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2024-07-07

马原(精选六篇)

马原 篇1

据《乌鲁木齐晚报》消息, 小说家马原今年8月在佛山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 以“一个中国作家的文学梦”为题, 讲述了自己对文学、对小说创作的最新感受与思考。面对现场的很多青少年读者和年轻的文学者, 马原的“文学梦”从小时候讲起:“我是一个文学的孩子。从四五岁时, 我就开始阅读。在家乡的一个小图书馆里, 借阅各种童话、民间故事, 五本五本地借, 而且阅读速度越来越快。”马原甚至谈到, 11岁那年, 他读到霍桑的成名作《红字》, “那个时候, 我已经读过《静静的顿河》了, 但是《红字》给我最大的震动, 对小说的神秘感, 是从这部小说开始产生, 我开始想, 我以后也要写小说。为了一次一次地读这个小说, 我第一次做了个偷书贼”。《红字》开启了马原的写作梦。大学毕业后, 马原到了西藏工作, 并开始发表小说。“很多人谈起先锋小说, 都会谈我的《拉萨河女神》, 其实这是我一个很普通的作品, 但没想到这部作品一下子让我红了。”马原后来又发表了《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 “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 这个开头句子, 让大家惊讶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于是, 1984年到1988年, 大家纷纷写“还可以这样写”的小说, 这就形成了80年代的“先锋文学”。

马原读书报告 篇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怀着对马克思深深地敬佩之情,我手捧《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津津有味的品读起来,以祈求能在和世纪伟人的贴心交流中体验一个伟人的深刻思想,启发自己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第一遍浏览完整篇文章,我大略的理解了文章的思路结构,可是对于其中的深刻思想却是似懂非懂。我没有灰心,因为我深知,想要深刻体会一个伟人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文章,并上网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辅助理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于文章中的深刻思想有了一丝自己的理解

纵观全文,序言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结构明朗。整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第二部分是叙述研究经济问题的动机和原因。该部分指明了“最初动因”,并且也是正确批判“法兰西思潮”的需要。第三部分是经典式地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质,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纲要。该部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示了社会系统的复杂结构;概括和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划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的标准;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揭示了社会革命的客观根源;指出了社会变革的种类和条件;概括了社会历史演进的基本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性,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四部分是简短地叙述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和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具体过程。第五部分是指出进行科学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必须杜绝一切犹豫和怯懦,而应该勇敢、坚定。整遍文章段段相连,环环相扣,其间的思想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常言道,书犹药也,善读者可医愚。确实如此,品读数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在深深感叹马克思穿越千年的深刻思想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启发,初步理解了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通读全文,我将全文的精华思想概括如下:首先,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竖立着法律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其次,关于社会变革演进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社会革命,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上述深刻思想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作为千古一遇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可谓是名副其实。对于上述深刻的思想,我在此就不做论述了。

读完全文,我在敬佩马克思深邃的思想之余,还深深地折服他那种务实求真,踏实钻研的科学精神。马克思说:“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么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偏见,却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求真诚实精神,足以让人尊敬。其实,熟读序言,我们知道马克思进行了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其间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马克思自己说:“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他还说:“ 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批判地仔细钻研新的材料。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属于本题之外的学科,在这方面不得不多少费些时间。”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马克思会不惜花时间去研究,只为“自己弄清问题”。这是一种多么务实求真的钻研态度啊!真正做学问的人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再否定,而急功近利的人们却汲汲于发了多少论文等形式主义。现下经济社会,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世风浮躁,各类学术造假层出不穷,真正能踏实专注地搞学问的大师级人物屈指可数。在当今的浮躁社会,我们呼唤马克思,需要马克思的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

想想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我不禁一阵汗颜。马克思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所遇到的艰难不可计数,像“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雇佣劳动》一书的印刷由于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离开比利时而中断”,“所能够支配的时间特别受到限制的”等等,可是他都一一的战胜了。像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麻烦就半途而废,这跟马克思相比,简直让我惭愧不已。从今以后,我要以马克思为榜样,务实专注的学习,遇到问题踏实研究,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马原“死灰复燃” 篇3

一道海峡隔开海岛和大陆,这让马原感到惬意。仿佛他的内心也如此,有一条已然分割的界限,有些事有些人在此岸,而马原在彼岸。这个身高1米84的东北佬,“会写小说的汉人”,已然适应了南方海岛潮湿闷热的环境,他离开故乡辽宁锦州太久了,所有的回忆,都不过存于《上下都很平坦》那22万字的虚构里。

虚构和现实彼此穿越,那是马原的方法论。但二十年来,他只在現实中生活,虚构的小说一笔未动。3月15日,他的32万8千字的新小说《牛鬼蛇神》在《收获》上发表。消失20年的马原,回来了。

多年前,他在西藏写作一举成名,他的“马原叙事圈套”影响了很多同道中人,他被称为先锋五虎将之一。“在一定意义上,《牛鬼蛇神》这本小说是死灰复燃。”马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可能我一辈子再也写不了小说了”

马原留着圆寸,穿着青灰色加厚衬衫,胸口处还绣着花儿。给他拍照,他微低着头,目光往上看,有些调皮,笑起来很卡通。一只书包斜挎在身上,远远看着,像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字概括他,则是“狂”。这一点,他倒无所谓,说起自己当年写小说,他滔滔不绝:“那时激动,因为灵感四溢。”

