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素质

2024-05-20

知识-能力-素质(精选十篇)

知识-能力-素质 篇1

一、课内例题的闪亮点

例1:A城有肥料200吨, B城有肥料300吨, 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 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例题的分析与评价:这是方案设计型题中的调运问题.其中蕴含着方程、函数的思想.在哈尔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符合新课程标准, 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学生学起来很感兴趣, 也容易明白.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并且它对后来应用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讲好、练好这道典型的例题至关重要.

二、课外经典题目的示范点

例2:如图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四边形OABC为矩形, 点A、B的坐标分别为 (6, 0) , (6, 8) .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 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 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 交AC于P, 连结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 P点的坐标为 (, )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 (2) 试求△MPA面积的最大值, 并求此时x的值. (3) 请你探索:当x为何值时, △MPA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你发现了几种情况?写出你的研究成果.

三、重点问题的专题点 (仅以开放型专题为例)

▲距离型专题

▲存在型专题

▲探究型专题

▲应用型专题

▲方案设计型专题

▲运动 (平移、翻折、旋转) 型专题

▲多解问题专题

▲坐标系中的几何图形专题

▲求函数解析式专题

▲开放型专题

1. 条件开放

例3:已知 (x1, y1) , (x2, y2) 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 当x1<x2<0时, y1<y2, 则k的一个值可为____ (只需写出符号条件的一个k的值) .

解:答案不唯一, 只要符合k<0即可, 如k=-1, 或k=-2……

例4:如图2, 已知, 在△ABC和△DCB中, AC=DB, 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 要使△ABC≌△DCB, 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

解:答案不唯一.如:AB=DC;∠ACB=∠DBC;∠A=∠D=Rt∠……

例5 (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 :已知点P (x, y) 位于第二象限, 并且y≤x+4, x, y为整数, 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 ____答: (-1, 3) , (-1, 2) , (-1, 1) , (-2, 1) , (-2, 2) , (-3, 1) 六个中任意写出一个即可.

2. 结论开放

例6: (2005年湖南省湘潭市) 如图3, 在△ABC中, AB=AC, AD⊥BC, D为垂足.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 (写出一个结论.)

解:∠1=∠2或BD=DC或△ABD≌△ACD等.

例7:已知矩形ABCD和点P, 当点P在边BC上任一位置 (如图4- (1) 所示) 时, 易证得结论:PA2+PC2=PB2+PD2, 请你探究:当P点分别在图4- (2) 、图4- (3) 中的位置时, PA2、PB2、PC2和PD2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探究结论, 并利用图 (2) 证明你的结论.

答:对图4- (2) 的探究结论为.

对图4- (3) 的探究结论为.

证明:如图4- (2) .

结论均是:PA2+PC2=PB2+PD2.

证明:如图4- (2) 过点P作MN⊥AD交AD于点M, 交BC于点N.

∵AD∥BC, MN⊥AD, ∴MN⊥BC.

在Rt△AMP中, PA2=PM2+MA2.

在Rt△BNP中, PB2=PN2+BN2.

在Rt△DMP中, PD2=DM2+PM2.

在Rt△CNP中, PC2=PN2+NC2.

∴PA2+PC2=PM2+MA2+PN2+NC2,

PB2+PD2=PM2+DM2+BN2+PN2.

∵MN⊥AD, MN⊥NC, DC⊥BC.

∴四边形MNCD是矩形.

∴MD=NC.

同理AM=BN.

∴PM2+MA2+PN2+NC2=PM2+DM2+BN2+PN2.

即PA2+PC2=PB2+PD2.

3. 综合开放

例8:如图5, △ABC中, AB=AC, 过点A作GE∥BC, 角平分线BD、CF相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于点E、G.试在图中找出3对全等三角形, 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

解:△BCF≌△CBD.△BH-F≌△CHD.

△BDA≌△CFA.证明△BC-F≌△CBD.

∵AB=AC.∴∠ABC=∠ACB.

∵BD、CF是角平分线.

例9:已知抛物线y=- (x-m) 2+1与x轴的交点为A、B (B在A的右边) , 与y轴的交点为C.

(1) 写出m=1时与抛物线有关的三个正确结论; (2) 当点B在原点的右边, 点C在原点的下方时, 是否存在△BOC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若存在, 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 请你提出一个对任意的m值都能成立的正确命题 (说明:根据提出问题的水平层次, 得分有差异) .

解: (1) 当m=1时,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1) 2+1, 可从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值、增减性等多方面去写出许多正确结论, 任写三个即可;

(2) 存在.m=2;

(3) 是结论开放题, 答案有许多, 如:抛物线y=- (x-m) 2+1与x轴总有交点, 顶点纵坐标为1或函数最大值为1等.

例10:如图6, 直线AC∥BD, 连结AB, 直线AC, 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 (1) 、 (2) 、 (3) 、 (4) 四个部分, 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 连结PA, PB, 构成∠PAC, ∠APB, ∠PBD三个角. (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 当动点P落在第 (1) 部分时, 求证:∠APB=∠PAC+∠PBD; (2) 当动点P落在第 (2) 部分时, ∠APB=∠PAC+∠PBD是否成立 (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 (3) 当动点P在第 (3) 部分时, 全面探究∠PAC, ∠APB, ∠PBD之间的关系, 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解: (1) 解法一:如图6- (1) , 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

解法二:如图6- (2) ,

解法三:如图6- (3) ,

(2) 不成立.

(3) (a) 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 结论是∠PBD=∠PAC+∠APB.

(b) 当动点P在射线BA上,

结论是∠PBD=∠PAC+∠APB.

或∠PAC=∠PBD+∠APB或∠APB=0°,

∠PAC=∠PBD (任写一个即可) .

(c) 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

结论是∠PAC=∠APB+∠PBD.

选择 (a) 证明:

如图6- (4) , 连接PA, 连接PB交AC于M,

选择 (b) 证明:如图6- (5) ,

选择 (c) 证明:

如图6- (6) , 连接PA, 连接PB交AC于F,

练习:

1.代数式m2-n2 (m>n>0) 的三个实际意义是:______.

2.多项式x2+px+12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整数p的值是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3.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上, 对称轴为直线x=2, 且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0, 3)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

4. 平移抛物线y=x2+2x-8, 使它经过原点, 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一个解析式_____.

