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文化

2024-08-02

时空文化(精选十篇)

时空文化 篇1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1. 基于时间维度分析

(1) 误区一:急功近利, 短视化。实践中,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三分钟热度, 一开始大张旗鼓, 兴师动众, 可没过多久就偃旗息鼓了。也有企业效益好时就开展活动, 效益差时就悄无声息了。更有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短期项目, 随着企业文化手册的定稿印刷、VI设计的实物化呈现即标志着文化建设的完成。分析这些现象的共性发现, 这是人们认识上陷入短视化误区所导致。人们错误地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作短期性、临时性、阶段性行为, 以至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长效机制。

(2) 误区二:一成不变, 静态化。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时代脱节、与企业生命周期脱节, 导致企业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下降。究其根源, 还是没有从文化的本质来审视其动态发展性, 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始终将文化建设视作固定不变的模式化存在, 没有看到其不断运动变化、自我生成的动态过程, 更没有将其视作充满开放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性存在。这不仅导致企业因循守旧, 忽视对原有文化的批判与创新, 更损害了企业文化应有的生命力, 使企业丧失发展动力与活力, 最终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基于空间维度分析

(1) 误区三:以点盖面, 片面化。 (1) 内容上的片面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相关活动片面的混同于企业文化建设。比如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尽管二者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象、作用及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但二者在功能上是有差别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是“政治导向”, 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施加影响。而企业文化的功能是“文化导向”, 是通过群体氛围及共同意识引导成员的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因此,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二种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等同于文化建设的全部。比如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价值观。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含企业精神、行为、物质等多个层次, 而企业价值观只是企业精神层的一部分。尽管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但并不是其全部。 (2) 参与主体局部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 纵向来看, 只有高层参与没有基层参与, 只有领导文化没有员工文化。第二, 横向来看, 企业文化成为部门文化。比如有研究指出, 有些银行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工会部门的事务, 业务部门觉得与自身无关而游离于文化建设之外, 企业文化成了工会文化。

(2) 误区四:形式主义, 表面化。当前, 企业文化建设中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形式轻本质, 实践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只重表面, 缺乏内涵。许多企业把文化建设当做“面子工程”, 认为只要提出口号、张贴标语、完成视觉形象设计, 文化建设就完成了。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行的基本价值观。这种看似形式多样, 实则缺乏内在精神的企业文化, 往往无法从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层面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使文化建设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因此, 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还需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并将其内化于心, 贯彻落实到每位成员的行为上。 (2) 只学表皮, 缺乏个性。实践中, 企业不是结合本企业本行业的内在特点进行文化创新, 而是脱离自身特性盲目模仿, 生搬硬套。这样往往导致只学到了优秀企业文化的皮毛, 无法触及其所蕴含的内在精髓, 使企业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雷同, 失去了自身文化的特性, 丧失了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研究指出, 不少民航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容易忽略本企业自身特色, 盲目效仿, 全部以“安全”、“服务”为口号, 使企业文化难以准确、深刻的反映企业的个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基于以上误区的分析, 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科学时空观的指导, 错误地用片面化、既定化的实体思维来指导文化建设, 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长期性和动态性以及空间维度上的全局性和深入性, 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因此, 企业必须避免实体思维, 并坚持以下原则:

1. 基于时间维度

(1) 长远性原则。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一种软性投资, 是需要企业长期坚持、渐进积累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不只是企业理念的提出、制度的建立, 更是企业价值观得到全体成员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企业必须坚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文化建设, 将它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推进, 切忌目光短浅, 急功近利。

(2) 动态性原则。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 始终结合企业变化发展不断创新变革, 防止文化建设静态化和滞后化, 从而保证与时俱进, 以符合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需要。一般来说, 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成长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四个阶段。企业应针对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和应对。比如, 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高峰期时, 应尽可能地构建延长这种上升期的文化理念;同时, 还要具有忧患意识, 提前为可能到来的衰退期做好文化微调的准备。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或低谷期时, 则需做好对企业文化的科学测量与诊断, 进行调整甚至变革。因此, 企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不断提高文化的适应性及变革的能力。

2. 基于空间维度

(1) 广度上:全局性原则。企业组织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有机统一, 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具有兼顾内外的全局视野来促进二者的统一。 (1) 从外部来看。企业是根植于社会系统并与其子系统相互渗透、交换、影响的社会组织。企业文化会受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外部环境而孤立地存在, 必须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母体。例如, 南开大学齐善鸿博士基于对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思考, 提出了以道为本、以德为贵、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 即“道本管理”。同时, 海尔提出的“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索尼在《成立意向书》中提出的“享受有益于公众的技术进步、技术应用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真正乐趣;弘扬日本文化, 提高国家地位”的经营理念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2) 从内部来看。应坚持内容上的全面性及参与主体的全员性。第一, 内容上的全面性。一方面, 应避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活动片面混同。必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 应避免以偏概全, 将企业文化的某一要素片面等同于文化建设的全部。第二, 参与主体的全员性, 体现在纵横两方面:纵向上, 坚持贯穿各层级, 领导率先垂范、中层传播推进, 基层全员参与。横向上, 坚持各部门全覆盖, 文化部门牵头, 其他部门配合跟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文化建设时表示, 海尔今天有效的企业文化, 正是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层级、各部门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因此, 企业文化不是某个人或某部门的文化, 文化的建设也不是局部的领导行为或部门行为, 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企业行为。它必须与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紧密结合, 全面考虑企业全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协同性, 绝不能片面的将领导文化、部门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2) 深度上:深入性原则。 (1) 不能只重形式, 应注重内涵。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文化即“伪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重形式轻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文化的肤浅认识, 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形象建设, 没有意识到精神文化的建立才是文化落地的关键。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明确企业使命、确立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经营理念、谨守企业道德, 使全体成员在接受文化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 始终以“内化”为重点, 决不能只重物质文化的外化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内化。 (2) 不能盲目模仿, 应注重个性。企业文化雷同的根本在于忽视企业的内在个性, 盲目模仿其他企业文化的外显要素, 忽视了每个企业在发展历程、人员构成、行业及所处地域上的差别。因此, 必须把握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结合本企业的现实情况, 在突出行业和企业的内在特点上下功夫。例如, 延长石油甘谷驿采油厂提出的“致力于实现原油稳产时限最大化”的企业使命、“诚信、务实、执行、创新”的价值观, 以及“塑造国内一流的特低渗精品采油厂”的企业愿景, 就紧密结合了企业的内在特性, 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特色。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的文化。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切忌末学肤受, 盲目模仿。

综上, 任何存在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时间和空间不仅是一切行动的情境, 同时也具有影响并解释行动的结构化意义。时空维度的分析揭示了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误区的根源, 即时间上的短视化和静态化以及空间上的片面化和表面化。因此, 企业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眼光, 遵循动态变化的客观规律, 扎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母体, 坚持以“内化”为核心,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时间上的长远性和动态性以及空间上的全局性和深入性原则, 培育全员认同的共享价值观, 实现文化自觉, 基业常青。

摘要:任何存在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 时间与空间不仅是一切行动的情境, 同时也具有影响并解释行动的结构化意义。本文基于时空维度的分析揭示了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误区产生的根源, 即缺乏科学时空观的指导, 始终用片面化、既定化的实体思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因此, 基于时空维度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即时间维度上的长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以及空间维度上的全局性原则和深入性原则。

