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能力

2024-07-12

终身学习能力(精选十篇)

终身学习能力 篇1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 调查目的和时间。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的学习能力现状, 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给予指导。调查的时间为2008年10月至12月。

2. 调查对象。

95%的置信度下, 容许的抽样误差为5%, 样本量为370人。但回收的有效问卷数291份, 容许的抽样误差约为6%, 也可满足研究需要。所以本次调查对象为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环境艺术系等8个专业291名在校学生。

3.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法。在确定调查对象时, 采用了随机抽样方法。使用EXCEL软件产生随机数来确定调查对象。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调查表由项目组自行设计, 由学生自填。问卷分为四部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共有32个单项选择和一个开放型问题。问卷是经过多次修改和试调查后确定下来的。同时, 采用座谈会形式对8名在校学生进行信息收集, 询问其对调查问卷的意见和对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看法。

4. 统计方法。

有效调查问卷回收后统一编码、编号, 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 一般情况。

填写问卷的291名大学生中, 年龄在18到21岁之间, 其中男生113人, 女生174人 (4人未填性别) ;大一生114人, 大二生95人, 大三生81人。见表1和表2。

2. 学会认知。

被调查的280名 (11名未填) 学生中,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考核良好以上的占65.7% (161/280) , 合格的占29.6% (83/280) 。59.2%的学生没有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当问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时, 20%的学生明确表示经常运用。经常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查询信息的学生占63.6%。另外, 60.2%的学生每周去图书馆少于1次 (包括1次) ;课余很少进行阅读的学生占57.6%;遇到问题不去进行实际调查占9%, 而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占31.4%。

从学生年级看, 大一生中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考核合格以上的占95.1%, 大二生为91.6%, 大三生回答为100%;从资格证书的拥有量看大一生90%的没有资格证书, 大二生占46.3%, 大三生为32.1%;大三学生中经常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比例占25.9%, 大一和大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8.6%和16.8%, 低年级学生相差不大。经常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大一生中占52.6%, 大二学生中占65.3%, 大三学生中占77.8%。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大一学生中少于1次 (不含1次) 的占17.9%, 大二学生为27.4%, 大三学生为50.6%。经常进行课余阅读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分别占54.4%、38.3%和30.9%。

3. 学会做事。

85.2%的被调查学生, 遇到困难能找出原因并可以制定出的措施, 12.7%的学生找不出问题的原因或不能制定出可行的办法, 2.1%的学生不清楚。参加过实践活动, 单位给予优秀或良好的学生占66%, 没有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占17.5%。79.4%的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或策划过主题活动或获过技能竞赛奖等, 20.6%的学生没有其中一项。87.9%的学生参加班集体或小组活动, 11.4%的学生较少参与。表示和其他同学或同事完成任务时, 能愉快并较好配合他人工作的学生占92.4%, 不愉快或没想过的占7.6%。在参加集体活动时, 88.3%的学生表示能影响他人或对别人的工作给予指导, 总感到自己不能和其他人很好地沟通的学生占10.7%, 自己常常被孤立, 没人信赖自己的占1%。另外, 在生活或学习中制定过计划并能实施的学生占91.8%, 制定计划但没实施或没制定计划的占8.2%。

从学生的年级统计看, 对于困难能找出原因并制定措施大三生当中比例为91.4%, 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生的85%、81.1%。在大三学生中参加实践活动被单位评价为很好或优秀的占79%, 也明显高于大一生和大二生的58.8%和64.2%;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26.3%、14.8%和8.6%。参加集体活动影响别人的情况见表3。

4. 学会合作。

90%的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但10%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准确评价。能沟通能力方面91.7%的学生能较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5.9%的学生表示要反复几次对方才能明白表达的意思, 2.4%的不清楚。81.4%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沟通工具, 但16.8%的学生表示不熟练, 1.7%学生没使用过。在承担责任上, 84.2%的学生敢于或能承担应有的责任。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 97.6%的学生能正确理解一般社会现象, 仅有2.4%的学生不太理解大多数社会现象或不清楚。

在沟通能力上, 大三学生中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比例为96.3%, 次之的依次是大二的为90.5%和大一的89.4%。大三、大二和大一学生中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的分别占88.9%、84.2%和73.7%, 而9.9%大三学生不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

5. 学会生存。

90.3%的学生表示对陌生环境适应较快, 而有9.7%的学生表示适应环境能力还较弱。对生活或学习中出现的危机, 87.8%的学生表示能较好应付。对于自救、逃生等生活常识, 了解或知道的学生占97.2%, 2.8%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知道。88.1%的学生表示在遇到重大的挫折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 9.4%的学生表示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常常不能自拔, 2.4%的不清楚。另外, 对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 10.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仅喜欢其中的一项;93.7%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幸福, 而6.3%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不幸福。

三、讨论

1. 高职院校学生获取或应用知识能力较差, 学习方式在发生改变。

调查显示, 95.4%的学生都能在考核中通过, 反映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但54.4%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技能掌握得一般或比较差, 61%的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说明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协调,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未在学生身上得体现, 学校的考核未能显示出学生的实际水平。46.3%的大二生、32.1%的大三生未获得过资格证书, 这将为学生就业造成障碍。