5. 请给出一元二次方程x2-8x+____=0的一个常数项, 使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 已知a=sin60°, b=cos45°, , 从a、b、c、d这4个数中任意选取3个数求和.

7. 如图7, △ABC中, D、E分别是AC、AB上的点, 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 (1) ∠E-BO=∠DCO; (2) ∠BEO=∠CDO; (3) BE=CD. (1) 上述三个条件中, 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 (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 (2) 选择第 (1) 小题中的一种情形, 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8.在正方形ABCD中, 点P是CD上一动点, 连结PA, 分别过点B、D作BE⊥PA、DF⊥PA, 垂足分别为E、F, 如图8- (1) . (1) 请探索BE、DF、EF这三条线段长度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DC的延长线上 (如图8- (2) ) , 那么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CD的延长线上呢 (如图) ?请分别直接写出结论; (2) 请在 (1) 中的三个结论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

四、创新题目的思维点

1. 创编的背景和载体

原题: (人教版三年制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100页第7题) 如图9.A'B'∥BA, B'C'∥CB, C'A'∥AC, ∠ABC与∠B'有什么关系?线段AB'与线段AC'呢?

2. 创编过程

第一问是利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三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或者是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 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三个顶点.其中还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第二问主要引导学生, 学会判断在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三点组构成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此题已知中把∠ABC设计为90°这样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题.第三问主要利用动点运动过程中, 所产生的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利用相似中的正A斜X, 找出等量关系从而解得t值.

3. 创编题目的特点

(1) 考查内容全面性:创编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 勾股定理逆定理, 相似中的正A斜X,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包含知识点全面, 但连接紧密.

(2) 知识综合创新性:创编题目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但在解题过程中, 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紧密, 合理, 使得解题过程更有条理.

(3) 对学生的启发性:把前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学生学习有指导性, 和方向性多解问题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 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4. 创编题目及答案

创编题目:

例11: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 (-1, 0) 、B (0, -2) 、C (4, 0) . (1) 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A、B、C、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 (2) 把你得到的P点坐标顺次连接, 形成了什么图形?并求出此图形的面积. (3) 若点M从A点向B点匀速运动, 点N从C点向A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s.求t为何值时为△AMN直角三角形?

创编题答案:

解: (1) 存在.

如图11, (1) 四边形ABCP1为平行四边形时,

∵点B (0, -2) 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 0) , ∴点C (4, 0) 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P1 (3, 2) .……1分

(2) 四边形ABCP2为平行四边形时,

∵点A (-1, 0)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B (0, -2) , ∴点C (4, 0)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P2 (5, -2) .……1分

(3) 四边形ABCP3为平行四边形时,

∵点C (4, 0) 向左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B (0, -2) , ∴点A (-1, 0) 向左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P3 (-5, -2) .……1分

(2) 直角三角形.

(3) 如图12, (1) 当时∠AMN=90°时,

五、中考题目的监控点

中考题目肯定是万变不离书本, 题型、考查内容都有所变化.下面列举一些新题型.

例12:右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的, 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 可得到一些线段, 试分别画出一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一条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 形式新颖, 依据图形和数学的基本知识, 寻找符合要求的线段, 着意考查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与认识,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些数的真实存在.

例13:现有一块形如母子正方形的板材, 木工师傅想先把它分割成几块, 然后适当拼接, 制成某种特殊形状的板面 (要求板材不能有剩余, 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 , 请你按下列要求, 帮助木工师傅分别设计一种方案: (1) 板面形状为非正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2) 板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3) 板面形状为正方形.请在方格纸中的图形上画出分割线, 在相应的下边的方格纸上面拼接后的图形.

素质:知识 能力 品德 篇2

素质是属概念、大概念或上位概念,知识、能力和品德是种概念、小概念或下位概念,知识、能力、品德本来包含于素质之中,是素质的具体内容。

形象地讲,素质与知识、能力、品德的关系就如同水果与苹果、香蕉、梨的关系。

素质有整体素质或综合素质,也有单项素质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人们评价他人素质高或低,往往指的是单项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 篇3

一、文言文阅读

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基本限定在课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复习的压力,教师只要把文章理解分析透彻,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

(一)解读要领

1注意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的阅读目标定位于“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上面。文言知识是无法回避的,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其目的是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重在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2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内容和精当的文章形式的巧妙结合,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3强调诵读背诵与品尝领悟。诵读的作用就是在诵读感知语言的优美与动听中去感知语境,去揣摩和体味意境。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

(二)具体操作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地说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读读、背背。教学中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实词的含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3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文言句式,即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四大句式的用法,更好地理解文言课文。

5理解、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理解、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

7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一)总体把握

1词语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常抓不懈。

2文意的把握,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并加以概括。

3信息的筛选,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提炼有用信息。

4内容的探究,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5写法的揣摩,通过写法的揣摩,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6分析比较,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及特色。

7综合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8能力开放,在以上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理解的能力,最后达成能力的迁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具体要求

◆阅读简单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简而言之,即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它的文体特点是: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等。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说明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章所说明的知识内容,明确所要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说明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上的独特创造;第二,本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文章在提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后,先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接着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第三,阐述赵州桥设计与施工上的四个特点,这是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结构与形式上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2要明确而具体地解读文章说明事物的规律。说明文说明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抓住事物特征,安排说明顺序,使用准确的词句,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析解读说明文说明事物的规律应着眼这四个方面。

(1)揭示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说明的核心,全文的说明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说明的顺序、语言、方法都是受说明事物特征的需要制约的。对事物的特征揭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影响对文章整体分析的质量。因此,抓准事物特征,是分析说明文最紧要的一步。一般来说,说明文彰显所要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规律是:其一,通过文题显示,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雄伟”二字;其二,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某些语句显示,如《晋祠》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第三,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文字逐步显示,如《中国石拱桥》的一二自然段就有“早”、“优美”、“坚固”等;第四,在说明过程中,分段显示,如《食物从何处来》中的“自养与异养”特征,便是分段提出的。

(2)搞清文章说明事物的顺序。

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时,总是要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有层次的分条缕析,以求清晰地说明对象。一般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空间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逻辑顺序,如《中国石拱桥》等。

(3)阐明文章说明事物的语言特征。

准确、周密、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征。这种语言的共性,需要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的分析来揭示。

