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

2024-05-26

音乐教育专业(精选十篇)

音乐教育专业 篇1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专业的现状

在音乐教学改革背景下,我国的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存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落后的,音乐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导,影响了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是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的。

当前普通高校的声乐表演专业和专业院校从生源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普通高校学生的嗓音条件、技术水平、音乐素质等和业余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相差甚远。普通高校音乐教学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策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模式方法落后

音乐教学方法落后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普通高校音乐声乐专业教学由于没有重视音乐教学,所以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呆板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创新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声乐教学时,选取的音乐曲目缺乏时代性,大部分都是石几十年的老作品,使得音乐教学内容和时代脱轨。因此,学生在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很难提升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二)音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音乐教学改革的热情

一些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改革的热情。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安于现状的,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自己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这种错误意识的存在,使得音乐教学没有新的突破,停滞不前,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被削弱,所以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音乐知识的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学校对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高校在安排声乐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设置一些音乐理论课,而设置的实践课是比较少的。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高校没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音乐生的音乐知识架构体系是丰富的,但是缺乏实践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用不到,学生在就业中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在进入工作中重新学习音乐知识。

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对策研究

当前落后的声乐教学方式与社会人才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很难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因此,对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只有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优秀的音乐人才的需求。

(一)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音乐水平高,有的学生音乐水平低。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对音乐演唱水平高的学生,可以结合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培养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着重运用课堂声乐教学形式,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声乐表演人才。对那些音乐技能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对这些学生应该尊重,然后进行一对一的声乐技能训练,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的声乐表演能力训练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采用自弹自唱、对唱、重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教师还要适时的给这些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教师无论是对音乐水平低的学生还是水平高的学生都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这样,声乐教学才能实现成功与发展。

(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和演唱形式的不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课型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掌握,演唱技术原理,这样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加强舞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提高音乐生的实践能力是重要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理论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声乐课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技术课程,需要在舞台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舞台实践和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高校要重视舞台实践和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地方音乐文化活动和各项实践活动,在融入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组合等方式来进行声乐表演,锻炼自己的实际表演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表演,让学生就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坚持奋斗的,相信在教育工作者都努力之下,可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声乐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摘要:音乐表演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较强的艺术学科,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只有对当前教学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改革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表演,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赵侠,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吴春艳,张寅,论音乐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音乐教育专业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具备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

研究的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具备在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宣传及活动组织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较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有初步运用基本音乐技术理论的技能,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音乐教学和演唱、演奏中的基本问题;

2、具备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及器乐演奏和伴奏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 教学能力或具备良好的音乐表演素养,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和相当的艺术 舞台实践能力及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法、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编导、基础和声、合唱指挥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社会实践

2、舞台艺术实践

3、教学实习

五、学制

三年

六、毕业条件

音乐教育专业 篇3

【关键词】航服专业 专业教育 人文教育 必要性 融合路径

基金项目: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我校航服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状况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职业教育的趋势,但现实是,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这一倾向在西航职院航服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1.融合教育的办学理念未曾落实。本课题组老师曾对本校航服专业相关的10位教师进行调研,所有参与调研的专业任课教师都认为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认为专业教师需要把人文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但实际的状况是:一方面,融合教育的理念还只体现在认识层面;另一方面,作为航服专业教学指挥棒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未为人文教育留有足够的教学空间。

2.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被搁置。所有被调研的教师都认为正在教授的学生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并且表示会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人文知识的输入。80%的教师表示会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在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可以看出,这些专业课教师所认为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还应属于专业素养的范畴。

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航服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首先,航服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业务知识,不仅包括行业中的专业技能,也包括人文性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其次,航空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展示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一种程度上来说,服务人员的形象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最后,航服是一个需要与人沟通的行业,行业要求学生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而气质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积淀。

2.改变学生薄弱的人文素质状况的需要。航服行业本身是一个形象行业,要求从业者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内涵和气质。但高职航服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却比较欠缺,西航职院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学校更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以致常常花很大气力也难以营造应有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又降低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文化蕴涵。[2]

实现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1.调整航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人文教育课程

要消除学院人文教育弱化的教育弊端,教师就要对人文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切实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人文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强调教育为人的未来精神生活作准备。”[5]这种教育是通过学生对人类积淀的精神成果的学习和吸纳,来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意志、正确的价值取向。

