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倾向

2024-08-19

抑郁倾向(精选五篇)

抑郁倾向 篇1

关键词:抑郁倾向,生理,影响

一、抑郁的产生

无论是从生物意义上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人为了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社会地位都会不停地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是人的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为了恢复身心的平衡状态,人就要向环境中寻找满足。环境不是万能的,常常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此时人本身也体验到了自身需要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那么人的这种对于自身需要与客观事物关系的体验过程就被称为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情绪也会变化。我们都会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我们也可能进入到抑郁的心境当中难以自拔,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俗称的抑郁症。抑郁症是指因为具有抑郁的感觉,悲哀、绝望、不安、焦躁、苦闷感等,导致身体状况欠佳,精神活动受到抑制,多次出现企图自杀的行为,并造成社会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精神疾病。进入新世纪,抑郁症以其高发生率,成为不得不被我们重视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介入了抑郁症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包括氟西汀、西肽普兰、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物的广泛使用使抑郁症不再可怕。。心理干预方法的渐趋成熟也使得抑郁症的治疗更加人性化。电痉挛方法的使用更使得人们对木僵等重度抑郁的症状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我们从对抑郁症的无知到了解再到积极理性的应对,使得抑郁症患者走向健康的道路越来越顺畅。

二、抑郁倾向的界定

与此同时相对抑郁症患者另一个群体却经常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抑郁倾向患者。因为多样并有效的方法使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都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其中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来讲,现在已经有若干种比较成熟的方式和标准了,其中有相对比较严格的诊断与筛查的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也有便于运用的如: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但是现在诊断抑郁症的方式大多都是对抑郁者抑郁相关症状在程度上的筛选,将症状程度超过标准的诊断为抑郁症患者。但是同时也就将有抑郁症状却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倾向者排除在外。抑郁倾向就是介于正常的抑郁情绪与需要治疗的抑郁性神经症之间的状态,该群体大多不被现有的诊断标准视为病态,往往错过积极干预的机会,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对相应群体的生活同样会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抑郁的轻、中、重是一个从良性到恶性变化的不同阶段,人的心境可以在好坏之间转化。抑郁倾向者处于较恶劣的心境当中。这种情绪状态会使人感觉身边的事物被这种情绪所笼罩,这种认识方式,会使人更容易进入更为抑郁的心境当中。所以抑郁倾向者极为容易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成为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三、抑郁倾向的生理影响因素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知道,通过药物影响人体内的5-羟色胺或肾上腺素等的水平可以起到抗抑郁的作用,通过电痉挛的方法可以快速的改善重度抑郁的木僵状态,既然药物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生理活动从而干预人的抑郁状态,那么抑郁就不可能是单纯的心理活动紊乱,而是有生理的因素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的抑郁状态,据此我们可以探索与抑郁相关的生理因素,并精确的干预该生理因素从而对人的抑郁水平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外,还有如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和西方的儿童抑郁问卷。在众多的问卷中我们会发现,抑郁筛选问卷大多是自陈量表,需要被测者根据自身体会进行回答,有研究发现抑郁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感知缺陷,对负性刺激存在夸大加工倾向和加工易化效应。所以抑郁者对外界环境认知发生改变,尤其是对自身感受的评价发生偏向,不能够准确描述,所作出的回答必定有所偏差,答案的偏向必然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所以能够找到不被主观意识影响的指标是一个需要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综合以上原因,客观、敏感的生理影响因素的探究可以是突破抑郁倾向研究的有效手段。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影响抑郁的生理因素。

首先,有研究发现,内分泌的变化经常导致人抑郁状态的产生,如脑内乙酰胆碱水平过高会引起抑郁症,促进恐惧性记忆,而过低又会引起狂燥;胆碱能与单胺类之间的不平衡也会诱发负性情绪。

