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码相机

2024-08-01

体验数码相机(精选七篇)

体验数码相机 篇1

一、教学基本情况的分析

1.教材分析。《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中职电子专业必修的专业平台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备简单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为学生胜任电子企业中的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我选用的教材是张平、李烨老师主编的《单片机应用技术》, 教材以项目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在项目的层层推进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单只数码管显示”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 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在此部分主要从课程着手分析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 以及课题在该课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适合“做中学”;适合在企业工作情景中完成学习;他们的基础及能力适合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前面的专业学习他们已经具备最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 组装电路的基本能力, 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熟悉单片机开发的流程, 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但他们刚接触单片机, 在编程, 组装, 调试等一系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会存在“遇难则退”的现象, 这对项目的完成形成一定障碍。

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能力及教学目标形成的困难, 既分析优点有分析不足, 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作了充分分析。

3.教材处理。结合课程标准及本地企业的岗位需求, 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1) 引入生产实例“公交车站牌”, 把评分表换成质检单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2) 自制虚拟仿真软件———“数码管显示”. (3) 设计和书本相配套的开发板, 满足学生课外自我学习。

引入校企合作的思想, 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 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针对以上情况, 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和教师的点拨下, 完成相关知识的理解, 从中体会团队合作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需要, 确定教学重点为 “编写循环显示0-9程序”;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和编程时易漏掉“延时”程序的问题, 确定教学难点为“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及‘延时’程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问—讨论—释疑等一系列的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借助教学软件、仿真、实物演示来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本教学设计按照“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运用具有我校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为两条主线, 在情景创设, 情感体验、任务引领, 探究体验、总结评价, 强化体验、拓展探究, 升华体验、课外作业, 延伸体验等五个环节中完成教学。

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角色扮演, 让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张的气氛中自主、 合作学习, 良性竞争, 挖掘潜能, 这些都将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了如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1) 文本资源:项目任务书,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项目完成后的产品质检单, 课堂评价表培养学生质量意识。 (2) 媒体资源: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资源, 有效预习。课中通过动画, 降低原理学习的难度。 (3) 实训资源:集仿真、组装、调试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室使学生感受工作情景, 虚拟实验室便于学生进行仿真学习。

三、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是课程学习的核心, 本次课主要在师生的相互体验中完成教与学。

为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前我充分整合实训资源, 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 将实训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仿真区, 电路组装区和综合调试区) , 让学生在体验职业环境中,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仿真软件和编程软件搭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室。教师通过QQ群共享教学资源, 如动画、视频、教学软件、项目任务书、成品质检单等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1.情景创设, 情感体验。情景创设情感体验环节,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调研的成果, 如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公交车站牌中的数码管显示, 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在情境的感染下, 教师展示仿真作品和实物作品, 明确教学任务———采用数码管循环显示0-9来模拟公交车站牌显示。接着引导学生按照项目开发流程, 实施项目。

此时实训室俨然是个真实的设计车间, 学生身临其境, 在其中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

2.任务引领, 探究体验。任务引领探究体验环节, 每个任务中, 学生用手机拍摄自己的表现并完成自我评价, 便于在总结环节分享经验教训。

任务一:知识准备。面对原理抽象的特点,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 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 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书中相关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 适时点拨。 通过组间交流学习成果, 校对知识点的方式, 完成知识的准备, 为控制程序的学习打下基础。

任务二:硬件电路设计。在虚拟实验室中搭建电路, 可避免以往教学中因反复修改电路造成的资源浪费。结合中职生的培养目标, 将设计电路调整为看懂并修改电路图。我通过电子教室展示硬件电路,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电路的搭建, 展示小组方案, 师生评估方案。该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拓思维的平台, 学生的不同创意将体现其中。

任务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细分成了两个活动。活动一, 用数码管显示小组组别, 活动二, 循环显示“0-9”, 活动由易到难, 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活动一, 学生用已有知识, 小组讨论程序流程图, 编写并调试程序。刚接触数码管编程, 学生的问题还比较多, 主要通过组内探究, 组间帮助及教师引导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其中一组学生的成果展示。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时, 转入活动二的学习, 学生编写调试程序, 各组展示成果, 观察到两种现象, 第一种能正常显示, 第二种人眼能辨别, 但跳动太快, 显然第二种有问题。教师采用实物演示法, 引导学生把仿真环境下不同效果的“hex”文件烧入开发板, 观察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教师趁机让学生明白“仿真只是实践前的一次演练, 无法替代实践”。师生结合程序, 找出程序的差异, 分析不正常显示的原因, 让学生理解“延时”的作用,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任务四: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任务四中, 我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组内三人各司其职, 在组长的统调下, 装配工负责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程序员负责优化程序, 检测工负责检测产品及制作总结汇报的PPT。

装配工在前面组装的基础上牢记用电安全完成本项目的硬件电路, 装配工用杜邦线搭建硬件电路; 检测工检查无误后通电;程序员烧入程序, 按照项目要求综合调试实现相应的功能。这是最终实现的效果。检测工完成产品质量检查, 并填写产品质检单, 教师巡回指导并充当质检监督的角色。

学生制作好的电路板, 最终形成本书的开发板。 主要采用小组比拼的方式进行, 学生间互相帮助, 密切配合, 团队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至此, 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3.总结评价, 强化体验。根据质检结果及完成的速度评选出“最佳质量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 而更应该是学生对完成项目的总结和升华。“最佳质量组”代表通过电子教室从产品介绍, 组员分工及表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一一分享。在答辩环节, 每组同学分享制作项目时遇到的问题, 根据回答问题的质量将评选出“最佳辩手”, 期间我则对他们的问题释疑, 补充。教师颁发奖状, 激励先进。学生完成课堂评价表。此环节让每个同学深受启发, 增强团队凝聚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4.拓展探究, 升华体验。引导学生利用本次课的所学知识推导共阴和共阳数码管显示“H”时候的代码, 归纳代码间的关系。建议学生用共阳数码管实现 “0-9”的循环显示。

拓展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码管的显示原理;进一步巩固单只数码管显示的编程方法。

5.课外作业, 延伸体验。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优化程序, 完成拓展部分未完成的内容。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以8S标准整理完实训场所, 有序离开,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反思

在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学生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 完成了单只数码管显示的学习, 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成功之处在于:

1.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学软件、Proteus仿真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 QQ群交流平台的合理使用。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发现学生处理细节的能力高低, 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速度。这就要求我善于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课前细化项目任务书,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微课等方式, 使学生预习更有针对性, 课堂任务实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平, 李烨.单片机应用技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2]耿一波.实施体验式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11) .

