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铜

2024-07-11

氯化亚铜(精选十篇)

氯化亚铜 篇1

关键词:氧化氯化,对位选择性,甲苯

甲苯的下游产品中, 对氯甲苯是生产农药, 医药, 染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1,2,3], 而邻氯甲苯的市场价值要小很多。一直以来, 人们都在努力寻找甲苯环氯化时提高对位产物比例的方法, 文献[4,5]报道用路易斯酸和噻蒽或噻蒽的衍生物作催化剂, 氯化产物中对氯甲苯与邻氯甲苯之比为1. 4∶1, 虽然该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对邻比 ( para/ortho) , 但是反应条件苛刻, 且助催化剂不易合成, 成本很高。另有文献[6,7]报道用钾L - 型分子筛作催化剂, 氯代脂肪醇为助催化剂, 产物中对氯甲苯与邻氯甲苯之比为3. 3∶1, 但是分子筛晶格容易被反应产生的酸破坏, 催化剂寿命短, 再生以后重复使用时氯化产物中对氯甲苯的比例明显下降, 同时间位产物含量高达1. 5% , 而对氯甲苯和间氯甲苯的沸点相当接近很难分离, 难以得到市场要求的对氯甲苯的纯度, 因而无法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目前所采用的甲苯氯化工艺主要有间接氯化和直接氯化两种方法[8,9,10,11,12], 但其甲苯转化率和对位选择性都不高, 有必要进一步寻找提高对氯甲苯比例的方法。有文献报道[13,14], 使用过氧化物氧化氯化一些芳香族化合物, 并获得了较高对位选择性的产物, 但用过氧化物氧化氯化甲苯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研究在过氧化物/金属氯化物体系中, 各种反应参数对甲苯氧化氯化产物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寻找合适的氯化体系和最佳反应条件。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Shimadzu GCMS - QP2010; 磁力搅拌器, 巩义英峪予华。

过硫酸氢钾; 甲苯; 氯化锂; 乙腈; 过氧化氢; 氯化钠甲醇; 三氟乙酸,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不进行纯化直接使用。

1. 2 实验方法

在50 m L圆底烧瓶中, 加入甲苯 ( 2. 0 mmol) , 过氧化物 ( 1. 0 mmol) , 氯化剂 ( 2. 2 mmol) , 溶剂 ( 10. 0 m L) ,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后, 过滤反应后的溶液, 将滤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1 氧化剂对甲苯转化率和对位选择性氯化的影响

甲苯 ( 2. 0 mmol) , Li Cl ( 2. 2 mmol) , CH3CN ( 10. 0 m L ) , 反应温度10 ℃ , 反应时间12 h, 考察不同的氧化剂对甲苯的转化率及其邻对位选择性的影响。用过硫酸氢钾 ( Oxone) 作氧化剂时, 甲苯完全转化, 对位选择性为75% , 对邻比为3. 00。而当用过硫酸钾及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时, 对邻比显著下降。在相同条件下, 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 基本没有氯化产物产生。

a:通过GC-MS分析获得, N2为载气, 流速为5 mL/min, 柱温50℃, 气化室温度100℃, 下同。

2. 2 氯化剂对甲苯转化率和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以过硫酸氢钾为氧化剂, 考察不同的氯化剂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从表2 可见, 使用氯化锂作为氯化剂时, 甲苯完全转化且获得较高的对位选择性和对邻比。

b:通过GC-MS分析获得。反应条件:甲苯 (2.0 mmol) , 氯化剂 (2.2 mmol) , 乙腈 (10.0 mL) , 过氧化物 (1.0 mmol) , 10℃, 12 h。

2. 3 溶剂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c:通过GC-MS分析获得。反应条件:甲苯 (2.0 mmol) , 氯化剂 (2.2 mmol) , 溶剂 (10.0 mL) , 过氧化物 (1.0 mmol) , 10℃, 12 h。

以过硫酸氢钾为氧化剂, 氯化锂为氯化剂, 考察溶剂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从表3 可以看出, 当以乙腈作溶剂时, 甲苯完全转化, 获得较高的对位选择性和对邻比。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 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 , 质子溶剂 ( 甲醇) 及酸性溶剂 ( 三氟乙酸) 时, 甲苯转化率和对邻比显著降低。用碱性溶剂 ( 甲胺, N, N - 二甲基甲酰胺) 时, 无对氯甲苯和邻氯甲苯生成。

2. 4 氧化剂当量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甲苯浓度不变 ( 0. 44 mol/L) , 考察过硫酸氢钾的量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当过硫酸氢钾与甲苯的摩尔量比为0. 5 时, 获得较高的对位选择性和对邻比。当过硫酸氢钾与甲苯的摩尔量比从0. 5 增加到2. 2 时, 甲苯对位选择性从75%下降至61% , 对邻比从3. 00 降至1. 74。而当过硫酸氢钾与甲苯的摩尔量比从0. 5 降至0. 25 时, 甲苯的转化率降至70% , 对邻比降至2. 59。

d:通过GC-MS分析获得。n=noxone∶ntoluene, 反应条件:甲苯 (2.0 mmol) , 氯化剂 (2.2 mmol) , 乙腈 (10.0 mL) , 10℃, 12 h。

2. 5 反应温度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甲苯 ( 2 mmol) , Li Cl ( 2. 2 mmol) , Oxone ( 1 mmol) , CH3CN ( 10 m L) , 反应12 h, 考察反应温度对甲苯的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从表5 可知, 当反应温度从10 ℃ 增加至80 ℃ 时, 甲苯的对邻比从3. 00 下降至1. 00, 甲苯的对位选择性从75%降低至5% 。当反应温度降低至0 ℃ 时, 甲苯的转化率、对位选择性和对邻比均降低。

e:通过GC-MS分析获得。

2. 6 反应时间对甲苯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

在其他反应参数最优化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甲苯的转化率及对位选择性的影响。从表6 可以看出, 反应时间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不大, 而对甲苯对位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从6 h增加至12 h, 甲苯对位选择性从60% 增加至75% , 同时对邻比从1. 82 增加到3. 00。当反应时间延长至24 h, 甲苯的对位选择性和对邻比均降低。

f:通过GC-MS分析获得。反应条件:甲苯 (2.0 mmol) , 氯化剂 (2.2 mmol) , 乙腈 (10.0 mL) , 过氧化物 (1.0 mmol) , 10℃。

