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目标

2024-09-01

“十二五”节能目标(精选十篇)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1

开局形势曾十分严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但这年年度目标完成的情况相当不能令人满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1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尽管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广西、重庆、云南、 陕西8个省市完成了目标,更有北京、河北、天津、 山西、上海、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10个省市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但完成年度目标然而落后 “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省区就有6个;而浙江、 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目标没完成——其中, 海南、青海、宁夏、新疆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总的看,2011年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目标没有达到——单位GDP能耗目标是下降3.5% 左右,但实际只下降2.01%。2012年目标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2014: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扭转颓势之年

之所以说2014年是节能目标完成形势扭转的一年,是根据“十二五”各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比较得出的。先拿2013年与2011年比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只有新疆,原因是“新上项目多、新增能耗大”。反观“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没有完成目标的就有6个之多——不仅如此,海南、青海、宁夏、新疆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2011年“未完成”的6地方考核成绩被2013年“基本完成”的考核成绩升级替代,而且数量由6个变成5个。应该说,2013年与2011年、 2012年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战果进一步扩大,赶上甚至超过了节能进度,完成了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82.5%,彻底扭转了颓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9月公布的《20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考核情况》,已经没有“未完成”的地方了;基本完成的省区只有青海和新疆两地。2013年,超额完成的有北京、河北、上海;2014年在北京、河北、上海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苏和浙江。除去超额完成、 基本完成、未完成的地区数量就是考核成绩为“完成”的地区数量:2013年是22个地区,2014年扩容为24个。具体情况见图1。(2012年因数据不全,没有列出)。

截止2014年底,工业领域提前一年完成节能目标。今年1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预计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 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8%。“十二五”前4年,工业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 和28% 左右,基本上提前一年完成 “十二五”目标。“十二五”前4年,预计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分别达到7500万吨、6900万吨、5.7亿吨和1.52亿重量箱, 大幅度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目标。

政策与措施的有力、有效成就2014

2014年节能目标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与我国2014年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密不可分。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十二五”节能前3年的表现逼得全国人大、国务院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14年4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提出,由于“十二五”前三年节能减排多项约束性指标进展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5月份,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2014年和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其次,各部委也提出了多项节能环保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4年年初便印发实施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行动计划》;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年初联合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随后,《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成为了我国在2014年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器”。

万家企业节能给“十二五”目标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其中,万家企业的节能任务是2.5亿吨标煤——万家占“十二五”节能目标值约为37.3%——也就是说,万家企业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整个“十二五”节能目标能否实现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2年各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责任考核结果》、《2013年各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责任考核结果》,可知,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良好。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万家企业共16078家,参加考核企业14542家;有1536家企业因重组、关停、搬迁、淘汰等原因未参加考核。参加考核企业中,3760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25.86%;7327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占50.39%;2078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占14.29%;1377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占9.47%。2011~2012年,万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7亿吨标准煤,完成“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量目标的69%。到了2013年底,万家企业离整个“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近在咫尺。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万家企业共16078家,参加考核企业14119家;有1959家企业因重组、关停、搬迁、淘汰等原因未参加考核。参加考核企业中,3975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28.15%;7117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占50.41%;1836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占13.00%;1191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占8.44%。2011~2013年,万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2.49亿吨标准煤,完成“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量目标的97.72%。见图2、图3。

可以说,万家企业的整体表现出色,为国家 “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节能工作仍然不能松劲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2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确保实现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节能目标考核实施方案(政办【2012】1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目标相结合,把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把指标完成与措施落实相结合,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节能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

二、考核对象

(一)各村、镇直有关单位;

(二)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

三、考核内容

(一)各村、镇直单位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详见附件1)。

四、考核方法

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

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依据市统计局核定的各单位能耗等指标和企业节能量指标,计算目标完成率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其中,万元GDP能耗指标和企业节能量指标超额完成的适当加分。

节能措施落实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是对各单位、重点耗能企业落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60分。

五、考核结果

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分以上95分以下)、基本完成(60以上80分以下)、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详见附件3)。未完成万元GDP能耗目标的村和未完成节能量目标的企业,均为未完成等级。

六、考核程序

(一)每年1月底前,各村、镇直有关单位对上本单位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镇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对各单位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镇政府,经镇政府同意后,通报考核结果。

(二)重点耗能企业每年初对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经属地村委会或镇政府审核。

七、奖惩措施

(一)对各村、镇直有关单位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镇政府审定后,作为对各单位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对考核等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单位,镇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三)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单位,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镇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单位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企业,镇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镇政府,限期整改。

