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建设

2024-07-12

IT建设(精选十篇)

IT建设 篇1

团队建设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的工作是以团队的方式来开展的,只有项目团队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地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团队的探讨始于对群体的研究,Meredith Belbin提出了团队的组成理论,他认为:团队是指有限的一些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每个人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独特的贡献,一个组织很好的团队将包含所有团队角色。Katzenbach和Smith在《团队智慧》(The Wisdom of Teams)一书中将团队定义为:一个团队就是为数不多的员工群体,他们在技能上互为补充,并且相互协作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同样的任务,实现同一个目标。作为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项目团队是指为完成某个一次性的特定任务(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临时组建的一个有机生命体。项目团队通常是短期的,任务完成便解散。项目团队的效率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最终实施效果。

在IT项目中,通过项目人员招募,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团队),并将他们分配到IT项目中工作。虽不一定能够得到“最佳”的,但要保证能符合项目的要求。项目人员招募的手段和技巧有谈判、事先指定与采购。软件工具和采用的方法学都会对编程效率产生影响,但是最大的还是人员的影响。

2 构造高业绩IT项目团队

通常团队有两种方式:功能团队(command groups)和任务团队(task groups)。并非将一群人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团队,团队的形成需要经过下列过程:(1)forming: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试图建立一些行为规范;(2)Storming:为了领导权而相互冲突,逐步形成小组的运行方法;(3)Norming:冲突被解决,团队的意识被建立起来;(4)Performing:重点被放在任务上;(5)Adjourning:小组被解散。

根据Belbin的研究,最佳的项目团队人员构成如下:(1)Chair:不用很富才气,但是必须能够擅长于主持会议,冷静,强势但有忍耐力;(2)Plant:擅长于提出各种想法和解决办法;(3)Monitor-evaluator:擅长于对想法和解决办法进行评价;(4)Shaper:有点像悲观主义者,帮助小组关注重要的内容;(5)Team worker:擅长于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6)Resource investigator:能够找到各种资源和信息;(7)Complete-finisher:擅长于完成任务;(8)Company worker:愿意承担不太吸引人的任务。要注意的是某一人可以承担多种类型。

是否项目团队一定比单个人的工作更有效?IBM公司的一位经理说过,有些工作由团队完成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有些事情基于个体分工完成则会降低速度。因此需要知道任务分类:(1)Additive tasks:各个参与者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参与者可以互换;(2)Compensatory tasks:相互补充;(3)Disjunctive tasks:只有一个正确结果,因而群组的效益与最好的那个成员取得的效果一样;(4)Conjunctive tasks:进度取决于最慢的人员。Social loafing现象告诉我们:小组成员并没有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如何鼓励在团队中所有的成员能够作出他们的贡献?这要使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独特的;使每个人对团队工作的结果感兴趣;并根据每个人对小组的贡献进行奖励。

如何构造高业绩IT项目团队?1989年,Larson和La Fasto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麦当劳炸鸡Mc Nugget团队、挑战号太空飞行器研究小组、心脏病外科小组还是登山队,高效团队所具有的特性有惊人的一致性,如:(1)共同的、可提升的远景或目标。(2)团队的成员认同感:IBM公司的“黑色团队”,采用自己团队的服饰代码,即使原来的团队成员已经许多离开了,但是团队还存在。(3)结果驱动的结构:角色必须明确,每个人必须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团队必须有有效的沟通系统以支持信息在团队成员间的自由流动;团队必须以某种方式监控个人表现并提供反馈;任何时候的决策制定都要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个人主观的意见为依据。(4)胜任的团队成员:最佳的团队结构和团队成员;团队的承诺。(5)相互信任:诚实、开放、一致和尊敬,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有效的沟通。(6)自主意识:可以自由去做任何使项目成功所必须要做的工作。(7)授权意识:被授权可以采取任何为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行动。(8)小的团队规模:8~10人比较合适。(9)高层次的乐趣:并不是所有愉快的团队都是高产的,但是高产的团队绝大多数是愉快的。

3 IT项目团队建设

通常,IT项目团队建设的方式和手段有:(1)通用管理技术;(2)奖励和表彰体系:是促进和强化行为的正式行动,必须在绩效与奖励之间建立明确和易接受的关系;(3)集中办公:促进交流,提高团队执行能力;(4)团队建设活动:集体的体育健身活动;社交活动等;(5)培训:为提高团队的技能知识而设计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IT项目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长期保留团队的原因有:更高的生产率、低启动费用、较低的个人问题风险、减少人事变动、时间空闲问题(虽然团队可能空闲因而消耗了资金,但是组建新团队也需要花费)。

组建项目团队应考虑的第一因素团队目标,从而也决定了三种类型的团队(Larson,La Fasto,1989):(1)解决问题团队。一组为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流行病专家,在努力诊断霍乱爆发的原因。(2)创新团队。一组麦当劳食品专家尝试发明一种新的麦当劳食物。(3)战术执行团队。一组突击队员执行一次袭击任务,一个外科医疗团队和一个棒球队。

