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建筑工程

2024-06-22

材料与建筑工程(精选十篇)

材料与建筑工程 篇1

近年来, 我国建筑物坍塌事件不断发生,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建筑质量检测的广泛关注, 其中, 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选取合理的检测技术评定建筑材料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原料能源、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 同时, 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也是维护建材市场健康发展, 社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1、建筑施工材料在购置和供应环节, 与施工进程不匹配, 建筑材料提早或过量供应, 施工方对建材进行不规范堆放, 致使建材受潮变质, 失去原有性能, 降低建材质量。

2、施工方对建材检验过程中存在漏检现象, 导致不合格材料应用到建设中, 危害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 存在质量隐患。

3、现阶段焊接工艺不能完全达到质量标准规定, 焊接后不及时对焊接工艺进行检测进行后续环节, 破坏钢筋强度和力学性能, 降低工程质量水平。

4、在桥梁或大型建筑物建设中, 建筑材料半成品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投入建设, 很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三、建筑施工材料的必检项目和检测频率

1、砂或碎石检测:

同一进场时间、同一产地和规格的砂或碎石为一个检测批次, 按照总量划分为400m3或600t为一个检测段, 不足的则以总量作为一个检测批次。

2、水泥检测:1) 袋装水泥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和生产时间的水泥为一个检测批次, 每批次水泥重量应低于200t。

2) 散装水泥与袋装水泥类似, 以同一型号、同一生产时间等因素进行划分, 同一检测批次的水泥, 每批检测量应低于500t。

3、粉煤灰检测:粉煤灰检测重量按照干灰重量进行计算 (含水率小于1%) , 以200t为一个检测批次, 不足量的以总量作为一个检测批。

4、钢筋原材料:以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 每60t为一检测批, 不足60t时, 论为一检测批。

5、钢筋焊接:

在一般建筑物中, 以每300个同钢筋级别的钢筋接头为一检测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每一楼层或每施工区段, 同钢筋级别的300个接头为一检测批, 不足300个的也论为一检测批。

6、混凝土外加剂:

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书, 内容包括厂名、品名、包装、出厂日期、性能使用说明。以掺量大于1%的同品种外加剂每100t为一检测批, 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检测批, 不足100t或50t的也可按一个批量计, 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需混合均匀。

7、墙体材料:1) 烧结普通砖:以每15万块为一检测批, 不足15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

2)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同一种原料配制成的相同外观质量等级、强度等级和同一工艺生产的10000块为一检测批, 不足10000块的也按一检测批。

3) 蒸压灰砂砖:以每10万块为一检测批, 不足10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 但不得小于2万块。

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同品种、同一规格、同等级的砌块, 以10000块为一检测批, 不足10000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

四、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

1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检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由胶粉料和聚苯颗粒等组成, 施工时加水搅拌均匀, 抹或喷在基层墙面上形成保温层, 其保温性能和力学性能都与干密度密切相关。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试件尺寸为300mm×300mm×30mm、抗压强度试件的尺寸为100mm×100mm×100mm。制备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标准试件, 应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比例和方法, 将水、胶粉料和聚苯颗粒搅拌至均匀, 用油灰刀将标准浆料逐层, 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 然后加满并略高出试模用抹子抹平;试成型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 并按要求进行养护。

2胶粘剂、抹面胶浆检测在国家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中, 对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浸水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是养护条件和试验方法。其做法是:将填涂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水泥砂浆块试样的胶粘剂、抹面胶浆层向上, 水平置于标准砂浆上面, 然后注水到水面距离砂浆块表面约5mm处, 静置7d后将试件取出并侧面放置24h, 在50℃±3℃恒温干燥箱内干燥, 然后于试验条件下放置24h后进行试验。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3导热系数检测的影响因素导热系数是评价保温材料绝热性能的主要技术依据, 其物理意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 当其两侧温差为1℃时,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主要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 采用基于稳态法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几个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标准》指出, 平板导热仪应配备可施加恒定压紧力的装置, 以改善试件与板的热接触或在板间保持一个准确的间距。测定绝热材料时, 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 Pa。但实际情况是, 目前多数仪器均不配备可显示恒定压紧力的装置, 试验者无从判断夹紧力大小。夹紧力不同, 则导致试件尤其是可压缩试件测定状态的厚度不同, 给试验结果带来误差。依据《标准》, 由于热膨胀和冷、热板的夹紧力, 试件的厚度可能在变化。

因此, 建议在实际的试验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或在装置之外, 重现试验条件下试件所受压力, 测量其厚度。对于可压缩试件, 为了减少误差, 我们采用厚度反控制夹紧力的方法, 即先将样品置于压力机上, 施加规范规定的夹紧力, 记录该夹紧力时试件的厚度;然后将试件置于平板导热仪中, 通过夹紧后厚度调节, 反推知夹紧力基本达到要求, 然后进行试验。

五、施工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的用价通常占建筑工程总价的30-50%, 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达标是控制工程质量和资金的重要方法。在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时, 需要严格把握质量关。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现有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进行了总结, 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按照施工前期制定的施工计划控制各种建筑材料的进场时间, 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设置的堆料场地进行堆料, 物料堆放期间应做好防潮措施, 防止钢筋腐蚀, 防止水泥变潮等。建筑材料进场应及时检测, 合格的材料方可投入建设使用。贮存建筑材料时, 应控制贮存时间, 一般情况下, 水泥贮存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 三个月内水泥强度降低10%-20%, 贮存六个月, 水泥强度将下降15%-30%。

1、对于进场建筑材料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测, 合理取样是保证建材检测结果公平、科学、权威的重要环节, 因此, 在取样时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样品选取, 工程监理和建设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对取样过程进行监督。负责对样品进行检测的单位应对检测结果采取责任制, 对物料质量进行检测过程应按照检测规范操作。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检测单位和个人信息, 保证检测报告结果真实可靠。此外, 还应增强对检测报告内容和形式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提高建设单位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视程度, 确保建筑材料质量的安全可靠。

2、为建筑材料提供检测的单位不得受到国家、政府法律干预, 不能接受建设单位或建材供应商的金钱贿赂, 坚持检测工作公平、真实。

检测单位应以建材检测数据为基础, 为建设单位建筑材料选用删选出不符合标准的劣质建材, 选取达标材料投入建筑工作中, 保证建筑材料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材料检测是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关键, 劣质的建筑材料会使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危害人民生命财产, 威胁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应提高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以真实检测数据为依托, 定量反映建筑材料性能, 及时发现不合格建材, 并确保不合格建材不得投入建设, 同时, 做好建材贮存, 防止贮存方法不当破坏建材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的发展, 国家对于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规范, 检测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文本主要从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对现阶段我国常用检测技术和监管工作提出优化建议。