(五)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十二五”节能减排重在结构节能 篇3

“十一五”的前车之鉴,就是要避免前松后紧。

指标分解“跳起来够得着”

指标分解是节能减排第一道不得不做的题,也是一道比较难做的题。“十一五”初期,中央分配指标时,各地都没有经验,有些地区的指标报得很高,但到了“十二五”,这种情形不再出现,大家都会压低。哪怕只有一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和中央也会讨价还价。

中央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目前,节能指标已经分解完毕,分为10%、15%、16%、17%、18%五档。各地的指标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一定是“跳起来够得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耗降低也大。中西部地区降幅则相对较低。如上海要下降18%;北京要下降17%;而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则是最低一档,仅下降10%。

结构调整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结构调整,而节能减排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据我们到各地调研可以发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成效与当地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正相关。如果一个地区领导高度重视,在当地进行经济活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那么该地的节能减排工作就做得好,否则,进展就比较缓慢。节能减排绝不是单靠能源管理部门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最大的不同,是要突出结构节能。节能有三方面: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十一五”期间,技术节能效果显著。通过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来节能。譬如,同样发一度电,过去需要350克标煤,现在只需要333克标煤。这样,1度电就少用了17克标煤。

到了“十二五”,依然要三方并举,但结构节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三产”要调结构。调高第三产业,例如“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要提高。因为这些产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价值高,但能源、资源消耗低。

在同一个产业内,也需要调整结构。比如在农村地区,从单一的粮食加工业到精细粮食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内部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同一个企业内,产品结构也需要调整。比如传统钢铁制造业,中国钢铁产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了,但为什么还要进口钢材?因为有些高端钢产品,我们自己无法生产,只有进口。如果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生产出替代进口的钢材产品,就可以增加附加值,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节能从“千家”到“万家”

“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下称“行动”),针对的是高耗能行业中的高耗能企业,如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规模以上的独立核算企业。2004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万吨标准煤以上,共1008家。

这一行动成效显著,提前超额完成。2008年提前完成原定节省目标1亿吨标煤,2010年节省了1.5亿吨标煤。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与行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象扩大了,不仅是工业企业,而是把用能大户也拉了进来(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和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方案的提出,推动了“万家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欧债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使得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很不确定,中国的产品出口将受到直接影响。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结构调整、发展节能减排的良好机遇。

当我们的经济快车疾驰的时候,节能减排就像红绿灯和斑马线,对这辆车的运行进行约束,防止跑偏。“十二五”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像一场田径比赛,要跑五圈。头一圈跑得慢没有关系,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后面赶上问题不大。(本刊记者胡雪琴采访整理)

记者观察:

2011年节能减排失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派出24个核查组分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核算各地上半年污染减排情况。结果显示,三项指标[化学需氧量(COD)、SO2、氨氮]减排良好,但氮氧化物不降反升,增排了6.17%。

氮氧化物为什么会不降反升?从源头来说,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是两大主力。对燃煤电厂来说,需要通过脱硝减排,但脱硝装置的安装和运行,电厂积极性并不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主管部门将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脱硝电价来予以推动。

机动车作为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户,首次被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范围。在全国各省(市)中,北京市表现最好,唯一实现了氮氧化物同比减排,经验就在于实行了机动车摇号限购。

杨宏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部分省份进展不错,但有些省份由于一些原因,实现年度目标面临一些压力。”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距离全年要完成3.5%的任务差距较大。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发改委因此初步提出了2012年的基本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4

高云虎介绍, 2014年, 工信部严格落实电解铝阶梯电价政策, 推进电石、铁合金能耗限额标准试点方案。编制发布《工业能效指南 (2014年版) 》, 完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能效“领跑者”方案, 推进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建设, 制定印发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的意见。

在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 工信部筛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和电机能效提升三项工作, 组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

高云虎透露, 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同比下降的目标分别为4%、5.6%。为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工信部将采取三大措施。

首先,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出台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工业节能监察。推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工信部还将加快完善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推进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贯彻实施, 充分发挥能耗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作用。

工信部将制定废油、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纸、废玻璃、建筑垃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相关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技术路线图。

其次, 进一步推广创新模式。工信部将充分依托市场化力量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与产业基金、投资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 探索政府组织协调、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机构担保、金融机构支持的节能减排投融资模式。

工信部还将组织编制发布先进适用节能技术 (产品) 目录,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 积极组织开展环保科技成果鉴定。面向矿山、石油、铁路、船舶等重点领域, 组织开展再制造产品专项推广活动。以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等为重点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 推动化解产能和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等。

