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

2024-06-22

粉碎性骨折(精选十篇)

粉碎性骨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 男7例, 女2例, 年龄16岁~49岁, 平均年龄32.5岁;车祸伤5例, 高处坠落伤2例, 砸伤2例;左侧5例, 右侧4例;开放性骨折6例, 闭合性骨折3例。9例骨折均为新鲜骨折, 按照Schatzker分类, 胫骨平台Ⅱ型骨折2例, Ⅲ型骨折1例, Ⅴ型骨折3例, Ⅳ型骨折3例;胫骨骨折按照AO分类, 均为C3.3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2例, 其中1例行切开减张术;伴有腓总神经损伤2例;Ⅰ期清创采用外固定支架4例, Ⅰ期清创使用跟骨牵引5例;3例清创术后皮肤坏死, 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外露, 均待感染控制后, Ⅱ期行局部皮瓣转移术。9例患者均在Ⅰ期处理软组织恢复良好后, Ⅱ期行LISS板内固定术;2次手术间隔时间16 d~34 d, 平均30 d。

1.2 手术方法

对有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采用仰卧位, 硬膜外麻醉, 大腿根部上止血带, 在彻底清除污染和挫伤严重的皮缘和肌肉组织后, 用3%双氧水浸泡, 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C臂机透视监控下, 手法牵引大概闭合整复骨折端复位, 力线良好后, 给予夏和涛外支架固定 (见封三图1) , 伤口在张力不大的情况下, Ⅰ期缝合;如果皮肤张力大或者皮肤软组织缺损, 则Ⅰ期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对于闭合性伤或者伤口不大干净的患者, 则在病房行简单的清创缝合, 再给予跟骨牵引术, 术后定期在透视监控下, 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 以保证骨折断端对位和对线良好。术后严密观察局部肿胀和末梢循环变化情况, 随时调整脱水药物。1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 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理想, 肢体肿胀不断加重, 及时给予切开减张, 待肿胀消退后, Ⅱ期缝合伤口。所有患者均在皮肤软组织恢复良好后, 行LISS板内固定术, 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约3 cm, 通过外侧半月板下横行切开暴露关节面, 直视下通过“骨折窗”整复关节面复位, 并且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 确认膝关节面平整光滑后, 将LISS板沿着胫骨外侧肌群贴近骨膜插入骨折远端。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 观察接骨板和胫骨的伏贴情况, 根据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再给予牵引、点式复位钳挤压继续调整骨折断端情况直到满意。在LISS板体外专用瞄准器引导下, 分别打入远近端锁定钉, 一般远近端分别用4枚螺钉固定 (见封三图2) 。

1.3 术后处理

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抬高患肢、使用脱水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肢体肿胀及末梢循环情况, 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处理, 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伤口渗出增多或者局部红肿明显, 则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根据结果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配合行肢体受伤局部的臭氧治疗, 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次手术行LISS板固定后, 术后3 d即使用持续被动运动 (CPM) 机行患膝屈伸功能锻炼, 术后5 d鼓励患者下地扶拐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术后12 h即开始半量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或钙,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Wulff的疗效评定标准, 优为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120°, 活动时无疼痛;良为膝关节可完全伸直, 屈曲活动范围90°~120°, 无或者偶有轻度的疼痛;差为膝关节的活动范围<60°, 经常发生疼痛或者持续性疼痛。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个月~24个月, 平均14个月。Ⅰ期清创有3例出现皮肤软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伴感染, 皆经过定期换药感染控制, 伤口新鲜后, 行局部皮瓣转移, Ⅱ期LISS板内固定, 伤口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骨性愈合, 愈合骨折时间4个月~9个月, 平均7.5个月。按照Wulff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 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8.9%。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难题之一。严重碎裂移位的骨折块和关节面, 给切开解剖对位带来很大的困难, 以往我们采用双侧切口广泛暴露骨折端, 对碎裂的骨折块逐一对位, 并用克氏针、拉力螺钉或者持骨钳固定维持复位后位置。但由于胫骨近段解剖板和高尔夫板与患者骨骼形体的差异, 往往在放置钢板、拧紧螺钉后, 造成复位后良好的位置再次丢失。广泛的骨膜剥离和对骨折块解剖对位的要求, 使得骨折块创伤后残存的血运完全丧失, 严重迟滞了骨折的愈合, 甚至出现不愈合;广泛的暴露和剥离骨膜, 又加重了原本挫伤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造成术后大面积的皮肤和软组织坏死骨外露, 往往需要巨大皮瓣转移闭合伤口, 结果迟滞了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时间, 增加了关节强直发生的概率。

微创内固定系统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 :AO在总结以往为了追求解剖对位, 而广泛地暴露和剥离骨膜, 造成大量患者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后, 提出来“生物学固定”的理念———保护骨折局部的血供和弹性固定, 又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环境。LISS板是在基于微创原则, 同时结合了髓内钉、外支架和生物接骨板的技术特点, 设计出的具有创伤小、闭合复位、成角固定和固定牢靠等特点的骨折内固定系统。

3.1 瞬间稳定

在牵引、手法整复骨折断端达到功能复位后, 将LISS板通过平台外侧小切口, 紧贴胫骨骨膜通过骨折端插到骨折远端, C臂机透视监控下, 经皮通过定位瞄准器拧入锁定钉后, 就立即获得了瞬间稳定。由于LISS板具有外支架的特点, 不需要钢板和骨质的良好伏贴, 这样就避免了使用传统钢板时, 因拧紧螺钉而致复位良好的骨折端发生再次移位的情况。

3.2 保护骨折端残存的软组织血运

间接复位、小切口插入钢板的设计理念, 术中不暴露骨折断端, 极大地保留了骨折断端残存的血供, 给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环境, 利于骨折愈合。LISS螺钉与钢板锁定以后, 钢板只是贴近骨面, 而与骨面无直接接触和压迫, 避免了传统钢板贴骨压迫造成受压区出现的放射状骨缺血坏死。

3.3 角稳定性

LISS螺钉与钢板锁定后即可起到内支架的作用, 且螺钉与钢板并不垂直, 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螺钉固定后呈立体三维犬牙交错状, 把持较强, 具有良好的角稳定性。特别适用于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有很好的防止螺钉拔出的功效。

3.4 损伤控制理论 (damage control, DC)

