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2024-08-24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精选十篇)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篇1

一、紧扣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

备课时,紧扣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统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求教师在熟悉整册教材以后,梳理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对各小单元的课时重新划分,将教学任务分步落实到每个单元,借鉴一些杂志、参考书,然后花上相对较多的时间,对整个单元中的课文逐一备课、整合。通过深入了解本单元主题,找准整合点切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利用表格比较文章内容、表达方法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关注教材内容的引申和迁移。这就是目前所说的“中观教学设计”理念 ,使教师走出一篇文章、一段段落的教学框架, 放眼于学生习得能力的培养, 使各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

二、关于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课标版的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编排,所以备课要从整组教学的角度认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包括:导语、4—5篇文、1—4年级语文园地、宽带网、课外书屋、5—6年级词语盘点、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教师要注意连续性。

(一 )单元导读课 ,整体感知。

突出“导”字 :导读 ;导学 ;导趣。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好预习学习单;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要点如下:

1.读 导语 :1感 悟导语的魅力 ,体会美的语言 ;2抓 主题 ;3读出学习目标;4找出学习任务;5找出学习方法。

2. 浏览课文 :4—5篇文章 :1要识字、 写字 , 扫清文字 障碍。2注意读的能力训练与把握。二年级默读训练:只是眼动,唇、喉不能动。三四年级选读、速读训练:选哪篇,怎么选,为什么选。五六年级速读训练,事件、人物、情形等,了解大意。

3.单元学习规划 :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用什么方法学习 )。

4.指导搜集资料,为本单元学习作铺垫。

(二 )理解内容课 (精读、略读课 ),局部体验。

由精读课文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略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1.低年级:主要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单篇讲读为主)

2.中年级:要清楚主要内容 , 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段 ,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年以单篇讲读为主,四下可以尝试整合两篇课文讲读)

3.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 , 整合课文 , 揣摩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由两篇课文整合,到四篇课文整合)

(三 )回顾总结课,领悟表达。

让学生立足归纳、整理、梳理,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人物,体会人物描写如何更为生动形象,整理本单元好词好句好段,领悟表达方法。

1.低年级:主要从识字、写字方法总结; 从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词组结构、积极修辞)

2.中年级:从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表达的方法。 (比如修辞、特殊句式等)

3.高年级:从体裁特点、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评价理解文章的表达。

比如:(1)高年级词语:结合词语盘点,教师提供归纳词语的方法,学生自己总结。词语要典型,不重复,有高度,包括读、写、理解、运用。方式:说近义词、反义词;时事新闻的句子中有些词的比较等。

(2)归纳语句:围绕主题 ,突出主题的语句 ,再拿出来 ,体会其好在哪儿? 《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咀嚼”动词准确、生动、鲜明,典型的修辞句。

(3) 课文内容的回顾总结: 如: 五上二组, 主题是多彩童年,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容:先讲他人所见的童年,诗歌复习《村居》中三个孩子干了什么事,《舟过安仁》写了童年的创意,这些都突出了童真、童趣;再讲自己的童年《童年冬阳骆驼队,儿童的好奇—观察—模仿;《祖父的园子》认识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无拘无束;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多姿多彩,并且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训练:读课外文。针对不同的主题组 ,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比如:人物特点、景物特点、表达特点等,还可以采用收获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做。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四 )课外阅读指导课。

结合绘本、名著等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报刊、电影、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报刊阅读、影像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经典名篇指导诵读。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名著。在课外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选读、猜读、速读等阅读技能。

1. 低年级: 指导阅读绘本、儿 童报刊 , 能概括出 文章 ( 文本)的主要内容(谁,干什么),概括全文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初步养成读书习惯。选取经典名句进行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

2.中年级:指导阅读绘本、整本书、儿童报刊 ,训练指导培养学生选读、猜读、速读的能力。选取经典名篇进行诵读,训练指导培养诵读的能力。

3.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 , 加大整本书阅读指导 , 进行网络阅读、电影阅读的指导,诵读名篇的训练。

(五 )学习成果展示课,展示交流 。

结合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手抄报,进行学习成果展览;结合整本书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结合阅读和写作实践,进行读写辩论。

1.低年级:进行笔记和手抄报展览 ,儿童剧表演等。

2.中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 ; 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

对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篇2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单元整组教学

”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从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生事物”到网络、教育期刊上出现的大量相关研究文章,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注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不久,有幸聆听了烟台市芝罘区关于单元整组教学在讲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困惑一】单元整体导读课如何让各板块的教学更高效

对于加起来近五千字的几篇课文,学生完整地初读一遍就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初读之后的交流只是一些极为粗浅的认识,教师要学生快速地对有关内容做出反应,例如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等问题,这只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要求。那么在导读课中,如何利用好每一分钟,使得导读课各板块的教学更为高效,真正实现单元导读的作用呢?

【困惑二】单元整体略读课文教学时如何实现学法迁移

略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那么,略读教学是不是就是精读课教学的一种延续?是不是就是对精读课中所习得方法的再运用和所形成能力的再巩固或新拓展过程?是不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有了导读课中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如果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仅仅只是停留在根据阅读提示来思考,对文章精彩内容进行赏析、品味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等方面,那么它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就无法明显地区别开来。那么,在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呢?