同时, 由于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也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 而较少去图书馆, 很少去课外阅读。高年级的学生比低所级的学生更依赖于网络, 倾向于较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那么比较多的学生是不是在上网学习?李明国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了解信息和聊天。 (1) 见表4。八成左右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说明学生并未把网络作为学习主要途径。

综合以上两方面看,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比较被动, 习惯填鸭式教学模式, 主动学习能力差, 没有学会学习, 不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不关注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提高。近九成的学生不会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成的学生很少进行实际调查。

2.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积极性高, 计划、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青年学生, 精力充沛, 敢于实践, 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没有参与实践的学生占17.5%, 但从学生所处的年级来看, 大一学生没参与实践的学生比重较大为26.3%, 可能由于大一学生刚来校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限, 这不能说明他们积极性不高。综合各项指标看, 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注重提高自身做事的能力, 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比较吻合。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计划和协调能力比较弱, 这将影响他们进一步的提高, 这个比例为10%左右。80/20法则告诉我们, 这部分人可能主要分布在后进生当中。但高年级的学生做事能力倾向于优于低年级学生, 说明学校教育起到了正面作用。

3. 合作意识强, 部分学生沟通能力较弱。

80%以上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体现出学生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沟通和表达能力应进一步提高。5.9%的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9.9%的大三学生不能熟练使用沟通工具。这可能受学校的设施及学生自信心影响有关。另外, 高年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优于低年级。

4. 部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

傅剑等调查 (2) 发现, 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以本科 (20.1%) 和大专生 (69.4%) 为主, 扩招后本科生找工作都很困难, 所以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对此, 约有10%学生的回答令人担忧。9.7%的学生适应环境能力还较弱, 9.4%的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差, 6.3%的学生认为自己过得不幸福。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不仅是知识积累, 还应是情感、意志的全面发展。

四、建议

高职院校教育应加强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方式上应与专业知识培养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应根据学生学习特点, 适当增加网络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会查阅资料。还应加强学生计划、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 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学会健康、愉快生活和学习。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 对学生的开发应主要从智力、心力和体力角度进行。大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开发, 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驱力、意志力、自评力和调控力 (心力) 的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人文、社会和科学学科上应合理搭配;学生不应只是知识的吸纳, 还应有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理想进行主动引导, 升华学习目的, 培养学习兴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成就幸福生活。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国外高校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35%, 并且实践课是独立体系, 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 应开设各种实验、技能性选修课、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劳动技术系列课程等。同时, 创造多种实验活动形式, 把课堂教学、学科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等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机会。

浓缩专业课程, 开设综合课程,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3) 把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学科中, 避免内容重复, 不过分强调专业知识,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而全面地发展。

最后,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测评。采取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和手段, 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诊断与评价, 寻找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尤其是对适应性和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进行筛选和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①李明国.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调查与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②傅剑, 刘青.浙江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 2008 (21)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篇2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要求,感受很深。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怎样才能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呢?这既是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就涉及到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比如首先要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抓住这十五分钟左右的黄金时间完成精讲的任务,把大部分时间放到学生的巩固练习上,这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其次还要研究小学生的接受水平,这就谈到上节课和下节课衔接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吗。还有一节课中知识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这都要遵循知识的先易后难先具体再抽象的原则,学生接受起来才容易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意志品质问题,这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在老师的鼓励激励因素的刺激下,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意志品质的作用克服学习中困难,也会帮助提高智力水平,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看来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炼就的,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付出一生的努力。

终身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终身学习;能力;综述

中国分类号:D920.4

本文是辽宁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项目“远程教育学员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XH01-2。

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是开放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社会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力是一个人在行为上能够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的个体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执行某项工作职责的才能①。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人类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保持到老年都还在起作用的那种从客观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1],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2],包括知识、技能、动机、人格等[3]。终身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终身学习能力构成的国外相关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分别提出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4]。一些研究者研究表明,远程教育学员建立终身学习能力,需要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交互学习技巧,更多的成功学习经验和更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Coggins(1988),Dillc等(1993)指出:学习意愿,以前的教育经历,自控和恰当的学习策略,这些因素对现在学习的成功有积极的影响。态度、动机和常规参与的自我约束机制,良好的网络沟通礼仪和风格,维持、组织和回顾所积累文档的系统方法,接入机会和常规使用,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在线课程成功与否的因素(Harasin,2002)。Williams(2003)和Dabbagh(2007)也指出人际和沟通技巧是成功在线学习者的重要特征。在一些经验的研究中,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比自律或动机起更大的作用[5]。也有的学者从某一角度谈如何进行终身学习,如与老师、同学良好地沟通,问题导向学习,并比较了传统训练和终身训练的区别,认为终身学习训练比传统训练需要更多的视角和强化训练,需要更丰富的资源、合作、谈判和多角度,更多地基于工作和现实,更复杂的结构和问题的实施[6]。

2.终身学习能力构成的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方仁英(2004)提出了远程教育学员四维能力模型:一维是元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自己的观察、体验、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二维是合作能力,三维是迁移能力,是指将知识、技能跨时间和跨情境运用的能力。四维是信息能力,主要指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处理能力。陈丽(2001)提出远程成功学习者要具备自我责任意识、认知能力、组织管理方法和自我情感控制能力。杨帆等(2011)在总结欧盟、美国、英国等相关学者提出的终身学习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事终身学习研究和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六种终身学习能力,具体包括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分别对这几种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7]。郑勤华等(2014)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终身学习素养理论模型和评价维度:学习准备、自我认知和规划、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和学习方法和社会性[8]。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环境、教师、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是影响远程学习的重要因素[9] [10]。