以往人们认为, 任何外科疾病的首次手术治疗是进行确定性修复或重建的最佳时机, 但严重创伤患者术后惊人的病死率, 逐渐使临床认识到死亡的原因并非手术失败, 而是由创伤及手术后的内环境紊乱、生理功能障碍, 最终导致的创伤三联症———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所致。从此逐渐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 选择最佳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术后病死率, 产生了损伤控制学说。其颠覆了过去严重创伤患者一定要在首次手术时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概念, 取而代之是更注重创伤后的临时生命救护和控制病理生理改变, 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生命。本组病例均采用分期治疗, 在受伤初期给予跨越式外固定支架或者骨牵引治疗2周~3周,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局部软组织恢复良好后, Ⅱ期行小切口、闭合复位加LISS板固定手术治疗。

4 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4.1 本组患者均涉及到胫骨平台关节面的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Ⅰ期处理时就要给予高度关注, 在安装外固定支架或者牵引过程中, 要在C臂机透视下尽可能地手法整复, 使关节面的平整性得到恢复。Ⅰ期处理若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或者局部塌陷>2 mm, 则在Ⅱ期手术时可依靠膝关节外侧小切口, 做半月板下缘切开或者平台下开窗, 配合透视行关节面整复或局部塌陷撬拨和植骨。

脊椎粉碎性骨折要注意什么 篇2

禁忌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篇3

(灵山县中医院广西灵山535400)【摘要】目的 通过对患有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来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方法,随即挑选回顾57例患有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他们进行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对于骨缺损者给予植骨,同时进行早期功能的锻炼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57患者随访5到25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得出优良率为91.2%。结论 采取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同时给受损者以植骨的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达到满意结果。【关键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国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67-01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作为膝关节内的常见骨折,其产生主要是因为骨折发生劈裂塌陷,同时导致发生创伤性的关节炎,不仅严重影响着关节功能还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表现较复杂,难以治疗且预后性较差,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将会引起膝关节不稳、创伤性的关节炎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利用手术治疗将关节面移至解剖部位或者在解剖部位附近,并给与有效的内固定,同时在术后给予早期功能的锻炼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本院主要对随即挑选的57例患有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一共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均在24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岁。其中由于砸伤导致的患者有6例、由于高处坠落受伤的有14例、由于交通事故损伤的有38例。半月板损伤的有2例、内侧副韧带受到损伤的有3例、合并交叉韧带受到损伤的有6例。闭合性的损伤类型有29例、开放性的损伤类型有28例。一周内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9例、急诊手术的患者有3例。对腓骨和小头骨折进行合并的有11例。根据Schatzker's进行分型,可将60例患者分为:Ⅱ型患者有24例,Ⅳ型患者有17例,V型患者有10例,Ⅵ型患者有6例。2.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2.1治疗方法:硬膜外要采取麻醉措施,膝关节垫枕并屈曲,处理创面在常规情况下使用铺巾、消毒和止血带进行开放性骨折。[1]手术的关节步骤就是关节面的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切口,其中Ⅱ和Ⅳ型采取膝旁前内侧处切口并从髌骨内缘的3cm处开始,从前下弧形开始到胫骨结节的内缘在往下沿着胫骨内侧进行延伸;也可以从前外侧的切口入手,从髌骨内缘的3cm处开始,先经过腓骨小头其前上的1cm弧形到胫骨结节的外援在向下沿着胫骨的外侧延伸,其中延伸长度按照内固定需要和骨折类型确定;之后再切开部分的关节囊大概1到2cm,首先从半月板下面进入到膝关节,然后将半月板的拉钩向上拉将半月板拉开,其次膝关节屈曲同时给予适当的内外翻以便暴露塌陷的关节面,最后直视下关节进行复位。V和Ⅵ型使用Y性切口和西迁正中上切口,为了防止皮瓣坏死,首先必须要一起翻起皮下组织和皮肤,以便充分暴露骨折端和整个膝关节,然后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合并损伤,其次直视塌陷骨折平台并下撬,最后再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对于部分已经掀起和破裂的关节软骨只要他们没有完全的游离,就都可以使用可吸收线来固定缝合;针对骨缺损的情况可以选用金世植骨灵(复合含有BMP的异种骨)或者自体骼骨。固定使用匙形TCP型号钢板、T形和用C臂X线机对固定情况和复位状况进行检查。V型和Ⅵ型骨折除使用TCP型号钢板进行固定外,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用两个钢板進行固定。在切除和修复损伤半月板时,韧带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确定是保守、修复还是重建。患者在固定牢固后的第二到第三小时内可使用膝关节功能的锻炼器进行锻炼。对于粉碎性骨折严重者需用石膏托固定三到四周,然后再进行CPM的锻炼,在手术过后三个月才能进行负重。2.2注意事项:(1)手术时机和切口选择:不同患者骨折类型不同,针对不同类型要采用不同手术时机和切口,因此手术前需要用MRI、CT或者X线检查骨折情况并选择合适入路,内外髁劈裂或塌陷的骨折分别使用正中切口、膝旁前内侧或着外侧切口进入。[2]对于双髁骨折主要选取膝前的正中切口,此时还需一起翻开皮肤瓣和其皮下组织来避免手术过后的皮肤损坏和感染而对关节功能产生影响。目前共有5例采用膝前Y型的切口,其中有3例出现皮肤感染和坏死,因此我院并不主张行Y型或S型切口,以免造成皮缘的坏死,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和之后的治疗。对于手术时机,只要患者具备条件,就可进行脱水消肿、抗炎或者急诊手术的处理,当组织反应和水肿消退后再给予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过后切口的感染。(2)开放性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则:当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守的开发治疗规定是:对于导致关节难以稳定的骨折处要切开复位并做好内固定手术;最大限度整复关节面时必须采取切开复位的方式来获得;(关节软骨出现再生修复的基础是关节碎骨片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尽管在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开发复位具有必须行,但是当患者由于其受伤情况或者自身条件超过了救治条件导致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时,此时骨折部位应当给以实行早期锻炼和骨牵引。[3](3)骨折复位要求:由于胫骨平台存在特殊解剖结构,因此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时要达到几点要求:恢复胫骨角和恢复胫骨平台宽度。针对以上要求,复位后应当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用X线的正侧位片了解骨折的对位情况,用内外斜位片掌握骨折塌陷处纠正状况。(4)骨折固定问题:骨折内固定应当将稳定有效作为首要目的,不过分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对于有多大十几块的粉碎性骨折及时用双钢板也难以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如果过分追求坚强的内固定反而会导致骨膜的广泛脱离,延长骨折的治愈时间。因此手术中要尽量较少骨膜的剥离,保护碎骨块和周围组织连续性,以便弥补内固定不足,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这样比仅仅使用内固定来稳定骨折更能满足手术过后的早期更能的锻炼,更具备临床意义。(5)术后早期功能的锻炼:手术过后,关节内骨折进行固定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早期功能的锻炼,我院主张在手术过后的第二天财务股四头肌的长收缩。[4]在手术后的第三和第四天进行CPM的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锻炼膝关节早日恢复肌力,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让软骨和骨折在早期治疗期间得到休息,以防膝关节粘连。对于粉碎性骨折严重者和交叉韧带出现损伤的患者,在手术过后要用石膏将长腿托外固定到屈曲30度的位置,在第四周至第六周时给予CMP锻炼,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后两到三个月当X线片显示出骨折线出现模糊后才能够负重。3.结果57例患有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都给与了随机采访,随访5到25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患者手术过后膝关节稳定程度、行走的步态、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和膝关节功能等多方面情况,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综合各项评分,得出效果优秀的有52例,良好的有5例,较差的有6例,优良率为91.2%。4.结论大部分胫骨平台骨质是松质骨,当其受到高能量的创伤或者外力挤压时就容易导致塌陷和骨折,同时还存在多块骨折块,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难以把握住复位的标准,想要胫骨平台骨折能复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得出在对患者进行胫骨平台骨折相应开发治疗时应该遵守如下开放性治疗原则:时刻告诫自己对关节内骨折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保证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轴线准确、关节面平整、没有疼痛,能防止产生创伤性的关节炎。当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守的开发治疗规定是:(1)对于导致关节难以稳定的骨折处要切开复位并做好内固定手术;(2)最大限度整复关节面时必须采取切开复位的方式来获得;(3)关节软骨出现再生修复的基础是关节碎骨片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4)尽管在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开发复位具有必须行,但是当患者由于其受伤情况或者自身条件超过了救治条件导致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时,此时骨折部位应当给以实行早期锻炼和骨牵引,用另一说法就是指在常规情况下出现固定矛盾现状时,大多情况下值得推荐的方法是对受伤关节进行早期功能的锻炼,当损伤部位因素得到解决时仍旧能够延迟进行重建手术。手术过后,关节内骨折进行固定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早期功能的锻炼,我院主张在手术过后的第二天财务股四头肌的长收缩。在手术后的第三和第四天进行CPM的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锻炼膝关节早日恢复肌力,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让软骨和骨折在早期治疗期间得到休息,以防膝关节粘连。对于粉碎性骨折严重者和交叉韧带出现损伤的患者,在手术过后要用石膏将长腿托外固定到屈曲30度的位置,在第四周至第六周时给予CMP锻炼,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后两到三个月当X线片显示出骨折线出现模糊后才能够负重。本组中的57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方庆.胫骨平台骨折的CT诊断和分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2]仇志学,王磊,韩国栋.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14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0(11).[3]冯世舂.36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09).[4]王文,孙俊英.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1(16).

