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胃管

2024-07-27

经鼻胃管(精选七篇)

经鼻胃管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 年3 月至2013 年2 月行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需要留置鼻胃管的患者96 例,其中男54 例,女42 例,年龄41 ~ 86 岁,均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COPD患者34 例,肺癌18 例,肺炎15 例,其他29 例。病例排除标准: 严重鼻骨折、凝血功能障碍、鼻或鼻咽部梗阻、颅底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两组操作人员均由同一熟练并有资质的气管镜医生和护师完成,经鼻气管插管均为英国SIMS Portex公司生产的Tracheal Tube气管插管,鼻胃管均为德国华瑞的经鼻喂养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性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采用气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 首先检查经鼻气管插管是否妥善固定,护士按常规将鼻胃管从经鼻气管插管的另一侧鼻腔置入,当胃管送入咽喉部( 10 ~ 15 cm) 时请医生将气管镜进入经鼻气管导管内,在咽喉部及气管上段位置隔着透明的气管导管可见到灰黑色的鼻胃管,仔细观察胃管是否进入气管内或是否盘在咽后弓,当观察到鼻胃管头端到达食管入口处,嘱护士顺势继续插入胃管,直至将鼻胃管送至预定的长度( 45 ~ 55 cm) ,退出气管镜,拔出胃管导丝,常规3 种方法[( 1) 用注射器抽吸胃液; ( 2) 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无气泡逸出; ( 3) 向胃管注入20 ~ 30 ml的空气,听到气过水声]判断鼻胃管是否在胃内。

1. 2. 2 对照组采用气管镜引导法置鼻胃管[3]: 气管镜术前常规准备( 麻黄素和利多卡因滴鼻,鼻咽部麻醉5 ~ 10 min) ,取出鼻胃管导丝,请医生将气管镜从留置鼻胃管( 经鼻气管插管的另一侧) 的鼻腔进入食管上段10 cm,从操作孔置入胃管导丝100 cm,退出气管镜,留下导丝在食管内,将前端盲端已剪开的胃管插入导丝中,沿导丝插入鼻胃管到预定的长度,拔出导丝,常规3 种方法判断鼻胃管是否在胃内。

1. 2. 3 评价指标记录置胃管时间( 从备物及病人准备开始,至胃管插入所需深度停止计时) ,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鼻咽部损伤出血情况( 鼻出血或胃管前端血迹) ,患者舒适度采用0 ~ 10 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4],1 ~ 4 分为轻度不适、5 ~ 7 分为中度不适、8 ~ 10分为重度不适( 无法忍受) 。

1. 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平均置管时间及鼻咽部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见表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见表2。

注: 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注: 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3 讨论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占据一定位置,气管及食管挤压变形,食管开口被挤压,寻找食管开口有一定难度,为胃管置入困难患者[5]。有研究表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或直接明视法能明显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3],但气管镜侵入使局部黏膜不同程度受损; 由于一侧鼻腔被气管导管占据,另一侧鼻腔不能同时进气管镜和鼻胃管,不能采取直接明视法置胃管。但受到直接明视法的启发,采用经气管插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效果良好,说明该方法置鼻胃管成功率与气管镜引导法置胃管相同,但操作相对简单、快速,患者舒适、无损伤,值得推广。

3. 1 气管镜间隔气管插管能清晰看见鼻胃管,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临床上常用的气管插管均为一次性使用,多数是医用聚氯乙烯( PVC) 材质,无色透明导管。鼻胃管多数是PVC或聚氨酯( TPU) 材质,有的有颜色,有的无色透明,但其内置的导丝均为灰黑色不锈钢钢丝,即使鼻胃管是无色透明,插管时内置了导丝的鼻胃管的颜色为灰黑色。医生将气管镜进入经鼻气管插管,其冷光源可透过无色透明的气管导管照射到周围组织及灰黑色鼻胃管,因此,从气管镜目镜处可观察灰黑色鼻胃管是否进入鼻咽部、气管及食管入口,从而指导护士正确插鼻胃管,并排除鼻胃管不在气管内,从而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3. 2 气管镜从经鼻气管插管内径进入,避免了可视镜造成的再次损伤

由于患者留置经鼻气管插管,从气管插管内径插入气管镜避免了经鼻插入气管镜造成的鼻腔、咽喉及气管黏膜的损伤。有报道,直接喉镜可协助胃管明视插入,但挑视咽喉不但造成口唇、牙齿、咽喉部的损伤,还会引起心血管反应、脑血管意外或心率失常甚至死亡[6]。气管镜引导法置鼻胃管患者,因气管镜插入过程易造成鼻咽部黏膜不同程度损伤,导丝为纤细的金属材料,如用力不当可能损伤食管及胃黏膜,通过薄弱处进入胸、腹腔或损伤其他邻近器官,造成严重并发症。

