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2024-08-07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精选十篇)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1

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学困生,理解和认知能力有时可能比较差。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有些很难理解,如果引导不好,学生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提高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及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是会计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上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会计》课。

一、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升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有的中职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差,从初中完全的文化课程学习中,直接过渡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上来,还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基础会计》课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科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第一,在上第一节课时让学生先了解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与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及其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要性。详细介绍《基础会计》课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地位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了解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强调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对进一步学好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和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且能胜任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要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改变他们在初中时学习差,到中职学校学习一样学不好的思维定式,打消他们学习上的顾虑。最后,带学生参观本校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模拟室,让他们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情况,观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等相关会计资料内容,观看高年级学生做账的过程,鼓励他们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学好专业知识并且一定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 提高学生们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二、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时代,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有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还是采用大量说教、照本宣科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有的学生上课尽管认真听课,但一节课下来还是听得迷迷糊糊,上节课听不明白,下节课就很难跟上,学生会因此导致厌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图像、声音、音效资料、视频片段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听和看的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突出,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如在讲述账簿内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不知道账簿是什么。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就可以将不同账簿的账页制成多媒体课件,再现会计记账工作实际操作全过程,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图像化。这样,学生经过视听冲击,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可以把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难点、知识能力训练、单元测验等内容制成课件,发布在校园网的学习园地栏目内,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参考查看,便于满足学生课外自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结合教材,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始终围绕教材,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形式,采取填鸭式大量说教方式授课,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让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所以,讲课时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如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案例为题材,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基础会计》“会计等式关系”教学中,可运用这样案例分析教学:假如要创办一家公司, 先要解决那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的来源有哪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知道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启发学生思考:公司筹集资金到位后该如何运用呢?学生讨论概括:公司要用筹集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教师概括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这便是一个公司资金运用的过程,最后形成了公司的资产。从而得到以下结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易如反掌了。

如分组模拟业务教学法,是按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岗位设置, 将学生分成采购组、库房组、结算组、财务组、生产组、销售组等若干业务组,通过形式多样的模拟真实业务活动,将企业“购—产—销”业务过程全部再现,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阶段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 既突出了会计业务的可操作性,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

《基础会计》要学以致用,要重视实践教学,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础会计》教学,不仅只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围绕岗位需要,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根据《基础会计》的学习特点,要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 要充分发挥实操教学和综合训练教学的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要一同进行,讲和练融合在一起,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财务报告的编制,在讲完基本理论后,准备不同式样的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等样本,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练习完成。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综合训练目标就是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后,将全部会计事项的处理工作综合在一起完成。一个会计主体经济业务发生后,其会计处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取得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科目汇总、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对结账、编制会计财务报告等各环节。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对所涉及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实操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全面融会贯通。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2

摘要:将ERP沙盘引入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能有效解决学生所需的真实企业环境问题,也是会计课程在校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ERP沙盘模式既是实践也是比赛,颠覆性地改变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单一、枯燥的状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全面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关键词:ERP沙盘 会计实训教学 实施过程

《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从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各项基础技能,培养其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实训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起始环节,是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初次接触,对于年纪小、缺乏生活实际经验的中职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1.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大部分中职学校进行基础会计实训采用的方式是,给学生发一些支票、发票之类的凭证、账页,要么采取“老师说答案,学生听写”的办法,要么让学生照着书本上的文字填写,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干,既缺乏与其他同学的工作交流和情感交流,也没有对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的关注。

2.教师对实训教学认识不足。目前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审核”、“重填写,轻程序”的问题。在课堂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过程以及账簿的核对只停留在理论上,对审核程序有明显的淡化,单证的传递过程也基本忽略。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和单证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初学者更应该加强对这一程序的体会。

3.缺乏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校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环节。但实际情况是,企业要保守商业秘密以及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使学生很难到单位进行本专业的实地实习。即使找到实习单位,学生也只是填几张凭证,基本上没有将会计核算程序整体演练的操作机会,从而导致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二、ERP沙盘模式的优势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沙盘实际上是将“企业”搬进了课堂,借助沙盘模具和电子信息软件,基本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成6-8个组,每组代表一个企业,这些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在与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开展经营活动。每组成员5-6人,每人分别担任企业CEO、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模拟企业经营6个会计年度。每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并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改进下一年的经营。最后一年经营结束,通过电脑系统预设的公式自动综合计分决出高低。操作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融资、市场研发、广告投放等,包括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预测和决策,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真实企业环境中的感觉。在ERP沙盘仿真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筹资、投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果核算等会计实训中需要掌握的大部分业务。因而。将ERP沙盘引入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能有效解决当前该课程学生所需的真实企业环境问题,也是会计课程在校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ERP沙盘模式既是实践也是比赛,颠覆性地改变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单一、枯燥的状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全面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多门学科知识、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基于ERP沙盘模式的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实施过程

1.视频播放。反映几个现实中的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营管理过程,每个企业视频长度大约5分钟。应当选择服装、食品、家俱、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性企业,便于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对真实的企业运作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快速地把自己代入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份。例如,针对学生日常着装以时尚、青春、活力为主题,可以播放“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生产、销售运动服的过程。