(4)分析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

恰当的说明方法,往往可以帮助作者把复杂的事物、深奥的道理说明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解读说明文,就应揭示其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等。

3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说明文,确定不同的分析侧重点。

阐述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揭示文章所阐述的事物原理、点出内在含义;记述性说明文,应侧重于记述、说明的核心部分;介绍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所介绍事物形态与本质;文艺性说明文,应侧重于对主要说明部分的文艺笔调的分析来揭示所说明事物的知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议论的针对性;思想内容的说理性:结构语言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与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批驳错误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立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鲜明、准确的逻辑性。

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议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弄清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搜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的信息。

2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体系,即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三者组合的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体系。所以解读议论文要从三要素着眼。

找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文章的题目即为中心论点;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先列举事实,再提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结尾归纳中心论点。

要找出文章用以证明论点的理论与事实根据。议论文的论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一类是事实论据。

要分析文章是怎样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从论证方式

看,有立论与驳论。从论证方法看,立论要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驳论主要有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归谬法等。除了上述几种论证方法外,还有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这些常用于立论这一方式。

3要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总的来说,议论文的逻辑内容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反映在逻辑结构上,便是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结构。具体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总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横式结构。

4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对议论文的语言进行解读,关键是分析其语言的逻辑性。那么如何分析呢?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要抓住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要抓住语言的鲜明性分析;要抓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逻辑关联的分析。

◆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泛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记叙就是用书面语言记录,它包括叙述和描写两种基本方式。

记叙文的特点是: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种类: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解读要领:根据上述记叙文的特点,其课文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记叙文的要素解读;抓记叙文的结构解读;根据记叙文的类型,明确解读重点;把握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进行解读;把握记叙文的照应解读。这里重点说一下根据记叙文的类型解读。

1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人物是记叙的中心,那么解读重点就应放在人物上,具体地说,应该围绕人物展开解读活动。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分析人物的活动;分析人物外貌与心理;分析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事件是文章的中心要素。也是解读的核心。具体地说围绕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要抓住线索,梳理事件进程;要抓住事件进程中的典型事件;要抓住作者的议论与抒情。

3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多属游记一类。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景物展现的层次方位;分析写景的主要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景物的不同特色;把握写景是我一生中宝贵经验。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人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着我的故事。父母对子女的爱开始变得扭曲,家庭“纲常”尽失。甚至父子关系发生严重错位。“老子”变成“小子”;“小子”变成“太上皇”。弄得一家几代人团团转,唯恐侍奉不周,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常常是唯命是从。孩子吃得不知吃啥,穿戴的牌子不能杂。让我学习就得满足要求:上学带手机,课下玩电脑,给点儿压力我就跑,弄得家长不知咋办才好。于是便常常听说某大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都源于那份糊涂的爱——溺爱酿成“大害”,为人父母只能摇头苦笑,望子兴叹了。

如此家庭教育令人担忧,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老师总是唯恐学生做不了,想把一切为他们做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讲得多。练得少;写得多,动手少;课内多。课外少;定式多,创新少。结果“糊涂的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也因此使教育变得被动而缺少生机。长此以往,这可是民族的大悲剧呀!

好心的人们,我们要当心啊:糊涂的爱后患无穷。真爱有度。切不可再犯好心错误。

(二)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遵循内容与形式兼顾及多批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畏惧作文。

2批改的内容方面:对于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看标题拟的好不好,与内容是否有关。其次,要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具体、真实、可信。第三,结构安排好不好。第四,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有无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第五,写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有错别字,词语标点运用是否准确。

3,批改的方式方法:批改方式有精批细改、学生互批互改、抽样批、示范批、当面批等。批改的方法有眉批、总批和增、删、调、换等。

4作文的批语。批语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又是教师水平如何的体现,同时也可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

知识-能力-素质 篇4

1. 明确重点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的知识在初中物理占的比重比较大, 特别是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类可以利用大气压。

2. 现行教学内容与前后相关教学内容的融通。

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的区别和联系是:

区别:P=ρghF=ρgV排联系:都与ρ有关

3. 重点知识专题化应用 (包括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 。

例如, 在平时训练中有这样的问题:用吸管吸饮料时, 是吸上来的还是压上来的呢?我领着学生自制了水气压计, 让学生亲自感受是什么情况。恰好今年阿城期中统考时出了类似的一道题如下:

例1: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 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 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直玻璃管内的气压,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例2:鸟在树上“歌唱”, 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 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窗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 靠近双层玻璃 (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 , 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A) 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能看见室外的鸟儿, 而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B) 两个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 而只有在甲房间内才听到室外鸟的“歌声”, 请你分析一下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例3:如左图所示, 敲响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 在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____, 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例4:如下图是研究压强的简易实验。实验器材是:一块泡沫塑料 (海绵) 、一只自制的小桌、一只 (50g) 大砝码。实验时, 按图甲、乙、丙三种方式放置器材, 观察海绵表面下陷的程度。 (1) 图甲和图乙相比较, 小桌对海绵的压力____, 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____, 海绵下陷的程度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通过比较,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2) 图乙和图丙相比较, 小桌对海绵的压力____, 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____, 海绵下陷的深度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通过比较,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二、整体性知识的链接

1. 摆出知识点、寻找知识链、编织知识网。

我昨天在电视中看新闻时, 才知道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是鸟巢形状的。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建筑物能模仿鸟巢的形状来建设, 那么人类还有很多地方受到动物的启示, 于是我想到: (1) 鸟与飞机的联系; (2) 蝙蝠与雷达的联系; (3) 鱼与潜水艇的联系。

2. 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归纳梳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 用伯努利原理解释。如下图所示是鸟翼的横截面图, 当鸟水平飞行时, 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使鸟获得向上的升力而飞行。飞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2) 电磁波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而蝙蝠飞行时能辨别方向就是靠它本身发射的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是特性辨别方向的。雷达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 鱼能在水中自由地上浮和下沉是靠改变鱼鳔的大小来实现的, 受到这种启示潜水艇设计了“水舱”, 靠改变水的多少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3. 构造整体知识结构图表。

三、关于物理学科课内外习题的挖掘

1. 课内习题的闪亮点。

例如:教科版物理 (九年级上册) 第49页第3题。

在一本用电常识的书中, 列出了使用白炽灯泡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 其中一项故障现象如下。从电路的组成来看, 上述故障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个什么原因?

