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胎盘剥离

2024-08-02

人工胎盘剥离(精选七篇)

人工胎盘剥离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社旗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 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及贫血者, 两组产妇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4例产妇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2例。A组产妇年龄21~36岁, 平均 (25.9±3.2) 岁;孕周38~43周, 平均 (39.4±1.7) 周;初产妇37例, 经产妇5例;术前血红蛋白 (Hb) 水平为113.8~135.2g/L, 平均 (126.9±2.4) g/L;高危妊娠因素:羊水过少11例, 胎儿窘迫10例, 臀位9例, 枕后位5例, 巨大儿4例, 妊高征2例, 枕横位1例。B组产妇年龄20~35岁, 平均 (25.1±3.6) 岁;孕周38~42周, 平均 (39.1±1.3) 周;初产妇33例, 经产妇9例;术前Hb水平为112.9~134.1g/L, 平均 (127.1±2.2) g/L;高危妊娠因素:羊水过少12例, 胎儿窘迫8例, 臀位8例, 枕后位5例, 巨大儿5例, 妊高征1例, 枕横位3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术, 腰麻成功后在子宫下段作横切口, 在剥离胎盘前处理好子宫切口部位存在的出血问题, 处理方法如下:采用卵圆钳夹住切口上缘、下缘及两侧, 如切口边缘存在活动出血, 则可适量增加卵圆钳数量, 以减少术中出血量。A组的胎盘剥离方式为自然剥离, 分娩前后将羊水吸净, 产妇娩出胎儿后在宫体部位注射20U催产素, 待胎盘自然剥离。胎盘剥离过程中向外轻柔挤压产妇的腹壁, 并按摩宫体, 以促进子宫收缩、加快胎盘剥离。胎盘剥离后轻拉脐带, 并将胎盘捧住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旋转, 以顺利娩出胎盘[2]。B组为人工剥离, 在分娩前将羊水吸净, 产妇娩出胎儿后在宫体部位注射20U催产素, 随后术者将手伸入宫腔, 接触到创面后五指轻柔铲动胎盘, 以顺利剥离胎盘。在宫腔内伸入手前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以免造成感染, 人工剥离胎盘后检查宫腔内是否有残余, 如有残余胎盘, 则应彻底清除胎盘。两组产妇的胎盘剥离后缝合好子宫切口、腹壁,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第三产程、术中出血量、血压、心率情况, 同时比较两组术后Hb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1.4 术中出血量计算方法

利用吸收瓶收集术中出血, 术者手套、敷料及手术器械的清洗液、术中冲洗液、宫腔积血, 收集好后计算出重量, 并摇匀混合液, 摇匀后测定Hb。术中出血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出血量= (混合液Hb×混合液量) /术前Hb[3]。此外, 在手术完成后立即测量血压及心率, 术后24h检测两组产妇的Hb。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第三产程、术中出血量、术后Hb水平

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及第三产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A组产妇的Hb水平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血压及心率、住院时间

