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工作

2024-08-04

消防灭火工作(精选十篇)

消防灭火工作 篇1

一、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特性

国家消防制度规定了消防部队是消防灭火救援的主要力量, 无论什么情况出现事故, 都必须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这在本质上确保了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快速有效, 全力以赴减少人民的人身以及各类财产的损失。从新时期各类事故来看, 火灾的影响尤其大, 它的损坏程度和波及面都大, 是日常生活中着重防范的重点目标。进行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是十分迫切的,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坏程度

当火灾出现的时候, 一定不要任其蔓延, 应该进行有效的灭火行动, 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如今火灾的特征是损坏程度和波及面都大, 一旦出现火灾,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其造成的损坏程度, 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保障群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火灾险情的出现, 很多情况下是意外。一旦产生, 就会让人措手不及,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可怕的危害, 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国家要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所以始终致力于提升消防灭火救援工作, 加大对其投入。本质目标就是降低火灾给群众人身与财产带来的危害, 让群众生活更加安稳, 保证较好的社会治安。群众对消防灭火救援工作要加强关注, 依据预防为主的原则, 让其免受火灾的威胁。

3. 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火灾是不可能完全预防的, 然而在火灾出现时, 怎样恰当采取行动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安全工作是现实社会的关键构成, 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关联。进行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是中国和谐社会的要求, 对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是非常关键的。因此,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改进措施

中国的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主体是消防部队, 有关规定注明了其责任和主要职能。凭借对新时期国家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探究, 它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具体的应急方案, 应对突现的火灾

火灾的出现是不能够提前知道的, 有时候一点征兆都没有。突现火灾,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尽快逃离。然而消防部队得深入火灾场地, 采取恰当的行动, 减少火灾的损害、援救受困群众。消防部队在火灾出现后就快速到达现场, 通过最少的时间采取最恰当的行动, 让火势可以最快被遏制。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采取行动, 要凭借长期的汇总和探究, 参照不同火灾的种类, 提前确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当火灾出现时, 就可以参照火灾的不同种类采取对应的行动, 让火势得以有效的遏制, 还可以实现灭火, 减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的损失。从火灾突现的特征看, 时间尤为关键, 不管是什么样的火灾, 最快到现场至关重要, 保证灭火与群众营救。应急措施是消防灭火救援的关键参照, 要持续改进才可以在突发火灾中产生效果, 最快进行消防灭火救援工作。

2. 更新观念, 改善消防灭火救援方法

新时期高层建筑不断增多, 其内部构造相当复杂。这种情况下, 一旦出现火灾,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十分困难。为了最快采取行动, 既要有技术, 又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观念, 积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更新方式、自创方法, 以创新的思想观念改善目前的消防灭火救援方法, 提高其技术水准, 这是新时期消防部队主要的目的。新时期消防灭火救援的先进器械种类多, 要加强对其掌握, 火灾出现时, 可以最快调整好、熟练使用, 使救援效果提高。互联网科技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方便, 凭借互联网能够和气象单位连接起来。通过卫星云图描绘的图像, 整体细致的掌握火灾情况, 有助于消防部队更好地灭火救援。通过机器人进行消防灭火救援等先进技术是新时期非常倡导的, 很多消防部队现已积极引人, 而且投入使用, 结果非常乐观。要从根本上创新观念, 不断改变守旧的思想, 引进新器械, 变革消防灭火救援方法。

3. 提前准备工作要到位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做得好不好, 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工作到位, 才可以产生有效的保证。其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通讯畅通。消防部队采取行动, 工作人员相对离散, 有时候还得聚集。那么通信设施就起着关键作用, 它可以确保消防灭火救援工作顺利进行。通讯畅通是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极其关键的保证, 决定着行动的结果。采取行动前, 必须要仔细检查通信设施是否有故障, 保证行动时可以实现其功效。

第二, 供水充足。水是消防灭火救援的必需品, 是很多火灾通常利用的。行动过程中, 要有足够的水, 才可以有更好的灭火效果。消防部队对水有着较高的标准, 检查灭火设备时, 关键的环节就是检查水源供给。建筑采取内部和外部两种供水方式, 不管哪种方式, 都决定着消防灭火救援的成功与否。一旦水供应不足, 则消防灭火救援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务必要用更多精力去了解水源状况。

第三, 后勤基础。新时期, 消防部队的后勤基础要足够好。其对后勤的需求越多, 就越体现后勤的作用。必须严格管理, 才可以变成更好地消防部队。进行科学部署, 保证消防部队进入火灾现场, 实施消防灭火救援。

三、结语

总之, 要持续加强消防部队的建设, 才能够在火灾现场展现消防灭火救援的主体作用, 依据科学、有效的消防灭火救援管控, 充分保证国家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汪浩.对全面提升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9, (04) .

[2]樊国安, 崔振宇.高层建筑消防与救人灭火探讨[J].甘肃科技, 2009, (01) .

消防灭火工作 篇2

一、日益复杂的火灾形势,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火灾和其他事故发生频率加快,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更加繁重。近年来,全国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以徐州市为例,2000年全市接警出动1291次,参加灭火救援1014次;2001年,接警出动1436次,参加灭火救援1266次;今年1-8月份,接警出动1422次,参加灭火救援1105次。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坚持执勤第一的观念应作为消防官兵的第一要务,摆上部队建设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二是火灾规模扩大,灭火力量急需增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燃气得到普遍使用,城乡工业化、市场化的格局逐渐形成,易燃可燃物质不断增多,一旦发生火灾,便会瞬间扩大,形成猛烈燃烧的局面,往往一处火灾需要多队增援。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正确运用灭火战术;如何组织到场的增援力量搞好大规模协同作战,已成为各级指挥员临场作战指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火灾现场情况更加复杂,消防员防护装备亟待加强。现代火灾涉及到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诸多公众聚集场所,火场形势瞬息万变,烟雾毒性大、火焰辐射热强、建筑物随时坍塌、燃烧爆炸现象瞬间发生等不安全因素增多,对参战官兵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防毒、避火、防化等新型特勤抢险器材十分重要,必须从科技治火的战略高度加大投入,认真解决。四是特种灾害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快特勤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各种新工艺、新设施、新产品、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消防队伍的作战任务已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施救等各个方面。新知识、新装备和新战法的更新,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善打恶仗”的特勤队伍,并强化其实战性、专勤性业务训练和应知应会的适应性训练及模拟性训练,以有效处置特种灾害事故及抢险救援的需要。这也是加强新时期消防部队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1997年以来,徐州支队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设施齐全、队伍战斗力较强的消防特勤大队,在灭火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应对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提高消防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至关重要。

