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

2024-07-26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精选十篇)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 篇1

以河北省为例, 截止到2012年,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5.62万人, 比上年增长65.81万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44.42万人, 比上年增长55.08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27.68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32.41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12万人。2012年, 我省合并实施了两种保险制度, 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给其一个新名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并实现制度全覆盖, 年末河北全省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334.57万人, 其中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60周岁以上居民为789.71万人。与日俱增的参保人数, 更加需要提升社会保险工作的经办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方面不集中。一般来讲, 社会保障中心主要负责管理着公民养老方面、医疗方面、工伤方面等国家法定的基本的保障档案方面的工作;民政局主要管理着社会救助方面、社会福利方面、社会优抚方面、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方面等各项工作;商业保险公司则主要管理着公民的个人补充保障方面的一系列保险金。虽然是各部门各司其职, 但是却容易导致多头经办,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出现业务交叉进行, 使用各种资源时浪费等的现象, 从而导致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的出现。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构本身存在着分散和不集中的特点, 使得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的社会保险档案的时候, 存在着许多的不便之处。

2.领导不够重视。一直以来, 社会保险的工作重点都在于参保、退管、扩面征缴等方面的业务, 而档案管理只是附属工作, 自上而下, 都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固定的场地, 设备等硬件措施, 更没有配套的理论性的管理办法, 又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 从而使社会保险的档案工作杂乱并且无序, 不能充分发挥它重要的依据、辅助作用。

3.管理不够规范。随着参保人员数目的不断增加, 社保档案的数量也以迅猛的速度在增长, 又因外出打工、工作调动、公务员考录等各种原因, 各地参保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而又因为没有统一而规范的管理, 使档案管理无法做到及时调转和衔接, 手续复杂而又繁琐, 给参保人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4.督导力度不够。与社保保障工作相比, 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有力的督导、监管和硬性的指标考核, 因而无法统一按标准进行管理操作。各个社会保险部门独自开发使用不同的软件系统, 无法互联, 各管各的, 五花八门。有部分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工作大都是兼职人员在做, 没有专业知识, 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没有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 无法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也就难以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而会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5.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 网络化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现在有的地区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网络化管理, 人们可以在电脑上甚至手机上完成查询、缴费等业务。而对于参保者所希望的将手续简化, 使服务更加便捷方面的需求,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的档案袋和档案纸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此问题, 在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时, 应当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在管理好原始纸质档案的基础上提升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设想

(一) 将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业务办理的需要, 会在办理各项业务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的材料或证明, 各类劳动合同、参保凭证、缴费单据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 是非常繁多的。纸质档案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 空间占用大, 查找不方便。如果将这些档案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 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

(二) 建立并且健全相关配套的社保管理系统

可以以市级为单位, 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 再进行网络互联, 逐步实现省级, 进而最后达到将全国社保管理实现统一互联的目的。建立全国统筹管理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 从而可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还可以为其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设立全国统筹的计算机网络, 追踪记录各个参保人员的参保情况和流动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可以统一查询的网络接口, 让公民可以定期查询, 同时还可以帮他们做出预测, 比如说在他们退休时养老金的金额达到多少等, 才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三) 设统一管理代码

实行对每个参保人员发放社会保障档案代码, 让个人档案代码与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劳动保险号码等都统一起来, 由各个社会保障分管机构负责参保人员个人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校验, 逐级传输, 最后统一报送到国家社会保障部保管, 同时通过逐级校验形成对经办机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和督导。从代码上可以反映出所办理的保险是何时起、在何地发放的, 从而方便记录参保人员的工资收入和保障费的缴纳情况, 还可以方便于投保者本人的查询。

总之,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对服务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保障。所以, 我们应该要做到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步伐,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搞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宜芳;业主制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档案学研究;1998年03期

[2]陈钟;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档案时空;2007年10期

[3]季兰萍;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 篇2

档案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社会档案的价值以及档案工作的价值的内涵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意在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刻研究使读者能够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自愿促进社会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其对社会以及其他研究机构或者个人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简单提出几点措施用以提高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

