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教学

2024-07-30

高职化工教学(精选十篇)

高职化工教学 篇1

现代的大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敏捷的思维能力, 灵活的动手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校应使学生成为宽专多能的工程型人才。但传统化工机械专业过于强调专业特色, 忽视了对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培养, 使化工机械专业同学就业时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何才能既不失专业特色, 又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做大做强化工机械专业呢?

1 调整培养目标, 扩大内涵

高职化工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毕业后, 能够熟练从事化工过程装备制造、运行、维修、安装调试等工作的生产一线的设备管理技术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机械装备与电气控制设备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因此在培养体系中还应该加入自动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另外我们培养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工企业, 应该拓宽就业面向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等行业扩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了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 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使学生在校期间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 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问题、适应社会能力, 即职业能力的需求, 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传承原有的培养学生具有化工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同时, 还要拓展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化工生产领域从事工艺设备制造、使用、检修与维护、管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2 重构课程体系,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化工机械专业以化工设备、化工机器和化工机械制造与安装修理为三大主干课程, 从能力培养角度已很难让人满意, 根据用人需求必须增加自动控制与先进制造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专业名称改为过程装备与控制。

传统化工机械专业,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过于强调专业体系, 一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 很少关注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

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 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配。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 培养能力为核心, 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 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 以此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平台。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主要课程及课程改革要点:

主要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过程装备的安装与修理、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工程制图》:由制图基础、技术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个模块构成, 根据专业需要, 还可设置展开图、焊接图、化工制图等选学内容。降低画法几何及尺规绘制机械图样的要求, 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 并能运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强化徒手绘图能力、测绘、读图能力的培养。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由金属学基本理论、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组成。降低金属学的理论深度, 跟踪现代技术发展, 增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 加强选择材料能力的培养。重点讲授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掌握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 使学生具有确定一般零件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工工艺的能力。

《过程设备设计》学习过程设备结构特点、基本要求和设计内涵;强化设备结构材料及时间和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设计准则及常规设计;淡化应力分析和疲劳设计等。

《过程流体机械》学习流体机械中应用广泛并具有典型性的活塞式、离心式压缩机和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运行特性、调节方法和机器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介绍装备用材料、制造和运行中的常见缺陷及在制造和运行中的常用无损检测、定期检测的方法和要求。第二模块以承压壳体的筒节和封头为主, 突出介绍影响壳体质量的关键工序:焊接、成型等工艺内容。第三模块以典型机器零件制造为例, 分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强调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要点和装配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组成。删减过繁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内容, 加强机构系统设计思想的培养, 强调各种机构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突出公式应用、参数选择和标准与规范的使用。

《过程装备的安装与修理》学习安装修理的基本知识, 安修工具的使用, 典型装备的安装、检修与维护, 使学生具备典型过程装备故障分析能力, 具备制定典型装备的安装工艺、检修工艺并实施的能力。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学习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影响局部腐蚀的结构因素、防腐方法和腐蚀监控等内容, 重点分析过程装备常见的腐蚀现象并提出正确的防护途径。对常用耐蚀金属结构材料和耐蚀非金属结构材料, 突出耐蚀共性和过程装备的选材原则。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学习典型过程装备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物质成分等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所用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简要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 使学生具备典型过程装备控制系统的操作运行能力。

另外还可结合当地经济及技术发展设立选修课程如:过程装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与应用、安装与施工造价、公共关系学等。

3 改革实践性教学模式, 将实习与考工取证工作结合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前者面向的是一门课程, 后者主要利用大学阶段所有课程与实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一项综合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集中和选题面太窄。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或创意一个新的机械装置,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一般都要求在一周或两周完成, 虽然有些同学的想象力比较丰富, 但是因为时间短, 也无法完成整体的构思, 最后只能应付了事, 根本没有意识利用所学机构能够创造出新的机械装置。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更多, 首先, 由于设计时间安排在顶岗实习前,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大学学习期间最为松懈的时期, 学生此时要为工作单位的落实而分心, 没落实单位的自不必说, 找到了单位的也忙着面试、签约。其次, 毕业设计的选题面太窄 (题目多是由任课老师结合专业特点选取) 、往往与生产实际脱节、设计题目陈旧、缺乏新意等, 难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根据以上分析, 目前, 我国化工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就需要我们进行改革。

首先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应将面放得更宽一些, 不要太专业,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然后利用专业的知识做出判断和选择。其次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研究工作, 这样也能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脱节的问题, 使教师经常有人帮其做课题。另外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发展的方向。

其次对于课程设计可在授课的绪论部分就把题目告诉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动进取心和积极性, 并指定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以此形成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崔承琦.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 12.

