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财务控制目标

2024-07-26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精选七篇)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 篇1

一、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不断提升,随着“亚投行”的建立,国家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世界影响力可见而知。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部分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为了彰显国家的和平主见,2015 年9月3 日阅兵式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裁军30 万,既能降低军队开支,又能保证比对的精良度。“裁军30万”这个重大决策,能够体现我国和平发展的原则,也能削减军备经费,提高军队的精锐度,强化军队建设的精与良,财务内部控制首要工作内容。当前,军队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军费贪污现象相对严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财务监督不彻底,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支持等等,是导致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缺失的主要原因。自军队财务全面清查活动的提出,国家致力于军队的财务建设工作。

二、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一)加强对军队财务的清查与监督

就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诸多违规违法现象的产生,与军队财务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力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为了避免此类现象所带来的军队财务问题,应加强军队财务的清查与监督,定期的开展大规模的财务清查与盘点工作,对一段时间内的军队财务运作情况进行摸底,借鉴2015年中央军委要求清查2013年和2014年的财务状况,对“假发票”、转移开支、“小金库”等问题进行严查,及时对军队内部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彻查。通过清查与摸底,能增强军队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在强化军队建设的同时,做好军队财务管理工作,设置财务管理专业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军队建设水平,维持健康、和谐的军队财务环境。军队的经济管理人员要对货币、资金的账目情况进行及时的盘查,对军队日常的支出、资金费用予以严格掌控,内部监督小组要不定期或定期的对内部财务运作信息进行抽查,对资金收支凭证进行核对,收集相应的资金票据,一旦出现票据缺失现象,应追究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实施对财务的严格审查,是提高资金控制力度的重要方式。

(二)构建专业化的军队财务管理队伍

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专业性、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其是决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条件,人员的专业性与财务工作的开展力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选择财务管理人员时,必须选择专业性会计人才,且具备高度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及时对会计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在具备会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满足现代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外,应制定严格的职业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能极大的调动财务人员的需求,秉持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增强专业化人才的竞争力度。此外,应注重对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保证持证上岗,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创新军队财务内部管理模式

新时期,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的代名词,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顺应时代需求,应对原有的财务内部控制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大大提高财务的收集、处理与分析速度,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将传统的账本形式转变为电子数据模式,财务管理更具效率性与质量性。因此,军队应及时引进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可借助财务系统软件的自动化处理功能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及时将采购、库存物资等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中,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要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与管理,做好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借助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现对数据的安全防护,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机密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军队财务运作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军队财务内控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军队财务的清查与抽查力度,强化财务监督,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等等,是提高军队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方式。

摘要:军事是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是兴国安邦的基本条件,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谐,我国在军事上的支出在不断增加,强化军队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新时期,为了强化对军队的整顿,中央军委办公厅应习主席批示,展开对军队财务的大清查行动,可见中央政府对军队财务运作的重视度,为此,加强军队财务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就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军队财务,内部控制,政策

参考文献

[1]杨娟娟.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西部财会,2015

[2]吴匆.有关提高军队财务控制效率[J].财经界(学术版),2013

外贸企业财务控制目标、方法和作用 篇2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根据我们外贸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会计管理对企业各方面的控制应当从六个方面着手:

l、规定业务处理程序;

2、定期职务轮换;

3、适当授权和分权;

4、实行限制接近制度;

5、分离不相容职务;

6、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一、规定企业的操作程序

这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制订和执行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企业的自身状况、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以及国家相关法律等。这些规定均体现在企业的业务流程、项目管理及内部的财务制度、审核制度等等管理制度中。

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程序主要有业务收入程序、业务支出及费用支出程序。企业的业务收入涉及到货款、货单、货物三个方面。货物发出后,帐单一经开出,货款要在一定期限内收回,形成帐款追索程序,由责任人或专职人员追收货款直到全部清偿。货款、货单、货物一环扣一环,不能脱节,每个环节的手续都由财务人员严格把关,作到既要高效率又不失严格。