其次,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是人行为的司令部,这一部分功能的变化经直接导致人行为上的变化,在抑郁的发生方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与急性躁狂(acute mania)发病时,也表现出前额叶皮质(PFC)功能失常。

最后,抑郁情绪与主体的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大到人的皮肤、循环系统小到细胞、分子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外分泌液中发现的一种抗体,研究表明,SIgA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抵御病原体及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机体黏膜免疫最重要的抗体。人的抑郁情绪经常会导致SIgA的变化。

综上所述,生理因素是抑郁倾向研究的全新途径,同时新的科研仪器以其客观稳定精确无创的特点保证了对抑郁倾向生理研究的工具基础,抑郁倾向的生理研究方向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0-181.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9-140.

[3]戴琴,冯正直.不同抑郁状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评价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7,13(4):354-359.

[4]易红,冯正直.无望抑郁症状问卷(HDSQ)的中文版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18-21.

[5]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7-330.

[6]詹光杰,奚耕思.负性情绪的生物学基础[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6(7):73-75.

[7王一牛,罗跃嘉.前额叶皮质损伤患者的情绪异常[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61-167.

抑郁倾向 篇2

抑郁症,是精神病的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常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以及相应的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经调查与了解发现,在自杀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比例极高,有相关资料显示:有15%-25%的的抑郁症患者出现了自杀的情况。抑郁症的自杀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神科护士必须掌握如何识别患者自杀的征兆,采用适当的措预防患者的自杀,帮助患者保持生命,健康与尊严

约有80%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在实施自杀行为前都曾表现过一定的自杀征兆,因此,应充分重视患者所有的关于自杀的语言和行为,当出现一些以下征兆可能预示着患者有自杀的意图1患者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无望,经常哭泣

2失眠,体重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

3将自己与他人隔离,特别是将自己关在隐蔽的地方或反锁于室内

4存在幻听,幻听的内容可能是命令患者去自杀

5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

6问一些可疑的问题,如“值夜班的人员多长时间巡视一次”、“这种药要吃多少才会死”、“着窗户离地面有多高”、或“流血死亡需要多长时间”

7谈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如患者会说“我不想活了”或“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我”

8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一般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防范和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帮助病人学会自我解脱,鼓励病人多与外界环境接触,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劳动,丰富生活,活跃病人的情绪,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增强生活的自信心。家庭是一个集体,而病人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一个不和睦的家庭,或某些成员的不良倾向、不良行为可以构成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促使疾病的形成。在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上,应该让家庭成员一起分析、寻找病人发病根源,共同去除不良刺激因素,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2睡眠的护理:抑郁症病人常拌有失眠,以入睡困难、早醒为多见。常表现入睡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此时家人应多在起身边陪伴、安慰及劝导,这样能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安全感,焦虑情绪也较易消除,对病人的睡眠也会有帮助。抑郁症患者常拌有早醒,自杀的时间多在清晨时分,所以对早醒的病人一定要给药控制,延长其睡眠时间。

3、强化重点时段的巡回与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重点巡视,尤其是在自杀好发的夜间、凌晨、午睡、饭前、交接班、节假日及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防范。

4、加强病人的用药安全,严防藏药行为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因此,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故在病人服藥期间,应严格执行服药制度:发药到手,服药到口,看药服下,方可离开,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贯彻病人的用药反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和身体的状况,消除病人的不适,如有不不良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

5严格收集危险物品,严加管理

日常工作中,多注意周围环境物品是否保持完好,及时查找遗失、撕损物品。随时收集危险物品,抓住任何机会向病人、家属宣传禁止带任何危险物品的意义及重要性,病人进病房时主动交出危险品,竭力清除病人自杀条件。

6提高患者的自尊

企图自杀者一般自尊都较低,护理人员应将其看作值得关在的人来对待,因此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的优点,并真诚的给与表扬,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向的感觉和自信

抑郁倾向 篇3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有中-重度抑郁的患者208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其中男性83例,女性125例,文化程度大专16例,高中80例,初中112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识别与护理干预。

