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

2024-08-28

肝硬化疾病(精选九篇)

肝硬化疾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疾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2岁,女性24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43.26±2.61)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时间(4.62±0.29)年。本组56例患者中,18例肝硬化,15例慢性肝炎,23例急性肝炎。排除严重心障碍、其他肝脏疾病、血液病者。抽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4.61±2.53)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生化指标检测。患者均于入院后第二日行空腹静脉采血,血液采集标本为5 m L,置于抗凝试管中及时送检。检查期间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机中行离心处理,3 min后取出,并对血液标本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乙酰-13-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谷氨酸脱氢酶(GLDH)、α-岩藻糖苷酶A(AFU)、胆碱酯酶(CHE)等进行检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A S T、N A G、A D A、PA B、LAP、GLDH、AFU、CHE的检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3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ST为(33.06±15.94)U/L,NAG为(9.67±5.41)U/L,ADA为(36.51±8.86)U/L,LAP为(66.87±46.28)U/L,GLDH为(12.73±8.76)U/L,AFU为(23.51±8.30)U/L,PAB为(843.68±429.87)mg/L,CHE为(2116.69±86.35)IU/L。对照组的AST为(10.69±14.68)U/L,NAG为(1.35±1.17)U/L,ADA为(12.54±4.83)U/L,LAP为(20.67±11.72)U/L,GLDH为(5.59±6.20)U/L,AFU为(17.41±5.09)U/L,PAB为(1308.41±536.88)mg/L,CHE为(8562.02±135.68)IU/L,其中观察组患者的AST、NAG、ADA、PAB、LAP、GLDH、AFU较观察组高,PAB、CHE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诱发因素非常多,如病毒入侵、酒精中毒、机体免疫力等[3]。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发病初期肝细胞受损相对较轻,患者的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然而,随着肝细胞受损面积的扩大,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会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诱发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牙龈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有学者指出,早期多肝硬化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抑制肝细胞扩散,避免病情呈严重化发展[4]。然而,受到肝硬化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影响,高达50%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已经处于肝硬化晚期,部分发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肝癌症状。基于此,临床必须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目前,临床常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检测等形式了解肝硬化患者细胞受损情况,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CHE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往往出现CHE升高的现象。有文献指出,临床常将CHE作为诊断患者是存在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人们肝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时,CHE的活性也会有所增加,当肝细胞受损后,易影响其正常合成,导致机体CHE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调查研究表明,肝硬化严重程度与机体CHE呈正相关关系,当患者差于肝硬化代偿期时,CHE可降低至正常指标的60%以上,且受损越严重,下降幅度越明显[5]。

我院行生化指标期间主要对AST、NAG、ADA、PAB、LAP、GLDH、AFU等进行检测,发现除PAB外,处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AST、NAG、ADA等指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加强生化检验在肝疾病中的应用,能够清楚反应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对临床确定指标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学者指出,前白蛋能够直接参与至机体白蛋白合成中。因此,肝硬化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可听过检测机体PAB含量,达到了解患者肝功能受损症状的目的[6]。有文献中指出,PAB的半衰周期相对较短,在临床诊断的蛋白质缺乏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ADA、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可在肝部或人体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加强对该指标清楚检测,了解患者肝功程度。临床研究表明,正常者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含量相对较低[7]。然而,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现肝功细胞受损的状况,同时细胞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会经血液扩散,造成血液中该物质的含量增加。因此,当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期症状时,可通过血常规检测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变化的情况,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ADA主要是嘌呤核苷代谢期间产生的一种酶类物质,在机体大部分组织中均可检出。但是,当肝功能处于受损状态时,嘌呤核苷代谢能力会呈明显上升趋势,进而会造成肝硬化患者A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基于此,临床了将其用于诊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状况,进而达到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的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生化指标检测的检测项目相对较多,例如:血常规检测、肝功能检测等,临床可根据患者AST、NAG、PA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解毒功能等,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岳,曹龙翎,吴华美,等.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10-11.

[2]樊金娥.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6):3645-3646.

[3]刘晓雯.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9):133-134.

[4]王玉霞.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项目价值讨论[J].医药前沿,2013,35(18):385-385.

[5]杨忠华.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78-79.

[6]朱国祥.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检验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12.