材料与建筑工程 篇2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物质,它决定着建筑的特征、风格、效果等。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有石材、木材、粘土砖瓦、石灰和石膏,现代建筑材料有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塑料。它们各具特色,在建筑中发挥着自己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材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传统建筑材料。石材已它坚不可摧的强度,作为建筑的基石承受着千百年来的风雨酷寒,至今仍屹立在现代建筑之林。石材具有蕴藏量丰富、分布广泛、结构细致、抗压强度较高、耐水性好、耐久性好、耐磨性好的特点,所以人们开始将石材应用在建筑上,将石材不断垒砌起来,慢慢地建成了大型的建筑物。西欧曾一度盛行用石材建筑,如伟大的建筑法国凡赛尔宫,英国国会大厦都是杰出的代表作。而且埃及金字塔也是由切割整齐的大块石材砌筑而成的。因此石材建筑有威严雄厚、庄重高贵的特点。由于石材密度大,自重大,墙体的厚度较大,因此建筑物的面积使用率降低,但将其应用成为高档建筑的象征,建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木材作为传统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加工性好、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绿色无公害等特点,所以木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但木材在建筑应用上也具有缺陷,木材容易变形和开裂,容易霉变和蛀蚀,容易燃烧,这些都将影响木材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木材是永恒的建筑材料,木材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活动中。我国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就是典型代表建筑,单体建筑的无定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风格庄重朴实。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中梁、柱、支撑、门窗、混泥土模板都离不开木材。木材作为一种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冬暖夏凉,能够创造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

粘土砖瓦是一种人类人工生产的建筑材料,长期以来,我国以普通粘土砖瓦作为房屋建筑的主要墙体材料。粘土砖瓦具有块体小、质量轻、易于施工、外形规则井染有序、承重、保温维护、立面装饰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建筑中,为人们营造居住空间的建筑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宫就是应用粘土砖瓦的典型建筑代表,形状规则的粘土砖瓦作为外墙饰面使得故宫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但是粘土砖瓦的原材料是天然的粘土,它的烧制是以毁损良田为代价的,逐步被其它材料被取代了,但是它们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地位永远不会被磨灭。

石灰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可塑性强、硬化缓慢、硬化后强度低、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大等特性,其几千年的历史足以证明人类对这种材料的信任和依赖,至今石灰仍然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和各类建筑材料工业生产中,如室内粉刷,拌制石灰砂浆和灰浆,配制三合土和灰土。石膏同样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材料,石膏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吸湿性强、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良性能,特别适用于现代建筑的室内隔断、装饰、装修工程中,同时主要用于制作石膏抹面灰浆和制作石膏制品。

钢材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7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生铁,19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伸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适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钢材得到蓬勃发展。钢材具有重量轻而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安全可靠、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拆迁方便、密封性好、耐热性好等优质特性,使得其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在机场、体育馆等大跨度钢结构,旅馆、办公大楼等高层建筑钢结构,电视塔、通讯塔等高耸建筑钢结构,大型储油库、煤气库等板壳钢结构,工业厂房钢结构,小型仓库等轻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升降机、起重机等一动钢结构。

水泥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海港和国防建设中,在现代已经成为任何建筑工程中都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水泥是一种无机粉末状材料,水泥和水拌合能形成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的浆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水泥浆经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的浆体变成坚硬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并能将块体或颗粒状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水泥不仅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产生强度,而且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很好的保持和发展强度。水泥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能应用在土木建筑、油井建筑、大坝建筑、砌筑建筑、道路建筑等工程中。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是利用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或天然沥青作胶结材料,与砂,煤渣,石子混合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凝结力强、坚固耐久、不透水等优良特性。但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虽然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极低,很容易开裂。随着水泥和钢材的出现使用,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将它们结合起来具有更好的粘结力,可以相互弥补缺点,发挥各自所长,在混凝土加入钢筋,即可以保护钢筋不暴露在大气中,不易生锈,同时增加了构件的抗拉性能,于是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同砖石结构、木结构和钢材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土木工程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而且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此外,玻璃和塑料作为现代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断地应用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玻璃可以满足采光、装饰和立面设计要求,符合现代建筑节能的要求。玻璃几乎应用于一切建筑领域,因为其有很多品种,如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着色玻璃、镀膜玻璃、压花玻璃、防火玻璃、真空玻璃等。玻璃从仅仅满足采光和封闭的单一功能,发展到今天的兼有节能、安全、装饰和其它新功能的阶段,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塑料是一类新兴的建筑材料,由于它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领域以及前景,已被认为是继现代材料的钢材、水泥、木材后的第四大类建筑材料。塑料应用范围广,上至屋顶下至地面,从室外的公共设施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目前塑料应用在建筑中最多的是给排水管、输气管等管材和塑钢门窗,其次是电线、电缆等。由于塑料具有显著的节约能源的优势,其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能耗远低于其它建筑材料,所以塑料现在广泛应用在各种屋面、墙面、地面建筑工程中。建筑塑料也朝着高功能化、高性能化、多用途和低成本的方向不断发展。

纵观上述各种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各种材料各有自己独特的的优良性能,但也有自己的缺陷而被慢慢取代。石材抗压强度高,一般应用于大型高贵建筑,可以使建筑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但它不能广泛应用于普通房屋建筑中。木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所以它是永恒的建筑材料,从古至今建筑都离不开木材的支持。粘土砖瓦具有外形规则井然有序和立面装饰的特性曾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但由于资源的匮乏,粘土制品越来越少,最终粘土砖瓦被取代。而混凝土和钢材的出现,是建筑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革命,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形状、尺寸的限制,是建筑物向高层、大跨度发展有了可能。石灰石膏和水泥都是胶凝材料,随着水泥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取代了石灰石膏作为胶凝材料在建筑上的地位。此外,玻璃和塑料作为现代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节能装饰的作用,在现代环保节能的环境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相比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现代建筑材料比传统建筑材料具有更多的优势,从而在当代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建筑材料则作为补充作用应用于建筑中。现代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和塑料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石材、木材、粘土砖瓦和石灰石膏的形状、尺寸的限制,将建筑物向高层、深层、大跨度发展,向城市建设需求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环保节能的趋势。现代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上不断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未来建筑材料也会随着社会技术的改革进步和人们不断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现代建筑也越来越需要满足人居环境的要求,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也指引着现代建筑不断向前发展。发泡陶瓷保温板是以周边钢围框、内置桁架与发泡水泥芯材及面层复合而成的轻质构件产品,具有承重保温一体化、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一级防火、抗震等品质特征。

