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非手术

2024-05-02

牙周非手术(精选八篇)

牙周非手术 篇1

根据中华口腔学会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 中国人患牙周病的几率达79%。此外, 牙周炎还有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不良妊娠结果、消化道、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行为和精神状态。所以, 牙周病已不仅仅是一种牙病, 而且对人类的整个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 对牙周病进行治疗研究, 成为当前口腔疾病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医疗界, 通常情况下采取的对策是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已渐渐地成为人们首选疗法, 因为它对于纯粹性牙周炎、牙骨丢失过多、牙齿活动有难度且不易手术的严重的牙周炎, 还有不适合手术的老年人、孕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学治疗等方法。

1 牙周病的基础疗法

牙周病的基础疗法, 通常情况下会用物理方法 (包括龈下刮治术、龈上洁治术以及根面平整术等) , 清理出牙周病的发病因素, 对牙周组织的炎症进行消炎处理, 且让炎症逐渐消退, 咬合调整, 从而可以清理掉那些咬合性发病因素。龈上洁治术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超声洁治。超声洁治不仅可以除掉龈上和牙齿表面牙石和菌斑, 而且又可以将牙面进行磨光, 从而有效预防牙石和菌斑沉淀。对于龈下刮治术, 则常是采用手工刮治器。手工刮治器效果也明显, 主要可以有效地把龈下菌斑和牙石去除掉, 从而明显减轻牙周病的症状。一般情况下, 纯粹的牙龈炎经过洁治术后, 恢复正常的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但是, 上述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 那就是手工龈下刮治术用来治疗的时间不仅长, 而且疼痛感、肿胀感有明显的不适反应, 尤其是那些有多根分叉的牙根以及那些较深牙周袋的治疗效果明显不是太好。最近几年, 一些研究人员, 在治疗方法上又有了改进, 如用带有龈下工作头的超声波洁牙机来配合做好龈下洁治术。在经过对牙周病治疗的超声波和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两种方法的比较后发现, 它们的治疗效果差不多, 对牙根面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也相当。所以, 用超声波洁牙机来配合做好龈下洁治术的方法渐渐地大众化。

2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上述基础治疗的确可以对牙周病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 纯粹的基础治疗存在很多的缺点, 如对于牙周组织上的菌斑及牙石通常是不能根治的, 也无法根本上去除牙周组织内已发生的炎症, 这个炎症常会带有免疫性的损害。所以, 除了进行基础治疗, 还要配以药物治疗才是科学合理的。在临床上,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的是断阻疗法、菌抗疗法、中医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抗菌疗法, 是直接把药物作用于牙周病病原体的方法。用于抗菌治疗的药物主要是甲硝唑、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内服性药物, 还有双氧水、碘化钾、碘酚、缓释抗菌剂等外用性药物。其中, 治疗牙周病的主要药物是四环素类。一些专家提出, 四环素不仅可以把牙周炎症过程中的宿主反应明显地降低而且还能抑制胶原酶的活化, 阻止其合成, 而且可以对破骨细胞进行诱导至凋亡, 阻止分泌酸性产物, 从而帮助牙周组织的胶原合成与表达。最近几年, 在医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大部分是半合成的四环素, 例如米诺环素。这种药物的抑菌性能强而广, 对于牙周病的炎症的螺旋体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在所有的抗菌药物当中性能比较高。但是, 如果长期服用四环素, 不仅会让那些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耐药性, 而且也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 长期服用四环素要慎重。如能配合使用一些局部外用药物如碘酚、双氧水、碘化钾却能够很好地把副作用减少。另外, 还可以利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把病菌的耐药性降低。

牙周病发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牙槽骨的吸收。所以想办法把牙槽骨的吸收阻断住对于牙周病的治疗很重要。目前, 用药物来阻止牙槽骨的吸收是很长常见的。医学专家认为, 白细胞介素1 (IL-1) 、前列腺素、甲状旁腺激素都是影响牙槽骨吸收的重要因素。另外, 专家认为前列腺素是牙槽骨吸收的最重要因素。所以, 如果能把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 那么就可能把骨的吸收减少, 从而牙周病得以治癒。在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当中, 吲哚美辛是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的非选择性抑制剂。很多实验表明:用吲哚美辛药物, 可以显著抑制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单独或联合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IL-11的产生。

