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挡水建筑物

2024-07-13

临时挡水建筑物(精选六篇)

临时挡水建筑物 篇1

临时工是与固定工、合同工相对应的一种用工形式, 一般是指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 临时工在建筑企业中的构成、地位和作用在发生着演变, 正逐步形成不可替代的重要有生力量。因而, 如何充分发挥临时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但临时工为单位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降低成本, 创造利润作出很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 临时工良莠不齐, 责任心与纪律性严重不足, 以至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 按时交工, 影响施工单位在社会中的形象和信誉。

1 建筑企业临时工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1.1 临时工队伍的短期行为给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

临时工的短期行为, 就是只顾个人眼前的利益, 忽略甚至损害本人长期利益, 或者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这些短期行为可表现为:第一, 临时工工作时只考虑自身操作的便利, 不顾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配合和其他工种成品的保护。第二, 一些临时工在思想意识上将他们的利益与施工单位的利益对立起来, 导致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材料与设备的浪费。这种现象在包工不包料的形式下尤为严重。第三, 一些临时工班组长携工人工资逃跑, 工人到劳动局投诉, 寻求援助, 结果拖欠工人的工资还得施工单位付。这种情况不但使施工单位蒙受经济上的损失, 而且声誉上受到了损害。临时工的短期行为是一件让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十分头痛的事情。管理人员通常采用罚款的手段, 引起矛盾的激化, 冲突的加剧, 导致对抗情绪加深, 这样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2 临时工长期松散的习惯给正常的生产及生活管理造成障碍。

在所有的行业中, 建筑施工临时工的流动性是最大的。工地的临时工棚是他们寄宿的地方, 也不晓得能干多久, 只要把简单行李带上, 又可以住到新的工地上去, 这样的工作性质, 加上他们多数人缺乏大集体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 使施工单位对他们生活上的管理难度大。不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至于乱涂乱画, 影响他人休息, 破坏淋浴和饮水设施等事情也时有发生, 甚至会出现以班组长为小群体公然对抗管理人员的事件。施工单位对以上的这些行为是管不胜管, 防不胜防。有些施工单位对付耍赖和蛮不讲理的临时工甚至采用以暴易暴的手段。

1.3 对临时工的不公正待遇。

前社会保障制度主体构架下的临时工社会保险在企业尚难以有效实施。企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对临时工实行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上社会保险、不缴纳保险费“三不”政策, 给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同工却不同酬。按照现行的我国用工制度规定, 没有什么“正式”、“临时”之分, 必须同工同酬。然而, 现实的状况却是, 与时俱进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有的甚至被大打折扣或束之高阁, 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培训机会不均等。多数企业认为临时工的流动性较大, 培训了很长时间, 搞不好临时工一走, 前面的培训也就废了。因而, 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对他们进行很短的进厂培训, 然后放到车间由车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上岗学习。正规或较长时间的学习一般很难轮到临时工的头上。提职升迁几乎无望。由于目前临时工在大多数企业, 尤其是建筑企业未作为人力资源纳入正常的考核, 也没有给出明确的个人发展方向, 即使是业务骨干也往往当做本企业组织之外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设岗、定人, 特别是管理岗位上几乎不考虑临时工。

2 加强临时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1 推动《劳动法》的深入实施。

要使企业内的所有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参与权、竞争权和报酬权, 还应在社会保险、养老统筹和业务培训等潜在待遇上一视同仁。具体操作时, 应将《劳动法》的贯彻执行进行量化分解, 深入到企业的考核指标中去。二要加强全社会劳、资双方的思想观念教育,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临时工地位的合法性及平等性, 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待临时工有一个客观、合理的认知的同时, 还要大力开发临时工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 使其为企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要加快建筑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尽快淡化“长期”和“临时”用工体制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区别, 逐步建成并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有效性, 从而彻底消灭历史用工制度为建筑企业带来的种种弊端, 发挥全部在岗员工的积极能动作用, 使建筑企业更具竞争力。

