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2024-07-26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精选十篇)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资料68例,女性病例28例,男性病例40例,年龄40~80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血压正常者33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收缩压(SBP)大于140mm Hg和舒张压(DBP)大于90mm Hg,继发性高血压病例不在入组范围。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的正常值采用国内参考标准:全天平均值<130/80mm Hg,白昼平均值<135/85mm Hg,夜间平均值<120/70mm Hg。正常人群血压趋势为:夜间血压平均值比白昼低10~15%,呈现勺型血压曲线,小于10%为非勺型血压曲线。

1.2 方法

采用IEM公司动态血压仪(MOBL-O-GRAPH)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测压袖带固定在右上臂,日间(6:00~21:59)每30min记录1次,夜间(22:00~5:59)每60min记录1次。采集的有效数据需要>90%,监测时的日常生活规律不变。根据24h ABPM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参数:

(1)24h小时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SSD)与24h小时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DSD)。(2)24小时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值;白日收缩压(d SBP)与舒张压(d DBP)均值,夜间收缩压(n SBP)与舒张压(n DBP)均值;(3)变异系数(CV):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的百分比(SD/mean),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s CV),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 C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高血压组24h SBP,DBP,SSD,s CV,d C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DSD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人的血压一天之内并非恒定,反映某一时间段内血压波动情况称为血压变异性亦称血压波动性。是人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结果,在此机制的调解下,血压的波动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2]。是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过程,正常人体的收缩压在一天中有25%的波动幅度,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波动过大即为病理现象。其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个人的行为性格、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调解、激素分泌、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BPV体现了交感和迷走神经对血管调节的动态平衡,其相对稳定反映了自主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交感神经占优势时,BPV增高,交感神经功能活跃,使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儿茶酚胺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造成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血压变异性增大是诊治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可能靶器官损害开始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时。近来研究发现24小时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加重,血压变异性也逐渐升高。BPV将成为今后高血压指南制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它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本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变异系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是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综上所述,治疗高血压,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还应该保持血压的平稳,减少血压波动,尽可能降低血压波动带来的靶器官损伤,血压的变异性及血压变异系数的测定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35例,与33例血压正常者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变异系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及血压变异系数的测定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变异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48.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篇2

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着自己的病因、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临床表现,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升高。占人群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依据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是因外周小动脉阻力增高所致,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增加。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晚期常导致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压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致死原因为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我国以脑血管意外为多见,心力衰竭和尿毒症次之,而欧美国家以心力衰竭多见,脑血管意外和尿毒症次之。

浅谈原发性高血压 篇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10-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的早期仅表现为心排出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并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但高血压的持续和进展则可引起心脏、大脑、肾脏、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1 临床表现

1.1 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1.2 体征

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高血压时体征一般较少。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等是重点检查的项目。

2 实验室检查

2.1 常规项目

常规检查的项目是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血尿酸和心电图。

2.2 特殊检查

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等。

3 诊断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 140mmHg和(或)舒張压 ≥90mmHg.

4 治疗

4.1 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4.2 单药治疗

起始时用低剂量单药,如血压不能达标,增加剂量至足量或换用低剂量的另一种药物,如疗效欠佳,则可考虑联合用药。

4.3 联合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 篇4

1一般资料

海安县雅周镇张莫天村社区居民共580户, 由社区护士和医生共同对1 780人进行体检, 共检出高血压患者308例, 男196例, 女112例;其中35岁~65岁188例, 66岁~86岁120例。

2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收缩压/舒张压大于或者等于140/90 mm Hg。

3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流行特征

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提示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我国居民血压水平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逐步提高, 必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因此, 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要侧重对高血压的防治, 同时也给开展社区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4社区护理干预

4.1通过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制订上门服务措施

在张莫天村社区, 我们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散发宣传资料、开广播会、开办宣传专栏、电教等多种方式,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些保健知识, 使该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 知晓如何做到早期防范高血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如何进行康复保健等相应的卫生健康知识。