肝硬化疾病 篇2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55-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弥漫性肝损害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晚期可继发感染,导致癌症,威胁生命安全,主要诱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等[1]。早期肝硬化通常无显著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此时患者肝脏代谢功能还未被严重损害,因此,临床确诊肝硬化是多为中晚期阶段或已经癌变[2]。生化检验是指利用生化或化学方法进行身体检查,以发现疾病或隐患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3]。肝细胞代谢指标作为其中的重要检测内容对诊断肝硬化意义重大,文章现以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验组:男47例,女25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3±7.2);患者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3±0.6)年;病毒性肝硬化34例,酒精性肝硬化32例,代谢性肝硬化3例,其它类型肝硬化3例。对照组:男45例,女27例;体检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5±6.9)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入选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检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肝功能检查和免疫功能检查,主要检查内容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如患者门脉高压,纤维内镜检查;如患者腹水,常规穿刺检查。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方法如下:

清晨空腹取患者静脉血3毫升左右,常规无菌保存,即刻送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离心标本3分钟,转速每分钟3000,待血清分离出以后,常规对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检验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中,ATL和ATL标志肝细胞损伤程度,AST/ATL≥2,提示患者肝硬化;γ-GT数值与患者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LB、CHE越低,患者代谢功能越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结果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TP、ALB、CHE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BIL、DBIL、ATL、AST、ALP、γ-GT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硬化患生化检验项目指标同健康人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该疾病的参照标准。

3.讨论

肝硬化无特异性特点,早期受体内激素紊乱影响,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之感,无明显异常,临床确诊时患者病症多以处于中晚期,故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4、5]。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特别是疑似肝硬化患者,通过生化检验,不仅能尽早确诊病症,也可通过观察检验结果初步掌握患者病重程度[6]。本次临床研究抽取若干同患者肝功能水平相关的生化项目进行检验,取同期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则均超出或低于标准值,其中,TP、ALB、CHE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ATL、AST、ALP、γ-GT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硬化患者肝代谢功能指标同健康人存在差异,针对疑似肝硬化患者,可将生化检验作为临床判断此类疾病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郭红钦.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42-143.

[2]刘隆苹,吴辉云,余志宏等.肝硬化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24-25.

[3]汤静.精神科住院患者家属心理状态、需求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4):332-333.

[4]王琳华.精神科病人及家属对静脉输液实施保护性约束态度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1-112.

[5]朱园.80例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3,39(11):1360-1361.

肝硬化疾病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5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32例, 女23例, 年龄42~74岁, 平均年龄 (51.27±9.44) 岁, 患者均经免疫学、食道钡餐X线片、血尿常规等检测确诊, 其中酒精性肝硬化21例, 病毒性肝硬化21例,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2例;55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参考组, 男29例, 女26例, 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 (53.94±10.11) 岁, 患者均经血清测定, 排除肝脏疾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及受检者均在早晨7点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 L, 3000 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 3 min后将血清分离, 之后采用不同方法对两组研究者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两点终点法:总胆红素 (TBL) 、直接胆红素 (DBL)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速率法: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胆碱酯酶 (CHE) 、丙氨酸转氨酶 (ALT) ;循环酶法:总胆汁酸 (TBA) , 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1.3判断标准:TBL水平越高则说明病程越长, 患者肝损害程度越加严重;CHE、ALB水平越低, 说明患者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越差;AST、ALT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有直接关系, 数值越高说明受损程度越高;TBA水平越高, 说明患者肝脏分泌、胆排泄、解毒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ALB、CHE指标低于参考组,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TBL、TBA、DBL、ALT、AST、ALP等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消化性疾病,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硬化早期肝脏功能代偿功能较强, 无明显临床症状, 后期由于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损害等原因, 多系统及器官被损害, 患者可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继发感染、肝腹水及癌变等严重病症[2], 此时疾病无逆转性,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显示, 半数以上肝硬化患者疾病发现时多是在肝硬化晚期或肝癌时期[3], 因此探讨早期有效诊断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当患者出现疲倦、食纳减退、肝区隐痛、便秘、皮肤黝黑等症状时, 可怀疑为肝硬化, 并进行肝功能试验、血尿常规、B超检查、腹水检查等确诊, 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目前, 临床对肝硬化生化检验项目涉及范围较多, 具体如下: (1) 对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进行反应的指标, 如白蛋白 (ALB) 、总蛋白 (TP) 、胆碱酯酶 (CHE) 、前白蛋白 (PA) ;血清白蛋白作为肝脏合成的重要部分, 在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 常作为协助指标使用, 对预后进行判断, 球蛋白与白蛋白之间的比值可作为肝脏病变的衡量标准[4]。当出现肝病时, 患者A/G均明显降低, 当其比值<1.0时, 患者肝病尤为严重。前白蛋白 (PA) 作为肝细胞合成的重要成分, 当电泳分离时, 在白蛋白前方显示, 其半衰期约为12 h, 因此其在血浆中的浓度能够对患者肝功能不全、蛋白质营养不良等准确反应, 相较白蛋白更加敏感。而当肝硬化时, 指标更低。临床研究显示, 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 多在正常指标的60%以下, 而肝炎严重患者数值可降至10%及其以下, 因此在对肝功能的评估及肝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5]。 (2) 对肝细胞受损程度进行观察的指标, 主要有AST、LDH、ALT、ADA, AST、ALT主要在肝脏细胞内分布, 当肝细胞出现坏死时, 其水平可出现明显升高, 而随着水平的升高, 肝细胞受损程度更加严重。ADA作为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 在人体各组织内广泛分布, 其活性可作为肝损伤的敏感指标使用。 (3) 作为肝脏解毒、分泌及排泄功能指标, 主要有DBL、TBL、TBA等, DBL、TBL作为红细胞非正常、正常降解后在内皮系统内形成的有机复合物, 能够对肝脏疾病、黄疸程度等进行反应。TBA作为肝脏分解代谢物, 能够对肝实质性损伤产生反应, 当肝脏出现病变时, 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 (4) 对胆汁淤积情况反应的酶指标, 主要有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 多在肝胆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中使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肝硬化疾病生化各指标进行检验, 发现, 肝硬化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由此可知, 生化检验项目可作为肝脏损害的重要标准, 可作为肝硬化的有效依据使用。

