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2024-08-09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精选十篇)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篇1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 当前小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20分钟, 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总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基本上从未进行过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 男生大多数是喜欢漫画, 女生钟爱言情小说, 而小学生对名著和科技类的书籍阅读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消遣, 或者是从众心理作祟, 看别人都读这本书, 我也要读,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因为喜欢阅读和为了学习一些知识去进行阅读。

造成上述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短, 阅读书籍种类单一, 阅读动机不正确的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当前中国采取的还是应试教育, 教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对课外阅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课外时间被语数外课堂时间所占用, 有些学校甚至从三四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上晚自习, 从而造成小学生学业任务十分繁重。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也没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进行课外阅读。其次, 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进行全面发展, 帮孩子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 孩子的课外时间全被各种辅导班所剥夺, 造成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课外时间, 因而也无法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百害而无一利, 既影响学习也浪费时间, 因此不愿意给子女买一些课外读物, 使得孩子根本没书可读。最后, 当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 就让子女通过看电视和玩游戏打发时间, 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沉溺于在电视和游戏上, 根本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 也从未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 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小学生因年龄小, 心智不成熟, 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明白课外阅读是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主要途径, 意识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改变当前的一切以应试教育为重的思想, 将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 注重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家长更应该将课外时间还给孩子, 让孩子有时间去玩耍和阅读。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才能帮助小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上向小学生传输阅读的重要性, 也可以在学校走廊和教室里张贴一些名人字画,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二) 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 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角, 让班里的小学生将一些课外读物放在读书角。通过这个办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 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 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多看看书和定期陪伴子女一起看书, 慢慢激发小学生在家里看书的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一些活动如以“我喜欢的一本课外书”为题的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等, 通过竞赛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课外阅读去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也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现双赢。例如, 在上四年级的语文《鸟的天堂》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巴金在课文中向我们讲述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类的鸟吗?最大鸟是什么, 最小的鸟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答案, 下次上课看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好。教师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一些书籍, 比教师单纯性的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教师需要将阅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 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切不可过于急躁, 也不能急于求成,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 这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保持耐心, 给学生提高的时间。虽然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 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除此之外, 小学生因其生活阅历少, 见识少, 刚开始并不知道如何选择课外读物。再加上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不是很了解, 也不知道如何买书。这时教师需要加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将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告知父母, 并可以布置符合学生情况的一些课外阅读任务, 如每天回家后读20分钟的书, 一个月读完一本书, 写一些读书笔记和观后感等, 让家长帮忙监督, 减少小学生在电视和游戏上浪费的时间, 逐渐帮助他们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 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将影响中国人才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播, 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管是社会、学校, 还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此反思和思考, 从而选择出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 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让阅读走进语文教学殿堂[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 (3) .

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 篇2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实际状况,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月我们首先在我校的几个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步骤;更科学有序地进行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对象。我们在1—3年级每班抽取十人,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交流。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1)学生阅读兴趣和目的;(2)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3)学生的阅读兴趣。(4)学生的阅读途经与影响。 3、调查方法和步骤。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调查法,分析法。

(1)拟定调查问卷;

(2)根据统一拟定的问卷调查,利用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对抽取的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3)各抽到班的班长对调查材料进行汇总、分析; (4)教师对个别班级就读书问题进行交流。 (5)教师汇总、分析所调查的全部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学生调查问卷前十题为分析依据。

1、有45%的学生制订有语文学习奋斗目标、29%的学生有语文学科学习计划,但也有7%的学生既没有奋斗目标也没有学习计划。

2、63%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满意,只有23%的学生答“大部分满意”。

3 、认为老师的教学能面向全地体同学的只有77%,还有23的学生不满意。

4、63%的学生承认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过预习方法。

5、认为老师经常检查预习作业的占63%,偶尔检查的占37%。

6、5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1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7、70%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8、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36%的学生经常发言,52%的学生偶尔发言。