4.2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 A型行为类型的人性情急躁, 争强好胜, 有紧迫感, 高血压的发病率高。因此对易激动、主观粗暴、带有冲动行为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康复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对有关保健知识的介绍,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危险因素、可能的并发症、治疗的理由和意义,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4.3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中的钠盐过高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 高脂、高糖饮食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 我们建议该社区居民在饮食上宜“三多” (多维生素、多微量元素、多纤维素) , “三少”[少盐 (小于6 g/d) 、少脂肪、少热量]。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杂粮, 少吃动物内脏、黑水鱼等高胆固醇食物, 戒烟限酒, 注意补充绿叶蔬菜、鲜奶、豆制品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从源头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2]。

4.4用药干预

要让患者认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增强服药的依从性, 改变“无症状不吃药, 有病猛吃药”的错误观点。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疗效、副反应等, 使他们血压平稳下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醒患者在服药期间,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直接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5定期监测, 观察病情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每日测量血压1次, 新诊断的或者血压波动范围较大的患者每日测量血压2次并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还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变化, 注意靶器官损伤的预防与观察, 凡有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予以正确治疗。

4.6运动健身康复指导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 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坐位工作者, 加之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 科学、适度的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来说, 无疑是一项有效的铺助治疗措施。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强调采用中小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以及各类放松性活动, 包括气功、太极拳、放松疗法等铺助治疗措施。提醒他们注意运动要持之以恒, 如果停止锻炼, 训练效果可在2周内消失。不要轻易减少药物, 但在运动时应该考虑药物对血管反应的影响。

5 结果

接受3个月以上社区护理干预的高血压患者, 防病意识明显增强,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知识、自我护理及保健常识的知晓率达85%以上, 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下降。308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20~35 mm Hg, 仅有5例因并发症而入院治疗。

6 讨论

控制高血压要做到早查早治, 社区护理在改善高血压人群生存质量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可促使社区居民逐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最终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3]。因此, 作为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有效实施干预措施, 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同时, 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 体现新的医改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域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娜, 贾建利, 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4) :475-477.

[2]耿立芹.高血压病的预防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 2004, 8 (10) :890.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篇5

灵台职专 医护组高越

1、《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在内护课程中的作用 本课时的内容是第三章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的内容,原发性高血压是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该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见这节内容的重要性,因此要认真学习。

2、本节课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一般表现、并发症、熟悉其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分类及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了解其治疗要点。能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作正确的护理评估和诊断;能针对常见护理诊断为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为高血压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做到态度认真,内容完整。能关心爱护病人,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护理病人。

3、本节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 难点: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解决方法:重点内容通过形象讲述与案例分析来或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加深印象学习。难点内容通过启发引导来理解。

4、本节的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①、案例教学法 以典型临床病例开头,用病例导入授课内容,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②、演讲法 在解释定义、概念、治疗、原则及叙述病例时我们常用演讲法,使概念清晰、重点突出,节省了教学时间。在使用演讲法时我们还特别注意与学生互动,并配用黑板、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挂图等辅以教学。

③、问题教学法 是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若演讲时间较长可插入一些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刺激学生思考。当讲述某些有关联的问题时,我们也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联想、对比、鉴别。此外,我们还将问题教学法用于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问题不可过多,不可过于深奥,以免学生疲惫。

5、本节的教学基本思路

一、复习回顾上次课内容

二、认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三、案例导入

四、重点内容讲解

一、疾病概述

1、定义: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2、流行病学特点

3、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4、高血压分级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五、案例讨论,针对案例,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答疑解惑

6、教学小结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及图片的展示,直观易懂,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通过精讲点拨、反复练习、课堂讨论,同学课堂参与意识浓厚,实践能力普遍提高,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别达到了教学目标。重点掌握,难点领会,记忆深刻。记忆:一个定义、诊断标准、并发症。理解: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识别、高血压病人的评估。