[2]王庆桦等.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03.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篇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在2012~2013学年的第二学期第一次开设以来,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企事业对应用化工检验人员能力要求以及学校具体教学环境,对该门课程共进行了多次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体系,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要水平和层次的不断变化,我们将随时改进我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达到与时俱进,增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等等。为此,必须认真学习,并且使其成为教学行为的指南。我们深切体验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决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学习、领会,不断反思、对照,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时学习。为此,我们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研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不放松,时时宣传不懈怠。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不断地用新理念分析认识教学中的问题。

2、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展自己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受教师指挥,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完成好新课改实验任务,我主要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1)教师备课,不再一味地考虑自己该如何教,而是思考学生会怎样学。教学方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来设计,课前查找大量设备结构的图片,设备的工作视频录象等等,争取做出一流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考虑教材与本校学生的适应性,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努力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

(3)教师上课,不再过多地采用讲述、演示等教学方式,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资料信息;尤其要学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灵活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4)课后总结,不仅考虑教法的改进,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研究排除的方法,探索探究学习的规律。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理论教学的特点是只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煞费苦心的备课,结果常常发

现学生没有听,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而学生的学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为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可采用举例的形式教学。经常给学生讲解化工原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给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有利一面。通过这些实例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2)提问式教学过去只是讲课前进行提问,这学年增加了讲课中间的提问,针对上次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上次授课内容掌握情况。

(3)研讨式教学从讲课的内容中拿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并归纳总结,然后由学生上讲台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走上讲台的胆量,以便将来顺利的走上讲台。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丰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和交流,加强教师们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现代科技含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这种学习环境,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群体互动过程中,共同创设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

4、课后作业灵活安排

引导同学到图书馆进行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加深理论联系实践,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差距与反思

我们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实验刚刚起步,我们虽然作了些努力,也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其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编改革教材工作发展不平衡。

2、教学内容不够精练,还需要提高,否则影响教学计划制定。

高职院校化工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课程教学 案例教学 化工分析 质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也是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因此,高职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一、生源状况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来自全日制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参加了全国的“统考统招”,经历了高考前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思想活跃,但这一部分人没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刻苦求学精神,缺乏竞争意识,自控能力较差;第二类是通过自主考试招收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职院校生源紧缺的环境下,这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程度还不如第一类,文化层次比第一类更薄弱;第三类是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第四类是“3+2”“2+3”模式考试招收的中专或职高学生。第三、第四类生源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较差。学生组成复杂,生源多元化,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就是很多高职院校现阶段的生源存在状况。

二、教材的选用

目前,高职教育院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高等普通教育本科院校及大专院校一直使用的教材,这类教材沿用旧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中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特点,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第二种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结合了实际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经验,但由于大多是教师独立编写,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这类教材可以作为教学教材的一种补充,但如果作为教材单独使用,则显得不够成熟;第三种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专门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有专门的编写小组,对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根据学生现状及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进行编写而成的,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于实际操作,所以在有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三、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系统性理论教学,不仅偏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达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是技能操作,但通过对岗位群的调研,实际操作人员对相关理论知识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内容。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技能操作知识,又能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的教学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实现。一是理論教学,通常的教法有: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二是实训教学,通常的教法有: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三是网络教学,通常的教法有:网络自测、邮箱提交作业,QQ、微信答疑,职教新干线,中石化远程培训平台,中石化工业分析技术知识库,百度文库等。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结合,并适时穿插其他教学方法。下面以案例教学法为例:首先是设计案例(混合碱的测定)—启发思维(用什么方法?如何测定?误差要求?)—层层剖析(防范措施)—解决问题(酸碱滴定法),然后进行知识扩展,用酸碱滴定法分析其他案例。利用学生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般采用①教学做一体化,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②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任务,制订方案,自行准备,独立实验,自我评价;③技能大赛,操作技能大赛,创新实验大赛;自选实验教学模式,接受任务、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准备实验、完成实验、总结评价;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完成设计实验、总结结果,提交实验报告,老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①利用课程标准、学习指南、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料,在网络上供学习随时查阅使用。②利用工业分析相关网站,使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动态及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网、中国知网等)。③利用QQ微信等网络工具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④通过qq邮箱提交作业,做到远程辅导。

