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工程项目管理

2024-07-27

我国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精选十篇)

我国工业工程项目管理 篇1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我国项目管理正式起步的标志是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工程。此后, 我国的许多工程尤其是大中型工程都施行了项目管理体制, 项目管理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迅速推广和发展开来。

至今我国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非常缺乏和薄弱, 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被大家所认识。第二、许多工程项目管理者非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第三,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系统和完善, 没有和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

2.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需要加速, 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发展的方向趋于国际化和信息化。

2.1 项目管理要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愈演愈烈,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 各个行业也在迅速同国际接轨。在这样的环境中, 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 我国的许多项目也开始采用国际招投标, 此时国外企业必定靠着其资本、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来挤占我国市场。面对这日益激励的竞争, 我国的企业必须迅速改变经营模式, 迅速同世界接轨, 保护自己的市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要向国际化发展,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 增强项目管理的观念, 使社会认识和认可项目管理的作用和价值。要社会认识和认可项目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就必须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在社会中广泛宣传有利于社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认可, 同时加大项目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另外还要做出优秀的工程, 用实际行动证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只有在社会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作用后, 企业才会自主进行高质量的项目管理。

其次, 建立全面、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先进的国家中, 许多企业和管理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体系, 然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不够高, 各个企业还无法自己建立自己的科学项目管理体系, 因此, 国家和政府应该积极组织这方面的人才进行深入研究, 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适合本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

另外,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 为项目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观念的加强并不能使所有的企业和业主都积极采用和推广项目管理, 所以相关部门要完善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强制推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硬性规定项目管理的范围, 严格控制和考核项目管理企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目的顺利进行, 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2 项目管理要信息化

工程项目管理在信息时代中要逐步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也迅速应用, 所以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在项目管理中, 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某些情况下, 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先机, 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项目管理也必须同国际接轨, 逐步实现信息化, 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逐步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各方面的信息浩如烟海, 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迅速准确地处理这些信息了。所以我们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益。通过网络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其次, 培养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国现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士中, 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进行项目管理的。很多项目管理班子是工作需要时临时组建, 工程结束就解散。这样的模式无法积累管理经验和技术, 无法很好地总结和传承。我国应该积极培养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

另外, 积极走出去同外企竞争。我国项目管理企业应该将眼光投向国外, 特别是项目管理水平先进的国家, 要勇于去和世界先进水平竞争。这样的竞争不仅仅能够让企业看到自己的不足, 还能够在竞争中向其他企业学习到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技术, 再用学习到的理论和技术加以补充和完善, 这样才能迅速提高自身水平, 加快自己企业的发展。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目前还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将趋于国际化和信息化, 只要国家和政府积极加以引导, 同时企业不断自我完善, 我国项目管理将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摘要:文章简单回顾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并讨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于茜薇.工程项目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蔡中辉.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浅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篇2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类智力劳动,主要任务是按照建筑工程建设实践的规律,综合协调各方面的需求,将不同种类型的项目资源进行合理归集,并进行动态调整,以经济有效的手段达到预设的目标。随着我国建筑事物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也是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浅析

一、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主要问题

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在建筑领域中很多,目前所累积的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是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和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勘查设计不到位,影响工程质量。工程地质勘察未认真进行,提供的地质资料,数据有误。违背建筑程序;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若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对技术规范和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则使编制的施工组织方案内容空乏、单一,没有起到指导施工作用。同时,施工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3.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工程管理没有有效发挥,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而项目管理中又没有及时设想,由于企业重视工程承揽,轻视项目的管理,出现了项目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滑坡现象。企业要高度认识这种现象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危害,真正从思想上敲起警钟。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干不算的现象。许多项目中标上场后,单纯地强调方案和速度,只保工程按时完工,忽视工程项目的核算,项目核算上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应引起各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4.制度不健全,各项管理难以落实。从近期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项目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制定的不科学,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不具体,在过程中落实起来难度很大。

二、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措施

1.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责任体系,有效进行预先控制。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关系工程管理是否顺畅、责任是否明确、运作是否有效的问题,是加强工程管理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施工展开之前,都要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现场准备等问题理出来,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反复优化,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组要求配齐生产要素,只有方案搞好了,要素配齐了,项目才能搞好,目标效益才会实现。

2.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将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健全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有:项目领导组织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进度控制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材料使用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定额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职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每个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

3.在招标竞争机制中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工程招标是一种竞争性措施,它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它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因此,进行招标时要认真执行《招投标法》,按照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认真筛选,选择“报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明投暗定或相互串通的地下操作等腐败现象,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选择出来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条件及施工工艺都明显优于其它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三、重视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需要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搜集、整理、计算、测算、项目划分等相关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应懂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管理,以增强其在建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

1.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最低价中标的利润、价格是非常低的,即使中标,但“鸡肋”式的工程使得许多企业的无利可图,经营岌岌可危,以前承接建筑工程可以说是国内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能接到建筑工程就有钱赚钱的概念在许多施工企业中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很重视。现在这种观点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目前的施工,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一个项目,管理的不好,亏损也是很常见的。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项目趋于简单化,工程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经营信息可以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搞好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营利能力。