“不瞒你说,这20年,我做了很多次尝试,最后我已经认命了,觉得自己真正有灵感的人生阶段已经过去,可能我这一辈子再也写不了小说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对于江郎才尽,20年里,马原不止一次害怕。他很绝望。海明威拿猎枪打掉半个脑袋,那就是绝望。一同成名的先锋作家格非也有过绝望的时期,想自杀。马原说,我也这样。

但现在,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回来了,59岁,抓住了中年的尾巴。

《牛鬼蛇神》说起来很简单,两个男人的故事,大元和李老西。大元是作家,有马原的影子,李老西的大名叫李德林,是海南岛上的农民。文革大串联时,两个人都还是少年,在北京相遇,成为朋友。后来大元回拉萨,李老西回海南。

许多年后,社会变迁,大元忙忙碌碌早已不再写小说,也渐渐想不起自己海南岛上的老朋友。偶然之间,他来到海口,意外与80后的退役女运动员阿花相遇,然后相知相恋结婚。婚礼上,大元才看到,自己的老丈人正是李老西。

马原擅长叙事圈套,在他的小说里,马原常常成为角色之一,让人不辨虚实。如今的 《牛鬼蛇神》,你也可以这么看,但也可以视之为一面镜子,马原将自己和生活照在里面,藏了太多密码。这本小说构思了很久,但写得很快,2010年2月动笔,11月竣稿。写之前题目就有了,马原属蛇,他老丈人属牛,他那时候就想“牛鬼蛇神”是一个多好的书名啊!

这次写小说,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一场生死。

此前一段时间,马原得了糖尿病并带状疱疹发作,然后被查出肺部有阴影。“肺的病,有四年多了,期间我有很多关于人本身的形而上的哲学的思考。”他说。马原是信神的,在他早年的小说里,一览无遗。作家洪峰对马原的评价是,“他说话经常磕绊,想半天,最后给你一个很神乎乎的词儿。”

“我比较迷信,信骨血,信宿命,信神信鬼信上帝,泛神。”马原承认,“面临生死,很多事情就看通透了。年轻时,命算啥?斗气比命重要。但今天我一定不是这样。”

新作里,马原将海南吊罗山和西藏作为两大主题,西藏离天近,通神,而海南是鬼气重,那儿最大的节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马原的老丈人,是纸工,专门为鬼节服务,一个中元节的收入抵得上平日大半年。这就是小说里李老西的原型。而小说中,两个小孩长成两个男人,最后居然成为翁婿,这个大的架构,在朋友韩少功看来,太漂亮了。“这是我马原的强项,我是一辈子都在研究叙事门道的。”马原不谦虚地说,“小说更重要的部分,是哲学部分。”

前两年,马原将病中思考整理出来,叫做《以常识做三问》,三问是终结诘问,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他将这些哲学思辨,镶嵌进小说里。小说中每一卷里的章节,各有4段,从3到0,马原故意反着标顺序。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倒叙,而是在正常叙事里的故意翻转,实现某种归零,也是完成了一种终极诘问。所有的0节,单独连着看,其实就是那部《以常识做三问》。

小说编辑叶开起初不解,和《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商量,为何马原用了“0”。程永新说,把零视为无,这样你可以回望一段古老的箴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归零,是个很有趣的方法。

“我以为我赶上了

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最近一次出现在媒体上,马原的身份是洪峰的朋友。隐居在云南的洪峰,除夕夜被人打伤。他们是都在当年的先锋写作五虎将之列。

他说洪峰的境遇与自己很像,早早离开圈子,在远离中土的地方安家,都娶了小自己20多岁的80后女子为妻,都遭遇到家长里短的琐事的困扰,都老来得子,都有一堆平常生活的烦恼。

其实,与洪峰最像的是,马原同人打交道也心存畏惧。其实,他的生活相当封闭,几近离群索居。

在《牛鬼蛇神》里,主人公大元喜欢一本叫《刀锋》的书。书里的主人公叫拉里,从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归来后,忽然对身边的一切生出深刻的怀疑。他有一笔数目不大的遗产可以继承,这让他能够过一种不必为生计工作的游手好闲的日子。他决定什么都不做,只是读书和到处走走看看。

不写小说的这20年,马原也是如此,“在社会上流浪”。好友何立伟有句名言:“忍看朋辈成主席”。马原为自己庆幸,他恰好不在此朋辈之列。当年一马当先地写作,马原让人为之狂热,照理来说,就这这种势头,他可以一本一本写下去。但是,后来他仿佛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客收起刀剑,拂袖而去,做了很多别的事情。

3月某日,春光渐近,而海口的太阳更加凶猛,此时马原的谈话,不疾不徐,带着东北话特有的舒坦和平静:“我想是出于无奈吧。少小迷上文学,一定是体内孕积了太多理想、幻想的因子。

在写作许多年之后,忽然很迷茫,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幻想、理想这些奢侈的东西。似乎钱成了唯一价值,或者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我于是以为我运气不好,赶上了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当时相当沮丧,就和自己说,不写也罢、不写也罢。”