关键词:档案意识 档案价值 档案工作 工作方法

根据档案的定义,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的资料的总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和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价值的体现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由于我国将其作为一种专业的技术工作发展的时间晚,发展的程度低,导致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内涵无法被广大的人民所熟识,不利于我国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开展以及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

因此,对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研究是我国发展档案工作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

根据对我国档案事业数据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影响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1.社会档案意识的淡薄。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公众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种主观判断和印象,其中包括对档案性质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存在应该以人们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为发展基础。

但是,由于现在社会上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内涵的认识淡薄,对相关档案工作并不关心,只是将其归为普通的档案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2.影响力低。

档案工作在工作中向来被误解为用处大但是对日常工作的开展没有多大影响力。

许多人单纯地人物档案管理工作清闲,缺乏影响力。

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来源于对工作价值的认可以及档案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认识和实现其影响力。

二、档案的价值内涵

社会档案的价值是作为研究社会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专业性价值的客观要求。

每个不同的职业就其特点来说都需要具备你职业的专业性,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应该比其他普通工作人员的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概念结构。

档案工作的专业性不仅在于工作的价值内涵还应该在于与社会其他行业的相关性,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也可以提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内涵。

2.资料筛选价值。

资料筛选是社会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评估鉴定的客观要求。

对于档案的工作人员来说,保存资料是其重要性的要求。

而对资料的筛选是发挥档案工作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原因在于档案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自己的职业能力,经过精心筛选的第一手有效资料提供给社会。

资料的筛选是为评估做基础,评估是对资料筛选的技术升华。

3.保存价值。

资料的保存是筛选和利用的桥梁,如何处理好保存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档案工作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目标。

档案的保存工作发展趋势主要是保存那些有用地、经过系统筛选地有价值的资料,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对材料情况熟悉掌握,做到科学、具有前瞻性地筛选,并做好资料的评估,是保存的资料具有长期研究的使用价值。

对于档案价值内容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含义,例如,服务价值、档案的历史价值、多样性价值的要求、整体性价值等等,再次不一一予以举例介绍。

三、档案工作的价值

档案工作的价值是指档案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应,是利用者在利用档案实现其预期目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

档案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利用资料中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纲领性的文件指导工作的开展,将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将档案的价值有精神层面向物质层面的升华和过渡。

档案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与社会实践向脱离,档案的工作价值的实质就是特定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特殊属性,是坚持以价值标准为引导的社会行为。

1.社会价值

社会的需求是档案工作中社会价值的最主要的表现,如果社会没有产生对档案的使用需求,那么自然不会产生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那么就不要说是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了。

档案价值的社会大小是取决于社会对档案工作需求程度的高低决定的,档案的特殊性质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辅助性功能,主要决定于社会对档案的需求以及档案本身所具备的特殊属性和作用。

2.主体价值

档案工作的主题价值主要是指社会对档案人付出的工作劳动得到的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物质、文化、精神的度量,主要表现为工作的吸引力和魅力所在。

档案工作的主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精神价值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指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成就感、归属感和精神依托感所产生的情感力量。

所谓的文化价值是指档案工作管理员对工作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所体现的支撑和满足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情况氛围。

而所谓的经济价值是档案工作管理人的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是以物资或者货币等表现形式为主的衡量其工作价值大小的物质度量。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者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

四、结论

根据上述对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内涵的分析,伴随着现代社会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提高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建设,不仅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应该坚持对档案工作体系以及行为规范予以培训和完善。

其次,根据不同的情况塑造不同的档案文化,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又枯燥的工作,但是这是一份光荣和为后代守护历史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从业人员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维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最后。

应该加强社会档案意识的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

通过加强宣传用以提高社会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是增加社会认同感的关键性步骤。

对现代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价值内涵的明确和执行,不仅会拓宽我们管理员的职业范围和内容,也会提升我们自身的业务素质。

努力按照提升工作价值的途径进行工作,将会对国家的档案工作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陶丽琼.提高档案界的社会意识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6(3):99—102.