运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 防治 研究分析

高血压是致使个人心脏病、脑血管病以及肾脏相关疾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长。原发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类,临床上主要特征为机体体循环中血压的升高。当今随着社会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治疗高血压采取非药物方法逐年增加。在上世紀80年代,WHO曾提出应用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的一种自主性疗法,被越来越多的患者以及研究学者受到关注。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原发性高血压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相关基因的交互作用。机体在各种环境中由于体内血压调节系统出现紊乱,可会致使体内血管功能以及脉管调压系统出现异常,且机体内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出现高胰岛素血等症状。

二、有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有氧运动作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有节律性的运动形式,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心肺机能。大量研究学者研究分析,患者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血压的降低。Motoyama等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持续9个月的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分析其对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的影响,得出患者进行3个月训练后,患者在安静时的血压值比之前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在9个月训练后患者的血压值趋于正常人的指标。黄科等研究分析得出,类型不同的高血压患者的训练强度不同,以Ⅰ期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患者在训练时的每分钟心率适宜在102-125次,或患者训练后的心率值控制在不高于训练前的百分之三十。

三、循环抗阻训练法对血压的影响

循环抗阻训练法是力量训练法的一种,是机体做缓慢持续的运动,训练强度为一次最大肌肉收缩力量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增强患者的体质状况,以达到改善血压的目的。励建安[5]研究显示,患者进行一次最大肌肉收缩力量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运动训练,不会引起机体血压值和心率值的变化,因此与有氧训练相比,也不会诱发更多的心血管疾病。

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

运动处方中制定运动强度时,应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机能制定不同的训练

水平,分别设定较小强度、中等强度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次运动时间最少为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其中有训练前的准备运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频率在每周不宜超过间断训练两天或更多时间,至少一周内训练三次及以上,视患者个人情况增加次数,且给予患者一定的休息时间。肖夕君[6]运用中等训练强度对Ⅰ级高血压患者训练,制定相应的每周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训练方法主要是跑步,发现跑步训练中运动强度较低的血压值差异不如中等运动强度训练血压值变化明显。

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前营队患者进行各项医学指标与身体机能进行检查,并不是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适用运动疗法。通过调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下列症状严禁参加运动项目: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眼底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动过速、急性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六、小结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训练、循环抗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控制及降低有促进 作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性的方案,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以及运动方案。一般不放弃药物治疗,科学性的运动方案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俊玲,张冰.原发性高血压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57.

[2] Wallace JP.Exercise in hypertension:a clinical review.Sports Medicine,2003,33(8):585-598.

[3] 张乐,矫玮,刘涛.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邯郸学院学报.2007,17(3):100-103.

[4] 黄科,程志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1):87-88.

[5] 励建安,顾晓圆,王红,等.力量训练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3:210-214.

[6] 肖夕君.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适用原则及其应用实践[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126-12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篇7

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1.1症状不明显

由于老年人机体对升高的血压多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因而症状多不典型,很多患者以并发症的出现为首发症状而就诊,造成病情的延误。

1.2脉压增大

因老年人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故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增大,表现为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呈降低趋势。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 mm Hg。

1.3血压波动大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变僵硬,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使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进餐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如部分患者可发生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其中体位性低血压具体表现为: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同时伴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站立不稳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甚至晕厥。

1.4血压昼夜异常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或>20%,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

1.5并发症多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器官损害。

1.6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人的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对降压药的耐受性较差,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等。因此药物治疗的初始剂量比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小,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增加药物剂量间隔的时间也比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

2护理措施

2.1叮嘱患者休息

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通过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而恢复正常。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减少探视。高血压患者应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应时刻叮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

2.2监测血压

根据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在06:00、12:30、16:00测血压较合适,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故睡前21:00应当增测1次血压,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

2.3合理用药的护理

理想的降压方法是坚持终身服药。降压药应从小计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忌血压平稳后停药,血压升高服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出现反跳现象,使原有的症状加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扩血管药物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和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要立即将患者平卧位、松解衣服、按摩四肢等,也可用药物恢复血压。嘱患者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应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2.4饮食护理