3.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大多从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因素着手。如陈鹏(2008)认为可以从入学导学、过程助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培养现代远程学员个体终身学习能力。康和平等(2011)从终身学习能力的角度,认为可以从贯彻自主学习理念、发展成人学员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成人学员的自我导向的人格特征和提供成人学习者适当的帮助四个方面提升成人学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Hong等,2011)。王瑛(2012)认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优化网络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陈静(2013)认为可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社区学习活动同步、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学会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和通过社会考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八个方面培养成人自我学习能力。

4.对上述研究的评述

上述研究多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内容过于宽泛,对体现终身学习能力的特点的相关研究不多,缺乏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理论框架和实证的相关研究。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加强终身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通过借鉴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的能力理论、社会学中的交换理论,加强对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可以细化研究对象,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比如以某一门课程为例,构建学员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为某类学员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为提升我国社会全员终身学习能力提供借鉴。

注释

①能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国务院发现外交官的工作绩效不理想,表明上优秀的人才实际工作却令人失望。McClelland应邀参与研究能够预测工作绩效的人才选拔方法,建立了第一个能力模型。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预测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徐艳伟.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24-25

[2]陈鹏. 现代远程教育培养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10):38-39

[3]Spencer, L,M.,McClelland,D.C.&Spencer,S.M.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M].Boston:Hay-McBer Research Press,1994:15-21

[4]马东明,郑勤华,陈丽.国际“终身学习素养”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3-11

[5]Seongyoun Hong,Insung Jung.The distance learner competencies:a three-phased empirical approach[J].Education Tech Rescarch Dec,2011,59:21-42

[6]Dunlap,D.C.Changes in Students’ Use of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 Dur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ject[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2005,18(1):5-13

[7]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3(17):81-88

[8]郑勤华,马明东,陈丽,吴云峰.北京市成人“终身学习素养”现状及特征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3-15

[9]肖俊洪.后电大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9:24-30

[10] 徐飞.《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远程教育学员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71-172

终身学习能力 篇4

(一) 教育的客观存在:生存的教育

关于人的生存方式, 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善的认识、对美德的孕育、对正义的维护, 绝不是为了一种获得“知识”, 而是寻求自我, 达到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解。它是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验与思考, 本身就是“存在”的直接在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人的生存方式的界定:人的生存方式是指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总和。人的生存包括“可能性”生活和“存在”生活。

客观存在即实在意义上的“存在”, 是作为事实的存在。那么作为一种教育客观存在, 教育的属性如何?雅思贝斯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 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 而只是教育技术而已。”教育是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客观存在的。马丁.布伯是这样阐述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 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 如何与“你”相遇, 亦即是说, 要随时准备为人而转成“你”, 向他们敞开“你”的世界;不, 不只是准备, 要反复地不断地亲近他们, 打动他们。”当前,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人作为“工具的人”, 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简单生存能力, 也应考虑任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化复制”、确立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念, 而应是在教育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构建起自身所希望生存的世界。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生活, 而应该是能积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追随人的精神世界, 创建和建构人的生活, 提升人生活的境界。

中世纪神学统治下以培养工具人为目标的教育向文艺复兴时期高度注重人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就在于促进人性发展与完善。夸美纽斯、洛克、斐斯泰洛等人都积极倡导教育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育能使人的综合能力的得到进步与均衡的发展。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 是当今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途径。教育的重要问题不是如何生活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的终极性问题。教育客观存在应该体现其人的生存价值, 其主要表现为:重塑人的生命价值;整合生存空间, 弥合完整生命;感悟百态人生, 求索终极意义。

(二) 教育的主观-相对:自我的遗忘

教育如此牵动人的神经, 教育却让人如此尴尬;教育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投资效益, 教育的许多产品也给人类带来无穷灾害;教育不断地为世界赐福, 教育成为破坏世界的刽子手。教育的客观存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 然而, 教育的主观相对重视生命的现实性, 遗忘人的精神存在。20世纪的教育是成功与失败并存的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个体的情绪、社会文化、个性等因素, 在勉强的状态下通过自己的学业。

主观-相对的教育导致内外兼有的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维护, 教育在世界的主观-相对中得到不断的拓展。然而, 这种拓展却导致了教育本能的不断窄化。

外部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是教育盲目的屈从。因此, 教育越来越被窄化为一种物质生存的教育, 窄化为科技提升的教育, 窄化为国家竞争的教育。教育对自我的遗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育本身自我的遗忘。伴随科学对教育影响加深, 教育日益成为科学的“代言人”, 它所展现的自我不是本身的自我, 而是科学赐予的自我, 不是主观的自我, 而是被给予的自我。依附于科学的教育却引以为荣, 教育慢慢失去了“自我性”。可以说, 现代教育是精神没落的教育。现代教育在“进步”的幌子下掩盖了自身的精神贫乏, 逐渐丧失其存在的根基, 在与科学对话的过程中逐渐地遗忘了自我。