【困惑三】单元整体总结课如何让教师的“导”“润物无声”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单元整组教学之导读课的探究与实施 篇3

【关键词】单元导读 导趣 导学 导行

一、导趣──激发情感,贯穿经验

在单元导学课中,我们的重点是对单元的整体感知,因此,尤其要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验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这样,课堂才会绽放出鲜明的活力。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六组课文“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时,通过聊谈话题“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导入课文,一个话题,引发了孩子各种各样的经验,在单元的整组教学中,这种感受和体验会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联系起来,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想象自己的经历,而且许多孩子也会为课文的作者能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感受“秋天的美好”时,在单元学习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分小组去画一画秋天的图画,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让他们将课前的体验带进课堂;“认识名人,学习名人”时,我以学生们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为契入口,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读、背背导入本单元的学习;而在第五组“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我以“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作为导入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感知,激发了求知欲……

在导趣环节中,关键是引发孩子们情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两周左右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在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导学──感知主题,明确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是一位无声的好导游,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在单元导读语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边读边树立目标:

1.树立人文目标。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上提出要求,学生可在自读或教师的引读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中,人文气息浓厚,有古今文化的渗透,有祖国山水的感知,也有传统美德的熏陶,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单元导语中都起到了点拨指引的作用。在第六组单元导语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让学生通过朗读导语,感知句式的工整, “我们的祖国还有什么呢?”“有艳丽的花朵,可爱的草地”“有雄伟的高山,宽广的江河”“有繁华的街道,宁静的小路”……大到高山大海,小到蚯蚓蚂蚁,孩子们乐此不疲,而且对仗工整,用词恰当,思维广阔。潜移默化中,其实也正是树立人文目标的过程,感知祖国山水的壮美,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根据相关内容去树立人文目标,并加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不会枯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2.树立学法目标。在单元导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类似于此的句子:“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需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读,多想想。”……如果,你是位有心的语文教师,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正是本单元的学习专题,只要抓住这条主线,课文的学习就容易得多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去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该怎么学?要发现、探索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法目标。

3.树立实践目标。实践目标的树立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它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相连,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又通过实践活动为本单元的阅读教材补充了文本资料。

三、导行──归纳方法,总结规律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在单元提示语、资料袋以及宽带网中,都涉及文本内容的补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查找工具书、向人请教、上网搜索,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课外知识。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在搜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精神,使课外的学习更有益且有效。

基于单元专题的整组模块教学刍议 篇4

一、单元主题下的分课单教弊端

现行的语文教学, 离不开传统的单元主题下的分课单教教学形式, 一般都是先课文再语文园地, 按照顺序往下教。这种教学方式清晰自然, 固然不错, 但是彰显不出该套教材的结构与思路。

1 . 不利于教学主体建构整组概念

如果一味地实施分课单教教学, 那么对教学主体——教师来说, 肯定是难以建构起单元专题整组教学概念的。因为当人们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 往往很难接受新的理念和要求, 即便是比较先进或优秀的。换句话说, 难以用单元专题的思想来统领单元整组教学。充其量只是把单元整组教学拆成“导读课”、“阅读课”、“总结课”等几个形似神不像的课型。

2.难以形成整组主题内容

大家都知道, 人教版教材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课文生动、优美, 趣味盎然, 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建构, 而且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素养。譬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 编排了中外作家笔下的四篇文学作品——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为了配合这一专题, 还有一个相关的“语文园地”, 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我的发现”。如果跳出了单元整组教学, 就会难以形成单元主题下的内容架构。即便掌握了每一篇课文的内容, 也只能是支离破碎、散乱无序的。

二、基于单元专题的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顾名思义, 应该是整组单元专题的教学, 或者称为单元专题整组的教学, 它应该立足整组教材, 用整组专题框架来架构单元教学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等板块。

1 . 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彰显传统精神

单元整组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 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把教材分割, 一课一课教, 提倡实施整组教学。20世纪的中国, 也开始了以组为单位盘算整组教学, 有别于一篇一篇地教。

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一代师表”霍懋征称得上是整组教学的典范, 她的《我是怎样做到一学期教95篇课文的》一文, 就是根据教学专题或者主题, 重新组织单元内外的教学内容, 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方法, 引领孩子接触生活, 接触社会, 从而使写作与生活相得益彰。

2.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凸显整合特点

单元专题强化了整合性, 包括导语与单元内容的整合,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语文园地与单元学习活动的整合。

因此, 实施单元专题整组教学, 应当把握导语的统领、精读课文的引领、略读课文的运用和语文园地的巩固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整合特点, 就是在整组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实施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即围绕单元的同一个专题, 实施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整体教学。

三、尝试单元专题整组模块教学

单元专题整组模块教学, 就是不拘于课文的先后顺序, 精略之分, 也不被教学内容类型所牵制, 课文之间、课文与语文园地之间可以互相窜门联系, 形成若干个模块。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领略到一棵树的精华, 又能观赏到整片林的壮观。

1 . 总揽全局模块

总揽全局是单元专题整组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创新的模块之一, 目的在于总体把握单元教学方向, 领会单元主旨, 掌握学习方法。

