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2024-08-18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精选十篇)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并非所有学生都热爱写作, 都善于写作。当下的学生对于写作大致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 积极写作型, 这类学生善于写作, 也乐于写作, 对于写作一直持有极高的热情;第二种, 奉命写作型, 这类学生只按教师的要求行事, 也可称之为是任务性写作, 写作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任务”或“目的”;第三种, 惧怕写作型, 写作对于这类学生犹如“魔鬼”, 面对教师要求的写作, 他们心生畏惧, 无言以对。由此观之, 目前的写作教学并不容乐观, 还存在着一定的实际问题。

二、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部分中学生在写作中仍存在一些困境, 如一些学生写作“任务性”很强, 只把写作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 可想而知, 这样很难拿出高品质的作业, 也有部分学生的写作“无个性化”可言, 那种千篇一律的文章屡见不鲜, 在作文写作中都模仿一套程式, 还有些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 写作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 尤其以高中生为代表, 多是议论文为主, 这类作文并不足以发表思想、抒发感情, 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应试之作。除此之外, 写作无动机、写作无从下手等情况也是很多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 中学生写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在写作中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 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绍禹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正是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才致使一些学生不乐写作, 惧怕写作。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有多方的因素: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因素,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欣赏, 打压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写作训练中对于学生的写作束缚过多、训练模式单一等这类问题也都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他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 课外阅读也很匮乏,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桎梏很难让他们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 同时有些家长也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致使孩子学习重心出现偏颇, 这些因素都是扼杀写作兴趣的“罪魁祸首”。

三、中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 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写作兴趣

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 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胸中无“竹”自然无话可说, 即便有所言也不过是些陈词滥调。因此能写的前提必须是要有可写之物。叶圣陶曾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 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深入生活, 用心去体会生活, 才会有所得、有所积累, 写作时也才能下笔有神。

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方面。朱绍禹说过:“要写好文章, 就要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也是这个道理, 学生要在阅读中不断获取间接的经验, 不断为创作积累素材, 这样写作对于他们而言也就不再是空话, 自然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

(二) 有效利用网络媒介, 提高写作兴趣

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潮流, 很多一线教师就利用网络这种新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他们调动学生参与博客写作, 让学生在网上畅所欲言, 在博客上发表己见, 唤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些教师在互联网上建立写作交流论坛, 使学生可以充分实现优劣互补, 甚至有些教师发动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放到校内网站上, 由来自多方的人员进行评价, 使受力面更广泛, 也更加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这些一线教师对于这种新手段的有效和合理的运用, 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分外高涨。

(三) 利用学习成果的刺激作用和兴趣转换功能, 激发写作动机

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写作时并无写作动机, 在这种缺乏写作热情的状态下写作, 我相信不会有太好的作品出现。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奖励, 如中学生可以进行优秀作文展览、高中生优秀作文投稿等, 通过这种学习成果的刺激作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使写作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此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方面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鼓励学生为运动会写诗文或是开展作文竞赛等活动, 利用学生对运动会、竞赛等活动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写作。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要教好学生写作并非易事, 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寻求更多有效方法和策略,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写作教学中去。

摘要: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乎统治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仍旧存在写作为难情绪, 因而对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邓彤, 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9) .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现状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兴趣

摘要: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可是通达调查,了解到小学生对写作目的认识不明确,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缺少写作信心。为此,作者提出了3点建议,包括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对写作目的正确认识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解决写作中的最大困难;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等。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兴趣是影响写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文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写作活动自是如此。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quot;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写作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写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应十分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实际出发,调查和研究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现状,对指引小学写作教学的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二、前人的研究

一些学者曾从学生写作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从而致力于找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为学生为本位,是切实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当然,更有一些学者从小学生写作心理现状探究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其根本点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但似乎没有很好地找到其切入点或找到了其切入点--写作兴趣,可是其分析研究又似乎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调查和研究小学生和写作兴趣,明确小学生写作教学的方向,就似乎显得极其重要。

三、调查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现状的调查研究,讨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现状及成因,为今后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四、调查时间,对象和方法

2001年10月-2001年12月抽取某校四年级和六年级全体学生共361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学生168名,六年级学生193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小学生写作兴趣和现状情况。测试时,问卷的设计做到周密考虑、仔细推敲,并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同时,切实做好问卷对思想动员工鳎怪苏龋蟹治觯贸鲂⊙醋餍巳さ氖导首纯觯詈罄沓鲇跋煨⊙醋餍巳さ挠泄匾蛩亍?br>

五、调查结果

1、小学生对写作目的的认识状况

通过对168名四年级学生和193名六年级学生调查发现:

1、小学生对写作目的认识状况非常不理想,认识较为明确的四年级学生只有6人,占3.57%,六年级学生只有15人,占7.77%,而众多的学生却认为是为考试和上语文课好写作,四年级学生共胡160人,占95.23%,六年级学生共有173人,占89.64%,其中认为写作无用者极为少数。

