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彩画

2024-08-23

中国水彩画(精选十篇)

中国水彩画 篇1

他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又创作了数以百计的水彩画,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看过张易生水彩画的人,都说:“中国味很浓……”这正是他的追求——“中国人要画中国水彩画”。

他攻水彩,博釆众长。著名水彩画家古元、樊朋体、吴冠中、张充仁等名家的画风都影响着他。早期,他多画建筑,写实逼真,感情充沛,水色淋漓,追求自然美, 并且在笔墨、色彩以及用纸上下功夫,于是中国韵味也渐渐而生。

80年代改革开放,艺术思潮空前活跃。于是张易生的水彩画创作与他的建筑创作一样,迈开步伐,更新观念,敞开胸怀,既紧跟时代,又探索着中国文化,他借鉴传统, 融汇中西,大胆创新。

张易生同志尊重水彩艺术的特点,他深知水彩画技法的意义,所以,运用并且探求各种表现技法,寻求自己的表现语言,例如:浆糊调色、喷雾、泼彩、滴水、滴彩、 油画棒起稿,以及加点粉筆画等等,不拘一格,但求效果。他的作品意在笔先,以写代画。 他特别重视水彩画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他抓住心情,全神贯注,往往能够在喷雾以及水色流淌与融化中获取偶然所得,成为难以捉摸,不可再造之作……而且, 他的画不仅仅寻求着水彩画的一时痛快,还在获取审美的深度。

他的绘画风格,从写实走向写意,又从写意走向写实,不断反复,不断进取,似而不是。他画出了水墨的韵味,油画的色彩,中国的气派。

中国气派的水彩画!

1.山巷35x19cm1983年

2.乡情54x64cm2012年

3. 水乡的记忆53.5x55.5cm2015 年

4.小桥·流水·人家51x63cm2005年

论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困局和出路论文 篇2

水彩画是通过水调和半透明的颜料共同完成的作品,色彩绚丽,特点鲜明,而水彩画原本属于西方,在明清时期传入我国。虽然当前水彩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的,但是与其他绘画艺术比较来说,其创作观念较为陈旧,题材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1]。如何应对当前中国水彩画的困境,找到适合水彩画的发展途径是当前水彩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当代水彩画的困局

(一)创作内容上比较单一

中国当代水彩画创作在内容上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的单一,第二是缺失内涵。首先,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优秀的题材,没有优质的创作素材,水彩画的构图、经营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创作题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题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物、静物以及风景。但是,我国近些年的美展或者网络资料来看,同一题材的水彩画创作中在内容上都显得较为单一。水彩画艺术家通常来说偏向客观事物,这使得作品内容比较空洞,画面没有生机,对于艺术家来说,其通常会有意识的将一些具有视觉思想的艺术品来揭示某些意义。而在当今,艺术批评相比较于对传统视觉愉悦的关照,其更在意艺术家展现的意义是否足够真实。水彩画的繁荣大约在文艺复兴时期,其出现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2],当前正是由于个人的观念缺乏,造成许多作品不真实和雷同。

(二)画家重视技术缺乏内涵

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笔墨,其会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一定的变化。实际上,很多艺术家对于技术和内涵的关系把握不清,尤其在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范畴中表现尤为明显水彩画自身比较特殊,因此“技法”代表了水彩画的难度。而市面上关于水彩画的技法类书籍比较多,关于水彩画学术理论型的书籍偏少,这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水彩画的核心是“技法”的表现。长此以往,对于观众的审美标准会产生误导,也会蒙蔽到艺术家本身[3]。另外,对于“技法”的认知比较片面,受到的约束和限制比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彩画的表现效果。总体来看,水彩画创作者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分别为认识造型、色彩的深层次认知、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只有全面提升水彩画的表现力,才能够改变当前画家缺乏内涵的现状。

另外,评价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技法”表现的熟练度,造成很多画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情感,片面的追求技法的创新和表现,造成水彩画的画面效果口空洞。因此,在实际的创作中,要用创作手法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够将作品的美从分展现出来。

(三)水彩画创作与实际脱节

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会带动文化的繁荣,文化又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因此,每个时代的特点不同,作品也就具有时代的信息。而作品检验的关键因素为当代性,而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对当代意识的表现较为薄弱,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很多作品不能够反映和体现当下生活,反而在表面的形式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4]。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是对当前生活的冷漠,这样的作品不能够体现和反映时代,因此也失去了艺术价值。只有将生活中打动自己的.元素和创作观念建立联系,才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作品。

二、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发展途径

(一)鼓励创新

从中国当前水彩艺术分析,对于技法的创新工作比较注重,而忽略主观观念,基于此,这使得中国的水彩画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创作过于表面、画面内容机械、作品雷同。而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也被提及很多次,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引领者,在当今也一样。一些顶尖的艺术家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表达语言,并且得到了艺术界的统一赞扬。这些艺术品就成为了水彩学习者的模仿对象,而评审标准历年来变动较小,这使得水彩创作更加符合评审而不是出于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创造和创新,这是当前水彩画面临的疑问困境,因此,要先在教学体系中进行鼓励创新。水彩学习者在教学上应该给予学习者创新并加以肯定,逐步提升学习者的创造能力,这样中国当代水彩艺术才能够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其次,在创作队伍中进行鼓励创新。当前参与中国水彩画成员的水平差异较大,有许多比较业余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对其加以鼓励,树立信心,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和方式。最后,要降低评审标准。这不是放宽对水彩画作品的质量,而是放宽其表现语言的标准[5]。观众参观的很多作品都是抽象形式的,这反映出审美机制出现了问题,单一的审美取向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需求。因此,评审机制要能够调动水彩创作者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广大人们群众的审美认知。