业务支出及费用控制,一般由业务支出、费用支出、工资劳务支出及其他流转支出等具体业务组成。财务会计对支出环节的控制按设置程序进行。一般由申请、领导审批、分管签字、财务主管审核、出纳员确认后办理。每个环节均由财务管理部门控制,对照合同、购货单及领导签署的意见把关办理。数额巨大的支出项目,还应建立财务主管与企业领导反馈复核机制(即二次确认制度),以确保企业资金安生小额费用支出财务部门应按照权限划分规定直接办理,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体系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应过分依赖程序。这里所指不过分依赖程序不是绕开规定制度办理,而是在按规定制度办理的同时辅以其他灵活的监控手段,防止执行过程出现偏差,以确保制度正确执行。在工作实践中证明,建立起财务主管与企业领导二次反馈机制,是防止程序漏洞的行之有效办法。

二、职务定期轮换

职务定期轮换是指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职务调换,时间可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确定。职务定期轮换一方面可以使轮换职务者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照章办事、以较高质量的工作随时接受检查。另一方面在轮换交接时,必须对接替的工作、帐册、凭证、工作记录等财务资料进行符合检查,如存在问题很容易发现和揭露,从而起到控制作用,

同时对被轮换者起到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杜绝事件发生的预防作用。

三、适当的授权和分权

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体系必须建立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审批是事前控制。还以将一切不合理、不合法、不可行或不正确的事项制止在发生之前。财务审批的方面很多,大到公司项目,投资运转;小到日常开支,费用支出、货物采购、短期投资、预算决算、效益回报、变更放弃等等。严格的讲,所有事项都必须经审批后才能执行。企业领导一定要抓财务审批环节,否则整个工作就会游离控制范围之外。抓审批环节首先要建立财务审批的权威。审批权威建立后,由企业领导和财务主管按权限大小分别把关,使领导审批程序与财务会计监控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兼顾业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的严密。

四、实行限制接近制度

限制接近制度主要指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企业的资产、实物资产、信息资产和财务会计资料等。限制接近制度也是内部控制的一条很重要原则。对资金、实物、信息和财务资料进行完整的控制,严格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划清责任,减少被盗、丢失、泄露和篡改等问题的发生。并对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现金、票据、凭证、帐册、财务报告及所有活动形成的文字记录、银行预留印鉴等。均由专人管理,妥善保存,确保万元一大。

五、分离不相容职务

为促进财务会计控制目标的落实,同时也促进财会组织有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防范的机制,在财务会计组织中应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以有效地避免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本身出现的弊端。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职务如由一个人担任,容易发生即可以弄虚作假,又能为自己舞弊行为加以掩盖的职务。新颁布的《会计法》第37条已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同时《会计法》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如第27条规定:“记帐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有两名职员分别担任不同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的运行机制。

六、建立健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财务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采用定期审计的方法,是对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革的措施。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目标统一

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借鉴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②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③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④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⑤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承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内部控制的第一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空间内,才能享受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护,逾越法律的发展是不长久的,也是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价值,内部控制要求单位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诚实守信、尊纪守法,从外部大环境上规范企业的发展。如要按期足额交纳税款,提供的会计资料应该真实完整等等。

内部控制的第二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具体指要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主要包括:①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③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劳动者需要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才能使价值得以转移和创造新价值,企业的价值才能在商品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得以上升,所以内部控制要求资产安全完整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

内部控制的第三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单位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的经营是基于代理关系,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层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主要依赖于所占股份比例投票的中小股东,会计信息都是其实现对经营者有效控制的工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主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②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③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④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⑤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⑥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⑦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⑧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⑨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报告。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

内部控制的第四个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企业的的价值就是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金流量的现值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所以企业价值的提升是与时间有关联的,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简洁明了的指出的企业的发展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及对企业资产增值保值的要求。