2.4.1低盐饮食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 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 g。教会患者正确估计每日食盐量,尽量减少高盐食品和调味品的摄入,如酱菜、腌菜腌肉、咸鸭蛋等,还有零食,如薯条甜点等。

2.4.2控制总热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总热量低于1200 kcal,其中蛋白质20%、脂肪25%、碳水化合物55%。减少动物油脂、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肥肉、蛋黄、鱿鱼、动物内脏、咖啡伴侣等,并指导患者简单计算食物的热量[2]。

2.4.3营养均衡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钾、钙、镁。如新鲜蔬菜水果、木耳、土豆、蘑菇、燕麦、薯类、粗粮、杂粮、鱼类、牛奶、豆制品等。少食多餐,忌餐后马上活动,预防餐后低血压。

2.5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关系,同时中心型肥胖患者更容易患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 cm/女性≥85 cm,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中心性肥胖。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国体质标准BMI=18.5~23.9为正常,BMI=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减肥有益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每减少1 k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2 mm Hg,而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热量饮食,并进行适量运动。

2.6适量运动

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糖脂代谢,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指导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分钟至45分钟为宜,每周3~5次。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和傍晚,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较高水平,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运动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大运动量锻炼,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功能,降低血糖,增强体质,使血压缓慢下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起、卧和各种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以保障安全[3]。

2.7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同时也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长期吸烟者降压药物疗效低,需加大用药量,且远期预后差。医务人员必须耐心解释,劝其戒烟戒酒。

2.8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病情易反复,患者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悲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而情绪不稳定可引起血压升高,影响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因此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从患者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向患者解释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压便可以健康长寿,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老年人大多听力下降,交谈时语速要慢、吐字清晰,重要的地方需反复强调。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在精神上给予更多安慰,在生活上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采用放松疗法,如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焦虑,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4]。

2.9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特点、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危害,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血压的方法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痛、心悸、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偏瘫、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用药,定期到门诊就诊,如有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江月.老年人高血压的六大特点[J].自我保健,2013,7(2):47.

[2]周明霞.舒适护理在78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9):3871-3872.

[3]冯秀琴,孙宁谦.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2014(5):492-493.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1例, 所有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 女18例;年龄47~76 (54.8±8.2) 岁;其中Ⅰ期高血压患者15例, Ⅱ期高血压患者26例;入院时收缩压平均为 (163.1±10.1) mm Hg (1mm Hg=0.133kPa) , 舒张压平均为 (93.1±5.4) mm Hg。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46~75 (55.1±7.9) 岁;其中Ⅰ期高血压患者16例, Ⅱ期高血压患者24例;入院时收缩压平均为 (162.4±9.8) mm Hg, 舒张压平均为 (92.6±4.8) mm Hg。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期和入院时血压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服用试验药物前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9991082) 25mg口服, 清晨服用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371) 50mg口服, 清晨服用1次。2组均连续服用8周。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 (2) 成本效果。本文中2组检查费、给药费用和时间费用等均一致, 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不同, 所以只需计算2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费用即可。 (3) 敏感度。敏感度分析是为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假如参与分析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并不影响所得结论, 说明此结论是可信的。由于国家药物制度改革和药品价格等影响, 药品价格会出现下降。本文假设2组所用降压药价格下降10%, 进行敏感度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 且舒张压降到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 Hg, 但未降到正常范围, 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 但已降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 Hg, 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 为有效;患者血压下降情况未达到有效标准, 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成本效果

观察组成本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敏感度

2组敏感度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近似。说明药品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 可认为分析结果是可信的。见表3。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出血及心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血压恢复到较理想水平或正常水平, 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 可应用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阻断药等[1,2]。但选择疗效好同时治疗成本低的药物是临床医师需考虑的问题。