术后两组产妇的血压及心率、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术后并发症

A组产妇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子宫体炎、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注:1mm Hg=0.133k Pa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可对宫腔造成一定的创伤, 如术中伤害到宫腔大血管, 不但会增加出血量, 还可能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 为了预防感染及减少并发症, 应合理选择胎盘剥离法减少术中出血量[4]。胎盘剥离面是主要的出血点, 产妇应用前列腺素及缩宫素等药物后可加快子宫收缩, 缩小子宫收缩后胎盘处的创面, 压迫剥离面中的断裂血管, 进而有效止血。因此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 应控制好胎盘娩出时间及采用适合的剥离方式[5]。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 且两组的手术时间及第三产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提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胎盘自然剥离方式可明显减少出血量, 且不会造成手术时间过度延长与第三产程停滞等问题。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要尽量将胎头、胎肩及胎体娩出的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 以促进子宫规律收缩, 在娩出胎儿后采用正确的方法协助产妇娩出胎盘, 严禁过早牵拉脐带或揉挤子宫。采用人工剥离的方法协助胎盘娩出时, 胎盘娩出过程无法与子宫收缩保持同步, 且剥离过程中会造成子宫肌层中的小动脉出现扭曲, 在小动脉处于扭曲状态时血小板凝聚的时间也会延长, 影响子宫自然凝血机制[6]。在子宫凝血过程被减慢的情况下, 胎盘血窦无法及时关闭, 会导致出血量增加。另一方面, 部分手术操作人员为缩短剖宫产的手术时间而强行为产妇剥离胎盘, 这也会严重影响宫缩, 同时延长子宫复原时间。有报道显示, 人工剥离胎盘时可产生胎膜残留问题, 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 这也是造成出血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娩出胎儿后注射催产素可尽快恢复宫缩, 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发生错位时胎盘便可以自然剥离, 自然剥离所需的时间较长, 但催产素可以更好地发挥收缩子宫作用, 并促使胎盘尽快完成循环终止及促进创面绒毛间隙收缩, 进而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7], 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剖宫产术中采用自然剥离法不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 还能够尽快实现止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为腹壁及子宫缝合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可预防术后感染及并发症, 减轻产妇的痛苦、改善预后效果[8]。本研究中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术后A组、B组的血压及心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提示两种胎盘剥离方式均不会对产妇的血压及心率产生不良影响, 且自然剥离方式并不会造成产妇的住院时间延长, 在临床中不应为缩短手术时间而强行为产妇剥离胎盘。本研究还发现术后A组产妇的Hb水平明显高于B组, 提示在术中失血量较大的情况下可造成Hb水平降低。在Hb水平较低时, 产妇可能出现贫血, 并造成血液中的铁质出现负平衡, 因母乳中的乳铁蛋白需要与充足的铁质结合才能发挥抑菌作用, 在铁质不足的情况下乳铁蛋白的抑菌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进而增加新生儿肠道感染概率, 还会导致产妇出现乳腺炎。因此, 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胎盘自然剥离方式不但有助于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同时能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 胎盘自然剥离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少并发症, 实施剖宫产时可在产妇娩出胎儿后让胎盘实现自然剥离, 如等待5min后出血量增加且胎盘无自然剥离指征, 可以考虑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剥离胎盘。

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自然剥离及人工剥离方式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社旗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行剖宫产产妇, 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2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术, A组产妇胎盘自然剥离, B组为人工剥离。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第三产程、术中出血量、血压、心率情况, 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 (Hb) 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及第三产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A组产妇的Hb水平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两组产妇的血压及心率、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产妇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子宫体炎、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胎盘自然剥离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

关键词:剖宫产术,胎盘,失血, 手术

参考文献

[1]刘巧姝, 张静, 张卫社, 等.改良的腹膜侧后入路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在妊娠晚期穿透性胎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8 (6) :617-622.

[2] 马文琴, 赵丹梅, 李咏, 等.B超引导下吸宫和选择性宫腔水囊压迫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的可行性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10) :794-796.

[3] 金影.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及其后人工流产史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关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15) :1296-1298.

[4] 李琼, 郭遂群, 柳大烈, 等.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2在子宫剖宫产疤痕中的表达和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9) :1336-1340.

[5] 费宏祥, 沈军梅, 张蕊, 等.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7) :692-693.

[6] 冯卫彤, 黄卓敏, 古衍,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应用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 35 (6) :543-546.

[7] 刘毅, 林永红, 周辉, 等.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7) :552-554.

胎盘早期剥离危及母儿生命 篇2

胎儿娩出后一旦能够自主呼吸,胎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胎盘将完整地娩出母体。如果胎盘不能完整娩出,将会由于子宫不能复原而引起严重出血和感染,甚至给母体带来生命危险。然而,假若胎盘先和母体的子宫分开,胎儿在近期不能分娩,其后果将同样可怕。不只是因为胎儿失掉血液供给而死亡于宫内,母亲更将因严重出血而难以救治。临床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根据胎盘剥离的面积大小及出血多少,可分为三型:

1轻型:胎盘剥离面积占1/3,外出血不足400毫升。

2中型: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不到2/3,外出血量超过400毫升。

3重型:胎盘全部或近于全部剥离,多为大量内出血。一般来说,剥离面超过1/2,胎儿就会死亡。

哪些原因可引起胎盘早期剥离

引起胎盘早期剥离的原因目前还不够清楚。不过,已经观察到与妊高征及慢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妊高征的患者因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远端的缺氧与损伤,使子宫内膜的营养受障碍、坏死并出血,促使胎盘随之剥离。此外,妊娠晚期摔倒或腹部受撞击等外伤,可以成为直接的诱因。因为胎位异常进行外倒转矫正胎位,或脐带绕颈,脐带过短,在临产以后胎头下降,可将胎盘牵拉致过早剥离;羊水过多时,胎膜破裂后大量羊水骤然流出,由于子宫内压急剧下降,子宫剧烈收缩,也可使胎盘从子宫壁上过早地剥离。虽列举各种原因,但临床上胎盘早期剥离常常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

怎样尽早发现胎盘早期剥离

胎盘早剥的患者并非常见,可是作为医务人员或孕妇本人,都应该牢记妊娠晚期会出现这种异常,特别是对于妊高征患者以及曾接受过外倒转术,或有过外伤的孕妇。因为鉴于早剥的面积大小不同,表现的症状可极不典型。重症能有休克表现,孕妇面色苍白,子宫硬如板状,有剧烈的腹痛,仅有较少的阴道出血,与全身情况并不太符合。轻症时,阴道出血较少,腹痛也不明显,如果剥离的部位正好是脐带附着之处,胎心音就由强变弱至很快消失。

发现胎盘早期剥离怎么办

无论是轻型或重型的胎盘早期剥离,只要诊断明确,就不应考虑胎儿是否能够存活,要立即采取措施,争取尽早使胎儿娩出。因为,拖延下去,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随着胎盘后血肿的形成及扩大,可使凝血活酶等物质大量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产生血管内凝血,消耗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一旦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最终会造成孕妇的血液凝固障碍,引起难以控制的、不凝的广泛活动性大出血,这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胎盘后出血继续增加,还可渗入到子宫肌层使子宫呈紫铜色,收缩能力减弱,也可引起严重的子宫出血,称为子宫胎盘卒中。由于大量失血和肾小管痉挛,孕妇又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少尿,并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为防止发生这些更严重的后果,应该争取在发现胎盘早期剥离后6小时内使胎儿娩出。尽管胎儿已死亡或虽然尚有胎心,估计出生后也较难存活时,都应该及时行剖宫产手术,将孩子取出来。已发生子宫胎盘卒中时,必须及时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要认真观察尿量,预防发生肾功能衰竭。

怎样预防胎盘早期剥离

目前,对胎盘早期剥离尚没有更完善的治疗措施,因此更应预防和积极治疗妊高征,这对预防胎盘早剥有一定意义。过去,农村妇女推碾子以后发生胎盘早期剥离者并非偶见。现在,孕妇一般尽量不进行体力劳动,但因为上班挤公共汽车或不得已直到孕晚期还骑自行车上班者却大有人在,这些都是胎盘早期剥离的潜在危险因素。

胎盘早期剥离18例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胎盘早剥,诊断,治疗

胎盘早期剥离是发生在妊娠晚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指妊娠20周以后, 胎儿娩出前正常位置的胎盘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分离, 为妊娠晚期重要出血因素之一[1], 为使围产儿及孕产妇的死亡率降低, 正确临床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胎盘早剥的患者18例, 采取周密的实验室检查和有针对性的分娩方式, 与同期收治的16例行常规处理的胎盘早剥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 在同期收治的4960名分娩总数中占0.36%。年龄23~38岁, 平均26.7岁。6例为经产妇, 12例为初产妇;3例为孕24~28周, 11例为孕29~35周, 4例为孕36~40周。1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流血;5例板状腹、持续性腹痛、宫底升高;3例低血压性休克;5例血性羊水;6例下坠、腰酸;9例发生胎儿窘迫。对本组 (观察组) 患者进行周密的室验室检查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就临床结果与同期收治的胎盘早剥采取常规处理措施的16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处理, 观察组行周密的实验室检查并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室验室检查3例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 10例血红蛋白为70~90g/L, 5例血红蛋白>90g/L;1例纤维蛋白原<2g/L;3例血小板<100×109/L。