2.2 建立建筑企业内部临时工队伍评价推荐机构。

制定临时工队伍资质评级标准。企业服务的年限、次数、工程量、工人数量、技能水平、施工信誉记录、项目部的综合评价、队伍内部管理等等。资质评价等级高的队伍在承揽任务时将会有单价、竞标优先、工程量等的优势。建立施工项目各工种承包竞标制度。制度中可规定企业内部的项目部招收临时工都必须通过评价推荐机构评定的临时工队伍, 项目部各大工种应采用公开招标竞标的方法, 临时工队伍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具体做法可参照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办法。评价推荐机构有责任使承包合同更加规范化、具体化, 并且增加可操作性。建立临时工队伍服务质量跟踪系统, 定期收集项目部的意见, 建立临时工服务质量档案。为临时工提供必要的工人技能培训和技术更新服务, 提供有偿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建立或者壮大具有规模, 相对稳定的工种临时工队伍, 并向企业外部的施工单位推荐。

2.3 加强企业对使用临时工宏观管理的力度。

加强对企业用工进行监察, 对超范围用工的, 应予以清退, 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临时工在进场时应该签定临时工劳动合同, 这对施工单位和临时工本身都很重要,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的形式以确定, 既避免日后的纠纷扯皮, 又向临时工正式表明:你是单位聘用的临时工, 单位给你付工资, 而你必须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 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违反则负相应的责任。临时工班组长也应该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合同的条款确定了班组长是单位临时聘用的管理人员, 他的主要工作是:在项目部的领导下, 负责下属班组临时工工作的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配合、开具工单、安全管理与教育、生活安排等等。这些做法既遵守了相关的法律, 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劳资纠纷的出现。

2.4 关心临时工的生活。

管理人员要帮助临时工队伍进行技术更新,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工作设计和劳动力预算, 降低临时工队伍劳动力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从生活上关心临时工, 减少管理环节上冲突的产生。绝大多数的临时工都是离乡别井, 来到陌生的地方打工的。漂泊的经历决定了心态的不稳定性和老乡或朋友关系的依赖。因为出门在外, 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不放心, 这种情况下只有相信老乡和朋友, 才能有立足之地。根据临时工这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该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营造值得信赖的工作团队和集体。例如, 提供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 卫生可口又实惠的饭菜, 提供业余娱乐的电视节目和游戏设施, 增加集体荣誉感的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抽奖活动、节日会餐等等。这样既可以减少临时工敌对的情绪, 又可以降低小团体对抗大集体的可能性。

摘要:严格依照制度办事, 真正充分发挥临时工的作用。本文从建筑企业临时工雇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加强临时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了劳务工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搭建临时建筑物协议书 篇2

甲方:临沧市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廉租房各住户(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廉租房各住户的要求和申请,为方便住户堆放杂物,经甲方研究同意:在廉租房旁水井一侧及原工棚房搭建临时简易房。为明确责任,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授权委托甲方代行收付临时简易房建设资金,施工方及监工等由乙方负责。

2、采取“个人自筹资金、单位统一规划”方式建设,经抽签后来确定各户的简易房。

3、建设资金由需要的住户自筹,而后按实际投资额来平均分摊,由各住户承担。

4、各住户对该简易房只有使用权,无房产所有权。若遇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征用该场地需拆除临时简易房时,住户在取得适当补偿后,必须无条件服从和退出。

5、本协议书由甲方保存。

甲方:临沧市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

公因数、临时建筑以及兔子 篇3

假定我们可以走到这个无限言说的终点,假定世界上有足够的知识分子和研究中心以及足够的笔墨纸张来把这一个小小茶杯说全和说透,以求得避免任何遮蔽性的确论,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面对车载斗量如山似海的茶杯全论和茶杯通论,还可能知道“茶杯”是什么东西吗?还能保证自己不晕头、不眼花也不患冠心病地面对这个茶杯吗?如果这种精确而深刻的语义清理,最终带来一种使人寸步难行的精确肥肿和深刻超重,可能带给我们无所不有的一无所有,那么我们是否还有信心在喝完一杯茶以后再来斗胆谈谈其它一些更大的题目?比如改革?比如历史?比如现代性?