2.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目前大多数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协调和信息交流还是处于传统模式,“会议式”的旧管理模式使得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低。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既懂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项目管理人员太少了。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建筑企业负责人,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完全没有认识,从而没有积极性进行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加强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整个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利用造价软件编制各类标书,突破了传统的运用图纸的模式,而计算机的各类接口也解决了与各类软件对接的问题。另外,合理的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假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盲目更从,只有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才是合适的。

四、结束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建筑企业重产出,轻投入的思想非常严重,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财务、工程、法律等项目管理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必须的。

我国工程分包管理现状综述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分包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9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4.094

1 概述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短、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一方面,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一些施工企业在设备、资金、施工能力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小的承包商由于受到施工经验和资质的限制,不能满足直接承包大项目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自发地走向市场,大量分包单位随之进入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之中,并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所谓工程分包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是指工程总承包单位为完成总承包任务,可以将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分包给具有一定资质的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一起共同完成建设任务。鉴于工程分包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而目前我国工程分包管理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多数专家学者仅单纯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角度出发,就分包管理的某一方面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系统地了解我国建设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分包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对于规避风险、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显得极其重要。

2 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总结或研究很多,归纳起来我国建设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2.1 管理部门专业能力低

部分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项目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在签订分包管理合同时,并没有按规定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审核或者存在私下交易等现象,这种方式下所选择的分包单位往往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资质要求,有可能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获取效益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分包工程肢解,致使分包量过大,违反了分包管理条例,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分包管理流程不完善

在建设工程项目分包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单位的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管理漏洞并影响最终的管理效率。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分包审批工作程序不规范,定的价格也没有完全按照分包管理规定来实施,普遍存在着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这就为劳工纠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3 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上级管理人员没有把安全施工监督工作做到位,使得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2.4 分包单位选择不规范

由于在选择分包单位的过程中存在着关系户现象,往往忽略招标投标的过程,一旦选择了技术水平较低的分包单位将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施工过程中不重视管理,以包代管,也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分包管理内容

安全、质量和成本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作为施工过程管理的一部分,分包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程分包管理的内容也离不开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必须要强调的是分包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分包单位员工的安全水平和分包单位的安全投入,应该要加强对分包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教育、督促分包单位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作为总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包工程的质量以及总承包单位的信誉,因此有必要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工程分包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前选择分包队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监督材料质量、检查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监测施工机械以及竣工检查验收等。工程分包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以此避免分包工程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资金风险、成本结算风险和税务风险等财务风险。分包工程财务管理需注意分包合同签订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分包合同的风险预测评估,控制分包单位的资金支付,严格按流程进行工程分包结算,规范工程分包的成本控制,加强对节税意识的正确理解,合理纳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4 分包管理措施

针对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隐患。

针对工程分包质量管理的措施可分为事前准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事前准备包括成立分包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分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选择有经验、信誉好、资质符合要求、最好有过较好合作的分包单位,组织分包单位参与图纸会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事中控制包括分包人员设备的核查、材料设备的质量把关、工序质量的监查、分包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定期核查、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监查,并且定期组织分包单位参加工地协调会,以便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事后检查包括实物质量验收和竣工资料检查验收。

工程分包管理过程中还应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包括增强分包合同的管理,明确分包工程的性质、施工范围、分包单位的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要根据相关造价管理的规定确定合同金额;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合理支付分包工程进度款;加强分包工程的资金控制;按月统计报送实际工程量;财务部门与工程项目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分包款项的拨付要和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因素挂钩;结算时应核对施工任务单,强化分包结算的管理;财会部门和材料人员还要分析分包单位的债权债务,监督管理各项费用支出;加强印章和票据管理,分包发票要及时回收;及时做好包括财务结算、分包工程验收、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在内的工程结算工作。

5 结语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着管理部门专业能力低下、分包管理流程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分包单位选择不规范等问题,工程实践中可以从工程分包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发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积极性、业务能力以及整体协作能力,避免各项工程分包风险的发生,使得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提高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看来,我国工程分包管理的发展方向应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工程分包综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教材编写委员会.机电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严爱华,章晓霞.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分包管理探讨[J].新经济,2014,(8).

[3] 朱炜婷,周霞.电力项目分包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

[4] 滑福昊,熊涛.从管道工程分包历史和现状看管道工程分包的安全管理挑战[J].江西建材,2014,(13).

[5] 杜莹.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分包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2014,(19).

[6] 马彦刚.浅谈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4,(9).

[7] 曲玉欢.工程分包的财务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4,(20).

[8] 周翊君.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分包风险管理[J].财会通讯,2015,(17).

[9] 韩宝江,姚波,郭玉花.建设工程总承包和分包中的安全管理[J].安全,2005,(3).