9、当问及“近一年来你在课堂上受过老师的表扬吗”问题时,回答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有24%,回答偶尔受表扬的有52%。

10、有32%的学生表示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17%的学生表示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11、在问及“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时,54%的学生都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这个答案。“喜欢老师多讲多抄”的学生有31%。

12.你认为哪种学习流程更有利于你的学习?回答“先预习,在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是89%。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课改至今,我们的学生仍存在着学习被动接受,不太喜好读书的情况。随着课改的深入,要求我们的教育由过去教师的满堂讲改为“以读代讲”,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但事实上,教学第一线的情况并不完全这样,我们发现,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只知道起早贪黑地完成老师交给的课业,而老师大部分时间仍用在对课本知识的剖析和对学生做题方法的指导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四、应对策略 。

我们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1、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阅读时间是前提: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阅读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感悟到更多的东西。阅读结果是关键:阅读结果是指学生经过阅读所带来的情绪、思想上的变化,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阅读收获。阅读体验是灵魂:我们通过组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想读、会读、悦读,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质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养成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了兴趣, 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就会减轻疲劳感,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说学生应该“喜欢阅读,爱上语文阅读,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

3、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谈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对策 篇3

我国历来重视读书,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各年级段的阅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中年级要求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不少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高;阅读量不足,面不广;阅读时,读而不思,囫囵吞枣,高耗低效。在对我校四年级三个班196名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就较为直观地反映了这一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当前学生对读书的意义认识不清

如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有12%的学生认为体现在学业方面,有71%的学生认为是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仅有1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终身学习和发展。不难看出,多数学生还没有意识到阅读对自己终身发展的影响,从而失去了对阅读的持久性兴趣,容易急功近利,破坏了读书应有的心境和意义。

2.当前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量严重不足

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每天能抽出时间阅读吗”这一问题时,有57%的学生认为“能”,有1%的学生认为“不能”,有42%的学生认为“有时能”。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一学期能主动读几本书”时,有21%的学生认为能读两本书,有35%的学生能读两本书以上,有40%的学生基本不读书。可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量严重不足,令人担忧。

3.学生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

学生在回答“你觉得哪一类图书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口味”时,有17%的学生倾向于漫画类,有40%的学生倾向于教师、网上推荐的书目,有16%的学生倾向于教辅类图书,有27%的学生倾向于杂志类。这些数据还不排除有些学生迎合教师口味的选择。据我平时的观察,漫画类图书是大多数学生的最爱。

4.学生对造成当前阅读现状的原因认识较为浅薄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目前的阅读现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有32%的学生认为是课业负担、升学压力,13%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影响,有55%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原因。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十分担忧,但学生对此现状却不着急,也不思改变。在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你认为自己的阅读习惯好吗”时,有20%的学生认为好,有58%的学生认为较好,仅有22%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学生在回答“你在节假日主要进行哪些休闲活动”时,有17%的学生选择读书,有27%的学生选择玩游戏,有56%的学生选择体育锻炼。面对这种现状,我觉得应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入手,改进学生的阅读现状。

二、改进学生阅读现状的对策

1.教师方面

(1)探索阅读指导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方法的指导。针对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指导他们掌握精读和速读的方法。精读对于一些重要课文、书籍的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精读需要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告诉他们默读时不要让字词的读音体现为声带的运动,否则会降低阅读速度。其次,精读需要思考,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弄清所读段落的含义、所读故事的内容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念。最后,精读要体会语言的精妙,读懂文章之外的含义,认真体会,甚至还要理解一些句子的“弦外之音”。对于速读,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速读不是逐字逐句地细细品味和消化,而是快速地浏览文章的主题句和段落的关键句,了解其基本内容和结构。其次,还要指导学生速读时视线要宽阔一些,眼睛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移动,要以一句甚至一段为扫描对象,信息进入视线后,大脑要快速地分析这些材料间的关系,将主要内容提取出来。这两种阅读方法的培养,对学生终身知识的涉猎和研究能起到奠基的作用。

