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效果

2024-07-16

增产效果(精选十篇)

增产效果 篇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增产素由红兴隆分局提供, 试验设在八五二农场四分场水田试验地, 五年水稻田, 秋旋地, 旱育中苗, 4月10日育秧, 5月11日机插, 侧深施肥, 增产素在插后作追肥施用,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肥力中等, 试验品种为龙粳8号。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法, 3次重复, 5个处理, 小区面积为50m2。

处理1为常规施肥+增产素15kg/hm2;处理2为常规施肥+增产素22.5kg/hm2;处理3为常规施肥+增产素30kg/hm2;处理4为常规施肥+增产素37.5kg/hm2;处理5为对照 (CK) , 常规施肥, 每公顷施尿素120kg、磷酸二铵75kg、硫酸钾75kg。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产量结果

经测产, 处理1~5产量分别为9000、10000、8700、8600、8100kg/hm2。

2.2方差分析

通过对区组及处理间作F测验表明 (见表1) , 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说明增产素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需进一步作多重比较试验。

2.3处理间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 (见表2) , 除处理2与CK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外, 其它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增产素的适量使用对水稻的增产有很大作用, 偏高偏低都将达不到理想效果。

3讨论与分析

增产效果 篇2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喷施稀土旱地宝增产效果研究

在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上进行了喷施稀土旱地宝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现蕾期和膨大期喷施稀土旱地宝400倍液,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地上茎部增粗、分枝增多,地下部大中薯块教比例显著增加,产量和商品薯率提高.

作 者:张权 王效瑜 呼芸芸  作者单位:张权(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固原,756000)

王效瑜,呼芸芸(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32:S482.8 关键词:稀土旱地宝   马铃薯   增产效果   宁南丘陵地区  

使用科宝效果好 农民增产又增收 篇3

在同等肥力条件下,水稻禾苗分蘖期667平方米(1亩)使用科宝10克(3000倍液叶面喷施,下同),禾苗表现出分蘖快、早,低位分蘖,植株较矮,比不用科宝的禾苗有效分蘖增加二成以上。在迟播田、三类禾苗上施用,效果更好。

早稻齐穗期667平方米使用科宝10克,禾苗表现出高抗穗颈瘟等病害,转色正常,比不施科宝的水稻结实率增长7%以上,667平方米增产35~45公斤。晚稻齐穗期667平方米使用科宝10克,比不施科宝的水稻结实率增长10.1%,667平方米增产40~50公斤。

晚稻幼穗分化期667平方米使用科宝10克,比不施科宝的水稻每穗总粒数增加8.4粒,结实率增加1.9%,每穗实粒数增加10.6粒,667平方米增产40~50公斤,而且稻米外观美、食用口感好。

“爱苗”防治水稻病害增产效果好 篇4

为了解决水稻中后期病害特别是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问题, 我市从2004年开始引进爱苗进行试验示范, 并率先在杂交水稻制种上推广, 取得良好效果, 此后又逐步在杂交稻上大力推广。2008年, 我市将爱苗作为水稻丰产工程的重点增产技术进行推广, 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50万元, 用于印发宣传资料, 统一采购爱苗, 统一防治。在固驿仁寿村建立2 000亩核心示范片, 在各镇乡建立1 000亩防治示范, 带动全市推广面积达10万亩。通过典型田块抽样调查结果, 使用爱苗防治稻曲病, 平均防效比同类药剂高15%以上, 产量增加5%~15%。成都市农委于2008年8月26~27日在邛崃示范区验收的结果显示, 高产田平均亩产628kg, 中产田577kg, 低产田550kg, 丰产工程示范片平均亩产585kg, 比上年邛崃市水稻平均亩产增加63kg, 其产量增幅达12%, 带动全市水稻增产17kg/亩。

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广, 越来越多的农户和镇乡干部认识到爱苗是一种优秀的杀菌剂, 能够预防控制水稻中后期的多种病害, 不但防病, 还能较大幅度提高产量, 成为增加水稻产量的又一新途径。该技术将作为我市粮食增产重点技术进一步推广。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 我们掌握了爱苗在水稻上使用的优势及技术要点, 现总结如下:

一、秧苗期使用

秧苗期使用爱苗, 可防治大部分苗期病害如胡麻叶斑病等, 尤其对弱苗、黄秧等, 使用爱苗后能提高秧苗素质, 促进根系生长, 使秧苗健壮清秀, 缩短移栽返青期。一般在4叶期后至移栽前5~7天使用1次。

二、分蘖末期防治纹枯病

纹枯病的防治, 若在水稻封行后施药, 药剂无法喷到茎秆上, 常常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应在分蘖末期 (晒田复水期) 即纹枯病发生初期喷施1次爱苗, 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纹枯病, 还能使水稻脚叶清秀, 茎秆粗壮挺拔, 后期抗倒伏。

三、破口前5~7天喷施1次爱苗

这是最关键的一次用药, 是预防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的最佳施药期, 同时保护水稻最后3片功能叶不受纹枯病侵害。掌握好时期及时喷施爱苗, 既能防治后期多种病害, 又能保持水稻最后3片功能叶清秀不早衰, 对水稻灌浆至关重要。

四、齐穗期喷施1次爱苗

落实粮食增产行动情况报告 篇5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1〕28号)精神,我局非常重视,乘我市去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粮油高产创建先进单位的**,明确目标任务,以牛江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为中心,扩大粮食高产创建规模,乘势而上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使全市在多灾之年仍然获得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的成效

(一)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2.0471万亩,平均单产达到307.5公斤/亩,总产12.9302万吨,总产比上年增加2579吨,增加2.04%,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完成**市下达的考核指标的100.11%、100.94%。水稻播种面积37.15万亩,平均单产预计达到352公斤/亩,总产13.07万吨,比上年增加4000吨,增加3.16%。

(二)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显着。牛江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成效突出,经省、**和**三级联合测产验收,全镇早稻平均单产达到509.3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8.37%,完成目标的101.86%,攻关田最高单产612公斤/亩;晚稻全镇平均单产达到505.249公斤/亩,比去年增产5.26%,完成目标的101.05%,攻关田最高单产622.352公斤/亩。全市镇级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424.1公斤/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

(三)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收。春收马铃薯4.4万亩,总产9.24万吨,总纯收入1.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0%、31.4%、104%,125%,三项均创下历史新记录。

二、主要的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制,层级签订粮食考核责任书。同时,围绕产粮大县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原市长李灼冰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及相关的专家小组,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及早制订下发春耕、夏种和冬种生产计划

为了粮食生产能按时有序开展,市农业局提前在水稻、马铃薯等开耕环节,制定生产指导意见,及时下发各镇(街),指导开展生产。如针对我市西坑水库除险加固将对沙湖、牛江、圣堂、君堂、良西等镇春耕用水有较大影响及春播期雨水偏少的情况,在春节前就组织有关部门和镇(街)主管领导进行研究,制订出应对措施,下发各镇(街)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又如农业部门在2月份制订下发了春播春种指导意见,重点在技术上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工作。

(三)加强科技服务

重点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一是利用近年已运作成熟的水稻、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推广”模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全力抓好科技入户、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加强与农业部马铃薯技术产业体系**试验站、省农科院等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专家和农资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对广大种粮农民的培训指导,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深入推进“稻-稻-薯”耕作制,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稻-稻-薯”一年三熟制,一方面直接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另一方面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虫源,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水稻生产与马铃薯生产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力度,逐步建立了“市有万亩示范片、镇有千亩示范区、村有百亩示范方”的粮食高产示范层级基地,今年进一步提前粮食创高档次,在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安排下,在牛江镇开展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通过示范,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粮食高产技术和经验,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样板,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六)大力开展农资打假

增产效果 篇6

关键词:农用微生物菌剂;水稻;试验;增产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07-03

农用微生物菌剂是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等作用。为摸清农用微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肥效,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以及掌握正确的施用方法,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于2014年在灯塔市、东港市进行了水稻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4年4—10月。试验地点为灯塔市古城街道西黑山村(简称“灯塔”)及东港市椅圈镇康家村黄东组(简称“东港”)。试验地基本情况见表1,土壤农化性状见表2。