目前市面产品主要有:屋面板、网架板、楼层板、墙板、异型板等。

轻质

公司研制的无机改性水泥珍珠岩复合芯材,容重小于600kg/m3,使得整板自重只有传统混凝土材料的约30%。·高强

采用轻钢骨架与高强度无机无机轻质芯材的组合结构,虽然是轻质板,却保持了传统钢筋混凝土重型板承载力大、安全度高的特点。既可满足均布荷载要求,又具有较强的集中承载能力,是替代传统混凝土屋面板、楼板的理想材料。·耐久

选材和构造作法的精心设计组合,使得产品设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

芯板为无机材质,稳定性好,抗老化,使用寿命等同于混凝土材料;

板底钢丝直径3mm以上,保护层厚度20mm以上而且吸潮率低于0.1%;

板材抵抗酸、碱等气体腐蚀能力强,经25次冻融循环后,体积和强度几乎没有变化。·保温隔热

板材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材料导热系数低,整板传热系数最低可达0.3w/m2k,满足高寒地区的建筑保温节能要求; 板材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板外侧升温至900℃时,板内侧温度仅为50℃,是高温地区理想的建筑隔热材料。·耐火

芯板采用无机材质,不燃烧,且在火中不爆裂、无有毒气体释放,是优良的耐火材料;整板耐火极限大于2小时,满足构件的一级防火要求。·防水

发泡水泥复合板出厂时自带专用的无机复合抗渗涂层,配合屋面整体防水作法形成了可靠的复合防水体系,解决了一般轻质板材易渗漏的问题。·泄爆

能满足特殊建筑屋面、墙面泄爆易碎的要求。实验证明,爆炸中发泡水泥复合板钢骨架将保留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而芯材瞬间粉碎,既达到泄爆目的又不会造成次生伤害。·隔声

板材平均隔声量43db以上,满足演播厅等高等级声学建筑的隔声要求。·抗震

发泡水泥复合板属于轻质板材有利于抗震,加上合理的抗震节点设计,能满足8度地震设防烈度要求。且地震发生时,板材造成的次生伤害小,是震区建筑理想的构件材料。·节能环保

发泡水泥复合板主要材料均为天然无机材质,不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且板材透气性好,居住健康舒适;

发泡水泥复合板生产中可利用部分工业废料,属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使用方便

发泡水泥复合板安装速度快,施工环节少,大大缩短了建筑工期;

发泡水泥复合板外形、规格可按客户要求订制,可以满足开洞、吊挂物件等使用要求;

发泡水泥复合板为采光天窗、风机设备、避雷系统及二次装修等配套施工提供了方便合理的解决方案。·维护简单

发泡水泥复合板正常使用中无需特别维护,使用成本低;局部损坏可以现场直接修复,如有更换必要时,亦可单板更换,不影响整体结构。

疏松、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多孔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有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宇航、化工和建筑等行业。以建筑抛光砖原料为基础料,添加少量的矿化剂和氧化镁,经干压成型后于1220℃-1300℃烧成下制备了具有防水、保温功能的闭孔高温发泡陶瓷。运用XRD、显微镜测试手段对发泡陶瓷的孔径分布、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原料配方、烧成制度对制品的主要性能,如:导热系数、吸水率、密度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陶瓷的气孔率高达66.72%(闭孔气孔率为66.39%,开孔气孔率为0.33%);体积密度为0.7987g/cm3;吸水率为0.41%;抗压强度为10.89MPa;导热系数为0.198W/(m·K);主晶相为石英和莫来石;且孔径和气孔率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而增大,气孔率越高,发泡陶瓷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越小。

(一)、住宅产业化优势分析

1、采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住宅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综合质量和品质。某项工程由于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所有的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基本消除了墙体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偏差基本小于0.1%,室内空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2、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预制率达到了90%以上,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了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了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管理费用节约50%,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新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与发展 篇3

关键字:新型材料;环保节能;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5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建筑材料将逐步取代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重质建筑材料。土地价值的稀缺性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大发展趋势,同时建筑工程上对新型轻质建筑维护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材料也将是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不仅能保障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与能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新材料发展作用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住的方面要求更高的质量,这就促进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费用在建设总费用中占一半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等各种性能。因此,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改造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材料代表了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且新型建材不断开发应用必将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2.新型建筑材料现状及问题

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在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我国城乡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新型建筑材料仍然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区域性,它的发展受到资源、自然条件、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建筑风格、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建材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先进性、可靠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得到国际业界的好评。近几年来,建筑材料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方面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建材工业正在朝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迈进。虽然新型建筑材料正朝着大型化、轻质化、节能化、利废化、复合化和装饰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但代表建筑材料现代化水平的各种轻质、复合板和复合墙板仍然极少,可供建筑业选择使用的更少。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装备陈旧、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成本高、企业经济效益差。新型材料的产品质量较差功能、外观及一些强度指标等不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绝大多数产品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中仍需要外装修。新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施工人员培训不够,墙体砌筑、安装质量不易保证。由于传统建材生产的资源、能源利用率低,而且给环境带来相当的污染,这与国家倡导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相适宜的,而且我国的建筑材料的能耗所占比率是比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要改变过度依赖能源、资源并且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严肃而重大的课题。

3.新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

3.1新型混凝土

新型混凝土的种类很多,最典型的是生态混凝土。顾名思义,生态混凝土是指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少,或者基本为零的新型建筑材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生态混凝土符合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在传统混凝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混凝土的缺点和不足,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随着生态混凝土的出现,建筑工程建筑中的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

3.2新型墙体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出线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包括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粘土砖、非粘土站、轻质板材、建筑砌块等。这些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墙体的节能环保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适用,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们要不断地改变过去落后的观念,充分认识新型墙体材料的优点,促进建筑节能环保目的的实现。现阶段,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在使用中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广泛使用。

3.3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要做好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工作,保温隔热是重中之重,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屋面和墙体,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建筑物的保温隔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保温隔热材料是实现建筑物保温隔热的基础。选择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不仅能实现保温隔热的目的,还能够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保温材料存在问题,直接导致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难以实现。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出现,不仅克服了传统保温隔热材料的不足和缺陷、较好的实现了建筑物的保温暖隔热功能,也推动了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整个社会对新兴产业高要求严标准,建筑业要求建筑物质量过关的同时,符合时代的步伐,达到人们的审美标准且必须是绿色建筑,即无污染。新型建筑材料满足了以上要求,所以必将适应社会,得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法磊.秸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3

建筑工程材料监理与检测探究 篇4

1 建筑工程材料监理与检测的意义概述

建筑材料 (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是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没有材料, 土木工程只能是纸上谈兵。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就不会有符合要求的工程质量。因此,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 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控制的前提。