[10] 徐世友,王龙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

作者简介:成翠红(1972-),女,江苏兴化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注册工程造价师,研究方向:能源动力检修工程造价管理。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篇4

我国对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的开始应该是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鲁布革水电站”。1984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 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以低于标的40%中标, 实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期提前5个月, 造价降低了40%,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家发改委 (原国家计委、建设部、电力部、化工部、煤炭部等部委总结推广了“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 并相继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它大型工程建设中, 都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 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 (如美国的C/SCSC) 。同时,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 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 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 大搞“人情工程”。

2、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 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3、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推广的时间不长, 无论是行业还是单位, 具有组织大型工程管理经验, 能按国际通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 熟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具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 (IPMP) 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对策

1、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对于项目管理, 它从承包商的资质管理, 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制度, 到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等, 国际上都有一套完备的法规。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 导致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所以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跟踪国际发展水平, 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着手, 坚持目标管理方法,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2、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 项目管理极不规范问题。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 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 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 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一大管理, 三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

素质, 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制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 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 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 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 应该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制, 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 具有专业知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 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4、实现项目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 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 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 有大量的数据计算, 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 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 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己无能为力了, 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于是计算机的引入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必须集中力量, 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 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 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 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山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山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浅析,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06[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浅析,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06

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篇5

从新中国建立起来,我国的水电项目管理的模式就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和周转的过程。在1979年以前,我国所有的水电工程上的项目都是由政府投资一手建成。而1979年之后的这种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就不在是单一的国家投资一手包办水电的格局了。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开始参与到计划经济的时代。从那以后,我国的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经过了1984年的“鲁布格冲击”,逐渐形成了水电工程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时的承包制和项目建设时候的监理制的三制主导体制下的项目管理模式。

1.创建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还有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水电建设方面的中心大国。因此创建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还有管理公司在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它是深化和改革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现在对外的发展战略很有必要借助水电大发展的这样一个有利的机遇,来借鉴国际化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的成功的项目案例与经验。第二,创建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还有项目管理公司是我国的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在管理方面上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合作、兼并、重组等办法来逐步的改变我国水电工程管理某些不合理的现状。第三,创建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还有项目管理公司有利于扩大我国水电工程承包商的综合实力。发展和转发大很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公司能够为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全程的技术咨询还有管理咨询。

综上所述,创建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与项目管理公司在我国的工程业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真正的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了,并且做好了,才能巩固我国水电工程第一大国的地位,才能真正问心无愧的担水电大国这几个字。

2.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EPC的管理模式适合用于规模很大、管理又难、采购量还很大的繁杂的水电工程项目。它早已是国际上建筑业所广泛采取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了。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水电工程项目上的竞争性就从与国内的各单位的竞争转变为了与国际上的许多单位之间的竞争。

我们的政府为了使我国的建筑业能够早日融人国际市场还积极的调整和修改了很多与建筑业相关联系的`政策还有法规。积极地在水电工程的管理方法上推广这种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使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方式还有实施方式在管理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做到可以保证许多高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上的保证,还有投资效益的实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上推广EPC工程承包模式还是企业在调整经营方面的结树的有效手段,从勘探到设计,从施工再到监理。都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综合实力的提{。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是水电工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的“走出去”发展的战略上的重要地经济推进步伐。

3.实行PMC项目管理模式

PMC项目管理模式对水电工程中大型复杂的项目还有中小型水电项目都很适用。在国际上,由于许多大型的基础工程的实施存在着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项目的发动者往往就选择PMC承包商对项目进行一个全程的管理和承包。如果有些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动者对工程技术的管理还有技术的实施上非常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可以大胆的选择PMC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来代理和管理整个水电工程的建设了。

专业的PMC服务覆盖了水电工程管理的所有项目,其中就包涵了水电工程的概念设计阶段、和跟踪阶段、还有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的工程的收尾阶段。国际上的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现在正在从EPC模式向PMC模式的转化,但在我国现有的对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来看,PMC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还不是那么的流行。这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分不开的,这个项目管理方式不流行,并不代表它不好。但却能说明,我们的水电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没有非常完善,还无法与国际上对水电工程等大型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接上轨。

笔者在这里可以大胆的建议,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动者可以大胆的选择PMC项目管理模式,从而使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从一开始就能够得到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动者的所要做的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的单一,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该水电工程的项目融资和市场的营销及招标还有采购上面。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只要及时的掌握PMC给他们发送过来的信息及监控就可以了,此类的分工协作,不仅有利于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展开,还给项目的发动者更多的时间去营造更好的市场收益,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水电工程这种市政工程有质量上的保证4推行CM建设管理模式

CM的建设管理模式适用于一些工期要求比较紧张,且各方面技术不太成熟、工程没有一个准确预算标价的、在这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水电工程的项目。CM建设管理模式作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里重要的一种,已经在市场上活跃了三十多年了,但是在水电工程项目上的实施和应用这一想法的提出还是比较有其一定的实践创新性的。,