1.2 试验肥料及作物品种

试验肥料为某牌农用微生物菌剂,剂型为液体,有效活菌数≥2.0亿/mL。

试验作物为水稻。灯塔种植品种为华润万家;东港种植品种为港育6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2:常规施肥+灭活某微生物菌剂;处理3:常规施肥+某微生物菌剂。

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

灯塔常规施肥方法: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作底肥;追肥为每667 m2施用氯化钾10 kg、尿素25 kg。

东港常规施肥方法:底肥为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18-15)15 kg、尿素5 kg;插秧返青后再施分蘖肥,每667 m2施复合肥5 kg、尿素5 kg;接续肥为每667 m2施尿素5 kg;穗肥为每667 m2施复合肥5 kg、尿素2 kg。

用微生物菌剂浸种。取500 mL菌液加水稀释,浸3~5 kg水稻种子。每667 m2用菌液量为500 mL。每10 m2取用500 mL菌液,用5 L水稀释,于水稻秧苗立针期进行喷施。

1.4 田间管理

灯塔:4月6日浸种育苗,13日育苗,20日出苗,25日喷施试验肥料。在插秧前,5月23日将复合肥和氯化钾、尿素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机械翻地,深度超过20 cm,当天泡田。5月24日耙地、捞板、拉平。25日插秧,按小区分别插植常规、灭菌处理和菌剂处理的秧苗。插秧标准穴距30 cm×14 cm,密度为4株苗/穴,当天插完。

东港:500 mL菌液加水稀释后浸3 kg水稻种子,浸种5 d。4月8日育苗,18日喷施试验肥料,5月26日施底肥,27日插秧,各小区分别插植不同处理的苗。6月10日施分蘖肥,每667 m2施复合肥5 kg、尿素5 kg。25日追施接续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7月18日追施穗肥,每667 m2施复合肥5 kg、尿素2 kg。10月8日田间测产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

从水稻生育性状调查表(见表3)可以看出: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水稻生育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株高增加4.1~4.4 cm,叶色浓绿,有效分蘖数增加0.4~1.4穗,成粒数增加3.0~3.1粒,秕粒数减少1~2粒,千粒质量增加0.3~0.8 g;与施用灭活微生物菌剂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株高增加1.9~3.4 cm,叶色深绿,有效分蘖数增加0.3穗,成粒数增加2.4~4.4粒,秕粒数减少1~2粒,千粒质量增加0.1~0.6 g。从田间表现看,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水稻叶色深绿,植株高,病害轻。

2.2 农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8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产量有一定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可以用来衡量农用微生物菌剂的肥效。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施用某农用微生物菌剂与不施和施用灭活某农用微生物菌剂相比水稻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由此可以证明施用某农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某农用微生物菌剂比不施水稻增产39~49 kg/667 m2,增产率为6.5%~6.9%;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比施用灭活的农用微生物菌剂水稻增产33~43 kg/667 m2,增产率为5.7%~5.8%。

3 结论

施农用微生物菌剂能改善水稻生育性状,使植株增高,穗数、成粒数、千粒质量都有所增加,且茎秆粗壮,根系发达。

水稻使用多效灵增产效果好 篇7

一、水稻低产田变高产

研城镇塘角8组但慈伯有一块多年小麦干田0.47亩, 水稻亩产一直在400~450kg之间。2010年在与往年相同管理的基础上, 秧苗期统施一次“多效灵”, 栽后将0.35亩秧苗在5月29日、7月2日各施一次多效灵, 另外0.12亩作对照。水稻成熟时, 县农业局进行了测产取样, 农户搞了单收单晒, 其结果是喷施多效灵的亩产573kg, 对比照475kg, 亩增产98kg。

