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

2024-06-23

林学(精选十篇)

林学 篇1

一、森林资源监测方向

森林资源监测,最初以人工为主,周期长,效率和精度不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及时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状况,为国家或地方的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单位的生产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国家林业局把握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利用近期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已有的一类、二类调查资料,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新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技术平台;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以全国林地“一张图”为框架,叠加森林、湿地、荒漠化土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专项调查监测信息,搭建满足国家宏观决策、林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多种信息需求的林业一体化监管体系,对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动现代林业“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数字林业、森林调查技术、航空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森林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以培养高素质的资源监测和管理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速生丰产林培育方向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以培育用材为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轮伐期短的集约经营人工林,主要是要培育大径材。速丰原料林本身的生态效用也非常高。林木生长越快,固碳能力越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效果也就越好。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速丰原料林的生长是现有天然林的4.5倍,发展速丰原料林能够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发挥森林固碳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全国木材及其制品供需缺口折合原木超过1亿立方米,而且缺口有增大的趋势。解决供需矛盾,全部依赖进口行不通,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木材产量,才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靠多采伐现有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也不行,必须实施集约经营,把森林培育从“野养”变为“家养”,通过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改造,提高木材产量。由于林地资源的限制,应对商品林进行科学改造,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步伐,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向单位面积要产量,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培育出更多的木材,添补市场供需缺口,维护木材安全。当前和今后,速丰林建设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尤其是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组织培养、遗传工程,森林生态经济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课程群,以开发、培育园林绿化、商品用材林所需优质品种为主,能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现代优秀森林培育人才。

三、森林旅游方向

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森林地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旅游方式。凭借生态与气候的比较优势,森林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新的消费热点。而森林旅游开发思想的本质,则体现了低碳旅游的理念。在森林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生态、低碳意识会得到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森林旅游独具特色而又不直接消耗林木、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森林旅游已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是林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重担,加强对森林旅游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森林管理和规划、娱乐地管理、领导和管理技能开发、自然资源冲突管理、冲突和纠纷解决系统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森林旅游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森林群落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与草本植物、野生动物与微生物以及各种矿产资源。森林群落犹如一个绿色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药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曾经历过把森林作为主要能源的伐木筑巢到无节制地掠夺性采伐林木的过程,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的过程。直至近代,人类才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未来,林业产业将在传统的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基础上,进一步向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造以及生态生物治理领域拓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快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物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引种驯化、市场开发、食品工程、特种种植与养殖技术等课程组成专业课程群,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特种动物养殖和特种植物的种、养殖技术人才、药材加工人才、食品加工人才。

五、城市林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城市林业的功能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功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密切相关。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专业课程以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树木学,林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培养需要具备植物遗传育种、风景林培育与管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林火管理、城乡绿化及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 2010-07-30.

[2]谢慧.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时报, 2010-08-09.

[3]汪绚.加快构建我国现代森林资源监测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 2009-11-17.

林学 篇2

六月的黑暗孕育了收获的欢颜,五湖四海的学子相聚在农大,为百年农大展现青春的笑脸。为引导大一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带领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大学的节奏和新的班集体中,林学院积极贯彻学校指示精神,深入大一新生开展了“折桂入农大 圆梦在林学”的团体辅导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本次活动时间从9月21日至24日,林学院团委老师深入07级各班,团委老师与各班班主任助理与广大新生一起度过崭新而富有意义的大学的第一课,现将活动开展状况和活动影响总结如下:

一、林学院团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开展了“滚雪球”的游戏,活动进行得富有趣味和成效,在游戏中加深了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林学院全体师生如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游戏开展过程:

1、两人一组自我介绍:主持人先让全体同学自由漫步,见到其他同学,微笑着握握手。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然相遇,鼓励同学尽可能多的与其他人握手。当主持人说“停”,每个同学与正在握手的人就成了朋友,两人一组,面对面坐下,采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确定发言次序,分别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性格特点、籍贯,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我的资料等。每人两分钟。当对方自我介绍时,倾听者要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2、四人一组他人介绍:刚才自我介绍的两个组合并,形成4人一组,每位同学将认识的同学向另外两位同学介绍,每位成员将自己刚才认识的同学向另外两位同学介绍,介绍次序用“手心手背”方式确定。每人2分钟。让他们交流一下高中时代最快乐的事情,通过回忆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角色已改变。

3、八人一组重叠自我介绍:两个4人小组合并,8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括4个内容(家庭所在地、中学、主要性格特征、姓名)。规则是当第1个人说完后,第2个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8个人都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

例如:第1个人说:我是来自广西桂林龙胜中学热情开朗的王五。第2个人说:我是来自广西桂林龙胜中学热情开朗的王五旁边的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的喜欢读书的张三。

第3个人说:我是来自广西桂林龙胜中学热情开朗的王五旁边的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喜欢读书的张三旁边的广东广州市三中不爱说话的李四。