一是指挥员要注重消防业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不断借鉴各类火灾扑救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同时,要正确认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增强超前意识;正确把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增强战略意识;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增强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优秀的指挥品质,为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指挥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矗二是指挥员要针对发展变化的火情和灾情,牢固树立敏锐观察、分析判断和通晓全局的作战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到场的各种灭火力量优化组合,实施有效的指挥。要熟知现代装备高新技术性能,强化驾驭高新技术灭火指挥作战的本领,不断提高临战决策处置能力,做到控制全局、把握方向、快速反应、以变制变,时刻把握火场指挥的主动权。各级消防指挥员要改革以往徒步传令的指挥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消防通信技术,建立多方位、多系统、多模式的通信保障网络,利用不同的通信器材、不同的通信手段、不同的传输渠道,着力解决调度指挥中心与通信指挥车、火场前方与后方、中队指挥员与班长战斗员之间的三级消防通信指挥问题,真正把作战意图快速、准确地贯穿于官兵的行动之中,充分发挥现代火灾指挥作战的整体效能。三是指挥员要多谋善断,合理用兵。消防指挥员面对浓烟烈火或危险丛生的灭火救援任务,仅靠几条战术要则来指挥作战是不行的,必须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拘一格,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谋取胜。要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摸清火情、险情的基础上,直接抓住火场或事故现场的主要方面,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然而,检验判断正确与否归根到底在于合理用兵,因为能否以智使力、扬长避短地指挥到场力量有序展开,能否充分发挥各类灭火抢险器材的战斗效能,是指挥员创造性地把决策付诸实践的一种临机处置能力,也是指挥员对知识、谋断的综合运用和实施。当前指挥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把抢救人命作为指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运用各种施救手段和装备器材,果断部署精干力量,突破烟火封锁,积极抢救人命。只要能把遇险人员救出,就奠定了灭火救援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遇险人员众多的火场和事故现场,指挥救人是第一位的,要把到场的主要力量放到救人上。其次要把控制险情扩大作为指挥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快速反应,认真解决。火场指挥员要对受火势威胁的爆炸物品、高温、高压生产设备或有毒物质、易燃液体的泄漏以及建(构)筑物的倒塌等危害情况,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采取排爆、堵漏、防毒、疏散、阻截、撤退等措施消除危害,尽可能为灭火抢险人员提供安全有利的作战环境。第三要敢于取舍,“丢卒保车”。指挥灭火救援力量正确设防,是各级指挥员到场后临机处置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第一出动力量,到场时的兵力使用至为关键。因此,指挥员要正确把握进攻与防御的关系,既要敢于组织进攻,近战灭火为速战速决创造条件,更要立足于防,只有防得住,才能灭得掉。只有在力量薄弱、难以对火场实施全面进攻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集中力量保大局、弃小局,才能减轻火灾或事故造成的危害。第四要把握全局,兼顾前后,指挥到场力量有序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在灭火战斗中,指挥员不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方兵力使用部署上,而且还要合理地组织好后方的供水及灭火物资的调配工作,并根据火场需要,适时指挥增援力量进行战斗展开,搞好多兵种合成作战,防止顾此失彼问题的发生。实践证明,在多数火场上,只要指挥员能将兵力合理使用于火场的主要方面,把现代消防技术装备科学地用于救人、抢险、灭火行动中,就能很快控制火场局面,扭转初战被动的形势,取得灭火成功的主动权。

三、加强现代化的消防技术装备训练,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提高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矗

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生成,除合理编制和改善消防车辆装备以外,最主要的手段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抓好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兵应知应会的本领。一是要抓紧配备现代化灭火救援装备。装备出战斗力。对付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仅仅靠官兵的勇敢精神是不够的,必须配备现代化的装备,灭火救援才有扎实的基础和保障。各级指挥员要把加强现代化装备建设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增长点,在配齐配强配好装备上作文章、下功夫。要针对本地区灭火作战、抢险救援的实际,优化消防车辆的配置,加强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提升高科技装备建设的水平。今年以来,徐州支队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购置了15辆大功率消防车、常规执勤车和抢险救援车以及一批专勤抢险器材,改善了消防装备质量,为灭火作战、抢险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指挥员必须将高科技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列入学习重点,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化为战斗力,才能提高灭火指挥作战的能力。当前,不仅要做到有什么装备练什么兵、打什么仗,而且还要按照现代火灾的规律和装备器材发展的转变和趋势,熟练掌握新装备的适用范围、机械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知识,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证会用、能用、管用。平时对已经配置的装备器材,要结合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实战、实用性训练。只有消防指挥员带领官兵学习掌握了现代化消防装备的新技术,让官兵全过程掌握了各类火灾的特点、作战意图、任务分配、进攻防御、灭火要则,以及技战术方法等,才能针对新形势下火灾变化的新特点,运用新战法、使用新装备,达到快速救人、扑灭火灾、消除险情的目的。三是认真组织官兵运用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特殊训练和演练。现代火灾破坏力强、施救难度大、扑救技术要求高,各级指挥员要着眼于现代火灾扑救、灾害事故处置和未来灭火救援的需要,按照“熟悉现代火灾特点、掌握火灾扑救所必须的消防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综合指挥能力”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抓好模拟各类火场的组织训练工作和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演练指挥工作,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认真研究辖区内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灭火措施、兵力部署、注意事项,积极开展多兵种参战的合成训练;开展以交通、~、毒气泄漏以及水上救生等事故为目标的专勤训练;开展气象条件复杂下的实兵训练和火场车辆定位、水源利用、专业救人、堵漏排爆等项目的定向训练,通过训练,使官兵熟悉掌握高新技术装备灭火的技术,提高指挥员灭火组织指挥的能力。

消防灭火工作 篇3

【关键词】移动消防装备;灭火救援工作;内蒙古

前言

内蒙古的地理因素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灭火救援工作难度比较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作为日常巡查的核心要素,结合内蒙古消防的区域性特点,努力打造与当前灭火救援作战任务相适应的消防装备体系。同时,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内蒙古灭火救援工作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消防工作者要结合近年来灭火救援后勤保障建设实践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消防部队特勤装备体系建设。

1、内蒙古巴彦淖尔消防队消防配备使用现状

首先,内蒙古巴彦淖尔消防部队投入经费不足,很难确保常规装备的配备。部分消防单位配备的器材装备比较先进,但由于价格昂贵应用率并不高,真正投入战斗后,消防官兵对器材装备缺乏具体的认知,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关负责人要确保消防员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器材装备,进而提升灭火救援工作质量。其次,内蒙古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火灾高发性。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装备器材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對消防配备操作过于盲目,使其损坏率高,严重影响了其应用效果。同时,管理人员不重视对消防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使消防设备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设备的浪费。加之,执勤装备和日常训练装备混合应用,严重降低消防装备的使用效益。第三,消防员对消防设备使用技能掌握不到位。消防观念的革新,使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更加重视消防部队建设和管理的正规化,并配备了大批新型装备。但是装备数量有限和培训时间不足,使消防官兵对新型消防装备缺乏了解,应用效果不佳。发生灾害事故,官兵很难对设备进行科学调配和使用[1]。

2、移动灭火装备的作用

首先,灭火作用。移动灭火装备包括移动式消防水炮和消防机器人等,其应用原理是给水加压形成柱状水流,对火域进行击打,进而压制火势,达到灭火的目的。其次,冷却作用。应用移动式灭火装备对起火区域喷射水流,降低火灾内部温度。或者应用开花或者喷雾式射流,对起火区域进行覆盖,以降低现场温度,达到灭火目的。第三,窒息作用。移动灭火装备通过对雾状水流进行喷射,进而对热量进行吸收,确保现场冷却,并形成水蒸气,降低空间含氧量,使火焰因供氧不足而停止燃烧。第四,消烟降毒。装修材料、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应用移动灭火装备对其进行喷水,并对水流和射程进行调节,进而对火灾现场气体和烟雾进行稀释,达到消烟降毒的目的。第五,衰减热辐射。火焰燃烧过程中经常波及周围物体。应用移动灭火器喷射雾状水流,在火场周围形成水雾保护,能够有效避免火灾蔓延。

