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2024-07-2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精选八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1

高校新闻网发展的历史

高校新闻网随着时间的发展已基本具有一定的规模, 全国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新闻网。我们回过头来看, 高校新闻网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是在校园网主页上发布新闻和推行校报网络版, 如西安交通大学从1998年开始在交大主页上发布网上新闻;第二阶段是2000年前后, 北京大学等高校率先拓宽栏目设置, 创建独立的薪闻网站, 即以新闻网命名的动态网站。到2004年, 高校新闻网的建设掀起了热潮。

高校新闻网功能和特点

高校新闻网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其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同的特点, 能起到特殊的功能。

(一) 高校新闻网的特点

与其他媒体相比, 高校新闻网有其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播的时效性也就是快捷性, 新闻网不受播出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对发生的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即时播发”;二是形式的丰富性, 新闻网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新闻专题于一体, 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活泼, 能够全面而灵活地报道新闻;三是信息的海量性, 不受版面和容量的限制, 能够最大量的报道新闻;四是参与性强, 网络使媒体“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变得简单而快捷, 学生能够和老师进行及时地交流;五是宽容性强,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延伸到哪里, 新闻网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就到达哪里。正是这些特点和优势, 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为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展示、传播、繁荣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 高校新闻网的功能

基于以上提到的高校新闻网的特点, 高校新闻网就具有了以下的重要功能。一是校方发布新闻的主要渠道。现在各高校发布新闻都是通过新闻网, 学生和老师们也是从新闻网上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具体内容。二高校新闻网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新媒体, 及时地知道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三高校新闻网是展示校园文化的新途径。通过一个学校新闻网的建设, 可以看出这个高校的文化建设如何。美化和丰富校园新闻网对建设校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四高校新闻网是学校对内和对外交流的新渠道。通过新闻网, 学校对内和对外的交流将更快捷、更有效率。

实证分析——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人通过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2010年的610条新闻进行了内容分析。内容主要涉及篇幅分析、报道类型分析和主题分析。

(一) 篇幅分析:根据新闻的长短, 我们把新闻分为短、中、长三类。200字以下为短新闻、200-500字之间为中等长度新闻, 500字以上为长新闻。

(二) 报道类型分析:根据报道的方式分为简讯、通讯和图片新闻三种。

(三) 主题分析

从报道数量和形式上看, 该校新闻报道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的普遍职能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两大出发点, 许多报道采用图文并貌的展示形式, 围绕焦点、突出重点、展示亮点, 展示了学校的最新活动信息和人文自然风光, 充分体现了治学育人的大学本质。不难看出, 该网站的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和网民、更好地展示学校形象。从报道内容来看, 该校新闻报道充分体现了如下几大原则:一是立足高等教育职能, 体现高校新闻网的特点。所有报道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传授知识、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创新文化。二是立足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略, 展示该校特色文化。这些报道内容很好地体现了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特色人才。三是立足高校新闻网的自身定位, 实现其自身社会功能。该校园新闻报道力求简洁而不是繁杂, 注重在实现一般功能基础上突出特色。充分运用最新网络技术, 使其成为了一张宝贵的“文化名片”。

当然, 综观所有一年的报道, 笔者认为, 该校的新闻报道在报道主题的侧重、自身功能定位、网站特色和品牌、网络互动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如何做到在力求全面、注重实用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访问者, 提供定制的资讯及浏览服务, 使之成为这所大学通往网络社会的名片, 为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毕业校友、未来学生、“访客”等, 展示该校的特色文化、大学精神、甲子历史、师生风采、人文底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等应该是其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高校新闻网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新闻网的特色不明显, 缺乏可辨识度和品牌意识

高校新闻网的建设应体现各个高校的文化和精神。它是高校对内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领地。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形象的好坏。但是, 现在很多高校的新闻网都只是学校信息的简单发布平台, 以新闻短讯为主, 没有精品栏目, 没有深度报道, 报道的形式也不多样化。这导致了某些高校的新闻网人气不足, 可辨识度差, 没有自己的特色, 更无法谈及品牌意思。