具体来说,典型的IT项目团队有如下一些模式。(1)业务团队:技术领导带领的团队。(2)首席程序员团队:基本的出发点是某些开发者的效率是其他人的10倍。由首席程序员处理大多数的设计和代码,其他团队成员可进行专门的研究,他们被部署扮演对首席程序员的支持角色。(3)臭鼬项目团队:一个臭鼬项目小组有一批有才华的、有创造性的产品开发者,将他们放在一个不受组织官僚限制的机构中,使他们能放手开发和创新。(4)特征团队:在特征团队方式中,开发、质量保证、文档管理、程序管理和市场人员采用传统的等级报告结构。(5)搜索救援团队:软件团队就像一组紧急医疗技师在寻找迷失的登山队员。搜索救援团队重点在解决特定的问题,它将专门的紧急医疗培训和登山运动或其它野外生存技能相结合。(6)特种武器和战术(SWAT)团队:SWAT团队是以军队或警察SWAT团队为基础的团队模式。“SWAT”代表“特种武器和战术”。在这类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被严格训练成某一方面的专家,例如神枪手、爆破专家或高速驾驶员。(7)专业运动员团队:专业运动员团队类似于棒球队。运动员团队的管理者处于幕后决策的地位,管理者的角色是清理障碍,并使开发者可以更有效地工作。(8)戏剧团队:戏剧团队是以强烈的方向性和很多关于项目角色的协商为特点的。戏剧团队模式尤其适合于被很强的个性控制的软件团队。特别适合于现代的多媒体项目。团队目标和团队结构的关系见表1。

来源:摘自《团队合作》(Larson and La Fasto,1989)

摘要:首先分析了项目团队的概念,然后讨论了高业绩IT项目团队构造方法,IT项目团队建设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典型的IT项目团队模式。

关键词:项目,团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荣贵,杨乃定.项目组织与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00-216.

[2]白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

[3]陈万明,张晔林.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8):13-15.

IT机房建设标准 篇2

一、基本配置设备

门禁系统:监控及门禁;

通风制冷:新风机、精密空调、排烟机; 供配电:UPS、智能配电柜; 环境监测设备:探测/检测器;

核心业务: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

二、配置要求

核心设备考虑高可用,核心交换、供电、空调、通讯链路均考虑一主一备。

三、具体标准细则

1、机房选址

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防雷、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等物理环境,防盗设施齐全,应避开强磁场的干扰,应选择设在建筑物的中间层,方便管理和布线。避免设在最高层、地下室和用水设备下层。

2、机房装修

吊顶:机房应采用金属天花板吊顶,梁、顶应做防尘处理。

墙体:墙面应进行隔音、防火、防水、防尘、防辐射和屏蔽处理,墙面刷高档防火乳胶漆。

地面:机房地面必须平整。并做防水处理。地板采用架空防静电可拆卸地板,高度为15cm至35cm之间。

门窗:在IT机房进出口应安装防火防盗门,机房窗户应安装防盗防护窗,同时外窗安装防水雨棚来防止雨水溅入,窗帘采用双层结构,外层应采用防光隔热窗帘材料,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照明:主机房的平均照度不低于300 lx(距地面0.3m处)

3、机房配电

供配电系统是机房整个工程的重点,采用双回路供电(照明、空调等通用设备由市电供电,服务器等专用设备经UPS后供电,所有线路分相独立走线)。机房采用独立接入的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电源。

4、UPS配置

UPS作为中心机房建设的基本设备,应采购UPS设备为机房提供稳定、持续的供电,并在断电情况下保障机房一定的供电时间。UPS容量应是总用电功率的1.5倍进行预留,在线备用时间应大于2小时

5、机房强电插座

机柜需配置相应的UPS,PDU标准插座,至少在8位以上。

6、机柜采购及安装

网络设备、服务器、配线架等设备统一安装到机柜里面。机柜应整齐排放,机柜与墙体的距离不小于0.6m(如房间面积允许,宜留1m),方便管理和维护服务器机柜标准:1000*650*2000,交换机机柜标准:600*600*2000。

7、机房空调系统

应根据实际面积或空间进行配置空调,至少满足有一主一备。空调的冷凝水排放,不得在机房内。以免溢水损坏设备。

8、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布线,线路铺设可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上走线还要采用线路固定架,走线要全部经桥架

或PVC线槽。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管理子系统采用RJ45配线架及光纤终端盒,统一管理。主干线路要有冗余。强电、弱电单独走线,彼此 尽量不要交叉。

9、网络接入

IT建设,排场之风不可长 篇3

这种聒噪和热闹,体现在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处理器等硬件产品的细分上。如PC从最早的序号化名称到奔腾,从奔腾到迅驰再到酷睿,一直不断“改朝换代”;还包括每一种平台架构下眼花缭乱的“子概念”,比针对数字家庭的“欢跃”、针对商用台式机的“博锐”,以及之前诞生的“安腾”、“至强”等;更甚者连软件业也加入纷扰的炒概念战中,如原本很单纯、最基础的管理软件OA(办公自动化软件),竟也被炒成几大概念流派——什么传统OA、协同OA、协同软件、协同应用软件、协同综合平台、云计算OA、移动云计算OA,甚至也扯上“物联网”,一个概念一个噱头接踵而至,令业界、用户应接不暇、一头雾水。

然而IT市场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频繁的技术革新?厂商为何如此热衷新概念新名词?其背后目的是什么?难道在这些频繁的技术更迭、不断的技术术语翻新中,没有“花架子”的味道?

