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散文

2024-07-15

记叙散文(精选七篇)

记叙散文 篇1

1. 夯———选材需慎重

一篇好文章的基础是选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选择符合题意的材料,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翻出新意。

(1) 见人之所共见, 发人之所未发———在寻常材料中选取最感动的事件

记叙性散文的关键是饱含深情, 唯有激起个人真实感动情绪的事件, 才能成为一篇真正情感充沛的文章。所以, 要指导学生选择蕴含浓厚情感的事件。

(2) 见人之所未见, 发人之所未发———选择个性化的素材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同样, 未经思索和感悟的生活没有写作意义上的价值。所以, 要指导学生认识到笔下的生活应该是经过精心剪裁和加工过的生活。

如以“生命的幽香”为题, 很多同学以某种植物的香味, 引入人物的品质。很显然, 选材的随意性导致了文章的随大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人物的特色, 包括性格、职业等方面。一位学生颇受启发, 他用充盈着勤劳、坚忍的木屑味, 书写父亲的生命品质, 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2. 构———结构助效果

虽说“文无定法”, 但为文章搭建一个框架, 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4年福建高考卷的现代文《祖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缘起—描述—联想—感悟。

结合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在进行指导时, 结构上可简化为由实入虚的“由头—主题叙事段—感悟”的写法。

(1) 由头, 由写景或者状物入题, 关键在于意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 如“一缕缕炊烟从屋顶的烟囱升起, 唤醒了我的记忆”。指导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前后照应, 以及对人物、事件的作用。

(2) 主体叙事段, 教会学生“一二三”法, 即选取一个承载情感的事物, 以该事物贯穿全文;安排两三件事, 作为生活片段充盈文章内容。

(3) 散文大家余秋雨说过:“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完美的结合, 是散文写作的最高境界。”记叙性散文中要有一定的人生感悟, 可指导学生在记叙时穿插, 也可集中于文末, 作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点明文章主旨, 升华主题。

3. 填———细节促成功

整体框架搭好后, 要指导学生在细节处润色。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艺术魅力是无穷的。写作指导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 真实性。文章的细节从真实中来, 从细致观察中选取出来。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生动, 才有真实感。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 文章中就容易出错, 虚假失真, 苍白无力。

(2) 典型性。如“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段选自《孔乙己》的肖像描写, 选取“长衫”这一典型细节, 穿长衫象征科举时代的读书人, 孔乙己“又脏又破”的长衫, 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3) 巧用修辞。指导学生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幸福女人-记叙散文 篇2

慵懒的窝在小屋里,这样的心情,显得格外的淡静。

喜欢摆弄家里的摆设,每一次的变化,都会有不一样的新鲜感。于是我也乐些不疲的,只为自己能有一个异样的心情。这样的习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所以觉得自己挺与众不同的。只是好与不好,就另当别论了。

幸亏你不在家,不然我这样的折腾,你肯定会头疼的。

翻开新买的书,是关于散文的,一直以来都喜欢现代散文。无论叙事性的还是抒情性、议论性的,都充满了活力,尽展生活本色。散文是表现作家个人情感最方便、最直接,又最有艺术韵味的个人文体。我平常也喜欢涂涂写写,也没有拘于一定的文体。有点诗不象诗,散文不象散文的,只是一种兴趣与爱好吧。

想起你喜欢吃饺子,便来了兴趣,想包饺子给你吃。你最近身体不是很好,工作也挺辛苦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开开心心的吃上一顿饺子。天气炎热,我做得饺子馅也比较清淡。在煮得方式上,我采用高压锅的方式,有点打破传统意义的。不过用这样的方式煮出来的饺子,口感会比较好的。饺子皮会显得有弹性,而且会觉得格外的滋润。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这样的感觉挺好的,特别是收到你的短信之后,觉得自己挺幸福的。被你挂念着,我也牵挂着你。就象你说的那样,爱是相互的,愉悦是共享的。

记叙类散文的结构特点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记叙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记叙类散文,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要想提高自己写文章的档次,中学生在写好一般记叙文的同时,有必要尝试写一些记叙性散文,这样既可以扩大选材范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息,深化文章的主旨。因此,就有必要了解记叙性散文的一些基本特点,为写作提供更大的文体选择空间。