(二) 高校新闻网定位不明确, 导致互动性和服务意思不强

高校新闻网作为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具有舆论引导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这就要求其承担起舆情引导与政策教育宣传的重任。许多新闻网在舆论引导、思政教育与传播信息之间有时无法很好地平衡协调, 仅仅是通过新闻网来单纯宣传学校的活动、会议, 仅仅起到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 无法体现新闻网的舆论引导、思政教育功能。这一定位的模糊, 就直接导致了高校新闻网互动性不强和服务意识落后的弊病。因为只是把新闻网当成是发布新闻的领地, 所以新闻网上的内容非常单调和乏味, 与受众的互动以及为受众服务的效果都没有达到。

(三) 高校新闻网自身管理不完善, 外部也缺乏评价体系

高校新闻网自身管理有缺陷, 网站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 站点设计上出现门户众多、五花八门的局面。内容也过于单薄, 有些高校新闻网就是几条新闻和简单的链接。内容更新也不及时, 时效性差。有些新闻网的首页新闻都是过时的信息, 甚至一些已经更改多时的规章制度, 仍然挂在网上没得到及时纠正。同时, 从外部讲,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各大高校新闻网还主要是各自为政, 缺乏相应评价和引导组织。

(四) 精通专业的人才匮乏, 导致提高空间有限。

高校新闻网的正常运转需要专业人员的大量努力。这些专业人员既包括网络技术人员也包括新闻采写编辑人员。而很多高校的新闻网, 大都没有设置新的岗位编制, 基本都依靠校报或者广播电视的采编队伍。这样文字编辑能力可能可以了, 但缺乏网络技术支持。同时, 对高校新闻网的资金和硬件条件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新闻网建设发展的缓慢。

高校新闻网改进的措施

(一) 立足学校, 彰显高校特色, 树立自我品牌。

要想办出特色, 谋取发展, 不但要依赖互联网的自身优势, 而且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特色, 办出自己的精品栏目和特色栏目。基于各大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目标不同, 高校新闻网可以以学校特色为基础, 通过精品栏目和特色栏目最大限度地传播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及学校精神, 而且要对学校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热点话题做出思考和探索。学校的新闻网站、新闻栏目及新闻标题要能体现校风校训, 彰显特色。此外, 高校新闻网特色化建设要注意教育性和学术性这两个特点。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时教育育人, 高校新闻网的主要受众也是学生, 所以教育性是高校新闻网创出特色所必须要考虑的。同时, 作为高校, 其学术地位是其安生立命的基础, 这一点在新闻网的建设上也应该突出。

(二) 明确定位, 提高专业水平。

各高校新闻网应明确自身的定位, 树立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抓住热点, 胆大心细地报道学校和社会上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在报道中突出重点、加强报道的深度、力度、广度、增加信息量。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新闻报道作风。善于创新, 报道题材创新, 报道手段创新。注重细节。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 加强相互性的开发, 做到传者与受者的及时互动。

(三) 加强交流, 建立高校新闻网行业组织及评价体系。

高校之间应组织建立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高校新闻网行业组织。这一组织不是行政机构, 它不管理高校新闻网, 而是像高校校报协会这样类似的组织, 为各个高校新闻网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高校新闻网的行业组织成立之后, 虽然各大高校仍独立管理各自新闻网, 但是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会、学习班等形式, 互相传授经验, 彼此进行交流, 发现、解决新闻网发展、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各个高校新闻网较好较快发展。同时, 在此基础上, 要逐步确立对高校新闻网的评价体系, 最好能对高校新闻网进行年度评比, 从而看出高下, 促进高校新闻网的健康向上发展。

(四)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高校新闻网要求管理者专业技术全面, 既要懂得网络操作技术, 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闻敏感性。学校主管部门要对参与新闻网管理的人员严把入口关, 注重其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 坚持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 提