3. 3气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患者安全舒适

由于插胃管操作刺激咽喉部,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气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可通过气管镜接负压吸引管,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黏液栓,保持气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增加患者舒适度[7-8]。气管镜从原本留置的气管插管内径进入减少了气管镜检查术前准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避免了口咽及气道麻醉带来的不适,同时也避免了气管镜直接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及心、脑血管系统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在气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将96例经鼻气管插管并且需要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镜引导法置鼻胃管,观察组采用气管镜观察下(即气管镜通过经鼻气管插管内径间接明视下)置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性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平均置管时间及鼻咽部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在气管镜观察下置鼻胃管成功率与气管镜引导法置胃管相同,但操作更简单、快速、患者舒适、无损伤,值得推广。

经鼻胃管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确诊为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共48例, 所有患者都曾经进行过腹部手术, 发病之后48h内入住医院, 经过腹部CT扫描确诊为粘连性小肠梗阻, 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 年龄最小的为32岁, 平均年龄为54岁。48例患者中共有高位小肠梗阻患者14例, 低位小肠梗阻患者34例;初次小肠梗阻发作患者30例, 复发患者18例, 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过粘连性小肠梗阻松解手术、小肠切除吻合术。以随机的方式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组与鼻胃管组, 每组各有患者24例。在常规禁食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基础上根据分组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阻发生次数以及梗阻位置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方法

使用胃镜辅助还有X线下动态观察, 两者结合的方法来置管。在导管头端绑定一根细线, 线长为2cm, 通过患者的一侧鼻腔插入之后, 从口腔拔出, 活检钳夹住丝线之后, 胃镜活检孔进行插入, 随着胃镜把导管送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部位或者水平部位, 有部分病例可以直接送入到屈氏韧带附近。送到之后将活检钳松开经过导管将导丝插入之后即可退出胃镜。在X线动态观察之下, 把丝线越过屈氏韧带并且跟着导丝将导管推送到空肠后面, 将导丝退出, 让前端气囊充足然后把导管再次适当的送入胃肠, 接负压吸引。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置管48h之后每天平均减压引流量、腹腔内压力降低幅度以及腹围缩小程度。腹腔内压力测量, 以SLLEE相关报道的间接测压法进行[2]。

两组患者最后的保守治疗成功概率, 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需要详细的记录肛门排气还有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的记录。如果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绞窄的现象, 立即转为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 置管48h之后鼻肠管组每天平均减压引流量相对于鼻胃管组要多, 两者有显著差异 (P<0.05) , 肠腹缩小还有腹腔压力降低程度相对于鼻胃管组明显要高 (P<0.05) 。详情请见表1。

鼻肠管组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7.5% (21/24) , 鼻胃管组为41.7% (10/24) ,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患者高位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是低位梗阻保守治疗, 鼻肠管组成功率为82.4% (14/17) , 鼻胃管组39.4% (5/17) ,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相对于单纯X线下置管, 本次研究使用胃镜辅助以及X线下动态观察两者结合, 更加节省操作的时间。使用这种置管方法患者全部成功, 有着安全快速的优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于传统鼻胃管, 经鼻肠梗阻导管对单纯性黏连性小肠梗阻的减压作用更加突出, 对于低位小肠梗阻的效果尤为明显, 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而且能够缩短梗阻解除的时间。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鼻胃管与鼻肠梗阻导管在单纯性粘连小肠梗阻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确诊为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共48例, 以随机的方式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组与鼻胃管组, 每组各有患者24例。2组患者在置管48h之后, 对比他们的减压效果以及保守治疗成功率。对保守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肛门排气还有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的记录。结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 置管48h之后鼻肠管组每天平均减压引流量相对于鼻胃管组要多, 二者有显著差距 (P<0.05) , 肠腹缩小还有腹腔压力降低程度相对于鼻胃管组明显要高 (P<0.05) 。鼻肠管组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7.5% (21/24) , 鼻胃管组为41.7% (10/24) ,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2组患者高位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是低位梗阻保守治疗, 鼻肠管组成功率为82.4% (14/17) , 鼻胃管组39.4% (5/17) , 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相对于传统鼻胃管, 对单纯性黏连性小肠梗阻的减压作用更加突出, 对于低位小肠梗阻的效果尤为明显, 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而且能够缩短梗阻解除的时间。

关键词:粘连性小肠梗阻,减压管,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贺朝, 马选鹏.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12) :124-125.

