 旱育秧净秧板亩播量30~35 kg。四要严格旱育旱管, 促进矮壮多蘖壮秧形成。

2.3 合理密植, 优化群体结构

连粳6号穗形较大, 适当放宽行距有利于形成合理群体结构。移栽行株距一般大田以23.0 cm×13.5cm为宜, 保证每亩栽插2.0万~2.2万穴, 每穴3或4株苗, 亩基本苗7万~8万株 (包括两叶一心以上大分蘖) 。

2.4 科学用肥, 平衡促进

连粳6号亩产650~700 kg, 一般亩施纯氮18~20 kg, 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 亩施尿素10 kg或碳酸氢铵30 kg和45%复合肥30 kg。分蘖肥栽插后5~6天施入, 亩施尿素10kg或碳酸氢铵30 kg。栽后10~12天看苗促黄塘, 亩施尿素2 kg左右。穗肥要以促为主, 促保兼顾, 在余叶3.5片 (黏土地) 或3.0片 (沙土地) 时亩施尿素10 kg、氯化钾6~8 kg;在余叶1.5片时亩施尿素4~5 kg。

2.5 管好水浆, 协调群体发展

要做到寸水活棵, 浅水促蘖, 当每亩总茎蘖数达19.5万株左右时分次适当搁田, 高峰苗控制在30万株以内, 分蘖末期叶片老健挺立。孕穗及扬花阶段保持浅水层, 其余时间湿润灌溉, 成熟前5~7天排干田内积水。

2.6 搞好病虫防治, 确保丰产丰收

优质中粳稻连粳六号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连粳六号,中粳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健康的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2008年灌南县共取得水稻无公害产地认定2.3万公顷,品牌认定6个,该县将优质水稻与无公害栽培结合起来,在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稻米的同时也为灌南县稻米外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广大稻农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连粳六号系连云港市黄准农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米标准。灌南县于2007年引进示范该品种(系),2009年推广种植,当年累计推广3.0万公顷,占同期灌南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5%左右。

1 连粳六号的主要特征特性

连粳六号为连云港市黄准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x109 F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粳稻品种。其主要特征特性有:抗病性强,田间种植表现为高抗条纹叶枯病;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55d左右;产量高,稳产性好,高产可达11.25t/hm2以上,一般有效穗350万穗/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4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左右。熟相好,易脱粒;米质优,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米标准;抗倒性强,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分蘖性好,成穗率高,后期生长良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 无公害生产技术

2.1 产地环境选择

良好的产地环境条件是无公害稻米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前应对产地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评价,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基地:一是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单位,其排放的废气、废渣对产区农业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二是产地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区。三是产地排灌设备不健全,不能做到旱涝保收。四是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某一单项重点污染指数超标,或若某一单项非重点污染指数超过1,且综合污染指数不达标的。

2.2 产地环境控制技术

(1)保持产地空气清洁,产地要做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距医院和主要交通干线等有污染源地域1 000m以上,必要时按大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进行测定确认。

(2)保持产地灌溉水清洁和排灌方便,产地稻田用水要控制污染源,附近工厂和医院的废水经过严格处理后,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才能灌入基地使用。另外,要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作基地。

(3)产地要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的稻田,pH值小于7.5,有机质含量1.2%~2.0%,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符合无公害生产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禁止施用带污染的有机物和工厂的废泥、废渣,禁止施用未经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类肥料。

2.3 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连粳六号要求种子优良且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检疫性病害,干燥耐贮藏。所选原种或良种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旱育秧秧田备种750kg/hm2。

2.4 育秧准备

(1)苗床选择。旱育秧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土壤pH值较低、靠近水源、远离麦田和柴塘的成片菜园或永久性旱地作苗床,不提倡稻田或水秧田作苗床,因为老稻田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耕翻时间晚,细整难度大,渍害重。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为1∶20左右。

(2)苗床培肥。旱育秧苗床培肥一般分3次进行;第1次是秋冬自然培肥,秋收后,入冬前以秸秆培肥为主,施草肥2~3kg/m2、土杂肥3~5kg/m2、过磷酸钙80~90g/m2。施后耕地,使草、肥、土拌匀。第2次是春季突击施肥,2~3月以腐熟的农家肥培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3~5kg/m2,施后耕地。第3次是播前临时培肥,以化肥培肥为主,播前1个月施尿素30~50g/m2、过磷酸钙75~120g/m2、氯化钾40~50g/m2。施后旋耙3次以上,使肥料充分拌和在0~10cm土层中。菜园田可适当减少培肥次数。

(3)苗底制作。按苗床宽1.4~1.5m,沟宽30~35cm,沟深15~20cm作床。苗床长度超过30m时,中间开1道腰沟,宽30cm,深25cm。田头沟宽30~40cm、深50cm。旱育秧田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做到床面土细面平,下雨后无积水。

