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庐山旅游区

2024-05-14

环庐山旅游区(精选九篇)

环庐山旅游区 篇1

苏轼诗句云:“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句除了写山之美外,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那便是“实践出真知”。通过对江西庐山温泉带若干个温泉度假村的实地调查, 发现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

1. 文化表现过于粗糙

温泉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温泉开发的差异程度。文化好说难做, 温泉资源的核心吸引力大致相同, 如何在文化的表现力及其表现形式上进行突破, 值得我们深思。温泉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乡土资料馆等。王艳平提出的“界面”根据行为与感知特征, 人间从事的各类体验经济活动可以被划分为若干阶段 (象限) , 由一个“象限”进入另一个“象限”所经历的相对短暂时间和具体内容的空间。等等。调查发现, 文化表现过于粗糙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庐山温泉带温泉度假村沐浴过程简单:更衣——洗浴——更衣。其太缺乏界面, 甚至根本就没有界面, 下面是中国温泉洗浴与日本的温泉洗浴过程的对比:

从温泉洗浴过程与日本的温泉洗浴过程的对比不难看出, 日本温泉“更、宽衣”不仅存在界面, 而且是有一定宽度的, 其主要表现在“更衣”与“宽衣”的分离以及内容的丰富上。倘若以“洗浴”作为温泉旅游体验过程之峰顶, 那么在此之前及之后存在着“更、宽衣”界面, 在更与宽之间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客人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喜好选择行动路线、选择消费项目、挖掘自身的潜能, 并挑选适合自己当前状态的组合体验产品。

二是缺少文化的“物化”建设。建筑设施, 温泉地很少建设乡土资料馆等具有很强文化色彩的设施, 给游客留下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印象, 就是古典园林的意境。

泉内景观小品。所谓景观小品泛指景区 (度假区) 内满足景观需求和游客服务需求的设施。这些景观小品根据其功能不同又可分为景观类小品:如植物、雕塑、花坛 (架) 景墙、景亭、道路铺装、护栏、驳岸;服务类小品:如休憩设施、垃圾箱、服务中心……。

标识导视系统。任何一个旅游区都不能缺少标识导视系统, 他们不但可以起到引导、警示、提示的作用, 同时它们的表现方式在无形中传递着温泉旅游区 (度假区) 的文化内涵。标识导视系统往往从材质和形式两方面加以体现, 材质多与该温泉旅游区的大背景相协调, 而形式更多地与文化要素相结合, 这样制作出来的标识导视系统才能真正体现温泉文化, 并且兼具功能性与美观性。

特色服饰。服务人员身着特色服饰, 甚至游客也可以在进入旅游区前换上特色服饰, 一边体验着特色鲜明的洗浴方式, 一边聆听服务人员娓娓的讲述, 实在是精神上的享受, 调查区服务人员虽穿着统一的服装, 但并没有体现出当地的习俗。

名称体系。名称体系顾名思义, 是指在温泉旅游区内各类名称的汇总, 包含了各类建筑名称、道路名称、旅游项目名称、温泉洗浴名称等, 它们以文化为大背景, 成为文化在温泉旅游区中的具体表现。这些名称的起源应以文化为内涵, 兼顾当地习俗, 贴切准确地反映温泉旅游区的各类实体物质。

2. 建设项目竞相模仿

随着珠海御温泉等一批南方温泉取得的巨大成功, 中国的温泉旅游开发进入竞相模仿阶段, 无论是唐式、日式、欧式、亦或是自由式, 皆为拿来主义。温泉洗浴加休闲、养生、度假、会议等开发思维雷同, 建设项目也大同小异, 温泉酒店、露天浴池、再配套一些相关的娱乐项目, 三大核心项目搬来搬去。导致温泉企业之间竞争白热化, 出现争抢客源的现象。

3. 淡旺季落差大

淡季, 温泉酒店内客人寥寥无几, 大部分设施处于停滞状态。而在旺季却是人满为患。经营者虽在延伸产品上做了大量文章, 比如把会议会展、体育运动、休闲购物等项目融合进来, 但以温泉为核心产品的温泉度假区, 一旦过了温泉洗浴的旺季, 其他项目也随之被闲置, 根本没有起到抹平淡旺季落差的效果。

4. 缺乏命题

所谓的命题就是一种理念、一条思路、一种定位、一个方向, 这是温泉旅游开发首先要明确的, 通过温泉延伸产业链, 比如温泉与茶道、温泉与养生, 这时客人的侧重点在喝茶、修身上了, 温泉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比如北京的九华山庄, 建立一个国际体检中心, 以温泉聚人气, 以体检为主要产品。

5. 缺少历史典故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力求打动客人, 引起共鸣, 挖掘内涵, 做出特色, 温泉历史典故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大凡有故事的温泉地人气也是比较好的, 如西安的“华清池”, 先有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以石筑室, 后有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 再加上白居易的“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句, 使其声明远播, 又如珠海御温泉, 也是有故事的, 并且是与帝王有关, 后来御温泉创导的御式服务可能就取材于此。

6. 缺少营销策略

所谓策略指的就是营销, 不是所有的温泉产品都是那么好卖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 所有温泉旅游产品都必须具备强势的切入。美国拉斯维加斯旅游局长说过, 我们营销的不是博彩业, 也不是会展产品, 我们营销的是借口。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营销策略。

二、成因解析

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形似而神不似”导致的弊端是缺乏个性, 没有个性就无竞争力, 无竞争力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无益于行业的发展。就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1. 没有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趋向

当今时代是一个消费者消费更趋成熟和理性的时代。这个是大趋势, 作为温泉旅游经营者这是首先要拿捏准的, 现在的成熟旅游者已不再是“走马观花”时代的旅游者了, 他们对温泉文化有了一种深情的渴望, 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体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2. 对温泉文化认识不清晰

首先, 温泉文化内涵模糊。所谓温泉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包括重视生命的温泉康体保健文化、愉悦身心的温泉休闲文化、千姿百态的温泉景观文化、温泉故事、温泉宗教文化等等。很多经营者对此没能清楚地认识, 导致开发出的产品文化元素不丰满;

其次, 对温泉文化特性缺乏理解。温泉文化是有地域性的, 是不可移动的, 一旦脱离了它独特的地域就没了生命力, 如云南怒江府六库镇登梗温泉每年春节的初二至初四便举行“澡潭会”, 祈求祛病、延年保平安;还有某些地方村妇温泉河畔洗衣淘米的场景等等, 如果在其他地方也班门弄斧地复制过来, 那绝对是不伦不类的。

最后, 温泉经营者对温泉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文化对任何产品而言都是灵魂。温泉经营尤其需要文化来支撑, 这也是提高温泉体验质量的一个影响因子。

3. 形象模糊, 没有形成品牌

大凡温泉度假村 (酒店) 都标榜自己是集治疗、养生、休闲、度假于一身, 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 是以温泉为核心还是以其他产品为核心?或者说温泉在这里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消费者不得而知。缺少一个让游客一看就眼睛发亮的点。这样势必造成形象屏蔽, 形不成品牌。