二是教师自我的遗忘。无论“教师中心论”时代, 还是“教师支持论”时代,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神启的教师”“官吏的教师”“专业人士的教师”, 他们在意识中已经功能化了, 将自己看成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功能的人, 而没有注意到教师也是“人”, 并作为“人”存在。教师在功能主义盛行的今天, 逐渐变成了培养工具人的机器。教师在被功能主义同化的过程中, 逐渐遗忘自己的本来和丰富的人性状态。

三是受教育者自我的遗忘。当前的教育目的是让受教育者以“物”的加工方式塑造他们的行为模式。这种过程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 培养的都是“标准生活”的工具人, 其结果就是个体的自我生活被标准化生活所代替, 每一个人都过着一种“他人的生活”。这种“标准化”的生活不仅使人的自我生活在教育中丧失, 让人而更可悲的是, 教育泯灭了个人寻求自我创造性生活的个性。

二、回归自我:三大理念对教育本真的诠释和还原

“以为每个人所看到的事物和世界都像它们展示给他的一样, 这种单存的自明性, 如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遮盖住了一个巨大的、特别的真理的视野。”教育现实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它的客观存在经过社会、个人的意向性意识反映到教育, 从而遮盖住了教育的真理视野。教育已经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教育逐渐远离教育的“本真”, 教育逐渐遗忘教育的“自我”。教育的危机必然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库恩指出:“危机的意义就在于, 它可以指示更换工具时代的到来。”“范式的危机”要求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革命的开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倡导意味着教育科学革命的开始, 它对当前教育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

(一) 终身教育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保罗.朗格郎指出:“要证明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须, 在目前尚不能给予满意的解答。同样, 教育也不能发现社会内部关系的不平衡及各种变化。为解决这样的问题, 应在目前人们日常及普遍的驾驭和训练的要求中考虑引入新的教育理念, 可以说, 舍此以外别无他法。”因此, 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平衡现实世界的不平衡。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续, 它从人的生存重要意义出发, 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它能使我们观察到一系列的基本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个体以崭新的姿态表现着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的论述: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 而通过每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过程。

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是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 它是在对传统教育理念批判的基础上, 打破常规, 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从朗格郎和戴维等学者对终身教育的界定不难看出, 终身教育体系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批判, 是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终身教育体系下, 教育应该需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职业上准备、经济发展的工具和国家竞争力的武器;教育应该回归到人的本真, 实现个人的自我, 在教育中不断完善人性、生活质量, 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终身教育理念成为20世纪末国际舞台最引人注目的教育理念之一, 各国都在为实现该目标而实施教育改革。终身教育理念的目标倾向于实现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 从而回到教育本真的“家”。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 教育正逐渐演绎为一新型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中, 教育的基本任务将是使人们对变革有所准备, 冒险、投机、探索、实验和更新的精神, 其作为科学和历史进化的本质需要, 必须深深渗透到我们的教育体制的结合和课程中去;教师必须不再是或多或少具有天赋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该是个性塑造者, 师生关系由“生存性关系”向“存在性”关系转变, 这种关系凸显师生之间本真的关系, 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对话, 同时教师也应该回到自己本来的自我状态;受教育者不再是受教育者, 而是教育的参与者, 由“外在生活”的承受者向“内在生活”的享有者转变, 教育的参与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整、持续、充满创造性的富有意义的过程。

(二) 终身学习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指导个体学习的原则, 意味着人们应该以导向智力、美学、道德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态度来获得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对生活的理解。终身学习基本特征是“有意义的学习“, 强调的是自我的充实、启发和生活的提高, 根据个人自我意愿而进行的学习。迪依.哈克认为, 终身学习思想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自然、与人类自身、与灵魂的和谐。终身学习能够使人类获得永久性的开发自身潜能的工具。皮尔松和普森认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新性和愉快地应用他们。”

终身学习所倡导的学习与传统教育理念所倡导学习的临界点截然不同, 终身学习倡导自我学习, 传统教育倡导机械和被动学习。终身学习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 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都是主动性的和创造性的方法;而传统教育倡导所有学习者必须以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学习, 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中心, 所有学习者向知识中心靠拢。在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者引导人们通向知识的来源, 学习者互相学习并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倡导的是一种教育者和学习者回归自我的理念, 是对教育本真的科学诠释。

如何向教育的本真还原?终身学习所倡导第一的要义:让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终身学习的学习自主权更多是由自我来驾驭, 自我来决定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内容。把学习自主权归还给个体, 是终身学习实现教育本真还原的最重要、最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同时, 终身学习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是资源和技术的调配者和管理者, 从社会所有资源中发掘资源者和经营者。为把学习全还给个体,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挣脱原有学习藩篱。例如, 2000年, 欧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六项策略:人人具备基本技能;更多的人力资源;教学与学习的革新;评价学习;学习辅导, 资讯的再思考;将学习带入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拓展教育机会, 加强对与学习者的职业指导和咨询, 从而把学习者培育成为在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的能力与技能。

