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故障

2024-06-09

软故障(精选九篇)

软故障 篇1

随着硬件工艺水平的提高及容灾技术的发展, 发生“硬故障”的概率越来越低。但是由于病毒、木马、ARP攻击、用户误操作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网络故障比例大幅增加, 我们称之为“软故障”。解决软故障比解决硬故障更加困难, 如果没有丰富的网络维护经验, 仅凭网络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是很难定位软故障源头的。如果定位不了故障源头, 一方面难以解决故障, 另一方面也无法向上级领导提供准确的故障报告及相关建议, 难以彻底杜绝此类网络故障的发生。所以, 解决软故障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管理人员的水平。

笔者所在单位不久前发生过一起网络故障, 这次故障牵涉范围很广, 对业务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是, 笔者最终在较短时间内找到了故障源头, 及时解决了问题。同时, 也提交了详细的故障报。下面将对该起网络故障进行详细介绍。

背景及故障现象

笔者所在单位是在CBD大楼办公, 各个业务及职能部门分布在不同的楼层, 中心机房设置在5楼, 每个楼层会有一个网络设备间用于放置接入交换机及相关配线架, 然后通过综合布线工程将各个楼层办公室的办公电脑接入网络。每层网络设备间的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通过光纤互联, 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也通过光纤互联, 这是一个典型的“核心-汇聚-接入”的三层网络架构。局域网内服务器IP通过静态方式分配, 用户电脑的IP则是由一台Windows Server 2003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每个楼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网段, 通过VLAN技术进行划分, 交换机品牌全部为思科。

某工作日上午8:10左右, 还没有到上班时间, 笔者接到用户反映:6楼业务部门两台电脑无法上网。由于其他楼层的用户上网均无异常, 当时笔者以为是病毒或者电脑自身问题所导致, 就联系了维护电脑终端的同事前去处理。10分钟后, 同事打来电话, 说故障现象很奇怪, 那两台故障电脑都进行了重启, 一台恢复正常, 另一台还是不能上网, 而且后续开机的电脑, 也是一部分正常, 另一部分不能上网。由于马上就要到8:30上班时间, 如果拖延时间太长, 恐怕会影响业务, 引起用户不满。

笔者立即亲自赶赴现场, 在排除了硬件、病毒及网络后台相关的问题之后, 发现故障主机通过DHCP获得的IP都是192.168.1.0/24网段的地址, 但是单位DHCP服务器统一分配的IP均是172.19.0.0/16网段的地址, 而且分配的网关、DNS等其他参数也都不正确。如果为故障主机静态指定一个正常IP, 则该主机的网络通信恢复正常。但是故障主机数量太多, 不可能挨个手动指定IP。而且, 故障源头没有找到, 后续肯定还会出现问题, 所以必须尽快找到故障源头并加以解决。

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初步分析, 用户无法上网的原因就是DHCP分配地址错误, 但是之前已经排查过单位的DHCP服务器, 证明其运行正常。考虑到故障仅仅发生在6楼业务部门这一个网段, 这只能有一个解释, 就是该网段内出现了另外一台DHCP服务器。用户主机在发出DHCP广播请求时, 两台DHCP服务器均会收到请求包并给出响应, 然后将相应的DHCP配置下发给对应的主机, 这时就会发生冲突, 哪个响应包先到达主机, 主机就会“采纳”哪台DHCP服务器下发的配置, 就会出现上述同一网段IP地址不一致的现象。

如果主机获得的不是单位DHCP服务器下发的配置, 那么肯定无法上网。由于单位最近并无访客接入内网, 所以能够排除恶意攻击的可能, 最有可能就是用户无意的误操作所导致的。只有找出这台冲突的DHCP服务器, 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看着故障主机DHCP分配的192.168.1.0/24网段的IP, 笔者突然想起前期给各部门部署过一些TP-Link无线路由器, 这些无线路由器内部分配的IP就是192.168.1.0/24这个网段, 但是当初部署时, 从楼层交换机出来的主线接入的都是无线路由器的WAN口, 这两个网段应该逻辑上已完全隔离, 即使无线路由器上启用DHCP服务, 也不会影响到172.19.0.0/16网段的主机。除非有人将WAN口的主线接到LAN口上, 并且没有关闭无线路由器自带的DHCP服务, 这种情况下, 无线路由器也会为局域网内其他主机提供DHCP服务, 造成主机DHCP配置混乱, 无法正常上网。

故障解决

通过分析得出故障的原因后, 下一步就必须找到“惹事”的无线路由器。由于6楼业务部门部署无线路由器范围大, 且数量较多, 每个设备的物理位置也不能确定, 挨个排查不现实, 只能通过后台数据来进行分析, 最终定位目标无线路由器。笔者所采用的步骤如下。

1.分析单位DHCP服务器IP分配数据, 定位该无线路由器所接入的交换机端口。如果主线接入了无线路由器的LAN口, 并且接入该无线路由器的终端是从单位DHCP服务器获取的IP, 那么主线对应的交换机端口很可能对应多台无线终端, 只要找到端口和终端数是“一对多”的关系, 那么该交换机端口接入的很可能就是目标无线路由器。由于单位的DHCP服务器上都记录了当前的终端接入信息, 可以通过主机名称来区别是否为手机终端 (如图1) 。

从图1可以看出, 主机名中含有“android”字符的记录应该为android手机终端, 这种命名方式是android系统所特有的。下面再通过交换机上的ARP表和MAC地址转发表来确定这几个手机终端是否都接入同一个交换机端口。由于DHCP服务器上已经记录了手机终端的MAC地址, 所以可以通过“show macaddress address XXXX.XXXX.XXXX”和“show cdp neighbor”命令最终获取手机终端的接入端口, 结果如下图2和图3所示。

从上图2和图3可知, 这两个手机终端均接入了同一台交换机的Gi0/25口, 可以确定从该交换机Gi0/25口接入的是目标无线路由器。

2.定位该无线路由器的物理位置。通过步骤 (1) 找到目标无线路由器所接入的端口后, 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处理。为了尽快恢复局域网的正常并找到目标无线路由器的物理位置, 笔者在交换机对应端口上使用了“shutdown”命令, 将该端口关闭, 然后通知故障用户重新启动电脑, 果不其然, 所有主机立即恢复正常。