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可寻找到获得同一治疗效果时所需治疗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本文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都有较好疗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 氯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两者分别从不同机制使患者血压降低, 且疗效显著[3,4,5]。

本文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2组所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效果相似。但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2组取得相同治疗效果情况下, 观察组成本低于对照组。通过敏感度分析后, 观察组成本效果仍低于对照组, 说明取得相同治疗效果情况下观察组成本低于对照组的结论是可信的。总之, 分别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优于氯沙坦。

摘要:目的 探讨2种不同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方法 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成本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2组敏感度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近似。结论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优于氯沙坦。

关键词:高血压, 原发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

参考文献

[1]孙俊.抗高血压临床用药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07, 18 (20) :1588.

[2]罗俊芳, 张全意, 林伊梅.我院2005-2007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17) :1299-1300.

[3]向文海, 杜国峰, 张志敏.吲哒帕胺与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 (4) :294-295.

[4]赵志华.自拟安神宁心汤合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24 (5) :51-52.

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篇9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高血压患者120例, 男54例, 女66例, 年龄45岁~83岁。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精神状态相对较好,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 (W H O/ISH) 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0例, 高中以上48例, 初中以下52例。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教育方法

随机性单人教育, 在给患者诊疗、护理或巡视病房时均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 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如何正确服药等;也可进行座谈式集体教育, 利用教室进行讲解,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请血压控制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还可创建宣传栏, 发放健康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

2.2 教育内容

2.2.1 心理指导

原发性高血压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 一旦确诊患者会加重心理负担, 而心理应激会使血压愈发增高。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 开导患者调整心态, 缓解精神压力, 保持乐观情绪, 保证充足睡眠, 必要时适当给予调节植物神经药物。

2.2.2 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 g, 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预防便秘, 戒烟戒酒, 少饮刺激性饮料, 对于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 少吃甜食, 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 忌暴饮暴食。

2.2.3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 向患者说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及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以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 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

2.2.4 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清楚原发性高血压是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以保持血压稳定。因此, 要强调遵医嘱按时、按量、按次服药的重要性, 切忌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 血压上升又服药, 血压反复波动, 有害健康。指导患者在血压控制后, 按医嘱逐渐减量, 不可随意停药。

2.2.5 其他指导

不要观看刺激、恐怖的影片或参加刺激性活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变体位时要慢, 防止一时性低血压, 便秘时禁止憋气、用劲。

3 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 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比教育前有明显提高, 患者不良情绪消除, 能够保持情绪稳定, 对治疗充满信心, 能做到遵医嘱用药, 正规治疗, 还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但少部分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 语言沟通不便而未能掌握相关知识。

4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 健康概念的扩展, 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我们应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服务, 并且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行为,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与其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 普遍存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知识的缺乏, 对非药物治疗认识不足, 不能遵医嘱服药。通过健康教育, 使其真正认识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 坚持治疗、运动是控制血压稳定的必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加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3], 是医院的重要职能,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因此, 利用一切机会, 采取多种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3.

[2]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J].高血压杂志, 1997, 5 (2) :79.

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以及WF数据库;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等期刊;其他检索:检索硕、博学位论文库及天津市医学图书馆馆藏论文。采用NoteExpress_3.1.0.6915_标准版软件查重, 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收集和提取, 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中文主题词和关键词:耳针、耳压、耳穴, 原发性高血压;英文检索词为auricular acupuncture, ear acupunctur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12月25日。

1.2 纳入标准

(1) 研究类型: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 (包括半随机) 对照试验, 语言限制为中文或英文。 (2) 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3) 干预措施:干预组:单独使用传统的耳针疗法, 或结合与对照组有相同或相似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对照组:可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假耳针或有明确疗效的药物[7]。 (4) 结局指标:收缩压的变化、舒张压的变化、降血压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3 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 (2)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 (3) 非随机对照试验或重复发表或数据不详的文献; (4) 有其他混杂因素的试验, 如耳针加药物或其他疗法合用, 所合并使用的方法与对照组不一致。