3 结论

四氯化碳的沸点 篇2

四氯化碳:(化学式:CCl4),也称四氯甲烷或氯烷,过去常用作灭火器中的灭火物质,也以前是常用的冷却剂。常态下为一种无色液体。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在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熔点(℃):-226

相对密度(水=1):160

沸点(℃):7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3

分子式:CCl4

分子量:15384

SMILES:ClC(Cl)(Cl)Cl

饱和蒸气压(kPa):1333(23℃)

燃烧热(kJ/mol):3649

折射率1459-146

临界温度(℃):2832

临界压力(MPa):4558

水溶性:08g/L(2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6

20℃是与水的界面张力(mN/m):450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凝冰散文

★ 大冰经典语录

★ 冰成语

★ 冰心有哪些名言

★ 冰初中生作文

施用含氯化肥“4注意” 篇3

注意不要在敏感作物施用 不同作物和品种对氯的忍耐性差异很大。因此,含氯化肥应优先施用于水稻、小(大)麦、油菜、菠菜、萝卜、豆类、番茄等耐氯性强或中等耐氯的作物上;对耐氯性弱的忌氯作物,如烟草、茶叶、莴苣、西瓜、马铃薯、紫云英、柑橘、葡萄等,一般禁施含氯化肥。此外,同一类作物不同品种抗氯性也有差异,如水稻品种之间,以杂交稻耐氯性最强,常规早稻耐氯性较弱。作物的氯敏感期多在苗期,如水稻在3~5叶期,小麦在2~5叶期,大白菜、小白菜和油菜在4~6叶期。因此,即使是耐氯作物,也要根据品种和生育时期对氯的忍耐性,决定是否施用含氯肥料,尽可能规避“氯害”。

注意防止氯离子在土壤中富积 含氯化肥适宜在多雨季节或降水较多的地区施用,以利用雨水的冲淋,让较多的氯离子随水淋失,防止在土壤中富积,从而有效地避免作物的氯害。因此,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雨地区,最好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

注意与腐熟的有机肥等配合施用 在施用含氯化肥时,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可以提高肥效,减轻氯离子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在有效磷含量低的土壤中,氯离子对作物吸收磷有抑制作用,往往造成作物生长磷素营养的缺乏,故施含氯化肥时应注意配施适量的磷肥;用含氯化肥与尿素、磷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等配制而成的复(混)合肥、配方肥,不仅可以减轻氯离子的为害,而且由于氮、磷、钾得到配合使用,可起到平衡施肥的作用。

注意掌握科学施用方法 含氯化肥可做基肥或追肥,但不宜作种肥。做基肥时应提早深施并盖土,一般在播种或移苗前1个星期施用,施在种子或幼苗下侧,以距表土5~7厘米处为宜。做追肥时,可采取对水或对稀粪尿水浇淋的方法穴施或条施(切忌撒施),并与作物植株相距5~10厘米。含氯化肥苗期施用量不宜过大,中后期需大量施用时,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分2~3次追施,间隔期15~20天。

氯化亚铜 篇4

1 室内模拟试验

1.1 水泥土制作材料

砂土, 普通工业用砂, 初始含水率为24%, 颗粒级配均匀, 使用2.5 mm筛子进行过筛, 取粉细砂土。水泥,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 其掺入比为15%。

1.2 侵蚀溶液的配置

浸泡溶液分别有清水、1.5 g/l Mg Cl2溶液、3 g/l Mg Cl2溶液、6 g/l Mg Cl2溶液、1.5 g/l Na Cl溶液、3 g/l Na Cl溶液、6 g/l Na Cl溶液。氯化钠采用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 其中Na Cl含量不少于99.5%, p H值 (50 g/L, 25c) =5.0~8.0。氯化镁采用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 其中Mg Cl2含量不少于98%, p H值 (50 g/L, 25c) =5.0~6.5。溶液浓度的选取和配比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9]。浸泡装置为自制的玻璃槽, 每小格尺寸为350 mm×260 mm×120 mm, 如图1所示。每小格放置三个水泥土样品, 侵蚀性溶液一次性添加至水泥土试块顶部3 cm左右。

1.3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过程具体如下:

取砂土试件水灰比为0.25, 淤泥土试件水灰比为0.58, 配制完成后使用JJ—5型水泥胶砂搅拌机 (根据中国建材院水泥所的设计制造, 是我国执行国际强度试验方法ISO JC/T 681—2005的统一标准设备) 进行搅拌, 充分搅拌后, 装入直径50 mm, 高度100 mm的标准模具, 如图2所示。分两次装模, 第一次装入一半后在振动台上振动90 s后进行第二次装模, 装满后再振动90 s, 最后抹平待其固结后脱模。

制作砂质水泥土和淤泥质水泥土两组各100件, 养护24 h后拆模。试件拆模后先养护28 d, 试件的养护在温度20.9℃, 相对湿度90%的养护室中进行。养护结束后选择品相良好的试件放入侵蚀液中浸泡。

1.4 试件浸泡溶液离子浓度监测

浸泡过程中对各组浸泡从开始定期取液检测浸泡溶液的浓度, 即浸泡开始后依次测定各组第1 d、3 d、5 d、7 d、9 d、11 d、14 d、18 d、23 d、28 d的离子浓度。氯离子的检测是根据硝酸银滴定法 (GB11896—89) 。镁离子和钠离子是利用离子色谱 (ISO 14911:1998) 将原水样稀释100倍进行测试。

1.5 浸泡后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

浸泡完成后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 每组采用三个平行试样。无侧限抗压试验仪器如图3所示。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水泥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2.1.1 氯化钠溶液浸泡的水泥土试块试验结果