记叙性散文不必记叙同一个主人公,可以记叙几个不同的人物,记叙他们各自不同的事,在描写人物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段心理等细节。在叙事时,也不必叙述同一件事,可以叙述几件不同的事,叙事不必讲究完整性,只要截取有用的某一情节片段或某一场景来写。即使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也可以写不同时间地点的景物。有人说,这样写出的文章不就散乱了吗!其实这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形散。这种形散,使散文的选材范围扩大了,至少写作时,可供选择的事件多了,而形散仅仅指文章的外在形式的散,真正统领这一切的是文章的“神”,所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即选用不同的事件的情节片段和场景,描写不同的人物细节,来表现同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记叙性散文在结构上最基本的特征。

上面我们谈到记叙性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是说,散文必须先明确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并以此统领全文的材料,贯穿文章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神聚”。否则,文章真是散了。有人比喻说,散文的主题思想是一根线,线上串起的故事材料就是珠子,这样才会是美的项链。所以,散文的主旨至关重要,是散文的灵魂。

至于散文的结构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分析之。

纵向的结构,一是总分式,开头先写出散文的主旨,然后铺叙各种材料,最后又突出并深化主旨。比如,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开头先点明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清,悲凉。然后描写其秋的各种景色,以此来证明其特点。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开头也是先说明我见到了西部的“大美”,然后描写我见到的西部各种各样的大美,包括自然的人文的,最后再次点明这大美。二是引领式,开头先写某一事,某一场面,甚至是某一物某一景某句诗某句话某一细节,其目的是以此为引子为由头,然后,在中间部分铺叙材料,最后,突出并深化主旨。比如,柯灵散文《乡土情结》,开始以王维的《杂诗》引出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然后铺写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再回归对乡土情结的探讨。笔者在本书后面附有一篇《爱的证据》就是这种引领式。三是象征式,此格式是在前文铺叙描写某一物或某一景,后文说明其象征的含义,进而点明散文主旨。例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前部分描写白杨树高大挺拔坚强不屈的特点,后文以此象征北方农民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是整体象征,还有局部的象征,在文中某一处描写某一物和景,来象征某一含义。例如,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中的些小动物生动的生存状态,其目的是象征这些小动物能精彩的活着,为下文写我思考生与死的意义做了铺垫。四是行踪式,此形式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行踪所至就把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以此抒发情感突出主旨。行踪式结构大多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以作者从家里出发,在路上漫步,再到荷塘边欣赏荷塘月色美景,最后又回到家中为行踪,给人一种明显的移动的痕迹,其思路很清晰。关于散文纵向结构或许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阐述。总之,散文结构大体要求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巧妙漂亮,中间可以铺展内容,结尾要深刻有力。

散文的横向结构是指在叙述描写材料故事的过程中,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暗示或点明材料含义的过程。也可以说这是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简单说,散文中所写的故事材料,不能只是简单地堆积,必须要融入或点明作者的情感,使材料“实”的含义与作者“虚”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实相生的意境,这是散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虚实相生的意境,就不能称其文章为散文。例如,《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中,有这样虚实相生的语言: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秋风吹过,略有一丝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前面应是写实,后面划浪线的是作者的情感抒发,如此形成伤感的意境氛围,这就是散文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因而,把所写的物、景、人、事纳入作者自己的情感范围和主旨范围,并加以虚实结合的描述,是散文横向结构最关键的表达形式。至于如何创设这种虚实相生的意境,笔者在另外两文中均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情境研究 篇4

一、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概况

( 一)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环境,能够对人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激发人的情感,情境中的境,是个体主观感受的体现。情境是人为化的在教学过程中设立的有情之境,通过设立典型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教学作用的具体自然或社会环境。教学情境是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立的形象具体的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的场景来满足教学需要。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规范合理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二)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只有了解了情境教学的特征,才能更好的运用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的重点在情境上,首先是真切感。这一特征是文本中的意境能够在设立的情境中很好的体现出来,相似的情境能够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仿佛身临其境。情感性也是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关键特征。在情境设定中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丰富的情感教学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很好的提升。想象力是情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同情境设定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潜力,产生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情境的设立脱离文章中心