三、对策

1. 增加界面

温泉度假村游客体验质量不高, 可以归纳为界面过窄或忽视了某些界面的存在。如环庐山温泉带某些度假村界面较弱就属于前一种, 而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前往目的地途中缺少停靠现象和没有宽衣环节就属于后一种。如果将温泉旅游仅理解为洗浴就过于狭隘。根据世界温泉地的发展状况, 在温泉地尚可以开展滑雪、民情观赏、登山、高尔夫球、街景漫游等项目, 在各个活动之间都存在着界面问题, ;例如在洗浴场所与乒乓球室的通道是可以设置一些饮料自动售货机或者免费提供若干个按摩健身躺椅的。这实际上就是在增加界面。

2. 因人群设置界面

借鉴日本的做法, 区别对待一日游客和过夜游客。对于过夜游客而言, 可以不单独设置更衣室, 客人的客房实际上既是其休息的空间, 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个人的浴前更衣室。而对于一日游客人的更衣室可以另辟空间。宽衣则可以安排在同一空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温泉文化的体现。

3. 多举办与温泉有关的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被人们称为“有主题的节日庆典”、“平民参与的节日”, 由于活动打破了人们常规的生活模式, 能以独特的方式吸引大量区域内外的旅游者, 并能产生相当的轰动效应, 多举办节庆活动既可以扩大温泉地的知名度, 又可以削弱季节性对温泉地的影响, 如将电影节与温泉活动相结合, 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日本古汤电影节和台北电影节都是电影与温泉结合的典范。在日本的别府, 每年4月都要举办温泉感谢节;英国每年也举办与温泉有关的巴斯音乐节。2007年我国大连国际安波温泉滑雪节, 巧妙地将大连德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与滑雪整合在了一起, 让参与者感受到了一场运动与休闲的盛宴。我国各地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温泉节日。

4. 树立品牌意识

我国的温泉企业必然要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诚信的载体, 是最有价值的资产。珠海御温泉在品牌经营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不仅提出了温泉旅游这一概念, 而且还开创性地创立了以“御泉道”、“六福汤N次方”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就成了温泉企业经营的核心。

5. 挖掘文化元素, 用好文化表现形式

首先, 要弄清温泉旅游文化的概念, 所谓温泉旅游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保护温泉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综合体, 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包括温泉景观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温泉服务文化、温泉休闲文化、温泉沐浴文化、温泉文学与艺术、温泉地宗教与民俗等诸多内容。

其次, 要意识到文化对温泉经营的重要性。最后就是要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并用恰当的形式加以表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平.界面增长:提高旅游体验总量的重要环节[J].旅游学刊, 2004, (5) :45.

[2]谢彦君, 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 2000, (2) :1-4.

[3]郑利.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探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 (2) :153.

庐山旅游记 篇2

早就听说庐山风景优美,我很想去玩玩。今年暑假,爸妈带我去了庐山。八月一日一大早,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庐山脚下。导游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盘山公路了,请大家坐好。”进入盘山公路,旅游车像蛇一样绕来绕去,我们的身体就像不倒翁一样,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倒向那边,难受极了。晃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庐山老别墅。我们参观了六座别墅,其中,我最喜欢赛珍珠的别墅。赛珍珠是着名的作家,她是第一个将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翻译成英文的人。她给这部书取的英文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贴近《水浒传》的内容。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她一样的大作家。看守别墅,我们便去吃午饭了。

吃过饭,我们便来到了锦绣谷,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遮蔽着山路上透不进一丝太阳。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马,还有的像蛇„„。顺着台阶往下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别断崖边,导游对我们说:“这个断崖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明朝初期,陈友谅追杀朱元璋,朱元璋逃到这里,眼看无路可逃了,心想:“我命休矣。”谁知,他的白龙马突然纵身一跃,就从这边飞到悬崖的那边去了,陈友谅的追兵只好在悬崖这边干瞪眼。如今,这石头上还留有四个马蹄印呢。”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朱元璋的马太了不起了,在危急时刻,它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主人。

出了锦绣谷,我们坐缆车来到了石门涧。顺阒台阶往下走,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石头,很像一个人伸出食指指向东南方,导游告诉我,那块石头就是有名的“仙人指路”。接着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天然壁画”。导游讲画里面有四种动物,我们就好奇地仔细寻找起来。我先找到了一只老虎和一条龙,然后看见在龙的尾巴上有一只兔子,可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种动物。导游提醒我们:“你们看看这整幅画像什么?”我们认真观察起来,过了一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乌龟。”看着壁画,我想“大自然真奇妙,能塑造出这么惟妙惟肖的画。”

走出石门涧就到了庐山脚下的停车场,我们乘上了返回南昌的汽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秀丽文明的庐山。

庐山旅游精品景区 篇3

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仙人洞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

仙人洞的左侧有石砌的月亮门,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在月亮门内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劲松插石挺立,称为“石松”。石上刻“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如入仙境。

仙人洞右侧之观妙亭下,有一比蟾蜍石更大的游仙石凌空突出,石下万丈深渊,奇险无比,在此可通观锦绣谷。游仙石旁有一竹林。“游仙石”三字和傍山崖的诗“竹林无处访仙居,寥廓西风想步虚。百尺丹崖悬断石,游踪亦是未曾除。”为明嘉靖七年(1528)东莞钱全志所作。

龙首崖

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龙首崖。

游客若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佛,恰似龙须飘飞。

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睛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辨。

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悬索桥似的彩虹横卧,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

含鄱口

黄龙潭前行四、五里,便可到庐山著名景点——含鄱口。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含鄱口西侧,为著名的冰川角峰“犁头尖”,活象一块犀利的犁头,耕耘着茫茫云海。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

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着呈现鱼肚白的天际。不一会儿,一望无涯的鄱阳湖上,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万道,紫霞升腾。轻扬天际的密密云层,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鳞。蓦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湖面喷薄而出,染红了蓝天、绿水、远山、近岭。

东林寺

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麓,是净士宗发源地。东林寺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创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它椽摩栋接,丹辉碧映,“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是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东林寺极盛一时,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在历史上,东林寺对于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曾作出了贡献。群山环抱,溪水回流的东林寺,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泓清流

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着一座石砌拱桥,这就是我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的地方——“虎溪桥”。据传,慧远和尚来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谷”,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佳话“虎溪三笑”。

博物馆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系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斗彩瓷,特别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润细腻,非常精美。博物馆内还收藏了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

三叠泉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

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但三叠泉却长期隐藏荒山深壑,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讲学在它下流白鹿洞的朱熹都没发现它,直到南宋时期才被人发现。

植物园

从含鄱口沿石阶而下走数百米即抵植物园大门。庐山植物园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黄龙潭

由石门涧上来,步行一段路,便可到黄龙潭、乌龙潭。——两潭相邻,各有千秋。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后彻空禅师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至今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还镌着“降龙”二字。

庐山会议旧址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芦林湖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身轻。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

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三宝树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碧龙潭瀑布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神龙潭”“乌龙潭”“黄龙潭”等。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层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

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壮观!