对氯化钠溶液浸泡的所有水泥土试块在无侧限抗压试验中达到峰值时抗压强度和变形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后, 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可知, 随着浸泡溶液浓度的增加, 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且随着浸泡天数的增加, 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也增加, 如图5所示, 水泥土试块的变形随着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也随着增加, 抗压强度大的试件, 其最后变形也大。

2.1.2 氯化镁溶液浸泡的水泥土试块试验结果

对氯化镁溶液浸泡的所有水泥土试块在无侧限抗压试验中达到峰值时抗压强度和变形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后, 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6和图7所示。

由图6可知, 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浸泡的天数增加先出现增加情况, 在溶液浓度为1.5 g/L时达到最大值, 溶液浓度超过1.5 g/L时试块强度呈下降趋势, 其中浸泡28 d的水泥土试块在溶液浓度为6.0 g/L时下降最快, 而浸泡时间为7 d的水泥土试块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形情况与抗压强度塑性相关, 呈现相同的趋势, 如图7所示。

2.2 水泥土浸泡溶液离子浓度监测结果及分析

图8、图9、图10所示为浸泡过程中氯化钠中离子浓度关系图。

分析试验数据可知:氯化钠溶液中, 浸泡7 d时, 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19.25%、31.13%和35.31%, 浸泡14 d时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23.33%、41.56%和61.01%, 浸泡28 d时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39.24%、60.81%和78.19%。从消耗量可以看出,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 氯离子的消耗量也随着增加, 而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氯离子的消耗量减少。钠离子7 d的消耗量分别为35.09%、34.3%和37%, 14 d的消耗量为42.28%、53.25%和54.18%, 28d的消耗量为58.6%、72.9%和82.77%, 对比氯离子的消耗量可以看出, 同时期, 钠离子的消耗量大于氯离子的消耗量, 钠离子的消耗量也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消耗量也出现减小情况。由此可知, 氯化钠溶液中, 钠离子的活跃度大于氯离子的活跃度, 即钠离子的迁移速度大于氯离子的迁移速度, 且随着浸泡溶液浓度的增加, 离子的迁移速度增加, 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离子的迁移速度减小。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 为浸泡过程中氯化镁中离子浓度关系图。

分析试验数据可知:氯化镁溶液中, 浸泡7 d时, 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25.39%、25.12%和19.54%, 浸泡14 d时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34.5%、33.4%和37.9%, 浸泡28 d时氯离子的消耗量分别为50.89%、55.92%和47%。从消耗量可以看出,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 氯离子的消耗量相差不大, 而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氯离子的消耗量减少。镁离子7 d的消耗量分别为29.69%、24.62%和21.15%, 14 d的消耗量为36.08%、34.67%和42.3%, 28 d的消耗量为43.37%、43.33%和45.6%, 对比氯离子的消耗量可以看出, 同时期, 镁离子的消耗量大于氯离子的消耗量, 镁离子的消耗量也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相差不大, 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消耗量也出现减小情况。由此可知, 氯化镁溶液中, 镁离子的活跃度大于氯离子的活跃度, 即镁离子的迁移速度大于氯离子的迁移速度, 随着浸泡溶液浓度的增加, 离子的迁移速度并未出现增加现象, 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 离子的迁移速度减小。相对比较氯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情况有:钠离子的活跃度大于镁离子, 镁离子的活跃度大于氯离子。

对强度试验数据和离子浓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有:

(1) 试验数据显示, 在浸泡过程中, 钠离子的活跃度大于镁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化学性质活泼, 在溶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是几乎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在浸泡过程中活跃度大于镁离子和氯离子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中结合了一定量的钠离子, Na+既可以通过表面力作用吸附在C-S-H凝胶的表面上, 又可以通过化学键力结合在C-S-H凝胶的结构中;土粒 (矿物颗粒或团粒) 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 围绕土粒形成电场, 在土粒电场内部分钠离子被吸附在土粒表面。

(2) 氯化钠溶液浸泡试验中, 由图4、图5和图8、图9、图10比较可得出, 在不同浓度的浸泡溶液中, 经过相同的浸泡天数, 试件的强度随浸泡溶液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试件的最大变形随浸泡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试件强度的增加是由于氯离子与水泥土中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 Cl2·6H2O结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由浸泡溶液离子监测结果可知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 氯离子的消耗量也随着增加。这与强度试验表现出来的结果相符, 同时符合化学动力学中反应离子浓度越高,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基本理论。由于本试验中最长的浸泡时间为28 d (浸泡前养护28d) , 在这个时间内生成的结晶未超出水泥土孔隙体积, 水泥土试件的强度随溶液浓度及浸泡天数的增加呈增加状态, 如图4、图5所示。

(3) 氯化镁溶液浸泡试验中, 由图6、图7可知, 不同于氯化钠溶液浸泡情况, 浸泡14 d和浸泡28 d的试件均出现了随着浸泡溶液浓度增加试件强度和最大变形先增加后减小的情况。对比氯化钠溶液浸泡情况, 由于钠离子不参与水泥土与溶液之间的各类反应, 所以强度降低情况为溶液中镁离子所致。对于浸泡期间镁离子如何对水泥土的强度产生影响给出如下两点猜测: (1) 镁离子对氯离子与水泥土中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 Cl2·6H2O结晶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 (2) 镁离子与水泥土中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不利于水泥土强度增加的物质。从化学原理出发, 氯化镁溶液中, 镁离子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松软无胶结力的胶体氢氧化镁, 氢氧化镁的溶解度低, 可以再水泥土的孔隙中积累起来, 起到一定的充填作用;镁离子与氢氧根的结合使得溶液Ph值下降, 减少了后期水泥土重要胶凝物质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 (在较高的p H值下, 溶液中析出的Ca2+超过离子交换的需要量, 使粘土矿物中的活性胶态Al2O3和Si O2溶解, 接着多余的Ca2+再与之发生反应, 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 的生成;镁离子与水泥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g O·Si O2·H2O, 其均匀分散于水化硅酸钙凝胶物中, 使水化硅酸钙的胶凝性变差。可见, 镁离子对水泥土的侵蚀性较强, 对比图4、图6可知, 镁离子对水泥土的负面影响大于氯离子。

