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偏见

2024-08-13

男性偏见(精选三篇)

男性偏见 篇1

关键词:语言,女性歧视,男性偏见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通过语言, 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现实。语言中确实存在性别歧视现象。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社会语言学家越来越关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研究, 但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将女性视为语言歧视的受害者, 研究语言中存在的歧视、诋毁女性的现象, 比如从词语的非对称性、称谓、搭配、谚语、男性词语的泛化以及词序等方面对语言中歧视女性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 在研究过程中, 人们片面地将语言性别歧视局限于对女性的歧视, 将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归咎于男性, 甚至将性别歧视定义为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 尤其是指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然而, 在很多方面, 男性也是语言歧视的受害者。在现代社会中, 英语语言也存在男性偏见现象。但是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 本文将对英语中存在的男性偏见现象进行研究, 分析男性偏见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

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代英语中存在的男性偏见现象:

(一) 性别排斥性语言

性别排斥性语言指的是现代英语中存在部分词语及短语, 其仅指代某一特定性别, 若要指代另一性别, 需添加特定修饰词。在英语中, 有大量的词语仅指代女性, 将男性排除在外。就这一方面, 语言学家已做了大量研究。人们可以轻易地列举出将排斥女性的词, 但是很少人注意到英语总也存在一些男性排斥性语言。

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parents这一词。在谈及parents (父母) 时, 大多数人都不自觉地联想到mother (母亲) 。早在20世纪50年代, Roman和Haddad公布了他们的一项社会学研究, 名为The Changing American Parents (变化中的美国父母) , 为了寻找素材以支持其研究, 他们对582名母亲进行了访问, 但未涉及父亲。由此可见, mother和parent之间的互换性非常普遍。另外, 当涉及custodial parent (监护父母) 时, 人们通常会自然而然地想到mother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字典的解释, 一般来说, 在父母离异之后, 母亲为监护人) 。相反, non-custodial parent, 即非监护父母一方一般指代father (父亲) , 并且几乎成为父亲的代名词。由此看来, 在社会科学中, 人们通常将mothering和parenting等同起来, 把对子女的教养仅仅当成女性的责任, 忽视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一点还可以从以下用法中得到证实:mother tongue, 表示我们在婴儿期和幼年期间自然学到的语言, 即母语, 这体现了母系亲属在子女语言学习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但同时抹杀了父亲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类似短语还有motherland (祖国) 、mother wit (天资) 、Mother Nature (大自然) 、Mother Earth (大地) 、mother lode (母脉) 等等。

此外, 在涉及vitcim这一词时, 人们也经常会不自觉地将男性排除在外, 这一点在大众媒体报道中比较常见。在媒体报道事故的伤亡情况时, 比如巴以冲突,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innocent women and children (无辜的妇女和儿童) 。类似短语在VOA (美国之音) 或BBC (美国广播公司) 新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他们杀害了一些无辜的妇女和儿童, 以此来威慑我们。 (2007年8月4日, VOA新闻) 。这种表达忽视了男性也是战乱的受害者。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例证, 如sexual harassment, wife and children abuse, spousal abuse等, 这些词本身并没有特指某一性别, 但是当提到这些短语时, 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女性视为viticm, 而将男性排除在外。综上所述, 在现代英语中, 男性经常被排除在双亲或受害人之外。

(二) 性别定型语言

在人类社会中, 根据男性和女性各自所具备的社会角色特征。人们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期待即性别定型 (gender stereotype) , 一般来说, 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接受自己的性别定型角色, 其行为不应脱离性别定型角色。但是, 如果女孩的行为脱离了其性别定型角色, 比如性格或穿着等, 大众一般都能接受, 在英语中一般用tomboy来形容, 即孩子气, 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但是如果男性违背其性别定型角色, 则会被嘲笑为sissy, 表示女人气的、胆小无用的男性。男性经常被告诫做事要“be like a man” (像个男人) , 而且, 男性还必须具备brave、aggressive等气质, 若男性的行为违背了这些气质要求, 其可能会被称为公共舆论的焦点。