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经常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网络管理技术学习班, 进行网络知识培训, 提高网上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在引进人才时, 还需要适当招收有新闻专业背景和网络技术背景的从业人员, 为高起点、高品位地办好高校新闻网积累人才库。

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新闻网也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真正成为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承载者和高校形象的代言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2

据报道2015年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人数将近2 000万, 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思想, 这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注重对学生国家观的培养, 将学生国家观教育融入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全过程, 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着国家观教育理念, 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家观教育实践经验, 达到既培养人、教育人又塑造人与成就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制度认同的爱国主义情怀

国家观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制度认同观念。学校应通过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将宣传“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的国家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每年在全校范围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 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爱国家, 爱民族, 灌输“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人骄傲”等国家理念;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迎国旗, 唱国歌, 向国旗敬礼;教室都挂有国旗, 每周二周会活动前例行全班起立, 举起右手, 面对国旗宣读誓言;每年国庆期间举行庆典活动, 组织党员学生宣读入党誓词, 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旗帜鲜明地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知识竞赛、欣赏爱国经典影视和歌曲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激情;树立国家体制优越性的信念,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三个自信理论融入到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的选择, 也是人民的选择,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规律。

二、强调以“中国梦”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明确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准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等场所,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广播、校园网与校园电视等传播平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事新闻结合, 营造国家认同的良好校风;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培育和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培育他们共同的情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利用阅报栏、墙报栏和宣传栏等载体, 粘贴“孝道中华民族的血脉”、“善曲高歌”等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 在学校笃行湖建造中国古典汉白玉游廊, 亭榭楼台, 质朴庄重, 营造出一片流连忘返的美景。

三、强化国家安全观教育, 培养国家安全意识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国家安全意识与爱国主义的内容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的理念, 利用每年大一军训的平台, 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观教育, 军训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涉及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同时, 军事国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观岳麓山抗战忠烈祠、烈士陵园等, 亲身感受抗战先烈“誓死卫国家, 以昭来者;壮气塞天地, 是曰浩然”的英雄壮举;将国家安全观理论知识贯穿到现实事件中, 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如国家公祭日举行公祭活动, 消解学生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判断, 让学生牢记历史, 时刻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安全。

四、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

没有历史记忆便没有历史认同, 在历史比较和中西比较中,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树立和坚定学生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找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院创造性地开发了“院长讲坛”公共选修课程, 系统讲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并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中, 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 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从而增强忧患意识, 树立为建设强大国家的理想信念。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国家观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将学生国家观教育融入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核心价值认同以及国家安全观和历史使命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3

《C51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一、绪言

(一)设计任务(简要说明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等)

(二)提出方案及方案论证(这两个部分可分开也可合并,主要是就自己的课程设计题目提出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并就不同的方案加以论证,从中精选出最佳的一个方案)

(三)原理说明:根据方案论证的结果,简述设计原理,最好能给出较为明了的框图来说明整个设计思路。

二、系统设计

(一)电路设计

(二)程序流程图

(三)C51程序设计,重要的代码要有注释。

三、仿真验证

(一)系统仿真调试步骤及方法,写程序或设计电路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部分主要简述一下自己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仿真调试步骤及方法,重点阐述对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总结

书写格式:

1、一级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为宋体,小三,加粗;报告正文内容

为宋体,小四;1.5倍行间距;

《C51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主要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课程设计成绩主要从工作量、设计讲解、回答问题、设计能力、设计说明书等方面评定:

1.工作量(20%):考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大小,从难度、完成情况等方

面考察;

2.方案设计讲解(20%):考查学生对整体设计的认识和把握;

3.回答问题(20%):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4.课程设计报告(40%):是否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4

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新型产业结构,促进和扩大就业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为依托,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期以发挥本专业的优势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贡献微薄之力,并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一、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齐头并进

无论是引企入校还是引校入企,都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引企入校这种模式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意无意的进行,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引校入企是合作企业能提供场地,高职院校讲专业教室搬到企业,双方共享教学培训资源,双向解决学校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和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企业能真正成为学校的分教学点。