具体是指在单元专题的指引下, 研究单元整组中的各类学习领域, 并实施有阶段、有层次的整组教学方式。一是借助单元导语, 切实把握单元目标, 并将目标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之中, 实施目标的整组管理与指引。二是结合单元导语, 布置相应的单元整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先看单元导语, 了解单元要点, 明确单元要求;再结合导语把组内每篇课文读熟、读懂、读流利, 依据词语盘点划出词语, 围绕导语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也要掌握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及本组学习重点, 作好相关的准备。

2.掌握内容模块

掌握内容模块指的是掌握单元专题整组内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重点课文和有关的训练内容。这是单元专题整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对整组教学有个全面设计, 将组内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 通盘考虑精与略、扶与放、教与学、学习与运用, 把握好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在教学时间上, 我们有必要花上单元整组教学时间的1/3, 通过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单元专题下的课文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大语文环境的熏陶, 从而掌握单元专题下的综合性知识提高能力。

3.把握课堂模块

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应当更突出语文教学特点, 重在学生素养的发展。

在掌握了整组内容的基础上, 课堂关注点首先应是语言锤炼, 这是创建灵动、和谐、动态课堂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围绕单元专题, 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和恰当的口语交际来进行。其次是能力训练。在单元专题背景下, 自学是训练的最好手段。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能很快内化, 构建新的学习能力。其三是情感相融。单元专题整组教学由于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 所以学生个性的差异显现会更明显, 对文本的感悟和对文字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 与文中景、情以及作者的情感交融会更自然、更舒畅;师生之情会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更成熟。

4.巩固知识模块

巩固知识模块是检查单元专题整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与单纯地掌握单元内容或是单纯地进行单元练习相比, 又向前迈出了更为扎实的一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课文为例。这是一组关于人物形象的课文, 分别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大课文;而在“人物描写一组”里又安排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篇小课文。整组单元教学时, 首先, 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印象, 其次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对文中的人物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联系实际,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接触到的个性鲜明、印象深刻的人物。这样的知识巩固与口语交际、单元习作、单元专题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加深了对整组课文的理解。

“单元整组教学”尝试 篇5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我国当代教育家、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说:“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2007年以来,我们阳城二小本着“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努力探索并创建了“主题阅读”特色教学文化。在经典的语言和书籍中欣赏前行,共同演绎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们一起探索、实践与反思,建构了引领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1413”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模式立足语文单元整体,在“单元主题”这条主线的牵动下,教学活动从课堂扩散到课外,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一生。它把学生从一课书的阅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从课内习得方法引向课外自主品读,从课外阅读体验引向阅读生活体验,让书香塑造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发展,奠基学生智慧的人生。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整体教学”破土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劳动颇具创造性。语文教学的天地向来是百家争鸣,探究无限的。2007年至今,我们在酝酿、践行、茫然、顿悟、完善中,成熟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孕育而生。它是以单元教材呈现的“主题文化”为核心统领,以单元主题思想为教学主线,从大单元14篇课文(教材、主题读本、经典书籍三本合一)的整体内容入手设计单元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让单元主题在学生的阅读中形成一种主题文化,一种主题思想,一种主题认知情感,我们构建了丰富多元的特色课型。

1.略读导引课——掀起“整体教学”红盖头

“略读导引课”是每个主题单元的开篇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略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梗概,形成对本单元“主题文化”的整体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导引下了解单元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构建单元阅读的主要方法,产生细读学习的积极性。

2.精读品析课——品味“整体教学”深内涵

“精读品析课”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探究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深化对“主题思想”的认识,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一般通过“得法型单篇精读品析课”“迁移型1+X精读品析课”“运用型多篇联动课”三种课型,用4个课时完成12——14篇文章的学习。

三种课型的“精读品析课”分别体现了教师“导——扶——放”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弱——较强——强”的发展过程,一节课学习的篇目由“少——较多——多”的增长过程。这样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形成一种主题思想、一种主题文化、一种学习能力都起到了循序渐进、推波助澜的作用。3.情读分享课——提供“整体教学”大市场

“情读分享课”通过“读课文,深化主题——读课外,拓展主题——读创作,升华主题”三个教学环节实现对单元“主题”的升华。整个过程“形散而神不散”,是一个单元阅读积累后知识能力的展示汇报,认识情感的交流喷涌,思想文化的分享和融合,最终在学生脑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主题思想文化。这好比是为“主题阅读”开办了一个“集市贸易”超市,学生可以把自己一个单元学习的“产品”拿到“市场”来展示“交易”,互通有无,繁荣自我,繁荣他人。整个过程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其乐融融,收获无穷。

4.海读拓展课——传承“整体教学”主题曲

海读拓展课是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中为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文化”进行课外海量阅读的一种课型,其中包括好书推荐课、名篇欣赏课、名人研究课等几种特色课型。这种课型旨在落实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推进课内收获的主题文化向课外延伸,形成个人主题思想、主题精神、主题生活、主题人生;推进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广泛阅读实践中的反复运用,形成能力、形成技巧、形成习惯;推进课内习得知识在海量阅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逐步提高,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在成倍的增长。读书量不仅多了,而且在主题的引领下,读书的兴趣和读书能力在不断增强。在这几种多元课型中实践,逐渐形成了自主高效的主题阅读生动课堂。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整体阅读”活水来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的孩子会阅读,爱阅读,好读书,读好书,得我所得,自我欣赏乃至享受陶醉。我们的几种课型一脉相承,由浅入深,发展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一贯而成,精略有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源头活水。