(二)回归写生的传统

写生是水彩画的传统,是其优势。水彩在英国逐渐发展,并且在十八世纪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随着当前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写生逐渐被淡漠和忽视,图像的功能在当今的作用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绘画方面来说,依赖照片的创作品让大众形成了视觉疲劳。对于当代中国的水彩艺术来说,回归写生具有重要意义[6]。从当前的画展能够看出,艺术家的距离自然和生活逐渐边远,其作品失去了朴素、真实,自然不能够打动人,而写实是画作的一种基础表现形式,能够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写生具有真实和质朴的特点。写生是创作和感受生活的桥梁,能够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自然营养,并且写生作品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如19世纪的印象派,其创作均是在写生基础上进行,以大自然作为写生的工作室,通过写生来对大自然光与影的变化和色彩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使得印象派在19世纪大放异彩。我国当前虽然写作的风气比较盛行,但是主要是由于院校的课程安排,具有强制性。各地的美术协会应该积极组织写生活樱重要的是要做好学术交流的相关工作,提升写作的水平,为中国水彩艺术展现出真实和丰富的一面。

(三)建立符合时代的审美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造成审美观念的变化,因此也会产生与之匹配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发展来说,其意义比较深远。从本质上来说,审美方式要与时代相适应和匹配,这还需要从水彩艺术本身说起,由内而外的解决大众的审美,这样才能够促进水彩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搭建中国水彩画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其次要组建严格的创作团队,团队需要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个人风格以及不同的绘画形式,这样才能够丰富中国当代的水彩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大众的审美方式;最后,要回归时代,对时代的精神和审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审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对于时代的审美没有明确的认知,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具有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水彩画传入中国的时g比较多,大约只有一百多年,而人们的审美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这使得其与时代的审美、内容和精神相脱节。对于当代中国水彩艺术发展来说,对时代精神、审美方式、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当前,各种艺术形式发展比较迅速,这也使得艺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开放性、多样性的创作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新型的材料和技术不断出现,这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的拓展,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艺术家不能够局限于旧有的观念和题材,要走向个性化、多元化的创作道路,适应社会的审美,才能够促进水彩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辉宇.风格判断的依据及方法--关于水彩画作品的形式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42-47.

[2]孟繁哲.探究当代中国水彩画在发展中存在的瓶颈[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3]江静.谭盾钢琴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05):38-41.

[4]曾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02):89-93.

[5]杜纪海.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水彩画发展状况考证[J].武夷学院学报,2014,(04):66-71.

袁玉堂水彩画的中国风采 篇3

水彩画《石臼港晨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画《岁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水彩画《崂山北九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获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一等奖,水彩画获全国纪念“讲话”美展铜奖,水彩画获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

一提中国的水彩画传统,大家想到的似乎都是他的技术样式。的确,就技术样式而言,它向前溯流不远,就离开了中国,然而袁玉堂的水彩画,任行家里手还是外行篱瞅,怎么看都不能不说,它的内在精神倾向或性格驱使,都是地道中国的,地地道道。

谈及袁玉堂的水彩画里呈现出的中国风采,我们进行比较的基础,当然不能着落在被课堂教学所普及、滥俗了的目前流行于中国的那种水彩画上。虽然袁玉堂水彩画技术的端始亦在于西画,但他的心志、情感、态度、思维等,都体现着中国画鼎盛时期的那种规范力量。所以,我们不妨把他的画与之比较的基础,着落在中国画上——可是近几年中国画大体上出现了颓势,已有十多万计省级以上的国画画手,为了衣锦食玉,画烂了画谱,如果我们从这些人的画中找出传统的精神、性格,硬要做袁玉堂的水彩的比较基础,那是对他的不敬。

为了挽救目前中国画上述的颓势,许多优秀的中国画家们都在苦思冥想。许多国家级国画展上也展出了他们为挽救颓势而呕心沥血的成果,然而,他们的画太多只是在外观上竞相出新,在已经成熟过头了的技术样式上变革,到头来不免令人想到了古人那“创意之才少,创调之才多”的评议。殊不知意念新了,一切都新了。但是,拿这些国画家的作品与袁玉堂的水彩画比较,正好相互说明:他们或是外鲜里陈,而袁玉堂恰恰独辟蹊径,他反把中国精神、性格传承中形成的规范,造就了外来水彩画种的心脏——相形之下,这也便成了左右袁玉堂水彩画的新意念,这意念因西画所无,惟出中国,所以这便也是他的“继往”之处。

市场潜力股——中国水彩画 篇4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 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近500年。它在中国的发展曲曲折折, 20世纪80年代后, 才日益复苏并蓬勃发展起来。水彩画展、水彩画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其景象、发展速度是人人皆知的。然而中国的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相比, 却被称为小画种。从某种角度来说, 是由于水彩画创作篇幅一般较小, 而且题材上多是描写唯美的自然景物, 选择重大事件和历史性题材的较少。正是这样那样的原因, 造成了目前水彩画市场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这也为水彩画价格今后的回归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 水彩画市场目前还比较纯净, 不像国画、油画有那么多的赝品。随着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影响, 各画种之间的界限在逐渐地削弱, 一些水彩画也开始追逐形体的不拘一格, 空间的平面化, 色彩的单纯、放纵与鲜明。近十数年, 其艺术地位不断提高, 被业内人士认为进步最快、最活跃的画种, 然而这样的进步却没能在收藏市场上得到相应的体现。

当今的书画收藏市场可谓风起云涌, 诡秘多变。前几年, 大陆的艺术品拍卖会基本上对水彩画“不闻不问”, 只有少数几家拍卖公司拍卖少量的水彩画作品。2003年以来, 一直是国画、油画唱主角, 在一场拍卖会上, 动辄拍出百万元以上是常有的事。然而水彩画, 却无人问津。但是2005年之后, 随着一场“书画炒作风暴”的来临, 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书画泡沫”使一些急于生财的画商陷于商业泥潭而无法自拔。当我们经历2005年市场风暴后, 随着国画、市场的逐渐降温, 一向不被看好的水彩画正在悄悄地崛起。市场也发生了转机, 冷静和调整下的市场悄悄地风生“水”起。在国画与油画持续攀升的重压下, 一些有识之士于是把目光转向水彩画, 水彩画以其物美价廉的先天优势后来居上。从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图画院走到现在, 艺术地位不断提高, 从一个点缀性的小画种变成了堪与油画、国画并驾齐驱的大类。尤其是1984年全国美展单设水彩展区后的几年间, 水彩画创作在题材、形式、手法、风格等方面皆有跨越式进步, 创作队伍也不断壮大。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时, 展出的水彩画达数百幅之多, 与中国画、油画作品的展出数量几乎相当。而被评为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的水彩画作品也有几十幅。可以说, 在艺术创作水平上, 水彩画已丝毫不逊于国画、油画。