他那句“小说已死”流传甚广。

“也许是我的错吧,太把小说当回事了。不那么较真的话,就写呗,又喜欢写故事,又赚钱又出名,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可是马原拗不过这个弯,他认定做什么都能够解决生计,不必非拿小说来糟蹋。于是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写小说。一停20年。

“没有一天是跳帧的”

1953年,马原出生在锦州一个铁路员工家庭。在遇见小说前的几十年,这个东北青年“干过农民、渔民、汽车装卸工、铆工、筛河石的力工、钳工、整备工、泥瓦工,曾经像猪一样能吃,曾经一次把我的一百九十三斤的土杠铃连续举了十几下,我有许多过去时态的英雄业绩可以夸口。”

1985年,他写了《冈底斯的诱惑》,声名鹊起。两年后,他又干了件大事儿,与女作家皮皮结婚后,生了个10斤胖小子,取名马大湾。

1992年左右,马原不再写小说,一晃至今20载,马大湾已长成小伙子,让不再写小说的父亲意外的是,儿子在国外留学,偷偷写了一部长篇,出版时,没提“写小说的汉人马原”半个字。不想炒作。

写小说是苦差,在马原看来,等同于进窄门。所以这20年,他走出了这道窄门,让很多人觉得,马原隐了。

马原笑着说,那是读者的立场,而我个人的立场是,这20年,每天都是扎扎实实过来的,没有一天是跳帧的。

他的确干了很多事儿。他到上海,在同济大学做老师,一口气教几门课。一堂90分钟的课,他讲一篇名著,有时是“马原的”,为此常常要用三四天备课。几年下来,他的教案整理成书,有百万字。“我用解剖的方式去看别人,去看小说本身,我自己乐在其中,还惠及我的学生,我的读者。”他说。

此外,马原拍了一部纪录片,取名《中国作家梦》。1992年,朋友张英说,“新时期”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阶段已经告一段落,趁着当事人大都还在,把这些人聚拢到一起,应该就是一部完整的“新时期文学断代史”。

马原当此为真知灼见,完全不考虑商业前景就做起来。他自掏腰包,十七个月几近两万公里跋涉,采访了120位作家,拍了4000多分钟的素材带,最后剪辑成720分钟,分成24集。

但彼时正是社会转型之初,商业主义蓬勃而起,谁还愿意花时间为这样的片子买单?至今,这部体量庞大的片子,被马原金屋藏娇了。

后來,他还拍电影。以自己的小说《死亡的诗意》为主,几个小说的元素糅合在一起,那是2004年,他累坏了,得了糖尿病。电影没拍完,投资人跑了,后来是一系列复杂的事情,再后来就不了了之。半成品也被马原雪藏在家里。

前些年作家方方问他,要不要在她主持的《名流》丛书上推广一下?算了,现在时日不多,不太愿意将时间放在整理旧作上,耽误不起。

而混影视圈时,他还帮人家写了很多剧本,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拍。其中有马原自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的唐代历史剧《玉央》,60多万字。米开朗琪罗做出大卫雕像后,很激动,他说,大卫根本不是我做出来的,他本来就在那块石头里,我只是从石头里找出来。马原写《玉央》时,就有这种感觉。“我将来肯定要将它变成小说,这是百分之百的。”马原说。

“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

我们都是些认真的孩子”

与文学无关的日子,马原还干过房地产。

一个公司的执行董事,拿百万年薪,做过很多大项目。马原一直对房子“很感冒”,大概爷爷是地主,骨髓里有做地主的基因,到哪儿先看房看地。后来他的那些做商人的朋友就觉得,大马哥对房和地的见解很独到,对他们有用,就邀请他加盟。而另一个个人原因是“少年时就是一个金融疯子,对经济学,宏观和实体经济学痴迷,是专家级的”。

但商业上繁琐的事儿太多,他不喜欢,实际上前后做过三段,每一段时间干几个月就感到厌烦,辞职。然后朋友又找他,给他加薪,又接着做。但终究没做到底,否则现在你们看到的,应该是开发商马原。当生活完全经济化后,内心不快乐。有一定刺激,但不像哲学、文学那样真的给人享受。

2011年2月2日那天,晴,冷。马原忽然很想再写一部小说。就是如今的《牛鬼蛇神》。现在写作方式是他口述,徒弟敲字,他看着大屏排版。他腰上有伤,不能久坐。口述《牛鬼蛇神》时,他激动不已,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着墙上50寸的大屏幕指挥。

久违的激情。

金斯伯格30年前来中国,一批中国作家与他座谈,很多人看着温文尔雅的金斯伯格感到疑惑,你们的小说很先锋革命的,怎么听你说话很保守?金斯伯格回答很有趣,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小伙子,而人到中年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中年人。

老朋友格非,最近出的《春尽江南》,风格迥异于当年,马原觉得这天经地义,恰如金斯伯格所言,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状态,无论格非、苏童还是余华,他们当年都是“崔健”,真的一无所有,但今天,他们都是泰斗级的标志性人物,业内的大佬,心态能一样吗?