企业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从总体来看,内部控制就是给企业建立一套免疫系统,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各方的利益才能都得以提升。因此,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绝不会影响和制约公司治理层的权力自主与能力发挥,而只会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合理的避免或减少风险或损失,从而潜在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的第五个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它要求单位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有利于克服企业管理层追求当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内部控制的实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砖垫瓦、堵漏塞洞。

1995年2月27日,世界上有着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垮了,原因就是董事会的一个错误决策,由于巴林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利森,通过做期货买卖,为巴林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董事会赋于了利森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力,利森做了风险很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利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幸的是,日经指数并未按照利森的想法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美元。利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利森越亏越多,眼睁睁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严格执行授权审批控制,公司应当根据经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重大的投资项目,应当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应权限报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公司也可以设立投资审查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初审。本例中,利森对外投资没有经过集体审批,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也没有监督机构,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的持续经营都不能维持,更不用谈价值最大化了。

完善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的设想 篇4

关键词:军队财务,内部控制,设想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金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军队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着控制基础薄弱、制度不全面和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军队财务管理效益的提高。加强和完善军队内部控制,应着重从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制度和实施机制等方面入手。

一、优化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要优化军队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首先要说服单位领导,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使内部控制易于推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完善军队组织结构,应以现有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科学的适度授权,明确职责划分,明晰各部门及人员的管理权限和目标,解决权力集中,下级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同时,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信息传递、交流机制,加强横向联系与协调,使各个职能部门在单位党委首长的统一领导下,都能按照自身的职责和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第三,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导向,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对岗位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将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通过激励与约束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工作开展;还要加大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干部的业务水平。第四,要构建良好的军营文化,发挥组织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加强军队组织文化建设,注重培育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人员保持职业操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军队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效益。

二、改进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是根据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所采取的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等。

(一)不相容岗位分离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任务,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所有事项均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实施,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和相互制约。其次,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落实稽核制度、回避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使不相容岗位有效分离;实行财务人员定期轮岗,从实际操作层面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防范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倾向。第三,要科学制定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办理业务的人员和职责要求,使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承接、牵制和稽核,避免由一人单独办理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二)审核批准控制

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与复核,作出审批意见。实行“一支笔”审批、联审会签等制度,对于金额大、重要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实行集体民主决策审批,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三)预算控制

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中,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执行。预算是军事经济资源分配的基本形式,上级党委批复下达的预算方案具有法规效力,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防止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四)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遵守会计法、军队会计规则及其他各项会计规章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报告的处理流程,规范审批权限和程序,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或岗位,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实行会计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有效。

(五)内部审计控制

连续地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管理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价,及时发现制度的缺陷及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功能与地位决定其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一般不能隶属于财务部门,也不能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三、完善控制制度

目前,军队财务管理中在资金安全管控、印鉴分管和会计出纳岗位分设等方面运用了内部控制的一些原理,对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还没有针对财务运行的整个过程建立一套全方位监控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务管控的力度仍偏弱。强化内部控制,应考虑以法规的形式制定全军统一的内部控制规则和执行标准,由各单位根据实际制定落实办法,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完备的军队内部控制体系,对各项业务活动如货币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预算外经费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和军队集中采购等制定详细的控制细则,使内部控制全面覆盖单位所有经济活动。

四、强化实施机制

军队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需要强化实施机制以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力。第一,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批准及预算执行等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分工存在的不足,对发现的漏洞和运行中存在的弱点、偏差,及时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第二,要强化军队审计职能。应调整岗位编制和机构设置,以提高军队审计的独立性,促进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要实行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对财务人员制定岗位规范,根据工作性质明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考核。第四,要严格奖惩制度。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

参考文献

[1]何宁波.如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J].国家电网报,2009,(2).