过了几分钟后, 客服人员打来电话, 说6楼某业务科室反映手机连接无线路由器无法上网, 经过现场检查, 该科室内无线路由器主线果然是接在LAN口上, 经核实, 系昨天一位同事将笔记本带来公司, 但是该笔记本无线网卡是坏的, 只能通过有线网络上网, 于是顺手将无线路由器上的WAN口主线拔下来临时接在笔记本上使用, 用完后就随意插到了LAN口上, 由于无线路由器的DHCP功能并没有关闭, 结果就导致了今天的网络故障。

至此, 此次网络故障的源头已经找到。笔者将主线接回WAN口, 并将交换机端口重新开启, 经过测试, 网络恢复正常。

故障总结

这次网络故障属于典型的由于用户误操作而引发的“软故障”。由于故障源头在较短时间内找到, 没有严重影响业务, 在提交了故障说明后, 领导并没有追责。但是从这次故障可以看出, 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能在较短时间内以清晰的思路去追溯故障源头, 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后台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关联分析, 进而解决问题。

硬盘软故障修复方案 篇2

1边缘求生存:解开被锁的逻辑锁

如果硬盘中了“逻辑锁”,表现为无法用软盘、光驅、双硬盘正常启动,此时可以使用DM软件进行解锁(http://www.beelink.com/20010521/570501.shtml),首先在不接硬盘的情况,用U盘引导进入DOS模式(DM软件也拷贝到U盘里),进入DOS后对硬盘进行热插入,连接时的动作要尽量快,争取在最短时间完成连接,这样可以将硬件损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连接顺序上,一定要先连接数据线,然后再插入电源线(如图1),如果先接电源线后再连接数据线的过程较容易损坏硬盘。

接好硬盘后键入C:回车,此时无法发现硬盘盘符,运行U盘里的DM.exe文件,进入软件界面后,选择“Easy Disk Installation”进入(如图2),此时软件会检测到硬盘,选择界面左边的“YES”,软件提示你对硬盘采用什么样的分区格式化,选择分区格式后按一下回车,接着同时按下键盘的ALT键和C键,此时会出现硬盘的一些分区信息,并提示你是否进行低级格式化工作,选择“YES”后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如图3)。完成后退出并重新系统,然后就可以正常启动硬盘了,最后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就获得了再次复活了。

2死马当活马医:零磁道损坏的处理

对于硬盘而言,零磁道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因为硬盘的分区表信息就在其中。一旦零磁道损坏,那么硬盘将无法启动。其实零磁道损坏只是物理坏道的特殊情况,所不同的只是损坏之处十分敏感。对此可以采取修改硬盘分区表的存储位置,然后再屏蔽坏道的方法来处理。以Pctools软件为例(http://www.onlinedown.net/soft/15036.htm),将软件拷贝到U盘中,用U盘启动系统进入DOS模式,然后执行DE.exe进入软件工作界面。

选择“Options”菜单下的“Configuration”选项(如图4),然后切换到Read Only项目,并去掉前面的勾,确定后保存退出。执行“Select”菜单中的“Drive”选项,在“Drive type”项中选择“Physical”,然后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 disk”(也就是需要修复的硬盘),确定后选择按“OK”按钮(如图5)。返回软件主界面,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分区表),选中并进入,之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这里会显示硬盘的分区情况,不管硬盘有多少个分区,我们可以知道 l分区就是C盘(即逻辑分区),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在这里我们只要将1分区的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的0改成1即可(如图6)。设置好后保存退出,硬盘被损坏的0磁道就已经修复好了。

由于Pctools9.0只支持FAT16分区。而如今大家的C盘分区都远大于2GB,因此基本上都是FAT32,如果需要用这两款DOS工具,那么还得转换分区,太麻烦了。为此,我们向大家推荐DiskGenius这款出色的硬盘工具软件(下载地址:http://www.skycn.com/soft/3506.html)。在DiskGenius的主界面中,我们按下F11功能键,此时就会弹出一个修改菜单(如图7)。这里着重“修理”的是起始柱面、起始柱头和起始扇区。一般而言,在原有数值的基础上加1即可。如果不幸修改后的地方仍然是坏道,那么大家可以再加1,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将容量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内。

3虚惊一场:硬盘分区表损坏的修复

如果硬盘分区表被损坏,有时还能正常使用,但表现速度非常慢,此时可以使用PartitionMagic软件来修复(http://www4.skycn.com/soft/3543.html),不过之前需要将硬盘中的重要数据备份出来,因为重新分区后,数据将全部丢失了,首次运行PartitionMagic软件时,有时会出现了一个警告菜单,提示硬盘有错误,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管理,此时可以在界面中选择Server Magic子菜单,进入Server Magic工具后检测到硬盘分区有错误,提示硬盘分区表的LBA和CHS不相同,并且LBA值是错误的并可进行修复(如图8),选择“是”后软件立刻给出“分区表错误已成功修复”的结果提示(如图9)。

回到软件主界面,然后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如图10),硬盘就可以恢复从前的状态了。不过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PartitionMagic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因为PartitionMagic对重新分区和格式化的操作处理时间太长,硬盘在进行转换时可能出现暂时死机等现象,一旦转换过程中死机,可能导致硬盘坏道等不良情况。当然,对于不懂DOS分区的朋友,PartitionMagic也未曾不是一个好选择。

4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硬盘故障

现在的主板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而且还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所以在安装硬盘后,首先要进入BIOS检测硬盘参数,否则主板可能无法正确识别硬盘。

对于IDE硬盘,只要进入“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将光标移动到硬盘所在的接口上按回车即可,还需要将“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置硬盘启动;对于SATA硬盘,其连接好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BIOS中进行正确设置,如果只安装了SATA硬盘,而不使用IDE硬盘,应将“Bootable Add-in Deivce”设定为OnChip SATA RAID(如图11),让其优先权位于普通PCI接口的SCSI控制器之前,最后将“OnChip SATA RAID BIOS”设置为“Enable”(如图12),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SATA硬盘了。

软交换业务故障浅析 篇3

关键词:软交换业务,故障,信令,媒体,H.248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广,传统的PSTN网络业务逐渐被软交换业务代替。软交换系统由软交换控制设备、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等组成。软交换控制主要应用与NGN网络控制层,完成基于IP分组网络的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控制和连接管理等功能。通用媒体网关设备UMG8900其作为中继网关并具备内置信令网关功能,实现NGN和PSTN之间的互通。