将CM建设管理模式应用到水电i程建设的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我国目前水电工程的实施方法都是以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来进行的,推行CM建设管理模式就将这种边设计边施工的不稳定的施工方法推向更稳定化,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更好的被人们所掌握。第二,CM建设管理模式本身就是针对工期要求比较紧张的工程而设计的,由于水电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层面很多,就更需要这种专业的建设管理模式的协助管理。第三,CM建设管理模式早日运用到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该工程项目的风险性干预,可以保证该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第四,CM建设管理模式可以极大的改变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现状,因为如果设计观点与施工观点早日同步进入轨道,可以使水电工程早开工早完工,并且还能够极大可能的优化该工程设计,对整个水利工程在造价和早期的工程管理和控制是有利的。

4.结语

我国在对待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上首先应该要认识到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我们在改善和改革我们原有的传统模式的管理模式上,吸收和引进国际上的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加速我国水电工程管理模式与国际方法上的结合。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水电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这对我国水电工程业和建筑类公司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匮乏,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在大兴土木,新修水利工程,满足人民生活生产的需求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更好的为当地百姓服务。

出来并且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风险的评估项中的。言而总之,要促使水利水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持续而有效的为人们所提供服务就一定要做好其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的工作,研究好整个工程系统的风险性。

要改变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使用不足且分布不均的现象,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部分与相关施工企业就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上面,这就不仅要在水利工程的平时的养护和维修上面下功夫,更重要的还要不断的创新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可持续利用为第一目标,加快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上的重心的转变与调整,从而缓和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铺垫好道路。|

5.结论

我国工业工程项目管理 篇6

关键词: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应用管理

一、工业工程的内容及作用

(一)工业工程的内容

据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的解释,工业工程即是一项对于人员、设备、信息、物料以及能源而构成的集成系统来进行设计、改善与实施的工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工业工程结合各类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技术,配合工程的分析与设计理念,对该系统进行预测评估进而获得一定的成果。同时,工业工程结合各类实用知识与方式,对物资、人力、技术、装备与信息重新包装形成更加行之有效、更具实际效用的集成系统,主要针对规划、设计创新活动,进而形成更具有组织性、管理性、专业性的科学依据。

(二)工业工程对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工业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力量,在我国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系统的综合素质,加强生产系统的效益,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各种生产系统或者管理系统等的质量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实现企业的生产率质的飞跃,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力等。历史证明,企业引用工业工程的科学知识,将实现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提升,降低能源损耗,实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同时还有利于生产环境的优化,解放劳动力。就全社会而言,工业工程的实施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公共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管理中工业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仿较为严重

目前,我国工业工程制度完全沿用西方体系,这一行为是极度不科学的。我国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该体系尚未认清,理论知识、人员配备以及技术力量都还未成熟。此外,由于我国文化与西方的不同,照本宣科并不适应我国基本国情,未能被企业所消化。

(二)过于重视信息化战略

许多企业盲目引进信息化战略,以期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略了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在企业现场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优势。随着传统手工作业被替代以及信息管理初步实现,企业将很难在管理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一)工业工程的发展策略

1.革新观念和认知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工程知识的理解与深入,需扩展渠道实现工业工程知识的传播与认识,以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为载体,让工业工程知识被大众所熟知;开展宣讲会、设培训班,加强企业中高层领导对于工业工程内容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扩展年会功能,在年会上总结工业工程所达成效,对有关人员进行嘉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理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己用。要以工业工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推广工作为首要任务,有关工业工程学会以及理论界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加以引导。

2.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高校教育积极培养工业工程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并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并未跟上企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有关数据显示,至2000年我国工业工程人才仅仅被分配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内蒙古、哈尔滨等近十个省份并未进入一个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外合资企业就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这一方面呈急剧增长模式,如若国家未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中国将持续处于落后状态,在人才方面输在起跑线。

3.整体化规划和设计

企业要全面实施从规划、设计、诊断至改造等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发展模块,优化从资本、业务到组织视图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整改方案。在當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企业自身系统必须据其随时进行整改,协调系统目标、功能形态、输出与输入功能,根据科学方式进行企业改造而不盲目随意跟进、照本宣科,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

(二)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1.引入外来技术,加强实践学习和创新能力

积极加强与国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其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此外,还要推动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业工程的实用效率。国内外的互动学习不仅包含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还包含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国际拥有先进水平的优质企业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合作,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飞速提高,实现企业质的飞跃,使企业效益得到空前发展。

2.完善科研和实践结合的工业工程体系

要不断完善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业工程结构体系,以工业工程知识理论武装自己,如果单单凭借自身能力,工业工程人士将在推进工业工程实际效用工作上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通过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借助其人才与技术力量,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生产效率最大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咨询行业将是未来加快工业工程应用的中坚力量,其产业化发展定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3.明确工业工程的定位及目标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将工业工程的工作职能与范围、组织机构的目标定位、工作流程和方法、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一体化应用,随着该问题的解决,我国工业工程应用将跨上新的发展阶层。就目前国内外各个应用模式的优劣势,加上新型管理成果与经验来看,跨职能的团队协作将是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的未来工作模式。只有明确工业工程的定位及目标,工业工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还尚未成熟,不管是工业工程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层面都还属于婴孩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工业工程基础薄弱,还需要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发展平台来其发展,增强管理基础。尤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向压力下,要想尽快实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愿望,必须要加快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实际应用。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教育,进一步明确工业工程发展目标,完善工业工程结构体系,工业工程在我国必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也将离工业化强国的目标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林丽华.浅谈工业工程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10,6.