令人担忧的是,在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及消费概念的鼓动之下,业界已不慎跌入IT技术、信息化建设的高消费陷阱,并在不断地深陷和迷失!

时下,信息化建设中各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比比皆是。一些单位好高骛远,大讲排场,把大量资金用在购买进口的高端设备上,而对于更为重要的应用系统却敷衍漠视;还有一些单位在项目建成后,系统的应用及维护却跟不上来,多半处于闲置状态,两三年后在新技术的吸引和厂商的鼓噪之下,又申请上马新的系统。

比如福建一家中型企业,以数千万资金建成一个高标准的信息化车间,而上海的某重点企业,仅仅为实施一个ERP项目就花费近亿元资金,然而营运绩效并不好,入不敷出,差点引发经营危机,为人诟病。前段时间有媒体披露,山东某地的一个大企业,年利润虽只有一千万,却计划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近亿,远超出企业实际的承受能力。真不知众多企业为何对对信息化建设如此“痴情”?

用户单位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大手笔”投入,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领导为树政绩工程,好大喜功,染上严重的技术高消费之风,不惜重金投入,结果是中看不中用;原因之二是受到IT厂商不实宣传的误导,以为价格越高、技术越先进就越管用。不客气地说,业界高消费、奢侈现象的大量存在,已经让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建设走了调变了味,不但成效不好,负面效应过多,甚至成了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

而如今IT厂商如此“短平快”地推出各种新技术并大力宣传,其意之一是基于技术占位、塑造品牌、市场占领等战略性考虑;其意之二就是为了消化前期投入的高额研发成本,让用户提前买单,这点或许更甚。

很多IT产品在广告中标榜自己的性能如何先进,技术怎样超前,功能如何之多,却无法让用户感受到它究竟有什么实惠和乐趣。如果IT产品没能捕捉和满足用户、消费者之需,特别是当为了升级而升级、把应用远远甩在后面的时候,再好的技术都有可能变成“屠龙之技”,没有实用性。所以用户犯不着为那些所谓“高新技术”买单。

其实,软件等IT产品的功能多,并不代表符合用户自身需求的实用功能就多;其次,功能越全,系统越先进,使用可能也会越困难,培训、维护越麻烦;再次,技术、功能多一点,价格多一片,一次性投入就过大;另外,越高级的IT系统,服务成本将直线上升,隐形风险增大,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

以CRM软件为例,目前国内CRM厂商的报价,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的都有。一个软件的价值差别真的有如此大么?专家认为,对一个中小型企业而言,应用十万元与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CRM,功用其实并无差别,差距只在“品牌”和“您会不会买到这么高价的产品”上。某些国内外软件厂商摸准了国人的“买高不买低”购买心理,联合起来构建价格堡垒,使得管理软件价格远离价值,一些软件商甚至玩价格游戏,忽悠用户,让用户吃“高消费的亏”。

适合才是最好,买对不买贵。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消费高低、投入多少,而在于实施后会有什么样的回报。系统的好坏、项目的成败,最为关键的是其能否满足本单位的应用需求,适用易用实用。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是只有高额投入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机关企事业等用户单位选购信息化产品时,必须保持清醒和理智,重点考虑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以适用为出发点,坚决摒弃奢侈的高消费之风、排场之风,选择能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既经济实用又容易二次开发维护的IT系统,踏踏实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IT厂商也应明确:用户单位、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概念,不是谁好谁劣的争论,而是实实在在的IT产品,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产品恰到好处的功能。

绿色电力IT建设初探 篇4

关键词:绿色电力IT,建设,节能

1. 前言

据统计, 全球电脑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约3500万吨废气, 全球服务器每年耗电量费用达500亿美元。电力和制冷问题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 IT预算中能源方面的费用剧增。在美国3年纯能源成本已经相当于IT设备购置成本, 而在欧洲3年的纯能源成本甚至已经2倍于IT设备购置成本。电力消耗已成为IT支出中的龙头老大。在中国, 据统计2007年中国IT产品的总耗电相当于三峡电站2006年全年的发电量。这些数字说明, 建设绿色IT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 是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绿色电力IT将减少电力企业自身的耗电量, 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扩大电力供应, 既具有经济价值, 又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2. 绿色电力IT的标准

所谓绿色IT, 是指能够达到国际、国内相应标准 (尤其是节能、环保标准) 并能进一步推进高性能标准的信息产品、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其核心理念是:绿色IT产品必须具备节能、安全、低污染、低辐射、有利于分解和回收以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特征。

绿色IT认证指标包含4个部分, 一是节能, 指通过中国标准认证中心颁发的CSC节能认证。二是低污染, 即符合ROHS国际标准, ROHS标准是欧盟在电子产品中限制使用有害物品的规定。三是低辐射, 采用EMI密集触点设计, EMI密集触点设计是指机箱内每个构件的连接部位都设置了高质量的EMI弹片或触点, 使机箱部件连接更加紧密、牢固, 有效防止电磁波泄露。四是易回收的绿色材料, 指外包装和部分元件由绿色材料制成, 可自然降解或回收再利用。部分元件采用易回收环保材料, 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3. 绿色IT的节能原理