这道题的亮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断路的现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课外经典题目的示范点。

所选的课外经典题都源于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的经验中体验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无时不在, 无时不有的感受。

例5:如图所示,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 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 甲试管竖立放置, 乙试管倾斜放置, 两试管液面相平。社员耳麦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ρ甲和ρ乙, 则 () 。

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例6:摩托车的底部通常有一根长管子, 它的作用是 () 。

A.为了车的美观大方

B.发出喇叭声, 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C.排出废气同时减弱噪声D.减小行进中的阻力

例7: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 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这是 () 。

A.冷冻室里的冰升华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冷冻室里的冷空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

3. 重点问题的专题点。

浮力问题的专题点:

例8:一个冰块漂浮在水面上, 冰全部溶化成水后, 水面的升降情况怎样?

以这个问题为背景, 变化条件可以进行专题汇编。

变式一:一块冰里面有一气泡, 并漂浮水面上,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

变式二:一块冰里面有一块小石子, 并漂浮水面上,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

变式三:一块石头外面结有一层冰, 当把它放水中后沉底, 若冰完全熔化成水后,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连接一: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丢入一铁块,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连接二: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丢入一木块,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连接三: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倒出一些水,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4. 创新题目的思维点。

物理思维是将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 上升为理性认识, 并从已有的理性认识上获得新的理性认识。根据学生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创编了下面几道题,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知知识点的应用。

例9:如图甲所示, 拿球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 。

例10:如图表示托里拆利测大气压的实验。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B、C、D、E各点处, ____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为cm水银柱;

(2) A点压强PA=_____cm水银柱;

(3) B点压强PB=_____cm水银柱;

(4) C点压强PC=_____cm水银柱;

(5) D点压强PD=_____cm水银柱;

(6) E点压强PE=_____cm水银柱。

例11:某电器厂欲设计一种高、中、低温三档的家用电饭锅, 要求高温发热功率为1 000W, 其发热体电阻丝如图所示, A、B、C为三个接线柱, B是电阻丝的中点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1) 说明各档位的连接方式 (文字表述、画图说明均可) 。 (2) 分别计算出中、低两档的发热功率。

该题以家庭中常用的电饭锅为题材, 考查了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画图能力、计算能力等, 很好的体现了试题以能力立意的思想。

5. 中考题目的监控点。

哈尔滨市中考的特点是贴近新教材的特点, 而新教材中设置了观察、实验探究、走向社会、家庭实验室等栏目, 我平时教学中就注重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多讲物理和生活联系的问题, 并不断地创编和收集这方面的习题。例如下面的是今年中考的两道这类物理试题。 (原题中的19、20题。)

例12:暑假去植物园游玩, 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 。

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 是升华现象

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 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C.人出汗后, 微风吹过感到凉爽, 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 带走更多的热量

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 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 起到调温作用

例13:如图所示, 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鱼缸, 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 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 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 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例14:奥运圣火“祥云”2008年5月26日来到古城扬州, 从15时到16时30分进行了全长11km的火炬传递.火炬手手持火炬跑动过程中, 火炬相对于站立路旁热情迎圣火的市民是_____ (运动/静止) 的;市民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火炬, 是因为阳光在火炬表面发生了_____反射;火炬手袁静用了约1min的时间跑完了85m的路程, 她的平均速度约_____m/s (保留一位小数) ;她将质量为985g的火炬紧握在手中, 如果火炬处于竖直位置静止, 火炬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g=10N/kg) 。

例15:在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中, 当运动员用船桨划水时, 运动员手中使用的船桨属于_____ (费力/省力/等臂) 杠杆, 使用它的好处是_____, 船桨向后划水, 艇就向前运动, 这一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只要写出两点) : (1) _____; (2) _____。

例16:刚泡好的两杯茶, 从侧壁看到的茶叶比实际的大, 这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凸透镜, 形成_____像 (填像的性质) ;浮在水面的茶叶受到的浮力_____ (大于/等于/小于) 它受到的重力;用手转动茶杯.发现浮着的茶叶几乎不动, 其原因是_____;若茶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30cm2, 茶水和杯子的总重是6N, 则茶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_____Pa。

知识-能力-素质 篇5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300多所,占全国高校总数近70%;目前,毕业生中50%为高职等应用型人才。上述数字和事实有力地表明:应用型人才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而且应当是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从教育部提出“三改一补”到“三教统筹”的办学思想以来,近几年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很快。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专科教育一直是在模仿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连教材都是本科的教材,多数还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目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尽管有一些新的突破,但在办学思想、培养模式等方面仍未能完全摆脱高专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应用型学生的素质结构与培养计划等宏观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办学模式单

一、筹资渠道不畅、结构不优、整体水平不高;部分院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陈旧,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办学条件差,师资层次较低,办学没特色,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现代化生产结合与联系不够。

1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同传统的学科型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授课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学科型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理论型、工程设计型等学科基础人才,也就是说普通本科教育更像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素质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等实用人才,要更多地为现代化生产技术服务;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理论体系或行业技术知识为基准来设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轴,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其开放和变化的特点更加突出;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用型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依据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突出适应性和针对性;在授课方法上,传统的学科型高等教育强调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应用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应用型培养的特色,就应当是以职业的能力和生产技术运用能力为中心来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

2突出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各行业都要求有一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应该看到,目前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是制约各行业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最新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

即便是号称制造业基地的沈阳,其技工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沈阳装备制造企业职工为35万人,但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初级技工占60%,中级技工占35%,高级工仅占5%,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之甚远。目前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产品平均合格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良产品每年要损失几千万元;技术进步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不足40%;在过去发生的各种机械事故中,有50%以上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技能水平不高造成的。可见,制造业技能人才匮乏的状况若不能及时改变,无疑将掣肘我国的经济增长。

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我国技工人才队伍数量骤减这样一个现实。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的技工人才数量出现大幅滑坡,其下降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一段时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不少大中城市,企业急需高级技能人才,高价聘技工的呼声不绝于耳,年薪最高的达到了十几万,但应聘者寥寥。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工队伍青黄不接,面对即将来临的机遇,我们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奈和焦虑。这一切,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认真思考[1]。