二、水稻高产田更高产

研城镇同心1组范正吉, 承包田2.76亩, 其中阴山田0.5亩, 老坐蔸田0.75亩。多年水稻单产 (除阴山与坐蔸田外) 在625kg左右, 属于产量较高的类型。2010年在与往年肥水条件和品种相同、气候相似、田间管理一样的情况下, 用多效灵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其使用方法是:在秧田揭膜后3天普施1次, 栽后将对照以外的水稻田块, 于5月17日 (分蘖期) 、6月26日 (拔节期) 各喷施1次多效灵。在成熟时, 经现场测产和实际打收。其试验结果是:施用多效灵的亩产708kg, 比对照651kg亩净增产57kg, 2010年水稻总产1650kg, 比往年增产150kg以上。

三、水稻施多效灵的增产原因

1. 秧苗不易坐蔸

水稻用多效灵后, 秧苗根系发达, 生长健壮, 抗逆性强, 不易坐蔸。如本试验范正吉的老坐蔸田, 用多效灵以前, 连年坐蔸。2010年用多效灵后, 则安然无恙。

2. 螟害减少

据金峰乡革新9组曹德均介绍, 在未施农药的条件下, 2010年5月9日在同一块水稻田中, 将一半施用多效灵, 另一半作对照。在6月下旬施多效灵的枯心明显少于对照, 并随机调查施多效灵225窝中有10窝枯心苗占4.4%, 而对照220窝中有枯心苗37窝占16.8%, 施多效灵后枯心率减少12.4%。

3. 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穗多穗大, 产量高

水稻施用多效灵后, 早期分蘖多, 上林率和结实率高, 在经济性状上有效穗多, 穗子大而高产。从这两块试验田看, 施多效灵的水稻亩平比对照增加6 750个有效穗, 着粒增加12.98粒/穗, 每穗实粒增加13.12, 空壳率减少1.7%, 千粒重增加0.52g, 亩产量增加75kg。

四、结语

水稻辣椒轮作及增产效果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品种为金惠13-B号F1代。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湛江市遂溪县绿色食品北运蔬菜基地进行, 红壤土, 肥力一般。试验田施优质农家肥112.5t/hm2, 磷750kg/hm2, 硫酸钾3.75t/hm2。于2008年9月10播种, 塑料弓棚苗床育苗, 11月1~5日定植。试验小区面积6hm2, 设3个处理, 即3种垄型:普通垄栽培双行, 垄宽×垄高为120cm×10cm, 不覆地膜 (A) ;高垄栽培双行, 垄宽×垄高为120cm× (17~18) cm, 覆盖白色地膜 (B) ;高垄栽培双行, 垄宽×垄高为120cm× (17~18) cm, 覆盖黑色地膜 (C) ;均采用双株栽苗, 株距50cm×50cm。随机区组排列, 各重复3次, 垄两侧各播种甜玉米1行。头椒采收前15日各小区穴追施氮磷钾混合肥 (氮磷钾之比5.0∶2.5∶1.0) 2.5kg, 以后又追肥2~3次。进入结果期后进行产量测定。2009年1月10日起调查田间炭疽病病情指数与疫病发病率, 分级标准参照全国辣椒区试炭疽病、疫病分级标准。试验结果按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高垄覆盖黑色地膜处理产量最高, 高于高垄覆盖白色地膜, 显著高于普通垄栽培。高垄覆盖白色地膜产量高于普通垄栽培的产量。

2.2 各处理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高垄覆盖黑色地膜栽培的炭疽病病情指数最低, 普通垄栽培的病情指数最高, 高垄覆盖黑色地膜及高垄覆盖白色地膜处理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 二者均显著低于普通垄处理。