气管插管患者留置鼻胃管固定的方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149例留置鼻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5例。 (1) 入选标准: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鼻胃管;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鼻子局部皮肤过敏, 面颊部已经有皮损患者;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者。纳入患者中急性脑梗死33例, 重症肺部感染65例, 重症胰腺炎9例, 其他42例。两组患者病情、气管插管、留置鼻胃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1) 试验组:鼻胃管采用3M胶带固定, 3M胶带剪成长7 cm, 宽2.5 cm长方形, 长方形沿着长的方向剪成Y字型, 即留下3 cm不剪开, 4 cm平均剪开, 操作步骤是, 确定鼻胃管在胃内后, 确定置管深度, 将Y字型3M胶带没剪开的一端, 平展贴在鼻梁或鼻翼上, 剪开的一端一条顺着鼻胃管方向平行粘贴好, 另一条围绕鼻胃管环形粘贴, 粘贴过程中不要牵拉3M胶带, 特别是胃管与鼻腔接处的地方3M弹性胶布粘贴平整, 不能留有空隙, 避免产生张力。每日更换3M胶带, 并更换粘贴位置, 3M胶带污染了及时更换。 (2) 对照组:用2条普通胶布, 长约10 cm, 确定鼻胃管在胃内后, 确定置管深度, 一条胶布的一端先贴在鼻子上, 围绕胃管一周后另一端交叉贴的鼻子上, 另一条胶布将鼻胃管固定在面颊部。每日更换胶布, 胶布污染了及时更换。

1.3 质量控制方法

两组均统一使用同一品牌15号进口硅胶鼻胃管, 鼻胃管置管深度55~60 cm。项目组成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由经过培训的每名责任组的固定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及各项指标的判断。

1.4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1) 鼻胃管脱管指标:以留置鼻胃管时标记好的刻度为标准, 脱出3 cm以上为鼻胃管脱出[2]。 (2) 非计划性拔除鼻胃管指标:非计划性拔管 (unplanned extubation, UEX) 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管道, 或其他原因 (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造成的插管脱落, 又称意外拔管[3]。 (3) 鼻翼局部皮肤异常指标:鼻子局部粘贴胶布或3M胶带皮肤出现发红、水泡、皮损破溃。 (4) 面颊部皮肤异常指标:面颊部粘贴胶布的皮肤出现发红、水泡、皮损破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脱管、非计划性拔管、鼻翼皮肤及面颊皮肤异常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面颊部皮肤异常情况, 皮肤破损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红、水泡形成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鼻胃管脱管、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分析

试验组脱管3例, 2例是因为在为患者翻身时, 肠内营养加热器随床沿下垂, 重力作用将鼻胃管脱出, 护理人员及时发现, 给予重新置入所需的深度, 1例是由于患者没有合理约束, 自行拔出1 cm, 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后给予重新置入所需深度。非计划性拔管1例是由于患者在早上6:00至9:00停用镇静剂唤醒期间, 没有做好适宜的约束, 自行将鼻胃管拔出。对照组胃管脱出10例是因为患者多汗以及面部存在过多的分泌物, 胶布失去黏性而导致胃管自己滑出。3例是患者自行翻身时, 胶布松脱而导致胃管滑出, 2例是因为为患者吸痰时, 随吸痰管滑出。非计划性鼻胃管拔出6例是因为口鼻腔分泌物多, 胶布卷边没有给予及时的更换而导致胃管自行滑出。1例由于患者在早上6:00到9:00停用镇静剂唤醒期间, 没有做好适宜的约束, 自行将鼻胃管拔出。对照组采用普通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 胶布很容易发生卷边而引起管道自行滑出, 由于胶布粘贴胃管壁上, 可因摩擦、灰尘、水渍等导致胶布粘贴松脱, 形成了胶布套在胃管外面的活套, 易造成胃管因咳嗽、喷嚏、牵拉等各种因素导致非计划性脱管, 传统的胶布固定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易松脱, 反复更换胶布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疼痛[4]。文献报道[5]舒适改变是发生意外拔或脱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完全性脱管易引起患者误吸、误咽导致肺部感染。3M胶带弹性胶布有人造丝, 为透气系列, 胶带柔软贴合, 黏性温和, 适宜长期多次粘贴, 同时提供较佳缓冲性, 并能适应潮湿出汗的皮肤, 故此胶带富有弹性, 防水和透气等功能, 当患者出汗时或者活动度较大时粘贴牢固, 这样胃管自行滑出的机会会少。患者在没有适宜的约束下, 自行拔管, 也由于胶带粘贴牢固, 具有一定的时间差, 给护理人员有时间阻止胃管拔出。所以试验组和对照组脱管及非计划性拔管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2 两组鼻翼皮肤及面颊皮肤异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褥疮发生的局部性因素主要是压力和潮湿[6]。据何华英等[7]报道, 不适当地使用胶布将导致对鼻翼的拉力增大, 鼻翼部皮肤易坏死, 产生褥疮。对照组普通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 普通胶布受患者分泌物等影响, 反复粘贴, 胶布潮湿后没及时更换, 干燥变硬卷边, 不具有抗过敏性, 粘贴时不能有效的控制手法, 随患者翻身等动作, 不断牵拉局部皮肤, 导致鼻部皮肤发红, 水泡形成, 甚至皮肤破损[7]。3M弹力胶带, 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具有弹性, 达到固定牢固效果的同时患者感觉较舒适, 无紧绷和牵拉感, 黏性强, 防水, 不易滑脱, 自然皮色, 美观。