“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范文) 篇2

作者:李喜所 南开大学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

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发展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外国文化。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日本就不断从中国取经。公元285年,《千字文》、《论语》等文化典籍的输入日本,使日本出现了文字。此后,即通过多种渠道,输入儒学,请专家讲授中国文化。至隋唐达到了高潮。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接着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进行了“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了中华式的社会体制。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面引进和效仿唐朝文物典章制度的“大化革新”,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有的遣唐使为了深入研修中国典籍,可以留下来学习三五年不等,人们习惯上称他们是“留学生”。中国的留学生一词即由此产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到了奈良时期,加大了引进中国文化的力度,中国的文学、艺术、绘画、建筑、医学、科技、生活习俗等都涌进了日本。中国式的佛教文化也在日本植根,鉴真和尚的东渡,成为日本佛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公元9世纪左右,日本基本上具备了中国文化的雏形,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日本的民族文化。比较突出的表现是:(1)在汉字的基础上,日本又创造出假名,经过长期的变迁,逐步形成了日本语言文字。(2)中国的儒学典籍在日本广为流传,并成为学校的教科书文本,成为官僚、士子的精神食粮。9世纪初,在日本流传的儒学典籍就达1579部、16790卷。孔子成为日本的圣人,儒学变成了日本的官学。(3)日本的佛学经典基本由中国传入,中国佛教有什么流派,日本就有什么流派。中国在宋代以后,儒、释、道杂陈,新儒学勃兴,日本也将这种思想变化引进了日本佛学。日本一些高僧,还结合本国的实际,创造了神佛同体的日本佛教新模式。可见,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很注意创新。(4)日本的社会制度大多从唐朝引进,官制、兵制、田制、学制、税收、法律等基本是唐朝的翻版。后来,日本根据其实际情况,有许多改动,但基本精神实质一承中国。至于礼仪、服饰、节令节日、日常习俗、伦理道德,日本也从中国吸收了很多营养,再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进。总之,日本古代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再加以创造而形成日本新的民族文化,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朝鲜对中国文化的引进和吸收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名称的国家,也一度分裂为几个对峙的政权,为叙述方便,这里统称朝鲜。朝鲜由于与中国接壤,增加了引进和吸收中国文化的便利。传说中的西周箕子率众赴朝的故事,其真实性虽有待考订,但说明中朝之间的交往相当早。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往朝鲜逃避战火者不在少数,中国文化在那里不断潜移默化,生根开花。汉代以后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朝鲜半岛交流频繁,直至隋唐达到了高潮,中国文化逐步变成了朝鲜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概括地说,朝鲜的语言文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等都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朝鲜很早就使用汉字,在汉语言文化方面有很出色的造诣,包括书法艺术、歌词诗赋等都颇有水平,出现过一些名家。用汉字抄写经书,曾是朝鲜极富文人情趣的一种社会活动。15世纪上半叶,朝鲜才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字———“谚文”。这虽然是一种拼音文字,但汉字则具有承前启后的功用。朝鲜对中国的儒学十分推崇,儒学的许多经典都传入了朝鲜,成为官绅和士人的必读书。朝鲜的学生,《论语》、《大学》、《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左传》、《文选》等是他们最基本的教材。儒学是一种官学,是朝鲜规范政治思想格局的重要的思想武器。这一点和古代的中国如出一辙。中国的佛教从公元372年传入朝鲜之后,迅速发展,讲经学佛,建寺庙,拜菩萨,变成了一种社会行为。中国佛教的不同流派,在朝鲜半岛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朝鲜和中国大同小异。朝鲜的政制,基本上模仿唐朝。中央所设的执事省和位和府、仓郡、礼部、兵部、左右理方府、例作府,和唐朝的尚书省统帅下的六部大体一致。至于学制、官制,皆模仿唐朝,移植过来。其后的政制虽然有所变化,但实质上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几乎一脉相承。朝鲜的伦理道德、服饰打扮、节令节日、天文历法、音乐舞蹈、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等等,虽然有独特的一面,但和中国相同的地方很多。生活习俗的相近,最能反映出文化的同源同根。

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时空文化 篇3

我国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学者认为,下一个三十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三十年。

文化发展指数衡量城市发展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为进一步明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确定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理清脉络、突破重点、树立样板。

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合作,对全国地区级(及以上,含副省级、省级)城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共同开展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以期成为衡量城市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文化发展指数,包含了文化事业指数和文化产业指数,顺着文化产业指数的研究方向,又研究出了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发展指数。从宏观发展到中观产业发展和文化公共服务,再到微观企业个体及其集聚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研究,目的是在衡量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同时,选出标杆性的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为政府、企业、居民、金融部门提供相应决策依据,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起首要作用

从文化发展指数结果来看,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路径类似,文化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东、中、西地域特征,以及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中心-外围”特征。

受行政区经济影响,文化发展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了“俱乐部集聚”的空间特征,如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京津、辽中南城市群等,这种空间特征给区域文化协同带来一定障碍的同时,也给亚文化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相对适宜的环境。

其中,对文化发展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其次是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再次是公共文化服务。这说明,当前文化产业在文化发展中起首要作用,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相对滞后,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受文化资源丰裕程度的影响,远小于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影响。这说明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文化资源丰富并不能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大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一些城市文化资源排名比较靠前,但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偏弱,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致文化发展指数排名与其文化资源排名相比相对落后。

从区域层面看,当前长三角区域文化协同效应趋势最为明显,珠三角区域文化一体化趋势凸显,京津冀地区北京一家独大文化协同任重而道远,山东沿海城市带动文化均衡发展,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带来文化大发展,东北地区资源型和国有型经济阻碍了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引领西南地区文化发展,西北地区的西安和乌鲁木齐将携手带动丝路文化走廊的发展。

因此,未来邻近行政区的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部六省、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区域内城市邻近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否至关重要。

缺乏资源也能创造文化成就

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类似,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指数也表现出了“东强西弱”、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的现象。同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一样,人才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及本地市场效应,是决定企业在空间上搬迁、离散、聚合的重要因素。

对文化产业来说,丰富的人才要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化资源。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虽然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依然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经济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众多优秀人才。

从产业层面看,文化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主流形态,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文化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内容产业和体验产业,是我国文化经济的主力,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文化信息传输则是文化经济的重要支撑,围绕企业、园区或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以内容为核心、以渠道为抓手的文化经济商业生态,已成为诸多企业家的共识。

“十三五”时期,促进文化健康发展,要认识到区域文化共生共荣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与繁荣,主要着力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促进城市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并不是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而是实现城市、园区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的基本要求。

二是文化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需要有效利用。邻近区域文化资源同类项合并,打造同类文化空间链。比如,从管理、资金、运营、政策等方面统一行动。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现实需要进行标准化、均等化安排,并考虑好文化惠民、文化服务的公平与正义。强调文化公共服务公平,并不是说盲目基于城市空间、服务类型推进公平,而是要基于城市人群文化消费的潜力和需要进行安排。

四是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地方民俗民艺丰富的优势,通过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汇聚现代高级人才。以文化全民参与为支撑,着力激活民间文化资本、文化符号、文化高手。以文化发展共同体为方向,通过区域文化协同打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价值空间联动的超级文化都市区。(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

时空文化 篇4

电子通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和联系更加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事实。

跨文化交际, 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人类学家称约35%的交际靠言语完成, 约65%靠非言语来完成, 非言语行为对言语交流进行调整和补充,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所谓非言语行为, 指语言、文字以外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 时间空间利用, 声音暗示等。和言语交际一样, 非言语交际也和文化紧密相连, 了解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有效进行。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空观