应用型学生就业面向市场,他们面对市场的选择,核心的指标就是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生产、教学和技术进步相结合之路。

3应用型人才如何突出能力培养

“能力本位”是应用型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要重视在人性提升基础上的能力发展,即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应用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这包括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和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等。还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发展个体能力。在发展个体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主体性,使能力的发展转变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就业的需要。

(2)以终身学习理论为指导,加强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有效进行交流的能力和积极工作的态度等,以增强其对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

突出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多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它至少包括培养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培养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和自我谋职的技能等。这也是终身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2]。其实,其创业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技术革新能力上。“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的前提。这个原则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应用中说明: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和采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应用型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符合市场的需要;其次,“能力模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关键;第三,能力模块设计在教学中应突出其实用性;第四,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从而保证能力的培养;第五,师资结构的合理化配置是能力模式发展的基础;最后,产学研结合是实现能力模式的好方法。

4借鉴国际的相关成功经验

4.1英国的“核心技能理论”

该理论是在英国“新职业主义运动”中提出的。新职业主义的“新”是相对于过去狭隘的、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训练的旧职业主义来说的。新职业主义的策略是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向学生传授可迁移的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是指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度专门化的、狭义的技能。它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17]。通常包括如下内容:共同的知识与理解(这是我们这个工业社会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与民主社会相关的共同价值观(它们鼓励对工作负责和积极的态度);可迁移的学习内容(它使青年在工作中有弹性);共同的经验学习,包括正式教育中和工作环境中真实的和模拟的经验学习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培中心主任M。Skilbeck观点)。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NCC)则认为核心技能包括问题解决、交流、人际关系技能、数字、信息技术和现代语言。英国人力服务委员会(MSC)1984年出版的《核心技能手册》将核心技能划分为四个核心技能群:数字、交流、问题解决、实践技能[3]。

4.2美国的“基本技能观”或“知行技能观”

美国获得必须技能劳工委员会秘书长的报告认为,“工作的实际能力”是从事高效工作的关键。它包括两项要素:基础和能力。基础由三部分组成:基本技能(读、写、算、表达等)、思考能力和个性品质,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就业性技能。在此基础上的是五种能力,即“今天专家型工作者的标志”,包括利用资源、与他人相处、获得信息、熟悉制度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等。美国联邦教育部1991年发表的《2000年的美国》指出,终身学习对于跟上迅速的变化步伐是极为重要的,并要求K—12规划为开发青少年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4]。

德国职教界亦有“关键能力(Schuesellqualifika—tion)”的提法。按佩特拉(Pe—tra)等人的定义,关键能力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组织/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等[5]。德国ABB等国际大公司认为关键能力应包括:组织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学习和工作方法的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意识;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6]。

综上所述,尽管世界各国对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的称谓各不相同,但其具体内容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有如下共性:

(1)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具备处理信息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2)重视个人品质(组织、交往与合作,自主性和责任感,承受力等)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

(3)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当今时代人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已不再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被视为多种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7]。

参考文献

[1]工人日报,2002,9,20。

[2]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3]徐国庆。新职业主义核心技能课程理论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2000,3。

[4]雷·赖安,摩根·刘易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与就业培训中心)。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概观[J]。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5。

[5]马庆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面面观[J]。外国教育资料,1998,3。

[6]刘玉林,朱小萍,叶隽。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协会与职业教育[J]。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55。

知识-能力-素质 篇6

关键词:电子实训 应用能力 自我要求

一、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电子实训中,我们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和掌握好,在实训学习中又如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呢?其实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应用知识,尤其在实训教学中这一点更为重要。如果学生只会学习知识不懂得应用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的实际生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就进入到学生知识学习得好,他的应用能力就强的误区。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实训教学中不仅要教好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强调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应用其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三极管的测量和判断,在理论教学中应该说也是一个教学重点,但是笔者遇到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不会测量,甚至很多学生对照教师讲的笔记操作都不会测量,这就是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电子实训课中,在课题的调试阶段,笔者一般都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有故障的自我排除,有不懂的问笔者或同学。这样电子实训课结束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还是实训项目、练习题的选择,都应该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的应用的目的来设置。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的目的。

二、对实训教师的要求及如何提高实践能力

1.加强实践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专业实训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实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专业的实践能力,而作为实训教师,更应突出这个特点。当然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会造成个人能力的差异。但是笔者觉得,只要想提高自我能力,还是会有很多方法的。

笔者觉得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技能培训。应该说现在每年暑假期间教育部门都会组织大量的教师培训,笔者觉得作为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这一点,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保持新鲜感和时代感。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教学资源。学校的教学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为我们的课堂增声添色。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来拓展我们的能力,为实训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实训教学做好准备。三是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教师不应该闭门造车,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学、经常练,就能掌握电类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教师不仅要用心学,还要经常练,充分利用假期到企业中学习。这样不仅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也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教学当中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大多数职校已经开始安排教师实习锻炼。今年暑假,笔者就在一个装接车间实习了一个月,感觉受益匪浅。

2.处处为人师表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范围,让学生知道电子专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学好电子技术是事关将来自己就业和升学的大事。

教师应注意处处为人师表,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比如认真备课、严谨教学,体现教师认真负责的精神;上课不玩手机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专业技能操作要规范,安全意识要到位,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丰富并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和德育教育,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3.课前充分准备,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是教材。只有熟悉了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抓住教学的重点。电子实训课的准备和一般的理论课有所区别,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经过这些年的实训教学,笔者发现几乎没有一本能够完全适合学生的教材。实训过程和专业的不同要求教师必须筛选好适合学生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另外实训的课题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职业教育实训竞赛机制的完善,笔者相信电子实训课必将是技工院校重要的实训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需要注重学生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即把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看作非常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念东.浅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05(14).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知识-能力-素质 篇7

教材是构成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学生以教材为媒介进行知识传递,将人类长期实践积累的知识加以提炼、概括,为学生提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逐步体验如何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最初的知识吸收、模仿到独立思考,从基础知识学习到知识创新,无不建立在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之上。

2011 年作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全书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为核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对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的问题都给予强调,并进行概括和总结,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易教、易用、易学[2]。

教材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应用,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自出版以来被多所高校采用,教学效果良好,2012 年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该教材是作者近二十年从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研究与开发的成果,融入了作者长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软件开发的经验,2013 年底已全部售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修订、完善,今年2 月正式出版其第2 版。