五老峰陡峭挺拔,峰接霄汉,奇峦秀色,驰誉天下。其东南面绝壁千仞,陡不可攀,而西北坡地势较缓,游人可循小道爬坡登山。登上五老峰,只见危岩削立,层崖断壁,天高地迴,万仞无倚。站立山顶俯视山下峰峦,有的挺立如竿,有的壁立如屏,有的蹲踞如兽,有的飞舞如鸟,山势此起彼伏,犹如大海汹涌波涛。极目眺望,远处的城廓川原宛如盘中玉雕,鄱阳湖中来往的船帆历历在目。倘若朝夕登峰极顶,则可见朝霞喷彩,落日熔金,色彩缤纷。有时山上天风作起,白云四合,身埋雾中,刹时那蓝天、澄湖、远树、遥山统统迷藏在云雾里,俄而云消雾散,头顶露出蓝天,云海逐渐消失,蓝空下鄱阳湖好象一面巨大明镜,把扬帆的船影映照得特别清晰。阳光里几朵白云把五老峰衬托得更加雄奇,渲染得格外富有诗意。云雾时,它好像腾云驾雾的五仙翁,高高腾起于半空的云雾之中;月光下,它衬托着蓝天白云,俨如一朵仰天盛开的芙蓉花,格外鲜艳夺目。无怪乎历代许多诗人名士来到五老峰,无不为这里的瑰丽景色所迷恋,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这里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牯岭

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以牯牛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地势平坦,峰峦葱茏,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各国别墅依山就势而筑,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解放后东西谷均辟为疗、休养区和旅游接待区。疗养院、休养所、宾馆、饭店星罗棋布,接待来山游客。这里最繁华的地方是牯岭街。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牛岭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餐厅、书店、酒楼.车站、咖啡厅、舞厅、商场等服务设施均掩映在绿荫丛中,形成天街云市般的山镇。这里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位于牯岭街中心的街心公园,辟建于1954年,后于1987年重修。公园南背牯牛岭,北临剪刀峡,傍岭临谷垒坝筑土而成,面积为5000平方米。2000年又扩建5000平方米。公园呈三角形。园内曲径小道,蘑菇亭昂然。茂林娇花,芳草萋萋。园中央筑有一个半月形大花坛,坛上安放着一头卧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数块巨石镶嵌而成,约高2米,长4米。造型生动,融合雕凿、圆雕、浮雕等技法,具有抽象的神韵,使一头强劲有力的牯牛借石质而生。基座上镌有现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牯岭”二字。这头石牛表达了鲜明的主题,是牯岭的象征。如今盛夏时节,避暑消夏的游人云集这里,清晨看日出,午间戏碧水,傍晚观夕阳。待明月高悬时,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欣赏那松涛、清泉汇成的美妙交响乐……

秀峰

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鹤鸣峰下,原坐落着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后康熙皇帝手书“秀峰寺”从此改为秀峰寺。秀峰内“漱玉亭”“玉峡”“龙潭”“瀑布”“观瀑亭”“日照亭”等胜景和历史名人留下的许多珍迹。著名的开先瀑布,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花径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桥通往湖心岛。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小天池

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塔建于1936年。小天池山对面还有一怪石,远望似一雄鹰伸颈欲鸣。鹰首有巨石叠就,一石伸出鹰嘴崖,石缝中绿树芳草婆娑似羽毛,名鹞鹰嘴。山南麓有一峰凌空突出,下临深壑。峰顶悬崖上有一伞顶圆亭。步入亭中,长江似一条白色缎带,飘忽在天际。山脚是深谷,形如一把打开的剪刀,名剪刀峡。峡中溪流淙淙,松篁翠翠,怪石嶙峋,幽雅秀美。小天池是牯岭观日出、晚霞、云海等奇观最佳的地方之一。登临山顶,宛如坐上一架直升飞机,盘桓在庐山的上空,青山碧水,红瓦苍崖,历历在目,令人纵横浮想,思绪万千。

铁船峰

铁船峰俗称“桅杆石”,与龙首崖隔涧相望。高峰矗立,似巨舰昂首,故名。相传,东晋大将军王敦,军事大权在握,欲篡夺帝位。一天在建康(今南京市)邀请许逊等人,席间让人释梦。言昨晚梦一木破,问是否吉祥。许逊等人知其用心,便释为“木上破天,乃‘未’字,公欲用刀兵,未可轻举妄动”。王敦听后不悦,暗起杀心。许逊等人也已料到,遂乘船逃走。船行江中,王敦果然派兵追来,幸好许逊学有法术,呼来二龙挟船开飞,并告诫众人紧闭双目,不得窥视。当船飞临庐山紫霄峰上空时,云雾迷漫,船底擦着树梢沙沙作响,舟人奇而窃视,二龙突然离去,船随即坠于紫霄峰下的石门洞旁,而成为铁船峰。

大天池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二水萦回,四山豁朗。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但原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灵如玉。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极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胧之夜,闲坐台上,眼前深谷中经常会出现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由少渐多,时大时小,时聚时多,时隐时现,闪闪烁烁,人称“佛灯”。宋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高20余米,始建于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现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募资易地重建。塔内藏有银佛像、宋币及水晶珠子等文物。和塔平列于山脊的另一栋外观粗壮、轮廓呈现圆形、伞顶的佛殿,名圆佛殿。塔西有一石质方台,名天心台,为林森所建。台下有硕大卧石,平滑如镜,上镌“照江崖”字样。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堪称大天池“三绝”。

观音桥景区

观音桥景区座落在庐山南麓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中,东面有庐山第一奇峰五老峰,西面有庐山主峰汉阳峰,北面有神奇的太乙峰,南面有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景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自然风景区于一体。整个景区隐藏在原始丛林之中。

号称“江南第一古桥”的千年国宝——观音桥,桥长19.4米,宽4.8米,建于公元1014年。它以雄伟的气势横跨在庐山的大峡谷——栖贤大峡谷之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名人踪迹溢满各处;唐代著名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六泉”;明朝第一画家唐伯虎曾在这里画出了著名“三峡裥桥图”(今观音桥);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观音桥与放牛娃小周桂花,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夫妇赞叹观音桥风水,并在此建立了行宫,现行宫内的展览馆,展示了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图片资料;行宫前有蒋宋夫妇亲手栽培的“夫妻树”;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巨幅石刻——“墨子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地面石刻之一。别称“三峡涧”的栖贤大峡谷是产生于几百万年前由地质运动形成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大峡谷里的清泉激流冲成了二十四潭;如玉渊潭、浴仙潭、金井潭等。

环庐山旅游区 篇4

庐山别墅资源丰富, 素有“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最早的近代别墅始建于1895年, 高峰时期有别墅一千余幢。虽历经沧桑, 至今仍留存有别墅约636幢, 堪称中国别墅之最, 也是中国最大的别墅群。这些别墅汇集了约16个国家的不同建筑风格, 据统计其中有中式259幢、美式185幢、英式125幢、德式17幢、瑞典式12幢、日本式11幢、法式7幢、芬兰式3幢、挪威式3幢, 此外还有丹麦、加拿大、俄罗斯、葡萄牙、澳大利亚、瑞士和国际式 (多种建筑风格融合) 别墅。除了建筑风格各异之外, 在众多别墅中有名人曾居住过的别墅约300余幢,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文化沉淀深厚。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群 (美庐别墅、124号别墅、176号别墅、359号别墅、442号别墅)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是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目前, 庐山别墅部分已开发为旅游景点, 如芦林一号 (现为庐山博物馆) 、美庐别墅和河西路442号周总理活动纪念室、“老别墅的故事” (包括283号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281号李得立展览馆、307号军官别墅、310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酒吧等6幢别墅) 等。除了开发为旅游景点外, 独特的气候使庐山成为了“避暑胜地”, 每年来庐山避暑疗养的游客络绎不绝, 因此更多的别墅被开发为民居和供旅游者度假、避暑、疗养的场所。