[3]周荻.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的特点归析[J].江苏教育, 2014, (3) .

体验数码相机 篇2

距离微软发布Windows8预览版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试用了一下Windows 8操作系统。今天在这篇博客里就简要介绍一下我的使用体验,以供读者们品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与微软公司无关。

基本上,个人感觉从“表面上”来说,当年Windows XP取代Windows ,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此Windows XP“统治”全球PC长达8、9年之久;此后的Windows 7取代Windows XP,又是另一次巨大的飞跃,因而Windows 7不断创造新的销售记录;而即将推出的Windows 8,“似乎”是“界面壳”上的又一次巨大飞跃,但是许多实质上的体验却相差不多。

这样的感觉,初看之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是使用过Windows 7的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上就上手Windows 8,并且很可能会很快喜欢上Windows 8。但是如果就因此粗浅地认为Windows 8只是“Windows 7+Metro界面”,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Windows 8最大的变化是“内在的”设计思想。因为从Windows 8开始,微软将真正为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甚至电视机提供统一的操作体验。试想一下,在不远的将来,你不论使用任何设备,都是一致的操作方式、体验,那么将是一件多么酷、多么方便的事情啊~!因此,Windows 8在未来将在真正意义上“一统天下”。

在介绍完宏观感觉之后,下面介绍一些Windows 8具体细节使用体验:

1、统一体验:“Metro开始界面”

Metro界面是Windows 8相对于Windows 7来说最大的变化。这种界面将在未来数年内,迅速统一桌面、手机、平板、甚至电视的操作体验。虽然Metro界面最初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简洁、明了”,因此使用了醒目的单色调配上大字体来展示应用程序的信息,但是未来伴随着应用程序的不断完善、丰富,这种界面可能会变得纷繁复杂起来,

那时就看个人喜好吧,Windows 8应该需要提供设置功能,让用户自己选择是保留单色调的活动磁贴,还是渐变色或者有漂亮背景色的磁贴。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

2、鼠标横向滚轮将成为标配

由于“全景视图”的存在,Windows 8里会有许多类似“清明上河图”那样的应用程序,即特别宽的“卷轴式”的界面,而每一个切面又是一个单独的内容界面。在这种应用程序里,横向滚轮就显得特别必要。因此,未来,鼠标上的横向滚轮将成为Windows 8的标准配置。硬件厂商们,赶紧发力吧!

3、删除不再需要确认

在Windows 8里,删除文件时不再需要点击“确认删除”。也就是说,当你对一个文件点击“删除”时,它将直接被移到回收站里。这种变动的原因,可能是基于大量的统计。还记得以前就看到过一个报道说,实际上大部分人在删除文件时,会习惯性地立即点击“确认删除”,因此弹出的确认窗口,实在是多此一举。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不过很快你就发现这个改动还是方便了用户的。

4、如何关闭Metro应用程序?

在Windows 8里,如果你从Metro界面打开纯Metro界面的应用程序,你会发现没有关闭按钮。或许这是为了和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体验统一起来吧。所以你要退出这种应用程序的话,只能通过按键盘上的Windows键了。

5、Metro应用程序数量急需增加

数码体验节假期里的数码生活 篇3

被鱼儿簇拥的感觉带着卡西欧EX-G1去马尔代夫浮潜

对于马尔代夫的最初想法,要源于电影《麦兜的故事》了,麦兜嘴里总是叨叨着,“马尔代夫,那里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蓝天白云,是位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虽然最后麦兜所去的并非是真正的马尔代夫,但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却长了草。2010年的春节,我终于梦想成真。通过《数码精品世界》的“数码三节”体验征集活动,我得到了卡西欧EX-G1数码潜水相机的试用机会。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喜出望外。

抵达蓝色海岸

我们乘坐斯里兰卡航空的航班。从北京出发,在曼谷经停,到科伦坡转机,10多个小时之后在午夜到达了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小艇,抵达我们的旅行目的地一梦幻岛。整个小岛就是一家酒店,岛的面积不大,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只要10多分钟。小岛北侧的沙滩外都可以浮潜。

忘记了10多个小时飞行的疲惫,忘记了在马累机场长夜苦等的辛劳,当一看见这样湛蓝碧绿的大海,你就会有一种想融入其中的冲动。于是,我和老公没有休息就连忙进屋换上潜水装备,开始我们的马尔代夫第一潜。当然了,有一件东西一定不能忘了带,那就是卡西欧EX-G1潜水相机。出于安全起见,我在手腕上带了一个腕带,然后把相机挂绳从中穿过去,这样就不必担心它在潜水过程中滑落了。

小机器,大智慧

早就听说马尔代夫的海水清澈到让人无法想象,当我迈到海水之中,才对这种清澈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米多深水下的珊瑚,各种大小不一的热带鱼在腿边游来游去。这是三亚海滩所无法比拟的。还是直接趴到水面上来观赏水下美景吧,于是我们戴上泳镜,调整好呼吸管,蹬上脚蹼,戴上潜水手套,开始浮潜。