3、移动灭火装备的应用优势

首先,移动灭火装备携带方便。相较于固定灭火装备,其体积小,并且比较轻便。应用移动装备进行灭火救援工作,能够确保消防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降低日常消防难度。其次,移动灭火装备战斗力强,灭火效率高。移动水炮和移动泡沫炮等移动装备流量大,灭火威力强,能够提升灭火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并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第三,移动灭火装备安全性比较好,节约人力资源。移动消防装备优越性比较好,其体积小、性能好,并且射程比较远。其能够对火灾现场进行有效控制,也能够确保救援人员深入火灾内部开展救援工作,进而提高救援质量,最大程度保障消防人员在火灾救援过程中的生命安全。第四,应用范围广。移动灭火装备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其既可以用以港口码头和石油化工火灾救援中,也可以应用到中小型火灾救援中。消防人员要对移动消防灭火装备具有明确的认识,注重在火灾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对其进行应用,并充分发挥其装备优势,对人们不易靠近的区域进行灭火处理,达到良好的消防效果[2]。

4、移动灭火装备的应用效果

4.1提高灭火效率

诸多因素的限制,使移动灭火装备的应用范围仍然比较狭窄,其一般被应用到石油化工、大型仓储和港口码头等区域灭火中。但是在其他火灾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移动装备对传统的消防模式进行改变,能够结合火灾需求,对水流形式和消防射程进行调整。其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辐射范围和覆盖范围都比较大,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灭火效率,达到了良好的灭火效果。

4.2节约人力资源

移动消防装备的应用,提高了灭火救援质量和效率。其具有范围和跨度层面的优势。普通移动水炮和普通水枪的最大流量分别为40l/s和19l/s。移动水炮和水枪的射程分别为60m和28m。移动水炮的应用使整体灭火救援性能提升了六倍,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并提高了灭火救援的效率和质量,达到良好的消防效果。

4.3丰富战术手段

移动消防装备的应用,使消防人员改变了传统的消防思路,应用新型消防技能和模式,对消防战术手段进行不断丰富。移动消防设备是消防官兵日常训练过程中的重心。消防官兵逐渐将移动消防设备作为日常训练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并充分发挥其在灭火救援中的优势,提高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战斗力,并最大程度提升消防质量[3]。

5、结语

消防工作是保障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日常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地域特性和产业特性,决定了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要加大灭火救援工作的力度,结合实际救援情况,对移动消防装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提高整体消防质量,将火灾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侯伟星.移动消防装备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运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5,(06):39-43.

[2]江国辉,肖锋,江虹.移动装备的合理应用对灭火救援的作用[J].中国安全生产,2015,(11):40-41.

消防灭火工作 篇4

1 高速公路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 机械故障。据统计, 高速公路上因车辆爆胎而造成的火灾事故约占火灾事故总数的23%~34%。另因油路、电路、发动机部件等发生故障, 起火燃烧的事故也时有发生。2) 车辆行驶速度快。汽车高速行驶时, 一旦遇有紧急情况驾驶员难以及时处置, 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引发火灾。3) 驾驶员疲劳驾驶和违章操作。随着高速行驶时间的增长, 尤其是车辆很少时, 驾驶员的信息刺激量减少, 就会造成驾驶员的意识下降, 产生高速催眠现象, 遇有情况, 导致驾驶员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 造成交通事故, 从而引发火灾。4) 气象条件。雨雾冰雪和大风等恶劣天气极易造成多点、多车相撞, 引发火灾事故。

2 高速公路火灾事故的特点

2.1 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高速公路一旦发生事故, 由于车速快, 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 被撞车辆变形, 很多车内人员根本就无法自行逃生, 会直接导致汽车内的司机和乘客伤亡。同时烧毁大量的车辆和货物,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2 易引发次生灾害和“二次事故”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直接引发火灾, 即使当时没有发生火灾, 但燃油四处流淌, 起火燃烧的危险性较大。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 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同时, 事故发生后, 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 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 很可能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2.3 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中断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 出入口少, 双向车道隔离, 分隔行驶, 路面较窄, 一旦发生撞车、翻车事故, 极易引起燃料油或货物以及化学危险品发生火灾或爆炸, 加之其他车辆继续驶入, 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 从而造成高速公路堵塞, 导致交通中断。

2.4 救援难度大, 且水源缺乏, 取水困难

由于高速公路全线是全封闭的, 且没有设置消防水源, 因此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备水。即使事故地点附近有水源, 但高速公路的路基一般要高于周围环境, 且有路沟和隔离网等阻碍, 所以取水非常困难。到附近的城镇取水往往会浪费大量时间, 贻误灭火战机。

3 高速公路灭火救援程序及对策

消防部队在进行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时, 应做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确保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3.1 明确情况, 行动迅速

接警出动是消防部队参加灭火救援的第一个环节, 相对于高速公路的灭火救援来讲尤为重要。消防部队在受理电话报警的同时应主动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或高速公路交警部门取得联系, 确定事故的准确地点、详细情况及上、下行驶方向, 并根据就近收费站出入口和与事故车辆同方向行驶的原则, 明确行车路线, 向带队干部交待清楚, 合理调集消防力量, 迅速出动, 赶赴火场。

3.2 加强第一出动

高速公路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常会引发连锁反应,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公安消防队接到报警后, 应就近就便,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 及时调出足够的救援力量和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救助, 立足于在火灾初期扑救, 以免因增援车辆无法及时赶赴现场而前功尽弃。

3.3 到场后正确处置, 确保安全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 要充分考虑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不妨碍高速公路的通行、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保障自身安全等因素, 合理选择停车位置。一般来说, 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 距事故现场30~100m左右。灭火救援展开同时, 应在离事故现场后方1km处设立慢速行车标志, 在200m处设立警示标志, 提醒驾驶员绕道或慢速行驶。灭火救援参战人员必须穿戴有荧光标志的服装, 没有作战任务的人员应登车待命或站到护栏的外侧, 避免被行驶车辆撞伤。

3.4 按照“救人第一”原则, 积极组织扑救

“救人第一”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 消防人员要根据灾情迅速成立救生小组, 分批分组, 充分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特勤器材装备进行破拆, 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营救被困人员。在对有火灾危险的部位破拆时, 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 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灭火时, 应尽量采用雾化水流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遇有较大灾害情况, 应及时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 迅速调集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处置。

4 提高对高速公路灭火救援能力的设想

4.1 组织开展演练, 配备特勤器材, 充分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从历次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情况来看, 消防队员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有关安全常识掌握不够。因此, 各级消防部队要全面掌握辖区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 学习高速公路有关知识;认真分析高速公路灭火救援工作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救援预案;与高速公路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协同, 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灭火救援演练, 全面提高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能力。1) 加强基层中队特勤装备建设。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 高速公路车辆随之大量增加, 与之俱来的事故也不断增加, 加强基层消防中队的特勤装备建设势在必行。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因地制宜, 增设各种训练设施和器材, 为开展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做好充分的装备准备。2) 有针对性地进行联合演习。高速公路发生突发事故时, 由于车辆、人员疏散困难, 现场管理混乱, 极易造成消防救援车辆被卡在半路寸步难行的被动局面。为此, 高速公路沿线的消防执勤中队一定要加强与高速公路管理处、交警、巡警、医疗救护部门的密切联系, 定期举行联合演习, 不断提高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的能力。