…………

4、十六人连环自我介绍:两个8人组合并,里一圈朝外,外一圈朝内,里外成员面对面一一对应,开始“循环沟通”。对面而坐的两人分别自我介绍,并讨论一个话题。每轮的时间为3分钟。第一轮时间到后,主持人说第2个话题,请外圈的同学起立向右移动一个位置,并介绍自我介绍,并讨论第2个话题。第二轮时间到后,主持人说第3个话题,内圈的同学向右移动一个位置。内外圈交替移动,依次进行,直到第8轮结束。

每次讨论的话题为: ⑴我的兴趣爱好

⑵我对山东农业大学的第一印象 ⑶我们所学的专业

⑷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⑸谈谈军训9天来的收获和感想 ⑹大学期间将培养自己什么特长

⑺结合入学几天的感受谈谈对未来人生路的规划

提问:这个活动,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请与大家分享。请4-5位同学发言。

二、本次团队辅导的形式轻松活泼,突破了以往讲座等传统形式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打破了陌生的矜持和冷漠。同学们在心理游戏、互动交流、放松训练、才艺展示等项目中体验积极的心态,感受心理健康的要领,品尝生活和团队的快乐,放松心情,增强自信,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活动开展的经验:

1、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保证了活动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早在活动开展前,林学院团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积极策划从道具、方案推敲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筹备。林学院根据本院新生数量大,管理较难的特点,各班开展工作未免显得冗繁和分散,林学院从实际出发,组织全院新生欢聚一堂,彼此交流和沟通,建立了广大新生间的初期的相识、交流和信任。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委的策划和精心准备,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活动更加坚定了自己来农大、来林学院的决心,他们感谢林学院团委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学长学姐的循循善诱,还有同学间的相互关怀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林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和美好。

2、寓教于乐,突破往常老师讲同学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转向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林学院团委将学校相关的人文知识、有关学生会和社团的介绍、学科的基本知识在活动开展中通过聊天、提问等丰富的形式传授给广大新生,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不仅收获了欢乐,还有更多的知识和面对大学生活的基本技能和应有的心理素质。

在每次活动的结束前,林学院团委老师都会总结本次活动,哪位同学表现很活泼、哪位同学口才流利、哪位同学对学校了解的知识更多——老师们都会认真观察并一一指出,然后根据同学们的表现给与他们相应的点拨和启发,更多的鼓励他们树立饱满的信心,保持青春的激情和勇气,在百年农大的沃土上种植自己的梦想,让梦想在林学的田园里开出绚烂的花朵。

3、活动开展得深刻彻底,广大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同时学习到了很多待人接物的知识,学会了如何融入集体当中,更好的与别人相处。

“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的相处和沟通,这是你们在大学里要学的第一课,并且也是长期贯穿的一门课,因为从这里,你们将走向社会,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你们的成功、你们的欢乐,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滴水如何才能保持不干涸,就是要融入到广阔的海洋中,人类亦是如此,我们都不是单独孤立的个人,是要与外部联系接触的”——在活动的开始,老师们向同学们说明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师生积极锻炼,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特别是活动作最后的总结,老师们将丰富的哲学知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们;各班班主任助理也将自己在大学里这一年学习、工作的经验分享给新生,告诉他们经过一年的锻炼得到的提高,这些都是让大一新生称颂的生动地课堂知识。

林学专业方向设置探讨 篇3

关键词:林学专业;生产实际;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44-02

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功能大幅降低,土壤退化加剧,洪涝和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荒漠化扩张,温室效应更加明显。根据形势,我国林业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总体原则分区施策,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力争从现在起,用10到15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新时期林业面临的新挑战。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而这正是林业教育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作为培养林业科研和管理人才的主体,高等院校如何统筹传统教育方式的林业内涵的变化,把林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之中,培养理论、技能和实践兼备的人才;探索发展机遇与挑战,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担当起为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使命。结合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我认为林学专业培养人才可设置以下5个方向。

一、森林资源监测方向

森林资源监测,最初以人工为主,周期长,效率和精度不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及时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状况,为国家或地方的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单位的生产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国家林业局把握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利用近期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已有的一类、二类调查资料,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新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技术平台;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以全国林地“一张图”为框架,叠加森林、湿地、荒漠化土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专项调查监测信息,搭建满足国家宏观决策、林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多种信息需求的林业一体化监管体系,对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动现代林业“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数字林业、森林调查技术、航空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森林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以培养高素质的资源监测和管理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速生丰产林培育方向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以培育用材为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轮伐期短的集约经营人工林,主要是要培育大径材。速丰原料林本身的生态效用也非常高。林木生长越快,固碳能力越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效果也就越好。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速丰原料林的生长是现有天然林的4.5倍,发展速丰原料林能够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发挥森林固碳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全国木材及其制品供需缺口折合原木超过1亿立方米,而且缺口有增大的趋势。解决供需矛盾,全部依赖进口行不通,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木材产量,才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靠多采伐现有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也不行,必须实施集约经营,把森林培育从“野养”变为“家养”,通过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改造,提高木材产量。由于林地资源的限制,应对商品林进行科学改造,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步伐,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向单位面积要产量,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培育出更多的木材,添补市场供需缺口,维护木材安全。当前和今后,速丰林建设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尤其是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组织培养、遗传工程,森林生态经济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课程群,以开发、培育园林绿化、商品用材林所需优质品种为主,能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现代优秀森林培育人才。