2.学生分组。全班学生分为5-6组,每组8-9人,每组学生运营一个企业。在视频所反映的范围内,由学生自行选定企业的名称和主营业务。企业设总经理、采购部经理、生产部主任、销售部经理、仓库保管员各一人,财务部3~4人(出纳员、制单员可兼记账员,财务经理兼审核)。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任务。另有一名学生担任教师的助手,单独坐在教室前方,作为各个小组要获取外来原始凭证时的开票员。

3.为了突出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可以对沙盘盘面作一些简化处理。如: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只设定一个本地市场,太多的市场选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经营起点及经营期设定。每个企业拥有相同数目的生产线、厂房、银行存款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数也相同。经营期定为半年,从第二年7月1日至第二年末。不从第一年开始,因为第一年是筹建过程。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比较特殊。而之所以选择下半年而不是上半年。主要原因是,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用的是“账结法”,年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进行结转。编制利润表。

5.每月初。所有企业根据所支付的广告费来选择产品的销售合同,广告费多者优先,不投广告就没有销售合同。企业生产线的产能有规定,没能按时交货会受到双倍处罚。

6.各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1)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2)采购经理向外单位采购材料;(3)材料到达,交仓库保管员保管;(4)生产部主任从仓库领用材料,投入生产;(5)生产完成,产品交仓库保管;(6)销售经理投广告,以获取销售合同;(7)销售成功,确认收入;(8)出纳员发工资给本企业成员;(9)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按时归还本金及利息;(10)新建生产线扩大产能。当月可以正式投入使用;(11)行政部门购买办公用品;(12)厂房和生产线计提折旧;(13)月末产品成本结算。

各企业每月的经济业务至少应有20笔。经济业务包括三种形式:固定式,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固定式业务指每月各企业都会核算的业务,如第12小点,因为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折旧,所以使用的会计科目和金额每月固定不变;半开放式业务指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应当发生,但每月金额可能变化的业务,如第4、6、7、8小点;全开放式业务指可由企业自由选择,业务是否发生和金额大小,如第11小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增加一些开放式业务,比如招待客户(可以表现为教师来到本企业参观),发生招待费用等。

7.业务发生与会计核算的例子。某天,总经理出差到外地,向财务部

借款5000元。这个业务可以表现为教师把总经理单独叫到教室外,询问企业经营情况。出差具体地点和花费由教师设定。

8.经营过程中。有一些条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如材料的种类(可以2种或以上),产品(可以2种或以上),工作人员工资金额(教师应提醒,如果超过税法所规定的免征额元则要交个人所得税),是否要新建生产线等。业务种类多,会计核算复杂的,在会计资料评分部分可以加分。

企业每个月的经营时间应由教师统一作规定,大约为8个学时,半年的经营期共需要48学时。每月经营结束,各企业应向教师交送当月的全部会计资料。

9.教师在实训中的主要作用。(1)实训开始时简单介绍沙盘的操作,主持学生分组;(2)模拟经营每月开始第一天,主持各小组竞争销售合同;(3)巡视各小组的活动,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每组停留时间尽量相等;(4)每月经营结束,检查学生上交的会计资料。若学生所编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平衡,应及时帮助寻找原因,指导改正;(5)指导教师的小助手为各小组开出各种单据,可以故意开出若干张有错的发票,考察各组是否注意审核原始凭证;(6)教师在实训中临时扮演某个角色,如扮演投资者。向每个企业投人相等数额的资金;(7)实训结束时,按考核方案给学生评分。

10.考核方式。由所有者权益数、会计资料和总结演讲三部分构成。

(1)比较各组最后一个月的所有者权益数:最高者得100分,往下依次为90、80、70,60分等。(2)教师检查各组上交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根据正确性、完整性等方面按小组计分(见下表)。

(3)各组总经理发表5分钟演讲,总结本小组的表现、优缺点、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值得重视的方面等。由教师按小组计分,最高者得100分。往下依次为90、80、70、60分。情况相近的小组得分可以相同。

(4)本课程评定总分的方法:以上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占30%。第二部分占50%,第三部分占20%。小组最后总分也是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分。

四、改革创新点

1.注重实训的真实性。课程开始播放的教学视频是根据现实企业的运营过程实地拍摄,每个角色也是根据现实企业情况来设置,经济业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与真实生活一致。针对学生没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和工作这一缺陷,尽一切可能来还原生活。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开拓了一条会计课程在校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2.增加实训的竞争性。常规的实训只做不比,做完了老师打个分数课程就结束。学生对别对同学不了解,也没有竞争,得过且过,所以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冷淡、无所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职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时,年少则气盛,“我相信我能行”,没有人愿意落后被嘲笑。只要教师给予正面合理的刺激,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心,而在会计实训中引入ERP沙盘模拟企业对抗的模式。等于给学生打了一支争赢求胜的强心剂。

3.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实训以个人做练习为主,根本没有交流;而有的学校虽然也采取了分小组实训,但小组成员基本是财务部门的角色。而本案例中角色设置站在整个企业的宏观角度,而且都和小组内其他成员构成横向和纵向的有机联系,横向如供、产、销的相互配合。纵向如财务部门制单员与审核员之间的牵制。无论配合还是牵制,都要求成员之间有充分的交流,既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完成整个小组的任务。也不可能封闭自己,只干自己的份内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增加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成员的情感融合度。