2006年9月上海崇源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推出了“中国名家水彩画”专场, 收集了60位国内著名水彩画家的80件水彩画拍品 (含组画) 。推出了诸如吴作人、李咏森、谢之光、陶冷月、李剑晨等老一辈优秀水彩画家作品, 还包括吴冠中、杭鸣时、徐芒耀、杜咏樵、陈培荣等名家精品作品, 吸引了不少买家关注的目光。最终取得了148万余元的成交额和65%的成交率, 全场最高价桂冠被陶冷月创作于1931年的《风景》以17.6万元摘得, 另外王师子早年创作的描绘江浙水乡风光的《水彩组画》也拍得10.4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虽然百余万的总成交额可能不如单件高端油画或者国画高, 但这一并不足以震撼人心的拍卖结果, 默默地暗示着国内水彩画拍卖跨上了新台阶。

行家称, 部分水彩画的价格相比两年前最高涨幅已超过了20%, 以后可能还会持续走高。根据国内外拍卖会对水彩画的拍卖情况可以知道, 水彩画价格正一路升温, 比如2006年6月佳士得拍卖的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画《卢赛恩湖-日出》以超200万英镑拍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天涯表示:“中国优秀水彩画家的艺术水准拿到国际上毫不逊色, 单从这一点说水彩画是一只潜力股, 一点也不为过。”如林风眠的《秋艳》、《修女》和《鸡冠花与梨》分别在上海嘉泰、中诚信和上海国拍以214.5万元、198万元及176万元的高价成交。与其他绘画相比, 水彩画对艺术家的要求之高近乎苛刻, 因为在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 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出了错便不可修改和弥补。水彩画的魅力就在于一次完成。这也使得水彩画赝品不像国画那样泛滥。

但是, 目前能够上拍的作品的种类、质量、数量还是相当的欠缺。对于普通收藏者如何收藏水彩画, 周天涯指出, 首先应该对水彩画的专业知识和鉴赏有所了解。他还提醒称, 在由政府文化部门、各级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学术性竞赛展览中获奖, 或经国内外水彩专业协会举办的展览会评奖, 才具有一定权威性, 这些入选和获奖作品, 以及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过的作品, 都是不错的选择。

2008年3月, 西泠印社在杭州首次举办的水彩画艺术大展, 百年华彩乐章——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系列活动, 旨在将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水彩画家全面推向社会, “搅热”这一和油画、国画相比相对冷清的艺术市场。画展汇集了黄铁山、许江、王维新、刘寿祥、周刚、赵云龙等32位中国当代水彩画的佼佼者。参展水彩画作品约200余幅。主办方称, 将如此多风格各异、创作手法不一且均属全国一流的水彩艺术家汇集在一起办展览, 在国内是少见的。

目前水彩画正以其独特的风格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当下水彩画拍卖、投资焦点由老一辈名家代表性精品上, 转移到活跃于当代水彩画坛的名家之作。“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倡导下, 新型高等美术学校相继成立并吸取留外回国的年轻艺术家执教, 为水彩艺术在中国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有名的美术学校皆培育出了优秀的水彩艺术家, 如上海美专培养出的陈秋草、潘思同;国立北平艺术美专 (现中央美术学院) 培养出的后留学英国专攻水彩画的李剑晨;苏州美专培养出的李泳森、钱延康;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培养出的萧淑芳、戴泽;国立杭州艺专 (现中国美术学院) 培养出的吴冠中、杨云龙邓, 都是中国现当代水彩艺术的中坚力量。这些老一辈水彩艺术家大多接受过严格的创作训练, 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思维, 在技法、境界等方面都孜孜以求。他们的水彩作品不仅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往往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再加上一些老艺术家已离世, 其不可再生的艺术珍品价值必将进一步凸显, 相比国画、油画作品的昂贵身价定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吴冠中的《苏州园林》, 估价40万元至50万元, 最后以159.5万元成交, 创下了国内水彩画拍卖的新高。再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粉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的杭鸣时的作品简洁又不失深入, 轻松又富有力度感, 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价位适中, 空间可见。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即是当代非专业水彩画家的作品。如当代著名油画家徐芒耀创作于1989年的《老人与羊》, 虽尺幅不大, 但刻画人物表情、红肚兜花色、后景的土墙等刻画细致入微又不失大气,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最后以10.45万元成交;中国当代艺术最活跃人物之一——岳敏君的粉彩《红旗飘飘》以33万元成交, 这一价位虽与其动辄上百万的油画作品相差甚远, 但作为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群体水彩画拍卖记录的新高, 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央美术学院王维新教授认为, 中国水彩兼具中国传统水墨和外来油画等特点, 既有中国文化的魅力又有西方艺术的亲切感, 具有“国际化”的优势和前景。

摘要:中国现代水彩艺术是既包含了西方水彩艺术又包含了中国本土艺术在内的双重水彩艺术体系, 其具有国际交流价值的艺术语言。中国的水彩画作品正成为艺术市场新的关注投资焦点。

关键词:水彩画,收藏市场

参考文献

[1]张佑民:水彩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

水彩画赏析教案 篇5

一、课题:水彩画的赏析

二、适用学段:初中美术《绘画》

三、课的类型:欣赏〃评述

四、课时:

2课时

五、设计思路:用水彩画图片欣赏切入,让学生从认识水彩画到了解水彩然而来学习水彩画。

六、教学资源:

1、教具准备:相关资料、相关图片和资料的ppt

2、学具准备:课程资料

七、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水彩画与水彩画的起源

2、通过学习了解水彩画的特点

3、通过学习了解水彩画的画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水彩画分类作品进行对比、欣赏、讨论的过程,实现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转换

2、结合关于水彩画学习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练习,主动获得和水彩画有关的知识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能力。

1、通过对水彩画的学习,在个人情感上同步获得绘画艺术对比融合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观念。

2、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和时代性的体现,促进学生个体创新精神的萌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盈艺术创作中的现代意识、多元状态,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现象。