2.3 各处理对疫病发生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普通垄栽培疫病发生率最高, 显著高于其高垄栽培。高垄覆盖黑色地膜栽培发生率最低, 与高垄覆盖白色地膜处理有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辣椒根层较浅, 根系较弱, 既不耐旱也不耐涝, 生产中对根系及根际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试验结果表明, 辣椒高垄栽培对防病增产的效果明显, 高垄覆盖黑色地膜效果更好, 比普通垄栽培增产。高垄覆盖黑色地膜处理产量高的原因可能是:避免根系温度过高;保持上壤湿度, 维持良好而稳定的根际环境;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雨天排水速度快, 内涝轻, 地表湿度低, 则病害发生轻。选择覆盖黑色地膜, 是因为稻田辣椒栽培处于夏季, 黑膜在炎夏季节可适当降低土温, 减少地表辐射, 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高垄覆盖白色地膜及高垄覆盖黑色地膜措施都可明显减低炭疽病病情和疫病发生率, 推迟发病时间, 在重茬地块, 效果会更好。高垄覆盖黑色地膜操作简便, 投入少, 投入产出比高, 实用性强, 效益可观, 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好办法。在试验中覆盖白色地膜处理与普通垄处理产量差异虽不显著, 但前者植株长势好, 优质果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后者,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宗顺, 张军, 李军, 等.夏秋反季节辣椒高产栽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2) :55-57.

[2]南京农业大学.上壤农化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

深耕对棉花增产效果的影响 篇9

关键词:深耕,棉花,增产,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耕作生产中, 犁地深度一般不超过30 cm。一方面, 在土壤中形成坚硬密实的犁底层, 导致压碱不彻底, 棉花在生长中由于根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后期容易早衰;另一方面, 由于棉花连年重茬, 在田间逐渐积累了病原菌和虫卵, 使病虫害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棉花种植的可持续发展[1]。近年来, 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发现发展, 深翻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耕作技术中的一项变革。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能, 利于作物根系深扎, 同时能极大地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促进作物增产、农业增效, 宜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南口农场从2006年开始引进棉田深耕技术, 当时农场以机力费补贴的方式进行推行, 由于新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农场职工认识上的转变, 当年深耕面积少。通过对棉田深耕与常规 (浅耕) 耕作技术对比调查, 结果表明深耕可有效调节土壤肥力和土层含水量,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加速土壤有机物质的腐殖化过程, 因其能改善生态环境, 成为改造中低产田创高产的有效措施[1]。研究表明, 深耕地块比常规耕作地块增产10%~15%。在棉花生产中合理深耕, 即在秋季棉花采收后, 清除田间的地膜, 用大马力机车带一铧犁深翻耕地, 深翻深度保持60 cm左右。深翻后直耙一边后打埂灌水, 于第2年浅翻28~30 cm, 重施底肥后即可整地播种。

1 深耕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1 土壤养分

深耕能疏松土块,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减少作物根系因生长下扎的伸展阻力, 使作物能有效利用和转化有机养分[2]。深耕能增加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储藏量, 大大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实际生产表明, 冬季深翻的效果优于春翻。

1.2 土壤容重

对深翻地和常规耕作地的土壤容重变化进行调查, 表明深翻地的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地降低了0.15 g/m L。

1.3 土壤有机质含量

调查不同年份的深翻耕地质量发现, 深翻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 深翻后2年比同地力常规耕作地高6%。由此可见, 深耕细作耕地的土壤通透性得到大大地改善, 土壤有机物质的腐殖化过程加快[1]。

1.4 土壤蓄水量

由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 增强了土壤通透性, 增加了土壤孔隙度, 从而增加了土壤蓄水量[3,4]。多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深耕后的不同类型土壤 (中壤土和重壤土) 渗透率增大5~8倍, 黏土与重壤土蓄水量较常规耕作地增加330、165 m3/hm2。因此, 深耕地块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地块。

2 深耕对减轻棉花病虫草害的效果

深耕能使土壤的病原菌与秸秆中的病残体深翻在55cm以上的深土中, 破坏了原有的生存环境, 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病率。寄生在秸秆上的害虫、卵和土壤中的虫蛹也被翻入深土中, 从而减少害虫越冬基数, 减轻翌年棉田的虫害。深耕能使棉田杂草减少, 使杂草分布在地下50~60 cm深土层而不能萌发, 深耕不仅能减少杂草的再生量, 还能使杂草腐烂, 尤其对顽固性杂草 (三棱草和龙葵) 有明显的防除效果, 一般可除去60%~80%的顽固性杂草[1]。生产实践表明, 深耕地块棉铃虫、棉叶螨和棉蚜及其他虫害的危害比常规耕作地轻,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耕作地, 棉田的草害也低于常规耕地。