当带着G1一起下水的时候,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过去使用的潜水相机都有一个笨重的壳子,从来没有使用过如此“单簿”的潜水相机。在试验了几分钟之后。确认G1的“水性”不错,完全可以适应潜水的硬件需求,我才放心地拿着它边游边拍。G1的主要操作按键位于机身的右侧,所有操作都可以单手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左手还要拿着面包喂鱼,或者手握礁石以固定观赏位置。G1的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潜水时使用自动模式即可,该模式下,G1对于测光参数的选择和ISO设定都比较合理,基本可以保证画面明亮、清晰。而且它的摄像键就位于机身背部拇指所在的地方。在普通拍照的状态下,按下摄像键即可进行摄像,而摄像完成后又会立刻恢复到原状态。这一设计让我感到非常实用。因为在水下想拍出满意的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像我这种摄影水平一般的用户,拍出好照片七分都要靠运气。而使用摄像模式就不一样了。只要用镜头对着鱼儿就可以了。在拍摄过程中,G1可以随时变焦,与使用DV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从前没有任何水下拍摄经验,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还是不太习惯。首先水下的视线不是很好,隔着潜水镜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而且LCD屏在斑驳的光影照射下,基本看不到什么图像了。开始的时候,我还想像平时拍照一样找角度、构图,等待机会再拍,但发现这样很不现实,鱼的反应速度远比我要快得多,而且G1作为一款消费类的卡片机,对焦时滞还是存在的,所以拍摄时只能估计—下大概,感觉差不多了就按快门,基本属于盲拍。一次潜水一个小时,我大概能拍100多张照片,当然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废片。听有过潜水摄影经验的朋友说,这很正常,所以水下的照片不管哪一张都是百里挑一。

经验之谈

将这次潜水摄影的经验总结一下吧,首先就是要不惜快门,反正也是数码相机,拍多少都无所谓,而且很多时候你无法预测下一秒的景色。建议看到感觉还可以的就先拍下来。第二,由于水的颜色偏蓝,所以拍出的照片会有些偏色,这时可以试着改成日光灯的白平衡拍摄,会感觉画面温暖一些。第三,选择潜水相机时一定要操作简单方便的,像G1可以单手操作,而且按键布局合理,键帽宽大,戴着潜水手套也很容易操作。第四,一定要配上大容易的存储卡,像我这一次只给G1配了一张2GB的TF,拍照片没什么问题,但摄像的话,一会就没有存储空间了,所以建议大家至少配8GB以上。第五,注意及时给相机充电,最好每天一充,因为水下拍摄时相机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对于电力的消耗较大。G1的表现不错,我可以两天充一次电。最后,再说几句关于安全的话,水面上颜色越深的地方,水位也越深,建议不要单人潜往。如果拍摄时不小心造成相机滑落到海沟或看不见底的深海里,就不要再去找了,因为深水区会有暗流,非常危险。

令人满意的卡西欧EX-G1

说实话,刚刚看到卡西欧EX-G1的时候,我真的没感觉出这是一款能够防水的相机,只是觉得它的样子挺酷的。通过这次在马尔代夫潜水试用,它真的让我很惊叹,连续5天的使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同行朋友携带的两部其他品牌潜水相机多少都出现了一些故障。G1除了外观很酷以外,成像效果不错,颜色比较理想,而且它的操作也很方便。如果给它评个分的话,在满分10分的情况下可以打8分,要是能够提升对焦速度和低照度下的拍摄能力,我就完全满意了。

把IMAC 27抱回家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对显示器的要求甚高,自己使用的是一款性价比较高、自认为专业的显示器——三星245T,这是一款采用三星高端S-PVA屏幕的显示器,售价在5000左右,相比艺卓或者NEC的专业显示器,价格便宜了近一半呢。同时,我对自己电脑的图像处理性能要求也比较高,在我处理摄影作品的时候,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每做一步处理都需要等待,因此,苹果IMAC 27作为一体机,处理性能特别让我关注。

取回IMAC 27的箱子可真不容易。虽然是一台一体机,但是箱子巨大,毕竟是27英寸的屏幕呢,重量也非常重,一个人搬上楼确实也费了不少劲,要是个女孩子,恐怕还真难对付。从箱子里搬出机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机器又大又重,我叫来朋友一起取出来的,生怕将它损坏了。机器摆出来,确实比较壮观,相比我以前24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个头足足要大两圈,银灰色的机体有着苹果特有的气息,全金属的显示框显得非常精致,这让很多其它品牌的显示器望尘莫及。由于是一体机,所以屏幕不可能做得超薄,而我也一向认为超薄会牺牲

性能,所以这样的厚度已经接近极限了。一台电脑就仅有一根电源线,摆在桌面上非常清爽。

卓越性能全体验

苹果的显示器在业界内是出了名的优秀,这是早有耳闻,因此接通电源的那一瞬间,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开机后进入了苹果纯英文界面操作系统,初次使用起来,颇为不顺,许多功能和设置都与微软的操作系统相差很大,花了近一个小时来慢慢熟悉。虽然操作起来对一个苹果新手来说有些困难,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苹果的界面设计得非常漂亮,整个机器从硬件到软件都散发了苹果的个性魅力。

我迫不及待地拷贝了一些自己的摄影作品到电脑里,想试试它的图片处理能力如何。我特地掐表计算了一下时间,第一次打开Ps软件花了大概8秒钟,而以后在未关闭过电脑的情况下再次打开PS只需要5秒。比我预想的要快不少呢。而打开一张10兆的大图也很快,特地还做了一个液化过程,基本没有任何迟钝,看来IMAC 27在平面图像处理方面的性能还是很强大的,虽然它的标称配置并不是很高。在IMAC 27上用PS浏览图片的效果真的是很爽,画面通透,感觉超棒。而且它的超高分辨率的确让人汗颜,达到了惊人的2560x1440,超过了目前呼声最高的全高清分辨率,全高清的视频在上面播放,居然不能满屏,强悍!