二、庐山别墅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一) 庐山别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因山就势、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布局, 能让游客体验世外桃源般的静逸、悠闲的生活。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自然环境优美,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气候适宜, 夏天 (7、8月) 平均气温只有23℃, 被誉为长江热海中的“凉岛”, 每年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避暑、度假和疗养。庐山别墅位于庐山上的牯岭镇, 生态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在建筑布局上, 庐山的别墅遵循中国园林的“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造园原则, 让别墅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为一体。别墅大多因山就势建在山间坡地上, 同时注意保留原有的山坡坡地和高大植被, 别墅建成后又在周围广植观赏树木。这样的环境, 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 可以体验如同世外桃源般的静逸、悠闲的生活。

(二) 庐山别墅多元共存的建筑风格, 能让游客体验异彩纷呈的建筑艺术之美。庐山600余幢别墅汇集了16个国家的不同建筑风格。多元共存、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使得庐山别墅呈现出特有的文化魅力:在建筑原料上主要使用中国的石材;在建筑手法上中国的传统工艺和西方的建筑元素相融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在建筑风格上, 既有英国券廊式的建筑、法国的尖拱门和飞扶壁的哥特式建筑、意大利极尽奢华之能的巴洛克式建筑等建筑风格, 又能从建筑中欣赏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情趣, 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和科学价值。这些都是历史赋予庐山的宝贵财富, 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尽情体验不同建筑带来的艺术之美, 感受心灵的震撼。

(三) 庐山别墅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让游客感受庐山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庐山别墅群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几乎每一幢别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一幢别墅也都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厚书, 它们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后早已成为庐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些别墅中曾上演过中国近代史“风云录”, 蒋介石和宋美龄十分喜欢庐山, 将庐山作为民国政府的“夏都”, 1927年至1948年几乎每到夏天都会来庐山避暑, 很多重要政令都是从这里发出;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 这些会议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和走向。透过这些别墅, 游客们能感受到庐山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

三、基于旅游体验的庐山别墅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基于研究目的, 笔者选取来庐山旅游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9份。问卷主要内容有受访者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结构, 对庐山别墅群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游玩体验满意度和人们对庐山别墅旅游出游决策等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如下:

(一) 庐山别墅旅游市场状况。

1. 受访游客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表明, 受访者年龄段以20~50岁的为最多, 占总人数的87.7%。从职业特征来看, 学生、公务员、教师、房地产企业人员的比例较大。学历上以专科和本科以上所占比例最大, 占总人数的76.7%。收入水平上, 月收入2000~5000元占人数的44.9%, 1, 000元以下的大多是学生市场。从调查结果显示, 庐山别墅旅游对中高收入、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有较大吸引力, 同时学生市场也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

2. 受访游客空间分布结构分析。

调查结果统计表明, 庐山别墅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来自华中地区的游客最多, 占人数的31%;其次是华南地区, 占人数的25%;最少是西北地区, 占人数的5%。说明庐山别墅旅游的客源主要是邻近的省份, 以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游客居多, 这些地方离九江较近, 具有很高的可达性。

(二) 庐山别墅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分析。

为了了解受访者来庐山别墅旅游的决策情况, 问卷设计了12个因素, 以“完全没影响”、“影响比较小”、“一般”、“影响比较大”和“非常影响”为衡量尺度。经统计对别墅旅游决策“影响比较大”和“非常影响”的依次是景观特色 (66.5%) 、服务质量 (36%) 、旅游地费用 (34.9%) 、景区知名度 (27%) 、体验氛围 (25.7%) 、旅游地距离 (22.4%) 。表明景观特色是影响旅游决策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服务质量, 相对而言距离影响较小。

(三) 别墅旅游体验满意度分析。

1. 景区人员的服务水平。

通过调查游客对景区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中, 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共占总人数的67.3%。表明庐山别墅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偏低, 服务意识较差, 景区的服务水平将影响游客的重游率和推荐率。

2. 景区旅游配套设施。

通过调查游客对庐山别墅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 其中40.4%的游客主要是通过导游人员的讲解, 23.6%是通过书本, 15.7%是通过主观臆想, 其他的占10.3%。对庐山别墅是否需要请景点讲解员的调查中有68.4%的人认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对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调查中, 有87.2%的人觉得服务设施还有待增加和完善。调查结果表明, 庐山别墅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相对薄弱, 如有客人反映景区游憩设施几乎没有、公共卫生设施很少、多媒体导览设备几乎没有、景区标识和解说内容很少等等。

3. 旅游者的游玩体验。

对庐山别墅的游玩体验的调查结果表明, 有31.2%的旅游者感到体验与期望很满意和满意, 有53.9%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如下:一是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差;二是景区设备不齐全;三是解说质量不高, 导游讲解内容有限;四是缺少多媒体解说系统, 尤其是对于自助游游客而言, 解说系统的缺失让游客在游玩别墅后收获寥寥。

四、基于旅游体验的庐山别墅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一) 科学合理规划, 开发与保护并重, 实现可持续发展。

庐山别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一旦破坏将无法弥补。因此, 在开发之前首先要对现有的别墅资源进行充分调查, 摸清家底,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开发的同时, 要注重保护,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充分考虑别墅的承载能力, 防止掠夺性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别墅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如景区内的交通设施、道路布局说明;完善公共服务和卫生设施以及游憩设施等;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道路交通标识、景区旅游引导标识等;著名建筑、历史名人故居的标志牌和说明牌;发放景区的宣传册、导游图、导游画册;完善旅游解说系统, 配备多媒体导览机和导游机等,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游客的精神体验。

(三) 丰富别墅旅游产品的类别, 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调查结果表明, 游客们对别墅旅游产品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别墅旅游产品形态单一, 开发深度不足所致。如已开发的“美庐”、“周总理活动纪念室”、“老别墅的故事”等别墅旅游产品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参观层面, 旅游产品是静态的, 游客们大多只能看看建筑物和里面摆放的书画、照片以及其他静物, 缺乏参与度。因此, 有必要开发多种别墅类旅游产品, 尤其是参与型的旅游产品,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参与性是加深游客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可分为精神参与和身体参与两种。一方面, 可通过完善讲解系统来提高游客的精神参与;另一方面, 可通过多样化的参与型别墅旅游产品来增加游客的身体参与:如让游客住在别墅以亲身体验别墅的舒适和文化, 设计一些别墅类的活动再现当年别墅中名人活动的场景, 进行别墅知识问答或别墅名人纪念活动等等。

(四) 打造“万国别墅建筑博物馆”, 形成庐山别墅独有的特色品牌。

调查结果表明, 景观特色是影响旅游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庐山别墅汇聚多种国家的建筑风格, 人文底蕴丰厚, 可据此打造“万国别墅建筑博物馆”这一品牌。只有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 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打造这一品牌时, 可修建专门的展馆, 全方位介绍庐山建筑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国家建筑风格的特色, 展馆的陈列主题要别出心裁, 特别要收集对历史有重大纪念意义和时代性的重要文物, 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让游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调查结果表明, 游客们普遍反映别墅景区的服务质量偏低。因此, 有必要规范和完善景区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设施设备,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景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服务质量。还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通过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别墅旅游服务, 如为游客免费提供庐山别墅群的图文资料;为游客安排导游讲解服务, 编排并公布本景区所有导游人员及语种;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如人员咨询、电话咨询、多媒体导览等。