作为一个小男孩, 在跌倒的时候, 家长总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并要求他们要be brave, responsible以及be a man。所有这些表达方式都意味着男孩以后注定要经历些痛苦的事情。英语中存在很多词或短语专门用于男性, 嘲笑其违背其社会角色的行为。比如, turkey一词意为没用的人, 呆子等, 一般用来嘲笑那些到了一定年龄, 被自己追求的女生拒绝的男孩, 与turkey类似的词语还有jerk、clod、goofball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 英语中确实存在一些贬义的词语, 其对象主要针对感情上比较脆弱的年轻男性。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coward, 作为一个男性必须要勇敢地面对任何困难, 不能退缩, 这样才能被社会接受。如果他做事不够果断勇敢, 就会被看作是coward。类似的词还有:chicken, spineless, weakling等, 这些词几乎专门用于男性, 而不用来形容女性。如果一个年轻男性的行为脱离了社会所给定的角色特征, 或不承认其角色特征, 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或短语专门用来形容此类男性的行为, 而且大都为贬义词。而且这些词语几乎不用于女性, 如果女性做事不够勇敢, 一般不会受到责备。

在结婚以后, 男性必须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他们必须尽全力满足妻子和孩子的需要, 如果他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会被讽刺为:impotent、loser、leech、good-for-nothing等。然而在孩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每次回父母的家, 一般会说go to my mother’s home。从这一点不难看出, 一般来说, mother可以指代family, 但是father却不可以。因此, 男性在他的一生之中, 不管愿意与否, 其行为都必须符合社会所给定的性别角色特征, 否则, 就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在现代英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专用于男性的贬低且带有歧视性的词语或短语。

(三) 罪孽联想男性化现象

在英语中, 谈及crime以及evil等词语, 人们通常会联想到男性。曾有人做过一个小实验, 他列出一些名词, 让同学看后指出哪些词是主要指女性、哪些主要指男性, 以及哪些两性都可指代。这些词主要有:murderer、killer、hitman、thief、slayer、assassinator、robber、pirate、bandit、burglar、crook。根据构词结构, hitman以man为后缀, 令人联想到男性, 这一点比较正常。但是其他的单词有的以“er”结尾, 有的以“or”结尾, 有的没有明显后缀, 但是学生的答案却非常一致, 他们认为几乎所有的词都指代男性。所有的词语在形式上都是中性的 (hitman除外) , 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些词均指代男性。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 在英语中, 在一些违法事件方面, 男性总是被视为有罪的一方。

除了犯罪事件之外, 当人们谈论到一些恶习时, 也通常会联想到男性, 比如在英语中存在这些词语如:boozer、drunkard、lush等。事实上, 现在女性犯罪的事件或恶习也有很多, 但是这些负面性的词语多用来指代男性。此外, 英语中还有一些习语可以反映男性负面定型角色。比如描述一个人喝的烂醉, 我们通常用drunk as a lord, 而不是说drunk as a lady。类似的习语还有:Every man has its price表示人人皆可被收买, Dead men tell no tales表示死无对证, 这些习语在意思上既指代男性又指代女性, 但是在形式上面可以看出, 这些负面形象似乎和女性无关, 通常会让人联想到男性。综上所述, 在英语中不仅存在歧视女性的现象, 也对男性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男性偏见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同时语言也可以反映种种社会现实。与女性性别歧视一样, 英语中存在的男性偏见现象, 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并已扎根于社会中。从本质上来说, 语言本身没有性别歧视。之所以会出现性别歧视现象, 是因为人们将自己对男性的偏见转移到语言的使用中。此外, 英语中男性偏见的出现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历史方面, 自远古时代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男性应该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担当重要角色, 因此, 人们通常不能容忍男性所表现出的无能。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男性应当承担其上帝所赐予他的一切苦难, 不得有怨言。这种想法一直流传至今。在社会层面, 产生男女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女权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在美国, 20世纪60年代, 女权运动兴起。女性对社会赋予她们的社会地位等强烈不满, 她们不满足于仅仅做家庭主妇, 而是渴望可以出去工作, 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价值。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造成了语言偏男性化, 而女性成为语言歧视的绝对受害者。因此, 女权运动的兴起, 使得女性慢慢认识到这一点, 她们渴望能在这个男性统治的世界中听到自己的声音, 于是她们将对于男性的偏见融进语言中。

四、结论

毋庸置疑, 英语中不仅存在女性歧视现象, 也存在男性偏见现象, 因此男性和女性都是语言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在某种程度上, 他们都是陈旧观念的受害者。由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语言习惯, 使得两性之间的交流容易产生误解。要改变各自的言语习惯不现实, 但是两性可以在尊重各自言语习惯的基础上, 尽力减少彼此交流时的误会。