[2]单明,刘春玲.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我国工业工程项目管理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的企业受业主委托, 按照合同约定, 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不直接与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 但可以按合同约定, 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 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 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严格保证工程进度, 不断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是事关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缺乏可行性

目前, 我国企业所作的管理计划还存在于纸面上, 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工程项目管理者认为工程项目管理计划仅作为一项是一项书面材料, 是为了能应付各类检查存在, 没有将计划作为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因此, 许多管理者在做的项目计划的同时, 不仅没有认真思考工程项目的合理性, 有效性, 更多是借鉴以往的工程项目计划, 没有切实可以行考虑实际情况。此种工程项目计划做出来以后, 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本身对项目计划缺乏认识, 当然不可能很好的执行;另外工程项目管理计划设计不够详细;工程材料和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管理混乱;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计划时, 轻视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2. 工程管理项目内部控制薄弱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 很多企业喜欢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丰富的经验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控制的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处理现场管理方面具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但工程管理经验其有很大的主观性, 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和培训, 缺少一套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少从事工程行业控制的人员, 专业素质不是很高高, 还不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和量化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这也是不能单方面凭借经验来判断关键环节。而且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管理新形势下的工程项目往往带来偏差, 给下一步的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3. 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

“许多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 个人利益与担负的责任义务脱节, 业绩考核与劳动成果分配不挂钩。以往忽视项目部的作用与贡献, 吃大锅饭, 挫伤项目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是所有的光环都戴在项目头上, 劳动成果分配集中在项目部, 挫伤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项目管理责任考核流于形式, 缺乏奖惩机制。”

4. 相关的工程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相关工程管理的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是严重制约着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 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规范比较笼统。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时, 往往将制度挂在墙上, 而缺乏制度的执行力。所以, 一旦发生管理事故问题, “极易出现范围不清晰, 责任不明确。即使有法规制约, 相关管理部门不对企业管理计划做详细的审核, 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一些虚假的招投标流程和人情工程, 依然存在。”

二、工程项目管理改进的措施

针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改进和完善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 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但是法律、法规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约束性。但由于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发展十分迅速, 有些管理法规已经不太符合市场行情, 以至于减弱了相应法律、法规的有效性。一项能有效约束行业市场的法律法规最好能组织高校的法律人才和行业龙头企业, 参考国外行业法规、调查国内市场情形、经过详细论证, 出台工程项目管理行业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 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阶段管理过程。同时, 建立奖惩分明、细致缜密的的行业规范体系, 同时, 从严从重惩处不遵守法律规范的单位和企业, 尽快扭转工程项目管理行业我行我素的被动局面。

2. 建立国家工程项目管理资质标准认证体系

目前, 国家工程项目管理资质认证体系得到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管理体系认证考试实际应用性不强, 脱离现行的行业发展水平;许多企业没有足够的拥有工程项目管理资格的从业人员。如果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从规则上提高行业从业人员门槛, 参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资质的认定标准, 统一全国工程项目管理认证标准体系。标准认证体系的确立将不仅对行业、企业、而且对个人和社会都极为有利的, 通过国家专门机构严格地培训、认证流程, 培养大批明法规、有资质、善经营、精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企业只有聘用通过认证的从业人员, 一则可以有效增强本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其次能有效减少非从业人员进入企业后培训的负担。

3. 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很多工程项目进度的安排调整, 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管理设计中包括了庞大的人员调动和物资流动。工程项目管理设计, 贯穿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设计中, 已经不能有效地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工程。因此, 面对大量的、繁杂的工程项目信息和数据, 仅仅靠人力去设计方案, 并靠人力去处理工程项目实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信息并作出快速、准确地处理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管理软件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程管理的项目细分, 可以嵌入庞大的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得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并已经着手开发适合本地区、本企业内部项目管理需求的软件, 这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 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项目考核和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是企业激励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是确保企业充满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要做好此项体系, 首先,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将收益与奉献挂钩, 坚持按劳分配, 认真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中每个岗位作用, 同时兼顾岗位差异, 综合衡量各个岗位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时间较长, 但是对岗位特别是技术岗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岗位的重视程度不足, 也没有将这些岗位的工作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中要体现出对这些岗位的重视, 第一要给这些岗位合理的薪酬定位, 同时兼顾运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奖罚制度。项目工程施工企业不仅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按规章制度运行管理, 努力让员工各负其责, 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完善评估体系。

目前, 我国已经逐渐开始实施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于工程项目行业的发展是全新、严格地考验。工程项目企业如何在此行业市场的竞争获得生存, 最终要体现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上。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注重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细节入手, 引进先进的工作方法, 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工程项目管理, 降低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企业成本, 严格控制质量工期, 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吴其保.浅析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设与施工, 2014, (1) :35-36.