下面是IT设备能源消耗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电能在数据中心的流向及损耗比例。电能损耗分为三个部分, 输入的电能在经过机房物理层时被损耗达50%左右, 然后在硬件设备处损耗剩下的40%, 最后是芯片, 绝大部分电能转化为热量, 总体算来只有0.0003%的输入功率转化为计算应用。这是IT设备能耗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是IT设备节能的三个重要方向。

4. IT厂商实施绿色IT的技术措施

目前IT厂商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4.1 从关键电源及制冷设施的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始节能

传统的电源方案更关注UPS的可靠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节能, UPS的效率也成为企业CIO的重要决策因素。UPS运行负载率一般30%左右, UPS的供电效率为50%-60%。采用新技术的UPS在低负载率下也能具有高效率。

机房中空调的冷风不能100%送到服务器, 大部分机房空调的效率仅在50%左右。空调的节能一方面可以从气流组织设计进行改进,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新型的空调。数据中心的机房管理正在向精确化发展。用户可对机房设施进行实时监控, 精确了解机房的电流、温度、湿度, 控制空调、UPS等设备的运行, 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4.2 在IT硬件设备处开展节能工作

服务器的新技术, 包括刀片技术, 虚拟化技术和服务器整合技术, 正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节能技术。刀片服务器能耗低体积小只占机架, 能节约机房的空间, 当然可提高节能效果。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节约大量投资, 提高IT架构的管理效率, 降低电力消耗, 正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服务器虚拟化的第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服务器整合。通过虚拟化进行服务器整合, 往往可以达到10-15:1的整合比, 大大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 使得数据中心的总体拥有成本大大降低, 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也将大大减少。服务器空闲时仍然消耗大量电能, 如果在服务器空闲时将应用负载自动整合到少数几台服务器上, 然后将其他无负载服务器置于休眠状态, 将进一步节约大量电能。

近年来, IBM在服务器、散热、数据中心供电管理工具等领域推出的新成果有:热诊断 (Thermal Diagnostics) 工具、Power Executive、后门热交换器 (Rear Door Heat e Xchanger) 、矢量校准冷却技术 (Calibrated Vector Cooling) 和能量配置软件 (Power Configurator) 等, 在不降低性能和效率的情况下, 为用户采用清洁技术和保持健康环境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其他著名IT厂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绿色IT解决方案, 不再列举。

4.3 从芯片着手降低能耗

目前芯片市场上最富竞争性的两个厂商是英特尔和AMD。这两个厂商的产品在速度和性能上基本接近各有千秋, 为了抢占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它们在节能技术上展开了白热化的竞争。从迅驰技术, 到双核技术, 再到DPC技术, 应用范围从笔记本电脑, 到台式机再到服务器,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IT设备的能耗进一步降低。与性价比一样, 能耗已成为用户选择IT产品时的重要决策因素。

5. 沙角B电厂建设绿色IT的探索

近年来, 沙角B电厂有意识地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展节能工作, 建设绿色电力IT, 从IT规划开始, 一直到实施、运行, 都渗透绿色IT意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规划阶段估计数据中心的设备设计机房。根据小型机、中心交换机和服务器的数量设计机房大小, 机架和服务器的摆放尽可能紧凑合理, 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机房面积尽可能小。机柜采用质量上乘的系统组件, 通风性能好。

2) 、在采购UPS时不仅考虑可靠性, 更注意比较各厂家UPS产品的效率, 选用采用新技术厂家的产品, 减少在电源环节的能耗。事实上, UPS一般也放在机房内, 如果效率低, 则散发热量多, 又进一步提高了制冷负载, 所以选择高效率的UPS是非常必要的。

3) 、IT设备排放大量的热量, 制冷功耗在数据中心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采用高效的制冷系统, 在机房中采用合理的冷却方式, 制冷设备的风口对着IT设备, 距离尽可能近, 实现有效制冷, 提高冷却效率。同时, 制冷设备的取风口与排风口距离尽可能远, 避免冷热空气混合。机房办公区与IT设备区分隔开, 中间设密封和绝热效果较好的玻璃门, 平时使玻璃门处于关闭状态。

4) 、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适当, 不使机房处于过冷状态, 机房温度保持在20℃至22℃左右就可以了。如气温降至20℃以下, 则停用空调设备, 南方的气温不会太低。

5) 、整合服务器, 让每台服务器均承担相应的负载, 负载过轻的服务器进行合并。新增的服务器则选用刀片式或机架式服务器, 以节省能耗和空间。以前每台服务器都配备一台显示器, 后来我们引进了KVM切换器, 所有的服务器联接到KVM切换器, 通过一套控制终端 (显示器, 键盘, 鼠标) 操作所有的服务器, 节省了大量显示器, 机房显得更加简洁和宽敞, 能耗也降低了。

6) 、采用绿色照明设施。绿色照明设施包括使用高效荧光灯、运动传感器和日光明暗传感器等。与常规照明设施相比, 这些设施能减少照明用电。

7) 、在所有的计算机上开启屏保程序, 屏保程序使系统在不经过使用一定时间后进入休眠状态;对服务器和PC机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选项作合理的设置, 使系统根据负载选择节能模式。这些都有助于节省电力。

6. 结语

能源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电力系统既是能源的供应者, 又是能源的消耗者。建设绿色电力IT既能提高IT系统的效率, 又能节约能源的使用, 从而增加对社会的电力供应, 而且有利于在社会上作出节约能源的表率。对于电力系统IT部门而言, 绿色电力IT能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节约用于IT维护的人力物力, 可将IT预算更多地用于创新或推动新计划, IT基础设施维护越少, 企业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建设绿色电力IT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只有持续地在两方面下功夫, 才能逐步实现绿色电力IT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珅.奏响绿色IT主旋律.