2.渗透人文精神与航服专业课教学中,做到二者的真正融合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专业课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航空服务作为服务型行业,一方面,其需要培养的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见西航职院2014级《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和人文素质密切的专业课程来实现;另一方面,《民航企业文化讲座》、《素质拓展》等航空服务专业课本身就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如果能将其中的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航服专业实践、实习中拓展人文知识

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强弱,实习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学生人际沟通方面的指导,也要给学生开出书目,引导学生进行人文阅读。在实践的过程中,是特别容易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在帮助学生践行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

4.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中南理工大学教授刘献君在《人类之治》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以彼喻此,也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低,取决于校园的氛围与环境的优劣。[6]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三年的关键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不同级别的单位应各尽其力,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肖莉:《论高职教育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技信息》2008年第20期,第135-136页。

[2]赵辉、谢东坡、陈亚红:《浅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8期,第194-195页。

[3]吴秋懿、王华志、郝俊:《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相容性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2期,第192-194页。

[4]张海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探索》,《职业》2010年第23期,第105-107页。

[5]陈风华:《当代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第2期。

[6]刘晓华:《职业教育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第83-83页。

音乐教育专业 篇4

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包括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改革两个部分。其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并非单一的几门创业类课程的安排,而是需要对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进行体系化设计,同时对创业管理实践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则涉及到因地制宜地将创业教育思想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分为教授创业知识类课程、锻炼创业能力类课程和培养创业精神类课程。创业知识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狭义上包括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创企业运营等相关内容,广义的创业知识课程还包括专业外语、经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信息系统等通识性课程,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锻炼创业能力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物流管理这类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依托专业背景,根据学生个性的需要,学习物流行业商业机会识别、商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的制定、筹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培养创业精神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精神的本质包括勇于创新、把握机会、敢当风险和自我超越,它体现在课程设置方案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个过程。

(二)创业管理实践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管理实践体系的构建也包括三个方面,即增加物流学生对创业感知的引导感受型实践,高校内组织的创业活动构成的积极参与型实践和学校协助下的独立自主型实践。其中引导感受型实践包括学校主办的各种企业家座谈、到企业实地参观、创业类讲座等。这类实践活动除了创业讲座需要安排在大三,其余主要安排在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这时他们对专业知识和创业理论并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与成功人士接触、参观运行中的企业和由往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会激发出学生对日后创业的渴望和获得有益的启迪。积极参与型实践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来,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模拟和创业大赛等。如物流沙盘、物流仿真、ERP软件系统模拟、供应链系统模拟等教学模拟。“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着,而每年全国物流教指委和物流学会也会举办全国性的物流大赛,吸引着全国四百余所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参与,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融合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有条件的学校,独立自主性实践也在有序开展。如很多物流专业会依托本校的研究机构和教学力量,支持学生进行独立创业。与知名物流公司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如一些校园快递公司的成立、建立团队独立完成一些物流企业的节点业务等。

(三)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轻应用的情况。如在运输、仓储、配送等核心基本课程中,理论和计算的内容占据相当的比例,而进入到实际的工作领域,相关知识的应用性则有极大的局限。因此物流专业课程的改革在当前培养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下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不同商品的在不同距离和不同条件下的运输仓储问题应该有更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物流成本的估算及对新创企业的决策选择都应该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长春大学关系学院物流系进行了初步的小范围尝试,其中《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因为其对创业实践的相关性成为尝试的首选。物流行业由于涉及客户众多,该门课程往往是物流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改革遵循了三个方向:创业思想的渗透、创业过程的模拟和创业精神的培育。除了典型的分组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客户开发、物流客户保持、核心客户维系、物流客户抱怨处理等内容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客户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将团队精神培养和鼓励物流服务创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经过几个学期的摸索,该课程的改革对于其他物流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有益的借鉴。

二、教材应用

(一)教材的选择。

一般来说,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选择教材要综合考虑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优先选用适用性强的教材。但为了应对评估等要求,一些学校还是做了相关规定。如长春大学规定各门课程必须选用如“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国家级奖励的教材。吉林财经大学规定选用的教材的顺序是:国家规划教材、省级以上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学校立项教材、学校教师在各部委或知名出版社的中标教材。另外先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也要优先选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选择应用型教材的积极性,学校导向的优秀教材往往都是研究型大学编写的偏理论的教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越优秀的教材在适用性上与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渐行渐远。尽管这类教材编写的水平很高,但未必适合应用型高等学校。很多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应用,脱离于生产实际;缺乏地方性和行业性,不利于学生立足地方和行业应用;教材求大求全的百科全书撰写模式,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实际使用需求,实际利用率低;教材高深难懂,不利于自学等,这些在很多权威教材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二)教材的编写。