“而我马原是出了问题的,我的青春期似乎还保留着,《牛鬼蛇神》里还为老不尊,还是有诸多少年轻狂,也能看到太多当年的影子,我敢说它是诗意的,有太多激动在其中。”马原说。

他再次引述得意之作《零公里处》的几句话:没有什么能够,抹平我们额面的皱纹,因为我们过去热爱,现在也仍然热爱生活。相信吧,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我们都是些认真的孩子。

现在,马原每天写六七个小时,然后在海风椰子树下和徒弟骑单车锻炼身体,也会练书法,画画。他说,想努力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写小说,一个就是绘画。他打算向出版方毛遂自荐自己的一幅自画像,作图书封面。

马原经典书目 篇4

(一)篇名: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经典选段:

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思考问题:

结合马克思的职业观。谈谈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那些优秀品质?

(二)篇名: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

2.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就不可能消灭自身。(《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思考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主旨是什么?

(三)篇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157页。)

2.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性中:以及对象即工人的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158页。)

3.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思考问题:

思考马克思揭示的工人异化的表现及其本质。

(四)篇名: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工人们!„„正是你们国家当权的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的政策和全部行为的必然后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383页。)

思考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五)篇名:马克思、恩格斯 《神圣家族》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因此,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重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思考问题:

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科学性?

(六)篇名: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重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

2.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9页。)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谈到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七)篇名: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经典选段: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1-603页。)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伟大?

第一章

(一)篇名: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据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结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2、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思考问题: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试结合恩格斯的论述加以说明。

(二)篇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要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思考问题: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什么,试述列宁对恩格斯关于物质的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三)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思考问题:

试结合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论述,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哲学的高度做一个简要论证。

(四)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1、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身的产品的材料。

2、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者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思考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论述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篇名:马克思《<黑格尔法批判>导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思考问题:

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1、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 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他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他们逐渐地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

3、在本书(指《反杜林论》——编者)中,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使用的。

4、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管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思考问题:

试概括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七)篇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辩证法根据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互相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连接之中,他们的连接,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八)篇名: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

(九)篇名: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 来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十)篇名:毛泽东《矛盾论》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1卷 经典选段: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力量辩证法。思考问题:

试根据以上篇目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矛盾问题的论述,总结一下什么是矛盾,怎样认识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章

(一)篇名: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思考问题:

人的正确认识是从何得来的,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二)篇名:恩格斯 《反杜林论》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2、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

3、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绝对真理的认识和至上的思维)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线延续才能完全实现。思考问题:

请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平等”是个普世的价值吗?你怎样理解“平等”?

(三)篇名: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3、从现代唯物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思考问题:

世界是可知的吗?存在真理性的认识吗?如果存在,请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怎样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四)篇名:毛泽东 《实践论》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思考问题:

请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五)篇名: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思考问题:

什么是“教条主义”,请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怎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第三章

(一)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2、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3、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5、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思考问题:

请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谈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二)篇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思考问题:

结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实际,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解?资本主义会灭亡吗?为什么?

(三)篇名: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思考问题:

结合历史说明,英雄和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篇名:列宁《国家与革命》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思考问题:

结合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谈谈你对“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这段话的理解。

(五)篇名: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我们的同志如果把这个中心任务真正看清楚了,懂得无论如何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六)篇名: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思考问题:请结合历史和实际谈谈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

第四章

(一)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50——65页.经典选段:

1、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2、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对象中 思考问题:

什么是异化?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异化现象。

(二)篇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 经典选段:

1、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

2、消费和生产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在对方之外。(3)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不仅直接是生产;生产也不仅直接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

3、在单个的个人面前,分配自然表现为一种社会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他在生产中的地位,他在这个地位上生产,因而分配先于生产。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运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关系基本原理,谈谈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

(三)篇名: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卷),第一篇《论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经典选段:

1、劳动生产力上的全面提高,以及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性、熟练性和判断力的逐步完善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2、分工的出现,使得劳动力在相等的情况下,完成的工作量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劳动者因专攻一职,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细的分工节约了工人转换工种所浪费的时间;其三大量方便和适用的机械的发明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思考问题:

(1)根据亚当·斯密的论述,社会生产力增进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分工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增进的?

(四)篇名: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

来源:北京出版社

经典选段:

1、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2、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

(2)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

(3)如何理解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

(4)如何理解管理劳动、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

第五章

(一)篇名: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来源:《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征;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面,但是我们眼看着自由竞争开始转化为垄断:自由竞争造成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又用更大的生产来代替大生产,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从中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垄断,即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以及同它们相融合的十来家支配着几十亿资金的银行的资本。同时,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 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二)篇名: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它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它们的合题。这个合题并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彼此竞争者,竞争者变成了垄断者。如果垄断者用局部的联合来限制彼此间的竞争,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要加剧;对某个国家的垄断者来说,无产者群众愈增加,各国垄断者间的竞争就越疯狂。合题就是;垄断只有不断投入竞争的斗争才能维持自己。思考问题:

1)根据本文说明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2)根据本文说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根据本文说明国际垄断资本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三)篇名: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好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四)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由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于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的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

(五)篇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六)篇名:列宁《卡尔·马克思》 来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劳动社会化通过无数种形式日益迅速地向前发展,在马克思去世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大生产与资本家的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的增长以及金融资本的规模和势力的巨大增长上,——这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主要物质基础。这个转变的思想上精神上的推动者和实际上的执行者,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培养的无产阶级。表现于多种多样和内容日益丰富的形式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成为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政治斗争。思考问题