我院食品专业的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同时,我院还开展企业大讲堂活动,邀请各校企合作企业举行就业指导讲座,为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更好的平台。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校外实训指导老师,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构筑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本专业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和技术公关的。企业为我院食品专业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同。这样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特别是缓解了季节性食品大量生产用工短缺问题,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从而真正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办了经济实体

高职院校创办经济实体,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而全的实体企业,这种经济实体主要是专业优势为依托,创办经济实体为专业教学服务,在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拓宽专业的发展思路,实现专业和社会需求对接。

我院的食品专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基础,应用型很强,因此我们的教师团队发挥独特的专业优势创办了2个经济实体,分别用于实习教学和承接对外服务项目,组成了“产教融合”的紧密型经济实体。这样食品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足不出校的实现食品相关检测和生产实操,从根本上解决专业“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模拟、仿真教学、到真实业务教学的转变。同时还可以打造成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的枢纽,让师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反馈到专业教学中来,成为专业“产学研”基地。

三、开设订单班和定期社会实践

订单班主要是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学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企业用人需求而进行的校企合作。企业定制的人才培养,也可以说是专门为企业培训培养岗位使用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招班,工作有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在相关专业中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的只是比较实用。保证了毕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订单班是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技术和职业素质要求的人才。接受企业的技术经理或项目经理的指导和授课,会接触到恩师的企业项目,专业的职业素养可。实习期间可以到企业带薪定岗实习,这是别的专业不可以做到的。前两学年,以我专业基础教育为主,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项目实战训练,该学年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为项目实训出发点,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路路径,采取开放式、混合式教学方法,各阶段的项目实训可和最后的企业对接实训。我院食品专业以开设订单班一个。

定期的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依托、社会为舞台的广泛教学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实践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教师含动员教师、带队教师、指导教师、等各个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把那些最负责,经验最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实践中,并且在待遇上做出一定倾斜,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丰富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解决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摘要: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校专业发展为例,介绍了3种高职教育专业发展模式,以开拓高职专业的发展思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

[2]阚雅玲,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5

产学研信息平台是指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构筑开放的产学研网络平台。通过对产学研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发布、分类、控制和管理, 满足企业、学校和相关行业对信息的需求。目前,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过程出现了信息不对称, 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不能有效对接等问题, 高校大量科研成果还停留在论文和高校的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 一些学校的教师反映, 他们愿意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 但苦于得不到技术输出方面的信息。而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需要技术, 因为没有灵活的技术来源渠道而找不到合适的技术。

在加拿大, 为了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 让企业知道在哪里可获取相应的技术, 加拿大产业部就把高校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放在网上, 方便企业查找;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 积极扶植技术中介, 让技术中介负责推广技术, 并将企业的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

二、高职学院产学研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认定为“优秀”等级, 2009年被确定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 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专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环保一线人才为宗旨的高职学院。学院目前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湖南省清洁生产审核中心、环境工程治理技术中心、生物技术研发与食品检测中心、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还有一个环保职教集团和校友会平台。在环保专业领域, 学院科研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因些如何利用这些优秀资源为产业服务, 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形成一个“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成为一个摆在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层面。

产学研公共信息平台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最新环保行业研究技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院科研项目成果信息发布;企业、政府、学院科研项目的信息沟通。

2. 总体结构设计。

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如下:

产学研信息平台由数据采集接口、平台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企业接口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五部分组成。各部门业务系统如环评系统、分析测试中心系统、清洁生产审核中心业务系统等, 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模块与平台相连, 数据处理模块是整个平台的核心, 这一部分是连接数据库和外部系统之间的纽带。平台数据库存放产学研平台数据, 它的数据来源是各个部门业务系统里的数据。企业接口模块主要处理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安全连接。WEB用户通过信息发布模块来浏览平台信息。