1、承载网软交换业务故障现象汇总

随着软交换业务量的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故障,根据故障现象汇总如下:

(1)提机后无拨号音。

(2)用户拨号不成功,即主叫无法呼入至被叫。

(3)用户拨打电话后,语音出现单通。

(4)通话质量较差,效果不理想。

首先判断故障用户接入是否集中在相同的AG设备上。如果故障出现在较集中的一台接入设备,需要检查此AG设备的配置,并在AG设备上PING信令网关地址和软交换中心的IP地址。

如果分布在相对分散的AG设备上,且影响用户量较大,首先考虑软交换中心核心侧或UMG8900是否出现问题,在BRAS上PING软交换中心Soft X3000的IP地址和UMG8900的IP地址,来判断故障点的位置。

2、主要障碍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2.1 主叫用户拨号不成功,信令注册至Soft X3000出现故障

软交换接入设备(AG、ONU、IAD)及UMG8900设备注册至Soft X3000是通过H.248协议来实现的。注册不成功,即至Soft X3000的信令不通就无法建立呼叫,呼叫建立的前提是H.248端口的状态正常。H.248建立分两部分,即AG至Soft X3000和UMG8900至Soft X3000。

第一部分:AG至Soft X3000通过H.248协议建立呼叫的过程。通过登陆AG或ONU查看H.248接口是否正常。例如登陆华为5620E(ONU)设备通过display if-h248 all命令查看h.248接口状态是否正常。

H.248接口的正常状态为normal,即state为normal。如显示state为close,说明接入设备信令网关至软交换中心Soft X3000注册不成功,需要检查信令至软交换中心Soft X3000的路由情况,具体包括MGPORT、MGCIP地址及MGCIP路由配置情况等。并从设备上PING信令网关和Soft X3000的IP地址,或从其所接入BRAS分别PING AG设备的信令IP和SOFTX3000的IP地址判断是否是BRAS以下或是BRAS至Soft X3000之间的故障。

通过PING命令进行测试,AG设备至5200G网关之间信令不通,需要具体检查AG接入端及至5200G链路及vlan透传信息;PING Soft X3000的ip地址通,AG网关至Soft X3000之间路由正常。故故障定位在5200G以下。

第二部分:UMG8900至Soft X3000通过H.248协议建立呼叫的过程,如果此H.248协议建立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故障。可以在接入UMG8900侧的5200G上通过源地址为UMG8900接口地址的扩展Ping Soft X3000的地址,判断是否是UMG8900至Soft X3000路由故障。

2.2 H.248协议接口正常,语音出现单通

接入设备及UMG8900至Soft X3000注册成功后,用户拨打电话过程,首先Soft X3000向UMG8900发起请求并建立语音通道。语音单通现象是软交换业务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语音流的互通是通过媒体VPN实现的,故出现此故障应首先检查媒体路由是否可达。

如果前提条件企业A和B的上连接入设备和UMG8900已成功注册到软交换中心Soft X3000上,即H.248协议正常,企业A作为主叫与企业B通话,首先A发起请求后至Soft X3000,Soft X3000与B企业上联的AG设备建立一呼叫连接并为其语音分配一条通道,完成语音通道的分配后,用户可进行语音传送,即媒体交互。由于临沂所有交换业务都上汇接局,故软交换业务都需要经过UMG8900设备至交换的汇接局。

情况一、如果出现单个用户或单台AG设备下挂的用户出现单通现象,该故障属局部原因,查找5200G以下至接入AG之间的媒体故障。登陆该AG设备上查看媒体IP配置情况,并通过PING BRAS上AG设备的媒体网关来判断是否是BRAS之间媒体路由故障。

情况二、如果单通故障出现的用户集中于优选路由属同一台的UMG8900,需要检查UMG8900设备或链路故障。首先从接入UMG8900的BRAS上PING UMG8900设备媒体IP。UMG8900无论是否收到光与否,两媒体接口都处于UP状态。故UMG8900接口仍能正常发包。由于城域网内未部署bfd协议,故单芯故障无法检测且自动切换,光纤单芯故障出现后UMG8900端口仍正常发包,但对端无法接收到该数据包,故出现发包丢失,故需要将单芯出现故障的端口手工关掉,强制切换至UMG8900另一端口收发数据。在5200G上配置了媒体路由作为互为主备。

通过备用路由来实现信令的相互切换。目前城域网未部署bfd协议,待割接至承载网并部署bfd协议后,bfd协议能检测端到端的链路状态,发现单芯链路故障后将自动切换,无需手工切换,解决了城域网单芯故障引起的用户单通问题。

2.3 通话质量较差

此故障定位在AG设备以下故障,属线路原因或干扰引起,与外界环境影响有关。

3、结语

软故障 篇4

关键词:通用变频器;安装;散热;调试

变频器的安装环境、安装方式、安装中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接线要求以及防雷保护等各环节及注意事项,这些安装细节是确保变频器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措施,直接关系着变频器及其系统运行安全和系统的可靠性,这也是许多现场电气工程师和直接用户急需了解或做得不够完善的问题[1-2]。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以通用变频器为例,对变频器的安装环境和安装应注意的问题、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正确接线、防雷保护设置以及变频器安装完毕后的现场调试及调试过程中常见软故障处理等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通用变频器的安装

1.1 变频器对安装环境的要求

变频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为了确保变频器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变频器的安装环境应满足如下要求:

(1)环境温度:温度是影响变频器寿命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为10~+40℃。如散热条件好(如除去外壳),则上限温度可提高到+50℃。如果变频器长期不用,存放温度最好为—10~+30℃。

(2)环境湿度:相对湿度不超过90%(无结露现象)。

(3)安装场所:在海拔高度1000 米以下使用。如果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则变频器的散热能力下降,变频器最大允许输出电流和电压都要降低使用,降低的百分率与变频器的具体型号有关。

(4)振动和冲击:变频器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受到振动和冲击。变频器运行中除了提高控制柜的机械强度、远离振动源和冲击源外,还应在控制柜外加装抗震橡皮垫片,在控制柜内的器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缓冲橡胶垫,减震。一般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控制柜进行检查和维护。