非言语行为目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跟身体相关, 包括动作, 表情, 副语言等;一类和环境相关, 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社会学家爱德华·霍尔在他的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断言“时间讲话”和“空间讲话”属于非语言行为所谓的时空行为。时间学研究时间在交际中的使用;空间学则是有关人际空间各方的距离。不同文化时间取向和空间内涵不同。

(一) 时间观的差异

时间是一个现代的发明, 是工业革命的附产品。工业革命前的人们不在意也没有意识到分钟的存在和流逝。而现在, 我们会习惯性地注意分钟和秒钟, 或要在特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或为打破某项记录等。

固定安排日常活动的人, 难以接受不守时。现代的美国人认为等待是心理上的折磨, 他们的时间概念通常以分钟来计算, 充分利用时间实现特定目标, 这和东方人相反。印度人接受甚至享受在家闲置期间的空闲。美国人到了印度尼西亚想体验那里的一切, 会把每天的日程安排满。而实际上, 由于不能放慢思维, 反而会错过一项重要体验——放松。

“关于过去, 现在, 将来哪一项更重要”的人类学概念有助于理解人们如何看待世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未来最重要, 即未来导向:现在的努力是为实现未来的目标, 重视改变, 创新和发展。这大概跟清教徒的信条有关, 深信劳动着在道义上是对的, 闲着是罪过。他们详细安排和权衡时间, 确保安排不被打乱。他们拜访亲朋好友前都会预约并准时。现在导向的人一般对时钟不敏感, 需要时才行动, 注重活在当下。比如, 想和朋友聚聚时就去拜访, 而不需参考日历。这种文化更倾向于即时性和自发性, 生活更加随意和轻松。中国人则是以过去为导向, 我们敬奉祖先, 保留古老建筑, 以几千年文化传承为骄傲, 注重从历史中汲取经验。英国, 希腊, 法国和一些亚洲国家也属于这种文化。

将时间作为一种交际形式, 爱德华·霍尔将时间观念分为直线型时间观 (Monochronic) 和循环时间观 (Polychronic) , 前者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 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生命”, 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等具有此类特点。德国人和瑞士人准确的火车运行时间向来受到崇拜。后者则强调“一时多用”, 同时应对很多人和事, 不遵循计划。大部分亚洲国家, 拉美, 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倾向于采用循环时间观。

时间观上差异极大地反映了特定社会的性质和价值, 领会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二) 空间观的差异

对人们如何使用空间的研究称为空间关系学, 这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又一静态语言。其中, 领土权是一个重要概念。只是不同文化对领土范围的界定有所不同。

对空间的使用和与文化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一般比注重集体主义的人们需要更多空间, 当空间受到侵犯时, 他们会主动采取行动。南美, 阿拉伯和亚洲各国对个人领土的要求要小于北美人, 英国人和德国人。当一个北美人和一个墨西哥人站着交谈时, 墨西哥人会一点点靠近, 而北美人则会往后退一到两英寸, 墨西哥人会再靠近, 如此循环。他们交谈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特别的“舞蹈”, 同时移动过很大的距离。在西方国家, 个人领土受到高度重视。即使在公共场所, 也有暂时领土。比如在公园里, 供休息用的长凳上有人, 而你想坐下时, 应先征得同意。这代表你尊重并认可他人的暂时领土权。领土权还可以延伸到财产物品、隐私等方面。比如, 得到允许之前, 不能动别人的东西。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人们各自感觉适当的谈话距离。爱德华·霍尔将美国社会和商业关系的距离分为四种, 即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指从身体接触到四十五厘米之间, 交际者的关系很亲近, 如恋人, 密友等;个人距离大概在四十五到八十厘米之间, 通常是熟人交谈的距离;社交距离一米三到三米之间, 是同事或社交聚会时人们的谈话距离。公众距离通常是发言人演讲或是老师授课的距离。一般感觉个人空间被入侵, 不能自由活动时感到拥挤。相对于亚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人, 北美人在拥挤的地方感觉更不自在。在蒙特利尔 (加拿大港市) , 地铁里还能容纳二十多人时, 人们宁愿等下一班车。

西欧和北美文化很多相似, 但也有冲突的地方。德国建筑一般两道门, 以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美国办公室的门通常是开着的, 感觉关着门有密谋, 他人被排除在外了。而德国人认为开着门则将自己暴露在外, 工作气氛不严肃, 关门则形成防护界线。

三、结论

在跨文化交际中, 非言语交际的意义同交际双方的文化知识和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交际系统不同, 表达意义也不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除了重视语言知识学习, 还应研究非言语行为, 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及合作, 模仿学习, 比较差异, 全面熟悉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内涵, 从而有效排除文化负迁移等因素的干扰, 实现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摘要: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变得频繁而重要, 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非言语交际决定。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影响潜移默化。不同文化背景下时空观极具差异, 忽略差异则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 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空观, 浅析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以期提高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时间,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春燕.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11) :36-37

[2]、张爱琳.跨文化交际 (第2版)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3]、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HALL E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Doubleday and company.1959.17

时空穿越中的文化中国认同 篇5

举一些例子,唐人的诗词,尤其是边塞诗词,常常会把时间背景转换为秦汉:

匈奴草黄马正肥……汉家大将西出师……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岑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李昂)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杜甫)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

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杨夔)

尽管主要是边塞诗,却也不尽是。时空的穿越显然也不是因为避讳或是其他禁忌。请看: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李白)

汉皇重色思倾国……(白居易)

两宋诗词中,除了不时仍有时间穿越外—如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更典型的是这些作者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具有倔强的历史/文化中国空间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强大,两宋的疆域相当有限,但两宋政治文化精英的诗文常常饱含深情地提及那些在数百年间从不曾为两宋实际控制但已具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北部和西部某些地区。例如:

塞下秋来风景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胡世将)

我欲登城望大荒,勇于为国平河湟。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叶梦得)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张孝祥)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谈笑里,定齐鲁。(刘克庄)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

这当然反映了爱国主义的情怀。但爱国主义情怀不是自发的,也无法生物性遗传。而人的忘性很大,对于不识字也没有必要识字的普通人,即便有口耳相传,最多两三代,大约五十到六十年,祖辈的故事就会从他们的记忆中褪色至完全消失。即便亡国之君也完全可能“乐不思蜀”,乃至需要诸如“卧薪尝胆”之类的刺痛来提醒。但有了文字,熟知历史和诗文,同样是亡国之君,却有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哀伤和悲痛。因此,“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感人至深,但很大程度上,更多会是陆游的移情想象。

特别是宋人诗词中常提及的那些地方,诸如燕然、昆仑、天山、轮台、交河、凉州、居延塞、贺兰山等地,在唐“安史之乱”之后,就已先后被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政权控制,经五代十国,到北宋建立时已有二百年了,到范仲淹、王令时已近三百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则有四百五十年了!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仍耿耿于怀,念念不忘!鉴于美国独立至今还不到二百五十年,这就几乎相当于,英国的政治文化精英至今念念不忘美国和加拿大,还将耿耿于怀华盛顿和杰斐逊二百年。这太不可思议了!