4 结论

试验组鼻胃管采用3M胶带剪成Y字型固定, 优于对照组普通胶布固定, 值得临床推广。当然, 预防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措施, 建议还需综合性预防措施, 如加强宣教,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和技巧, 加强管道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和监控, 提高措施落实率等。3M弹力胶带固定方法取材方便, 固定方法简便易学, 外观美, 患者舒适感好, 胶带薄软、透气好、黏性强, 与胃管和皮肤的接触面积大, 使胃管不易脱出。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鼻胃管固定方法, 及对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脱管、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149例留置鼻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5例。试验组采用Y字型3 M胶带固定鼻胃管, 对照组用二条布胶布固定鼻胃管, 对两组留置鼻胃管非计划性脱管、拔管, 鼻子皮肤及面颊部皮肤皮损等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脱管例数、拔管例数、鼻子皮肤及面颊部皮肤皮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试验组采用Y字型3 M胶带固定鼻胃管, 优于对照组用二条布胶布固定鼻胃管,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鼻胃管,固定,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兆梅.三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5) :29-30.

[2]梁妙玲, 李洁霞, 滕金蓉, 等.脑卒中患者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0) :61.

[3]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20 (10) :457-158.

[4]王辉艳.高举平台法在管道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3) :160-162.

[5]沈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68-71.

[6]王泠.压疮的管理 (一) [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 :62-64.

鼻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247例, 男171例, 女76例;年龄21岁~87岁;普外科疾病156例, 胸外科疾病91例;插管顺利的175例, 插管有困难的72例;其中误入气管39例, 误入气管中胃肠道疾病21例, 胆道疾病8例, 腹部闭合伤6例, 肺部疾病4例;置管中当即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判断是误入气管的37例, 胃管误入气管而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超过1 h的1例, 超过3 h的1例。

2 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分析

2.1 从解剖上看

喉口、食管入口前后毗邻, 胃管可以很容易进入气管。气管与食管上方均与咽部有接属关系, 呼吸时会厌软骨开放, 通向气管的气道开放, 摄食咽下时会厌软骨关闭, 气管关闭食道开放。如病人在下胃管至咽喉部时挣扎吸气, 胃管可以很容易进入气管。

2.2 在插管过程中病人不合作

胃管的置入过程对鼻咽、食管、胃是一个很强的刺激过程, 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如恶心、呕吐、心理紧张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群紧张等。如果多次插管失败, 更加重以上症状, 致使病人恐惧插管, 不能很好配合。

2.3 病人特殊的生理结构

一些病人鼻腔狭窄、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致插入困难, 鼻胃管强行通过鼻腔致局部疼痛出血, 病人挣扎时胃管进入气管。

2.4 护士专业知识不够, 操作技术欠熟练

部分护士在操作前未详细了解病人病史及心理状态, 与病人沟通交流不够, 操作中插管动作生硬, 当病人置管后出现咳嗽, 声音改变等异常情况时未仔细观察、分析, 缺乏对胃管误入气管的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观察。本组中有1例鼻饲管误入气管超过3 h才发现。该病人为贲门癌术后重度营养不良, 轮转护士在老师指导下插鼻饲管, 置管过程中病人略有挣扎, 置管后病人有轻微咳嗽, 无口唇发绀, 针筒回抽见少许白色黏液, 凭经验判断是在胃内, 即给少量鼻饲, 病人立即“呕出”, 等待片刻后再次鼻饲, 病人仍“呕出”, 未再予鼻饲。予接负压引流器, 安接后立刻弹起, 反复多次排气后重新安接均很快弹起, 更换负压引流器也是如此。护士考虑为胃胀气, 未进行特殊处理。约3 h后, 查看病人, 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可见每次随呼气有微量气泡逸出, 病人失声, 插管后一直有轻微的咳嗽, 可以判断胃管误入胃管, 立即予拔管并重新置管, 病人上述症状消失。

2.5 操作后未按操作程序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本组中有1例肺癌病人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日晨, 夜班护士插胃肠减压管, 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病人均无呼吸困难、发绀, 插管后病人有声音嘶哑、轻微咳嗽, 当时未抽胃液, 值班护士见胃管长度已达到, 胃管未盘在口中, 凭经验考虑为胃管头端侧孔贴在胃壁, 未采用其他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病人送入手术室后, 在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 麻醉师因找不到气道, 才发现胃管在气管内。