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思想。如上所述,在经营过程中,既有固定式的经济业务,也有半开放和全开放式的业务。全开放式业务是由各小组自行决定的,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想法,设计出超出书本教学范围的业务。教师还允许每组对本企业一些情况作设定,如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种类多则核算复杂。由此创造机会让学生向自我挑战,设定难度越大,完成度越好,对学生来说成就感就越强。只要学生有挑战意愿,有进取心,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助其一臂之力。

五、推广价值

1.可行性。运用沙盘模式进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对大部分中职学校来说,教学设备资金投入不大,基本上是对原有教学资源的整合,难度不大。建议基础会计实训只引人手工沙盘,部分用具可以自制,可以参考用友软件公司的设计进行改进,以切合会计核算实训的主体要求。

2.合理性。实训过程要求每个角色都要发生一定量的经济业务,以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填制相关的会计凭证;最后的考核计分以会计资料为主。经营情况和演讲总结为辅,既体现了会计实训的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3.有效性。实训过程融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学生在高度兴奋状态下学习与实践。理解会计核算过程和企业经营过程的结合,枯燥的会计技能训练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参与者的竞争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教师学历水平要求的提高,国家对教师教学方面培训力度的加大,现任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引入ERP沙盘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后,基础会计实训课程会变得精彩而复杂。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指导学生X~Ig-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作出准确,的会计核算,清晰明了地掌握会计核算程序,还要随时对课堂作出应变。沙盘模式下的会计实训鼓励学生相互对话交流,可以在本组工作范围内走动,交流的增加往往使得学生会因为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要比平时想的高明得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突发情况要及时作出反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3

关键词:创业潜质会计专业会计岗位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是指会计专业学生利用自身能力素质,具备勇于开拓市场,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为市场接受、获得创业成功的能力。从内容上分析,其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两大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管理企业、项目、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创业能力中居主要地位。社会能力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准确捕捉创业信息,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分析、决策、计划和控制能力;也包括人际沟通、自我约束、心理承受、抗挫折等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必备能力;社会能力以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为目标,是发挥专业能力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走向创业成功之路。

2.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潜质特征分析

(1)开拓意识不足

由于会计专业保守、谨慎的特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创业开拓精神不足。据调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2013级会计某班共有35名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8位学生,从事统计工作的有3位学生,其余10位都是在零售、服务行业工作,只有4位学生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他们普遍的工作状况是:每日完成日常会计工作(刚毕业主要是出纳工作),每月的收入在1000-2500元左右,租住单位附近的房屋,生活状态比较艰苦。我们向几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了详细的调查,他们的志愿是打算在会计职称方面做一定的努力,但是想到着手创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乐于现状,思想极为保守,没有明显创业的意识。

(2)创新行为缺乏

会计专业必须遵循既定的会计准则、制度,而会计准则制度属于非客观规律条文性学科,在学习中容易造成学生安于现状,只知熟读、背诵相关规定,在实际业务中按照既定条文规定加以运用。会计准则条框的固定性,导致专业学习内容较为死板,与同系、同学院的贸易、营销等专业相比,没有鲜活的、开放式的案例。另外,由于高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又导致师生注重财务准则体系的学习,没有额外的时间去进行项目开拓、企业模拟创设尝试。

在学校学习的2年期间,会计专业同学接触的创新类课程是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创业项目训练,每个实训期间都在2-3周左右。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调查结果是:同时让会计班和营销班的4组同学同条件经营,营销班的同学明显具备创新行为,在首年就开始考虑产品和市场的开拓,按照一般7年的流程稳步进;而会计专业的同学思想极为保守,安于首年预设产品的生产,重视产出、财务报表严谨完成,但是在3、4年时即会出现破产危机。到第7年时,排名前3的均为营销班的学生,而同条件下,会计班的学生已经有2组破产,另外1组也是由于固定资产未消耗尽而保存。由此可见,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行为。

(2)经济管理能力较强

高职会计专业属于经济管理大类,课程体系包含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经济学等管理类课程,在踏上社会之前,已经系统学习经济管理类课程,具备管理企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比一般工科类学生更具备创业基础。

另外,会计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在创业能力比较中,具备财务敏感性优势,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优势,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更具备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资金链全盘掌控,维持收支能力较强,且不易上当受骗。

结合以上特点,笔者以基础会计课程为基础,探讨激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潜质的途径: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潜质培养途径

(1)利用基础会计教学的岗位设置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意识是激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潜质的起点,学生只有具备创业意识,才有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的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基于工业企业会计岗位进行,与会计工作岗位一一相对应,一般具备出纳、岗位会计(具体包括材料核算、成本核算、薪酬核算、财务核算、销售核算、采购核算等岗位)、稽核岗位、财务分析岗位、会计档案岗位。为了改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保守、安于现状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中岗位晋升方法培养学生创业潜质中的创业开拓意识。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岗位进行分层,分为基础岗位、中层岗位、高级岗位,具体层次的设置如下图3-1:

岗位分层晋升图 在课堂教学中,整门课程按照内容的深度,结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流程,设计岗位晋升制度。具体从出纳业务开始,采用积分制度逐级晋升,积分最多的学生可以晋升下阶段课程高层岗位,岗位高低直接与期末成绩相关。在赢取积分的过程中,通过岗位晋升能够激发学生创业潜质中必须具备的创业意识,即开拓精神。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出纳岗位,几乎所有会计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首先面临的出纳岗位,出纳岗位的积分制度设计如下表3-1:

(2)利用基础会计教学的会计准则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业敏感性

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熟悉及分析。我国会计准则颁布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9年和2007年经过2次大的变革,主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接轨,以符合我国经济世界化的大需求。在最近一次的会计准则过程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对金融资产、合并报表做了系统规范。从准则体系变化来看,给广大创业者带来一个明确的信息:公允价值的引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上市企业标准的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今后,符合上市条件的规范化的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必然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会计专业的同学应当充分利用在一线经济领域学习的优势,分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演变带来的经济形势的寓意,提高对行业和国家经济动向的敏感性,准确把握今后的创业方向。

(3)利用基础会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创业耐力

创业耐力的培养是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社会中,创业者比比皆是,能够坚持到最后,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才能迈向成功。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是90后学生,具有独生子女的各种性格缺陷,尤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足够的忍耐力。与此相应,会计专业各门专业学科实验教学却能够培养学生创业耐力。

以出纳业务为例,学生必须具备点钞和快速打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点钞、快速打数等实验教学项目,充分培养学生的创业忍耐力。如点钞,一是要求学生不能依赖计算器和点钞机,要求练习不同的指法,既要会单指点,又要会多指点。多指法的训练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懂其一,不放弃其二的耐心,客服学生半途而废的陋习。二是,让实验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午休、晚自修的时间,每天坚持指法练习半小时左右,每天固定时点的点钞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业耐力的目的。三是,纠错培养耐力。教师在点钞实验中,对学生点错的项目,进行纠错练习。以百张百元钞基本练习为例,要求学生在点钞的过程中对点错的叠数进行纠正,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毅力。

(4)利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提高社会能力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除具体分录的撰写单个完成以外,其余事项都要与他人合作完成。所以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出纳业务为例,资金的收支需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银行结算需要有严格的核准制度限制。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团队进行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依赖与社会的一线接触,如点钞技术的标准,不赞同教师带队,而是要求学生与指定校外指导教师单独联系,自己去银行寻找技术指导教师完成;资金的收付结算,要求学生通过学费转账、相互汇款等到银行真实办理;税费的缴纳要求学生直接去税务部门现场了解缴费流程等。在这些校外实践小项目中,能够让学生扩大与社会接触范围,并在实际业务中学会与人交际,学会事务办理的预测、计划、决策、管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5)利用基础会计的教学细节、内容寻求创新能力培养点

创新精神是创业潜质的主要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基础会计教学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出纳业务教学为例,学生对现场点钞的结果,需要登录入电脑,方为有效,并将此作为加分内容。如何将个人验钞结果快速、准确录入电脑,是学生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教学细节,在教学说明中与向学生明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和汇总,由学生自己设计并使用。常用的方法有2种:EXCEL表格、直接在网中网等会计教学软件中录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EXCEL录入快速,汇总快速,但是结果需要二次录入教学软件;网中网等教学软件直接录入不需要二次汇总,但是录入和汇总速度较慢。由于上述积分的激励,学生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2种软件的优势,寻求快速录入的创新途径。

以2010级会计专业1个班的教学为例,7组学生中,就有3组学生提出了2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EXCEL 软件进行改进,利用老师在《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中的知识,设计自动匹配程序,实现一次将数据导入教学软件;另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及直接利用软件,但是同开2个窗口,直接对比录入,也提高了速度,为小组赢得时间。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4

由以上可以看出, 撇开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遵循收付实现制。虽然收付实现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很多年, 但是由于对会计基础的认识存在偏差, 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结果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下面将就会计核算的基础进行简要介绍, 并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会计核算基础概述

在我国, 正在实行的会计基础有两种, 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本部分将详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理论分析。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指在会计核算中, 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 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 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本期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支出, 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 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 即使款项在本期收, 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费用, 即使款项在本期支出, 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因此, 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 对会计核算尤其是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实际收到和支出为标准, 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 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 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以现款付出的费用, 不论其是否应属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和收入处理;反之, 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 即使它归属于本期, 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这两种会计基础的应用对我国会计核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由于规定的限制, 两种制度在不同性质的单位发生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问题, 本文将在下面的篇幅中详细论述收付实现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产生的问题。

二、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会计基础,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其会计核算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但是在原有会计基础的约束下, 会计核算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1、会计核算常常不能反映资金活动的真实情况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与其发生的时期不一定相同, 因此相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能进行有效的配比, 从而不能真实准确地反应收支活动。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只能反映资金的进出数量, 不能反映单位资金的来龙去脉, 这对于转账业务比较多、经济活动比较复杂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不合适的。