建筑物由各种建筑材料组合而成, 建筑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用于建筑工程上的材料一旦存在质量问题, 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损失惨重。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由于建筑市场追求工程造价低, 对材料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管理力量薄弱, 对相关规范标准不熟悉, 对IS09000标准的贯彻往往流于形式和应付等, 从而导致现场材料控制成为工程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 以次充好、质保资料与材料实体不符、未经检验就将材料用于工程上等问题时有发生, 现场的材料质量控制形势严峻, 不容乐观。

在工程建设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其中正确评定材料品质, 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其次, 建筑材料品种繁多, 性能各不相同, 在建筑结构物中功能各异, 用量巨大, 而且生产企业水平不一、价格相差悬殊, 因此, 建筑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性及经济性。第三, 由于监理过程中控制方法, 手段不当, 部分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发生, 引起工程返工和质量纠纷, 给业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 监理人员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提高材料质量控制在监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制度, 实现材料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

2 材料质量检测和监理的措施

2.1 主要材料进场控制及取样

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 对进场的材料, 应审核其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对新型材料还应检查其技术鉴定文件。经审查合格允许进场的材料, 在进场后, 施工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 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对材料抽样检验。凡未经检验或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材料, 不得用在工程上。

试样要有代表性, 取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一般是以一批材料 (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 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 (如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 , 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 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量过少, 取样部位及方法、试件的尺寸的偏差等, 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 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 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 取样方法不正确等, 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取样时,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 (1) 钢筋:由于钢筋不可能大批量一次进货, 而且货源不可能单一, 品种、规格又有所不同,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必须分批、分品种和分规格堆放, 并加以标识。同时, 应将提供进场钢筋的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存档。在此基础上,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要求对每批钢筋取样检验。例如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钢筋均取样做外观检查和机械性能试验, 对于特殊结构部位所用的钢筋或进口钢筋, 除取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外, 还要做化学成份分析试验。试验取样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并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进行。未检查的钢筋不允许用于工程上, 经检验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钢筋, 施工单位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处理。 (2) 水泥:对进场的水泥, 要求施工单位按分批、分品种、分标号进行贮存, 不允许混仓或混放, 且需防潮, 同时将进场水泥的出厂合格证保存并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归档。在此基础上,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会同监理工程师, 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 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 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 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做强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等试验。未经检验的水泥不得使用。经检验质量达不到等级标准的水泥, 施工单位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降级使用或清退出场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三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不超过一个月) ) 时应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 砂、碎石或卵石的检测, 使用单位应以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应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应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 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2.2 见证取样送检

每项工程的取样送检见证人, 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本工程现场监理人员1-2名担任。建设单位应向工程受监的质量监督站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授权书应写明本工程现场委托的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及资质等简况, 以便检查核对。施工企业取样人员在现场取样和制作试件时, 见证人必须在旁见证。见证人应对试样进行监护, 并和施工企业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检。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检验时, 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 见证人应检验委托单上签名。检测单位应在检验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出现不合格项目, 要及时通知工程受监质量监督站和见证单位。影响结构安全的项目, 应在24小时内报告。见证人对所见证取样检测的项目, 应建立档案, 并分类建立台帐, 统一编号。台帐内容应有:项目名称、进场日期、进场数量、取样时间、代表批量, 会同取样人员, 使用部位, 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等。

监理人员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的前提下, 保证所取送检材料的代表性, 检测人员应对其送检材料进行仔细核对, 确定其抽检数量、长度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方法要求, 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 再对其进行相关试验。

2.3 材料检测的几个质控要点

2.3.1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 它的准确度、完好程度和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同样影响到对材料质量的评判。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

2.3.2 试验室的温、湿度: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故在标准、方法中对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 必须严格遵守。

2.3.3 加荷速度:

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 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加荷速度较快, 试件的变形滞后, 测出的强度值一般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 有的检测人员忽视了加荷速度, 在不了解加荷速度大小时随意加荷检测, 或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检测, 致使检测结果失去可比性、真实性。

2.3.4 试验误差:

试验工作中应通过能力验证、比对试验、重复试验等方法来抵消试验过程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试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3 结语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关乎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水平, 控制材料质量, 加强材料监理和检测, 使监理和检测能够有机的统一起来, 是当前形势下的必要功课, 只有把握好材料关, 才能保障工程进度, 控制工程质量。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好与坏。在施工中, 加强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理和检测, 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当前形势下材料监理与检测的重要性, 探讨了材料监理和检测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监理,检测

参考文献

[1]柯国军.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监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谢颖, 王永奎.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30 (6) :88-90.

材料与建筑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5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汕头 身材: 170 cm6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绘图/建筑制图员 工业/工厂类 采购员/跟单员 贸易类 电脑绘图员
工作年限:0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10月在鹤山市沙平镇大雁水泥厂为期二个星期的实习

月在鹤山市沙平镇建力搅拌站见习

/10--2007/12:在珠海飞天利混凝土商品有限公司的品质部当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机电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07-01
所学专业一:材料与建筑工程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年5月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

7月通过Photoshop图像处理等级考试

1月通过建材高级试验工等级考试

201月通过分析化学高级实验工等级考试

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改革与实践 篇6

[摘 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和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42.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3-02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及工艺规范的初步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但是对于只进行过金工实习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改进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 [2] [3]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的工程材料实验课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和“碳钢热处理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两个实验。实验总学时为4学时,均为验证性实验。通常做法是: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也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所了解,实验前教师提前将实验仪器、实验试样准备好,然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都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抄写实验报告。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时少,实验设备老旧,台套数少,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均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没有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验前开放实验室。以往实验时,学生拿到实验指导书到实验室来,听老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什么设备和怎么操作设备完全由老师讲解,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实验前不预习,预习了也只是照实验指导书学习,甚至操作完了很快就忘了,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次改革在实验之前提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实验室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与掌握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步骤,查阅资料,制订出实验方案并写出预习报告,由实验教师签字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导生制。工程材料实验相对集中,平常实验设备闲置,到用时往往又不够用。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验时教师指导不过来,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对实验目的和设备的操作掌握不够。再加上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导生制,解决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选一个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组长,实验之前教师先把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这部分学生,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设备的操作,再由各组组长带领该小组成员进入实验室预习,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步骤完成预习报告。到做实验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组长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做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设有金相实验室(30台金相显微镜)、热处理实验室(10台热处理炉)、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抛光机10台)和硬度测试实验室(数显显微硬度计2台、洛氏硬度计2台、布氏硬度机2台)。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扩充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实验室网站,通过网络课件展示工程材料的发展,典型材料的制备、组织及热处理工艺,材料分析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除此之外,精心布置实验室的陈列展品,比如增加一些实际检测过硬度的齿轮、工具,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轴承,典型材料的金相组织挂图,各种失效形式的工程实物等。建立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在显微镜上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时只能一个人观察,不便于演示、讲解与分析的难题,实验室建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师机(配有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控制着教室内的20台电脑(均配备显微镜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操作显微镜,将所观察到的组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可在学生端直接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内容,这就避免了原始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利之处。通过教师机还可以监控整个教室中学生的电脑操作,或者直接操作某一个学生机。另外,教师端还具备作业分发、监控转播、学生演示、教学录音等重要功能。在学生端,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拍照,并保存在电脑中,还可与存放在电脑里的标准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金相照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通常,实验安排是按照理论讲课进度逐个进行的,实验内容是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能对局部内容有所理解,并没有对整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工程材料强调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单个实验时把组织、工艺和性能分开,学生在做实验时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扩充,把原来的单个实验串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设计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如将退火态的45钢或T12钢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并要求获得某一类型的组织,要求学生自己选材,进行热处理工艺、硬度检验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观察。6-8个学生为一组,拿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实验室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设备,并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预习报告交教师检查是否合理,若方案合理则准许这个组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磨制、抛光、浸蚀),金相组织观察与拍照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后的金相结果还需与标准组织照片对比,并对组织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接下来要求每个组把自己拍摄最好的一张金相组织照片在全班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组织照片,这类似于一场小型的金相大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让他们熟悉了材料在其他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印象。通过在少部分班级中的实施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比平常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严谨。为了获得最佳组织照片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团结一致。他们的实验报告几乎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电子版本,精心进行了书写、排版和图片处理。