有个性的苹果

IMAC 27还有一特别的功能是其它一体机不能做到的,就是它能够单独作为一台显示器使用,我对此功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苹果的接口比较特殊,需要专门的转接线,而这次并未搭配该转接线,所以不能如愿以偿,甚感遗憾。

随机器还附带有无线的鼠标和键盘,从外观设计上都能很明显地体现出苹果的设计理念,够酷、够前卫,但是试用了一下发现并不太好用,也许是我已经习惯了常规鼠标的使用吧,苹果的鼠标虽然外观够炫,但是我觉得没有常规鼠标那么灵活,所以,对我来说实属浪费了。

拥有一台吧

近两周的体验结束了,让我对这台一体机有些恋恋不舍,处理图片、看高清它都能很好地胜任,屏幕够大,效果够好,但是价格也够贵,换位考虑一下,单独买一台27英寸的苹果专业显示器也要万元。何况它还带着一台电脑呢!相信苹果迷们一定会对它趋之若鹜。

与苹果的亲密接触

作为一个非苹果粉丝,我同样很尊敬苹果,因为它在我心中是高端的形象,让我敬而远之,我不会像一个追新族一样为得到它而不惜一切。不过,今年春节,我有幸得到了《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给我的免费体验机会,就像彩票中了大奖一样高兴,因为我体验的是苹果JMAC 27一体机,让我有机会单独地、亲密地与我心中的高端形象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今年春节我3G啦

这次报名参加《数码精品世界》春节体验活动其实有点儿碰运气的幻想,没想到真的被选中了,看来虎年会是我的幸运年。从编辑手中拿到了两部3G手机是WCDMA的索尼爱立信U_1和TD-SCDMA的摩托罗拉MT710。过年回家的这一星期,除了例行的走亲访友、陪父母聊天吃饭之外,一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花在玩手机上了。

出人意料的网络覆盖

本来以为在我们这样的二线城市,家又处在城郊,会收不到3G网络信号。但是实际试用的结果却大出我意料之外。在这边联通的表现非常好,3G信号满格,上网速度飕飕的。相对来说,移动在本地的发展比较一般。移动的3G信号则稍微差了些,有时候只能收到2G的信号。不过在繁华地段则好些。这次回家,我自己的那部水货CDMA 2000手机也爽了一把,信号强度在多数地方都是满格。

高速就是硬道理

在家这几天,我用电脑上网的次数很少,基本都是手机在线。不管是看Google Reader里的信息订阅、读起点网更新的小说、更新微博或QQ聊天,用手机都很方便快捷。即使各处转悠的路上也能联网,比电脑方便多了。而且联网的速度也很牛,跟家里的ADSL相比没什么区别,用U_1在线看优醋视频也不用缓冲多久。对于我这样的重度网络使用者来说,3G还是很有价值的。

摩托罗拉MT710内置了CMMB移动电视,可是在我家乡只有四五个台,而且只有本地的电视台没有加锁。用了一阵子电视功能,基本没看到马赛克,流畅度也很好。回北京后我又试了一下,可以收到的节目丰富多了,而且免费频道也有5个,看来在数字电视这方面还是首都比较成熟。

视频通话的新发现

《数码精品世界》2月刊的春节专题里面提到了视频拜年,所以我也尝试了用手机的视频功能,可惜我的同学、朋友们用3G手机的很少,只有那么两三个人用上了联通186号,所以连线对象就很有限了。第一次接通视频通话的感觉还是挺震撼的,多年不见的朋友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当时那种感觉让人很是激动。虽然画面稍有些模糊也不太流畅,效果远比不上电脑视频,但手机视频带来的那种新鲜感让人难忘。我爸妈对“高科技”本来没什么感觉,看到这个功能后却很有兴趣。打算过了年也买个支持视频通话的手机,这样就算我长时间不回去也能瞅瞅最近怎么样。可惜我这电信3G号码不支持视频,看来得各个联通或移动的3G手机来迎合老人家的心意了。

以往总觉得3G虽很好,但对我来说用处不大。通过这次体验,感觉3G上网比起2G要舒服不少,不用为等待页面下载烦心。尤其是以前看做鸡肋功能的视频通话,现在的观点有了变化,哪怕只为每周和爸妈在手机里面对面聊聊也值得升级到3G。

体验高清电影

将投影机搬回家的第一天非常兴奋,也遇到些麻烦。家里已经有了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电视后面的正墙壁是做了装饰的,而且没有专门的投影幕,无法在这个方向做投影,后来只能在饭厅的墙壁上找到一块“空地”,幸好这里有够100英寸的面积。由于事先并没有专门为投影机做预留,所以后期在使用中相对比较麻烦些,每次使用都要搬来挪去的,早知道自己会和投影机结缘,就事先应该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做些预留。

明基W1000投影机不算大。作为一台1080P的全高清投影机,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一只手也能拿得住,个头小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方便我每次使用后收拾。这台投影机配备了HDMI接口,这是我最喜欢的接口,播放高清怎么能少得了它呢?正好我的笔记本也配备有HDMI接口,遗憾的是由于平时基本不用,没有配备一根HDMl线在家,所以我不得不赶在过年之前赶紧找个地方买根HDMI线回来,后来在国美电器买了一根,花费我400大洋,非常心疼啊!想想将来肯定还会用得上,也就安心了。平日里我喜欢下载高清电影,这回可派上了用场。高清电影加全高清投影机,简直是完美搭配,出来的画面如此震撼,连我老婆都赞叹不绝。

