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包块

2024-08-04

乳腺包块(精选四篇)

乳腺包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经彩超诊断的167例乳腺包块患者, 其中10例为双侧乳腺包块, 均为女性, 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41岁, 临床以乳腺包块性质待定而进行彩超检查。使用日本东芝彩超仪Aplio 680, 采用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7.5~11MHz。

1.2 方法

患者常规取仰卧位, 双手臂上举, 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 直接扫查, 以乳头为中心分四个象限, 或探头长轴以乳头为中心, 呈放射状从1点~12点放射状连续多切面扫查, 探查包块的位置, 大小、有无包膜、形态、内部回声、边缘、后方回声有无衰减、该包块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 并观察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常规扫查双侧腋窝。

2 结果

2.1 超声符合率

乳腺包块超声检出率100%, 经手术病理证实, 良性包块138例, 恶性包块39例, 超声诊断恶性包块92.3% (36/39) , 良性包块93.5% (129/138) 。病理诊断恶性包块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导管内癌3例;鳞癌1例, 腺鳞癌1例, 138例良性包块中纤维腺瘤121例, 慢性乳腺腺病13例, 乳腺结核1例, 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病2例, 炎性囊肿1例, 3例乳腺癌误诊为良性, 9例良性包块误诊为恶性。

2.2 腋窝淋巴结

同侧乳腺癌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15例。良性包块中同侧腋窝可见淋巴结35例, 其中双侧可见淋巴结4例。

2.3 检出的淋巴结内血流

恶性组5/15例, 良性组1/35例。

2.4 包块内血流

恶性包块内可见3个以上的点状或1个较大的血流信号26例, 良性包块内可见1~2个短棒样彩色血流38例。见图1。

3 讨论

典型乳腺恶性包块声像图特征非常明显, 很容易诊断, 本组乳腺癌39例, 总结声像图表现为:肿物形态不规则, 内回声减低不均匀, 无包膜, 边界凸凹不平, 呈锯齿状或蟹足样, 其周边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带包绕, 即“恶晕征”[1], 包块后方回声可见声衰减, 也可见较多的细小钙化, 呈簇状分布, 肿物纵横比>1;纤维腺瘤大部分形态规则呈圆形、扁圆形或分叶状, 多数内为均质低回声,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包膜光滑完整, 后方回声无衰减;慢性乳腺腺病病变区较周围组织回声略低, 分布不均匀, 呈弥散斑点状, 边界不清, 欠规则, 结构紊乱;炎性囊肿可见包膜, 囊液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 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病, 超声表现为病变区呈多个小的低回声区融合, 似葡萄样, 边界尚清, 内未见血流, 虽包块形态不规则, 但不具备恶性特征。本组3例乳腺癌误诊为良性, 其中2例酷似纤维腺瘤样回声而误诊, 1例误诊为乳腺腺病, 良性组中9例误诊, 其中4例纤维腺瘤超声提示恶性倾向, 其声像图表现为包块形态不规则, 后方可见声衰减, 似乳腺癌而误诊, 3例乳腺腺病内回声减低, 形态不规则误诊为乳腺癌, 1例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病误诊为恶性, 1例乳腺结核误诊为乳腺癌, 乳腺结核早期声像图无明显特异表现, 似恶性表现而误诊。总之, 典型的乳腺包块各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 二维图像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但部分乳腺包块声像图表现不典型, 良恶性之间存在交叉, 容易漏诊及误诊, 必须综合考虑, 鉴别乳腺包块的良恶性, 笔者认为包块的边界回声特征即“恶晕征”及内部的微小钙化, 即沙粒样钙化[2]应为重要诊断依据。本组乳腺癌周边可见“恶晕征”25例, 为肿物前、侧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略强回声带包绕, 厚度约1~3mm, 在病理上与癌组织浸润及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有关, 而良性包块的周边为纤细强回声包膜包绕, 较光滑。本组23例乳腺癌内可见较多的微小沙粒样钙化灶, 呈簇状分布, 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 是恶性肿物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 而纤维腺瘤内很少有钙化, 若有钙化也常为>1mm的颗粒状钙化灶, 散在分布, 本组纤维腺瘤内可见颗粒钙化5例。