纯粹的中医或者西医, 对于牙周病的治疗都有成效, 然而如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共同治疗, 则效果更会明显。如果想治疗炽热胃火型, 用清胃散清胃凉血, 加泻火通便, 生大黄凉血消肿, 助黄连引火下行, 赤芍抗菌解毒消炎;石膏、知母是清胃热、口热的主要药物, 从而使热症和炎症消失, 减少渗血和口臭。另外可以配合西药环丙沙星和甲硝唑一起来消炎、解毒, 从而增加治疗效果。

3 牙周病的组织工程学治疗

牙周组织工程学治疗, 是指把身体以外培养扩增的性能正常的组织细胞 (又称为种子细胞) 吸附到生物相容性好而且容易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上从而形成复合物, 再把那些正常的细胞和附于生物材料而生的复合物培植到机体受到疾病损害的组织部位, 从而创造出具有新形态和新功能的器官, 最终把创伤修复, 重建组织。经常使用的正常组织细胞包括牙骨髓细胞、牙周膜细胞和牙脂肪基质细胞。此外, 最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干细胞, 因为它来自胚胎、胎儿或成人具有耐力或者具有不断更新能力的细胞。医学专家最近提出, 牙周组织中有一种特殊的牙周韧带干细胞 (PDLSC) 。这种干细胞不仅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STRO-1和MUC18, 而且表达特殊异性的肌腱标记 (Scleraxis, PDLSC) , 它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牙骨质细胞和纤维细胞, 如果将其植入免疫性缺陷老鼠身体当中可以形成韧带样牙周结缔组织, 而且随着该组织可以看见牙髓样结构。生物载体材料要求比较高, 不仅生物相容性好, 而且可以被有机体吸收。通常情况下, 较为常见的是脱骨钙、原胶、人工合成的聚酯类材料等。

综上所述, 牙周病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 最近几年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非手术治疗, 如上面所讲的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 这些疗法可能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摘要:牙周病, 作为人类常见的口腔科疾病, 它的危害不小, 不仅可以让成年人丢失牙齿, 也可能危害人的全身健康。牙周病的治疗现在一般常用非手术性质的, 主要包括基础治疗、组织工程学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方案当中, 超声波洁治术已是目前主流的方法, 但同时还有局部的抗菌用药, 因其有效性高、不适反应少、能精确控制及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也是治疗这种牙病研究焦点。其它的如组织工程学, 因为此方法不成熟尚处于新兴的阶段, 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牙周病,非手术治疗,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组织工程治疗

参考文献

[1]冯淑娟.牙周病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 8 (6) :552-553.

[2]CULLINAN MP, WESTERMANB, HAMLETSM.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interleukin-10 gene polymor-phism[J].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 2008, 43 (3) :328-333.

[3]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学分册, 2003, 30 (2) :135-137.

[4]樊明文.临床口腔医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牙周手术后的缝合技术探讨 篇2

【摘要】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有力补充。牙周术后缝合技术是牙周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牙周术后缝合的总体目的是止血,预防继发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等。缝合器具的选择,缝合线的性能,理想的缝合原则和正确的缝合方法等是确保缝合质量,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减少患者术后的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使龈瓣复位于理想位置的关键。

【关键词】牙周术后 缝合技术 龈瓣复位

【中图分类号】R782.2;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25-01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是牙周基础治疗的有力补充。为使牙周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正确的牙周缝合技术必不可少。而术后缝合技术的总体目的在于止血,防止继发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等。其基本原理是严密缝合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减少患者术后的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使龈瓣复位于理想的位置。

1 选择合适的缝合器具对于达到目的,促进组织愈合非常重要。

缝合时使用的主要器具包括:缝合针、缝合线、持针器、止血钳、剪刀等。

1.1 缝合针的组成:包括缝针的尾部、体部和针尖部。决定缝合针尺寸度量的几个数据主要是弦长、针长、半径和直径。常用缝针尺寸主要有1/4圈、3/8圈、1/2圈和5/8圈。牙科最常用的是3/8圈的缝针。而缝针的种类可以分为倒三角针(反向缝合针)、三角、圆针等等。其特点和用途各不相同。

1.2 理想的缝合线应具备的性能是 ①一定的弹性,可以有效的缝合口腔组织;② 良好的可操作性,要让医生容易在术中修整;③ 组织生物相容性,预防引发术后软组织排异反应;④ 易于打结,否则会引起缝线滑脱;⑤ 可根据需要制备各种长度,方便术前准备;⑥很容易消毒和包装。⑦接近于组织的弹性和延伸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缺血和坏死。按照缝线材料性能及制作方式分为两类:可吸收缝线;不可吸收缝线。单丝线:组织反应小,强度差;编结线;组织反应较大,强度较高。不同的缝线其特点和用途亦不相同。