3 结论

经过试验数据分析, 对于氯化钠、氯化镁溶液对水泥土的侵蚀效果可得到如下结论

(1) 水泥土在溶液浸泡过程中, 溶液中离子的活跃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

(2) 氯化钠溶液对水泥土的侵蚀效果主要取决于Ca Cl2·6H2O结晶的生成量。适量的结晶生成会填充水泥土孔隙, 增加强度;过量的结晶产生超过孔隙的体积, 造成水泥土本身结构膨胀破坏, 降低水泥土自身的黏结强度。在本试验设置的浓度和浸泡天数 (28 d) 以内, 生成的结晶未超出水泥土孔隙体积, 水泥土试件的强度随溶液浓度及浸泡天数的增加呈增加状态。

(3) 氯化镁溶液对水泥土的侵蚀机理比较复杂, 氯离子和镁离子在溶液中与水泥土水化产物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由两种溶液浸泡后的水泥土强度对比可以看出, 镁离子对水泥土的负面影响大于氯离子。

参考文献

[1] 张华杰, 韩尚宇, 蒋敏敏, 等.NaCl侵蚀环境下水泥土的宏微观特性分析.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2) :49—54Zhang H J, Han S Y, Jiang M M, et al.An analysis of the macroand-micro properties of cement-soil under NaCl erosion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2) :49—54

[2] 宁宝宽, 陈四利, 丁梧秀, 等.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强度及细观破裂过程分析.岩土力学, 2009;30 (8) :2215—2219Ning B K, Chen S L, Ding W X, et al.Analysis of meso-fracture process of cemented soil under environmental erosion.Journal of Rock snd Soil Mechanics, 2009;30 (8) :2215—2219

[3] 宁宝宽, 陈四利, 刘斌, 等.水泥土的环境侵蚀效应与破裂过程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24 (10) :1778—1782Ning B K, Chen S L, Liu B, et al.Fracturing behaviors of cemented soil under environmental erosion.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 2005;24 (10) :1778—1782

[4] 宁宝宽, 金生吉, 陈四利, 等.侵蚀性离子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6;28 (2) :178—181Ning B K, Jin S J, Chen S L, et al.Influence of erosive io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ed soil.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uy of Technology 2006;28 (2) :178—181

[5] 孔晓璇, 柳志平, 邱晓, 等.水泥土在海水侵蚀下耐久度的初步探讨.混凝土世界, 2011; (11) :72—76Kong X X, Liu Z P, Qiu X, et al.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cementsoil under seawater erosion durability.Journal of Building Decoration Materials World, 2011; (11) :72—76

[6] 黄汉盛, 鄢泰宁, 兰凯, 等.软土深层搅拌桩的水泥土抗腐蚀性室内试验.地质科技情报, 2005;24 (Z1) :85—88Huang H S, Yan T N, Lan K, et al.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anticorrosion of cement stabilized soft soil in deep mixing pile.Journal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5;24 (Z1) :85 —88

[7] 储诚富, 邵俐, 刘松玉, 等.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室内定量研究.岩土力学, 2006;27 (9) :1613—1616Chu C F, Shao L, Liu Y S, et al.Laboratory study quantitatively on effect of organic content on strength of cement-mixed clays.Journal of Rock snd Soil Mechanics, 2006;27 (9) :1613—1616

[8] 闫亚杰, 韩鹏举, 董晓强, 等.污染环境对水泥土侵蚀的离子迁移理论模型.路基工程, 2010; (5) :7—9Yan Y J, Han P J, Dong X Q, et al.Theoretical model of ion migration in soil-cement erosion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Subgrade Engineering, 2010; (5) :7—9

氯化钠能溶于水吗? 篇5

氯化钠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浓盐酸。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 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氯化钠的检验

一: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沉淀)产生,证明有Cl-。

二: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置于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证含有Na 。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改进 篇6

教科书介绍的方法是在U形管中进行的,该装置便于对氯气的收集和检验,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1)由于离子在阴阳两极间的迁移距离长,导致电阻大,在同样的电压下,电解速率慢;

(2)验证氯气时,氯气容易泄露

到空气中而污染环境。

因此有必要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笔者借用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启普发生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具体介

绍如下。

一、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直流电源、启普发生器(小型)、石墨棒、橡皮塞、自制底部有小孔的试管(用酒精喷灯将试管底部加热至红热后吹成直径约3 mm的小孔)、导线若干。

实验试剂:0.8 mol/L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

二、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图1

三、实验操作和现象

1.先将带有石墨棒的橡皮塞塞紧启普发生器的侧面出气口,再往启普发生器内注入氯化铜溶液至液面刚好接触石墨棒时止。另从试管的底部小孔往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直至赶尽空气;再将该试管置于装有适量氯化铜溶液的启普发生器中。按图1组装好仪器,试管的底部轻靠在阴极石墨棒不让其下落,同时也缩短了两极的距离。

2.两根石墨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相接,可以观察到阳极产生气体,试管内液体逐渐被排出试管。阴极浸入溶液部分的石墨棒表面析出紫红色的铜。

3.当阳极试管中的液体下降至液面低于石墨棒时,电解自动停止,可看到阳极试管中有略带黄绿色的气体。将小试管从启普发生器中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试管中残留的液体不会滴下来,收集的气体也不会逃逸)。

4.检验氯气。用手指堵住小孔,试管靠近润湿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开手指,湿润的淀粉试纸马上变深蓝色,可证明该气体是氯气。

五、实验改进的优点

1.利用启普发生器的结构特点改装仪器,拓宽了仪器的用途。

装置稳定美观,不需要夹持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因缩短了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实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成功率高。

3.实验在封闭体系中完成,收集有氯气的试管待实验观察完后,立即放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无氯气泄露,体现绿色化