[2]李胜永.计算机行业劲刮绿色节能风.中国电力报.

[3]张振伦.服务器虚拟化为绿色电力加油.http://bbs.it0411.com/?495/viewspace-809.

[4]星云.追本溯源寻找数据中心的绿色大道.http://power.intozgc.com/134/134736.html.

IT系统建设规划方案及应急预案 篇5

获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以及应用目标的方式决不仅仅只是购买商业成品软件。企业应该慎重地选择需要的信息系统。这些都使得选择合适的系统、正确地选择系统成为企业下决心投资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

IT规划过程主要是识别出满足企业目标、支持业务和信息需要的潜在IT系统架构和单个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联系。

如何获取需要的IT系统?目前,获取需要的IT系统主要有三种途径:研制开发软件、购买商业软件产品(COTS)以及租赁软件。研制开发可以得到个性化的软件,购买成品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行业知识,而租赁软件则视IT应用为水电和煤气,实现随时随地按需应用。其中开发又根据参与放的不同可再分为企业自己独立开发、交给专业软件公司定制开发以及双方联合开发。如何从这五中软件功能获取方式选择最合适本企业的方式,受许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制约和影响。

组织独立开发的成本虽然较低,实施成本也不会很高,但是,开发系统的质量和功能难以保障,使得运行维护费用加大,可能会引起系统停顿或不稳定,影响组织的经营活动,造成系统应用更多额外的负担。而在系统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即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系统维护与应用的成本占的比例超过系统开发与安装、实施的成本份额。在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成本比例中,维护费用通常占两者之和的50%~75%,在其它方式中,这部分费用转移到组织以外,或者减少了企业自己的相关支出。

一般的企业都把IT当作是企业业务的支持和服务,即使这个企业自己也生产IT产品,IT服务管理与IT生产也是分离的。由于目前以及在可见的未来,软件程序员、软件架构师、应用分析员、系统与网络管理员依旧属于昂贵的人力资源。这一部分人员的在职培训不可缺少、费用也居高不下,而且,他们的流动性比较高。企业管理层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现状、企业文化等方面慎重地考虑这些IT人员的投资,管理和应用。国内外企业有不同的方法,成功的经验包含各种IT人员与技术的管理方式。TCL的得失令人深思,联想和神州数码的例子值得大型企业借鉴,最近一个类似的企业是成功地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中国航天飞行集团,它宣布进入软件产业,推广集团在软件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商品化软件中最高,这是因为这些软件经过了较大客户群的使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而自行开发的软件则只能由本企业来完成现场检测、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等自我完善过程。租赁应用由于完全依赖于公共网络,目前的技术还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系统。

自行开发的系统主要是供本企业应用,实现功能上的需求是软件开发的主要目标,软件的其他质量标准如:开放性、扩展性难以保障。而商品化套件为了留住和吸引客户,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则会把着这两条质量标准作为重要的软件产品特性,会积极采用工、行业和国际标准,以便实现产品与其它商业软件包的信息传递。而且,专业软件开发公司也具备有关的知识和人才。当企业变革、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满足需求的最有可能的是租赁应用。当然,目前可以提供租赁的应用软件还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企业应用。

小议高校IT实训中心建设 篇6

人才培养IT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行业在高速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目前,国内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专业,不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巨大。

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员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一直在寻求创新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新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目前,在一些高校中设立的IT实训中心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IT实训中心理念

实践是信息技术人才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出能够符合企业真实用人需求的毕业生,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非常突出。

在这种理念下,IT实训中心应运而生。IT实训中心通常由高校与企业联合设立,地点选择在校园内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施,企业为实训中心提供实训讲师及企业运营中的真实项目案例,由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中心面向信息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招生,学生与实训中心进行双向选择,进入实训中心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

学习结束后,按照IT企业的标准化流程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估,符合该实训中心对应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可以继续与企业合作,进入该企业工作;不符合该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经过实训中心的学习和锻炼,IT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就业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进入合适的企业工作。

二、IT实训中心架构

IT实训中心一般模拟真实的IT企业规划组织架构和环境,室内模仿企业真实办公环境,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参加实训中心的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让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后能够感受真正的IT企业文化,提前熟悉和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管理体系上,不再采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而是采用IT企业普遍流行的项目经理制,由合作企业的培训师来担任项目经理,学生则变身为项目组的成员。对学生日常的考核和管理也有项目经理负责。从管理体系上保证了学生在实训中心接受的是真实的企业项目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IT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1.准确的定位

IT实训中心的建设要以培养实用型、操作型、适应IT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企业真实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为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环境,提高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