参考文献

[1]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3) :45-46.

[2]郭红钦.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1) :142-413.

[3]方婵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2) :128.

[4]嵇鸣, 姚莉韵, 张建华.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7) :406-408.

肝硬化疾病 篇4

1.可治疗感冒:感冒患者可每日服用1克的维生素C,或将维生素C片研成粉末,在两侧鼻孔中各放入少许,随即卧床休息。在鼻孔中放药后的5分钟内,感冒患者鼻孔内的浓稠鼻涕会变得清稀,在24个小时后感冒的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降低人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该病患者可每日服用0.5~1克的维生素C,分3次服用,或每日静脉注射0.5~1克的维生素C注射液。连续用药6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此疗法所用的维生素C剂量较大,应避免长时间使用。孕妇应禁用此疗法。

3.可治疗慢性肝炎:近年来,有医师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慢性肝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肝糖原的合成及肝脏的新陈代谢,并能增强肝脏合成蛋白和解毒的能力。慢性肝炎患者可每日服用2克的维生素C,分3次服用,或每日静脉注射2~5克的维生素C。连续用药10~60天为一个疗程。

4.可治疗手部脱皮:手部脱皮的患者可先将手清洗干净,再将维生素C注射液倒入手掌内,用双手将药液涂抹均匀,待药液干燥发白时洗掉。可每日涂药2次,每次涂药2毫升。

5.可治疗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在治疗此病时,可将0.1克的维生素C片碾成粉末,将此药粉撒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可每日用药2次,连续用药2~4天即可痊愈。

