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模式

2024-07-21

太和模式(精选七篇)

太和模式 篇1

1.1 发展概况

山西省陵川县杨村镇太和村金茂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7月成立, 开始仅有6户社员, 经过4年的发展, 目前已有合作社成员178户, 拥有农业机械55台件, 综合办公楼 (包括办公室、培训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机库、维修车间等) 800 m2, 固定资产200余万元。2013年, 合作社耕种土地48 hm2, 其中入社土地3.33 hm2, 租赁土地10 hm2, 代耕代种34.67 hm2。完成农田机械作业200 hm2, 配送化肥7 000 t, 共实现收入2 000余万元, 纯收入达到40余万元。2014年, 合作社耕种的土地扩大到80 hm2。

1.2 土地流转模式

太和村金茂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及其运行方式概括为:代耕代种、保底分红、秋后算帐, 即“太和模式”。

1.2.1 代耕代种

就是农户只需签订相关协议, 提供土地, 而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费用, 以及从种到收的农田作业均由合作社包揽。

1.2.2 保底分红

就是以每0.067 hm2收获700 kg玉米为保底产量, 合作社和农户对半分红。

1.2.3 秋后算帐

就是农户不必在春季给合作社付农资款和农田作业款, 合作社也不给农户付土地租赁费, 秋天玉米销售后, 合作社与农户进行年度结账。

2 对太和土地流转模式的思考

“太和模式”是金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个创新, 这种模式顺应了时代潮流, 迎合了农户需求, 也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 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2.1 解决了农民恋地情结问题, 实现了土地有效流转

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很多农民视土地为生存根本, 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 认为土地租赁出去, 合同一订几十年不变, 土地可能就不是自己的了, 一旦外出打工找不到合适工作, 回到家里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生活将难以为继。所以, 宁愿土地撂荒或粗放耕种, 也舍不得将其租赁出去。所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就是这种思维的高度概括。而“太和模式”的土地流转合同因为“一年一订”, 土地仍在农户手中, 消除了农民的顾虑, 使土地经营权实现了有效流转。

2.2 促进了土地集中连片耕作, 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

每个种植大户都希望自己耕种的土地集中连片, 这样便于管理, 也能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太和模式”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 给予农户多种选择, 如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农户, 可以带土地加入合作社;不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农户, 既可以选择将土地以800元/0.067 hm2的价格出租, 又可以选择代耕代种方式, 还可以选择部分农田作业由合作社负责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 最终能够使土地集中连片种植, 既降低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成本, 又避免了很多地方出现的因土地过于分散而难于管理的现象。如, 西河底镇三泉村的种植大户李肥瓜, 2008年开始陆续从亲戚、朋友、村民和村集体流转了20 hm2土地, 而他耕种的20 hm2地分布在村里的各个方位, 无法连成片, 给作业带来诸多不便。更为典型的是西河底镇积善村的种植大户郭未法, 由于种植的土地太过分散, 2013年春季, 当他去地里检查出苗情况时, 才发现有的块地还没有下种, 虽然这与他没有建立起种地档案有关, 但也说明土地太分散而容易疏漏的事实。

2.3 缓解了筹资压力, 扩大了土地种植规模

种植大户在起步发展时, 一方面要购置大量的农机具, 修建机库, 另一方面还要购买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 同时还要支付巨额的土地流转费用, 都会遇到资金难题, 筹资压力很大。如果缺少资金, 将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如, 陵川县西河底镇三泉村计划将新造的5.2 hm2地和原有的4 hm2机动地对外进行承包, 一定7年不变, 村委会要求一次性交清土地承包费, 这样仅土地承包费大约就需资金25万元, 种植大户李肥瓜想承包该地, 于是到处借、贷, 用了将近半年时间, 仍然没有筹集到这笔款项, 导致其无法扩大再生产规模。而“太和模式”因为不需要向农户付土地流转费, 缓解了土地流转资金压力大的问题, 使合作社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能力扩大生产规模。

2.4 增加了合作社和农户的收益, 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在“太和模式”中, 合作社既是农业科技的使用者, 更是农业科技的受益者, 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解决了种田农民因年龄老化而接受科学技术难的问题。如,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过程中, 合作社负责对土壤进行化验, 根据化验结果定购并科学施用配方肥, 每0.067 hm2田平均增产粮食30 kg, 减少肥料用量5 kg, 节本增效70多元, 这个数字虽小, 但对于经营土地较多的合作社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所以合作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2.5 找到了利益双方的最佳平衡点, 减少了矛盾纠纷

一般情况下, 为了确保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利益, 土地流转合同都是一订几十年不变, 这对约束双方行为、避免矛盾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中, 土地流转双方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即当地租价格上涨时, 农户要违约, 可能使经营户遭受损失;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 或者经营户管理不善, 而导致租地费不能按时上交时, 可能使农户遭受损失。不论哪一方违约, 都会引发矛盾纠纷。而“太和模式”以玉米产量为最后结算单位, 找到了土地流转利益双方的最佳平衡点。这是因为从农户方面来说, 不用花钱购买农资, 不用去地里辛苦劳作, 秋后还可以收获玉米。从合作社方面来说, 赊欠出去的农资款, 支付出去的农机作业费, 不怕要不回账, 还可以在销售农资、农机作业中赚到一笔钱, 双方互利共赢, 减少了矛盾纠纷隐患。