[2]钱海波.浅析社会整理的档案意识和档案人的社会意识[J].才智,(15):286.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 篇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概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五险”业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记录的总和,它真实地记录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事社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过程。实践工作中,社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管理内容,也主要包括社保经办部门所从事的“五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有下述“五性”:

一是广泛性。随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我国参与社会保险的对象已从城镇职工延伸拓展到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并最终惠及到社会所有成员。而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险时都会形成社保业务档案。社保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的广泛性。

二是动态性。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后,社保档案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险种的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人员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三是权益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参保对象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明显的权益性。

四是规范性。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来办理的,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统一缴付费标准、统一的表册,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五是共存性。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保业务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参保对象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信息,完成各类报表生成和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社保经办机构领导“重业务经办,轻档案管理”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档案工作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增形象、创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相当部份社保经办机构没有健全职责明晰的档案工作机制。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于各个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等问题,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

(三)管理手段滞后。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能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熟悉,日常档案收集整理意识比较薄弱,存在该归档的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甚至丢失等情况,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规范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归档质量。

(四)设施不够完善。受经费与场地等条件限制,许多社保经办机构无法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导致“七防”(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措施跟不上,时间一久,不仅造成业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影响了社保业务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三)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构成了社保业务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与待遇享受,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險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本着既方便归档管理,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方法,合理划定保管期限,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真实、准确、科学、完整和规范,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最终目的。

(四)夯实基础,完善设施。要把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全局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通过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相关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着力解决档案库房、基础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五)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在管理好社保业务档案和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为各参保单位、参保群众提供档案资料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必须集中统一和系统化,以满足参保人员、相关民生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自身对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利用的需求。因此,要在规范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上,全力整合社会保险档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综合利用平台,以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档案信息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松溪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档案工作改革与社会需求 篇4

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档案事业投入不断加大。2007年省档案局 (馆) 的经费达2016万元, 同兄弟省市局相比差距仍很大, 但自己和自己比变化就很显著, 2000年经费仅为696万元。目前, 我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面积达到19.65万平方米, 是1979年的9.4倍。改革开放推动了辽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也更加促进了辽宁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不断深化改革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规范档案工作, 那么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自下而上推动档案工作改革不断深化。

第一,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改革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创新, 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深化档案工作改革中, 根据新的历史起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联系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规律,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和实施措施, 全方位做好服务。档案管理理念每每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 从为阶级斗争服务到经济建设发展到那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和服务到那里, 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

第二,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馆功能建设不断创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的逐步开展, 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文件、档案的利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档案工作外延不断拓宽, 档案馆从“永久保管党和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 到“一个基地、一个中心”乃至到档案信息的存储基地、档案信息交流服务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四位一体”。档案馆功能的拓宽, 文化休闲娱乐、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功效, 赋予了档案事业的灵动、活力。

第三, 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档案工作改革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省档案局开始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试点, 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2005年, 省政府投资300万元用于省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近200万元进行了纸质、缩微胶片以及音频视频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加工平台的建设。省档案馆与清华紫光合作完成的《辽宁省档案馆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国家级专家验收。全省14个市和34个县 (市、区) 档案馆都建立了档案网站, 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档案网站群。

二、档案工作改革成果更广泛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档案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求得发展, 在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取得新成效。省档案局 (馆) 在连战先生来辽宁访问, 省委、省政府解决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遗留问题等重大活动中, 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省委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提供优质档案服务有新办法。我们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债项目档案管理的跟踪指导, 项目竣工档案验收合格率达100%。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开展了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档案登记工作, 登记企业达214家, 占42.3%。

三是围绕民生需求, 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有新举措。省档案局与省发改委联合召开了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档案工作现场会, 推动了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档案工作。“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管理, 为下岗退休职工排忧解难”一事被评为省直机关2006年第四季度最佳实事之一。我们与辽沈晚报合作, 在“文化大讲堂”栏目发表专题文章41篇, 满足社会对馆藏档案认知的需求。