参考文献

[1]Hudson, R.A.Socio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艾晓明, 译.语言与社会性别[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刘润清, 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6.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5]顾嘉祖, 陆异.语言与文化 (第二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许力生.跨语言眼睛就的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男性偏见 篇2

关键词:男性形象;女性意识

I561.074

一、引言

简·奥斯汀(1775一1817)是英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家,也是 英国文学史上经典女小说家中的第一个。她的作品一反十八世纪流行的浪漫小说 或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着重描写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从凡人琐事中表现社 会价值观念,并塑造出了一批批有个性、独立思考的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女性形 象。

《傲慢与偏见》主要描写了住在浪博恩村的班纳特家的几位女儿各自的爱情,以及她们对于婚姻各自的理解和选择。简·奥斯汀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奥斯汀作品中刻画了四桩婚姻:夏洛蒂和柯林斯的世俗之爱、莉迪亚和魏肯的情欲之爱、吉英和宾利的钟情之爱、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真心之爱。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阐述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探究了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典型男性形象

1.父亲班内特先生

在小说中,奥斯汀颠覆了父亲的形象,班内特先生作为丈夫和父亲都是失败的。作为丈夫,他以 嘲笑自己的妻子为乐;作为父亲,他疏于教育和管教自己的女儿。当班内特夫人听说附近的尼日斐花园被租出去的时侯。她兴奋地跑来告诉贝内特先生,可班内特先却说。既是你要说给我听。我听听也无妨。” 通过他的无视冷漠.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自己夫人的蔑视,更批判了父权制社会所推崇的男性形象。除此之外.班内特先生还嘲笑自己的女儿们。他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又傻又无知;倒是丽萃要比她的几个姐妹伶俐些。作为一个父亲,他从不把自己的爱和智慧用在教育和培养自己女儿上。一个不为自己女儿的将来考虑, 丝毫不为女儿操心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伊丽莎劝告父亲要严加管教丽迪雅的话语也显示出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樣充满智慧。这一点上.女性的智慧超过了男性;女儿的作用超过了父亲.高尚的父亲形象正变得越来越渺小。

2.柯斯林先生

小说中作者借用字面反讽的手法反映柯林斯牧师的性格,将其令人讨厌的小丑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他尚未出场,就已在信中透出十足的酸劲和市侩气。他一开口马上把自己的自贱自负、狭隘愚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高临下,像施舍好处的恩人似的宣布自己准备娶班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其继承财产而对其一家的损害。柯林斯最大的本事就是吹牛拍马、曲意逢迎,他一出口就是奉承、恭维话,让人肉麻。简·奥斯汀用辛辣的反讽,展示了一个依附权贵的奴才的形象。

3.绅士达西

达西是一位英俊又傲慢的绅士,他性格偏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再加上他又出身豪门,拥有巨额财富,权倾四野。小说中他初次见到伊丽莎白,当宾利先生想把他引见给伊丽莎白时,他却冷冷的说道:她还可以让人忍受.但是她的漂亮还不足以吸引我。而且我也不会和被别人冷落的女士跳舞。”并且他说这段话时也知道伊丽莎白会听到并且看到.但是却能够畅所欲言,可见其内心深处的骄傲与自大。当达西第一次傲慢地向她求婚,伊丽莎白却无视他的财产和地位,断然拒绝了,着实给了他当头一棒。达西从中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由傲慢变得谦逊和彬彬有礼,并默默地在利迪雅和威克姆的婚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达西在那颗傲慢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充满温柔的心。

三、《傲慢与偏见》中表现出的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

(一)追求男女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上。她坚信女性和男 性有着一样发达的智力和理性。在《傲慢与偏见》中,大量的对话和强烈的形象化人物,为我们展示了精彩 逼真的人物性格特征。奥斯汀打破西方传统小说中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女 性不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更不是作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对象而存在,相反地, 她们在智力和精神上表现出高度的自信与独立。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睿智、风趣、 有主见,其智慧和理性丝毫不逊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位男性,奥斯丁在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自身的女性人格理想和崭新的妇女观。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为了探望生病的姐姐,胆敢一个人步行三英里的泥泞路程,仪表不整地出现在“上流人士” 面前,同贵夫人们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当面谴责她“浅薄无聊",宣称:“我自有主张,怎么样做会幸福,我就决定怎么样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这 样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这些话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反叛传统势力的独立自主 精神。