八、核心目标:

通过水彩画是一种轻便、使用广泛,艺术性很强的画种,同时又是研究色彩较为理想的画种之一。因此,常被列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通过色彩景物和色彩风景等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水彩画的基础技法,而且训练学生以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九、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彩画的起源、水彩画的特点及水彩画的画法。

(2)在水彩画赏析的教学中,应看重使学生尽快掌握水彩画的特性和基本技法,充分了解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3)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欣赏水平。

2、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清楚的认识水彩画的起源与特点、画法及其怎么去赏析一幅水彩画。

十、教学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作品欣赏法、讲授法、讲评法。

2、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十一、教学步骤:

第一阶段:新课导入结合课件教授新课。

第二阶段:

十二、具体教学过程及内容:

内容:以水调色作画,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水彩画,还只有几百年的历史。15世纪德国画家丢勒是欧洲第一个作水彩画的画家。17世纪英国水彩画兴起,到了18世纪后半叶已经盛誉与世界。我国于清末在两江师范学堂设水彩画课,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水彩画家。

什么是水彩画及其特点:水彩画是用水调和水彩颜料在纸上所作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透明,水色交融,淋漓流畅,十分适宜表现色晕以及感觉淡雅的静物与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

一、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

二、导入

要点:

1、水彩画特点的描述引入

2、水彩画发展的简况介绍

三:讲授新课

1、(思考练习)

目的:衔接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水彩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作品欣赏)

不同类型水彩画作品的欣赏,强化水彩画的视觉特征。

3、(适时小结)

学生提炼文字、教师出示结果,理解水彩画的特点。

十三、延伸拓展:找几幅水彩画临摹作画。

1、教师设置三个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延展。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

2、课后寄语: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小结:水彩画的特点是什么?水彩画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水彩画有哪些画法?

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篇6

【关键词】水彩画 传统中国画 融汇 发展

水彩画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它是以三度空间的造型和光色表现为原则、用溶水的透明颜料绘制的作品,属于西方范畴的绘画门类。作为西方的画种,水彩画传入中国已将近三百年,但中国人真正研究水彩画是清末维新变法后,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时代背景下,相继创办了一些仿照西方美术教育模式的学校,这些学校开设水彩课,在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上,水彩画直接引进西方模式,是西方水彩画理论和表达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尽管是“舶来品”,但受到中国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绘画意念和表现方法上与东方绘画特别是中国水墨画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快就成为中国人易于接受的西方画种。更重要的是水彩画与文人画在精神内涵和形式外延上都有许多“暗合”。中国艺术家用东方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水彩画的艺术表现规律,起到了兼收并蓄、触类旁通的效果。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理想,在现代艺术出现之前,西方绘画艺术是以“摹仿说”和文艺复兴的科学精神为基础的,重视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合理、有秩序的绘画观念,注重表现客观存在。水彩画作为西画的范畴很自然地接受了西方传统的绘画观念。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表达主观感受,也就是以“气韵生动”作为指导思想的“写意”,注重精神品格的追求,取物象的意气神韵之精髓。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体悟,感受着天地万物的生机活力和人的精神世界,并不注重客观真实的描绘。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都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意象美的追求。水彩画传到中国后,用笔、用水的作画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习惯和文化审美心理产生了近距离的共鸣和融汇,中国艺术灵动、含蓄的审美,又不可避免地对西方水彩画的创作方式产生影响和渗透。中国人画水彩画无疑可以从水墨画的意象表现中得到启迪,赋水彩在画中的笔触和水迹予更多的表现性,在刻划物象外在具体特征的同时获得对人和自然神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力。中国水彩画的各种技法,充分体现了尚意与造境的独特追求,所表现出的水气、彩韵、诗魂,渗透于不同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其重情趣、讲意境、主含蓄、富神韵的创作方法和基本格局。在欧洲,水彩画发展的后期,也进一步拓展了表现空间,出现了“泼彩法”,有人曾记录了著名风景画家威廉-透纳画水彩画的作画过程:“透纳的手法是在纸湿时泼入色彩,有时是几种颜色同时泼入……,把纸舒展在板上,趁画纸湿透时把色彩滴入,不停地造出纹理和层次。作品收尾非常迅速,他标明画中景物和情节,去掉散光,擦出高光,拖笔,连涂,点色,直至作品完成。”这种创作方法是在水与色流动和对偶然效果因势利导的控制中完成作品的,其画面形象想必不是客观物象原封不动的搬移,而是超越了对客观物象的相对忠实,融入的是画家在物象或画面上水色纹理触发下的情感。对于这种物我相交产生的形象用合理再现的审美标准品评已有所错位,但却吻合意象与神韵的中国绘画精神,意念上大有“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很有点像中国画的“泼墨”。由此,水彩画与水墨画之间的共通可见一斑。如果说工具材料相似是一种巧合,那么画法、画理和绘画意念上的相通则是这巧合的必然产物。就此而言,水彩画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些东方特性,或说是具备容纳东方因素的可行性。水彩画应该说是最能体现东西方绘画特质的一个结合物。正由于这样的融合与渗透,水彩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快速发展,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早期的中国艺术家在水彩画的民族化上进行了不懈尝试,如,李叔同的《山茶花》、李剑晨的《东海风云》等水彩画作品,集水墨技法与西洋光色关系为一体,明显地带有中西合璧的痕迹,这些都是水彩画艺术民族化探索的开始和尝试。五十年代王之江先生的水彩画用笔洒脱、水色酣畅,作品《金秋》朝雾弥漫、空气润泽,不仅体现了水彩画的淋漓苍茫、通透空灵、令人心爽的气氛,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山区浑厚博大的气势,虽然是一份纯西洋水彩画却有一种中国人的豪爽气派,这不能不说是前辈水彩艺术家深入专研的体现。吴冠中先生也曾说:“我的水彩画,其实就是水墨画的变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是中西渗透、磨合的历史,其传统也可以认为是中西渗透、磨合的传统,中西文化的许多精华在这里得到交汇、碰撞,显现出迷人的艺术空间。近年来更是有不少的艺术家在水彩画的东方情调和中国意韵上下功夫,创作出了一批带有浓厚中国审美特色的水彩画作品,如王涌的花卉静物,以中国式的笔墨精神,西方式的表现构架来营造一种宁静恬适的超凡空间和一种清雅淡泊的人生趣味。平龙的水彩风景更是融通了多种艺术语言,意笔互生、心画合一,将绘画中的多种元素在水彩画创作中运用的千变万化,领人观之忘情。