三、森林旅游方向

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森林地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旅游方式。凭借生态与气候的比较优势,森林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新的消费热点。而森林旅游开发思想的本质,则体现了低碳旅游的理念。在森林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生态、低碳意识会得到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森林旅游独具特色而又不直接消耗林木、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森林旅游已成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是林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重担,加强对森林旅游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森林管理和规划、娱乐地管理、领导和管理技能开发、自然资源冲突管理、冲突和纠纷解决系统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森林旅游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森林群落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与草本植物、野生动物与微生物以及各种矿产资源。森林群落犹如一个绿色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药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曾经历过把森林作为主要能源的伐木筑巢到无节制地掠夺性采伐林木的过程,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的过程。直至近代,人类才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未来,林业产业将在传统的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基础上,进一步向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造以及生态生物治理领域拓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快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物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引种驯化、市场开发、食品工程、特种种植与养殖技术等课程组成专业课程群,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特种动物养殖和特种植物的种、养殖技术人才、药材加工人才、食品加工人才。

五、城市林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城市林业的功能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功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密切相关。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专业课程以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树木学,林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培养需要具备植物遗传育种、风景林培育与管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林火管理、城乡绿化及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2010-07-30.

[2]谢慧.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时报,2010-08-09.

[3]汪绚.加快构建我国现代森林资源监测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2009-11-17.

[4]国家林业局.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科目指南[EB/OL].(2008-05-14)[2010-01-24].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govfile/13/govfile_144

9.html.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JKGHAG-0196)

作者简介:周洲(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

浅析中国林学学科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中国,林学,林业工程

1 林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 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人口众多和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国森林稀少和上述生态问题愈加凸显;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的第二排放大国, 生态负荷愈加沉重, 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鉴于历史上因人类对森林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并不罕见的事实,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

2 林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林学基础研究为林学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逆分子基础、生物学基础科学问题与森林功能之间的关系、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优质林木培育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规律及其网络化, 森林植被对区域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 基于CFERN长期连续观测研究基础数据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动态研究, 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及其生态调控, 森林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

3 林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林学学科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多时空 (发育和进化) 的整体研究格局渐趋形成,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同步、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增强, 以及先进性与普及性结合等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3.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林学, 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 但基础理论研究是保障其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推进了我国林学学科的发展。

3.2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林学的研究涉及不同尺度的多个领域,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成为林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这是因为, 随着全国经济快速而持续的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 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20%, 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承担的义务更加沉重;干旱、盐碱、水土流失、风沙侵袭和病虫害等多种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肆虐, 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商品木材的需求量猛增, 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达到3.5亿m3, 供应缺口将达到1.5亿m3。林学学科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对森林和木材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3.3 林学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与渗透

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包括林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以及林学中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常态。特别是生物学科、信息学科与林学的渗透, 已经对林学发展显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4 林学学科发展的支撑与保障

建立健全学科发展支撑保障制度与体系, 为弘扬科学精神, 增强创新意识创造环境条件。

4.1 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机制

设立长期稳定的支撑体系, 以适应林学发展长周期的特点。对基础研究的支持重点逐步过渡到大型开放共享装备平台的建设、维持与运行;加大对稳定优秀团队与稳定研究方向的支持。加强学科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建设, 健全研究单位间的实验室联合和开放机制, 跟踪国际实验室建设步伐, 加强野外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和森林经营技术定点观测站建设。

4.2 加强林业教育, 培养学科队伍

拓宽林业教育范围, 更新与整合教学内容, 使林学学生更加面向实际、面向生产、面向世界, 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林区, 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和培育, 使学生学到对全球环境改善有益的知识, 立足培养有大环境意识的专业人才。通过现代化教育, 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造就一支适合现代林业建设的一流学术和技术队伍。

4.3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2014年林学学习心得 篇5

森林经理学习心得

1、通过本森林经理课程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以下几方面专业知识:

(1)在第一章绪论中学习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指导原则、目的和任务及主要的工作内容。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森林资源的概述、森林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中国森林资源结构与特点。

(3)在第三章中学习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主要有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实践途径和古典法正林的内容。

(4)在第四章中学习了森林区划和组织森林经营单位的内容。(5)在第五章中学习了森林抽样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6)在第六章中学习了森林资源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森林调查概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经理调查内容。

(7)在第七章中学习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包括森林资源资产概念及特点、森林资产评估数学经济基础、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和林地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