3 结语

太和香椿露天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香椿,露天种植,安徽太和

太和县的春芽相传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唐代被作为贡礼, 到清朝被乾隆皇帝御封为“贡椿”, 而名扬天下。太和贡椿芳香肥嫩, 嫩叶脆嫩多汁, 香气浓郁,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 质脆味美,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且品种多样, 有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 谷雨前采摘, 腌制后长年不腐、不变质, 畅销世界。尤以露天栽培的香椿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销路畅, 现总结太和香椿露天种植技术, 以供参考。

1 环境要求

1.1 土壤

太和香椿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颍河沿岸河床漫滩冲积的沙淤两合土和有少量沙土的乡镇。种植经验表明, 香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以土层深厚、钙质丰富、肥沃的青砂土、两合土、砂质壤土最好, 淤土次之, 黑土生长较差。

1.2 气候

香椿是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有树种, 喜温, 耐寒。在均温8~12℃的地区都能生长。一年生幼株在-10℃下会受冻, 成龄大树在-20℃下可安全越冬。椿芽萌发生长适温15~20℃, 35℃以上停止生长。太和县颍河沿岸年降水量825 mm, 高于全县年平均降水量 (797.2 mm) , 椿芽生长期 (3—5月) 的降水量分别为51.1、69.2、74.1 mm, 年总辐射量为535.3 k J/cm2, 3—5月辐射量为149.8 k J/cm2, 年日照时数为2 444.3 h, 可满足香椿生长所需。

2 品种选择

太和香椿资源丰富, 可供选择的品种有红油椿、黑油椿、青油椿、永椿、米儿红、黄罗伞、红毛椿、柴狗子、青毛椿等, 其中以黑油香椿最佳[1,2]。

3 选用壮苗

优质、健壮香椿苗是优质、高产的基础。具体标准为:芽大饱满, 无机械损伤;茎干粗壮、均匀、充实、皮孔明显、叶痕大、节间均匀、春稍长而秋稍短;根系发达, 有粗的主侧根3~4条, 分布均衡, 根幅不小于30~60 cm;播种苗根茎粗1.0~2.5 cm, 高度1.0 m左右;无病虫害和冻害。

4 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质良好的地块, 进行深翻、耙平、整细。施腐熟有机肥不少于75 t/hm2、过磷酸钙不少于1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 撒匀深翻后整地做畦, 浇足底水, 使土壤能达到湿润, 疏松、深厚、肥沃, 微酸性或微碱性 (土壤碱度为p H值5.5~8.0) 。

5 栽培与管理

应在尚未萌芽前的休眠期内进行种植, 即以每年3—4月种植为宜。株行距40 cm×50 cm, 保苗4.5万株/hm2左右。栽植的深度与原苗木深度相同, 按照株行距边排苗、边埋土, 埋土的厚度比根颈部原入土稍厚即可, 之后踩实浇透水1次[3]。

太和县年平均降水量797.2 mm, 总体上来看, 上半年较少, 下半年较多。因此, 在3—7月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无雨时, 1周左右浇水1次, 在浇水时要合理安排好施肥 (即4—7月间追肥3次, 每次150~300 kg/hm2) , 并及时中耕松土。

生长在质地良好壤土上的植株和前期、中期肥水管理正常的植株, 若后期肥水过量, 也会造成严重枯梢。因为按照香椿的正常生长状况, 苗木应在9月前基本停止生长, 而后期过量的肥水将刺激植株继续生长, 使植株仍具较强的生长势, 造成苗木后期“贪青”, 枝条、芽苞不能及时积累更多的养分而影响其充实。因此, 7月以后要及时清沟沥水, 防止涝渍[4]。

6 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尽量人工除草, 铲除销毁病苗, 利用糖醋液、灯光诱杀, 人工捕捉。防治红蜘蛛, 用20%螨克乳油3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绿刺蛾、造桥虫、毒蛾, 用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20%米满1 500倍液、1%杀虫素1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和锈病, 用15%三锉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病虫严重时, 第1次喷药后10~15 d再喷第2次。防治云斑天牛、香椿蛀斑螟, 用注射器将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注入虫孔内, 然后用黄泥封口。

7 采收

椿芽的采收节令性强, 要求严, 一般采收2次。谷雨前2~5 d采收头茬椿芽, 此时的椿芽肥嫩、香味浓郁、品质最佳、价值高, 但产量低。谷雨后5~7 d进行第2次采收, 此时的椿芽产量高, 品质稍次, 价值较头茬椿芽低。新栽的香椿, 最多收2次, 3年后每年可收2~3次, 产量也相应增加[5]。采收时尽量不要用手掰, 要用剪刀、高枝剪或用镰刀等剪截。采收宜在早晚进行, 即日出前、芽上有露水和17:00以后。第1次采收时芽基部要留2片复叶, 第2次采收侧芽时留2~3片复叶。开始采收侧芽后, 需留一部分侧芽不收, 使之长成辅养枝, 以养护树体, 恢复树势。3年以后顶芽和侧芽均可采收。每次采收前后施复合肥225 kg/hm2。香椿采收后, 按照100~200 g/把的规格放入食品袋内, 封口。如欲暂存, 可将椿芽把排放在阴凉的地窖或0~10℃的室内;切勿堆放贮藏, 应置于0~1℃的恒温冷库, 以防发热脱叶。

参考文献

[1]徐文娟, 郭宁.太和香椿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 1999 (3) :27-28.