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议 篇8

一、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与决策相关, 是客观因素变化的结果, 是结果与期望偏离的总和, 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可变性、可测性和相关性。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构成了风险的三大要素。

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 是所有妨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的集合。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阶段性、全局性和多样性。风险的阶段性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 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的全局性是指风险对局部产生的影响会随着项目的进展和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进而影响全局;风险的多样性是指风险内部错综复杂, 各种政治风险、建设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等风险因素随时存在。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 并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项目的风险, 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 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包括识别风险、明确风险、收集资料、估计项目的风险形势;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包括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做出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等。最终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 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两者密不可分, 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二、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首要步骤, 它通过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的分析与归类, 找出对项目顺利实施有巨大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

(一)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有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历史资料、风险种类、假设条件与制约因素。

(二)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不确定性分析、建立初步风险清单、风险分类和建立项目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列示风险编码、因素、事件、后果, 风险发生的估计事件、风险事件预期发生次数、可能的损失等。

(三)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核对表法、流程图法和情景分析法等。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 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方法;核对表按照风险来源列示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 形成该项目的基本风险结构体系;流程图是按照阶段顺序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以模块的形式组成流程图, 在每个模块中标注出潜在的风险因素, 给人以清晰的印象;情景分析法适用于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 关注于某些因素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

(四) 工程项目识别的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等, 其中运营风险又包含运营成本风险和运营收入风险, 市场风险又包含行业竞争风险和市场消费需求风险。

三、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通过调查研究提高对不确定性影响项目的认识, 以减少不确定性的发生。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 定性分析。使用特定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工具,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通常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 确定风险, 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计划。当出现偏差时, 及时修正, 同时为风险的定量分析指明方向。广泛使用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有过程风险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数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SWOT分析等。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定性分析之后, 企业需要出具风险综合评定报告、定性风险分析结果的趋势、风险优先次序清单以及需重点进行控制的风险清单。

(二)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之后一般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数理统计等方法, 量化风险, 并将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量化, 从而识别最需要关注的风险, 以数据说明项目的总体风险程度, 从而制定成本、进度计划表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等。敏感性分析法是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 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矩阵分析法需要建立量化风险矩阵, 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影响排序矩阵, 对于每个具体的风险都采用一个风险矩阵和风险衡量尺度, 定量的对风险进项排序, 针对发生的可能性高、后果严重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树分析法是将备选的决策或方案通过“树”的形象描述出来, 并显示方案执行的后果及可能发生的概率, 形象直观、脉络清晰。

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

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风险评价模型, 运用数学推理, 对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影响程度进行估算, 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并为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支持依据的过程。

(一) 风险评价的目的。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的后果, 为风险控制决策服务。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风险因素会随着工程项目进度而不断变化, 因而要随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量化风险的影响程度, 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

(二) 风险评价的过程。首先, 确定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标准, 可以选择工期、成本、利润等可以量化的目标作为标准, 也可以选择企业威信、员工满意度等目标作为标准;其次, 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 应该向所有的单个风险进行综合, 进而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 当然, 这也是整个风险评价环节最繁琐的情况, 因为单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后果本来就不遵循一定的规律, 再将其自由组合后进行评估其难度可想而知;最后, 将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与风险评价的标准进行比较, 以决定是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工程项目还是重新拟定新的方案, 或是放弃工程项目。

(三) 风险评价的方法。在进行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时, 可以选择的方法有调查打分法、故障树分析法、蒙特卡洛分析法、概率法、风险图法、层次分析法等。

五、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是针对项目风险制定的措施以应对风险, 风险应对的策略有预防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和利用风险等。

(一) 预防风险。首先, 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 提高其风险意识,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风险的方法;其次, 在工程项目开始前, 采取技术措施, 消除物质性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威胁, 防止不利风险因素的出现, 以减少损失;最后, 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避开不必要的风险。

(二) 缓解风险。风险缓解是在承认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的前提下, 采取适当的措施, 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进度、质量等的影响, 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方面人为分隔可以分开的风险;另一方面寻找共担风险的风险承担者, 缓解独自承担风险的压力。

(三) 转移风险。风险转移, 不是风险转嫁, 而是通过发包和分包、工程的保险与担保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一方来承担, 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四) 自留风险。自留风险, 是指项目主体独立承担风险, 不予以转移的行为。事实上, 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自留, 因而在采用风险自留之前必须掌握完备的风险信息, 可以采取防止或减少损失与自我保险的措施。

(五) 利用风险。利用风险主要是针对投机风险而言, 因为风险与收益并存, 通过衡量风险的成本代价与收益价值, 制定相应的措施, 化不利为有力, 使风险成为盈利的来源。

参考文献

[1]董芳芳.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J].山西建筑, 2014.3.

[2]陆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 2013.17.

[3]王卓.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22.