4.2 切实解决消防用水

建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增设消防水池, 或提高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 确保消防车加水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消防车辆往返市区加水牵制较大警力, 延误灭火战机。

4.3 建立自防自救的专职消防救援队

为了加强高速公路火灾的预防和就近就便、快速处置火灾, 建议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建立一支自防自救的专业队伍, 配备专业灭火救援装备, 做到高速公路内发生火灾和事故时, 能及时在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 将火灾扑救在初期。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高速公路火灾事故案例, 分析了高速公路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着重提出了高速公路灭火救援程序、注意事项和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的设想。

消防灭火工作 篇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由原来的防火灭火向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方向拓展,这给广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象的发展,任务的扩展,使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在急、难、险、重灾害事故中能否打得赢的严峻挑战。

一、目前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灭火指挥员是指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公安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指挥体系。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近几年灭火救援的实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从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消防学校中专毕业的干部为主,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从地方大学毕业的从事灭火指挥或相关理论研究的干部更少,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规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基层消防部队目前是车多人少,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较重,又缺乏抢险救援的专业人才,而抢险救援范围广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医疗救护,消防部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再如腐蚀性气体和剧毒气体的泄漏,目前凭消防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简单的设备来完成检测、处置也是有困难的。处置核泄漏事故,公安消防部队更是缺乏基础。如建筑物倒塌和生化等恶性灾害事故,一线基层指挥员也是缺乏化工、建筑学等方面知识,很难胜任。

二、兵员结构不合理,灭火救援一线士官缺乏

消防队员在执行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时不仅对体力有较强的依赖,而且对技术技能的依赖更是必需的。消防队员的综合素质与承担的急、难、险、重灭火救援任务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严重不足,消防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九,而像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消防人员的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以我省为例,全省人口约为7500万,而消防现役制人员编制为6216人,占全省总人口不到万分之零点八三,分布在全省13个支队机关、142个消防大队、157个消防中队、13个修理所、13个轮训队及13个卫生队等单位,除炊事员、通信员、门卫岗哨等外,有的执勤中队一线战斗员不足1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据统计,江苏省消防部队2002年一年扑救各类火灾14533起、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6002起,抢救受灾群众320人,而实行两年义务兵役制后,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特别在补兵退伍期间执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人员角度来讲,根本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需要。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目前各基层中队的执勤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原因是兵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基层中队主要以两到五的兵为主体,作为基层作战的主要力量,业务技能相对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扑救火灾经验,在处置各类突发事故中作用比较明显。虽然目前选配士官的比例加大,可以多服役几年,但士官中驾驶员、通信员、卫生员等占多数,担任灭火救援一线任务的士官由于种种原因占很少比例,只有班长由士官担任,战斗员几乎没有士官,难以胜任面广量大,而且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的灾害事故的需要。从江苏省消防部队来看,全省现有士官2300人,其中担任灭火救援参与直接战斗的仅800人左右,只占35%。有相当一部分士官在基层中队担任给养员、文书、炊事员。消防部队现行的两年义务兵役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利因素,当兵两年,在部队还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就已经面临着退伍了。一般来说第一年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从入伍到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业务技能这就差不多花去了半年的时间,再从能熟练掌握消防业务技能到在实战中积累一定灾场经验,快者半年慢者一年,这样等到能真正发挥作用时已经面临退伍。所以说大多基层单位领导普遍感到现在救火越来越提心吊胆,往往在处置灾害事故时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从指挥效果与队伍配合上不能够得心应手。

三、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适应灭大火、打恶仗需要

目前,江苏省消防部队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已基本满足常规灭火救援的需要。近几年建立特勤大(中)队进一步提高了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但是由于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从消防装备性能上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消防经费投入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各地消防装备发展不平衡、特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备种类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装备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几年,消防部队特勤队装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实战需要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装备条件虽有改善,但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不大,部分执勤车、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扑救一般火灾和对付一般灾害事故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县(市)消防大队车辆器材装备存在欠帐现象,滞后于扑救急、难、险、重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现配备的一些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进口的器材装备尚不能达到熟练操作。其原因是缺乏类似器材的替代训练产品,反复使用会导致这些器材损坏,这就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战斗力的提高是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而现今的抢险救援工作以官兵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为主,这非但不能成功处置灾害事故,反而会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车辆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武器,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特勤大(中)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更是严重缺乏。三是装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中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重训练轻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装备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种依赖思想,装备坏了上报上级机关,由厂家负责维修,导致许多装备未能及时修复使用,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

四、消防训练分得太细过散,组织困难,效果欠佳 一是强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有所弱化。目前部队大多数训练项目不再以秒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使参训人员失去了以往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导致消防队员对技术动作标准下滑。二是消防队员少、人员结构层次多、分课目训练多、训练气氛差、训练效果低。有的项目训练只有1至2人,营造不出训练气氛,参训人员训练热情不高。三是机关训练仍未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机关的训练,规定了机关训练的课目和时间,但机关各级各类干部以种种工作忙为借口,使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司令机关是组织训练的职能部门,但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协调措施,使机关训练考核不能正常开展。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担负着多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部队,官兵需要训练和掌握的技术、战术和业务理论繁多。据初步统计,基层中队执勤器材装备有100余种,需要训练和掌握23类177个技术训练课目和80类160个战术训练课目等。繁多的训练课目与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突出,在开展训练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学施训,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五、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近年来,消防指挥中心受理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消防部队面向社会的应急求助、抢险救援的任务日趋繁重。而消防部队自身警力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装备数量少、技术含量低,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能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装备等资源为灭火、抢险救援服务的联动协调机制已成为拓展消防部队职能的客观需要。目前江苏省各市可利用的抢险救援力量不同,主要有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医疗和建筑等部门。但由于各自的职能的不同、投入资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容、配合、支持,导致现有的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不能共享,从客观上造成了降低对抢险救援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战训干部队伍结构,促进灭火救援工作

针对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而战训干部紧缺的现状,应通过外引内调等方式,尽快配齐配强各级战训干部队伍。江苏省消防部队战训干部编制为60人,现只有40人,缺编20人,现在战训干部中有本科20人,占50%,大专15人,占38%,中专5人,占12%。可谓是人少质差,应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战训业务培训,优化战训干部结构,全面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一是选调地方大学生补充战训岗位,主要是招进化工、给水、建筑专业人才;二是委托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战训干部文化基础;三是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四是合理调配,正确使用战训专业人员。对于长期从事战训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又能热心战训工作人员,要尽量安排在战训岗位工作,不要因提职、晋升等非工作需要因素调离战训部门或随意转业。近几年调入部队战训部门的院校毕业生严禁随意转岗,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战训干部可考虑提前晋职晋衔;五是改革战训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有关规定,从优解决战训人员技术职务晋升,对担任参谋长、副参谋长职务及基层大、中队干部都应放宽政策给予评审技术职务,同时对因学历、外语影响技术职务晋升(初评)的战训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获得文凭,提高外语水平,战训干部的初、中级技术职务规定比例可适当突破,有利于培养和保留灭火救援专业人才。