3. 平台关键技术。

(1) 数据存储采集技术。产学研信息平台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选择SQLServer2005或者Oracle。原因有二:首先, 平台数据库要集中多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的数据, 必须具备大容量和可扩展的高性能处理能力。SQLServer2005和Oracle采用了RAC (RealApplicationClusters) 集群等新技术, 配合分区技术、海量存储设备技术, 即使是10TB级别的单一数据库也完全可以轻松实现。另外, 两个软件都具体ETL (ExtractTransformLoad) 功能, 即数据抽取加载转换功能, 主要用途是提取数据、转换数据并将它们写入到目的地, 能把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的有用的数据加载到平台数据库中。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信息平台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软件, 数据库名称为CanXueYan.mdf, 如下图2所示, 数据库服务器放在学院网络中心, 网络中心以百兆光纤连接学院各个部门, 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速度。

在数据采集方面, SQLServer2005中提供的SQLServer集成服务 (SQL ServerIntegrationServices, 即SSIS) 是一种优秀的ETL工具, 使用SSIS平台可以生成高性能数据集成解决方案。它的主要步骤是: (1) 设计源表, 建立目的表和字段映射关系; (2) 确定字段的计算法则; (3) 实现数据流任务设计。源和目的数据库的映射关系具有层次结构, 主要有实体映射、表映射和字段映射。在源库和目的库结构已建好的情况下, 一般只需考虑表映射和字段映射。当源表中字段抽取出来不能直接迁移到目的表中, 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和运算时, 就要使用运算法则, 这种情况称为数据转换。在SSIS工具中, 数据流任务设计过程是以可视化方式使用数据流组件构建数据迁移的运行体系结构。

(2) 异构平台数据交换技术。平台数据库存放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常用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存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库管理工具里,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构平台。这就涉及到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目前, 实现异构平台数据交换的技术主要是基于XML的技术。XML是可扩展标志语言 (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的简称, 已经为Web应用标准之一。XML具有强大的数据表现能力, 能够以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数据,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扩展。尤为重要的是, XML具有强大的自描述能力, 同时实现了数据与表现形式的分离, 这些特点决定了XML能够作为数据交换中的媒介, 从而实现异构系统的信息交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多个信息系统, 如环评系统, 分析中心系统等, 各个系统的数据库格式不统一, 有的采用My SQL, 有的采用简单的Acess2003, 为了能在这些系统中互相传输数据、交换数据必须采用一种“中间桥梁”———即XML技术, 如下图3, XML本身不用来当作最终存储数据库, 它只是起到中间数据交换作用, 通过XML技术, 系统A与系统B能实现数据交换。

目前基于XML的异构平台数据交换技术方法主要分为二类:目前经常采用的异构数据转换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模板的转换和基于模型的转换。前者只能用于在关系数据库和XML文档之间传递数据, 它不需要预先定义XML文档模式和数据库模式间的映射关系, 而是直接将命令语句 (如SQL语句) 嵌入XML模板中, 由专门的数据传输中间件来执行该模板, 获得的执行结果用来替换模板中对应的命令语句部分, 从而得到结果XML文档;后者则使用某种数据结构在XML文档模式和数据库模式间建立对应关系, 进而进行数据的转换。

(3) 平台程序开发技术。产学研信息平台编程语言可以用面向对象开发语言, 如.NET平台上的C#, 这种语言在开发B/S系统方面非常快捷方便。还有整个信息平台的框架可以采用MVC模式, 即Model-View-Controller", 中文翻译为"模型-视图-控制器"。如果你用ASP.NET编程的话, 在ASPX页面中开发用户接口来实现视图, 控制器的功能在逻辑功能代码 (.cs) 中实现, 模型通常对应应用系统的业务部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平台采用B/S系统框架, 程序开发语采用.NET平台上的C#, 平台的登录界面如下图4所示:

三、总论

构造产学研信息平台, 使学校企业双方能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对学校而言, 能使学校能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对技术的需求, 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实验室优势, 有针对性地展开合作。对企业而言, 能及时了解行业新技术成果动态, 从而引进一些高科技含量的项目, 来解决一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胡黄聊等.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 (2) :158~159.