[2]杜燕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财经界,2010,(9).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认定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在经济发达国家,内部控制被广泛采用,并日趋完善,在企业管理、财务报告披露和审计业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经历了维护资源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效率等,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始终未改变。财务报告由会计人员编制,是会计信息加工后对外公布的结果。它的产生依赖于会计核算系统、日常控制机制的运行,并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涵义

自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等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事件被曝光并相继倒闭以来,美国上市公司的公信力岌岌可危,资本市场风雨飘摇。美国参众两院在2002年迅速出台并通过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规定:在美上市公司,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

随着美国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在内部控制中出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这一新提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在2002年发布的33—8138号提案中首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解释,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设计的控制程序能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的业务活动经过合理的授权;保护公司的资产,避免未经授权或不恰当的使用;业务活动被恰当地记录并报告,从而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编报要求。

SEC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03条款中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保持一致,并且符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319条款的规定。

根据SEC 2003年6月正式发布的最终规则中的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的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保证的控制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一是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二是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记录,从而使财务报告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经过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合理授权。三是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2004年4月在广泛吸收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单独对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说明,分析列举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八要素中对财务报告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尽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之间存在着重叠,各项控制措施几乎都服务于一个以上的目标,很难确定哪些控制是属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但是COSO报告仍然认为,应

该对于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进行界定,以确保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合理预期。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不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部。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只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没有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不一定不可靠,但财务报告一旦不可靠,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定无效。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专为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既然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单独从内部控制中分离出来,说明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方面,内部控制的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

财务报告由会计人员编制,是会计信息加工后对外公布的结果。它的产生依赖于会计核算系统、日常控制机制的运行,并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尽管企业的整个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其特殊性和侧重点。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通常是根据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要求对企业业务循环的各环节的控制。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与财务报告编制相关的交易和账户余额划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费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及货币资金流入与流出循环等业务循环。

将企业经营活动按照业务循环进行划分,并设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不同业务性质的企业具有更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并且与财务报告项目具有更好的对应关系。每一个业务循环涉及不同的财务报告项目,各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要点对相应的关键财务报告项目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对财务报告五大认定的影响上,即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这五大认定的实现程度又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由于财务的特点是以货币为价值符号,所以其触角势必要延伸到经营环节,突破传统的核算范畴,凡是有经营活动的地方都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应该关注的领域。企业的运动有五个业务循环,针对各业务循环设置的控制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发生、传递、记录等进行全面的监控。在业务循环内部控制中,要牢牢把握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主要目标。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应包括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形成账簿、报表,这些需要一系列的控制活动。经济业务的发生需要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记录在原始凭证上,保证真实性;以后每一步价值运动都需要在原始凭证上留下痕迹,并需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有效的控制,如连续编号并定期清点等,保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都予以记录并且没有重复记录,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的原始依据;会计人员根据汇集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记录账簿的依据,最后根据账簿编制报表,其中需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检查,明细账与总账分别由不同职员编制,并由其他职员进行定期复核,必要的职务分离等控制程序。有效的内部控制能确保会计核算系统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步骤都具有真实合法的凭据,并减少核算中的差错,最终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还应包括制约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其他重要因素。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决定于组织结构的好坏和人员素质的高低。组织结构为企业的经营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是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载体,组织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效果。良好的组织结构控制能够保证责任明确、授权适当、信息沟通顺畅,是构成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缺陷,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人员通常由内部人员

兼任,难以发挥监督和制约经理人员的作用,权力更多地掌握在经理人员手中。管理层在财务报告编报方面权力过大,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可以不执行或绕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粉饰财务报告,操纵利润等。内部审计负责检查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高低、职责履行的好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以至于对会计核算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会计组织机构负责具体的账务处理,控制会计信息的产生。会计组织机构各方关系人权力和责任明确,逐层负责,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才能有效履行监督控制机制。即使有设计良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仍需要人来执行。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以及胜任能力长期被认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针对塑造企业文化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而健康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有力保证。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因素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影响尽管是间接的,但是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以至于会计核算系统的有效运行,最终产生不可靠的财务报告信息。

三、内部控制要素与财务报告认定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与财务报告的五大认定之间的关系。