另外乳腺癌同侧的腋窝淋巴结的异常肿大也是有力的提示, 淋巴结肿大接近球形, 内回声减低, 髓质消失, 淋巴结门缺失或移位, 5/15例恶性淋巴结内部及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淋巴结的转移很规律, 首先侵犯腋窝的下1/3处, 即接近胸大肌外侧缘, 转移早期即可探及, 然后中部, 进而上部, 即为远处转移, 其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区别, 但受累早期, 淋巴结形态及内部结构变化不明显, 超声可能漏诊[3], 因而在检查过程中应仔细扫查, 为临床提供有力佐证。

很多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及高端动态血流显像对乳腺包块的良恶性鉴别有很大的帮助, 恶性包块内血管形态扭曲, 血流紊乱, 因恶性肿瘤细胞能分泌血管生成因子, 刺激肿瘤组织产生大量的滋养血管, 从包块周围嵌入生长并随包块生长血管数不断增加, 并形成动静脉漏, 这是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包块内血流状态的病理基础[4], 本组恶性包块内26/39例可见3个以上的血流信号, 血流分级[5]为2~3级为主, 良性包块内38/138例可见1~2个点状血流信号, 血流分级为0~1级, 本组研究显示乳腺恶性包块内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包块, 当然血流信号的显示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的分辨力有直接关系, 同时也与包块的病理特征有关, 因而在检查过程中, 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 辅助彩色血流显像及高端动态血流有更高的血流敏感性, 有助于提高乳腺包块良恶性的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彩超,乳腺癌,诊断

参考文献

[1]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

[2]荣雪余, 姜玉新.超声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5) :317.

[3]徐秋华, 燕山, 袁方, 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超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5) :409-412.

[4]张蒂荣, 鲁树坤, 王双双, 等.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 (6) :439-411.

超声在诊断乳腺包块的临床价值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新发乳房肿块患者。年龄14~68 (平均41.6) 岁, 通过超声检查共发现乳腺肿块163块, 直径0.6~4.2cm, 所有肿块均经病例检查确诊。

1.2 方法

检查时, 患者常规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乳房及双侧腋窝。采用直接扫查法, 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连续多切面扫查, 对疾病部分加以纵横斜切扫查 (必要时改刚侧卧位扫查) , 常规扫查双侧腋窝。首先用灰阶超声对双侧乳腺进行扫查, 确认病变后切换到CDFI, 检测病变内及周边血流状态, 对病变内彩色血流显示阳性者再进行频谱分析, 测量阻力指数 (RI) , 搏动指数 (PI) 。然后切换到RTE模式, 用探头进行加压解压操作, 获得弹性图像来进行探讨。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作病理检查确诊, 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分析比较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病理结果证实, 163例肿块中恶性肿瘤37例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7例, 导管内癌4例, 小叶原位癌3例, 乳头状癌2例, 湿疹样癌1例) , 纤维腺瘤96例, 乳腺囊肿19例, 炎性包块11例。

2.1 高频超声多普勒

对病变内血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测量其阻力指数 (RI) 和搏动指数 (PI) [3], 根据既往文献报道, 将RI≥0.7, 或者PI≥1.3者诊断为恶性病变。具体情况见表1, 后三组的RI及PI值与恶性肿瘤组相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后三组之间的RI及PI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组织弹性成像

采用弹性成像评分5分法进行评价, 1~2分为良性, 4~5分为恶性病变, 详见表2。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 组织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高达86.5%, 而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91.3%。

3 讨论

就乳腺肿瘤性疾病而言, 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活检, 虽然粗针穿刺活检已经将创伤减低到非常细微的程度, 但我们仍然在寻找一种完全无创而又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更由于其无创、安全、无辐射、可重复等优点, 使其已经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

众所周知, 恶性肿瘤在其无限扩增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而这些营养物质主要依靠肿瘤内新生血管的供给。这些新生血管往往走行迂曲、粗细不一、形态不规则, 而良性肿瘤的血管多不具有这些特点[4]。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在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上的不同, 为多普勒超声检查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

阻力指数 (RI) 和搏动指数 (PI) 均是反映血管远端血流阻力大小的指标。指数高表示远端毛细血管阻力大, 血流量少;指数低表示远端毛细血管阻力低, 血流量大。反应在对病变良恶性判断的应用上即为, 指数低提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指数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5]。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乳腺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致密, 切其组织内含有比良性肿瘤更多的纤维成分, 因此, 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质地软硬程度和组织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乳腺疾病的性质作出鉴别。王怡等[6]利用弹性成像技术对184例乳腺包块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 结果其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8.8%、敏感度76.1%、特异度80.3%, 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超声虽然目前仍然无法替代病理活检成为乳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甚至无法替代钼靶摄片, 但随着超声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 我们相信超声在乳腺甚至其他组织包块性质的诊断中都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 由于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或微创、安全、无辐射、可重复、临床普及范围广等优点, 它应当成为临床医生对乳腺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Miller AB, Wall C, Baines CJ, et al.Twenty five year follow-up for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he Canadian National Breast Screening Study:randomised screening trial[J].BMJ, 2014, 11:348-366.