(一)课型精略有致,教略学丰

在汲取语文的精华时,“精读”和“略读” 水乳交融,会为学生指引一条阅读的“佳径”。精读好比树的主干,为学生支撑起阅读的骨架;略读好比枝上那密密层层的树叶,引领学生欣赏无限的美景。

(1)精读教材,直入主题 ——纵深得法

语文,用语言文字演绎了世间百态。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精读呢?传统的教学,课上提了无数的问题,除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外,学生对于面面俱到的知识还是一无所知?精读教学就是要尽量简化千头万绪、盘根错节的低效课堂环节。《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主题“亲情依依”的组成部分,它展示的是“夫妻情”。五年级一位老师在教学《爱如茉莉》时,首先,紧紧围绕主题,把一篇文章凝练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精读,即“课文中哪些字、哪些词、哪些句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真挚的爱?”联系本单元和本课的主题,我们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主题问题来引领教学。第一环节,直入主题,可以提出问题,本单元主题是什么?《爱如茉莉》展示的是什么情?这与主题“亲情依依”相关。第二环节,是学习课文的关键环节,凝练的问题是: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夫妻亲情”?与主题紧紧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学生对“夫妻之情” 认识零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夫妻之情就像茉莉?这样层层深入,从导入到品析到总结,都没有离开主题问题。在这几个环节中,精读部分在第二环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受,最终明白了“夫妻之情”就是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就是相互关心,体贴入微;就是相濡以沫,责任担当;就是相互牵挂,默默奉献„„虽然平淡却情真意切,淡淡飘香。由此,从一篇课文的一件小事中,“夫妻之情”的丰富情感世界也就展示在了大家面前。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这只是父母普通生活的一件小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计其数的小事,联系生活,你认为夫妻之情还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不离不弃、相互体谅、荣辱与共、爱他所爱、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至此,通过精读,学生对“夫妻之情”和“亲情”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主题教学的宗旨就是一篇辐射多篇,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把文章的人文情怀和写作特色理解的透彻深刻,真正把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起来。

传统的教学面面俱到,但说到底,都是“轻阅读”“浅阅读”,课上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精读”,才会简化环节,纵向深入主题,触及学生的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略读多篇,拓展主题——横向延伸

书籍,是一场场盛宴。它是感性的,需要的是感悟和内化,不需要理性的分析与剖解。传统的语文学习“惟书”,但教材只是偌大的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学习语文,就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以往我们也提倡大量阅读,但这只是一种“浅阅读”,这种自发型的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深度指导,缺乏以主题为内核,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导致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上,囫囵吞枣而无深刻影响。主题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碰撞和交融,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做了一番统整,让学生在同一主题的光辉下享受多篇文章的沐浴。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构建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阅读资源。大量的阅读中“精略”得当,才会收获颇丰。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因此,我们的教学也注重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

阅读是什么?她是“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度;她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柔骨;她是醍醐灌顶的智慧琼浆;她是纯洁心灵的弥天大哲。在经典的语言和书籍中欣赏前行,让清新的文风在学校中弥漫盛行,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境界。

只有精略有致,方能教略学丰,将孩子们渡向自主阅读的彼岸。

(二)遵循顺学而导,教学相长

在经历了几种课型的熏陶后,我们的一脉相承还体现在各种拓展性课型中。这时,学生已经对一类书、一个名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隐形的力量会推动学生去阅读整本的书来夯实自己的认识,满足自我的好奇需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经常互相推荐经典书籍,沐浴文化的洗礼。名著经典是一个人一生的人格钙片,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地熏陶浸染,才会变得有灵性之美。才能建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丰润、完善自己的生命。过来的经验让我们明白,语文中的读与写,实在是末枝。当你穿透云层,与先贤有了接近和平等的沟通,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障碍?我们积极倡导班里学生阅读经典。由于受“1413单元整体”教学的感染,有的学生在星期四下午大堂阅读课上,竟然也主动给老师推荐书籍,主动和老师交流读书体会。可见,在阅读的世界里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整体阅读”特色裁

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带动了成千上万的课改弄潮儿,课改成果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归纳我们学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题性。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我们纵观“1413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构成,它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不同的课型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

(二)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三)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拓展:

1.内容的拓展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远航的大海。孩子们在同一主题的光辉下享受多篇文章的沐浴,思想会更加深刻。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

为了使主题文化更丰满,我们阅读的主题内容由教材上的四篇课文,拓展到校本教材《主题阅读》读本上的五篇文章,再到校本教材《经典伴我成长》上的相关诗句、名言警句,再到推荐一本,推荐一位名人,最后,让学生在茫茫书海中广泛地搜集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譬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编排上,就是紧紧围绕“人生感悟”这个主题选编的,除教材上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的“抓住机遇、坚持不懈、适当退让”等不同人生哲理外,校本教材的5篇略读课文《浮生如茶》《打开心中那把锁》《高难度的曲谱》《桃花心木》,学生通过略读从不同角度也感悟到的多元的人生哲理。学生还用《经典伴我成长》上的许多古诗、名言警句补充人生感悟。让包罗万象的主题“人生感悟”充实丰盈。