(三) 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社会推崇并热衷“机器技术文明传统”, 职业教育观盛行, 哈钦斯对此时的教育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繁荣, 而应该促使个人自我能力的不断发展, 个人的人格臻于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哈钦斯提倡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立场是着眼于对人, 对人性及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培养与实现, 学习化社会最终追求的目的在于学习成长, 人格的构建和成功 (实现个体价值) 。英国著名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者贾维斯对学习社会进行了界定:学习社会曾是依附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理想。在此社会中, 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 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 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 充分发展自己潜能, 达成自我的实现。学习化社会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能够任由驰骋, 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目标选择学习, 社会为个体学习提供了各种学习场所。

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的科技精神、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英国学者波什尔指出, 学习化社会基本理念就是把学习当作是常规的和日常的内容, 学习化社会中的教育是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因此, 学习化社会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自我个性的开发与发展, 教育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化社会中, 社会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 倡导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习化社会的战略核心就是要合理地清除学习障碍, 公平地提供教育机会, 使社会变成一种学习形态的社会, 其必须奉行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 倡导个体和群体对学习的自觉而有效的卷入。通过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等体系的构建, 我们的社会逐渐向一个全社会都学习转变。

教育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践, 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把教育从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藩篱中脱离出来, 是重新理解教育、理解生活、理解人本身之存在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以人的生存和生活为指向, 诠释与还原了教育的本真, 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因此, 在21世纪, 教育必须以三大理念的发展目标为首要使命,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倡导教育生活由“外部生活“向“自我的生活”转变。

摘要:当前, 教育培育的人缺乏幸福感和自我感, 教育逐渐远离教育的本真, 成为世人批判和反思的对象。本文首先对教育的客观存在与主观-相对比较, 发现在意识相对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教育逐渐遗忘了自我。因此, 本文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为研究视角, 分析三大理念是如何诠释与还原教育本真, 并积极倡导教育改革应该以三大理念为指向, 逐渐向自我回归。

关键词:教育本真,诠释,还原,三大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

[2]埃德蒙德.胡塞尔著, 克劳斯.黑尔德编.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2-14.

[3]雅思贝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44-47.

[4]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钢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0-35.

[5]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90-95.

[6]李小鲁.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91-101.

[7]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15.

[8]保罗.朗格让著, 腾星等译.终生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52-57.

[9]皮尔松, 蒲森.一生的护照:终身学习与未来社会的个人生存[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1-10.

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篇5

人的天性需要学习,人的生存需要学习,人的发展需要学习,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学习。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变革将对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这也是学习型社会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为教师,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将从我们手中成长,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需要一桶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活水,所以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学习是我们的职责。

结合以上认识,从教师的自身特点出发,学校特制定《.彭店子中学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㈠职业道德及人生观的提升

⒈每周的政治学习,人人必须参加。

⒉每位教师要关心时事政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⒊每年要结合当前情况,针对面临的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查,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4、掌握基本法律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具有法律意识。

5、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㈡自身文化及素质的提高

⒈学历提高

2010年,50岁以下每位教师必须达到专科毕业。30岁以上教师90%达到本科学历。

⒉基本功的练习

每位要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练习,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在教师风采竞赛中大显身手。

⒊多种文化的涉猎

新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我们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放开视野,成为智慧型教师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㈢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自我学习

l、每位教师每学年阅读一本教育著作,每人每年订阅教学杂

志一份,认真记录或撰写教育教学笔记。

2、每学期教育教学随笔不少于3篇。(可以是教学反思、学习感悟、教学记录等)

3、l每月一篇教学案例,每学期一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每年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教研组学习

1、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每星期组织两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发言、互相学习与交流。

2、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每人每学期至少在多媒体上一节课。

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注45岁以上教师不少于10节)能主动听取不同学科教师的课,促进课程综合化。

4、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从网络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请进来,走出去

创造条件,请知名教师讲学;

抓住机会,派教师外出学习。

㈣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⒈每学年所有任课教师必须上一节公开课。

⒉每学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确定3~5个教学内容进行课例研究,写出详细的教案及课后反思和改进意见。

⒊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㈤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并制定出课题计划,(课题选择切忌大、忌空)。

⒉每学期,每位教师交一篇教学心得,每学年一篇教学论文。⒊每学年一次的教学经验交流。

⒋学校建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平台,每学期选出教师中有思想的若干作品,装订成集。

每位教师在以上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创建自己的特色,完美自己的人生。

外 出 学习教 师 汇 报 制

外出学习是学习新理念,接受新信息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我们内蒙地区,前沿的教学经验是使我们迅速进步的有力保障。所以,学校将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克服困难,争取让老师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外出学习的教师有义务也有权利将自己学习的内容及感受回校向全体教师汇报,以达到一人学习,带动全校的目的,依据此认识,学校特制定《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

1、外出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购买学习材料。

2、习结束后,及时整理学习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3、回校后,一周内在全校大会或教研活动中向教师汇报。

终身学习最新趋势 篇6

“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讨论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在促进终身学习制度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以便加强与会国在制订成人学习政策领域中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研讨会集中讨论的议题包括.国际社会对终身学习做出的回应;教育质量与结构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终身学习的资金支持;初等教育的模式与实践;终身学习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结构改革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等。“更新终身学习制度”国际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集中讨论中韩两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终身学习和劳动力市场等有关问题。其目的是为世行在中韩两国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或终身学习合作研究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参加为期4天、主题近似的两个研讨会,笔者深感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最主要的体会与思考有以下几点:

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终身学习社会成为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培训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这一概念现在已演变成为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终身学习的概念比原先的终身教育和培训概念要宽泛得多,它不仅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而且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自学自修活动,并且贯穿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而要建立终生学习制度和社会,则又涉及到对现有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就业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与改革。目前国际社会已对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和社会形成了共识。

为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社会积极采取行动

近20多年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等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频率进一步缩短,国际间的经济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认识到,要想在这种国际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提高全体国民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而要达此目的,必须营建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终身学习制度和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已在教育和培训体制、就业制度、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机构、财政经费支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制度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与改革,使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步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在一体化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由于各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各国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和在机构设立与制度建设方面也都各具特色。例如英国设立了教育和就业部,实行了个人学习账户制度;韩国设立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部,实行了学分积累制度;澳大利亚设立了就业、劳动关系和小企业部,实行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连接的直通车制度等等。

突出职业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在终身学习制度和社会的构建中,与会各国普遍重视和突出职业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育和培训应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服务,并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应充分利用因特网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两个研讨会的与会代表都强调在终身学习制度和社会的建设中,职业教育和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开发和提高人力资源技能,对促进就业,提高国家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都有着最直接的作用。会议期间,组织者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韩国工商联合会的—个职业培训中心和汉城电脑职业学院。两个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培训设备和师资力量都堪称一流,所设专业完全按照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和确定,毕业学员的就业率达到100%。

促进我国终身学习制度的形成

教师终身学习的思考 篇7

一、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首先,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所拥有的知识量急速递增.在工业化社会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学校习的知识技能几乎可以受用终生,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伴随着新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涌现并急剧膨胀,原有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老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旧的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党的十六大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责任,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比其他任何组织更有必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因为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其次,教师终身学习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在,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必然要求教师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实现由“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只有专业知识越精深,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环节,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技能,争取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教师终身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传授知识的渠道(各种各样的书籍、兴趣班、电子产品、网络)包围着他们,所以从小他们就接触了大量知识信息,习得了我们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在他们这个年龄所不懂的东西,甚至他们还了解一些连我们好多教师都不了解的新事物,并且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如果老师还在以自己在一、二十年前学到的陈旧的知识去教学生,那就往往会显得既无趣又落后,甚至犯科学性错误.特别像我们英语学科,有一些板块会涉及到现代科技,比如航天航空,网络语言,如果老师本来对此就一无所知,然后又不认真去查阅资料,及时充电的话,那么在课堂上肯定只会根据课文就事论事,一段文章就只能草草了事,并且学生不能提出文章之外的问题,因为一旦问题超出了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而老师又没有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就会卡壳,老师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地消退.即使老师以课后再讨论或者甚至随便做一个错误的回答作为台阶暂时摆脱困境,但实际情况是这是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没能得到满足,老师的权威性没能得到体现.这最终可能会导致这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下降.

二、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1. 学习教育理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教育理论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更新和完善.新理念塑造新老师,新老师须有新思想.作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教师,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动扬弃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以促进学生的人性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域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可以说,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里面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新鲜血液.自觉地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应成为现时代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2. 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深广的领域,需要每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去探索,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那么,张开我们的眼睛,努力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也是一条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不能够闭目塞听,不能够画地为牢,而要主动、积极地张开我们的双眼,借鉴吸收本校本地以及各地的同行们先进的教学经验,要经常观摩名师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参加业务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进食专业营养快餐,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孤陋寡闻,我们的眼界才会开阔.在此基础上,选择优秀教学风格若干种,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分析、感受、找出每种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及构成因素;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检验,评价其风格效应,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

3. 完善知识结构,做专而博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一般的文化知识)、条件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实践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变性的知识)四类.当本体知识丰富到一定的程度时,其他三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在大脑的中心,而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工巧匠.教师只有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都丰富,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因此,本体知识的“富有”,而其他知识的“贫困”,导致了此类教师教学成绩一般,学生不太喜欢.

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前沿信息,富有极强的时代色彩.那么,我们教师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不断地汲取、涉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专而博”的程度,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平台,在长期接触中才会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终身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成人,终身学习,自我导向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急剧变化的时代,经济、知识、科技技术等等不断的更新,使得每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将人生仅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人必须终身学习,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责任,也成为人在未来社会中的一种生存方式。本文试图从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成人终身学习的方式。

1 相关概念阐释

1.1 终身学习的概述

古人云:“学而不已,阖棺而止”、“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等。从这些世人惊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终身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时代中,更应该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终身学习的概念是指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终身的生涯进行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生活当中常常提到的“活到老,学到老”[1]。我们在面对持续多变的变革时候,终身学习能帮助我们谋求对社会巨变的适应性,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从“智力上和精神上装配起来”,最终引向一种不断适应变化的状态。未来的学习,必须是终身性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存责任,一种生存方式。

1.2 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

自我导向学习一词最早由著名成人学习研究专家艾伦·塔夫(Tough)提出,后来广泛应用。国内外对于自我导向学习涵义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具有代表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诺尔斯的观点: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不管是否有他人的帮助,由个体自己引发以评断自己的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Knowles,1975)[2]。