2、通过本森林经理课程的学习,我所学到的知识对自己工作的帮助有以下几方面:(1)帮助自己对森林经理知识有了较系统的学习和理解。首先,较系统地学习了森林经理知识的很多概念,对许多概念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等。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就整个森林生产过程与环节合理组织、长期规划、重复调整、系统管理,通过森林调查研究、森林区划、资源清查、技术计算、经济分析、林学论证、组织经营、结构调整、规划设计、资源管理、最终编制出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实施方案,并定期检查、修订,作为国家林业计划、发展、规划的依据,作为建局建场,发展林业,长期开展经营的法令性文件,同时对森林实行定期复查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这个概念在以前的学习中的了解是不全面的,理解深度也不够。以前对这个概念只是粗浅的了解,认为只是简单的森林经营工作,只要做好抚育、主伐等经营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这次学习,真正理解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含义。从概念上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点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一系列相关联且不可分割的工作,而且是长期的、具有重复性的,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目的的工作。第二点是专业性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几乎涉及了林业专业各方面知识,需要更多的林业各类型专业技术人才和掌握更多的林业专业技术。第三点就是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运作、管理和协调,要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要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做到整体经营和局部经营的平衡。第四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所以,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这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它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起着一个呈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必须从基础做起,扎实细致,做到编制合理、可操作性强。第五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最终要达到森林永续利用,使森林生产力不断提高,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必须有一个识大局、顾大体的理念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达到。

森林资源,狭义的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是指乔木资源。而广义的定义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环境改善。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点,森林资源应该是广义的,它是 1

以树木资源为主体的多资源共存的一个群落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林地。所以,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应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林木及其共存资源经营,一个是林地经营。这是森林资源经营的重要方面。第二点,森林资源具有丰富的物质产品,经济效益巨大,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必须合理经营,才能永续利用。第三点,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巨大,能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森林资源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居住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

还有其它很多概念,都能认真学习和理解。

其次,能把知识概念联系起来,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如,我们要做到森林可持续经营,它的物质基础就是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主体就是森林,森林又是在林地上生长的,只有不断地提高林地生产力,才能长期地供养森林生长。这样就把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森林、林地、林地生产力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和理解,直至应用。

再次,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及应用。这在以前只是听说,并没有接触到具体理论和应用,总感觉有点神秘感。现在学习了之后,觉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只要认真学习,也不是什么难懂难学的。其实,我们在林地流转和林木流转时已经涉及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知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不系统、应用较肤浅而已。这次学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后,肯定对我们大有益处,因为在以后的林业工作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也会是常有的,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就不会陌生了。造林设计、采伐设计等资料都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所需资料的一部分,都可作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依据,这样,对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这项理论和工作就好理解了。

(2)对自己掌握和应用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的方法有很大的帮助。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小班调查方法是我们进行二类调查工作必须掌握和能够正确应用的。能够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小班调查方法,是保证二类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和保证调查质量的关键,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小班调查方法有样地实测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航片估测法和卫片估测法。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就是样地实测法、标准地调查法和角规调查法这三种方法。但这些调查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必须根据林分状况适当选用。有些调查方法必须有实践经验才能正确运用,在调查前必须要经过训练,熟练掌握调查方法的要点要领,因为二类调查每10年或是15年才进行一次,间隔时间长,必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且又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小班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对小班内各项因子的调查和小班项目记载的调查。涉及的内容多,而且项目广泛,调查时必须有先后顺序,条理清析,记录准确,及时整理归类,避免出现大问题,当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返工解决,为后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专业调查也是二类调查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最常用的调查就是生长量调查、消耗量调查和出材量调查,还有抚育间伐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土壤调查、病虫害调查、野生动物调查等,可以是单项内容调查,也可以是多项内容调查。具体需要调查哪些项目应根据需要和技术条件确定。调查的方式多采用标准地、解析木、样方和标准木的方式,有的项目调查用其中一种,有的需几种方式结合使用。专业调查可以作为小班调查的辅助调查,是进行小班数据分析的依据,所以与小班调查同等重要,必须认真对待。

3、通过本的森林经理课程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以下想法。

(1)通过对森林经理调查知识的学习,在今后的二类调查工作中要使自己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我们作三类调查设计和编制方案规划等,都必须以森林资源档案为依据,特别是森林采伐限额的制定,更是依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这样,森林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订,就成了这些工作的基础,因此,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必须准确,更新及时,符合现地实际。而二类调查 2