2.思想的拓展

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第八个女儿》《怀念母亲》。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将会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爱的深沉与丰厚。思想境界由对文本的感性认知,到爱的理性升华,再到人生坐标的定位,由浅入深,由知到行。

3.文体的拓展

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是以“读书有方”为主题。有说明文《忆读书》、书信《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指导读书方法的文章《学做读书笔记》记叙文《毛主席读书》和诗歌《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接触了多样的文学样式,对于不同文本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不同的文体,带给我们的心灵感悟各不相同。读散文,能抚平了躁动的心,让我们变得亲切平和。散文的“纯”,如清澈见底的溪水,让人心动不已,如豆蔻年华少女,美得让人心神荡漾。读小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可谓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俊美与丑陋。托翁的沉稳冷峻,果戈理的鞭辟入理,马克•吐温的无情嘲讽,鲁迅的喜笑怒骂,贾平凹的融情于理,都给人黄金般的启迪„徜徉不同风格的书中,有思想的交流,感情的融合,力量的汲取,果真是妙不可言。

4.方法的拓展

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不同单元主题中的略读课文,它都是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种输出。如六年级下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它就是通过直入中心句,直入重点段,品析关键词来体会文章内容的;我和学生将略读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方法,使同类型的文章在学习、拓展的反复中,学法掌握得更深、更熟练。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整体阅读”硕果丰

几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付出了,但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节假日,图书馆,文化场孩子们三五成群,二人结对阅读浏览成为我校孩子的一种习惯。公园里,亭台边,读诗诵诗,成语接龙,已成为我校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与大人、同伴读书、评书、议书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家常便饭。

1、造就了高素养的学生

一个教学改革好不好,最终的说服力在于能不能培养出比别人更出色的学生。我们所看到的学生,无论是哪一个班的都能自信满满、落落大方地表达,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都在提高。践行“主题阅读”的班级学生涉猎的书多了,眼界宽了,积累的诗词歌赋多了,语言表达流畅完整多了。学生不仅能说会道,旁征博引,语文素养极高,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把学语文当成最大的快乐!课堂上学生有声有色的展示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一本本厚厚的摘抄是学生阅读数量的不断积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优秀习作是”主题“教学不凡成果的最好答卷。这是一条从教材出发通往浩瀚书海,从课堂出发通往孩子自然生活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来共同鉴赏五(4)班孩子的主题日记从题目中可见一斑,董子琪同学的日记《青青母衿,悠悠我心》《咬过一口的汉堡》,刘喆同学的日记《黄山第“五”绝》《家的方向,幸福的方向》;侯文菲同学的《饭桌上的批斗会》《没有主见的后果》;原若萌同学的《挑战长绳》;原梦村同学的《有梦好甜》《听到花开的声音》;张新月同学的《壮哉,黄山松》《德》„„他们的语言创作更具灵性,董子琪同学的日记就好比一株芬香浓郁的玫瑰花,张新月同学有李白激昂的气势,侯文菲同学是一朵淡淡的茉莉花,花香持久„„在这样诗意的语言中流连,既肯定了受表扬的孩子绽放了自我的光彩,更激发了其他有潜力的孩子的表达欲望。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活水源头。

2、打造了高效率的课堂

主题阅读在我校推广以来,成绩斐然。语文教师的教更有目的性,许多语文教师反映,原来以为语文教学根系庞大,知识体系琐碎,现在以单元“主题”引领教学以来,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蜕变,他们从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的思想中受益不少,逐步整合了教学环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课堂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切身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即“三本合一“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素质在渐渐提高,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不断刷新。

3、铸造了享盛誉的名校

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2008年全县古诗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全县养成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9年全市养成读书写字好习惯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10年全国养成教育晋城现场会上我校六百多名(两个年级)学生读书成果展示得到陶西平郭振友等专家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1年河北冀州、吕梁离石、晋中灵石等省内外众多学校多次到我观摩学习。从此我校成为书香校园特色学校,我们的经验先后在《太行日报》、《晋城教育》、《山西教育》、《青少年日记》、《全国语言文字报》上刊登。2010年我校《构建读书机制,打造书香校园》的经验在全省校长论坛会上交流。2011年我校《翰墨飘香型特色品牌,妙笔生辉书精彩人生》的经验再次在全省特色教育论坛会上交流。2012年我们学校《主题阅读 引领高效课堂》的经验在《山西教育》刊登并在全省阅读教学退耕还林上交流,之后太原、长治等地的校长先后的我校规模研讨,2013年4月全县“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讨推广会”在我校召开,5月全省课改阳城现场会上我校600余名学生的大型主题经典诵读再次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2014年5月,“晋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专家、同仁观摩了我校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展课的八种课型的教学,我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受到省教育学会崔云宏主任、市教研室卢团云老师的高度评好和认可。近五年来,我们学校也年年被评为晋城市和谐校园、晋城市养成教育示范校、晋城市先进单位、阳城县红旗单位、小学教育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全国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反思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为主,同现代的“单元整组”教学活动不同,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学安排的过程。它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内容组合的过程,而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过程、对单元的整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对语文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过程。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