肝硬化疾病 篇5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诊断价值

本文将对本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30例肝硬化患者给予临床分析, 从而探讨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提高肝硬化疾病检出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 男19例、女11例, 年龄25~82岁, 平均年龄 (56.27±1.91) 岁;另选取本时期30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男20例、女10例, 年龄24~80岁, 平均年龄 (55.61±1.87) 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例数等)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作为本次研究所用样本, 分别进行直接胆红素 (DBL) 、总胆红素 (TBIL)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胆汁酸 (TBA)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碱性磷酸酶 (ALP) 、胆碱酯酶 (CHE)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A/G) 水平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表示, 方法为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DBL (34.51±28.79) μmol/L、TBL (89.21±43.91) μmol/L、TBA (66.54±31.04) μmol/L、ALT (55.12±38.08) U/L、AST (100.15±59.27) U/L、ALP (179.22±79.06) U/L、γ-GT (168.72±96.92) 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BL (4.10±1.76) μmol/L、TBL (11.13±3.97) μmol/L、TBA (3.54±2.48) μmol/L、ALT (15.12±5.67) U/L、AST (15.16±9.70) U/L、ALP (72.28±29.67) U/L、γ-GT (16.29±6.26) U/L;而研究组TP (55.34±4.61) μmol/L、A/G (0.72±0.16) 、CHE (2344.29±712.27) U/L、ALB (24.99±5.18) g/L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 (77.24±7.86) μmol/L、A/G (1.52±0.46) 、CHE (7824.29±1931.72) U/L、ALB (49.53±9.17) g/L,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硬化是指患者肝脏遭受反复损伤, 从而使其发生纤维性、弥漫性及进行性的慢性病变, 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研究表明[1], 肝硬化患者早期大多无显著特征, 从而未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 临床如何准确诊断肝硬化疾病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2], TP、CHE、ALB、A/G可准确反映患者机体内肝脏细胞合成代谢功能, 其水平越高, 则患者肝脏细胞合成代谢功能越强, 因此本文中肝硬化患者血液中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ALT、AST广泛分布与肝脏细胞内部, 可准确反映肝脏细胞损伤程度, 且其水平与肝脏细胞受损程度呈正比, 因此本文中肝硬化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健康人群显著上升;TBA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主要生化指标, 由肝脏分解代谢获得, 若其浓度越高, 则肝脏实质性损伤越严重, 本文研究可知,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受到损伤, 则其TBA浓度上升, 显著高于健康人群;γ-GT主要由肝胆分泌所得, 其浓度越高则肝脏疾病程度越重, 但有研究显示, 隐性酒精中毒患者体内γ-GT含量也将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3) :45-46.

肝硬化疾病 篇6

关键词:肝硬化,生化检验,价值探究

我国出现肝脏疾病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长期遭受多种病因的干扰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肝细胞出现坏死,使肝细胞出现结节状的再生,肝小叶出现血液循环变化,最终造成肝脏的变形和变硬[1]。通过对血尿常规、免疫学检验等相应检查,能够在早期对肝硬化的情况进行诊断,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2]。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同时与6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7例肝硬化患者,并选取同期65例正常健康人(未检出肝炎病毒),乙肝携带者,肝硬化,肝癌人员)进行生化检验。肝硬化组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3~72(平均57.3)岁;肝硬化类型:病毒性肝炎31例,酒精性20例,胆汁淤积性16例;肝功能:A级11例,B级22例,C级34例;病程0.4~5(平均2.4)年;健康人员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4~71(平均56.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应的诊断,要求检查人员进行空腹检查,抽取5ml静脉血,进行3min离心,使血清分离,对患者进行多种项目的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Ⅳ型胶原、总胆红素、γ ̄谷氨酰、Ⅲ型前胶原、总蛋白、层黏连蛋白、血清透明质酸、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 ̄谷氨酰、总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与健康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肝脏能够良好的进行氨基酸代谢,如肝细胞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会使氨基酸出现代谢障碍及紊乱,并导致氨基酸的比例出现失调[3]。临床能够根据体内的某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判断是否患有肝脏疾病[4]。肝细胞内有大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但肝细胞出现坏死后这两种物质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的该物质得到大幅增加,通过研究发现,肝细胞的损害程度越严重会使两种物质的指标越高[5]。胆碱酯酶会使乙酰胆碱出现催化情况,从而出现乙酸和胆碱,肝细胞坏死会使胆碱酯酶的含量大量减少。总胆红素也能够较好的反应出肝细胞的硬化以及损害程度,该物质的含量与肝细胞的损害呈正比。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对肝脏的合成蛋白有相应的作用,待肝功能受损后,合成蛋白的能力有所下降。本研究中对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员进行检测结果的比较,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 ̄谷氨酰、总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与健康人员比较,差异显著。由此说明相应的生化检验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医生可参考数据对患者进行肝硬化疾病的判断。综上所述,在对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生化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邱辅佑,黄慈花.应用联合诊断评价生化及凝血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3,18(10):171-172.

[2]赖力英,龚国忠,周华英,等.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3,18(17):182-183.

[3]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23):145-146.

[4]田鹏飞,徐杰,段正军.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判断肝病进程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5(17):111-112.