这样说,并不是说八十年代以来的虚无主义没干什么好事。不,虚无主义的造反剥夺了各种意识形态虚拟的合法性,促成了一个个独断论的崩溃——虽然“欲望”、“世俗”、“个人、“自由”、“现代”这样一些同样独断的概念,这样一些同样可疑而且大模大样的元叙述,被很多虚无论者网开一面留下来并且珍爱有加。这当然也没有什么。现实的虚无情绪总是有偏向的,总是不彻底的。有偏向或者不彻底的虚无,在一定条件下同样可以构成积极的知识生产。问题在于,在一种夸大其辞的风气之下,虚无论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独断和思想专制。虚无论使人们不再轻信和跪拜,但它的越位和强制也正在造就一些专擅避实就虚、张冠李戴、霸气十足但习惯于专攻假想敌的文字搅局专家,正在传染一种洒向学界都是怨的奇特心态:一切知识遗产,特别是或多或少带有独断论历史遗迹的知识遗产,都被这些野蛮人纳入一古脑打倒之列,至少也被他们时髦地避之不及。

宁可虚无,不可独断,宁可亵渎,不可崇敬,这样的知识风尚本身有什么合法性吗?正如我们无法在没有任何“遮蔽”的苛刻要求下说明一个茶杯,事实上,我们也只能在或多或少“遮蔽”的情况下,在语言本身总是难免简化、通约、省略、粗糙、遗漏、片面以及独断的情况下,来说明一个秋天的景色,一个人物的脾气,一种观念的要点,或者一种社会的体制。在这里,严格地说,投照必有暗影,揭示只能是定向的,总是意味着必要亦即良性的遮蔽。或者说,或多或少的遮蔽恰恰是定向揭示的前提,是智慧和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言才能有所言,有所不思才能有所思。倘若我们不眼睁睁地无视有关茶杯亚原子结构等其它一切可贵然而应该适时隐匿的知识,我们就无法说明茶杯是一个圆家伙。极而言之,我们至少也要在某些“准独断”或“半独断”的及思维共约和语言共约之下,才能开口说任何一件事情,采取任何一个行动。

真理与谬误的差别,也许并不是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是虚无与独断的差别。真理有点像某些公因数,是数项组合的产物,为多少有些独断的不同知识模型所共享。在瓦解诸多独断的过程中对这种公因数小心地提取、汲取和呈现,恰恰是虚无论可以参与其中助上一臂之力的事情,是虚无论可能的积极意义所在——假如它希望自己也是一种严肃的思考成果,而不至于沦为轻薄的狂欢。

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界的分流和分化,需要良性的多元互动,于是不可回避知识公共性的问题,包括交流和沟通的语用规则问题。打倒一切,全面造反,宁可错批三千也决不相信一个,这些态度可以支持不正当的学术元胚,营构某些人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对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成长却没有多少帮助。在差异和交锋中建立共约,在共约中又保持对差异的敏感和容忍,是人们走出思维困境时不可或缺的协力和互助。这种共约当然意味着所涉语义只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并不像传统独断论那样许诺终极和绝对。因此它支持对一切“预设”的反诘和查究,但明白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约定某些“预设”而存之不问;它赞同对“本质”和“普遍”的扬弃,但明白需要经常约定一些临时的“本质”和“普遍”,以利局部的知识建制化从而使思维可以轻装上阵运行便捷;它当然也赞同对“客观真实”的怀疑,但并不愿意天真浪漫地时时取消这一即便是假定的认识彼岸——因为一旦如果没有这一彼岸,一旦没有这一极限的导引,认识就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公共价值标尺,也不再会有任何意义。这一共约的态度是自疑的,却在自疑之中有前行的果决。这种共约的态度是果决的,但在果决之余决不会有冒充终极和绝对的自以为是和牛皮哄哄。可以看出,这里的共约不仅仅是一种语用的规则和策略,本身也就差不多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体现着知识者的这样一种态度,既不把独断论的“有”也不把虚无论的“无”制作成神话。与此相反,它愿意方便多门,博采众家,在各种符号系统那里寻找超符号亦即超主义的真理体认,其实际操作和具体形迹,是在随时可以投下怀疑和批判的射区里,却勇于在一个个有限条件下及时确立知识的圣殿。套用一句过去时代里的俗话来说,这叫作在战略上要敢于虚无,在战术上要敢于独断。