粉碎性骨折 篇4

关键词:桡骨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的和多发的骨折类型之一, 在全身骨折中, 该种类型的骨折约占1/6, 同时其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当前,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上,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 能够在极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外简单骨折治疗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但是, 采用此方法对特殊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如稳定性较差) 治疗效果却不理想, 特别是对于关节内骨折, 给予患者单纯的石膏外固定, 无法稳固关节面, 且可能引发桡骨尺关节骨性关节炎、顽固性腕关节疼痛及正中神经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2]。该研究随机纳入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 男性55例, 女性65例, 年龄在22~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6.5±4.5) 岁, 左侧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54例, 右侧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66例。根据AO桡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类型进行分类, 包括背侧Barton骨折 (B2型) 28例、桡骨矢状面关节内骨折 (B1型) 12例、掌侧Barton骨折14例, 以及桡骨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简单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型) 33例、桡骨关节面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C2型) 28例、桡骨远端粉碎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C3型) 5例。

1.2 术式的选择

根据AO桡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分类标准,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 如果患者对闭合复位不满意, 对于C1、B1、B2和B3型骨折患者, 选择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C2、C3型患者, 选择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3]。同时, 按照手术中患者对复位治疗的反馈情况, 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必要时采用加克氏针给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 对患者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 并根据肢体的肿胀程度进行合适的手术治疗。该研究中所有患者, 45例采用“T”形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3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加外固定架方式进行治疗, 43例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1.3 方法

1.3.1 手术治疗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有患者取仰卧位, 将患肢外展于侧台上, 并对腕部桡背进行侧切口, 使切口近端靠近桡骨茎突上端约6~8 cm, 远端呈“L”形在桡腕关节后向背作切口[4]。术中, 需切开伸肌支持带, 此带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两种肌腱之间, 并向拇长伸肌腱进行来开, 充分暴露桡骨背侧关节面以及患者的骨折断端 (断端近端3~5 cm) , 沿该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背侧全部关节面, 并充分探查掌侧碎骨块, 在直视视野下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5]。在复位时要注意控制掌倾角、桡骨远端长度、尺偏角等在规定的范围内。入股桡骨远端的长度满足需要时, 在该情况下, 发生骨缺损等情况, 可自体骨块移植, 并在适当调整后, 将桡骨远端关节面确定下来, 确保可满足螺钉固定解剖复位的钛金属板的要求。

依据患者骨折线部位, 对手术使用的“T”形板进行合理选择, 将其置于患者桡骨远端背侧, 并按照可打入3枚螺钉的长度进行“T”形板的选取。放置金属板时需注意是远端需在桡骨关节缘约2~3 mm处, 倘若金属板置入时桡骨远端受Lister结节影响程度较大, 可采取将部分结节切除的方式减小影响。掌侧Barton骨折于患者桡骨远端的外侧作切口, 掌侧弧形水平切开桡腕关节面, 并在患者桡骨远端一侧掌侧将板钉置入。骨折部位稳定复位, 采用外固定架在掌屈45°位条件下固定腕关节;如骨折的稳定性差, 可用2~3枚克氏针行内固定, 并加外固定架固定, 患者术后10 d调到功能位。手术操作完成后, 在伤口内放置引流条, 并对伤口进行缝合[6]。