数据是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的依据,三类作业设计是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修正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二类调查时,必须认真负责,调查结果必须能反映山场实际状况,真实有效。但是,从这些年的实际应用看,效果并不是完全满意。在以后的二类调查工作中,应该拓宽思路,多条腿走路,改进工作方法。1991年和2006年两次二类调查及2009年的林地保护规划利用调查,每次调查时都是完全依赖航片、卫片判读重新区划小班,重新调查小班因子获取数据。这样,原来经过三类作业设计修正过的小班又被打乱,重新区划,导致数据不准。因为,航片、卫片颜色的原因,人工林郁闭度较小但下木多少不同造成卫片颜色深浅差别的原因,如果对现地不了解,都会造成误判误区划,因为在卫片上主要是以颜色相同与否、深浅度不同来判读小班的。而这样还容易造成先入为主,认为卫片上区划的正确,到现地后也难以发现问题,导致小班区划与数据采集错误,给二类调查工作带来偏差。所以,我们在以后的二类调查工作中,要打破以卫片为权威的思路,拓宽我们的工作思路和视野,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将三类作业设计资料重视和利用起来。三类调查设计是现地区划和调查的结果,是二类调查最可靠和最有力的依据,在进行二类调查工作时,小班区划应遵循下面的原则。一是不能只以卫片区划为准,要结合三类作业设计进行区划。凡是进行过符合现地实际的三类作业设计的小班,应以原小班区划为准,不再重新区划。二是不进行现地验证的小班不重新区划,重新区划没有意义。三是重新区划需现地验证的小班,要踏查全面,而不应只走一条线或是一个点,以偏概全。四是卫片判读区划小班时,该合的不能分,该分的不能合,不能造成小班再次区划错误。在数据采用上,不必全盘推翻原数据。如果小班区划不变,小班数据也能确认准确,而且进行更新就能达到与现地相符,这种情况的数据应该采用,不必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重新调查,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成本。其实,林场每次进行二类调查时,都有一定量的经过三类调查修档后的小班属于这种情况,只要是按时修档,及时更新数据的都可以采用,根本不用重新区划重新调查。也就是先将三类作业设计小班在卫片上区划出来,相应地采用及时更新后的数据,然后进行剩余地块的区划,到现地认证踏查,修改调整不准确的小班区划,再调查取得小班因子数据。这样,二类调查结果就能更接近山场实际,真实地反映林场资源状况,成为林场重新建档修档的可靠依据,更好地完成二类调查工作任务。

(2)通过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学习,在今后的森林经营工作中,要注意改变经营方式,实践和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结合常规经营理论和方法,培育和经营好森林资源。

近自然森林经营与森林永续经营、森林分类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森林认证都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实践途径,在我国还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正处在立项推广阶段,还没有全面应用。我场是2013年开始引进近自然经营项目,具体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化经营技术推广应用,是黑龙江省财政厅和黑龙江省林业厅推荐,由东北林业大学协助,在桦川县老平岗林场实施的示范项目。主要内容为落叶松中龄林林隙间伐技术和落叶松中龄林林隙更新技术应用。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是形成混交林,向异龄林方向努力,最后达到复层林的效果。经营方法就是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对于未达到成熟状态的人工林成林,可采取林隙间伐技术和林隙更新技术。

林学等4个学科名词正式公布 篇6

林学名词 由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林学名词共5047条,均有定义或注释。内容涵盖林学基础学科,森林生态、湿地与自然保护区,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风景园林,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林业经济等领域。

管理科学技术名词 由管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管理科学技术名词共8642条,均有定义或注释。内容涵盖一般管理理论、运筹与管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与工业工程、会计、金融工程、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公共管理等领域。

显微外科学名词 由显微外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显微外科学名词共1204条,均有定义或注释。内容涵盖再植与再造、皮瓣、骨瓣、周围神经、内分泌腺与生殖系统、大网膜与淋巴系统等领域。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篇7

林业属于国家公益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林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林业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决定了林学专业是实践性、开放性、探索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强化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林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从1958年建校就开设了林学本科专业,一直以来,林学专业以“林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为抓手,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中心,集‘教学、科研、实践、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林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在探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途径体系和内容体系,以期对兄弟林业院校林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积累经验。

一、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林业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技术过硬的应用型林业人才,必须以服务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技术推广为指向,培养林学专业某一领域(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此,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实践应用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3个模块来构建,即“点线面”模式,以实验教学为主推行“点”型实践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主要由各专门实验室承担;以实训教学为主推行“线”型实践教学,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能力;以综合实习教学为主推行“面”型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属于培养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分别是3个、5个和4个,一共12个教学模块。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校内实践教学实现,就业创新技能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实现,具体的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二、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体系

(一)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为目标,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两条途径实现。实验教学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获得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林学实验教学有的可以跟理论课一起随堂进行,比如林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有的则须在专门实验室进行,比如有机化学、森林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生理学等课程。实训教学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而模拟真实环境进行的专项训练。实训的特点是培养学生面对实际职业环境条件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教学强调模拟性和复制性,实训室或者实训基地一般建立在校内,实训设备以模拟或仿真的教学设备为主。目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已拥有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南方林业应用生态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森林植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森林资源信息工程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专业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或省部级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同时,承担着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森林经营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林业遥感、经济林栽培学多达10多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教学任务,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综合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科研任务,充分发挥了实验实训平台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反哺作用。

(二)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校外实习基地、林业科研院所、林业企业等单位完成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综合实习途径实现。目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共有14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拥有面积七万余亩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习林场,完全可以满足林学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的要求。与此同时,先后与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林木种苗繁育示范中心、广西林科院等搭建“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平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实际完成生产项目也是培养和锤炼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林学类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森林资源清查、林权制度改革等生产实践达340人次,出色完成了广西贺州、八部、平南、湖南花垣、广东等地林调、林改项目2000万亩。通过这些生产项目,不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林学专业的实际价值,而且掌握了利用所学的林学知识解决林业生产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一)实验教学