立足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课教材首先应该具有应用性的特色。在教材选择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情况下,编写教材就成为很多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选择,很多学校也在不同程度地鼓励自编教材,如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高校。尽管这样,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自编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编写是个艰苦和富有挑战的工作。因此很多教师虽然认同自编教材有必要但编写的热情不髙。而由出版社组织和推动的教材编写往往因为市场化的驱动,有用书数量的要求而导致自编教材要顾及教材的应用范围而无法实现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对教材的编写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劳动认可。这可以解决因为教材销售数量压力而无法按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编写的问题,也可以打消耗费大量精力撰写教材的科研绩效抵不上撰写一篇科研文章的顾虑。这给高校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带来更多更现实的要求,需要在新一轮的高校改革中予以修正。

(三)授课内容选择。

无论是教师选择的物流专业教材还是自编的专业教材,全面性都成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下教材的销量考虑,内容狭窄和针对性过强的教材自然会给扩大销量带来障碍。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科学选择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的选择主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本专业的专业特色的保持,更倾向于哪部分物流知识体系;二是利于创业教育的内容选择,更可能成为学生日后创业的专业技能的部分应该比相关物流理论的钻研更有意义;三是避免不同专业课程可能的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这与物流功能模块衔接紧密的特性有关,如关于配送路线选择会出现在仓储、配送、运输等多门课程的教材上,专业教师之间在教学大纲制定中及时沟通,避免重复和遗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培养

高校要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加强培养和引进具有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如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以担任客座教授、举办创业讲座等,使其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一些物流本科院校借鉴高职院校做法,探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培训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

(一)培训模式。

培训的一种方式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教学研讨。如全国物流教学研讨会、物流学术年会、物流企业家年会等,每次会议都会吸引高校大量物流教师和企业界人士参与。会议过程中会有诸多物流企业界的精英将实践性的运行方式与物流教师分享,同时安排的去当地企业参观和讨论也会带给教师更多的实践思考。第二种方式是由走在产学研前列的高校组织的培训,如北京物资学院近几年都会组织培训班,将物流教学内容梳理、物流教学改革方式、物流教学实践探索都纳入培训内容,这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很好效果。

(二)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方式是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使专业教师寻求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强创业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创业教育不仅包括企业的开创,更重要的是相继而来的生存和成长问题。教师经过企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成功的信心,也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双师素质。如长春大学现在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教师脱产去企业学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不仅积累专业技能和技术,也可以完善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甚至增加论文的选题。同时,物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摘要: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与专业教育融合中不断调整,探索出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理念的高专业素质的物流优秀人才的新路。本文就课程建设、教材应用、教师培养三方面展开对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管理,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R].2012,8

音乐教育专业 篇5

黄冈师范学院2012年音乐类专业招生简章(湖北省)(音

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一、培养目标

2012年我校音乐类专业招生有音乐学(教师教育)和音乐表演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舞蹈、MIDI、黄梅戏六个方向;音乐表演专业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四个方向,学制均为四年,毕业合格授予文学学士学位。音乐学专业培养具有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合在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其他部门工作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音乐教育人才。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具有音乐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部门从事表演、教学以及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学费标准

2012年我校音乐类专业在湖北、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八省(区)共计划招生150人(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部门公布为准),其中音乐学专业110人,音乐表演专业40人。文理兼收。学费标准均为每生每年9000元。

三、考生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学习音乐的基本条件和一定音乐基础知识、有一项音乐专长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等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均可报名。在职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方可报名(2012年国家规定不能报考的人员除外)。

2、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专业成绩突出的,年龄可放宽到25周岁(1987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音乐学专业的考生要求符合师范专业报考的相关要求。

3、身体健康、五官端正。

四、报名须知

1、报名考试时间:2012年2月29日—3月1日(共2天),随报随考。

2、报名考试地点: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

3、考生报名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高考报名登记表复印件;(2)身份证。

4、报名考试费200元。武汉培训网http://wh.qxwx.cn

五、考试安排

考试包括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

1、专业考试

音乐学专业考试科目为三门:(1)声乐;(2)钢琴、器乐、舞蹈三项任选一项;(3)视唱练耳。每科考试一曲。

音乐表演专业考试科目为三门:(1)主项(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任选一项);(2)副项(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任选一项)。主项、副项不能雷同,每项考试一曲。(3)视唱练耳。