宋代政治文化精英的这种顽固的“穿越”情结,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在汉唐时期,上述这些地方均为中原王朝控制;有些地方如长安、河洛、河湟、太行、齐鲁、幽燕甚或辽阳,自战国之后一直是中原王朝稳固控制的地方。秦汉以来的英雄豪杰在这些土地上书写的辉煌和雄奇,通过瑰丽的历史和诗文,已渗入两宋政治文化精英苍凉的情感想象中。想想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阔和汹涌!在历史中国的这些政治文化精英的心中,这个历史构成的文化中国从来就是统一的,也注定超越当时的中国南北政权对峙的政治现实。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这个“远”不只是空间的,更是时间的;由此,也更可能理解“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道理。

时空文化 篇6

对大脑进行物理干预来修改特定回路的功能,可治疗精神类疾病。

时空从哪里产生?由什么构成?研究人员认为,物理学不仅要能解释时空的表现,还要能解释时空本质的起源。时空可能从某种更基本的东西产生,这种东西尚未命名。这种从根本上对现实的重新定义,是解释黑洞核心那个无限致密的”奇点”怎样扭曲了时空构造的唯一方式,这也超越了所有的认知。为此,找到一个庞大的理论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热力学万有引力

是否真的有某种东西比时空更基本?证据何在?量子力学和万有引力与热动力学开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趋势日益明显。要想用实验来验证是非常困难的。时空虽然看起来是连续的,但如果小到普朗克级别,大致是10的负35次方米,比一个质子还小约20个数量级,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但这并非不可能。一种可以检验时空的结构是否为离散的方法,就是寻找高能光子延迟。在遥远的宇宙角落,由某个宇宙事件(比如超新星爆发)抛射出大量γ射线,这些高能光子到达地球可能会产生时间上的延迟。

圈量子引力

由于这种圈是量子的,所以该理论也定义了一个最小面积单位。这种面积量子是大约一个普朗克单位那么大的一个面。要想再插入一根面积更小的“线”,它就会跟其余的“网线”断开。它不能与任何其他东西连接,只好从时空中退出。定义了最小面积带来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就是圈量子引力不能被无限挤压到一个无限小的点。

这意味着在大爆炸瞬间以及在黑洞中心,它不会产生那种打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奇点。圈量子引力论没有包括其他的力,也没能说明正常时空是怎样从这种信息网中出现的。探索的艰难使一些研究人员转而追求另一种更抽象的过程,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因果集合论。

因果集合论

因果集合论提出,构成时空的“基本之砖”是简单的数学上的点,各点之间由关系连接,每个关系指示着从过去到未来。这种关系是因果性表现的本质,意味着前一个点会影响后一个点,但反过来不行。最终的因果网就像一棵不断生长的树,逐渐形成了时空。

虽然很难找到支持证据,因果集合论还是提供了一些可检验的预测,一些物理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更多结果。普通时空由某种未知的基本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是微小的块体,淹没在混乱的量子涨落的海洋中,随后这些时空块自发地黏合在一起而形成更大的结构。研究人员增加了改变一切的因果性,然后发现,时空小块开始持续地自行组装,成为光滑的四维宇宙,其性质正和我们所在的宇宙类似。

全息论

黑洞以一种类似全息的方式在其表面存储了所有的熵,并构建了全息宇宙模型。在该模型中,三维的宇宙内部包含了弦和黑洞,只受万有引力控制,而它的二维边界包含了基本粒子和场,服从普通量子法则而无需万有引力。

时空文化 篇7

一、项目背景

“卫”是我国明初建立的防御倭寇、保卫疆土的兵营。明初实行卫所兵制,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这些卫均隶属都指挥使司,由都指挥使司直接指挥,都指挥使司的指挥机构称为营。营、卫、所共同组成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便于各营、卫、所及时策应,以应对海上的突发侵扰事件。“卫”的建立除了它的军事意义外,还带动“卫”所在地渔、农、工、商业的发展,以“卫”为中心形成了具有卫文化特色的城镇。现在沿海地区的安东卫、天津卫、威海卫、莱州卫、登州卫等地名均沿袭明初所建兵营的名号。其中安东卫是最具特色的卫城。在安东卫城,士兵、家属和周边的渔、农、工、商界的人士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二、物理时空与信息时空的融合表现——烽火安东卫

如何形象地、充分地再现几百年前安东卫兵士们和当地乡民共同抵御倭寇、保卫疆土、和谐生活的真实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卫”文化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地还原得淋漓尽致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此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清明上河图》。在该作品中,设计师将古老画卷数字化,再以动画手法增加了500多个走动的人物,白天有近1000个人物来往于城里城外,夜晚还有500个人物在街上活动,近100台投影仪将运动版的《清明上河图》投射到128米长屏幕上,引起观众心灵上的震撼。《清明上河图》主要运用了动画技术、视频融合技术、数字声音合成技术。然而,它毕竟是2009年的设计成果,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它是一个二维的动画,保留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但是缺乏欧洲绘画焦点透视的优势,不能表现艺术场景无限远的空间透视关系,没有给观众呈现出1000年前的时空效果。其次,它只能自行播放,观众不能与画面形成互动。其三,它没有艺术场景营造出的物理时空的配合,只有一个二维平面图形的画面,如果断开电源,图形消失,观众眼前只是一片苍白的屏幕,什么也没有。所以我们此次的设计必须要克服以往信息技术运用的不足,达到一种全新的效果,全新的境界,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就要求采用一种新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物理时空与信息时空的融合。将人、物理环境和多项信息技术综合产生的变换式场景融合在一起,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景象、不同画面在此交融。让观众在此体验600年前的故事,感受当年安东卫人的生活,并与当年的抗倭历史事件形成交流和互动,实现对安东卫海防文化进行全面展示的目的。

首先是以艺术再现手法营造物理时空。据记载,安东卫城面临东海,当南北之冲。明初信国公汤和建(安东卫)城皆用砖石,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垛口一千三百,门楼四座。城上除门楼外,另有五铺。四门内俱有门房以藏兵器,四大街设八铺,小巷四铺,依时巡更,以防盗贼。以这个记载为依据,我们在展馆序厅位置按比例制成古安东卫城微缩仿真景观。微缩的仿真景观必须寻找与明、清年代建筑材料相符的材料。这种方法营造出来的空间环境,其结构、比例、部件、材料、质感等都与当年建造的房屋一样,观众甚至可以亲手触摸,似乎回到了过去,我们称之为物理时空环境营造,或者叫艺术再现。艺术再现的物理时空环境包括安东卫城门、城墙、垛楼、火炮、护城河、卫指挥使司、卫学、庙宇、民房、兵营、演武场等设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重量、有肌理、有色彩的物理时空环境真实地再现了海防古镇风采。

但是,如何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在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味觉上综合感受到当年的卫城海防战事则要靠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的信息时空加以表现。要让三维空间活起来,以运动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就必须建立多维度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营造的安东卫遗址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形态的塑造,而是包含着复杂技术系统的有各种情节的演绎,是有各种情绪可以表达、宣泄的信息化时空遗址。信息化的时空遗址由巨幅背景画面、逼真的场景模型、地面模型、多通道、多媒体适时互动影像投放系统四部分有机组成。这些因素穿插错落,共同营造出一处虚实相济、渔帆点点、长空万里、无比辽阔的海防景观。以艺术手法和信息技术再现的海防景观变化莫测,预先储存的若干背景画面在高清影像多通道投放系统的支持下可产生从静而动,由明而暗、自冷而暖的图像转移、图像叠加的变化,多通道多媒体系统中的传感系统能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将人物的动作转换成电信号,随即对多媒体系统发出下一步指令。在这个系统中,观众通过操作界面几乎真实地体验到信息空间带给人们的多种感受。