(一)财务报告中所包含的有关管理当局的认定

1.存在或发生。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必须存在,并且所有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盈利都必须在当期发生。

2.完整性。财务报告包括“所有的”交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3.权利和义务。在财务报告中,企业拥有资产的权利和偿还负债的义务。

4.估价或分摊。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亏损是根据公认的会计准则来确定的。

5.表达与披露。财务报告中记录的数据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被合理地分类和披露。

(二)特定的内部控制要素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

1.控制环境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性要素是控制环境,对财务报告各认定的实现有重大的影响。如果管理层缺乏正直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加上面临改善盈余的内部或外部压力,则可能会有意错报,从而影响整个财务报告的认定。相反,如果管理层具有正直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则会选择公允反映。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确保执行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的品行。企业有一套好的员工雇佣、训练、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会导致员工不做有损企业利益的事。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可能会影响财务报告的表述。

2.风险评估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如果企业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企业与成本、收益有关的经营目标通过努力无法实现时,则负责预算的员工可能会有意去粉饰实际结果,以达到预算目标。当员工的工资或薪水与预算的有利差异紧密相关时,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就加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或发生、完整性和估价认定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为减少这种可能性,企业必须客观地评估面临的风险,设置的计划和预算制度应满足如下条件: 这种制度所设立的目标应是可实现的,并清晰地说明达到目标的可靠性策略,这些目标和策略与负责具体预算的人确实相关。因此,在制定预算时,应仔细评估实现目标所存在的重要风险。

3.控制活动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用于防止和发现会计记录差错的控制活动加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产生更为可靠的财务报告,这些控制活动包括批准、授权、安全控制、职责分工等。安全控制用于保护企业的资产,以确保资产安全和记录可靠,与降低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认定的控制风险有关。

4.信息与沟通和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信息的确认和搜集保证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处理对信息的分类和记录,对记录的适当控制有助于计价认定的实现,对分类的适当控制有助于表达与披露、权利和义务认定的实现;信息的报告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各个方面。沟通大大加强了各个认定的可靠性。财务报告有效的沟通还要求明确地将相关职责分配给执行控制程序的员工,使相关的员工清楚如何进行控制,以及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角色和责任,这同样会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5.监控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的目的是确保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如设计时一样得到有效执行。影响到各个认定的实现。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实现要确保财务报告认定的有效执行,确切地说,财务报告各项认定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标准的具体体现,但是内部控制要素也会体现在各项认定之中。如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要素渗透于各业务循环活动中,而且信息与沟通及监督的好坏也影响着业务活动的好坏。

四、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措施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得再完美,如不付诸实施也是纸上谈兵,不利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贯彻执行的主体,不仅仅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各职能部门,还应该包括企业中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整体而言,系统的贯彻执行者,也即系统的客体,它也包括系统的设计者在内,无一例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体与客体存在同一性问题,加大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贯彻与执行的难度,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特别需要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深厚的控制氛围,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内部控制对单位管理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使全体管理人员与职工理解贯彻执行制度的意义,清楚最高管理层的决心、意向与要求,明确本职工作的地位与影响力。

(二)制定贯彻执行的切实措施

除教育宣传外,还要进行培训和模拟实验,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遵循的制度和规定,明白遵守与违反的界限,并提高自我监督与对他人监督的意识,克服执行制度的随意性。

(三)组织各阶层管理人员自觉遵守控制制度

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要自觉遵守与自己有关的各项控制制度,要自觉接受违反制度后的应有惩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注意财务报告内部系统执行中的检查与调节工作

在检查中一旦发现违反制度的行为,应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执行中如发现不协调的环节,应及时调节,保证整个财务报告内部系统执行畅通无阻。

(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重大错报风险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相互不断进化。而且,矛盾双方的进化是一个相互交替和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保持持续地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重大错报风险这对矛盾保持某种平稳状态。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评价,及时发现它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及时地加以改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才能起到预防重大错报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 秦荣生.审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中国审计学会编.中国审计研究文献摘编[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4] 秦荣生.实施我国内部控制的理性思考[J].财会通讯,2008,(10).[5] [美]劳伦斯·索耶等著.邰先宇等译.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 篇6