现代知识既是废墟也是圣殿,更准确地说,是一些随时需要搭建也随时需要拆除的临时建筑。知识之间的交流,是各种临时知识建制之间一种心向真理的智慧对接,当然就是一场需要小心进行的心智操作,离不开知识者们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会心,离不开必要的理解力和学术道德。可惜的是,现代知识生产的商品化和实利化,正在进一步侵蚀着这种公共秩序的心理基础。我们仍然热爱着真理,但常常只爱自己的真理,无法爱上他人发现的真理。专业于国学的人可以嘲笑西学家不知中国,专业于西学的人可以挑剔国学家不懂西方;碰到人文学者可以指责他不懂经济,碰到经济学家则忍不住地要狠狠侃他一通海德格尔和尼采。你说东我就偏要同你说西,其结果当然是双双宣布大胜。“完全无知”、“可笑至极”一类口气大得很的恶语在论争中随时信手拈来;学理上倘没法接火便信口指责对方的“官方背景”或者“完全照抄”、“自我炒作”,做场外的恐怖性打杀,抢先给自己筑建道德优势。在这样一些“三岔口”式的扑空和虚打之下,在这样一些左右逢源和百战百胜之下,知识还重要吗?不,知识所有者的利益,倒成了语言高产中最隐秘的原型语言,成了文本繁荣中最隐秘的原型文本。

真理被虚无之时,就是真理最容易变成实利之日,现代的话语的游戏化和话语的权利化,分别引领着虚和实的两个方向,但这两条路线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现代传媒输送着太多的学术符号,现代教育培育着几乎过剩的学术从业者。因此我们选择某个学术立场,可能是出于兴趣和良知,出于人生体验和社会使命的推动,但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能仅仅是取决于知识生产的供求格局和市场行情,甚至是取决于符号游戏中一次次“学术旅行”或者“学术洗牌”。一个最烦传统的人可能攻了个古典文学学位,一个最愿意做流氓的人却人了法学专业,一个性格最为独断专权的人却可能碰巧写下了一篇关于民主和自由的论文。这真是有点不幸,但人与文的错位已司空见惯,不再让人伤肝伤肺。这样做是要顺应潮流,还是要投机冷门,也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话语一旦出自我口,就很容易被言者誓死捍卫,它们本身不再仅仅是游戏,而关涉到面子、聘书、职称、地位、知名度、社会关系、知识市场的份额、出国访问机会、在政权或者商业机构的座席——这些好东西已经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权利可以产生话语,那么现代社会中的话语也正在产生权利,产生着权利持有和权利扩张的火热要求。真理将越来越少,而我的真理会越来越多。在我们有些人那里,真理不再能激起愚人才有的肃然起敬,正在进入同时实利化和虚无化的过程——任何知识都可以被轻易地消解,除非它打上了我的产权印记,据此可以从事利益的兑换。

即使到了这一步,即使我们都变得这样没出息,这样的狂欢其实仍然无法宣告知识公共性的废弃。虚无之道毕竟没有统统市井化,毕竟还有很多人明白,知识的四分五裂和千差万别,不过是知识公共性进一步逼近精微和严密之处的自然发现,包括人们的公共性困惑与茫然,也恰恰是人们对真理终于有了更多公共性理解的证明之一。道理很简单,若无其同,焉得其异。一群互相看不见(缺乏共同视界)的人不可能确定他们容颜的差别,一群互相听不懂(缺乏共同语言)的人不可能明白他们的言说差别在哪里。当我们把差别越来越折腾清楚的时候,不正是由于我们正在进一步沉陷于并且感受和利用着共同视界和共同语言么?一个知识者不是鲁滨逊,不可没有学理资源的滋养(来自他者的知识兼容)也少不了顽强的表达(通向他者的知识兼容)。即便是唇枪舌剑昏天黑地的论战,如果不是预设了双方还存在着沟通的可能,如果不是预设了某种超我的公共性标准,也就用不着那样对牛弹琴白费气力。也许正是有感于这一点,哈贝马斯才不避重建乌托邦之嫌,不惧重蹈独断论覆辙之险,提出了他的“交往理性”。他是提倡讨论的热心人,希望与人们共约一套交往的规则,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真诚宣称(sincerity claim)”,即任何话语都力求真诚表达内心。