1.2.2 分娩方式及病情在确诊断胎盘早剥后, 若患者短时间内不能进行阴道分娩即选择剖宫产方式, 在娩出胎儿后, 在给予宫缩剂的同时对子宫进行按摩;用热盐水纱布对子宫湿敷并按摩, 若子宫不收缩, 渗血经处理后仍不止可行子宫切除。本组12例行剖宫产术, 1例行臀牵引, 5例正常分娩。4例胎盘剥离2/3, 7例剥离1/3, 7例剥离1/4。5例出血量>1000mL, 7例出血量为400~1000mL, 6例出血量<400mL。

1.2.3 临床处理面罩吸气,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密切观察, 对出血量、尿量、全身症做好好记录, 若患者病情重、出血量大呈休克, 应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进行血容量的补充, 纠正休克症状, 若胎盘早剥确认为重型时, 应立即终止妊娠, 可依据患者的胎产次、病情、胎儿在宫内的情况选择分娩方式。胎盘早剥患者易在产后发生出血, 故在娩出胎儿后应立即应用子宫收缩药, 若出现大出血情况时可快速输血输液, 必要时可行子宫切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单位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

观察组16例在发病3h内确诊, 确诊率为84.2%, 2例误诊, 误诊率为11.1%。其中1例误诊为先兆流产, 1例误诊为前置胎盘。对照组11例在发病3h内确诊, 确诊率为68.7%, 5例误诊, 误诊率为3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1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 其中6例发生子宫卒中;4例围产儿因体重低于1000g、胎龄小而死亡, 3例胎儿宫内死亡。对照组13例合并妊娠高血压, 围产儿因胎龄小死亡12例。2组均无孕产妇死亡,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胎盘为母体及胎儿间的交换器官, 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与胎盘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胎盘早剥对母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本次研究发生率为0.36%, 低于国内外报道的0.46%~1.30%水平[2], 这可能和近年来孕期保建及监护工作良好开展有关, 但形势仍很严峻。临床诊断中, 应对孕产妇的胎心、胎动消失、阴道流血等做好密切观察, 其临床症状与胎盘剥离的类型及面积大小相关, 隐性出血或轻型的患者多数无典型临床症状, 甚至无任何体征和临床症状, 中重度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典型, 产前应做密切的产前检查, 必要时可行B超检查, 对是否合并DIC做出明确诊断。

胎盘早剥病情发展较快, 常表现为产前出血, 需对妊娠进行终止才可有效止血。有文献报道[3], 在发生胎盘早剥6h内将胎儿尽早娩出, 结束分娩, 可降低母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依据认真的体格、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孕产妇及围产儿状况来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临床针对本病的诱因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产前检查, 对妊娠高血压及慢性高血压病积极治疗, 防止胎膜早破、避免外伤, 预防早产, 在妊娠期禁止性生活, 并做脐动脉血流检查, 对以往有抽烟史、胎盘早剥史、妊娠合并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本病发生的可能性, 以便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9~143.

[2]王海波.胎盘早剥22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4) :321.

人工胎盘剥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科22例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平均年龄为 (26.9±2.7) 岁, 初产妇13例, 经产妇9例, 孕周28周~41周;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腰酸、坠胀;血性羊水;低血压性休克。

1.2 诊断与治疗方法

1.2.1 超声检查

患者均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 检查时需保持平卧姿势, 首先对胎儿和附属物进行常规检查, 同时详细观察患者胎盘的位置、形态以及厚度, 尤其需要留意胎盘边缘、内部以及后方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区。

1.2.2 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之后首先给予鼻塞吸氧,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患者阴道出血量、尿量以及其他临床症状。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出血量较大 (已出现休克症状) , 则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充血容量, 以此来迅速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若患者的胎盘早剥诊断为重型时, 则须立即采取措施终止分娩。

1.2.3 终止妊娠及产后处理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产次以及子宫内胎儿情况选择阴道分娩, 若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阴道分娩则需采取剖宫产。由于胎盘早剥患者产后极易出现出血现象, 因此在分娩结束之后需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并给予子宫适当的按摩;另外也可使用肌注安烈克及宫腔填塞纱条, 若产妇子宫仍然不能收缩, 在出血症状经处理后仍然不能停止时可采取子宫切除术。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22例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患者经临床超声诊断, 检出21例 (95.45%) , 误诊1例 (4.55%) , 误诊病例为子宫肌瘤。经临床诊断, 轻型胎盘早剥患者为14例 (66.67%) , 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为7例 (33.33%) 。