1.3.2 术后治疗方法

进行“T”形春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 术后第1天,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 比如拇指的屈伸, 注意事项为, 配合肢体静脉泵, 将前臂及手部的水肿消除掉[7]。术后第2天, 可拔除引流条, 用以减少伤口敷料的使用, 并行腕关节功能的锻炼。对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 手术10 d后可将外固定架松开, 将患者的腕关节调整到适当的功能位后, 再将患者的外固定架锁紧, 一月后逐步松解外固定架, 并进行腕关节的功能性锻炼[8]。术后第6周, 按照患者桡骨骨折的实际情况, 决定是否完全拆除外固定架以及开展腕关节功能锻炼。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P值为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情况

治疗前, 平均掌倾角为 (15.3±3.4) °, 治疗后患者平均掌倾角为 (8.3±2.1)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1.817) 。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6.4±2.3) 个月, 患者均得到随访, 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 且39例患者关节面平整;桡骨尺偏角18~34°, 平均尺偏角为 (28.4±3.2) °;治疗后, 尺偏角9°~26°, 平均尺偏角为 (20.3±2.3) °, 治疗前后掌倾角、平均尺偏角等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无1例患者发生桡骨轴向缩短。

2.2 患者治疗情况

根据Aro等对于Collse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 120例患者中, 优65例、良41例、可12例及差2例, 优良率达到了88.3%。

2.3 患者桡骨功能的恢复状况

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为健侧活动度的者14例、背伸接近于健侧活动度者21例, 掌屈仅为健侧的60%~80%;活动度不及健侧60%者15例;有45例掌屈、背伸达到健侧活动度60%~80%;进行屈伸活动训练时, 无疼痛感113例, 有轻度疼痛感3例, 且均未发生内旋障碍, 4例患者进行外旋时, 活动受制, 外旋角为45~72°;功能恢复满意者为113例、认为功能恢复可以者5例及功能恢复不满意者2例。其中, 1例由于术后关节面不平整, 伴有轻微疼痛, 活动功能不佳等不满意治疗效果。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由于桡骨远端的生理解剖结构特殊, 正常情况下, 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 而尺偏角为20~25°, 尺骨茎比桡骨茎大约短12 mm, 且桡骨的上述结构与腕关节的功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骨折复位过程中, 应尽量将这些结构的解剖位置进行复位[9]。在部位方面, 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发生于腕关节背伸40~90°, 如果腕关节背伸为90°, 则可能出现腕骨损伤。其中, 导致男性骨折的外力平均为283 kg, 而导致女性骨折的外力稍小, 为195 kg[10]。而老年人由于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 在同等外力条件下, 可能发生粉碎性骨折。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上, 骨折后采用石膏外固定, 治疗的效果理想, 但对于骨折涉及关节面, 且为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类型, 石膏外固定的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是可导致尺偏角、掌倾角减小、桡骨远端缩短及关节面平整度低等, 可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及继发疼痛。相关的数据表明, 未出现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为11%, 而骨折一旦涉及关节面, 其发生率上升至40%。因此, 在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时, 应使其解剖结构和力学性质尽可能完全恢复。

倘若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差或复位的难度大, 则需要切开复位。研究认为, 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时, 即存在切开复位的指征。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切开复位, 可收到理想的复位效果, 且完成复位后, 可按照骨折端的稳定性来选择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动力外固定及钉板内固定均可[11]。在复位完成后, 可通过在桡骨远端骨块中置入松质螺钉的方式来提高复位后的稳定性, 治疗时选择“T”形钛金属板进行固定, 而采用该固定方式的意义, 是在内固定的基础上可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而如果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度不够, 并且碎裂程度较为严重, “T”形板螺钉的固定稳定性会较差, 为提高稳定性, 可在复位后用较为稳定的克氏针或者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并对患者采取外固定架固定的方式提高稳定性。与其他固定方法相比, “T形板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并且外固定架固定方式能够将患者腕关节功能锻炼时间延后二到四周。以上两种固定治疗方法, 在功能恢复和结构复位上, 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单纯采用石膏及夹板外固定难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不过该研究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做长期随访, 远期疗效尚未证实。

该研究纳入的40例患者, 治疗的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 118例患者的关节面恢复平整;桡骨尺偏角18~27°, 平均尺偏角为 (20.3±2.3) °;掌倾角3~16°, 平均掌倾角为 (8.3±2.1) °;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为健侧活动度的者14例、背伸接近于健侧活动度者21例, 掌屈仅为健侧的60%~80%;活动度不及健侧60%者15例;有45例掌屈、背伸达到健侧活动度60%~80%;进行屈伸活动训练时, 无疼痛感113例, 有轻度疼痛感3例, 且均未发生内旋障碍, 4例患者进行外旋时, 活动受制, 外旋角为45~72°;功能恢复满意者为113例、认为功能恢复可以者5例及功能恢复不满意者2例。按照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严重程度, 制定复位的先后顺序, 首先恢复桡骨及尺骨相对长度, 其次平整关节面, 最后控制尺偏角、掌倾角。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情况以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均与桡骨缩短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关节活动时, 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为关节面平整性差, 其可导致关节活动度的下降及诱发创伤性关节炎。在复位过程中, 尺偏角的复位相对容易, 出现角度减小的状况十分少见[12]。而掌倾角减小, 主要是影响腕关节的掌屈, 而不会对腕关节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 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之一,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 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效果理想, 且安全性较高, 患者对功能恢复的满意度较高, 因此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保国, 张殿英, 傅忠国, 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12, 21 (2) :19-22.

[2]唐华军, 熊英辉, 刘建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黑龙江医学, 2012, 11 (6) :454-457.

[3]王一.不同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0 (6) :1129-1130.

[4]杨志勇, 黄明, 廖亮.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淮海医药, 2012, 24 (6) :502-503.

[5]张峰.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5) :4027-4028.

[6]韩松.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3 (1) :155-156.

[7]何启新.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治疗[J].吉林医学, 2011, 32 (7) :5096-5097.

[8]陈伟兵.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早期康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1 (6) :38, 79.

[9]万曲桥, 徐刚, 金建华, 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 11 (2) :154-155.

[10]张茗慧, 李岳伟, 李小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5) :163-165.

[11]刘献国, 刘军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2 (5) :158-159.