四、考试考核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期末考卷决定一科教学科目最后的成绩,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很显然是不合适的。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我们现采用的方法为:

学科总成绩100% = 实验技能考核3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40%。

实验技能考核30% =基础实验15%+自选实验9%+创新实验6%;

平时成绩30%=上课出勤15%+课堂问答5%+作业情况5%+课题笔记5%;

期末考试40%:理论课考试40%。

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了学生技能及平时各种表现的考核,是学生在这一科目中的综合考核,比较客观,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徐倩等.基于高校体制改革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高职院校生物化工教学改革研究 篇4

1 强化师资队伍力量

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 大部分专业都是实践性的课程, 基于现实教学的需要, 就必须要要保证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首先, 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 必须要跟上生物化工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速度, 特别是对于新技术、新工艺必须要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其次, 学校必须要注重教师科研项目的选树, 要能够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与项目, 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确保教师能够有动力、有兴趣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再次, 要加大高校教师的教学交流与研讨机会, 切不可闭门造车。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展学术交流, 沟通理念, 交换思想, 切实拓展并提升教学思维。

2 提高学生入学质量

高职类院校的发展正在从粗放式的发展向精细发展方向归集。对于一些教学示范性的高职院校, 生源管理一向是学校招生工作的重点, 有些高职类院校的高精尖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甚至高于211高校的招生分数。而有些教学“名声”较差学校的专业, 正在逐渐被教育部取消。所以提高学生入学质量就凸显的更加重要。一方面, 学校在制定学生录取计划时, 不能一味的凑人数, 必须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规划与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高质量的新生也是保证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 注重学生入学质量, 不能简单的从学生的成绩单一的考评, 还应该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 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的需要。

3 优化教学课程设计

教学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的计划, 教学课程设计必须要注重两个中心, 一是以科目为中心, 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是在同质化较强的当今, 优化教学课程设计就凸显的尤为重要。一方面, 在同质化的高职院校中, 要设置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就必须接地气, 例如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设置的“入殓师”专业、“庆典师”专业, 一经推出就被社会所接纳, 学生的就业率未毕业前就达到100%。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热门专业的开设, 必须要慎之又慎, 切不可赶时髦、追热度, 避免行业消耗太快, 最终却很难就业。

4 注重教学实践研究

生物化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 不能简单的仅仅是依靠理论的灌输, 却忽视了动手的能力。实践需要理论基础, 还需要具体的实验过程, 这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是, 学校本身必须要注重教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投入足够的教学经费, 保证教学实验课程能够顺利开展, 从环境、设施设备、实验仪器、课程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满足教学的需要。二是, 教学实验要做到依纲靠本, 还不能脱离实际。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的推演和论证, 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联系实际, 从现实价值着手。三是, 生物化工实验课程的选向, 应该尽可能的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向, 以及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

5 力争校企合作项目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过程性教育, 当然也期待有好的结果。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大部分人是通过教育的过程, 从事一项工作, 为了生存发展而学习;有另一部分人, 学习的过程是为了知识的积累, 更是为了能够在一个新的领域里能够持续研究, 有所突破和发现。高职类院校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区别, 在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更多的是要以社会实际需要来着手, 特别是生物化工专业, 就业的定向性比较明显, 这就必须要能够有足够多的项目去实践、锻炼学生。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 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是比较适合当前生物化工专业发展的, 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一定的平台和机遇, 两者的平衡与结合是互惠互利的长久之道。