(六) 多种手段宣传推广, 扩大客源市场。

调查表明, 游客们对庐山别墅的了解主要通过导游讲解, 客源大多来自邻近的省份。由此可见, 庐山的别墅在宣传方面还需要努力。一是政府可牵头到各地组织宣传推介, 扩大庐山和庐山别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采用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宣传推广, 如传统的报纸、电视、杂志以及新媒体技术等。三是进行整体营销, 扩大客源。可和庐山乃至江西进行整体包装营销, 吸引来自国内外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客源。四是进行口碑营销, 通过优质的导游服务、景区服务等形成口碑效应, 吸引回头客和扩大客源。

摘要: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学习、感受所形成的理解、感悟以及精神的升华。庐山具有丰富的别墅旅游资源, 别墅群是庐山旅游文化的集中体现, 但由于各种原因, 在别墅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还不够完善, 尤其缺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庐山别墅旅游产品。

关键词:旅游体验,庐山别墅,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安.浅谈庐山别墅资源的旅游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9

[2].姚欣.浅议庐山近代别墅的形成及建筑艺术风格[J].南方文物, 2012, 3

[3].代莹, 吕建东.江西庐山风景区近代别墅群特色旅游线路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7

[4].许健.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1

试论近代庐山旅游主体的变迁 篇5

庐山素有“奇秀甲天”之美誉, 历史文化深厚, 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因其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 盛夏如春, 气候凉爽, 在19世纪末被辟为避暑度假之地。迨至20世纪30年代, 它颇受当政者青睐, 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因此, 其又成了著名的政治名山、会议名山、国家公园, 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从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及旅游形式等方面综合考察, 庐山近代旅游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 肇始时期 (1895—1929)

1895年, 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租借长冲一带, 以避暑度假为主要方向, 拉开了近代庐山开发的序幕。这一阶段按牯岭避暑地的开发程度,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895—1905年;1906—1917年;1917—1929年。1895—1905年期间, 牯岭避暑地初具规模, 主要街道业已基本成形。1906—1917年是牯岭避暑地的快速发展期。别墅数量与来山避暑的中外人士均有大幅度上升。旅游介体如道路、旅馆等基础服务设施日趋完备, 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兴起。1917—1929年牯岭开发进入成熟期。牯岭避暑地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为中外人士的避暑度假之旅、观光之旅和宗教之旅。同时, 西方旅游文化观念和旅游经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人经营下的庐山避暑地, 成为全国知名的长江流域避暑胜地和疗养中心, 各项建设日新月异。

2. 兴盛时期 (1930—1937)

1929年, 李德立离开庐山, 西方人主导庐山的历史随之宣告结束。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入主庐山, 庐山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 开发建设范围由牯岭避暑地扩展到全山及山下周边地区。1933年暑期, 蒋介石夫妇入住美庐, 标志着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林森等国民政府要人也多在庐山筑有别墅。1934年暑期起, 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各部门均在庐山设立办事处, 国家的许多重要会议在庐山召开。1936年, 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各部会暑期移师庐山办公。江西省政府就此提出把庐山作为“国家公园”来建设 (1) 。这一时期, 随着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 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庐山已成为进出便利、配套完善, 集避暑度假、文化观光、会议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近代旅游区。这一时期旅游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如有观光之旅、会议培训之旅、科考之旅、修学之旅、节事之旅和文士文化之旅等不同类型。显然, 这一时期庐山旅游文化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3. 式微及短暂恢复时期 (1938—1949)

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38—1945年, 1946—1949年。前一阶段, 日寇的“三光”政策, 给庐山带来前所未有的浩劫, 旅游业因而严重受挫。后一阶段, 国民政府重建庐山。1946年7月, 蒋介石重返庐山。1947年庐山惨遭大火, 山上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损失惨重。这一时期, 因日寇占领和内战等原因, 庐山旅游业总体而言走向衰落。游客稀少, 旅游活动较为寥落 (2) 。

在庐山近代旅游文化发展的不同时期, 旅游主体亦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 肇始时期, 庐山避暑度假以西人为主

避暑地开辟后, 李德立在外国人创办的报纸上广做宣传。不堪酷暑的汉口、镇江、九江等长江沿岸城市的西人闻讯蜂拥而至。游客量由初期的少量而呈急剧上升趋势 (3) 。1905年, 牯岭外国避暑者人数有863人。1917年, 庐山牯岭租借地已有诸国风格各异的别墅560多幢, 在此避暑居住的外国人达1746名, 另有为其服务的劳工有1126人 (4) 。其中, 1924年庐山避暑外国人达到3100人 (5) 。西人“民十五六年间, 人数最多, 每年男女到山者, 不下四五千人” (6) 。后因“华人来山日众, 颇觉难以安居”和“汉市萧条”等原因, 纷纷归国或转移至鸡公山避暑。

2. 兴盛时期, 庐山避暑度假以国人为主

“民国初年, 中外人士来枯岭避暑者尚少, 至九年十年后, 裙屐杂沓矣” (7) 。在此期间, 随着庐山成为“夏都”,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到庐山避暑国人猛增, 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934年, 庐山管理局统计, 暑期游客最多有两万两千余人 (8) 。至抗战前夕, 庐山达到了繁荣最高点, 夏季中外游客达到三万多人 (9) 。这一时期, 在庐山避暑国人以军政要人、名流富商为主。因受交通条件和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游客主要以汉口、南京和上海等长江流域大城市及湖北省和江西省为主。其中, 湖北人居第一位, 江西人次之, 其余各省以长江流域之居民较多。

3. 式微及短暂恢复时期, 日寇占据时期, 中外游客急剧减少, 降至历史最低点

1946年, 政府强力恢复, 力争建设新庐山。8月, 在庐山国人已达13429人。1947年外侨多时至两千人上下, 平时常住者有数十人 (10) 。不过, 这一时期, 庐山旅游逐渐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到庐山避暑度假的外国人所占比例亦有所不同, 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主。现以1935年为例说明。

(数据来源:江西省政府统计室:《江西年鉴》1936年版)

综上所述, 在近代庐山旅游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旅游主体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肇始时期, 以西人为主, 多是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等。在兴盛时期, 国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军政要人、社会名流和富商大贾居多。式微及短暂恢复时期, 依然以国人为主, 但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到庐山避暑的国人, 就城市而言, 以汉口、南京和上海为主;就省份而言, 以湖北、江西等居多。到庐山避暑的外国人, 则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主。这不仅与交通条件、城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而且与中国社会政治、中外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释

1 吴宗慈著.庐山续志稿.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 1992, 183.

2 (9) (10) 祝顺保.庐山旅游近代化研究 (1895-1949)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7, 32, 32.

3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旅游研究1895-1937,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62.

4 吴宗慈.庐山志.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72:930.

5 陈云章等.庐山指南.商务印书馆, 1925:8.

6 九江指南社.九江指南, 1932:97.