林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植物分类与识别能力、植物生理生化分析能力、森林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等。比如植物学课程中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观赏植物课程中观赏植物识别、遗传学课程中植物多倍体诱导、生态学课程中森林群落生态因子比较、林业遥感课程中遥感图像目视解释等实验项目都属于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林木种苗繁育与管理能力、森林生态经营与管理能力、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能力及森林病虫害检疫与防控能力等,比如林木育种学中的林木嫁接技术、森林培育学中的林木种子质量检测、森林经理课程中的森林经营措施设计、测树学中一元材积表的绘制、植物检疫课程中检疫性病害的实验室检验等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开放实验项目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关键是要明白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通过亲身实验加深对林学专业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要使用多种实验技术,才能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综合性实验是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

1.课程设计

林学专业课程设计是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安排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围绕某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查阅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确定课程设计方案、将所学的相关林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林学多门主干课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要采取小组合作,个人分工的形式来来完成,科学选题、加强指导和严格考核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安排在专业课程学完之后的第六学期来完成,时间为1-2周,为必修课程。大多数林学主干课程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比如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经济林栽培学、森林保护学等都安排了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林学专业知识解决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由指导老师根据课程目标来确定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学生遇到问题个别指导,课程设计成绩由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平时表现和答辩表现3部分组成。

2.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掌握了林学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后,把其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毕业之前必须经历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在跨出校门前的最后检验,因此抓好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专业意义重大。为了全面监控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出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对选题的原则、范围、开题报告的内容撰写及鼓励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体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指导老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后,学生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应就选课题的研究目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做出科学论证。为使毕业生按培养要求顺利毕业,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学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对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评议小组的组建、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形式及相关材料要求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填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由学校和学院组成检查小组,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学校出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制度》,对组织答辩程序和成绩考核做了详细的规定。

3.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独立探索动力,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系列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挑战杯”活动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高效、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措施,设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林学专业的本科生2600余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型实验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及培养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

(三)实习教学

1.专业生产实习

林学专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林业科研院所、林业企业等单位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林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林业生产问题或完成林业生产任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林业理论知识用于林业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林学专业相关的已有1个校属实习基地芦头林场,1个省级创新基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省林科院共建创新基地),3个稳定的产学研基地,5个专业实习林场(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为林学专业生产实习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基本满足了林学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学、树木学、测树学、森林生态学等和专业课程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种苗学、森林病理学、经济林栽培学等野外综合实习的需要。与此同时,学校先后与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林木种苗繁育示范中心、广西林科院等搭建“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2.社会调查

大学生社会调查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林学专业优势,利用假期或周末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项目中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类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森林资源清查、林权制度改革等生产实践达340人次,出色完成了广西贺州、八部、平南、湖南花垣、广东等地林调、林改项目2000万亩,受到了当地政府、单位的高度赞扬。

3.定岗实习

定岗实习是指即将毕业的林学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实习期间,以单位员工的身份参加实习单位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待实习期满后根据表现确定是否为正式员工,它实现了实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利用与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及中南地区部分地市州林业局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这些单位的人才需求,选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到其单位进行定岗实习,这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而且选送的学生大多留在了实习单位,成为正式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刘苑,郭圣茂,杜天真,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8.

[2]陆道调,梁机,潘晓芳,等.林学毕业综合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27(增刊):137-141.

[3]张启昌,刘盛,孙广仁.林学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习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1-5.

[4]曹帮华,魏蕾.林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36-38.

[5]丁喆.林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18-23.

[6]徐新洲,薛建辉,勇强.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卓越林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92-96.

林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反思与构建 篇8

专业英语相对来说题材比较单一, 内容注重专业性, 缺乏趣味性, 再加上大量枯燥的专业英语词汇, 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兴味索然, 如果教师不相应改进教学模式, 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则不易收到预期效果。如何讲授好专业英语课程, 需要教师用创新思维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林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林学专业英语课程是在林学专业本科生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总计48个学时, 分三个学期讲授。

通过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反映等方面的信息表明, 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较好效果, 但忽略了学习技能尤其是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本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成效与教学目标、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课时安排紧张

林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英语仅安排了48个学时的授课时间, 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既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又想让学生在口语和科技论文写作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就显得十分紧张。

(二)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的学生有较好的英语水平, 已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 而有的则较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全英语教学, 内容要深一些, 进度稍快一些;而差一些的学生则希望采用汉语教学, 进度放慢。由于受学生人数、教师数量的限制, 目前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还做不到。

(三) 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专业英语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林学专业出身的年轻教师组成, 高校教师虽然大部分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教师本人阅读甚至写作一般都不成问题, 但能用英语向学生授课的教师人数还是很少。特别是与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相比, 虽然具备林学专业知识, 但其英语水平还是有所欠缺, 特别是针对一些语法、句式的讲解, 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四) 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专业英语教学较多地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讲解的模式, 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 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交流讨论, 学生参与意识差, 直接导致了学习兴趣的降低, 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探讨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材进行编排, 因此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是完成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

林学专业在实际应用中会涉及到环境、生物、生态等许多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 所以题材单一的国外英文经典论著并不合适。此外经典教材注重讲解基础概念, 对于科技文献的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应用知识和技巧很少涉及。考虑到以上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单一教材的限制, 增加应用知识的专题讲解。