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六年级学生对写作目的的正确认识所占比例高于四年级学生,但是,六年级学生中持为考试而写作的观点的学生明显多于四年级学生,见表(1)

学好写作的作用是什么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 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考试而写作 为上好语文而写作 写作无用

四年级学生 6人 3.57% 58人 34.52% 102人 60.71% 2人 1.19%

六年级学生 15人 7.77% 157人 81.35% 16人 8.29% 5人 2.59%

2、众多的小学生认为写作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素

经调查表明,众多小学生认为写作中存在着较多困难因素。

1、极个别学生认为写作中无困难存在,认为写作一种比较容易完成的学习活动。

2、四年级中%的学生和六年级中%的学生都感觉得写作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写不生动、写不具体。

3、在”没话可写“一调查内容中,六年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四年级的学生。表2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 无困难 写不生动,具体 没话可写

四年级学生 5人 2.98% 140人 83.32% 23人 13.70%

六年级学生 7人 3.63% 147人 76.16% 39人 20.21%

3、小学生在写作的情绪体验上,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严重的畏难情绪。

通过调查发现,面对写作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件讨厌之事或是在奉命行事,他们的畏难情绪显得较为严重性。在这一点上,四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判别不大。认为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的学生实在寥寥无几,四年级只有3人,占1.79%,六年级只有4人,占2.07%。表3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 愉快的事 烦恼的事 奉命行事

四年级学生 3人 1.79% 93人 55.36% 72人 42.8670%

六年级学生 4人 2.07% 85人 44.04% 104人 53.89%

六、分析与讨论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目的的教育写作兴趣的培养,造成目前众多的学生对写作的真正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为考试而写作的不良思想意识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2、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影响写作兴趣的一项重要因素

无论是四年级学生,还是六年级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就是小学生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我们从调查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在《我最熟悉的人》习作练习中,(习中要求是通过一、二件事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43%的学生都选用了同一事件,即小作者突然生了病,他的爷爷、奶奶歎爸爸、妈妈冒着风雨送他上医院。通过询句,这一素材的写作他们在四、五年级早已用了无数次,而且有的根本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习作就自然显得空调,不生动了。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写作中要求的,许多学生在写作中越发觉得无话可写。

3、写作的信心影响着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与发展,从调查中发现,95%以上学生都觉得写作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十分不情愿做的一件事。这一情况表明,学生们在写作过程无信心可言,这又如何谈及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4、通过调查的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小学生写作兴趣的主要:对写作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缺少写作信心。

表四

类别 写作目的认识不明确 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 缺少写作信心

四年级学生 人数 162人 163人 165人

百分比 96.43% 97.02% 98.21%

六年级学生 人数 178人 186人 189人

百分比 92.23% 96.37% 97.93%

七、提出建议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关键,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迫在眉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对写作目的正确认识的教育

教师不仅要强调写作的社会意义,而且强调写作对个体本身价值,使之体会到写作不光能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上的愉快享受。写作目的的正确认识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往往来自对写作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小学生易接受新事物,一旦认识到学好写作的重要性,就会下决心非学好不可,如有位学生说:”我从就对写作感兴趣。在我看来,能欣赏到优美的文章或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快?quot。

2、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最大困难

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写作兴趣,要从写作题材入手。写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素材,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怎样从写作题材入手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或日记或周记,坚持不懈。

3、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强提高写作的信心,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问题。(1)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写作的分层指导。根据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对于同一篇习作,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当每一类学生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就大,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兴趣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扩大表扬面,整套和表扬学生应在不同的起跑点上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对基础差的学生,寻找闪光点,鼓励局部成功。(一句话或一个字)慢慢地,这样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微小的成功点逐渐积累,促使学生从局部成功到整体成功,形成质的飞跃,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无异于让学生服了一剂“兴奋剂”,对提高学生的信心,培养写作兴趣是很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激发兴趣 指导合作 强化交流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16-01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新课改的主要突出点就是“将学生看作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并没有单独的写作课堂,学生虽然已经在进行英语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运用这两种方式,而只是一种形式,缺少实质性的自主合作性。这样就不能使自主学习真正的达到其学习效果。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学会与同学的合作学习,将学到的英语能够综合应用到学习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缺乏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写作更多的强调了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语法上和词汇等上是缺少学生的参与的。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量仍然是较少的,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是相对较弱的,这样就会阻碍学生对英语的运用和时间,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缺乏延伸性和扩展性,导致不能很好的扩展学生的思维,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写作作为英语教学课程中比较晦涩的板块,对于初中生这样一个群体来说,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英语写作学习中,让学生享受英语写作的乐趣。比如,写作选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热点话题,以“Marys day”为题目,全体同学进行分组,制定计划,分组进行讨论,执行任务,完成写作再交流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第一,在作文选题方面,要考虑到时效性和娱乐性,要设计成具有时代感,能够所有同学全情参与,乐于讨论的话题;第二,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有过明确的思考,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第三,要使授课的内容回归到课程知识点本身,不要过分跳跃,要使自己所讲的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的主题;第四,课堂授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讨论交流的心得完成写作任务,当然,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切题,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2.指导合作,引导学生有效讨论