[2]王怡, 王涌, 张希敏, 等.组织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 (11) :1704-1706.

[3]雷成功, 郭艳琴.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l7 (2) :l03-104.

[4]Milz P, Lienemann A, Kessler M, et al.Evaluation of breast lesi ons by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J].Eur Radiol, 2001, 11 (4) :547-554.

[5]Jung EM, Jungius KP, Rupp N, et al.Contrast enhanced harmon-ic ultrasound for differentiating breast tumors-first results.ClinHemorheol Microcirc, 2005, 33 (2) :109-120.

乳腺包块 篇3

关键词:乳腺肿瘤,手术,并发症

乳房肿块多为良性肿瘤[1], 年轻女性多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服务要求越来越提高, 以往在肿块表面作辐射状皮肤切口的传统乳房肿块切除术因留下瘢痕和凹陷极其影响美观而逐渐被淘汰, 以超声定位后经乳晕行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2], 笔者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乳腺良性包块84例采用本法切除, 取得良好效果, 现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乳腺良性包块手术患者84例, 年龄16~45 (31.5±4.6) 岁, 结合病史、临床触诊及影像学检查按相关诊断学标准[3]确诊乳腺包块无误, 活动度好, 无粘连, 初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乳房直径7.1~17 (12±1.3) cm;乳晕直径2.4~4.9 (3.7±0.6) cm;肿块直径0.5~5.8 (2.25±1.1) 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凝血功能正常, 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辐射状手术切除术, 研究组则超声定位后在乳房表皮上用龙胆紫标记, 根据超声定位后的肿块大小、活动度及距乳晕的距离决定切口的大小, 如包块单发、离乳晕较近或者乳晕较大则做乳晕内切口, 否则做乳晕边缘切口。切口以不超过乳晕外缘周径的2/3为宜[4、5], 切开后, 为避免乳管损伤, 血管钳应沿其包膜表面钝性分离并向肿块部位推进, 提夹肿块至切口位置, 视野下平行于乳腺导管方向切开包块表面乳腺组织, 术中肿块送冰冻切片分析, 根据包块的不同病变类型选择恰当的切除方式。止血并分层间断缝合乳腺创面、乳腺包膜及皮下组织, 留置橡皮片引流后以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皮肤, 最后适当加压包扎缝合口48h, 以减少出血和积液形成。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及时对症处理, 统计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性质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乳房纤维腺瘤46例, 慢性乳腺病21例, 乳腺病伴瘤化形成12例, 囊肿5例。

2.2 并发证

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个月, 2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 研究组患者对乳房形态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切口瘢痕隐蔽, 达到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又将切口瘢痕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对于出现皮下血肿患者进行穿刺抽淤血、延迟拔皮片及伤口加压包扎处理;早期局部感觉异常患者3个月随访自诉与术前感觉差别不明显;皮下血液循环不良患者, 经过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 感染患者经抗生素对症治疗后也恢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要求在根除病灶的前提下, 以最小的创伤保证女性特有的美观[6]。传统的乳房肿块切除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以减少乳腺导管损伤, 但会留下明显的瘢痕, 这对我们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乳晕切口因处于皮肤色差交界处的弧线上而较为隐蔽, 使得遗留瘢痕很难发现, 达到不损伤乳管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又将切口瘢痕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1], 当然, 这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更加高, 对于乳晕小或肿块与乳晕之间距离过远的患者不应强行进行经乳晕行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 仍以传统辐射状手术切除为首选。