6 提炼校内精品专业

俗语云:术业有专攻!在当经社会, 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复合型的理解, 可以说是“精一、通二、会三”。对于学校来说, 也当时需要有自己的精品专业, 只要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树立起良好从业口碑, 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 这样为学校的招生也就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样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确立了良好的途径。同质化社会中, 求生存就要“你无我有, 你有我优, 你优我专”!对于学校管理层而言, 如何有效结合本学校的可利用资源, 整合提炼, 打造精品专业, 值得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深入考虑。

高职化工教学 篇5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作 者:朱茂电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3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多媒体   教学  

高职化工教学 篇6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探讨

《化工单元操作》是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是一门关于化工加工过程的技术基础课,不仅理论体系完整,更是与工程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一、与生产岗位相结合,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内容设计与企业生产岗位相结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达到突出岗位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目的。本课程以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每个化工单元操作项目都对应着各自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五步教学法,即项目、组织、实施、检验和总结五个步骤组织教学,并根据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制订相应的实验实训项目,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在设计化工单元操作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中,为突出真实工作环境,建立了多方位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以仿真实验实训室、单元操作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为基础,按照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在虚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采用化工单元项目教学、小组联合操作、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训练,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求达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二、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整合教材,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特色,本着理论“必要,够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削减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利用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本课程选择化工企业生产中最普遍的化工单元操作为教学内容。具体内容为研究若干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馏、吸收、干燥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设备操作特性、过程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设备的选择与改造、研究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单元操作中的一般技术性问题,并能胜任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

三、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设计七层次教学模式

《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诣在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学生创设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按照以上思路,设计《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七层次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为认知实习。带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生产,让学生感受到化工生产环境,获得对化工生产的第一印象,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为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是研究若干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馏、吸收、干燥等基本原理、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设备操作特性、过程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设备的选择与改造、研究问题的方法等。

第三层次为仿真单元操作练习。这一层次主要是为实践实训做准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操作之前,先通过仿真实训练习,再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际操作。

第四层次为实践操作。通过实践部分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的基本操作、调节控制和事故处理方法等。

第五层次为课程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六层次为顶岗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各个生产车间进行实习实训,条件成熟的车间可以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生产操作,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的。

第七层次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个相关的高级工证书,如化工总控工、化工操作工和化学检验工等。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形象生动,贴近生产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图片、实物照片、动画于一体,生动易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对单元操作等实践性环节进行录像,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化工单元操作》中三种传递过程具有相似性,采用对比讲授法,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新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与实训场地一体化,实施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有效地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强化生产实际,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化工单元操作》实用性和工程性比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紧密衔接,实验实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对理论知识也进行了综合应用。

5.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应用讲座。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开展技术应用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向,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促使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设计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采用平时能力、应知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考评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以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采用五步教学法组织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七层次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灏彦,于津津.《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东化工,2011,(1).

[2] 陶贤平.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3).

[3] 刘媛.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广东化工,2010,(7).

高职煤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篇7

高职煤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 将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办学特点相结合, 培养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被逐渐构建和完善, 同时还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适应的规律和与学校实际相符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让实践教学改革得以真正的实施;对与实践教学配套的一系列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复合型、立体网络状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

在对整个教学进行研究时, 将实践教学作为其中一个分支之后进行二次研究, 对学生全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1) 可行性原则。便于操作、便于评价、便于监督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要让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实用性。 (2) 连贯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 在连贯性教学的前提下, 可以设立不同等级的实践教程。对于传统实践教学的断续性和其内容上的缺陷进行克服,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训练。 (3) 循环性原则。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在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候要进行合理分配, 尽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各方面使得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互相协调和配合。

2 立体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级递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根据其属于的学科和课程内容的不同, 对煤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通用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职业基础技能。

(1) 通用基础技能。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军政训练、社团活动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等等, 在其他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其融入。 (2) 专业基础技能。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实训、煤质分析实训、化工原理实训等等, 在其他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其融入。 (3) 职业基础技能。主要包括:煤化工工艺专业实训、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实训等等, 在其他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其融入。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