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理分组,有效讨论,培养大家协同合作的精神。在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选举产生小组长,指导学生进行组员分工,让组长有序地领导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再展开讨论。首先,教师要交代清楚小组长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好各自小组的讨论交流;其次,小组长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断交换思想和意见,对于不统一的意见组员及时交流沟通;最后,对于讨论话题不同的意见,小组长要统一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全体成员讨论观点的正确性。当然,在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小组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统一组织协调,让不同的小组参与讨论,帮助别的小组解决分析问题,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合作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一种参与感。

3.强化交流,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之间强调交流互助、沟通协作,同样地,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应该有交流,互相纠错,不断沟通,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可以由小组长指名同学陈述意见,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适当补充,加深学生对于英语作文写作的理解和兴趣。全面正确地兼顾每一个上课的学生,让其充分参与到英语写作课程中,对小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全面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让他们的思考、分析、总结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积累材料,与教材结合展开作文训练—模仿,借用,学以为用。例如训练作文“假设你叫庄严,请给你的美国笔友Paul分享你的初中生活。简单介绍基本情况(课程、作息、课外活动等);讲述你初中生活中最精彩的事情;你的收获或感想;询问对方的初中生活”。其实,仔细研究新课改后的外研社教材,不难发现:每个模块中的Writing部分都是我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的素材。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马上通过这些话题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写作。我们在学完一个新模块后,会引导学生用英文对该模块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们会帮助学生从教材中归纳作文语料,让学生背诵并能灵活应用。如果这个模块里出现的话题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为学生所熟知的话题,我们老师就会将该话题结合高考书面表达题型进行修改,编排,最后让学生做写作训练,效果非常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背诵美文:培养文化素养,拓展词汇。话题范文:积累话题,熟能生巧,开展多种写作练习活动。

激发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篇4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兴趣,乡土资源

农村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题, 就是写作教学。一些农村学生所见世面有限, 阅读书目不多, 写作素材很少, 每次写作文都只是“冥思苦想”, 迟迟不知如何下手。学生没有写作兴趣, 可谓是提起上作文课就想逃。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取听读训练, 让美文感染学生

激发写作兴趣的前提是学生不怕写作, 可是用什么办法让他们不怕写作, 有写作的愿望呢?方法有二:第一, 读高一年级学生的好文章。高一级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强于本届同学, 而且年纪相仿孩子的想法是相似的, 他们想表达的思想是相近的。于是, 上作文课时, 可以经常将上届学生的好文章拿来读一读。教师优美的朗读, 能让学生立刻感受到:呀, 这文章真美!对学生会产生心理暗示:原来农村学生也能写好作文。于是, 很多学生就会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朗读, 就会对写作这件事更加上心。比如, 曾经给学生读一位刚毕业的初三同学的一段文字:“爷爷一锄头一锄头地锄地, 仿佛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使得散发着春天湿润气息的泥土们欢快地拥抱在一起, 开心地蹦跳起来, 时不时地会顽皮地跳到爷爷那双黑色的布鞋上。然后, 静静地入睡, 于是那双鞋便有了独特的潮湿的香味, 是依恋, 是感激。随着爷爷的脚步, 它们跃动起来, 深深融进了幽长的小路。”学生听了以后, 发现身边原来有很多美的事物可写。一幅幅乡景图就是一幅幅可以描绘的画面, 很多学生从这样的文字中品味出乡间生活的美, 继而跃跃欲试, 不再排斥写乡村生活了。第二, 读本班学生的好文章。作为教师的我, 现在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作文曾在初二时被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过, 并且当作范文朗读过, 自那时起, 我每次写文章都希望能再被老师读一读。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好方法。通常情况下, 整个班级的学生作文不可能都朗读, 怎么办呢?那就挑有特色的读。比如, 甲同学细节描写生动, 就只读那一段;乙同学的点题点得很好, 就只读一读他的点题部分。哪怕是一个句子引用得好, 教师也要表扬一下。这样, 一学期下来, 班级中会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甚至更多能受到老师的表扬,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 曾读过这样的文字:“奶奶蹲下身子, 细心地剥着蚕豆, 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 是浓浓的满足。她的手在蚕豆叶间熟练地活动着, 拨开翠绿的叶芽, 寻找那调皮的果肉。然后, 小心地将它们摘下, 放到背后的竹篓里。于是, 我听到了蚕豆碰撞竹篓的欢欣, 我看到了奶奶流走的岁月和无悔的笑容。”这其实是一个作文基本功不好的学生写的, 但是, 因源于生活, 所以写得很真实、细腻。当我在班级读这段文字时, 这个学生偷偷地笑了。其余的学生也被这样的细节感染了, 他们会立即在自己的脑海里搜索着独属于自己的细节和画面。作文不好的同学听到同伴的作文被读了, 就会产生超越他的愿望, 作文好的同学也会产生写作激情。这样, 学生们写作文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以活动为载体, 让丰富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学生作文好, 还需要学生有素材可写。在农村教学, 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只有“家、校”两点一线。当前农村学生的作业也不少, 根本没时间出去观察社会, 写作素材极为老套。有时会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感慨, 学生作文越来越差了, 一代不如一代。是的, 当学生在晚上做完数学英语等作业的时候, 他最大的愿望是打游戏而不是写作。时代的发展, 电子产品的普及, 农村父母为了补偿孩子, 往往是给孩子买电脑、英语复读机等。当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时, 爷爷奶奶看到孙子在弄电脑以为是在认真学习, 却不知道他其实是在打游戏。如何让这样的学生收心, 有素材可写呢?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作文课前, 开展一些游戏。比如:冬天的斗鸡、立夏的斗蛋、转陀螺、扔沙包, 扳手腕等。这些含有乡土气息的游戏是教师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了, 现在不妨再把它们搬到课堂上玩。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三分钟时间, 然后交代学生注意观察游戏中的学生的表情、动作。家庭作业就布置学生写关于今天游戏活动的300 字左右的细节片段。学生们因为有了游戏的体验和观察经验, 就会感觉有东西可写, 有事可写。所以, 学生自然不怕写作了, 慢慢地, 写作兴趣就提高了。