2 缝合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手持持针器应夹持在正确位置,缝针离持针器喙尖2~3毫米,在口内操作的时候需要有支点,防止手滑。②缝针应以正确的角度一一循缝针的弧度进入并穿透组织。(一般角度不易過大,否则会缝合过多的组织甚至缝针变形) ③ 口腔内缝合多选用圆型针,因为口腔组织较柔软容易穿透。④在缝合皮瓣时,缝针应常常先穿透活动度较大的组织瓣,同时要用手指固定皮瓣。⑤缝线距离龈瓣边缘不少于2—3mm,以防组织撕裂使缝合失败。 ⑥缝合打结后,不能限制血供。标准为缝线打结时,组织瓣不应变白否则会使组织有坏死的危险。当然,牙周组织的血供较丰富。为了防止伤口裂开,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易保守

3 常用的缝合方法。

临床常用的缝合方法有骨膜缝合法、改良简单环形间断缝合法、简单间断缝合法、8字改良间断缝合法、连续缝合法、褥式缝合法、冠向复位褥式缝合法、单侧间断悬吊缝合法、单个牙的悬吊缝合、连续(独立)悬吊缝合法、交叉缝合法等等。笔者常选用8字改良间断缝合法法,其优点是:1.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时,可以有效的固定人工骨材料 2.拆线较容易,病人痛苦较小。 3.每个缝合点独立存在可以防止单个缝合失败后所导致的整个伤口崩开。

4 打结技术是缝合的重要环节

打结技术的原则为:①打成的结必须要防止滑动,否则会让人工材料漏出;②针对所采用的不同缝合材料,需要考虑不同的打结方法;③结的断端应尽可能短(2- 3mm),过长会导致脱线;④用器械打结时尽量避免损伤口腔内软组织;⑤缝合时避免过大的张力以防止拉断缝线,撕裂组织;但也不应过于保守 ⑥ 打结的同时要考虑到为牙周塞治剂预留空间。

5 术后治疗

一般在术后7天左右拆线。拆线的步骤包括:① 嘱咐患者先用清水清洁口腔,去除软垢、食物残渣等,然后医生蘸3%双氧水、复方氯己定液等再次清洁;②用镊子夹住缝线较长一端提升,漏出线头;③ 剪断缝线的同时尽可能靠近组织表面,以防止剪伤正常牙龈组织。④ 拆除连续缝合缝线时,应分别剪断两侧缝线,最后将缝线拖出。⑤ 在拆除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组织的出血情况,如果组织愈合差应该立即停止拆线。另外选择时间拆线。

6 讨论

缝合是重要的牙周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内的环境特殊,有正常菌群的存在。牙周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去净肉芽组织等刺激物,同时也要考虑到牙龈组织愈合后对美观和口腔功能的影响。术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耐心和口腔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具备口腔局部解剖生理知识。要能根据口腔内不同部位的牙龈,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促使伤口顺利地愈合。

牙周的缝合,因其部位特殊,所以缝合技术也有其特殊性。其缝合的总体目的在于保持龈瓣于理想的位置直至手术创口达到预期的愈合。其基本原理是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止血,减少患者术后不适,使龈瓣复位于理想的位置。

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的护理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2009年在我科进行牙种植术的牙周炎患者73例, 男51例, 女22例;年龄28~76岁。

1.2 方法

共植入种植体200枚, 其中上颌112枚, 下颌88枚。

2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2.1.1 牙周护理:

牙周炎患者需经过系统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方可行种植手术, 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 术前1d使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并口服抗生素, 严格控制菌斑, 确保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术前30min常规口服抗生素, 以防止术中和术后感染。

2.1.2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 易导致术中晕厥等并发症, 也可能造成术中出血增多和术后切口愈合延缓, 从而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护士应以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种植牙手术的相关情况,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使其手术顺利。

2.1.3 术前检查:

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 测量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 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质量, 邻近解剖结构及邻牙情况等。