2.完备的技术设备和办公环境

为了完全还原企业生产环境,需要为实训中心配备必要的、完备的技术设备,保证学生能够与企业员工拥有同样的技术设备,便于IT实训项目能力顺利运作。同时,中心也要营造必备的企业办公环境,帮助学生更快的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更好的适应企业项目工作特点。

3.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设立

IT实训中心必须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紧密合作,按照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技术意图设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运作中保证培养复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训中心接受真实的企业工作训练。

4.课程体系保障

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实训中心安心完成项目学习和训练,学校在相关高年级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学分、作息时间、课程考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在低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尽可能安排完善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在进入IT实训中心是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基础知识体系。

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训中心,是一个以教育资源开发、实训体系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工作的科研与开发基地。

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中心整合了东软集团、美国Skillsoft、微软、日本旺文社等合作伙伴的教育资源,为学院提供国际一流的IT类学习课件与E-Learning学习服务。并结合计算机软件、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支撑系统,包括Labform实验平台、英语强化训练系统、日语强化训练系统、题库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等,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中心按照IT企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以培养IT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了软件开发类、系统管理类、多媒体设计类等多种岗位技能实训体系。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文档;形成了一套高校教学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实训组织模式。解决了IT相关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实训难题,解决了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及经验欠缺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Java、嵌入式、.Net、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站设计与制作等方向的多个实训体系资源包。为学校规模化开展实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训中心3至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在目标高校中培养一批符合企业技术能力和人才需求、理解企業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后备人才。

IT实训中心建设,是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水平、培养复合市场需求IT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IT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实现了高校、人才、企业之间三方的共赢,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毅.高校实训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高等建筑教育,1997,(03).

[2]付克影,万永红.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8,(08).

重点推动IT治理能力建设 篇7

现有工作成果:

(1) 正式报批《IT服务服务管理:技术要求》, 且该标准的宣贯和应用推广也同步开展, 以技术标准为依据编写运维服务工具黄页, 给出工具分类原则及建议甲方采购要求。推动与国产硬件厂商和系统厂商的互认证和互开放, 进一步推动关于运维数据采集的统一;自主可控的运维一体解决方案落地的方法论和理论依据。依据标准进一步形成工具的测试规范, 为成熟度提供工具评价支撑;为工具产品认证贴牌提供依据。开展典型用户试点:南方电网已邀请相关专家对其集团IT集中监控规范进行评审。

(2)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系列标准研究及应用推进方面:研制《信息技术服务治理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治理实施指南》、《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绩效指标体系》、《信息技术服务治理审计导则》, 以及编写《IT审计实施之道》培训教材。

(3) 形成《信息技术服务治理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 同步开展了《第2部分:实施指南》、《第3部分:绩效指标体系》和《第4部分:审计导则》的编写, 对实施指南的编写策略、绩效指标体系的模型、结构、指标设置依据等内容进行研究。

(4) 在《第4部分:审计导则》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IT审计实施之道》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目前, 该培训教材已完成统稿, 正在开展印刷出版前的准备。

(5)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聚焦“数据治理”的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数据治理白皮书》 (中英文版) 的编写工作, 与参会的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芬兰、德国ISACA、Microsoft等国家、组织及公司的专家进行了深入沟通, 获得了ISO/IEC JTC1/SC40/WG1的认可。

(6) 成立数据治理专项小组, 开展研究和案例收集, 撰写技术报告, 成立《大数据治理和服务》书籍编写小组, 为数据治理新标准的立项做好预研。

(7) 启动了行业体系和用户体系的建设工作, 规模化推进IT治理标准的实施落地, 筹备IT治理专家 (指导) 委员会, 形成指导IT治理标准研制、应用和推广的专家联盟和企业联盟。同时, 积极开展ITSS治理标准应用推广和调研, 拜访了太平洋保险、一号店、盛大集团等知名企业。

2015年工作计划:

服务管控专业组的主要工作将围绕组织建设、标准研制和标准应用推进等方面展开:

(1) 提名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组长单位, 宋跃武担任副组长。

(2) 全面推进IT治理系列标准的研制, 完成《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送审。

(3) 全面推进其他三项标准研制任务, 启动国内数据治理标准立项和研究。

(4) 开展IT治理专家委员会和推广机制的建设, 推进IT治理实施的落地。

(5) 积极开展IT审计培训机制的建设, 推进IT审计。

零售连锁店的IT建设 篇8

IT系统要跟上业务发展

PGA TOUR连锁商店是PGA TOUR (职业高尔夫球手组织) 所属的专门经营高尔夫及其相关商品的零售店。该公司目前的连锁店主要集中在美国各大中城市, 也在网上商店销售商品。

除了销售高尔夫商品, 这些商店还提供“沉浸式”体验, 包括推杆练习, 提供录像分析高尔夫球的飞行, 以及其他一些交互式活动。因为使用了PGA的品牌, 因此这些体验活动必须是高质量的。“我们只有一个很小规模的IT团队, 但是却必须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业务, ”Golf&Tennis Pro商店以及PGA TOUR连锁店的CIO Gentry Ganote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允许我们在不增加IT人员的前提下快速部署大量的新服务器。”