(5)电气环境:包括以下问题:a.防止电磁波干扰;b.防止输入端过电压;

(6)变频器的防雷: 变频器装置的防雷击措施是确保变频器安全运行的另一重要外设措施,特别在雷电活跃地区或活跃季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电源线架空引入的情况下,单靠变频器自带的雷电吸收网络是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设置变频器专用避雷器。

1.2 变频器的散热问题

温度过高对任何设备都具有破坏作用,但就多数设备而言,其破坏作用常常是比较缓慢的,受破坏时的温度通常是不很准确的,而唯独在SPWM 逆变电路中,温度已超过某一限值,会立即导致逆变管的损坏,并且该温度限值往往十分准确。

在SPWM 逆变桥中,每一桥臂的上、下两管总是处于不断地交替导通的状态,或由上管导通、下管截止转换为上管截止、下管导通。在交替过程中,一旦出现一管尚未完全截止,而另一管已经开始导通的状况,将立即引起直流高压经上管和下管“直通”,相当于短路,于是上下两管必将立即被损坏。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在交替的控制电路中,必须留出一个“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长短:一方面必须足够长,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必须尽量短,否则将引起调制过程的非线性,从而影响逆变后输出电压的波形和数值,所以,其裕量是很小的。

温度升高时,由于半导体对温度的敏感性,上下两管的开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以及由延迟电路产生的等待时间,都将发生变化,并且具有比较准确的变化规律。当温度一旦超出某一限值时,将导致“等待时间”的不足,使逆变电路的输出波形出现“毛刺”,最终逆变管因直通而损坏。

1.3 变频器的接线

1.3.1 主电路的接线

(1)主电路的基本接线如图1所示。图中,Q 是空气断路器,KM 是接触器触点。R、S、T 是变频器的输入端,接电源进线。U、V、W 是变频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机相接。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电缆长度,应满足该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注意,不能用接触器KM 的触头来控制变频器的运行和停止,应该使用控制面板上的操作键或接线端子上的控制信号;变频器的输出端不能接电力电容器或浪涌吸收器;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如果和生产工艺要求不一致,最好用调换变频器输出相序的方法,不要用调换控制端子FWD 或REV 的控制信号,来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2)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是绝对不允许接错的。万一将输入电源接到了U、V、W 端,则不管哪个逆变管导通,都将引起两相间的短路而将逆变管迅速烧坏。

1.3.2 控制电路的接线

(1)模拟量控制线,主要包括输入侧的给定信号线和反馈信号线、输出侧的频率信号线和电流信号线。模拟量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低,因此必须使用屏蔽线。屏蔽层靠近变频器的一段,应接控制电路的公共端(COM),而不要接到变频器的地端(E)或大地。屏蔽层的另一端应该悬空。布线时还应该遵守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开关量控制线,如起动、点动、多挡转速控制等的控制线,都是开关量控制线。

一般来说,模拟量控制线的接线原则也都适用于开关量控制线。但开关量的抗干扰能力较强,故在距离不很远是,允许不使用屏蔽线,但同一信号的两根线必须互相叫在一起。如果操作台离变频器较远,应该先将控制信号转变成能远距离传送的信号,再将能远距离传送的信号转变成变频器所要求的信号。

1.3.3 变频器的接地

所有变频器都专门有一个接地端子“E”,用户应将此端子与大地相接。当变频器和其他设备,或有多台变频器一起接地时,每台设备都必须分别和地线相接,不允许将一台设备的接地端和另一台设备的接地端相接后再接地。

二、由通用变频器所组成的调速系统的调试

对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工作,并没有严格规定的步骤,只是大体上应遵循“先空载、继轻载、后重载”的一般规律。下面介绍通常采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2.1 变频器的通电和预置

一台新的变频器在通电时,输出端可先不接电机,而首先要熟悉它,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功能的预置。熟悉键盘,即了解键盘上各键的功能,进行试操作,并观察显示的变化情况等。进行功能预置。将外接输入控制线接好,逐项检查各外接控制能的执行情况。

2.2 电动机的空载试验

变频器的输出端接上电动机,但电动机尽可能与负载脱开,进行通电试验。其目的是观察变频器配上电动机后的工作情况,顺便校准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2.3 拖动系统的起动和停机

将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机械传动装置连接起来,进行试验。

2.4 拖动系统的负载试验

如Fmax>FN 则应进行最高频率时的带载能力试验,也就是考察在正常负载下能不能带得动。

在负载的最低工作频率下。应考察电动机的发热情况。是拖动系统工作在负载所要求的最低转速下,施加该转速下的最大负载,按负载所要求的连续运行时间进行低速连续运行,观察电动机的发热情况。

过载试验,按负载可能出现的过载情况及持续时间进行试验,观察拖动系统能否继续工作。当电动机在工频以上运行时,不能超过电动机容许的最高频率范围。

三、结语

目前,在能源日趋紧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时代,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电力消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而变频技术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是向业界同仁介绍了变频器的安装、调试、故障处理;希望对于业界同仁们在电气传动设备技术改造和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普及应用工作中能有所参考和借鉴;减少由于通用变频器安装使用错误而引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振龙. 通用变频器的过流过压保护及故障处理[J]. 山东纺织经济,2007(1).

[2] 朱奎林. 通用变频器的常见故障与维修实例[J]. 自动化应用,2011,(11).

GEMRI软故障检修一例 篇5

关键词:MR,图像噪声,医疗设备维修

1 故障现象

图像噪声大,自动窗宽变窄,调节窗宽、窗位也调不出理想图像。机器扫描报错:No or little signal amplitude detected.或Auto prescan failed.Error:2234496或2224580。

2 故障分析

我们使用的机型是GE公司生产的0.2T永磁MRI,结合该机结构原理,分析报错是探测不到放大信号或探测到的放大信号太低,考虑输入电压低,测量各输入电压,但电压正常;考虑线圈问题,检测线圈也正常。通过做Diagnostics(诊断),发现CERD Exciter和CERD Receiver有报错,认为是Exciter板(射频发射组件)故障引起的CERD Exciter和CERD Receiver报错,打开机壳,拔出Exciter板的母板,检查电路板没有明显故障,插件也没有连接故障,经公司资深工程师判定,也认为是Exciter板(射频发射组件)有故障,建议更换。