三、引领学生观察农村生活, 描绘生活

乡村是个充满素材的地方, 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因生动描写了家乡生活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而备受读者喜爱。教师要把学生视野引向广袤无垠的乡野, 让乡土文化气息充实写作。学生只要会观察, 就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 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比如节日,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 比如一些地方特色的酿酒文化、舞灯笼习俗等。中秋节就有很多名堂:摆香火、放月饼祭祀月亮, 以及祭月仪式等, 这些都是可供写作的素材。所以, 教师要充分利用假日引导学生观察。引导的前提可以是读一篇关于这类的文章, 让学生知道, 原来身边的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都可以写。然后布置写作, 让学生带着观察任务去参加这些活动。很多学生在经过观察后, 就有了写作素材, 渐渐地, 自然就会对写作形成兴趣。

在农村, 可观察、写作的素材很多, 比如插秧、种花生、摘扁豆、摘草莓、种瓜、嫁接树木、拔草等等, 各类农活也是可以写作的素材。当教师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布置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 学生就会努力将它当任务来完成, 否则他们宁可打游戏也不愿意出去观察。所以, 兴趣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先让他观察, 然后写作, 一步一步引导。对写得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兴趣的产生, 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 教师必须耐心培养和等待。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 农村学生的作文就会拥有特殊的乡土气息, 这是城里学生所不具备的特色。比如有学生在观察了奶奶种的草莓后, 就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庭院里, 有一块小地方, 翠绿的枝叶里, 好多好多红宝石般的脑袋悄悄探了出来。仰着脑袋, 四处张望。那可是我最爱的草莓。那诱人的红呀, 快滴出油来了!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跑到地里, 别着小手在背后, 仔细挑拣着, 像领导巡视新兵似的, 好不威风。一看到又大又红的草莓, 二话不说, 伸手就摘, 抠下绿叶, 送进嘴里, 一吞一咽, 酸酸的、甜甜的, 还略有点苦涩。”———《生活如画》。这段关于摘草莓的细节描写, 就是学生在进行了仔细观察和体会后写成的。

四、开展片段小练习, 让素材积累成为习惯

素材的积累并不是仅仅靠日记完成的。很多教师都知道, 现在的学生被作业包围着, 让他写日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 素材积累不能仅仅依靠天天写日记。可采用分点布置写作的方法, 可一周布置一篇, 限定选材范围, 比如:写老师的外貌、动作;写农村爷爷、奶奶的农活;写田野的变化;写琴棋书画类活动课;写与食品有关的事物, 比如包饺子、做汤圆、擀面、做柳叶儿饼等。除此, 还有很多选材可以写, 比如与礼仪相关的事、旅游的经历、春天的变化等。教师在制订一个明确的方向后, 提前一周布置下去, 学生再利用一周的时间积累素材, 最后成文。当教师规定了一些观察方向后, 学生这周就只观察这些, 一周后的作文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也许有人会说, 这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 我也曾经这样担心过,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学生们会根据观察进行交流, 反而会使得写作素材更加生动。不一样的同学观察的同一事物, 写出来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规定、不布置, 只说一句观察, 学生无目的和方向, 就会无从下手。一周写一个片段的任务, 会让学生每周留心观察一个主题, 渐渐地,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对素材的积累越来越多, 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五、结束语

我常常对学生讲这样一句话:“看世界, 留心故事;思人生, 感悟真情。”农村生活, 本就是一笔丰富的资源, 只要多观察, 多思考, 多感悟, 就能写出好文章。社会是一本百科全书, 读懂它需要不断地观察、感悟, 不断地发现、积累。而写作的兴趣源泉其实就是读懂生活、读懂社会, 然后有自己的思想, 产生表达愿望, 再动手写出来。经过这样的不断锻炼, 学生的作文就会写得越来越好, 并成为继续写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李英.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五种方法[J].黑龙江教育, 2015 (09) .