刍议我国桥梁建设工程管理 篇9

关键词:桥梁建设,工程管理,质量

在对我国桥梁的工程施工的时候, 其工程的质量将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桥梁建设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桥梁工程建设的管理。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 并及时的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以保证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地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因此桥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 而我国在桥梁的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的问题会直接的对我国的桥梁建设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桥梁管理的水平, 提高我国的道路建设的水平, 以实现我国的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1 桥梁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桥梁预应力

我国的桥梁事业在迅速的发展中, 对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因此, 若想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 就要先保证其桥梁的预应力。这些年来, 我国的桥梁建设在预应力方面的技术的使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由于一些的施工技术的人员因为专业知识、技术并不到位, 就会对桥梁的预应力产生影响。例如:某些施工的人员的施工经验不足,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当中不能严格的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进行。另外, 若桥梁的设计的方案不健全同样也会对桥梁的预应力产生影响。桥梁的预应力不足, 会使得桥梁底部出现裂缝, 产生严重的变形, 甚至会对桥梁的使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 若桥梁的预应力不足, 桥身就会出现问题, 桥梁的承载能力就会降低, 因此要及时地对桥梁进行修复、维护, 防止桥梁出现垮塌的现象。对桥梁进行建设的时候只有保证了桥梁的预应力的质量, 才能够让桥梁的使用得到保障, 从而使得桥梁的安全事故降低。

1.2 桥面的质量

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桥面的质量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若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的话, 就会使得桥面出现麻面、路面不平整等问题。应该及时地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否则就会导致桥梁质量的问题加重。例如会使得混凝土构件的严密性降低, 这样在下雨量较大的时候就极易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 就会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降低, 从而影响到桥梁正常的使用功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科学、施工的技术不到位以及在进行桥面的浇灌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等原因都会造成桥面的质量问题, 因此在进行桥梁建设的时候首先要先保证桥面的质量, 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够大大的提高桥梁的质量, 从而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桥梁的安全系数。

1.3 桥梁的裂缝问题

在桥梁的建设的过程当中由于要受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 会在桥梁建设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桥梁裂缝的问题。这一问题若不及时地解决, 就会对道路的行车的安全、桥梁的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众所周知, 混凝土对环境的要求一般都较高, 比如:若是天气的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 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的过程出现问题, 从而致使桥梁会出现裂缝的现象, 对桥梁的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对桥梁工程管理的时候要对桥梁的裂缝问题要格外的重视, 达到提高桥梁质量, 保证行程的安全的目的。并且, 若是对混凝土预应力掌握不好, 同样会使得桥梁出现裂缝的问题。

2 建立健全我国桥梁建设管理

2.1 建立一套规范的桥梁管理维护的系统

现今, 我国的桥梁建设的规模、速度都是惊人的, 若要还是继续用传统的人为的管理方式是没有办法将管理的全面化实现的, 而且还会在桥梁的使用的过程当中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 应该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CBMS就是以桥梁为研究的对象,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桥梁的运营管理的内容、加固的措施、检查的手段、投资的预决算、编码的标准、维修的措施、费用的分析以及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它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将桥梁建设的高水平化、维护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桥梁运营监控的全程化实现。CBMS的推广不仅将桥梁的维护管理的工作的实施的过程进行了优化, 同时还将桥梁管理的技术的含量增加了, 这对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加强建筑人才和桥梁建设的培养与开发

应该加强对桥梁建筑的人才培养, 建筑单位和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教学的模式, 以就业需求为主要的向导, 加强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2.3 建立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2.3.1 对质量控制要严格把握, 并完善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所以要严格地根据一定的流程对其进行控制。

(1) 完善施工质量的保障体系。工程质量的项目经理要对相应的奖罚制度进行完善, 用这种适度的奖罚制度来促进工程的顺利地开展。在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擅离职守、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等行为所导致的损失要进行严格地处罚;要求工作要细心认真, 并能够对其工作提出更好的改良意见, 并完善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表彰制度。

(2) 要明确桥梁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目标, 制度一整套完整的规划, 在对建设实施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对桥梁工程的控制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检查, 并且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

(3) 对其实施的过程要进行规范, 对验收的环节要更加重视。在施工的过程当中, 项目的监理部门要对其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严格地控制, 做好对其检查、验收等工作。在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之后各级的监理机构要对其进行检查, 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进入下一项工序的施工, 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另一方面, 还要及时地对其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以便能够及时的提出整改措施, 直到达到合格为止。

(4) 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理机制, 保障建设过程中能够具备有力的监督。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理的机构, 根据层级进行对专业的监理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 以保证监理工作的能够各司其职、高效统一、管理分明、责任明确、专业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的制度, 并从全局出发, 将桥梁建设项目的质量、投资以及进度计划高效的统一在一起, 并且根据具体的建设管理额实际的需要制定出具有高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监理实施的细则, 并进一步明确其岗位的分工职责, 对其操作的环节进行细化, 进一步的完善监理的流程, 对其制度进行严格地审查。

2.3.2 加强质量意识,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制度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 施工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桥梁建筑工程施工之前, 要先对全体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质量意识的教育, 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方面的学习, 确保人人都树立正确的质量第一的意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制度, 并且还要将质量意识贯彻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以及每个岗位,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培训、考核, 以确保桥梁够工程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加强对桥梁建设工程的管理, 保障其工程的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又复杂的工程。桥梁建设工程的管理会对其桥梁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对其进行相应的建设的同时不仅要保证其管理的质量, 还有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的方法来提高施工的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的素质, 才能够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 达到促进我国桥梁建设工程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我国桥梁建设工程管理[J].科教导刊.