(二)爱情和婚姻观念的自主,追求平等的婚姻

简·奥斯汀相信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气韵和风度,它更多地体现为 一种完美、和谐和幸福。她强调女性在婚姻中的感受和心境,这在当时的女性作家 中无疑是独特的。

《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坚信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同时爱情是以双方才智相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小说中有伊莉莎白两次拒绝求婚都显示出简·奥斯丁追求平等的婚姻。

1.对于柯林斯的求婚她当场拒绝。她这样拒绝柯林斯: “你不可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不能使你幸福。”因为这样的婚姻只是找到一个可靠的“储藏室”。这表明了简·奥斯汀拒绝没有爱情只有财产的婚姻。

2.当财产显赫的绅士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将其拒绝,她说:“世界上最不肯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这表明了简·奥斯汀拒绝没有尊重与平等的婚姻。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丰富的学识、不凡的谈吐、独立的个性。让达西最终克服财产门第的偏见,对她产生由衷的爱慕,两人最终缔结完美、平等、幸福的婚姻。她反抗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束缚,要求男性在学识上、人格上对自己完全的理解和尊重。奥斯汀由此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标准。女性不再仅凭才艺和顺从取悦男性,而应以同男性相当的学识和平等的人格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

四、结论

总之.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简.奥斯汀是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尽管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她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还具意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她的作品中.女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对于当时社会的反抗,对女性解放运动,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宋建华《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大连大学学报20015。

男性偏见 篇3

隐含作者 (implied author) 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恩布斯 (Wayne Booth) 在《小说修辞学》 (1961) 中提出的概念, 用来指称一种人格或意识, 这种人格或意识在叙事文本的最终形态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 某一个叙事文本之所以是其呈现出来的形态, 正由于隐含作者有意地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注入其中, 这个概念也叫隐指作者。而本文中作者的男性立场就是作者受潜在意识中的男权主义观念影响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男性思想。本文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简·奥斯丁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挖掘其中所隐含的男权立场, 关注这种男权立场对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造成的压抑。

1 女性遵从男性的小说情节

小说从一开始就设定于18世纪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里, 乡绅与淑女间的情感纠葛, 纵然有轰轰烈烈, 却逃不过依附与被依附的结局, 男性主导一切, 而女性只是家庭的附属品。尽管因为奥斯丁是女性作家导致很多人从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的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 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作者却潜在地表达了自己的男性意识。文章开篇那句经典名句“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奥斯丁著, 樊庆兰译, 2010:3) 就表现了作者的男性意识。为什么要先富有, 再有太太?为什么不是富有的女士必定需要一位先生?由此可以看出奥斯丁从最初设定故事情节的时候就是以男性视角开始的, 而女性只因为是附属品而被需要。再看小说最先出场的人物, 贝内特先生和贝内特太太。相信读者对贝内特太太这一角色的印象是很鲜明的, 唠叨、浅薄, 容易激动、歇斯底里甚至有些愚蠢, “她是一个理解能力差、孤陋寡闻而又喜怒无常的女人”。 (奥斯丁著, 樊庆兰译, 2010:5) 而相反贝内特先生则是聪颖寡言, 谙熟社会规则的人。“他不苟言笑, 变幻莫测, 就连那位和他一起生活了有二十三年的贝内特太太都不能摸透他的性格”。 (奥斯丁著, 樊庆兰译, 2010:5) 奥斯丁对他着墨很少反而更给予读者其沉稳、智慧的印象。他是一家之主, 必不能像妻子一样神神叨叨, 成天只担心女儿的婚嫁问题, 他要接管生意还要兼顾拜访有钱邻居的任务, 可以说毫无思想的贝内特夫人只是依附丈夫而存在。