四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供档案服务有新规定。2005年, 我们与省农委决定将在乡镇或村保管的土地承包合同集中移交到县 (市、区) 档案馆保管, 无偿提供利用。目前, 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已有96%进县 (区) 档案馆。2006年, 省档案局与省林业厅规范了集体林权改革档案工作, 已经签订合同379万份, 发证159万份, 做到了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五是围绕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有新进展。截至2007年, 全省各类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343.13万卷 (件) , 比2003年增加89%。省档案馆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档案展览”、“‘九·一八’事变历史档案珍藏展”、“邓小平来辽宁图片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馆藏档案珍品巡回展览”及各级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都在社会引起良好的反响。我们和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辽宁改革开放30周年暨解放60周年展览》。

去年我们首次与省统计局合作开展了辽宁省档案馆社会认知度调查, 从公众对档案法、档案馆功能、档案馆服务方式与手段、档案馆馆藏等方面进行了家庭与个体的访问与调查。从调查结果看, 档案馆的内涵与外延公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与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强调社会档案意识的同时, 也应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

社会组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篇5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事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指导监督各分支机构、直属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2、人事档案管理实行社会组织领导下的分级管理负责制;

3、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严格确保材料保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社会组织各级干部的各级分支机构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稽核审计部负责人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4、各分支机构人力资源部负责本机构部门以下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5、同级组织部门有权查阅本级人事档案;

6、各单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本人档案由同级组织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交叉管理,其他人员不得代管。

二、确定两级档案管理制度

1、一级档案管理为本办法所指人事档案,是职工入社会组织随转的人事档案材料;

2、二级档案为职工入社会组织以后的任职情况、培训情况、工资调整、学历、职称变化、历年考核等情况及职工基本情况复印件备查资料。

三、人事档案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 第六类:政治面貌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 第八类:处分材料;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四、一般文档管理

1、人力资源部文件:

A.人力资源本部正式形成发出的文件、传真、通知等,除保密薪资文件外,均应保存一份原件或复印件归档,年终按内容类型、依成文时间编号装订成册;

B.人力资源工作中形成的台账、报告,以及搜集到的业务资料等,由各处归口管理,各经办人保存。年终根据内容价值酌情归档;

C.薪资福利类保密文件由薪酬福利部门自行建档保存。

2、社会组织内部文件:

包括发文、所属分支机构的请示和报告(除保密的薪资内容),平时收文即入活页册保存,年终编排目录,装订成册归档。

3、外部文件: 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的发文,社会公开资讯等,应作为公开业务资料共享。

五、职工人事档案管理

1、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建立、接转、保存、整理)本机构内职工的人事档案;

2、人力资源部一般情况在职工试用期满,向其人事档案关系所在单位开出“调函”,交职工或其委托人,在规定时间内将档案转入社会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接到调入档案时当场拆封核查,如有缺漏或疑点,应将档案密封交职工本人退回原单位补齐或做出书面解释;

3、职工合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清单”上签字,确认无遗留问题;职工出具调入单位的调函后,人力资源部核对档案材料,密封人事档案,连同开具的“档案材料转移单”、或“干部介绍信”、“调出人员工资转移单”及其它有关材料,转至调入单位;

4、人事档案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社会组织有关规定。查阅职工人事档案应经人力资源部长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和查阅者不得私自增删、涂改、泄露档案材料内容。

六、职工管理档案的管理

1、“职工管理档案”是社会组织为每个员工建立的内容管理档案。包括该职工的有关招聘、录用、合同、考核、薪资、福利、奖惩、培训等材料。建立此档案在于方便内部管理;

2、职工管理档案自职工到岗之日建立,每人一份,按部门归类。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归进职工人事档案的材料归入人事档案,职工管理档案封存;

3、职工管理档案中保存应聘录用、劳动合同、薪酬福利(休假、医疗、工伤、教育培训等)、奖惩、考核、体检等所有材料的原件,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

4、职工管理档案中不应包含秘密内容,人力资源部职工、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有关职工的管理档案。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更改管理档案内容;

初探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 篇6

关键字:企业档案管理;市场需求;可行性;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有些企业不仅努力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而且还设法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降低。与此此时,便提出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这一方案不仅有助于成本的不断降低,还有助于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管理在时间上花费的成本大为