学的理念。

4.装置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多个平行教学班的演示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稿日期:2015-04-07)

③气体纯净,放心点燃。由于反应前将烧瓶内的空气排空,反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且使用的蒸馏水中没有溶解氧,保证生成的是纯正的氢气可以放心点燃,避免了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实验装置都是实验室常见仪器,简单易得,组装方便

(2)缺点

由于煤油的存在,生成的氢气中不可避免会混有煤油蒸汽,造成点燃的火焰不是纯正的淡蓝色,而是有些发黄。

(收稿日期:2015-03-20)

氯化亚铜 篇7

关键词:四氯化钛,收尘渣,钪,无害化

工业生产中采用氯化金红石或高钛渣等富钛物料来制取四氯化钛。四氯化钛的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 由于这些固体废物产量较大、组分复杂、性质界定困难, 并含有毒性和放射性物质。如何对其进行安全可靠的处理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

1 固体废物产生环节及主要成分[1,2,3]

1.1 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

四氯化钛生产可分为氯化、精制两个工序。主要固体废物产生的环节有: 氯化工序原料配置过程中产生的配料尘、沸腾氯化炉排放的氯化渣、收尘冷却器排放的氯化收尘渣、粗四氯化钛沉降形成的泥浆, 以及精制工序产生的高沸点泥浆和除钒泥浆等。

1.2 氯化收尘渣的主要化学成分

氯化收尘渣为富钛料高温沸腾氯化制取四氯化钛过程中收尘器收下的烟尘。富钛料高温沸腾氯化制取四氯化钛过程中, 富钛料中的金属元素与金属钛一起被氯化为金属氯化物气体释放出来。在急冷塔中向混合气体喷入精制工段返回的含钒粗四氯化钛泥浆以冷却Ti Cl4, 在高效旋风分离器中分离出铁、锰、镁、铝、硅、钙等氯化物固体杂质气体的金属氯化物以及没有反应的钛和石油焦。氯化收尘渣主要为铁、锰、镁、铝、硅等的氯化物和钛、石油焦, 主要成分见表1。

2 氯化收尘渣等生产固废危害及处理的原则[4,5]

2.1氯化收尘渣危害

氯化收尘渣是冶金固体废弃物中典型的一种固体废弃物, 这些污染物大部分都具有有毒有害、污染面积大、辐射范围广、污染严重的特点。在我国, 每年为了处理这些有害的固体废弃物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氯化收尘渣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侵占土地。固体废物的产生数量越来越多, 其侵占土地面积也随之成比例逐年增长, 专家估测每年都有约1 000余万吨固体废物因无法处理而不得不堆积在城郊或公路两旁, 几万公顷的土地被它们侵吞。

2.1.2污染土壤。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 而且废弃物经过雨淋将浸出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不断的渗入土壤中, 使土地毒化、酸化、碱化。

2.1.3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氯化收尘渣很容易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 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2.1.4污染大气。氯化收尘渣中含有四氯化钛, 四氯化钛在空气中遇到水蒸气会释放大量的酸白烟, 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收尘渣微粒在大风的作用下, 随风扩散, 造成雾霾等的发生。

2.2 氯化收尘渣处理的原则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关注度加深, 国家相关部门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过程中, 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例如全过程管理的原则、“三化”原则、固体废弃物分类原则、优先管理有毒有害废物的原则、鼓励集中处置的原则等。“三化”原则是指在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中采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法。

减量化是指在处理过程中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 这是治理固体废弃物的第一要求和措施。

资源化是指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 使固体废弃物通过综合利用后变成产品或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二次资源, 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

无害化是指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减少其种类、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 消除和减轻其危险等[6]。

3氯化收尘渣目前的处理方式

沸腾炉尘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氯化物, 这些金属元素大部分来自于高钛渣、金红石等富钛料。由于矿物原料成分复杂, 因此沸腾炉尘中的金属元素回收难度较大, 回收成本很高。为此, 国内目前一般采用以下处置方案[6]。

方案一:利用氯化炉尾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将沸腾炉尘高温水解, 从而回收HCl气体, 制备盐酸。将氯化收尘渣加水调成泥浆, 送入尾气燃烧炉, 加热至500~550℃即可水解完全。残渣中金属氧化为不溶于水的无公害氧化物, 生成的Hcl气体用水吸收成为商品盐酸。铁、锰、铝的氯化物转化为无公害的氧化物, 可用作炼铁原料。钙、镁氯化物仍留在处理后的余渣中。

方案二:将氯化收尘渣调浆后用石灰乳中和至p H=6.5~9.0, 用泵将中和后的污水打入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 滤液回用, 滤饼中含有大量金属氢氧化物及金属氧化物, 这些泥饼与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可以烧制路砖等建筑材料。

4 基于综合利用的氯化收尘渣无害化处理

4.1从氯化收尘渣中回收钪, 实现资源利用

在钛的生产过程中, 在用钛矿物进行电弧炉熔炼高钛渣时, 钛矿物所含的钪以氧化钪的形式留在高钛渣中, 将高钛渣进行高温氯化生产Ti Cl4时, 钪在氯化烟尘中得到明显的富集。

与钛精矿及高钛渣相比, 收尘渣中钪的品位有明显提高, 高钛渣中钪含量为0.0076%-0.0082%, 经沸腾氯化后在氯化收尘渣中含钪量品位提高到0.01%-0.03%。因此氯化收尘渣是一种很好的提钪原料。

用氯化收尘渣作为提钪原料较之其他矿物或高钛渣作为原料的优点是:在高温氯化过程中钪氯化为三氯化钪进行升华, 而在收尘过程中氯化钪则优先冷凝进入烟尘与四氯化钛分离, 此氯化物中的钪易溶于水, 从而大大简化了浸出过程。氯化烟尘中的钪可以富集到150.2-160.1g/t。利用氯化收尘渣提钪工艺如图1所示:

4.2 无害化处理:

氯化收尘渣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 遇水大量溶解形成水溶液, 其氯离子含量达100mg/L以上。高于我国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氯离子含量标准, 不能直接排放, 需对其进行处理, 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沸腾氯化渣中的金属绝大多数以氯化物形式存在, 它们的淋滤液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 为了降低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将沸腾氯化渣进行溶解, 使大量的可溶氯化物尽可能溶解于水中, 过滤后滤除不溶于水的大量碳和二氧化钛后, 加石灰水中和处理滤液, 经过滤使金属杂质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除去, 实现无害化。无害化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

4.3氯化钙的综合利用[6,7]

“三废”中氯化钙的含量极大, 一般为10%-20%。利用生产过程的高温气体将氯化钙进行多级浓缩、结晶, 生成Ca Cl2·2H2O, 作为副产品销售。

4.4一次滤渣的综合利用[6,7]

一次滤渣的主要成分是Ti O2以及残留的石油焦。其中Ti O2含量约为15%、石油焦约为35%、水50%左右。滤渣经过皮带机送至摇床选出石油焦, 经过两级摇床选出的石油焦直接送往蒸汽锅炉房作为燃料使用。剩下的渣主要含Ti O2, 送至干燥系统进行干燥。

分离出来的Ti O2由于粒度太小一般不能再次用于沸腾氯化炉作为原料, 但是可以出售作为电焊条和搪瓷的生产, 实现了可持续利用, 产生很大的经济利益, 并且节约了成本。

5结语

沸腾氯化法四氯化钛生产产生一定的固废, 固废如不处理, 将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国家和人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中采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法, 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此氯化法工艺不仅在工艺上更为简单、方便, 而且对环境污染也较小。

参考文献

[1]草道英武.金属钛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25-28.

[2]蒲灵, 兰石, 田犀.海绵钛生产工艺中氯化物废渣的处置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 2007, 8 (4) :59-61.

[3]邓国珠, 钛冶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235-247.

[4]周北海, 朱雷, 李治琨, 等.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 1998, 11 (3) :1-3.

[5]王伟, 袁光钰.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J].环境科学, 1997, 18 (2) :87-90.

[6]赵海涛.腾氯化法四氯化钛生产中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J].有色金属工程, 2015, 5 (1) :94-96.

氯化亚铜 篇8

1 氯化氢生产工艺

氢气和氯气在常温、常压、无光的条件下反应进行很慢, 当温度达440℃以上时, 反应迅速进行, 甚至产生爆炸, 但控制适当的条件, 氯气和氢气可保持均衡燃烧,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

H2+Cl2===2HCl

工艺流程为:氯气、氢气分别经缓冲罐调压后, 氯气经阻火器、氢气经氢气防爆罐和阻火器进入石墨合成炉, 二者控制一定的摩尔比。氢气与氯气混合燃烧生成氯化氢并放出大量的热。合成炉热水段用高温水带走热量并闪蒸产生蒸汽以供他用, 冷水段用循环水带走热量, 氯化氢气体也同时冷却至45℃, 经水或稀盐酸吸收后, 制成浓盐酸。吸收系统产生的热量均由循环水带走。过量氢气经吸收微量氯化氢后高空排放。

2 氯化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氯化氢合成属危险化工工艺中的氯化工艺, 其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腐蚀等, 具体如下:

(1) 氯化氢合成时, 如果设备损坏或管道、阀门、法兰选材不当, 或密封不严, 可导致物料泄漏。泄漏的氢气为甲类易燃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泄漏的氯气、氯化氢为毒性气体, 可导致人员中毒;泄漏的氮气可致人员窒息。

(2) 如果原料氢气纯度低, 氢气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空气和水分。当氢气中含氧达5%以上时形成氢气与氧气的爆炸混合物, 极易爆炸。如果原料氯气纯度低, 氯气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氢气和水分, 当氯气中含氢达5%以上时形成氢气与氯气的爆炸混合物, 极易爆炸。氢气或氯气中含少量水分, 虽然可促进氢气与氯气的合成反应, 但水分过高会造成合成炉等设备的腐蚀。

(3) 氢气系统试压完成后, 用氢气直接将系统内的氮气或空气冲洗排空一定时间, 经分析确定含氢量在98%以上方可准备点火, 否则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点火源发生爆炸。

(4) 根据氢气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两者理论是按照1:1分子比合成的, 但工业上一般控制分子比为氢气:氯气= (1.05~1.1) :1。如果氢气过量超过10%, 会造成产品氯化氢纯度下降, 而氢气过量超过20%, 则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极易发生爆炸;如果氯气过量, 游离氯易与冷却管等反应生成黄色结晶氯化铁而腐蚀设备。

(5) 氢气极易燃烧和爆炸, 氢气和氯气、空气、氧气以及氯化氢在一定范围内混合, 都可能产生爆炸性混合物。

(6) 如氢气、氯气压力控制不当而直接冲入合成炉, 可能发生爆炸。

(7) 氯化氢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因此伴随氯化氢的生成有大量的热放出, 使炉内温度不断上升, 火焰温度高达一千多度, 随着温度的上升, 反应速度不断加快, 如不及时冷却, 会因反应过于激烈而引起爆炸危险。

(8) 合成炉的压力和出口温度必须精确控制, 合成炉压力过高会使合成炉的腐蚀严重, 温度过高则炉内反应会加剧, 有可能产生爆炸危险, 而且也会加剧合成炉的腐蚀程度。

(9) 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应及时冷却至100℃以下, 以除去一小部分气体中的水分, 避免该部位生成固体氯化物而堵塞管道, 如冷却系统失灵, 将因固体氯化物的生成而引起停炉障碍。

3 氯化工艺自动化控制

氯化工艺采用DCS进行集中控制, 同时采用ESD紧急停车, 以提高系统的本质安全度。

(1) 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

氯化工艺涉及的危险装置主要包括氢气缓冲罐、氯气缓冲罐、氯化氢合成炉。重点监控工艺参数为: (1) 氢气缓冲罐压力:105k Pa (g) ; (2) 氯气缓冲罐压力:125k Pa (g) ; (3) 氯化氢合成炉的氢气:氯气=1.05~1.1:1 (摩尔比) , 合成温度:200℃, 合成压力:65k Pa (g) , 出口温度:<65℃, 出口压力:<3k Pa (g) 。