2 结果

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正确识别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无一例自杀事件的发生。

3 自杀的识别和护理干预

3.1 自杀线索

大约20%的抑郁症病人自杀难以预测,80%的抑郁症病人在自杀前会有所流露,主要线索有:(1)公开谈论或表示要自杀在自杀前,有的病人常常会在与人谈话中或自言自语中流露出"生不如死","一了百了"的念头,如会对家属说"你们决不会再因为我而烦恼了"。有的病人会打听与死有关的事情或打听一些可供自杀用的药物的作用等。(2)出现异乎寻常的行动如表示想死决心,与朋友过深地倾诉,将自己珍爱的物品赠人或将自己的财产送人等。在自杀前,有的病人还会先以小剂量试服一些药物,或开始收藏与自杀有关的物品,如绳子、刀子、农药或安眠药等。有的病人则着意整理自己的物品,清理自己的帐务等。(3)出现异乎寻常的态度如出现突发的悲泣、愤忿或异乎寻常的平静。有的病人在自杀前抑郁或焦虑症状明显加重。(4)环境方面:如失去重要的人或人际关系、生活中发生重大变动如失业、失财、离婚、亲人死亡等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的线索[1]。

3.2 护理干预

3.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第一杀手,病人的自杀率极高,护理的重点就是要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家属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另外需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掌握抑郁症自杀的易发时间,凌晨3-4点应加倍注意[2]。其次,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当然,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害怕别人歧视,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性,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病人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应加强防范。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或曲线自杀,应注意,加强护理者的自我保护。

3.2.2 心理护理

3.2.2.1 解除心理危机

防止自杀的最好办法不是关注自杀本身,而是更多的关注导致其自杀的因素。许多企图自杀者都曾预先作出警告,即求救呼声。"同情的耳朵"是帮助个人度过自杀危机的有效方式,医务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自杀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排除危机[3]。

3.2.2.2 重建心理健康

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2.2.3 调动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是防范自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个体发生自杀行为与社会、家庭、婚姻、工作等因素密切关联。争取其家庭、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发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共同给予患者身心支持,可使患者恢复最佳的精神状态,增强其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发现患者由自杀倾向,不妨与其讨论自杀问题,让对方说出其难题及自杀计划,既可疏导其情绪,还可提前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3.2.2.4 观察心理行为

自杀患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显现明显的异常行为,如独处、沉默寡言、生活规律紊乱、情绪极度低落等一系列行为表现,可为预防其自杀提供一些观察线索,如果医务人员能及时从自杀者的行为表现中觉察其自杀企图,立即加以疏导,解救和阻止,可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2.3 生活护理

3.2.3.1 注意调整饮食

选择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且富含粗纤维,可陪伴病人用餐或少量多餐。拒绝进食可让病人做些事来促进食欲,若病人坚决不吃,应耐心规劝、喂食。必要时鼻饲、静脉输液,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和营养[4]。

3.2.3.2 做好睡眠护理

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对难以入眠或易早醒的患者要及时处置,以保证其足够睡眠。抑郁症病人常伴有失眠,以入睡困难、早醒为多见。常表现入睡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此时家人应多在起身边陪伴、安慰及劝导,这样能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安全感,焦虑情绪也较易消除,对病人的睡眠也会有帮助。抑郁症患者常拌有早醒,自杀的时间多在清晨时分,所以对早醒的病人一定要给药控制,延长其睡眠时间[5]。

3.2.3.3 仪表

抑郁病人因为情绪低落,往往不顾及自己的卫生及仪表,医务人员应给予鼓励并帮助患者料理个人仪表。

3.2.4 安全护理

3.2.4. 1 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及关系,医务人员应高度同情和理解病人,应避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病人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各种工疗和娱疗。

3.2.4. 2 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壁画及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

3.2.4. 3 严格执行巡视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范。

3.2.4. 4 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如刀具、绳索、玻璃制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减少造成自杀的条件。

4 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前往往计划周密,行动隐秘,成功率高,因此后果也更加严重,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6]。如果能做到早期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并积极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就能杜绝自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胥云霞.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杂志,2009,12:505.