减少。

一、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概述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新出现了一个名词——“社会化”,这是对我国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转变的一种反映[1]。而我国的档案界也在持续发展,并且将档案社会化管理这一关键性概念提了出来。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时代特性十分明显,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将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凸显出来[2]。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才产生了人事管理的种种类型的服务工作,而社会环境下的人才是合理流通,最终也渐渐朝着社会化的活动演变,人事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因而其也越来越带有社会化的性质;在这一档案管理模式下,就会有非常广泛的材料来源,档案管理机构及其对象自身的社会化性质凸显出来,这就对档案的广泛来源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此外,丰富的档案材料来源一定也会促使内容更为复杂,但是面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单一的企业档案只需在内部流通,全部的档案操作事项都只需执行于其内部,对于合理流动的公司人员,其档案调配往往十分繁杂、琐碎,这对于人才的合理流动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将多样性的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来,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我们的档案管理借助多样性的类型与使用者类型,又会促使档案内容和载体增加,呈现出多样性的传递方式。

二、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促使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

企业向中介结构委托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介机构就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实力,来实现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因为中介机构需要管理非常多的档案,因而就会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另外,中介机构不仅是想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与此同时也能借助档案的信息来加以双重利用。作为档案管理公司,一定要将企业的商业机密维护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这对双方的共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企业档案的社会化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借助中介组织来实现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可以对中介公司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促使资源利用率大大增强。并且对一个中介公司加以扶持,也等于是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最终实现共赢。

三、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在被世界技术信息所覆盖。企业档案管理若能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促使交流合作更加有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将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信息,包括具体的档案管理内容和一些最新的动态。借助信息化交流,还能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来促使企业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进而实现提升企业综合效益,降低成本的效果。

2、出现了更加规范的档案管理机构与健全的中介服务市场是保障

我国的企业管理法,明确规定了社会档案管理机构的有关内容。这一类公司的职责主要就是为委托企业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法律还对档案管理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作了进一步规范。另外,如今的中介市场日益发展,开始逐步使中介服务健全起来,实现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介内容和方式。以便能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给企业,使其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1、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可以说是践行档案社会化管理迈出的第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作为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的。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通常是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管理档案,而且按照干部、员工等的不同级别以及职工不同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的管辖范围内,安排不同的机构或人员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负责。这往往会造成档案管理产生混乱现象,不仅是管理的混乱,还有管理人员也显得十分复杂。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把员工的档案从企业走出去,进入到社会中来,让社会统一机构来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并且这将是在社会范围内的真正的集中管理。

2、针对企业部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的社会化[3]

在部分行业和企业中,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行业特点以及工作性质等的特殊性,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存在较大流动性的员工存在。出于对这部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进行优化的考虑,以便为其创造出更加便利的社会条件,从而方便这部分人员进行合理流动。档案社会化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将这些人员的档案管理纳入其中。针对流动员工的档案管理,国家机构及人事部门也曾经有过相关命令的下达,做出过明确的要求,这主要是体现在档案管理的细则和规定中。也就是要求,对流动人口档案进行管理的部门务必要达到一定的级别,要求是在县级及以上的党委组织机构,还有在政府规定范围内的人事机构也是可以的。其它任何机构或个人都不可以对这部分档案擅自接管。这样在用人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方面,对于这些存在较大流动性的员工的相关工作就被简化了,同时这也促使企业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切实提高。

3、禁止存在自带档案的现象,而且相关规定要求对于这一现象都明令禁止[4]

自带档案的现象是绝不允许的,同时也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然而用人企业在进行人事录用时,还是存在对档案忽视的现象,支队人员的实际能力过分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等用人单位或个人不能对档案形成正确认识,不能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甚至导致出现弃档的现象。然而个人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诸如办理个人证明和手续等都是需要据此来进行的。特别是计算工龄,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等考试,以及办理各项社会性保险等。所以,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在开展的过程中,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私带档案的情况,一定要明令禁止,并且要严格落实下来。与此相关的一些社会管理机构也应该对档案托管普查进一步加强工作。

五、结束语

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记载,企业档案是重要的分析资料可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关于人事、设备和技术创新等档案都是重要的资料,密切关联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传统企业档案已无法与新时代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的一大创新形式便是档案管理社会化,这将会使企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保障。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出现了愈发多的企业档案业务,这也相应地增加了档案工作的难度。所以,当前我国企业档案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推行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l]张俊萍.浅淡企业档案工作标谁化[J].山西科技.2011(06).