1.4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 (5.1.0版) [8], 主要从六方面对文献的质量偏移进行风险评价:随机方法、隐蔽分组、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结果和其他偏倚。针对每个纳入研究, 基于Cochrane评估工具[9]在这些领域被归类为“低”偏见的风险, “高”偏见的风险或“不清楚”的风险偏见。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双人单独检索、录入, 交互检验, 出现分歧请第三方评估。NoteExpress_3.1.0.6915_标准版软件查重, 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isk Ratio, RR)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采用95%区间估计 (95%CI) , Z值、P值表示, 结果均用森林图表示。异质性检验用I2评价, I2值越大, 异质性越大。I2>50%或更多的值被认为是表明很大程度的异质性[10]。当异质性检验无统计意义时,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当异质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时,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可能的发表偏倚绘制漏斗图 (funnel plot) , 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如果存在明显异质性, 则放弃数据合成, 只做一般的定性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目标数据库后, 将394篇文献题录导入NoteExpress, 查重后余220篇, 阅读题目和摘要后初步纳入文献77篇, 进一步阅读全文, 初步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 仔细阅读全文,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并提取相关资料数据,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6篇, 均为中文文献。见图1。

2.2 纳入文献的特点

纳入的16篇文献的基本特点和相关数据见表1。研究纳入的文献, 近5年的有13篇, 其余3篇均为2009、2006、2002年发表。高血压患者样本量共有1 535人, 每个试验的人数平均大约为48人 (范围20~100人不等) 。然而, 各研究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程都不完全相同, 患者每次按揉时间或次数, 及每次按揉的程度, 均不统一;疗程平均为34天 (范围10~91天不定) 。16篇研究中耳穴的最常用的穴位神门、内分泌 (各16个, 占100%) , 心、降压沟 (各12个, 占75%) , 肝、肾 (各11个, 占69%) , 交感 (7个, 占44%) , 皮质下 (6个, 占38%) 等。试验类型, 耳针加药物对比药物类型的有13个[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6], 耳针单独对比药物的有3个[23,24,25]。

2.3 文献的质量评价 (质量偏倚见图2、图3)

除了1个[23]试验未提及基线可比性, 其余均具可比性 (P>0.05) 。

16个试验均标明为随机, 8个提到“随机”未有提及具体随机方法[14、15、17、19、21-23、25], 8个[11-13、16、18、20、24、26]描述了具体随机方法, 其中4个[13、18、20、26]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 1个[11]用到随机分层法, 1个[16]用计算机Pocock和Simon最小化法随机分组, 1个[12]按先后序号随机分组, 1个[24]按入选病例号随机分组。

1个[12]提及到用单盲的方法, 1个[20]提及双盲, 但均未描述了盲法的具体方法;其余14个均未提及盲法。

16个试验中, 仅3个[11、21、24]描述了患者脱落或退出的具体的原因, 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脱落或退出数据<10%) ;其余的13篇虽未提及, 但从数据上分析, 均未脱落或退出。

隐蔽分组和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完整性, 16篇文章均未明确提及。

2.4 数据结果Mata分析

Mate分析所纳入文章的血压下降有效率, 用漏斗图查看发表的偏倚性 (见图4) 。

由图4可见发表的偏倚性不是很明显。

2.4.1 血压下降有效率

13组数据纳入降血压的总有效率, 干预组657例, 有效573例, 对照组642例, 有效530例, 但资料存在显著异质性 (I2=80%) ,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敏感性分析, 排除异质性较大的2组试验:徐2011[11]和黄2015[15]。结果见图5。

2.4.2 干预后收缩压比较

9个数据纳入研究干预后收缩压的变化, 其中干预组409例, 对照组410例, 总的异质性较大I2=92%, 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未发现影响较大的数据, 亚组分析后异质性较小,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6。