二、优化兵员结构,改革训练模式

消防部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要让基层一线的执勤实力增强,士官除了从现役义务兵中挑选外,也可采用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操作人员。细化对士官的考核制度,优化兵员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士官队伍的专业作用和主体作用。一是增加一线战斗班士官的编制比例;二是增加编制,解决人员太少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出资解决合同制民警。同时要改革训练模式,训练要创新,要采取综合训练模式,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消防技术、灭火救援战术集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灭火救援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把多项业务知识、技能、战术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综合训练把各级指挥员和各类战斗员连接上。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激发不同人员的学习、训练热情,可以解决灭火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可以真正做到有什么装备就练什么,可以节省时间、节约经费,可以提高综合实战水平。当然,实战这种模式要遵循循序渐进进行,也就是说,以班为基本单位,中队为主体单位,支队为综合单位,班要练熟练活,中队要练实练精,支队要练配合变化,做到练为战,提高训练效益。

三、不断加强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增配抢险救援的专勤装备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的任务需要,坚持“科技强消”和“向装备要战斗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精配置、严管理、重效益”的原则,加快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消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比例,建立城市消防经费的保障机制。各级消防部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拓宽消防经费的来源渠道,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扭转当前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装备落后的现状,不断提高城市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二是配置现代化的精端装备。今后配置灭火救援装备,应立足于“高、精、尖”,要有超前领先意识。与时俱进,超前发展,提高装备质量,特别是特勤装备和关系到官兵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可靠和齐全,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没有。在质量保证上,应该是从优选择,宁缺毋滥,对每一件装备器材都不可掉以轻心。三是加强官兵对装备应用的技术培训。要强化官兵对装备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官兵定期培训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官兵使用、保养、维修器材装备的能力,做到人人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特勤队员要实行岗位考核,注重提高特勤队员的待遇,保证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装备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网络,尽快制订和完善《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和《消防器材装备操作规程》,加大器材装备的管理力度,规范器材装备的操作程序,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支队、大队、中队应建立详细的装备档案,对器材装备的型号、产地、性能、购置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快捷准确地调阅器材装备的使用、备份情况,切实掌握器材装备的情况,使管理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 强兵必先强将,灭火救援指挥员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灭火救援工作能否取胜,指挥员的业务素质合乎指挥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指挥技巧,提高指挥水平。一是突出灭火救援工作在消防部队的中心地位。各级指挥员都要把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结合今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灭火资格考核,规定提拔到各级指挥员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通过灭火资格考试。从而在部队内部形成学业务,钻指挥的良好氛围,促使各级灭火指挥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并组织考核。新器材、新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应以支队为单位组织各级指挥员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从理论上掌握其技术性能和运用。从实践中熟练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轮训结束组织考核,确保轮训的效果和质量。三是加强辖区情况的“六熟悉”。各级灭火指挥员都应对辖区情况做到“六熟悉”。四是强化战术、战法研究。要针对各类型灾害事故特点,组织各级指挥员学习国内外灭火抢险救援方面的新成果,从典型战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五是强化实战演练。磨练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进行实战灭火演练,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中队主要对辖区重点单位演练;大队主要组织所属中队开展联合灭火演练;支队、总队主要开展跨地区,多警种配合的大型灭火演练。通过灭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实战组织指挥水平。六是建立奖励考评机制。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中队以及经常组织指挥灭火救援的指挥员,通过奖励考评机制来充分调动各级指挥员学理论、钻业务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各级指挥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建章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灭火救援提供保障

灭火救援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治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尽快制定与灭火救援工作相关的法规。我国消防部队现已承担了大量抢险救援任务,取得了很大成绩,百姓受惠,政府默许。但这种局面下,掩盖了一些隐忧:在作为、不作为以及作为后果认定、善后处理上没有明确规定,到了真正需要说清楚时,拿不出站得住脚的法律法规依据,特别是抢险救援行为将会遇到尴尬和诘难。目前,仅凭《消防法》上“可以参加抢险救援”的一句话,将不能给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行为在面临这类纠纷时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持。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法律法规,解决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法律法规定位问题。明确规定哪些救援必须完成不得拒绝,哪些可以酌情完成,明确救援义务和权利,以便依法行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法律法规同时应明确建立抢险救援人员组织编制、执勤训练纲要以及可靠的政府投资机制,经常性、制度化地增置、更换救援器材装备等,确保社会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打破我国现行的救灾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社会抢险救援紧急联动体系,势在必行。公安消防部队相继配置了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防毒防化、侦检器材等抢险救援装备,以及有、无线等现代通信设备,无疑为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消防部队在各地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其整体的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装备明显优于其他救援队伍,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趋显现出来。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公安消防部队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公安有关警种、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城建、卫生、环保、地震、水利、安全监察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形成统一指挥的社会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能快速反应,迅速有效处置灾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伍

加强消防灭火救援装备管理初探 篇6

摘要:灭火救援装备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利器”,装备管理是开展灭火救援作战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加强消防灭火救援装备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装备;管理

1 目前消防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购置、轻管理

有些单位重视消防装备的购置配备,但没有制定配套的安全检测、使用、保养、管理的制度措施或者制定制度不完善,装备档案建立不规范,没有把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整理造册存档,装备的配备和投入使用时间及使用次数、基本构造原理和技术参数无法查知,甚至管理不善,出现丢失损坏现象。

1.2 配而不用,备而不练

有些单位片面追求配高科技设备,但是很多装备特别是不常用特种车辆装备,配而不用,备而不练,使用少、保养少,对设备的性能、操作不熟悉,隐患发现不及时,一旦突遇大型火场或抢险救援事件不能保证完整好用,还往往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1.3 入口不严,出口不畅

目前,在消防装备的“入口”上,有的总队是自己牵头定期实行集中采购,效果较好;有的总队纳入了省(区、市)级政府采购,采购周期长、程序繁琐,价格虽然控制较低,但是由于是以地方财政部门为主导,在技术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实战需求;有的总队尚未实行总队集中采购,还存在支队甚至大队自行采购的情况。在装备的“出口”上,对超过服役年限,或已不具备服役条件的装备,没有明确退役的标准,人为性强,装备报废的随意性很大,或造成浪费,或造成安全隐患。

1.4 重使用、轻维护

一些单位对装备的训练、实战应用较多,但对其维护保养不够,特别是违规存放、过度使用、带病作业、不按时维護等,导致装备耗损过快,没有发挥出装备的最佳效能。且装备维修经费缺乏标准,申请经费随意性强,导致了装备维修工作不定期、不规范。

1.5 重设备、轻人员

在装备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后勤装备队伍建设跟不上装备发展的需要。基层消防装备管理编制人员少,多数人员的文化科学基础薄弱,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得不到专业系统的培训,加之学习不够,装备管理呈“粗放式”管理,极大地阻碍了消防装备最佳效能的发挥,制约了消防部队的建设发展。同时,从事装备维修工作的士官受服役年限和编制限制,影响了装备技术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1)装备器材物资采购不规范,忽略了消防装备配置的优化组合以及功能发挥和效果的提高;(2)人员选配和技术培训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性;(3)装备维修保养制度不健全;(4)消防车辆装备维修经费投入不足;(5)安全防事故意识不强,缺乏发现隐患、整改隐患的能力。