2.1.4 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

种植手术常规器械、种植体、专用器械、电动吸引器、吸引连接管、吸引头、冷却管、冰冻的生理盐水、阿替卡因, 必要时备骨粉、口腔修复膜等。

2.2 术中配合

准备患者影像学资料以备医师参阅, 引领患者进入种植手术室, 交待手术注意事项, 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椅位及灯光。按颌面部外科手术要求消毒铺巾, 摆好手术器械。与医师核对牙位, 协助医师微创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局部炎症反应较重者需大量生理盐水及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 术中应及时吸除口内的冷却液及脱落的炎性肉芽组织, 保持术野清晰, 以利于医师操作。吸引器与外冷却系统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冷却水尚未进入牙槽窝内就被吸出而影响降温效果。术中按医师要求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 协助观察种植体植入的方向和深度, 种植体植入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协助冷却种植体。配合医师完成必要的骨组织再生手术, 并协助止血、缝合、剪线。术毕, 协助患者整理仪容, 擦净患者口周血迹, 清点手术物品。

2.3 术后护理

嘱患者口服止痛药, 术区冰敷24h。交待术后注意事项:保持口腔卫生, 术后口服抗生素1周, 配合使用0.02%的氯己定漱口液, 含漱1周, 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术后禁烟、酒,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摄入高蛋白食物, 以利于切口愈合。术后7~14d拆线, 术后定期复诊, 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植入种植体200枚, 未发现术后切口撕裂、感染等并发症。3年累积存留率见表1。

4讨论

如何提高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是口腔种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采用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 除此之外, 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种植手术不仅要求医师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同样也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1]。因此, 护理工作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2]。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成功并取得满意预后的关键是术前感染控制和术后维护支持。在术前准备中, 强调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进行必要的牙周护理, 术前交代患者预防性服用抗生素, 保持口腔卫生, 均有利于预防感染;必要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董敏杰等[3]也报道了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过程中保持术野清晰非常重要。牙周炎患者需要仔细清除术区炎症肉芽组织及感染的骨组织,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吸除口内的血块、分泌物及肉芽组织等, 并按要求准备合适的器械, 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及时足量的生理盐水冷却利于保护周围骨组织, 防止骨灼伤和骨坏死, 提高种植成功率。

牙周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术后冰敷, 保持口腔清洁及服用抗生素等, 以利于切口愈合, 降低感染几率;嘱患者定期复诊, 发现问题可协助医师及时治疗, 对于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芝.纯钛种植牙手术配合及护理[J].中国实用药, 2010, 5 (6) :195-196.

[2]肖蒸.56例Replace系统种植牙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22) :3463.

牙周非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口腔门诊纳入21 名广泛型重度牙周炎患者(男7 例,女14 例),年龄30~51 岁,所有受试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广泛型重度牙周炎;口内余留牙大于18 颗, 50%或50%以上牙齿存在探诊深度(PD )>6 mm,牙槽骨吸收>根长的30%,每个患者的每个象限至少有2个不相邻的位点PD>6 mm。

排除标准: (1)患有系统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肾脏、肝脏、肺部疾病);(2)6 个月内有抗生素治疗或其它药物治疗史;(3)6 个月内有牙周治疗史;(4)传染性疾病和全身感染性疾病;(5)吸烟史。

1.2 方法和步骤

1.2.1 口腔检查

在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3 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每个牙齿6 个位点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21 名患者牙周检查均由本文作者完成。牙周非手术治疗包括全口洁治、刮治、根面平整。

1.2.2 IL- 6的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进口分装产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由专人进行检测。清晨空腹抽取入选者肘静脉血3 ml,并于2 h内分离血清备用。

1.3 统计学分析:

所测各项临床指标应用SPSS 11.3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的配对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牙周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下降,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P<0.05),随着患者的牙周状况改善,血清IL- 6水平下降(P<0.05)(表 1)。

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 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是治疗牙周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口腔卫生宣教(主要是Bass刷牙法)、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牙周炎因致病菌可能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免疫反应等,进而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及斑块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炎症的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3],牙周细菌及其产物可以使血循环中IL- 6的水平明显升高[4],人们把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作为将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5]。张永春等[6]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

本研究发现重度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3 个月,患者的牙周探针深度(PD)、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均明显下降;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牙周炎症减轻的同时患者血清中的IL- 6浓度也显著下降,表明通过有效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后,牙周袋内的致病微生物量减少,牙周炎症明显改善,患者血清IL- 6的浓度下降,对降低未来冠状动脉急性事件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磊,彭式韫,刘青.白细胞介素与牙周炎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13(1):53.