[2]黄全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5

北戴河实验小学陈菲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困扰,作文教学效率始终不高,学生作文质量始终不太理想。但是,只要冷静思索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切皆缘于我们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过严、过死,各种条条框框和习惯势力将学生的手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紧紧束缚,学生没有写作的自由和自主权,多数作文由老师指定“写什么”、“怎样写”,甚至一些老师为了应考,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内外结合,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些现象抑制学生的个性,影响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情趣作文激发写作兴趣的探索与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应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些功夫,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须着力启发学生“好之”“乐之”,可以在作文之先为学生创设欢乐、愉悦的作文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做,使学生初则萌发好奇探索之情,继则写作的欲望在胸中激荡,终则“我手写我心”一吐为快。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本课题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高效的实施习作教学的实践流程,最终培养学生情趣作文能力。

本课题的主要依据: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中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以往的教学的不足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二)、《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也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三、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作文教学的模式研究。

具体的作文教学模式雏形为:积累素材――模仿习作――放胆作文.2、作文教学与实施途径整体化的研究。

依据趣味作文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途径可分为五方面:

(1)观察与表达结合。(2)积累语言,陶冶情趣。

(3)读与写结合。(4)即兴口头作文。(5)课内外结合。

四、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草并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2)实验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实施阶段:边实验、边总结、边学习、辩论证,扎实开展实验,做好过程性材料积累。

(3)结题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提供优秀案例,编辑学生优秀论文集。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趣味作文将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有关作文教学的理论为支撑,启动,实施,总结作文教学研究的全过程。

2、实验研究法:开展趣味作文教学研究活动,本身蕴含并昭示探索性,实验性,研究性。实验将贯穿作文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注意课内外结合,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及时调查,不断完善新一轮的实验过程,以求改进式发展。

3、调查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趣味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的作文兴趣值,积累语言的数量、质量,学生作文的速与质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总结,全面回顾和评定前阶段的各方面得失,为求得活动的整体效益和拟订活动的推广延续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集。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6

关键词 写作 兴趣 策略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93-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目前七年级学生对作文感到伤脑筋,甚至畏惧。这正是由于孩子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兴趣所致。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写作,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顺应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讲究学生作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作文。七年级作文不仅是小学作文的延伸,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要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须鼓励学生写作,不断激发他们喜爱写作的热情。为此,构建激发写作兴趣的“观察激趣——以说促写——片段习作——模仿成文”教学流程,教给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强化写作训练技巧,达到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语文教学观”的目标。

一、笔头训练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基础

虽然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四年的作文训练,已积累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但是能真正把一篇文章写得通顺、事情表述清楚的寥寥无几,这在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症结。对于一篇作文,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顺,标点不正确,字数达不到要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剩下的几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写得还算不错。面对这种现状,只能从基础抓起,慢慢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手段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和笔头表达训练相结合,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到讲台前演讲,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其词汇。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警句、诗词佳作,课上谈谈对它们的认识、感想和体会;讲完后,认真进行整理,去粗取精,规范地写在语言积累本上,供大家借鉴、学习。二是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教师应根据每节课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去答疑。这样一来,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通过反反复复的“说”,提高了学生对作文语言的运用能力。三是利用语文课外活动,以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诵会和演讲会等多种形式训练学习“说”的能力。

曾记得,在一次作文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对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人也说说心里话。我班的一个小女孩想和一位同学说说心里话,问我真的可以说吗?我把她拉到了那位同学面前说:“世界上真诚的话语最能打动人,说吧!”小女孩说:“李小明同学,请你以后不要对我那么好了。”我和同学们都呆住了。李小明同学迟疑了一下说:“我对你好还不行吗?”小女孩说:“我以前伤害过你,你妈妈找我说了以后,我知道自己错了。”李小明同学如释负重,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伤害我的,我不怪你。”这时小女孩的眼泪流了出来,李小明见了也哭了起来。我赶紧上前安慰他们说:“老师为你们彼此有这样的好朋友而感到高兴。拥抱一下好吗?”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全班同学为她们鼓掌。我抓住机会赶紧又说:“老师为你们同学间的宽容所感动,能把这件事的前后经过写下来吗?其他同学也把想对别人说的心里话写一写,好吗?”孩子们非常高兴,丝毫没有觉得难。

三、读写结合是保持学生习作兴趣的秘诀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可见,习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范文,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学习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不断地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养料和技巧,在充分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厚积而薄发。要让学生知道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明白“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好像蜜蜂采花,而作文则好像蜜蜂酿蜜。”的道理,从而主动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断经历“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写作实践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首先,我经常利用辅导课读好的文章给学生听,学生听完后,我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谈谈,如:用词用句、事例的选择等。这样,学生在评价的同时也是一种提高。其次,当遇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时,我会让他们记到摘抄本上,以作积累。再次,建议学生每天节约5角钱,一星期或者两星期买一本书。为了节约钱,我建议学生可以买“过期”的杂志,虽然版本过期了,但知识是不过期的,内容一样看。然后,书买来后,要求小组成员两天一交换书本;最后,一个月评一次“阅读之星”,颁发奖品。

参考文献:

[1]白清学.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08,(6):134.