他几乎回到了最古老最简单的良知说。这种关于良知的元叙述,这种非技术主义的道德预设,肯定也会受到一些虚无论者精确而深刻的学理攻伐,想必也得不到多少逻辑实证的支持。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项有关真诚的共约,我们这一群因为私利而日渐绝缘——互相看不见也听不懂的人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还能不能在吵吵嚷嚷的昏天大战里重返真理之途?在哈贝马斯这个并无多少高超之处的建议面前,在我想像中他即将遇到的各种高超得多的解构和颠覆面前,我不能不想起以前一个故事:一个智者有一天居然发现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即便前者速度是后者的五倍,兔子赶到乌龟原在位置的时候,乌龟肯定前行了距离S;兔子跑完S的时候,乌龟肯定又前行了S/5;兔子再跑完S/5的时候,乌龟肯定又前行了S/25……以此类推,无论有多少次兔子赶至乌龟的上一个位置,乌龟总是会再前行一点点。差距将变得无限小,但不论怎么小总不会变成无。考虑到这个小数可以无限切分下去,那么兔子当然只能无限接近乌龟却不可能赶上乌龟。

智者的这一推理应该说是无懈可击的,当然也是让人惊讶和十分荒唐的,因为兔子事实上一眨眼就超过了乌龟。这只兔子只是给人们一个重要提醒:某些无懈可击的逻辑过程有时也会成为幻术和陷阱。与智者技术主义的严密推论相反,将“无限小”化约为“零”,尽管在一般逻辑上不大说得通,但这个非理之理可以描述兔子的胜出结局,更具有知识的合法性。而这一非理之理正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石之一。

作为来自实践的苏醒和救赎,各种学理总是依靠更高层面的某些非理之理来与智慧重逢。

集热挡水板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篇4

目前, 一些学者对集热罩的集热效果进行了研究, 但很少针对工程中的实际情况, 不能很好地说明集热罩的应用是否有效。笔者对不同工程设计下集热罩的集热效果进行研究, 并探讨了集热罩形状对集热效果的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集热罩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场所

试验室空间尺寸为9m×9m×12m, 装有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动吊顶, 其活动高度范围为2~10m, 顶棚上可根据试验需要布置喷头, 同时设有试验控制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可满足试验需要。

1.2 试验器材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集热罩若干个, 油盘, 卷尺, 秒表, 热电偶若干只。

规范规定, 圆形集热罩的半径最小不应小于0.19m, 正方形集热罩的边长最小不应小于0.34m。所以, 试验中分别选取半径为0.20、0.30m的圆形集热罩和边长为0.35、0.45m的正方形集热罩。

1.3 试验平台

在试验室中取某个喷头处作为测试点, 集热罩设置在喷头安装口处。分别在集热罩内、外 (同一水平线) 和顶棚处设置热电偶。将集热罩到顶棚的距离设为H1, 火源到集热罩的距离为H, 喷头正下方到油盘中心的横向距离为L。具体布置如图3所示。

1.4 试验工况

试验中分别改变集热罩的设置位置、面积、形状和边缘厚度, 以此来验证不同工程应用中集热罩的集热效果, 具体工况如表1所示。

2 试验结果分析

为了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探讨了火源位置、安装情况、集热罩大小、边缘厚度等因素对集热效果的影响。

2.1 火源位置对集热罩集热效果分析

基于“喷规”对喷头间距的规定, 分别取集热罩距火源0、0.9、1.8m进行点火试验, 利用温度采集系统分别采集集热罩处、顶棚处和与集热罩同水平面处温度。图4、图5为顶棚高度4、6m时, 集热罩距顶棚0.5m, 火源在集热罩正下方时不同位置处温度分布规律。可知, 当火源在集热罩正下方时, 无论顶棚高度是4m还是6m, 集热罩均表现出一定的集热能力。在4m高度下, 集热罩内温度比顶棚温度高3℃左右, 比同水平处集热罩外温度高20℃左右, 在6m高度下有近似的规律。

图6、图7为顶棚高度4m时, 集热罩距顶棚0.5m, 火源距集热罩0.9、1.8m时, 不同位置处温度分布规律。可知集热罩内温度明显低于顶棚温度, 在火源距集热罩0.9m时, 集热罩内温度低于顶棚温度20℃左右, 且略低于同水平处集热罩外温度, 随着火源距集热罩进一步增大, 差距越明显。