[2]张冠文.创建产学研平台打造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4 (5) :62~64.

[3]张亮.创建产学研平台打造科技创新企业[J].中国高校科技, 2011, 6 (8) :29~30.

[4]李鹏飞等.SSIS在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08, 5 (3) :62~63.

[5]黎海生.基于XML高校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广场, 2006, 4 (3) :73~75.

[6]李剑波等.基于XML的Web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北华大学学报, 2003, 4 (3) :273.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学院2013、2014、2015级全体在校学生的素质指标, 得出有效数据9 285份。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体质测试法: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测试指标、方法和仪器, 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身体素质指标包括50 m、引体向上、1 000 m、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

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50 m

50 m跑主要是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 各年级50 m跑优秀率均较高, 2014级学生优秀率最高, 2015级学生不及格率最低;全院50 m跑不及格率仅为6.68%, 速度素质相对来说, 普遍较快。

2.2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 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 与2014级和2015级比较, 2013级学生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相对较差。

2.3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主要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 各年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均较差, 优秀率低且不及格率高;全院优秀率仅为6.9%, 不及格率为12.01%。

2.4 1 min仰卧起坐 (女) /引体向上 (男)

1 min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体现的是女生腹肌耐力和男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 从而代表人的力量素质。从表4可以看出, 全院学生力量素质大部分处在及格水平。全院男生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较高, 说明力量素质个体差异较大。

2.5 800 m (女) /1 000 m (男)

800 m或1 000 m跑测试主要反映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 特别是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

从表5可以看出, 800 m (女) /1 000 m (男) 测试成绩大部分人都处在及格水平上, 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比较低, 不及格率较高。且个体差异体现非常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学生50 m项目的优秀、良好以上水平人数较多, 速度素质水平比较高, 说明学生是具备身体锻炼的能力并有一定的运动水平。

(2) 学生柔韧素质一般, 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普遍较差。

(3) 女生腹肌耐力、男生上肢力量普遍一般, 优秀者极少;男生上肢肌肉力量个体悬殊大。这种情况的出现, 可能与高年级没开设体育课, 缺乏广泛参与运动项目的动力, 这会直接导致速度、灵敏素质下降, 且高年级部分在校养成不吃早餐、男生抽烟酗酒现象较多, 在吃苦、坚忍等意志品质不如低年级学生, 导致耐力项目成绩下降, 另外, 高年级学生升学或就业的压力加重, 容易忽视锻炼身体, 锻炼时间减少也是可能因素之一。

3.2 建议

(1) 应把《标准》测试工作和体育教学计划、学生群体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体育教学计划针对低年级学生应多开设力量性项目活动, 且要有针对性;而针对高年级学生应多开设耐力和速度性项目活动。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也应有一定的倾向性。

(2) 建议学校采用智能化测试系统, 能减少教师教学以外的工作量, 并提高个体数据的准确性, 尽量减少由人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3) 加强对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文件的宣传和学习, 特别是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制定增强体质的科学地锻炼方法, 各测试项目的生理功能简介及测试方式, 上传至体育部的网站并利用自媒体的方式在学生中间传阅。

参考文献

[1]李小伟.2010学生体质检测结果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喜与忧[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10) :17-21.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7

一、《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这所女生居多的职业院校来说,应当要帮助每一个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女生,拥有法律智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防范纠纷、抵制侵害,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她们成为优秀的职场达人、合格的家庭成员和良好的社会公民。我们认为,这既是《女性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是我们学校的育人使命。

第二,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课程与配套资源。根据我们目前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少数高校开设了类似课程,比如山东女子大学,开设了“妇女法”课程,是山东省精品课程;部分高校有类似课程中的专题,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在“中国女性文化”课程里设置了“女性与法律”专题;更多的高校采取了开设女性维权讲座的形式。但总体而言,目前还没有基于职场女性的法律权利保护的课程,相关的讲座或专题都比较零散、不系统,相关的课程资源都很缺乏。