详见《黄冈师范学院2012年音乐学专业招生考试大纲》

音乐教育专业 篇6

1.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各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一般来说,英语较好的学生进入了重点院校,而英语一般的学生进入了一般院校,而那些英语不好的则流入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而且水平亦参差不齐,学习的目的较盲目。有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求转专业、退学;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觉得不是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经过二到三年的学习,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以及准确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适应小学教学岗位要求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然而,他们就业方面面临许多问题。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基础英语,在所接受的课堂教学中缺乏专业英语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次,很多同学没能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从心里没有真正爱上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没有热情,没有创新精神;由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有的同学则干脆选择了与专业不想关的职业。

二、高职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内涵

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上深深的职业烙印。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素质等原因,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甚至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1.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一要要教育学生一个人成功,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要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够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就是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当自己的人生追求与职业志向相一致时,就要在职业实践、专业学习中躬身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若自己的人生追求同职业志向不一致时,就要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热爱本专业的思想情感,激发兴趣,创造条件实现人生价值,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意志,改造思想,自我完善。二要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基层是青年人真正的成才之路,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同劳动人民感情的生动课堂,是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今年2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此项工作”。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2.强烈的专业意识培养。必须让学生理解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以及准确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适应小学教学岗位要求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强烈的专业意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3.良好的敬业精神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出贡献,能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所从事的事业,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遵守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职业实践的锻炼,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的道德观念。这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1.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于2000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只有突破传统,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在英语应用方面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的英语教学才真正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注意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又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加大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需求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课本,渗透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师应在讲授专业课时,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多举一些本专业领域或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

如:在英语阅读课本中提到美国LEVIS公司生产牛仔裤的创业史,就可以把教材知识进行延伸,从LEVIS在美国西部创业,拓展到对党中央号召到西部去的讨论,从而对学生进行就业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3.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教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贯穿思想教育,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

四、小结

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尝试任重而道远,专业思想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还是一个有待于英语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题。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初探 篇7

( 一) 中世纪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萌发

中世纪的宗教思想虽然禁锢了人的自由发展, 但是中世纪大学留给我们的知识的财富也是不容否定的。可以说, 正是中世纪大学促进了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诞生。中世纪的大学已经初具大学的规模和形态, 和现在的大学一样, 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授课, 有定期的考察, 大学结束后可以获得学术证明。大约在公元1170 年前后, 拉丁美洲诞生了巴黎师生协会, 这是第一个将教育者联合起来的组织。后来这个组织发展成为巴黎大学[1]。巴黎大学建校之初只有四个学院: 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其中文学院中学生要学习的“七艺”之一就有音乐, 这可以说是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萌发。

( 二) 14 - 16 世纪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14 - 16 世纪的法国正处在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人性, 反对神性,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 反对禁欲主义的思想对法国的音乐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出现了除大学以外的第二种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学院”。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学以及绘画等等艺术领域都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 强调个性发展, 追求个性解放, 法国诗人巴伊夫还创造了一种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的新题材“格律诗”, “格律诗”将音乐与诗歌相交融, 音乐和诗歌在这里代表的不仅是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科学, 二者的融合更好的诠释了人文主义。后来, 巴伊夫创立了法国第一所学院———诗歌与音乐学院。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这所学院是以研究诗歌和音乐为主, 但是实际上还涉及到其他自然学科, 目的是促进人们的综合发展, 指导人们更好的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 三) 17 世纪至18 世纪中叶皇权控制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1. 历史原因

17 世纪至18 世纪中叶是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法国的皇权逐渐控制了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产生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有二: 其一, 这一时期的法国音乐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之大成, 汲取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成功之处的成就为起点,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节奏感强烈、跳跃, 富有个性, 乐曲的起伏比以前更大, 复调音乐开始广泛流传开来, 器乐尤其是弦乐达到了飞速的发展, 并且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歌剧[2]。其二, 在17、18 世纪, 法国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至17 世纪后半叶, 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法国的最高统治者对国家各项体制进行了专制的加强, 其中就包括教育体制。