以同题阅读一一对比为主要展开形式的同类对比教学策略,一般是:初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细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诵读课文,最终整合全文,了解行文结构、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主题升华策略——是在既定的整组单元之中,升华主题,感悟教材背后包含的深意。主要以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侧重点;在不断的交流展示中深化教学主题。

二、策略反思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和方式很多,都需要教师做好教学主导工作,明确小学生为教学的主题。在语文单元整组活动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平台。

尤其是在主题升华中,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提高,对教师正确驾驭教育教学观念具有很好的指引功效。尤其整组教学要注意总结经验,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渗入实践的考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要在教学策略中不断反思,才能从根本内容上改变陈旧的教学实际,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学革新。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要实现其针对性,提高其指导性,就必须充分关注教学实践,联系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利弊,衡量教学成果得失,最终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整改教学方式的实效性,让小学生充分接受到教改信息带来的实效性。整组教学必须立足教学设计和课堂,让学生养成会学、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主体充分投入到整组教学实践教学之中,促进教师和小学生素质的同步提高。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感悟,在认识上互相交流,共同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许淑颖.探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3).

单元整组教学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尝试 篇7

一、把握整组教材, 统筹安排习作计划

这一单元的课文,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 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

本单元的单元习作目标我初定以下几点:1.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2. 将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3.对于精彩的语段, 熟读成诵, 积累优美的词句。

二、单元“导语”切入, 整体感知习作内容

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如下: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 那连绵起伏的丘陵, 那直插蓝天的雪峰, 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 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 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

师生共读导语, 接着讨论, 读了导语,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依据学生的回答, 提炼总结有效的答案, 然后重点指向习作的层面:1.这个单元都是写景文章, 平时, 我们观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观, 常常心旷神怡, 真是高歌一曲, 吟诵一番的意愿。然而往往无法流畅地表达出来, 常常只是“啊, 太美了!”“啊, 大自然真伟大呀!”具体要把“美和伟大”表现出来, 还真的不容易。本单元的《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秀范文, 可以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2.作者写的一句句、一段段的语句极具吸引力, 对那些优秀的语段, 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对你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这一阶段的习作层面的目标, 是要学生意识到本单元的学习过程都将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 在学习的时候, 能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些内容。

三、单元“习作主题”为线, 部分体验达成目标

拟定目标, 学生对整组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 文章的结构、游览顺序的表达和细节之处的描绘就需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去一一习得。

1. 阅读课堂勤实践

例如, 教学《桂林山水》, 研读第二自然段时, 先让学生自由读本段, 然后逐一思考以下问题: (1) 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静、清、绿) 继而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例如,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2)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 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对比的手法, 更加体现漓江水的美) 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 旨在让学生懂得同一种景物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的特点。最后看板书指导背诵, 积累优美的语言。

2. 课后练习跟着走

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教学中, 这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教学体系, 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 也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

例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题第二题为“我们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 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结合这个习题, 在初读课文后, 我安排了以下内容:仔细默读课文, 理清课文写了哪几处景点, 把文中点名游览点的相关词句用“---”画出来, 再按顺序填一填。

入山--- () --- () --- () ---出洞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来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课后第三题练习题为“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句子如下:我又感觉到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结合这个习题, 我在和学生精读第五自然段时, 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空隙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交流得到“窄小”;其次找表示空隙窄小的句子, 然后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下来的。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熟读、感悟, 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打比方、说感觉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3. 小练笔有大学问

小练笔, 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 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 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单元我适时地插入了以下几个小练笔。

(1) 想象练笔

古代诗歌, 语言凝练, 用词精确;音调和谐, 朗朗上口;情景交融, 理趣相生……因此, 我让学生从小受到文质兼美的诗歌熏陶, 在读诗中感受音乐美、品味语言美、想象画面美、领悟意境美……趁热打铁,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诗歌进行改写。

在学习了古诗《望洞庭》后, 我让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基础上, 根据诗中所叙展开合理的想象, 生动描绘, 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2) 仿写练笔

《桂林山水》的第二、三段以及《七月的天山》描写野花的部分都写得非常美,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 运用排比的方法进行生动的描绘, 教学此处时, 可以安排以下小练笔:请你学习作者用排比的方法, 写写自己观察到的一处景物, 如吼山的桃花、家乡的水、学校的树等。学生把眼前那么优美的范文和平时所看到的感性的景物联系起来, 一篇篇灵动的文字喷薄而出。

生1:我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欣赏过清澈见底的漓江, 却从没看见过浙江金华北山的溪流这样美丽的水。北山的溪流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溪水里那五彩斑斓的小鱼;北山的溪流真绿啊!绿得仿佛被周围的树木染过似的;北山的溪流真怪啊!溪水时而急, 时而缓, 时而窄, 时而宽……真是变化多端。

生2:我欣赏过亭亭玉立的水仙花, 闻到过香飘十里的桂花, 看见过红似火的玫瑰花, 却从没见过家乡这样的菊花。家乡的菊花颜色真美啊, 有白色、菊黄色、暗紫色……远远望去, 真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 家乡的菊花真奇啊, 有的像喷泉绽出金丝银丝;有的像绣球, 花朵团团相抱;有的像海葵, 花瓣弯弯曲曲, 家乡的菊花真香啊, 只要你闻一闻它的香味, 肯定会陶醉在它的香味之中。