[2]叶亚莉.新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庐天化科技.20l0(02).

[3]吴晓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J].山西档案.2012(51).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 篇7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含义和归档范围

社会保险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是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社会团体为其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失业救济保险、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每个员工参加各项保险统筹时间长短、缴费多少、因工作变动而至保险统筹关系转接变动以及支用、计发养老待遇等情况, 以一个单位、社会团体和以个人为单位分别集中整理保管起来, 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和实际工作查考利用的价值的文件材料。其归档范围包括: (1) 政策依据类:包括国家、地方出台的有关社会保险制度及改革的政策法规, 社会保险缴费、待遇支付办法以及经办机构工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 业务凭证类:包括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的扣缴凭证、汇缴凭证、转接凭证、报销凭证、支用凭证、理赔给付凭证等。 (3) 结算帐卡类:包括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汇缴帐册、支用给付帐册、缴费化名册、单位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管理手册、参保人员保险手册以及保险统筹关系转接清册、转接变更登记卡和职工各项保险管理卡片等。 (4) 统计报表类:包括参保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统计审核表、各类社会保险费用汇缴统计表以及支用给付统计表等。 (5)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类:包括离退休人员退休待遇、退休人员生存调查表采集的指纹存档资料、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遗属待遇的通知书和待遇决定书、遗属待遇审批表, 调整养老待遇、遗属待遇的申报表。 (6) 电子档案类:是指社会保险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后形成的各种数字信息档案等。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 管理制度不规范。

从各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来看, 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社保经办机构并不多, 由于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 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 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 丢失、涂改、损毁社会保险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2. 保管条件不合格。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 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 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 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 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 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3. 专职人员难落实。

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 即使有专兼职档案人员, 也是临时抽调, 没有经过专职培训, 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建议

1. 加强业务建设, 实现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社会保险业务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突出等特点。因此,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根据本单位社会保险档案构成、规模、特点以及与其他业务的联系, 制定出社会保险档案业务规范标准, 使社会保险档案业务工作有据可查, 有章可循, 并把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总体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 纳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的顺利进行。

2. 社会保险档案要整理立卷, 规范管理。

对历年积累的纸质档案, 可先按档案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确定归档范围, 采用类别、年度和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和整理。对已破损的, 需按要求进行裱糊, 再根据国家档案管理办法, 对应归档的材料进行标准化装订, 填写卷面, 设立档案全宗卷, 按年度、按类别规范排列入柜。对历年形成的电子介质档案, 也应按规范归档入室, 并编制出各门类的检索目录, 以便查找。

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 实现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数字档案库, 加大信息数据的编纂力度。实现网络互联, 查询快捷、资源互享。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查询方式, 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查询服务。参保人员除了可以直接到各级社保机构经办大厅的自助平台查询缴费情况和个人账户余额外, 还可通过拨打专设社会保障咨询电话和登陆互联网站等手段, 做到足不出户, 便可方便地了解到所需各种有关信息。

4. 加强培训工作, 建设专职队伍, 提高管理水平。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 是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针对目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 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需要的事实, 社保部门应采取通过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和对现有社会保险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两手一起抓的方式进行, 促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强化提高, 实现社会保险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学[M].法律出版社, 1997