2. 皇权控制法国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文艺复兴时期, “学院”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模, 尤其是当热忱于教育的国王查理四世逝世之后, 学院的发展情况大不如前, 此后虽有好转, 但仍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6 世纪末, 后来, 学院渐渐形成规模, 巴黎的学院更是数不胜数, 前往巴黎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 巴黎一跃成为当时西欧的学习圣地。法国政治家根据路易十四的指示, 召集了一大批有文化、有思想的音乐家、教育家等对国内的教育机构进行统一的规划。路易十四继位之后, 法国陆续成立了法兰西学院、音乐学院等等官方教育机构。至此, 皇权已经基本控制了法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开展教育活动。

( 四) 18 - 20 世纪法国音乐教育大发展

中世纪时期, 大学基本上都受到了来自天主教会的控制,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艺复时期世纪以后, 这种情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到了18 世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注重艺术很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学院又开始复苏。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时就开始重视音乐的发展, 他曾经为社会上爱好音乐的人创立了一所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皇家音乐学校。当然, 这所学校还有另一个作用———为贵族表演, 供皇室取乐。此后的国王为了享乐曾多次建立音乐学校。时间到了1789 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 资产阶级也开始登上法国的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民主、自由思想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法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五年, 国民自卫军音乐学校成立, 这所学校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巴黎音乐学院, 它与以往的任何一所学校都不相同, 它教授的是真正的有关于音乐的知识与技能, 无关宗教, 无关皇室, 这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专业的音乐学校。在19 世纪, 法国处于拿破仑执掌时期, 这一阶段的法国高等教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音乐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法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将音乐学校进行级别划分, 级别的划分使法国高等音乐学校呈现出层次分明、有序的发展状态。20 世纪, 在之前的音乐的发展基础之上, 法国的教育机构认为法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学校上, 要形成有计划的、阶段性的向学校输送人才的机制, 不仅艺术家需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普通民众也应当受到音乐教育。为解决上述问题, 法国对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进行了有计划的改革, 到20 世纪初, 法国已经建立起了近四百所的专业音乐学校。

二、目前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

( 一)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要想得到长足发展, 必须制定长远的计划,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下面就目前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展开论述:

1. 音乐教育的未来定位

音乐教育首先要找准定位, 确定发展方向, 才能不偏离艺术的轨道, 更好的发展。未来音乐教育应该朝以下方向发展: 坚定的在艺术的道路走下去, 做到“纯粹的”音乐, 不因为利益或其他外界因素改变音乐的性质。不能抛弃传统的音乐, 要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同时音乐要做到创新, 创新应当是音乐形式的创新, 开拓多种风格的音乐。

2. 教育的重中之重

未来法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要把握好重点, 学习应当是多样性的, 法国未来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要注意扩展音乐学习的“面”, 音乐教育的学校不仅仅是是教授学生学习音乐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更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使学生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 二) 法国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系统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发展到今天, 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系统, 目前法国的教育系统主要分为大学系统和学院系统。

1. 大学系统

大学系统隶属于国家教育部, 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为法国的学校培养教育者, 这就决定了大学的“死板”和“乏味”, 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文凭。与中国的大学相同, 法国的大学生在大学的培养方案也是由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

2. 学院系统

学院系统隶属于国家文化部, 相比于大学系统来说, 学院系统的内部结构要复杂的多, 它分为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两个大类。初级教育主要是面向普通民众, 但是其中也不乏音乐天分甚高的人才, 许多人在初级教育结束后选择继续接受高级教育。但是由于学院系统隶属于文化部, 它是作为发展法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存在, 虽然能够履行教育的职能, 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机构, 它是不能颁发学位证明的, 这是学院系统的一个极大的弊端。20 世纪初颁发的《博洛尼亚宣言》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宣言将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从大学生、研究生两个阶段变为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阶段, 将教育方案更加详细化,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音乐教育知识[3]。这部伟大的《博洛尼亚宣言》同时赋予了法国的音乐学院具备了颁发学位证明的能力, 大学不再是唯一的可以接受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并颁发学位证明的机构,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学院作为自己学习音乐的场所, 尽管《博洛尼亚宣言》造成了大学音乐人才的减少, 但是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 三) 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

1. 教学目标

《博洛尼亚宣言》赋予了所有学院颁发学位证明的能力, 这大量减少了巴黎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优秀音乐人才的输入, 巴黎音乐学院对此采取了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的措施, 新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 音乐教育不局限于本校, 要多与其他国家、其他学校进行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上的交流学习, 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技能的训练, 这个技能不仅要注重音乐的专业才能的培养, 而且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音乐才能, 还要具有能够社会发展的能力, 比如沟通能力、交际礼仪、合作能力等等都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应当具备的能力。