(2)推荐好书,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大多数的学生其实还是喜欢读书的,但读什么书对于他们来说却很随意,尤其是现在书市上的出版物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充斥着书市,学生随意花几块钱,就可拿到一本花花绿绿的书读起来,甚至“口袋书”也成了一些学生爱不释手的读本。有的学生沉迷于武侠或言情小说中不能自拔,看时又囫囵吞枣,读过后过一段时间又忘得一干二净了。纯粹娱乐消遣式的阅读,对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无所裨益。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文艺类图书,如结合课文的一些名家名作,使学生读了之后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此外,集科学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普读物,如科幻类、科学知识、动物世界、海洋类的图书,也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3)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巩固读书效果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效信息,扩展知识面,提高读写能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或评价,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读物的印象与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课内外结合,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将是一种奢望。一个从不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其视野狭窄,思路不开阔,阅读分析能力不强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激趣,课外引导,利用有效的条件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定向指导。另外,教师还应通过家访、家长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努力帮助家长改变不良的教育观念,让家长配合教师在读书氛围的营造、书籍的选择、方法的指导和督促方面多想办法,多创造条件,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2.家长方面

(1)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创建“书香家庭”,以丰富的藏书、温馨的环境、自身博览群书的精神引导、感染孩子,使他们徜徉书海,乐不知返。

(2)帮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首先,作为家长要了解小学乃至五年级的孩子喜欢哪类图书,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加以选择,挑选孩子独立阅读时难度适中,并配有一定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如经典童话故事书、科幻类故事书、传奇故事或人物传记、科学知识、战争、历史、诗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图书,使孩子从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3)帮助孩子制订具体的读书计划

具体的阅读计划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在和孩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列出每周需阅读的书目、时间安排及奖惩办法。慢慢的,就可由孩子自行制订计划,家长只需修改或补充即可。

(4)及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家长应对孩子的阅读计划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奖励是鼓励孩子读书的动力,随着中年级孩子自我评价观念的形成,要逐渐从物质性奖励向精神性奖励改变,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心境。如可采取计分制,每读一本书就给孩子记一定的分数,一个月或两个月后进行结算,可换成一定的物质奖励。若孩子的读书计划完成不好,应帮他分析原因,修改读书计划。

总之,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一点点被培养起来,从而使他们受益终生。

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篇4

一、目前国人的阅读现状

改革开放已过去三十多年了, 中国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出版市场也乘着改革的春风, 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仅以2012年为例, 中国出版的图书就达到了414005 种, 总册数为79.25 亿册。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它甚至超越了美国的一倍多, 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2012 年人均阅读量只有4.39 本, 远低于主要的发达国家。像北欧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读书24 本, 几乎是中国人均读书量的6 倍。我们甚至落后于年人均读书5 本的泰国。国人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看电视和上网。既然不读书, 也就不买书, 所以我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 太多的充斥着墨香的图书被束之高阁, 上边布满了灰尘。与繁荣的出版业相比, 我国堪称“有书也不看”的典型。尤其是年轻人, 几乎所有的闲暇都用到手机上, 被称为“低头一族”, 很少看到手持书籍静静阅读的场景。

二、目前在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根据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 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但就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而言, 单从阅读字数上看, 就要相差很多了, 学生在课上基本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时间, 回家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各个学科的作业, 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很多学生不看或很少看课外书, 这一现状令人忧虑。读书, 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小学生阅读状况堪忧的原因

1.来自家长的原因。有的家长自己不读书, 家中也没有什么藏书, 就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读书了。家中缺少读书的氛围, 学生无法接受来自家庭的熏陶。

2.来自教师的原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们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 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也比较少, 学生即使读一些书, 也往往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效率也不高。

3.来自学校的原因。部分学校从观念上对学生的读书重视不够。对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 对学生的阅读也未进行必要的组织, 缺乏相关的保障。