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浅析 篇8

关键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改善提高

当前,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执行, 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人员逐年增加, 社会救助保障档案近几年呈现猛增势头。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中的一小部分, 它是国家民政部门中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 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档案, 既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需求。一个社会救助保障从业者要想适应社会, 就必须爱岗敬业, 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结合蛟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的管理实际, 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爱岗敬业, 提高认识,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有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本人的申请书、家庭全体成员的户口簿和身份证的复印件、残疾证、重病医学诊断证明、在读学生等相关证明复印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社会救助保障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表、民政部门审核审批表、动态管理表、信息采集表、入户回访记录表, 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审批表、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审批表等统一的标准化资料, 是经过整理统一集中保存起来的以备日后查考和利用的专门材料。民政部门作为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 要充分认识社会救助保障户档案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社会救助保障档案管理,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原始档案保管在了民政局, 专门设立了档案室, 并且安装了集约式档案柜、档案盒, 实行了乡镇街分类施保。明确档案工作职责、查阅人员、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 使城乡社会救助保障对象的材料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因此,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人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 兢兢业业, 忠于职守, 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二、认真学习, 落实要求, 严格管理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的各种文件, 做到与国家当前形势同步, 及时进行针对性施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也逐年增加, 因此,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档案更要及时更新。要针对社会救助保障对象困难程度, 分类施保, 对所形成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及归档。确保了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档案更详细化, 系列化。坚持规范化是做好城乡社会救助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档案由社会救助事业中心统一制定申请表, 入户调查表, 公示表等。社会救助保障家庭均以户为单位, 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社会救助保障原始档案制度;统一订制了档案盒、档案袋, 统一制作了流程图、制度牌, 每户社会救助保障对象都长期公示在乡镇街公示板中,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及时更新情况。做到了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与社会救助保障动态管理工作同步进行。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档案人员要定期编写档案目录, 明确归档范围时间及手续,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档案要以户为单位, 一户一卷, 按家庭编号顺序排列。实行预约查档, 随时办结、随时立卷装盒, 确保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为全社会服务, 以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

三、提高自身素质, 再接再厉, 建立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数据库, 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 本着对社会救助保障对象负责的态度, 本着对民政工作严谨的精神, 应建立所有社会救助保障对象信息登记在网上可查的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保障工作相互学习群;做到及时了解社会救助保障户增减情况, 实行每月更新, 做到动态管理。对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干部统一进行实地培训,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档案资料的录入工作。社会救助档案工作人员要经常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法制观念, 强化工作作风、实行严谨细致的管理

社会救助保障对象的档案都是最原始的档案, 档案工作人员要保守所管理档案内容的机密, 增强保密观念。不得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泄露社会救助保障对象的不宜公开的档案信息内容, 不允许私人性档案专业活动的正常进行。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工作人员要自学地遵守保密纪律, 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档案工作。社会救助保障对象是每月进行更新, 社会救助保障档案就要随时进行增减, 以确保社会救助保障业务工作同步进行。务必要保证统计数字准确性、科学性。

五、努力创新, 开拓进取, 提高职业素质

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思考

新时期做好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意义重大, 档案部门与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自身优势, 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档案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能, 使档案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用足、用活档案, 为领导决策服务, 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使档案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上大有作为。

一、档案工作在服务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方面。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使命和重要意义。

档案工作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 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服务。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加快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而档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任何一项工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任活动都不能离开档案, 档案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维护政治稳定。档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 保存并利用这些档案可以使后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状况, 为现行政党或组织机构决策行为的科学化提供历史经验以及可借鉴的工作方法。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材料, 其独特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促进文化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的文化需求急剧增长。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样离不开档案, 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档案工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档案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 还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 档案工作日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 社会各界利用档案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档案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发展中,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成绩, 但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不少差距。档案工作在观念、理论、体制、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社会档案观念停留在政治与保密的狭窄认识上, 因而在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我封闭、自成系统的观念和格局, 陈旧观念可以说是对档案工作创新的最大障碍;在理论方面, 许多传统理论与档案工作新的实践已经不相适应, 传统理论重点注重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编目、检索、统计等档案保管的诸环节, 传统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手工操作的档案实体管理, 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难以适应, 传统理论注重揭示档案工作的内在联系, 而对日益拓展的档案工作与社会的外在联系揭示不够。理论上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制约了档案工作创新;在体制方面, 档案管理体制总体上适应档案工作发展, 但也存在一定缺陷, 档案的管理还存在着体制不顺、法制不统一, 以及自行其事的问题。由于专门、部门档案馆设置过多且功能不断强化, 使综合档案馆主体地位减弱, 馆藏结构单一, 自我封闭, 妨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也妨碍了档案工作创新;在环境方面, 社会环境对档案工作创新也有诸多不利因素。从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来说, 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比较狭窄, 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档案工作创新的投入和关注, 也影响到档案接收、征集、信息开发利用等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