2.2 患者分娩方式及出血量

本文确诊的21例患者中, 行剖宫产术者13例, 行臀牵引手术者1例, 阴道分娩者7例;经临床超声诊断, 胎盘剥离65%者为5例, 胎盘剥离30%者为9例, 胎盘剥离25%者为7例 (此部分的百分数是指胎盘剥离的程度, 不是计量数据) 。产后出血量统计:出血量<400 m L者5例, 出血量为400~1 000 m L者为10例, 出血量>1 000 m L者为6例。

2.3 妊娠结局

本文确诊病例的妊娠结局, 在Apgar评分、子宫卒中、子宫切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方面轻度患者均明显优于重度患者, 见表1。

3 讨论

作为胎儿与母体之间最主要的连接器官, 胎盘的功能情况与胎儿宫内发育有着密切关联, 而临床发生胎盘早期剥离则会对胎儿及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据相关研究文献[2]记载, 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率一般为1%~2%, 而我国的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率为0.46%~2.1%, 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

3.1 胎盘早剥超声诊断与鉴别

胎盘早剥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胎盘厚度异常增加和胎盘形态出现明显改变。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征为:宫壁与胎盘之间出现不规则的低或者稍高回声团, 边界较为模糊, 内部回声则呈现出液性暗区[3]。超声临床鉴别胎盘早剥的主要依据:在无回声区中是否存在斑点状的低回声区;而在血池中可显现沸水状血流现象;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鉴别、确诊。

3.2 预防及处理原则

为了减低临床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的发生率, 建议需加强产前定期检查, 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孕妇 (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炎患者) 进行密切监控;在孕期, 孕妇需禁止性生活, 尽量减少意外创伤;在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 避免长时间采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姿势;若在孕期出现阴道出血或者腹部疼痛时需及时就医[4];对于阴道炎性疾病需采用有效治疗措施, 以防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或者胎膜早破, 同时还能够降低剖宫产率。

临床治疗胎盘早剥, 其处理原则是及时纠正休克状态并及时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患者入院后, 若出现休克状况则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及时输入新鲜血液改善患者休克症状;经临床诊断确诊后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 与此同时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 (如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

综上所述, 由于胎盘早期剥离综合征症状较为复杂,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采用超声诊断, 检出率可达95.45%;而对于确诊患者则需采用及时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 进而降低母婴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笑天.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7.

[2]王海波.胎盘早剥22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4) :321.

[3]李桂仙.胎盘早期剥离超声波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4) :103-104.

人工胎盘剥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 年龄23~39岁, 平均 (30.05±11.45) 岁。所有产妇均经临床诊断, 符合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 自愿终止妊娠, 并具有保留子宫的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产妇平均孕次和平均产次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 (25例) 实施常规人工剥离胎盘术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 观察组 (35例) 实施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 术中在选择子宫切口的时候, 尽可能避开胎盘。在胎儿娩出之后, 立即对产妇进行20 U缩宫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526, 生产单位: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子宫壁注射。对子宫切口上下缘出血点使用艾力斯钳夹, 胎盘边缘予以无齿卵园钳钳夹, 并给予产妇10 U缩宫索静脉滴注[2]。观察胎盘剥离情况, 待胎盘剥离后缝合切口。观察子宫出血情况, 如果存在活动性出血, 则将子宫提出腹腔之外, 轻揉按摩, 并寻找剥离面的具体出血部位。利用手指适度按压出血处, 并从子宫外浆膜面以手指为指引予以定位, 选择进针位置[3]。可选择从子宫浆膜面稍下方血管间隙处进针, 利用可吸收线 (由上海涵飞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对子宫壁进行横向间断全层缝合, 妥善缝合完毕后在子宫外进行打结。利用可吸收线前后贯穿缝合子宫切口下方2 cm处子宫峡部两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分叉处内侧2 cm, 避免穿透子宫内膜, 并从阔韧带无血管区穿出, 结扎。

1.3 观察指标

(1) 手术相关情况。记录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 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 h出血量, 并记录两组的住院天数; (2) 子宫切除率。统计两组的子宫切除例数, 并计算子宫切除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算,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分析

对两组产妇的平均孕次和平均产次等各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对两组产妇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可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 h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产妇子宫切除率比较