3 对策

3.1 护士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

在插胃管时护士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操作前要对病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 针对病人存在的身心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尤其精神紧张者更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耐心讲解插胃管目的以及操作过程中如何配合等, 使病人心中有数, 以争取病人的配合;操作中方法要正确, 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常规置入胃管, 插管时插管动作宜慢, 宜轻柔, 避免增加病人的刺激强度。要先选择合适的鼻腔, 对鼻甲肥厚或其他原因不易通过的不要强行插入, 以免引起病人疼痛导致挣扎, 而使插管失败。可选择小一型号的鼻胃管或换插另一侧鼻腔, 胃管头端多涂润滑油, 边插边旋转, 待胃管转至适当位置时, 即可通过鼻甲间鼻道到达咽部, 进入食管[1]。另外, 对无禁忌的病人可嘱其先口服液状石蜡10 mL~20 mL, 以润滑咽及食管, 插管同时嘱病人不停地进行吞咽动作, 随吞咽动作向下递送胃管, 吞咽时会厌软骨关闭胃管, 可避免插入气管并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也可当胃管插入14 cm~16 cm时, 用小勺喂水并嘱其下咽, 在下咽同时送入胃管, 此法可分散病人注意力, 缓解紧张情绪, 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 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胃内。插管后对无胃液抽出、呛咳较明显者立即寻找原因, 操作后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对刺激反应迟缓的老年病人尤应注意其意识及声音变化。

3.2 护士应至少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1) 抽吸胃内容物, 如见大量胃液抽出即可确定。抽出液量少时应慎重, 分析所抽出液体的性状、颜色, 判断是否为胃液。胃液呈清水样、黄色、绿色、不带黏液, 支气管分泌物一般呈白色、黏液性。 (2) 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中, 看随呼气有无气泡逸出。 (3) 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空气, 同时听诊器胸件置于胃底听气过水声。 (4) 用pH试纸测试吸出物的pH值, 胃液酸性呈蓝色, 支气管液碱性呈红色。

3.3 掌握胃管误入气管的不典型症状及处理原则

胃管误入气管的不典型症状有: (1) 病人声音嘶哑或不能发音; (2) 病人轻咳, 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绀; (3) 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可见每次随呼气有微量气泡逸出; (4) 接负压引流器, 反复多次排气后重新安接均很快弹起; (5) 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6) 注意与胃胀气区别, 胃胀气病人一般表现为上腹部饱胀, 置管后有一过性若干个水泡逸出, 经1次或2次负压吸引器排气减压后, 负压吸引器不再弹起, 病人胃部饱胀感减轻。处理原则: (1) 立刻拔除胃管,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2) 加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雾化吸入, 以减轻气管黏膜水肿; (3) 使用抗生素; (4)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3.4 判断方法建议

因胃管插入后, 临床常遇到不能从胃管抽出胃液, 使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带来困难, 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在基层医院使用pH纸测试不太现实。听气过水声, 对没插管经验的护士, 此项检测方法有较大的风险, 有时肠蠕动或胃蠕动会造成一定的错觉[2]。当误插入气管, 病人痰液多时, 也可听到气过水声。为了减少胃管误入气管的发生率, 建议将浙江省护理技术操作手册中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胃内试注空气, 抽吸胃液, 确定在胃内再胶布固定”这一步骤改为“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中, 看随呼气有无气泡逸出, 抽吸胃液, 确定在胃内再胶布固定。”

4 小结

为避免胃管误入气管, 护士在操作前要了解病人病史及心理状态,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耐心讲解注意事项, 使病人配合,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操作中方法要正确, 严格按规范置入胃管, 熟练掌握胃管误入气管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操作后至少要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提倡采用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中, 看随呼气有无气泡逸出及抽吸胃液两种方法来判断。

参考文献

[1]李建花, 于丽萍, 吴建英.介绍一种胃管容易通过鼻腔到达咽部的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8) :633.

经鼻胃管 篇5

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118例, 男105例, 女13例;年龄62岁~92岁, 平均71岁;最长留管时间6.0年, 平均留管时间为2.5年。

2 护理

2.1 鼻饲管的选择

一般选用较细而软韧的硅胶管, 直径0.24 cm~0.3 cm 为宜。鼻胃管太粗、太硬可导致鼻咽部、食管压迫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管子过细容易发生堵管, 也影响营养的配方。鼻胃管一般2周更换1次, 最长不超过1个月, 同时应注意两鼻腔交管置管, 以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个部位引起溃疡。

2.2 插管注意事项

插管时要动作轻柔, 长度适宜 (从鼻尖到耳垂+从鼻尖到剑突的距离) 。老年病人吞咽感觉及反射能力减弱, 即便插入气管, 部分病人反应也不明显, 故插管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细微变化, 同时置管后必须进行检查。从鼻饲管注入气体后, 听诊腹部的方法并不十分可靠, 管在气管内注气时亦可发出声音, 易被误认为饲管在胃内, 抽吸胃液方法也难以肯定其位置。较为可靠的方法是:先将鼻饲管插入25 cm (确保没有盘在口腔内) , 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检查饲管末端有无气流, 或将末端置入水中, 观察有无气泡, 如无异常, 说明在胃内, 然后插至适当长度 , 如仍难以确定饲管的位置, 可在X线监测下进行。插管后做一标记, 有利于观察, 以防饲管位置变动。