[2]王超.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7

一、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美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自然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自然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要使学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要引导他们运用美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自然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1. 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美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写作素材。我们锦秋湖是有名的风景游览区,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每年都按季节的不同,抓住有利时机带学生去锦秋湖,运用美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景物,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如春天去湖边,用《西湖》的作者先湖边后湖面的观察方法,寻野草、找野花、看湖水,目睹春天给湖区带来的生机;夏天去荷塘、草塘,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作者从下而上的观察方法,观游鱼、荷花、蜻蜓,看蒲草、芦苇、野鸭,体会夏天湖区物产的丰富、景色的优美;秋天去湖中,用《北大荒的秋天》的作者从上而下的观察方法,观看那翻滚着金浪的万顷苇海,享受秋天带来的丰收喜悦;冬天去湖边,用《鸟的天堂》的作者由远而近的观察方法观赏湖中的冰,领略“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

2. 引导学生从课外美文中选取相应的观察方法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而只靠教材中美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还不能满足学生观察生活的需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外美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从而获取写作素材。

二、大量读书,积累语言材料,熟读成诵,体会语言的美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巧妇”,就要引导学生大量读书,积累众多的语言材料,熟读成诵,体会语言的美。一是积累好词,熟读成诵,体会美。如“小巧玲珑”指外形美,“翩翩起舞”指动作美,“悦耳动听”指声音美,“五彩缤纷”指颜色美,“舍己为人”指精神美。二是积累佳句,熟读成诵,体会美。如比喻句有形象的美,排比句有整齐的美,拟人句有情感的美,诗句有韵律的美,不少名言有意志、品质、理想的美,等等。三是积累精彩片段,熟读成诵,体会美。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写出了赵州桥栏杆上雕刻的图案十分精美;《观潮》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潮来前、潮来时景象的壮美;《草原》第一自然段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秀美。要积累众多的语言材料,除了积累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不同作家不同种类的书。如中外名著、优秀古诗文、优秀少儿读物、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等。

三、从阅读美文中学习运用结构美

教材中的美文不仅语言美,还体现了结构美。如《白鹅》运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文章中的一、二自然段之间和二、三自然段之间都用了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更”字过渡,《颐和园》二至五自然段的段间用了地点转换的句子过渡。这两篇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文章的结构十分完美。学习了这样结构美的文章后,再引导学生写景状物的文章安排结构,学生必定能把写景状物文章的结构安排完美。

为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多种结构方法,老师既要在语文课上向学生讲授有关的结构方法,又要向学生推荐刊物上许多结构不同的范文让学生阅读。以写人记事的范文为例,在结构上的不同可为:一是文章的开头不同,有的用景物描写开头,有的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开头,有的用外貌描写开头,有的用提出问题开头;二是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不同,有的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过渡,有的运用表示转折的词语过渡,有的运用设问的句子过渡,有的运用承上启下的段落过渡;三是文章结尾不同,有的是启发性结尾,有的是自然性结尾,有的是总结性结尾,有的是照应开头结尾。学生学习了多种结构方法,就会形成布局谋篇的技巧,写作时就会运用自如,下笔有神。

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

想象是兴趣的翅膀,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运用供想象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写想象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运用教材中供想象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改、补、扩、续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想象材料,我们应运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改、补、扩、续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读了《望洞庭》,可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成写景短文。《鱼游到了纸上》的第八自然段写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读到本段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上文聋哑人绘画的情景展开想象,把人们议论和赞叹的语言补写出来。《小英雄雨来》的第五部分写得比较简略,读了这部分后,可让学生对老人和孩子听到河沿上的枪声后的表情、心理、语言展开合理想象,练习扩写。

2. 运用教材中供想象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编写童话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作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教材中选取供想象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黑鸟与大犀牛、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与金黄鼠这三对好朋友的共栖现象。读了本文后,可让学生任选一对,根据它们各自的形体特征和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想象它们俩之间发生的事,然后以两个动物的名字为题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 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科普性文章和资料,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写科幻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最喜欢想象和幻想。因此,我们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科普性文章和资料,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写科幻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了《神奇的克隆》一文,可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克隆知识和自己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有关克隆知识资料展开想象,以《假如我会克隆》为题写一篇科幻作文。

五、采取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励可以催人奋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享受喜悦。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认为可采用以下评价激励措施:

1. 评语激励。

教师给学生写评语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单元训练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优缺点而写。除了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如学生文章写得很好,可给这样的评语:“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不愧是小作家,只要奋发努力,将来就可能成为大作家。”如“学困生”作文有了进步,可给这样的评语:“这篇文章写得较好,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2. 讲评激励。

教师讲评时,主要采用欣赏式讲评,每次讲评选出几篇优秀作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让作者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以美文为范例,从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段落清楚,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等方面欣赏品评,畅谈收获。在讲评中,教师对那些中、下游学生也要特别关注,他们虽写不出优文,但毕竟也有好句、好段,教师要挑选出来让作者朗读,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让学生引以为戒,并向学生指出努力方向。

3. 评奖、发表激励。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每次作文批改后,我都设进步奖,优秀奖,并把优秀作文打印后装订成册,发给学生阅读品评,从中选出“校园小作家”、“优秀小记者”。对于“小作家”和“小记者”的作文,投寄有关少儿报刊社评奖或发表。几年来,我向全国各地报刊社投寄了50多名学生的优秀作文稿件,有25名学生的作文分别在《河北少年智力开发报》科技部、《当代小学生》编辑部、“中国少年作家杯”征文比赛中获奖,有15名学生的作文分别在《小学生作文辅导》、《快乐写作》、《红蕾》、《当代小学生》上发表。这些同学作文的获奖和发表,对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篇8

一、降低起点和要求, 消除畏惧心理

面对作文题目, 许多学生感觉无话可写, 不知道如何下笔。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为了消除学生怕的心理,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写,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和盘托出, 然后再作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改正写作中的一些缺点。在写作学习的起始阶段, 学生不宜过早地向话题作文靠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的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基本体式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练习。这样才能避免拔高式的训练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情感、思想, 使写作进入敷衍成文的怪圈。同时,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 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曙光, 并体验点滴进步带来的快乐, 以增强其写作文时的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作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常规作业, 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如果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实际, 久而久之, 学生便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找题目, 让学生有话可写, 以写出真情实感, 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2. 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写作时学生无话可写, 是因为平时不注意积累, 缺乏写作的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值得描绘、值得记述、值得讴歌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活动进行之前, 须讲清活动的要求和具体目的;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真实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比如教师事先布置一篇游记题目, 讲清具体要求, 然后组织学生郊游, 让学生看花, 看草, 看树, 看远山近水, 看飞鸟流云,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 深入思考, 以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培养读书习惯, 激发写作欲望。

语言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读书时, 学生要做读书笔记,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从书本上汲取营养, 使写作成为表达的一种需要, 在读和写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三、采用多种训练方式, 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写、会写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写作, 并以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进步,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1. 仿写、改写和续写。

好的文章在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初学写作, 学生要学习名篇, 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 才有利于写出好的作品。

2. 坚持写日记。

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而言, 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日记是一种自由式的写作形式,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可叙事、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拓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很有益处的。

3. 开展课外活动。

除写好书面作文和每天坚持写日记之外, 教师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演讲比赛, 帮助学生编辑班级手抄报和创办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 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开展专题讲练, 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之后, 教师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依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训练。如教师通过分专题突出重点, 然后各个讲解,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对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就可以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按说明文的几种常用方法、按议论文的结构方法和论证方法等逐一进行讲解, 让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篇9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从哪里来呢?如何去激发?

一、从生活实践中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表面看是在课内进行,其实却涉及学生的整体生活实践,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能产生作文的念头,才能写出作文,才会产生作文的兴趣。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如在写《可爱的小动物》这篇习作时,同学都认为这篇文章好写,他们分别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抓住他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写得栩栩如生,这素材主要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由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产生了兴趣。

学生作文中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是很宽的,不仅涉及他们今天的生活实际,而且涉及对昨天生活的回忆和明天理想的憧憬,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作文才会有丰富的源泉,学生能把生活实践中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二、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个双边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在课堂上,老师要满腔热情去讲授每一节课,那充满爱意的眼神、鼓励和赞扬的话语都能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兴趣。比如,对问题回答完整的学生,我会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声:“你真棒!”对回答不够完整,又不经常发言的学生说:“不错,今天能大胆举手发言,就是进步,只要再认真思考一下,你一定会回答得更好。”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声中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轻松愉快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我不仅在习作课上精心设计教案,在评改中也力求做到准确、中肯、有针对性、启发性。特别是对后进生,多从激励出发,对文章中的闪光点,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后进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激发兴趣。

三、解题激趣

作文题目的简单重复或脱离学生的实际,势必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厌倦。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命一些学生熟悉的、灵活的或本身有诱惑力的题目,有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

如写《我的妈妈》一文,学生看到题目,就想起了妈妈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爱好特点等,在思考、交流后,他们情绪高涨,写起文章笔到文成。