学会的能力生成的发展规律要经过各种阶段和不同的认识, 可以把煤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训类、实习类和活动类三大板块。

(1) 实训类模块。化工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原理实训室、化工工艺实训室、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实训室等等。在进行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的时候, 其实质就是计算机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片段的重现, 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根据计算机采集来的数据对对生产过程分析以及分析其操作参数的合理性, 设备和仪表运转的正常性。

(2) 实习类模块。学生在实习类模块可以参与实践性的训练, 包括工厂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等。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为目的。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共同组成了实习类模块。有利于开展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

(3) 活动类模块。在实践教学体系中, 活动类模块能对学生起到辅导和提高的作用。活动教学, 其主要形式是以在教学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主体为学生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为激励学生主要参与、探索、思考、实践, 其核心为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实践表明, 活动教学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各种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都属于活动类模块。同时, 我们还不能忽视师资在大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可以采取学生科研导师制, 在学生科研的过程中, 每一个科技活动小组都由一个指导老师负责, 有利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推行。

(1) 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对保障制度进行构建, 同时, 保障制度构建也是确立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基础。在进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实践的过程中, 对能与之配套的政策和运行机制的建立要上心, 所以对一些管理政策和办法、规章制度和措施先后进行了制定并出台, 以确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先后修订《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室工作条例》、《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校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 这些保障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2)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能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 在各高校, 作为中青年老师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多数为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 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基层经历严重缺少, 实践意识薄弱。要求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半年以上的实践以获取更多经验作为了学院政策的一部分。经过几年建设, 一支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同时还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成, 在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 “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其中的有力保障。

3 结论

总之, 在构建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实践教学的理论, 建设实践基地, 同时, 还要对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视, 需要不断整合与优化所开展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对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实践经验表明, 在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方来, 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 2005 (5) .

[2]吴雨龙.基于典型化工过程构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3) :22-24.

[3]张慧波, 董艳杰, 陈亚东.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9) :35-36.

高职化工教学 篇8

一、所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由于各地区都在细化录取批次, 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最后几个批次中, 考生分数偏低, 生源质量不高。而且越扩招, 好的生源被其他高校吸纳得越多, 高职生源质量便愈加呈下降趋势, 且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教学内容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符

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 课程也要随之变化。我校于2006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化工系各专业开设的制图课程名称为《化工制图》, 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改为《化工制图及CAD》, 课程内容变为《化工制图》与《Auto CAD》的整合而学时数不变。但有些教师仍按06版本的教学内容授课, 无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三) 学生反映课程太难、作业太多

《化工制图及CAD》的一个特点是空间概念性强, 所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反映根据三视图想象出三维模型太抽象, 布置的课下作业也不会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改革措施

(一) 整合教学内容

《化工制图及CAD》为两门课程的整合,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 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整合后降低了对投影理论及机械图样的要求, 将根据三视图想象实体模型转换为根据实体画三视图。把投影原理、基本体、组合体进行合并压缩, 增加了反映专业特点的化工设备图、化工工艺流程图的内容。将《化工制图》与《Auto CAD》部分融合, 穿插进行, 增加了Auto CAD抄画化工机械图、化工设备图、化工工艺流程图。

(二)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施行的是教师满堂灌式, 教师的重点在于“教”, 以讲授为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笔者采取了案例式教学, 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将《化工制图及CAD》每个章节都附以一定的案例, 围绕这些案例来讲解章节的知识点。《化工制图及CAD》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的效果, 针对当前学生的现状, 将完成案例、练习的时间安排在课上, 每节课时长90分钟 (2学时) , 其中30分钟课堂画图, 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学好《化工制图及CAD》, 就需要做大量画图练习。

为说明案例式教学法的使用, 现举例阐述。

例1: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时数为2。

教学案例为抄画套筒图样, 为完成案例,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张4号图纸, 一套绘图工具。教学过程分为7步:

第一步:教师布置案例, 使用多媒体展示套筒的三维模型及图样, 布置本次课内容为回答相关问题, 并抄画图样。

第二步:学生了解绘图内容, 回答有关问题, 讨论绘图步骤。

(1) 针对知识点设置6个有关套筒的问题: (1) 所用4号图纸的幅面大小? (2) 图框线的尺寸? (3) 所用的比例? (4) 图中有哪几种图线? (5) 汉字、数字的书写方向有何要求? (6) 共标注了几个尺寸?