[2]杜见芳.抑郁症病人自杀征兆观察及护理防范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74.

[3]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150.

[4]杨莘.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9-151.

[5]刘芳.一例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30:167.

抑郁倾向 篇4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护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 属情感性精神障碍, 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和躯体障碍。多表现为情感低落、悲观绝望、丧失兴趣、自我评价低、有自杀观念和行为、睡眠障碍等各种症状, 具有晨重夜轻规律。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一般人群高20倍[1],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困难。因此, 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及其相关因素, 对在护理中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现对5年的4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4~2009年符合CCMD-3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的抑郁症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有自杀意念行为组, 在以往或本次抑郁发作中, 有过自杀意念或行为28例 (70%) ;无自杀行为组, 在以往或本次抑郁发作中无自杀行为、无自杀意念者12例 (30%) 。

1.2 方法

两组间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并将可能与自杀有关的因素比较, 即联想困难、活动减少、疲乏感、睡眠障碍、早醒、妄想症状和病期列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自杀危险度多因素分析

妄想因素在两组的自杀危险度OR=3.12, P<0.01。失眠早醒因素OR=2.25, P<0.05。病期OR=1.86, P<0.05。见表2。

3 讨论

自杀的因素多而复杂, 本组有自杀意念行为者, 高达70%, 有妄想支配的抑郁症极易产生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有妄想症状的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 自责自罪观念, 活着是负担, 没有意义, 自杀意念和行为越来越强烈。对治疗效果差。因此, 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当患者的病情突然变化好转时, 要引起重视, 绝不掉以轻心, 判断是否掩盖病情, 造成假象, 以隐蔽实施其自杀计划。要及时报告医师, 认真交接班, 以便连续观察监护, 预防意外的发生。

病情迁延不愈也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2]。病情长使患者长期处于观绝望无助的心境中, 加上活动减少, 反应迟钝、联想困难, 使患者认为自己没用。抑郁症有晨重夜轻规律, 患者睡眠障碍极易早醒, 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度过, 度日如年的痛苦绝望中。因此, 对长期住院有发生早醒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 严密观察睡眠时间并详细记录。经常检查环境设施、病房物品包括床单、被套、床底及患者衣服的完整性, 对危险物品严加保管, 严格交接班, 以防被患者窃取作为自杀、自伤的工具。了解自杀行为出现的规律, 特别是在凌晨、午餐时间及节假日值班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更要严加防范。发药要仔细检查患者口腔, 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起吞服,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此外, 抑郁症患者易产生进食障碍-厌食, 体重减轻, 营养差, 引发躯体障碍及药物副反应。因此, 要重视生活护理。对拒绝进食者, 要耐心劝导, 督促按时进餐。

加强心理护理。在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 重视心里护理。主动与患者交谈, 取得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 了解患者病态的内心体验, 同时给与心里疏导。交谈中言语恰当, 消除其自卑和无能心理, 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 重返社会的信心。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参加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 教会患者放松术。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 指导家属给患者创造一个和睦、舒适的家庭环境。出院后, 继续进行健康教育, 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自杀的机率。

本组资料样本小, 容易产生误差, 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854.