观察组有1例患者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率为2.8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剖宫产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 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大量出现[4]。其中, 凶险型前置胎盘即为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发病原因十分复杂, 以往Rao等[5]通过研究指出,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出现与子宫瘢痕的形成及子宫内膜遭破坏相关。

临床对凶险性前置胎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主要供血动脉, 可以为器官提供所需的血液供应。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过程中, 可以选择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进行结扎[6]。这是因为,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较之下行支血管更为粗大。在术中实施人工剥离胎盘术的过程中, 通过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可以达到更好的降低子宫内血流量的效果, 从而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的出血量。另外, 也可以保证良好的血供情况, 避免出现子宫缺血性坏死现象。以往申玉向等[7]纳入1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研究, 除2例患者因胎盘深植入和穿透性植入实施子宫切除之外, 其余患者均实施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等综合治疗。治疗结果显示, 术中出血量低, 病情治愈率达到100%。另外, 子宫动脉下支与阴道动脉相吻合, 阻断子宫下段的血液供应情况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 结合该部位的实际血管分布情况看, 对相应的出血部位血管终末支进行妥善的缝扎至关重要。在缝扎的过程中, 可以实施胎盘剥离面血窦反式缝合。选择这一缝扎方式操作简单, 便于掌握, 耗时较短, 效果确切, 且不易对其他器官造成损伤。子宫动脉上支迂曲上行, 下支与阴道动脉相吻合, 大多纵行分布, 并且走行靠近浆膜面, 因此反式缝合可以避免组织撕脱、针眼出血、止血不可靠等问题。缝扎过程中使用的缝线属于可吸收线, 缝合之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张力, 以发挥出理想的止血效果。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子宫复旧缩小, 并受到蛋白酶水解作用的影响, 可吸收线可逐渐发生松弛并最终水解, 不会对子宫的血液循环情况产生影响。以往董兴珍[8]对20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进行研究, 均实施剖宫产, 并在术中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胎盘剥离面血窦反式缝合。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术后患者的子宫收缩状态良好, 胎盘剥离面出血量少, 无需实施宫腔纱布填塞, 且无子宫切除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6周的随访, 子宫恢复情况及血供情况良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两组产妇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可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 h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率为2.8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即提示, 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减少出血和子宫切除方面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通过本次研究初步证实,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实施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术中与术后出血, 并降低子宫切除率。

参考文献

[1]孙茹欣, 王煜.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应用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8 (1) :65-67.

[2]郑惠容, 成金焕, 刘娟娟, 等.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前置胎盘合并先兆早产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20) :110-113.

[3]蔡朝霞.欣母沛+益母草制剂联合缩宫素预防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 (10) :92-95.

[4]杨慧燕.子宫局部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 2015, 20 (6) :435-437.

[5]Rao K P, Belogolovkin V, Yankowitz J.Abnormal placentation:evidencebased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evia, placenta accreta, and vasa previa[J].Obstetrical&Gynecological Survey, 2012, 67 (8) :503-519.

[6]彭方亮, 周晓.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 2015, 44 (22) :3131-3132.

[7]申玉向, 王霞, 康新芬, 等.为1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早期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4) :266-267.

人工胎盘剥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于本院经阴道分娩的200 例初产妇, 均为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仍无剥离迹象的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 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产前凝血功能检查正常、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顺产。 观察组:年龄20~41 岁, 平均 ( 25.92±4.41) 岁, 孕35~42周, 平均 ( 38.87±1.01) 周, 新生儿体重2400~4400 g, 平均 ( 3362.15±450.43) g, 有人流或药流史者21 例。 对照组:年龄19~40 岁, 平均 ( 24.00±4.01) 岁, 孕34~42 周, 平均 ( 37.98±1.08) 周, 新生儿体重2300~4200 g, 平均 ( 3259.23±430.05) g, 有人流或药流史者19 例。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流产史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1.2 方法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 立即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 适当轻柔按摩子宫, 在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仍无剥离迹象者, 观察组产妇先观察脐带血管充盈程度, 然后松开母体端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 ml后夹紧脐带, 观察胎盘剥离情况并及时处理胎盘; 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等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再按传统方法协助胎盘娩出, 观察两组产妇胎盘剥离的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 若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30 min后胎盘仍未娩出, 或阴道出血量达200 ml, 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1.3 观察指标1胎盘剥离时间的观察:选择胎儿娩出后10~20min、20~30 min、≥30 min以后三个时间段, 统计这三个时间段两组产妇胎盘剥离例数。 2产后出血的观察:产后出血和第三产程延长的诊断标准参照《 妇产科学》 中相关标准[1], 产后2 h内出血量≥400 m L, 24 h内出血量≥500 m L视为产后出血, 出血量的统计采用称重法, 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 即在产妇臀下垫一块医用的产妇积血垫, 接产完毕下台后用积血垫专用称称出失血量, 接产所用敷料、纱布称重后除以1.05, 再重新换上一块积血垫, 产后2 小时出产房前再称一次出血量, 测量的出血量相加即为产后2 小时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胎盘剥离时间比较, 见表1。