第三, 工信部将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有关要求, 抓紧组织开展落实工业领域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组织实施《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行动计划》, 以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为重点, 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实现控煤、减煤,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根据工信部的安排, 2015年还将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终端用能设备能效, 推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及行业节能技术支撑中心, 启动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十二五节能减排 篇5

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遏制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预期成效。

(一)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业节能要注重以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交通节能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建筑节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活节能要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培养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能重点工程、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四)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制定和执行耗能设备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建立节能计量、台账和统计制度。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标识、政府节能采购等管理方式。

(六)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会议强调,要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在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基础上,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使德班会议在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积极成果。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早部署、早落实。要抓紧分解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切实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目标结合起来,把目标考核与季度跟踪检查结合起来。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奖惩机制,把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国务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戴秉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6

①到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

②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

③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⑤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⑦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

⑧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

⑨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扭转,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⑩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摘自2012年2月16日《东方早报》)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7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经过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到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各地方政府又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节能降耗责任。然而在个别地方由于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在“十一五”末开展节能降耗攻坚战时,采取了一些极端的突击完成目标任务的做法,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3]。

目前我国学者对节能降耗目标设置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如:夏炎、杨翠红以投入产出优化方法,通过行业节能潜力和行业实际结构调整潜力对设置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行业需制定更为细化的节能目标[4]。刘笑萍、张永正和长青根据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TC)提出基于ETC模型对我国“十一五”设置的减排目标进行分析[5]。孙梅、陶阳威提出根据产业结构、产业节能潜力、单位GDP能耗和人均GDP等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将目标年节能率分解为基本节能率和浮动节能率,并据此建立节能降耗的目标分解模型[6]。樊元、王红波在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因素组合赋权的基础上构建节能降耗目标分解模型[7],并对甘肃省设置的节能降耗目标进行了分解尝试。这些研究多数就已经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分析或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而对如何设置节能降耗的方法探讨却比较少。

就目标而言,是组织奋力争取达到所希望的未来状况,因此,节能降耗的目标就是地方政府经过努力,在未来一个时期希望达到的一个标准,既然节能降耗是“未来”要达到的标准,那么,节能降耗目标就应该在对未来节能降耗达到的状况进行预判分析和定量预测基础之上来设置。然而,目前建立在预测技术上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研究就以陕西为例,利用预测模型探索对节能降耗目标的设置。根据陕西的历史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多元自回归预测和二次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来构建组合预测模型,在组合预测模型中各子预测模型所占权重采取离异系数法来确定,通过组合预测模型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和“十二五”经济发展预期,对陕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进行设置,结合对陕西“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设置的探索对科学合理设置节能降耗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1 组合预测模型及能源消费预测

组合模型预测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对所得到的几个单一预测模型结果进行组合处理,得到一个包含有各种模型预测信息的预测模型,并由此得到组合预测结果。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充分利用单一模型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克服单一模型的缺陷,减少预测的随机性,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根据陕西历史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见表1),首先选用灰色GM(1,1)模型、多元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趋势外推模型三种模型进行预测,然后采取离异系数法来确定各子预测模型所占权重,最后根据得到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

1.1 灰色GM(1,1)模型预测

灰色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8],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不需考虑复杂系统的内部因素和相互关系,而仅从能源消费时间序列这组灰色量本身挖掘有用信息,对未来能源消费的需求做出预测。

在灰色系统预测中一般使用GM(1,1)模型,模型中的(1,1)表示的是1阶方程,单变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已知原始数据为X=[x(0)(1),x(0)(2),…,x(0)(n)]原始数据的第一次累加生成的结果数据为:X=[x(1)(1),x(1)(2),…,x(1)(n)],其中:1,2,…,n为原始和累加数据的序数。

灰色GM(1,1)模型方程为:

undefined

由(1)可得灰色预测模型为:

undefined

其中:a,b为参数。

我们根据从1999~2010年的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进行预测,经过计算得到参数a=-0.115209,b=2455.739504。代入灰色预测模型得:

x(t+1)=23899.703711e-0.115209t-21315.513711 (3)

随后经过四次新陈代谢,得到2011~2015年的预测数据(见表2),并对2000~2010年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比对分析,计算出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10](以下简称AARE)为5.01%,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238.53,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预测结果比较精确。

1.2 多元自回归模型的预测

有学者研究证明[11],由于任何多变量CARMA模型可用阶数充分高的CAR模型逼近到任意精度,并且其算法简单、计算量较小,因而实践上常采用多变量自回归(即:CAR)建立预测模型。