(2)戴夫(Dave,1975)为,自我导向学习指“个人通过不断认识具体的学习需要,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资源和学习机会实现这些学习需要,以便(单独地或集体地)完成个人各方面发展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活动”[2]。

尽管以上学者们对自我导向学习的看法不一致,但其本质的涵义是大同相近。综合学者专家们的观点,自我导向学习的特点有二:其一,自主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需求选定学习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和自我支配学习的行动、并根据自我学习情况调节学习的进度,最后依据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其学习的方式和风格都高度体现自主性。其二,灵活性和适应性。空间上的灵活性: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学习场所可以是学校,工作,生活等任何环境。学习的方式灵活多样: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因此自我导向学习是以学习者本人为中心,根据自己感受的学习需要,自行选择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并且有需求地将周围的人力,物力等有效的学习资源结合利用为其服务,依照制定计划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

2 自我导向学习:成人终身学习主要方式

2.1 基于终身学习要义本然要求

终身学习中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性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目标等等,可见终身学习强调个体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更强调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自主性学习。而自我导向学习是有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主导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者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自主性特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诊断需要到确认资源和教学计划,再到最后的结果评估,都是体现了自主性。另外在自我导向学习者个人身上,美国著名成人教育研究专家切尼(Chene)、奥迪(Oddi)指出自我导向学习体现学习者个人的自主性,自主学习者具有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的人,并且是人们具有目标和计划,进行自由选择,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负责以及自我约束的特征[3]。因此自我导向学习适应终身学习的特点,它能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实现自我价值,是成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2.2 基于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1)成人的学习者具有高度自主性。诺尔斯关于成人学习的特点中提到: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其自我概念将从依赖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转化,逐渐成为一个自我导向的人。成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已经成熟,意味着成人能够参与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与此同时,成人的社会身份复杂多样化,工作需求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各异,及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念不同等等,使得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他们根据自己需求进行个别化学习,其中包括自己计划、实施、评鉴自己的学习活动[4]。而自我导向性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及适应性恰能满足成人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也能使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等进行自主的、弹性的学习。

(2)成人的学习者经验具有丰富性。诺尔斯在成人学习的特点中还提到一点:成人积累了不断增加的经验库,它们是学习的丰富资源。即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丰富经验,针对性确定和自我需求相吻合的学习计划,并且根据实际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善于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同化、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而经验对于自我导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自我导向的学习者而言,知识和经验为其学习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导向的作用[2]。在如今处处提倡终身学习背景的时代下,成人学员要想更好地实现终身学习,就需要寻求一个更好的学习途径或方式,而自我导向学习符合成人学员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1]。

(3)成人的学习具有目的明确性且学习动机强。成人大都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承担多种社会职能,成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想青少年那样按照固定的时间,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学下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所学科目,自行制定学习计划,以便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快速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再者,由于知识基础和职业需要的不同也决定了成人学习要根据自己的时间,需要和知识经验等灵活选择。因此,自我导向学习能够成为成人终身学习的主导形式[2]。

3 促进自我导向学习的践行

既然自我导向学习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辞来保障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贯彻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视学习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成人学员自主学习理念的养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培养探索的习惯。在未知的领域里,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进行学习。其次,培养自我更新的习惯,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1]。

3.2 发展成人学员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成人学员自觉学习的基础,因此应不断提升成人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成人学员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帮助成人学员成为一个自我导向学习者。发展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具体以下:一是制定学习计划,一个完整可行的学习计划是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二是寻找学习资源自我导向的学习并非孤立的学习,寻找必要的资源协助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三是进行学习活动,这是将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应用到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四是评价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既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又是为下一次自我导向学习做经验的积累[1]。

3.3 增强个人学习动力

成人由于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学习易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动机是其强大的支柱,因此当个体觉,得学习是有价值的,而却自己对学习的预期是能够实现的,就有最大的动机。采取一定的措施多方面的激励成人学习的动机,如选择合适,有意义的目标,分析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强化学习者的自我效能等等。

参考文献

[1]康和平.车向清.成人学院自我导向学习策略探究——基于终身学习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报,2011(13):26-28.

[2]李征.自我导向学习——未来成人学习的主导形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6):43-44.

[3](美)雪伦.B.梅里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83.

用快乐为终身学习奠基 篇9

是什么让学生如此痛恨书本, 甚至和学习有关的人如老师都反感?是什么让学生一旦脱离考试就不再主动碰书?是什么让我们的国民越来越不爱读书?是因为学习带给学生的体验太痛苦太压抑了。

居里夫人说:“在近五十年来, 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 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想, 吸引居里夫人在枯燥艰苦的科学研究中终身坚持的力量, 也许不仅仅来自于理性, 更来自于科研的快乐。伟人, 凡人, 其本质都是人, 都是感性的。生命之路崎岖曲折, 唯有快乐才能让我们奋勇前行!

中国的教育从来不放弃教给学生道德和理性, 但我们总有意无意地忽略学生作为个人的存在, 忽略教给学生快乐, 尤其是学习的快乐。似乎快乐一定会导致平庸, 而痛苦绝对会孕育杰出。“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那我不当人上人, 是不是就不必吃苦中苦了。有一次, 我劝导学生讲认真学习, 一个学生说:“老师, 您别说了, 我只想当个普通人。”我们多年苦口婆心的教育让学生产生了一个错觉:学习是痛苦的, 是和快乐对立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你想让孩子接受什么, 就诱惑他;想让孩子抗拒什么, 就强迫他。既然我们两千多年前就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什么教师今天还不懂得用学习的快乐来诱惑学生, 用求知、探索、表达、竞争和成功的快乐令学生乐此不疲!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爱心和智慧把学习做成一颗味美的橄榄, 引领着学生渐入佳境流连忘返?