肝硬化疾病 篇7

肝硬化也是目前的一种常见慢性肝病, 该病和中医理论中的“水臌”非常相似, 属于中医中的“鼓胀”、“单腹胀”的范围, 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有情志所伤、黄疸、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 以及积聚迁延日久造成的, 该病的发病和肝、脾、肾等脏器的受损有密切的联系。病因病机归纳分述如下: (1) 气滞湿阻。多因五志过极, 饮食所伤, 肝脾不和, 升降失司, 浊气充塞;或肝失条达, 经气痹阻, 气壅湿阻;或气滞中满, 脾胃运化失职, 致水湿停留, 积久不化, 痞塞中焦而成本病。 (2) 湿热蕴结。嗜酒过度, 饮食不节, 滋生湿热。脾胃损伤, 积久体阻衰, 脾虚则运化失职, 酒湿与热毒蕴滞不行;或睥不健运, 升降失常, 清浊相混, 隧道壅塞, 郁而化热, 热留为湿, 湿热壅结而成本病。 (3) 淤血阻滞。黄疸积聚失治, 湿热蕴积肝胆, 治疗不当, 日久湿热伤脾, 水湿停滞, 肝失疏泄, 气血瘀阻而成本病。 (4) 脾肾阳虚。感染血吸虫等, 治疗不及时, 内伤肝牌, 脉络瘀阻, 清浊不分;或饮食不节, 脾阳虚衰。脾败则不能制水, 水湿泛滥, 损伤肾阳, 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而成本病;慢性肝病日久, 内伤肝睥, 累及肾脏, 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肾虚则气化不利, 水浊血瘀壅结而成本病。 (5) 肝肾阴虚。饮食失节, 损伤脾胃;或房劳过度, 损伤肾阴, 致元气亏虚, 清浊相混, 气道壅塞;或病久不愈, 肝脾两伤, 累及肾阴, 以致水气停留不化, 瘀血不行;或攻下逐水太过, 伤津耗液, 以致肝肾阴虚。一般来说, 早期肝硬化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瘀, 腹水形成则多属气湿凝滞, 阻于肝脾之脉络, 形成本虚标实;末期多累及肾, 而又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之别, 或两者并见。

临床慢性肝病常见类型中, 肝硬化占较高病发比例, 为一种纤维性、弥漫性、进行性肝脏病变, 由多项因素损伤肝细胞所致。据美国相关研究显示, 肝硬化在45~65岁人群中, 为心脏疾病与癌症外的第3位死亡因素。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轻微病变时, 日常代谢活动尚可通过大部分健康组织完成, 不适症状较难发现, 50%肝硬化确诊时已进入晚期肝硬化, 严重者甚至肝癌,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故早期有效正确诊断, 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选取相关病例, 就生化检验指标与健康体检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病变中的价值, 现将相关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3统计学分析

肝硬化组共50例, 男39例, 女11例, 年龄22~79岁, 平均 (62.7±2.1) 岁;健康组50例, 男38例, 女12例, 年龄20~74岁, 平均 (60.9±1.7) 岁。两组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它严重疾患者, 组间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方法

禁食12h后, 两组静脉血均在次日清晨抽取, 采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八项新指标进行检测, 包括甲胎蛋白 (AFP) 、亮氯酸氯基肽酶 (LAP) 、谷氨酸脱氢酶 (GIDH)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 (ASTm) 、谷氨酸脱氢酶 (GIDH) 、α-岩藻糖苷酶 (AFU) 、腺苷脱氨酶 (ADA)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C) 和前白蛋白 (PAP) 。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ASTm、ADA、GIDH、AFU、NAC、LAP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前白蛋白 (PAB) 相对降低 (表1) 。

3讨论

近年来受多因素影响, 肝硬化病发比例日趋增多, 因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病情确诊常延误,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生化检测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日趋显著。

分析干细胞蛋白代谢与合成特性, 主要靠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反应, 由肝脏参与白蛋白的合成, 其属总蛋白, 在肝脏有病变发生时, 行白蛋白检测, 可有力协助诊断。由肝细胞参与前白蛋白的合成, 行电泳分离操作, 半衰期多较减, 在白蛋白前面显示, 故评估血浆中其浓度, 对肝功能问题可有效掌握, 患者病发肝硬化时, 前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故可用于早期肝功能损伤检测。