一、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积极改革创新,开发了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视频、标准化考试题库、自主学习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所有示例和上机编程题源程序详解等多维立体化教学、考试资源,指导学生自主编程,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学习、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管理学习,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记不住概念,但可以记住示例,示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示例,特别是经典、实用、趣味性的示例,一方面使学生能将书本知识不断应用到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能学”。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包含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范例、习题和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用示例驱动教学,每一个示例都可以在课堂演示,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配有相应的编程题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便于教学,每一个知识点和示例都做了深入细致地介绍,便于自学。教材每一章的示例和编程题,既有经典题目的编程、数值计算编程,也有图形程序设计、多媒体程序设计、动画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编程等,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用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动思维,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枯燥的上机编程变得生动、有趣。

教材配套的标准化考试题库,可以更加规范、透明、客观、公平、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用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所有教师、学生都受益。

二、建构知识

教材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对核心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突出重点、难点,方便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上机实践与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加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素质的提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

越是成熟的教学观就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越是不成熟的教学观就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3]。改革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内容为导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建构知识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授学生更多的基础知识。教材着眼于夯实基础,突出强调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以及上机实践中的常见错误,提高程序设计效率,避免重复错误,为知识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石。知识创新不仅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重演知识的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创造的基本过程和模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教材则是知识传递的主体,维系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探究知识的纽带,也是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基本对象。

知识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4],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必须由学生亲身体验、领会和实践,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提供主动认知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积累经验,通过新知识、新经验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改造、完善已有的知识、经验,逐步积累新知识、新经验。

教材精心设计了包含关键知识点的模拟试卷并附参考答案,使学生抓住重点,开拓思路,强化课后复习和自主练习,独立建构,丰富知识。教材所有示例和上机编程题详解源程序代码,可以直接上机运行,既有利于教师备课参考,也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帮助学生课后练习,指导学生独立编程。

三、培养能力

高等教育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5]。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判断、演绎和归纳能力,介绍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分析、设计和程序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示例和习题贯穿介绍常用算法,包括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迭代法、二分法、定积分、穷举法、递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多项式求值、进制转换、常用数据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还介绍了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并附练习和参考答案,进一步增强学生设计、开发软件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知识积累中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其结论加以验证,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见解,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将知识、推理、思维的技能、方法结合起来,能动地获得科学、合理的解释。每一个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和发展,不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应是多元的,不能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模式。教育绝对不是向学生灌输绝对真理,而是通过教材启发学生思考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创新的基本前提。

教材在介绍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将自己融入其中,使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对新知识孜孜以求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其内在的美。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6]。学习能力是未来社会中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头等本领,学习能力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一切,一个人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不断汲取各种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不断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不断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之中,经过不断完善、充实、补充,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要开发人的思维能力。教材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应用,突出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立体化省级精品教材,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客观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特别是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示例和习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素质

教材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既反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成果,同时又包含这些最新成果的具体应用,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均有所创新,实现先进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转化为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视频和自主学习网站,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交互学习。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交互既有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也有方法维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在交互过程中,充分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知识的新模式,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会、触摸、实验,使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更轻松更自由地与教师对话、与同学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激活思维,挖掘潜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培养能力、强化素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严谨的思维,不断创新的能力。大学素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全人”,教材建设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的思维、创新的能力、独立的个性、完整的人格,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生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适应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保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和适当的任务,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实践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领悟知识,积累经验,鼓励学生用新思路、新角度、新理论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对于前人的知识、经验注重扬弃,既要吸收,又要勇于批判、善于批判,不破则不立,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创造力,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教师应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最优化。教材既包含经典的例题、习题,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缜密的素质,又包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有趣、独创的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究、创新的素质。

教材及其配套的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思路,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最新的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学生量身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和研究“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及学生信息化素质和实践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EB/OL].2015-3-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511/13006.html,2005.

[2]张国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Mc Keachie W J.Student Ratings:The Validity of us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11):1218-1225.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5.html,2007.

知识-能力-素质 篇8

一、中学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 教育学科理论

分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包括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体育学科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中学体育教师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

2. 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精细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深”。(3)应用科学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3. 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4. 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教师指导动作,能使学生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

所谓能力素质,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素质属性。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

1. 教学能力

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 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 熟练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 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 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 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3.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 训练能力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的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的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5. 思想教育能力

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的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

6. 保健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等。

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可红, 李建设.体育进步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0, (01) .

[2]常乃军, 张崇康.论现代体育与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0, (Z1) .

[3]张翠苹, 张宏伟.我国竞技体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04) .

[4]孔文清, 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素质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4) .

[5]林向阳.我国区域体育协调与共同发展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4) .

[6]董静梅, 付晓.现代体育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 2003, (05) .

[7]吴晓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8]代玉梅.试论大众传媒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9]陈彦.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3) .

知识-能力-素质 篇9

关键词:能力,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体系

薪酬指的是员工付出自己的劳动为企业创造财富后得到的回报, 合理的薪酬能够使员工具有安全感和价值感, 对于企业来说, 更能够保证企业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竞争优势。所以,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奖励机制并加以实施, 有利于企业树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薪酬体系的构架, 应该建立在正确评估人力资源的基础之上, 保证员工生产生活的需要, 优化企业经济利润的分配方式。一直以来的薪酬制度都是依照工作内容和工作职位来确定, 也叫做职位薪酬体系或者绩效薪酬体系。可以发现, 处于管理岗位的脑力劳动者是无法用绩效来衡量的。所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分工背景下设计一个符合我国知识性人才发展的薪酬奖励制度对于保证企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先提出的, 并为此做出了以下定义:知识型员工就是指那些能够学习并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从而代替体力劳动的人。知识型员工都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的能力。除此以外, 知识型员工主要进行的是脑力劳动, 他们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 更新并完善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体系, 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是:拥有先进的知识, 能够不断创新, 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加拿大著名的学着弗朗西斯·赫瑞曾用一句话形容知识型员工: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来创造财富, 并用自己的思维加以分析判断, 最终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极高附加值的产品。