再看小说后来写到贝内特家财产继承的问题, 这把女性从属男性的情节推向了高潮。18、19世纪的英国, 女性处于劣势地位, 没有政治选举权, 在经济上也被剥夺了继承权, 完全没有独立性, 只能依附家庭或者丈夫而存在。这是现实情况, 也是小说背景。在《傲慢与偏见》中, 贝内特家中只有五个女儿, 而当时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 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家产只能落到远房男性亲戚柯林斯手中, 这就意味着等老贝内特去世以后, 几个女儿可能就流落街头, 衣食无着落, 除非能找到合适机会嫁出去。小说中, 贝内特先生在得知堂侄柯林斯将继承他的财产后对妻女说:“他就是那个在我死后, 如果他不高兴, 就可以把你们从这座房子里赶出去的那个人”。 (奥斯丁著, 樊庆兰译, 2010:58) 这真是贝内特家女儿的不幸, 从字里行间也可看出作者自然流露出的对当时女性生存依靠男性观念的赞同。而小说便是围绕着这一婚嫁主题而展开的, 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 也是作者潜在男性立场的表现, 女人注定要归属于家庭, 归属于男人。

2 四对婚姻的欢喜与忧愁:男进女退, 男追女等

小说中的四对婚姻分别是, 达西和伊丽莎白、简和宾利、莉迪亚和韦翰、夏洛特和柯林斯。第一对婚姻是作者最看好的, 着墨最多。两位主角因为经济与社会地位悬殊, 而对对方产生了傲慢之气和偏见之感, 从而引发出了一连串的爱恨纠葛。显然, 作者奥斯丁偏爱并赞许伊丽莎白这个角色。“我必须承认, 我认为伊丽莎白是一切印刷物中最可爱的创造物, 而且我真不知道怎能忍受那些连她也不喜欢的人”。 (朱虹, 1990:357) 但在整个过程中, 男主角达西都是处于主动地位, 伊丽莎白则处于被动地位并一味地停留在对达西的偏见层面上, 就算在第一次求婚被拒后仍然帮助贝内特家, 挽回了因妹妹和韦翰私奔而受损的家族名誉。简和宾利是奥斯丁第二赞许的角色, 相比于前一对的婚姻, 他们二人则平淡许多, 但不变的是女方简虽然温文而婉、善良大方却也缺乏见解和主动性, 凡事靠顺其自然和男人的主动, 最后赢得婚姻。奥斯丁对这两桩婚姻大加赞赏, 对两位女主角大肆夸赞, 我们就不难看出她的男性立场, 男性主导, 女性等待与跟从。

莉迪亚和韦翰的婚姻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 奥斯丁将两人的私奔描绘成无知任性、放纵虚假且自私的闹剧, 这无疑是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两个理想人物的对照和衬托。如果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或者放到现在来看, 女性追求爱情, 为爱情奋不顾身无可厚非, 但恰恰奥斯丁是站在男性立场来看问题, 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规矩, 丢家族名誉的, 对此进行了批判。同样奥斯丁对夏洛特和柯林斯的结合也进行了批判。夏洛特在小说中是伊丽莎白的闺蜜, 但当她得知夏洛特接受了柯林斯的求婚后认为“夏洛特竟然为了世俗的利益而牺牲了高尚的情操。夏洛特, 柯林斯的妻子, 这真是天下最丢人的事”。 (奥斯丁著, 樊庆兰译, 2010:117)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伊丽莎白的观点间接地表明了奥斯丁的态度, 她对这对婚姻的批判也表明了她的男性立场。夏洛特善良、聪慧、有主见, 因此在自己没有美貌和经济保障的情况下, 她选择了接受柯林斯与之结合, 过一段平淡的日子, 这对于一个非浪漫主义者, 并无过多指责之处, 而奥斯丁却认为是丢人的事。这也从侧面揭露了女子不能独立谋生而把婚姻当作追求生活保障的手段的现象。

3 结束语

奥斯丁是伟大的女性作家, 她的作品影响力深远, 尤其是《傲慢与偏见》。但无论从现在的角度还是当时的角度来赏析这部作品, 都应考虑到它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诸多因素, 在赞赏她冲破男性束缚、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 也要看到她仍受男性思想约束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冯雁.《傲慢与偏见》中隐含的男权立场[J].钦州学院学报, 2010 (2) .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樊庆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0.

[3]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武月明.《傲慢与偏见》的隐蔽故事:奥斯丁男性中心主义意识批判[J].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 20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男性偏见】相关文章:

男性礼仪:男性姿态六大忌07-10

偏见05-28

《偏见》读书笔记04-22

偏见作文初一04-30

放下偏见作文06-11

成年男性05-12

男性视角07-25

农村男性08-22

男性运动08-22

男性消费09-04

上一篇:景观渗透下一篇:企业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