综上所述, 当集热罩位于火源正上方时, 集热罩集热效果明显, 当集热罩与火源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时, 不但起不到集热效果, 而且影响集热罩内烟气温度的上升。

2.2 安装高度对集热罩集热效果的影响

工程中经常出现不同顶棚高度下, 或同一高度下, 距顶棚不同距离处安装集热罩的情况。顶棚高度分别是4、5、6m时, 集热罩距顶棚0.5m (6m时采用1.0m) , 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时集热罩内温度变化, 如图8所示。由图8可见, 4m时集热罩内温度较高, 6m时温度较低。当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时, 虽然集热罩具有一定集热效果, 但仍然不能弥补高度变化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顶棚高度为5、6m, 集热罩距顶棚0、0.5、1.0m, 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时集热罩内温度变化, 如图9、图10所示。在5m高度下, 集热罩距顶棚的距离变化时, 集热罩内部烟气温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温度相差在5℃以内。在6m高度下, 距顶棚1.5m高度下集热罩内烟气温度略高于距顶棚1.0m高度下集热罩内烟气温度。综合以上两种情况, 当火源在集热罩正下方时, 集热罩距离火源近, 其集热效果略显提高。

2.3 形状对集热罩集热效果的影响

用于工程的集热罩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图11为相同面积下, 圆形和方形集热罩内部烟气温度变化曲线。可知圆形集热罩内烟气温度比方形集热罩内高15℃左右, 集热效果明显好于方形集热罩。其原因是圆形集热罩是一种弧形结构, 对集热罩内烟气流动的影响较小, 而方形集热罩的下缘是直角结构, 蓄积在集热罩内的烟气不易流动, 因此, 方形集热罩内烟气的温度较低。

2.4 面积和边缘厚度对集热罩集热效果的影响

为了尝试提高集热罩的集热效果的方法, 分别对比了集热罩面积和边缘厚度对集热效果的影响。

图12为相同工况下, 面积为0.2、0.12m2方形集热罩内部烟气温度变化曲线。由此可知, 大面积的集热罩内比小面积集热罩内烟气温度高35℃左右, 集热罩面积增加40%左右, 集热罩内烟气温度增加45%。

图13为相同工况下, 边缘厚度为0.02、0.04m方形集热罩内部烟气温度变化曲线。由此可知, 大的边缘厚度比小边缘厚度的集热罩内部烟气温度略高。

3 结论

(1) 当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时, 集热效果明显;火源不在集热罩正下方时, 没有出现集热效果, 甚至由于集热罩的存在, 导致其内部烟气温度低于同水平处温度。

(2) 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 当集热罩距顶棚的距离一定时, 随顶棚高度的增加集热罩集热效果减弱;当顶棚高度一定, 集热罩与顶棚之间距离增加时, 集热罩集热效果略微增加。

(3) 集热罩的外形影响集热效果。圆形集热罩的效果较好, 且集热罩面积增加, 边缘厚度增大时, 集热罩的集热效果有所提升。

摘要:搭建集热挡水板应用效果测试平台, 设计12种实验场景, 对比同一水平处集热罩内、外和顶棚处烟气的温度, 研究火源位置、安装高度对集热罩集热效果的影响规律, 并测试不同形状、面积和边缘厚度集热罩的集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于集热罩正下方时, 集热罩集热效果明显;随顶棚高度的增加集热罩集热效果减弱;圆形集热罩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集热挡水板,集热效果,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GB 50084-2001 (2005年版)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2]冯小军, 张文华, 孔祥欣, 等.集热板在大空间场所作用效果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4) :86-90.

[3]薄立矗.集热罩对喷头启动时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6) :6-7.

[4]高翔, 赵泽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改进型集热板集热效应有效性分析[J].安防科技, 2011, (7) :27-31.

[5]杨丙杰.国内外规范中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对比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3) :265-267.

[6]王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靠性评价[J].安全, 2010, 31 (1) :7-10.

[7]谢思桃, 朱大维, 王新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几个组件的设置[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 33 (3) :65-66.

[8]杨琦.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发展[J].给水排水, 1997, 34 (1) :44-46.