试结合上文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一)篇名: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二)篇名:列宁《论合作社》

来源:列宁选集(第四卷)[M]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对我们有理由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只有上述一点“小小的”例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改变了。思考问题:

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三)篇名: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人民出版社1993 经典选段:

(1)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的关键是什么,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四)篇名:列宁《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

来源: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各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五)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思考问题:

共产党如何为群众谋利益,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六)篇名:列宁《关于选举运动和选举纲领》

来源: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89 经典选段: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

思考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如何进行自身的纲领建设的,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七)篇名: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来源:列宁选集(第二卷)[M]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思考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如何认识,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八)篇名: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致格·特里尔》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共产党,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九)篇名: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人民出版社1993 经典选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如何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十)篇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人民出版社1991 经典选段: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思考问题:

“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如何认识,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第七章

(一)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二)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1)消灭私有制

(2)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思考问题: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三)篇名: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致卡·考茨基》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思考问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四)篇名: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考问题: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变化,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五)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二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 经典选段:

(1)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之间的关系,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

(六)篇名: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人民出版社1993 经典选段:

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思考问题:

马原:先锋老男人归来 篇5

20年前,“先锋”是马原的标签。

他在小说《虚构》里这样介绍“自己”:我就是那个叫做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

当年他特有的“马原叙事圈套”引发了一场小说叙事革命,他被评论家定义为“代表着先锋小说的开始”。

在扔下“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已经死亡”这句话后,马原悲怆地宣告封笔,一别就是20年。

然而《牛鬼蛇神》的杀出,让人们似乎又看到了20年前的那个马原,3月15日,该作品在《收获》上发表。《收获》杂志副编审,《牛鬼蛇神》编辑叶开说“他现在的文字和二十年前的文字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你心里肯定有鬼的地方,也肯定有通神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但没有人真的去面对,而我是真的要去面对”。马原说,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小说《牛鬼蛇神》。在马原的小说里总充满禅机隐语,他认为是西藏把他点燃,让他脱胎换骨,解决了信仰问题。

对马原本人而言,此次完成的新小说是他灵感四溢的结果,正如当年在西藏,他在极度激动状态下写出的《冈底斯的诱惑》。于很多人看来,20年间马原是彻底地隐退了,而马原觉得“每天都是扎扎实实地过来的,没有一天是跳帧的”。

至于再次提笔的原因,则和马原的经历有关。2007年,他被发现肺部有肿瘤,做了两次肺部穿刺检查,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2011年,他不愿意在医院折磨自己,他去了海南,每天规律健康地生活,他的人生重新回归灿烂、恬静的时刻,重新感受到一个新生命的喜悦。于是,马原再度萌生了表达的冲动,2011年2月,他开始提笔创作《牛鬼蛇神》。

“当生死真正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了。”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年近六旬的马原对“生”多了一份淡然。

“是小说找到了马原”

马原总是成为自身小说的主角,让读者真假难辨,对于这一点,马原一笑而过:“小说家难免会在小说里或多或少泄露出自己的小秘密。这次的小说,我马原差不多可以说是作为一个角色在里面。”

马原说是先想到小说名才开始写作的。马原属蛇,他老丈人属牛,于是他突然想到了“牛鬼蛇神”这个名字,着实让他兴奋了一把。正因此,该书书名与文革所指的“牛鬼蛇神”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说开篇,13岁的东北男孩大元和17岁的海南男孩李德胜因为1966年的“文革”大串联相遇在北京,各奔东西后仍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小说讲述两人各自的生活变化,有时神奇有时琐碎,而小说最后,李德胜的女儿嫁给了大元。

作品中的大元念中文,写小说,曾经在西藏做记者,这些都和马原的生活轨迹不谋而合,甚至小说里大元在1982年2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海边也是一个世界》,那也是马原的处女作。

在马原看来,西藏近天,是通神的地方,而海南最大的节日就是7月15日中元节,有着浓郁的鬼气,他的老丈人是纸工,一辈子和鬼打交道,马原将他写进书里,成了李德胜。

“我这个故事是说人、鬼、神,这可能是比较好玩的地方。”马原说。

小说中,大元的妻子李小花是一名退役运动员;现实中,马原的妻子也是一名80后退役运动员。

小说最后大元病重,是李小花激励了他,让他的人生提升。而写作小说时的马原,也刚刚经历过病魔的考验,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编辑叶开认为,《牛鬼蛇神》可以看作自传小说,“是马原在经历了人生低谷,重新走出来后所感受到的新生命的欢乐。是小说找到了马原。”

马原把《牛鬼蛇神》当做自己的孩子,认为这部作品在他的小说中首屈一指,“不是因为它近,而是生命和心血凝聚其中,老来得子,就像我小儿子一样。”

“让哲学道理,以零门槛进入”

“我原来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背景奇幻的小说,一类是通过描写生命中残酷杀戮、错位,而形成很深的历史伤痕的小说。而《牛鬼蛇神》可能将两者打通。核心还是古典主义的美学,而叙事上的动感和快感,比20年前的马原有所提升。”