2.3 营养剂的要求

根据老年病人胃肠生理和营养代谢特点, 应以均衡营养为基本原则。营养剂热量比例为蛋白质15%~20%、脂肪20%~25%、糖类55%~60%, 另注意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具体还可根据病人病情及营养状态进行调整, 常用鼻饲营养剂为牛奶、酸奶、混合奶、豆浆等, 另外可加用自备汤、水果糊等, 也可辅加中药, 如无花果、高丽参煎水服, 此两种中药搭配, 可起到营养、抗感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4 鼻饲前的准备

鼻饲前要先将营养剂加温至20 ℃~40 ℃为宜。每次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位置, 回抽胃液, 以观察胃液颜色、量, 如有异常, 要留取标本检查, 同时暂停鼻饲, 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鼻饲前应了解胃内残留食物量, 如多于100 mL, 应推迟鼻饲。下次鼻饲前再检查, 若仍多于100 mL, 应暂时停止鼻饲, 若病人需要吸痰、翻身、叩背, 须在鼻饲前进行。

2.5 鼻饲时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病人调整体位至头高30°~40°, 注入时如病人有呛咳现象, 应暂停鼻饲, 检查鼻饲管位置是否脱出或盘在口腔中。如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 病人咳嗽停止后再继续进行。营养剂要连续注入, 防止走空, 以免空气进行胃内引起病人不适。鼻饲速度不宜太快,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每次量不宜超过400 mL~450 mL, 再次鼻饲之间至少要间隔1 h以上, 鼻饲完毕应用30 mL~50 mL水冲管, 以免堵塞。

2.6 鼻饲后的监测与护理

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搬动病人, 不吸痰, 维持头高位。鼻饲初期有些病人可发生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等情况。对腹泻病人要加强肛周皮肤的处理, 同时化验大便, 以与肠炎等引起的腹泻相鉴别。长期鼻饲的病人可发生便秘, 这类病人营养剂中要增加维生素的食品量, 必要时可给适量的润肠药。长期鼻饲的老年病人应注意营养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监测, 定期检测尿糖、尿量及尿比重、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胃功能、蛋白、血脂等情况。同时注意监测体重。在外观上可观察到病人的营养状态, 如病人面色的光泽度, 皮肤的弹性, 指甲是否饱满、红润等。以上这些指标的监测对鼻饲病人非常重要,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调整营养配方。

3 小结

经鼻胃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58例, 男42例, 女16例;年龄24岁~78岁, 平均52.1岁;对照组37例, 男29例, 女8例;年龄28岁~71岁, 平均49.5岁。

1.2 营养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前常规置胃管于胃内减压5 d~10 d, 拔除胃管, 停止胃肠减压。经口进清流质→流质 (半量) →流质 (全量) →半流质→普通饮食, 同时静脉补液及静脉营养应用复方氨基酸 (18AA) , 浓度3.442%, 500 mL, 价值49.1元;脂肪乳, 浓度20%, 250 mL, 价值58元。实验组术前将5 mm硅胶鼻胃营养管一端插入胃管末端孔内1 cm~2 cm, 消毒后从一侧鼻孔同时插入胃内。手术切除肿瘤吻合完毕。将鼻胃管、胃管分离, 胃管留置胃内减压, 鼻胃营养管逐渐下调过幽门、十二指肠到达TreitZ韧带以下15 cm~20 cm, 与胃肠减压管一并固定于鼻翼两旁, 防止滑脱。胃管连接负压引流器, 鼻胃管用无菌纱布包裹末端保持清洁。术后24 h~48 h鼻胃管滴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 mL~500 mL, 持续滴入或分次滴入, 开始20 mL/h, 逐渐增加到50 mL/h~150 mL/h, 温度为38 ℃~42 ℃, 同时观察无腹疼痛、腹胀, 次日给清流质1 000 mL/d分次或持续滴入, 逐渐改为流质1 500 mL/d。术后第5天~第7天停止胃肠减压并拔除胃管, 根据病人一般情况决定拔除鼻胃管时间, 也可酌情延长时间。清流质可以用输液器滴入, 粥或肉汤滴入时用12号~14号针头刺穿输液器过滤网, 以免堵塞。稠流质用注射器同鼻饲法营养成分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体重、手术方式合并疾病及代谢特点决定糖、脂肪、蛋白质、水果汁、蔬菜等供应量, 经营养师调配所需营养制作, 保证所需能量标准。根据WHO规定推荐基础代谢 (BMR) ×体力活动水平 (PAL) 公式计算成人摄入能量[2], 男:7 949 kJ/d~10 040 kJ/d, 女:7 531 kJ/d~8 786 kJ/d, 折合人民币价值19.5元。