临时建筑申请 篇5

尊敬的建设规划部门:

本人于2002年7月高中毕业后,当年11月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期间,在汽车师训大队专门从事汽车驾驶修理和培训,2004年12月服役期已满,退伍回家,被安排到县木材公司工作,由于国家对林业政策的保护,加上企业不景气,本人一直下岗待业,为了解决就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鉴于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场的情况下,先向他人租用在城外西门冲左侧旁已平整好3000多平方米搭建临时简易工棚从事汽车修理,为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税收,还有解决当地20多人的劳动就业,为了不影响城市的建设,安全检查又严重影响县、市容市貌,根据县市容市貌有关规定,在城外租用该场地,在租用该场地期间,如遇到国家建设需要,本人则无条件拆除,为此,恳请县建设规划部门批准新建临时搭建厂房为谢。特此申请

申请人: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问题及分析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用电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内的用电伤亡事故频频发生,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单位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觉得施工临时用电只是临时性的措施, 只要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以及照明需求即可, 无需高度重视, 而且对于用电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抓得不紧, 对于建筑施工中用电方面的规范标准学习也不够彻底。客观上, 建筑施工工地的环境错综复杂, 这也为施工临时用电带来了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对此, 笔者将从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入手, 结合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提出相应的防护性措施, 由此希望能够尽量地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切实保障施工用电安全。

1 临时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问题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工地中没有配备专业的电工, 一般都是让一些略懂用电知识的员工来开展电工作业。一些没有电工操作证书的人员往往不按照规范进行用电线路的设置, 由此而产生了许多违规现象, 进而形成了一些事故隐患。同时, 许多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缺乏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而是由电工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布设, 因而缺乏通盘考虑, 随意性极强, 未能采取相关安全防护策略。

1.2 分析

笔者认为, 在安装、检查、维修或者拆除临时用电工程时, 一定要由持证上岗的电工来完成。因为电工操作在特种作业的范围之内, 对于操作者自身以及他人、周围设施等均具有重要的危害, 所以, 一定要经过国家规定部门所组织开展的专业培训, 在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准予其独立上岗操作。电工在工业过程中, 应当按照要求正确地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凡是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在五台以及五台以上的, 或者设备的总容量在50 k W及以上的, 都应当编制出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一方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场勘测、明确电源进线、设置变电所或者配电室以及配电装置、落实用电设备的位置与线路、开展用电负荷计算、选择相应的变压器、合理设计配电系统、考虑防雷装置、明确防护方法、形成安全用电措施以及电气防火措施等。

2 外电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问题

外电线路是指并非建筑施工现场专用, 而是原来就已存在着的高压或者低压配电线路。虽然一般性工程并不会牵涉到外电防护, 然而一部分临时用电工程将涉及到外电防护问题。因为外电线路的位置是固定的, 无法加以改变, 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和外电线路保持某种安全距离, 一旦由于受到现场的作业条件所限而无法达到足够的安全距离之时, 一定要建立起绝缘防护隔离网等加以遮拦, 从而避免出现由于碰触而导致的触电事故。外电防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外电线路之距离要低于小于安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距离下限;二是未能及时采取防护性措施, 即使进行了防护, 但是也不够严密;三是防护网上未能悬挂警告标示牌;四是防护的材料难以符合响应要求;五是未能采用绝缘性材料, 或者防护材料的强度相对而言比较低, 无法阻止一些坚硬物体的进入;六是防护空隙过大或只能防护其中的一部分, 从而为建筑施工的过程留下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2.2 分析

一是只要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低于规定安全操作距离的下限, 就一定要采取认真细致的防护措施。二是在架设防护网等设施过程中, 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运用本线路暂时停电或者其他一些较为可靠的安全技术防护策略, 并且要有电气工程技术工作者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以监护。三是防护的设施应当保持坚固与稳定, 而且对于外电线路的隔离防护应当实现IP30级标准。四是要落实好方案, 运用可靠性较高的机械强度绝缘材料进行施工, 从而保障在建筑施工作业时不会遭到破坏, 而且还能安全有效地和外电线路进行电气上的安全隔离, 从而保障用电管理安全。