三、成效与不足

这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会了耐心的反复试验或者重新查阅资料来解决,与以往试验中遇到不会就找老师截然不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要完成整个实验有的小组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学生的预实验和分散综合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考虑增加研究生参与指导,或者增加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来改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办学质量。

[ 注 释 ]

[1] 谢飞,潘建伟.“工程材料”课综合型实验教学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2] 徐小明,张湘伟,丁政,等.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系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81-82.

[3] 林峰.《工程材料》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80-82.

材料与建筑工程 篇7

墙体材料与保温材料虽一直是“主”与“辅”的关系, 但因节能又不能不紧密配合, 墙体要用隔热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体的隔热保温功能, 隔热保温材料也要改善与墙体材料现有的依附状态, 这种“互补”的关系, 推动着技术的交流与相互促进, 但这种交流与促进只是“各自为政”, 各自寻求自己的“出路”, 至今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结果, 更没有以互相取长补短而产生一个“合力”开发之念。那么有没有一个“合力”的途径呢?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有。

2 从“主”与“辅”的开发现实预示着这种“合力”的可行性

近年来, 建筑墙体材料的开拓与应用已越来越多的向着自身具隔热保温功能的方面而进取着, 例如多孔墙砖 (空心砖) 在“孔”上下功夫, 使有“孔”的墙砖体轻了, 省料了;又在“孔”中填充保温材料 (如聚苯颗粒, EPS合成材料等) 用以提高隔热保温效果;进而又在墙砖体内制造气孔 (如用铝粉、矿物、生物、废弃物、甚至锯末、秸秆等) , 这些举措都是使墙砖体内产生气泡从而更具隔热保温功能, 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土”的材质和制作高耗能的局面。

而隔热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也一直在努力追求其隔热保温的最佳效果, 比如: (1) 要以环保要求为主题, 所用材质对人体与环境是健康无污染的, 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 (2) 要其使用寿命应与建筑物体同步, 而且一经使用要保持其功效经久不衰; (3) 要制作方便, 使用方便, 其品种要多样:能喷涂 (砂浆干粉) , 能砌板 (尺寸大小厚度不同的硬质板材) 以便与墙材匹配便于施工; (4) 材质的防火等级必须在A级以上, 这就确定了它必须是无机质的材料。因此, 也有一个本质的变革, 即材质就是必须改变甚至淘汰一直盛行的有机质材料 (EPS、XPS聚氨酯泡沫板等石油化工副产品) , 因而也始终没有摆脱其辅助材料的地位。

从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各自的变化及其现状, 我们就不难看出, 其目标是一致的, 就是在各自的领域里以重复又曲折的开发之路探索如何以自身的变革实现即节能又环保的大目标。

3“和”则有可能开辟一个墙体材料结构的大变革

在政策强力督导下, 建筑物基础墙体材料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先将粘土实心砖改变为空心砖, 又先后开发了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等, 在节“土”节能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保温隔热材料也随之不断发展, 使二者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 在节能与环保的大势驱动下, 都在为创建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而努力。而且已经开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和”的尝试。

a.以无机质保温材料的基料 (水泥、石膏与无机矿物纤维合成材料) 逐渐替代以粘土为基料的墙体材料, 从根本上节省土地资源和烧结用的能源资源, 这种替代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不难实现的, 因为墙体结构最重要的是承重力,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震等, 这在保温材料也是同样重要的。

b.推动新型墙体结构的改革, 当前墙体材料 (空心砖、各种砌块) 基本上都是以填充的方式, 配置在框架结构中或圈樑与承重樑结构中, 这种结构对填充物 (如各种材质墙砖) 的承重力要求并不高, 这就给墙砖自身结构提高保温性能创造了条件 (如:造孔、加入类似膨胀珍珠岩的辅料等) 。保温材料所作的硬质板材、夹心板材也正是以这种形态被轻质钢结构的房屋所青睐, 用它制成具有各种图案的保温材料可与装饰要求结合, 实现了墙体保温化、表面装饰结合的目标, 见图1。

c.有效地实现保温材料无机化, 墙材保温化, 形态多样化, 集保温、节能、防水、防火、防潮、吸音等多功能于一身, 一经使用其功能长久不衰, 且寿命能与建筑物同步, 又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染环境的因素, 可实现安全、节能、环保的目标。

d.这种“合而为一”的多品种、多形态、多用途、多功能的产品, 形成了制作一体化, 施工一体化、省工省时、一步到位 (在活动房、轻质钢结构建筑中还可以自由装卸) , 可以实现设计、制造、施工一条龙服务。

4“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成新的“贡献合”

现实告诉我们, 无论从发展前景还是两大体系各自的研发工作来看, “和”是方向, 而且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4.1 优化墙体材料的取材

现在的墙体材料在变轻 (取材上选轻质材料) , 变得更具保温功能 (空心结构, 充填保温材料, 自身造孔等) , 这些举措正是保温隔热材料所具有的优化配置方法, 而且采用了最优的填充料 (膨化玻化微珠) 和一种发明技术使产品中产生大量密闭而孤立的类真空空穴 (气泡) , 使保温隔热功能更佳 (这种技术已同时运用在工业绝热上) 。其综合性能已可使建筑物体以“窑洞效应”打造冬暖夏凉的节能型、环保型、安全性三型合一的人居环境, 因为它具备了全无机质结构, A级防火, 安全系数高, 可与建筑物体同寿命;生产使用拆除全过程均无“三废”排放, 环境健康有保证, 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采取不同配方, 增加其呼吸、调湿、防火隔断等功能。