4. 来自学生的原因。对读书缺少兴趣, 课余时间上网玩游戏, 不愿再读书。他们认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任务, 根本不想再读什么课外书。

四、改变小学生阅读状况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1.作为语文教师,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通过语文教学改革, 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阅读能够真正地走进课堂教学中来。

2. 我们的教师每天为学生布置作业时, 应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 教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会做读书笔记, 或尝试着写出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书中的优美语句, 会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对于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读物, 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3. 我们的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读一些经典的名著或名篇, 让他们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充分关注少儿读物的出版方向, 对那些在小读者圈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 更要多一些了解。

4.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 向家长介绍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逐步改变家长认为的读课外书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错误认识。让家长从经济上、时间上、方法上, 多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多与孩子交流课外读物的内容, 帮助孩子纠正一些错误认识, 起到陶冶思想、培育心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5. 真正地发挥学校图书馆藏书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校图书目录, 为学生圈出一些借阅书目, 避免学生借阅图书的盲目性。不少学校把藏书分配到各班, 建立图书角, 学生们也可以把家长的课外书拿到学校来进行交流。对学生明确借阅这些图书的要求, 学生自己登记, 自我管理, 从中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爱书、不损坏图书的良好习惯。许多学校在教学楼的楼道、门厅等地方都设置了图书架, 放置了许多的书籍, 学生可以自由借阅。这样, 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 既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减少了学生追跑打闹的现象, 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课外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 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之路的今天,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我们应当马上行动起来, 引领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去领略书香世界的风景, 去享受书籍带给我们的精彩人生。

摘要:根据语文小学课程标准要求,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无论从阅读量到阅读质量都存在较大的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家长的, 也有来自学校与教师的。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读书活动等方式, 使学生真正走入课外阅读的精彩世界。

黄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篇5

——以一所农村小学为例

黄 浩

(重庆市永川区松溉小学,402186)

摘要:教师和家长重视不够,可阅读资源匮乏,学生没有养成主动阅读习惯、阅读面窄以及阅读能力培养不足等,是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因势利导,提高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创设条件,增加书源,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进行科学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着眼未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拓宽阅读渠道。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对策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1]但据笔者调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应对之策。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任职的松溉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距离城区43公里,有教职工59人,学生1000余人,其中70%以上来自农村。由于承担了一项与阅读有关的课题,2010年春期,笔者从课外阅读的态度、习惯、内容、方法四个方面,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观察和访谈,发现以下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一)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阅读书报,了解外界信息主要依赖电视,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上课听讲,按时完成了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有一部分家长意识 1

到要让孩子多读书,不过认为应多读作文集等学习辅导书,以提高成绩,不赞成为孩子购买和读其它“闲书”。只有少数家长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但孩子读了什么,怎么读的,没有去了解过。

从教师角度来说,读书看报主要是为了休闲,真正阅读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书籍并不多。由于教育评价手段滞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评价教师工作中占据了主导位置,这涉及教师诸多利益。受此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表现在只重视教材的学习,认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过多会影响学习。少数教师虽然看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但对如何开展缺乏思考,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有效指导方法,随意性较大。

(二)社区、学校与家庭藏书严重不足,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与经济发展相比较,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我镇没有公共图书馆,唯一的一家书店出售的书籍多以教辅、作文、脑筋急转弯等漫画书为主。据了解,由于长期以来忽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加之经费不足,学校图书室的建设缺少力度:没有电子阅览室;纸质藏书基本上是1995年普九时上级配发的,虽然数量有5000余册,但品种单

一、内容单调,绝大多数不能适合学生阅读的需要;每年订购书报的预算虽有15000元,但完成了党报党刊及其它任务后,所剩无几的经费还要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报刊,学生读物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访谈中得知学生家庭藏书更少,由于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除了作文集之类的辅导书,20%左右的学生没有一本课外书,50%左右的学生只有