用投影看NBA

春节期间我还用W1000做了另外一番体验,那就是接高清电视信号看NBA全明星赛,

作为一个NBA球迷,我为了将这次NBA全明星赛“转播”得好,着实下了不少功夫,不惜将家具位置弄得乱七八糟,还专门将卧室里电脑用的高端多媒体音响也搬了出来。以凑成一套完整的视听系统。虽然场面看起来“惨”了一点,但是收到的视听享受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从来没有用这么大屏幕看过NAB比赛,这次第一次用全高清投影机看NBA,自然非常兴奋。一大早就起来守在投影机前面,等待全明星赛的开始。明基W1000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可以在有光线的房间里投射,我只是拉上点窗帘,投影画面的清晰度就已经非常好了,就像嵌了块屏幕在墙壁上一样,让我非常惊讶。在3米的距离上观看100英寸的画面,与E42英寸的屏幕下看NBA相比较,效果差异真是太大了,大屏幕下的临场感超强,加上澎湃的音响,仿佛置身在比赛现场一般。尤其在慢镜头回放和特写的时候,那种视觉享受极爽。虽然电视信号还达不到高清电影那样的清晰度,但是总体水平已经比以前的模拟信号进步了许多,如果电视信号也能达到1080P的分辨率,那该多好!平易近人的价格

和明基W1000将近10天的亲密接触接近尾声,实属有些舍不得归还,打听了一下价格,不到万元,仅相当于目前一台中端的平板电视价格,要知道,我当初买家里这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也花了12000多元呢,看来现在购买一台全高清的投影机还是相当划算的,我想不久的某天,我家会正式迎来这位新成员。

有了就不想失去

幸得《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的一次体验机会,借到一台1080P全高清投影机回家使用,型号为明基W1000。春节假期有整整一周时间,可以说,这台投影机在整个假期中带给我许多欢乐,让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春节里的快乐伙伴佳能炫飞ES40便携打印机体验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春节的载体,鞭炮、年夜饭、压岁钱承载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欢乐的笑声回响在记忆的深谷,始终挥之不去。当我们再次翻看旧时的老照片,这份记忆再一次涌上心头。但是由于照片时间久远,胶片的底板已经不知去向,现存的照片也由于时间久远而出现了破损,为了让这份快乐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在2010年的春节前夕,我便有了重新整理春节老照片的想法。

小巧且实用

修复老照片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修复老照片对我这样的菜鸟来说已经轻而易举,只要有一台扫描仪、一台电脑和一台照片打印机,足不出户就可以将快乐延伸,找回儿时的快乐。我首先将残缺的老照片进行扫描,输出成电子版,接下来本次体验的主角隆重登场了一佳能炫飞照片打印机ES40。

它轻盈小巧,机身上还设计了手把,方便我们移动中使用。挺遗憾的,炫飞没有内置电池,否则出外旅游的时候,我也可以把它带到户外使用。打印机耗材的安装是我最头太的问题,不过炫飞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墨盒和相纸被整合在专门的盒子里,我可以直接将它插入机身侧面的插槽,轻轻松松进入打印状态。

轻松修复老照片

浅谈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优劣 篇4

这就像在问, 铅笔比水笔好, 好在哪里?对某些工作来说, 正如制图或画素描, 铅笔是好些, 而对其他工作来说, 正如写文件或签名, 水笔就更好些, 所以某些工作, 像拍摄确实精美的照片, 特别是想要放大照片时, 胶片照相机要好些, 而就其他工作, 比如通过电话给朋友或网站传送照片, 数码相机好些。

那么, 我们如何来选择使用相机呢?

传统相机上胶卷的片幅越大, 在制作照片时放大的越小, 质量就明显好于小尺寸照片, 120底片比135底片放大的伏势就十分明显。但大底片的优势也只就是在放制一定的大尺寸时才能显现出来, 在小规模照片时根本就体现不出来。因此如果你要制作出大尺寸的照片时才应使用大尺寸片来拍摄, 而只要放大到16英寸以下的照片时, 135底片完全能满足需要, 在广告摄影以及翻拍书画作品, 用于出版画册和大场宗的风光片, 专业作者都喜欢用大片幅的底片来拍摄。

数码相机的感光成像的像素来决定的, 像素高的信息量多成像质量也越高。因此, 像素数的高低也可以比喻底片的大小概念。目前1000万像素数比500万像数在做到16英寸以上的照片时就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在条件许可的层次下尽量用高像素数的数码相机, 在像素数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来选择CCD尺寸大一点的数码相机。苏州的摄影大师金黎明教授就说过, CCD尺寸大一点比像素数高一点还重要。设定的像素数高文件就大, 可用的空间就大, 在同样规格的储存卡中拍摄的数量就少。设定像素数低, 文件小, 拍摄数量就多。为了提高影像质量, 应用相机中最高的像数指标来拍摄, 同时应使用高质量的存储卡为选择的主流。在一般的创作拍摄过程中, 选择“细致” (JPEG) 格式来拍摄, 虽然它有一定的压缩, 但压缩比较大, 对图象的损失不大, 是最常用的格式。当然, 人们或许会想到, 在使用像Photo Shop那样的图像编辑程序对影像进行处理时, 可以清除那些人工痕迹。但是, 这只是对了一半。在数字暗室中, 可以清除掉某些人工痕迹, 但不要指望除去所有的人工痕迹。即使最好的数字暗室程序, 也不可能除去所有的人工痕迹。所以在拍摄照片时, 最好还是一开始就尽量避免人工痕迹。

在一些较为重要的场合, 例如拍广告摄影以及一些风光片时应选择原始或超细致的存储格式, 256MB的存储卡在500万像数拍摄时:原始超细致可以拍摄16张, 细致可以拍摄90张, 标准可拍140张。