[2]辛永萍, 马勤.香椿种质资源分布及经济价值[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3) :85-87.

[3]樊伟.珍贵稀有的木本蔬菜———太和香椿[J].专业户, 1993 (8) :19-20.

[4]桑继峰.太和香椿的特征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7) :108-109.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 篇3

地址:武当山特区玄岳门内金花树(冲虚庵)

电话(Tel):0719-5666653 (传真)手机:13035276053

联系人:史飞(道长) Email:shifei-wd@163.com

Wudang Mountain Taihe Taoism Martial Arts institute is found in 1996 by Master Shifei after hegraduated from Taoism Academy of China.it has great reputations among the taichi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The institute emphasizes teaching wudang taichi.xingyi bagua and traditional internal martial art as well as other advanced Taoism secret Kongfu for health benefits and self-defense purpose.The students will be trained by Master Shifeihimself.the best ones can be admitted as Wudang disciples.

Address:Wudang mountain,dcXuanYue door gold flower (ChongXu guan)./Wudang Special Zone.near TV station.

Website:

http://www.wudangwushu.net

http://www.wudangshifei.com

Email:shifei-wd@163.com

太和县养羊业情况调查 篇4

1 基本情况

1.1 养殖规模

太和县存栏羊32.4万只,其中存栏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59家,存栏羊26448只。

1.2 养殖模式

羊饲养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庭院养殖为主,生产批量小,技术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

1.3 养殖品种

太和县养羊品种以波杂山羊(波尔山羊和黄淮山羊多代杂交)为主,另有少数小尾寒羊、湖羊、绒山羊、贵州黑羊、湖北马头羊。波尔杂交肉羊是当地山羊的主导品种,纯种安徽白山羊群体已比较少见。据观察,波尔杂交肉羊已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品系,主要特性:羔羊出生重大、生长速度快、育肥效果好、屠宰率高、肉质较好等,波尔杂交山羊也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情比较明显,产羔率得以恢复,达到了每胎2~4只的繁殖水平。

现有种羊场3家,生产品种均为安徽白山羊。好好山羊养殖场存栏安徽白山羊种羊260只,核心区70只,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安徽白山羊种羊场。

近年来,部分养殖场引进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小尾寒羊以其四季发情、多胎多产、体格高大、适应性广、耐粗饲、易舍饲的突出性能受到青睐,杜泊羊作为小尾寒羊理想的杂交父本,生产的杜寒一代杂交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

大部分养殖场存在着品种混杂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品种开发利用计划,在一家存栏200只的养殖场中,竟然饲养波尔山羊、安徽白山羊、湖羊、小尾寒羊、杜泊羊5个品种。

1.4 养殖效益

规模养殖场养殖效益大部分较差,小规模养殖户有一定的效益。

规模养殖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由于管理水平差,科技含量低,母羊产羔率低,流产现象较多,羔羊育成率低,所以经济效益较差。小规模养殖户,一般采取自繁自养模式,管理比较用心,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1.5 产品开发利用情况

本地生产的羊肉,肉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属于绿色、保健、健康食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板皮属于汉口路板皮,细密坚韧、拉力强,分层性能好,是制革的好原料。但是县内开发利用羊的产业较少,以肉羊屠宰为主,全年肉羊屠宰上市15万只。太和羊肉板面已被注册商标,成为安徽名吃。

1.6 秸秆利用情况

太和县年产作物秸秆百万吨以上,可饲用秸秆主要有麦秸、玉米秸、豆秸、红芋秧、花生秧,全年饲喂作物秸秆8万吨左右。其中玉米秸青贮后饲喂牛羊效果较好,豆秸、红芋秧、花生秧营养价值较高,一般晒干后饲喂。

2 发展前景

2.1 发展养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

太和县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中原肉羊带,太和县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带动肉羊产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落实配套政策,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2.2 市场需求旺盛

当地生产的羊肉,肉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属于绿色、保健、健康食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发展羊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有利条件

太和县气候、生态环境适宜,适于山绵羊生长生产。农作物秸秆丰富,饲料饲草资源可以满足大力发展羊业生产。

3 存在问题

3.1 规模化养殖程度偏低

规模养羊业起步较晚,养殖场规模较小,羊舍简陋,设施落后。

3.2 组织化程度低

羊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少,仅有的几家实力弱,管理松散,示范引领效果不明显。

3.3 养殖技术落后

养殖场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养殖场业主科技意识差,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缺乏接纳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影响先进技术的使用。