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营造立体交互长卷《清明上海图》

“渔盐利绕,物产丰富”,安东卫“去海五里”,除吸引人的海防故事外,其渔盐文化是最富特色的,从古至今勤劳的安东卫人靠打鱼、晒盐等劳动为生,留下了丰富的渔盐文化积淀。

根据展馆的建筑特点和内容展示的先后秩序,我们将渔盐文化设计在三层,利用了层高交错的实际状况,在高度适合之处设计大型景观——现代岚山版的立体互动《清明上海图》,这也是一处长36米的捕鱼制盐场景。景观里可展示祭海、造船、织网、捕鱼、加工、晒盐等人们赖以生存、息息相关的古老的文明、习俗和技艺。观众能在此再次与景观互动,体验古老的文明和技艺。

观众走进展厅,只见眼前的大海一片湛蓝,海平线上几许帆船,海鸥在天空翱翔,此刻站立在海边上,眼前的龙王庙前香火缭绕,人们正在祈求平安。码头上,渔民正在起锚、登船,一片繁忙,老木头雕琢的渔船正准备扬帆起航。观众身后的安东卫集市大街上,钱庄、当铺、粮油铺、皮毛店、票号,老字号,店铺林立,生意兴旺。以仿真手法复制的货币、契约、商标、印鉴、称量用具、税单、股票、算盘、账簿等物品足以以假乱真。

古老的石板路上,渔夫、渔妇、织女、船工、舵手们摩肩擦踵,来往不息,为生计奔忙。此时只要凌空点击,观众眼前便会出现渔船迎着晨曦出海、满载晚霞归来等景观。此外,还有日出日落的变化,有早晨到傍晚的景象转移,有明有暗、有起有落,天空由蓝而黄,色彩斑斓。

会展时空 篇8

1 0 月23~25日, 第十六届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 (ICTC2008) 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ICTC自1992年在杭州举办以来, 历经15年, 随着会议内容从“有线”向“无线”扩展, 从“技术”向“运营管理”延伸, 自今年起, “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也正式更名为“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

本届会议环绕“三网融合”, 组织了中外专家主题报告会, 组织了有线、无线、运营管理的专场报告会, 以及“中外专家论坛”、“移动多媒体”论坛、“BOSS论坛”、“VoD论坛”、“双向网改论坛”, 还有新技术、新产品展示。 (张家豪)

BIRTV2008即将登场五大看点不容错过

2008年11月5~8日, 因奥运而推迟举办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 (BIRTV2008) , 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正在不断完善。

今年的展览会将紧密围绕“收获奥运, 助推高清, 全面应用”的主题展开, 将全面总结北京2008奥运转播以及重大事件中广播电视报道的成功经验, 总结高清电视制播的实践, 总结和探讨新媒体、广播电视新业务及数字电影的发展经验, 展示一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本届BIRTV展出面积50 000 m2, 占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9号馆, 中外参展厂商已达403家。

BIRTV2008五大精彩看点不容错过:收获奥运, 奥运大考过关产品的集中展示;助推高清, 近期高清技术发展的整体总结;全面应用, 影视内容通过新媒体的全面应用;主题报告会更具高度, 引领行业发展;BIRTV评奖更具特色, 注重实际应用。 (许盈)

第十一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电子产品节能、环保与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08年 (第十一届)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电子产品节能、环保与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由北京电子学会主办, 紧扣今年学术月的主题———“科学与社会”, 围绕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展开广泛讨论, 并邀请了海内外学术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 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以及用户、厂家、商家代表参加, 针对人们极为关心的电子产品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等热点、难点进行讨论, 充分展示了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任健男)

2008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1 0 月21~23日,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十周年庆典在北京新世纪饭店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 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倍受关注的国际会议, 以推动中国卫星应用的发展为宗旨, 是业界探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对地观测与导航定位等应用领域的开放的交流平台。

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航天局、科技部、广电总局、国家无委的领导针对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战略、中国广播卫星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做主旨演讲。本届大会密切结合了今年国内发生的诸如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大事件, 介绍了卫星应用在自然灾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过程中, 卫星应用同样显示了强大的活动保障、信息沟通、媒体传播等功能。大会内容涉及了卫星应急通信、直播卫星与多媒体广播卫星、卫星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尖端科技的应用等。大会同期召开了2008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50多家国内外厂商参加, 集中展示了卫星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最新成果。 (任健男)

2008中国数字新媒体年会在京召开

“第二届新媒体高峰论坛暨2008中国数字新媒体年会”于10月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围绕“全球化, 宏观调控下的产业融合与媒体发展趋势”的主题, 探讨新媒体创新模式、回顾梳理发展历程、探索新媒体文化价值。电信、广电、互联网、消费电子、文化娱乐、新闻出版等行业交融发展的数字媒体领域齐聚一堂, 展示新媒体行业各区域优秀数字媒体建设方案与案例, 推广交流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 洽谈行业投资与探索投资方向。更以多维视角, 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本土市场。解读了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 分析了数字新媒体制造企业与运营企业所面临的瓶颈及发展前景。内容涵盖“新媒体产业经济和科学发展政策”、“新媒体、新融合、新服务”、“宽带多媒体与新媒体价值投资”、“移动多媒体”、“3D WORLD 2008”等。

信息时空 篇9

近日,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与宁海县人民政府在宁海共同举办了“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海”推介会, 来自全国各地文具生产企业和地方文具协会的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推介会。

宁海县副县长邵兴杰介绍了宁海县经济发展情况和宁海县政府对文具产业的支持, 宁海县经发局局长胡家标向与会代表介绍、推介文具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对宁海文具产业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希望通过共建活动, 实现企业优势与区域优势互补, 带动产业升级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文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切纸机市场前景看好

近年来, 国内市场对全自动切纸机、数控切纸机、全自动数控切纸机、电动切纸机、程控切纸机的需求不断扩大。有关人士认为, 在今后的几年中, 切纸机在国内将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

切纸机是一种纸张加工设备, 它在一系列的纸类和非纸类加工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通用设备。同时切纸机在印刷机械产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印刷机械产品家族中, 年销售量最大的是小型平版印刷机, 第二是切纸机, 它在印刷企业中是必备设备之一。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切纸机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很快, 全自动切纸机、数控切纸机、全自动数控切纸机、电动切纸机、程控切纸机等程控、计算机控制的切纸机已占市场主流。

目前, 国内的切纸机厂家约100家。由于我国印刷业飞速发展, 每年印刷机械进口量居高不下, 切纸机的进口额也处于增长趋势。仅2002年进口切纸机约2134台, 支付外汇5995万美元。我国切纸机厂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同时也是中国切纸机厂家振兴民族品牌的大好时机。

冰城小学生以废物兑换纸铅笔

近日, 一种用废旧报纸代替木材制成的铅笔正在哈尔滨市小学校园内流行。学生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 如废报纸、旧书本、矿泉水瓶等可免费兑换这种环保纸铅笔, 既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 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日前, 记者在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见到了这种“论坛指定用”环保铅笔。从外观上看, 它和普通铅笔的尺寸相同, 只不过笔上没有套膜和喷漆, 而是有或多或少、不规则的文字。铅笔生产企业哈尔滨启莱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波告诉记者, 环保铅笔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废旧报纸代替木材, 铅芯的外面为紧密卷绕的纸层。