马原认为《牛鬼蛇神》更重要的还是哲学。大病之后的他更关心绝对、形而上。

在马原生病的这几年,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他将这些思考整理出来,叫做《以常识做三问》,三问是终结诘问,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牛鬼蛇神》的每一卷中,章节都是倒着安排的。全书分4大卷:卷0北京,卷1海南岛,卷2拉萨,卷3海南。而每一卷里的章节,各有4段,从3到0,故事的发展也并非按时间顺序,而是跳跃进行。

叶开说,现在大量的小说都不费力气,按照顺时针惯性写作,作者不用动脑筋,而对于马原这样一个思辨色彩非常浓的作者,恐怕不愿给读者“历史是铁板一块”的印象,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不愿受惯性的驱使,“哪一个细节、哪一个段落对叙述比较重要就先进入。”

“《以常识做三问》如同我整个大作品的提纲挈领。”马原将它放进了小说,都以0章节形式存在, “所有的0节,合并在一起来看,其实就是我的那部《以常识做三问》,它其实是一部独立的哲学作品”。

为什么是0节?《牛鬼蛇神》的编者们最后悟出了一个道理:万物归零。马原的想法是:让哲学道理,以零门槛进入。

“可能就是这些0门槛的形而上的部分,形成了类似导读的效果”,马原之前也担心这样是否会影响叙事,“但是很多朋友看完后,认为这才是最有趣的部分,正因为此才更精彩,以前我的小说,很多人看了,觉得很好,但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抓不住。”

这一次,或许也未必能全看懂,马原说他不是线性逻辑推演的人。

“韩少功这么多年都想将自己的思想藏在小说里,而我不愿这样做,觉得非思想的纯小说价值更高。而这次,将思想和小说融合在一起,开心极了,但与韩少功不同的是,他将思想融合在故事里,而我的小说还是马原的。”

在马原眼里,很多先锋作家,都在变化,比如老朋友格非,最近出的《春尽江南》,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先锋姿态,这是天经地义的,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状态,而他自己是出了问题的,青春期似乎还保留着,《牛鬼蛇神》里还为老不尊,还有诸多少年轻狂。

“我觉得,现在不要把我们看做先锋作家,现在说先锋作家,应该是当下那些脑门发亮,二头肌像肉疙瘩一样的青年。”马原说。

“20年,我做了很多事儿,最后还是回到小说”

离开小说后,马原很少和文学圈的朋友接触。那20年,在马原看来是在“不停变换自己的角色”,这是令他最自傲的。

《牛鬼蛇神》里,大元欣赏林散之,一生聚徒教授不亦乐乎。现实中的马原也从写作的巅峰回到校园,他来到上海,在同济大学做了一名老师。他很感谢这物质化的城市所给予他的——一个坚实严整的参照系,因为它谢绝一切自由发挥,禁绝所有想象力,因为上海,他才深切体验到西藏与海南岛是多么神奇和诡异。

在同济,马原开了很多课,导演、编剧,最多的是“阅读大师”,也就是名著解析。在马原看来自己无愧于曾经的教师身份,因为他下了很大工夫,讲稿含金量很高,他通常要三四天去备课,才能在课上讲出一篇文章。

“‘阅读大师’前前后后讲了几十篇,讲稿五六十万字,那是我全部讲稿的精华。”马原说。

虽然是讲稿,但最终集结成书的《阅读大师》,通本看来,又像一个小说创作,马原说自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讲稿,就像他当年的小说,也是在和读者的交流中完成的作品。

老师马原又像马原小说里的马原,成为一个角色。然而,这也只是他不停变换的身份之一。

20年间,马原还做了很多事情。1992年,他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历时八个多月,行程两万公里,采访了120多位大陆文学家。上世纪90年代初,文坛衰象已经非常明显,而他自己的写作,在离开西藏那块宝地后几乎没有多少进展,更使他在采访时多了一份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涩。

文学的凋零和电视的商业化最终使这些素材带和剪好的片子至今仍然存放在马原家中,那些声音和那些曾经诱惑了无数人的作家梦只能呆在黑暗中,附着在那些似乎永远也不会有人碰触的胶片上。

这部电视专题片的全题叫做“中国作家梦”。

后来,马园又拍起了电影,他觉得电影是继小说之后另外一种力量,让人敬畏。他对这种形式充满敬意,剧本以他的小说《死亡的诗意》为主,几个小说的元素糅合在一起,他参与演出,其实就是演他自己。后来投资方,也是他的朋友突然撤资,那部电影连同他的《中国作家梦》一起束之高阁。

“电影用的是25帧电影摄像机,很贵,像素很高。现在很难说会不会出世。”马原说,就在那年,马原病了,严重的糖尿病。

因为拍电影,马原结识了一帮戏剧界朋友,然后他跟着他们一起写起了剧本,种种原因,没有拍,其中有他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唐代历史剧《未央》,60多万字,他说“我愿意在以后的自传或者朋友写的马原传记里说,这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其实马原一直在尝试剧本创作,做老师时候,开设“电影密码”的课程,有大半是在讲剧本。

也许,最出人意料的是,马原还做了开发商老总,拿着百万年薪,那段时间他彻底和文学“绝缘”,可最终,他还是说:“当生活完全经济化后,内心不快乐。有一定刺激,但不像哲学、文学那样真的让人享受。”