7 张铁凡.新编庐山导游.中华书局, 1937:15.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篇6

尽管旅游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很早就被人所认知, 但旅游文化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的出现却是较近的事情。最早提出旅游文化这一专用概念的, 是1977年由美国出版的《旅游学: 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书中用“旅游文化”作为一章的标题, 并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 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 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 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国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分析旅游文化现象, 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主要以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分析为基础, 强调旅游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突出旅游文化概念的动态特征。

国外对于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物化学方面, 基于文化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 本论文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的研究资料上。

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概述

( 一) 茶文化

陈文华在《长江流域茶文化》中提出茶文化的定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精神财富”部分, 是人们在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王玲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主张将茶文化做狭义之说。她认为茶文化的研究不应放在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 上面, 也不能简单地把茶叶学、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之和等同于茶文化。她提出茶文化研究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这些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多个学科与行业, 有人将其总结为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 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文化植根于自然的沃土, 在发展中却尽显其人文特色。茶文化的含义“己远远超出了茶本身的色香味形的物质表现形式”。本文采用茶文化狭义的内涵, 并将茶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放入旅游业实践中去进行分析与考察。

( 二) 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发展茶文化旅游独具优势。伴随着近几年来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 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 茶文化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总的来看, 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传统模式:

1. 修建茶叶博物馆、博物院

2. 开发以茶园为背景的观光旅游项目

3. 举行以茶文化为背景的茶艺活动

4. 开设特色茶馆、茶艺馆

5. 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讨、展示及节庆活动

6. 开展茶俗旅游

7. 研发和生产茶类旅游产品

( 三) 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

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在方法上有纵向开发和横向开发。简单来说, 纵向开发体现产品的深度, 而横向开发体现产品的广度。具体来说纵向开发是指从发展的时间上来考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它要求根据事物由弱小到成熟再到衰亡的发展规律, 不断提升, 改进现有产品, 淘汰旧产品, 开发新产品。横向开发则是指在同一时间段上考虑产品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开发, 它要求从不同市场不同需求的角度上考虑产品的开发。

三、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通过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可以看出,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具备一定的珍稀奇特程度, 规模广大, 结构丰富, 使用范围较广, 但开发程度较低, 具备很高的开发空间和开发价值。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针对资源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 要做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这样才能达到深度开发的目的, 实现深度开发的意义。

四、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 一)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路

1. 注重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的独特形象设计, 创造自己的品牌, 形成自己的市场

茶文化旅游在全国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如福建安溪、重庆永川、浙江杭州、广东梅州等。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要吸引客源, 必须从形象设计入手, 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在形象设计时, 要把握几个理念:

a. 以“文化”和“生态”为主题

b. 将“观赏”与“参与”相结合

c. 凭“特色”和“精品”谋发展

2. 构建庐山茶文化旅游的完整产品体系

a. 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的质量

b. 大力丰富辅助产品的形式

c. 初步形成扩张产品域

3. 深度挖掘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内涵, 重视文化定位

旅游开发定位是根据自己的旅游产品, 结合未来发展的目标, 针对一定的客源市场提出营销策略, 以期在潜在旅游者心中树立明确的地位, 激发出游欲望。旅游开发定位是整个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和基础。综合考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目标、客源市场定位、竞争城市的形象及未来发展方向,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形象的目标定位在:

一级理念形象: 生态休闲文化意境

二级理念形象: 庐山茶园天下名泉文化公园交流活动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可以茶园风光、优质名茶、名优泉水等为物质载体, 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外文化中反映出来, 能较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各个层次旅游者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这样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凭借其独特而明显的文化特色避免了同周边其他省份或地区景点的雷同和可能造成的恶性竞争, 同时又能与它们构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 二)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1. 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 做大做强庐山云雾茶产业

2. 科学策划茶文化旅游线路

3. 搭建各类茶文化平台, 开展各项茶事活动

4. 造就一支茶文化旅游的专业人才队伍

五 、结论

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与研究, 理论上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文在参考众多其它区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的基础上, 对庐山云雾茶的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做了探究。具体来说, 通过论文写作, 得出如下结论:

1.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兴模式, 能为茶叶经济和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进行深度开发研究。

2.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自古在中国就具有较高的地位, 在国际上也有着较高的声誉。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前景广大。进行深度开发后能发展壮大庐山云雾茶产业, 促进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 传承和发扬庐山茶文化, 丰富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形式, 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3. 庐山云雾茶要实现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最终目标, 开发时必须做好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而在具体的措施上, 本论文提出以下建议: 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 做大做强庐山云雾茶产业; 科学策划茶文化旅游线路; 搭建各类茶文化平台, 开展各项茶事活动; 造就一支茶文化旅游的专业人才队伍。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各地区茶文化各具特色。庐山产茶历史悠久,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能为庐山云雾茶产业和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庐山旅游区 篇7

一、庐山旅游景区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体制不顺, 缺乏整体规划

庐山是目前唯一保留多头管理体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整个山体分属六个部门切割管理, 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资源调度和开发管理。同时, 不同职能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庐山景区整体规划。目前, 景区内已出现多起景点开发类似、宣传口号重复的现象,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也影响了庐山景区的整体形象。景区管理体制不顺已成为当下制约庐山景区提升整体水平、塑造品牌形象的根本问题。

(二) 过度商业化, 环境污染严重

庐山作为国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最多的景区, 一直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牯岭镇是位于庐山山顶是整个景区的中心, 随着庐山景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牯岭镇游客数量的激增, 促使庐山景区商业化加速。牯岭镇出现了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和大量繁杂重复的旅游超市及农家土菜馆, 远超过景区游客的实际需求量。沉重的人口负担和过度商业化已使庐山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并将持续影响到游客对庐山景区的整体感知。

(三) 定位不够明确, 缺乏深度开发

庐山除了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外, 还拥有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的文化景观, 但由于目前景区没有科学明确的定位和统一的管理与开发规划, 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开发都呈现出初级化的特点, 没有深度发掘庐山作为我国首个“世界文化景观”所独有的文化内涵。目前景区内各主要景点的游览方式都以观光游览为主, 缺乏更多新型的体验参与模式, 没有充分调动游客的主动性, 也无法让游客深入理解各文化景观的内涵。

(四) 基础设施落后, 商品零售混乱

虽然庐山山顶繁华的牯岭镇基本可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各类需求, 但在广大的景区范围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未配套跟进, 特别是通讯、排水和环卫设施急需大力改善。在缺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景区内尚未形成统一管理的商品店铺经营模式。目前景区内的商品零售局面十分混乱, 只有少量正规的商品零售店铺, 无法及时满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各类商品的需求, 游客只能在游览途中从私人摊贩手中购买一些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

二、庐山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 确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针对庐山景区目前多头管理、无谓内耗的混乱局面, 要尽快理顺庐山景区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已取得良好成效的黄山景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 设立地级市庐山市, 并成立直属市政府领导的庐山风景区管委会, 整合庐山及其周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确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是庐山未来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前提。

(二) 制定法规与政策, 规范景区管理

建立景区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需要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构建良好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庐山景区快速协调发展, 重点是加强景区门票和商品价格、宣传口号及路径、投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此外, 整个庐山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 在与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吻合的的基础上, 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旅游法规推进庐山景区规范化管理。