中国是世界铅笔生产、出口第一大国, 每年至少有7000公顷的树木为此倒下。张明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废旧报纸可以生产18万支环保铅笔, 相当于做木杆铅笔6立方米木材的消耗量, 还可节约纸张在再生处理中二次消耗掉的100立方米水、600度电、1.2吨煤和500公斤化工原料。

自去年面世以来, 这种环保铅笔受到了哈尔滨小学生的欢迎。张明波说, 从去年开始, 他们在小学校园内开展了废弃物兑换环保铅笔的活动, 学生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物, 例如废报纸、旧书本、矿泉水瓶等免费兑换环保铅笔。活动开展以来反响强烈, 目前环保铅笔已进入全市很多小学校园, 特别是在南岗区80%以上的小学得到了普及。环保专家认为, 兑换使用环保铅笔有助于让孩子学会废物利用、垃圾分类, 不仅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 还会进一步带动家庭的节能环保意识。

首届小商品交易博览会在郑州落幕

日前, 中国·郑州首届小商品交易博览会在郑州中原百姓采博城圆满落。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安惠民、郑州市领导和省市商务部门的领导同志及800多家参展商出席了开幕式。

为实现沿海各省小商品生产企业和中西部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 开辟小商品产业的“丝绸之路”, 按照“政府参与、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郑州市政府、河南省商务厅主办, 二七区政府、郑州鸿盛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这次盛会。这次交易博览会时间从11月26日至12月1日, 为期6天。

本届交易博览会是小商品生产、经销企业集中展示、扩大影响、塑造品牌、招商引资、拓展内陆大市场的平台, 是外销型小商品生产企业进军内陆消费市场的“桥头堡”, 更是实现“一级批发, 汇通天下”的新丝绸之路。

在博览会期间, 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新产品发布会、行业新闻发布会等, 使交博会展贸活动精彩纷呈。

义乌办公用品年末订单多

2009最后一个月, 义乌办公文化用品及设备行业整体行情稳重有升, 订单数量喜人。年关临近, 办公用品及设备类、纸制品类、包装类等行业消费需求增旺, 客商积极采购。国内办公文化用品采购商订单增多;文件夹、档案袋、印泥、胶水等产品销售突出, 各地企事业单位采购积极;日期指示用品、奖励用品等内销陆续放量, 部分主销欧美及中东地区的台历、挂历近期销售同时回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随着社会发展, 国家在教育、健身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 办公文化用品市场的潜力也不断增加。“办公文化用品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除了学生, 还有企事业单位, 再加上各种政府机构、各类企业在职人员等等, 这个消费群体还是比较庞大的。现在是年底, 很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在采购奖励用品, 除了各种奖杯、奖状, 像钢笔、笔记本等实用性的文化用具也都比较好卖。”一位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市场经营户向记者介绍, 年末也是办公文化用品的一个销售旺季, 经营户自然不会错过, 都卯足了劲让订单能更多一些, “订单多了, 心里也踏实了, 这个年也过的舒坦一点。”

造纸业将面临整合

“造纸行业很可能因为产能淘汰政策而掀起新一轮的行业整合。预计今后国内可能只有十来家大型纸业存在, 多数中小企业最终难逃被兼并命运。”多位造纸业研究人士在了解了相关政策后, 得出同样的结论。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提供的资料, 2008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500家, 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7980万吨, 消费量7935万吨, 整个行业处于小而分散的状态。

一些行业人士认为, 此次淘汰力度将集中在文化纸、箱板纸和瓦楞纸上。因为这些纸种的生产工艺较为低端, 大多使用草浆和废纸浆, 为造纸行业的初级产业。

国泰君安造纸行业分析师王峰认为:“淘汰产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整合。虽然绝大部分小纸厂并无整合意义, 但一批二线造纸企业, 比如美利纸业等, 却可能因为面临生存问题而有很大的整合价值。预计今后造纸业的格局可能是十来家大型纸业瓜分全部市场。”

修正带检测仪研制成功

学生文具品种很多, 有许多产品没有专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在组织起草行业标准过程中, 为了配合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建议标准起草小组, 特别是主要起草单位研制必要的检测设备, 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制订。

《修正带》行业标准, 规定了修正带的“附着力”和“遮盖力”两项重要技术指标, 并对应提出试验方法。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小雪人文具有限公司根据建议, 联合宁波工程学院等单位, 设计出“修正带附着力测试仪”、“修正带遮盖力测试仪”。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调试、改进, 这两个检测仪已经定型。

2009年12月26日,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罗沪生秘书长, 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副主任何余灵、姚德康工程师等在现场观看操作。认为该专用设备整体上能符合标准中所规定检测方法、合理实用, 建议报有关部门备案后在行业中推广使用。

“修正带附着力测试仪”、“修正带遮盖力测试仪”, 将为贯彻实施标准、确保修正带的产品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福州博物馆展出珍藏文具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 其实, 在古人的书房内, 除了四宝之外, 还有很多你可能没见过的文具。福州市博物馆近日举办了“文房雅趣——馆藏文房用具展”, 免费向市民开放, 博物馆展出了200多件馆藏的文具, 其中不乏一批国家珍贵文物。

在200多件馆藏文物中, 分成了两个部分, 展出自南北朝至近现代的文物, 包括砚台、笔筒、镇纸、水盂、笔洗、印章、印盒等。

端砚是砚中极品, 在展品中有一方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张廷济的铭抄手砚。张廷济是个文物鉴赏家, 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 可是他做铭文的这砚台却是个破损的, 为何?讲解员说, 虽然这砚有天然的破损, 但是石质非常好, 属老坑端石, 这块砚小巧古雅、四角浑圆, 通体厚薄一致, 在灯光的照射下微微发紫。砚台线条平整和谐、流畅挺拔、走刀干净利落, 有宋代遗风。

展品中, 还有一个铜质的墨盒是一件珍贵的福州船政文物。墨盒长方形, 四角微弧, 盒盖内嵌着石砚板。盒面上镌刻草木山水图案, 远处重峦叠嶂, 近处苍松细柳, 画上一行行书阴刻“林纾写赠桐侯军门癸卯元夕”。原来是福州近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在墨盒盒面作画, 并请刻铜艺人刻好后赠给同样是福州人的海军宿将叶祖珪。

文体协会运动球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运动球专业委员会经过两年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于近日在上海成立。与会者共48人, 其中大多来自国内制球行业的35家企业, 他们分别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北省、天津市、上海市, 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企业以及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制球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本届运动球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班子, 主任委员是上海制球联合公司吴家兆, 六个副主任委员分别是:南京三瀛运动器材有限公司顾建、天津南华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蔡琪洪、上海兰华制球有限公司陈光誉、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侯元昂、上海达盛制球有限公司葛建华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陈小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2010年的工作计划。

广博集团2010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在慈溪召开

广博集团2010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于近日在慈溪达蓬山景区召开。王君平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作了题为《运行过程讲数据目标导向促管理》的经济工作报。报告共分三部分, 2009年的各项成绩、2010年的项目规划、2010年业务拓展与销售管理。

报告指出, 在过去的一年中, 面对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严峻的市场环境, 广博全体员工不气馁、迎难而上, 通过拓市场、抓管理, 全面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

报告强调指出, 国际经济形势向好苗头初现, 国内经济回暖迹象日益明显, 大家要紧紧抓住机遇, 围绕今年的“211战略目标”, 统一认识, 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胜利完成各项预订任务。