1.3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变化, 肛门恢复排气及排气时间, 离床活时能量供应及经济价值, 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使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95例胃癌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 其中实验组3例;肺内感染1例, 腹腔感染1例, 泌尿系感染1例;对照组11例, 肺内感染2例, 腹腔感染3例, 吻合口瘘1例, 消化道出血1例, 肾衰竭1例, 低蛋白血症并切口二期缝合2例, 周围静脉炎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营养与经济价值

肠内营养正常人平均膳食营养摄入成宝塔5层[2], 油脂类每天20 g~25 g, 奶与豆类每天100 g和50 g, 鱼禽、肉、蛋、动物性食物125 g~200 g, 蔬菜400 g, 水果100 g~200 g, 谷类、面粉食物300 g~500 g, 经营养师调配成清流质、流质饮食, 使能量达到男7 949 kJ/d~10 040 kJ/d、女7 531 kJ/d~8 786 kJ/d, 价值19.5元。

肠外营养, 每克脂肪体内氧化产能39.5 kJ, 每日供应50 g脂肪乳, 产能1 788.7 kJ, 氨基酸每克产能18.2 kJ, 500 mL氨基酸产能316.6 kJ, 1 g糖类产能17.2 kJ, 10% 葡萄糖1 500 mL产能为2 573 kJ, 总为机体供能4 679 kJ/d, 价值107.1元。经统计学处理可见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其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显著区别 (P<0.01) 。

2.3 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

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 (P<0.05) , 见表1。

2.4 离床活动时间 (见表2)

3 讨论

胃癌病人术前小肠功能基本正常则术后小肠运动、吸收功能即可恢复, 这给术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根据[3], 手术后创伤后机体内发生以高代谢为特征的应激反应,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障碍, 导致大量蛋白质丢失, 出现负氮平衡, 肌肉蛋白质分解, 直接导致肌无力, 易疲劳, 排痰困难[4], 加上术后禁食时时间较长, 平均5 d~10 d, 胃肠功能恢复慢, 手术创伤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引起胃壁、肠壁特别是黏膜血液供应减少, 易发生黏膜病变, 导致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48 h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症状, 内稳态趋于平衡时, 即给肠内营养。

我们采用鼻胃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可刺激肠功能恢复, 维持肠内黏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减少细菌移位, 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危重病人, 胃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对阻挡发生各种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肠内营养可提供多种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以满足机体活动需要, 节省医疗费用, 使用安全, 容易监护。另一方面膳食的机械刺激, 使消化道分泌物增加, 加速肠胃功能和形态恢复[2], 动物试验发现,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使切口抗张力增强, 提高切口愈合能力, 相反, 肠道闲置或延迟营养, 会对自身免疫功能和肠黏膜结构完整性造成损害[5], 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增加危重病人的营养补充, 降低创伤后的应激与高代谢反应,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因此足够合理的营养支持显得十分重要。鼻胃管摄入的热量和氮量可明显增加, 较快达到正氮平衡, 体质稳定[6]。本组切口不愈合及吻合瘘3例均为对照组, 说明手术打击和禁食造成腹腔脏器血循环量减少, 肠源性感染加重, 影响了切口及吻合口愈合。术后高代谢反应造成低蛋白血症, 直接影响切口愈合好坏, 而试验组无切口不愈合情况,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早期肠内营养, 大部分水分营养物质均通过鼻胃管进入, 减少了静脉补液量, 缩短输液时间, 减少病人疲劳, 增加了下床活动时间及休息时间, 降低了静脉能量药物及补钾对血管的刺激,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7]。饮食对病人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增强了治疗疾病康复的信心, 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 降低了住院费用。总之, 通过细致的对比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运用鼻胃管肠内营养具有明显优越性, 减少病人的并发症, 促进了机体功能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后营养支持[J].实用外科杂志, 2001, 3 (3) :227-228.

[2]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3]燕敏, 李树发.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1, 8 (1) :15-18.

[4]许宝华, 孙海晨.重组病人生长激素在外伤性呼吸困难老年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肠外与内肠营养, 2005, 12 (4) :231.

[5]尹路, 陈桂明.三腔管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5, 12 (5) :179.

[6]宋小梅, 李向丽.1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病人的协同护理[J].家庭护士, 2006, 4 (10C) :61.