抑郁倾向 篇5

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提出了场独立和场依存的概念, 是认知风格的存在的两种方式。他认为那些过于依赖环境而做出判断的人称为“场依存者”, 感知受到整个场的影响。很难将刺激从环境中分化出来。通常以整体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把以自身为参照而做出判断的人称为“场独立者”, 能够根据自身的参照行为, 不受场环境的影响, 有自主性。威特金和古德诺认为,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 是处于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水平, 既具有场依存型又具有场独立型, 称之为中间型。现有研究集中于场认知风格对教育学习的影响和对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而认知风格与抑郁倾向的关系怎样, 还没有相关研究进行揭示。本文所指的抑郁倾向包括正常范围的轻度抑郁状态。同时抑郁状态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消极影响。本研究试图对当今大学生的场依存和场独立认知风格与抑郁倾向关系进行探讨, 同时探讨抑郁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校本科大学生, 收回的有效问卷有190份, 其中男90名, 女100名。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SCL-90进行施测。根据scl-90量表的常模, 各因子超过2分即有阳性症状, 即抑郁状态。采用和李德俊等同样的认知风格划分法, 即:场依存组 (EFT得分低于一个标准差, 25人) 、中间型组 (EFT, 41人) 和场独立组 (EFT得分高于一个标准差, 25人) 。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场认知风格在专业的差异比较

注:“*”表示差异显著, p<0.05;“**”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p<0.01, 下同。

从上表可知, 专业因素的结果表明主效应非常显著 (=1.306, p<0.01) , 文科学生的场依存性较强, 而理科学生的场独立性较强。

2、不同性别和场认知风格在抑郁倾向上差异比较

经检验, 不同场认知风格的主效应显著 (=1.65, p<0.01) 。表明场依存性的人有更高的抑郁倾向, 场独立性的人抑郁倾向得分较低。场中间型的次之。性别因素的主效应显著 (=0.27, p<0.05) 。表明不同场认知风格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大学生场认知风格与抑郁倾向上的相关

上表表明场依存型与抑郁倾向相关显著, 且呈负相关, 场独立型与抑郁倾向相关不显著。

四、讨论

认知风格在专业上可能有差别。场认知风格在学科间的差异显著, 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 说明学科专业受场认知风格的影响。理科学生倾向于场独立, 文科学生倾向于场依存, 艺体类更倾向于场依存性。这是由于学科性质不同, 对学生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要求就不同, 心理活动的活动方式以及因之而进行的教育训练都会有所不同, 这更促成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有关个性品质的差异性。男女不同性别在抑郁倾向也有明显的差异, 女性较男性更内省, 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场的认知风格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不同场认知风格在抑郁倾向上可能有差异。场独立性个体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心理分化水平较高, 更多的以内在参照为加工线索, 所以抑郁倾向较低。而依存性的个体在处理信息时一般以外界线索为参照,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所以常常表现出顺从权威。这就容易造成依存性的个体更有抑郁倾向的表现。而场独立性较强的人做事主动果断, 喜欢支配别人而不易受他人影响。所以, 场依存性较强者与场依存者在抑郁倾向的上有明显的差异。场中间型的个体加工信息受到外在与内在的指导, 抑郁倾向处于其他两种认知风格的中间。认知风格表现在认知过程中,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 编码, 组织所伴随的各种情绪体验。在这种思维过程中, 抑郁倾向可影响思维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抑制或阻止其对信息的准确加工与处理。

五、结论

场认知风格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特征, 受到抑郁倾向的影响;各专业分化的认知风格差异显著;专业分化是导致大学生认知风格显著不同的主要因素。

摘要: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scl-90。本研究主要考察场独立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与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场认知风格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特征, 受到抑郁倾向的影响;大学生场独立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各专业分化的场独立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差异显著。

关键词: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抑郁倾向

参考文献

[1]Witkin, H.A., and Goodenough, D.Cognitive Styles:Essence and Origins:Field Depende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81.

[2]谢斯骏、张厚粲:《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抑郁倾向】相关文章:

抑郁倾向水平07-24

一例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10-29

抑郁情绪≠抑郁症05-29

文学倾向05-02

审美倾向05-15

设计倾向07-09

旅游倾向07-19

艺术倾向07-19

动机倾向07-20

心理倾向07-25

上一篇:投资偏差下一篇:英语诊断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