3 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问题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工程配电线路一般是从配电室或者总配电箱起进行敷设的, 应当按照各类配电装置的固定位置, 采取放射—树干式配线型, 线路的敷设方式主要有架空或者埋地这两种, 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配电线路架设于外脚手架或者井字架中;二是电缆线路出现拖地以及私拉乱接等现象;三是电缆线路缺乏保护措施, 甚至随地进行敷设, 从而导致车辆进行碾压;四是电缆接头的防水性较差;五是架空线路中的电杆未能运用混凝土杆或者木杆;六是电杆的杆径过细, 而埋地的深度又较浅, 其长度难以符合规定;七是电杆终端杆与转角杆未能装上平衡拉线, 导致电杆缺乏绝缘子, 横担中的线路出现混乱排列。

3.2 分析

一是建筑施工用电线路的敷设必须严格遵照安全技术规范之要求进行, 切实做到电线埋于地下, 并确保引出符合要求;二是直埋电缆离开地面之距离不应小于0.7 m, 电缆的上下应当用软土或者砂土加以覆盖, 并且通过盖砖加以保护, 沿线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牌;三是用电线路的架设应当选择合理的电线杆, 并且配置质量较好的绝缘子与横担, 并且确保线路的排序是正确的, 线路是安全可靠的。

4 配电箱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问题

目前, 大量建筑施工工地的临时用电系统并没有按照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正确地设置配电箱, 由此而导致各个配电箱、开关箱之内存在着漏电保护器的参数选择不尽合理、相互之间匹配性能偏差等突出问题。一部分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系统未能严格依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之原则来进行系统的设计, 而且实际用电之中往往会出现无法满足防护要求的情况, 同时还存在动力和照明线路进行混用等违规用电行为。

4.2 分析

要形成完整的配电箱柜防护方案, 配电箱与开关箱等的材质必须是铁板或者优质绝缘材料, 而且铁板的厚度应当超过1.5 mm。在临时用电系统的实际施工过程之中, 应当对全部配电箱以及开关箱加以编号, 并于箱体内注明具体的名称与用途, 在配电箱的内部配电开关中, 应当标明供电负荷等各项信息。要形成规范完整的三级配电、两级防护工作方案, 并对配电箱柜之中的漏电保护器性能加以检查, 一旦发现存在动作不够灵敏或者误动等状况时, 要立即进行更换, 从而提升整个临时用电系统的动作保护水平, 确保全系统能够高效而稳定地运行。

5 保护接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1 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保护零线的引出并不符合临时用电技术规范, 且重复接地点数量不足;二是未能运用专门色标电线来保护好零线, 且线径太小;三是保护零线未能跟随全部线路, 未能和用电设备的外壳紧密相连, 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

5.2 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专用电源中性点接地电线一定要采用质量可靠的TN—S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零线要从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或总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零线等处来引出, 并且做到单独敷设。在接零保护系统当中, 总漏电保护器当中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相互间不能再进行电气上的联结。TN系统保护零线一定要在配电室或者总配电箱中进行重复接地, 而且一定要在配电系统中间与末端实施重复性接地, 各处重复接地的电阻不能超过10Ω。保护零线要用绿、黄双色线, 而且不能用绿、黄双色线作为负荷线使用。保护零线之截面应当大于相线截面的一半以上, 单相线路保护零线截面和相线截面是一样的, 而且临电线路当中的保护零线所出现的最小截面应当是5 mm2, 联结配电装置与电动机械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大于2.5 mm2的绝缘铜线。保护零线要从线路的开始就加以敷设, 而一直到线路的末端, 对于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部分, 可以对导电部分进行连接。

6 结语

总的来说, 在建筑施工之中, 因为施工临时用电的点多而面广, 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发生用电事故的频率要大大高于其他事故之频率, 所以近年来为相关部门以及建筑施工单位已经采取了大量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而且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然而, 在临时施工的现场, 依然存在着一些用电上隐患未能得到完全彻底地排除。有鉴于此, 建筑施工现场中的全体人员, 从管理者到具体施工人员均应时刻牢记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的重要性, 大力强化用电知识的学习、培训, 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让建筑施工现场真正实现安全生产, 不发生用电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庄平华.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常见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安全, 2007 (11)

[2]周永强.基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大众用电, 2008 (1)

上一篇:手机成瘾下一篇:欣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