3 故障处理

更换Exciter板,做Diagnostics,CERD Exciter的报错解除,但CERD Receiver报错依然存在,做水模,故障现象依然存在。仔细研究Diagnostics结果,不能排除Receiver板(射频接收组件)的问题,重新恢复原板,用替换法,在兄弟单位同型机上测试UCERD等相关电路组件,确认是Receiver板(接收组件)有问题。更换Receiver板,做Diagnostics,CERD Exciter和CERD Receiver的报错都解除,做水模,图像恢复正常,做病人,图像也正常,故障排除。

4 小结

这类如发射接收闭环回路故障,诊断程序无法准确定位诊断,习惯上,由于发射组件故障率远高于接收组件,先后两家公司多名工程师均认为发射组件有问题,但是问题实际出在接收组件上。该故障在公司工程师的协助下长达一年时间才得以解决,所以我们在这里提醒同仁对不易出问题的组件也应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刘新纯.MRI影像质量评价指标及其优化[J].中国医疗设备,2008(1):46-49.

[2]韩丰谈.医学影像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2-573.

东芝螺旋CT软故障处理实例 篇6

关键词:螺旋CT,保修服务,软故障

螺旋CT属于大型贵重仪器,一般基层医院仅有一台,没有可替代性。因此新设备保修期满后,为了保障设备运转正常,医院大多数选择购买保修服务。

我院目前装备一台东芝螺旋CT,该设备具有先进的0.4秒螺旋扫描、彩色三维成像、仿真内窥镜等全部先进功能,是当时本地区性能较先进、配置较齐全的螺旋CT设备。我院在设备出保后,向厂家购买了技术保修。没有购买全保的原因,一是全保价格相当昂贵,二是我院设备刚刚购买,相信出现大故障的可能性较小。在免费保修期内,设备出现最多的故障仅仅是后处理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及其软件问题,主机并无出现故障。

然而,螺旋CT设备在技术保修期内出现的二次软性故障,令我院几乎损失数十万元的配件费。现将其总结如下:

故障一:设备扫描架的报警灯亮,扫描床只能下降,不能上升。反复几次后,扫描床降到最低点,不能工作。

我院向保修公司报修,保修工程师到场后,检查发现是扫描架保护开关短路,引起设备故障。该保护开关位于扫描架内壁上方,是帖在表面的一层薄膜式轻触开关,其作用是在扫描床和病人进入扫描架后,如果病人身体触碰到扫描架内壁上方,扫描床就会停止,防止过度上升,以保护病人免被夹伤。据保修工程师介绍,描架保护开关极少损坏,我院属首例个案,该开关价格为2万多元,而且东芝备用件仓库内也没存货,需要我院定购,到货期至少1个月。我院螺旋CT设备面临被迫长期停工的局面。

分析:本人向在场CT室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反映在故障前检查的是脑外伤病人,有中度燥狂症,家属在扫描架两边按住病人时多次碰到扫描架,说明保护开关的确受到外力碰撞。仔细检查保护开关外观,却没有发现明显的撞击损伤。进一步分析估计保护开关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应该是由两片导电薄膜、中间以软性网状薄膜绝缘分隔组成。当受到外力触碰时,软性网状薄膜收缩,两片电极就会导通;外力消失后,软性网状薄膜回弹,电极断开。如果受到极大外力碰撞,软性网状薄膜就会可能失去回弹性能,两片电极处于短路状态。如果再施加适当的外力,有可能将两片电极从短路状态重新恢复断开。

处理:基于上述分析,本人用一块毛巾,均匀用力反复搓压扫描架保护开关表面,并用万用表(测二极管档,有蜂鸣音提示)监测。反复多次后,短路消失了!重新安装好扫描架保护开关连线,并开机运行,故障排除。此举令在场的保修工程师都感到非常意外,也为我院节省了2万多元的配件开支,避免了长达一个月的停机间接损失。

故障二:设备一开机,尚在自检过程中,CT球管已开始曝光(有曝光提示音),扫描架的报警灯亮。

我院向保修公司报修,保修工程师到场后,认为是CT球管老化失效,引起设备连锁故障。因球管已曝光了60多万次,我院相信此判断,并购买了一个全新的CT球管。刚更换上的头2天,使用正常。正当安装工程师准备离开时,原来的故障重新出现。负责CT球管安装的工程师检修后,认为本次故障原因可能并不是球管损坏,而是球管高压控制板故障,需要更换,连接高压控制板到球管的高压电缆,也要按厂家指引一齐更换,报价共25万元。再致电保修工程师到场,要求对此作出解释,对方却答复说新球管也可能有故障,要求我院向球管经销商索赔。两人意见并不统一,最后提议更换高压控制板“试试看”。

分析:按照以往维修经验总结、分析,认为球管与高压控制板2个部件同时损坏的可能性不大,而CT球管已更换了新部件,新旧球管同时有问题的几率更低,所以本人认为球管高压控制板故障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将排查重点放在了球管高压控制板上。又因为两次故障中间,设备正常使用了2天,分析设备部件硬性损坏的可能性不大,应该属于软故障,其中接触不良的可能性最大。仔细观察球管高压控制板,没有明显的烧焦、虚焊迹象;板上有多个电缆插座与其它部件连通,经分析,扫描控制、高压启动、故障检测、报警信号等均在此板上输出;每个电缆插座均多达数十条线。试将电缆插座全部拆卸下来,用WD-40清洁剂仔细清洗,并多次插拔。重新安装后开机试验,故障消失,一直使用至今。

总结:有些故障的处理,特别是软故障,从电路原理上去分析未必一定奏效;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使用情况,对故障判断帮助巨大;分析故障部件的工作原理,也可找到解决之道。厂家工程师与基层工程师各有技术优点,不可盲目迷信、妄自菲薄。厂家工程师拥有详细的设备原理图、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故障代码、充足的配件支持,这是我们不具备的。但厂家工程师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会进行部件级以下的维修,他们更愿意更换部件,而这些部件的开支由院方负担。据了解,东莞某医院的螺旋CT设备型号与我院相同,发生同类故障时,更换了球管高压控制板,付出了19万元的高昂费用。

从上述二例东芝螺旋CT软故障处理,本人得出如下经验启发:即使购买了技术保修服务的大型设备,仍然有我们的施展空间;作为基层工程师,只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勇于探索,一定能在高尖端医疗仪器维修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余晓锷,卢广文.CT设备原理、结构与质量保证[M].科学出版社,2004.