2、核算过程中低估单位支出, 对采购不能全面管理

收付实现制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相当大的优势, 但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就会显现。如不能反映那些本期已发生, 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工资部分, 使单位的支出被低估, 从而高估了单位可供支配的财力。在单位采购事项中, 行政事业单位仅对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 也只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 对未支付货款, 但已收到的物资, 不登记入账。这就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 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的反映。

3、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

收付实现制要求会计核算要以资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来核算单位的收入和支出, 这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到和支付的部分, 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收到现金或用现金支付的部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单位的债权和债务。从更深层次分析, 被隐藏的债权, 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 产生腐败行为, 而被隐藏的债务会使行政事业单位产生财政危机, 影响单位职能的实施。

4、固定资产的核算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收付实现制下, 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可以费用化的, 因此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在账面上始终是按原值反映的, 不按照企业的方式提取折旧。这样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将会在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存在, 而且会越来越大, 从而导致账实不符, 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产值;从另一方面, 这种做法人为降低了取得收入当期的成本, 从而虚增了单位的结余。

5、会计核算不能反映资金的流向

在收付实现制下, 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后, 各单位收到的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 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 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 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准确反映资金的流向变化。从而各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 不能从单位的会计核算中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来进行监督, 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会计基础,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我国会计制度要求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循收付实现制度, 事业单位除了经营业务实行权责发生制以外, 其他业务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收付实现制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 以使会计核算更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

1、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基础, 引进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绝大部分是财政预算资金, 只有各单位有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才能够使预算资金得到合理的确定;同时这些资金也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工具, 对正常的政务处理有很大的影响。而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较收付实现制更能反映资金的实际使用, 反映的会计资料更为真实, 因此更有利于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施, 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

目前, OECD大部分国家在政府预算和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权责发生制, 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并且在防止政府官员腐败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情况下, 国外会计核算的成功经验, 对于增加财政透明度、预防腐败, 提高政府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还能够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2、将权责发生制的部分要求渗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明确要求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少量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但是, 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将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渗透到收付实现制中去, 在一定范围内, 有选择地、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形式,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会计核算基础。

3、尽量减少资金的跨期核算

会计核算两种基础的产生正是基于收入和支出跨期核算而造成的,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把握收入和支出的时间, 尽量做到同期收入和支出, 同期进行核算, 避免收入和支出资金的不同步行为。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认真收集有关的会计资料, 做好财务预算, 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减少资金的跨期核算, 既可以使单位及时有效地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支出, 同时还可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4、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

无论是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 还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 都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进行操作, 并且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会对两种会计基础的运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会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的任一方面有问题, 即使会计制度非常完善, 也会因为会计人员的问题, 使会计核算出现差错, 严重的会违反法律法规。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的方法运用到收付实现制当中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会计人员, 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从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入手,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 增强会计人员的素质。

5、立法机关要完善相关法律,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法可依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网络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 以及政府采购等系列财政改革对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 现在急需我国的立法部门和政府机关根据现在的情况, 满足时代的需要, 尽快改革原有的核算制度, 真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法律化和现代化。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对单位加强成本治理, 全面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 以及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治理, 评价其经营治理状况, 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与配合, 不仅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全貌, 且满足了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于受收付实现制的约束, 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现实社会要求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从对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分析, 引出现行核算基础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并在最后就改革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参考文献

[1]瓮小晶:浅议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点[J].网络财富, 2009 (12) .

[2]黎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 2008 (1) .

会计人员需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 篇5

会计知识: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32-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现代学徒制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因此,研究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如何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实践。

二、概念界定

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介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有效教育制度。相比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形式。

课程改革: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定位要求,明确课程目标、筛选课程内容、制定实施教学方案和考核方案。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索

(一)课程目标与会计岗位胜任力对接

会计岗位胜任力是指个体为完成会计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不同胜任要素的组合,其分为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课程目标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目标,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归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掌握会计核算模式;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能力目标:具有企业基本业务账务处理的能力;具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具有登记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能力;具有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财经)法规;培养独立性、计划性、严谨性、责任心;培养沟通技巧;培养数字推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

国家职业标准明确指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基础五项,其中基础会计课程要求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掌握会计基础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实训。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会计共开设138课时,第1学期安排106课时(理论由学校教师授课,共78课时+实训由企业师傅授课,共28课时),第2学期安排32课时(由学校教师授课,共32课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根据会计工作的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进行筛选,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理论教学由学校教师授课,共分为10个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

企业师傅教学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组织,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三)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进行整体设计,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学校教师教学过程如下:以某工业企业12月的主要经济业务为依据,根据实际需要与会计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账户与科目设置,再按照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即主要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师傅承担基础会计实训授课,教学内容以企业经济业务和财务管理制度为核心,教学目的是了解企业,认识会计岗位,解决基本会计问题。

教学过程为:参观介绍——分配岗位任务——完成岗位任务(自学企业制度和会计技能)——现场指导(解答疑难)。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培养,学校教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学中做”;企业师傅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做中学”,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工学交替。

(四)课程考核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课程考核分为应知与应会两部分。应知考核考试成绩占期评的50%,考核内容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范围相同,在学期末由教务处在基础会计考试题库中组卷,进行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基础会计知识掌握情况。

应会考试占期评的50%,包括平时(30%)和实训成果(20%)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在每个学习情境教学时完成的,综合考虑学生考勤、作业、《考学练平台》单元测试成绩;实训成果评定由企业师傅根据基础会计实训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认知企业业务流程、企业制度、设置账户和科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凭证粘贴装订等具体任务。

尽管本文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设思路和实施建议,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愿意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数量还不多。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必然存在很多很多的困难,有待高职教育者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

[2] 杨卫国,王京,王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9):29.