又如一次作文课,内容是要求写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歌颂党的政策好。我让学生和爸爸比童年入手,从哪里看出自己家乡的变化,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的教室是草房,课桌是泥桌,现在我们……有的说,以前我们家是土房,现在盖起了楼房;有的说,这几年我家新买了液晶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冷暖空调;还有的说,家里交通工具变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电动车,汽车……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启发学生,如何给自己的材料加上合适的题目?学生说出了《家乡和城市媲美》、《家乡的巨变》、《奶奶烫发了》……这些题目都出自学生之口,因此,学生感到亲切,作文兴趣大增,写作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自如。

四、开拓多种渠道,利用学生习作激趣

开拓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实施成功教育也是激趣写作的妙方,小学生大都爱表现自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此,我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其享受成功的快乐。比如,在班上开设“闪光点”、“进步栏”等栏目,展示好的习作,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竞赛,并将特别优秀的作文向报刊推荐,满足尖子生的表现欲。

每次课堂作文完成后,我都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在班上范读或上学生传阅欣赏。虽然学生的习作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总有它的长处,这种长处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取材,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孩子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当听、读了一篇别人的好作文时,他们会产生羡慕感,会主动吸取别人作文的长处。还有个别学生认为别人作文受到老师表扬而不服,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自己努力也能做到。因此,无论孩子产生哪种心理,都能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材是最好的武器,课堂是最好的阵地,大自然是生活素材的发源地,如果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生活的内涵,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取之有道的。只要我们把持之以恒,就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摘要:作文是小学生比较惧怕的难题, 作者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谈了四点体会:从生活实践中,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文章题目入手,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篇10

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充实学生写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如果找准生活中说话点, 指引学生放松快乐地写, 那么生活绝对是很好的素材。在学生有兴趣时, 让他写, 帮他练, 结合生活实际, 介绍生活中的趣事,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 让他们学会观察细心观赏, 鼓励他们走到室外体验生活情趣, 留意事物特点引导观察, 让学生关注备至, 欣赏个够, 然后才写作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借助教材, 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的方法, 指导看图, 看实物, 带领学生参观、游览,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留心生活,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 使学生有话可写, 不记流水账, 又能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依顺学生心态, 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 并及时拟出不同的题目, 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兴趣盎然、全心投入, 挥洒成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大千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 从写作中获得美的享受, 开发学生写作潜能, 灵活学生头脑, 充实写作素材。例如, 在写有关春天的文章时,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以下好句:每当春风吹绿大地时, 满城的花儿红了, 千里的杨柳青了, 燕子的翅膀给家乡带来江南春播的信息。三月春风, 飘飘荡荡。桃花, 满山遍野, 红白相映, 竞相开放, 各种山雀儿, 扯长声音叫得分外动听。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 吹绿了树枝, 吹蓝了天空, 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窝。春风吹来了, 它是春姑娘的使者, 带着各种色彩的染料 , 染红了桃 花的腮 , 染白了梨 花的脸 , 染黄了迎 春的发辫儿。 这样, 丰富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小学生已有了主见, 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论, 以至于争得面红耳赤, 激动不已, 面对他们的唇枪舌剑, 我及时加以引导, 记录说服的观点, 这时学生便会急不可待地潇洒成篇, 经常这样随机练习, 学生写作兴趣大增, 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二、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 品尝作文成功的乐趣。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提高。把老师的讲评上成师生的点评、辩论课, 师生都当主持人, 分成小组各自评论对方的作文, 让学生评价,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在老师的指导下点评、修改对方的作文, 取长补短, 领悟到作文应怎样写不应怎样写, 同时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细细品析, 找出闪光点与应当改正的地方,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这样的课就变得生动活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 我尝试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习作后,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对同学或是自己的作文进行点评, 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文, 分别从写法、修辞、立意等方面说出写得好的与不好的地方, 适时给予指导, 这样老师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相互学习的环境。此外, 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在开放热烈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学到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写作方法, 培养了个性的创造能力, 更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这些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更有信心地写作, 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发展学生作文能力展开。要发展学生的作文的能力, 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 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 也能想方设法克服, 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 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有了兴趣, 作文便可由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 为了达到乐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赞赏学生。我让学生将从报刊上裁剪的, 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 从网络下载的, 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美文美段美句整理成作文集, 由于对此感兴趣, 学生兴致很高, 阅读了大量文章, 拓宽了知识面我们要一改以往教法, 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 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用赏识的目光评价学生作文, 用言语鼓励学生, 启发学生, 即使学生的作文有许多不足之处, 但只要学生作文有一处精妙的描写或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 情感丰富, 哪怕有一个词、一个字写得好, 都给予赞扬, 肯定学生的进步。我还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 有高兴事与它同享, 有烦恼事向它倾诉, 我建议学生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 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 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 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把日记本当做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作文分数会成为激励学生写作的催化剂, 不断鼓舞学生, 在欣赏的氛围中获得信心和力量。只有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作文, 学生才能有兴趣写作, 由怕写作到盼写作、爱写作, 爱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才华。当然, 强调赏识教育并不是不指出学生缺点, 而是在肯定的同时适当地、有分寸地指出问题, 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上一篇:食品标准下一篇:数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