[2]郝美硕.CT机基本维修方法总结[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16-117.

[3]郑孝岭.简述X线诊断设备的维护怀保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125-126.

[4]秦霞.CT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J].医疗装备,2014,7:74-75.

[5]杨兆芳,徐卫东,李伟成.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J].医疗装备,2014,7:74-75.

[6]张淦.西门子SENSATION 64螺旋CT的实例故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12:160-161.

软故障 篇7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ork,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1]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2]

电力公司采用软交换系统实现语音接入并逐步推广其外围应用。电力通信软交换工程的实施为公司层面实现真正的“个人通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前电力通信中大多存在着程控交换和软交换共存的现象,与传统程控交换相比,软交换系统的故障类型、故障现象、故障影响范围都有着很大不同。对运行维护人员维护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维护人员不仅要掌握通信技术,还必须对网络技术有所了解。软交换系统整体的维护难度较以往有着很大的提高。针对故障必须综合分析,采用逐项排除的方法,其中典型的故障有各类终端硬件故障、软件算法故障、信息网络故障等。文章根据其中的信息网络故障进行分析和解决,并进行经验总结,以各供电公司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借鉴。

1故障现象分析以及处理

通信值班室发现软交换网管中某基地语音接入网关上报托管告警,随即接到大量来自某基地电话报修,报修内容为全部行政电话的电话取机无声并且无法正常通信,严重影响电力工作人员正常办公。

1.1初步故障原因分析

因为情况紧急并且故障面积较大,接近300门电话无法正常通信,影响比较严重。通信运行维护人员立即通过软交换综合网管核实报修电话所属位置。经核实这部分报修电话号码均为某基地接入网关(AG)放号,并且发现该基地接入网关设备出现网元脱管现象。由于接入网关设备脱管导致该基地全部电话均无法正常使用。[3]在中心站监控室,查看通信设备配线资料,发现该基地接入网关设备配置静态地址172.23.7.155,此地址为内网地址,故可确定此接入网关设备通过管理信息系统(MIS)网接入软交换系统,如图1所示。

1.2故障原因排查

出现类似故障,应立即组织人员利用排除法,画出排除流程图,以快速高效的方式排除干扰项,使故障的影响范围达到最小,如图2所示。

在中兴软交换综合网管中查看其他通过MIS网接入的外围站接入网关设备,均无脱管现象,且设备运行正常,语音通信良好,故可以初步排除因MIS网大面积中断导致接入网关脱管,如图3所示。

查看中心站华为传输综合网管发现,中心站传输设备与对端站传输设备均无告警,故也可排除因传输设备故障,例如:主控板故障、以太网信号丢失、光信号丢失故障等导致该基地接入网关设备脱管。

1.3故障原因进一步分析

通信运行维护人员进一步分析故障现象,认为此网元脱管可能由3种原因引起:1接入网关设备自身硬件死机或者硬件损坏;2用于把接入网关设备接入MIS网的接入交换机出现硬件故障;3 MIS网地址分配出现问题,导致接入网关设备无法正常获得网络协议(IP)地址。[4]

故障精确定位及处理如图4所示。

通信运维人员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前往该基地查看接入网关设备状态。经现场查看发现,接入网关设备面板无告警。现场抓取测试包,分析代码后发现设备无异常,如图4所示,决定现场通过手持网管终端对设备进行数据重置。

5min后接入网关重置完毕,查看中心站软交换综合网管,发现该基地接入网关设备重新上线恢复正常。运维人员在现场使用内线电话进行通话测试。

测试进行2min后通话中断,重新进行拨打测试,发现电话再次出现取机无声故障。运维人员查看软交换综合网管,发现该基地接入网关再次脱管。运维人员再次重启接入网关后反复出现此类现象。

由于设备面板中无告警,所以设备自身硬件故障的可能性极小。并且运维人员发现,在接入网关设备关电的情况下,设备静态地址172.23.7.155仍然可以利用因特网包探索器探索到该地址,如图5所示,通过此现象可以判断,地址被用于其他设备的可能性极大。

通信运维人员立即与信息维护班取得联系,把故障现象转述给信息班组。经过信息班查看路由器配置,发现此IP地址现为另一台内网机器在使用,并未与接入网关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绑定。10时50分在经过绑定的配置后故障恢复。查看网管中某基地重新上线,状态正常,如图6所示。

2故障总结

根据此次故障处理得出类似故障处理的经验:

(1)在处理软交换系统故障时应注意采用综合分析法,不能仅从单个现象直接判断。

(2)由于软交换系统和程控交换系统并存,且有互联,故在分析软交换系统故障时应通过排除法,逐步排除由互联中继、程控设备、远端模块设备等引起的假象。防止错误的定位延长故障处理时间,扩大故障范围,加大故障影响程度。

(3)在已经定位在软交换系统内部故障的情况下也需要分析故障发生在中心站或是外围站。确定故障设备接入方式、接入地址或者传输通道。

(4)确定故障设备接入方式、接入地址或者传输通道后,应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首先查看各设备网管,确定设备有无告警,通道有无告警,争取在近端解决故障。

(5)在确定故障不在近端后,应立即通知外围班组前往远端处理。如需其他部门班组配合,应事先做好沟通,以便快速的处理故障。

(6)故障处理结束后应立即对故障进行分析,编制典型经验,为日后处理类似故障提供良好借鉴。

3相关建议与方案

专网通信的日常维护需要维护人员熟悉专网内所有通信设备、通信地址以及通信协议,并做到管查相结合,通过日常维配线、设备台账对专网内在役的所有设备进行管控。

3.1加强设备网络地址及设备网管弱口令管理

对MIS网内用于通信网络支撑的专业设备,需要配置静态IP地址,不能由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随机获得动态IP地址;并且要将分配的静态IP地址与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绑定,确保专业设备网络地址的唯一性。对于设备网管中存在的弱口令进行整改,并且定期修改网管进入口令,定期升级网管防火墙,定期检查有无网络非法外联现象等,确保专网通信的安全。[5]