[3]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0-72.

[4] 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

[5]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7] Deissinger,T.& Hellwig,S. Apprenticeships in Germany: Modernising the Dual System,Education+Training,2005(4):312-324.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7

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学科,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联系一般经济理论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桥梁。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 或者仅仅在理论知识完成之后组织一次模拟做账, 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间出现了断层,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尽管作过了会计模拟实训, 但仍然理论和实践两张皮。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前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开始接触到业务内容和记账方法时就引入实践教学, 增大课内实践教学的比例,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2 课程改革的成果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 我们重新确定了《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设计了全新的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并依据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设计了新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五位一体”循环、技能和知识融合递进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具体成果如下:

2.1 依据会计工作岗位需求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会计学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我们重新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除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 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 能熟练的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分析判断账务处理的合理合法性;能解释企业基本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根据这一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以模拟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的账务处理任务为驱动,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采用实务的账证资料, 让学生完成从建账、凭证处理、账簿登记、会计报表填制的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工作流程。具体采取边做、边讲、边学的方式, 使学生在分阶段、分单元的会计工作任务处理中学习相关知识、积累工作经验, 并通过课程结束时一个完整的实训作品构建起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

2.2 采用任务驱动等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的设计理念上, 我们采取以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中首先通过对邮政企业和其他行业会计岗位实际情况的分析、归纳, 总结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通过任务驱动, 在做中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评价, 依据个体差异, 寻找问题共性, 引入相关知识, 获得群体共同进步。

其次, 在教学中依据学习情景, 实施“五位一体”循环实施教学。从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实施上均遵循“认知———铺垫———实践———点评———理论讲授”五位一体的方式, 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会计实践工作, 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 加深对操作方法的理解, 获得内化的职业能力。

最后, 营造真实会计职业氛围的情景。从第一次课就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会计工作用品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报表、印泥、财务专用章等) , 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始至终围绕同一个企业的经济事项, 完成该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所有会计工作任务, 从而真实再现会计工作情景, 有效训练学生的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

2.3 依据会计工作岗位需要重新设计与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对各类企业会计岗位调查, 我们确定了会计岗位群的技能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 有核对性的选取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并根据会计工作过程, 设计了与之相应的5个学习情境, 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和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归档保管, 然后依据学习情境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 针对每个学习情境, 细化教学内容, 作为教学依据。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按照会计工作过程和资金循环过程相结合的设计思路, 形成“纵横两线交织”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教学体系。其中:横的是资金运动过程, 纵的是会计工作过程。课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纵线 (主线) , 按照12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单元教学内容。而每个单元内容又以企业资金运动为横线, 通过企业资金循环各个环节的会计记录真实再现会计工作过程的工作内容。通过纵横两线交织,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融合, 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4 采用了“五位一体”循环、技能和知识融合递进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了“五位一体”循环、技能和知识融合递进的教学模式。“五位一体”循环教学法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和资金运动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安排, 把课程内容序化为1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的教学过都遵循“认知———铺垫———实践———点评———理论讲授”的“五位一体”反复循环的教学模式。其中, 认知要求学生对每一任务的具体实物进行感性认识;铺垫是教师对要完成任务所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规范简单告知;实践是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具体任务,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产生对理论和技能知识的需求, 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点评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评价, 此过程与实践过程要交替进行;理论讲授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相关应用性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引申, 巩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3 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自实施此项教学改革以来,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企业就业满意度也提升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

3.1 校企合作不足,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缓慢

校内实训环境已经很完备, 但本课程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但现在这些基地建设缓慢, 应极大建设力度。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逐步与企业建立起合作系, 使企业乐意提供学生实训平台。

3.2 手工实践与信息化实践的脱节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会计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也开展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 但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块, 可是实际工作中二者是相通的, 所以应努力实现收工实践与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对接。S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了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对本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不足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8

一、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枯燥

一般情况下, 基础会计内容可以归纳为: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 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对抽象的会计知识和方法难以理解, 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二) 教学和实践脱节

目前, 基础会计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这种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内容, 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低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模拟实验室, 但是这种模拟教学大多在学生学完专业课程之后针对会计学专业进行, 针对该门课程的实践尚少。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方法具体、实操性强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相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讲授过程主要以灌输为主, 到后面讲解会计核算过程时才引入实践环节, 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缺少对会计工作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有些学生学完该课程后, 很多原始凭证都不认识, 更不懂得如何填制原始凭证, 不明白所学知识到底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四) 基础会计教材陈旧