临床检测肝功能时, 主要指标为胆碱酯酶, 若肝脏存在病变, 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2]。此外, 可由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对肝细胞受损程度进行反应。丙氨酸转氨酶等多分布于肝细胞内, 若肝细胞出现坏死情况, 可释放入血, 故血液中含量升高, 升高幅度越大, 肝细胞受损越重, 为最敏感的检测肝细胞受损指标[3,4]。腺苷脱氨酶在人体组织内广泛分布, 诊断肝胆疾病时较常用, 对其活性进行检测, 可反映患者肝损伤情况。此外, 乳酸脱氢酶升高普遍存在于心肌梗死、肝炎等患者, 在检测肝硬化时, 通常由病变部位乳酸脱氢酶升高, 使同工酶含量升高进行[5]。

另外, 肝脏所具备的胆分泌功能、重要的解毒功能由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反应, 受正常或非正常因素影响, 红细胞降解后形成有机复合物, 存在于内皮系统, 即胆红素, 检测胆红素, 可为监测肝脏病变提供有利条件。总胆汁酸对肝脏的实质性损伤反应明确, 其通常由肝脏分解代谢产生, 若检测示肝细胞发生病变, 血清中含有的胆汁酸浓度呈升高显示。且相关研究表明, 胆汁的淤积情况可由γ-谷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直接反应, 机体各个组织碱性磷酸酶均有存在, 其在肝脏中含量较多, 排泄碱性磷酸酶受到阻碍时, 血液中含量呈升高显示, 动态监测碱性磷酸酶, 可评估肝硬化病程, 进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多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白蛋白相对降低, 表示加强生化检验项目监测, 对早期诊断肝硬化疾病意义重大。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张莉, 沈芝仙.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肝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2) :4840-4841.

[2]赵吉平, 巩小东.生化检验在不同肝病评估模型建立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16 (36) :149.

[3]李宇雄, 唐文杰, 黄小燕, 等.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8) :1512-1513.

[4]方婵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 (2) :128.

肝硬化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患者,HBV表面抗原或HBV DNA阳性至少半年。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排除合并细菌感染者。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依据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西安)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肝癌的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9月广州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5],根据血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进行child-pugh分级。其中乙肝后肝硬化(LC)30例和以肝硬化为基础病变的原发性肝癌(HCC)32例,男性58例,女性4例,年龄分别为(51.33±15.87)、(51.00±12.9),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及child-pugh分级无显著差异。

*P=0.005;**P=0.017;#P=0.04;##P=0.015

1.2 检测方法

采用Ferene法测定血清铁和TIBC。铁标准贮存液(1.79mmol/L):精确称取硫酸高铁铵CFe NH4(SO4).12H2O 0.8635g,溶于约300m L蒸馏水中,加浓硫酸5m L,摇匀,加水至l000m L,密闭贮存于冰箱长期使用。铁标准应用液(35.8μmol/L)用铁贮存液稀释50倍;显色剂20mg Ferene S溶于l00mL醋酸盐缓冲液中。操作取清洁试管三支,在测定、标准和空白管中分别加血清,标准液和蒸馏水0.4mL,各管加显色剂2.2m L,充分混匀,37℃水浴10min,594nm波长,加入比色皿,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测定、标准管吸光度(A)。计算:血清铁μmol/L=Au÷As×35.8。采用红菲绕啉直接法检测UIBC,UIBC=测定(OD[S-Bl]/校准(OD[S-Bl]×校准品浓度。计算TS(%)=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参考值:铁11~27μmol/L,TIBC 46.4~69.5μmol/L,UIBC20~58.7μmol/L,TS 33%~55%。甲胎蛋白(AFP)采用化学发光法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正常值0~0.81µg/L;血色素(HB)用常规方法检测,正常值131~172g/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铁、总铁结合力、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间血清TIBC无显著差异。而血清铁和TS在肝硬化患者明显升高,且TS明显高于正常值;原发性肝癌患者两者均降低,但均在正常值范围;肝癌组UIBC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两组血色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4,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完全铁结合力(TIBC)常与血清铁检测结合以评价人体是否缺铁或铁过多,血清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而转铁蛋白饱和度(TS)则是铁与TIBC的比值。缺铁时,血清铁或TS降低,而TIBC或UIBC升高;铁过多时,血清铁或TS升高,而TIBC可降低或正常[6]。关于肝脏铁的沉积和血铁生化的异常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并不多见[7]。国外报道在包括HBV感染在内的慢性肝炎中,血清铁升高的比例约为36%,而肝硬化被认为是铁超载的原因[8]。本研究也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铁负荷增加,在肝硬化基础上进展为肝癌时,血清铁的水平却降低,部分患者甚至低于正常值范围。与此类似的报道是李玲等发现肝癌患者血清铁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9],但未知此类患者的肝癌是否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国内谢裕达报道毛发中的铁元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10]。组织学观察发现铁在肝癌组织较之非癌的肝实质组织降低,但在直径大于4cm的肝癌升高[11]。在本观察中也发现部分肝癌患者的血清铁和TS高于正常值,但与肝癌病灶的大小并无关系,相关的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在肝炎阶段存在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可释放出储藏的铁元素导致其升高[12],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部分肝癌患者的铁超载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于肝癌缺铁的原因,文献报道认为系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铁来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和转移[12]。