(2) 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并讨论套筒的绘图步骤,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第三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教师进行纠正补充, 确定出绘图步骤, 若学生回答正确, 无需讲解。

绘图步骤为: (1) 画图框、标题栏; (2) 画基准线, 布置各图形位置; (3) 画底稿; (4) 描深, 线宽符合各线型的要求; (5) 标注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

第四步:留给学生25分钟时间课堂抄图, 教师随堂辅导, 并及时纠正绘图工具的使用、图线画法中的个别问题。

第五步:教师讲评, 公布评分细则, 让学生自己打分。

第六步:对照评分细则, 学生修改图样, 5分钟。

第七步:知识小结。

(三) 选择合适的教材

以前我们所用教材为《化工制图》与《Auto CAD》两本书, 但这两本教材知识点太多, 难度较大。为此我校制图教研室有经验的老师编写了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针对性强的《化工制图与CAD技术》, 以满足对理论知识的“必须、够用”。

(四) 考试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采用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考试×80%。

因《化工制图及CAD》为两门课的整合, 且练习较多, 学生对待平时练习的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故改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Auto CAD成绩×30%+理论考试×40%。降低了笔试所占的比例与难度, 从而给予学生学好《化工制图及CAD》的自信心。

三、教学改革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改革, 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有所增强。笔者采用相同的试卷, 对进行课改与未进行课改的班级进行测试, 发现实行课改班级的及格率、平均分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班级。

《化工制图及CAD》课程教学改革对现代教育思想有较好的体现, 本文从分析生源质量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 针对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编写合适的教材、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 从而解决教学内容的“必须、够用”,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化工制图及CAD》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文针对《化工制图及CAD》课程教学中生源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工制图及CAD,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曾鸣、孙永军、雷泽、解强:《〈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9期。

高职化工教学 篇9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当前,针对高职化工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张望的职业基础,以我国的行动导向作为基本理念,从事这类工作需要掌握的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能力;第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第四,在社会中与人交际的能力等。因此,国内的各类高职院校在建设课程体系都以此作为基础,即以职业行为能力的细化过程作为切入点,将各类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训分成各种教学模块,然后再重新排列、组合这些模块,从而打造合适的教学体系。在建设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都在争取发掘其所处地区所具有的化工行业特点,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充实的教学体系中,增强该校化工技术专业的竞争力。

1.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缺陷

1.1 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乏综合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专业性,但是由此也产生了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中的偏差,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第一,培养人才的方式单一。对于化工技术专业来说,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化工行业的人才,所以在化工技术专业的授课过程中,部分院校仅仅开展化工知识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第二,学生缺少综合发展。因为高职院校的化工技术专业比较重视专业性教学,比较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上比较缺乏[1]。

1.2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在其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过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教案和课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较大的改动,因此高职院校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自始至终都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输送专业性人才给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性。但是高职院校其发展过程中,比较缺乏对社会真正的需求进行有效把握,造成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难以完成企业给予的工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第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当今全球都在迅速发展,每一分钟都可能产生新的技术,淘汰旧的技术。因为高职院校化工技术专业没有市场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技术,所以就导致了其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造成了学生难以掌握当今社会中比较先进的化工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缺陷。

2. 高职院校化工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增加实践教学,加强职业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比较缺少实际动手的机会,使其缺乏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工作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化工技术专业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实验,所以学校必须搞好基础实验设施,在实验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学校也必须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进入一些公司或企业观摩和实习,使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到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并可以发现一些自身的不足。最后,一些经济状况良好的院校可以适当的提高资金投入,在学校中建设实习基地,使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效果。