3 装备优化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消防装备制度化管理

建立健全的消防装备购置、管理、使用和维护相关制度法规,用制度的长效机制来保证消防装备的最优化管理。要依据有关消防法规,根据消防部队执勤备战的特点制定一套能够全面规范部队技术装备购置、管理和维修的法规体系,规范消防装备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制度,把消防装备、物资集中采购及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制定装备管理考评标准,对各级装备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现消防装备管理的制度化。

3.2 严格把好装备采购关口

消防装备采购要进一步实现招标采购,统购统配管理。集中采购应分为部消防局、总队、支队三级管理,部消防局负责进口免税车辆、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集中采购;各总队负责通用装备集中采购;支队负责常规消耗性装备的集中采购。部局要制定出台消防装备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范各级职责、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监督检查等内容,协调处理好部队自行采购与地方政府采购的关系,建立全国消防装备专家数据库和网络定期通报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约束厂商经营行为,规范采购秩序。在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将各项招标指标按不同权值进行合理量化,从而购得质优价廉的装备。

与厂家签订合同,内容细节要充分考虑,完善售后服务的相关配套措施,要求制造商和供应商做好售后维修保障的服务网点建立,对所提供的装备在保修期内的重大故障,72小时到达及时维修,并规定其定期到消防部队对消防装备进行维护保养等。

3.3 对装备实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

对消防装备的科学管理就要站在顶层系统管理的高度,建立现代化数字信息分析共享平台,对消防装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立完整的数据分析库,通过这一平台与相关部门协调,建立包括前期采购、售后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在内的消防装备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消防部队购置装备的“门槛”,确保装备质量和效能。

3.3.1 有助于做好购前各项准备工作

在装备购买前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确保购置装备的实用性、合理性。而通过消防装备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很明了地找到购置单位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知道装备的型号、厂商、指导价格、质量、售后情况等。这就为下一步的正式采购提供了合理的指导。

3.3.2 有助于做好装备使用期间的维修维护工作

可通过装备信息分析平台,形成装备管理信息实时互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部队装备优化管理。为此,每一次完成消防救援任务后,实战单位及时对火灾救援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装备使用状况,装备实时技术参数、各种损耗、耗费维修情况,并通过信息平台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共享。各部门对信息分别做出相应的评估,据此制定相应的维修维护方案,从而实现装备的优化管理。

3.3.3 有助于做好装备淘汰评估工作

目前消防装备大多实行“一刀切”的淘汰标准,无法实现经费节约和管理优化。首先由于地域不同,灾情不同,则同期同型的装备损耗也就不同,如果按照统一期限进行淘汰,难免出现严重损耗的装备继续服役,而仍处最优期的装备遭到淘汰。其次,即使到了期限,装备各部件也并非同时处于严重损耗状态,它们的生命周期是不一致的。不分系统、统一淘汰必然造成装备经费支出的不合理,保障不科学。因此,通过装备信息分析平台,对各装备、各部件进行单独的生命周期评估,将有助于实现装备的优化管理。

3.4 加强装备使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性能先进的装备只有在高素质人才的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在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保证装备的最优化使用和管理。因此,要结合消防部队的特点,把技术培训与岗位学习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自我锻炼,提高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技术的兴趣,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采取现场辅导和参加地方同类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部队装备骨干人员的管理装备、使用装备水平,努力使装备与人员达到最优结合。三要多途径引入法律、经济和设备方面的专业人才。四要提高装备使用和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责任心。

3.5 加强考核和奖惩力度

全面落实奖惩制度,按照“谁分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签订装备器材管理责任状。同时,把对装备器材的管理列入年终检查考评的主要内容,及时进行通报讲评,对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及物质奖励,同时作为干部晋升和战士入党、考学、转士官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失职,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人为损坏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视情节予以适当的经济赔偿。通过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增强官兵管好、用好车辆装备器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官兵做好车辆装备器材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汪链平.浅谈消防部队装备器材的优化配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9).

消防灭火工作 篇7

去年, 在区委、区政府、消防总队的正确领导下, 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论坛、赴川抗震救灾等重大安保救援任务, 保持了全区连续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和部队的健康发展。支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被区政府评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先进单位和“三迎”工作先进单位。我支队18中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被市公安局评为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消防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并记集体三等功一次。17、25、33、38四个中队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达标单位。一年来, 共有23人入党, 31人立功, 118人受到嘉奖, 13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54人被评为优秀士兵, 收到锦旗、镜匾36面 (块) 。

2009年, 塘沽支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三项建设”为载体, 大力实施“1、2、3、4、5”工程, 即:努力实现创一流业绩, 建一流支队的工作目标;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和队伍内部高度安全稳定;保增长、让党委政府满意, 保民生、让人民群众满意, 保安全、让全体官兵满意;努力达到消防工作社会化上层次, 消防监督执法上质量, 灭火抢险救援上水平, 队伍全面建设上台阶;务必做到班子团结无杂音, 队伍过硬无违纪, 日常工作无信访, 细化管理无盲区, 安全发展无事故。为迎接建国60周年, 为滨海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塘沽支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决策部署, 按照市局七项措施, 全面贯彻总队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 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实现“保增长”, 务必在创新机制上下工夫。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效率实现审批大提速为契机, 创新机制体制,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在执法中服务。创新首席代表现场审批机制, 实施网上审批, 实行收件网上了流传, 设立当场审批项目, 取消实施现场审核核查程序, 大力实施“123”工程, 即:当场审批1个工作日, 现场审批2个工作日, 工程验收3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加大监督督改力度, 增加检查频率, 慎重实施消防处罚权限, 做到“两个尽量”, 可罚可不罚的尽量不罚, 不罚不行的尽量少罚, 坚持能少罚得绝不多罚, 能不罚得绝不滥罚。二是在灭火中为民。在灭火救援中, 在确保参战官兵和被困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在扑救居民火灾时, 首选是用小口径水枪, 减少射水时间, 控制射水面积, 减少水渍损失, 坚决防止火灾引发水灾;科学实施火场破拆, 尽量依靠自然派烟, 不该拆得不拆, 不该砸得不砸, 时刻为受灾群众着想, 不再使他们雪上加霜。三是在工作中自律。支队进一步重申:坚决落实“四个严禁”, 即:严禁借用支持部队建设等名义向企事业单位拉赞助, 严禁向企业索要食品、物品, 严禁到单位复印材料、帮忙办理各种事情, 严禁拖欠相关单位经费。

二、确保“渡难关”, 务必在提高效率上见实效。支队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转变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一是实施政务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内容, 在区政务网建立消防网页, 加强和改进网站建设与管理, 提升网站内容保障、警民互动和办事服务水平。二是深入下访调研。支队领导每周一次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 重点走访信访人、处罚户、起火单位;按行业系统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 每季度召开一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座谈会, 了解实情、征求意见、解决难题。三是积极拥政爱民。支队学雷锋志愿者小分队积极深入到辖区车站、学校、家庭学雷锋做好事,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落实“上水平”, 务必在尽职尽责上求保障。实现上水平, 关键是做好本职工作, 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加快消防队站建设。做好56中队执勤前各项工作, 启动塘沽特勤站建设, 着手支队二级指挥中心建设。今年消防队站建设总的思路是:投入执勤一个, 开工建设一个, 规划报批一个。全力做好56中队执勤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塘沽区特勤站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尽快打桩建设。异地重建38中队。规划做好支队二级指挥中心、胡家园、临港工业区普通消防站立项、选址等事宜。二是配器特种器材装备。随着新的《消防法》颁布实施, 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的拓展, 全力做好485万专项资金招投标工作。并做好前期向政府申请急需购置54米进口登高车1部, 抢险救援车2部, 铲车1部, 吊车1部, 约需资金1630万元的立项工作。三是坚持从严治警。进一步严格部队管理, 狠抓“五条禁令”等制度的落实, 强化官兵“八小时以外”的管理教育, 突出抓好安全方事故工作, 确保队伍高度稳定, 警营团结和谐。