一、两本课外书。这些因素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极度匮乏。

(三)学生有阅读的愿望,无主动阅读的习惯

从调查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看课外书的,但是,由于他们喜欢阅读只是出于本能,并不是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而且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在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下,课外阅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不仅对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还极易导致阅读兴趣的丧失。从午休时间观察和家长口中了解到,不管是在学校或家里,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上是玩耍或看电视,少有阅读课外书的。所访谈的学生只有20%左右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其余学生要么说老师没有布置阅读课外书籍的要求,要么说没书可看。没有教师的安排,学生之间基本不交换书籍,也不会主动到学校图书室借阅。

(四)阅读面较窄,阅读内容不适合学生年段特点

小学生阅读范围本应多元化,诸如童话传说、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的健康读物都应该涉猎一点,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2]“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但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作文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猎奇、搞笑等休闲娱乐的通俗读物很受欢迎,经典著作、科普读物学生阅读较少,可能与缺少这些书籍有关。另外,由于各年段学生起点和阅读兴趣不同,教师在推荐读物时也应各有侧重。但许多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研究甚少,对各年段学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不甚了解,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往往想当然,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推荐一些虽是经典但不适合学生现阶段阅读的作品;或在阅读中体现较强的功利性,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往往随之布置较多的相应作业。这些做法增加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反而扼杀了阅读的兴趣。

(五)阅读渠道单一,阅读能力培养不足

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丰富,这就要求人们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策略、技巧必须改进。但据笔者调查所知,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就是让他们读书看报,很少意识到指导学生在网络等现代媒体中该怎样阅读。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缺乏激发兴趣的方式,采用的大多是说教或强制的手段,容易使高年级学生反感。另外,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学法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较少采用提问、批注加深理解,摘抄、背诵积累语言,不会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不同作品,造成课外阅读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二、增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

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良现状,笔者反思:农村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引导学生走入阅读世界,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潜能充分发掘呢?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从2010年秋期开始,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因势利导,提高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利用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短信平台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职业能力和他对社会作用的发挥,“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你越聪明,在校

学习的时间越长;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3]号召家长为孩子购买经典儿童书籍,业余时间读书读报,为孩子做出榜样,提倡亲子共读。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求教师读经典、读专业理论书籍,为学生做好表率,并在校本培训中组织教师学习阅读的理论、指导方法,还把班级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考核中。

(二)创设条件,增加书源,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

为了弥补课外阅读书源的不足,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并主动与民进永川区委联系,图书室新增经典书籍1500余册;为村小建立“流动书屋”;支持班级建立图书角,动员学生好书共享;利用网络,建立电子阅览室;定期向家长推荐儿童读物,增加家庭藏书量等,缓解了书源的不足。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严格按国家规定控制学生作业量,每天利用晨读课让学生诵读经典著作,图书室增加开放午休时间供学生借阅书籍,每周设立一节经典阅读课供班级开展读书指导和交流活动。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我校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如学了古诗,搞个古诗朗诵会,学了名家作品,去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结合传统节日的经典作品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知识抢答比赛、手抄报展览等;三是成立朗诵和文学社兴趣小组,并把活动情况定期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中进行展示;四是每月评选班级、学校的阅读之星,每期评选书香班级。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营造出学校浓郁的书香氛围,持续激发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进行科学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读书,其收效可想而知。南宋文艺评论家严羽指出:“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4]因此,教师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起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一方面选择合适的读物:

一、二年级以故事绘本、童谣、浅近的绝句为主,三、四年级以唐诗、童话、寓言、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科普读物为主,五、六年级提倡读

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当代名家短篇、宋词、科幻小说等;并结合《课标》分为必读和选读书目,构建了初步的阅读分级体系。一方面根据不同读物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什么作品需要略读,什么作品需要精读,什么作品只需跳读;还有在读的时候怎么提问,怎么批注,如何摘录,如何写读书笔记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5]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不再只盯着课文繁琐的分析,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注意举一反