2.2 开展化工实习仿真的实际训练功课

高职院校可以使用化工实习仿真软件进行化工实习仿真的训练课程,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工综合素质能力。在实施化工实习仿真实训过程中,使学生从最基本的单元操作入手,再通过一些工段级的实际操作锻炼,最后进入一些大型且复杂的工业实习。在操作这类比较复杂的流程系统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很多非正常的工况,能够有效地训练出学生对于一些动态过程实际动手能力与预测能力。这类实训方式也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适合各类高职院校使用。但是由于这类仿真锻炼不属于真正的生产操作,所以需要将其与一些综合实训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培养效果[2]。

3. 高职院校进行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意义

3.1 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经济情况、国家发展动态、人民生活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将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过程具备充分的灵活性,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此来满足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增强其就业实力

高职院校在进行化工技术专业的教改过程中,学校的工作人员能够针对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从而能够使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的更加紧密,使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提高就业实力,有效的保障了高职院校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个人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定标,陈卫航,魏新利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高职化工教学 篇10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综合了《化工容器与设备》、《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用并重、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1]。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掌握从材料、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综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和工艺,初步具备化工设备的设计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工设备基础》教学过多专注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理念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学工作达不到应有的目标。我们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目标出发,对《化工设备基础》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目前关于这门课的教材有很多(如《化工设备基础》,王绍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2];《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谭蔚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3];《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刘玉良,科学出版社,1999年[4]。表1为以上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的异同。

上表显示了上述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从相同点上看,这其实也是《化工设备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工程力学基础、压力容器设计、塔设备、管壳式换热器和搅拌反应釜。如果细化到每一节,其基本内容也差不多,这说明这三本教材在主要内容方面大同小异,这也为我们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除此以外,三本教材还有些不同点,如《化工设备设计基础》中没有关于机械传动和连接方面的内容;只有《化工设备基础》中有化工管路和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我院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工程力学基础、压力容器设计、塔设备、管壳式换热器、搅拌反应釜,对机械传动与连接、化工管路、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等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设置了选修内容(机械传动与连接、化工管路与阀门基础知识),这样既保证了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支撑。

2 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2.1 板书与多媒体授课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具有推理性强、互动性好,学生易于接受等优点,在《化工设备基础》的教学中广为使用,但在表现一些复杂的图形、企业的现场操作实景等,单纯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示和一些语言上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具有影音的真实性以及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优势,可以把语言难以说清的问题,通过语音和图片相对轻松的解决,使学生轻松掌握[5]。但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性差、推理性差。这些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理论推理性强的采用板书教学,对需要展示复杂图片和操作视频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现在采用的板书授课时间与多媒体授课时间比例约为1∶1,效果较好。

2.2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化工设备基础》的课堂教学

主要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但仅仅是课堂教学是不能够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的,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学院分别建立了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这也为《化工设备基础》的现场教学提供了场所。如在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化工管路的教学中,在实训室现场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于纯粹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飞跃的重要步骤,能巩固和加强课程的基本理论,获得较为全面的训练[1]。《化工设备基础》教学大纲要求了学生需要具有掌握初步的设计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主要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依据教学大纲,在选题类型、规格和设计深度上扩大自由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出典型合理的设计课题。一方面改学生被动接受设计课题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选题,另一方面在规范设计步骤,要求学生必须依据相关手册、规范、标准、图册等设计技术资料进行规范设计,同时能熟悉运用相关手册,规范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设计课题更加接近实际。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利用相关绘图软件绘出设备装配图,这样不仅图纸质量整洁、美观,而且能将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

考试作为对学习结果的全面检验,对学生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化工设备基础》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课程设计20学时。我们对本门课的考核采取了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各占20%,期末测试占60%。平时成绩反映学生了出勤、听课、课堂练习、作业等情况;课程设计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相关的规范、标准的范围内的设计理念,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和绘制零件图、设备图的能力以及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能力;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我们不涉及到复杂公式的推导,重在基础知识,适当增加一些理论推导,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适当提高了命题范围,扩充了知识范围,使得考试成绩能基本上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近几年来,《化工设备基础》的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师生继续努力。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这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摘要:《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感受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张艳君.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45.

[2]王绍良.化工设备基础(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3.

[3]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03.

[4]潘永亮,刘玉良.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5.01.

上一篇:关闭停产企业下一篇:高校税收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