多变量CAR模型为:

undefined

其中:y(t)=(y1(t),…,yp(t)))T是p×1输出向量,u(t)=(u1(t),…,uq(t))T是q×1输入向量,e(t)=(e1(t),…,ep(t))T是p×1带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Ai=(atsi),Bi=(btsi)分别是带元素atsi、btsi的p×p、q×q阵。

假如An和Bn不同时为零,则n叫模型的阶;假如An=…=Amn=0,Am≠0,或Bn=…=Bmn=0,Bm≠0,则自回归部份或受控部份的阶是m。假如B0=…=Bd-1=0,Bd≠0,则d叫模型的时滞,于是模型的阶和时滞可用检验式中某些系数矩阵是零阵来决定。n,m,d,Ai和bi是未知的,需要根据N组输入(控制)输出观测数据(u(t),t(t)),t=1…,N,选择阶n,m和时滞d,估计参数阵Ai和Bi。

由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我们在CAR预测模型中引入生产总值和三产占比两个变量,首先利用2000~2010年陕西省的生产总值和三产占比建立二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分别为:

G=1957.073-163.435t+81.29t2 (5)

P=0.463-0.021t+0.0011t2 (6)

其中:G和P分别代表生产总值和三产占比,t代表时间序列。这两个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和0.84,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利用这两个模型得到陕西2011~2015年的生产总值和三产占比预测结果(见表2)。

用y、x1、x2分别表示能源消费量、三产占比、生产总值,根据表3的预测结果和陕西省1978—2010年生产总值、三产占比和能源消费数据(表1),采用二阶CAR模型,利用MALTLAB软件计算,得到多元自回归模型方程为:

yt=1.443yt-1-0.821yt-2+2157.524x1,t+0.728x2,t-0.669x2,t-2 (7)

(其中t代表当前时期,t-1代表前一时期,其余依次类推)。

经计算,AARE为2.19%,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131.5,而且从图1来看,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说明此方程有较强的预测性,且预测精度比较高。由式(7)得到2011—2015年的陕西能源消费预测数据(见表3)。

1.3 二次曲线趋势外推模型的预测

我们根据2000年~2010年的我省能源消费的历史统计资料,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时间曲线回归拟合,从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等进行反复拟合尝试[12],经过比较发现二次曲线模型的拟合程度效果最好(见图2)。其中:R=0.998,R2=0.997,对2000~2010年的历史数据和拟合数据计算得到,AARE为2.13%,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121.53,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好,预测精度比较高。

二次曲线回归拟合得到的回归模型方程系数分别是b1=490.852,b2=12.4,常数b0=1989.039,这样我们得到二次曲线的方程模型:

Y=1989.039+490.852t+12.4t2 (8)

根据得到的二次曲线回归模型,我们进行趋势外推,经计算我们得到2011~2015年的陕西能源消费预测数据(见表3)。

1.4 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的确定及预测

我们用灰色GM(1,1)模型、多元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趋势外推模型三种子预测模型构成组合预测模型[13]:

undefined

在式中,undefined。Ft为t时刻的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it为t时刻第i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ki为组合预测模型的第i个模型的权重,分别用1、2、3表示灰色GM(1,1)模型、多元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趋势外推模型三种预测模型序号。

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的ki的确定采用离异系数法。离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采用离异系数法确定的权重是最小离差模型赋予最大权重,因而得到子预测模型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代表第i种模型权重。

根据(10)、(11)式,经计算得到灰色GM(1,1)模型、多元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拟合模型这三种子预测模型的权重分别为:0.2911、0.3131、0.3958。

因此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如下:

undefined

根据组合预测模型,我们对2000~2010年陕西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拟合,三种模型的拟合数据及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经计算,AARE为1.94%,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111.00,这两项指标都比三个预测子模型的AARE和预测误差标准差低,可见,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比三个子模型要好,预测的精度也比三个子模型要更精确,同时也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我们根据组合预测模型对陕西2011~2015年能源消费进行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从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的预测的结果来看,2011年的陕西能源消费量将达到9 938.77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将达到14 202.3万吨标准煤,从2011年到2015年陕西的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将增长为9.33%。

2 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分析

实现科学发展,节能降耗的核心就是在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因此设置的节能降耗目标一般是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下降率来表示。这样的话,设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目标就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因素。下面我们根据组合预测模型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预测结果,对陕西“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的设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算。