“HP Blade System加上Virtua Iron软件, 给了我们所需的所有工具, 可在需要新服务器时马上安装, 并且无需额外的成本和人工就可以进行管理, ”Ganote说, “这是我们可以继续保持和高速扩充的业务同步的原因之一。”

服务器部署更快

PGA TOUR连锁店的IT员工发现, 他们在公司的地位非常类似于在高速发展的其他新公司的IT部门。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确保可以满足业务的需求, 但是对未来做出计划则非常困难。“我们过去发展得太快了, 以致要不断添加新服务器, 这对我们是个挑战, ”Ganote回忆说, “通常是每两周左右就要增加一台服务器, 因为我们必须要检查整个购买流程, 运货然后部署。”

一旦服务器部署完毕进行管理就是件时间紧迫的事情。没有一个方法可以用一个控制台管理所有的服务器, 每台机器都是被单独管理的。另外, 数据中心也建在城市里方向完全相反的两个地方, 如果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操作, IT人员就必须驱车横穿整个城市去处理。

“我知道我们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Ganote说。“我们不能一直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

PGA TOUR连锁店选择了8台Pro Liant BL460c服务器刀片和HP Blade System c7000机箱。配合HP Blade System, Ganote选择了Virtual Iron虚拟化和管理软件。这个软件的虚拟化服务和管理层易于使用以及技术支持都给Ganote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如果在过去要想承担同样的工作大概需要20台服务器。

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HP Blade System和虚拟化技术可以加快和简化服务器部署, 减低服务器管理的时间和成本, 减少电源和硬件成本, 改善PGA TOUR连锁店的客户服务。“我们可以在半小时内部署好一台新服务器, 而之前则需要两周或更长的时间, ”Ganote说, “这可是巨大的好处, 因为我现在可以更快地发布应用和进行系统测试。”

采用i LO和远程服务器管理也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现在, 部署新的虚拟服务器、重启服务器、分配存储空间等工作都可以远程进行, 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需要亲自跑到城里另一头的数据中心去。

“现在, 我用整合的观点管理所有服务器, ”Ganote说, “我可以远程方式做所有事情,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线缆的复杂性也被显著降低了。“从机架的观点看, HP的刀片很神奇, ”Ganote说, “你不需要和用于以太网和光纤通道连接的几十根线缆打交道。你要做的只是把刀片插入机箱, 然后每样东西就都完全连接好了。”

小议高校IT实训中心建设 篇9

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员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一直在寻求创新教育模式, 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新的教学目标,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目前, 在一些高校中设立的IT实训中心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IT 实训中心理念

实践是信息技术人才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要培养出能够符合企业真实用人需求的毕业生,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有效手段, 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非常突出。

在这种理念下, IT实训中心应运而生。IT实训中心通常由高校与企业联合设立, 地点选择在校园内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施, 企业为实训中心提供实训讲师及企业运营中的真实项目案例, 由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中心面向信息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招生, 学生与实训中心进行双向选择, 进入实训中心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

学习结束后, 按照IT企业的标准化流程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估, 符合该实训中心对应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可以继续与企业合作, 进入该企业工作; 不符合该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经过实训中心的学习和锻炼, IT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未来的就业中也能够脱颖而出, 进入合适的企业工作。

二、IT 实训中心架构

IT实训中心一般模拟真实的IT企业规划组织架构和环境, 室内模仿企业真实办公环境, 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参加实训中心的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让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后能够感受真正的IT企业文化, 提前熟悉和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管理体系上, 不再采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而是采用IT企业普遍流行的项目经理制, 由合作企业的培训师来担任项目经理, 学生则变身为项目组的成员。对学生日常的考核和管理也有项目经理负责。从管理体系上保证了学生在实训中心接受的是真实的企业项目学习,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IT 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1. 准确的定位

IT实训中心的建设要以培养实用型、操作型、适应IT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紧密结合企业真实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 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为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环境, 提高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

2. 完备的技术设备和办公环境

为了完全还原企业生产环境, 需要为实训中心配备必要的、完备的技术设备, 保证学生能够与企业员工拥有同样的技术设备, 便于IT实训项目能力顺利运作。同时, 中心也要营造必备的企业办公环境, 帮助学生更快的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 更好的适应企业项目工作特点。

3. 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设立

IT实训中心必须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紧密合作, 按照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技术意图设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运作中保证培养复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训中心接受真实的企业工作训练。

4. 课程体系保障

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实训中心安心完成项目学习和训练, 学校在相关高年级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在学分、作息时间、课程考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在低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尽可能安排完善的基础课程, 使学生在进入IT实训中心是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基础知识体系。

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训中心, 是一个以教育资源开发、实训体系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工作的科研与开发基地。

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 中心整合了东软集团、美国Skillsoft、微软、日本旺文社等合作伙伴的教育资源, 为学院提供国际一流的IT类学习课件与E - Learning学习服务。并结合计算机软件、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 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支撑系统, 包括Labform实验平台、英语强化训练系统、日语强化训练系统、题库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等, 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 中心按照IT企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以培养IT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校企合作, 开发建设了软件开发类、系统管理类、多媒体设计类等多种岗位技能实训体系。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文档; 形成了一套高校教学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实训组织模式。解决了IT相关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实训难题, 解决了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及经验欠缺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Java、嵌入式、. Net、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站设计与制作等方向的多个实训体系资源包。为学校规模化开展实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训中心3至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在目标高校中培养一批符合企业技术能力和人才需求、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后备人才。

IT实训中心建设, 是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水平、培养复合市场需求IT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IT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作, 实现了高校、人才、企业之间三方的共赢,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毅.高校实训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高等建筑教育, 1997, (03) .