由此可知, 判断企业的员工是否为知识型员工的一个标准, 就是看他用脑力创造的财富是否高于其体力工作。比如说企业的管理人员, 产品的研发人员就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在后工业经济发展的现代, 企业已不再采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是向优化人力资源并将其转为人力资本的方向发展。企业只有拥有了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本, 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优势, 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我国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企业在薪酬奖励机制上也做了一定的工作, 以期能够从内外两方面拥有更多的知识型员工, 当然成效是有一些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 我国的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最严重的就是薪酬激励不够。以下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企业支付的薪酬普遍偏低, 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第二, 现行的薪酬制度以绩效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知识型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在薪酬制度中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薪资水平较低, 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第三, 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能力不强, 运用的薪酬管理手段还停留在陈旧落后的阶段, 对于许多职位、工作的评估方式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第四, 对于知识型员工采取的奖励措施太少, 虽然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奖金和补贴, 但发放的时候并不以员工贡献为标准, 而是笼统地采用平均主义, 任意性也大, 从而失去了奖励的意义, 也浪费了奖励资源。第五, 没有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主要是中国的企业不能够准确地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价值, 绩效考核显失公正使得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意见, 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第六, 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和普通员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 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导致知识型员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与自身创造价值等同的薪酬待遇, 从而不愿意继续为企业出力。第七, 企业经常使用同一种计薪方式对待所有的知识型员工, 而知识型员工也分有销售、科研、高级管理等不同种类。但中国的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它们区分开来, 进行合理地评价。第八,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管理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方面只要求结果公平即可, 却忽略了程序的公正。

3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能力素质薪酬体系及其优势

一直以来的薪酬制度都是依照工作内容和工作职位来确定, 也叫做职位薪酬体系或者绩效薪酬体系。所谓的职位薪酬体系, 就是按照所处的职责、工作中的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作环境的好坏来评判这一职位在企业中的价值高低, 从而对不同的职位定以不同的薪酬。而绩效薪酬体系, 顾名思义, 就是业绩决定薪酬, 一般依照员工及其所属团队的业绩水平决定薪酬的多少, 属于价值分配种类里的结果导向。这个薪酬体系对于周期较短, 业绩可以直观表现出来的职位较有优势, 比如说销售人员。但是对于在企业中主要负责管理方面的知识型员工, 用绩效薪酬体系是无法确定的。

面临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结构也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密集型的趋势, 随着大批知识型人才的出现, 产生了一种以能力素质为评价标准的新型薪酬体系 (简称“能力素质薪酬体系”) 。它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兼顾其所在职位的价值, 通过考核知识型员工在本职位上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经验能力、以及道德素质等等方面评估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的财富。能力新素质薪酬体系弥补了职位薪酬体系和绩效薪酬体系的不足, 极大程度地激励了知识型员工的上进心与工作热忱, 保证了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能力运用到工作中去, 并不断地学习发展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以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 自然而然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它的主要特色有以下方面。

3.1 提供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路径

职位薪酬体系的建立, 得益于具有多层组织的塔式结构的大型企业的存在, 在这类企业中, 员工能够有足够的晋升空间, 通过努力达到更高的职位, 就能有更多的薪酬。但是对于当代社会大力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等扁平化组织来说, 因为没有过多的层次, 没办法使员工通过提职来获取更多的薪酬, 而能力素质薪酬体系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 有助于员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发展。

3.2 支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扁平化结构, 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它流程少, 管理层级少, 方便更直接地面对客户, 迅速采取措施。与此同时, 扁平化组织要求内部的员工能够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 同时员工也要为整个组织的运行管理出谋划策, 这就导致了职位薪酬体系作用失灵, 因为它主要是为了保证员工各安其职, 便于层层管理形成严格统一的体系。所以, 对于扁平化结构组织来说, 能力素质薪酬体系更加适用。

3.3 鼓励员工持续学习, 对自身发展负责

在能力素质薪酬体系下, 因为员工自身的能力决定了他的薪酬水平, 所以员工会想方设法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且员工也能够发现, 自己的发展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就鼓励了知识型员工在职业道路上更加积极上进, 开拓进取。

3.4 构建学习型组织, 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因为能力素质薪酬体系能够让知识型员工更加上进, 从而使整个组织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组织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4 能力素质薪酬体系构建流程

4.1 能力分析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实际上, 对能力的界定会因组织运用能力的不同方式而有所改变。迈克尔·茨威尔的观点是, 决定工作成绩长期水平的质量和特性就是能力;米尔科维奇则解释为职工能够进行工作的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技术能力和行为等特性。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 能力是实现成功的根基。

这些对于能力的解释, 虽然各有不同, 但是都认为能力是能够衡量、能够现实感知的, 所以能够加以评估。以此为前提, 能力素质薪酬体系才有了建立的基础。在此体系下, 员工的发展由自己决定, 而对于最佳绩效的重视, 又能够使员工提升自我能力, 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使组织和员工个人达到双赢的结果。所以, 能力就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知识:其中不仅指专业知识, 还需掌握和本职位相关的法律法规、竞争形势、行业标准 (环境知识) 以及企业文化、内部结构、工作流程 (公司知识) 等。 (2) 技能:其中包含业务上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 专业经验与成果:专业经验是指员工在一定领域中的工龄和进行的各项工作内容, 专业成果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4) 专业规范:职工需要做到组织机构设立的关于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上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要求。

4.2 能力分级

每个组织的经营活动都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工合作的。所以需要把组织里每类职业区分开来, 比如说:行政管理类、技术类、专业类等等。而每一类职业里又有许多不同的职位, 比如说专业类里就有人力资源、出纳、策划等职位。这些职位最终还会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不同的等级薪资待遇也不一样。比如说, 初级水平只要求员工具备最基础的能力, 对工作熟悉, 能够把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中级就要求员工要有专业强项, 工作非常熟悉, 能够把理论知识和技术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高级水平则需要员工完全能够驾驭该职位, 具有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和业务能力, 比如说能够很好地分析和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职业、职位、等级、薪酬标准这一系列严密的逻辑体系。

4.3 对能力进行评估和评价

对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 是能力素质薪酬体系建立的重点。因为能力属于共性内容, 所以评价起来不是那么具体形象, 难度也比简单直观的技能鉴定更高。但这并不代表能力不能够被评价。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能够加以评价的, 与此同时, 评价也要有公信力和现实作用。比如说, 通过招聘环节, 就可以评价一个求职者的能力, 从而找出符合组织要求的试用员工。在员工通过使用之后, 就需要评判员工的能力, 确定员工适合的职位以及相应的薪资。以后采取定期的考核制度进行能力测试, 评估出员工能力水平。水平不够的再加以培养训练提升其能力, 然后进行再一次评估测试, 循环往复, 就能够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4.4 能力薪酬结构