首先来看陕西在“十二五”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在2010年陕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7 104元,折合约4 300美元,根据国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按照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提出的标准模式[14]来判断,陕西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过程,也必然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因而,在“十二五”陕西仍将处于工业化初中期,这一时期,能源需求仍是一个高速增长期。虽然从前十年陕西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来看趋势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位增长水平。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陕西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增长13%,而在前五年,即“十五”期间,陕西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增长16.32%,在后五年,即“十一五”期间,陕西的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减缓到9.78%。综合上述趋势分析,可以看出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的结论,即在“十二五”期间陕西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9.33%左右,是与“十二五”陕西能源消费的趋势吻合的。

其次从节能降耗实现手段上来看,在“十一五”期间,陕西依靠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术改造等手段,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生产总值过万亿,年均生产总值增长14.5%,同时,能源消费达到了8 883万吨标煤,平均年增9.78%,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目标。但从产业结构能耗水平来分析,在2010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陕西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准煤,可以将此数据视作陕西产业能耗的平均线。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1吨标煤,低于节能线0.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0.93吨标煤,高于节能线0.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0.45吨标煤,低于节能线0.43个百分点。显然,从产业结构调整看,只有提升第一、第三产业比重,才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然而,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2.92个百分点,可见,在“十一五”期间陕西未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节能作用。在“十二五”期间陕西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陕西在淘汰落后产能空间日益减小的情况下,实现节能降耗方式就要从主要依靠产能水平提升,技术改造来节能转变到主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节能的发展思路上来,因此,节能的主要手段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节能降耗。

设置节能降耗目标,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下降率主要取决两个变量,一个是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一个是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我们得到计算一个时期的单位生产总值下降率计算办法如下:

根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计算公式[15]

undefined

其中:E代表报告期内能源消费总量,G代表报告期内可比价生产总值。

由(13)式经推到得到计算年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的计算公式:

undefined

其中:er代表一年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gr代表一年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陕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年均生产总值增速要达到12%以上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按照年均生产总值预期增速为10%、11%、12%、13%和14%来对陕西“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目标进行测算。根据(14)式得到陕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目标测算表(见表7)。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陕西在“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而陕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年均生产总值增速是达到12%以上,同时根据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在“十二五”陕西能源消费在年均增长9.33%水平下,如果在“十二五”陕西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速在12%~13%这一区间,将难以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只有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3.2%以上,才可能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国家下达陕西“十二五”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偏高,陕西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难度较大,而陕西节能降耗目标应设置为在“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为宜。

3 科学合理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建议

我们采用组合预测模型在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预测基础上,对陕西节能降耗目标设置进行分析和探索,根据分析和探索的经验对于科学合理设置节能降耗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1)定性分析判断是科学合理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对各个区域设置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时,首先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状况、高耗能产业特征等因素,对节能潜力和节能空间做出定性分析判断;其次要根据区域历史能源的消费状况来对未来的能源消费趋势进行定性分析和判断;再次要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综合三个方面的分析判断对未来节能降耗目标提出定性分析结论。

(2)科学预测是合理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尝试采用组合预测模型对陕西“十二五”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和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对设置陕西“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进行了测算。虽然就模型本身而言对其他区域的未来能源消费预测的普适性并不强,但利用科学预测技术,特别是组合预测模型,在对区域能源消费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论和预期经济发展目标来设置节能降耗目标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当然,预测模型方法还有其它许多方法可以尝试,关键是只要预测的精度能够满足需要即可。

“十二五”节能目标 篇8

由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国资委等10部门拟定的《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日前出台, 天津市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政府、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行问责制。

《实施方案》指出, 天津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组成员包括市经信委、发改委、统计局、国资委、建交委、交通港口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质监局、监察局、公务员局, 评价考核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价和考评。对行业主管部门的评价考核内容中, 由天津市发改委每年度下达的行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30分, 体系建设、目标分解落实、监督管理、政策措施落实、节能技术进步、节能宣传培训等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占70分;对各区县政府考核内容中, 天津市发改委每年下达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其他60分包括行业节能推动、节能体系建设、节能监督管理、执行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开展节能监督检查、节能宣传培训等节能措施推进情况;对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节能法律法规执行、节能管理工作执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落实情况占60分。

《实施方案》规定, 考核结果未完成的区县, 不得新建高耗能项目,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考核结果未完成的企业,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其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的核准和备案。