在记叙性散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讲故事、辩论的形式来使课堂变得活跃,但是只是随着自己的理解设立情境,没有顺应文章的中心。所有课堂情境的创设都要与文章中心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富有内涵的中心思想,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气氛忽视了文章中心的把握。例如在描写老北京街头商贩叫卖的记叙性散文《吆喝》,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重点放在让学生模仿,虽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对文章所要真正表达的东西没有体现出来。

( 二) 忽略感情的表达

调查表明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只是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满足课堂效果,这与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的初始目的想违背。情境教学完全是为了完成教学而设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作用,学生缺少情感的投入。部分教师设计的情境不真实,只为了教学目的,没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境教学中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空中楼阁,起不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一) 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立

在记叙性散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设立情境,如果需要设立情境,应该怎样设立,针对哪一方面设立。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老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立合适的教学情境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情境设立的任务,没有感情色彩的投入会给记叙性散文教学带来干扰。教学情境的确立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适当的音乐、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最后情境教学是文章理解的辅助手段,不能缺少了学生本身的阅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 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是教学情境的设立者,因为老师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文章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按照老师自己的理解来设立教学情境,可能会忽视学生对情境独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缺少了情境体验,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缺乏了自己的认识也影响了师生间的合作。老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通过与部分学生的交流沟通来了解学生独特的情感,创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 三) 做好各个情境之间的衔接

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情境设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外,同样对教学质量起重要作用的还有注意各个情境之间的联系、衔接。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观察中发现,一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只有开头和结尾有情境的设立,通过一个视频片段,引出这堂课的内容,最后再通过一段音乐进行收尾。课堂中情境的设立非常少,而且各个情境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情境教学要具有整体性和全程性,贯穿整堂课,它是推动强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名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全程中合理利用情境。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情境教学也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发展。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情感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太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情境教学的真谛,促进处总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向前发展。相信通过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一定能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提高课堂质量。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视野,为了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枯燥,老师通常会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尤其是记叙性散文的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文章从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的概况出发,介绍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发展然后分析了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生动活跃的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语文[M].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记叙生活的散文 篇5

村支书将来人带进一座小院。只见三间瓦房,刚翻建不久,院中铺水泥地,墙角养着几盆花。

“我们不是要到许XX家吗?他家有三个智力残疾人!”

“就是这家!”村支书笑着解释,“这一家仅老许正常,其他三口都有问题。老母亲患痴呆,连儿子都不认识。老许识文断字,由于祖上是富农,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吃尽了苦头,家贫如洗,没人敢嫁,他只能娶了邻村的傻姑,生下傻儿子。”

众人进屋,只见二女一男正安安静静地坐着,傻傻地对着来人笑。屋内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

村支书介绍说,老许每天早起,做好娘仨一天的饭,再外出做土鸡蛋生意。

不久,老许回来了。工作人员向他说明来意,市里出台了针对部分残疾人免费托养的政策,实施精准扶贫,老许的妻儿符合条件,想征求他的意见。他们从文件夹里拿出表格,准备让老许填。

老许摆摆手,红着脸说:“村里给我家危房改造,每月发放护理补贴,我已经过意不去了。儿子老婆我能照顾得过来,暂时不用麻烦政府。名额还是让给别人吧。”

老许一边聊着天,一边往脸盆里倒热水,招呼母亲和妻儿一起过来洗手洗脸,他的目光中满是慈爱。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 记叙性散文 初中语文

引言

初中的学生对大多数记叙性散文情感把握不准,往往使得其对主体内容的理解与主体偏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文章内容的解读和思想情感的体会上去,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体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实施情境教学意义重大【1】。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那么怎样有效合理的设置情境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所成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情境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人为地创设原本没有的环境或背景,结合课本内容,辅助教师进行课文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此情此景”的氛围中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活跃课堂,用生动可感的场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的一味满堂灌输、单纯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模式,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情绪。情景教学通常分为模拟情境、实际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等类别,可以采用图片,物体,话语、视频、音乐等途径加以展示。