消防灭火工作 篇8

关键词:消防官兵,灭火救援,防护,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安消防部队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 消防部队面临的灭火救援形势也日趋严峻, 各类事故处置的难度和危险性也越来越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 如果指挥不当、保护措施不得力, 势必会造成消防人员伤亡和车辆、器材损害。消防员的自身安全管理已经是摆在各级指挥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 必须科学分析消防员伤亡情况的数据, 查找导致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切实加强灭火救援行动中消防员的自身安全管理。

1 消防员伤亡概况

长期以来, 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 消防部队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赞歌。2009-02-09晚, 发生在央视新址园区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的严重火灾, 造成1名消防指挥员牺牲, 5名战士受伤。2013年, 在全国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行动中, 共发生消防员伤亡事故13起, 造成17名消防员死亡, 21人受伤。2014-02-04T10:52, 上海市宝山区民科路36弄6号的上海环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 在灭火救援过程中, 房屋坍塌, 造成2名消防员 (均为上等兵警衔) 死亡, 2人受伤。

2 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1 安全观念滞后

众多消防官兵的自身防护安全意识不强, 其行为主要体现在:在灭火救援过程中, 对具体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不了解, 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具体操作时具有随意性。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对登高作业、破拆门窗、气体泄漏、有毒物质、内功灭火和防止静电等救援现场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知识掌握得不够, 特别是针对有些有毒、有害物质 (气、液体) 的泄漏, 安全防护距离不够长, 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存在有勇无谋、经验缺乏、盲目进攻的现象, 直接导致了官兵们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出现磕碰、中毒、灼伤、触电等事故。

2.2 个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熟悉并合理、有效地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才能很好地避免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出现伤亡情况;反之, 则很难有效保障消防救援官兵的自身安全。现如今, 消防部队官兵在个人防护装备和操作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2.2.1 个人防护装备种类和数量不足

消防部门没有认识到“部分装备虽然使用率低但必须配置”的科学内涵, 造成消防官兵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与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使得广大消防战士的安全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2.2 防护装备运用不合理

在防护装备使用方面, 一些消防部队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尤其是涉及到高空救援的安全绳、救生软体、缓降器等器材时, 没有履行严格的使用情况登记, 日常维护、保养等步骤, 在救援现场使用时杂乱、盲目, 导致出现官兵伤亡的情况。

2.3 现场情况掌握不到位, 预案针对性不强

个别现场指挥员在现场指挥时, 对火灾的残酷性、危险性和预见性不足, 对救援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考虑不全面, 常常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安排、部署战斗, 他们认为, 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开展现场侦查工作。有些指挥员还认识不到开展辖区“六熟悉”的重要性, 不重视所属辖区重点单位和部位的安全预案制订工作。

2.4 现场指挥不到位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 一些年轻的消防指挥员在火灾现场常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着急开展救援行动, 但是, 往往会因为专业知识不足, 临场经验匮乏, 火场分析、判断和临危处置能力较低, 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 而出现消极防御和对现场情况判断有误的两种情况, 最终因措施采取不当而造成消防员伤亡。

3 加强消防员自身安全的管理

3.1 加强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灭火救援过程中发生的消防官兵伤亡事故,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一些参加战斗的官兵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 所以, 对官兵进行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其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狠抓基层执勤训练

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繁重, 各基层中队要严格执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和《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落实灭火救援现场警戒措施和安全员制度, 加强接警出动、火情侦察、作战行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培训。要加强训练科目的安全防护工作,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训练前安全教育、训练中安全防范、训练后安全讲评等制度, 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安全检测, 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和环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3 科学、有效地进行灭火战斗

要明确灭火救援的目的, 也就是要正确预想灭火救援成果。现场指挥员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准确、快速地捕捉火势发展、蔓延的信息和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险情。在选择阵地时, 应注意承重墙的利用情况, 科学地推断墙的承重、受力情况;在屋顶、墙体、窗台、阳台和楼梯上设置水枪阵地时, 水压不能太大, 而且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灭火抢险救援现场的情况突变时, 指挥员要明确下达“战略撤退”命令,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4 制订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各类警情处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消防部队的流动性大, 某些指挥员调任新岗位后对新辖区急、难、险、重事故的处置和火灾扑救的对象、场所和处置预案不熟悉、不了解, 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所以, 这就要求各级指挥员, 尤其是特勤中队要经常深入各类重点单位和企业, 了解各类事故的处置方法, 为重点单位和部位制订紧急预案, 适时开展演练。同时, 还要建立科学的辅助决策。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真正做到打有准备之仗, 打有把握之仗。

参考文献

[1]范茂魁.避免施救不当事故发生的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3 (1) :18-21.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13[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3.

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探析 篇9

1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

在平常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可燃烧的材料。火情的形成就是因为这些可燃烧材料没有根据设定的情景燃烧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所谓可燃烧的燃物是指氧化剂与可燃烧燃物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反应, 此时经常会发生一些爆炸问题、发热问题和火焰问题等情况。所谓灭火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或者合理措施达到制止燃烧或者干扰燃烧的一种行为。

一般情况下, 要想达到制止燃烧和干扰燃烧的目的, 就需要多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各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 然后破坏燃烧过程中的氧化物或者改变可燃物的温度,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由此可见, 有效的灭火方式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或者抑制燃烧物体的温度和氧化剂, 从真正意义上落实灭火工作。

2消防技术中常用的灭火方式

要想做好灭火工作, 就需要对燃烧链中的各个环节和每个物体进行相互隔离或者控制。一般情况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灭火方式是化学形式和物理形式。在具体的灭火过程中, 可以只用一种形式展开灭火工作, 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灭火处理。

2.1化学抑制法

所谓化学抑制法是指将灭火材料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或者通过抑制燃烧的连锁反应等方式达到灭火效果, 这是一种典型的根据连锁反应着火理论的灭火方式。因为这种灭火方式可以成功达到灭火的目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物质会燃烧是因为可燃物中含有一种含氢的化学成分, 可燃物中的氢与氧气和氢氧根会产生一些列的化学反应, 从而加快可燃烧物质的燃烧速度。因此当展开灭火活动之时, 可以使用卤代烷灭火剂进行灭火。究其原因是卤代烷灭火剂在火焰高温的作用下会产生Br、Cl和粉粒, 从而抑制火燃烧的速度, 最终达到灭火效果。

2.2冷却法

物质燃烧有一个必要条件, 即达到燃烧所需的可燃点。假设物质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点温度之上, 就不能致使物质产生燃烧的连锁反应。作为冷却法就是根据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喷射灭火材料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之下, 可燃烧物质一旦大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就会逐渐终止燃烧直至熄灭。一般情况下, 采用冷却法进行灭火处理最佳方式是通过消防水枪的方式。就水在消防灭火中的功能而言, 具有降低可燃物温度和汽化作用。当冷却物和燃烧物接触时, 冷却物具备的汽化和降温作用就可以直接运用到燃烧物体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 就可以使燃烧物质中断燃烧。冷却法一般适用于对固体可燃物所引发火灾的扑灭工作。