三、灵活变通、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内的阅读中掌握方法,然后在课外阅读中去体验、去运用、去提高,以期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

(五)着眼未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拓宽阅读渠道

除了以上策略,笔者还结合信息技术课尝试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等能力。如结合中秋节组织主题阅读,学生除了在书籍中收集与中秋节的传说、诗词文章,还在网络上检索、阅读、下载所需信息,制作纸质和电子的读书卡、分类摘录、电脑输入保存等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经典阅读课,让学生发布、交流信息;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等方式传递信息。让学生学习怎样正确使用现代阅读手段,同时提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学生爱读了,初步学会怎么读了。笔者也认识到,推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在还只是学校单方倡导的行为和语文科的专利,如何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以及怎么与其它学科结合,将是下一步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和对策 篇6

近年来,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能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阅读兴趣单一,阅读量少、阅读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通过调查,造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如下:

学生方面:日常学习中所要完成的书面作业仍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足;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经验的积累近乎空白。 学生个人阅读材料少在动画片、电脑、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充斥着的今天,学生课余时间选择电视、电脑,导致学生没有静心阅读的习惯。

教师方面:新课改课堂教学容量大,大部分教师在大抓教育质量的风气下,认为无暇顾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部分教师无指导经验积累;部分教师认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过尝试经历,可不系统,缺乏系列,有效性低,无持续性。

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数家长到了中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阅读关心少,甚至有干扰作为;大部分家庭中几乎无阅读氛围。

通过反思,我觉得要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激发兴趣,好书引读法。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我们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被吸引,更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更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我们教师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选择了适合孩子口味的,孩子才会对阅读课外书有更大的兴趣,并能让这样的兴趣一直持续到以后。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小蓝与小黄》等一些绘本读物,有漂亮的插图又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在阅读课上,和学生一起一页一页地翻看,边看边猜,边猜边看。还让学生发挥想像,创编故事。学生对这样的阅读兴趣浓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巧用故事,诱发悬念法。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在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之中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还没结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注重展示交流,体验阅读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采用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现场作文等方式,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的给学生肯定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知识和信息,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三、营造书香家庭

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和对策 篇7

近年来, 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形势仍不能乐观, 主要问题表现在阅读兴趣单一, 阅读量少、阅读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通过调查, 造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如下:

学生方面:日常学习中所要完成的书面作业仍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足;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经验的积累近乎空白。学生个人阅读材料少在动画片、电脑、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充斥着的今天, 学生课余时间选择电视、电脑, 导致学生没有静心阅读的习惯。

教师方面:新课改课堂教学容量大, 大部分教师在大抓教育质量的风气下, 认为无暇顾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部分教师无指导经验积累;部分教师认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有过尝试经历, 可不系统, 缺乏系列, 有效性低, 无持续性。

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数家长到了中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 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阅读关心少, 甚至有干扰作为;大部分家庭中几乎无阅读氛围。

通过反思, 我觉得要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 激发兴趣, 好书引读法。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所以我们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 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这样一来, 学生很容易被吸引, 更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更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我们教师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只有选择了适合孩子口味的, 孩子才会对阅读课外书有更大的兴趣, 并能让这样的兴趣一直持续到以后。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小蓝与小黄》等一些绘本读物, 有漂亮的插图又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在阅读课上, 和学生一起一页一页地翻看, 边看边猜, 边猜边看。还让学生发挥想像, 创编故事。学生对这样的阅读兴趣浓厚,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巧用故事, 诱发悬念法。