[2]付克影, 万永红.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 2008, (08) .

机房建设中的IT微环境监控 篇10

一、IT微环境的介绍

IT微环境是指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含电力、空调、监控等关键元素, 要提高整体IT系统的可用性必须从提高IT微环境的可用性入手。在IT微环境所涉及的诸多关键元素中, 电力供应保护子系统已经被大多数用户认可和采用。但是机架中温度调节、热量管理、线缆管理等环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真正为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提供一个高度可用的运行环境。比较科学的解决办法是以机架为单元, 控制IT微环境的温度, 通过合理设置冷、热通道, 引导冷风均匀送到每个IT设备的进风处, 并将热风有效送回空调, 保证机架内的温度控制到适宜服务器工作的温度。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IT微环境”理解成服务器内部CPU发热的内部环境。前者可称为机柜IT微环境, 而后者则可称为服务器内部IT微环境。只有保证每个IT微环境的可用性, 才能真正提高IT系统的整体的可用性。

二、传统的机房监控落后

现代机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IT设备的模块化、轻薄化、机架化, 机房内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刀片式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备中高性能的部件所占用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小, 加大了冷却散热系统的工作难度, 机架内部环境威胁着IT系统的整体可用性。传统的热量控制方法是降低整个机房温度, 期望达到“冷却”服务器的作用, 与IT设备模块化、机架化的特点脱节, 仅考虑由空调本身的制冷能力, 只是对空调机的运行和机房整体环境的监控, 忽视了对IT微环境的监控, 没有考虑机柜内部IT设备的散热问题, 不能适应现代机房监控的需求。

对空调机运行的监控只能了解空调机是否在正常运行, 而空调的正常运行不能说明设备就能正常运行, 空调机出风口的温度值更不能说明机房的整体温度和机柜微环境温度, 因此对空调的监控不能代表甚至取代对IT微环境的监控。由于环境温度控制措施不当, 机房普遍存在机柜局部热点的现象。而机柜中的IT微环境的散热措施不当, 是导致服务器过热而宕机的根源所在。据APC公司对中国用户的多项调查表明, 因过热问题发生宕机现象已达到了总故障的32%。

三、以机架为单元来控制IT微环境

机房各个点的环境参数值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即使机房大环境参数正常, IT设备所处的环境也不一定正常。机房整体环境监测的参数不能视为各机柜的IT微环境参数, 更不能体现重要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状况。IT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运行环境 (例如服务器内风扇转速与CPU温度等) 是最直接、最迅速影响IT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机柜内的IT微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机柜微环境参数最能体现设备所处的实际运行物理环境的情况, 所以对机柜内IT微环境的监控非常必要。有时候, 即使机房内空调运转正常, 机房整体环境参数值也在预设范围内, 但某服务器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服务器内风扇的转速不正常、CPU过热的状况。如果只监控机房大环境, 此时机房的管理人员是不会得到这种危险信息的, 整个系统就会因为该服务器潜在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意外瘫痪。

由此可见, 现代机房监控的重点是采用机房监控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加强对IT微环境的监控, 实现对从设备内部IT微环境到机柜IT微环境, 再到机房大环境这样多层次的监控。

四、IT微环境建设

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不同, 由于整体解决方案使用户无需关注IT系统细节问题, 对提高可用性的效果明显且难度较小。站在整体可用性高度来设计IT微环境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已成为大势所趋。

IT微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分布于各个机柜的微环境监控终端, 实时获取所连接的各种传感设备的信号 (包括传感器、继电器、UPS、智能设备等输出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等) , 监测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括电流、电压、功率、温度、湿度等, 根据预先设定的模拟量的上下限和开关量的报警状态, 再通过集中管控平台, 有效实现对机房的IT微环境监控。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相配合, 建成一套完善的机房监控系统。

(一) 超温报警

新型号的品牌服务器都支持IPMI协议, 因而, 通过IPMI协议来监控CPU的温度和风扇的转速等参数已不是一件难事。被监控的设备内部、机柜、机房环境的任何一点温度, 如果高于预先设定上限或低于下限时, 都会报警。当然, 可设置时延, 当前温度持续超标时间超过时延才会报警, 避免系统干扰。如果对IT微环境的监控到位, 就能及时发现IT微环境的过热问题, 防止因为过热而发生的宕机现象。

(二) 远程报警

除了检测温度外, 如果选用相应传感设备, 还可以同时检测环境温湿度、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光照度、流体压力、气体浓度, 进行UPS监控、消防监控、漏水监控、入侵防盗等, 实现远程报警功能。

(三) 短信功能

在断电、超温等报警时, 向管理员发短信报警;管理员可通过短信实时查询当前的温度值、断电状态。

(四) 数据采集

如需要将温度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上, 可选用数据采集软件。可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数据长期保存, 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导出、图表显示、报表生成和打印等功能。

五、结束语

上一篇:综合教务系统下一篇:性能评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