三、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措施

1、适应时代发展, 创新服务机制。

围绕大局, 搞好服务, 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 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档案工作唯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试, 大胆闯, 才能在探索中前进, 创新中发展。档案服务工作只有符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2、改进工作方法, 拓宽服务领域。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积极探索做好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学习新知识, 研究新问题, 创新工作思路, 改进服务方法, 拓展服务领域, 使档案服务工作在创新中保持勃勃生机。要自觉树立档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 增强政治敏锐性, 紧紧围绕大局开展工作。

3、丰富馆藏档案, 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务实基础, 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馆、档案室保存的党政机关政务文书, 反映了当地党政领导和机关的重要公务活动, 凝聚了大量的政治经验和智慧,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成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年度立卷工作, 就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4、坚持依法治档, 强化服务机制。

档案服务工作上水平, 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法制来保障。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档, 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 加大档案执法和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档案执法监督约束机制, 强化档案部门依法管理档案的职能, 确保档案服务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5、加强队伍建设, 提供人才保证。

加强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之浅见 篇10

一、社会保障档案的特点

(一) 社会保障档案社会性强。

社会保障关系到全体公民,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项目的不断拓展, 社保参与人员的不断增加, 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档案涉及到的人群越来越广, 其社会性也越来越明显。

(二) 社会保障档案数量大。

社会保障档案主要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失业保障、生育保障、工伤保障等, 社会保障的业务环节也比较复杂, 主要包括: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申请、税费结算、计划统筹、外部稽核、内部监督等。社会公民在参与社会保障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大量的资料证明、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复杂的凭证审核和归档保存, 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常保人员的不断增加, 在社会保障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越来越多, 可以用“海量”来形容社会保障档案的数量之大。

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加强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 政府社保部门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如何提高社会公民的参保数量上, 在完成大量业务工作的同时没有把社会保障档案的管理放在工作日程上, 认为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其次, 有些社会保障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 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岗位上疏忽大意, 对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质量不高。

(二)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社会保障涉及到的人群比较多, 社保部门的档案存档较多, 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 但是档案管理借阅、收集、保管、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 常出现文件整理不够及时、资料收集不全, 借后不归还, 缺失严重、重要原始数据或被涂改等问题, 严重毁坏了社会保障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 失去了社会保障档案原有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

(三) 社会保障档案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现阶段, 社会保障部门对社会保障档案的利用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包括:原件的借阅、原件的复制、相关资料的查询等, 社会保障档案服务的范围比较小, 供借阅的人也比较少, 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障的当事人以及相关的职能机构,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不够完善, 社会保障档案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 社会保障档案信息交流比较少, 针对性差, 互动效率低, 服务手段落后, 不利于社会保障信息的公正和公开, 不利于提高社会保障信息资料的服务效率, 不利于社会保障档案的直接利用。

三、提高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决策者, 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同时,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命, 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做好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收集整理、分类汇总、保护保管、后期利用的工作, 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与保护资金的投入, 加强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体系。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景, 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制定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制度,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当地实际需求, 同时使社会保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分类、归档、保管、销毁等工作符合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明确管理职能, 建立良性的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运行机制, 鼓励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新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知识, 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考核, 使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人员有更新知识、适应工作的紧迫感。

(三)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采用高科技技术对社会保障档案实行科学管理。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资料较多、整理工作量较大、操作繁琐、劳动量大, 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 档案管理容易归错类、放错档。因此, 应用高科技手段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 既方便省时, 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例如:运用现代化的故障转移技术系统, 能够从容地面对突发情况。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相关的电子服务协议, 对电子文件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确保原始文件的真实性和法律效力。因此, 要不断更新管理方法缩减手工操作带来的弊端, 减少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使社会保障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永香.浅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 2011.5

[2] .李继花.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之管见[J].山东档案, 2008.6

[3] .赵艳萍.伍明慧.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上一篇:动力特性下一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