本组出现局部血肿8例 (研究组2例, 对照组6例) , 血肿长径2~5cm, 可能与过早拆除弹力绷带有密切关系, 故应在72h后再拆除, 对于有凝血异常及月经期的患者应避免手术, 而术中要求彻底止血, 必要时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可以达到预防出血的的目的。如仍有皮下血肿, 可能是术后局部压迫点不准确或绷带移位等原因导致, 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来说, 尤其引起注意, 要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正确进行局部压迫的重要性, 加强术后巡视及时发现绷带松脱或异位的病例以免血肿进一步增大, 同时, 术后24h内局部冰敷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预防血肿的目的, 对于已经出现的病例及时进行穿刺抽淤血、延迟拔皮片及伤口加压包扎处理等, 操作要稳妥、准确, 告知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和护理不会有色素沉着的后果。皮肤淤斑同样是常见的并发症, 因手术在伤及皮下组织的同时也损伤了皮下组织血管, 出血后因组织疏松而淤血、淤斑, 这就要求尽量避免皮肤损伤, 必要时采用与肾上腺素配比好的局麻药物进行麻醉。试验中切口感染7例 (研究组2例, 对照组5例) , 经调查发现均为糖尿病患者, 此为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的高度危险因素, 提醒医师应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都要积极进行预防, 包括抗生素预防性使用, 伤口感染后应及时定期换药, 通畅引流和积极控制血糖等。此外, 在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总之, 乳腺良性包块手术虽然风险性不高, 但因其部位特殊, 一定程度上属于美容性手术范畴, 这就要求我们术者对乳腺的解剖必须非常熟悉并努力提高手术相关技能, 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以提高医院竞争力,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陶小风, 赵达安, 秦剑中.乳晕切口行乳房肿块切除术858例临床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1, 10 (4) :319-320.

[2] 乔群.乳房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3, 9 (2) :124-126.

[3] 杜稼苓, 孙鹤庆.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532例临床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11) :83-84.

[4] 朱大江, 王剑峰, 李焕, 等.乳腺不同方向切口的美容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Sl) :167-168.

[5] 陶小风, 赵达安.经乳晕微创切口分块切除乳腺治疗男性乳房肥大[J].中国美容医学, 2005, 14 (5) :557.

乳腺包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0 1 0年1月~2 0 1 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女性患者80例, 年龄19~53岁, 平均年龄 (36.7±5.9) 岁, 体重45kg~70kg, ASA I~Ⅱ级, 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无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精神病史, 近期无服用镇痛镇静药史。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

患者术前禁食饮8h,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mg, 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 进行MAP、HR、ECG、Sp O2等常规监测, 给予面罩吸氧。A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诱导, 术中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 诱导, 术中按丙泊2~4mg/ (kg·h) 、氯胺酮0.5~1mg/ (kg·h) 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混合液;各组根据患者的麻醉效果, 决定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用药维持量, 术毕前5~10min停用麻醉药。

术中持续监测ECG、MAP、HR、Sp O2, 并观察记录呼吸抑制、苏醒时间、丙泊酚和氯胺酮的用量、术后有无恶心, 术后随访有无异常精神症状以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s) , 采用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 (100%优良率) 麻醉效果优于A组 (80%) ;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 手术期间B组用药量明显少于A组, 术后随访B组不良精神反应仅有1例 (远少于A组) 。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镇痛效果、用药剂量、苏醒时间、各项监测指标或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详见表1和表2。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 P<0.05

注:与基础值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包块切除术主要用于切除胸壁体表良性病变的乳腺或者诊断疑似恶性病变,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对肌松要求不高, 因此需要良好的镇痛, 同时要求良好的意识遗忘及术后恢复快。

丙泊酚作为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特点, 但其镇静作用强, 镇痛作用弱, 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易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氯胺酮镇痛作用较好, 但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使心率增加、血压升高[2], 并且具有术后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

丙泊酚与氯胺酮在药理学上具有优势互补, 且能减轻甚至消除各自单独使用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以保持循环稳定。此外丙泊酚-氯胺酮联合使用还可以减轻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影响, 使患者迅速苏醒、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相互减少用药量。两者合用时需注意预防呼吸抑制, 主要由于给药速度过快产生舌后坠和上呼吸道梗阻所致, 故医护人员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给药速度, 并给予常规面罩吸氧。

通过对A、B两组病例结果分析, B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简便的乳腺包块切除术麻醉方法, 减少了用药剂量,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聪慧, 陈述政, 潘颖.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1cm女性乳房肿块20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8) :942-943.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56-105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乳腺包块】相关文章:

乳腺微钙化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09-11

乳腺彩超07-25

乳腺外科08-16

乳腺图像08-26

乳腺微创09-02

乳腺诊断范文09-06

乳腺恶性病灶05-05

乳腺疾病筛查06-03

乳腺肿块检查06-07

慢性乳腺炎方06-26

上一篇:法国社会下一篇: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