[2]HarrisTB,Ferruec IL,Tilaey RP,et al.Mortality risk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oldage[J].Am J Med,1999,106(5):506-512.

[3]Paquette DW,Brodala N,NicholsTC.Cardiovascular dis-ease,inflammation,and periodontal infection[J].Periodon-tol 2000,2007,44:113-126.

[4]Nakamura T,Nitta H,Ishikawa I.Effect of low dose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lipopolysaccharide pre-treatment on cytokine production by human whole blood[J].J Periodontal Res,2004,39(2):129-135.

[5]Ursella S,Mazzone M,Portale G,et al.How to use theC-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ac disease?[J].Minerva Cardio-angiol,2005,53(1):59-68.

牙周病的外科手术治疗33例分析 篇5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中, 手术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以龈切除术及龈翻瓣术的应用最为普遍, 此法操作简易, 疗效迅速, 对重症炎症型牙周病效果更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4~2007年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33例重症牙周炎患者。其中男23例, 女10例。年龄15~45岁, 其中以30~40岁占多数, 临床上表现属于重症弥漫型。临床现现为牙龈红肿, 牙周袋溢脓, 牙槽骨吸收程序大部分均在1/2根长以上, 牙松动度Ⅱ度左右, 牙周袋深度平均达0.5~1.0cm。

1.2 治疗方法

术前处理:包括洁牙、刮治、调磨、松动牙的固定。手术操作过程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应力求做到:精细、准确、迅速、彻底。由于重症炎症型牙周病多数是弥漫型的, 故手术时分六区进行, 即上前、下前、左上后、右下后、左下后及右下后区。每次选作一区, 选严重的先作, 然后根据愈合情况隔7~10d再作第二区, 整个治疗平均一个半月至2个月结束。手术时从唇侧 (颊侧) 及舌侧 (腭侧) 做二垂直的平行切口, 将唇侧、舌侧龈瓣同时翻开, 以使创面暴露明显, 彻底清除感染肉芽组织及龈下结石, 特别是邻接面牙根分叉处及龈乳头下的感染肉牙组织, 剪除龈瓣上的感染灶。止血后切除附牙上皮, 恢复龈瓣, 再修整龈瓣外形。唇舌面紧密对位缝合, 使龈瓣紧贴于骨面, 术后5d拆线。

2 结果

33例病例中, 痊愈8例, 显效14例, 基本治愈10例, 无变化1例。痊愈:牙龈红肿、溢脓及牙周袋均消失, 牙齿固定。显效及基本治愈指临床症状达上述要求, 唯有个别牙松动, 牙周袋显著变浅。

3 讨论

牙周非手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血糖稳定,2个月内无变化;②近期3个月没有服用抗生素;③未采取系统牙周治疗措施,1年内未洁治;④全口存留牙数量在16颗及其以上。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14例采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为39~82岁,平均(62.9±5.7)岁;糖化血红蛋白为4.8%至12.2%,平均(8.5±2.1)%。观察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为38~83岁,平均(63.2±5.9)岁;糖化血红蛋白为4.9%至12.1%,平均(8.4±2.4)%。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即口腔卫生宣教,根面平整术以及洁治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牙周非手术治疗,于上述治疗后7 d对牙周实验室指标与临床指标进行测定当做基线值,并开展全口根面平整术与洁治术,期间含漱西吡氯铵漱口液,4次/d,持续7 d。治疗后28 d复诊,对牙周实验值表与临床指标再次检查,每次复查需对Bass法刷牙、间隙刷与牙线的使用方法等口腔卫生指导进行强化,确保口腔卫生处于优良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除第三磨牙外所有牙6个位点PD(牙周探诊深度)、CAL(临床附着丧失)、GI(牙龈指数)。

1.4统计方法

应用软件SPSS 19.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检查指标对比两组PD、CAL、GI基线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代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周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利于控制患者血糖代谢,其主要影响机制如下: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反应于牙周病原微生物,导致牙周组织周边细胞因子浓度高,例如IL-6、TNF-a以及IL-1β等。由于血清与龈沟液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差,上述炎性介质在该作用下被泵入循环系统中[3],对糖原合成进行抑制,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对糖代谢产生影响。②牙周袋壁破损后其毛细血管会成为霉素、细菌以及代谢产物进入机体循环的通道,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应答或者炎性反应,炎性介质会进一步干扰受体结合于胰岛素后的信号转导,进而加重糖尿病。

该研究对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主要采用牙周非手术治疗,不仅可对牙根面牙石、菌斑等进行清除,还能够对牙周组织炎症进行缓解或者消除,且创伤较小,减轻患者痛苦。本文对照组使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使用非手术治疗,结果两组PD、CAL、GI基线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惠光艳研究结果相近[4]。因此,采用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提升患者知识掌握率,临床可行性高。

参考文献

[1]谷宇新,姜斌,张金廷,等.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7):45-46.