经鼻胃管 篇7

关键词:鼻胃管,胃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胃癌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等应激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及免疫抑制,使得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导致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1],故临床上已推广使用。笔者所在科2006年1月~2010年7月应用复尔凯CH10型鼻胃管为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50例,其中男369例,女181例,年龄29~78岁,平均54.3岁。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英国标准江苏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鼻胃管一根;一次性16号硅胶胃管一根,其有4个侧孔,第1侧孔距顶端3.5 cm,第2侧孔距顶端5.5 cm,第3侧孔距顶端7.5 cm,第4侧孔距顶端9.5 cm。

1.2.2 置管方法

术前插胃管的同时插入复尔凯鼻胃管。插管前向患者讲解置管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去枕平卧位,测量耳垂至鼻尖加发际至剑突的体表长度作为胃管置入的大约长度[2]。在硅胶胃管的第3侧孔内插入复尔凯鼻胃管,顶端平齐,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润滑胃管前端,尽量使两根胃管平行贴紧,减少空隙,从一侧鼻孔插入,置管过程中询问患者不良反应,视患者反应调整插管速度,并且插管速度与患者吞咽动作一致。当经过鼻腔、咽喉部、食管狭窄处时速度要减慢或停止,嘱患者深呼吸并安慰患者,使尽量放松不咳嗽。动作要轻柔,准确,将管道插入胃内。检查确定在胃内后,用胶布将两根胃管同时固定在鼻孔外,硅胶胃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术中在吻合前壁完全缝合前,巡回护士协助医生将复尔凯鼻胃管送入空肠内。具体操作如下:先由巡回护士解除鼻孔外胶布,使两根胃管松开,再重新单独固定好硅胶胃管。医生在胃内找到管道前端,将它们分开,硅胶胃管留在胃内,复尔凯鼻胃管由巡回护士遵医生口令向下送,医生在胃腔借助护士往下送管的力量,将复尔凯鼻胃管顺势送入所需位置。全胃切除术在吻合口下20~40 cm;胃部分切除术(近端和远端胃切除、毕I式吻合)放置在屈氏韧带下方;毕Ⅱ式吻合放置在胃空肠吻合口远端20~40 cm[3]。送管时用力适中,并注意检查管道是否在口腔及胃内盘曲。最后缝合封闭,巡回护士拔出内置不锈钢导丝。在鼻孔外妥善固定两根胃管。

1.2.3 早期肠内营养

术后12 h给予生理盐水200~500 ml经复尔凯鼻胃管滴入,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次日改滴入500 ml能全力,以后每天增加500 ml,直到每天全量2000~2500 ml,浓度由稀逐渐加浓[3]。输注速度开始20~30 ml/h,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减速或停止滴注。如果病情稳定,调整滴速为75~100 ml/h,最快可达100~125 ml/h。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利用输液增温器保持营养液在温热状态(一般为40℃)。

2 护理

2.1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既可防止滑脱,又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故患者返回病房,当班护士需检查两根胃管是否固定牢靠,并用别针将负压吸引器固定在枕头上。向患者家属宣教重要性,指导翻身活动时如何妥善保护胃管,防止胃管扭曲、反折、受压。

2.2 复尔凯鼻胃管的护理

输注前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用生理盐水50ml将冲洗管道,输注过程中每8 h用25~5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输注后再用生理盐水50~100 ml将管道冲洗干净,然后用自带密封塞堵塞好管口。

2.3 鼻部、口腔护理

每天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布,清洁鼻部皮肤,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4 拔管时间

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即可拔除硅胶胃管,第5~7天口服流质,由试饮水到半量流质到全量流质,患者无不适可拔除复尔凯鼻胃管。拔管时需将胃管头端反折,动作轻柔。

2.5 心理护理

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宣教置管目的、方法、肠内营养的优点,以及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除家属顾虑,取得配合。

3 讨论

两根胃管同时置入,给予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感染率低等优点,还给患者减少了置管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要求,营养效果好,恢复快,降低了住院费用,患者易于接受。硅胶胃管材质硬,刺激性强,留置到第3天患者就会因为咽喉部肿痛不适而不能耐受,有个别患者自行拔管,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尔凯鼻胃管是一次性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具有细、软、耐腐、内置不锈钢导丝等优点,在体内可保留42 d,而且其末端有一高弹性、内径小于管径的活塞和防护帽。它的细软,减轻了患者咽喉部疼痛不适感及对胃肠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耐受力,延长置管时间;防护帽既可防止患者在翻身、拍背等压力刺激下所引起的食物返流,又能与去除头皮针的普通输液器衔接紧密,不漏液,保证了整条管道的密闭、无菌、减少感染的发生;还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而且黄锦萍等[4]提出通过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改善术后营养不良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故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患、医、护三方的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缪丁丁,喻军,陶霖玉,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06,13(2):197-198.

[2]林梅芳,张文兰.胃管插入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6):748.

[3]张植木.3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安徽医药,2005, 9(12):91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鼻胃管】相关文章:

上一篇:直接观察法下一篇:电网网企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