水彩画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知,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与其本体语言特征和中国传统绘画在技法方面的相似性有很大的关系。水彩画用水与色的调合在纸上作画,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色与水的相互渗透、碰撞,产生出种种谐趣。水色的酣畅淋漓,充满生命的节奏,有其流动的韵律美;水彩颜色所特有的透明澄澈,犹如山涧之泉,有其清灵的明净美:水彩画用笔的强弱、迅缓等等对比,产生了其对洒脱的笔意美;水彩画尤其擅长表现风云即逝、烟水浩渺的景观,形成空灵的艺术之境等等。这些特质,与东方民族含蓄委婉、抒情达意的审美心理相吻合。与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水墨关系有极大的相似性。其二,特殊的肌理效果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所谓“肌理”,是对一种宏观效果的审视。肌理不仅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树皮的裂痕中体现着一种苍老,花瓣的纹理中流落出几分晶莹。如果把这些肌理纹样变成一定的艺术信息,更容易使人触景生情、诱发联想。在中国画传统用笔方法中,“积墨法”、“冲水法”、“斧披皴”、“披麻皴”,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一种肌理。同样在水彩画中,也大量的使用肌理效果,如:“沉淀法”、“遮挡法”、“撒盐法”、“滴水法”。这些肌理效果的运用注入了艺术作品新的的灵魂。其三,在中国在水彩画发展的后期,飘逸空灵、水色淋漓的意境更是得到凸现,中国文化也滋润着来自西方的水彩艺术。水彩画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达到了天然的结合,表现出了浓厚的东方情调和中国意韵,与中国人的审美框架、土壤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水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纯粹照搬国画的“皱擦点染”、“勾勒填色”等表现程式,无疑会产生“生吞活剥”、“消化不良”。其结果是既妨碍了色彩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也无法展示笔墨的风采。弄得不好,还有可能引起人们对旧有模式的逆反心理。

当前正是水彩画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批的实力派水彩画家,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吸收传统,一方面掌握西方水彩画的技巧和表现规律,以山川自然为对象,以西洋色彩为依据,以传统笔墨为参照,获得水彩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另一方面在前者的基础上融会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识和优秀传统,以中国诗境为灵魂,取中西绘画之精华使其有机融合,紧随时代步伐,畅神达意,在精神和气质上赋予中国水彩画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民族艺术的传统进行深入地挖掘、嫁接,焕发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光辉,同时测重画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个性,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在水彩画的内容上也不断地探索,在新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中,注入作品新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折射出当代精神和气息、当代人的心态和风貌。同时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艺术家们摆脱了各种束缚,大胆创新,不懈的开拓。在研究水彩本体语言的同时吸收一切有益的观念、媒介,引进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和符合语言,充分关注材质、色彩、造型的表现性和形式感,拓展中国水彩画的表现空间,通过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多种方法来体现情感世界,从深层次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上注入民族的魂魄,通神于中国艺术精神,畅游于东方哲学空间,创作出了一批感情真挚、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现代气息和中国气魄的水彩画。扎根于本土的中国水彩画必将焕发更绚丽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贺建国.此时无声胜有声.北方美术,1995.2.

[2]陈九如.谈谈水彩画.北方美术,1995.2.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方向探寻 篇7

1. 水彩画的形成与独立

水彩画, 顾名思义, 就是用水来调和颜色的画种, 尽管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会有矿物的颜色在山洞中做标记,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则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传来的, 从丢勒开始, 一大批画坛巨匠都染指过水彩画, 德国的霍尔拜因、荷兰的伦勃朗、弗兰德斯的鲁本斯等等, 为水彩画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到了十八世纪中叶, 水彩画在英国取得了大发展, 他们用水彩画的形式来描绘大自然, 以抒发他们丰富的情感, 这一时期他们将色彩提高到了首要的位置, 而且发明了很多新的水彩绘画技巧, 也涌现出了透纳、科特曼等几位水彩画大师, 水彩画在他们的群力推动下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完成, 政治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水彩画在技法和表现上都已经相对的成熟, 也相继有一些水彩画的沙龙和展览举办, 这都是水彩画走向繁荣的标志。水彩画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成为了世界画坛中的一个独立的画种。

2. 水彩画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水彩画作为一个舶来品, 在中国也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是在十六世纪末, 传教士利玛窦首先带来了第一批的水彩作品, 被公认为是水彩画在中国的第一次出现,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 随着中国与外界交流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水彩画传入到了中国。特别是郎世宁来到中国后, 开始教中国人学习水彩画, 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透视、散光等西方画法。1907年, 上海还出现了专门教授西方画法的画馆, 为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20世纪初, 最初的水彩画家徐永清撰写了关于水彩画的教材, 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画的技法和形式, 为水彩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做出了表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 全国各地的美术学校纷纷建立, 一大批中国水彩画家纷纷成长起来, 他们有潘思同、李剑晨、张春阳、王肇民等等, 他们都成为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中坚力量。1954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专门举办了有关水彩的展览, 先后召开了一系列的水彩座谈会, 大大丰富了水彩画的理论建设, 此后在经历了文革的阵痛之后, 中国水彩画重新焕发出生机, 各类艺术院校的水彩画教学纷纷开展, 一大批画家们重新拿起画笔投入创作, 水彩画在中国也开始全面的复兴和发展起来。