确保正确曝光是所有拍摄中最决定的一环。只有曝光正确的底片或图像, 暗部和亮部都会有丰富的层次, 不偏色颗粒也最细。

胶卷有一定的宽容度, 一般说黑白胶卷的宽容度较大, 正负相差1-1.5级的曝光, 彩色负片相约相差负半级到正一级的宽容度。正负只能相差半级。而对数码相机来说, 曝光正负不能相差半级。有人认为数码图片曝光不准确不要紧, 可以通过后期电脑调整来纠正,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你把它调整后对图象的质量将会有严重的影响。也只有曝光正确时, CCD上记录的才是最完美的图象。而曝光不足, 暗部会缺乏层次提高亮度会使颗粒粗糙且黑度也不够。再加上亮部没有足够的力度, 而且会出现偏色。相反如曝光过度亮部会严重丢失层次, 死白片, 在电脑上是调整不出层次来的。因此胶片也好, 数码也好都要求曝光正确。但在习惯上有这样的认识:曝光中的差异失误负片宁可过半档, 反转片宁可欠半档, 数码也可欠半档。

在电脑上对图像进行调整也只能是建立在标准曝光基础上的, 调整只是对自己有的层次适当强化或弱化而已, 只是通过相互对比及陪衬来改善效果。如果原稿有丰富的层次则调整的余地就大, 容易使原稿层次不足, 硬要调整很大的范围只会使原照不堪入目, 因为画面上再产生的影纹细节也不可能比原始数据质量高。因此在拍摄时要正确测光要熟练的应用曝光补偿调整, 必要时进行包围曝光法。

选择合适的感光度胶卷和数码都有一个感光度的选择和设定。一般都有ISO50-800度的选择。胶卷对感光速选择的内在规律是:

感光度低---反差大---宽容度小---颗粒细---解像力大---灰雾小。

感光度高---反差小---宽容度大---颗粒粗---解像力小---灰雾大。

这其中颗粒的粗细、解像力的大小、灰雾的大小是关键的词汇和选择的考虑。

数码相机上的CCD在设定为高感光度时, 在增强接受光线灵敏度的同时, 也将噪声信号一定程度上同步放大, 因此会使图象颗粒粗、噪声点多而使图象质量在相应降低。

严格控制光比, 使光比尽量缩小, 是获得图象细微, 层次丰富的关键之一。确保对焦正确到位, 目前大多数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 应该说对焦到位没有问题, 更何况对焦不实往往也按不下快门。这里主要讲“对焦点”的选择, 有两种情况:一是主题不在中央, 可先用中央对焦点对焦后锁定 (半按住快门不放手) 再重新构图确保主题的合焦;二是景深的问题, 在较小光圈大景深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景深纵深距离一半略靠前的位置上选作对焦点, 这样可确保前后景物都在景深范围以内 (可以通过景深预视功能能来验证) , 在大光圈小景深的情况下, 对焦点选择在前景位置则背景会虚化。反之若对焦点选择在背景的位置则前景会虚化。这些对焦点选择的位置在构图和创意都要考虑。

首先选用最佳光圈, 每个镜头都有成像质量的光圈, 可以自己来测试, 翻拍一些贴在墙上的报纸来验证。通常的情况是在最大光圈再缩小二档就是最佳光圈。没有特殊的需要, 平时应尽可能使用这档光圈, 尤其是一些普及型低档的镜头, 更应如此, 以发挥最强优势。有人误以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成像质量越好,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因光圈过小光线会衍射而影响成像清晰度。

其次, 不管使用何种类型的照相机, 都要保证被摄对象具有明亮的照明。因为黑暗区域更容易产生人工痕迹。普及型数码相机并不擅长在低照度情况下进行拍摄。为了获得一张好的数字照片, 就需要大量的光线!

最后, 减少人工痕迹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具有高分率芯片的照相机。摄影影像高倍放大后颗粒会变得非常明显;而把数字影像放很大时, 人工痕迹也会变得更为明显, 这是类似的情况。

有了电脑和处理图片的软件, 有人认为照片在拍摄时的不足问题都可以在电脑上调查出来, 这实乃错误, 电脑上每增加调整的次数都会影响最终照片的质量。每剪裁一次都会减少文件的大小, 因此在拍摄时要做到构图、曝光都到位, 在电脑上少剪裁, 仅做一些微调和清楚一些杂物。冲扩店的质量和责任心是后期制作关键的做后一环节。要选择一个信得过, 并能持久保证质量店来做照片, 但这还真不太容易。

体验数码相机 篇5

优秀的外观设计

富士X-S1在整体设计上按照数码单反加上镜头的理念来设计,在第一视觉上,让人感觉它就是一部单反相机。X-S1在个头上与入门级的数码单反相差不大,外壳使用了具有纹理质感的橡胶涂层设计,使整体机身保持了“X系列”的高品质水准,不仅在质感还是在手感上都更上一层楼。模式转盘和操作模盘上采用了大量的金属材质打造,在操控的时候质感一流,拨动起来阻尼顺畅,增加了拍摄过程的舒适感。

26倍光学变焦镜头

一部好的相机,没有优秀的镜头来搭配,那必定是遗憾。富士X-S1搭载了一支26倍富士龙光学手动变焦镜头,等效135画幅为24-624mm,具有 4片非球面镜片和2片ED镜片,镜头筒采用金属材质,增加了可靠性。而变焦环则以橡胶材质精心包裹,采用间隔的条纹,面积够大,握起来手感很好,有着很好的防滑效果。配上富士胶片先进的超解像变焦功能,使其达到52倍的超大变焦,焦段覆盖范围达到惊人的24-1248mm(相当于35mm相机),可谓“一镜走天下”。

人性化的设计

X-S1在使用上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首先,背面的液晶屏设计成为可翻转式,液晶屏参数为3.0英寸46万像素,满足了日常取景和浏览照片的需求。不过翻转屏只能上下折叠翻转,不能左右翻转,显然主要是针对超低机位取景和手持高机位取景。