[2]寇育荣,李倩,王宏岩,等.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1):1012-1015.

[3]李婧.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牙周非手术 篇7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上前牙外伤冠折病例18例 (男12例, 女6例) , 年龄15~55岁, 冠折上前牙30颗, 其中中切牙20颗, 侧切牙9颗, 下颌中切牙1颗。 30颗牙折裂线均波及龈下>3mm, 且断端基本完整无碎片, 根部无断裂, 牙齿松动不明显。就诊时所有牙齿牙周情况好, 无活动性牙龈炎或牙周炎, x线片显示无根折及牙槽突骨折, 且全身状况能耐受牙周手术。除一例患者在外院行断冠再接术后脱落外, 其余患者均为初诊, 且断冠保留较佳。

1.2材料及器械

国产实德隆玻璃纤维桩, 美国美丽牙医双重固化流动树脂, 西湖巴尔牙釉质粘结树脂 (非调拌型) 套装, 碧蓝糊剂, 登士柏大锥度锉及配套牙胶, 国产根测仪 (广东佛山) , 骨膜剥离器, 肾上腺素棉条, 0#排龈线, 4℃牛奶、 2%利多卡因, 5ml注射器。

1.3方法

1.3.1断冠处理:局部麻醉下拔除断冠, 注意避免新的折裂, 用球钻去除残留牙髓组织, 需注意断冠上牙周组织不能被磨除, 置入于4°C牛奶中备用, 以便于保持牙冠的自然色泽及牙周细胞活性。

1.3.2根管处理:拔除牙髓后, 根测仪测量初步确定工作长度, 摄片明确根尖止点, 并记录断根长度, 使用大锥度根管锉, 采用冠向下法预备根管, 隔湿干燥后, 置碧蓝糊剂及牙胶尖, 侧方加压进行完善根管充填。

1.3.3牙周翻瓣及牙周排龈:根据牙龈边缘与牙折裂线交叉点 (针对一侧裂缘位于龈下, 若无直接行沟内切口) , 一般多位于牙间乳头处, 横行切断, 腭侧或唇侧实行沟内切口, 翻开全厚皮瓣, 暴露牙根断面和牙槽骨, 测量牙槽骨与牙断面的距离 (一般牙断面需位于牙槽骨上0.5mm, 若位于牙槽骨下<1mm, 少量磨除, 若位于牙槽窝内较深改做根尖切除术或断根再接, 不再行断冠再接) , 粘骨膜瓣与牙槽骨间放入肾上腺素棉条压迫止血, 龈上断面周围牙龈采用排龈线排龈止血。

1.3.4桩道预备及纤维桩植入:参考工作长度及x线牙片, 了解牙根的长度、粗细与形态。使用配套的纤维桩桩道预备系统, 预备桩道, 以根尖1/3处直径决定纤维桩粗细, 根尖区保留3~5mm.封闭, 桩道预备完成后放入匹配的纤维桩试桩道, 酸蚀桩道后涂粘结剂, 光固化后, 置双重固化树脂于桩道内, 放入纤维桩后光照固化。

1.3.5断端处理:用球钻将牙体组织断面略加调磨, 去除糊剂污染区并为粘结剂预留少许空间, 断冠预备桩道, 并试合, 查看断处是否对位。隔湿干燥后, 断端、桩道、纤维桩, 给予32%磷酸酸蚀, 冲洗、吹干;涂抹粘结剂, 置自固化树脂, 断冠就位, 检查密合度, 去除多余树脂, 待树脂硬化后, 抛光、修整, 去除舌侧多余纤维桩, 预备洞形, 置3M光固化树脂, 并光照固化。