3.4 畜牧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发展现代羊业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来支撑,而目前,太和县养殖、繁育、防疫、管理等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技能不高,畜牧技术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强。

3.5 产业化体系不够完善

探究清朝名匠梁九重建太和殿 篇5

这主要源于清朝繁荣的经济, 昌盛的文化发展, 同时还在于其对建筑的重大促进与发展。故宫的建设, 不仅可以彰显国威, 更可显示出当时建筑发展的水平之高。而故宫自从设计建造完成之后, 屡遭破坏, “扰朝君无力以为, 泛数整治修编”, 而在故宫重建中影响力最大, 重建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清朝著名建筑师梁九对太和殿的重建。梁九, 清朝顺天府人, 生于明朝天启年间, 自幼好动, 喜欢动手实践,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对建筑方面非常感兴趣。 良好的兴趣让他之后成为一个杰出工匠, 通过自己勤奋的努力, 他逐渐掌握了建筑修建的一些技巧[1]04, 之后在著名建筑师冯巧的指导下, 他对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 并且可以独自设计制作高档次建筑。而对太和殿的重建, 让梁九“穷毕生之所学, 施展其所材”。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这充分体现出梁九的高超建筑才艺, 不愧为“清朝御用建筑设计师”。

二、梁九重建太和殿设计历程

紫禁城作为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建筑典型代表, 在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的太和殿, 即金銮殿, 作为紫禁城的核心“, 帝王盛世会聚之地, 祭祀之所”, 其地位更加重要。 因此, 重建太和殿“, 任务之最, 难度异乎他建也”。

1.“斯盖以短期即可重构而无所恙也”。太和殿作为清朝君王举行典礼的重大场所, 屡遭焚毁, 为了提高建筑质量, 朝廷指任梁九负责太和殿重建工作。奉命重建太和殿, 对于梁九来讲, 即是对梁九的充分信任, 也是一种考验。当时朝廷为了不妨碍重大活动举办, 于1677年对太和殿进行重建, 限定梁九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内完成, 而当时太和殿刚经历一次焚毁, 基础设施基本都被烧毁“, 重构金銮殿, 无异于构建新造也”,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可谓难上加难。为了及时完成任务, 梁九首先认真研读太和殿风貌, 日夜奋战, 设计出太和殿的比例缩小模型, 之后与其他工匠始终奋斗在工地一线, 确保建筑过程都有序进行, 凭借梁九的扎实建筑基础, 各项进展都非常顺利, 终于在1679年顺利完成[2]488“, 斯盖以短期即可重构而无所恙也”, 《太和殿纪事》中记载“梁九造也, 已焚太和飞金彩画, 五色才根若干, 今日大殿已成, 择期即可上梁, 如期竣工。”

2.“木质固且坚, 当朝威望之所在”。太和殿作为清朝重大典礼举办之地, 在重建时, 不仅需要保证大殿的质量, 更需要显示出当朝威望, 即“木质固且坚, 当朝威望之所在”。在重建太和殿时, 梁九为了满足质与美俱佳, 秉承“形散神不散”理念, 采用力学知识, 充分考虑木质结构的承载特性, 将木质中的刚度与弯曲度进行深度挖掘, 确定建筑界面最佳值, 并且在建筑中体现王者之气, 帝王之相“, 凡建筑之所建, 不可模板照抄之, 需审查而细视之”, 这种理念充分显示出他对建筑结构的充分理解, 确保了太和殿的质量与风范彰显君王之威望。

3.“所思所想即可所成, 绝非易也”。考虑当时建筑实际情况, 任何一座宏大建筑落成绝非易事, 在设计时, 只能凭借自己所思所想, 之后将所想通过缩小比例建筑模型表现出来, 而对于建筑中枕、柱、 模、椽的建造更需要仔细研究。这种方式对建筑师的建筑水平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而对于国威之象征的太和殿来讲, 面对焚毁几乎无所留的境况, 难度更大。梁九在重建之时, 施展平生绝技, 倾尽己所学, 制作了一个太和殿复原模型, 之后亲自把关, 将模型进行等比例放大, 保证平面布局、外形轮廓、质美完美结合, 在梁九的认真细致负责下, 太和殿顺利重建完成, 每一个部件安装丝毫不差, 获得当朝众人称赞, 而当朝皇帝康熙闻讯后, 十分满意“, 君王欢喜, 特颁旨, 以太和殿落成告知天下者”。

三、太和殿的建筑设计理念

梁九作为重建太和殿这一重大工程的总负责人, 其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风格直接影响着太和殿的建造。而太和殿的成功落成, 受到举国一致赞扬, 这与梁九的设计理念有很大关系。在重建太和殿时, 将自己毕生经验充分展示出来, 将所具有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 这种优秀设计理念促进了清朝建筑设计的发展, 塑造了新的设计风格[3]。