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并构建起企业业务流程的认识, 掌握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这些知识点分散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 按常规教学模式, 现在通行的基础会计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章节:会计概述、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知识。这些教材使学生对会计岗位整体缺乏认知, 学了后面忘前面, 缺乏系统性了解和掌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一学期, 对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在初学者眼里, 纯粹的会计理论知识抽象、难懂, 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 无法感受实际会计工作过程。我们应该打破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的思路, 按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 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地位。采用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融“教学做”及“课证赛”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模式, 更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以会计岗位群为依据, 对会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结合会计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工作项目, 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课程教学模块。通过“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模拟教学”等方法, 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 教学内容的改革

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这条主线, 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 其核心内容是依据会计工作基本流程进行的会计实务教学与训练, 其中,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是这门课程的难点。该课程具体能力训练项目方案如下:

该方案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 通过拟定若干个基本工作任务,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突出学生实践操作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 让学生对专业有更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 而是学生“练”会的。因此,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在教学内容上应从“理论教学”向“理论+实践”转变,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元化, 教师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主动自我构建与情境引导中学习, 创设手脑并用的学习情境。教学《基础会计》时主要用到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选取企业会计实践第一线的案例, 精心筛选并进行适度改造, 使模拟企业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尽可能新颖、丰富, 既有一定深度, 又有一定广度。既保证学生学习各个项目的需要, 又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流程的连续性、循环性。通过案例演示能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思考, 加深对基础会计的理解, 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2. 以任务为驱动的行动导向法

以任务为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带领学生实施任务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使原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生动多样的任务中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 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 激发了学习动机,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增强了自信和成就感。

3. 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法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通过模拟一个与实际相同的岗位情境, 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各岗位的分工及之间的协作, 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通过模拟实训和角色扮演, 将枯燥的会计循环流程描述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

(三) 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教材

传统《基础会计》教材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章节。教材内容无法体现会计工作过程, 甚至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 采用项目化编写形式, 按照企业会计工作过程,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工学结合教材和实训教材。此外, 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离不开真实的会计资料, 因此, 我们还应准备各类教具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 通过展示和使用真实会计资料, 学生在仿真会计场景下进行实训。

(四) 完善实训条件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 更离不开硬件配置。高职院校应兴建模拟企业真实会计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如会计手工一体化教室, 设置会计工作场景, 配备点钞设备、票据、凭证装订设备等会计用品, 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仿真效果进行实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弥补了传统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强调工作过程性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融合, 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 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更多、更新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将应运而生,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会跟着时代步伐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平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研究与思考.财会通讯, 2012, 12.

[2]石峦.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北方经贸, 2013, 4.

[3]梁艳霞.《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科技向导, 2014 (18) .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9

1. 行动导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当前我国教育现状及发展形势来看, 高等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尤其是学生在经历高考的压力后, 进入大学变呈现明显的放松状态, 严重者甚至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基础会计课程属于一项复杂的课程, 零基础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令学生感到枯燥,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会计要素、科目以及账户等一系列抽象内容,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明显降低, 这对于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与此同时不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而加强基础会计教学中行动导向具有一定重要性, 有助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2. 当前我国现有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2.1 当前我国现有基础会计教材内容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能够满足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需求。从整体来看, 我国现有基础会计教材内容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 就基础会计教材内容来看, 并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有待形成。尽管部分基础会计教材在理论内容中穿插了一些实际操作环节, 但并不能够真正建立一套具有行动导向模式的专业化的基础会计教材体系, 众所周知, 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 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基础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2.2 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编排上不合理, 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工作技能。就当前我国现有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整体情况来看, 实际是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编排, 在模块分类上按照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形式以及会计核算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就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看, 这种知识结构体系实际上割裂了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基础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导致学生在基础会计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对基础会计知识之间的地位及联系进行合理的把握, 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并不利于学生会计工作技能的提升。

3. 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构的途径

3.1 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上对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思路进行重构。也就是说, 基于行动导向对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时, 最先应当做好思路重构工作, 结合当前我国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 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科学化的应用, 促进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重构, 以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那么在进行思路重构的过程中, 应当立足于基础会计工作内容的基础上, 对不符合现代社会实际应用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剔除, 结合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事项进行教学思路的规划, 进而确保基础会计教学任务安排的合理性, 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深入掌握, 在积淀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实现基础会计操作技能的提升, 促进学生在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中参与了实践, 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从而促进学生主管学习能动性的提升。

3.2 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上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案进行重构。根据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 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认知会计工作、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识别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到五个不等的任务, 各任务内部设置若干个工作步骤。

为遵循一般认知规律, 第一个项目设置为认知会计工作, 通过学习, 对会计职业有个总体认知, 对会计的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要求。项目二为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 分为核算资金筹集业务、核算财务成果等五个任务, 使学生清晰区分不同类型经济业务, 并会进行会计处理。项目三为填制与审核凭证, 设置识别与填制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记账凭证两个任务。项目四为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 按业务顺序分为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更正错账、对账与结账四个任务。项目五为财产清查, 使学生掌握清查工作流程。项目六为编制资产负债表, 分别设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任务。

项目一认知会计工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部分, 项目二到项目六则按照企业经济业务处理顺序依次展开, 反映了会计岗位业务技能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执行各步骤的同时, 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与要求,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穿插于各个工作步骤, 学习效果会有明显提升。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 基于行动导向对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进行重构,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 边学边练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 促进了基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提升, 从而更好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胜任会计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占军.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建设研究新论[J].财会通讯, 2012 (2) .