3.2定期巡查和检修

安排保障人员定期对机房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情况进行查看和检修,发现有告警提示后在不确认告警类别以及处理方法时切勿擅自操作,应及时与厂家工程师取得联系,快速处理告警,避免造成更大故障面积。日常应注意机房的环境保护,定期清洗滤网,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设备老化引起的故障。

4结束语

多种打印机软故障的处理方法 篇8

关键词:软故障,驱动程序,接口,服务,共享

随着办公模式的规范化、现代化, 打印机已变成日常办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们已经习惯了干净、整洁、工整的铅字。但是对于一个对打印机工作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不熟悉的人而言, 使用打印机时不时出现的故障, 却会让他时常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几种打印机软故障的处理方法:

1 选对驱动程序与接口

在日常打印机的使用过程中, 有时候会遇到操作系统已安装了打印机的驱动程序, 仍然出现打印错误的情况, 于是怀疑驱动没安装好, 不停地重装。先来谈谈驱动程序, 不同的螺丝配置不同的帽, 我们把操作系统比作螺丝, 驱动程序比作帽, 只有双方匹配, 才能工作。换句话说, 操作系统的不同, 同一台打印机安装的驱动程序就不同, XP系统安装支持XP系统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win7系统安装支持win7系统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特别注意, 操作系统还有操作位数的区分, 下载驱动时, 也需要找到对应的操作系统位数的驱动程序。比如win7 32位操作系统, 下载支持32位的win7系统的驱动程序。win7 64位操作系统, 下载支持64位的win7系统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没找对, 打印机自然就无法工作。

另外, 官网提供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一般都是包含了驱动程序、应用程序、诊断程序的自安装程序, 容量非常大, 有些多达几百兆。如果有基本的驱动程序, 就直接下基本的安装, 这样系统既干净, 打印机驱动安装也不复杂。因为打印机的应用程序、诊断程序平常很少用到, 没必要下载和安装。

老式的打印机基本都使用LPT接口, 现在的打印机基本使用USB接口, 安装驱动程序一定要选对接口, 否则, 打印机同样无法正常工作。

2 删除不用的打印机驱动

有的操作系统安装了多个不同打印机的驱动程序, 有些打印机已经没有在使用, 但是又没有把它的驱动删除, 久而久之, 驱动程序就会出错, 引起冲突, 导致现使用的打印机无法工作。即便重装无数遍打印机驱动程序, 仍然无济于事, 这时应该考虑删除不用打印机的驱动。具体操作如下:在控制面板下的打印机和传真下, 先删除不使用打印机的图标 (注意这里并没有真正删除驱动程序) , 在这个界面里, 右击空白处, 选择服务器属性, 再选驱动程序, 在这里把不用的驱动程序一并从操作系统中删除掉, 并将现用的打印机驱动也删除, 再重装现用打印机的驱动, 打印机立即恢复工作。

3 系统服务无故停用

当我们使用打印机打印时, 系统提示“无法使用打印机, 服务未启动”, 这表示操作系统关于打印机的服务未启动。我们在开始中运行“services.msc”, 在右边找到print spooler这一项, 双击, 选启动, 我们的服务就启动了。

4 共享打印机

如果办公打印机数量和人数不匹配, 就必须考虑拿一台打印机来共享。共享打印机好处是资源共享, 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但随之而来的代价是系统安全性遭到破坏。所以建议, 如做共享打印机, 尽量选主机上没有重要内容的安装打印机共享。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越来越高, 它的安全性的级别也越来越高, 就XP系统而言, 只需要设置二、三处就可以, 但win7系统却要设置多达一倍以上。下面就以win7操作系统安装共享打印机为例, 讲解设置。

(1) 进入Windows防火墙中允许的程序, 在允许程序通过Windows防火墙通信的列表中勾选“文件和打印共享”

(2) 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 设置家庭组和共享选项, 启用打印机及文件共享, 关闭密码保护。

(3) 启动guest用户, 并在安装打印机驱动后, 右击打印机属性中安全选项, 添加guest帐户

(4) 开始菜单运行-secpol.msc-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允许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属性, 添加guest帐户, 在安全选项中设置:

网络访问:不允许SAM帐户的匿名枚举, 属性给“停用”。

网络访问:不允许SAM帐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 属性给“停用”。

网络访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 属性改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上面几步做好, 再对当前的电脑设置共享打印机。其它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连接当前电脑的共享打印机。这样, 其它用户就能在不输入当前电脑系统密码的情况下, 使用打印机。

5 打印过程中出故障

这种情况, 一般是打印机内部出现了故障, 跟驱动程序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和数据线有关, 可直接更换一根新的试试。如果不行, 可同时重启电脑和打印机, 让打印机重新复位。如果上述方法都采用了仍然不能正常工作, 就应送维修店维修。

包胶泵软填料密封故障原因分析 篇9

包胶泵的泵轴密封方式为软填料密封, 日常使用中填料函经常泄漏且发热、泵轴磨损、填料环烧损。经过认真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 主要是软填料安装方法不正确, 其次是软填料保管不合理。

1. 不正确的安装

(1) 填料装填方式不当。装填软填料时, 将一整根填料缠绕在泵轴上, 用螺丝刀简单地捣进去。

(2) 压盖螺栓预紧不够且不均匀或过度预紧。

(3) 在填料厚度过大或过小时, 用锤子敲打使其压缩进函。

(4) 错误的认为旋转轴用软填料密封是不允许泄漏的, 填料装填得越多密封效果越好。

软填料密封装置由压盖螺栓、压盖、封液环、软填料、填料函及底衬套组成。软填料装在填料函内, 压盖通过压盖螺栓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使软填料产生轴向压缩变形, 同时引起填料产生径向膨胀的趋势, 而填料的膨胀又受到填料函内壁与轴表面的阻碍作用, 使其与两表面产生紧贴, 即软填料是在变形时依靠合适的径向力紧贴轴和填料函内壁表面, 以保证密封。

2. 软填料所封流体泄漏的途径

(1) 流体穿透软填料本身的缝隙而出现的渗漏。一般情况下, 只要填料被压实, 这种渗漏通道即可堵塞。高压下, 可采用流体不能穿透的软金属或塑料垫片和不同编织填料混装的办法防止渗漏。