能力素质薪酬的实施一般是和一定范围的工资相结合, 也就是说, 每一个职位等级就对应一个工资段,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中有初、中、高三个不同的工资段。每一个工资段包含所有的职业类别, 在企业每一个职业类别中, 平均工资水平又是不一样的, 但是最低等级的工资水平要与市场上相关职位的整体水平保持一致。所以, 就算是能力薪酬体系也是与职位薪酬模式相联系的, 首先要评估职位价值, 然后根据市场的普遍水平确定工资;最后按条件加以排列。

总而言之, 对于我国现行的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所产生的问题,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健全完善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体系, 才能够弥补相关的缺陷。在薪酬体系的构架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证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要将能力素质重点纳入到薪酬衡量的标准中去, 从而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使薪酬激励机制有长久稳定的效果, 以此提高中国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能力, 使企业在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员工实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弗朗西斯.赫瑞著.郑晓明等译.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王吉鹏.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3]顾建平.战略薪酬——知识员工薪酬理论与实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知识-能力-素质 篇10

一、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案例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二者关系的关注不够。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设置的战略方向, 财务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现有文献较少把案例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 从而无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初衷。2.财务分析思路的不统一影响着知识传授目标。由于财务分析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不长, 不同学者对其理论框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这突出体现在财务分析教材名称及其框架结构上。财务分析理论框架的不统一, 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知识传授目标产生了不利影响。3.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阻碍了其职业技能提升。以往研究主要强调教师要准备讨论案例, 学生据其进行分析整理及讨论。由于学生对于不同产业及不同类型公司的兴趣点和熟悉度存在异质性, 教师提供的案例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生, 进而影响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既使得案例教学效果及职业能力培养受到很大制约。4.案例教学对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高。以往文献对案例教学考评机制的关注不够, 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案例教学特点的考核标准, 也没有把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培养指标纳入考评标准中, 导致案例教学对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二、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机理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 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采用提供了改革方向;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支撑, 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对“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的支撑作用。基于此, 构建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关联性, 以及案例教学对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模块的支持体系和具体策略,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 优化财务分析总体思路及理论框架, 实现知识传授目标。在对三种主要财务分析流派进行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 整合提出财务案例分析的总体思路, 并通过教学范例介绍财务案例分析思路的基本应用, 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其次, 实施案例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中,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教学, 主动完成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分析及报告撰写,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最后, 完善案例教学评价,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评价和提升环节, 通过刘姝威、郎咸平等知名学者的模范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优良品质和财务素养。

三、财务分析思路及理论框架构建

目前我国财务分析的总体思路主要可分为三类: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新民教授的质量财务分析流派, 主要从资产负债表质量、利润表质量和现金流量表质量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2.北京工商大学谢志华教授构建的财务管理分析流派, 主张从财务管理的过程即从筹资、投资、日常运营、利润分配四个方面, 针对财务报告展开分析。3.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构建的传统财务分析流派认为,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等内容。

下面对三种流派进行简要评价。首先, 质量分析流派主要借鉴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思路, 概念设置和分析框架较为先进,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衡量指标, 还可以开展实证检验。但该思路要求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知识和财务实践经验, 对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其次, 财务管理流派从表面来看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有效对接, 但从其实质内容来看仍然是针对三大传统报表的解读。比如筹资分析, 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再次, 传统财务分析思路比较适合本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 因此主要参考张先治先生的框架思路。最后, 三种流派主要关注资产、负债等财务资源, 忽视了对高管团队和创新能力等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整合前述三种思路, 构建财务分析总体思路和理论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专题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评价。其中财务专题分析主要是针对公司高管团队、创新能力等展开讨论。

四、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针对以往案例教学实施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典型问题, 本文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三维动态贯穿式案例教学组织模式[3]。该模式以教师、学生和小组 (团队) 构成三维课堂主体, 以案例资料搜集、课堂共同讨论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融合为三维教学实施过程, 以知识点案例、章节案例和综合案例形成三维教学案例库。同时在三维主体的动态实施运作过程中不断实现对案例库的更新和调整, 以及对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动态优化。下面从案例搜集、课堂讨论及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 学生主动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案例, 并完成资料搜集。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三维动态案例教学中, 教师首先介绍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和设计程序与方法, 然后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分为小组团队, 人数以3-5人为宜。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在教学科研基地或其他感兴趣的企业 (包括上市公司) , 完成资料搜集和案例设计[2]。为了实现对案例的跟踪调研, 案例一经选择, 在本学期内一直要对该案例进行纵贯式讨论。第二, 典型案例的小组内部讨论和分组讨论。在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和角色定位相互交流看法并开展小组内的分析讨论, 并最终达成对案例资料的内部一致意见。此外, 在小组间的讨论环节, 可以借鉴咖啡屋式的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典型案例;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 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模拟企业运营。案例讨论中, 既要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的主导作用, 更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第三, 总结案例分析及讨论内容,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应重点指明案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为财务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不仅是对案例分析成果的总结, 而且提升了学生对重大财务问题的敏感性及写作能力。

五、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评价与提升

一方面, 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以往期末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 建立平时案例教学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加大平时案例教学成绩所占比重, 并构建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4]。评价指标既包括案例资料整理分析的内容, 也包括小组讨论过程及对小组的贡献, 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指标体系还应体现学生的学术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从而引导学生以刘姝威教授、郎咸平教授等为榜样, 坚守学者的独立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等, 培养其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等建立财务分析框架模版, 并利用柱状图、饼图等图形工具实现输出结果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同时利用SPSS、STATE等软件建立分析预测模型, 分析高管团队薪酬、人口统计特征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 本文将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案例教学体系。其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更是深层教学理念的升华和革新。该模式的实施既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授课效果, 也有利于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深入剖析传统案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将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模式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通过整合优化财务分析理论框架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的评价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杨有红, 胡燕, 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5:52-58.

[2]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 2015, 09:124-126.

[3]尹蘅.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中贯穿式案例教学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16, 12:127-128.

上一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下一篇:移动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