(一) 教材的选择

目前, 我校林学专业英语教材以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曹福祥主编的《林学英语》为基础, 以Springer出版社的《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Biology》等国外英文经典教材为辅助。同时选取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 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触到学科前沿, 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模块。在基础知识模块中, 依据曹福祥主编的《林学英语》教材, 划分为森林培育、森林生态和森林经理三大板块, 在应用知识模块, 向学生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规范、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

考虑到相关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不同, 为保证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衔接, 专业英语的内容在安排上也适当地作了调整。第一学期重点学习森林生态, 专题讲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第二学期重点学习森林培育, 讲解英文文献检索的知识;第三学期重点学习森林经理, 并结合毕业论文的开展, 讲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 尤其是英文摘要的撰写。

(三) 重点、难点教学

专业英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英语词汇量大、长句和难句多, 以及文章专业性强等几方面。

针对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重点讲解词汇的构词特点, 即大量的词汇都是由构词法转化、合成、派生出来, 尤其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学生通过学习单词的构词规律, 触类旁通, 扩大词汇量。如词缀“cyto- (细胞) ”前缀的词有“cytochylema (细胞液) ”、“cytology (细胞学) ”、“cytoplasm (细胞质) ”。掌握构词法是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重要手段。

针对句式的学习, 在教学中侧重讲解科技英语语法的特点, 如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 大量使用介词短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副词、分词以及定语从句等作后置定语[2,3]。在翻译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判断复杂句式的主干, 将长句分解成若干简单的短句进行翻译。此外, 科技论文中时态运用有限, 常用的只有几种, 其中最大量使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 其次是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 再次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 其他时态相对来说用得不多。这在英语科技写作中应特别注意。

三、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权威者转换为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估者, 让学生逐渐占据课堂活动的中心。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 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据这样的策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不但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应有的语言基础, 并且能够保持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专业英语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从口语和写作两方面进行加强。

(一) 口语训练

在口语训练方面, 每堂课确定一个演讲主题, 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演讲稿, 每个人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 安排5—6位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报告, 尽量脱稿演讲, 不要“照本宣科”。每个学生讲完后, 教师及时进行简要点评, 并随堂打分。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尽量不要批评学生的语法错误和口音, 而是寻找表达中的闪光点。演讲的主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内容可以是专业知识、亲身经历的事情、新闻等, 例如:

(1) How is the global warming caused?

(2) In your opinion, What is the remote sensing?

(3) How can you tell the age of a tree?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5) Imaging your are prepare for a job interview, So 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6) How to spend the rest time of your life in university?

(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s and human being?

通过这种形式, 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还有助于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和应用,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二) 写作训练

目前很多高校都要求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有300字以上的英文摘要, 因此学生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写作常识和技巧。

在大四上半学期, 介绍科技文章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其中重点讲授有关英文摘要的类型、句子的结构、句型变化以及常用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并结合一些文献实例讲解。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 就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写出100—200字的英文摘要。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的撰写工作。

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提高高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 其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英文口语及科技论文的书面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只有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的, 遵循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 充分认识专业英语的特点,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5-16.

[2]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25-41.

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9

青岛农业大学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紧紧围绕山东省教育厅确立的扶优做强、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总体目标要求, 我校林学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笔者现对我校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 以期为特色名校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林业行业发展现状和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 更新调整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森林经营管理、城市林业、森林旅游与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 能在林业、园林、环境保护、农业、城镇建设等相关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 (乡) 镇环境建设与维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土绿化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既继承了传统林学专业以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为己任的专业特色, 又拓展了现代林业以森林生态建设与管理为重点的特征[2]。

2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以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总纲, 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 本专业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 更新课程设计理念, 强化能力培养, 构建了林学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总学分184.5学分, 其中包含通识课34.5学分, 学科基础课52学分, 专业课31学分, 专业拓展课程22.0学分, 文化素质课8学分, 实践课程37学分。通过本次课程体系调整, 形成了课程设置目的明确、课程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 构建了以化学课程群 (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生物学课程群 (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 、生态环境课程群 (土壤肥料学、基础生态学、林业气象学等) 为基础, 以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传统课程群为骨干 (如森林培育学、种苗学、森林经理学、林业生态工程学) , 以现代林业和生态林业课程群 (城市林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旅游文化、林业推广学、林业调查规划、树木栽植养护等) 为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3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准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3]。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突出三大能力的培养, 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其中基本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如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增加会话训练、阅读、写作与翻译技能训练。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能力, 良好的专业能力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突出森林培育技能、林业调查与计测能力、林业软件应用技能、森林经营与管理等技能模块的培养。针对相应能力培养目标, 分别设置4周的林学专业综合实习、1周的种苗学实习、1周的林业3S技术综合实习、1周土壤肥料学实习、1周测量学教学实习。拓展能力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形式训练培养拓展能力。在新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实践课程计37学分, 已占总学分的20.05%。

4 提升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

本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为提升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能力, 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学校大力推动实施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校外教师聘任等, 大大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执教水平, 青年教师教学测评成绩均在全校平均水平以上。

5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为增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鼓励各年级学生主持或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经过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等过程的锻炼,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尤其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 利用暑期, 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如已经先后开展青岛市林火迹地调研项目、沿海防护林结构与功能调查等活动。