(三) 实施整体规划, 进行重点开发

分管的地方政府和部门需要对庐山山体及周边地区的各项资源合理统筹, 尽快制定并实施庐山景区整体规划, 并对庐山的特色景点重点开发。庐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利用庐山夏季的清凉气候推进避暑游特色线路;可把云雾茶、石蛙、石耳等名贵特产更广泛地推向市场, 提高公众知名度, 增强游客购买欲;可利用庐山多样的山水地貌开发体育体验项目;可开发庐山红色景点旅游或者参观多国风格的别墅群, 等等。

(四) 强化景区形象, 创新旅游产品

庐山景区现有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需要在此基础上, 从主题、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创新庐山景区旅游产品, 使“文化圣山”的形象深入到每个游客的心中。主题上, 各景点要注重文化内涵发掘, 提炼多种多样的主题;结构上, 加强度假、商务、会议、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的开发, 完善产品结构;功能上, 可适当开发以文化内涵为基础、与景点本身氛围一致的节庆表演活动, 提高景区旅游产品的活力。

(五) 协调好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目的在于对各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庐山作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区域, 必须把资源保护放在工作首位, 并在开发过程中全面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严厉遏制各种破坏庐山环境资源的活动, 庐山风景名胜资源才能循环利用, 庐山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极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庐山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庐山作为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主打产品, 目前景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庐山景区需要尽快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解决庐山景区管理的根本问题, 并注重环保理念, 拓展生态旅游。只有逐步规范庐山景区的管理, 才能在保护庐山各项资源的同时进行更合理的开发, 为游客们长久完美地展现庐山的独特魅力。

摘要:当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国内景区的管理与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国内诸多旅游景区未能及时引入新的管理理念, 改进管理方法, 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冲突与矛盾。本文通过分析庐山景区管理现存的管理体制与整体规划、过度商业化与环境污染、景区定位与浅层开发以及基础设施与商品零售四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庐山,旅游景区,景区管理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环庐山旅游区 篇8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紧临鄱阳湖和长江,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庐山海拔1474米, 山体面积280平方米, 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 以雄、奇、险、秀闻名。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自然资源丰富, 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 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形成了奇峰峻岭的独特自然景观, 如五老峰、含鄱口、三叠泉等著名景点。庐山北临长江, 东接鄱阳湖, 大江大湖, 山水一色。复杂的地理环境, 造就了奇特的气象景观, 如云海、雾凇等。除此之外, 庐山人文旅游资源也同样出彩, 秀美的自然风景, 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接踵而至, 留下过伟人足迹和华美篇章, 衍生了诸多了人文景观, 如白居易故居、庐山会址等。

二、庐山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庐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休闲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愈发旺盛;交通网络的完善,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了多样化选择趋向, 越来越多的游客把目光投向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种趋势下, 庐山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但由于腹地比较小, 所辐射人口总量不大;交通条件也受限制, 潜在客户的挖掘和发展受到阻碍;名山的同质化开发, 使得对于同一范围内目标客户, 缺乏足够特色的吸引力。

(二) 庐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 一山六治, 多头管理。

庐山山体总面积为二百八十平方公里, 分属庐山区、庐山管理局、庐山垦殖场、省庐山自然保护区、九江县、星子县六方管辖。其中庐山管理局实际管辖范围只有山顶的牯岭镇46平方公里, 仅占庐山山体面积的16%。尽管管理局被赋予了统一管理庐山的诸多职能, 但它不是一级政府, 不能成为行政执法主体。其他各方都相应的占有部门的景点或者资源, 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划管理, 各景点旅游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各方争夺利益, 很难统一管理, 直接导致多方收票, 标准不一, 责任不明确。

2. 同质化开发, 效率低下。

庐山不仅拥有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 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景观, 但因缺乏科学明确的定位以及统一的管理开发规划, 没有制定立足长远的规划, 各个景点的开发都是基础性的, 停留在浅层次的发展当中, 没有深度发掘庐山其文化内涵和特色。目前庐山各主要景点和其他名山大川一样, 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 缺乏有新意的旅游模式, 例如特色体验式。同质化的旅游资源, 使得游客感知到千遍一律的山水风景, 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庐山的文化内涵。

3. 过度开发, 生态破坏。

自古以来, 庐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有很长历史了。随着庐山旅游景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 景区商业化加速, 催生了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和许多重复的旅游超市及小旅馆, 远超实际需求量。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大面积植被遭到毁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原始的植被已被人工林替代, 植被种类单一导致生态结构脆弱。底层植被种类减少, 发生降水会暴露地表, 进而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商业化和人口负担使庐山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已经严重影响到庐山旅游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大庐山”视角下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对策

(一) 打破行政壁垒, 理顺管理体制

推进庐山管理体制改革, 设立县级庐山市, 大力整合庐山及周边县区旅游资源, 真正构建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宣传的“大庐山”旅游格局。融入九江“两圈两带”大旅游发展战略,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做大总量并提高质量, 积极构建“环庐山、大庐山、泛庐山”旅游经济圈。改善旅游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 提升景区档次品位, 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 拓展旅游空间, 实现景点之间联动发展, 建立大庐山旅游体系。加快与鄱阳湖旅游圈和庐山西海旅游圈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实现资源、客源和信息共享, 推进“山、江、湖、城”一体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确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才能真正实现“大庐山”的大发展。

(二) 培养新兴产业, 推动转型发展

建立分区划片、层次分明、三维立体的旅游业态, 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消费型转变。调整景区商业结构, 引入惊险体验、地方美食、运动休闲、主题客栈等旅游产品, 如游乐场综合体, 打造休闲酒吧街、高档球场等主题平台。推进旅游服务业建设, 加快发展运动休闲事业。承办各类的体育赛事, 如山地自行车赛、庐山西海水上运动、高尔夫名人赛等, 一方面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庐山知名度, 通过这样的平台, 打造国内知名的运动圣地。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 通过与互联网旅游公司深度合作, 资源信息共享, 推动旅游与庐山各产业融合发展。

(三) 注重精造细管, 打造精品景区

首先, 加快登山交通索道项目建设, 使进入景区更加便利;其次, 推进牯岭休闲艺术小镇建设, 提升景区文化气质;最后, 做好庐山综合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建设, 保护环境兼顾自然科学。加固景区道路安全护栏, 启动牯岭镇老房屋修缮改造工程, 注重细节, 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导游市场等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监管, 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主题, 打造精品线路, 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 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四) 创新营销方式, 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庐山旅游形象的力度, 积极做好“江西风景独好”和“庐山恋”品牌营销活动。主动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重点客源市场, 开展深度市场营销, 提升人气。做好形象公关, 利用多途径的热点宣传, 推广绿色旅游, 公益旅游。强化网络营销, 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开展多元化主题营销, 由专业团队精心策划和培育旅游节庆活动。建设“智慧庐山”, 建立覆盖景区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设立电子门票系统, 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现代化服务水平。

四、结语

庐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秀美名山, 作为江西省旅游的主打产品, 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庐山”视角下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 可以避免各自为政, 争相夺利的局面, 同时又能理顺管理体制, 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应遵循客观事实依据和市场经济的主体性, 不应过多的进行行政干预。在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的同时, 还应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稳步合理的有序开发, 才能重现大庐山旅游昔日辉煌。

参考文献

[1]尹晓凡, 李洪娜.《大千山-视角下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价值工程, 2009.4

[2]杨金林, 李克峰.《星子与庐山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旅游经济, 2006.2