因此,通过《女性与法律》课程的学习,女大学生学习与女性生活、家庭、职场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的法治情感陶冶和法律信仰培养,从而帮助她们掌握法律赋予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突出、两翼实践、三个贴近、四+教学”。我们认为也是这门课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一个突出”是突出社会性别视角,聚焦女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和用法能力培养的课程定位;“两翼实践”是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三个贴近”是指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教学”是指“课堂学习+网络微课+第二课堂+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学习将根据不同的事件开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集职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程,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性的学习经历;网络微课全天候为同学提供便利丰富的富媒体课程学习;第二课堂、项目实践作为必要的补充,将开展辩论赛、法律热点新闻播报、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微戏剧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展现魅力的平台。

(二)分析学情,构建团队

这门课程以我校全日制在校女生为教学对象,目前,我们学校女生占70%左右,年龄从18岁到21岁之间,乐于接受新事物,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她们与社会接触少,受女大学生失踪、家暴等相关社会事件的影响,对法律知识与运用很陌生、想了解,但对“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个学期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又很倦怠。为了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以学校教师为教学核心,以资深律师、法官、街道办的妇女权益工作者等专家为支撑的课程团队,专业教师有两人为兼职律师,有法律实践能力,课程团队中的几位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源,丰富的团队结构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教学内容筛选与整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女性维权的角度出发,以与女性相关的六类基本权利、维权途径为内容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十三个专题,着眼于女性的权利保护,重视法律知识掌握、维权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充实

每个专题中,都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项目和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支撑,实践教学内容约占总课时的40%,将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讨论,比如,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微戏剧、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到社区举办法律咨询,到妇联妇女法律服务中心见习、开展“校园说法”系列讲座,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的丰富与创新

从普及法律常识、陶冶法律情操、提升用法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出发,为了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和实用性,还要在创新与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参与度。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模拟、ISAS、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与手段,因为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我们希望建立在线交流平台,畅通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渠道,动态建设、充实和共享网络课程资源。

三、《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效果

(一)实现提高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能够掌握女性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和婚姻家庭六个方面享有的法定权利等法律知识;维权能力方面,能够当女性的合法权益权利被侵犯时可以选择正确的维权途径来保护自己进行维权;社会能力方面,能够陶冶法治情感、培养法律信仰,提高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的公民。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了普及法律常识、陶冶法律情操、提升用法能力的法律素养提升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外,通过课改,还有助于女大学生内塑心灵、外塑风采,开展辩论比赛、法律热点新闻播报,不仅在活动中掌握法律知识,知晓维权途径,树立法律意识,同时又锻炼了女生口语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同时激励女生养成坚强、自信等可贵品质,教育她们要独立、上进,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失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开展法律微戏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同时又充分展示女生的智慧和风采。

摘要:当前女大学生法律知识不丰富、维权能力薄弱,法律综合素养不高,严重影响了她们权益的保护,而现有课程又无法满足高校女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随着高校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为提升高校女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开设《女性与法律》课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高校,《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彦增,粟远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

[2]李曦,慎伟琴.女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3).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引领作用即带动作用[1],是指人们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的方式、方法或者效果。辅导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称谓,这一角色称谓与“教师”、“老师”等不同,有着其特定的内涵。《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见,辅导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老师”,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可以带动学生向着教育既定的目标成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从相关文件的定义来看,高素质特指优良的职业素养,即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其中,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中一切成就的基础,也是从事职业教育的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本领域。

可见,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职业道德引领、职业思想(意识)引领、职业行为习惯引领和职业技能引领这四个方面,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第一,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他们来组织实施、来引导;第二,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3],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第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第四,对于有技能专长的辅导员而言,还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二、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工作思路

辅导员引领作用的体现,必须依托于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实践。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理出一个逻辑关系,即“做知心朋友,才能深刻了解学生,才能正确辅导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让辅导员主动有效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具体环节,才能了解学生的疑难、困惑,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缺陷,才能真正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辅导学生。