过多的铁沉积于肝脏可导致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在众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吸烟等在内的肝癌危险因素中,实验和人体研究支持铁超载是癌症尤其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13,14]。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该类药并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发生,因此对肝硬化阶段的铁超载进行早期干预是否可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疾病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集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内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确诊高血压患者120例, 将按照有无伴有颈AS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即伴有颈AS者为观察组, 未伴有颈AS者为对照组, 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2例, 女性18例, 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4.2岁, 收缩压为≥140 mm Hg且<150 mm Hg患者23例, ≥150 mm Hg且<160 mm Hg患者23例, ≥160 mm Hg且≤170mm Hg患者8例, >170 mm Hg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 女性16例, 年龄47~81岁, 平均年龄62.3岁, 收缩压为≥140 mm Hg且<150 mm Hg患者25例, ≥150 mm Hg且<160 mm Hg患者23例, ≥160 mm Hg且≤170mm Hg患者8例, >170 mm Hg患者4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将60例高血压伴有颈AS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 斑块分级:0级:无斑块;Ⅰ级:单侧斑块≤2.0 mm;Ⅱ级:单侧斑块>2.0 mm;Ⅲ级:双侧斑块>2.0 mm。有斑块组患者30例, 男性21例, 女性9例, 年龄46~81岁, 平均年龄61.2岁, Ⅰ级斑块10例, Ⅱ级斑块15例, Ⅲ级斑块5例。无斑块组患者30例, 男性23例, 女性7例, 年龄47~83岁, 平均年龄66.1岁。

1.2 辅助检查

1.2.1 颈动脉检测

收集广州市内各三甲医院常规超声仪检查报告, 超声仪进行颈动脉检查, 检查报告显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中层厚度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和有无斑块形成[3]。检测IMT≥1 mm即诊断为颈动脉硬化[4]。

1.2.2 血压检测

早晚各量1次血压, 取其平均值, >140 mm Hg即为高血压。

2 结果

2.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见表1。

2.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4观察组患者不同斑块分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

无斑块组心血管发病数8例, 有斑块组心血管发病数9例;有斑块组脑卒中的发生数多于无有斑块组。见表3。

3 讨论

经临床数据以及国内外研究表明, 老年高血压伴颈AS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可以加速颈AS的病情发展, 病程较长的高血压患者可使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增厚, 血压越高, 血管硬度越大, 血管硬化时内膜受损, 脂性物质沉积, 血小板聚集, 从而形成斑块[5]。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老年高血压伴颈AS发生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压以及颈AS斑块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临床冠心病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因此, 在临床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 应当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同时进行动脉硬化的治疗,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 60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例数为42例, 6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例数为26例, 通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高于对照组, 有斑块组脑卒中的发生数多于无斑块组。由此可见, 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患颈AS对于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预防颈AS的发生, 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斑块亦有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因此对于斑块的预防及治疗亦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 老年高血压颈AS发生多种心脑血管危险与血压以及颈AS斑块大小有着一定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将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内2011年10至2013年10月确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 按照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将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即观察组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有斑块组脑卒中的发生数多于无斑块组。结论:老年高血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维林, 丁辉, 刘国江, 等.高频采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8) :929-931.

[2]覃兴航.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广西医学, 2014, 36 (9) :1249-1252.

[3]申莲姬, 张明子.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3) :144-145.

[4]陈力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13, 16 (22) :81-8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肝硬化疾病】相关文章:

肝硬化04-21

肝硬化患者05-13

晚期肝硬化护理06-26

胆汁性肝硬化07-03

肝硬化护理论文04-15

肝硬化腹水护理查房04-19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04-29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05-06

失代偿肝炎肝硬化05-19

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07-13

上一篇:大型修理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