4.2 在结合中优存劣汰, 优势互补

先从结构上做起, 在墙体承重要求下, 找出墙材与保温材料二者的结合点, 材料的配置既要符合要求的承重能力, 又要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 (抗压、抗拉等能力) 和重量与保温效果成反比, 这是“和”的第一个难题, 而且完全要靠材料质量本身解决是很难做到的。因此, 这就要从建筑结构上下工夫。目前通用的方式有框架结构、圈樑和承重樑结构, 轻质钢结构等, 墙砖 (粘土砖、空心砖、各种材质的砌块等, 当然也有大板、隔墙板) , 均以填充物方式砌入这些结构的框架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墙体, 其质量也可以大大减轻, 加上其提高保温功能时的措施, 更加接近建筑用保温材料的配制方法, 而保温材料为提高其强度所采用的材质又接近墙体材料所用的新材质 (混凝土、粉煤灰等) , 这必然会以优势互补促成新的结合。

4.3 制造设备的应用

a.现有的制砖设备仍然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只是在不用粘土材料作坯料的情况下, 改制出新的配料设备 (如搅拌机等) , 在当前各种制砖设备上用配好的新材料制成新砖坯, 此实验曾在河北某砖机厂进行过尝试, 新砖坯很容易成型 (见图2) , 而且这种配制成型后的“砖”不用烧结, 只需干燥 (烘干或自然干等) 。

b.空心砖机制的空心砖则可用新的保温材料直接填充 (已有这种填充的专用设备可采用) 。

c.将墙体保温材料制成硬质板材, 可直接与夹芯板制作设备以合成保温夹芯板, 装饰一体化板材, 有不同尺寸、不同厚度, 可裁以适量轻质钢结构、彩钢板夹心用。同时由于材料本身又具有防火能力, 还可用于防火门业等。

4.4 运作方式

a.建议以墙材研究院为首吸收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墙体材料研究人员 (以正在开展这种课题者为主) 、保温材料研究人员 (同样以有此项课题者为主) 、制造企业等组织成联合课题组。

b.在进行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立项报告。

建筑工程中的材料成本与控制 篇8

1.1 计划管理不周, 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规格型号与现场实际需要不符。

一方面超储积压, 另一方面现场停工待料, 造成窝工损失。

1.2 规章制度虽制定, 但仅停留在纸面上, 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管理制度不落实, 不能切实做到定额发料。节超仅有考核, 而无奖罚。

1.3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不认真调查了解市场行情。

不能够运用价值原理, 对材料质量、价格、运距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材料采购分散, 得不到批量优惠。

1.4 人员素质低, 责任心不强。管理不严格, 保管、运输、仓储不当, 造成材料损坏、变质、丢失报废。

1.5 材料成本核算不细致, 基础资料不齐备, 帐物不相符, 库存不实。

造成消耗量不准, 不能准确反映工程材料成本。

2 有效加强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管理的途径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管理办法, 对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狠抓内部、外界两个市场, 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开展比价采购管理, 不断降低材科采购成本;提高供应物资的质量, 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降低材料消耗。建立起公开、简捷、有序、高效、廉洁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2.1 加强物资计划的管理是工程材料成本的前提条件。

做好物资计划的编制工作, 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根据生产任务、消耗定额来测算各种物资的需要量。对各项工程所需物资按数盘、规格、型号进行汇总, 填制明细表和汇总表。二是从生产计划、消耗定额、合理储备量等基础工作做起;寻求物资需要量与采购量的平衡点, 准确、及时、全面地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掌握所需物资的质量标准、数量价格等情况。尤其是我公司, 所接工程基本上在沙漠边缘, 建筑材料购买地到建筑工地都很远。加强物资计划的管理尤为重要, 可以大大节约材料运费, 从而降低建筑材料成本, 才能保证工程成本的控制。

2.2 严格采购程序, 规范物资采购行为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物资采购管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耗用资金最多的一个环节, 它同时也是目前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中普遍失控的环节, 也是参与人员损公利己腐败产生的环节。因此物资采购是成本控制的源头, 只要把住源头, 就掌握了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在采购过程中降低材料价格的潜力要比生产过程中降低消耗的潜力大得多, 而且由于市场变化无常, 采购过程中的挖潜也是永恒的。

2.2.1 建立物资价格信息库, 认真收集、整理工

程材料市场信息, 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动态, 为物资采购奠定良好的基础。材料价格信息收集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 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2.2.2 物资采购原则。

采购管理要坚持同等产品比价格, 同等价格比质量, 同等质量比服务, 同等服务比信誉的“四比”原则。采购渠道的选择, 既要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 又要拓宽供货渠道, 供应商要不断优胜劣汰, 建立起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供方体系。

2.2.3 改革采购供应模式, 优选合格的供应商。

一是招标采购:对于一些市场资源相对宽松, 可供选择厂家较多, 需要量较大而且消耗稳定集中的材料,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 实行招标采购, 以批量优势降低价格, 节约成本。二是比价采购:施工企业在采购物资时, 实行比物资供应质量、比物资采购中间费用, 比物资供货价格, 比售后服务, 比供货单位信誉及货款承付方式等物资采购综合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物资比价采购管理制度。三是定价、限价采购, 对地材以及数量小, 品种杂, 单种物资采购价低, 采购次数零星频繁, 形不成批量采购的物资, 制定采购物资的上限价格, 严格按照限价、定价执行采购, 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宁低勿高。

2.2.4 建立有效的采购监督机构。

施工企业应建立以主管领导为首, 计划、技术、财务、物资、纪监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的采购监督机构, 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 资金分配, 合同条款签订等全过程、全方位实行监督, 确保采购行为的规范。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采购信息网络, 使物资主管部门能够对物资计划的执行情况, 物资采购价格, 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3 减少中间环节, 优化储运管理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物资计划落实后, 企业物资管理人员, 要开展资源调查, 对所需物资的地理分布、资源数量、材料质量、运输条件、价格、服务、信誉等进行调查分析, 比较选择, 履行采购程序后进行采购。在材料采购过程中, 要尽量争取直发料, 减少中间环节, 节约运杂费和降低自然损耗。材料库的设置力求方便实用, 保证经济合理库存, 加快材料的周转,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4 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实行限额供料制度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