3 深耕能提高土壤压碱效果

深翻作业能减少土壤的大规模侵蚀, 土壤水分的渗透率显著提高, 如及时冬灌, 有利于排除土层中的盐分[5]。经在深翻土壤多点实测的数据资料表明, 深翻后土壤灌水洗盐, 盐碱地的盐量大幅度下降。

4 深耕地可有效改善部分胶板地棉田壮苗晚发的问题

对胶板地本身而言, 其黏附性强, 土壤透气性差, 再加上以往耕作层浅, 播种出苗后苗弱、晚发, 甚至造成僵苗, 而通过深翻以后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能增强, 有利于促进棉花壮苗早发。

5 深耕能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

选择土壤肥力状况和管理状况相同的条田, 对深耕地块与常规耕作地的产量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深翻后重茬棉田可增产13%左右[1]。

6 棉田深耕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棉田深翻后, 把30 cm耕作层以下的生土层翻到了地表, 因生土层土壤N、P、K含量较耕作层小, 所以要特别注意春耕浅翻时基肥的投入量和棉花苗期滴灌肥料的投入量, 防止棉花早衰减产。另外, 深翻地要特别注重犁地质量, 在保证深度的同时, 尽量避免高低垄和堆土包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兆斌.深翻耕作对重茬棉田的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39-141.

[2]董莉, 张月, 崔宏, 等.谈农田深耕对作物的增产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9) :72.

[3]李中才, 宿广经.机械化深耕深松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0 (1) :33-35.

[4]毛允锋, 王勇.棉田深耕可促进棉花前期生长发育[J].江西棉花, 2002, 24 (6) :30-31.

浅析大豆施肥作用与增产效果 篇10

1 大豆施肥作用

1.1 大豆氮肥

根据土壤供氮状况和大豆品种特性增施氯肥可以改善和加强大豆的氮素营养, 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共生固氮率以及提高大豆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适量氮肥利于促进大豆植株生长, 增强光合作用, 有利于提高共生固氮率, 提高土壤氮的利用率。在东北地区的重迎茬大豆地, 由于施氮肥促进大豆生长, 可以减轻因重茬、迎茬造成土壤根部病虫危害导致吸收功能及固氮能力降低的不利影响, 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7%, 迎茬大豆施氮增产1.90%~9.71%。

20世纪2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便已开展大豆三要素的田间化肥试验, 90年代以来全国各主要大豆产区相继进行了大豆氮肥试验, 多数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增产, 也有少数不增产的。

氮肥对大豆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土壤肥力、施肥配比及大豆品种而有不同的表现。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肥, 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 蛋白质与油分总量略有增加, 但无论是蛋白质、油分或二者之和的变化, 经统计差异均不显著。

施氮肥增加了颗粒产量, 也就增加了单位面积的蛋白质、油分产出量。氮肥对脂肪酸、氨基酸组分有一定影响。随着氮肥用量增加, 亚麻酸有所降低, 而硬脂酸、油酸在每公顷60千克以内随用量增加而提高, 当再增加用量时呈降低趋势, 亚麻酸则与油酸的变化呈现相反的方向。随着施氮量增加, 氨基酸总量以及苏氮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有提高趋势。但每公顷施氮超过120千克则表现降低;而脂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变化不明显。

1.2 大豆磷肥

磷也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质所必需, 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大豆脂肪合成和分解需要磷。磷在大豆植株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促进早熟和根瘤的发育。大豆植株早期缺磷时叶色深绿, 以后在底部叶的叶脉间失绿, 最后叶脉也呈现缺绿, 开花后叶上有棕色斑点, 严重缺磷时, 茎变为红色, 根呈棕色。在各类土壤中施用磷肥均有增产效果, 但肥效与土壤肥力基础及施用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每100g土壤中含速效磷6mg以上时, 施磷增产效果小;含1-2mg时, 增产显著。