可是, 孩子最亲近依赖的老师家长们, 在爱和责任的愿景下, 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强迫孩子学习, 用不计成本的付出把学习打造成了一颗黄连上清片, 当孩子们舔去外面那一层薄薄的糖衣, 剩下的就是作业、考试、补习、名次、升学和注定大多数人失败的苦涩。而这一层糖衣, 最迟在幼儿园学前班就褪去了。中国的家长和一部分老师, 能够为了孩子献出生命, 却不愿意献出哪怕一点的理解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的心声是什么?他希望快乐学习自由生长!他喜欢在学习中随时讨论交流的快乐而不担心被扣上无视课堂纪律的帽子, 他喜欢在课堂上和老师争论质疑的快乐而不必顾虑冒犯师道尊严的后果, 他喜欢在作文里倾诉自己真实甚至消极的想法而不必背上有悖主流思想的包袱, 他喜欢在取得成功后开怀大笑而不必忍受老师胜不骄的唠叨, 他喜欢在做不成英雄后就做英雄路过时在路边鼓掌的人!而这一切快乐都因为“成绩”、“成功”而悄悄消泯。世界上的愚蠢有很多种, 但为了未知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乐是最愚蠢的一种。

许多老师喜欢把“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做座右铭向学生推荐, 却从没思考过———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如果学习只是吃苦, 那么学习不是“苦海无边”了吗?那“回头是岸”就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必然的选择了。苦, 作为一种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 我们可以忍受甚至战胜, 但绝不应该成为自觉的追求。我们的教育行为有责任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学习本身就是快乐, 不是明天的铺路石, 也不是未来的敲门砖, 而是我们今天完善自我, 享受生命的美妙过程。

浅谈教师的终身学习 篇10

实现学习化社会需要有发达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保证, 更需要以全体社会成员强烈而自觉的学习意识为前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强化受教育者的学习意识, 促进人们产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创造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条件, 培养人们维系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而促进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终身教育在我国从概念、思想到转化为一种政策理念经历了近15年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终身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 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教师的终身学习已是大势所趋。

1 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1 终身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前提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生活现象, 从教育的社会属性可以看出,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科学、文化、家庭、民族、人口等具有广泛联系, 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爆炸性的增长, 人们为了维持和改善社会生活质量, 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这时以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终身教育应运而生。随着日月推移其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对终身教育比较共同的理解是:终身教育是社会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培训的总和, 包括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 还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不仅要求承认存在于社会当中的广泛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的价值, 而且强调应当把这些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与培训机会有机地统一和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影响下, 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所以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 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 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1.2 21世纪的新型教师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21世纪的新型教师究竟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知识结构和素质, 国际教育界专家认为, 未来的新型教师应具备下列10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 喜欢接近青少年, 并愿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献身; (2)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具有共同的理解; (3) 具有广博的学识教养; (4) 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 具有正确的感受性; (5) 熟悉专门学术的探究方法及技术; (6) 对教育内容与方法, 具有开发创新的能力; (7) 对于教育组织, 能深入理解并有判断力; (8) 具有教育者的责任感; (9) 对于人格的陶冶, 具有探究精神; (10) 对能力的发展, 愿意为此作出终身的努力。

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21世纪对新型教师的需求, 要求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这是因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而且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 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 教师要想维护其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 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 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再者, 在终身教育环境下, 教师将改变过去只是为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单纯地传授事先筛选的知识的陈旧、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师将成为“教育咨询者”、“学习方法的传播者”、“学习活动的协调者”, 将帮助每一个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 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资源以及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适, 帮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 把教师视为导师和指导者, 使他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 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故此, 教师要学为人先, 与时俱进, 生命不息, 学习不止, 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2 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1) 学习能力。

这是教师的基本能力。目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完善自己已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2) 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 对教育进行研究, 他才不会是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 而会成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闪亮的恒星。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 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发展, 最终成为教育家。

3) 适应现代教学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 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而且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研究学生能力。

学生是教育对象, 不了解学生现状、发展及个性情况, 教育教学就没有针对性, 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 既要研究学生现状又要研究学生发展。

5) 自我调控能力。

如今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家长望子成龙, 希望有一个好老师教育子女。因此教师必须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现实, 认真分析自己的现状, 扬长避短, 不断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正日益从注重知识的传承转变为关注知识的创新与生长。这一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更加凸显了终身学习的意义, 另一方面也更加提高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因此, 作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的教师, 必须先走一步, 从现在起就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生存权利的观念, 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崔艳萍.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型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7)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终身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终身学习学生06-06

关于终身学习08-05

职工终身学习08-21

终身学习素养05-24

终身学习意识07-06

终身学习机制08-09

终身学习论文范文05-11

全民教育终身学习07-11

全民终身学习方案07-12

全民终身学习总结07-12

上一篇:神奇图形变变变下一篇:研究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