2.3窒息法

所谓窒息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可燃物质或者燃烧区与空气进行隔离, 从而达到阻断空气中氧气流入的目的。还可以借助不可助燃的惰性气体稀释空气, 从而达到逐渐减少氧气的目的。比较常用的两种稀释空气中氧气的方法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空气中氧气浓度大约为20%, 如果燃烧区域或者可燃烧物体中的氧气浓度不足时, 就会终端燃烧物体的燃烧过程。采用窒息法进行灭火的方法除了使用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之外, 还可以借助黄沙、石棉毯、泡沫等难燃物质进行覆盖, 达到阻断氧气流入可燃烧区域的目的。就窒息法灭火的注意事项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就着火地方有炸药类物质时, 千万不要采用窒息法灭火, 而是将着火地方的门窗完全打开, 采用冷却法进行灭火。因为采取窒息法会引起爆炸。 其二, 在燃烧区域周围有化学物质时, 不易采用二氧化碳或者氮气进行灭火。究其原因是化学物质的金属性质比较强, 一旦与氮气或者二氧化氮相遇的话, 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加快可燃烧物体的燃烧速度。其三, 采用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处理之时, 注意忌水性物质。因为泡沫灭火剂中含有大量的水, 导致爆炸情况的发生。

3结语

要想提高灭火效率和减少相关损失, 就需要合理分析燃烧区域的火势情形,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灭火途径, 力求最大限度地把相关损失降到最小, 提高我国的消防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以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作为出发点, 并从化学抑制法、窒息法和冷却法等方面探讨了消防技术中的灭火方法, 以期为提高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消防技术,灭火原理,灭火方法

参考文献

[1]荀国.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分析[J].河南科技, 2012, 24:51.

[2]王大川.浅析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21:293.

消防灭火工作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趋势不断的深入,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此趋势下, 提高消防安全技术水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 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 在经济合作化全面发展的现今社会, 需要对消防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 并清晰了解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基础设施, 保障消防技术的合理化、科学化, 提高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从而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 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

众所周知, 消防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甚至决定着国家公共设施的安全与否, 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消防技术, 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消防救援工作中。基于此, 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要不断研究和分析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进行消防灭火。消防灭火原理主要是指破坏物体的燃烧链,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氧化物、可燃物, 以及温度等环节被破坏而实现的, 要想达到灭火的目的, 就要将以上环节进行阻断, 这就是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基本原理。一般情况下, 物体燃烧需要一定的含氧量, 并达到一定的温度, 只有将对物体的燃烧条件进行阻碍, 才能进行消防灭火。若想实现灭火的有效性, 就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物体氧化剂、温度和可燃物等进行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消防灭火, 同时, 也可以有效抑制物体的燃烧反应。熟练掌握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可以有效控制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 减缓火灾形势, 为消防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消防救援工作, 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公共财产安全。

2 消防技术中灭火的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创新化、智能化,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人们的思想意识日益提高, 越来越重视消防安全问题对其正常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因此, 近年来愈加重视消防工作的有效性。要想从根源上进行灭火, 就要对火灾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寻找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法展开灭火活动。消防技术中的灭火主旨就是阻碍各个环节的燃烧点, 这可以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采用窒息、隔离、冷却或者化学抑制等方式进行。在消防技术中, 化学抑制属于化学灭火过程。在实际灭火行动中, 可以采用一种方式进行灭火, 同时也可以根据火灾的形势采取多种方法交叉灭火。目前我国的常用灭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具体论述如下。

2.1 减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窒息法

窒息法在消防技术的灭火之中, 主要是需要确立和关注一系列主要含氧物体的含氧度以及其燃点, 更具体而言, 需要关注汽油、乙醚、乙醇、橡胶屑、煤油、棉花等物体的含氧度, 通过减少这一系列物质的含氧度, 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燃烧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可燃物的氧气消耗, 进而有效的完成窒息方法的推行。而在窒息法中,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利用氮气、二氧化氮等惰性气体来对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相应的稀释。通过这样的稀释, 可以使得燃烧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无法得以持续, 从而有效的完成消防技术中通过窒息法所达到的燃烧熄灭。根据相关研究,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约占氧气浓度体积的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而一旦相应的含量低于了这样的状况, 就会出现氧气不足, 进而阻碍整个燃烧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正是消防灭火技术中希望通过窒息法能够达到的相应效果。

2.2 把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的方法———隔离法

在消防技术中, 使用隔离法进行消防灭火是非常常见的。隔离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以免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 会加大可燃物的燃烧力度, 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隔离法可以阻断物体的燃烧条件, 在隔离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经常使用灭火泡沫或者石墨粉进行隔离, 它们可以有效阻隔燃烧物与助燃物之间的联系, 直至火灾被扑灭。但燃烧物体无法直接接触空气时, 火灾就会失去支撑, 其中的氧气也会被阻隔, 这样就会使得物体无法继续燃烧, 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 隔离法不仅节省了消防成本, 而且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火灾扑灭, 灭火步骤简便明了, 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灭火。

2.3 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方法———冷却法

与隔离法相比, 冷却法也是人们常用的消防灭火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发生火灾时人们想到的第一种灭火方法。冷却法的灭火原理是尽最大可能降低燃烧物体的燃烧温度, 进而使得物体无法达到燃点的需求, 而燃点与温度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温度达到燃点所需, 才能使得物体进行燃烧。冷却法是将自外部的热源进行了有效的阻断, 使其无法正常燃烧, 以此实现灭火目的。在实际使用冷却法进行灭火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借助消防水枪实现的, 将具有冷却效果的水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 在一段时间后, 物体的燃烧温度就会降低, 无法满足燃点的需求, 从而实现消防灭火。在燃烧物体和冷却物接触的过程中, 利用水具有的冷却作用可以有效扑灭固体可燃物引起的火灾, 起着冷却燃点温度的作用, 最终使得燃烧物体无法继续燃烧。

2.4 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的方法———化学抑制法

化学抑制法是消防灭火方法中非常有效的灭火方式, 其主要是借助化学手段完成的, 化学抑制法的灭火原理是抑制有焰燃烧中燃烧链而实现灭火的目的。在实际使用化学抑制法进行消防灭火时, 首先要考察燃烧物体中是否含有氢, 因为氢是促使可燃物燃烧的重要物质, 在碳氢化合物燃烧的火焰中, 可以通过卤代烷灭火剂或者干粉灭火剂的粉粒进行灭火, 这些灭火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抑制火焰的产生, 同时也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火灾扑灭, 实现高效率灭火。就目前我国消防技术而言, 化学抑制法对防止燃烧物体继续燃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是最有效的灭火方式。近年来化学抑制法在消防灭火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3 结束语

近年来, 我国的消防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基于此, 如果想要发生火灾时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扑灭, 就要熟练掌握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 并根据火灾发生的根源以及周围环境采用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法, 达到有效灭火的目的, 使消防灭火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以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 (火灾事故调查) [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 (3) :23-26.

上一篇:光学成像技术下一篇:学生写作障碍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