小腿粉碎性骨折愈合时间详细介绍 篇5

1、手术上钢板、钢钉只是起到固定,不让断处移位错位而已,对骨头的生长是没有帮助的,就算你手术固定再好,骨痂不生长或且生长缓慢都是没有用的。

2、再加上你的是粉碎性骨折骨头就更难自行生长愈合,骨折治疗的重点并不是只是固定,而是让断骨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愈合这才是治疗的重点,也才是患者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3、建议选用中国传统中医治疗,因为只有中药才有能力帮助断骨快速生长修复,一般早期一个月内的普通骨折用药5至7天疼痛可基本消除,15天可拄拐学行走,全程治疗在25至30天可基本痊愈。

粉碎性骨折 篇6

作者简介:罗岳(1964-),男,青海乐都人,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现任职于乐都平安县中医院骨科临床医师。

【摘要】急性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之一。由于诊断处理不当,给患者于医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麻烦,针对此,本文就以实际经验,探讨了急性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创伤

我科自2004年4月至自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AO分类:2B、2C型)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7~56岁,平均31.5岁。软组织损伤类型:按Gustiilo分型[1]:Ⅰ型5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合并伤:Colles骨折2例,Smith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创伤性休克1例。

2 治疗方法

首先应及时处理有威胁生命的合并伤,待病情平稳后尽早清创。清创时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决定不同处理方式,有效固定骨折,尽可能Ⅰ期闭合伤口。本组Ⅰ期闭合伤口18例,其中12例直接闭合,3例减张缝合,3例行小腿筋膜皮瓣闭合伤口。延期闭合伤口3例,分别在伤后10~12天左右。骨折固定方式:①Ⅰ期内固定9例,其中自动加压钢板7例,髓内针2例。②应用外固定支架12例。

3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中伤口Ⅰ期愈合12例,5例出现皮肤边缘坏死及浅表感染。1例术后出现骨筋膜综合症而扩创减压,发生胫前肌坏死,后期行筋膜皮瓣治疗愈合。浅表感染者中部分钢板或骨质外露,经治疗后闭合,无骨髓炎发生。随访

5~24个月,16例良好愈合,5例愈合迟缓。本组除1例出现轻度垂足及踝关节活动较差外余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

4 讨论

4.1 软组织损伤的判断及清创:充分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关键和根本手段[1]。而要做到充分清创又必须首先对局部皮肤的损伤有正确判断⑵。我们常常在急诊清创中对局部皮肤及软组织认识不足,片面强调Ⅰ期闭合,而姑息无活力组织的清除,以致术后发生坏死感染现象。本组18例Ⅰ期闭合伤口,4例发生感染坏死,1例发生骨筋膜综合症。

4.2 伤口处理:充分清创是开放性骨折的基础,而有效的固定和伤口闭合是治疗的关键步骤[3]。闭合伤口需根据损伤时间、程度及伤口污染等情况综合分析,可采用直接、减张缝合或筋膜皮瓣Ⅰ期闭合。但不可勉强,要求在创面清洁,无张力,选用良好骨折固定情况下方可Ⅰ期闭合。如有困难可选延期闭合。本组3例延期闭合伤口随由1例浅表感染与均良好愈合。

4.3 骨折固定方式:开放性胫腓骨B、C型骨折属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骨折多有移位,对局部软组织多产生影响,需良好复位及固定。而近年来,固定对预防感染的作用已十分明确。王亦璁[2]认为使用可靠的内固定不仅不会增加皮肤感染机会,反而能更有效的控制感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应依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情况决定。我们对软组织条件较好的Ⅰ、Ⅱ型损伤多以内固定为主,通过内固定便于充分清创,其稳定的解剖复位,为恢复其它组织解剖结构提供基础。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粉碎严重的则多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使用外固定支架,无需经过创面及剥离骨膜,即可完成骨折固定,并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保护血供,便于处理伤口并可早期负重并活动骨折上下关[4]。而且外固定支架通过调节其加压装置以及病人的早期活动实现了弹性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可靠保证[5]。

总之,我们认为,在处理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时,应早期充分清创,有效可靠固定骨折,并依据清创术后局部皮肤条件,适宜选用Ⅰ期或延期、直接缝合或筋膜皮瓣等方式闭合创面,术后有效抗菌素治疗以及适度有效的患肢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王承武等.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51

[2] 彭俊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14例急诊治疗分析[J].中国骨伤.2000(14):221

[3] 杨铁军等.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胫骨缺损的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08(3)

[4] 候树勋.充分利用骨外固定器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5 (6):401

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7~76岁,平均49.8岁。髌骨骨折原因:车祸致伤8例,自行摔伤20例,高处坠落致伤15例,他人致伤2例。均属我科急诊收住入院患者,其中有局部皮肤伤口及擦伤患者12例,均在局部皮肤情况稳定后5~10 d内手术,33例局部皮肤条件完好者均在外伤后2 h~3 d内手术。

1.2 治疗方法

常规入院后行各项术前检查,局部皮肤完好33例,均在外伤后2 h~3 d内手术,7例术前筛查有糖尿病患者请内科协助用药控制血糖至9 mmoL/L以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上止血带止血,术前0.5~2 h应用静脉抗生素,膝关节下方半弧形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显露筋膜层,暴露骨折块,常规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淤血块,清除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在髌骨侧方髌韧带支持部侧方切开韧带,用髌骨复位钳复位骨折块,同时主刀或助手手指伸入髌骨后方关节面,保持髌骨关节面平整,必要时2.0克氏针临时固定骨块,选择合适大小髌骨环,放置在髌骨表面,尽量保持髌骨环平面与后方关节面平行。依次上下左右对角植入髌骨环爪勾固定,如爪勾放置处骨块为斜坡,则以2.0克氏针钻孔后植入,助手始终保持髌骨环不移动。再次确认髌骨后方关节面平整后,将髌骨环爪勾对侧加压固定后以分开器分离爪勾尾部裂槽分叉。爪勾一般6~9枚为宜,固定满意后抽出辅助的克氏针。其中本组病例中有5人抽出辅助克氏针后骨块移位,继续留置1~2根克氏针,活动膝关节,如骨折未松动,冲洗关节腔,缝合关节腔及皮下皮肤。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均在1.5 h内完成。加压包扎后松开止血带,所有患者均未放置引流,局部膝关节加压包扎。根据术者把握程度及患者骨折粉碎情况,给予石膏外固定。其中,本组患者30例未行石膏固定,15例行石膏外固定4周后拆除石膏。早期未行石膏固定者2~3 d后CPM功能训练,石膏外固定者拆除石膏后嘱患者加强膝关节伸屈训练。