2.2第三产程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见表2。

3 讨论

正常分娩后, 胎盘剥离机制是由于宫腔容积突然缩小, 胎盘不能相应地缩小, 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剥离面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 当子宫继续收缩剥离面积继续扩大, 加上血肿不断增大, 使胎盘与子宫壁全部剥离而娩出[1]。此过程一般为5~15 min, 最多不应超过30 min, 胎盘多能自然娩出且出血不多。传统的第三产程的处理方法是期待胎盘自行剥离, 要求接产者不应在胎盘未完全剥离之前, 用力按揉下压宫底或粗暴地过早牵拉脐带。但是由于目前产后出血仍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此积极正确地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临床经验及研究发现, 第三产程时间对产后失血量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当第三产程>10 min时, 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 >20 min时则增加更显著[2], 因此缩短第三产程时间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 众多学者建议以第三产程达10 min为处理线。

本院助产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胎盘剥离延缓的产妇, 松开止血钳放出一点脐血后能促进胎盘剥离和排出, 缩短了第三产程。有文献指出, 母体循环与胎儿胎盘在解剖上是完全分隔的血管系统, 放出的脐血是存留在胎盘中尚未凝固的血液, 而不是母体的血液, 因此母体健康不会受到影响[3];胎儿一娩出, 断脐后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即已中止, 脐带放血也不影响胎儿。将储存在胎盘内的血液排出, 可使充盈的胎盘本身张力骤降, 体积缩小, 以利于子宫收缩, 促进胎盘的排出[4]。为了观察放脐血在胎盘剥离延缓中的确切效果, 遂进行了本研究。

目前有很多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缩短第三产程, 促进胎盘剥离, 减少产后出血, 如脐静脉注射缩宫素法[5], 缩宫素需要与生理盐水按比例稀释, 配制步骤及注射比较繁琐, 同时还需要医生的医嘱;卡孕栓肛塞法[6]不良反应较多易造成腹泻、体温升高等, 而且价格较贵;可控性牵拉脐带[7], 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操作不当更易发生胎膜胎盘残留、脐带断裂、子宫内翻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胎盘剥离数及手取胎盘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而且松开母体端止血钳放脐带血的方法,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无技术难点, 效果良好, 使用安全, 无任何副作用, 对缩短第三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产科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放脐带血对胎盘剥离延缓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于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仍无剥离迹象者, 松开母体端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ml后夹紧脐带;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等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再协助胎盘娩出, 观察胎盘娩出的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盘剥离数和手取胎盘率均大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结论对胎儿娩出10min后胎盘未剥离者, 松开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ml, 可促进胎盘娩出, 缩短第三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量。

关键词:第三产程,放脐血,胎盘剥离延缓,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2-75.

[2]凌萝达, 顾美礼.头位难产修订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1:148.

[3]缑玉洁, 王长菊, 刘艳玲, 等.释放胎盘中脐带血对缩短第三产程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3) :2205-2207.

[4]吴菁.脐带放血对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0) :65.

[5]郭瑞, 夏瑞雪.缩宫素脐静脉注射治疗胎盘粘连63例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9 (11) :81.

[6]张慧珠.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第三产程在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420.