6 赛教融合, 以赛促学

为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及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赛教融合和以赛促学, 学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学校按照竞赛规模、竞赛性质等给予1万元以内的经费资助。目前, 分别结合2014年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活动和2015年山东省林地变更调查项目, 林学专业技能竞赛已经连续开展两届。通过专业技能竞赛, 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真正实现了赛教融合, 以赛促学。

7 结语

名校建设的立足点要落脚到人才培养, 最终目标也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岛农业大学应用特色名校启动建设以来, 林学专业积极梳理和总结自身特色, 查找与应用型特色名校的差距, 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赛教融合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改革, 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摘要:紧密围绕山东省教育厅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赛教融合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桂清, 张秀省, 井冈.浅析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社团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以聊城大学新农科技社为例[J].高教论坛, 2015, 01:22-25.

[2]张学权.基于现代林业思想对当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24 (1) :9-11.

林学 篇10

1 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的基本内容就是测树学造材理论, 主要的内容怎样做到合理造材, 并且获得最大的收益。以测树学的造材理论作为支撑, 这样能够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将有效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使用。在木材生产过程中, 原条量材是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 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每根原条设计成段的形式, 设计的质量对每段原木的质量和价值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量材设计能够消除或降低木材出现缺陷的可能。在设计过程中, 出现量材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会导致木材成品在质量和产值上受到很大影响, 导致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在量材过程中会出现坏材带好材的情况, 或者是优质木材被劣质量材的情况, 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原木的质量下降, 森林资源浪费严重。在合理造材过程中, 可以先设计特级原木, 然后加工剩余的部分, 使其成为质量优良的原木, 先设计长度较长的原木, 然后设计较短的。在量材过程中, 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 要保证量材尺寸精准, 避免出现长度不合格的情况, 要做到所有的木材都得到很好的利用。对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情况进行掌握, 能够更好的对原条造材的理论进行应用, 同时促进森工企业更好的发展。

2 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在林学研究中, 树干解析是重要的手段, 也是木材检验人员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利用有效的森林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森工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时也是木材检验人员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提高原条出材率非常必要, 对各个地区的林场木材情况进行掌握, 对树种和胸径情况进行调查, 对原条的树干情况进行解析, 对林分树种规律情况进行掌握, 对充分发挥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常有益。在设计过程中, 要优先对比较珍贵的材种进行设计, 尤其是出口木材、特级木材, 在设计完成以后要对珍贵树种进行设计, 在优选设计的时候要做到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使用。对于一些优材进行加工处理, 要对其可用部分都进行充分的利用, 这样提高使用减值。在量材的过程中要保证出材率, 对市场中出现的价格较高树种要进行很好的利用, 要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对有限的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做到物尽其用。

3 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测树学中树木计测理论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以往的木材检验工作中, 对计测方法和计测误差等理论都不重视, 因此, 在检验工作中一直使用比较粗放型的检查尺。要提高木材检验的水平, 检验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计测理论, 这样能够在木材检验工中发挥更好的效果。在采伐区进行木材检验时, 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 尤其是对一些不规则原木的处理方式, 在对常见问题进行判断和检查时, 也要做到非常的认真, 不能出现不达标准的木材出现下山的情况。在木材装车运输时, 要做好严格控制, 对于每一根木材都要做好检查工作。利用倒木测定中的各种误差处理形式, 对误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在木材检验过程中, 不应用森林计测学的相关知识就不会有误差问题的出现, 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检验人员, 要掌握足够多的知识, 对以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4 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降耗节省资源

作为非常重要的木材基础知识, 森林经理学的木材标准非常重要, 同时, 也是国家标准化计量的重要依据。木材检验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对标准化非常重视, 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学习, 对提高林政资源管理和限制过度采伐非常有利。木材检验人员掌握相关的检验标准非常重要, 同时, 对相关的法规文件也要进行了解, 在检验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技能, 同时, 也要克服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木材检验工作能够顺利实行。森林资源的宝贵性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因此, 对其开发过程中要实现低耗能、高产量以及高质量的目标,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 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 其中, 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 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 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 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 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 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术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 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 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文章利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建立节子生长的预估方法, 通过对某林区的5块针叶树标准地10株解析木的节子剖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初步的节子直径分布散点, 尝试了预估树木节子最大直径的方法, 经过初步的检验, 效果良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实验木的平均直径的垂直分布趋势是从伐根到人约树高的55%处逐渐增加, 然后再向上逐渐减少, 但趋势趋于平缓。树木下部的节子较小, 最大的节子分布在树木的中间部位。树干上部基本没有节子。这个规律为有些地区针叶树种的木材检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作用。

6 结束语

森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 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因此, 在开发森林资源时, 一定要提高其经济价值。木材检验水平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对避免出现森林资源浪费非常重要。木材检验人员要不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样能够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 为森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宫凤林.浅析木材检验对禾材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

[2]朱建伟, 谭民.木材检验工作在实施“天保”工程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林业, 2002, 8.

上一篇:给水管材下一篇:项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