1.3.6裂纹处理:唇舌侧暴露于龈上裂纹, 修整成V形斜面, 选择颜色较匹配的3M树脂修复。

1.3.7创面处理:去除排龈线及肾上腺素棉条, 复位黏骨膜瓣, 褥氏缝合并结扎于舌腭侧, 调整咬合, 交代患者避免咬硬物, 1周后拆线。

1.3.8术后复查:术后1、3、6月复查, 重点检查牙齿松动度, 患者使用满意程度并记录, 口腔卫生情况 (菌斑指数。 牙周探针出血指数及牙周探针深度) 。

2结果

术后半年满意度评价:由一名牙体牙髓科医师、一名牙周科医师及患者共同于半年后评价前牙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修复后满意评价:A:治疗后恢复原有前牙美观, 使用过程中无疼痛不适;B:治疗后前牙较治疗前美观改善, 使用过程中无疼痛不适;C:治疗后前牙较治疗前美观改善, 使用过程中感不适, 但不影响使用;D:治疗后前牙美观无改善, 使用过程中感明显不适或牙冠再次脱落。A、B为完全满意结果, C为基本满意结果, D为不满意结果。术后半年回访调查见表格。

3讨论

以往的大多数的冠折牙片处理, 多考虑到牙齿断片易发生脱水变色, 一般应用生理盐水浸泡, 而龈下冠折其上仍存留具有活性的牙周细胞, 若能及时保持其活性, 对于牙周组织的再次愈合具有较好的条件。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1], 牙周组织的机械性去除可能会影响牙周结合上皮的正常愈合, 另有文献报道[2], 牙再植获得理想的愈合即牙周膜愈合的关键在于保持牙周膜的活性, 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活性的主要因素是脱位牙的干燥时间、牙周膜的感染与机械损伤。牛奶一般被认为是脱位牙的良好保持剂, 室温下能有效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6H, 且具有较适宜的生理渗透性, 含有较少的细菌成分, 术中使用4°C牛奶保存断牙, 且注意避免磨除其上牙周组织, 断冠再接后一般牙周组织能够迅速愈合, 恢复原有生物学宽度, 避免术后牙周炎形成。

参考文献

[1]章立群, 李德懿.机械损伤大鼠结合上皮后的组织修复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 2009, 25 (3) :265-266.

GTR手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体会 篇8

1对象与方法

30例中重度牙周炎均为本院口腔科门诊患者, 年龄20~65岁, 男22例, 女8例, 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试验牙按下列条件选择: (1) 患牙松动度≤2度; (2) 该患牙的6个位点 (颊侧近中、颊侧中央、颊侧远中、舌侧近中、舌侧中央、舌侧远中) 中, 至少有一个位点探诊深度 (PD) ≥4 mm但≤7 mm, 且附着丧失 (AL) ≥2 mm, 此为观察位点。检查者在试验前对试验牙进行检查, 内容包括: (1) 用牙周探针测量观察位点的PD, (2) 用牙周探针测量观察位点的AL, (3) 记录该位点的出血指数 (BI) , (4) 牙齿的松动度, 由指定医生对二组试验牙进行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手术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在传统牙周翻瓣术的基础上, 在龈瓣与牙根面之间植入隔膜, 膜冠方止于釉牙骨质界, 根方盖过牙槽骨嵴2~3 mm, 将膜与龈瓣贯穿复位缝合固位, 上塞治剂, 10 d拆线。要点: (1) 将膜严密覆盖和包绕损伤组织面端。 (2) 采取一定的固位措施, 防止膜的移位和脱落。 (3) 术区应避免摩擦和过度活动, 以免造成膜断裂及对早期愈合的干扰。 (4) 彻底切除袋内壁上皮, 防止上皮过早向牙面接触, 形成长结合上皮。 (5) 根面平整要彻底, 尽量保存牙槽嵴处残存纤维。 (6) 术后防止感染及龈瓣撕裂。

2结果

1.5个月后用牙周探针探查, 在观察位点上手术组PD、AL、松动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

3讨论

GTR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膜来阻挡牙龈结缔组织向冠方增长, 牙槽骨的愈合取决于术后暴露程度、时间、操作是否粗暴、术后龈瓣是否和骨面严密覆盖, 术后1~2 d有骨轻度吸收, 5~6 d达高峰, 此后3~4周修复达高峰, 通过手术可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利用GTR手术提高患者患牙的生存期。方法:采用生物膜手术植入。结果:牙周病患牙达到再生性愈合。结论:生物膜对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的再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GTR,生物膜,牙周病

参考文献

[1]曹彩芳.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8-47.

[2]姚晖, 史弘道.生物隔膜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5, 30 (4) :250-252.

上一篇:城市二次供水下一篇: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