2. 教学规划

现在大部分的法国学校的教学规划都采用学分制, 分阶段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应该完成的学分, 第一个阶段是学士阶段, 主要是学习鉴赏他人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为学生打下学习专业音乐的基础[4]。第二个阶段是硕士阶段更好的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 并且能够把这些音乐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第三个阶段进入研究生中的第二层次———博士, 主要是研究有关专业音乐的相关课题, 以便更好的为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服务。

( 四) 教师队伍的现状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学校对于教师要求很严格, 这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教学才能, 保证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想成为一名法国高等专业教育学校的教师, 需要经过全面的培训。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任职, 进行的教育培训是不同的。与中国相同的是, 教师在教育机构任职的最基本的资格是具有教师资格证书。除此之外, 在不同级别的教育机构任职需要不同的证书, 像音乐教学合格证书、国家音乐师资证书, 国家音乐幼儿师资文凭。教师根据自己所要任职的教育机构的级别高低考取相应等级的证书, 才能获得应试该教育机构的资格。

( 五) 高校毕业生的发展调查

学生的发展情况好坏是一个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最好证明, 学校的毕业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够很好的说明法国音乐学院目前的发展状况。据对巴黎音乐学院近几年来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所有得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做和他们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部分人从事表演工作和专业音乐教育工作, 有音乐教学合格证书的毕业生主要在学院系统任职, 作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教师继续活跃在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前线上, 补充了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 给法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注入了年轻的血液, 保证了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健康、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鞠芳.浅谈法国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及其当今教育体系的特点[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01:47-52.

[2]严琦.中、法两国高等音乐专业教育差异管窥[J].教育导刊, 2011, 06:46-48.

[3]张雁.中法高等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 2014, 02:172-174.

音乐教育专业 篇8

通过调查新乡学院2001~2006级应往届毕业生, 得出:2001年到2006年, 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人数依次为31、62、49、24、46、53, 其中2001级到2004级除去继续深造, 其余全部就业, 专升本人数依次为11、0、10、4。考研人数依次为3、9、2、3。2005级参与调查人数为20人, 有14人就业 (其中有7人从事教育及其相关行业, 2人从事IT行业) , 4人待业, 2人专升本。2006级参与调查人数为41人, 已就业21人 (其中有12人从事教育及其相关行业, 7人从事IT行业) , 12人待业, 8人专升本。调查显示:2001~2004级毕业生有两个主要的就业方向:IT行业和中小学校, 整体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数据分析如下:

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31.43%。由于本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 毕业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工作。据调查统计,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中2001~2003级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公立的中学任教, 90%已在编制。2004、2005级毕业生中, 在公立学校的人数已经明显减少, 而且在编人数也相对减少, 到社会上培训机构的人数有所增加。2006级毕业生中, 进公立学校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 相当一部分是在私立学校或者培训机构, 该级毕业生现全无编制。

从事IT等相关行业的毕业生占调查比例的15.72%。由于现代教育专业学科的“现代性”与“技术性”, 学生在学校时重点学习了诸如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数据库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因此对于热爱或擅长计算机的学生, 选择进入IT行业。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教师工作更不好找, 近两年来, 本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与IT相关的工作。但是多数在做销售等初级工作, 边工作边学习一些更深入的软件技术及能力, 以求得进一步的提升。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2003~2005年间的毕业生, 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在2006~2009年, 尤其是出现经济危机的这一年, 作为专科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就业困难, 甚至2005级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多的时间里还在找工作。

二、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就业的因素

(一) 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 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 毕业生大量涌现, 身为专科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学历上就低了一级。有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 全国共有202所高校开办教育技术本科专业, 其中50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由于现今社会重学历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 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自然就相对不容乐观。

(二) 教学原因

教育技术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这就导致了本专业所开设课程涉及范围的广泛与庞杂。这样的课程设置, 对学生而言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让学生在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上又具备了教学研究及教学软件研发的初步能力;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也有疑惑:我们到底是学什么的?将来毕业后能做些什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等专业理论课程和《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等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但是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和计算机技术课程时普遍反映的一个现象即理论和技术脱节, 学生很难理解所开设课程之间的关联。