小组讨论时, 大家对王君平总经理的经济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人力资源部、总务科、集团办和生产一线的代表认为, 总经理的报告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指出了问题。报告客观务实,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特别是今年提出的“211目标工程”, 切合实际, 催人奋进。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利平先生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指出, 广博集团经过18年的快速发展, 已成长为一家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进出口名牌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现代企业集团。面对新的经济形势, 企业要有新思路, 新产品, 新产业, 新市场。

王利平董事长指出, 广博下一步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是, 做大做精做强文具主业,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电子, 积极实施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有效实施品牌输出, 通过多种方式, 打造价值共同体。为了更好地实现2010年的各项经济指标, 希望广博集团的中层干部, 加强学习, 提升管理, 带领全体员工, 真抓实干, 开拓进取, 把广博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韩国文具工业协同组合访问文体协会

近日, 韩国文具工业协同组合负责市场和全球展览的常务董事柳再杰先生、李英兰女士拜访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 副理事长刘六龄, 开发部主任陈小定热情接待韩国客人。双方就2009年11月在上海法兰克福文具展相见时谈到的有关今年10月份韩国首尔举办国际文具展合作事宜做了进一步磋商。柳再杰先生转交了韩国文具工业协同组合会长给我协会理事长杨立的亲笔信, 邀请我协会理事长杨立届时访问韩国。柳再杰向协会介绍了20多年来韩国文具展会历史, 同时强调今年的展会以环保和绿色为主题, 争取在展会上设立中国区提供给来自中国参展商参展, 并着重强调采购商多来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东南亚一带。

在交谈中, 双方认为中韩在生产文具行业的领域内都存在着各自优势,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而韩国文具设计具有独特理念。此次双方达成共识, 在展会期间将举办由韩方主讲的文具设计研讨会, 以便使这个文具展览会更具有吸引力。杨立表示, 希望双方加强合作, 把这次展会办好。

国家文教用品质检中心新大楼投入运行

落户宁海的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大楼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行, 该中心的重点检测对象以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为主, 包括教学用品、书写文具、纸品文具、五金文具、化工文具、美术用品、电子文具耗材等, 作为国内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最高权威机构, 该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颁发的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证书。这就意味着该中心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不仅在国内有效, 同时还可接轨国际, 获得美、英、日、韩等47个WTO成员的承认。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刘卓慧、科技司司长武津生,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宁海县政府、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政府有关领导, 以及全国各地文教用品行业协会和文具企业的相关人士参加了揭牌仪式。

配合揭牌仪式的活动还有“中国文具产业基地推介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推介会之后, 宁波文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勇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 汪秘书长表示, 对于“中国文具之都”宁波来说, 该中心的投入运行是继去年10月宁海升格全国惟一文具产业基地之后的又一件大喜事, 对于企业应对贸易壁垒起着强大的技术支持作用, 对宁波市整个文具行业的提升、对于“中国文具之都”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百年文具在沪高校开展环保活动

日前, 日本百年文具企业国誉S&T, 携旗下著名品牌Campus, 在上海的5所高校, 举行了“Campus和您一起书写环保人生”的系列环保公益活动, 旨在告诉广大学生, 环境保护、绿化保护, 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从节约用纸做起。

经过国誉S&T多年的经验发现, 纸制品的浪费, 最严重的就是在纸张使用的环节。也就是说, 有很多纸质笔记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而不能用到最后就会被丢掉。所以, 选用一本品质好的, 可以用到最后的笔记本, 也可以做到节约用纸, 从而可以做到对绿化的保护。

据介绍, 在此次活动中回收到的旧的纸制品, 国誉S&T会进行循环利用制造再生纸。销售再生纸所得到的收益, 国誉还会联合上海19所高校的“水果贺卡”活动, 将这部分收益捐赠给“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百万棵树项目”, 以帮助其达到在2014年, 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地区种植100万棵树, 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据悉, 此次活动将在复旦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环保公益宣传之旅。

国誉S&T株式会社是2004年国誉株式会社全部事业实行分公司化后而设立的专门从事文具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作为一家生产数10万种类产品的大型综合文具生产厂商, 国誉S&T的产品在日本国内3个, 国外2个生产基地以及日本国内外150余家合作工厂进行生产。

REACH法规新增15种SVHC物质

近日, ECHA成员国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 将新一批共15个物质确定为高关注度物质, 这就意味着REACH高关注度物质将增至30种。

这15种物质中有5种为多环芳香族中的蒽类物质, 用于制造橡胶制品, 均被视为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物质, 15种物质中由德国提名的就有8种。消费者有权问询其消费产品所含SVHC物质的情况, 并有权在45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

ECHA有望于2010年就哪些物质应纳入附件14中优先作授权处理提出建议。成员国委员会已就此进行了讨论。ECHA目前的决定是以REACH法规第58 (3) 条为基础的, 法规将优先处理的三个主要标准定义为:高产量;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具有广泛和分散的用途。ECHA的提议将于今年4月27日-28日召开的成员国委员会下一次会议上进行复审。

今年文具产品趋势为耐用、功能和情调

据中国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主办者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表示, 金融危机对全球文具销售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2008年全球文具产品总销售额增长幅度比上一年度下降4.1个百分点。2009年的销售增长幅度仍比2008年略有下降, 并预计2010年全球文具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将和2009年持平。

该展览会发布了2010年全球文具行业的三大关键词:耐用、功能和情调。这三大关键词的出炉, 是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对文具行业, 以及相关的纺织品、家居、服饰等行业的发展理念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是今年文具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围绕着这三大关键词, 2010年文具市场将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的艺术性。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副总裁也指出, 判断文具产品是否成功, 其最大因素应在品质而不在于数量。

时空文化 篇10

静态语言结构的分析常常会割裂文本与言说主体的有机关联,缺乏对文本形成过程的整体观照,给学生的总是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知其然却难以明白其所以然。如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一文,如果我们仅仅把它视作一个静态的、封闭的文本,可能是采用一种对文本形式作客观分析的态势,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分析作者是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从诗史、篇幅、韵味、风格、内容五个方面来谈中国诗的特点,从而达到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而对文中大量比喻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是从体现钱钟书品位高雅、充满机智的语言幽默特色的视角着眼,而没有揭示出钱钟书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为何要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要用大量的比喻来进行论述的内在缘由。作者介绍是一块,行文构思分析是一块,表达技法知识又是一块,知识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没有统整在言语使用的生动场景中,因而,这样的教学是琐碎的、肤浅的、低效的。

如果我们换做“言说”的视角,把钱钟书先生的这篇文艺随笔还原到它产生和存在的“言语交际场”来看,作者介绍、行文构思、表达技法等知识就统整起来了。一篇文章记录的就是运转状态的语言,包含时空范畴、心理范畴、文化范畴和文本范畴四个决定语篇存在内容和方式的制约机制。

图1:言语交际场的四个制约机制

一、“言语交际场”中语篇生成的四个制约机制与语篇交际的“三个世界”