……

四、单元习作总结, 品析点评优化习作

单元习作总结是指对学生的习作根据单元习作目标进行自评、互评, 达到优化习作的目的, 还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 把恰当的表达方式作为习作培优的重要方面。

1. 自读自评

这一环节, 首先根据习作要求, 概括出自评要求, 如这一单元的习作《记一处观察到的景物》, 自评要求是: (1) 语句通顺, 将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有一定顺序地写下来, 书写规范、整洁。 (2) 能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次“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 并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这里把它作为一个自评习作的要求, 旨在让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能学以致用。

2. 互评互改

摭谈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 篇8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 在整合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课外资源的基础上,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的一种教学理念。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整组教学呢?

一、细读一组教材,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以“篇”为单位的教学中, 教师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组”为单位的教学, 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整组教材, 强化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1. 细读整组教材, 确定单元教学总目标。

人教版新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按“双专题”的方式组单元, 在单元导语中既揭示了人文精神方面的教学要求, 又提出了读写能力方面的教学重点, 但是不可能罗列出整个单元完整的教学目标。而且, 人教版新教材在三、四年级又以人文专题组单元为主, 读写能力的教学要求渗透在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之中。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通读整组教材,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 制订全面的单元教学目标, 避免在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教学时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2. 紧扣单元目标, 制订课文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单元整组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从单元总目标出发去解读课文、指导口语交际和习作, 紧扣单元总目标制订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 分析实验成功的原因很多, 可以是小女孩的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可以是伙伴们听从指挥、做事有秩序……课文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但是根据单元导语“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 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要求, 本课教学的主目标应该是“有危险要先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课文中女孩对两个同伴说的“快!你第一, 你第二, 我最后”这句话上, 在多元解读中把握教材的主导价值。这样用单元总目标把一个单元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的教学目标串起来, 就可以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提高单元教学效率。

二、教材二度开发, 有机整合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学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积极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有效整合教材内的资源。

人教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 各地学生的基础也不一样。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既要尊重教材, 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中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4篇课文, 教学中有的教师先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再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引导学生比较文中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爱的方式, 并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进行比较, 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然后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母爱, 延伸出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的学习, 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不仅感受到母爱方式的不同, 还感悟到3篇课文分别从母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母爱的写作方法;然后借助“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从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父母之爱的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 及时迁移到写自己父母的习作练习,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的和谐发展。当然, 整合单元教学资源时不能为整合而整合, 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整合、怎样整合等问题, 明确整合的目的, 把握整合的力度, 使资源整合真正为优化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

2.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有效整合课内外的资源。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发展, 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 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人教版中一组教材的教学时间一般是13个课时左右, 相当于两周教一组教材。单元整组教学建议教师在整合一组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的基础上, 能留出1~2个课时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 丰富单元学习资源, 落实145万字的课外阅读要求。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单元,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 开展班级读书会。当然, 也可以随课文进行拓展阅读或群文阅读, 如教学“初识鲁迅”这组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致颜黎民的信》《钓虾与放牛》《藤野先生》等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鲁迅作品, 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把握三个阶段, 整体推进单元教学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整体到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一篇课文是一个由思想情感、语言文字等要素组成的整体, 我们一直强调“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一组教材也是一个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要素构成的整体, 单元整组教学时也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落实单元整体感知、读写实践、回顾拓展3个阶段。

1. 用好单元导语,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

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每组教材前都有一个导语, 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单元整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导语, 在学生浏览整组教材的基础上细读导语, 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在读写实践、回顾拓展阶段, 还可以让学生回应单元导语, 交流学习收获, 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向作用。

整体感知阶段除了让学生浏览整组教材、阅读单元导语外,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做好规划。如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 思考准备搜集哪些相关资料, 阅读哪些书籍;根据口语交际、习作的要求, 思考准备怎样去观察生活, 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的素材。单元整体感知的时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但是建议时间不宜太长、指导不宜过细, 否则会影响学生后续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的兴趣。教学时间短, 学生看不完一组教材, 可以先让学生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阅读, 在生生互相交流感受时激发学生阅读其他课文的期待心理。教学时间短, 40分钟的语文课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单元整体感知后, 马上进入单元读写实践阶段, 进行单元首篇课文的初读教学;二是前半节课进行上单元的回顾拓展, 后半节课进行本单元的整体感知, 使一册教材的教学也成为一个整体。

2. 用好单元课文, 引导学生读写实践。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 承担着指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多种功能。人教版新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 每一组教材基本上是编排了4篇课文, 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加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或举一反三, 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学法,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用学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或比较阅读, 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与精读课文比较,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或读写结合, 加强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学习《乌塔》时就可以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从《乌塔》想到的……”联系起来, 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把课文阅读与口语交际紧密结合。

在单元整组中的课文教学时,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与以“篇”为单位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怎样才能发挥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已经单元整体感知过了, 这篇课文的教学起点在哪里?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整体, 怎样在单元整组教学中保证一篇课文教学的相对完整性……单元整组中的课文教学不能是零起点, 应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升点展开教学;不能因为强调单元整组教学, 把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 在课堂上不停地让学生跳跃学习, 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单篇课文整体的失落。