材料消耗定额是工程材料消耗的标准, 同时也是考核材料节超的标准, 节约将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超耗则意味着利润的减少和亏损, 加强现场工程材料管理, 实行限额供料制度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物资管理责任制, 增强各级物资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管理不当造成的工程材料损坏、丢失和报废。二是对于每项工程结合工程特点, 根据国家现行施工定额或企业定额计算出主要材料数量消耗量, 称为“限额”消耗量。物资部门根据“限额”消耗量, 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如超过了限额用料, 应及时分析原因, 制订对策,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三是实行材料消耗节奖超罚制度, 积极鼓励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节约措施, 降低材料消耗,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局。要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进行材料堆放位置的动态调整, 以方便施工, 减少重复搬运。五是在施工工程项目完成70%时, 及时将材料回收盘点, 严格控制进料, 做到工完料尽。

2.5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工程材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和供应, 主要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 地方材料必须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能组织采购。在材料进场时, 必须强调四验;验数量、验质量、验规格、验品种等, 一定要进行质量验收和数量验收, 避免图省事而不按规定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 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 避免导致质量事故, 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绝对不能让这项工作成为薄弱环节。

2.6 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是工程材料成控制的重要手段。

周转性材料管理是个难题, 但管理好周转料对于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大有潜力可挖。针对周转料的特点, 应采取由公司统一购置调配, 以便更好地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施工项目部实行内部有偿租赁, 同时, 各施工项目部要大力抓好回收、复用、修旧、利废, 减少新材料的投入, 在保障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和利用率, 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总成本。

2.7 加强物资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物资人员对工程成本控制有重大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选拔高素质、会管理的人员从事物资工作, 才能将制度落实, 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而且要随着市场的发展, 材料的更新, 对物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工作, 并重视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使物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由业务型走向技术知识型, 物资管理工作由供应型逐步走向技术经济供应型。这样才能对企业施工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材料与建筑工程 篇9

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体制下, 我国普遍存在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不足的问题[1], 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的高等人才分布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多个行业, 与国家许多重大领域密切相关。因此, 本专业高等人才的教育培养更需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作为指导。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材料制造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方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与物理、化学、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而且其在不同领域也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特征[2];能力方面, 不管是电子工程等小产品工程, 还是飞机、航空领域中等大而复杂的工程, 现代材料工程问题更加强调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素质方面, 新时代材料工程师要推动社会发展, 不仅要有综合的知识构架, 更要有创新、实践、终身学习、管理等能力, 以及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素质要求。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直非常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对复杂工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搭建了一流的学科与工程实践平台, 尤其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以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一、“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20世纪40年代以来, 美国工程教育经历了“技术模式”“科学模式”和“工程模式”, 1993年,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工程教育的“大工程观”理念, 并指明了这是工程教育未来的方向, 获得了工程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和推行。与传统的工程教育理念相比, “大工程观”更注重工程实际, 强调工程应包括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工程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3]。但“大工程观”并不是对工程科学的否定, 而是在工程科学的基础上增强了工程实践的内容, 使工程实践在工程科学的指导下更合理地进行, 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大工程观”中的“大”并非指工程规模, 而是实际工程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工程问题不仅涉及学科范围广, 而且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道德等多方面因素[5]。

“大工程观”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因素融入工程实践中,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大工程观”下的工程教育更能与工程实际接轨, 人才的培养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工程观”理念下人才的培养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调能力和素质培养,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高, 也就是在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性、整体性以及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能力的同时, 强调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团队意识、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培养[4,6,7]。

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实施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 结合“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对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化改革与创新, 通过专业交叉融合, 形成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宽专业培养的办学模式。在2012版和2016版培养方案中均坚持“厚学科基础, 宽专业领域, 强实践应用, 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针, 结合专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与人文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 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创业精神, 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并重型高素质人才。

(一)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本专业2012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分配如表1所示。在这一版培养方案中, 数学与自然科学等通识性理论课程学分比例达16.8%,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分比例达21.7%, 工程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达22.5%, 而工程及专业相关课程学分比例占37.9%, 较好地体现了“厚基础, 宽专业, 强实践”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在2012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 本专业对2016版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细化,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照如表2所示。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 通识性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分比例为22.4%,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到30%, 增加了学分比例达4.5%的个性培养环节, 更充分地体现了“大工程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通过实习和课外研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或科研实际, 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调研, 由此将社会、经济、道德、环境等因素融入素质教育, 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与创业精神。

(二) 多学科交叉融合

现代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材料工程师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背景, 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为此,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 (见表2) , 通识性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三大自然学科;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电工、工程制图、机械设计、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种类多, 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通用课程和学科方向特色课程, 大部分是学生必修课程;专业课按照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学科方向设置了三个课程模块, 学生可根据兴趣及职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 将之前所学的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系统掌握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制备技术等知识体系;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广而精, 内容上涵盖了有色金属材料、钢铁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及机电工程、冶金工程等多学科领域, 形式上每门选修课程都是由精通课程内容的老师提出、设计教学大纲并承担教学任务, 且每门课的学时一般不超过32学时。而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完全开放, 不受专业模块限制进行选课, 由此促进材料学科三个专业方向以及与机电、冶金等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使本专业学生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将来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 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能够综合考虑环境、人文、经济等各种因素, 权衡利弊, 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正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三)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冯.卡门有这样一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 工程师则创造未来的世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不仅要具有综合的科学知识背景, 更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直接参与创造未来的活动。本专业正是基于这种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 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大量实践课程, 2012版培养方案中实验时间达36周+144学时, 合计39学分, 占总学分的24.2%;而2016版新的培养方案更是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到30%。

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不同, 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课程中设置的实践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特色实践环节。分散于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实践技能,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 其中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另外, 新的培养方案中还增设了大型综合实验课程, 以课题形式让学生进行材料科学基本研究方法的综合训练, 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企业, 了解社会环境, 感受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进而明确本专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作用;特色实践环节包括大学生走进科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米塔尔创新创业计划、起航行动计划、自由探索计划等多种形式, 使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承担科研或工程设计课题研究, 由此获得科研、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依托“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 建立了“中南大学—中国铝业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南大学—宝钛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中南大学—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以及浙江海亮、山东华健、山东奥博特、长沙众兴、郴州强旺、长沙经阁等多个校外辅助实践教学基地;对多门专业课程推行“校企联合教学”, 并建立了一支包括28名国内知名企业专家的工程实践教学队伍;将部分专业教学课堂转移到生产或试验现场进行。这些措施显著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的机会, 由此强化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 创新能力与个性化培养

工程师要将已有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成果, 必须具备创新性, 所以, 在“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下, 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是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由此本专业专门在第七学期设置了《创新创业导论》课程, 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进行强化培养;通过6个学分的课外研学活动, 以及每年开展的各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由探索计划、研究性学习计划等自主申报的科研项目, 有力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实践探索;通过组织“大学生走进科研”“材子论坛”“国际英材”“指点材津”“真材实料”等系列活动, 将经典基础理论、最新科研与技术开发成果紧密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意识和潜能, 形成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氛围, 由此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化全面发展。