[2]解丽娟.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构.商业经济, 2015.

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基础会计,课程研究

长期以来, 我国中职教学中一直存在一种教学误区:重文化课, 轻专业课;重理论学习, 轻实践操作;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学校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 不知道为什么学, 也不知道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学生在“纸上谈兵”, 作业中练艺, 始终脱离不了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模式。当学生真正毕业时, 他们又要重新向社会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这种毕业生有文凭无技能, 导致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 最终造成了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难”, 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技工荒”。如何真正破解“技工荒”?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学会破解“如何才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一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希望能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 毕业后可以较快地从事多种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才。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 坚持手脑并用, 学练合一的教学原则,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弊端

(一) 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化

基础会计除了第一章的绪论以外, 其他章节大多数是按会计核算方法来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几项内容。对于几个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又是统一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几项会计要素的顺序来讲解的。这种为了考试而进行的会计课程设计是典型的知识体系结构, 它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结果往往是课程结束后, 学生还停留在每个相对孤立的知识点的认识上, 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可能清晰, 但是头脑中对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不是很清楚, 这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教学方法保守

在教材设计上, 现有的教材大多是纯文字的知识表述, 相关单据、票证、报表较少图片展示。课堂上, 教师按教材采用保守的教学方法。他们将记账凭证的填写教成了会计分录, 账簿的填写教成了“T”字账, 相关票据的填写也仅是几张过时的票据, 这不能充分反映会计工作的现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与实际会计工作技能, 不明白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当他们毕业时, 面对纷杂的原始凭证无法判断如何写凭证, 面对形式多样的各种单证票据无从下手, 面对繁杂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手忙脚乱, 那时,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会计工作产生怀疑。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

(三) 课程造就的“讲师”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运用现有的基础会计教材, 每年都讲同一个内容而毫无新意, 基本上每位老师都可以“一年站稳讲台, 三年独当一面, 五年成为教学骨干”。但是长此以往, 这也易滋生出“经验主义”的“专家型教师”, 这类教师将自己长期积淀的经验和提前预判的方法和结论, 直接讲授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反省和探究时间。因此,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现在基础会计课程表现为内容过于结构化, 缺乏趣味性。再加上教师的教法一成不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学生在这种“讲师”的熏陶下, 虽说可以快速巩固基础知识, 但这也仅仅是成熟的应试教育, 并不适于当今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方式的启示

(一) 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 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及描述为基础, 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 又被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学习习惯, 从而带动知识和技能共同发展。

(三)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教学

教育专家说过: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发现他自己, 挖掘潜能, 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让学生更快地学好、理解掌握会计知识,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深入到会计工作流程中去。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是, 在相关企业有关人员共同参与下, 以会计岗位群为依据, 进行会计工作过程分析, 结合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设置工作项目, 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实践

(一) 基于工作过程, 重新构建项目化课程

基础会计课程要摆脱学科体系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研讨会计的上岗标准和需求能力, 并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从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来看, 会计部门就是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 (单据、发票等) 来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写, 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来登记账簿, 再根据相关的账簿来编制报表的过程。在具体的工作中, 大多数企业都已实现了电算化的操作, 采用的大多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对原有内容进行整理, 根据会计工作过流程来确定课程内容, 构建课程学习主体框架, 原则是“必须、够用”, 将会计工作流程划分为七个实践教学项目 (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档案的保管) 作为课程内容。按企业对会计人员素养的要求、职业能力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等各方面, 建立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相融合, 使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融合为一体。学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也就具备了从事会计基本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种课程体系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相融合, 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融合为一体, 更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

(二) 坚持行动导向, 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模式下, 行动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适当创设情境, 使学生可以在情境引导中自主学习, 基本教学方法有:

1. 项目教学法:

我们应当适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 以知识为本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 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来负责, 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学生可以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以6~8人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组都完成同一个企业的真实账务资料, 要求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从建账到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凭证汇总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任务。在每一个环节, 可以任由学生讨论, 分析工作任务,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会相应的知识或技能。

2. 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选取企业实践的典型案例, 并进行适度改造, 使模拟企业会计核算过程和实际教学内容尽量吻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此法运用恰当, 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启发。有时, 对案例的设计也不一定要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这类案例更有助于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有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 情境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据相关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并掌握相应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区分问题,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债权和和债务人两类, 通过相关的单据往来模拟演练, 让学生加深对往来款项的认知。情境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的精神和良好的分析思考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 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 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最终依靠的是师资队伍的有效建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为更好地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悉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核算过程。我们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同时, 还可以有计划地从企业引进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

另一方面, 我们应当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不仅需要知识传输型的“讲师”, 更需要学习方法指导型的“导师”。我们要培养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在课程改革中, “导师”应注重将课堂建构回归给学生, 并且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 愿意接受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并且善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特色。

综上所述, 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 在情景中, 让学生成为完成工作任务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亲自动手, 亲自操作, 提升职业素养, 获得会计行业的职业技能, 实现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聂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青春的邮戳下一篇:青铜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