“十二五”节能环保指标确定 篇9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资料, “十二五”期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 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 上述指标主要体现在节能与减排上, 特别是首次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森林蓄积量这三个指标纳入规划中, 由此可见, 在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为主的气候问题上, 国家政策给予了全面支持, 这与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会议中的立场遥相呼应, 也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所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十二五”节能的发展方向 篇10

“十一五”节能减排六大成效

节能减排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十一五”前四年, 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8%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4%的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了1.6。

二、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十五”后三年, 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 而“十一五”前四年, 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10%以上。

三、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电力行业30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由47%上升到了69%, 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了34%, 电解铝行业大型预配槽产量比重由80%上升到了90%。建材行业, 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由56.4%上升到了72.2%。

四、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能效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370克降到了340克, 下降了8.11%, 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 下降到了615千克标准煤, 下降了11.4%。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 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9.04%, 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7.96%, 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根据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2009年好于二级标准292天以上的城市比例由2005年的69.49%上升到95.69%, 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26%下降到了20%, 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比例由2005年的41%上升到了57%。

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十一五”前四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了4.9亿吨标准煤, 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11.3亿吨,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也体现了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在经济增速较大幅度超出预期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取得, 确实来之不易。

“十一五”节能减排八个措施

对于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主要采取了八个方面的措施。

措施一:强化目标责任。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省级人民政府、1000家高效能企业和五大发电公司。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方案, 从2008年起, 国家每年对省级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明晰, 一级抓一级, 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措施二:调整产业结构, 强化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 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 严把土地、环保、信贷等关口, 调整出口退税的配额, 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大约节能1.3亿吨标准煤。

措施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十一五”共安排中央资金2232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等, 带动全社会投资达1.6万亿元。建成以后可形成节能能力约3.4亿吨标煤, 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100多万吨, 燃煤电场投运脱硫机组超过了5亿千瓦。

措施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发布两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近几年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大约有140多亿元, 推广节能灯3.6亿只, 高效节能空调2000多万台, 节能汽车20多万台, 以及高效节能电机等等, 2010年又安排中央财政补贴将近20亿元, 用于推广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对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措施五: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推动落实目标责任, 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 实施能效水平对标, 公告能源利用状况等等。“十一五”累计节能1.5亿吨标煤, 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 发布汽车燃料消耗量的限制标准, 加快淘汰老旧汽车, 推进餐厅标准化、发展电器化铁路, 优化航线航路。在中央机关也开展了节能诊断。

措施六:完善经济政策。实施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实行烟气脱硫机组上网电价问题, 对限制类、淘汰类的高耗能产品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对节能节水环保设备给予税收优惠, 调整了不同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 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制、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项目, 在五个城市开展了排污权的交易试点。

措施七:健全法规标准。修订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 制订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发布了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41项主要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和24项污染物排放标准, 组织开展了节能法的执法普查, 节能减排专项督查和环保的专项行动。

措施八:加强能力建设和宣传动员。完善能源计量统计制度, 改进合同方法, 推动各地建立节能监察机构、污染源监控中心等等。国务院还印发了开展节能全民行动通知, 中央十七个部门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和全民行动, 每年组织全国的节能宣传周, 在法宣方面开展了不少的活动。

2010年年初随着经济企稳向好, 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能耗强度由降转升, 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3.2%, 加大了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难度。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 国务院作出果断的部署, 温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 提出了十四项强有力的工作措施,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艰苦努力, 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虽然说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压力还很大。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GDP增长, 不顾资源环境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 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 企业还缺乏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 监管不到位, 能力建设滞后。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大势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 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推广低碳技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且还强调要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必须增强危机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不少发达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提出绿色新政, 制订发展战略, 投入巨额资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 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领域。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会更加突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 资源环境约束突出, 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 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国现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靠节能提高能效, 其贡献率要达到90%以上,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编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节能减排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 研究提出“十二五”节能减排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措施。

“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 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 把落实责任、加强法制、完善政策有机结合, 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节能技术进步, 加强节能管理相结合,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成效机制。就是要落实目标责任和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强度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 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及2011年的节能目标, 分别落实到各地区, 完善评价考核办法。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就是要提高产业的准入门槛, 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要对节能进行评估, 就像环评一样, 占必要的一个环节, 从源头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 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 无节制使用能源的形势。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几个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型新兴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加大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机、照明产品的推广力度, 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 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推动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 加快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 发展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推进节能精细化管理。

要完善政策制度、政策机制, 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全面改革资源税, 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推行产品领跑者能效标识等市场化等节能管理机制, 要强化依法节能, 要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 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 制止各种浪费能源的行为。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必须增强危机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一篇:科技进步水平下一篇:质量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