1.3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抬高患肢,本组患者均未放置引流,其中皮肤完好者33例,仅术前0.5~2 h内围术期使用抗生素1次,术后不再使用。对于有皮肤裂口及皮肤擦伤者常规术前抗生素应用,待皮肤干洁后手术。手术中术前0.5~2 h内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外,根据局部皮肤的损伤程度,术后均使用抗生素5~7 d。其中6例患者因局部皮肤稍潮湿,行切开皮肤前取患处皮肤取样送检培养,同时行切口处护肤膜保护,术后根据药敏抗生素使用7~10 d。7例糖尿病患者,请内科协助降糖,控制血糖9 mmoL/L以下、术后抗生素使用7~10 d。1例因术前皮肤裂伤严重出现皮肤感染坏死、髌骨环外露,使用抗生素15 d,同时局部换药。30例早期未行石膏固定者2~3 d后CPM功能训练,石膏外固定者拆出石膏后嘱患者加强膝关节伸屈训练。

2 结果

本组45例中44例皮肤切口均一期愈合,12~14 d拆除缝线,其中4例因局部培养有细菌生长,使用抗生素7~10d,1例因术前皮肤裂伤严重,出现皮肤感染坏死、髌骨环外露,使用抗生素15 d后一直局部换药。10个月后拍片提示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幸未出现关节感染。30例未行石膏外固定者2~3 d后常规CPM训练,15例石膏外固定者4周后拆除石膏,并嘱患者加强屈伸功能锻炼,均取得良好效果。39例患者获得随访12~15个月,按骨科Lysholm 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2],优良率达97.8%。术后3个月每月复查一次膝关节正侧位片。本组患者中均在10~18个月后根据拍片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效果满意,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论

髌骨骨折属于膝关节内骨折,可以导致伸膝装置对力量传导连续性丧失,骨折块的移位造成牵拉膝关节的运动支点无法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关节面不平整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及运动疼痛[3]。粉碎性髌骨骨折复位困难,稳定性差,易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骨折患者的后期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4]。按AO原则,髌骨骨折根据骨折的分型可分为A型、B型和C型。本组45例病例中,均为C型骨折,骨折块3个或以上。AO手术方案中的C型骨折建议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或拉力螺钉加张力带钢丝,部分或全部髌骨切除三种方法[5]。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目前方法较多,国内流行的主要有环扎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固定聚髌器固定等方法[6]。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为横、纵、斜及不规则的骨折线相混合,钢丝、张力带、抓髌器等难以找到坚强的固定力点及有效维持于解剖位置而不能早期活动[7,8]。对于C型骨折中髌骨下极的治疗,国内外有较多的争议。刘昕等[9]对138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应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郑季南等[10]研究认为,由于骨折线距髌上缘相对较远,2根克氏针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难以达到平行,很难置于髌骨下极较为理想的位置,因此不能达到抗前方张力的作用,甚至可导致进一步撕裂。针对髌骨下极骨折骨块小、碎片多、位于髌韧带附着点、稳定性差的特点,许多学者对张力带技术进行部分改良。Yang等设计了应用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的独立垂直环扎术(separate vertical wiring,SVW),此技术结合张力带和环扎的双重优势,既可对抗髌前分裂张力,又起到捆绑作用,使碎骨块聚合。但上述方法操作复杂,我科45例患者中有4例属髌骨下级严重粉碎性骨折,其中2例辅以1.5 mm克氏针横行辅助固定,后采用髌骨环固定,未出现骨块移位、内固定松脱等情况。

目前髌骨骨折的治疗常规还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较为经典实用,但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特别是骨折块较多、骨块较碎者,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甚至需3枚或者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当复位后如需多枚克氏针固定,则导致克氏针在狭小的髌骨内交锁阻挡,很难保持复位骨块在同一平面内,直接会造成复位时患者髌骨内侧关节面不平整,加重患者骨性关节炎发生。同时远期活动后,钢丝脱出克氏针尾,克氏针脱出皮肤的概率增加,致患者经常需换药治疗,生活活动不便。如术中多枚克氏针弯头时又容易造成术中即时骨块移位及术后取出时困难。

髌骨环根据国人的髌骨测量指数,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留置有12枚爪勾孔,且爪勾长度及深度均可通过爪勾调节。爪勾固定可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复位后加压固定患者很少出现骨折位移发生,且上下、左右、对角均可均匀加压,固定紧密。同时爪勾及髌骨环爪勾孔为三角型设计,爪勾固定后不会出现翻转现象。此髌骨符合弹性固定模式,为患者早期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本组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断爪、脱出等现象,仅1例患者术前皮肤裂伤严重,术后出现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10个月骨折愈合取出,幸未造成关节腔感染,二期手术中仅行毁损处理,专用剪剪断爪勾即可,手术取出方便。本组病例中有5人在髌骨环内固定中因爪勾位置无法满足相对侧的骨块,加用1~2枚克氏针固定。在本组患者中,本人均在爪勾接触骨块处通过1.5克氏针钻孔,从而使骨折固定更牢固、稳定。本院经历表明,髌骨环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中效果肯定,不失为一种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81-682.

[2]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169.

[3]王永祥.王欢,季祝永.等.五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 (9):968-969.

[4]王景,胡浩,杨俊忠,曹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3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 (22):121.

[5]Thomas P Ruedi Richard Buckley Christopher G Moran《骨折治疗的AO原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99-600.

[6]金伟强.髌骨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_J].中医正骨,2011,23(2):49-50.

[7]王亦璁.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价L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4):208-209.

[8]周雄江,徐印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2):75-76.

[9]刘昕,刘乾毫.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髌尖撕脱骨折1 28例[J].中国骨伤,2008,21(2):151.

[10]郑季南,庸农轩.髌骨横断骨折不同改良方式张力带钢丝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 999,6(4):268-270.