二、中国水彩画的现状

1.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艺术成就

水彩画在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之后, 也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人物画创作的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对于人物的刻画, 更能表现出艺术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语言。第二是形式更为多样, 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 很多水彩画家都不自觉的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因素, 使之既具有一般水彩画的共性, 又具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个性。第三是画种的逐渐独立。水彩画从无到有, 从作为写生练习的手段, 到成为独立的画种, 到举办大型的展览, 水彩画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第五是容量的转变, 以往的水彩画多是篇幅较小, 多为一些小幅的风景画或者是人物写生, 而今有了大幅的鸿篇巨制。第六是形式手法的转变, 从最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千人一面, 到现在的每个水彩画家都有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使得作者的创作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水彩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最后是题材的转变, 水彩画不是风景画, 一样可以成为表现现实主义的利器, 很多画家将眼光投向现实生活, 注重人物形象和社会活动的刻画, 不再是孤芳自赏, 而是洋溢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2. 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充分肯定了中国水彩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 水彩画从整体上来讲, 还是落后于国家艺术事业发展的大部队, 这种相对的落后主要表现为两种特性。

首先是自闭性, 水彩画是一种舶来品, 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最初的水彩画肯定是借鉴和模仿的, 当这种模仿和借鉴到了一定的程度时, 就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理念和技法诞生, 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现在的中国水彩画却有点走极端, 刻意的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因素溶于其中, 认为这才是中国水彩画的精髓, 没有了这些东西, 就不是中国水彩画了。我们要肯定这是一种民族性的坚持, 但是同时也是一种自闭的表现, 不能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传统绘画历史、形式和技法, 就对水彩画本身的技法、形式视而不见, 对西方水彩画中很多优秀的技法都加以排斥, 要知道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 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 是多方面融合的作品, 只有不断地吸收和借鉴, 才能迅速的发展壮大。

其次是依附性。中国水彩源自西方, 历史地看, 西方水彩画的发展是以油画和版画创作底稿而出现的, 后来由素描加淡彩的形式发展成以色彩表现为主要形式。从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法上, 西方水彩画和油画基本相同。从美学角度看, 西方水彩画和油画追求完全一致。尤其是英国水彩画, 在它的发展成熟期时, 其作品基本上都属于写实。这种写实不单单是对作品形式而言, 更重要的是指作品表现事物的客观性。如用色彩表现阳光、空气等, 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 画其所见。水彩画传入我国后, 自觉不自觉地, 愿意不愿意地接受着西方的观念模式。

三、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取向

1. 水彩形式语言的拓展

(1) 运用水性综合材料, 提高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

水彩画有其自身的形式特点, 其主要使用水彩颜料的透明性、流动性和渗透化的画面效果, 当代很多水彩画家, 在创作中融入了心的水性综合材料, 以此来表现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个探索的道路上, 很多水彩画家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的和勇气, 这是值得充分鼓励和肯定的, 在他们的努力下, 水彩画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风貌, 是中国水彩画在表现语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要始终牢记的一点在于, 所有的探索和尝试, 都是对于画面的一个辅助, 其原则是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格调等来进行选取, 以免走进一个单纯的技法研究的误区。

2. 水彩作品文化内涵的提升

水彩作品文化内涵的提升中国当代水彩, 尽管在创作空间, 思维模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都有了飞跃进展, 但这只是中国水彩创作群体中的少数艺术家所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水彩画研习者, 却少有能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名家大作。当代水彩画创作中, 尽管出现了许多“大场景”“大题材”“大制作”的作品, 但作品题材单一, 程式化较为突出。这些都是由于作者脱离生活, 脱离时代, 作品的社会含量不足, 内涵不足, 文化底蕴缺少所致。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修养, 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并关注现实生活, 体验生活, 才能创作出好的水彩画作品, 才能担负起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 纵观水彩画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发展史, 期间有过大踏步的前进, 也有过曲折、反复和迷茫, 但是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 中国水彩画已经在中国生根和发芽, 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文化, 在保持水彩本体语言不变的情况下, 理性的融合各类优秀的艺术语言, 我们的水彩艺术, 才能有着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发展现状 篇8

一、中国当代水彩画在创作中多以写实常见

中国水彩画受西方水彩画的的影响, 艺术创作方面多具有写实性。写实是西方水彩画创作的精髓, 是一种具体表现事物的方式, 也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的一种重要创作形式。生活是书画创作的源泉, 这对于以写实为主的中国水彩画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创作出丰富生动的水彩画, 必须深入生活, 感受生活, 在创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绘画中增加情感投入。否则所创作的水彩画必然是空洞没有灵魂的颜料堆积。在我国的当代水彩画创作中有很多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 像是傅启中的《沉思》, 这幅画是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主体, 通过对藏族人民朴实生活的生动描绘, 折射出臧家儿女的情感世界。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写实性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性描述, 更源于它其中蕴含的主观感悟。正如别林斯基说“如果艺术作品为了描写生活而描写生活, 没有任何发自时代的主导思想的强有力的主观冲动, 如果它不是苦难的哀歌或热情的赞歌, 如果它不是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 那么这样的艺术作品就是僵死的东西。”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色彩的完美搭配和技巧的娴熟运用, 他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和思想的呈现, 有一个好的思想状态, 一个好的精神感悟, 才可以创作出真正得人心的作品。现如今的水彩画艺术家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博采众长, 使自己的创作更富有创新性, 创作出更富时代性的作品。像是孙正学的《牧》, 通过对辽阔大草原上放牧人驱赶羊群的描绘展现出放牧人的生活场景,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家乡思念的同时为人们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草原场景, 引人遐想。

二、中国当代水彩画在技巧上更加丰富和拓展

水彩画自清朝传入我国, 其创作手法来源于西方, 在创作手法和会发方式上多继承与西方绘画形式, 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水彩画的创作逐渐融入中国画的一些绘画技巧, 这也使得中国水彩画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创作手法上, 中国水彩画一方面吸收西方原本创作中采用的明暗对比、色彩、造型等技巧, 另一方面又将中国画本身具有的用笔、用墨等技巧融入其中, 使得水彩画的发展更具中国特色。水彩画的创作中离不开水和颜料的使用, 中国画的创作中同样需要水, 因此自古中国画家对水的使用都是娴熟的。在水彩画创作中将中国画创作中水、笔的特点运用其中可使水彩画更加符合中国的审美标准。

在表现技巧上, 中国水彩画打破原本单一材料作画的形式, 出现许多富有创意性和创新性的画作, 像像李晓林的水彩画, 用速写式的用笔将旷工的形象非常形象的展现出来, 将水彩的生动性和灵动性很好运用呈现。