(4)盖种土。旱育秧的盖种土应选用培肥后的苗床土,过筛后作盖种土,需备土10~15kg/m2。

(5)防治地下害虫。旱育秧田用辛硫磷3.0~3.7kg/hm2,对水750kg/hm2于播前喷洒畦面,防治地下害虫。

2.5 播种

(1)播期。灌南县旱育秧的最佳播期为5月10~15日。秧龄30~35d。

(2)浸种。选用药剂浸种60~72h,消除种传病害,后改用清水浸种至种子透明。

(3)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催芽至50%破胸露白待用。

(4)播种方法。播前苗床浇透水,使0~10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净秧板播种量为干谷750kg/hm2。按播量和面积称种,分2次均匀撒播,用木板轻压入土,再均匀盖土0.5~1.0cm。盖土后喷水湿润盖种土,待水分淋渗后用40%旱秧净1 500mL/hm2对水750~900kg/hm2均匀喷雾,防除杂草。之后及时盖膜,膜上盖草遮阳降温,防止高温烧苗。

2.6 秧田管理

(1)播种至齐苗。经常检查膜上盖草,防止被风吹走,造成高温烫芽烧苗。播后5~7d齐苗现青时揭膜。揭膜后及时浇水,补充苗床水分,防止青枯死苗。

(2)齐苗至三叶期。适当浇水,防止苗床太干。同时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1 500~1 800g/hm2,对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控制苗高,促进分蘖。

(3)四叶期至移载期。苗床以控制水分为主,做到秧苗不卷叶不浇水,若秧苗发现缺肥,用45~75kg/hm2尿素配成1%~2%尿素液泼浇。注意做好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稻象甲的防治工作。起秧前3d进行药肥混喷。移栽前1d下午浇透水。

2.7 整地与移栽

(1)整地。三麦、油菜等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干整,再放水整地、耙平。

(2)基肥。耙地前施土杂肥45~50t/hm2,干整放水后施尿素300~375kg/hm2、过磷酸钙900~1 000kg/hm2、氯化钾150~220kg/hm2作基肥。

(3)移栽。麦茬稻应尽早移栽,一般在6月15~20日,最迟不超过6月25日。行株距为23.3~28.0cm×13.3cm, 27~33万穴/hm2,每穴2~3苗。做到浅、直、匀、挺、少,即插得浅,行株距直,每穴苗数匀,苗株挺直,不飘不浮,植伤轻。

2.8 本田管理

(1)分蘖期管理。 (1) 追施肥料。移栽后5~7d,秧苗返青立苗,需追施分蘖肥。追尿素75~110kg/hm2或等量含氮的复合肥或碳酸氢铵。 (2) 化学除草。移栽后5~7d,结合施肥用丁·苄1 200g/hm2或丁草胺颗粒剂15kg/hm2,拌尿素或潮细土撒施; (3) 秧苗移栽后,寸水护苗活株,返青后浅水分蘖。总茎蘖数达到预期成穗数的70%~90%时,脱水分次轻搁田,高峰苗数控制在适宜穗粳的1.3倍以内。

(2)拨节长穗期管理。 (1) 追施穗肥。穗肥用尿素150~220kg/hm2或等量含氮的复合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用量各半。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3.0时施用,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1.0时施用。穗肥要视苗情施用,群体大、叶色深的田块要少施,反之要多施重施。 (2) 水浆管理。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必须保持10~15d的2~3cm浅水层。其他时间间歇湿润灌溉。

(3)灌浆结实期管理。 (1) 水浆管理。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齐穗20d后干湿交替,成熟收获前5~7d断水。 (2) 肥药混喷。采用根外追肥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2~3次。

(4)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依据病虫害防治标准、用药标准,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防治上,可采取秋耕灭茬、春季灌水方法,压低螟虫冬后存活基数;可清除田头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越冬场所;适当推迟播栽期,避开1代螟虫发生以及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可在田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直接诱杀害虫。化学防治上,选用BT、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作物、天敌、环境友好的农药。有限制地使用咪鲜胺、三环唑、烯唑醇、吡虫啉、三唑磷、噻嗪酮、锐劲特、敌百虫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遵守GB4285、GB8321等国家标准中的有关农药的使用要求,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实施农药交替使用,禁用甲胺磷、水胺硫磷、杀虫脒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9 适期收获、脱粒与贮藏

当90%的籽粒黄熟或齐穗后45d左右开始收割、脱粒。保持一定晒谷厚度,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烘干机低温干燥处理,使稻谷水分含量保持在14.5%左右,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稻米品质。

贮藏期间,采取措施降低温湿度,勤检查,发现害虫和微生物活动,及时采取通风、翻库晾晒等措施处理,控制含水量在14.5%以下,尽量减少用药。妥善贮藏稻谷,防止变质,确保稻谷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加生, 倪丹, 周建传.水稻旱育秧的需水特点及水分运筹技术[J].作物杂志, 2000 (1) :34-35.

[2]赵加生, 黄开忠, 周建传, 等.水稻旱育秧弱苗成因及预防转化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1999 (6) :28.