[3]史玉丁, 杨如虎.《武陵山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路径探析》[J].旅游导刊, 2013.10

[4]李超军, 赵酉辰.《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 2014.5

[5]严宽荣.《庐山旅游风景区品牌提升途径探讨》[J].北方经济, 2008.10

环庐山旅游区 篇9

一、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拥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方面的优势

(一) 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自然资源分析

庐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发育和茶叶生长。 因而庐山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因庐山常年云雾缭绕, 庐山上的茶叶也有了“庐山云雾茶”这一特有称谓。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 成就了庐山云雾茶高档的茶叶品质。 同时庐山云雾茶严格的采摘要求、精细的炒制过程和高含量的香气成分, 造就了庐山云雾茶“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耐泡”优势, 并增加了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自然资源优势, 使得庐山云雾茶在2005 年和2006 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连续获奖, 提高了庐山云雾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 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文化资源分析

庐山种茶有1900 多年的历史, 文化内涵丰富, 茶禅一味, 与佛教文化息息关联, 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 从佛教传入中国, 茶叶成为僧侣的必备饮品, 到随着文人骚客、僧人、落魄官吏等之间的接触, 品茶习俗慢慢的传播开, 并成为文人的咏志之物。 张修林、徐珍美、张冬燕等五人 (2011) 在《庐山云雾茶的兴衰与展望》中将庐山云雾茶兴衰变迁历史, 概括出四个阶段:“一是东汉到唐宋时期, 茶树野生或栽种于庐山寺院, 云雾茶全部或主要由僧侣栽制饮用, 有中国佛教茶庐山第一家之说。 二是唐宋到清朝《天津条约》签订, 这段时期风俗茶贵, 庐山云雾茶被列为朝中贡品, 大量的庐山云雾茶被输送到朝中。 三是《天津条约》签订到解放前, 中国已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庐山上开始有外国人建别墅, 茶叶生产时兴时衰。 四是1949 年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庐山云雾茶得到恢复和发展[2]。 ”

二、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路径单一

目前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路径方面以传统媒体为主, 传播力度较小。学者Sigala.M与Gretzel.U曾指出:“当前除了传统的营销方式, 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中接触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 因此, 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现在的游客在规划旅游行程时有更多的信息可供参考。 这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包括网上评论、旅游博客、虚拟社区等, 这些来自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来源是可靠的[3]。 ”而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路径仍处于落后被动状态, 主要表现为政府、协会、一些商家通过电视、报纸、茶艺表演等将庐山云雾茶和品牌形象单向传播给消费者。 这样的传播形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三、新媒体背景下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路径分析

(一) 建立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微博、微信互动平台

1.组建一支专业的微博、微信传播团队

由于庐山云雾茶的品牌传播需要发布各种特色性和专业性的信息, 吸引不同人群的粉丝, 并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巩固与粉丝的关系, 需要及时整合旅游品牌的相关信息, 需要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 专业而大量的工作强度, 要求必须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微博、微信操作团队。

2.完善的微博、微信资料

完善和整合有关庐山云雾茶的传播资料对于吸引客户的眼球非常重要, 尤其在基本信息上, 要体现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LOGO和宣传口号, 不少用户就是通过标签的分类来寻找到他们所想关注的微博。

3.发布粉丝感兴趣且有价值的信息

这需先对粉丝个人基础信息进行了解, 如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其次再了解粉丝需求信息的类型和内容, 为粉丝们提供有价值的有关庐山云雾茶的信息。

4.即时更新信息

要注意信息更新的频率和时间, 发布时间要选择在发帖的高峰时期, 以便能及时的被更多粉丝所关注。 根据统计调查, 一般7:30、10:30、12:30-2:30、20:00-23:00, 这几个时间段是用户关注最濒繁的时间, 固定在这几个时间段将庐山云雾茶相关信息及时发布, 受众率也是最高的。

5.粉丝的留言要及时回复

新媒体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交互性, 也就在于与粉丝的互动。 因此要保持天天在线状态, 并对粉丝留言要及时回复, 与粉丝形成良好互动氛围, 庐山云雾茶微博、微信团队让粉丝感觉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通过建立庐山云雾茶的微博、微信互动平台, 向广大的受众提供一个服务和咨询的平台, 同时为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传播做推广准备。

(二) 搜索引擎传播

1.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搜索引擎传播时机的选择

搜索引擎传播时机的选择是整个搜索引擎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适和及时的时机能为搜索引擎传播带来事半功倍的效率。 而最佳的庐山云雾茶搜索引擎传播的时间是庐山云雾茶新茶刚上市且前期宣传已经有溃坝的传播效应。 这时各式各样的新茶刚刚进入市场, 公众对茶叶的关注度是一年中最高的时间, 抓住这样的时机通过事件公关高关注度价值和搜索引擎传播路径让庐山云雾茶在繁多的茶叶品牌中脱颖而出, 呈现在公众视线中。

2.国内搜索引擎媒介的选择

作为目前国内Web2.0 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Googl和Baidu已经开启了旅游企业直接竞价排名来使需推广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搜索引擎靠前位置显示, 以取得众多关注庐山云雾茶搜索引擎媒介的选择, 可以借助Google和Baid以及Tencent消息推送, 将事件最大卖点经过包装通过标语图片、视频以及对事件的评价统一的通过这些搜索引擎详细的广而告之。 除了Google和Baidu这样的大众搜索引擎外考虑到受众地域性特点, 可以选择将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宣传片放在江西热门旅游官网中进行推广和传播, 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三) 公益微电影

1.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公益微电影制作

公益微电影制作适用于庐山云雾茶品牌传播的后期阶段, 结合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和产品特性, 将庐山云雾茶清晨云雾缭绕的原生态茶园、采茶女纯手工的采茶姿态、茶叶严格的炒制过程、 茶艺的演绎以及庐山云雾茶的资源优势等, 制作成一部公益微电影, 意在体现庐山云雾茶“圣世云雾茶, 醇香益寿年”的品牌形象并加入养身和环保的公益观念通过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的结合, 勾起人们心灵共鸣。 在号召受众者保护大自然, 保护原生态和强化人们的养身意识的同时, 并再一次增强庐山云雾茶品牌在人们心中的正面的形象, 提高庐山云雾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让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的概念从产品上升到文化精神, 达到公关传播的最佳效果。

2.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公益微电影的投放

在庐山云雾茶微博、微信平台运行成熟, 有一定粉丝, 在病毒式传播和搜索引擎都开始运转之后, 受众者心中对庐山云雾茶茶叶品质、品牌形象等有了相应的了解。 这时将庐山云雾茶公益微电影投放于九江旅游观光车、有九江站点的火车车厢以及汽车站、火车站的候车点。 并同时运用微博、微信互动, 让来庐山旅游的游客在九江游山玩水的同时被庐山云雾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总之, 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品牌传播, 利用理性诉求———庐山云雾茶原生态、高品质的茶叶和感性诉求———号召受众保护大自然、 保护原生态和强化养身意识相结合, 勾起大众思想上的认可和共鸣, 最终使大众认知庐山云雾茶更让大众认可庐山云雾茶这个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陶丹、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修林等.庐山云雾茶的兴衰与展望[J].蚕桑茶叶通讯, 2011, (1) .

上一篇:综合计量下一篇:福建山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