关键词:会计目标 制度环境 军队 会计标准

一、中外军队会计目标比较

会计标准制定的起点是会计目标,也就是说会计目标是会计标准的核心概念,根据会计的基本目标可以推定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一步推定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思想。不研究目标,所制定的标准自身弊端存在不一致,难以被实践接受,或者对会计实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明确会计目标是制定科学、合理会计标准的关键。中国会计学界一向很重视对会计职能和会计任务的研究,对于会计目标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但是未形成应用性的理论。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军队会计对于基本任务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对于会计目标研究并不多见。而1970年,美国最早就在其会计概念框架中就明确提出会计目标,会计准则委员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先后于上世纪80年代也在概念框架中明确提出了会计目标,在G4+1集团中,英国是最晚上世纪80年代末颁布概念框架的国家,显然也是G4+1中最后提出会计目标的国家。从表述上看,这些国家对会计目标的描述有较大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归纳起来,目前西方流行的会计目标应该是“使用者服务论”或者“信息有用论”。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关于现金流动,经营业绩和资源变动的情况。但是在解释会计信息使用者时,各国又同时将主要信息或者关键的信息使用者锁定在投资人上,这就是“投资者服务论”或者是“决策有用论”成为各国追求的实质性的会计目标。美国政府会计委员会(GASB)于1984年成立后,专门就政府单位会计目标和作用作了阐述。在其第一号概念公告《会计报告的目的》中,认为政府单位会计信息应该应用到这样几个方面:将议会通过的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评价政府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和过去时期的财务运营业绩;对审议和通过有关法案、制定规则提供帮助;评价政府单位的效率和效果。美军要求军队会计也要遵循GASB的有关阐述,简单说来,就是让纳税人、议员、立法机构和军队领导了解军队单位的财务资源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便他们了解、讨论和审议有关问题以及评价和监督军队财务人员的绩效。美军的会计目标就是要尽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美军会计报告必须提供预算可信、营运执行、管理责任、系统与控制等四个主要方面的信息,美军会计报告目标是提供军队年度预算和执行情况信息;提供报告实体资金来源方式、服务成就、成本、业绩等管理信息;提供军队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提供财务管理系统、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否恰當的信息。中国军队会计目标是秉承“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管”的思想,把维护军队经济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满足各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02会计准则》中指出军队会计报告目标是提供主体财务状况信息、提供预算执行结果信息、提供实物资产信息。在我军会计目标中并没有将人民和公众作为信息使用者,只有政府部门、中央军委、国防部才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就决定了军队会计报告不具有公开性;也不需要提供营运方面的信息,也不把经费来源方式和系统与控制信息作为会计目标,这与我军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是紧密联系,也就决定了无法从军队会计信息中对未来军队财务状况做出评价。