[2]张献华.影响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1, 18 (6)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 篇10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 交付使用的所有费用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建设工程费, 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及预备费, 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即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而我市的造价管理工作主要放在工程造价的确定, 也就是说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 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 计价依据, 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 施工图预算, 承包合同价, 结算价, 竣工决算。而工程造价确定的基础是编制工程概 (预) 算, 我们把编制工程概 (预) 算配以相应的造价动态管理作为确定建设工程投资, 拨付工程款和竣工决算的主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 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

多年来, 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 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 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 从而形成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近些年来, 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 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后果。造价多为事后算账, 依附于建筑设计师, 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

1.2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健全, 工程咨询业发展还不成熟

有的地方虽已建立咨询机构, 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咨询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 规模偏小, 技术力量不强, 改革也没有完全到位, 还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受主管部门的制约, 不能公正地进入社会;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 严重地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发展;行业服务规范和制度建设急需与国际接轨。

1.3 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

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下令定价色彩, 尽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制订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价政策, 但是都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 采用政府定价, 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1.4 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不多, 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有的虽已经取得执业资格, 但无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综合素质不高。在造价师从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在岗无证, 有证无岗”的现象。工作内容依然是单一的, 多在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主观意志指令下工作, 因而工作服务领域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 取得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1.5 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综合上述我国工程造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要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造价所存在的问题, 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不断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工作

近几年来, 信息刊物的质量有效明显提高,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工程造价发布的材价信息, 都是经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综合测定, 公布材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过去提高了。但是造价管理的改革任务是实现量、价分离, 变指导价为市场价格, 变指令性的政府主管部门调控取费为指导性, 由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予以定价。所以我们的材料预结算的管理也要从过去的指定性过渡到指导性, 并逐步允许甲、已双方协商在合同中确定材料预结算价格, 使材价的确定更加合理, 也使材料信息最后走上一个新台阶。

2.2 认真做好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工作也是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是加强了标底管理, 标底是招标单位对工程费用的预测值, 在现有的许多评标方法中, 根据投标价和标底价的接近程度所确定的报价分占的权重很大, 对企业能否中标极为关键, 成为招标投标工作的焦点。因此标底编制的准确与否, 标底的保密程度, 直接影响招标工作的成败。为了提高投标工作的质量, 应采取了一系列方法, 如对编制好的标底进行审查, 保证标底的准确性, 或采用先送标书后编标底来防止标底泄露, 与此同时还采取一些措施弱化标底在评标中的作用, 如采用在有效标范围内的投标价的平均值或由专家小组确定浮动比例乘以标底作为评标标底等, 尽可能提高招投标的公平性、科学性。我们慢慢过渡到由招标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量清单, 在此基础上, 投标单位参照消耗量定额, 结合企业定额和自身实际情况及市场行情制定投标策略, 自主报价。评标采用合理低标价者中标, 以达到真正的市场竞争。这种投标方法既化解标底衡量投标评标法的种种矛盾, 又规范了报价行为, 降低了工程造价, 符合工程造价“量价分离”的改革原则, 为招投标管理起了推动作用。

2.3 对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和人员培训

为了保证工程造价质量及预结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了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分期举办了培训学习班, 凡是从事建设工程预结算人员都必须进行业务培训, 考试合格者发给资格证方可上岗。同时坚持预算人员资格证年审制度, 并对预算员所编制的工程预结算进行抽查。对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预结算专业电脑培训, 使他们能用电脑编审工程预结算, 从而推广普及电脑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预算员的业务素质, 定期抽人进行业务讨论, 对造价管理献计献策。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在我国加入WTO后, WTO规则也在影响和冲击着工程造价领域。面对市场经济的要求和WTO的影响, 工程造价管理如何正确发挥其管理职能和作用, 是尤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改革“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和有机结合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工程造价管理也要依法行政。只有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目标, 有效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总之, 对工程造价工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围绕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科技进步, 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这个核心, 加快改革步伐, 提高质量和水平, 加大实施监督力度, 更好地发挥工程造价管理作用。主要奋斗目标是a.继续推进工程计价依据改革, 完善工程造价的预测和动态管理, 逐步形成在宏观调控下, 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b.认真编制各类新定额, 加快更新速度, 及时吸收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发挥定额在促进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c.进一步完善定额的实施与规章制度, 加强宣传贯彻和培训。

上一篇:高职急救护理下一篇:烘干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