(三) 自身原因

1. 专业技术不扎实。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很多学生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 昔日大学寒窗苦读的氛围已经渐行渐远, 课下刻苦钻研的劲头正在被网络游戏等所取代, 这样的学习生活直接导致了专业技能的不扎实。

2. 找工作期望值过高。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佼佼者, 应该做很体面的工作, 不愿意到基层岗位工作, 不愿意到乡村或偏远落后但又急需人才的地方工作。然而现在的情况要求就业者必须在基层有所作为然后才能有更加理想的事业。

3. 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经验不足是困扰很多毕业生的现象。很多用人单位比较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集多媒体技术与教育能力为一身的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毕业生却因无工作经验而被淘汰。

三、结论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 要搞好教育技术本学科专业的建设, 必须关注人才质量、社会需求、社会适应性、评估与学术声誉及战略规划等5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 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 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要找到更加合理化的设置与教学, 就必须使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引导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 2006.[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 2006.

[2]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 2006.[2]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 2006.

[3]柳春燕.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结构分析.教学研究, 2006.[3]柳春燕.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结构分析.教学研究, 2006.

音乐教育专业 篇9

近十年来,产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不断加强,全国各高职院校本着‘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方针,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加大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时、资金和教学资源的投入。效果如何?从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反馈来看,强调专业技术的熟练和精通,对毕业生的短期就业和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对无法为毕业生的职业上升打好基础并积蓄能量。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天花板”效应明显。

遭遇职业“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追求专业技能和快速上岗的就业优势,忽略了学生毕业后长期发展应具备的一些素养的培养。

鉴于以上原因,作为系统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高等职业院校有必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恰当判断的能力的任务。

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学制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存在着一些障碍。诸如课时分配的问题,还有专业教师对通识教育忽视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待通识课程的态度问题。因此,探索通识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研究的方向。

本文就通识教育的开展模式进行了以下探索。

首先,是弹性学制的探索。

各高职院校现行的是固定学分和学时制。学生必须参加所有人才培养方案内各科目的学习,并完成和通过考试才可以获得学分并最终拿到毕业证。

而高职教育仅有三年时间,130多个学分,将近3000个学时的教学安排,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根本无暇去注重自己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发展。

这毫无弹性的“强加式”教学的后果就是:学生更习惯的是老师给他们的灌输,而不会或不适应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工作中实际出现的突发问题,缺乏应变和处置能力。再有就是延误了部分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较高期望的学生的培养。

因此,弹性学制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当中推进和开展。

具体操作上来说,弹性学制应包括弹性学分和弹性考核机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学校可采用规定合理的学分范围,只要在学制期限允许范围内所修课程总学分达到最低学分标准,即可获得学历证书。最低学分标准所对应的课程应是培养基层操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关课程。学生如果可以顺利完成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并无意愿继续学习素质素养提升型的通识类课程,可由学校安排其进行顶岗实践,换取相应学分,并按期发放毕业证。

如果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较高的规划和要求,那么可以在完成操作类课程外,学习职业素养提升型的课程,完成更多学分。这样就可兼顾学生的差异和人才培养的差异,避免了将学生放在一个空间里培养的问题。为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的学生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课程体系的安排应体现职业发展的成长规律。职业的发展是由初级岗位开始,随着经历、能力和管理意愿的上升,实现职位的上升和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首先应先开设培养初级岗位技能课程,进而开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课程。

3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综合课程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具体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而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可从典型的岗位职能要求来开展。具体操作为:

3.1 将典型物流岗位分级

首先按部门来分,可分为业务部、配送部、仓储部、信息管理部几个主要部门。再按岗位级别来分:可分为中级管理岗、初级管理岗和基层操作岗。

3.2 对岗位进行素养和技能解析

中级管理岗位在素养和技能方面的共性要求为:团队管理能力;系统规划和物流统筹能力;物流过程控制能力;了解物流整体及外部运作环境;外部协调管理能力。

初级管理岗位素养和技能的共性要求为:通晓流程,并具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改进流程的能力。

基层操作岗位素养和技能的共性要求为:基本操作技能和对本岗位工作流程的掌握。

3.3 根据岗位素养和技能要求设计通识教育内容

我们要解决的是在教学中有机地揉进如下一些能力培养内容。

首先,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其次,是时间与目标管理;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第四,团队塑造与管理;第五,情绪与压力管理;第六,执行力和领导力提升。