三、培养效果与持续改进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提出了产业升级背景下着力提升材料类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大工程观”办学思想, 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与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和高水平国际化全面协同推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初步解决了拥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难题。

2015年11月本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2014年本专业学生团队的创新成果获长沙市第十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唯一特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本科生申请专利50余项, 创新实验室完成研究近300项, 已汇编成《创新论文集》;近三年来, 学生年均公开发表论文、发明专利、采用作品数量超过300件;超过95%的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超过80%的专业教师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通过社会调查和反馈对毕业生能力进行评估发现, 95%以上的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表示满意, 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以后发展影响较大, 7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实践训练很有帮助。

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实践教育基地较为分散, 不易管理;企业实践岗位体验型教学课时较少;学校老师工程实践指导能力有待加强;企业教学队伍仍不够稳定;对大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体系尚未完善;毕业学生情况的信息跟踪体系尚未建立, 等等。因此, 在未来教学实践中, 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持续改进,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四、结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引导下, 认真解读与研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平台的基础, 也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对复杂工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强化工程实践和个性化培养, 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稳步提高, 毕业学生得到了就业单位的高度认可。但持续改进的任务仍然艰巨,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推进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 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全球就业, 任重而道远。

摘要:“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 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践表明,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工程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 (4) :3-7

[2]王迎军, 项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5) :127-131

[3]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35-38

[4]居里锴, 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0) :68-70

[5]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3) :1-3

[6]王雪峰, 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19-23

材料与建筑工程 篇10

本文所及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指材料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这对于材料本身而言是事后控制, 因为材料形成之后, 其内在品质己经确定, 无法改变, 而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则是事前控制, 即预控。材料的质量控制活动贯穿于从按设计、合同等规定的质量标准订货、加工、采购、包装与运输、检验、堆放、储存、保管、加工、配套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全过程, 对不合要求的材料作出弃用、降低等级使用等处理。在此过程中, 所有与材料质量有关的文件都必须由监理审核 (必要时要亲自到现场) , 经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从材料质量控制与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来看, 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它们互相交融, 相互影响,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与保证。

建筑工程材料费约占整个工程费的50%~60%左右, 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 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作之一。

1 建筑材料的分类

(1) 按化学组成分类:建筑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两大类, 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如水泥、石、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可分为天然植物质材料 (如木材、漆、竹等) 、高分子材料、沥青材料、以及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的材料 (如聚合混凝土等) 。

(2) 按使用目的分类:建筑材料按使用目的可分为:结构材料, 装饰材料, 包括建筑物内外墙、地面的装修材料, 如瓷砖, 其它功能用建筑材料, 指隔音、隔热、防潮、防水、防火等多种功能用材料。

(3) 按建筑物的部位所采用的材料分类:按建筑物的不同部位相应采用的材料分为:上体结构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墙体材料及吊顶材料等。

(4) 按材料的重要程度分类:按材料的重要性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此外, 还可有多种建筑材料分类方法, 如按建筑物的工程分类, 按其制造的领域分类等, 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工程中多采用按化学组成分类的方法。

2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程序

2.1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可分为四类:试验方法、检查验收方法、管理技术方法、多单位控制方法。

(1) 试验方法:是材料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直接与材料的内在品质进行接触, 确定其品质特征,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最为科学可靠的。 (2) 检查验收方法:该方法是材料质量控制的基础, 主要通过一些直观、简单的方法和工具, 检测材料的数量、重量、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确定是否变质等。 (3) 管理技术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材料进场后放置、保存阶段, 通过操作管理制度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技术处理, 以达到防潮、防锈, 降低或减缓材料腐蚀、变质、混号、遗失等目的, 减少非必要的损失。 (4) 多单位控制法:该方法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实行协作, 从各自的经济、管理、技术角度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2.2 常用建筑工程材料与施工试验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在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期, 必须做好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应计划, 并可将材料分为重要材料与一般材料。

对于重要材料, 由监理及业主、设计人员共同考察厂家, 确认厂家的资质、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必要时要确定样品;对于一般材料审查相应质量保证资料合格, 则可直接检验进场小批量样品, 检验合格, 井经监理认可后, 再按规定抽样复试。复试报告经监理审查合格后, 材料可大批进场.进场后的材料, 一部分直接使用, 一部分需暂时存放。直接使用的材料如果仍被怀疑不能满足要求, 存放的材料存放超期或使用时也被怀疑不能满足要求, 都要进行二次复试, 并根据结论情况使用、处理。

3 建筑工程材料使用部位的划分及质量评价标准

3.1 常用建筑材料

本系统常用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水泥、混凝土用砂、混凝土用石、钢筋、砖、防水材料、外加剂、石油沥青、粉煤灰、砌块构件 (中间产品) :砂浆、混凝土构件。

3.2 工程材料使用部位的划分

在满足材料基本要求的条件下 (即相应的国标、行业标准等) , 在不同的使用部位其质量要求不尽相同, 因此要划分其使用部位。工程材料的使用部位可根据施工工序划分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3.3 建筑材料与施工试验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1) 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规定、规程; (2) 工程设计图纸与要求; (3) 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 (4) 产品的企业标准、产品说明书、产品的质量证明书、产品的质量试验报告、质检部委的检测报告、部委或省市一级的鉴定证书、试验的复试报告。

3.4 材料质量评价标准

材料质量要求以设计为准, 在设计中未作特别说明的, 以国标为准。

对于材料类而言, 若不合格则不能在工程中使用, 而对于材料的等级 (标号) 而言, 符合相应等级 (标号) 的相应标准, 即为对该等级 (标号) 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但此时对于其所属的类不一定是不合格的, 例如, 如果某材料对于其优等品标准不合格, 但对于一等品、合格品标准有可能是合格的, 此时材料可降低等级使用。

3.4.1 原材料

(1) 水泥按其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 (2) 钢筋合格品按其机械性能分为Ⅰ、Ⅱ、Ⅲ、Ⅳ、Ⅴ级。 (3) 混凝土用砂合格品按其质量等级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4) 混凝土用石合格品按其质量等级分为连续级配砂与单粒级砂。 (5) 砖合格品根据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合格品) 两或三个等级。 (6) 防水材料合格品根据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等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合格品) 两或三个等级。 (7) 砌块合格品根据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合格品) 两或三个等级。 (8) 外加剂合格品根据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性能指标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 (9) 石油沥青按类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级别。 (10) 粉煤灰合格品按其质量等级分为Ⅰ、Ⅱ、Ⅲ级。

3.4.2 构件 (中间产品)

(1) 混凝土构件按类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级别。 (2) 砂浆按类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级别。

4 结语

上一篇:虚拟化工程下一篇:控制风险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