首先,应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载体让辅导员有机会融入学生

辅导员不应该机械的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来实施管理策略,丰富的活动设计应该是辅导员管理策略实施的载体,这些活动应该贯穿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辅导员通过适时地参与这些活动、必要时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干预等方式,合理引导活动的开展,真正的融入学生,与学生交上“知心”朋友。

其次,应建立一套有效地激励机制让辅导员有意愿融入学生

辅导员融入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入。为什么很多时候辅导员花了时间做了工作却起到不到预想的工作效果?辅导员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是主要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思想和情感上的投入,没有观察和思考。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为细致、琐碎,这也要求辅导员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情感,而这些花费几乎是不可量化的。因此,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来说,学校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辅导员有意愿融入学生。

再次,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助力辅导员深层次的融入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发生的大的变化,网络学习和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正如某句广告语所说“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网络改变了人们上街购物的方式,同样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诸如微信、QQ等通信软件,几乎成了学生网络通信的主流方式[4]。辅导员应充分发掘微信(wechat)等通信软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在虚拟空间中融入学生,引导学生。

三、“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中辅导员引领作用的体现

(一)“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总体设计

“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为目标的特色活动。活动围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就寝、起床、锻炼、整理、就餐、习读、自习”等七项主要活动内容,深入挖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与职业素养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导,院系领导、助理、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全员参与”的总体设计。在这一设计中,辅导员是活动开展的核心,既是整体框架下所有特色活动的内容设计者,更是活动标准及规范的督促者和践行者。按照活动的整体设计,辅导员既要设计班会、班报以及其他班级活动做好活动的宣贯工作,也要牵头落实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更要深入学生宿舍及班级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还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开展记录、跟踪以及典型报道工作。可以说,“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为辅导员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具体环节,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引领作用,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育人成效

持续开展“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至少已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第一是健全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育人机制,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划分育人单元,构建了多元育人的格局,其中,尤其校准了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令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第二是理顺了学习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明确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形成有效地指导;第三是抓住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育人的关键,将军队、军企、企业文化中“严谨、规范”等精髓内容融入活动实践中,学生容易接受,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减轻了难度;第四是拓展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涵,借助微信等信息化手段,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打通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瓶颈,学校教育可以影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亦可以引入学校教育,辅导员是实现这一拓展的关键。

(三)辅导员在“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分析

从“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的整体设计和已取得的成效来看,辅导员至少起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一是辅导员的职业习惯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持之以恒的有效地推进“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第二是辅导员的职业作风引领学生的学习作风,辅导员必须在学院的规章制度面前严于律己才能以己律人引导学生;第三是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引领学生的学习意识,辅导员必须领会政策、政治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第四是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引领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员健康的职业心理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疏导学生的抵触心理很重要;第五是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的职业道德,辅导员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引导学生在活动开展中实现自我管理。

(四)“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对充分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启示

“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基本上是围绕如何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进行的整体设计,因此,活动设计之初,基本上就给优秀辅导员定了个考核标准,即“经验丰富,全身心投入;素质优良,各环节把控;成效显著,班风学风优良”。在总结活动成效的时候,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优秀的辅导员能带出更多的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工龄长的辅导员所带班级的班风成形快且发展稳定;对工作投入多的辅导员获得学生的认可度高、有很强的学生感召力;辅导员岗位变动、情绪变化的频率对班级的学风表现影响较大。从上述规律来看,“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归属感,维持辅导员人员的岗位稳定性,使辅导员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应当引起如下重视,即肯定辅导员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引领作用,并以有效地活动设计、良好的体制机制来确保这一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摘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然而,良好职业素养并非朝夕可获,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加以培育。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在新生班级中开展“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作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第一课,从新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开始,落实、落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养,引领作用,六早一晚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引领[DB/OL].http://baike.baidu.com/.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

[3]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上一篇:外交官要勇于担当下一篇:无线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