X-S1在顶部配备了0.47英寸144万像素EVF电子取景器,支持自动切换,当眼睛靠近取景器时候,则自动切换为电子取景,而当人眼远离取景器,则自动切换为液晶屏取景。在光线强烈的室外,电子取景器有助于用户更清晰地拍摄照片。

富士X-S1机顶还配备了一个隐藏式闪光灯,和大多数的入门级单反相机一样,内置式闪光灯在关键的时候总能起到补光的作用,而不需要额外携带外置闪光灯。对一般的用户来说,这只内置闪光灯足够满足日常拍照需求。

核心配件—感光器

X-S1采用了一枚1200万像素2/3英寸的EXR CMOS感光元件,这枚感光器与富士X10上的相同。近两年数码相机在感光器的面积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枚2/3英寸大小的感光器,在同级别数码相机中面积属于中等,不过成像和高感光度的表现上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实拍体验

富士X-S1握在手里,大小比较适中,而手柄处的皮质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手感也比较舒适。整机的重量较重,接近1千克,给人的感觉较为专业、可靠。

X-S1的操控按键与单反相机很接近,熟悉单反相机操控的玩家很容易上手。开机键是富士和尼康一直沿用的快门键外圈拨盘,操控方便。

当使用长焦端拍摄时候,镜头的伸出位移比较大,此时要特别注意镜头筒的防撞,拍摄完毕需要尽快缩回来再携带。超长焦端拍摄时,防抖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其照片略有抖动造成的边缘锯齿状。建议使用三脚架拍摄超长焦端景物。

X-S1作为一款数码相机,最近对焦距离仅为1cm,拍摄微距信手拈来,省去了单反相机单独购买微距镜头的麻烦,长焦微距一镜呵成。

由于是数码相机,快门声音为模拟,为了搭配相机得到比较舒适的拍摄感觉,在模拟声音中选择一个清脆的声音,将有助于体会到拍摄的流畅感。在实际拍摄中,X-S1可实现最高7张/秒的全像素连拍。

X-S1支持1920×1080分辨率30fps的全高清视频拍摄能力,可翻转液晶屏为视频拍摄提供了良好的取景支持。

X-S1背面的液晶屏设计成为可翻转式,不过翻转屏只能上下折叠翻转,不能左右翻转,显然主要是针对超低机位取景和手持高机位取景。

26倍富士龙光学手动变焦镜头,等效135画幅为24-624mm,镜头筒采用金属材质,增加了可靠性。变焦环则以橡胶材质精心包裹,采用间隔的条纹,有着很好的防滑效果。

X-S1外壳使用了具有纹理质感的橡胶涂层设计。

X-S1的操控按键与单反相机很接近,熟悉单反相机操控的玩家很容易上手。开机键是富士和尼康一直沿用的快门键外圈拨盘,操控方便。

X-S1的顶部配备了0.47英寸144万像素EVF电子取景器,当在光线强烈的室外,电子取景器有助于用户更清晰地拍摄照片。

X-S1的对焦方式的切换与单反相机很类似,体现出专业感。

超解像变焦要在菜单里打开,使用的时候按Fn1键进行数码变焦,最高可达52倍变焦效果。

EXR模式下,可选择照片拍摄的重点。

拍摄视频时,有多种视频格式选择,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拍摄。

26 倍光学变焦,最长焦端 624mm 的威力还是惊人的。

胶片模拟——黑白效果

胶片模拟——鲜艳效果

胶片模拟能让你设置相机的照片风格。

由于是电子快门,所以快门声是模拟的,有3种声音选择,并且可以关掉。

感光度可以设置到自动3200,方便用户在暗环境下拍摄照片。

数码相机的设计 篇6

1.1 设计技术

以人为中心来看, 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一基础上对机器分类对待, 那些人们随身携带的, 非随身携带的;使用频繁的, 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术为支持的系统平台终端产品, 低技术产品。相信每一个厂家都会找到自己的产品在为人类服务的众多产品中的准确定位, 也会相应的找到解决自己产品与人的相应关系的良好方法。

1.2 设计功能

在产品功能设置上, 传统相机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 可谓功能全面, 因此造成了其复杂——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尴尬, 面对一款光学相机却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机的诞生就是一种弥补市场的措施, 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数码相机。这也就告诉我们, 我们的数码相机设计应该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够抓住最大群体的非专业用户, 其成功就不得了了。毕竟专业用户又有多少, 况且他们似乎对数码相机还不屑一顾的。

1.3 设计品牌

国产品牌发展定位不明确, 在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中错失发展良机, 致使外资品牌取得先发优势。国产品牌错过市场出发点取得先发优势的机会, 又错过市场爆发点积聚技术、资本实力的机会。本土企业对数码相机技术发展之快没有准备, 自主研发实力不足, 跟不上国际水平。本土企业引进技术方面采用传统的引进工业生产线的方式, 立项之际已落后。国产厂商少将数码相机定位为主营业务, 对数码相机业务投入不足。国产厂商对数码相机业务重视程度不够, 研发投入不足, 加之受日本厂商技术壁垒遏制, 导致国产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中生存。

相比之下, 外资品牌多是从传统照相发展成为数码相机巨头, 光学与机械根基雄厚, 而国产品牌早期多找人代工或者是由IT产业分出一个部门发展数码相机产品。数码相机的众多核心技术如高感光度下的图像处理技术、光学防抖系统等都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 重重技术壁垒将国产品牌限制在低端领域。报纸、电视、杂志、万维网, 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关数码产品的信息向我们涌来, 显然对数码相机这块大蛋糕的争夺之战已经开始了。新款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相机的新事物;三是数码相机有着其前瞻性、时尚性特点;四是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最新的科技技术。基于此, 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数码相机, 后起厂家若想赶超传统厂家, 很显然在技术上是很难有太大作为。只有在找寻现有市场盲点的同时创造市场。竞争重点也就放在产品外观创新、服务、人性化设计、时尚把握、市场群定位上了, 以此祈求可以打开市场, 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塑造与数码相机形象匹配的产品市场形象——时尚、前卫、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2 数码相机产品设计理念与方向