于是马原回到了小说,他说《牛鬼蛇神》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里面有他对生死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源于他肺部的阴影,他突然发现当他真正面对生死的时候,“世界不一样了”, 过去只停留在想一想层面的事情,今天都在付诸实施——锻炼身体、绘画、恋爱结婚生孩子,还有写小说,以后还会有别的。

作家马原的隐居再生之旅 篇6

大病一场,

自悟成“医学家”

1953年,马原出生于辽宁锦州。他下过乡,干过钳工,当过编辑记者,做过大学教授。当然,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创作出了一系列惊动文坛的先锋派作品。2008年2月,马原结束了17年的单身生活,和妻子李小花领了结婚证。按理说,这正是他“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候,可是志得意满的马原不曾想到,一场即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磨难正在不远处等着他。

婚后不久的一天,马原突然发现自己的前胸和后背生出了大片大片的红疹,持续不断的疼痛让他整夜睡不着觉。去医院看病,被医生确诊为带状疱疹。然而无论是外敷还是内服,各种治疗方法都对马原不起作用,最后只得做了病理检查。结果出来后,马原惊呆了,在他的肺部,居然被查出一块6.5厘米乘6.7厘米的阴影。换句话说,他患上了可怕的肺癌。

亲朋好友听说后也吓得够呛,连忙将马原送到了上海肺科医院。这里被誉为全中国最好的胸腔治疗机构,马原的主治医师也是一等一的医疗高手,所有人都鼓励他配合治疗,战胜病魔,可是马原心里明白:治愈对于他,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的可能。

连续的肺部穿刺把马原折磨得身心俱疲,睡不着觉的时候,他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五天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人生苦短,既然自己注定难逃一死,为什么要让药物和医疗仪器来左右余生?与其整天被死神的阴影包围笼罩,还不如尝试另一种活法。

马原所说的“另一种活法”,其实就是不吃药、不做手术、不放疗、不化疗,以不治来对抗肿瘤,这套医学理论是他自己躺在病床上琢磨出来的:“人完全可以和疾病和平共处。癌细胞希望我死吗?不希望,我死了,它就没法存在了。其实人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把自己杀掉,所以过度治疗是人死亡的最大原因。”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马原不顾家人的劝说,主动中断了治疗,然后以乐观的心态逃离了医院。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寻找一个对身体最有益的地方生活。什么样的地方对身体有益?马原的标准是:一定要水好。

他跟不少中医名家聊过,相信人体内的水会在90天内全面置换一次,水可以将人体内的疾病分子排出体外,通过给身体“换水”的方法能让人逐漸恢复健康。那么到底哪里有好水呢?他首先想到了太太李小花的故乡海南,便动身去了海口。在那里,骑单车锻炼、泡温泉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没想到这些由他自己发明的治疗手段居然十分奏效,带状疱疹被成功抑制,疼痛也逐渐消失了。

后来为了找到好水,马原还去了出铁观音的安溪和产大红袍的武夷山,他相信产好茶的地方一定有好水。最后,马原选择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的姑娘寨,这里是普洱茶的著名产区,拥有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茶树王,水好是必须的。解决了好水的问题,马原又开始研究气候和环境,在他看来,这些对于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

姑娘寨虽然位于热带,但同时又有1000多米的海拔,全年温度在10℃-28℃之间,再加上周围都是森林,温度和湿度十分适宜,人的皮肤一年365天都会感到十分舒服。

这里的环境也好到不行,当地的哈尼族人连雾霾到底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空气从早到晚都很清新,随处弥漫着草香与花香,一年里有300天可以见到云海,简直就是人间仙境。马原毫不犹豫地带着家人,在这个连神仙都住得的地方安定了下来。他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至少不会比躺在病床上等死更糟。

激情投入,

修炼成“生活家”

2012年,马原在姑娘寨的一个土坡上买下一片宅基地,然后用8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幢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大屋,屋子呈八角型,完全通透的设计。搬家的时候,他动用了一辆8米长的重卡,家人都看出了他心中的那份绝决。可是从繁华的都市上海,迁居到远离尘世之外的村寨,马原真的能适应这种环境的切换吗?

当地的哈尼族人居住在寨子里,虽然鸡犬相闻,但马原和他们的接触并不多。最初来探望他的朋友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里如此闭塞,你在山里不会寂寞吗?问得马原不知该如何作答。隔了一段时间,再有人问这个问题,马原的态度变了,他会神采飞扬地丢下一句:“我完全没空儿寂寞。”马原没有说谎,他将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情趣,真的没给寂寞留出多余的时间。

马原在院子里养了100多只鸡和3只狗,每天早上,他总是家里起得最早的那个人,鸡狗一叫,他就要给它们喂食。有一次,一个上海朋友来看他,大清早他就将人家从被子里拖出来,然后敲着盆,满院子吆喝,没多久,那些散养的鸡听到主人的喂食召唤后,就从山上山下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壮观的景象看得那位友人激动了大半天。

马原还在院子里种了十几棵果树和各种各样的花卉,屋子下面的三层梯田上,也被他种了很多蔬菜,足够一家人食用。每天给这些植物浇水除草,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

当作家和画家曾是马原小时候的梦想,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第二个还没有。于是他给自己置办了一大一小两个画架,买了全套的油画颜料,还选购了尺度不一的已经绷好的画布框,一有空儿就拉开架势描东画西,姑娘寨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被他的画笔尽收无遗。