3. 用好“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 诱导学生回顾拓展。

人教版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 到五年级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栏目, 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发现语文规律。一个单元结束时, 让学生及时复习整理所学知识, 能产生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回顾拓展时不能泛泛而谈, 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 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重点展开, 或把单元中的零散知识系统化,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或强化单元学习的主目标, 适当作些延伸拓展。如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一单元, 在回顾拓展阶段, 让学生设计一份鲁迅先生的人物简介, 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在课内外学习中了解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信息, 从而较全面地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 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开展单元整组教学时, 教师常常会比较关注单元人文专题的感悟、学习方法的迁移、表达方式的比较, 而忽视认字、写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的教学。在回顾拓展时, 还可以查漏补缺, 进行重点练习;或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讲评、单元检测等内容展开, 以提高单元整组教学的时效。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感悟

新课改中, 小学语文内容的编排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知识体系单元”变成了“文化主题单元”, 越来越与单元整组教学相匹配。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科学、安排更合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 它是一种能够被低年级学生所接受的特殊学习方式, 它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等, 这也是与时代的发展想呼应的。我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实施, 积累了不少经验, 并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一、单元整组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时,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整个板块进行重组, 使各板块之间的教学浑然一体, 形成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的系列教学活动, 以达到最优化。在单元整组教学导读阶段, 除了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 还为共同学习做了情绪铺垫, 积极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 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平台; 同时在进行单课或分块学习时, 老师精选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内容, 这时候老师便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通过精讲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 学生们便可以去选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可以逐渐地让课外积累更好地为课内学习进行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无论是精读还是选读内容都要求学生有所思、有所想, 并采取各种方式来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比如让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编排表演, 不仅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这样也有效地避免了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蒙混过关现象的存在。总之, 通过单元整组教学的科学设计更加突出了教学重点与共通点,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二、单元整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在进行单元教学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单元导读, 采取导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媒介, 采取观看、聆听、试读、讨论等方式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就要通过精心选择, 对单元内容进行分块或者分课进行精讲部分内容, 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 挑选剩下的内容就由学生通过自学、提问或者小组探究等方式来完成学习, 让学生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单元整组教学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 老师要有一桶水”, 对于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老师来说, 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不仅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 而且更要求老师有科学的教法。所以在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 老师们要掌握大量的资料, 并积极钻研教材探索教法。传统教学中我们在备课时大多以一篇课文为单位, 而进行单元备课的教师却很少有参考的案例, 所以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就是创新、实践、修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创作灵感和探索精神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四、单元整组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会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这样就会让学生逐渐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在课堂教学和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之间, 学生们又会完成能力的迁移, 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让学生逐渐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求教,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而每个主题都是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进行编排的, 所选择的课文也都是精挑细选, 既有中国文化经典, 又与时俱进, 当我们将优秀的教材再次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 让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完成了由感知、体验到感悟的过程, 学校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渗透, 再加之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升华了认识、熏陶了情感、净化了言行, 形成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逐渐养成了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单元整组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文化底蕴、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学习方式的融合。它是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所以“单元整组教学”不是简单对单元内容进行 组合, 而是重在“整体把握”, 能够依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 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紧密焊接在一起, 实现教材的自然整合,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它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理念, 还包括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 最终才能较好地实现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效性。在具备了专业的、智慧的教师之后, 还要注意探究因材施教, 避免加大良莠差距;注意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避免在儿童语言基本功阶段揠苗助长现象的出现;最后还要重视对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在单元整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在我们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光辉将会照亮整个课堂。

参考文献

[1]牟文娟, 刘飞.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 2012 (33) .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篇10

第一步: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一)立足年段明确要求

着眼于年段目标,结合游记类课文的特点,确立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可以看出,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只有在细化各年段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扎实地掌握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单元整体架构

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 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1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2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 3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4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习得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秘妙。

(三)立足课文突出重点

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秘妙,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第二步: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 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

(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

(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进行描写的。

(3)画景物变化《。观潮》与教材中其他游记类课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定点观察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并借助图感受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变,变的是景物。

2.借助“串一串”,感知整体

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抒发对颐和园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3.借助视频镜头,走近“有序”

《长城》一文,作者先写远看长城,再写登上长城近看长城。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先出现高空俯视长城的镜头,再是推进镜头聚焦长城。先让学生根据视频镜头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根据两个镜头分别找出文章的段落;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合着视频镜头,进行解说。通过视频结合课文的教学方法,轻松地让学生领悟《长城》一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学会观察,凸显景物特点

对于游记这类习作来说,更需要学会观察。因此,在学习游记类课文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时,借助游记类课文,一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二是在活用中领悟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三是在整合中学会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三)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 + 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第三步: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段式练笔,扎实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自然景观”。习作要求是“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对写景游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本单元四篇课文,除了有序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及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

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通过填空既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又让学生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是迁移运用。从积累到仿写是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的过程,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创新地表达。

(二)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指导学生填写。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初步掌握了过渡语的运用,使游记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单篇创作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对接课文,锤炼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对接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 如:开展以介绍 “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游记习作的水平。

上一篇:作者分析下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