人工胎盘剥离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86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24.8岁。有人工流产史632例, 无人工流产史者354例, 按人工流产次数 (0、1、2、≥3次) 分为一、二、三、四4组, 每组分别为428、324、126、108例。

1.2 诊断标准

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或者全部粘连, 在分娩过程中第三产程≥30 min, 未能自行剥离的胎盘, 需经人工进行剥离。

前置胎盘:产前通过超声诊断与分类,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 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 病史妊娠晚期或临产时突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包括完全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1]。

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或全部粘连, 胎盘绒毛已侵入子宫肌层, 人工剥离胎盘困难, 需要行子宫部分切除或者全切除术。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二、三、四4组的临床资料, 对四组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次数的关系

该组986例患者,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8.5%,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患者354例占16.1%发病率, 无人工流产史患者632例占4.3%, 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一、二、三、四4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1%、7.8%、11.2%、31.9%, 经统计学分析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四组中, 发生胎盘粘连几率最高、胎盘植入发生几率最低。人工流产术后6个月内, 再次妊娠间隔时间越短, 其胎盘粘连的发生率越高 (P<0.05) 。见表1。

2.2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共442例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 引起产后出血者306例,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9.2%, 其中以前前置胎盘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见表1。

3 讨论

3.1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病因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产科妊娠和分娩中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该组986例患者,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8.5%,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16.1%, 无人工流产史患者占4.3%, 有人工流产史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人工流产史者。说明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有密切关系。该研究发现, 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病率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由于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多, 吸宫、骚刮宫过度可使子宫内膜受到机械性损伤, 而药物刺激、无菌观念不强, 术后过早进行性生活, 都可使细菌进入子宫内膜创面, 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率增加, 而造成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2]。

3.2 前置胎盘与人工流产、引产、药流的关系

有资料显示[2], 关于人工流产与前置胎盘的关系, 无论用宫腔操作的吸宫术或刮匙清宫技术等均可导致子宫内膜的损伤, 从而形成子宫内膜瘢痕, 蜕膜在受孕时发育不良, 使孕卵种植下移;或由于子宫内膜缺乏血供, 为得到更多血供而代偿性的导致胎盘面积增大, 便引发前置胎盘。有报道说[3], 药流的孕产妇患前置胎盘并发症的几率较未经历药流的孕产妇要高。

前置胎盘伴疤痕子宫患者可用引产终止妊娠, 但选择好的引产方式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点, 并且有资料显示, 多次引产和药流的女性再次妊娠病发前置胎盘的几率要比未进行引产和药流的高。

3.3 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

有文献认为[3]胎盘粘连的发生于人工流产次数和人工流产后与再妊娠的间隔时间呈正相关。人工流产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 患者发生胎盘粘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也有研究则认为, 胎盘粘连的发生与人工流产次数的多少并不存在正相关, 且人工流产后与再妊娠的间隔时间的长短不一, 但胎盘粘连的发病率却相近。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流的次数增多, 胎盘粘连的引发概率不断提高, 而在进行人流后半年内, 胎盘粘连随着再次妊娠间隔时间的缩短而随之提高, 而超过半年后再妊娠的胎盘粘连的引发几率也接近, 所以, 如果在进行过人工流产之后, 需要接着进行再次妊娠的, 应该适当延长两者间隔时间, 应该以半年以上为最佳。

3.4 有效避免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的措施

为了降低以上情况发生的概率, 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病率, 首先, 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遵守一定的手术基本操作, 注意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灭菌, 并做好患者的医疗康复指导, 对其进行卫生教育, 在手术后一定时间内禁止过性生活, 避免再次怀孕, 同时防止因不洁性行为造成感染, 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概率, 从而大大降低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产后出血的发病率[3]。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降低人工流产术的发病率, 从而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病率, 笔者认为, 应该加大安全性行为的宣传, 特别是在未婚青少年中宣传普及性知识, 使高中生和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未婚先孕的害处和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严重伤害程度, 同时普及避孕措施, 强化安全性行为意识, 尽量避免未婚先孕, 未婚妊娠, 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流产的概率, 同时, 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掌握人工流产的手术要点和方法, 避免因手术过程中造成的感染和引发炎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术中动作轻柔, 并作好术后卫生宣教及避孕指导, 避免术后短期内妊娠, 从而减少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病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雪琴, 李莉, 赵亚娟.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术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 2011, 24 (3) :51-52.

[2]刘月秀.前置胎盘与胎盘早起剥离的病因学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8 (11) :191.

上一篇:切片扫描系统下一篇:呈现七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