(2) 流体通过软填料与箱壁之间的缝隙渗漏。由于填料与箱壁间无相对运动, 压紧填料较易堵住泄漏通道。

(3) 流体通过软填料与运动的轴之间的缝隙渗漏。

填料与运动的轴之间因有相对运动, 难免存在微小间隙而造成泄漏, 此间隙即为主要泄漏通道。填料装入填料函以后, 当拧紧压盖螺栓时, 柔性软填料受压盖的轴向压紧力作用产生弹塑性变形而沿径向扩展, 对轴产生压紧力, 并与轴紧密接触。但由于加工装配等原因, 轴表面总有些粗糙度, 与填料只能是部分贴合, 而有些部分未接触, 这就形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微小迷宫。当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通过轴表面时, 将被多次节流降压, 即“迷宫效应”。正是凭借迷宫效应, 使流体沿轴向流动受阻而达到密封。填料与轴表面的贴合与摩擦类似于滑动轴承, 故应有足够的液体进行润滑, 以保证密封有一定的寿命, 即所谓的“轴承效应”。显然, 良好的软填料密封即是“轴承效应”与“迷宫效应”的综合。将一整根填料一圈一圈边缠绕在泵轴上, 边往填料函内装, 前几圈填料与泵轴和填料函内壁的摩擦力小, 较容易进, 可是越往后摩擦力就越大, 越不易装进去。又因填料是弹塑性体, 当受到轴向压紧后, 径向力就越大, 这样装进去的填料, 经过压盖螺丝预紧后破坏了轴与填料之间液体润滑膜, 当然也破坏了“轴承效应”与“迷宫效应”, 增大了摩擦磨损, 使用寿命降低。

径向压紧力的分布是由外端 (压盖) 向内端, 先是急剧递减后趋平缓, 被密封介质压力的分布是由内端逐渐向外端递减, 当外端介质压力为零时, 则泄漏很少, 大于零时泄漏较大。由此可见, 填料径向压力的分布与介质压力的分布恰恰相反, 内端压力最大, 应给予较大的密封力, 而此时填料的径向压紧力却是最小, 故压紧力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实际应用中, 为了获得良好密封效果, 往往增加填料的预紧力, 也即在靠近压盖端的2~3圈填料处使径向压力最大, 当然摩擦力也就最大, 这就导致填料和轴之间产生异常磨损, 可见填料密封的受力状况很不合理。另外, 整个密封面较长, 摩擦面积大, 发热量大, 摩擦功耗也大, 如散热不良, 易加快填料和轴表面的磨损。因此, 为了改善摩擦性能, 使软填料密封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则允许介质有一定的泄漏量, 保证摩擦面上的冷却与润滑。一般旋转轴用软填料密封的允许泄漏量见表1。

并非是填料装填越多密封效果就越好。当填料装得过多时, 会使填料对轴或轴套表面产生过大的压紧力, 散热效果降低, 使密封面之间产生异常摩擦和高温, 导致摩擦面不均匀磨损, 同时填料有可能烧损。如果密封面间的润滑油膜也因此而破坏, 磨损就会加剧, 最后造成密封过早失效。

另外, 当填料厚度过大或过小时, 用锤子敲打是错误的, 这样会使填料厚度不均, 装入填料函后, 与轴表面接触不均匀, 很容易泄漏。同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压紧力才能使压盖到位, 会引发填料函严重发热、磨损及填料烧损。

二、软填料安装注意事项及正确安装方法

1. 安装注意事项

(1) 填料函断面内孔边要有一定的倒角。

(2) 填料函内表面与轴的表面不应有划伤 (特别是轴向划痕) 和锈蚀, 要求表面光滑。

(3) 填料尺寸要与填料函和轴的尺寸相协调, 对不符合规格的要考虑更换。

(4) 安装完后, 用手适当拧紧压盖螺栓的螺母, 然后用手盘动, 以手感适度为宜, 再进行调试运转并允许有少量泄漏, 但随后应逐渐减少, 若泄漏量仍然较大, 可适当拧紧螺栓, 但不能拧的太紧, 以免烧轴。

(5) 已经失效的填料密封, 如果原因是填料问题, 可采用更换或添加填料的办法来处理, 使之正常运转。

2. 软填料的正确安装方法

(1) 清理填料函。在更换新的密封填料前必须彻底清理填料函, 清除失效的填料。清除后, 还必须进行清洗或擦拭干净避免有杂物溢流在填料函内, 影响密封效果。

(2) 检查旋转轴与填料函的同轴度和轴的径向圆跳动量, 同时轴表面不应有划痕、毛刺。还需检查填料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填料尺寸是否和填料函尺寸相符合等。填料厚度过大或过小时, 可将填料置于平整洁净的平台上用木棒滚压, 但最好采用专用模具, 将填料压制成所需的尺寸。

(3) 切割密封填料。将填料按所需尺寸进行切割, 切割成环, 切成后的环接头应吻合, 切口可以是平的, 但最好是与轴呈45°的斜口。

(4) 填料环的装填。填料装填后, 实际起密封作用的仅仅是靠近压盖的几圈填料, 因此填料环只需4~5圈就足够了。为使填料有充分的润滑性, 在装填填料环前应涂润滑脂或二硫化钼润滑膏, 以增加填料的润滑性能。填料环装填时, 应一个环接一个环地装填。在装填每一个环时用专用工具将其压紧、压实、压平, 并检查其与填料函内壁是否有良好的贴合。必须注意相邻填料环的切口应错开。一般环数装至为4~8时, 应使切口相互错开90°;3~6环时, 切口应错开120°;两环时, 切口应错180°。

填料环全部装填后, 拧紧压盖螺栓时, 应采用对称拧紧, 压紧力不宜过大。先用手拧, 拧不动时再用扳手拧, 留下一定余量待调试时再压紧。

(5) 运行调试。调试工作的目的是调节填料的松紧程度。启动泵, 用扳手逐步拧紧各压盖螺栓, 直到泄漏量达到允许的最小泄漏量为止。填料函外壳温度不应急剧上升, 一般比环境温度高30~40℃且稳定后不再上升即可。

三、软填料的合理保管

(1) 密封填料应存放在常温、通风的地方;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以避免老化变质。不得在有酸、碱等腐蚀性物品附近处存放, 也不应在高温辐射或低温潮湿环境中存放, 以保证填料有较好的弹性和塑性。

上一篇:担保业务控制下一篇:地方服务业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