2.1 取景技术方面

从市场角度看, 这类“可换镜头大感光元件紧凑型数码相机”拥有十分广阔的潜在消费群体。一方面, 紧凑型机身与较大感光元件的组合, 使其获得便携性与图像品质的良好平衡;可换镜头使其在应用灵活性上也有相当大的余地。这两大优点, 即便是消费型DC中的旗舰机也望尘莫及。另一方面, 良好的便携性和相对单反不太惹眼的外观也使其在街拍爱好者中拥有很强的人气。所以无论作为新消费者的主力机还是老用户的单反备机, 这类产品都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合适地位。有理由相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电子取景存在延迟、色差、耗电的问题必将被全面克服, 之后各家相机厂商都会渐渐意识到传统的单镜头反光结构是一种累赘;我们大胆预测, 有朝一日电子取景、实时取景将最终完全代替光学取景从而成为数码相机的统一标准。

2.2 快门技术方面

人机工程学在研究人机系统人的运动输出时, 动作需要人保持某一稳定姿势时间越长, 人执行该动作的准确性越小, 同时提出了对机器的改造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一现象。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 在曝光过程中及时轻微的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 在使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因此设计师们不断研发改进相机快门速度的技术, 以致大幅度提高相机的快门速度。但是相机快门的优劣不仅要看“快”还要看“慢”, 就是快门的延迟, 比如又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 用来拍夜景足够了, 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声“, 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2.3 创新技术品牌方面

鉴于传统相机的种种优点、特点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场盲点——忽视了大量非专业用户;鉴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尴尬角色——没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鉴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世界资源特别是技术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垄断局面, 一切变得越来越透明, 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 企业最有效竞争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对人类创造力、创新速度和企业决策者胆识等智利因素的竞争了;鉴于大时代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张扬及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设计产品如果还沿着别人的路走, 而不能够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从而引导市场, 那我们将很难有走很远的机会, 更不用说创造神话了。不过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品牌, 我们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市场存在巨大未开发领域, 相信我们只要紧跟时代脉搏, 把握任何的可能, 大胆创新, 我们将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保卫战, 我们将很可能成为这一新事物的市场引导者和领头羊。总结以上种种, 对数码相机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方向是简洁、美观、亲和、时尚、前卫, 同时是易操作的, 易用和个性化的。这一点我们暂且称为形, 应该说它是产品与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 色彩是另一因素。它们属第一感性因素, 同技术、结构、机能相比它们有着更大的可变可能, 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3 结束语

体验数码相机 篇7

我是家用游戏粉丝,10年来游戏行业天翻地覆,激烈的竞争迫使厂商走上了追逐细腻画面、刺激表现的不归路。我常常看着几乎和CG无差别的游戏画面发呆,究竟是我在玩游戏还是被游戏给玩了?任天堂3DS支持裸眼3D、索尼预计2012年推出NGP……好吧,这些都是高科技我会埋单,但游戏机的美好时光,一旦错过就一去不复返。

宽带:从拨号上猫扑到在线看视频

2002年我还用拨号上网登陆猫扑,由于几乎没有超过600像素宽度的图片,所以网速也还可以忍受。现在宽带让我触手可及海量公开课、美剧以及最新的《康熙来了》。不过你懂的,带宽的增长倍数也许和便利的增长成正比,但我仍然怀念从前“保持队形飘过”的简单魅力。

记录分享:为空间默哀,为微博喝彩

我曾在MSN Space写了3年博客,直到上个月它被清空数据,我才意识到那些打印出来有半本辞海的图片文字都已在互联网灰飞烟灭。现在是微博时代,最适合传播的文字是140字。微博改变了人们分享的态度和方式。10年前很少有人愿意晒照片、晒工资,再看现在,进化的是科技,变化的是心态。

音乐载体:一台iPod等于2000盘MD

10年前我花4000多元入手了一台MD Player先锋PMD—R1,当时以为索尼主推的MiniDisc是音乐载体的一次飞跃,现在我掂量着手中的160GByte苹果iPod Classic——它能匹敌2000多张MD,这些重达100Kg,而iPod Classic行货也才2000元不到!

电台:听众也可以是主播

10年前,我听了几年中英文双语广播节目《欢乐调频》,10年后,我建立的黑莓播客《莓控听》已连续播出120期。P0dCast这个词还是苹果创造的(iP0d+BroadCast),它带给我的是从普通听众到播客一族的摇身一变。

购物:从压马路到扫淘宝

“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根据淘宝发布的2010年网购报告,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售出48000件商品。10年前我还是个压马路爱好者,买数码器材去新街口实体店,买唱片去西单音像大世界,而现在则都先去淘宝、京东,和朋友聚会则要登陆大众点评找去处,而且这样的绝对不是我一个人。

照片:有了iPhoto是否还有冲洗的必要?

10年前数码相机刚刚兴起,拍完就要挑选一些去冲洗。最近一两年我用iPhoto标示并整理海量照片,这样不但方便在Mac回顾浏览,还能把电子相册导成幻灯片上传到网络和朋友分享。或者捧个iPad分享图片视频,仍然不失当年手捧相册的纯朴感受。

交流:和爸妈一起FaceTime

10年前我还在大学念书,给爸妈打个长途都要憋到晚9点去抢占IC电话亭,现在同学们足不出宿舍就可以和爸妈视频聊天,飞信、米聊等应用的诞生,更让短信岌岌可危。下月我打算给老爸添置一个可玩FaceTime的IPodtouch,既节省话费还能面对面地交流。

上一篇:地面反射波下一篇:委托代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