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篇8

1.1 一般资料

治疗股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46例,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右侧28例, 左侧18例, 年龄19~50岁, 平均36.8岁, 均为新鲜骨折, 开放性骨折6例, 闭合性骨折40例, 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例, 胫腓骨骨折5例, 髋臼骨折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 坠落伤10例。

1.2 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内固定, 闭合性骨折给予持续性小腿皮牵引, 2~6d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 本组46例均选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 所有病例均选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为内固定物。采用股骨下段前外侧入路, 上段自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 切口下段绕过髌骨外缘至胫骨结节外侧, 将髌骨牵向内侧, 显露股骨髁部以及股骨中下段骨折端, 勿剥离或轻易取出较大的骨折碎片, 利用残存的解剖标志, 仔细留意碎片与髁部的解剖关系, 并探查骨折与交叉韧带损伤情况, 先整复髁部骨折, 恢复关节面正常解剖形态, 用2~3枚克氏针暂时固定, 力争达到解剖复位, 保持髌股关节面平整, 再复位股骨干与髁部的骨折移位, 恢复股骨长度, 将髁部与骨干准确复位后, 安置股骨远端外侧解剖板, 远端髁部用3~4枚6.5mm松质骨螺钉固定, 在骨干部位行4~6枚4.5mm皮质骨螺钉固定, 注意拧入松质骨螺钉时松紧适度, 如加压过大将导致髁间距离缩短从而影响髌股关系和胫股关系的对称。对于骨缺损严重的, 即从髂骨取骨植骨, 固定植骨完毕后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创腔, 仔细修复髌上滑囊等软组织, 常规放置闭式负压引流, 术后48h拔除。

术后处置: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第1天起鼓历患者股四头肌功能练习, 3~4d后开始主动屈伸膝关节, 6周内避免植腿抬高锻炼及负重, 6周后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负重不超过15kg, 每1~1.5个月复查X线片1次, 待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渐弃拐及负重行走。

2 结果

达到解剖复位38例, 接近解剖复位8例。疗效评价Kolment评定标准。优: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120°, 无疼痛, 无畸形, 下肢短缩<1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90°, 无或偶有轻微疼痛, 无畸形, 下肢短缩<2cm;可:膝关节活动范围伸<90°, 屈曲>60°, 常有轻痛, 畸形<10°, 下肢短缩<3cm;差: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0°, 屈曲<60°, 有持续中度痛, 畸形>10°, 下肢短缩>3cm;本组41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7~26个月。其中优21例, 良13例, 可5例, 差2例, 优良率82.9%。

3 讨论

3.1 骨折特点

多为高能量损伤, 骨折常很粉碎, 且多有皮质骨和松质骨嵌压而形成骨缺损;髁部骨折常常是关节内骨折, 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3.2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极为困难

非手术治疗易发生膝内外翻、旋转短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现在多趋向于内固定手术治疗。鉴于股骨髁部的解剖较为复杂, 并且属关节内骨折, 必须要求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负荷传导。我们采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取得良好疗效。股骨外侧解剖钢板基于股骨干股骨髁移行的解剖形态设计, 术中无需预弯塑行, 术中操作简便, 无需特殊设备, 宜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钢板远端有4个螺孔的植入松质骨螺钉设计, 可使用松质骨螺钉多方向加压固定。术中常需取髂骨植骨, 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3.3 仔细修复髌上滑囊

因多有髌上滑囊的破裂损伤, 术中需注意仔细修复, 以减少膝关节内的黏连, 对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良好恢复有重要的关系。

3.4 功能锻炼

股骨髁部骨折可导致关键僵硬, 功能障碍, 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组因采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达到了骨折坚强内固定, 为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基本保证。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与髁间粉碎性骨折, 分析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6例中有41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7~26月, 平均18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为5~11个月, 平均6.5个月。本组41例随访者中, 膝关节功能优21例, 良13例, 一般5例, 差2例, 优良率82.9%。结论良好的复位, 可靠的内固定, 仔细的软组织修复及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股骨髁部骨折,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689.

胫骨粉碎性骨折的微创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数据来源于我院骨科2011年1月1日~2012年10月30日收治的50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对照组22例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 治疗组28例采取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与临时固定措施, 并辅以脱水、消肿等常规处理,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1.2 研究方法

对以上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的手术流程, 并给与科学的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表现, 并加以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以上50例患者, 均给与术前常规持续内膜外麻醉, 下肢安放气压止血带, 肢体下端铺好消毒铺巾。治疗组取胫骨近端外侧切口, 长度大约3~4cm左右, 应用床旁C形臂式X线机在透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牵拉复位, 对于伴有关节面骨折的患者, 则必须采取解剖复位, 维护关节面的平整光滑, 需要植骨的患者可以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进行植入。在骨折复位程度满意后, 应当从近段切口沿骨膜向远端潜行剥离隧道至钢板长度, 对于复位后骨折处不稳定者, 可采取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断端, 继而将锁定钢板置于剥离出的隧道内。然后再应用床旁X线机对骨折进行观察, 骨折位置固定满意后, 在骨折处近端打入4~5枚锁定钉, 在骨折处远端, 根据瞄准器钉孔做0.5mm左右的皮肤切口, 经皮置入3~4枚锁定钉进行固定, 然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 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在术前常规消毒麻醉后, 在膝关节前外侧, 取9~18cm切口, 继而进行骨膜剥离, 将骨折复位, 置入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 然后进行常规引流, 关闭切口等步骤。全部50例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1~2d, 术后48~72h后拔出引流管, 术后第2d即可进行肌肉收缩训练, 在患者疼痛减轻后还应进行主被动的膝关节屈伸训练, 且逐渐增加活动幅度, 术后4w可鼓励患者扶拐行走, 术后6~8w可进行肢体部分负重运动, 但应严格控制负重量[2]。

2 结果

对本组研究资料中的50例患者, 均进行了6~12个月的术后随访。在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 可得出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见附表。

3 讨论

胫骨粉碎性骨折作为骨科最常见的病例, 其创伤强度大, 并伴有周围软组织挫伤, 对于能否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 对患者的健康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传统上对于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 往往采用手术切开, 完全显露骨折端, 进行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而微创锁定钢板手术是依靠骨骼成角的稳定性及整体固定的方法, 利用锁定和钢板来平衡骨折处的分离压缩力, 置入时, 也不会大面积的损伤周围软组织及骨膜, 维护了骨折周围的血运通道, 有利于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3]。

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在术后有2例伤口边缘部分皮肤坏死, 1例伤口感染, 主要原因在于手术创伤较大, 周围软组织剥脱范围较大, 且术中切口暴露的时间过长等, 而治疗组采取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则无伤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通过本组研究数据分析, 微创切口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大切口普通钢板内固定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摘要:选取骨外科50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并对比相应临床资料和数据, 并加以分析讨论。结果采取微创锁定钢板方式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明显优于采取传统钢板方式手术。微创切口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大切口普通钢板内固定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胫骨粉碎性骨折,微创锁定普通钢板,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宋勇, 李新忠, 胡德伟, 等.多段小切口置入钢板微创治疗胫腓骨中上段粉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3) :259-260.

[2]薛峰, 陈兵乾, 盛晓文, 等.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2) :207-208.