1.“殿不可小觑, 细磨精建可保固也”。在重建太和殿时, 梁九对焚烧的太和殿建筑图纸进行了充分研究, 经过几日几夜的认真分析, 得出以前太和殿之所以屡次被烧, 无法确保在出现火灾情况下, 及时处理, 根本原因在于大殿真实的构造设计精度远低于图纸所需, 疏忽巨多, “若视建筑图纸, 旧殿无异于大众矣”。因此, 为了巩固太和殿的坚韧性, 在施工时, 梁九坚守质量关, 标注各个固件的尺寸, “明间面阔二丈六尺三寸五分, 八次间各面阔一丈七尺三寸, 柱间通进十丈三尺五寸九分”, 这些建筑数据充分显示出梁九对待建筑工程的细心认真, 而这也是重建后的太和殿至今能够保存, 风采依旧的重要原因, 这种设计理念也是每个建筑工程师都应具备的[4]15。

2.“尊者居中, 卑尊有序”。紫禁城作为清朝的重要建筑, 其建筑风貌可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当时的建筑风格。而自古我国就有尊卑之分, 主次之礼。在建筑设计风格上, 建筑师梁九也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深度影响。梁九在重建太和殿时, 考虑到太和殿在紫禁城的地位, 同时顾及紫禁城其他建筑的布局, 提出在建筑的总体规划遵循“尊者居中, 卑尊有序”的理念。太和殿作为紫禁城的重要场所, 理应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之上, 其他建筑需要以中轴线为对称轴, 左右迎合, 彰显中轴之尊。这种设计理念符合当时清朝的执政理念, 也符合我国自古就有的“尊卑之礼莫须忘”思想, 因此, 梁九的这种建筑风格受到当朝君王的喜赞, 这种建筑设计理念影响着清朝以后建筑设计的风格。

3.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梁九在设计建筑过程中, 由于身处封建王朝,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 一些设计理念会受到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一些影响, 在重建太和殿的过程中, 循序渐进, 各个重大施工过程都择日进行“, 睽之以日, 相其阴阳”“, 康熙年间, 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太和殿动土开吉, 八月初四日, 宜用辰时, 案嗓吉;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迎吻, 上梁吉;七月, 太和殿大告终成, 祭告天地, 涉及之神也”。由此可见, 在各个施工阶段, 梁九建筑设计都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 按照良辰吉日进行有序的施工, 而这样的益处就是可以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完成计划任务, 最终确保重建任务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4.模数制建筑设计思想。在进行重建太和殿工程时, 梁九发现很多施工人员, 包括一些技术经验丰富的木匠工都无法确保建筑的准确、精确度, 这样就使得很多建筑在设计时符合设计要求, 但是由于施工的失误, 无法成功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效率, 加强重建质量, 梁九采用模数制理念, 即对木质材料进行定量测绘, 以木质的矩形截面为基“, 截面宽比易为三又二, 方可保其构造不偏设计也”。采用这种模数制理念, 不仅可以更快地施工, 提高施工效率, 还可以确保施工质量, 减少误差的产生, 建立统一标准。这种理念的创建, 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楷模, 促进了清朝建筑设计的发展[5]30。

5.哲学之美。清朝康熙年间, 国富民强, 经济发展异常强盛, 在这种背景下, 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良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在重建太和殿时, 为了更加体现当朝的威武, 太和殿建造需要更加炫彩夺目, 气势磅礴“, 举国天下皆视其为大国之尊”。一个庞大的建筑, 能够确保使用, 并且能够确保质量过关, 对于建筑师来讲, 已经是很高的要求, 更何况太和殿乃国家之象征, 王者之体现, 如果在确保质量过硬的情况下, 还需要确保建筑设计的美化, 无异于难上加难。梁九在设计时, 顶住外界压力, 对建筑结构枋、梁、斗拱等构件进行艺术雕刻、美化, 对固件进行曲线美化, 尊崇哲学之美, 增加动感艺术效果, 增加艺术感染力。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 将美学融入进去, 进行彩色绘画, 使得太和殿更加光彩夺目, 炫耀夺人。正因梁九的出色表现, 在太和殿顺利完成重建之时, 人们为太和殿起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金銮殿”。

梁九作为清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其生平设计了众多建筑, 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筑经验, 这为其进行庞大工程建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对紫禁城核心建筑太和殿进行了重修翻新, 这次重建获得了朝君的青睐, 而这次重建也使得太和殿更加坚固, 保存至今。梁九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其表现出的对建筑的热爱、对工程的负责、对艺术的追求让人折服, 而他所取得的成就源自于其个人不懈的努力, 对建筑设计的不断研究。梁九的伟大建筑成就在清朝建筑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清朝建筑的更好发展, 而其自身具备的建筑技艺让人折服, 怀有的敬业美德让人歌颂, 正因如此, 梁九被封为“清朝御用建筑设计师”, 后人尊其为我国历史中卓越的建筑设计大师。

摘要:梁九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土木建筑学家, 奉命负责紫禁城太和殿重建工作。正是因为梁九的杰出表现, 太和殿的重建, 不仅让太和殿更加宏观大气, 更让梁九获得当朝皇帝的青睐, 特聘其为清朝御用建筑师。

关键词:清朝,名匠,重建,太和殿

参考文献

[1]张学琴.康熙三十四年建太和殿木结构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 (4) .