情景教学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因为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促成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力得到提升,在提高文章理解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加深。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投入到课堂反映到学生的脑海中的。诸如现实社会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带给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有益或良好的影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对文本的中心理解不透彻

文本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灵魂”,脱离了文本的教学都是流于形式的无用功。情境教学也是如此,一种情况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理解有失偏颇,主观切入自己个人的理解,并把它带入到教学当中,致使学生也“跑偏”【2】。或者存在老师对文章理解太过片面,没有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等等,让学生无法理解其中心思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彻底舍弃了文本,一味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适宜的将文本内容与课堂情境结合在一起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阐发,把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或者游戏课,这归因于教师在进行情境的教学设计时对课文专研力度不够。

(二)教师忽略了情境教学的重点和本质

尽管情境教学已经被不少教师采用,但是课堂实施起来却是漫无目的的。假如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放几张图片,随意地观看视频,或者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自由表演发挥,或者口头随意阐述,再或者干脆照以前那样教,忽略了情景教学其本质的意义。这样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而喧宾夺主的教学形式,只会让课堂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对后期的教学产生阻绊。另外在是否选用情景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很多教师也陷入盲目的状态中,没有清醒的认识。受多媒体教学热潮的冲击,教学设计脱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本来有的利用语言能讲清讲透的,错误地选用了情境设置,结果造成课堂的混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情境教学理念

首先要摆脱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思考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情境,在课前仔细研读文本,吃透教材,设计出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要思考什么样的课文类型适合需要情境教学,整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等诸多问题。从而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效果。真正让情境教学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其次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要有充沛的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让情境真正感动到学生,如在教学《老王》这篇散文的时候,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教师仅仅只是通过文中几件典型事迹的归纳是没办法让学生具体认识到人物的闪光点,更不会给予深切的同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切换角色,通过假设自己的做法与作者的做法作对比,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领会悲悯的真谛。再次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从各种形式的运用上丰富情境。

(二)用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

可以用穿越或个性表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参与兴致【3】。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的导入:“昨晚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我被周公送到了一个教室的外面,看到街上还有外国士兵,然而里面还在讲着法语。里面的学生呢,一个个坐得非常端正,凝神屏气地听着老师的讲课。我偷偷走近靠窗坐着的学生看到本上写着小弗朗士的名字,发现他正低声的哭着。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去课文找找答案。”教师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课文一开始就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话剧表演的任务,教师让台上学生说出不同作家的台词,让其他学生对着课本找出各自是谁,从而加深不同人物出场的印象。

(三)在对生活的感悟中强化情境

一切创作来源于生活。要运用好情境教学,最佳的方式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如在学习散文名篇莫怀戚的《散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和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在讲解之前鼓励学生回想平时与父母外出游玩的场景,然后把各自的经历说给班上其他学生听,学生在感受到爱的温暖的同时更加领会到课文阅读中那些关于父母爱的抒写。

结束语:情境教学对初中记叙性散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继华.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创设[J].软件:电子版,2015(7):

218-218.

[2]周明生.初中语文情景教学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

2012(5):99-100.

记叙散文 篇7

一、借鉴教材中小说散文的写法,让作文的选材写法广一些

写亲情作文,很多学生可能最不喜欢写自己的父母,因为不知选材如何出新。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做了示范,文中写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写母亲处理家庭纠纷,还写母亲的刚气。同学们写作思路就打开了,《我的母亲》可以写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内容: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还可以写母亲在工作、家人、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从更多方面展现母亲的性格特点。