2.4.3 干预后舒张压比较

9个数据纳入研究干预后舒张压的变化, 其中干预组437例, 对照组376例, 各研究之间资料存在明显异质性, 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较大的 (安2014[11]) 后仍存在较大异质性。亚组分析其治疗疗程 (n<31vs n≥31天) , 每组样本量 (n<60vs n≥60人) , 及不同种类药物的干预, 结果除图7中间所示:耳针单独与药物对比异质性较小, 样本量较少。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P>0.05, 故干预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 不良反应

纳入的16篇文献中有5篇[11、12、14、17、21]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 其中3篇[11、12、17]文献报道均未出现不良反应;1篇[14]报道仅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痛、轻度踝部水肿, 经处理后得到缓解;1篇[21]文献耳针组1例病情恶化退出, 药物组1例女患者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而退出, 且药物组对比耳针和药物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坚持治疗的慢性病[27]。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控制且需终生服药。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并不是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其副作用却随剂量增加而增大。减少或不用药物控制血压, 减少依赖药物, 降低药物副作用, 更好地发挥机体固有的抗病能力, 提高治疗质量, 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故自然疗法、非药物疗法备受关注[28]。

检索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多达10余篇, 包括外文4篇[29,30,31,32], 但仅有1篇[33]纳入耳针的治疗, 且追溯原文[34]文章中并未提及使用随机方法。耳针治疗失眠已作出详细系统评价[35], 且疗效较好。耳针已广泛应用于亚洲[35]、欧洲[36]。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利用耳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通过对机体、脏腑的整体调治, 不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达到满意疗效, 而且避免了西药降压所致的副作用[34]。

因此, 为了用有力的证据验证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及选穴规律, 笔者严格地检索了7大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有关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所有文献, 尽最大的努力收集所有可纳入的文献, 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所纳研究文献近5年的占81%, 时间较近。安全性方面, 相比服用西药患者出现副作用的情况, 耳针在众多试验中仅发现1例患者病情加重而退出, 其安全性值得肯定。总有效率方面:耳针配合药物可增加降压的有效率, 提高降压疗效;耳针单独与药物对比降压疗效无统计学意义, 两者降压效应相似。干预后收缩压比较:耳针配合药物可增加降收缩压的效应, 耳针单独降收缩压的效应优于药物。干预后舒张压比较:耳针配合药物和耳针单独降舒张压的效应与药物降舒张压的效应相似。操作时间和疗程方面尚未发现明显规律;选穴所纳研究耳穴的最常用主穴为神门、内分泌 (占100%) , 心、降压沟 (占75%) , 肝、肾 (占69%) , 交感 (占44%) , 皮质下 (占38%) 等, 其他配穴可辨证加减。

然而,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检索的局限性, 样本量有限, 检索出的可纳入文献多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纳入的相关文献大多数领域存在“不清楚”的风险偏见, 文献的质量评价较低。更进一步的研究确认有待于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样本及更高质量的文献纳入。

4 结语

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值得肯定。耳针配合药物可大大提高降压的总有效率, 增加降收缩压的效应;耳针单独降收缩压的效应优于药物降收缩压。最常用主穴依次为神门、内分泌、心、降压沟、肝、肾、交感、皮质下等, 其他配穴可辨证加减, 操作时间和疗程不限, 临床消耗较少医用资源, 治疗可融日常生活工作于一体, 方便现实可行,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靠, 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相关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或半随机试验, 采用NoteExpress3.1.0.6915软件查重, 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 样本总量为1 535例。所纳文献近5年的占81.25%, 年限较近;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良作用较少;耳针配合药物可大大提高降压的总有效率和增加降收缩压的效应;耳针单独降收缩压的效应优于药物;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穴依次选用神门、内分泌、心、降压沟、肝、肾, 其他配穴可辨证选用。操作时间和疗程尚未发现影响规律。结论: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较高;临床具有一定疗效, 尤其耳针单独用于降收缩压和耳针配合药物降低总体血压方面。但纳入研究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性, 需更多更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上一篇:科学本质下一篇: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