[3]王一凡.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连粳7号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

连粳6号 (抗倒性一般) 、徐稻3号 (抗倒性一般) 。

1.2 药剂

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

1.3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设7个处理, 处理1:叶龄余数0.5时叶面喷施劲丰40g/667m2, 处理2:叶龄余数0.5时叶面喷施劲丰60g/667m2, 处理3:叶龄余数0.5时叶面喷施劲丰80g/667m2, 处理4:始穗期叶面喷施劲丰40g/667m2, 处理5:始穗期叶面喷施劲丰60g/667m2, 处理6:始穗期叶面喷施劲丰80g/667m2, 设空白对照 (CK) :叶面喷施清水。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 小区面积24m2, 栽插密度2.3万穴/667m2, 每穴2~3苗, 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东海县平明镇稻麦综合试验基地, 土壤质地为砂姜黑土, 肥力中等偏上, 前茬作物为小麦, 产量7200kg/hm2。连粳6号播种时间为5月8日, 徐稻3号播种时间为5月3日、6月15日, 人工拉线定点栽插。全生育期施用尿素折合纯氮20kg/667m2, 按基肥 (移栽前1d) ∶分蘖肥 (栽后7d) ∶穗肥 (枝梗分化期) =5∶1∶4施用。移栽前各小区施过磷酸钙 (含P2O5 13.5%) 20kg/667m2和氯化钾 (含K2O 52%) 13kg/667m2。水分管理等按常规高产栽培, 全生育期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1.1 不同药剂用量对水稻产量

研究结果表明, 在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劲丰, 连粳6号和徐稻3号的产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2品种在始穗期喷施劲丰后的产量要显著高于在叶龄余数0.5时喷施劲丰的产量。在叶龄余数和始穗期喷施劲丰, 2品种的产量随喷施剂量的增加均表现出现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当喷施剂量为60g/667m2产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 在劲丰用量60g/667m2的情况下, 对抗倒性较差的品种 (徐稻3号) 的增产效果要好于抗倒性强的品种 (连粳6号) , 在处理2中徐稻3号的增幅为13.2%, 连粳6号的增幅为11.7%, 同比增加1.5%。在产量对药剂用量反应的敏感程度上, 徐稻3号要显著高于连粳6号 (表1) 。

2.1.2 不同药剂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喷施劲丰, 连粳6号和徐稻3号的每667m2穗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但始穗期的喷施效果要好于叶龄余数0.5的, 如徐稻3号在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 叶龄余数0.5时喷施获得667m2穗数23.4万, 而始穗期喷施获得667m2穗数24万, 667m2穗数同比增加0.6万。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 2品种的667m2穗数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在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获得最佳。2品种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表现相同的趋势。不同处理对2个品种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株高及节间长度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通过对本试验不同处理植株高度和节间长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劲丰对植株具有矮化作用 (表2) ,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对于连粳6号和徐稻3号, 叶龄余数0.5时喷施其株高要显著低于始穗期喷施, 且随着喷施量的增加, 植株高度逐步降低。试验中连粳6号对照出现1级倒伏, 叶面喷施劲丰后无倒伏现象, 徐稻3号对照出现3级倒伏, 但随着喷施时间的提前和喷施量的增加, 倒伏程度逐步减轻。各处理的节间长度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其中倒1节间和倒2节间的缩短效果最为显著, 连粳6号处理6倒1节间较对照降低19%, 倒2节间较对照降低18%, 随着喷施时间的提前和喷施量的增加缩短量增加。

3 小结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喷施劲丰和喷施不同浓度劲丰对不同水稻类型品种上的抗倒效应和增产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在水稻上施用劲丰具有一定的矮化植株和抗倒效果, 对增收增粒和提高产量效果明显。水稻植株高度的降低主要是通过缩短水稻倒1节间、倒2节的节间长度来达到的。水稻植株高度降低3~10cm, 使水稻重心下移, 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倒性。对不同类型品种的效果表现为抗倒性差、生育期短的品种好于抗倒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多个处理中, 2品种在始穗期喷施剂量为60g/667m2的劲丰产量最高, 当喷施量继续增加时产量反而下降, 说明劲丰剂量过大可能造成要害, 不利于水稻的增产。

本试验中对于劲丰的剂量只分为3个水平, 在以后的试验中可以进一步细化, 找到水稻品种的最适施用剂量, 在喷施劲丰后是否会使水稻的内源激素含量有所变化, 这也将在以后的试验中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艾治勇, 马国辉.水稻倒伏研究现状[J].作物研究, 2004 (5) :334-338.

[2]王士强, 顾春梅, 沈巧梅, 赵黎明, 王丽萍, 王贺.水稻倒伏发生规律及防御技术的研究进展[J].北方水稻, 2011, 9 (15) :69-72.

[3]顾大路, 吴传万, 杜小凤, 朱云林, 王伟中.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的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 2008 (5) :9-11.

[4]赵黎明, 萧长亮, 顾春梅, 王士强, 崔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倒伏上的研究进展[J].北方水稻, 2009, 14 (4) :114-117.

[5]廉吉衷.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对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初[J].北方水稻, 2011 (02) :23-2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连粳7号】相关文章:

上一篇:净化教师的语言下一篇:有机肥的制备与施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