《云南的歌会》分别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三个场面。冰心老人的《谈生命》通过两个巧妙比喻生动描摹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在老师指导下有学生模仿这类写法,在半命题作文中《把 筑成一座座桥》补全题目《把音乐筑成一座座桥》,文中描摹了三个场景,每段第一句分别为:在我疲惫时,音乐是一座精致小巧、清新质朴的竹桥,让我凭栏倚靠,放松休息;在我忧愁时,音乐是一座雕刻精美、生机勃勃的石桥,助我度过忧伤,让我心生喜悦;在我迷茫时,音乐是一座雄伟的跨海大桥,带我跨越未知的困难,走向正确的方向。本文结构严谨,描写生动,打动人心。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由“端午的风俗” 引出“家乡的鸭蛋” 再写了“端午的鸭蛋”,这样的写作思路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而《吆喝》,由器乐引出声乐、吆喝,描摹了一天早晚,到一年四季的吆喝,写了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节奏韵律。有同学借鉴这类写法,在思念家乡主题作文训练中,由眼前榕树引入家乡榕树,写了早晚树下活动,这活动中体现小孩的活泼好动,还有妇人们的勤劳,老人们悠闲自得,流露出浓浓的乡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少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描写少或者缺少描写,行文不具体生动,那么在片段描写上可以借鉴《背影》、《老王》、《阿长与〈山海经〉》、《观舞记》、《安塞腰鼓》、《最后一课》、《芦花荡》、《爸爸的花儿落了》、《范进中举》等文。运用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借鉴《我的老师》、《藤野先生》等。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可以借鉴《最后一课》、《芦花荡》、《羚羊木雕》、《斑羚飞渡》、《社戏》等。如果在平时让学生适当借鉴教材中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和修改训练,会让学生写作文有话可写,让作文的选材和写法广一些。

二、活用教材小说散文好词佳句,让作文的语言美一些

初中课文文质兼美,特别是小说散文,语言优美更是值得学习借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上述句子那些修饰性的词语把百草园描绘的有声有色让读者向往不已。在学生作文中也要讲究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学生把“初三如大海,只有挟卷沙石,勇敢奔流,方知其宽阔;初三如天空,只有绘出翅膀,大胆翱翔,方知其完美;初三如高山,只有携豪情与壮志,勇敢攀登,方知其伟大”改为“初三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挟卷滚滚沙石,勇敢奔流,方知其宽阔;初三如一望无际的天空,只有绘出美丽的翅膀,大胆翱翔,方知其完美;初三如巍峨雄伟的高山,只有携豪情与壮志,勇敢攀登,方知其伟大”。显然,在主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富有内涵的修饰成分,句子的意义变得具体而生动。在初中的小说散文中,有不少特殊句式可以借鉴。如《亲爱的爸爸妈妈》:“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更好地表情达意。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远离纷争,与炊烟和溪流为伴,看牧童与黄鹂,蓝天与白云。我满足极了”把它改为“远离纷争。炊烟,溪流,牧童,黄鹂,蓝天,白云。寒舍村居,我心足矣”改句令读者耳目一新。

借得佳句成华章,巧用修辞秀文采。在《春》、《济南的冬天》、《安塞腰鼓》、《社戏》等运用修辞手法,极具文采。学生在老师提示下把作文中“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这样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让平淡的语句生动起来。语言运用是个积累过程。多读教材中小说散文,多做练习如连词成段、仿句、片段训练,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请老师批阅指点,会使自己的作文语言美起来,受人青睐。

三、学习教材小说散文开头结尾,让作文的结构好一些

除了衔接过渡、详略安排外,初中阶段的小说散文在开头、结尾的写法也给学生作文结构做了示范。在学生作文开头中,经常出现在空发议论,无病呻吟,形式单一,有时又显冗长,影响了全文结构美。这些学生可以学习初中阶段教材小说散文开头多样性。如《夏感》开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如《谈生命》开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提出话题,引人思考。

如《海燕》开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开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引用名句,增添光彩 。初中生作文在结尾常见的毛病是仓促结语,形式单一。同样可以借鉴初中阶段小说散文结尾多样性,除最常见的首尾呼应外,还可以学习以下几种常见结尾。

如《第一次真好》:“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文章结尾通过简明精辟的议论抒情,升华主题,这类结尾还可以借鉴《我的老师》、《吆喝》、《春》、《济南的冬天》、《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我的母亲》等文。如《羚羊木雕》:“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春酒》:“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巧妙反问,启人深思。 学生如果在老师指导下,学会总结反思,灵活运用,从而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吸引读者的眼球。

总之,老师用好教材中的小说散文,经过对教材二次开发,做好归纳总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学而致用,可以培养学生记叙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上一篇:分娩时机及方式下一篇:管理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