锁骨粉碎性骨折桥式理论应用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7例患者中, 男70例;女57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84岁;伴有肋骨骨折及 (或) 胸腔积血37例;伴有喙锁韧带断裂43例, 手术最早2h~21d;伴有心肺疾病35例, 糖尿病患者23例, 入院前后行X线证实锁骨粉碎性骨折。治疗, 伴有肋骨骨折行胸带固定, 若有胸腔积液型胸腔闭式引流术, 伴有心肺疾病患者暂时上肢三角巾固定并于内科综合诊治, 待病情稳定可耐受手术时进行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待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1.2 手术方法

取局麻、颈从麻醉或全麻, 患者平卧, 患侧肩部垫高约30度, 碘伏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单, 以断端为中心锁骨上切口进入, 于骨膜上剥离软组织, 显露锁骨及其断端即可, 碎骨片暂时不予处理, 切开锁骨表面骨膜并少许剥离, 剥离面为 (0.5±0.2) cm, 大止血钳将锁骨断端初步复位保证其长度, AO (或理贝尔) 重建钢板 (或1/3圆钢板) 固定, 再将粉碎的碎骨块复位, 碎骨块表面组织及骨膜不作过多剥离, 亦不要求解剖复位, 基本复位即可, 碎骨块可用可吸收线捆绑或螺钉固定, 若较稳定亦可旷置, 伴有喙锁韧带断裂时将喙锁韧带用可吸收线修补缝合, 位于锁骨下碎骨块斜向下的骨块将其提起复位, 必要时加用可吸收线捆绑, 保证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 以免压迫锁骨下神经及血管。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 皮内缝合皮肤。术后三角巾固定2周, 从术后第一天开始逐渐进行手、腕、肘、肩各关节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按评分标准均达到良好, 术后一年左右取出钢板, 无功能障碍, 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在6个月内缓解, 无骨不连、骨折延期愈合。

3 讨论

锁骨骨折以重1/3及外1/3连接处为最多见, 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 据统计以间接暴力所致较多, 多为横断性或短斜行骨折。直接暴利可从前方或上方作用于锁骨。发生横断性或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的骨折片如向下移位, 有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可能;如骨折片向上移位则有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的可能。诊断比较简单, 通过特征性体征及X线片可作出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等, 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伴有一定的骨不连, 骨折延期愈合, 骨坏死。究其原因, 克氏针内固定时骨折断端的微动, 骨折块间应变过大 (不稳定) 或骨折断端间隙过宽, 虽然存在良好的骨痂形成潜力, 也不能使骨痂有效的桥接骨折;在应用内固定物时的牵拉和骨膜的剥离可导致骨折端血运的破坏, 内固定物与骨之间的界面也会对血运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报道表明, 通过观察发现骨折或截骨后骨的总体血流立即下降, 皮质骨血循环可降低近50%。这种降低可归咎于创伤后骨膜内和髓内血管的生理性收缩。但在骨折修复过程中, 邻近的骨内外动脉血供出现增生。2周后可观察到血运供应的峰值。在此后的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血流再次逐渐降低。髓内血运系统破坏后正常的向心性血流可能出现临时性的倒置。对微血管造影研究表明, 大多数供应骨痂的血管源于周围的软组织, 这就是不要过度剥离软组织的原因, 同时也是骨折骨不连、骨折延期愈合的原因。

通常骨折片的内骨膜血供中断, 骨折片的血供主要依赖于外骨膜, 这也是骨折愈合的基本条件。广泛的暴露、骨膜剥离、骨折精确复位和折片间的加压固定, 加之粉碎的骨折碎块, 骨折的并发症危险因此增高。试图解剖重建和坚强固定广泛的骨折区域是危险的举措, 极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 如稳定性的丧失、接骨板的折断及感染。锁骨的血运来自于周围组织及骨膜, 克氏针内固定随保留了一部分骨膜及周围组织但是因上肢的重力等原因骨折片与断端形成微动关节, 骨折延期愈合、骨不连发生率高;普通钢板需要显露部分广泛并发症发生率也同样居高不下。

近年来接骨板固定概念是在生物学特性和力学特性两个方面优先考虑前者。基于骨折的基本特征和严重程度或自身特点, 此概念显得更加灵活和个体化。在两主骨间缺乏力学的连续性, 稳定是通过桥接接骨板的功能完成。应用内固定器或外固定架并尽可能减少骨折碎块的操作以及固定物与骨之间的接触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血运的破坏, 桥接的接骨板是一种髓外的夹板将骨折两端固定, 实际上未触及复杂骨折的区域, 而是用接骨板桥接。这个概念是接骨板提供充分的力学稳定以及未破坏骨折局部生物环境的结合, 从而达到骨折片兼骨痂迅速形成和骨折牢固愈合。习惯上桥接接骨板常用于长骨有严重骨折碎片存在而又不适于髓内针固定的骨折。用典型的直接切开复位和坚强的接骨板内固定, 不仅破坏了软组织的血运, 而且骨折片的血运也遭到破坏, 这种危险在复杂骨折中高于简单骨折。本组病例运用桥接理论对127例锁骨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尽可能的保护软组织及骨膜, 由于AO或理贝尔重建钢板的有限接触使骨膜最大限度保存成为可能;骨折断端仅需些微显露, 骨折碎块也不完全游离, 本组病例骨膜及软组织仅剥离 (0.5±0.2) cm, 尽最大可能保留骨折断端, 骨折碎块的血运;术中根据锁骨形状调整钢板形状, 以保证锁骨生物学性状。特别提出的是, 根据锁骨的力学特点, 锁骨远端及近端要有牢固固定的螺钉2~3枚, 以保证锁骨的稳定桥接;保证锁骨长度桥接固定后, 由于碎骨片的存在, 并不要求一一完整解剖复位, 当然获得解剖复位最好, 即使不解剖复位, 亦要使碎骨片离开锁骨下动静脉及锁骨下神经, 保证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 (骨痂生成增厚的锁骨可能压迫锁骨下血管神经) , 碎骨片可用螺钉固定, 亦可用可吸收线捆绑固定, 可根据术中情况选择固定方式。由于桥接的弹性固定, 完全保证了上肢的重力及功能锻炼时的拉力及剪力, 亦可刺激骨痂形成而加速骨折的愈合。本组病例无一例骨不连, 骨坏死及骨折延期愈合。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可认为桥接理论在短骨如锁骨骨折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从实际意义上讲达到了微创的要求, 保证了骨的生物学特性, 更提供了良好的内固定, 但是如何使桥接理论进一步发展还有待进更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竣工造价下一篇:期刊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