[2]周乾.故宫太和殿抗震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2013 (8) .

[3]吴玉敏.北京故宫太和殿木构架体系的构造特点及静力分析.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紫禁城出版社, 1997.

[4]石志敏.故宫太和殿木构件现状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 (1) .

太和模式 篇6

1样品的采集

本次试验工作以现有生产流程为依据,选厂72h连续取样,共选取选矿流程中10个主要工序产品为研究对象,其样品组成情况如下:(1)原矿;(2)选铁流程:选铁一段尾矿、选铁二段尾矿、铁精矿;(3)选钛流程:选铁一段尾矿溢流、强磁一段尾矿、强磁二段尾矿、硫钴精矿、浮钛尾矿、钛精矿。

2 样品的化学成分

在钒钛磁铁矿中最主要的组成元素是铁、钛以及氧、钒、硅、钙、铝和镁;其次是钾、钠、硫、钴、镍、铜和磷等。本次试验样的化学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原矿中TFe的含量为28.90%,TiO2的含量为12.54%;铁精矿中TFe的含量为54.06%,TiO2含量为13.41%;钛精矿中TiO2的含量为47.51%,TFe为33.59%;强磁一段尾矿中TFe及TiO2含量最低,分别为9.54%和3.71%。V2O5的含量范围为0.002%~0.46%;Co的含量为0.0098%~0.125%;S的含量范围为0.115%~7.22%。

3 样品的矿物成分

3.1 矿物组成

本次试验经过显微镜下鉴定、重砂分析、电子探针、X光衍射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本样的矿物组成。根据矿物利用价值和工艺性质,对本样的矿物组成划分为三种矿物类型;其一为铁钛的氧化物类矿物,主要组成矿物有钛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其二为硅酸盐类矿物,主要的组成矿物有辉石、长石、绿泥石等;其三为硫化物类矿物,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组成。

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钛磁铁矿、钛铁矿,对该类矿物的选别将直接影响矿石的利用程度;硫化物矿物是本样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矿物,对其主要矿物黄铁矿的利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矿的利用价值。硅酸盐矿物是样品中的脉石矿物,需作为尾矿剔除。

3.2 主要矿物含量

对本样的主要组成矿物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3.3 硫化物的组成

硫化物主要呈黄铁矿形式存在,主要分布于硫钴精矿、强磁尾矿中。强磁性矿物磁黄铁矿含量很低,其分布亦较分散,在铁精矿、硫钴精矿和浮钛尾矿中见到。黄铜矿的含量很低,在各个样品分布较分散。

3.4 主要矿物(组)的化学成分

对主要矿物(组)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及单矿物化学分析,其结果见表4。

4 样品的粒度组成

4.1 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结果显示,选别流程中不同产品的粒度组成差别较大,根据其粒度组成情况将流程产品分为两类:其一由分选尾矿组成,其粒度较粗,0.074mm以下粒级的含量仅在30%~45%之间,其中选铁尾矿最粗,0.074mm以下含量为28.6%~29.7%;其二由选别精矿组成,0.074mm以下的含量占60%~80%之间,其中铁精矿最细,0.074mm以下含量为80.25%。

4.2 主要矿物解离度

主要矿物的解离度测定结果如下:

钛磁铁矿除在铁精矿中含量很高外,在其他产品中的含量很低;

钛铁矿在相同粒级中的矿物单体含量接近,其中+0.154mm粒级单体含量在65%~75%之间,-0.154+0.074mm粒级单体含量在85%左右,-0.074mm粒级矿物单体含量在90%以上。本次各产品的解离效果较好,除个别样品外单体含量均在80%以上。与钛铁矿呈连体的矿物主要是脉石矿物,其连生体含量占连体总量的80%左右;

黄铁矿在较粗粒级中的解离度较差,+0.154mm粒级单体含量一般不超过60%,-0.154+0.074mm粒级单体含量为68%~75%,-0.074+0.044mm粒级单体含量为80%~87%,-0.044mm粒级矿物单体含量在90%以上。黄铁矿的连生体主要与脉石相连,其中金属矿物大于1/2的粗连体在60%以上。

5 对流程的选别效果分析

5.1 铁矿物的分选

本流程选别铁的目的矿物为钛磁铁矿,在选铁流程各产品中钛磁铁矿的分布情况见表5。表5结果显示,钛磁铁矿93%以上得以回收于铁精矿中,同时铁精矿中亦回收了50%以上的赤、褐铁矿。因此,该流程对铁的分选回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5.2 钛矿物的分选