“场”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任何动态的因子都处于特定的场之中,构成一种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能量聚合。所谓“磁场”、“电磁场”,都是动态因子产生运动而形成的。“言语交际场”指向的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交际时空环境、言语交际的主客体的交际心理、交际文化和交际文本等四个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下的言语活动系统。作为一个“场”,言语交际场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关联到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言语交际主、客体都必须遵循“场”对语篇语脉、风格笔调和结构线索的制约,透析话语表层意义之外的情景意义才能更好地达成交际目的。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掘言语外在形式的内在运作规律,我们恰可通过言语交际场中语篇生成这一视角来审视“文本世界”(主题的显隐、内容的详略,结构语脉的流转、言语表达的笔调、风格、修辞、方式等)与言语主体的“表达世界”、言语对象的“接受世界”的有机关联性。言语交际场中的四大因素就像磁场一样,虽看不到、摸不着,却时时围绕着语篇交际的“三个世界”运转,制约着语篇存在的方式。“三个世界”外显,是基础,“四个机制”内隐,相依存。

二、“言语交际场”中语篇生成的四个制约机制例析

交际的特定时空 我们要把握的是《谈中国诗》一文是在一个特定的交际时空出现的:这篇文章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一次演讲稿,后节译为中文的。这是言语交际的“时空范畴”。

交际对象心理 因为这是一篇带着浓郁演讲色彩的文艺小品,言语主体钱钟书先生想要表达 “中国诗的特点” 这一主题,就必然要考虑到这场演讲的听众——美国人想听到什么,他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如何。因为这些听众不一定都是学者,不一定了解多少中国文学,他们可能对本国或西方的诗歌发展历史和特色更为了解。这就决定了钱钟书先生最好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从文本的接受对象熟知的本国或西方的诗歌入手,在比对中引出中国诗歌的特色来。这是言语交际的“心理范畴”。

交际文化背景 言语主体钱钟书先生谈“中国诗的特点”时,因其自身学贯中西、学养丰厚的知识背景,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作者若想仅仅通过一场演讲,让这些美国听众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听众不一定都是学者,不一定了解多少中国文学,不能用太多陌生的文学鉴赏术语来专业评介。若直接用“味” “格”“意象”等术语,或按朝代选名家名篇的思路来介绍中国诗的特色,过浓的学究气息恐怕会让这些美国听众茫然不知所云。因此,钱钟书先生采用了横向对比的方式,居高临下,鸟瞰世界诗歌,选择引用大量西方诗歌名句与中国古典诗词对比,来尽量消弭美国听众对中国诗歌的隔阂,透视全球诗境下中国诗歌的特色,让读者心悦诚服,茅塞顿开。而对比、比喻方式的妙用,旁征博引,使得这篇演讲稿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易于理解。这正是对“表达世界”主体对“接受世界”交际文化背景的考量而采用的表达策略。

另一方面,由于钱钟书先生对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深刻的认读,在鉴赏评判时,他才能以自己的“文学良心和鉴别力”,做到不偏不倚,公正赏评。他可以冷峻地讽刺“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也可以不卑不亢地否定外国人对中国诗的错误评价:“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 ‘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这种学贯中西,古今互见,间架不倚的学识涵养,熔铸成这篇演讲稿特有的言语交际“文化范畴”。

文本语用规范 作为一篇谈论中国诗歌的演讲稿,还有文本形式上的考量。主体的言说应该运用一种符合交流情境的、约定了的体裁和笔调。哪怕是大学者的演讲稿,也不能学究气盛,必须得考虑到演讲辞的文体特色。首先在构文思路、内容详略的处理上得主题鲜明。先要考虑到诗歌主要是一种文学的体裁,而中西方文学关于“爱情”“战争”“家园”等母题都是相通的,因此,诗歌的内容比对不是本文的重心所在。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如果要讨论中国诗的特点,主要还是在体裁形式本身的比对上,这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在表明比较文学的探究立场基础上,从诗歌的形式(渊源流变、篇幅长短、笔力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展开,而对诗歌形式的流变阐述也就成为全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是对话交流式的。“中国诗”规定了“谈”的内容,也关涉谈的方法,宜用与西方的诗歌比较而谈。因此,作为一篇演讲稿而不是学术论文,就得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现场对话感要强,观点的层次应清晰、鲜明。在文中,作者一提到美国的诗人,就会用“贵国的”称谓, 提及西方的诗作时用“你们的”称谓,第二人称的措辞,极大增强了演讲的现场对话感;论及诗歌的特点时,探讨的每一分论点都有一句明显的“中心句”来提示,使得文稿层次明晰,观点鲜明。如“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提示要探讨诗歌的发展;“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提示要探讨诗的篇幅。这些行文结构、衔接组合、措辞择句、表达技巧等因素,就构筑了言语交际的“文本范畴”。

三、“言语交际场”中语篇生成内在秘妙发掘的意义

语篇交际,就是指以语篇为单位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实际上,语文教学涉及到了言语使用的背景、概念规范、个性化生成等多个层面,都是着眼于语用。从言语语料入手,借助语言相关概念的帮助,深入到历史、文化、生活经历等知识背景,着意关注具体语境中言语主体对相关语言概念的合时宜的运用方法。对语篇交际时空范畴、心理范畴、文化范畴和文本范畴的整体考量,实际上关联起言语主体、言说文本和言说对象三者,构筑起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相通的立体语篇交际场。

而作为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他的功效恰恰在于在作者、文本和学生读者之间构造公共的阅读、对话空间,以全局的视野,还原语篇产生的生动情景,勘破语篇的关联点、空白点,点醒文本的灵趣、妙处所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品位。

《谈中国诗》是以美国人为对象的一次演讲文稿,在这一特定的言语交际场,自然关联到言语主体的陈述必然要考虑到陈述双方的交际心理、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制约着《谈中国诗》这篇文章的体裁笔调、行文构思、技法风格等“用法”,揭示出钱钟书先生为什么要用中西对比和引证、喻证的方式来谈中国诗的隐性的、深层的制约机制。以这种境遇还原的机制来看背景性的知识,不仅仅是告诉了我们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生命历程,更揭示了产生“个人”思维方式和观点的动机和方法。清楚了这些,课文句子的理解、作者文风特色的把握才能紧密地与言说主体勾连在一起,成为有价值的、赋予生命色彩的活化知识。

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这些时间空间因素往往因为交际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态度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能寓情于景,恰当结合言语环境来品读言语形式,可以激起言语交际客体的共鸣,产生良好的“场效应”。 这样,学生不单单了解到一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能明白一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体验到文本读写的内在规律。如此一来,行文构思、幽默笔调、对比论证等语文知识就不再孤立、单调,而赋予着言语主体鲜明的个人色彩和精神意图。在他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的言说背后,我们读到了一个学贯中西、博思多才、风趣幽默的学者形象。

而且我们还可进一步去反思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言语交际场合,面对不同的言说对象,“还能怎样写”。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构思设想,如果钱钟书面对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他会如何来谈中国诗?作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古典诗文,我们又会如何来谈中国诗的特点?由此,达成“以一篇通一类”,以读促写,体验到言说内隐的运转规律,把生硬的知识术语润泽为学生的言语智慧。

当言语知识不再仅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客观结果,而彰显出启迪人生、丰富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走出有知识、没文化,有智力、没智慧的失美境地。语文知识教育永远和言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抵达心灵、转化为生命智慧的语文课程知识才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理想形态。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系列论文之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时空文化】相关文章:

文化的时空传播07-15

当代苏北校园红色文化时空关系的梳理12-27

时空飞船06-03

时空效应05-11

时空理论05-14

时空问题06-10

时空动态06-28

时空资源07-18

时空特征07-25

时空发展07-29

上一篇:百合产业下一篇:物理化学处理法