三、水彩画的艺术高度不断攀升

经过代代中国水彩画画家的不断努力, 中国的水彩画取得质的提高。在中国的发展中, 水彩画的绘画形式既具有西方水彩画的写实性又有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绘画特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得中国水彩画有了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水彩画中的民族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使得水彩画有了更多的中国韵味。首先从中国水彩画中的情感性来看。在中国, 水彩画最初用于商业, 通过西方水彩的造型和风格来展现中国景象。因为水彩画的写实性使得水彩画被很多民众喜爱。随着我国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水彩画的风格内涵不断变化, 水彩画更多的是用来展现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家的关注点, 画家常常通过自己的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即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他们通过外出写生来描绘大自然。其次从水彩画中的意境来看。中国水彩画受中国创作风格的影响, 在绘画中画家更多的注重意境的营造。因为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有很多相似点, 因此中国画家在创作水彩画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国画的元素融入进去, 尤其是在用水方面, 水彩画家把中国

画中的“虚实相生”运用得淋漓尽致。像是徐悲鸿的《女人体》, 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着重描绘女人的头部和躯体对于画面中的其他方面像是四肢、背景等没有过多描绘, 这就使得画面的虚实有了强烈的对比, 让人一眼便找到画画的重点。最后是水彩画的精神方面,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水彩画的传入发展中有很多优秀中国文化的融入, 这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水彩画的精神精神内涵。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所说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四、总结

自水彩画传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随着我国艺术形式的逐渐完善, 我国当代水彩画与的表现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绘画形式日益多样, 中国元素更好的融入进水彩画创作中, 使水彩画创作大放异彩。当代水彩画的创作是前人经验的继承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元素的融合, 这也将水彩创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可否认处于转型期的水彩画的创作还存有诸多问题, 但新的艺术性的也使得中国水彩画的形式更加丰富, 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我国艺术创作者的不断创新, 我国的水彩画发展会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发展中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谭忠乙, 吴正斌, 中国水彩艺术语言形式发展浅析[J], 美术学报, 2003.4

[2]海泽尔.哈里森.《水彩技法百科全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汤佩文.跳动的音符——浅谈中国水彩画的发展[J], 美术观察, 2004 (12)

中国水彩画 篇9

关于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成就与发展态势,《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说,21世纪的今天,中国水彩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水彩画在全国美展五年一届大汇总后,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上海大学教授潘耀昌将新中国水彩画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油画更多地担负主题性创作、国画向“新国画”改造之际,比较“自由”的水彩画在形式探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改革开放后,水彩画创作发展更蓬勃,理论更多元、深入,受众面更广阔,因此发展水彩画对于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认为,水彩画是中西融合的范本,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与水彩画关系密切。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陈履生把水彩归为四类:作为基础训练的水彩、作为主题创作的水彩、作为业余爱好的水彩和作为专业发展的水彩。他认为,作为基础训练的水彩是发展的基础,作为主题创作的水彩是提升水彩社会地位的关键,作为业余爱好的水彩和作为专业发展的水彩则是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保证。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水彩画面貌的确立,是60年来中国水彩画最重要的成就。几方面同时努力,加上市场的激发,中国水彩将有很好的前景。

针对水彩画的特性创造与发展,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认为,水彩画的功能首先是观赏性、唯美性,如水性的发挥、色彩的运用等都是它的基本特性。水彩画无论怎样拓展,这一点必须保持。如果说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水性的发挥,水与彩“轻音乐”的性能就是水彩画的灵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谭天认为,画的价值取决于作品的艺术含量,如果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量达到了一定程度,那就是好作品。水彩画被称为“小画种”,这是水彩画界自身设置的一个“假问题”,所以水彩画家要破除“小画种”心态。水彩画的发展需要通过“以西解中”的过程,达到“以中养西”的目的,发挥中国的作用和智慧,创造中国的水彩艺术形式、艺术美学,滋养世界艺术。尚辉说,我们常常忽视了水彩画的审美独立性,以至于称呼它为“轻骑兵”、“轻音乐”,把它当做“小画种”,这是当下要讨论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过多地注意了水彩画的“水性”特征而忽视了它的“彩性”特征,这虽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有所改变,但又因为过于注意“彩性”,而对“水性”以及用笔特征有所忽略。而到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水彩画界对“水性”和“彩性”特征才进行了更为科学的整合,使得水彩画由“轻音乐”变成“交响乐”,由习作性较强变得能表现宏大叙事。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水彩画的新变化。水彩画家陶世虎认为,水彩适合表现轻音乐式样的、相对唯美的东西,不适合表现凝重的东西,所以不必过分追求“凝重”,如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权利认为,“轻音乐”、“小画种”都是对水彩画特性的概括描述,而不是贬义的称呼。之所以会被误解,是因为水彩画家自身缺乏自信,水彩画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看法而改变特色。把水彩的特点充分发挥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谈及当代中国水彩画的问题与策略,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针对水彩画的“写生”问题,指出写生被淡化或者写生不得法,已经成为当代水彩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水彩画创作中抄袭照片、克隆电子图像、模仿现成对象等现象突出,造成了艺术家与生活脱节、艺术感觉迟钝、创造力下降等种种问题。中国水彩画要考虑人民需要什么,要走现实主义道路,而现实主义就强调写生。同时,写生还是提高水彩技艺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面对对象、立足自然,才能强化艺术感觉。因此,当代水彩画家要有师法自然的真诚态度,要端正对写生的认识。水彩画家关维兴指出,当前水彩画的进步才刚刚开始,需要更多锤炼。在传统写实风格创作中,经常有僵(创作思维僵化)、死(画面无生气)、俗(格调不高)、旧(缺乏时代气息)的弊病。在创新型的作品中,则有假(情感虚假)、空(空洞无物)、玄(故弄玄虚)、浅(修养不到位)的弊病。中国水彩画的未来发展,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水彩画家潘长臻也说,水彩画的发展中存在“技”和“艺”的关系问题,在评价作品时容易把“技”的位置摆得太高,比如水分、流畅、透明度等,但这是手段、方法,不是目的,应该追求艺术更本质的东西,使技法为艺术想象和创造力服务。此外,水彩画家张英洪指出当代水彩画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需要拓宽思路,进行更多的探索。他针对水彩画创作中写实作品较多的倾向,建议在今后的评选中将写实与抽象的作品分开进行,以鼓励水彩画的创新。