(2) 自动化控制方式

(1) 氢气缓冲罐压力设超高与超限报警。通过控制氢气进口管线上的气动调节阀控制氢气缓冲罐的压力。超高自动声光报警, 超限报警同时联锁打开氢气缓冲罐上的开关阀进行高空排放。

(2) 氯气缓冲罐压力设超高与超限报警。通过控制氯气进口管线上的气动调节阀控制氯气缓冲罐的压力。超高自动声光报警, 超限报警同时联锁切断氯气进口管线, 并打开事故氯处理阀。

(3) 氯化氢合成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自动点火系统、氯气和氢气的自动配比系统、汽包部分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联锁保护系统。

自动点火系统由在线火焰检测、自动切断阀、高压点火装置和程序控制组成。

氯气、氢气自动配比控制系统采用精确的自动流量控制, 根据生产控制中氯化氢的纯度分析来设定氢气、氯气的比值, 若氢气、氯气的纯度波动时, 及时分析氯化氢纯度调整比值实现两者的自动控制。

汽包蒸汽部分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汽包液位的自动控制, 蒸汽压力自动控制、汽包液位低和蒸汽压力高的联锁保护。

自动联锁保护系统设有氢气压力、氯气压力、冷却水流量、汽包压力、汽包液位、氢气流量与氯气流量比值等联锁, 在线火焰联锁保护, 当出现危及生产的异常情况时, 立即执行紧急停车系统, 进行自动充氮保护。例如:氢气管道低低85k Pa、高高报130k Pa, 氯气管道低低100k Pa、高高报150k Pa, 氯化氢吸收液流量低低0m3/h, 尾气吸收液低低0m3/h的情况下自动停车并用氮气置换。

(4) 氯化工艺采用可燃和有毒气体在线监测系统。

4 氯化工艺安全对策措施

(1) 开车前应检查系统所有设备、管道、阀门和仪器仪表, 确保其完好, 并进行系统试压检漏, 达到开车要求;按照操作规程对缓冲罐、合成炉进行气体置换, 直到符合安全限值;气体置换完成, 测定氯气、氢气纯度合格后, 充入氯气、氢气缓冲罐, 并启动压力控制设备。

(2) 开启点火装置, 缓慢开启炉前氢气自动调节阀。氢气稳定燃烧后, 缓慢开启炉前氯气自动调节阀, 调节氯氢比值, 火焰稳定后逐步加大氢气、氯气进炉量。调节各参数, 系统自动运行。

(3) 正常停车时, 保持氯化氢吸收器的进气阀开, 然后逐渐依次减少氯气、氢气流量, 直到关闭 (首先关闭氯气) 。火焰熄灭后通入氮气对系统进行吹扫, 而后系统密封备用或改为空气吹扫并开启手孔备用。

(4) 在设备故障、点火失败、火焰非正常熄灭或突然停电后, 合成系统需紧急停车。紧急停车时, 启动联锁程序关闭氯气和氢气进气阀, 关闭氯化氢吸收器进气阀, 切换到事故氯化氢吸收罐, 启动氢气放空阀及去事故氯处理阀。其他按正常停车处理, 直到故障排除重新点火。

(5) 火焰非正常熄灭的主要原因包括合成炉压力过高、原料供应不足等。合成炉压力过高 (接近氢气、氯气缓冲罐的储存压力) , 可能是系统出现堵塞或前端原料缓冲罐压力设定不合理。对于前者, 系统气体置换完成后排除故障;对于后者应修改原料缓冲罐的设定值。原料供应不足, 在得到通知的情况下, 按正常停车处理;未得到通知, 则按紧急停车处理。应尽量避免紧急停车。

(6) 当合成炉超压一定限度时, 防爆膜破裂。引起合成炉超压的主要原因是合成炉内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 并被引燃, 这是极其危险的。在开车前和火焰熄灭后必须按要求进行气体置换, 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生产过程始终保持氢气过量, 也是为了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7) 防爆膜必须定期更换, 超期使用会使其承压能力下降, 以致有可能在正常操作压力下出现破裂, 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结语

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的初衷是通过增设自控系统以提升装置的本质安全度, 自控系统应切实可行。可靠的自控系统辅以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可确保装置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2009.6.

[2]王民涛, 周贤国, 王栓柱, 刘向阳, 黄建平.氯化氢合成控制系统浅析[J].中国氯碱, 2007, 4.

[3]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连云港环海化工有限公司5万t/a环氧氯丙烷项目安全评价报告》2015, 5.

家禽氯化钠中毒 篇9

饲料中加入适量物质盐, 不但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和增进家禽的食欲, 而且可以满足机体维持体液渗透压和调节体液容量的需要。但食入盐过多, 可以引起中毒, 正常家禽约需要食盐占粉料的0.25%~0.5%, 每只家禽每天需要食盐0.25~0.5 g。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 或加喂咸鱼粉等含盐加工副产品, 或饥饿的雏鸡、雏鸭大量食入食槽底沟部饲料中盐类沉积物。

家禽氯化钠中毒的临诊症状与其他动物不完全相同, 尤其是运动兴奋神经症状不明显或不出现。病禽大多行走困难或不能站立走动, 两脚无力, 末梢麻痹, 甚至瘫痪。病鸡无食欲, 饮欲增强, 口鼻流出大量的分泌物, 嗉囊扩大, 下痢, 呼吸困难, 卧地, 无法站立, 最后衰竭而死。病死家禽嗉囊中充满黏液, 黏膜易脱落;腺胃和小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脑膜血管显著充血扩张, 并见有针尖大出血点和出血斑, 皮下组织和肺脏皆有水肿;肾脏、输尿管和排泄物中有尿酸沉积。