4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建议

首先,在设置和实施形式上,尽量避免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严格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应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道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目的下,通识教育很难得到认同和推广,如果严格区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并分类,则难以被专业教师和学生接受。比较好的方法是在有利于就业的专业科目中融入相关领域的关联性强、关联面大的通识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跨学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就可以在核心专业课程“采购管理”中融合执行力和领导力提升的通识教育内容,特别是谈判技巧、公众演讲、风险意识及防范的重要性、应对突发事件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寻求可靠的后续执行方案的能力等知识都是对采购管理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提升。可以在“运输管理”课程中融合“时间与目标管理”、“团队塑造与管理”的内容;

其次,尝试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建设,并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良好的情绪与压力管理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放在实际问题中去实现。这类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已不仅限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范畴,还包括心理学等知识范畴。这需要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合作将知识融会贯通,合力解决这类课程的建设;

第三,特定主题以讲座或研讨的方式实现。对一些重要特定主题以及现代社会直接面对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讲座或研讨,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综合的洞察能力和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综合判断、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4).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姜国钧.《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镜诠[J].大学教育科学,2012(6).

[5]任初明.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学学院学报,2012(6).

[6]张婕琼.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J].湖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专业的教育,成就专业的人才 篇10

一、教材的专业

在美国各州, 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制定的成员都是非常权威的, 有著名科学家、大学课程专家、中小学科学教师以及专业团体或研究机构成员等。在我国现行教学中“蚕的一生”的教学过程中, 每课间隔时间和蚕实际的生长速度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只能在课内将还没有发生的现象讲给学生, 虽然关于蚕一生的知识是没少学, 但是要结合教材特点的探究却没做到。而在美国的教学中, “蝴蝶的一生”的教学, 需用2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一共16课时, 每课的内容都能很好地和蝴蝶实际的生长速度相结合, 这给正常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在教“凤仙花的一生”一课时, 直到学期结束, 种子还没成熟, 怎么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教学?在美国的教学中, 研究机构专门培育了一种能在2个月内完成一生的植物品种, 为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教师的专业

在我国, 学校都在防止教师重复教学, 很多教师都是跟着班级一起升上去的。也许学校认为教师会因为重复而偷懒才这么做, 或是怕学生不能适应新老师而这么做。当然, 并不能说重复备课不是好事, 当一个人重复十几年工作后, 他总能在这中间提炼出一些东西。教材上哪里不合理, 哪里不完善, 不都是通过一线教师去反馈的吗?在江苏省吴江市某小学, 科学组每位老师都有三到六年级的课,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个星期要备8份教案, 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根本没心思和时间去琢磨教材、分析教材和改进教学。一天的工作就是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分得这么散, 教师又何谈专业?要是问美国老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时, 他们很可能是睁大眼睛, 耸耸肩膀, 然后告诉大家只有哭的份了。我从为我们培训的美国老师Maria和Ellen那了解到, 她们两位担任三年级科学教学时间分别是17年和21年。她们对于这一年级的科学教学是非常专业的。

三、学生的专业

中国的学生其知识储备、运算能力绝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但是比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研究方法的时候, 却会输掉一大截。因为有专业的教材, 专业的教师, 才造就专业的学生。在我国的科学教材中, 其中有一课是用稀盐酸滴在岩石上然后看有什么反应,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提倡实验安全, 教师会叮嘱学生要注意安全, 不要碰到身体。但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戴上护目镜, 像个科学家一样去研究。他们的学生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 做事的套路和方法非常清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当科学家, 但的要成为科学家则必须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社会的专业

美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在世界上应该是排在前列的, 他们的决策部门人员的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比如, 军事装备上的稀土资源。二十多年来,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从我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土作为战略储备。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和韩国由于其自身资源短缺, 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出口到了这两个国家。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 早早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 钼的生产也已停止, 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 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 也是我国稀土重要出口地之一。

其实各个国家的人其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 但为什么存在着较大的学术、技术差距?关键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 不同国家的教育培养方式不同造成了人才水平的差异。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诸如限制学生思维开放、创新培养的问题, 因此, 各相关部门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以培养我国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摘要:依据美国现今小学科学教育调研实况文本资料, 结合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STC实验教材实际施行六年之后的及时反思与迁移对比,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美科学教育之差别主要集中体现在教材、教师、学生、社会等方面专业化水准。批判与建设并存, 专业和品质同行。

上一篇:半导体制造中的缺陷下一篇:保健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