针对水彩画借鉴其他画种的问题,赵权利认为,不同画种之间互相借鉴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借鉴”的含义,认清借鉴什么东西。如果仅仅停留在借鉴技法、样式、效果方面,这种借鉴就是模仿,是不可取的。借鉴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对所借鉴的画种有深刻了解,才能知道需要借鉴什么;其次,需要慎重对待水彩画的民族化问题,要考虑水彩画在民族化之后的状况与后果——是否会出现与中国书法在西方被民族化之后同样的窘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廖少华认为,对于水彩画的画种问题,有压力是好事,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局限,水彩画的弱点也不足为怪。浙江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也强调了水彩画的创作还是应该回归本体,强调本身的“轻快”特征,而不是和油画抢夺阵地。陶世虎认为,艺术创作必须有个性,甚至要走极端,要善于钻“牛角尖”,不断苛求自己,在不断否定自己中前进。不同的艺术门类各具情态,应各有分工,画家需要在各自的领域拓展,彼此应自觉拉开距离。

对中国水彩画材料与技法创新的思考 篇10

水彩画由其特殊的媒介材料技法所形成的, 不同的媒介材料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曾经说过:“艺术就是媒介”, 媒介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没有媒介材料就没有绘画的今天, 人们之所以驻足观赏意见作品是因为它有美感, 而技艺正是造就美感的手段。

在中国水彩画不同发展的时期, 我们都可以看到水彩画材料与技法上的变革。不同阶段不同的画家从各自不同的方向对材料与技法进行不懈的探究与研究。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 在中国水彩画早期发展时期, 独特的表现形式是把西方水彩画表现技法与中国画的材料技法结合起来的, 如早期留学日本的李叔同用中国画构图形式和笔墨表现技法来画水彩, 老前辈们在学习西方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融合了中国画的表现特点, 开辟一条民族特色的水彩画道路。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水彩画在创作风格风格与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成长, 当时美术院校的建立于西画运动的兴起, 很大推动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使得很多艺术家们做出了新的探索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比如林风眠在宣纸上画水彩画:王悦之在绢上画水彩画;阳太阳注重的是笔墨互补;程及兼容中西表现东方神韵。到了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 水彩画形成了传统的较为稳定的写实风格。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水彩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与科技的进步下不断进步。水彩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而是从观念到表现形式进行着各种的尝试, 在材料与技法上都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这个时期的水彩画技法语言不但丰富, 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许多水彩画家们在传统水彩纸的运用之外, 还在上面做石膏底、墙漆底等, 来获取特殊的视觉效果。一些现代水彩画家干脆改用其他纸如玻卡纸、高丽纸、素描纸等, 还有些人用布、木板等其他依托材料来做肌理。例如, 浙江画家孙宁在布上用水彩颜料作画, 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 如《城南往事》《余光》系列等。在用笔上, 除了专业的水彩笔外, 中国画的毛笔、水粉笔、油画笔、马克笔、底纹笔、油漆刷甚至手指等, 都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作为“笔”。广州美院画家黄增炎在纸上用墙漆做底, 用油漆刷画水彩。有的水彩画家采用介入材料, 如盐、油、蜡、沙子、遮挡液、化学试剂等等, 创造出了丰富的激励效果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比如:郭德庵的《竞争》, 谢惠均的《芦荡》, 分别是水和油、胶、酒精结合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水和油的矛盾性、水与胶、酒精的耦合性, 产生更多的艺术格调。从技法与肌理层面上看, 水彩画的制作过程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 水彩画创新的前景也将变得无限可能, 这些艺术家们在未失去水彩艺术主体性的前提下, 创造了许多中国现代味的水彩佳作, 拓展了中国现代水彩画材料技法创新上的空间和领域。

我们认为艺术的求变创新,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求变包括题材样式、绘画观念以及媒介材料的改变。一幅优秀的水彩作品, 不仅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而且要有相应的表现技巧来支撑。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法来恰当表现构思, 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得到再现。不同媒介材料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物体质感, 在表现水彩画艺术语言上有各种常用特殊技法, 例如撒盐、刀刮、酒精等, 技法的运用已经过于陈腐, 变成了一种语言上的陈词滥调。我们现在的研究创新点在于传承并超越这些技法, 通过水彩画绘画语言和现代观念、现代材料相结合, 探索出新的特殊技法, 如丝网转印法, 拼贴法, “画皮”技法 (这种技法来自国外民间工艺, 但用于绘画却不常见) 等特殊技法来拓展水彩画新的绘画语言, 从而改变水彩画的材料观念, 通过现代不同媒介转换和复合式材料运用来呈现出水彩画效果, 使水彩作品的当代特色更加鲜明更加多元化, 为水彩画的语言增加一种新的视觉表象。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现代材料作为媒介 (中介) 的转印 (或拼贴) 效果来取得一种全新的水彩画效果。在我们导师的指导帮助下探索出新的特殊技法, 使水彩画的特殊技法从传统的技法中脱颖而出, 使水彩画的语言更丰富而富于现代观念。我们的研究内容是丝网的转印技法和手绘法结合的特殊技法, 这种丝网的转印与水彩材料集合起来;多种材料的拼贴法 (包括结合绘画技法) ;国外的一种民间工艺“画皮”技法, 这种技法虽然在民间作为一种工艺手段来制作工艺品, 但用于艺术的创作却比较少见, 我们让颜料浮在水上, 通过颜色融合于分块再把图像再现与纸上, “水淋尽致”是它的特色。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是:第一对现代水彩的发展趋势及特殊技法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拓展水彩艺术新的绘画语言;第二通过特殊技法创作出一批更具有表现力的水彩作品。提交的形式是提交形式是、:一是发表一篇小论文;二是举办五人研究课题汇报联展 (以作品的形式) ;三是图录一本。

上一篇:电影信息下一篇:房屋建筑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