马原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干净人,看不惯屋里、院里的脏乱无序,每天都要打扫打扫。可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么大的院子,扫完一遍至少要用三天的时间,在屋子里拖一遍地,也起码需要三天才能完成一个回合。后来,他就只能扫到哪儿算哪儿。一天下来,马原回家后的第一件事,要么歇歇腰,要么看看电视,有时候还没等到吃饭时间,他就睡着了,他的确是没空儿寂寞。

nlc202309081817

当然,每天和太太谈场恋爱也是马原重要的“必修课”。抱一抱也好,讲个笑话也好,每逢这个时候,连小儿子也要识趣地退避三舍。李小花从前是七项全能运动员,不漂亮,学历不高,但马原对她一见钟情,相识半年两个人就成了夫妻。在马原患病的日子里,李小花衣不解带地悉心照顾,马原将太太视为“天使”,和她谈一辈子恋爱是他毕生的心愿。

最初搬来的时候,马原开了一辆宝马,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辆宝马完全是个摆设,一下雨它就寸步难行。后来他干脆换了一辆实用的皮卡,而且只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平时则大多步行。一年之后,马原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刚到姑娘寨的时候,疾病缠身的马原既憔悴又苍老,不过50出头的年纪,看上去却像个七旬老者,走几分钟就会流汗气喘。而现在,他精力变充沛了,得益于青山绿水的滋养,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也更加年轻。和朋友一起散步,很多时候人家都跟不上他的脚步。朋友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运动秘诀,马原笑答:“我现在出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山,这里有海拔,轻微爬坡也是负重,不运动也算运动。再加上空气好,水好,吃的东西又干净,可能这就是我身體状况转好的原因吧。”

年轻的时候,马原也曾经幻想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从未想过它能成真。一场大病帮他让梦想变成现实,曾经的“写作机器”变成了尽享田园乐趣的“大生活家”。

马原身边的很多人都对他神仙般的诗画生活羡慕不已,经马原指点过的一位作者,在亲眼见识过他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之后,联系了当地教育机构,看能不能过来做支教。几个年龄大的朋友也在积极考虑到南糯山养老,顺便照着马原的样子,成为一个帅气超脱的“生活家”。但生活不可简单复制,马原经常说,若非经历如此大的人生变故,他对田园诗画生活的向往,到今天也仍会是一个梦。

大彻大悟,

升华成“哲学家”

2014年夏天,马原回上海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他和家人都感到非常震惊:他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就连最让马原揪心的肺部阴影,居然也消散不见。医生们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可看到马原的体检表,再看看他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气神、令人惊叹的肌肉强度,他们又不得不承认马原已经“不治自愈”。

不过马原知道,“不治自愈”这个词并不准确,他其实进行过多种非医疗手段的治疗,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养心”。在他看来,只有将内心修练得豁达平和,懂得放下和舍得,才能真正获得形体上的安康。

生病之前,马原很多时候忙于文学创作,对于生活,对于生命,有些问题他无暇顾及。可当他不得不直面生死,他开始关心起之前从未关心的那些命题来:“有上帝吗?有命数吗?人是什么东西?我还有多长时间?3年还是30年?3年有3年的活法,30年有30年的活法。”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想明白了:自己现在所面临的,不就是要不要做“陶渊明”吗?之前他觉得做陶渊明不太容易,可一旦被推到死神面前,他觉得做陶渊明其实特别容易,就是下一个决定的事,剩下的再简单不过。

一个人生病之后,之前内心的所有贪念和欲望就会降到次要位置,身体健康开始上升到第一位。此时如果有一个可以活命的更好选项,决定怎么做并不难。所以马原选择了从医院逃出,放弃治疗,选择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过更理想的生活,一切都顺理成章。

2015年,一位马原的忠实读者跟他探讨他在迁居姑娘寨后完成的童话《湾格花原历险记》,书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引起了这位读者的关注。马原感慨地说:“如果上帝想让谁成为哲学家,那就给他一场大病,他一定会变成哲学家的。因为生病后你每天要面对自己的生死,面对这种命题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哲学家了。”

很多人都注意到,如今的马原比原来更热衷于谈论哲学命题,经过如此大的人生劫数,又在回归田园后重获新生,现在的他已经大彻大悟。马原总是说,“一甲子就是人的一生,超过60岁后的人生都是老天爷赏的,现在的我刚刚活到下一个甲子,刚活到下一辈子。上辈子我活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一辈子,下一辈子我要活上古人类对生活的理想一辈子,那就是田园,与天地对话,简单,健康,这是我最大的改变。”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说来诗意,其实也一成不变,但马原从来没有后悔。“生活的变化少了,自然的细节就被放大了。我开始看竹子生长,看蜘蛛结网,看鸟雀筑巢……我的第二辈子真是太好了。”

编辑/郑佳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马原】相关文章:

马原实践06-18

马原报告07-28

马原(简答题)08-27

马原个人总结05-27

马原论文题目05-01

马原科技范文05-17

马原原文范文05-17

马原实践主题04-17

马原案例教学04-25

马原学习报告04-25

上一篇:工业生产中的静电防护下一篇: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