二、中外军队会计标准的制度环境比较

会计标准的制度环境包括会计标准自身的质量状况、一系列受到历史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的制度安排以及存在于邻近系统中各种间接影响会计标准应用的规则。首先是会计标准自身的质量,我国的会计标准既包括会计准则也包括会计制度。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完全规则化的,在军队会计规则中也带有较多的规则痕迹。我国规则化的会计标准是与我国会计标准的执行力不强、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实相匹配的。而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实现的原则导向的会计标准制度,强调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性,重视交易的经济实质,执行过程中要求较多的职业判断,这与西方国家会计发达、人员素质较高的现实是紧密相连的,外军特别是美军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鼓励职业判断。通过规则化的跨级标准也弱化了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执行能力,使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提高慢。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军事资源配置作用的程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也不断向军队渗透,但是我军军队不准许进行经营活动,统一吃皇粮,军队市场化的经营活动还是有限,市场经济对军事经济冲击力还是不强,产权理念、成本效益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加上军队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财务部既是会计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使得会计标准主动执行意识比较单薄,约束力不强;而西方国家早就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军队许多活动都具有商业性质,既包括直接的对外经营也包括军队内部提供的保障活动,市场经济在军队中也是高度的繁荣,例如美军分别在陆海空三军设立了资本营运资金,作为商业性保障的资本金。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扩大了利益主体范围,军队会计标准制定涉及到多方利益,也就增加了规则制定过程中博弈的次数,增强了博弈的稳定性,使得标准的制定更加透明,更能反映公共偏好,协调好多方利益。法律体系,我军与外军特别是西方国家在会计标准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外军法制化程度比较高,例如美军经过20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法规多、地位高、执行严。”法规高,使得军队会计活动有法可依地位高,一是制度地位高,多说法律是以法令形式颁布,二是会计部门地位高,独立性强;执行严,就是对各种违反法规的行为具有相应的处罚,监督“死角”少;而我国军队存在问题就是法规少,执行不严,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法治思想尚未深入人心;二是我军在20世纪50年代照搬苏军的各项法规制度,虽然结合我国国情军情进行改进,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但是一些不合实际的法规也在负面影响官兵对财务法规作用的认识,造成财务法规滞后。三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财务法规建设往往滞后于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 篇7

关键词:财务收支管理;责任意识;监督机制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军队经济活动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目前的军队财务收支管理还不能满足军队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需求,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管理层面上都有所欠缺,所以如何改进目前军队财务收支管理问题,以促进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是军队所要进行探究的重要课题。下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对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可以在理论层面上促进军队财务管理的发展。

一、军队财务收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其实在军队财务收支管理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体系制度还无法满足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发展需求,这就致使制度法规与执行财务管理举措之间产生相应的矛盾。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力度较小的问题,因为目前在军队财务管理这个方面,政策性文件居多,再加上财务法规不健全,立法层次较低等多种问题,致使了当前问题的产生。

所以健全军队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促进军队财务收支方面的立法工作[1]是进行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目前在军队财务收支管理过程之中也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存在,没有正确树立责任划分和管理分权等意识,财务人员也存在着普遍政治素养及专业素养较低的现象[2]。

二、如何进行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

(一)完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责任的划分。想要进行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创新,就需要在制度管理层面上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还要明确责任的划分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去促进责任的明确划分,将军队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并且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事中的处理工作以及事后的总结工作,但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我们都要使问题有据可依,这就需要我们将同体问责制度体系与异体问责制度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相关的军队领导也要参与到责任划分过程之中,在问题出现的同时,相关负责人领导也要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

在工作任务内容这一个方面,军队也需要进行权力的分割去保障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比如钱款与账目要分开,以及印鉴、支票分开管理等多种措施,促进完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并且明确责任的划分。

(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军队人员进行责任教育工作。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进行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创新工作,不仅仅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适合军队财务管理发展要求,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力,还要对军队人员进行责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军人们的思想动态,提高军人们的政治觉悟,重视其资金管理工作,正确认识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工作在军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责任教育工作,帮助军人及相关领导树立正确的廉政观念及反腐意识,以此来促进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三)建立军队财务管理相关数据库以明确收支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军队财务管理数据库的手段,去促进数据收集的规范性,改变虚假上报数据的现状,增强相关数据库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以加强经费管制,促进军队经济建设,为军队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出纳、资金流动等财务报表,从而能更加准确地明确收支情况。

(四)完善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监督机制。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进步离不开相应监督机制的建立,我们应该以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上,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监督模式,通过信访举报、军队内部监督举报、自上而下的监察等多种方式促进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推动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向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财务管理作为军队经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

节,对于提升军队财务保障效率,促进军队内部资源配置,加强军队经费管制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明确、法规制度不健全、立法层次较低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军人进行思想教育、完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监督体制等多种手段促进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军队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开展5S活动下一篇:网络化数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