为防止本病发生, 应严格控制食盐的进量, 在饲料中必须搅拌均匀, 盐粒要细, 保证供水不间断。若发现可疑食盐中毒时, 首先要立即停用可疑的原饲料和饮水, 改换新鲜的引用水和饲料。对已经中毒的病禽, 应间断地逐渐增加供给饮用水或淡糖水, 可促进食盐吸收和扩散, 不可一次大量饮水, 否则会加剧症状或导致组织严重水肿, 引起脑水肿, 往往预后不良。只要及时治疗, 绝多数病禽会痊愈。

氯化亚锡的合成 篇10

1.1氯化亚锡离子液体合成

氯化亚锡离子液体是经过卤素离子液体和氯化亚锡在60~ 120℃的溶解情况下收获的较为浓厚的氯化亚锡离子液体。反应公式如下:

氯化亚锡和卤素离子液体是不是能够通过溶解进化出全新的温室氯化亚锡离子液体, 这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氯化亚锡的总体类型奖赏在氯化亚锡离子液体中和氯化亚锡的摩尔比例。Andrew P Abbott的探索表明, 只要是能让氯化亚锡出现温室离子液体中前劲离子液体的只是有很少的电子方式的离子液体, 像:尿素、乙二醇、乙二醇等物质。还发现金属锡和离子液体两者是通过氧原子这种物质来衔接的。姚文生等操作四丁基溴化胺和氯化亚锡在一种溶解方式下, 就会得出新品种的氯化亚锡离子液体, 研究表明只有在四丁基溴化胺和氯化亚锡的配比在0.8~1.6 (mol比) 的数值之内, 获取的离子液体擦拭温室之下的离子液体[1]。

2氯化亚锡离子液体的特征

氯化亚锡离子液体的主要特征包含:熔点、粘度和热的平稳性。和一般的分子液体比较, 离子液体的变化较为多样化, 现在我国用在测试离子液体熔点、粘度和热的平稳性的主要设备有DSC、NMR、X射线几种不同的测量仪器。。Andrew P Abbott是使用氯化胆碱季铵盐和氯化亚锡所组成的氯化亚锡- 季铵盐离子液体, 对于氯化亚锡- 季铵盐离子液体的粘度与熔点有一种严谨的考察。粘度是氯化亚锡离子液体的粘度是跟着离子液体中不同氯化亚锡的变化而变化, 随之变化之后的粘度还会随着前劲离子液体不同分量所产生的液体性质也有所不同。熔点是经过测试不一样的基的熔点和不断地实验才发现熔点温度的变化, 离子液体的熔点和代替基种的离子液体中的氯化亚锡的成分有直接关系, 一是在不一样的基种种, 当熔点达到很高温度是, 烷基则进行代替, 在芳香基团的熔点降到最低时, 熔点才会跟着基的添加开始逐渐变低。二是氯化亚锡的比重若是增添, 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就会从SNCL3-变化成SNCL5-, 氯化亚锡的熔点变化就是从低到高的过程。

2.1氯化亚锡合成的研究方法

1)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查阅了相关的论著、书籍, 并通过光盘检索和手工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理论, 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3) 调研研究法:运用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对XXX进行调研, 对相关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辅助论证课题研究实质。

2.2氯化亚锡离子液体的催化

当温室离子液体在温室中或是在靠近温室液态情况下是, 经常会通过体积很大的、不相应的有机阳离子与体积很小的无极阴离子的结合组成, 离子液体也是有很多显著地的优势的, 比如存在最少的蒸汽压、有不会挥发的, 且无色、无味、 无毒、不能燃等优势。安全性较高的质的让其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泛, 最重要的是能够回收利用, 不会破坏环境。不管是第一部还是二到三部的离子液体, 主要阴离子的成分都是咪唑、烷基咪唑阳离子, 其中的离子液体都具有良好的能力, 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第一步的温室离子液体在气体中的稳定程度不够, 当与水碰撞时, 会有严重变化;第二部的温室离子液体的合成对研究的成本要求相当高, 研究实验的方法也相对较困难;第三部的离子液体在导入官能团时, 化学、 电化学等操作能力不高, 再很多问题中粘度会很高, 对纯度的要求既不能达标, 且成本很高, 制约了主要发展引用的前景。

3氯化亚锡未来的发展

氯化亚锡的离子液体的合成石一种新型的溶剂和催化剂, 这种环境良好和发展前景优良的氯化亚锡合成, 是传统的氯化亚锡离子液体不能相比的, 再加上若是能够再次利用, 那么其反应活性将会更好, 且SNCl2中离子液体是在新型离子中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其研究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催化合成一些在高温中的变化表现, 不光有催化活性的优良性质, 还可以在最短的反应时间中, 减少反应体系的摄氏度。

4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氯化亚锡和离子液体合成, 在氯化亚锡离子液体催化的情况, 且氯化亚锡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在氯化亚锡的合成方面还需要再加强。由于没有参考更多的文献, 阅读更多的文章, 本文肯定会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本人今后花大量的时间进一步的钻研和研究。

摘要:阐述了氯化亚锡的合成, 合成中的离子液体作为一种全新的lewis的算离子液体, 在不同的实验中, 反映着不一样的效果, 氯化亚锡与己内酰胺当做一种原始材料合成的这种离子液体, 根据其决定了不一样的摩尔比的氯化亚锡和己内酰胺做合成的离子液体中的电导率, 与此同时, 试用紫外线光线对离子液体的构造形式表明, 当氯化亚锡是羰基和金属离子二者之间发生了匹配。

关键词:氯化亚锡,合成,离子液体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氯化亚铜】相关文章:

氯化琥珀胆碱07-17

氯化钾提取07-29

氯化聚乙烯08-04

四氯化碳08-06

四氯化锗08-22

二氯化钯09-04

氯化镍含量09-08

二氯化钴09-16

原位氯化氢催化05-03

氯化工艺控制系统05-29

上一篇:外国人在华就业下一篇:数据库营销推广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