本流程选别钛的目的矿物为钛铁矿,在选钛流程各产品中钛铁矿的分布情况见表6。结果显示,本流程对钛的回收率为51.25%,有近一半的钛铁矿损失。在溢流产品中有15.12%的钛铁矿,矿物分析显示这部分钛铁矿96%呈单体,但矿物粒度偏细,0.044mm以下占80%。强磁一段尾矿中钛铁矿的矿物含量为10.50%,且呈连生体的含量较大,在现有选别条件下属合理损失。强磁二段尾矿中钛铁矿含量为6.86%,因产品粒度较粗,使目的矿物的分选受到影响。硫钴精矿中钛铁矿含量较高,矿物单体含量为93%。浮钛尾矿中钛铁矿含量亦较高,主要与矿物粒度较粗有关。通过工艺矿物学分析,在选钛流程中目的矿物损失较大,除少量为合理损失外,大部分可以回收,其中需要加强细粒级矿物的分选,以及控制合理的分选粒度。

5 结 论

1.太和铁矿矿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矿石类型,主元素铁、钛的含量较高,伴生组分钒、钴、镍、铜、硫等可供综合利用。

2.在目前的选铁流程中,对钛磁铁矿取得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矿样中钛磁铁矿约50%发生磁赤铁矿化,磁赤铁矿在氧化条件下易于形成赤铁矿,而后者是尾矿中最常见的铁矿物损失形式,因此应密切监视入选原矿的成分变化。

3.选铁一段尾矿与选铁二段尾矿中矿物含量、粒度分布、解离状况等方面接近,二者应合并为选钛流程的入选原料,以减少钛铁矿的损失。钛铁矿在选铁一段尾矿及选铁二段尾矿中矿物含量分别为17.57%、20.37%,钛铁矿呈单体的含量分别为84.10%和83.53%。

4.钛铁矿在强磁二段尾矿、硫钴精矿、浮钛尾矿中损失较大,其矿物解离状况较好,受榍石、白钛石交代的量低,可以通过优化选矿流程得以部分回收。钛铁矿在强磁二段尾矿、硫钴精矿、浮钛尾矿中的矿物含量分别为7.95%、34.57%、9.03%,呈单体的含量分别为86.40%、93.30%、92.42%。

5.伴生元素硫、钴、镍、铜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但其含量低,独立利用价值不大,需采用多元素综合回收提高其利用价值。在选矿产品中除硫钴精矿外,强磁尾矿的硫化物分布率较高,可作为硫等元素的回收对象。

参考文献

[1]袁国红.重钢太和铁矿选钛流程技术改造[J].金属矿山,2001(6):39~40.

太和模式 篇7

一、研究背景

1. 国内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卫生部于2012年2月27日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强调:2011年, 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 参合率超过97%, 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 (2) 。随着国家医改的层层推进, 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随之快速扩张, 医疗服务业将迎来绝佳的扩张机会。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医院为自身生存和发展, 医院兼顾自身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形成区域医疗中心, 发挥品牌和规模效应, 降低医疗成本, 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拓展医疗市场, 是我国医院管理者探索的方向。

2. 国家医改深化区域医疗机构的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 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是深化区域医疗机构规划内涵, 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落实卫生服务公平的重要举措, 体现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中, 对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 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 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 (3) 。

二、规模经济效应理论概述

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 即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 即规模效益。根据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 规模经济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 投入的要素随着组合的磨合期缩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权威的研究和定义来看,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考虑在既定的 (不变的) 技术条件下, 生产一个单位单一的或复合产品的成本, 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 (或递增) , 那么, 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 (或规模不经济) (4) 。

三、太和医院区域医疗中心规模效应分析

目前, 对于规模经济效应研究已从最初的工业领域延伸到其它行业。将“规模效应”这一经济学理论引入到医疗行业, 以太和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实例, 选取太和医院2006年—2011年统计数据和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探讨研究, 引用相关数据, 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成本函数法等研究方法论证区域医疗中心的规模效应。

1. 资产规模分析。

经过六年的发展, 太和医院的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5.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3.7亿元,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规模的增长, 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从理论上说, 市场集中度越高, 大规模企业的市场支配力越强, 从而行业利润率越高。医院在发展中应当具有与规模相当的经营效益, 即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

2. 财务指标列表法分析。

基于卫生行业医院财务管理指标的特殊性, 以及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代表性, 本文主要选择太和医院2006—2011年与规模经济相关的财务指标, 进行列表式分析医院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实证医院规模化发展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 随着医院的规模化发展, 医院的门诊量和出院量逐年大幅度提高, 其中门诊量年平均增长9万人次, 出院量年平均增长7000人次。固定资产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量的拉动以及资产规模的扩大使医院的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业务收入增长率由2006年的12%增长到2011年的40%;表中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指标可以更为清楚地反映这一变化。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指标说明医院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价值, 能综合反映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经过六年的规模发展, 医院的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2006年是63.21元, 到2011年已经达到153.56元, 增长了143%。整体来看, 医院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逐年降低, 说明医院资本运作能力和负债能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医院的规模发展能够实现规模经济, 提高行业竞争力, 以实力占领市场, 形成规模效益, 实现医院业务发展的价值最大化。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技术业务增长能力, 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医疗技术发展与创新带来的技术规模经济。由表中可以看出, 在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 由于技术规模的投入使得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也在增加, 并且随着医疗新业务新技术的日渐成熟与推广应用, 创新与发展带来的技术规模经济会进一步显现。