故事人人都爱听, 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 个个精神抖擞, 双耳立竖,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在教师声情并茂, 娓娓道来之中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 期待大结局之际, 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还没结束,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 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 主动去进行阅读, 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 注重展示交流, 体验阅读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采用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现场作文等方式, 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的给学生肯定和奖励, 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来, 让他们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知识和信息, 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 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 就一定要读完, 千万不可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选择读书的时间, 不能想读就读, 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 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 区别对待, 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 轻骑剽悍, 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 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 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 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 读一读, 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利用工具书查阅, 弄懂了再读。 (2) 划一划, 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 抄一抄, 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 摘抄好词佳句, 熟读成诵, 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 还可以练练笔, 写下心得体会, 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 语段仿写。

三、营造书香家庭

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 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 多陪孩子一起学习, 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 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 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 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 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 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8

(一) 课内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 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但审视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 教师仍享有“话语霸权”教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看, 发言的学生说着“老师想听的话”, 真正触动心灵的、富有生命力的声音微乎其微。可以说, 学生的阅读理解仍受着老师的牵引, 课堂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与对话。

(二) 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96.2%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 3.8%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 真正对阅读感兴趣, 能选择合适的读物, 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知识、享受阅读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 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 读物以漫画为主, 缺乏选择读物、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改善小学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 课内阅读教学的对策。

1. 创设意境, 读出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 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因此, 上每篇课文前, 可以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 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上音乐诵读, 记叙文配上相应的课件, 这样一来, 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 既是一种欣赏, 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 陶冶了情操。

2. 围绕主题, 比较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单元的, 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内容, 揣摩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夜莺的歌声》, 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 不难发现, 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 中国小英雄雨来和苏联小卫士夜莺都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 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3. 预设问题, 阅读求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向学生明确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自读求解。教《自然之道》, 可以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为什么向导开始不同意救小海龟?他为什么又同意了?他知道会带来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吗?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 认真阅读课文, 懂得了做事不能盲目, 要顺应自然之道, 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4. 善于质疑, 读中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 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 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 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小草与大树》, 学生都会赞美夏洛蒂, 谴责骚塞。教师可提问:骚塞在夏洛蒂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是他的嘲讽激怒了夏洛蒂, 坚定了夏洛蒂的斗志;要感谢骚塞, 是他给予了夏洛蒂前进的动力……此时, 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美德一定悄然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阅读实现了再创造。

(二) 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1. 培养兴趣, 激发情感。

教师本身应该以身作则, 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 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 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心得, 在你绘声绘色的讲解中, 学生定会爱上阅读。

2. 统一布置, 选好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 缺少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 因此, 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一般来说, 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 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如学了课文《草船借箭》, 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惊弓之鸟》, 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广泛的阅读, 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思想得到升华。

3. 指导阅读, 教给方法。

每天要安排15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 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时,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导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 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 如略读、精读、写读书笔记、做批注等, 这样,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4. 落实检查, 培养习惯。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渴求读有所得, 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可以组织评比活动。在阅读课上定期评比班级的“阅读大王”, 组织举行“知识竞赛”、“读后感展览会”等活动。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 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 演讲比赛等, 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初中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那么, 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有95.3%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 只有4.7%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和动机的不同,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被迫型:

约占13.2%。这类学生并不爱读书, 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

2. 功利型:

约占14.1%。这类学生认为自己作为学生, 就应该把功课学好, 考试就应该取得好成绩。为此, 一切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的事情都应该努力去做, 包括读课外书。

3. 消遣性:

约占36.7%。这类学生感到日常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 学习和考试压力很大, 而读课外书可以放松身心, 使自己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4. 跟风型:

约占23.3%。这类学生在阅读上“随大流”的从众心理非常明显, 在课外阅读上表现为受同学或周围人的影响或极力推荐便去读这类书。

5. 主动型:

仅占12.7%。这类学生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 爱读书, 乐读书, 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益书籍。阅读时能全神贯注, 自觉排除外界干扰, 在书中吸取精华, 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应对策略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继而转化为可贵的自觉性, 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笔者认为, 教师可利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激趣导读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如,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 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英雄故事等。只要有空闲,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坐在一起, 给他们讲《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用生动的语言把他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中, 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 (2) 深度切入法。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 带动课外阅读, 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名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介绍或在某个知识点处设置悬念,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 在学了李白的古诗后, 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觉得李白的诗写得好。这时, 笔者就趁势鼓励学生去选读几首李白的古诗, 并为他们介绍李白的名篇。学生从《唐诗三百首》中找来了很多李白的诗, 并且在早读课上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很多学生居然背了很多。 (3) 树立榜样法。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并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 对于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进步,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 教师也要积极捕捉, 并及时表扬。这样不仅鼓励该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2. 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的阅读方法。

(1)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灵活采用精读与略读两种方法, 将很有实际意义。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读书应先看前言、目录, 读报应先看标题、栏目, 在粗略的浏览中获得大致印象,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资料, 再进行阅读, 省时、高效。 (2) 设立“积累本”, 提高阅读质量。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的摘录本, 并给它取名“积累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 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 学以致用。在摘录好词好句时, 有的学生还进行分门别类, 有的还在本子上配以插图, 学生在摘录中获得了丰收的喜悦。

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篇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 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纵观我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不禁令人忧心:

1. 学生有阅读兴趣, 但主动阅读的却较少, 阅读目的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2. 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 教辅书、作文书比例较大, 阅读面较窄

3. 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 家庭藏书不多或根本没有, 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

4. 农村书籍盗版盛行, 妨碍阅读, 甚至造成学生有害阅读, 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5. 新的阅读理论对小学教师, 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介入严重

不足, 教师本身阅读指导理论欠缺, 就更无法指导学生课外有效阅读了

二、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对策

为了改变小学生, 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的阅读指标, 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扩大课外阅读量,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 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1. 蹲下身子, 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课外阅读自然就成了老师、家长、学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的代名词。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农村的孩子同样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读物中那生动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场景……每每谈起都会让他们“手舞足蹈”, 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弯下腰来, 蹲下身子, 便能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教师可以引导和建议他们选择一些能满足心理需求、能纯净精神世界的图书, 真正让他们的课外阅读做到“我书出我心”。

2. 关注孩子, 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常言说得好:“教师走多远, 学生就能走多远。”因此, 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 给学生以表率。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本较厚的童话书, 利用每天晨会的十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篇, 在两三个星期里坚持不懈地读给学生听。通过教师的读书,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激发了学生要自己读书的强烈愿望。

(2) 推荐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 以满足孩子的时尚阅读需求, 激发阅读兴趣

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 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 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童话大王”。近两年, 《哈利·波特》风靡校园, 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一时“我为书狂”, 每人都为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3. 创设条件, 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1) 挖掘书源, 让学生有书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书籍, 可以把自己购买的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充分利用好, 还有平时订阅的一些报纸、图书等。另外, 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藏书拿出来交流, 在读书交流会上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 学生将有一本书换取几十本图书来读的机会。

(2) 动员家长, 让学生喜爱读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3) 学校出资, 充实学生的读

学校要出资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和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 还要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购买一些经典书籍, 尤其是课标要求必读的书籍来充实图书室, 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4. 有效评价, 点燃学生的阅读追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我们的做法是:

(1) 共同欣赏, 产生阅读的渴望

利用阅读课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在小组和班集体中共同欣赏, 可以交流阅读的内容, 也可以交流阅读的心得。

(2) 成果展示, 提升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轮流将自己阅读到的妙语佳句抄在小黑板上, 或在课前诵读。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然后进行展示评价。

(3) 开展竞赛, 体验阅读的乐趣

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 如, 诵读经典、成语游戏、画画写写、为文字配图画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成就感,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期望传递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丰富个性的阅读收获, 强烈永恒的阅读追求。“大语文观”让课外阅读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孩子的发展, 让阅读成为更多孩子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2]惠兰.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症结与突破.语言文字报, 2010-10-27.

上一篇:电商物流跨界下一篇:中小环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