1.3 大豆钾肥

钾与碳水化合物运转有关, 对气开放有特殊作用。植株缺钾时会延迟大豆的成熟, 降低籽粒的质量。钾的流动性很强, 易从较老的组织转移到根和芽的生长点。大豆缺钾时植株下层叶的小叶边缘出现不整形的黄斑, 叶中心部分仍为深色, 叶尖及叶缘黄色部分并逐渐向内发展, 叶片脉间凸起、皱缩, 叶片前端向下卷曲, 最后变成棕色而枯死。每100g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低于5mg时, 施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2 需肥规律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相一致, 幼株吸收养分的速率慢, 开花期以后增快, 植株开始衰老, 吸收速率降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从盛花期到鼓粒期平均每棵植株每天积累氮、磷、钾的量分别为每公顷4.5kg、0.4kg和1.5kg。在籽粒开始形成以前, 植株已吸收60%的氮, 55%的磷和60%的钾。大豆花芽分化后, 才从土壤中吸收钼, 鼓粒期根系和荚壳中的钼向籽粒中转移, 并积累。

苗期至分枝期是大豆营养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花芽开始分化时期。此期缺氮、磷、钾任何一种元素, 不仅初期生育受到抑制, 即使以后恢复正常的营养条件, 后期生育也不好。如苗期土壤中有足够的磷, 能增加花芽分化的数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以种肥为主, 重施磷肥。有机肥料肥效长, 且稳定, 不仅能满足苗期至分枝期大豆吸收养分的需要, 特别是符合大豆生育后期需肥多的要求。在肥沃的土壤中直接施无机氮肥, 增产效果不大, 甚至多施氮肥会抑制大豆根瘤的生长, 降低固氮作用, 反而减产。

开花期需氮、磷、钾元素迅速增长。氮、磷、钾总量的2/3是开花期以后吸收的。此时期缺氮和钙则花荚脱落率增高, 籽粒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可借助组织分析方法进行营养诊断:开花后期最上层长成叶的氮素含量 (占干重) 4.0%以下为缺乏, 7.0%以上为过剩;磷元素含量0.15%以下为缺乏, 0.8%以上为过剩;钾元素含量1.25%以下为缺乏, 2.75以上为过剩。结荚至鼓粒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吸收的无机氮、根瘤固氮、茎叶暂存的氮都运向花荚。此期如氮、磷、钾供给不足, 籽粒生产则受到严重阻碍。从终花期以前10天到以后的3-4周, 是肥料氮素和共生固定氮素对籽粒生产效率最高的时期。氮素的吸收量每增加1g, 籽粒的重量可增加15-18g。此时大豆营养主要靠前期施入的基肥或花期的追肥。鼓粒期, 尤其末期, 氮、磷、钾从叶和茎部分转移到籽粒中, 成熟的籽粒含有所吸收的总氮量的68%、总磷量的73%、总钾量的56%。

3 有机肥及前作施肥的增产效果

有机肥可以稳定、均衡地提供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 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环境, 是大豆获得高产最重要的肥源。大豆施用有机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每公顷施黄土粪25、30、45吨比施20吨增产4.5%、17.8%、31.9%和52.8%。大豆能较好地利用前茬作物的施肥。东北大豆区在三年轮作期, 有一季作物结合深翻探松施基肥。对三季作物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在东北、华北早作区, 前作施用有机肥后, 对后作大豆有良好增产效果。

摘要:为了获得高产, 施一定量的农家肥或化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改良土壤性状, 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许多农民没有掌握大豆的生育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错误地认为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 不需再施肥, 因而种植大豆管理粗放, 广种薄收, 导致产量很低。这就给我提出了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 即如何科学施肥才能夺取大豆丰收。

关键词:大豆施肥作用,增产效果,浅析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增产效果】相关文章:

增产对策05-02

水稻增产05-27

农业增产07-12

增产因素07-27

增产增收07-29

增产试验08-01

增产效应08-18

增产原因08-26

粮食再增产07-01

油田增产技术07-07

上一篇:摄影艺术杂谈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的地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