3. 成本函数法分析。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由于考察期的不同, 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5) 。长期总成本曲线就是长期总成本函数的图象表示。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是由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造成的。它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采用U型平均成本曲线对财务指标进行纵向分析, 论述在固定成本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医院各专科规模的扩大, 新业务新技术的拓展, 门诊量和住院量的拉动, 单位成本会随之降低, 从而产生规模经济。以详实的数据论证区域医疗中心发展, 会产生一定的规模经济, 可以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儿童医疗中心规模的扩大, 门诊量和住院量的逐年提高, 分摊到单个医疗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越少, 盈利就越多, 规模效益越大。从2006年到2009年, 平均成本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 2010到2011年, 由于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 扩建病房和新增医疗设备使得年固定资产的投入比较集中, 年平均成本有一定上升的趋势。

产品生命周期决策理论在于分析产品自始至终要经历四个阶段:引进阶段发生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刚刚提供给市场时, 此时总体成本较高, 因为市场接受程度较低, 而同时生产、提供和宣传费用较高;如果新服务能使市场满意, 那么来享用的数量就会增加, 这就进入了发展阶段 (6) ;然后是成熟阶段和下降甚至逐渐消亡的阶段。

由此看出, 医院现在正处于医疗技术服务的引进和发展阶段, 总体成本相对较高, 但从长期来看, 随着病房规模的扩大, 医疗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与扩大, 患者对于医院新的诊疗设备和新业务新技术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 医院的品种规模效应和技术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显现, 长期平均成本仍然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 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 产生了1+1>2的规模效应。医院通过规模经营, 集中专业优势, 优化专科结构, 确实能实现规模经济, 形成规模效益, 实现医院业务发展的价值最大化。同时, 规模效应更能使得医院快速形成区域医疗中心, 以实力占领市场, 提高行业竞争力。

四、太和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规模效应表现形式

1. 技术规模效应。

庞大的医疗市场、各种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开展与应用、强大的医疗设备保障和准确的诊断、特色专科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等, 都成为了太和医院实行“规模效应”的优势和基础。 (1) 在医疗硬件设备投入方面:随着3.0T磁共振、Inova3100平板机、GE1250mAX光机系列、15M直线加速器、64排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使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区域医疗中心的形成, 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势资源, 实现疑难杂症会诊中心和各类诊治中心、药品配置中心、临床检验和质控中心、大型仪器等的资源共享。 (2) 在打造学科建设、扩大医院品牌规模实力方面:目前国家和省一批基地落户太和医院, 成为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华中地区首个CIK细胞治疗基地、湖北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基地等等。这一系列的基地代表着太和领先的技术实力。 (3) 在凸显医疗专科优势、发展专科新业务新技术方面:重点专科的规模建设, 推动了高精尖技术的开展, 医院先后有18个临床医技科室成为湖北省省级重点专科, 针炙科获得国家重点建设专科, 填补了全国市州级综合性医院空白。形成干细胞治疗技术、断肢 (指) 再植技术、介入放射技术、创伤修复技术、外科腔镜技术等十大技术, 每年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00余项。这些医疗创新技术形成强大的区域性医疗技术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商品品种规模效应。

医院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 成为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全覆盖的全科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发展专科和亚专科的考虑, 对医疗专科实行规模化和精细化分区, 对病区的床位功能、学科设置、病人双向转诊等进行统盘规划, 即是品种规模效应的体现。比如:医院将肿瘤治疗中心在原病区基础上扩展为四个病区。精细化分区后, 对病人的治疗变得更专业化、专科化、规范化。目前, 它已成为鄂西北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肿瘤治疗大本营。

医疗行业的品种规模化扩张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专科的规模化发展对提高医院运作效率也会产生有利的作用, 提高资产和技术利用率、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可以获取更多的影响力收益, 最终会降低医院的平均运营成本, 提高平均收益水平, 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整合优势资源, 凝炼学科方向, 能释放医院固有的学科优势, 拓宽学科发展空间, 提高技术规模效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中必不可少的。

五、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规模效应的意义

区域医疗中心运用“规模效应”来发力, 做到有规模才有市场, 有规模才有效益。通过各个专科的做大做强, 借助规模化发展,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形成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实体, 全面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地位、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其潜在利益十分明显 (7) 。其大而全的综合优势, 将大幅增加病人信任感, 形成极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拓宽医疗市场。

当然, 由于卫生行业医院财务管理指标的特殊性, 尤其是2012年以前医院执行的会计制度是1998年财政部、卫生部发布的《医院财务制度》, 与企业的会计制度相比有一定的区别, 与规模经济相关的经济数据比如成本的界定范围、核算与分摊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收集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和全面。同时, 研究方法可能比较单一, 历史数据也未能全面体现医院由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

注释

1 梁时荣.医泽两千六百万, 构建跨省医疗圈.十堰晚报, 2012.3.14 (A32版)

2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新农合工作2011年进展和2012年重点.卫生部网, 2012.2.27

3 卫生部医政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 (试行) , 2009.7.17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经济基础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6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运算电路下一篇:洱海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